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管理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9: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身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對大多數的房地產開發商而言,在居住小區的整體規劃過程中適當安排戶外公共健身空間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自國家頒布《城市公共體育運動設施用地定額指標暫行規定》以來,許多新建設的小區已經達到了“居住區、小區級每千人體育設施用地為200至300平方米”的規定要求,居住小區戶外健身空間有其他體育場所無法替代的優勢,如靈活方便、經濟性強、環境幽雅等,可更貼近居民生活。對提高居民身體素質、緩解冷漠的鄰里關系、創造和諧社區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戶外公共健身空間現存問題及分析
小區的戶外公共健身空間有許多優勢,但一些居住小區對戶外健身空間的規劃尚沒有足夠的重視,或者僅僅考慮到滿足相應場地的設置,而在具體的安排和組織上缺乏周密理性的設計,可以說并不盡如人意。
1.場地位置的安排不理想,面積縮水。一些居住小區雖然安置了戶外公共健身場地,但是對健身環境不夠重視,因此,為了盡量少占用居住建筑的用地,場地的安排往往帶有很強的隨意性,甚至有的場地被挪作他用,健身空間面積縮水。如設置在小區的角落,距離住宅建筑遠而且路線不暢;離居住樓距離過近,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和休息;或者在長期缺乏陽光照射的背陰面設置等。由于場地規劃不合理造成的矛盾和問題,不但大大影響了小區居民的鍛煉,而且可能造成戶外健身場地的荒置,反而浪費了場地資源。
2.缺乏深入翔實的調查,場地規模與實際需要不成比例。
3.相關的配套設施不足。部分居住區的戶外健身空間中沒有設置休息座椅、照明設施、垃圾桶、電話亭、自行車停車場地等基本項目。
4.對健身場地和器械的管理缺位。據調查,一些小區的健身器械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如掉漆、長期使用造成的配件松動、摩擦等,也有些是人為破壞,還有的健身器械群中器械說明牌和警告牌缺失。如果得不到及時維護、修理,將會給參加鍛煉者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健身器械和場地都需要及時進行清理和消毒。
二、如何解決小區戶外健身空間的組織和安排問題
1.對場地規劃的建議
戶外公共健身空間在小區規劃中,應選擇采光充足、環境清幽的平整場地,充分發揮戶外運動的優勢。盡量選擇遠離交通干道的場地,也可依靠綠籬與道路分隔,但要注意支路的通暢。位置不宜過偏,以便于各個組團的居民使用。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規劃中場地的巧妙運用
①利用廣場、庭間綠化、綠地、小區中心公園等現有的場地進行規劃,豐富中心景觀,還可將健身娛樂結合起來,相得益彰。
②變消極空間為積極空間。消極空間一般無人問津,常常雜草叢生,很少在視線的監視之內,易被壞人利用,成為不安全因素。在規劃中難免出現一些難以處理的消極空間,如高壓電線電纜下的高壓走廊、不作為道路的山墻間距、住宅背對背的間距、存在落差不宜建造住宅的空余場地等。經過科學規劃,可以使這些空間得到合理利用,使消極空間活躍起來,節約用地。
③場地安排系統化。結合社區內會所、托幼、中小學等教育機構體育運動場地、專業體育場館等地進行整體規劃布置。使健身空間形成大、中、小系統化的整體,范圍輻射整個小區,避免資源的重復設置。
第二,規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在進行場地規劃前,要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搞清楚小區內人口的年齡層次、性別比例、居住狀況、常住人口總數等,以此作為規劃的依據。這樣才能科學地對場地規模的確定、器材的選擇、空間的組織等進行更具體的規劃和安排,滿足各個年齡階段居民的健身需要。
②場地必須結合居住小區具體情況,如自然地勢、電線電纜、居住區規劃安排等,不可隨意草率布置。在爭取好場地的同時,不要給整個居住區的規劃帶來困難。
③場地的地面鋪裝。水泥和地磚強度和硬度很大,有不易損壞、便于清掃的特點,是經濟適用的戶外鋪地,現有小區戶外健身空間幾乎全部采用水泥或鋪地磚。但對單雙杠、吊環、天梯、肋木架、滑道、攀網等對鋪底有跳躍要求的項目來說,水泥和地磚的硬度大,缺乏韌性,人體骨骼在接觸地面的一瞬間需要一個韌性的承托,如果落地速度過快,便很可能造成腳骨、腕骨骨折,對老人和兒童而言則更須注意。而土壤由于密度較水泥小,受力后可以提供帶有韌性的緩沖,是良好的運動場所鋪地,還可以帶給兒童親近自然的樂趣。
④與道路相結合處要注意分隔,使內部自成一區,保障安全。
⑤聲光要求。選擇可充分接受日光照射的場地,適當布置綠化,種植樹木。綠化對隔絕噪聲和減弱夏季陽光的暴曬有良好的作用。同時設置路燈、廣場燈等照明燈具,為夜間活動提供方便。
⑥注意器械間距。器材要根據其規格和活動面積來確定間距,避免相互影響。除使用所占空間外,兩并列器械之間的距離應大于1.2米,這是允許兩個人并肩通過的距離。另外,可使用組合式器械節約占地。
⑦要選擇通風透氣的平整空間,場地可辟出一塊空地作為舞蹈、競技、集會的娛樂型廣場,使功能多樣化,豐富場地內容。健身器材可以圍繞廣場布置,也可以集中一側布置。
2.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解決、維護、更新滯后現象
要解決公共體育設施的管理問題,需要從政府到群眾的群策群力,共同采取措施。
總之,在對居住區的規劃中應考慮到居民健身空間的長期性、有效性和空間安排的有機性;健身空間的組織和安排從達到健康目的意義上講,應追求生活化、方便化、安全化、趣味化,管理上強調合理化和科學化。居住小區的戶外健身空間為居住區提供休閑運動場所,提高了社區居民的身體素質。這不僅對于某個居住小區,而且對于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將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資料集》編委會.建筑設計資料集—07,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2
[關鍵詞]健身市場體育全民健身計劃
一、體育健身市場
體育健身市場即為提高人民身體健康水平服務的部門”.是體育產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以非實物的形式向社會提供體育健身、娛樂服務的單位和個人的結合。從現階段我國社會的實際狀況狀看.目前以商品形式向廣大消費者提供體育健身.娛樂服務的經濟實體越來越多,一個以體育運動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投資,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能基本滿足消費者不同檔次需求的體育健身娛樂市場已經形成。
發展體育健身市場是現階段中國體育事業生存與發展的現實需要。推進這項工作有兩方面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實現我國體育產業由“以體為主.多種經營”的創收模式向“本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方向轉化。健身作為體育的本體價值.是體育最重要的經濟功能。開發這種經濟功能,使健身的效用(使用價值)通過市場交換實現其價值.促進全民健身市場運作.既是發展體育健身市場的需要.也是實現體育產業”本體推進.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二是有利于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施。發展體育健身市場.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全民健身計劃的資金問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它能促使全民健身計劃按照產業化的方式進行運作.從而使整個計劃實施的力度和效度得以提高。
從健身市場的內涵及現狀看我國體育健身市場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成:(1)體育健身娛樂的經營實體。如健康城、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以及各種健身健美俱樂部等。(2)體育健身娛樂技能的培訓、輔導和咨詢。(3)群眾性體育競賽表演。(4)體質測試和健康評估:運用先進的測試設備和科學合理的檢測手段.為社會大眾提供體質測試和健康評估的有償服務。(5)體育康復: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身體局部組織損傷的病人.提供運動處方.醫療保健及傳統體育醫療康復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或痊愈.(6)體育健身娛樂的科技開發為提高大眾鍛煉身體的實效性,趣味性而開展的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
二、我國體育健身市場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體育逐步面向社會.一些消費層次較高的體育項目也開始進入生活領域。體育作為一種健康投資逐步被人們所接受。社會上的一些企業和個人.以及外資開始投資易于盈利的體育經營項目.舉辦諸如健康城.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以及各種經營性體育健身俱樂部。體育健身領域開始出現了私營.集體.個體、外資.中外合資等多種所有制結構的經濟實體.形成了一個向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的體育健身市場。
但是體育健身市場也還處在發展之中.從各種文獻資料查詢結果看目前我國體育健身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體育健身市場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區域上的不平衡。沿海沿江的省份在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上遠遠高于內陸省份;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農村處于空白:(2)主業和副業發展不平衡。體育健身、娛樂、咨詢、培訓等主業的經營收入遠遠低于副業經營收入(3)市場結構和布局不平衡。突出表現在提供高檔體育健身娛樂服務的經營單位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而提供中低檔體育健身娛樂服務的經營單位則發展緩慢。另外.目前大多數體育健身設施和服務經營單位都集中在市的商貿中心.而在城鄉集合部,尤其是新建居民住宅小區則缺乏配套的健身設施和服務經營單位.這也使得體育健身市場在布局上表現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2體育健身市場的行業管理亟待加強。各級體委是各級政府主管體育事業的行政機構.也是體育健身產業行業管理的職能部門。目前各級體委只考慮下屬事業單位如何來進行健身產業的經營.而在如何對社會上其它部門和個人辦的體育健身經營活動實施行業管理方面缺乏應有的考慮。這一狀況有兩方面負影響:一是體育部門辦的一些體字號的經營活動要到文化部門去登記。并要交納一定的管理費.限制了體育健身市場的發展.阻礙了服務領域的拓寬.二是體育健身市場的行業管理是利用市場機制推進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一個重要手段。缺少對體育健身市場的行業管理.將使我們不能有效地利用市場的方法和手段來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體育健身市場的行業管理就是把社會上其它部門和個人辦的體育健身服務經營單位也納入全民健身計劃服務網絡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強化這項職能意義重大。
3產權關系不明.資產管理不順。目前各級體委在體育健身
經營開發中的合作經營、合作開發項目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中外合資的一些大型項目.合作期限過長:二是合作中對有形資產有低估現象.無形資產不在評估之列。因此.加強體育部門國有資產的管理.實現產權關系的明晰化、資產評估科學化.對防止在經營開發中體育部門國有資產流失有重要意義。
三、體育健身市場發展對策
現階段體育健身市場發展的總體策略是: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為主體在培育體育健身市場主體、拓展體育健身市場領域、加強體育健身市場管理三個方面整體推進探索新路子.形成一個以體育健身、娛樂為主的社會化體育服務體系和一個由體育行政部門依法管理的多樣化的.多層次的體育健身市場。實現體育健身市場主體多元化和管理規范化。這一策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與全民健身計劃相配套的依托社會、面向市場的體育健身市場運行機制。體育健身市場是為提高全民素質服務的一項產業.也是一項公益性的社會事業。發展體育健身市場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群眾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換。
2群眾性體育協會.俱樂部.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站).社區體育活動中心,應以社會化.產業化為方向開展健身、健美.康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服務,積極引導群眾的體育消費,不斷拓寬群眾體育消費領域。
3體育場館和各種體育設施應繼續堅持”以體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擴大對外開放,加速由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同時要注處理好場館經營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系。
4.體育院校科研單位,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增加社會服務.拓寬服務領域.開展有償技術咨詢人才培訓科技開發和成果轉讓。有條件的院校和科研單位應配合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為群眾提供體質測試健康評估等有償服務。
5培育和開發體育健身娛樂市場.為全民健身計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行創造必備的基礎和條件。體育健身娛樂市場應提供各種健康科學文明的體育服務。要考慮人民群眾實際的消費水平,重點開發中低檔體育健身娛樂項目,適度發展高檔健身娛樂項目。要在積極引進國外趣味性的健身娛樂項目和設施的同時.做好挖掘和整理我國民間傳統的體育健身娛樂項目.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健身娛樂需求.為更多的人提供高質量規范化的有償服務。
6切實抓好體育健身市場的行業管理。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應本著保障廣大體育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促進體育健身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宗旨.重點抓好體育經營實體的開業標準和從業條件的制訂工作,盡快實施體育健身經營許可證制度。
四.發展體育健身市場的政策建議
發展體育健身市場關系到我國群眾體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換.關系到全民健身計劃推進方式的選擇。搞好這項工作尚須必要的政策支持。建議應重點抓以下幾方面的政策措施:
1制定和完善體育健身市場的投入和投資政策。發展體育健身市場主要應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要積極進行多種形式的改革和試點,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多渠道地增加對體育健身產業的投入。
2加快體育健身市場的立法進程,健全法規體系。當前應根據體育健身市場管理不順.政出多門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體育健身市場管理辦法》。地方體育行政部門也應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積極制定地方性體育健身市場的管理法規。
3爭取適度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體育健身市場的發展.體育健身產業是一項社會公益性事業.政府對公益事業提供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各級地方體育管理部門在積極爭取享受文化和教育部門現有的相關優惠政策的同時.還應根據體育自身的特點.力爭一些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健身產業的發展。
4加強體育健身產業規劃和管理。各級體育管理部門應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體育健身市場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確定通用性健身產業發展重點.制定體育健身產業發展規劃。要盡可能使發展體育健身產業的投資信貸就業用地等列入城鄉整體規劃.使本地區的體育健身產業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要加強對體育健身產業的科學研究工作.建立體育健身產業的統計指標體系,準確把握體育健身產業的發展動態變化趨勢和未來走向.提高對體育健身產業宏觀調控的科學性。
5加強體育健身產業規劃和管理。各級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應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體育健身市場的實際需求確定健身市場發展重點制定體育健身市場發展規劃。使本地區的體育健身市場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加強對體育健身產業的科學研究工作建立體育健身產業的統計指標體系,準確把握體育健身市場的發展動態變化趨勢和未來走向.提高對體育健身市場宏觀調控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心理默契;商業;健身俱樂部;員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6-0109-02
一、心理契約的內涵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施恩Sehein(1965)將心理契約定義為,“在組織中,每個成員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間,在任何時候都存在的沒有明文規定的一整套期望。”施恩認為,組織和個體員工之間的相互期望,遠多于在經濟和物質上的需求。如果用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解釋,這些期望可表現為“愛的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屬于高層次的需要。這是無形的,表現為心理情感需求的期望,對組織及其成員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它們是人們心理契約與認同的基本內容。Morrison和Robinson(1997)認為,心理契約是一個雇員對其與組織之間的相互義務的一系列信念,這些信念建立在對承諾的主觀理解的基礎上,但并不一定被組織或其人所意識到,心理契約就是員工和組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總之,不同學者對心理契約有不同的解釋,但是,這些觀點在“心理契約是組織和員工之間內隱的交換關系”的本質認識上是一致的。心理契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結構,它有社會性、主觀性、動態性,與組織期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等特點。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員工也包括其中,并有較強的表現。
二、商業健身俱樂部員工管理導入心理契約的現實意義
1.有利于減少雇傭雙方的不安全感。就業壓力的加大,員工不想失去已有的工作,也希望在工作中做出成績、自己的企業是有前途的。俱樂部面對經營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殘酷,想招攬并留住優秀人才。心理契約彌補了經濟契約的空白,因為,心理契約的暗示條款能彌補雇傭關系中正式文本規定的一些不足,降低員工與俱樂部雙方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員工與俱樂部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
2.有利于提升員工對商業健身俱樂部的忠誠度。員工是商業健身俱樂部“人性化”管理的主體。但其流動性較大,因為他們對組織而非職業具有較高的認同度和忠誠度。要想實現他們對組織較高的認同度和歸屬感,就要喚醒他們的“主動熱情”的本質――實現組織承諾向心理期望的轉化。當他們認為,被組織尊重以及將有許諾的巨大薪酬、誘人的晉升空間時,就會拿忠誠和責任來回報組織。在心理契約的隱性指引下,調整自己的行為來與組織的發展相適應,并將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組織的發展緊密地“捆綁”在一起,主動減少自己的流動,從而提高組織的忠誠度和信任度。
3.有利于調動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年輕的商業健身俱樂部員工有一定的職業特長,自主性、冒險性、創造性、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是他們的首選,他們渴望成就激勵、精神激勵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心理契約通過建立在雙方信任基礎上的隱形契約關系,促使員工形成對組織的責任和承諾,這是一種無形的引擎,牽引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喚醒原創力,主動地提高業務水平,開拓市場,提高組織的競爭力。俱樂部心理契約的構建可以減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完善管理手段。
三、基于心理契約的商業健身俱樂部員工管理策略
(一)建立融合“職業生涯規劃”的招聘制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高校畢業生走人體育產業,使得商業健身俱樂部員工隊伍越來越年輕化。隨之而來,職工的工作心態浮動、工作不穩定、沒有職業生涯目標等問題也日益突出,作為人力資源工作者,如何改變現狀,做好企業職工的職業指導,確保企業人才梯隊建設是值得深思的。商業健身俱樂部在招聘員工時,要把招聘職位與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其對自己的未來愿景有比較好的預期和展望,對自己要進入的企業有一個良好的感受――企業組織對自己是負責任的,從而會把自己的抱負和企業的目標融合在一起,努力工作,產生歸屬感。這樣企業才能留住人才、有效利用人才。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
要留住那些對企業很重要的人才,關鍵在于正確和及時地評估。績效考評是商業健身俱樂部員工管理的重要環節。客觀公正的考評能夠改善和強化員工的心理契約,激活他們的工作熱情,是彼此心理承諾的量度工具。以心理契約為指導:
1.結合商業健身俱樂部自身的發展階段,俱樂部文化和員工特點設置科學的考評指標。管理大師彼得?F?德魯克認為,“所有的組織都必須思考績效為何?這在以前簡單明了,現在卻不復如是,策略的擬定越來越需要依據績效的新定義。”目前,“績效:結果+過程”得到了大家較為普遍的認同與采納。
2.在績效考評過程中,除了考評標準不清及標準掌握偏緊偏松傾向外,考評者的暈輪效應,個人偏見等考評誤區促成考評結果失真,會引起員工(會H-)N問、教練、前臺等)心理不滿,產生抵觸情緒,進而造成心理契約破裂。因此,在考評中避免把考評當做“大棒”,應采用定性與定量,過程與行為表現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考評,不僅考察“任務績效”(結果),更重視“周邊績效”(工作中的行為表現)。同時讓員工參與進來,以增強考評的信度,來強化心理契約。
3.加強對績效考評的反饋,建立員工申訴制度。把考評結果及時反饋給被考評者,并與他們開展有效的溝通活動。如果員工對考評有疑問,可進行申訴。對業績優秀者進行公開表揚,分發獎金,到總部觀摩學習,作為組織的儲備干部,建議其職業發展路線,來鞏固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和歸宿感;對績效一般者,幫助他們進行績效診斷與分析,找出改善措施,這樣,可以搭建心理溝通的天橋,建立牢固的信任關系,減少因此而產生的對立、跳槽等傾向。
(三)運用靈活的薪酬制度、合理的激勵機制
對于員工來說,薪酬具有經濟保障、心理激勵和社會信號功能,與員工個人的物質、精神生活的質量密切相關,也是最容易引起員工不滿,破壞心理契約的因素。因此,商業健身俱樂部在薪酬管理中,要做到公平、靈活。
首先,實施公正的薪酬制度,公正的薪酬制度就是商業健身俱樂部對員工為其所作貢獻給予回報,將支付給員工的薪酬分為“外在”和“內在”兩大類。“外在薪酬”主要指為員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貨幣性價值。“內在薪酬”是指那些給員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傾向形式表現的各種獎勵價值,它是基于工作任務本身的報酬。二者相互補充和聯系構成完整的薪酬體系。員工更加在意物質性型的心理契約,隨著各種環境的變化,心理契約也在調整和變動的過程中,“外在薪酬”對員工的約束和激勵占主導地位。由于員工的心理契約既有物質
的內容,又有精神的需求,因此在重視物質的同時,也不可忽視精神需求。所以,公正的薪酬制度是維系健康心理契約的有力武器。
其次,推行人性化的“自助餐式”的福利計劃。員工年齡、性別、家庭背景不同,面臨的問題也有所差異,因此,可供選擇的計劃比呆板的規定更具有激勵性,也更有效提升員工的期望,讓員工感到自己被重視。從而付出自己的忠誠。
再次,激勵是組織通過設計適當的外部獎懲和工作環境,以一定的行為規范和處罰性的措施,來激發、引導、保持和歸化組織成員的行為,以有效實現組織與個人目標的活動。合理的激勵機制的運用能有效滿足員工的心理期望―需要,激發他們的主動精神,使之成為具有“主人”意識,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組織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為員工指明奮斗方向,商業健身俱樂部是開拓市場,還是提高銷售業績。他們明白組織的心理期望,并給予回復自己的承諾。德魯克曾說,“對于企業來講,靠什么來凝聚成員的精神呢?最重要的是企業員工對企業使命的共享程度。”
篇4
關鍵詞:體育健身俱樂部;經營模式;管理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183-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大幅攀升,消費需求隨之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健身作為一種新時尚觀念普遍被認可與接受。在經濟時代下,人們對健身的追求日益強烈,我國居民用于體育消費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大,在總經濟支出中占據的比重明顯上升,面向大眾的體育健身俱樂部應運而生,并且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涵義與特點
盡管體育健身俱樂部這種商業健身經營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至今只有近二十年的時間,但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其發展速度也十分迅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帶動人們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產生了一系列的轉變,這使得體育健身俱樂部在經濟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并且在數量與規模上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體育健身俱樂部有別于女子健身美容院、高爾夫俱樂部以及游泳俱樂部等,是指經營者以向大眾提供休閑、娛樂、健身等體育活動為目的,以健身操、健美器材等設施為主的活動場所,它是依靠經濟市場機制進行運轉的會員制度,并配有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教學的群眾體育俱樂部。在當前的經濟研究中,我國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是指以其經營活動過程中所有基本因素為主要組成,且具有統一協調性的有機整體,并通過進一步理論加工后所形成的具備可推廣或被模仿價值的樣式。
由于體育健身消費是一種新興現象,所以具有其自身的特點,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所提供的服務產品具有非實物性、消費產品的經常性、消費對象的經濟局限性、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等特點。健身服務產品是通過科學健身活動,為消費者帶來身體形態的明顯變化,以滿足消費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另外,體育健身活動有別于其他體育活動,其更注重長期不間斷的練習。體育健身服務產品的經濟局限性體現在有償體育健身消費中,只有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接受這種日常支出。
體育健身俱樂部經營管理特點包括初期投資相對較大、經濟活動周期較長、收益較慢、價格穩定程度較高以及較明顯的地域性限制等。
二、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現狀
健身俱樂部的主要基本職能是健身和娛樂,并以營業性的商業機構形式存在,雖然我國健身俱樂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有了較大提升,但存在整體發展協調性相對較差的現狀。
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經營管理系統不夠完善,健身設備不夠齊全且收費標準相對較高。由于體育健身俱樂部在自身經營管理中存在諸多不足,且行業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明確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致使收費合理程度較低。另外,體育主管部門對健身俱樂部系統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使得經濟糾紛較多,長此以往將對健身市場甚至體育產業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建立完善規范的行業秩序勢在必行,不僅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保障,在發展健身事業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健身娛樂設施是保障健身娛樂性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放眼我國健身俱樂部,其規模差距較大,多數俱樂部規模較小且場地和設施均相對簡陋,在健身活動的選擇上也比較單一。此外,行業之間競爭激烈,且彼此間的交流互動明顯不夠,這對整個體育健身俱樂部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當前的健身俱樂部在收費方面,相對高于大眾消費者的經濟收入水平,短時間內還難以被普通大眾消費群體所接受。
三、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經營影響因素分析
(一)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建立與主要消費方式
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建立大致包括場館的選取與租賃、健身器材的購買以及人員維護這三大方面。其中,租賃場館和購買器材之前務必要考慮對健身俱樂部的定位,即健身俱樂部結合當前經濟時代下消費者的消費水平進行科學定位、并對場館的地點、裝修檔次、環境以及器材質量等的定位均應符合人們的經濟消費現狀。健身俱樂部的管理者是核心所在,他決定著俱樂部的經營發展方向和經營模式。鑒于這是一個新興行業,所以需要不斷地進行創新管理,并隨著經濟市場的變化而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從而調整經營模式,使其適合當前的經濟時代大環境,并將創新作為體育健身俱樂部建立、經營和發展過程中的主線。
目前,我國的體育健身俱樂部提供的主要消費方式包括日常消費、會員制和各種培訓課程。其中,會員制是多數體育健身俱樂部的主要經營服務方式,它是通過對消費者進行引導,而使其進行長期健身消費,從而對健身俱樂部的穩定發展提供有效保障的經營方式。國外發達國家在健身俱樂部會員制度的制定方面已十分成熟,我們可結合我國消費者經濟水平和消費情況來加以借鑒。
(二)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經營項目和方式
對健身俱樂部經營項目的選擇與經營經濟效益存在十分密切的聯系。我國目前的經營項目主要有形體訓練、健美操、機械健身等,一些健身俱樂部還經營跆拳道等項目,體育健身俱樂部逐漸形成各自的資源特色,經營側重點也有所差異。另外,鍛煉身體只是健身俱樂部消費者的目的之一,同時還包括休閑、交友或提高運動技能等需求。鑒于此,健身俱樂部在設計經營項目時,也應對運動項目之外的休閑活動加以重視和拓展,從而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消費需求,提高俱樂部的經營效益。
就我國當前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方式來看,大致可歸納為私營、個人承包經營、集體承包營以及聯營四類。聯營方式即通過與社區等行政部門進行聯合經營,其優勢比較明顯,不僅能夠享有諸如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其管理也相對較規范,具有一定的信譽保證,消費者對其信任度相對較高,這直接導致其經濟收益結果較高。私營和個人承包經營是一種完全獨立的經營方式,自負盈虧并且自我謀求發展。
四、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經營模式分析
連鎖經營作為經濟時代下最具經濟效益的一種商業組織形式,是21世紀最有活力的經營模式。經研究,連鎖經營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歸根結底是將現代工業大生產的原理應用于零售業,從而實現了商業活動的標準化、專業化和統一化,這構成了產生規模經濟效益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的連鎖經營可分為直營連鎖、特許經營和自由連鎖,其中直營連鎖占據重要比例。連鎖體育健身俱樂部在各城市的分布總數量能直接反映出該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北、上、廣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代表,其健身俱樂部就相對集中,另外一些休閑娛樂氛圍較強的城市,如成都、大連、武漢等,雖然經濟實力與江浙、深圳等無法相比,但其用于娛樂消費的支出在總經濟收入中占較大比例,且相對穩定,這表明健身連鎖具有較強的區域性。
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采取連鎖化經營模式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采用連鎖化加盟,能有效吸引民間游資來加入特許經營體系,將原來的獨家投資轉化為多元投資的健身俱樂部產業,有效降低了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連鎖化市場擴張的成本與風險。
第二,在實現較低成本經濟市場擴張的同時還獲得了市場的直接控制權,使其可持續性經營得到保證,并促進了供應鏈的完善。統一經營管理模式使各種費用得到有效控制,從而實現了商業健身俱樂部與消費者共贏的良性局面。
第三,在特許經營系統中,體育健身俱樂部成功的品牌效應、經營系統及支持系統等均能夠實現復制,促使無形資源得到高效利用與增值。另外,特許經營這種模式通過網絡等手段迅速將品牌進行推廣,從而有效改善并提升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拉動我國的就業率,進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五、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在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優化措施
(一)通過積極創新來拓寬經營管理模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體育健身俱樂部行業應加強戰略溝通與聯盟,實現連鎖經營和協同發展,可通過建立行業協會來加強互動,并進行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另外,可組織共同參與公益性社會活動,以此來樹立良好的健身俱樂部形象,達到開發、引導并培養市場的目的,促使健身行業和健美、健身運動的整體發展。同時,聯盟經營模式還能有效降低經營風險。
(二)e極提升專業水平并及時更新經營管理理念
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管理者及專業教練指導員要積極關注國外發達國家的體育健身俱樂部動態,并結合自身現狀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方法。對消費者要結合不同個體實施科學管理,通過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針對性的健身計劃以及專業的健身指導等措施來實現其心理期待,進而發展為終身會員,促使健身俱樂部的會員隊伍不斷壯大。
結合經濟時代特點,及時更新經營管理理念,不僅局限于健身訓練,還可以通過舉辦表演比賽等形式來進行多渠道的經營管理,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引進專業素質過硬的經營管理人員,為俱樂部提供良性發展的動力和條件。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體育產業逐漸成為重要的社會經濟支柱,全面健身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體育健身俱樂部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基礎上來積極引導全民投入健身運動,從多方面著手進行探索與改進,為俱樂部消費者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并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強.關于健身俱樂部經營管理的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7,(10).
[2] 劉英.體育健身俱樂部加盟連鎖經營模式下的品牌模式[J].四川體育科學,2008,(2):7-9.
篇5
西安市室外公共場所健身練功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全文第一條 為了加強本市室外公共場所健身練功活動的管理,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室外公共場所的健身練功活動及其管理。
本辦法所稱室外公共場所是指廣場、人行道和綠化地帶等場所。對外經營的公園和公共體育場均不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西安市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是本市室外公共場所健身練功活動的行政主管部門。
區、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轄區內室外公共場所的健身練功活動。
公安、市政、民政、工商等有關部門按其職責,協同對室外公共場所健身練功活動進行管理。
第四條 室外公共場所健身練功活動,以文明、健康、小型、分散為原則。
鼓勵單位在社區內開展社區體育健身,提倡市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
第五條 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社區健身練功活動的組織、協調工作。
依法健身練功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六條 在下列重要場所,不得聚集從事健身練功活動:
(一)航空港、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等場所;
(二)省、市、區縣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以及法院、檢察院等機關的周邊地區;
(三)廣播電臺、電視臺、軍事單位及其他要害部門的周邊地區。
前款所列場所的具體周邊距離,由市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第七條 在室外公共場所從事健身練功活動,禁止下列行為:
(一)妨礙車輛行駛和他人行走;
(二)妨礙社會公共秩序;
(三)設置橫幅、標語、旗幟等宣傳廣告;
(四)宣揚封建迷信,散布歪理邪說;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禁止的其他行為。
第八條 舉辦健身氣功活動,應經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批準。
第九條 舉辦健身氣功活動的,舉辦者應向舉辦所在地的區、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其中需要向公安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手續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經批準的健身氣功活動,應當按批準的時間、項目內容、地點和人數進行活動。
第十條 經批準的健身氣功活動,需要變更批準內容的,應當由申請者向原辦理批準手續的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變更手續。
第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規定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改《西安市室外公共場所健身練功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一、第八條修改為:舉辦健身氣功活動,應經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批準。
二、第九條修改為:舉辦健身氣功活動的,舉辦者應向舉辦所在地的區、縣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5日內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其中需要向公安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手續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經批準的健身氣功活動,應當按批準的時間、項目內容、地點和人數進行活動。
三、第十條修改為:經批準的健身氣功活動,需要變更批準內容的,應當由申請者向原辦理批準手續的體育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變更手續。
四、第十一條修改為:違反本辦法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規定的,由體育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刪除第十二條。
此外,根據本決定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篇6
2011年全國健身氣功管理工作會議,于2011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共有106名代表出席會議,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曉敏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總結工作,表彰先進,部署任務,明確方向,達到了預期目的。
會議全面總結了2011年的工作,認為全年比較有影響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一)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再創佳績,2011年有28個省區市舉辦交流展示活動162場,參與群眾達20余萬人,尤為可喜的是此項活動榮獲國際奧委會頒發的群眾體育“發展與促進”獎。(二)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巡回教學志愿服務活動深受歡迎,2011年共派出71人次分別到18個省區市開展了健身氣功新功法教學,為當地培訓業務骨干1965名。(三)服務基層站點工作更加扎實,2011年共投資200萬元為11190個活動站點郵訂了《健身氣功》雜志,為5650個活動站點郵購了練功音響,贏得練功群眾好評。(四)全國性健身氣功交流比賽活動圓滿成功,2011年有30個省區市組隊參加了全國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有53所高校組隊參加了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參賽單位和運動員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五)對外交流推廣活動成績顯著,2011年共派出32個團組164人次到30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開展了健身氣功推廣傳播活動,首次在境外舉行了44個社團組織參加的國際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在北京集中培訓了130名境外健身氣功教練員,初步打開了健身氣功境外推廣活動的新局面。(六)基礎建設取得新的進步,“健身氣功學”、“四種健身氣功輔導教材”課題開始啟動,健身氣功俱樂部及培訓基地完成試點,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獲得批準等,為深入開展推廣工作積蓄了力量。
會議在充分肯定2011年成績的基礎上,研究部署了2012年的工作。2012年健身氣功推廣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一)繼續組織開展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4月份舉行啟動儀式,活動貫穿全年,年底進行評比表彰。(二)6月份舉辦第五屆全國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8月份舉辦第三屆全國高等院校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設競賽功法、普及功法項目,按技術水平進行分組比賽。(三)繼續開展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巡回教學志愿服務活動,7月份舉辦全國健身氣功管理干部培訓班,8月份舉辦高校健身氣功師資培訓班,10月份舉辦第三期行業體協健身氣功培訓班,10月份舉辦全國健身氣功科研骨干培訓班。(四)繼續實施“和諧站點”工程,為年檢合格的活動站點郵訂《健身氣功》雜志,完成未配發練功音響活動站點的郵購工作,并積極做好老站點數據庫錄入和新站點的注冊工作。(五)與團中央陽光體育辦公室合作在中小學進行推廣試點,在部分省會城市進行健身氣功俱樂部推廣,研究制定健身氣功段位制并完成試點工作。(六)做好2011年科研課題結題和2012年科研課題招標工作,編撰推出《健身氣功學》、《四種健身氣功輔導教材》,編寫出版《健身氣功常用詞匯手冊》和《百名優秀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翻譯出版健身氣功5種新功法外文圖書。(七)2012年擬派30個團組到國外開展小型分散的教學培訓活動,2月份舉辦健身氣功援外教練員培訓班,8月份、11月份分別舉辦歐洲健身氣功培訓班、美洲健身氣功培訓班。(八)5月份協助英國健身氣功社團在倫敦奧運會前組織交流展示,7月份在北京體育大學舉辦第十一屆國際導引養生功比賽,7月份在立陶宛第五屆世界傳統體育大會上表演展示健身氣功,9月份在杭州國際健身博覽會上組織健身氣功交流比賽。(九)7月份在北京召開國際健身氣功聯合會成立大會。
會議指出,落實2012年的任務乃至做好今后一個階段的健身氣功工作,要把文化引領貫穿健身氣功工作的全過程,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潮中,充分顯示健身氣功的文化魅力和文化效應;要使穩中求進成為健身氣功工作的總基調,在鞏固現有成績的基礎上求發展、求進步,確保活動站點和骨干隊伍的純潔,確保各項活動萬無一失;要將協調發展作為健身氣功工作的突破口,重點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和推廣領域及推廣模式單一化的問題,努力開創健身氣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王飛)
篇7
關鍵詞 運動處方 大眾健身 科學化
現代生活中,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體育有了新的認識和需求。隨著全民體育意識的提高,那種零散的不穩定的基層大眾體育運動形式,必然會隨著我國城市晉級和社區建設的發展而逐漸被俱樂部制的體育運動組織所取代。體育活動的重要載體是體育場館,隨之而來的體育場館科學化、系統化管理的問題也就越來越顯出其重要性了。體育場館生存和發展之本是體育人口的數量,當前人們的健康意識空前增加,在這樣一個利好的前提下,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和引導這種意識,增加體育人口,并能科學系統進行體育場館管理進而提高體育場館經濟效益,應該是每一個體育管理者所思索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利用好體育這把利劍,將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完美或最優化的結合,促進體育經濟的快速有序的發展。
一、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是醫生根據參加健身活動者和體療病人的體質和健康狀況制定的一種科學化、定量化的鍛煉計劃它是根據健身運動的原理和運動鍛煉的原則,結合健身者的醫學檢查資料(包括運動試驗和體力測驗),按其健康、體力、心血管機能狀況、生活環境條件、運動愛好等個體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時間、強度及頻率,并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二、大眾健身運動科學化的要求
20世紀50年代,美國運動生理學家卡波維奇提出了“運動處方”的概念,這是大眾健身科學化的重要標志我國大眾健身運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制約因素之一是許多人缺乏科學合理的健身指導,對運動處方缺乏了解。從健身運動科學性來講,健身者在運動前應當做全面系統的健康檢查以及運動機能測試,在了解自身健康水平和運動能力后,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結合自己年齡、性別、愛好等特點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進行健身鍛煉,從而達到健身強體,陶冶性情的目的。
(一)健身運動項目科學化
健身運動項目主要包括以改善心臟代謝功能、預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目的的耐力項目(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登山、原地跑、上下樓梯等);以鍛煉肌肉力量,消除局部脂肪為目的的力量項目(各種器械體操、抗阻力訓練、沙袋、啞鈴、拉力器);以調節神經和放松肌肉為目的的放松項目(醫療體操、太極拳、氣功、易筋經、秧歌、保健按摩等)。運動項目應根據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興趣愛好等進行具體選擇。一般來說,老年人因生理機能減退,抵抗力下降,不宜參與過于劇烈、高對抗性的運動項目;青年人處于生命的活躍時期,可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運動項目,達到全面健身的目的女性為改善體形、體態、氣質可選擇健美操、體育舞蹈、瑜伽、舍賓、健身街舞等時尚運動項目;男性為增強陽剛之氣可以選擇球類、搏擊等對抗性較強的項目;高血壓等疾病應選擇醫療體操、太極拳等放松性項目。當然,科學選擇健身運動項目還要充分考慮運動者所處的環境、職業特點、經濟能力等條件。
(二)運動負荷科學化
運動負荷是指運動者在承愛一定的外部刺激時,機體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總刺激,并以這兩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機體內部應答反應程度來反映的。它是一個由多因素、多層次結構組成的完整系統。其中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就是此系統的基本部分之一。運動強度是指單位時間或單個(單組)動作中運動員機體所承愛的負荷刺激。運動量是指在持續、連貫的身體活動時,機體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總量時,所表現出來的內部應答反應的程度,具體指標有完成多次身體練習的總時間、總次數、總組數、總距離、總重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健身人群缺乏運動訓練相關知識,對運動負荷認識模糊,健身鍛煉憑自我感覺進行,這就容易造成身體對運動負荷的過載或不足,導致運動效果不佳,甚至損害機體。在健身過程中,心率監控是保持適宜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簡易方法健康人健身運動時適宜強度對應心率=180(或170)減年齡,60歲以上體質較差的中老年人為170減年齡;適宜運動量為最大心率值的60%~80%即(220-年齡)×60%為下限;(220-年齡)×80%為上限。
(三)運動持續時間及時間帶的科學化
運動持續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強度,并且兩者成反比。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健身運動持續時間應在20~60min之間,其中達到適宜心率時間應有5~15min以上,持續20~30min效果更好。每天進行5~10min的耐力運動能改善心血管的功能。當然,時間和強度不能分開討論,一般強度小則時間長,強度大則時間短。運動時間帶是指一天中運動的時機。什么時間運動好,應根據人的生物節律周期和日節律來安排。相當多的人會選擇早起或晚飯后參與健身活動,但此時間帶對于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并不合適,因為這是心腦血管疾患的高發期。鍛煉時間帶與季節、飲食等也有關系,冬季晨霧較大時、霧氣中的大量粉塵附著,加之空氣寒冷,對呼吸系統危害較大;夏季高溫時段易引起中暑,不宜參與長時間健身鍛煉;飲食前后1小時內不宜運動,否則會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與吸收。
(四)運動頻率的科學化
運動頻率是指每周鍛煉的次數。人們通常是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身體鍛煉,運動頻率應結合健身者的實際來安排。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每周進行3-5次運動才能獲得較好的健身效果,體能差者即使2-3次亦可提高有氧適能,當然每天鍛煉1次效果更好,但前提條件是次日不留疲勞。
篇8
1金融危機與宏觀審慎監管的提出
1.1金融危機的爆發及原因評析
2007年引爆于美國的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市場危機持續升級,影響逐漸加劇,最終演變成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表面上看,此次危機爆發于金融體系最完善、金融創新最前沿以及金融理論和人才最豐富發達國家——美國,而且起端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債券市場這一金融創新領域。危機似乎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爆發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主要集中在貨幣和銀行的危機。然而,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等人根據有關金融危機的標準研究,通過將此次危機的資產價格、增長和政府債務等指標同二戰以來發生的重大金融危機進行一系列對比,研究結果表明此次危機和以往的危機并無本質差別。
但是在客觀忽略資產價格泡沫極度膨脹的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宏觀經濟理論,以及以資本監管為核心的微觀審慎監管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忽略金融監管的宏觀政策框架,必然催生資產價格泡沫,積聚系統性風險,在金融體系內埋下重大隱患。泡沫一旦破滅,積聚的風險迅速釋放,最終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實體經濟造成巨大的沖擊。
1.2宏觀審慎監管的提出
危機爆發后,國際理論界和實務界都對金融監管進行了深刻反思。為維護金融穩定,金融監管變革在所難免。綜合G20、FSB、BIS和IMF報告文件來看,金融監管改革目的是保證金融穩定,防止類似的危機的沖擊,預防系統性風險。
改革主要集中在六大塊:
(1)增加資本和提高資本質量,同時改善流動性和緩沖機制,緩解資本監管順周期性。
(2)改革薪酬制度,維護金融穩定。
(3)增強會計準則實效性。
(4)改善場外衍生品交易市場。
(5)對具有系統性重要影響的金融機構妥善處置。
(6)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合作,強化遵循統一監管標準。其他方面還包括對沖基金、信用評級公司和證券化等方面的監管和改革。部分改革已在逐漸付諸行動并進行了效果評估,有些改革尚處在討論和研究階段,監管改革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然,以往的微觀審慎監管對于保證單一機構安全,從而保護金融消費者(存款者和投資者)的利益有著積極意義。但是由于微觀監管的固有弱點表明了其不僅強化了順周期性并且未能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在保證單個金融機構安全的同時卻有可能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因而需要加強宏觀審慎監管。
“宏觀審慎監管”的概念提出已久,地位也隨著此次危機的爆發顯著上升。“宏觀審慎監管”目前尚無明確定義。據已有的來看,宏觀審慎監管主要是相對“微觀審慎監管”而言,金融監管當局從金融體系而非單一機構的角度實施監管,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概念,維護金融穩定,密切關注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宏觀審慎監管同微觀審慎監管在監管目標、最終目標、風險性質的對待、機構間風險暴露相關性的重要性和審慎控制的實現方式上都有著本質區別。
當前,金融監管改革依然處在成型階段。為維護金融穩定,總的改革趨勢將向立足于微觀審慎監管的宏觀審慎監管模式的方向發展。其主要的新特征將體現在逆周期性監管政策工具的選用和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的構建。
2我國當前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不足與改良1我國當前金融監管體系的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金融監管模式也在不斷變革。總得來說,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84年至1992年的統一監管體制時期,人民銀行履行統一監管職能。
第二階段為統一監管向分業監管的過渡時期。1992年10月證監會的成立標志分業監管的開始,1998年保監會的成立標志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明確分工,分別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進行監管的分業監管模式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為1998年后的分業監管體制時期。
其中2003年銀監會的成立標志著我國“一行三會”為基本格局的金融監管體系最終形成,即分業多頭監管的格局形成。為加強協調溝通、信息共享,形成安全有效的監管網絡,監管聯席會議制度被引入。2004年三會簽署了《三大金融監管機構金融監管分工合作備忘錄》,在明確各自職責分工的基礎上,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經常聯席會機制。然而監管聯席會已長時間沒召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目前主要由一位國務院副總理定期召開金融旬會來加強監管政策協調。
2我國金融監管體系的不足
盡管我國目前分業監管有利于提升監管專業化水平,有效防止了金融風險傳染效應,但如同大部分分業監管模式一樣,我國當前的監管體系存在不足。錢小安認為我國監管體系不足體現在監管重復與監管空缺并存、監管資源配置低效、監管協調機制較弱等方面。根據引發此次金融危機金融監管方面的缺失,從宏觀審慎監管角度來看,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方面的不足。
首先,缺乏穩健的宏觀審慎分析平臺。系統性風險的有效防范,必然需要對金融體系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檢測和評估,發現金融系統不穩定性的來源,發出風險警示。這就需要一個專門的分析平臺,一方面整合各微觀部門的信息數據,另一方面同時整合分析宏觀部門和微觀部門的信息數據。而目前,我國并沒有搭建這樣一個平臺。
其次,系統性風險防范不足,存在監管盲區。此次金融危機表明,由于缺乏對具有系統性重要影響的金融機構(集團)有效監管,致使這些金融機構過度承擔風險,最終加劇金融危機程度。
最后,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工具不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需要先進監管理念的同時,還需要有效的完備的金融監管政策工具。而無論是在時間維度上的逆周期監管政策,還是在行業維度上的對系統性風險的有效監控政策,我國都存在不足。3我國宏觀審慎監管的框架構建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分析提出了我國在金融監管上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我國未來的金融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的構建中,我們要提出針對性的對策。總得來看,我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有賴于宏觀審慎分析平臺的搭建、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工具的完善以及組織合理安排下的政策協調機制健全。
首先,搭建宏觀審慎分析平臺,建立預警機制。宏觀審慎分析平臺的構建,對系統性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和預警,對系統性風險的防范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在這一環節的構建大體可分為四步。首先確定平臺,即明確微觀和宏觀數據整合分析的職能的具體承擔部門,可以是“一行三會”當中一個也可以新建一個部門。其二,信息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平臺構建后,相關職能部門就得強化對系統性風險相關信息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特別加強微觀和宏觀數據的有效整合,全面掌控系統性風險變化趨勢。其三,系統性風險評估體系的構建。即從金融體系宏觀層面又從銀行、證券和保險等行業微觀層面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檢測與評估,加大各行業微觀層面風險評估對金融體系宏觀層面風險評估的支持力度。
第二,完善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工具,建立危機處理機制。從時間維度上說,我國應完善包括逆周期貸款損失撥備和逆周期的信貸政策等在內的各種逆周期監管政策機制。同時,要加強對杠桿倍數的檢測,從微觀和宏觀角度有效控制金融體系的風險過度承擔。完善相機抉擇機制,有效避免危機擴大和擴散。從行業維度上說,要加強對金融控股集團監管立法,完善對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政策工具,有效監管金融創新、金融衍生產品。完善危機處理機制,設計多層次的應急處理監管政策工具。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最后,合理架構組織,健全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協調機制。組織結構鋪排,各部門政策協調是宏觀審慎監管框架能否成功搭建的最關鍵因素。首先,系統性風險信息的獲得、預警機制的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工具的設定需要各部門明確職責并加強溝通協作。其二,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組織架構設定對宏觀審慎監管的效果有極大的影響。我國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中的組織安排,首先是確定宏觀審慎分析平臺,作為宏觀審慎監管總的召集人;其次是三會要加強對各自監管行業的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結合意識;其三,要加強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同宏觀貨幣政策之間的協調;最后,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實施部門要加強同人民銀行、財政部以及發改委等部門協調,制定科學的監管政策并有效執行,提高監管水平和效率,維護宏觀金融穩定。
3宏觀審慎監管與貨幣政策調控的聯系
在金融監管中,有一項監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銀行監管。這是由于:首先,銀行業在金融體系占主體地位。其次,在各類金融機構中,銀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發金融危機的部門。因此,作為我國貨幣政策執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必然在宏觀的金融監管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新的金融機制改革中,基于對資本充足率監管的要求,必然要改革在此前大行其道的硬約束監管機制。但在當前的新的金融運作形勢下,對于資金的過于嚴格的監管可能會導致雁行的信貸減少,進而導致整個社會總投資的下降,這自然不是金融監管希望的結果。
但是在新的宏觀審慎的監管機制下,政府實行貨幣調控政策則可以利用這樣較為完整系統的機制來進行整體的調控,不僅可以提高貨幣政策在有效引導國民經濟向更好的發展方向上進步,還可以在這一較為拔高的視角上有效的規避一些金融風險,更加有效的將我國經濟引導至又好又快發展的康莊大道!
4結語
篇9
[關鍵詞] 人力資本 健身觀念 鍛煉
一、人力資本與健康投資產生的背景
根據舒爾茨和貝克爾的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投資包括用于醫療保健的投資;用于正規教育的投資;用于在職培訓的投資;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資;用于個人和家庭為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而進行流動的投資。我國學者將上述理論歸納為醫療保健的投資;教育的投資;遷移投資。研究認為“教育的投資在整個人力資本投資中居于核心地位,是頭等重要的投資。因為健康投資使人得以存在,以及智力、精神活動的必要前提,所以,醫療保健投資是其他兩項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從健康投資的角度出發,人力資本所提出的醫療保健投資是“通過對醫療、衛生、保健、營養等進行投資,以此來恢復、維持或改善、提高人的體能(體力和精力),增進健康水平,這種投資方式恰恰是最經濟、最有效、最快捷的人力資本投資途徑。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低水平生活導致健身觀念淡薄
按恩格爾系數劃分貧困家庭的尺度,企業職工均在60%以上,屬于貧困線,屬于體育低消費群體。研究表明,收入與消費關系十分密切。(見表1、2)
統計結果證明,企業職工收入與體育鍛煉的內容、目的、地點、時間、次數有非常顯著的差異,與鍛煉目的、鍛煉次數非常相關。體育消費是為了滿足人們特定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以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越優越,體育消費的投入的比重就越大,反之就越小。除此之外,人們的體育習慣、生活節奏、余暇時間、體育觀念、社會環境等都與體育消費有關。應該說,體育消費行為既是生活水平的縮影,又是人們體育健身觀的折射。
2.不良心態影響健身觀念形成
調查顯示,企業職工有矛盾心理占15.5%,壓抑心理占18.4%,挫折心理占6.4%,消沉心理10.6%,疑慮心理5.1%,其他心理狀態的365人,占43.6%。
體育作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被稱為現代社會的“安全閥”“社會競爭縮影”,改革開放帶來社會體制、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變化,同時也產生許多矛盾。據社會學專家研究,除了必要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外,體育可以起到緩解、宣泄、減少下崗浪潮帶來的社會震蕩和各種矛盾的作用。
三、結論與對策
1.轉變觀念,努力提高再就業勞動者素質
勞動者是生產力的首要的因素和能動因素,發展體育運動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從經濟學角度,體育鍛煉要占用一定的時間,之所以強調體育健身的作用,是因為可以理解為體育是一種旨在追求未來效用的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從人力資本投資和勞動力再生產的角度,體育鍛煉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活動,它投資的意義在于可以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從人力資本配置的需要尋找合適的物質資本,最大限度的優化實現自身的價值,較好把握從新配置人力資本的再就業機會。
2.調整不良心態,拓寬人力資本運營的空間
現代企業職工壓力大,無論是環境,還是心態,都發生的很大的變化,由于種種不良的心境,導致無形中縮小就業的渠道,縮小人力資本運營的空間。體育的社會情感功能是與人的社會心理穩定性直接有關的,通過體育服務工程進行情感解困工作,調整不良心態,使之產生和形成與社會一致的心理。因此,企業職工應主動適應社會和家庭環境,把就業看成是一場智力、體力、心理上的競爭,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挖掘潛能,面對機遇,迎接挑戰。
3.樹立健康觀念,加速人力資本投資
要樹立健身觀念,消除健康投資是一種簡單的消費支出的舊觀念,主動積極的進行健康投資,同時要積極參加培訓,要主動鍛煉、學習、更新知識,提高技能,豐富自身的人力資本,為創業儲備本領。人力資本投資有利于增加企業職工的健康存量、知識存量、技能存量,存量的增加,意味著“生病時間”的減少和“健康時間”的增加,意味著創業的基礎儲備增加,從而有利于產出增加,個人的收入也隨之增加。因此,這種投入是有效的投入,也是一種成本性投入。企業職工自身還應從市場經濟對勞動者素質的需求,來提高對健康投資的認識。
4.發揮體育的健身作用, 開展“體育服務工程”
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以體育作紐帶和橋梁促進創業工程實施,吸引廣大企業職工參與,以達到關心引導、交流情感、開闊渠道、穩定大局的目的。“體育服務工程”的內容包括:體育進萬家活動;與企業職工聯手健身活動;多幫一、多帶一健身活動;健身廣場活動;健身小區活動;健身家庭活動;社區體育競賽等項健身活動。體育與現代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開展“體育服務工程”對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創造融合的社會氛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積極的作用,對促進“再就業工程”的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鞍鋼:中國城鎮失業狀況分析.管理世界(京),1998
[2]倪同云:大眾體育發展趨勢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8
篇10
客觀地看,我們的宣傳文化工作,無疑處于壟斷的地位,而能夠自覺審視這種地位,心存憂患,銳意進取,用得好就是大優勢。我們當初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和幾次改革大潮,不都是有關主流媒體奮勇當先推波助瀾嗎?因此,關鍵是靠自身的公信力,而不能依靠壟斷地位妄自尊大,沾染上“假大空”等惡習。筆者在這里主要就紙質媒體如何打造公信力來談一點感受和看法。
首先,要控制篇幅容量,力求簡明精當。面對萬象紛呈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生活,作為主流媒體,尤其是黨的機關報,在版面篇幅上適當擴容在所難免,但不能一味地擴,由先前的幾版擴大到十數版,一天一大摞,在生活快節奏的當下,誰有那閑工夫仔細看?
其實,報紙之所以一再加版擴容,不全是信息多得放不下或非報道不可的問題,恐怕主要因為:一是領導活動講話多而長,按官階排序哪個不報不講都不妥;二是整版甚至幾版的公關宣傳報道多,一個地區、單位圖文并茂全面鋪陳;三是文稿偏長又言之無物等等。
這就需要通過切實改進作風文風等,自覺瘦身減肥,力爭篇幅容量適宜,信息量又足夠豐富。在這一點上,《大眾日報》作為山東省委機關報,信息量可以說比任何地市報都要大,但版面、選材、角度、文稿等處理得就比較好,相對來說短而精,其做法值得借鑒。
第二,處理好責任使命與合法創收的關系,維護主流媒體的良好形象。隨著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即便是主流媒體,也的確存在市場化運作的問題。合法適度的廣告經營等無可厚非,但必須處理好責任使命與合法創收的關系,決不能隨波逐流,見錢眼開,或自覺不自覺地被收買,變相搞成一種創收產業,從而玷污了社會聲譽。
比如,在切實依法規范廣告活動的基礎上,可否從規范以下有收取費用或其他好處嫌疑的幾方面入手:1.非因正常宣傳報道需要,而大篇幅甚至整版幾版報道某個企業業績和某些部門的所謂政績。2.非經授權或主管機關允許,為某企業主或部門負責人發表長篇自我推介性文章。3.為一些領導干部或企業老板發表明顯以博取功名為目的的各類文章。4.業內外小圈子內互發文稿和報道宣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