健身氣功范文

時間:2023-03-19 12:04: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身氣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健身氣功

篇1

夾脊又名夾脊穴、挾脊、夾背脊、佗脊、華佗夾脊等。在健身氣功功法中,不光有穴位名詞的使用,更多則作為動詞運用,夾脊引自于道家丹門術語,指兩肩胛輔夾其脊,形成一夾道,因名夾脊。

夾脊一詞,最早出自《內經》,《素問·刺瘧》曰:“十二瘧者,……又刺項以下俠脊者必已?!薄端貑枴た姶陶摗芬嘣唬骸靶翱陀谧闾栔j,令人拘攣背急,引脅而痛,刺之從項始數脊椎俠脊,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睏钌仙茖Υ俗⒃?“脊有廿一椎,以兩手挾脊當推按之,痛處即是足太陽絡,其輸兩旁,各刺三痏也?!弊钤鐚A脊刺法應用于臨床的,據文獻記載首見于華佗?!逗鬂h書》注引《華佗別傳》曰:“有人病腳躄不能行,佗切脈,便使解衣,點背數十處,相去一寸或五分……,言灸此各七壯,灸瘡愈即行也。后灸愈,灸處去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勻如引繩。”此處華佗所點背數十穴當為今之夾脊穴。華佗在《內經》的基礎上,結合自己長期的臨床實踐,確定了夾脊穴的基本定位,并用于治療臨床頑疾,所以后世又有“華佗夾脊治百病”一說。

“夾脊”的醫療保健作用

扶正祛邪

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人體正邪兩方對立相爭的具體反應。當人體的正氣戰勝不了邪氣,或是正氣虛弱不足以抵御外邪時,就會發生疾病。疾病發生后,它會隨著正邪的盛衰而消長,當人體的正氣可以勝過邪氣時,自當邪氣退之,疾病好轉痊愈。刺激夾脊可以補虛瀉實,使虛弱低下的機能得到增強與補充,使體內留滯郁結的痰濕、淤血等邪實被驅除與排出,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強健夾脊,可以補益中氣、安守精神,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防御和抵抗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

調和陰陽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陽”處于相對的穩定和平衡狀態,以維持人體各個組織器官、臟腑之間的生理功能。當人體陰陽失調時,就會發生疾病。所以陰陽失調是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中醫的致病原則也是維護人體的陰陽平衡。因為夾脊與督脈相通,督脈為陽脈之海,與六陽經有聯系;督脈與任脈相貫通,任脈為陰脈之海,與六陰經聯系。通過刺激夾脊,可以調節任督二脈,達到調節陰陽平衡的目的,使臟腑、組織器官之間的生理功能恢復穩定平衡,達到協調統一。

疏經通絡

生存最基本的條件是氣血充足、經絡通暢。氣血充足、經絡通暢可使人保持體力強盛、精力充沛。夾脊處的脊神經與血管叢分布身體各部,組成了一個與經絡相關的網絡系統。通過刺激夾脊,具有疏經通絡的功效,進而激發經氣、行氣活血,調節神經系統與經絡系統的生理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周身許多的疼痛主要致病原因就是經絡閉阻不通,氣血阻滯不和而致。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通過對夾脊進行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對頭痛、坐骨神經痛、肋神經痛、四肢關節痛等,都有明顯的止痛作用。之所以療效顯著,也是在于刺激夾脊可以通經活絡,調和氣血。

功法中“夾脊”的健身機制

夾脊從第一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于各椎棘突下旁開0.5—1寸,左右計48穴,再加上骶椎的8個夾脊穴,總計56穴。夾脊歸屬于奇穴,是不屬十四經脈的俞穴,故又稱為“經外奇穴”,它與其他奇穴不同,它穴位多,且處于重要的解剖位置(每穴下面都有脊神經與血管叢)。沒有一味藥可以入奇經八脈,就現在的醫療手段來看,西醫仍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而中醫是可以通過鍛煉的方法來醫治的。經絡分里支和浮支。按摩、針灸都可作用到體表循行的浮支,而對于身體內部的經脈里支,按摩甚至扎針都無法接觸到,只有靠自身鍛煉。從保健養生的角度講,針灸、按摩和撥火罐,都趕不上練導引鍛煉。按摩和練導引的第二個不同在于達到的功效不同。按摩不到的地方,做導引可以鍛煉到。傳統的中醫學理論認為夾脊穴因位于背部督脈和膀朧經之間,且與某些經脈的經筋密切關聯,故能治療全身疾病?,F代人長時間伏案工作、久看電腦屏幕,患頸椎、腰椎病的人越來越多,身體不適便尋求按摩、針灸,殊不知這與他們平日疏忽體育鍛煉有很大關系。按摩是一種被動行為,而自我鍛煉是一種主動行為。應該說,自我鍛煉相對來說更好,因為它是一種自己喚醒自己身體積極感覺的行為,這也是中醫的核心理念。健身氣功九套功法在編創中充分考慮了自我鍛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尤以突出了對脊柱的鍛煉。下面以健身氣功·八段錦和易筋經為例進行解讀。

在健身氣功·八段錦中,要求每勢動作內勁的蓄發均出自脊柱的夾脊部位(兩肩胛脊中間空竅),其運動規律也都是以脊柱為軸心向全身延伸。加之人身督脈貫通脊柱,與全身經絡相連,脊柱兩側膀胱經上的俞穴又直接與五臟六腑相通,脊柱的運動真可謂是牽一處而動全身。在兩手托天理三焦一勢中,雙臂上舉時就有一個夾脊的動作,對活動夾脊穴很有好處,可舒緩背部的疲勞感;另外兩掌向上托起并上舉到最高點的時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會兒。屏息就可讓我們的氣機在五臟六腑之中鼓蕩一圈,即“內按摩”,用氣機按摩我們的五臟六腑。兩手托天理三焦這個動作,通過雙手上托,緩緩用力,可有效刺激頸夾脊、胸夾脊,使三焦通暢、氣血調和;同時,雙臂反復地上舉、下落,還可鍛煉肘關節、肩關節和頸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頸椎病。左右開弓似射雕一式時,要求兩腕交叉搭于胸前,夾脊放松,開弓豎脊勁達夾脊,有利于抒發胸氣、消除胸悶,并能疏理肝氣之功效。在做調理脾胃須單舉時,要求兩掌上下分撐脊柱對拉拔長,內勁上下分行達于兩掌勞宮,通過牽拉腹腔對胃肝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五勞七傷往后瞧一式中,扭頭旋臂不僅可以刺激大椎穴,調整大腦與臟腑的調節能力,還可以有效刺激夾脊穴和膀胱經上的俞穴,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和促進自身的良性調整,利于緩解和消除亞健康狀態。搖頭擺尾去心火這個動作對夾脊也有明顯的刺激效果,這一式中,“搖頭”并不算太難,難點主要是在“擺尾”?!皵[尾”真正動的點是督脈的根部尾閭處。所以,“擺尾”又被認為是通督脈的動作。古人把這個過程比喻為“過三關”:即尾閭關、夾脊關和玉枕關。人體氣機從尾閭關到夾脊關運行緩慢,從夾脊到玉枕關,氣機運行快了起來。我們平時就很少能活動到尾閭這個地方,“搖頭擺尾去心火”很好地活動尾閭,有效的刺激腰夾脊和骶夾脊,再加上搖頭可刺激大椎穴,從而達到疏泄心熱的效果。雙手攀足固腎腰,是通過俯身、兩手攀足,來專門鍛煉腰腎的一個動作。通過手臂帶動身體上起,可以刺激骶夾脊和腰夾脊,鍛煉脊柱和督脈,可防治腰椎間盤突出,達到固腎壯陽的效果。攢拳怒目增氣力一式時,馬步下蹲懸頂豎脊,左右攢拳,脊柱擰轉。最后一式背后七顛百病消要求兩腳跟提起,頭上頂,收腹提肛,兩肩微沉,動作略停一下。然后兩腳后跟下落,下落時,中間先緩沖一下,腳跟提在半空,停頓片刻后,再讓腳跟下落觸地。這個動作雖然很簡單,但卻蘊含了深厚的養生道理,它通過腳后跟的提起和下落,來震動脊柱和督脈。提腳后跟這個動作,不僅抻拉了脊柱,還刺激了背后的經絡,有效鍛煉腎和膀胱,使得氣血激蕩,經絡疏通。

在健身氣功·易筋經練習時,要求動作舒展連貫,注重伸筋撥骨。即通過牽拉人體各部位的肌肉和大小關節處的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組織,來提高人體肌肉、肌腱等組織的韌性和力量,改善人體骨骼、關節、肌肉等組織的活動功能。該功法的主要運動形勢是以腰為軸的脊柱旋轉屈伸運動,脊柱旋轉屈伸的運動有利于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刺激,以增強其控制和調節功能。在前三式動作中,均要求豎脊,整個脊柱猶如連珠,上下節節貫穿,對拉拔長,使脊椎得以伸拔,脊背得到鍛煉。倒拽九牛尾勢中,隨著身體重心后移,腰稍右轉,以腰帶肩,以肩帶臂;右臂外旋,左臂內旋,屈肘內收,以帶動了肩胛活動;放松時,身體重心前移,腰稍左轉,以腰帶肩,以肩帶臂,兩臂放松前后伸展。一緊一松之間通過腰的扭動,背部夾脊得以刺激,達到了疏通夾脊和調練心肺之作用。出爪亮翅勢中的展肩擴胸,通過兩肩胛夾擠脊背,充分鍛煉到了夾脊與背后經絡;另外,云門,中府等肺經腧穴反復啟閉,促進了清氣與人體之真氣的交匯融合,從而達到改善呼吸功能及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在做九鬼拔馬刀勢時,最能體現脊柱的旋轉屈伸運動,直膝開展時,轉頭,中指按壓耳廓,手掌扶按玉枕(在頭后部),定勢后視側后方,意注肘尖,后手屈肘,手背貼于脊柱,掌心向后;身體轉動,展臂擴胸;屈膝下蹲內合時,要求上體轉動,手臂內收,含胸;后手沿脊柱盡量上推;目視對側腳腳跟。本勢動作可提高頸肩部,腰背部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脊柱各關節的活動功能,頸部的扭轉可以有效刺激頸夾脊,背部的扭伸,有力地刺激了腰夾脊和骶夾脊,有助于督脈氣機的通暢。臥虎撲食勢和打躬勢以體前屈和后展動作為主,都是脊柱大幅度的活動,臥虎撲食勢主要是伸拉任脈,進而調和手足三陰經之經氣,但抬頭、挺胸、塌腰的一系列動作,又極好的刺激了背后的夾脊穴,達到了強健腰脊的功效。打躬勢時,雙手掩耳,兩腿伸直,身體前俯由頭經頸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節緩緩牽引前屈;起身時,由骶椎至腰椎、胸椎、頸椎、頭,由下向上依次緩緩逐節伸直后成直立,前屈時體會脊椎節節拔伸,伸直時脊柱節節放松,一屈一伸中改善腰背及下肢的活動能力,使得全身經氣發動,陽氣充足,身體強健。掉尾勢時,兩腿伸直,兩手交叉緩緩下按至地面(年老體弱者可按可至膝前),身體前屈塌腰、抬頭,目視前方,使脊柱伸長拉展。頭向左后轉,同時臀向左前扭動,目視尾閭,頭尾相應。本式動作不僅可以調整任督二脈,培元固本;而且充分刺激夾脊各穴,強化腰背肌肉力量的鍛煉,有助于改善脊柱各關節和肌肉的活動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頸椎病患者和年老體弱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活動幅度和次數,頭部動作應輕緩。

篇2

一、明確的養生旨向

中國人自古就有貴生的思想,涉及飲食、醫藥、運動等多種方法。以體育運動來講,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肢體與氣息的調節對于改善人身體健康狀況的功效,我國第一部醫書《黃帝內經》即記載了人們運用導引之法祛除疾患的行為,在以后各朝各代的養生專著中,基本都包含以導引吐納為主的氣功內容。氣功一詞并非古已有之,其定名于現代,人們基于其健身養生的價值定位,將傳統導引、吐納等方法一并納入“氣功”的范疇,無論是古代的導引法還是現代所謂氣功,其價值定位都有著明確的養生旨向,它是一種專門針對改善人體身心健康的個體身心煉養形式。正如有學者指出:“我國的氣功學術,從萌芽起就與人類跟疾病所做的斗爭緊密聯系著。在醫學領域,氣功經過長期的養生與防治疾病的實踐,吸取諸家之長,不斷發展和積累經驗,到隋代堪稱為中醫的一門分支科學”。與其他助益于人體健康的運動形式相比較,氣功的養生旨向更加明確并且清晰??梢哉f,氣功的產生與存在是以養生為其功能價值基礎的,而“氣功”一詞的流行,也是基于其養生價值而實現。即便到了現代社會,健身夤Φ募壑刀ㄎ揮氪統氣功的養生理念同樣一脈相傳,并且更加強調其促進健康的價值功能。

二、專門的理論體系

基于一種明確的養生旨向,氣功有著專門的體育養生理論體系,這一理論以中國陰陽五行哲學思想以及中醫學理論為其功理基礎,同時,儒釋道三家的身心煉養理論,則為氣功的理論建構提供了方法上的補充與功能上的升華。傳統的中醫學理論對導引吐納等方法的認可與運用,為氣功的養生機制作出了生理學意義上的解釋;儒釋道三家的身心修煉理論與方法則豐富了氣功的內容,特別是強調了氣功在完善人體身心和諧狀態上的作用,完善了中國人用氣功的形式實現“性命雙修”的價值目標。在延續生命存在、完善生命狀態的問題上,中國自古就有“性命雙修”的價值理念與行為模式,而中國氣功文化則是這種“性命雙修”理念的最直接的載體與實踐形式。盡管不同氣功流派在“修性”與“修命”上各有側重,但是隨著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影響與融合,中國傳統氣功煉養行為的最高境界與歸向統一于“性命雙修”。無論是醫家的氣功理論,還是儒釋道各家的生命哲學與身心煉養方法,都構成了氣功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氣功成為一種更接近于人體生命哲學的身心煉養方法體系。

三、豐富的實踐經驗

用運動的形式治療疾病的醫療行為古已有之,在現代醫學中,它被稱為運動療法?!斑\動療法又稱為‘體育療法’、‘醫療體育’、‘醫療體操’等,早在上古時期,中醫已把按摩和導引吐納作為養生和醫治疾病的方法?!茨蛯б录{術,具有形意結合、運動與呼吸結合等特點,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運動療法。”氣功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黃帝內經》,后世醫書中記載了很多導引吐納方法,特別是在隋朝巢元方編著的《諸病源候論》,全書不載醫方,而載養生方導引術,是古代運動療法與導引處方之代表。此書“兩百多種功法,分別用于一百一十種病候,范圍遍及內、外、婦產、五官、口腔、皮膚等科,而且不同病候用不同功法治療。多數病候,一候有多種導引法,最多的達十幾種方法,重復的很少。”這是古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所積累的寶貴經驗,不用方藥,單載導引術,反映出導引養生方在隋朝已經成為一種專門的醫療方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之中。反觀西方,盡管“古希臘人開展運動療法的歷史與我國同樣悠久”,但是“西方運動療法在16世紀開始進入較為系統的階段,17世紀開始強調鍛煉對長壽的作用?!?0世紀中期,“運動處方”這一術語伴隨著運動療法的應用而產生,運動以醫療處方的形式被運用于人們的日常健身與醫療之中。較之西方運動醫療方法在16世紀才開始系統化發展,中國運動醫療的臨床實踐與系統化經驗總結具有明顯的超前性。

除了針對具體病癥的導引方法,基于一種整體的觀念,古代氣功練習者還自覺將個體動作編成套路,發展出許多風格不一,功效各有側重的氣功套路,包括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 、十二段錦、婆羅門導引法、易筋經等。與單純針對具體癥候的導引法不同,這些功法套路更多地立足于日常保健與養生、側重于從整體的角度對身體各個部分進行鍛煉與保養。新編健身氣功正是在原有的導引養生套路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突出氣功的健身養生價值,按照現代人的健身需求,對原有套路中的動作進行篩選改編,增加套路中單個動作之間的連貫性,編排成新的健身氣功套路。這些套路的創編與推廣,使得傳統的氣功養生方法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同時也指引人們更加科學合理地習練這一傳統養生術。較之專門針對具體病癥的導引處方,氣功套路更符合大眾的健身養生需求,它既是一種修養身心的體育運動,同時也可以作為人們改善身體健康狀況的一種手段。因此,當今社會,健身氣功成為一種新型的醫療輔助方法,助益于人類健康。

四、全面的養生功能

現今,人類對于健康的理解,一般包含三種狀態:健康、亞健康、疾病。以促進健康為首要價值目標的氣功,適用于處于不同身體狀態的人群,與其他基于健康促進而進行的體育運動相比,健身氣功具有相對全面的養生祛病功能。

1、健康人群的養生之法

作為以養生為首要價值功能的傳統體育運動,健身氣功有助于從身心兩個方面對人體的各項機能與心理狀態進行改善。與一般體育運動相比,“氣功養生以獨特的氣功鍛煉方法,從精神和肉體兩方面來提高人類在進化中的適應能力、防御能力和調節控制能力。從而使身心獲得高度的統一,保持健康長壽狀態”,它關注人體生命狀態的完善,注重內與外的雙重修練。它對精神的修練以及其本身蘊含的形態之美,也給與習練者一種精神的鍛煉與審美的愉悅,是一種很好的修身養性的運動方法。因此,從健康的角度上看,氣功可以作為人類進行身心修練的一種手段,它不僅能夠幫助人們保持健康的生理機能,同時,它在幫助人們實現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有著價值引導和方法指導上的作用。

2、亞健康人群的“治未病”之選

中華中醫藥學會2006年的《亞健康中醫臨床指南》指出,“亞健康是指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者,不能達到健康的標準,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癥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F今,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也開始積極尋求各種方法來改善這一狀況,以避免向疾病轉化,這與中醫治未病的預防思想不謀而合。治未病是中醫預防理論的核心理念,其主要內容是未病先防。所謂未病先防,除健康人群基本的養生保健之外,還包括對亞健康人群的疾病隱患的控制與消除。氣功是傳統中醫治未病的方式之一,現有的許多研究成果已經證明了氣功在改善人體生理機能方面的功效?,F今很多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開始選擇習練氣功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幫助機體消除亞健康癥狀的困擾,恢復正常的健康狀態。

3、疾病人群的輔助治療之方

對于一些身患疾病的人,為了防止病情的加重、轉移與反復,一些醫生會建議病人做適當的輔助運動,幫助改善機體功能,增強免疫力。健身氣功動作柔和緩慢,運動量m中,對于需要適量運動的病患較為合適,同時它可以從整體上改善人體機能,調和周身氣血,對于病情的穩定與防復都有其獨特的功效與價值。健身氣功不僅可以作為輔助的醫療手段,幫助疾病的治療,同時,在一些臨床治療中,健身氣功還可以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與康復手段。盡管在現代醫學環境中,這一方法還沒有被廣泛地使用,但是古代醫書中所總結的各種導引處方已經證明了氣功在臨床醫療中的價值功效。

結語

篇3

功法:每天早晨起床后,先練5~10分鐘的站樁靜功。然后慢跑,速度不宜太快,這主要根據個人功力和體質而定。呼吸要自然,但是要采用腹式呼吸,它是腹直肌、橫膈肌參與運動的一種呼吸方法:吸氣時腹部凸起,呼氣時,腹部凹進去,呼氣量和吸氣量基本相等,形成一呼一吸,這種呼吸對腸胃運動和消化功能有顯著作用,同時對腹腔起到“內臟按摩”作用,并可以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對大腦皮層功能產生良好的影響。跑步時意守丹田,可以調動內氣、疏通經絡。開始訓練時,意念、呼吸、動作不能協調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能夠運用自如,使呼吸、意念、動作協調一致。

跑的時間要根據自己的體質而定,跑畢后,再練3~5分鐘的靜功,氣歸丹田。

這種功法一般在早晨練功效果最佳。根據人體生命節律:此時人的血壓逐漸回升,心律逐漸加快,人的免疫功能特別強,人的大腦也相當清醒。傳統醫學認為:按“子午流注”的規律,此時是肺經活動最旺盛的時刻,“肺主一身之真氣”?!饵S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說:“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币虼?,五臟六腑有病,氣血運行失常,是與肺有關的?,F代醫學認為:肺不但是氣體交換點,而且具有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作用,此時練此功法,可加速血液循環,既能促進體內二氧化碳及時排出,又能使大量氧氣吸入。通過意守丹田,又可調動內氣,增強元氣,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指壓勞宮穴可消除精神疲勞

篇4

動作規格平均分的心算口訣

健身氣功比賽中,一般由3或5名裁判負責動作規格的評分。不管是3名還是5名裁判,最后的有效分都只有3個,而且只計算到小數點后一位數,如4.3、4.8等。計算規格分的平均分的原則是保留小數點后二位,并且不做四舍五入處理,如4.33、4.67等。這樣就有:

5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訣:

最大最小各去一,中間三個來找平;

多一加三二加六,少一減四二減七。

最大最小各去一:即將五個評分中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別去掉。如一組評分是4.1、4.3、4.3、4.4、4.5,那么就去掉最大的4.5和最小的4.1,剩下4.3、4.3、4.4三個評分。再有一組評分4.2、4.2、4.3、4.5、4.5,可去掉最大的4.5和最小的4.2,剩下4.2、4.3、4.5三個評分。

中間三個來找平:即將剩下的三個評分盡量找平,如4.2、4.3、4.5,可將4.5分出0.1給4.2,這樣該組評分就找平到4.3、4.3、4.4。

多一加三二加六:“一”是指0.1,“三”是指0.03;“二”是指0.2,“六”是指0.06。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評分如果平均不了,那么就按最接近的數據來找平均數,總數多0.1就在小數點后第二位加寫3,如果多0.2就加寫6,這樣就可迅速得出平均數。

例如:4.3、4.3、4.4這組評分,按平均數4.3計算,總數多0.1,所以平均數是4.3后加寫3,為4.33。如果這組數據是4.1、4.1、4.3,按4.1找平均的話,總數多0.2,所以該組數據的平均數是4.1后加寫6為4.16。

少一減四二減七:“一”是指0.1,“四”是指0.04;“二”是指0.2,“七”是指0.07。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三個數字如果不能平均不,就按其最接近的數據來找平均數,總數少0.1就在小數點后一位上減0.04。

例如:4.1、4.2、4.2這組評分,按平均數4.2算,總數少0.1,那么該組評分的平均數就要在4.2中減掉0.04得到4.16。如果數據是4.1、4.3、4.3,按平均數是4.3算,總數少0.2,所以該組評分的平均數就要在4.3中減掉0.07為4.23。

3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訣

如果只有3名裁判打分,那就不需要口訣中的第一句了。這樣口訣只剩下三句,即:

三個分數來找平,多一加三二加六,少一減四二減七。

其意含義和五個裁判打分時一樣。

演練水平平均分的心算口訣

健身氣功比賽中,負責演練水平評分的裁判一般也是由3或5名裁判組成。與動作規格評分一樣,不管是用3或5名裁判,最后的有效分也是只有3個。不同的是演示水平的評分可給到小數點后二位數,并且小數點后第二位只能是0或5,如4.35、4.80等。計算演練水平平均分的原則是保留小數點后二位,并且不做四舍五入處理,如4.31、4.66等。這樣就有:

5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訣

最大最小各去一,中間三個來找平;

多五加一一加三,少五減二一減四。

最大最小各去一:與動作規格評分口訣含義是相同的。

中間三個來找平:與動作規格評分口訣含義是相同的。

多五加一一加三:“五”是指0.05,前一個“一”是指0.01;后一個“一”是指0.1。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如果三個評分平均不了,那么按最接近的評分來找平均數,總數多0.05就在小數點后第二位加0.01,總數多0.1就在小數點后第二位加0.03。

如:4.35、4.35、4.4這組評分,按平均數4.35算,總數多0.05,所以平均數就是4.35加0.01,為4.36。如果這組數據是4.15、4.15、4.25,按4.15找平均數的話,總數多0.01,所以平均數就是4.15加0.03,為4.18。

少五減二一減四:“五”是指0.05,“二”位0.02;“一”是指0.1;“四”為0.04。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三個評分如果平均不了,那么按最接近的評分來找平均數,總數少0.05就在小數點后第二位減0.02,總數少0.1就在小數點后第二位減0.04。

如:4.55、4.60、4.60這組評分,按4.60找平均的話,總數少0.05,所以平均數是4.60減0.02,為4.58。如果這組數據是4.60、4.60、4.50,按4.50找平均的話,總數少0.1,所以平均數是4.60后減0.04,為4.56。

3名裁判打分的平均分口訣

如果只有3名裁判評分,那就不需要口訣中的第一句了。這樣口訣只剩下三句,即:

三個分數來找平,多五加一 一加三,少五減二一減四。

其意含義和五個裁判給分時一樣。

篇5

關鍵詞:健身氣功 功效 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7-0083-02

1 引言

健身氣功從漫長的歷史中走來,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作為一種民族傳統體育所存在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其獨特的健身方式和簡單易學的動作對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體質的人都適用,而終身體育作為一種現代人的終身追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把健身氣功作為終身體育的一種健身方式是必然可行的,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要闡述健身氣功作為終身體育鍛煉項目的可行性。

2 終身體育項目的特點

2.1 科學性

首先,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項目首先要具有科學性。不科學的鍛煉項目或者不科學的鍛煉方法都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更不適合作為終身體育項目進行鍛煉。如果利用人們追求健康的心理,灌輸一些不正當的思想,最終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危害,而且還進一步危害到了社會的安全穩定。

2.2 動作簡單易學,容易普及

終身體育項目應該是每個人經過學習都能夠學會的,并且能夠練好的,這樣才能符合大眾的鍛煉需求,如果項目本身難度較大,不利于大多數人掌握,那便不適合作為終身體育項目來進行鍛煉,比如體操、單杠、雙杠以及一些徒手操中的空翻等動作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容易的掌握的,而且在沒有保護幫助的前提下,對于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很容易發生危險事故,這些項目只適合一部分人練習,因此不適合作為終身體育項目。

2.3 不受性別、年齡的限制

終身體育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生命結束中學習與參加身體鍛煉,使終身有明確的目的性,把體育作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使命。這就要求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項目應該是適合各個年齡段鍛煉的,并且是適合不同性別的。

2.4 不受環境、場地限制

作為終身體育鍛煉項目應該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應該不受環境和場地的限制。像網球、高爾夫、籃球等項目,都對場地有一定的要求,不適合隨時隨地進行練習的終身體育項目的特點,不適合作為大眾的終身體育項目進行鍛煉。

2.5 不受體質的影響、健身效果好

終身體育項目應該不受體質的影響,并且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無論是年老體弱,還是年輕力壯都應該能夠鍛煉,并且通過鍛煉都能夠對身心產生良好影響的項目才適合作為終身體育項目進行鍛煉。

3 健身氣功的項目特點

3.1 健身氣功的功法特點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新創編并發行的健身氣功新功法,分別是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導引十二法、十二段錦、大舞、馬王堆導引術和太極養生杖。這些功法內涵豐富,姿態優美,簡單易學,并且安全可靠,健身效果明顯,在人民群眾的試煉下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雖然這些健身氣功功法各具特色,但共同的特點是動作舒緩、姿態優美、簡單易學、自然流暢、剛柔相濟。

3.2 健身氣功的基本功效

3.2.1 健身養生

健身氣功新功法是在繼承傳統功法精髓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創編的。經過推廣后,許多專家和學者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結果證明,習練健身氣功具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此外,由于健身氣功獨特的健身效果,多重的鍛煉價值,能夠緩解一些社會問題引起的健康問題,減少衛生部門的壓力,減少人們的醫療費用,降低依賴保健用品,濫服保健品,以促進家庭,社會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以避免引起其他問題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健身氣功對老人有著積極的作用,它能改善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靈活性、平衡和協調能力,改善老人的體質,從而提高老人的身體素質。

3.2.2 完善心理

《素問?五運行大論》提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優傷肺、恐傷腎”,在正常情況下,人一般不會發生疾病,只有當突然、強烈或長期情感刺激超越身體的生理極限后,人體才會陰陽失調,導致疾病的發生。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忙著應對所有激烈的挑戰和競爭,導致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工作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等,這些都會對人們的身心造成嚴重危害。健身氣功的基本要求是松靜自然、心息相依、意氣合一,強調“身、心、息”兼調。堅持長期鍛煉,不僅能維持情緒穩定而且能幫助人們形成一種身心和諧的狀態,愉悅和放松的心境,更能適應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人們獲得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3.2.3 開發人體智能

健身氣功在練習的過程通過“三調”它使人們進入松、靜、定的一種狀態,當人處于這種狀態時,會提高腦的血氧供應量,使大腦神經脈絡暢通,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更容易進行協調和互補,人體內部的潛在意識被調動出來發揮作用,使腦的有序化活動得到增強。而且,最近科學家們還發現,當人處在松弛、無意識無雜念的狀態下,腦的思維射線會發出8-14赫頻率的Q波,正是這種特有的Q波,它可以使人充分發揮其潛在的能力,正是這種狀態,才使長期棄置的90%的腦細胞得到開發和利用,并活化了具有更大潛能的右腦。這樣,就使大腦神經處理內外信息達到最佳狀態,于是便提高了想象力,頓悟與靈感便產生了。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會使人們更加聰明、更加明慧。

4 健身氣功適合作為終身體育項目進行鍛煉

健身氣功動作簡單易學,經過科學驗證具有良好的健身效果,并且易于普及和推廣。健身氣功的鍛煉不受年齡、性別的限制,甚至有些殘疾人都可以鍛煉;健身氣功隨時可以練習,學生在課間休息時可以練,上班族在休息間隙可以練,健身氣功的開展也不受場地、器材等的限制,可以在戶外、操場練習,天氣不好時在室內等小的空間也可以練習。由此可見,健身氣功無論從自身的項目特點來看,還是從外部的開展條件來看都具有一般體育項目所不具備的優勢,大力開展和推廣健身氣功對于全民健身體系的構建,有著重大的意義?;诮∩須夤^一般體育項目各個方面的優勢,應當從多個方面,多個渠道去開展和推廣健身氣功。再者,參加傳統保健體育是要靠自己的親身實踐去體驗和體會的,能在傳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感悟其內在的意蘊之深、技巧之妙、意境之美。并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另一方面健身氣功開展靈活,簡便實用,功效顯著,一經學會并堅持鍛煉,并可終生受益,具有終身體育的作用。

5 結論

(1)健身氣功的開展條件簡單,不受年齡、性別的限制,同時它也不受場地、器材等限制,健身氣功人人可練,時時可練,處處可練。

篇6

――編者

(續上期)

健身氣功學的基本研究范疇

哲學意義上的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而對于具體的學科而言,所謂范疇是指“各門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即已經內化并具有高度概括性、穩定性的基本概念。就健身氣功學而言,不妨借用列寧《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中的觀點,范疇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健身氣功學科之網的網上紐結,它清晰顯映了健身氣功學的基本理論概況。大凡一門成熟的學科,都有其屬于自己的基本理論范疇,健身氣功學當然也不例外。這里依據“健身氣功學以健身氣功實踐為基礎”這一本質規定,由此抽繹出大致可以觀照該學科理論的七大基本范疇。在傳統哲學觀照下,這些范疇本身也存在于別的領域,但在健身氣功學里被賦予了自身的內容意義。

天人合一觀。天人合一是我國傳統哲學中整體觀的最高境界,也是健身氣功學的基本范疇。世界上包括人在內的萬事萬物千差萬別,但都是由大自然陰陽之氣感應形成的,即所謂“在天為氣,在地成形,而化生萬物”;《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疤烊撕弦弧庇^認為,人類感受著大自然陰陽更替的影響,也從大自然獲得營養,化生自身氣血陰陽,故人和大自然是一體的,不可分割的,不可相逆,故《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告誡:“氣與天相失,則生意息矣?!痹谌伺c自然不可分割影響下的健身氣功,無論是功法還是功理,都深深地烙上了這一文化印痕,集中體現在三大方面:

熊經鳥伸的仿生功法。模仿動物,起先是古代原始信仰中用來溝通天人關系的手段,被移植至氣功文化后,則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所謂“遠取諸物”。關于健身氣功中的仿生,現存文獻中以《莊子》的“熊經鳥伸”為最早,至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原來的仿生術勢有明顯發展,除“熊經鳥伸”外又有“鳧浴”、“猿”、“鴟視”、“虎顧”內容。類似的情況在1973年湖南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畫里也能看到。東漢末華佗“五禽戲”的創編,則標志著健身氣功史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此后,古代成套的仿生功法少有出現,但在一些傳統功法中依然印跡宛然,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記載的“龍行氣”、“蛇行氣”、“龜行氣”和“雁行氣”等。

法則天地的練功理念。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古人稱其為“天人相應”。因此,對于練功養生來說,就應順應自然、調于四時?!饵S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此話也可視為健身氣功的基本要點,其要求的四季攝養,對以后健身氣功的實踐與理論產生了彌久的影響,歷史上諸如“生氣”、“死氣”之說,四季導引養生學派及二十四氣坐功法的出現,無一不是受法則天地、調于四時影響的產物。

五行觀下的存想內視。五行學說是中國先人根據自然界不同事物的特性和相互關系,把紛繁復雜、形形的事物歸納為五大類,分別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作為代表,藉此對不同事物的特性和相互關系加以描述。在中國傳統氣功理論中,天人合一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人體與自然界之間的五行相通關系,即所謂“同氣相求”,這主要反映在練功中的存想內視圖景。早在東漢年間的《太平經》中已有“使空室內旁無人,畫像隨期藏(臟)色,與四時氣相應,懸之窗光之中而思之”的記載。其后,于靜室中存想臟腑之色,成為傳統氣功中的一個基本方法。

陰陽平衡觀。陰陽學說是我國傳統哲學的核心理論之一,是獨立不改、大化流行之道的基本質料,離開了陰陽,“道”也就成了一個混沌的存在。所以《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彼位兆谮w佶的《圣濟經》從自然界陰陽二氣的相交變化推演至氣功養生,提出“陰陽相養以相濟”,“未有偏勝獨隆而底于平安者也?!标庩柶胶庥^在健身氣功學中的影響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除了下文將要闡述的形神互練、內外兼修、動靜結合等外,還反映在諸多方面,如:

偏陰偏陽謂之疾。關于這一點,被譽為“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明確提出:“物無陰陽,違天背原”,為此,宋代的氣功理論家俞琰解釋道:“一陰一陽謂之道,偏陰偏陽謂之疾”。宋代另一位著名氣功理論家張百端在《悟真篇》也指出:“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以不芳菲”,即其所謂的“自家燮理內陰陽”。這就是說,氣功健身之效,“在于燮理體內陰陽之偏頗,使之達于平衡與協調,而決不是片面助長一方”。當然,文內強調的陰陽平衡是種動態平衡。

陰陽平和乃至理。在中國哲學看來,世界上萬事萬物存在的最佳狀態就是陰陽平和,“陰平陽秘”就是《黃帝內經》提出的人體健康觀。傳統氣功同樣把陰陽平和作為自己的練功方法與理論要點。如署名鐘離權著的《靈寶畢法》練功法中列有“匹配陰陽”法,宋代張百端的《悟真篇》以詩句的形式闡述了陰陽平和對于丹道的重要性:“陰陽得類方交感,二八相當是合親。”要做到陰陽平和,其基本的方法就是從精神到形體應“損有余而補不足”。需要指出的是,陰陽平和能延年益壽,但非久生成仙,誠如兩晉時郭象在《莊子?養生主》注中所說的那樣:“夫養生非求過分,全理盡年而已?!?/p>

水火相濟是根本。水火相濟是陰陽平衡的又一重要概念,明人孫一奎的《赤水元珠》卷十在談及道教丹功時即云:“以天地為鼎爐,以日月為水火?!彼鹣酀趥鹘y氣功中又稱“水火既濟”,用來專指心火腎水之相交。水火相濟主要見于靜功類的功理闡發中,但在動功理論中也不乏見。如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輯錄的“八段錦歌訣”中即有“想火燒臍輪”之句,究其旨意,同樣是喻指以心火燒煉腎水。

形神共養觀。形神問題,也即身心關系問題,它是古代思想家們討論的一個哲學問題。哲學意義上的形神觀是人們關于精神意識與物質肉體關系總的認識和看法,而傳統氣功理論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闡釋這一命題的。所謂形,就是形體,是指看得見、摸得著的血肉之軀,也包括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在器官和經絡氣血;所謂神,不僅指精神意識、感情思維等活動,如語言、思想、表情等,還包括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生機、活力和靈性等。形與神是對立統一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對此,南北朝時期范縝的《神滅論》就說過:“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惫糯鷼夤ξ樟诉@一思想成果,明確提出了形神共養的理論。健身氣功中的形神共養觀有三個要點值得注意:

形神合一。形神合一練功觀,較早見于《太平經》所提出的形神常合為一的“守一”之道,其云:“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并也?!薄俺:霞礊橐?,可以常存也。”《太平經》的這一思想顯然源于《黃帝內經》上說的“形與神具,盡終其天年”,為后來氣功理論家所進一步發揮,也都主張形神依存、身心合一,從而奠定了傳統氣功學形神合一的生命觀。

以形為主。雖然“形神合一”是中國傳統養生術的共同理論基礎和實踐準則,但就不同養生流派和養生方法而言,則于形神之間各有側重。健身氣功中的動功,就是以強調和重視形體鍛煉為特點。與靜功功法相比,動功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視“養形”,主張通過肢體運動、呼吸運動及自我按摩等的結合運用,來疏通人體內部氣脈經絡,促使人體內部氣血流動順暢,增強人體臟腑功能系統,從而達到促進人體健康長壽的目的。《莊子?刻意》中專門稱此為“養形之人”,唐人成玄英注《莊子?刻意》時則明確指出,此乃“延年之道,駐形之術?!?/p>

以神為主。由于中國傳統養生文化深受道、佛、儒等傳統思想影響,因而氣功中的靜功(如坐忘、存想、內丹等)都比較偏重于精神的修煉,如《莊子?在宥》中明確提出以神守形“形乃長生”觀點,西漢劉安的《淮南子?泰族訓》也主張“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逼浜?,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卷一中同樣將“嗇神”置于“養形”之上,同時認為“攝生有三:曰養神,曰惜氣,曰防疾”,并視此為人體健康的“保養之本”。充分說明了在古代的認識視野中,“神”是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主宰。

內外兼修觀。健身氣功學中的內外兼修觀,是基于形神共養基礎上提出的又一范疇,具有明顯的方法論意義?!皟韧庵B周備,則不求生而久生,無期壽而壽長也。”《黃帝內經?素問》注的這句話表明,假如人的身體從內到外都保養很好,就能長生。文中所謂的“內”,是指人體的內環境系統,包括精神、臟腑、經脈、血氣等;“外”是指人的形體與運動能力等。健身氣功中的內外兼修有以下三方面要點:

主張內外兼修。如《黃帝內經?靈樞》指出,“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边@里談到了導引術的三方面功效:一是“理血氣”、“調諸順逆”和“察陰陽”,這些均是旨在提高人體內部臟腑血脈經絡系統水平,屬于“養內”的范圍;二是“緩節柔筋”,目的是提高肢體靈敏柔韌與協調能力,這是“養外”或“養形”的范圍;三是“心和調”,是促使人的精神系統得到平衡協調,也是屬于“養內”的范圍??梢娖涮岢龅膶б袣馐莾韧饧嫘薜?。

主張以內為主。也因受道、佛、儒等傳統思想的影響,歷史上有不少氣功養生家特別側重“養內”,認為“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務外則虛內?!毙枰赋龅氖?,傳統氣功學中時常提及的“性命雙修”中內煉內養,也體現了這一文化特色。

主張以德養生。道德向來是中國文化的底色。作為傳統氣功學說中的“內”,在古代道德文化影響下,被賦予了豐富的道德倫理內容。如隋代高僧智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明確提出坐禪修煉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思想。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他的《備急千金要方?養性序》也認為養生者當“性自為善”,如“德行不克,縱服至液金丹,未能延壽”。明代高濂還直接將屬于個人品行修養的“自慎”作為養生服氣之道“第一事”??v觀傳統氣功史,無論是儒家、佛教抑或道教,都十分強調對道德情操的修煉,“養德養生非二事”,這也是張百端《悟真篇》中強調的“黃芽白雪不難尋,達者須憑德行深?!?/p>

動靜結合觀。動靜結合是傳統養生觀,也是健身氣功學中為所有功法功理所認同的重要內容。察其思想源頭,亦緣于古代哲學中的陰陽平衡觀。健身氣功中的動靜結合觀大致反映在三個方面:

勞逸有度的生活觀。鑒于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等因動靜失調而致病,故如華佗提出了“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的觀點,其五禽戲就是以此為理論依據的,其后宋人蒲虔貫創編的“小勞術”,同樣是以“形要小勞,無至大?!睘槔碚撘罁?。

動靜結合的練功觀。練功應須動靜結合,是傳統氣功學中的一貫主張?!肚f子》中的“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極為形象地記述了早期氣功的這一特點。至晉代,葛洪的《抱樸子?內篇》中云:“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宋代,針對有人誤解的理學一味主靜,朱熹清楚告知:“欲專務靜坐,又恐墮落那一邊去?!奔幢闳绠吷铝τ陟o功鍛煉的近人蔣維喬,也提出“動與靜應兼修”。

動靜互寓的功法觀。歷史上有關氣功的分類,一般分為動功與靜功兩種,前者有人又稱“導引術”,后者又被稱為“坐忘”、“存想”、“內丹”、“禪定”等。當然,這樣的分類主要是依據其外在的功法特征,但并非動功就是絕對的“動”,且不論作為動功的“八段錦歌訣”其第一句即為“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即便易筋經中也同樣有講究吐納行氣的“采咽之法”。而靜功也不是絕對的“靜”,如練功中的存想、內視及氣息在體內經絡的升降出入等,都是一種“動”的特有形式,可謂“靜中有動”。

精氣神學說。在中醫學中,精、氣、神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而在傳統氣功學中,則是用來指練功的基本質料,道教內丹學中又將此稱之為“藥”。傳統氣功學中的精、氣、神學說有三方面內容:

精、氣、神各具含義。精分先后天,是構成人體的精微物質基礎,兩者相互依存;氣具有維持生命的功能,即明代張景岳《類經》上說的“夫生化之道,以氣為本……人之有生,全賴此氣?!甭撓档健皻夤Α币辉~的寓意,其“氣”并非僅指呼吸,乃“泛指整體的活動功能”。毋怪有學者提出:氣功“雖定名于近代,也承續于古義”。神是生命的主宰與體現,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精、氣、神相互關聯。精、氣、神雖各有不同的含義,但三者是相互關系、相互轉化及相互促進,傳統氣功理論中時常提到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明萬歷進士袁黃所著《攝生三要》中所言的“聚精在于養氣,養氣在于存神。神之于氣,猶母之于子也。故神聚則氣聚,神散則氣消”,可謂深得要旨。

煉神還虛的形態轉化。煉神還虛一般被稱作是道教內丹繼“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后的最高練功境界,也有人稱此為“這一階段功夫頗多宗教幻想”。究其緣起,濫觴于先秦道家。因為在先秦道家看來,世上的物質是不滅的,它無非由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

身息心學說。“身、息、心”即上文概念中強調的“身體姿勢、呼吸鍛煉、意念調節”,換成傳統氣功術語,即為“調身、調息、調心”。身息心學說既是健身氣功區別于其他健身活動的固有屬性,也是健身氣功學中的重要研究范疇。

身體姿勢。健身氣功中不管是動功的引體還是靜功的盤坐,首先都須通過一定的身體姿勢來表現。身體姿勢在健身氣功中的重要意義在于:姿勢是練功的第一關,練功中鍛煉者最先接觸的內容就是姿勢。另外,練功中的身體姿勢本身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道教內丹學中,時常用“鼎器”喻作身體。

呼吸鍛煉。健身氣功中的呼吸鍛煉不同于日常一般的生理呼吸,也是健身氣功最為顯著的活動特征。明代王陽明弟子王龍溪的《調息法》稱“欲習靜坐,以調息為入門”,前人亦有“以息為之,百病不治而自卻”之說。但如呼吸不得法,就會如蘇軾在《上張安道養生訣論》所說的“使氣錯亂,或奔突而出,反為之害。”歷史上較早談到深呼吸有益健康的見《莊子?大宗師》:“真人呼吸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边@種深呼吸發展至后來,就是一些氣功論著中往往提到的“龜息”、“胎息”等,其呼吸的特點是細、深、綿、長。由晉唐綿延至今的“六字訣”,就是在呼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配以六種發聲的傳統健身功法。

意念調節。意念是健身氣功鍛煉的關鍵,從靜功的內視存想,動功的引體導氣,都離不開意念的參與,前人有所謂“全憑心意練功夫”之說?!短浇洝分幸延嘘P于意念的具體論述,并提出了諸如意守丹田、存想臟色等具體方法,隋唐天臺宗的止觀法、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孫思邈的《攝養枕中方》及司馬承禎的《天隱子》等諸家,無不強調意念的重要性。宋代張百端開創的南宗煉養派,更將以意領氣、氣行任督作為內丹術的基本功法。

篇7

1.健身氣功是以自身__、__、__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A.形體活動 B.呼吸吐納 C.心理調節 D.三調合

2.健身氣功的健身特點是__、__、__。

A.深細勻長 B.注重整體鍛煉 C.運動風格綿緩 D.養生作用明顯

3.腹式呼吸又可分為__和__。

A.順腹式呼吸 B.逆腹式呼吸 C.喉息 D.胎息

4.健身氣功?易筋經的功法特點是動作舒展,__;柔和勻稱,協調美觀;__。

A.精神放松 B.伸筋拔骨 C.注重脊柱的旋轉屈伸 D.呼吸自然

5.習練健身氣功?五禽戲須把握好__、__、意、氣四個環節。

A.形 B.精 C.靜 D.神

6.做“虎舉”動作時,兩臂舉起和下落可細化為__、__、拉、按。

A.提 B.升 C.降 D.舉

7.“鹿奔”動作身體后坐時要求背部形成“__”和“__”,意在疏通督脈之經氣,振奮全身之陽氣。

A.豎弓 B.旋轉 C.橫 D.屈伸

8.調息具有用于止念、__、__和__的作用。

A.強壯臟腑 B.吐故納新 C.道法自然 D.行氣活血

9.健身氣功要做到松靜自然,就要把練功的__、呼吸和__等按照生命活動的規律進行鍛煉。

A.要領 B.姿勢 C.意念 D.心臟

10.作為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要講究功德,堅決反對__和以教功為手段的__。

A.傳承文明 B.愚昧迷信 C.聚斂錢財 D.養生康復

11.奇經八脈是__、__、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A.督脈 B.任脈 C.肺經 D.心包經

12.健身氣功?八段錦預備勢的作用是寧靜心神、調整呼吸、內安五臟、端正身形,從__與__上做好練功前的準備。

A.經絡 B.精神 C.臟腑 D.肢體

13.健身氣功?六字訣“呵”字訣,兩掌捧起時鼻__;插掌,外撥時__,口吐“呵”字音。

A.呼氣 B.吸氣 C.閉氣 D.閉息

14.健身氣功?六字訣收勢,通過收氣靜養按揉臍腹,由煉氣轉為__,可以達到引氣歸元的作用,進而使練功者從__狀態恢復到正常狀態。

A.養氣 B.練功 C.散氣 D.生活

15.健身氣功?五禽戲包括__、__,共12個動作。

A.調息 B.起勢 C.調心 D.收勢

16.健身氣功強調人與__、人與__的合一,進而達到身心和諧的完美境界。

A.自然 B.家庭 C.社會 D.單位

17.健身氣功?十二段錦是在挖掘整理“__”與“__”基礎上,遵循氣功固有的規律,結合現代社會人們的身心特點編創而成。

A.五禽戲 B.六字訣 C.鐘離八段錦法 D.十二段錦

18.呼吸四相是指按照呼吸的粗細程度分成的四種呼吸狀態,即__、喘相、氣相、__。

A.呼相 B.風相 C.息相 D.吸相

19.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起勢動作,抬掌時意念__穴,按掌時意念下__。

A.百會 B.勞宮 C.涌泉 D.丹田

篇8

一、動作、呼吸、意念的訓練要循序漸進

習練功法動作時要循序漸進。也就是說,要在弄清每一動作姿勢的前提下,一招一式地練習,動作要做到規范自如。

當整套功法基本掌握后,就要把呼吸加上去。要求呼吸與動作配合得當,力求做到在平和自然的狀態下,加上呼吸。呼吸要做到勻、細、綿、長,流暢自如。要想達到這種高要求,不經過長期習練是做不到的。

當姿勢掌握得比較自然,呼吸也基本達到要求后,要逐步加上意念。要注意,意念配合是動作和呼吸運作過程中意念運用的活動。初學時,意念多在架式上,等練到一定程度,意念應放輕,到習練純熟時,意念要輕到感覺不到的程度(俗稱“無意念”)。過去常說:“呼吸的最高境界是忘記呼吸”就是這個意思。

以上所說的也就是練習健身氣功的“三調”――調心,調息,調身,要切實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二、把關注點放在練功的過程上,功效要循序漸進

練氣功如果特別注意練功的效果,總希望功效出現越早越好,程度越明顯越好。這種急躁情緒是要不得的,這種心態會使心緒煩亂,影響氣血運行,有礙功效顯現。因此,習練健身氣功者,應把心緒放平,不急不躁,這樣反而有利功增效顯。為此,習練者不要天天做比較,最好練功一段時間后,做一次總結,體會一下功效增進情況,這是糾正急躁,引導習練者走上循序漸進軌道的好方法。

三、要根據身體情況量力而行,動作幅度應循序漸進

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逐漸增加練功強度和習練時間,不能超越自己體能的限度,過急地安排練功時間和強度。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要注意鍛煉的力度,練習氣功,要一步一個腳印,善于思考,確保身體健康,注意鍛煉的方式,合理安排練習氣功時間。

篇9

“十二段錦”是由十二段動作組成的傳統坐式養生功法。其功法動作可遠溯至宋明以來的坐式八段錦,然其“十二段錦”一名,首見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馮曦的《頤養詮要》卷三之“內養十二段錦”。馮曦,字晴川,號守和道人。據其五世孫馮煦的書后的跋文可知,馮曦少時常病,后因練功而康復?!额U養詮要》全書分四部分內容,曰怡神、葆攝、修煉和格言,每一部分占一卷〔1〕。然而在源流上,馮氏所輯錄的“內養十二段錦”內容,全出自清康熙六年(1667)尤乘的《壽世青編》卷上的“十二段動功”。尤乘,字生洲,號無求子,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幼年習儒,后喜涉獵醫書,遍訪良師,曾任太醫院御前待值,三年后回歸鄉里,懸壺行醫,著有《壽世青編》、《勿藥須知》、《臟腑性鑒》、《喉科秘書》及《食治秘方》等?!秹凼狼嗑帯飞稀⑾露恚笆蝿庸Α笔沼谠摃砩希謩e是:叩齒一,咽津二,浴面三,鳴天鼓四,運膏肓五,托天六,左右開弓七,摩丹田八,擦內腎九,擦涌泉穴十,摩夾脊十一,灑腿十二,其功法“顯然它包含了‘鐘離八段錦’內容。”〔2〕想必這也是《頤養詮要》作者直接將其定名為“十二段錦”的原因所在。

清代乾隆年間,徐文弼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編著的《壽世傳真》問世,標志著古代“十二段錦”養生功法的進一步發展。徐文弼字勷右,號藎山,又號鳴峰、超廬居士,清代江西豐城人,生卒不詳,約生活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間,自幼業儒,乾隆六年(1741)中舉人,歷官江西鄱陽教諭、四川永川知縣、河南伊陽知縣。他一生涉獵甚廣,曾著有《匯纂詩法度針》、《新編吏治懸鏡》、《萍游近草》及《壽世傳真》等書?!秹凼纻髡妗窌职司?,其輯錄的“十二段錦歌”見該書的“修養宜行外功第一·合行外功訣”,其內容與馮曦的“內養十二段錦”有異,但與《修真十書》卷十九中的“鐘離先生八段錦”歌訣基本相同,只是將原來的八段動作改編為十二動作,并配有十二幅圖訣,稱為“十二段錦”。在文字上,《壽世傳真》對“鐘離先生八段錦”的五言訣稍有變動,如原來的“以候逆水上”改為“以候神水至”;原來的“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改為“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原文末的“邪魔不敢近……八卦是良因”改為“舊名八段錦,子后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病化為塵”〔3〕。由此可見,徐文弼的“十二段錦”,其具體功法緣自《修真十書》的“鐘離先生八段錦”,而其名則應與馮曦《頤養詮要》的“內養十二段錦”不無關系。

《壽世傳真》文前寫有時年113歲的香山老人王世芳序,由于這位百歲老人曾參加過乾隆帝舉辦的“千叟宴”,這在當時無疑為此書增色不少,故乾隆以后徐文弼的“十二段錦歌”具有較大社會影響,或許與此有關。咸豐八年(1858),潘霨將其改名為“十二段錦總訣”,收錄在自己刊印的《衛生要術》中;清光緒七年(1881),王祖源將《衛生要術》更名為《內功圖說》,但內容沒有變化?!秲裙D說》一書在清末民初傳布較為廣泛,故使十二段錦在社會得以流傳??赡堋笆五\歌”中諸如“神水”、“搬運”及“火燒臍輪”等術語過于文奇義奧,故1920年由席裕康編輯的《內外功圖說輯要》在論及“八段錦坐功圖訣”時曾對“十二段錦”作過如下評論:“此(指八段錦坐功)乃古圣相傳,非比觀行十二段錦旁門之術,練之稍一不慎,大病隨之。學者勿以喜新而欲速,反害焉!”〔4〕如同唐代柳宗元在《與李睦州論服氣書》中指出的那樣:當時的一些“服氣書多美言”,但應有明師指導,否則有害無益,他說李睦州“由服氣以來,貌加老而心少歡愉”,就是“用斯術,而未得路”。這對于由意念參與的呼吸鍛煉而言,頗具啟示意義。

近代以后,十二段錦在一些養生書籍中多有輯錄,但基本延續前代內容。新近的十二段錦功法冥心握固、叩齒鳴鼓、微撼天柱、掌抱昆侖、搖轉轆轤、托天按頂、俯身攀足、背摩精門、前撫脘腹、溫煦臍輪、搖身晃海、鼓漱吞津,很顯然是在綜合了“鐘離先生八段錦”與明清十二段錦基礎上創編而成。

2馬王堆導引術

“馬王堆導引術”是在1974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基礎上創編的健身功法。20世紀70年代馬王堆漢墓的發掘,是轟動國內外的考古大發現,其中發現了大批極具學術價值的竹簡、帛書與帛畫,“導引圖”就是由三號漢墓出土的一份難得的養生導引圖譜,它真實反映了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導引活動狀況。該圖高50厘米,寬100厘米,與其他兩份帛書《卻谷食氣》、《陰陽十一脈灸法》在同一絹帛上。其圖剛出土時殘缺嚴重,經專家修復,原貌方得以展現。全圖上下分四層排列,每層有11幅小圖,共44幅圖像,均為運動姿態各異的全身人物圖形,男女大致各半,或著衣,或裸身,圖中約31處邊側寫有簡短的文字說明。原圖并無圖名,其“導引圖”一名是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根據圖形特點和古籍中有關記載定名”〔5〕。學者們對帛畫的定名無疑是相當貼切的,但在何謂“導引”這個問題上,古人的注釋不盡一致。

“導引”一詞首見《莊子·刻意》篇,不過莊子本人除了“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外,無其他說明。到了晉代,李頤在《莊子集解》一書中對“導引”的解釋是“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然“導氣”與“引體”是兩種活動方式還是結合一起,并不清晰。故后來的文獻中有的解釋為呼吸運動,如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引《養生方導引法》說:“令此身囊之中滿其氣,引之者,引此舊身內惡邪伏氣,隨引而出,故名導引”〔6〕;有的解釋為肢體運動,如唐代王冰的《黃帝內經·素問》注中認為:“導引謂搖筋骨,動支(肢)節”,并將按摩也歸入“導引”之列;宋代曾慥《道樞·太清養生篇》中同樣注“導引者,俛仰屈伸也?!倍鸷椤侗阕印e旨》中對此的解釋較為寬泛,在他看來:“夫導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繪表形著圖,但無名狀也?;蛏烨蚋┭觯蛐信P,或倚立,或躑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導引也?!彪m然各家注釋各有側重,但不管是吐故納新的呼吸運動還是屈伸仰俯的肢體鍛煉,只要是有意識地疏通氣血、活動筋骨,都可視為導引。

據文獻記載,歷史上曾繪有導引圖譜,如《隋書·經籍志》記有《導引圖》三卷,宋代《崇文總目》記有《六氣導引圖》一卷,以及《宋史·藝文志》記有《導引養生圖》一卷等,但均已佚失,故而“馬王堆導引圖”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圖中的44幅導引術勢就其活動特點而言,大致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講究閉息吐氣的呼吸運動,第二類是模仿各種動物的肢體運動,第三類是手持棍杖、球狀的器械運動。手持器械的導引功法,在此前的材料中極為鮮見。尤其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有研究者統計,“馬王堆導引圖”有31處注有文字說明,直接提到治病療效的有12處,如(引)煩、(引)痛明、引聾、引膝痛、引胠責、引溫病、引項等等。文中的“引”,本為“退卻”之義,如“引退”、“引避”,這里轉指為“卻病”,如《引書》中的“引踝痛”、“引腰痛”和“引心痛”等,都屬此列。將導引作為治療康復手段,《黃帝內經》已見端倪,如《素問·異法方宜論》將“導引”列為六種主要醫療手段之一,只是未注明與具體病癥的關系。直接以文字注明導引功法醫治病癥的,首見“馬王堆導引圖”。這與《引書》及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所載導引術勢多以針對具體病癥,可謂一脈相傳。

新編“馬王堆導引術”十二式,是在第二類的肢體運動遴選出的十七個動作基礎上創編而成,故其中大部分動作具有仿生特征,如“鳧浴”、“龍登”、“鳥伸”、“燕飛”、“鴟視”、“鶴舞”與“螳螂”等,延續、發展了先秦時期的“熊經鳥伸”及漢代《淮南子》中的“鳧浴”、“鴟視”等。該功法之所以編為十二式,是創編者鑒于原“導引圖”前有《陰陽十一脈灸法》一文,希冀全套動作能“循經導引”,活動人體十二經脈,以達卻病強身之功效。需要指出的是,“循經導引”在漢代《引書》已有記述,如“引右股陰筋”、“引右股陽筋”及“引左股陰筋”、“引左股陽筋”等語〔7〕。應該說,“循經導引”是古代健身功法的一個特征。

3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是由北京體育大學張廣德教授自1974年起編創推廣的50余套導引養生功功法中精選組編的一套健身功法,共有12個動作。雖然該功法在源流上并非具有脈絡可尋的歷史傳承,但其依據的臟腑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和氣血理論等,均是我國傳統導引功法的理論基礎,其強調的“意、氣、形”三位一體的形神兼修,更為傳統導引術的不二法則。從這個意義上講,《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是一種有別于歷史傳承的文化延續。這一文化延續主要反映在四個方面:

一是對于“導引”之名的沿用?!皩б币幻浴肚f子》之后,已成歷代導氣引體養生方式的專門術語,自清中葉至近代,由于社會文化的變遷,“導引”之名似少有人提及,但依然不絕如縷,如1939年健康書局出版了陳師誠的《養生導引術》一書。

二是對于臟腑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和氣血理論的遵循。臟腑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和氣血理論是傳統導引功法的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深刻反映了中華傳統哲學中的“天人合一”觀。該功法中的氣血行注十四經脈(十二正經脈加上任督兩脈),清楚說明了這一點。

三是對于“動勿過極”,“勞則適度”養生思想的體現。從《后漢書》中華佗的“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到宋代蒲虔貫《保生要錄》的“養生者,形要小勞,無至大?!?,可以說“動勿過極”是傳統導引養生的一貫思想,導引養生功十二法不管其站勢還是坐勢,都體現了這一點。

四是對于“意、氣、形”相互促進、三位一體的強調。其中“意”指意念,“氣”指呼吸,“形”指肢體,也即傳統導引功法理論中被稱之為“三調”的“調心”、“調息”與“調身”。毫無疑問,以身體姿勢、呼吸鍛煉、意念調節為有機整體,是我國傳統導引功法作為健身方式的本質所在。

此外,《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分“站勢”、“坐勢”兩種,應是受前代“站式八段錦”與“坐式八段錦”影響而來。

4大舞

《大舞》是依據傳統導引功理而創編的一套健身功法,共八式動作。據《健身氣功·大舞》一書的記述:“大舞”之名“源于羅泌的《路史》”;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是編創健身氣功·大舞的重要史料”;而古代導引的“以舞宣導,通利關節”,則是創編“大舞”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該功法并非具有一脈延續的歷史傳承,而是基于對傳統導引文化理解基礎上的一種時代創編。以下就這三方面對“大舞”稍作歷史文化梳理。

“大舞”一名,始見宋代文獻,原指《詩經·邶風·簡兮》中所記“左手執籥,右手秉翟”的宮廷文舞,北宋蔡卞(1048——1117)的《毛詩名物解》中將“文舞”又稱“大舞”,以有別于手持鷺羽的“小舞”,其曰:“‘左手執籥,右手秉翟’,此大舞也?!^大舞者,籥舞也;所謂小舞者,羽舞也。”〔8〕至南宋羅泌(1131—1189)的《路史》,方將“大舞”轉指“利其關節”的導引:

陰康氏之時,水瀆不疏,江不過其原,陰凝而易閟。人即郁于內,腠理滯著而多重膇,得所以利其關節者,乃制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導之,是謂大舞〔9〕。

“陰康氏”是何人?舊說是遠古的三皇五帝之一,但文獻無征?!端膸烊珪嵋穼α_泌的此類記載不以為然,稱其“皇古之事本為茫昧,泌多采緯書,頗不足據?!睆膬热萆峡矗堵肥贰匪?,似出《呂氏春秋·古樂》篇中的“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所異者,《呂氏春秋》中的“陶唐氏”在《路史》中為“陰康氏”,原為泛指的宣導之“舞”成為實指的具體舞名。稱陶唐氏因“民氣郁閼而滯著”而以舞宣導,顯然為中國文化史上常見的假托,但因水道壅塞、其民“筋骨瑟縮不達”而導引健體,自有文獻可考。眾所周知,陶唐氏亦即堯帝,堯帝部落的活動范圍原在今天的河北唐縣一帶,地屬中原,古時多水患,《尚書·堯典》記“堯之時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為生民之計可謂急矣”〔10〕,這也是導致堯帝部落后來遷徙山西的根本原因。所以,《黃帝內經·素問》說:“中央者,其地平以濕……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是基本可信的。其間,也清楚顯映出了“大舞”一名如何被“層累地造成”的基本脈絡。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44幅“導引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導引圖譜,內容非常豐富,由于后來一般導引功法動作簡單,故大多可在此圖內找到緣起。為此有學者曾說:“歷代諸導引法的基本功均來源于馬王堆帛畫《導引圖》”〔11〕。“大舞”的創編者稱“馬王堆導引圖”是該功法的“重要史料”,其原因也在于此。然而,整套功法未說明其八式動作與 “馬王堆導引圖”到底存在何種關系,不能不說是創編者的理論疏忽。

“以舞宣導,通利關節”的“動以養生觀”,是創編“大舞”的重要依據,也是創編者列舉的該功法第一大特點。動以養生觀在中國歷史上久有傳統。如《易經》從天道運動變化之理推及人世生命演化之理,認為“動而健,剛中而應”,“剛以動,故壯”,從而得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哲學命題,為古代養生家們從不同角度提出“動以養生”思想奠定基礎。如戰國末的荀子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曰:“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12〕,《呂氏春秋》對此表述得更為清楚:“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郁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挶、為聾,處目則為(左目右蔑)為盲,處鼻則為鼽、為窒,處腹則為脹、為疛,處足則為痿、為蹷?!薄?3〕也正是據于這一點,華佗留下了“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的千古名言。新編健身氣功《大舞》的“以舞宣導,通利關節”,遵循的無疑也是這樣一條基本原理。

5太極養生杖

《太極養生杖》是目前推廣的九套健身氣功中唯獨手持器械的健身功法,共有八式動作。該功法之所以名曰“太極”,誠如《健身氣功·太極養生杖》“內容簡介”中所說的,是“取義‘太極’陰陽和合、天人合一、內外和諧的傳統文化理念”。在功法上,則借鑒了“馬王堆導引圖”中持杖圖式及繼承了傳統持杖功法精要。由此可見,太極養生杖也是在繼承傳統導引文化基礎上的一種新編健身功法。

“太極”一詞,語出《易傳》,本是中國古代哲學用來說明世界本原的哲學范疇。至宋代,如果說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的解釋,依舊基于世界萬物的本原,而朱熹提出“太極只是一個渾淪底道理,里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14〕,顯然與前者有別——“太極”即是“理”。大約明末清初,中國武術中出現了“縱放曲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的太極拳,標志著古代太極文化的新發展。雖然太極拳就本質而言當是講究“四兩撥千斤”的克敵制勝,但其自身蘊含的“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之健身價值,近代以后越發顯示出來,衍生出來了太極球、太極棒等健身活動。如民國時期的褚民誼極力推行過包括太極球、太極棍(棒)在內的“太極操”,但隨著該人媚日投敵的行徑而迅速寂滅。相比之下,由王永福、趙中道等先生傳下的“太極柔術”一直流傳至今?!疤珮O柔術”是種手持棒尺的健身功法,在民國該功法已多次出版,如1928年出版了《太極柔術說明書》,1935年出版了《太極柔術簡略說明書》,1942年出版了《太極柔術簡章》等。1954年,趙中道在北京創立“太極柔術健身社”,公開傳授太極柔術,深受群眾歡迎。當時還有港澳同胞專程回大陸學習,太極棒尺氣功也因此傳到了香港,并成立了“太極尺研究社”,先后出版了《太極尺研究》(1961年)、《先天氣功太極尺》(1964年),《功法圖解》(1970年)以及《先天氣功太極尺保健功》(1974年)等著作。今天,其傳人將“太極柔術”正式定名為“太極棒(尺)氣功”,1984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趙中道弟子關永年編著的《太極棒氣功》一書;1989年,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又出版了關永年的《太極棒尺氣功》。由此可見,新編“太極養生杖”并非突如其來,而有其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

至于創編者提到的“馬王堆導引圖”中持杖圖像,為第17圖和第30圖。依圖所示,其杖略高于人,圖30“作屈身轉體運動狀,雙手持杖,兩手左上右下”,圖側有文字曰:“以丈(杖)通陰陽”〔15〕。事實上,有關古代持械的卻病健身方法,除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外,還見于差不多同時代的重要養生文獻《引書》和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兑龝分杏腥龡l材料值得注意:

苦兩足步不能鈞(勻),而厀(膝)善痛,兩胻善塞(寒),取木善削之,令其大把,長四尺,系其兩端,以新纍縣(懸)之,令其高地四尺,居其上,兩手空(控)之。

右手把丈(杖),鄉(向)壁,毋息,左足踱壁,卷(倦)而休;亦左手把丈(杖),右足踱壁,亦卷(倦)而休。

系纍長五尋,系其衷(中),令其高丈,兩足踐板,端立,……夸(跨)足,折要(腰),空(控)丈(杖),用力引之,三而已〔16〕。

文中的“纍”為繩索,“杖”為木棒,三條材料的確切文意有待進一步研究,但顯然均為器械導引。另外,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也有類似記載。有學者統計,該書共載述各種導引功法233種,其中結合器械的有2種〔17〕。在《諸病源候論》卷二關于“風頭眩候”與“風癲候”兩癥治療中,作者引錄的“養生方導引法”都提到了一種采用繩的導引方法:

以兩手承轆轤倒懸,令腳反在其上元,愈頭眩、風癲。坐地舒兩腳,以繩靽之,大繩靽訖,拖轆轤上來下去,以兩手挽繩,使腳上頭下,使離地,自極十二通,愈頭眩、風癲。久行,身臥空中而不墮落〔18〕。

對巢氏所記,曾有學者評論曰:“結合器械的導引方法,雖然早在馬王堆導引圖中已經出現,但沒有文字說明。文字記述最為詳盡而又方法精巧者,在現存文獻中,首推《諸病源候論》?!薄?9〕因《引書》早有關于器械導引的詳細記述,此論未免失考,但足見此類功法應是古代卻病健身導引術的重要組成。當然,新編《太極養生杖》中的“艄公搖櫓”、“輕舟緩行”及“風擺荷葉”等的八式功法名雖不乏傳統意味,但與歷史并無具體沿承關系,而是創編者在對前代導引文化把握基礎上的一種創造。

6結語

從對以上九種功法的源流梳理中不難看出,2003年推出的《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和2010年推出的《十二段錦》五種功法雖有演化,但顯現出若晦若現的歷史傳承脈絡,而其余四種中,除《馬王堆導引術》還依稀有其一定圖式參照外,另外三種的《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大舞》與《太極養生杖》,更多是在依據傳統導引術功法原則基礎上今人的研習成果,這也不妨看作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健身氣功的一種時展吧。

參考文獻

〔1〕王卜雄等:《中國氣功學術發展史》第486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版.

〔2〕翁士勛:《試論八段錦的發展與演變》,《浙江體育科學》1998年第1期.

〔3〕徐文弼:《壽世傳真·十二段錦歌》,中醫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席??担骸秲韧夤D說輯要》第279—280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版。

〔5〕周世榮:《馬王堆導引術》第140頁,岳麓書社2005年版.

〔6〕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卷二七,《四庫全書》文淵閣版.

〔7〕張家山漢簡整理組《張家山漢簡〈引書〉釋文》,《文物》1990年第10期.

〔8〕蔡卞:《毛詩名物解》卷七,《四庫全書》文淵閣版.

〔9〕羅泌:《路史》卷九,《四庫全書》文淵閣版.

〔10〕《尚書·堯典》,《四庫全書》文淵閣版.

〔11〕周世榮:《馬王堆導引術》第151頁,岳麓書社2005年版.

〔12〕《荀子·天論》,中華書局1954年版.

〔13〕《呂氏春秋》卷三,中華書局2007年版.

〔14〕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七五,岳麓書社1997年版.

〔15〕周世榮:《馬王堆導引術》第143頁,岳麓書社2005年版.

〔16〕張家山漢簡整理組《張家山漢簡〈引書〉釋文》,《文物》1990年第10期.

〔17〕王卜雄等:《中國氣功學術發展史》第175頁,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版.

篇10

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有拳友告訴我:“重慶市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到武隆體育館教健身氣功,你去學不?”“當然要去,這么好的學習機會?!迸d奮之余我將此消息第一時間告訴了我75歲高齡的父親,然后在微信圈告訴我的朋友。第二天我們早早地來到體育館,看見了氣功管理中心的幾位老師。經過簡單的開班儀式,我們正式開始學習健身氣功“易五六八”四套功法。

我喜歡五禽戲,跟著老師學習。真是幸運之至,教我們五禽戲的老師是重慶工商大學副教授童世敏,后來我才知道童老師是重慶市入選國家健身氣功精英班的骨干。呵呵,聽童老師授課真是一種享受,她為了幫助大家很好的理解健身氣功的功法,每次學習既有理論知識的講解,也有功法動作的正確示范,尤其是每次培訓對功法中容易出現的常見錯誤她會一一進行講解,讓我們的動作越來越規范,也增強了我們學習的自信心。感謝你,童老師!你講課時的一舉一動每次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三年下來,我已經成為你忠實的粉絲了。

在學習健身氣功的日子里,還有一位讓我難忘的是一位不滿二十歲的在校大學生。他叫胡福金,來自重慶郵電大學,很帥氣的一名男孩。每次培訓學習健身氣功,老師都是叫他來給我們做示范。別看他年輕,對培訓班里的上了年紀的“大姐姐”,他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給他們講解示范,直到做正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年輕人的浮躁,有的只是松靜的氣功態。我常想:再過一年如果我的兒子進入大學后也能結緣健身氣功,像小胡一樣每天能松靜地習練氣功,該多好!前不久,小胡還代表重慶市參加國家級的健身氣功比賽,獲得了金牌呢!祝福你,年輕的健身氣功傳承者!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每次參加培訓的那些大姐姐,大哥哥們(他們大部分都到了帶孫輩的年齡),他們是來自各個區縣的骨干,學習時的那個認真態度時時在感染我,讓你不把每個動作做規范都不行呢!一次我在做八段錦中的“攢拳怒目增氣力”時,一位大姐姐說我的懸腕動作不規范,“拳沖出后,應該伸指,旋腕要明顯,抓握要有力……”看,遇到這些較真的氣功學員,你怎么會不思進取呢!

好了,說了這么多,還是想提提我那學“六字訣”的父親。他雖然耳朵有點聾,但每天還是在堅持習練,有時他會告訴我今天早晨念“呼字訣”念錯了,念成“吹字”了。哈哈,老爸,你真可愛,只要你每天在習練健身氣功,每天就會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