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范文

時間:2023-03-15 20:5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孔子的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孔子的名言

篇1

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2、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名句

5、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6、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7、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0、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孔子語錄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13、“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14、有教無類。

15、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名句

1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7、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9、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22、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3、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4、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孔子名言

26、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孔子名句

31、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32、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3、禮之用,和為貴。

3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35、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孔子名言

36、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語錄

3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8、過,則匆憚改。——孔子名句

3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0、不遷怒,不二過。

41、道不同,不相為謀

4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4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6、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孔子語錄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名言

50、聽其言而觀其行。

5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5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3、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54、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5、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5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5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59、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60、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1、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6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4、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孔子名句

6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66、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

6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8、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6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語錄

71、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72、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名句

7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4、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語錄

7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76、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7、不學禮,無以立。

7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9、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孔子語錄

8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2、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篇2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言必信,行必果。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不學禮,無以立。

民無信不立。

夫子溫、良、恭、儉、讓。

知恥近乎勇。

篇3

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于利而行,多怨。

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0、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1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4、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8、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4、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

25、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篇4

1、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2、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3、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4、不學詩,無以言。

5、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7、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9、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3、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6、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7、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8、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19、禮之用,和為貴。

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2、有教無類。

23、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2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26、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7、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3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5、放于利而行,多怨。

36、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37、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38、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9、聽其言而觀其行。

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1、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2、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4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45、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7、剛毅木訥近仁。

4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0、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1、不學禮,無以立。

5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3、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5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5、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56、巧言令色,鮮矣仁。

57、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5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60、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1、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6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64、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網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孟子和孔子的讀書名言,歡迎參考閱讀。

6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67、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8、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69、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1、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7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73、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75、(“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6、過,則匆憚改。

77、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8、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7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8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81、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82、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83、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8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8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8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8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91、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92、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9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4、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95、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96、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97、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98、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篇5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孔子的名人名言

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1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論語》

1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篇6

關鍵詞 名師空間課堂 課程資源 汽車服務接待 開發與應用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omobile service" course as an example, in 2016 Hunan province teacher project based on classroom spa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finally to achie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users;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roaden the students' learning channels, the expected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Keywords teachers’ space classroom; curriculum resources; automobile service recep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

“汽車服務接待”課程于2016年立項湖南省職業教育名師空間課堂,本課程是根據“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十百千萬工程”和教育信息化重點建設項目要求,參考“慕課”建設理念,遵循“校企融合、素質養成、邊建邊用”的思路,以信息化技術為教學手段,以“微知臁逼教ㄎ學習支撐,以課程資源為建設對象,融入職業資格標準,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本課程開發不少于690個視頻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文本類素材、動畫類素材等碎片化教學素材,并建設完整的課程標準、教學設計、項目任務書、教學課件等“輔教”資源,創新教學組織新形式,為校內外學習者提供在線輔導答疑、在線研討、在線測試和成績評定等,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同時“微知庫”平臺目前已經開發了安卓系統和蘋果IOS系統的手機APP,能夠很好地實現課程移動學習資源的開發與學習應用,這也是本平臺相對其他應用平臺空間實現大規模在線學習的最大優勢。所以本門課程的建設目標不僅能夠實現電腦和平板的在線課程學習,同時也能使學生把平時不利于學習的手機、IPAD等移動工具變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工具,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1 建設內容

1.1 課程內容建設

中國汽車行業新車銷售增速開始減緩,汽車經銷商的利潤空間開始由原來的新車銷售環節轉而開始轉向汽車售后的售后服務環節。通過對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的前期調研,消費者車非常看重汽車品牌的售后服務質量,而汽車維修企業與修車客戶之間的溝通,主要通過汽車服務服務顧問來實現。服務顧問在工作中應擔任雙重角色,可以說汽車服務接待是汽車售后的第一張名片,“汽車服務接待”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課程學習項目的設計主要依據汽車4S店和服務顧問的崗位要求,基于工作崗位技能的要求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學習項目的前后排序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以及企業的工作流程,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的排列方法。同時結合了當今主流品牌汽車4S店的“客戶滿意標準”,體現了社會性和職業性。“汽車服務接待”由項目一:崗位認知;項目二:常規保養車輛接待;項目三:故障車輛接待;項目四:返修車輛接待四個項目組成。

1.2 資源素材建設

本課程資源素材按照“最小學習素材、碎片化存儲”的思路,力求豐富多樣,每類資源均覆蓋了課程所有項目任務。其中原創微課教學視頻15個,原創技能操作視頻15個,原創圖片(含照片、漫畫等)80張,原創文本(含案例等)50個,原創動畫15個等(見表1)。

1.3 教學組織設計

“汽車服務接待”網絡課程欄目按照 “慕課”建設理念,以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微知庫”為支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組織按照貫穿“課前” 、“課中”和“課后”的學習環境來進行設計,總體框架如表2所示:

表2 教學欄目以及內容

1.4 教學應用情況

以“項目一 任務1-1:崗位介紹”為例,本課程教學應用情況如下:

(1)課前準備:學生在線領取“項目任務”。項目任務書告訴學習者,本次任務是什么,要開展哪些學習活動(含理論知識學習、實操訓練、課后作業的提交等)。

(2)課前準備:學生在線觀看“微課視頻”。教師把本次任務相關的理論知識錄制成教學微視頻。

(3)課前準備:學生在線觀看“技能操作視頻”。學生了解本次任務需要掌握的技能點,以及未來如何工作等。原創技能操作視頻將分別在不同品牌汽車4S店拍攝。

(4)課前準備:學生在線觀看“技能操作視頻”。學生了解本次任務需要掌握的技能點,以及未來如何工作等。原創技能操作視頻將分別在不同品牌汽車4S店拍攝。

(5)課中實施:在實際課堂內,為了檢測學生線上學習效果,進行“課前測試”,老師可以根據測試情況及時調整本次課程教學容量。

(6)課中實施:學生在實際課堂中,可以在線學習“學習積件”,進一步穩固知識點和技能點。“學習積件”是由教師可以將之前已經制作完畢的文本、動畫、課件、圖片、技能微視頻等素材自由組合成的積木式的資源素材。

(7)課中實施: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安排學生進行實際技能“操作訓練”。操作訓練題目來自《湖南省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技能抽考題庫》。

(8)課后實施: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課后拓展”欄目了解汽車不同品牌的售后服務特色,最近幾年汽車企業舉行的汽車服務顧問崗位技能比賽動態,同時可以作為本校從事了汽車服務顧問的歷屆優秀畢業生的展示平臺,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汽車服務顧問崗位職責、素養以及未來的崗位發展前景。

(9)課后實施:學生課后需要完成“課后作業”,作業形式可以由學生拍攝技能操作演練的照片或者視頻,可以通過平臺的“回復”欄目進行上傳,保證資源持續更新,激勵學習者參與資源建設,確保生成性資源。同時同學之間,或者教師都可以在“回復”欄目給與作業評價,實現在線交流互動。

(10)課后實施:學生如果學完課程之后,有疑問可以通過“課后答疑”進行留言提問,教師在線解答。同時學習者互相可以解答疑問,平臺顯示“問答之星”,讓勇于解答問題的學生獲得在線獎勵,提高學生的問答積極性,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交流互動的效果。

堅持用戶需求目說枷蚧本建設理念,以方便用戶自主學習為目標。汽車服務接待課程資源之前是在汽車營銷網絡教學管理平臺上運行,線上運行良好,用戶活躍度較高,課程資源實現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

2 預期效果

2.1 提高課程資源質量,滿足用戶學習需求

“汽車服務接待”課程資源運用簡單易懂的文本、重點突出的圖片、內容豐富的PPT、形象生動的FLASH、聲情并茂的微課視頻、各個品牌的汽車服務接待技能操作視頻等多樣化技術整合豐富優質的資源,形成自主、智能、交互、個性化、一站式的網絡在線學習平臺,為各類用戶提供資源檢索、信息查詢、資料下載、教學指導、學習咨詢等服務,將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學習者的需求。

2.2 實現教學模式變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邀請行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課程討論區可供師生、企業技術人員與學生之間開展討論或爭論,實現反復的互動和交流,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促成各種信息、知識、經驗、觀點的碰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各類素材可為教學以及自主學習者提供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避免教師大量的重復性勞動,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和教學效果,達到輔教能學的目的,增強產業服務能力,推動全國開設汽車服務接待課程的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3 拓寬學生學習渠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汽車服務接待”課程資源建成后,將有效拓寬學生學習渠道,使學生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法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根據需要進行積極、主動、針對性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L?016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名師空間課堂立項項目

參考文獻

[1] 鳳建煌.名師空間課堂構建對高職藝術類人才培養影響[J].藝術科技,2015.12.

篇7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練習7中孔子相關知識的復習。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第七單元《孔子游春》一文中對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以及孔子和學生之間濃濃的師生情誼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向我們展現了一位偉人的風采。在練習7中“語文與生活”部分,介紹了孔子的6句名言;“誦讀與積累”部分則向我們介紹了與孔子有關的12個成語。這組成語寫出了孔子知識的淵博,學習、做人的方法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近六年的學習生活,絕大多數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搜集信息、處理問題的能力也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平時,我們對學生古詩文、名言警句的背誦與理解也抓得較實,學生對《論語》中孔子的言論也不陌生。因此,綜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安排了這次學習專題。

三、教學設計思路

(一)牽一發而動全身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的言論影響深遠。怎樣從與孔子有關的浩瀚的內容里篩選出適合小學生學習的知識呢?這是我在一開始進行教學內容選擇時就面臨的難題。結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練習7的相關內容,最終確定“名句――成語――故事――練筆”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既能復習鞏固書本中已有的知識,也能讓學生在搜集、處理信息時,有明確的目的,拓寬文本,讓學生更深、更全面地了解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髓。

(二)寓教于樂

教師要發揮創造性,針對教材的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要引導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年齡階段,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無論是小組競相背誦名言警句,還是小話劇表演的引入,目的都是讓教學活動多一些情趣,讓學生能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激起情感的共鳴。

(三)學而不思則罔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學生所學的知識僅僅停留在背誦積累的層面,必定會流于膚淺。只有將所學與所思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升華的效果。讓學生結合孔子的名言寫一個片段的作業設計,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自身實際結合起來,將知行結合起來,從而達到鞏固知識與提高思想認識的目的。

四、教學準備

搜集與孔子有關的故事,整理出自《論語》的成語,選背孔子的名言。

五、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出示孔子的圖像

2.你認識他嗎?他是什么樣的人呢?(學生交流自己眼中的孔子)

3.教師小結過渡:“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東的一個旅游口號。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的魯國人,現在的山東曲阜人。千百年來,歷代帝王都尊孔誦經,有的封以官爵、有的尊為先師,民間更是把孔子當做讀書人的祖師。是什么使孔子被后人尊為圣人?孔子用什么打動了億萬人心?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孔子。(板書課題)

(二)復習孔子的名言

1.看來同學們對孔子的情況都比較了解。只可惜,孔子不能親自來到這里和同學們交流。今天,老師請同學們來給孔子代言。

(將學生分成四個大組,輪流背誦孔子的名言,一人背誦一句。大家比比,堅持背到最后的就是獲勝組)

2.大家知道得真不少。孔子在學習、做人等方面都有許多的名言警句,比如“不學詩,無以言”等。現在誰來談談,孔子的哪句名言在我們的學習、交友或其他方面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學生討論交流后發言)

(三)復習與孔子有關的成語

1.孔子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贏得了后代的敬仰。誰能用成語來說一說孔子精辟的教育思想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偏不倚……)

2.在孔子的言論里,也有很多成語直到今天還廣為運用,大家讀一讀這些名言,看看里面有哪些大家熟悉的成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3.這些成語給你什么啟發?你還知道哪些出自《論語》的成語,與大家一起交流。

(四)交流有關孔子的小故事

圣人孔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這些故事能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位偉人。

1.學生表演小話劇《兩小兒辯日》

在剛才同學們表演的小話劇中,你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孔子?(討論交流)

2.你還搜集了哪些有關孔子的小故事?可以演一演,也可以說一說。

3.小結

孔子一生都是自己學說的堅決執行者。他正直樂觀、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他的安貧樂道、與人為善、有教無類、克己復禮等思想,幾千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直到今天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五)片段練寫

篇8

又據說,前些年新加坡“亞洲大學生辯論會”上,這句話究竟該如何斷句,成為復旦大學與臺灣大學兩方爭論的題目。(其內容與結果如何,筆者無所知,想來很有意義。)

顯然,這不僅是句讀問題了。韓愈著《師說》一文,在緊接“習其句讀者也”的話之后有道:“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一代文章大家萬萬沒有料到他千年以后,人們對這孔子名言竟然句讀難知、惑之難解。可見,孔子政治思想的解讀,對他這句話之本意作何理解及如何斷句起關鍵作用。話說回來,筆者細讀《論語》,怎么也看不出孔子有愚民政策的主張、有輕視人民的落后保守言行,卻看出應當正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既然對這句話的圈點、解讀至今仍有分歧,而論者或論據不足或語焉不詳,那么今天繼續討論思考也是應該的。

所見當代版,《論語·泰伯篇》該句句讀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當代專家學者頗為認同。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寫道:“孔子把民看作愚昧無知的人,可以使由(服從)之,不可使知之,這又說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1]這里,把關鍵詞“由”作“服從”解,加上前面“孔子把民看作愚昧無知的人”,當然更能說明孔子“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了。

我以為,這結論值得商榷。

杰出學者、歷史學家蒙文通先生在其《孔子與今文學》一文中有句很中肯的問話:“孔子在生時,‘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太史公自序》引董仲舒語),可見在當時反對孔子的正是舊的統治者,難道孔子專門擁護當時的舊勢力,而他們反不要孔子擁護嗎?”[2]

可以說,此話正說到保守性問題。正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不保守甚至反保守才引起當權者的不滿、排斥。

我們應該知道,統治者舊勢力本是垂青保守而厭惡革新的。孔子在魯國不能實現政治理想、周游列國不受歡迎乃至遭遇困厄(參見《史記·孔子世家》)的主要原因,無疑是他的儒家主張不如法家那樣切合統治者役使人民、擴張勢力的迫切需要。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博施于民”的長治久安計,這種仁政禮治絕非保守。至于秦用商鞅變法而強、而為“尚首功之國”而一統天下——這段沉重的歷史篇章,反倒說明了孔子主張的進步性。否則,短短秦后的漢代儒學勃興、繼燦爛先秦文明之后的漢代輝煌就無法得到說明。或有論者說,儒家學說、孔子思想在漢初并不受歡迎,“馬背上得天下”的劉邦對儒士不就非常輕侮?其實,這只能說明皇權意識對進步政治思想的抵觸,并不能說明繼承孔子政治思想的漢初儒學是落后的。“蓋至秦漢之間,而儒學之宏深莫可與為倫也。唯晚周之學重于議政,多與君權不相容”[3]。歷史證明,君權需要智術之行,難容仁政之議。而此后儒學得以“獨尊”,實因董仲舒為儒學之否定專制的進步性披上了“天人感應”的“合法”外衣。這是董仲舒偉大處,也是皇權之下孔子儒學之呼吁仁政的優良傳統蹣跚前行的悲哀處。

然而,如《史記·孔子世家》言:“天下君王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歷史潮流,除了短暫洄逆,總是向前行進的。孔子學說的中心理念是前進的,其政治主張是進步的。西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云:“仲尼……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這遵遺制(并非照搬)“以明將來”不可謂“保守”;繼遺制之優良傳統以利將來不可謂“落后”。說以上這些,似乎可以用來澄請一些如對孔子“克己復禮為仁”(《顏淵篇》)、“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陽貨篇》)等主張作誤解的言論。

當代著名學者楊伯峻先生《試論孔子》有云:“孔子的政治主張,盡管難免有些保守處,如‘興滅國,繼絕世’;但基本傾向是進步的,和時代的步伐合拍的”[4]。我以為此話雖較為公允,但仍有可商榷處,即所謂“保守處”的“興滅國,繼絕世”。該條見于《論語·堯曰篇》: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以上兩方面措施,前者說統一度量衡,裁冗整飭、肅清吏治以行四方之政,應該沒有問題。后者希望“天下之民歸心焉”也正確,問題在“興”“繼”“舉”。我們清楚:當時在華夏大地,諸侯小國甚多,《史記·殷本紀》:“周武王之東伐至明津,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比如此前紂封三公之一的西伯昌之西岐領域,也只是若干小國中之佼佼者而已。往后,僅管“周轍東、王綱墜”,這些自然形成的小國還不少,然而“春秋無義戰”,僅管其中那善理國政的,也難免于危亡,以致其宗廟社稷坍毀,祭祀不存。我以為,此即所謂“滅國”“絕世”。至孔子時,這現象也常發生。對此,如《論語·季氏篇》“季氏將伐顓臾”事件,孔子就責備當官的學生冉有不稱職,不能諫阻季氏的征伐行為。子曰:“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城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可見,這魯國轄內的附庸小國,縱有賢良當政也不免有滅國絕世之危,而季氏之伐絕無正義,更無進步可言。由此可知,孔子提出的“興滅國”、“繼絕世”,實為正義呼吁而非落后保守的政治主張。再說“舉逸民”,在孔子心目中的“逸民”例如“伯夷、叔齊……柳下惠”諸人,這是些志行高潔而被遺落的人材,能讓“天下之民歸心焉”(《微子篇》)的人。歷來,抒發自己懷抱者不少,而主張“選賢與能”者不多。孔子之“舉逸民”乃為百姓邦家之計。如以上所說正確的話,則孔子政治主張之重民生的進步性在這里也體現出來了,而不能歸在“有些保守處”里。

如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體現了孔子重民生的政治主張,不能成說是落后保守、視民為“愚昧無知”了。所以此句讀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合情理。

據出土的文物看,秦漢(或先秦)簡牘的“原來樣子”是文辭無句讀符號。關于“民可使”句,不妨再結合事實來對上文進行分析。清人劉寶楠《論語正義》[5]列出時人對孔子這句名言的爭議,這里摘要于后。

故大戴禮記言其事云,說之以義而視諸體也。此則可使知之者也,自七十二人之外,凡未能通六藝者,夫子亦以詩書禮樂教之。

對此,《正義》之注未置評,但我們可以看出《大戴禮記》之言“可使知之者”所指為孔子學生,卻非本文所言之“民”,似不必討論。但“未能”者“亦以教之”卻值得注意。此外,針對其他說者的言論,《正義》有云:

說者以民為群下之通稱,可使由不可使知,乃先王教民之法,其說似是而非。

可見《正義》不贊同此種(愚民論)說法,并舉例論述:“《韓詩外傳》詩曰,‘俾民不迷’,昔之君子,道其百姓不使迷……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則道不迷而心不惑矣。詩曰,示我顯德行。故道義不易,民不由也……據《外傳》之文,則先王教民,非概不使知者,故家立之塾,黨立之序。”是說先王教民使知,則設立私塾、庠序,君子引導百姓使民心晰。否則道義不明,民眾難以行進。先王設立教育機構,君子引導民眾,皆在使民眾不愚昧(“道不迷而心不惑”)。意即孔子重教系圣人君子所為,其“民可使”這句話,是說能明白道義而行之者,由之;未能者,(則教以)知之(“使民心晰焉而知之”)。孔子稱先王之教民、贊君子之導民,而“民可使”句本意正是這樣。其句讀自然應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清代人已有此解讀,至今不算遙遠;今天的解讀還應商榷。

當代解讀之特別值得重視的,見于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泰伯篇》:

[注釋]子曰……知之——這兩句與“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史記·滑稽列傳補》所載西門豹之言,《商君列傳》作“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后來有些人……別生解釋……反失孔子本意。[6]

上文“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之言恐誤。我以為,縱然不必深求,也明白孔子所說與西門豹所指了不相類,更與商君之論隔如云泥——

孔子逝世半個世紀之后,西門豹治鄴興水利而任民勞,未有引用孔子之言的意思;至于衛鞅引“語曰”(論時代,鞅在豹后,或為引鞅語)“民不可”云云更與孔子“民可使”的話不相關。且說“民不可與慮始”是衛鞅在秦孝公面前力爭變法時所說,正合孝公主攻伐而霸諸侯的野心,于是“卒定變法之令”。商君對儒家理論仇視而鄙夷,斷不會引用孔子那句名言(何況孔子主仁愛倡禮樂)。商鞅主張施行愚民之術,說“民愚則力有馀而知不足”(《商君書·開塞第七》),“力生強”,才更能“為利祿之故戰”(《靳令第十三》),斬首多則利祿大。這樣,西秦這“首功之國”當然就急遽強大了。

以上這些,意在說明,就政治主張言,商君說“民不可”與孔子曰“民可使”這兩句話不可類比,決難說是“意思大致相同”。

當代,對“民可使由之”解讀之值得重視的,還見于南懷瑾先生著述《論語別裁》“愚民政策”條。南先生結論是“不必要另外圈點,就是原來那個樣子”;又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也是一句名言,不必另外去圈點了”[7]。

對此,南先生的例證是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固然可備參考;其言辭豁達和易,說今天是這樣的看法,也許明天再改變也說不定。拙文引述這條,亦意在說明孔子這句名言至今乃至以后都很重要,人們還會繼續研讀,仁智各見。然而說這句名言的“原來那個樣子”,就不確切了。

當代,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無疑對《論語》研讀愛好者很有裨益,其注解翔實,深入淺出,能給人以討論空間,影響頗大。茲照錄“民可使由之”條后的譯文:

孔子說:“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知道那是為什么。”[8]

顯然,問題的關節點仍然是把“由”作“服從”解(把民可使由之作一句讀),使民“照作”走,因為不可以使他們知道為什么。然而照著走去的“我們的道路”是什么,必然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希望知道的,孔子能說不讓他們知道嗎?(豈非孔子在向統治者獻策,而這策論又給錄入《論語》了?)

我們知道,孔子的偉大處,正在希望民眾能知、能行其提倡的儒家之“道”(可謂孔子心目中的“我們的道路”),故而大力提倡仁民重教。

孔子“有教無類”(《衛靈公篇》)是中華教育史上的率先作為;他教學生以君子之道,“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篇》);深知仁愛之于民眾需要的重要性,“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衛靈公篇》)。可以說,一部《論語》,還找不出“不可使知之”的違心言論。

再說希望民“由之”的“道”,就是孔子畢生的信念與追求:大到政治理想,小至人生作為,幾乎沒有無關民生的。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夫,民鮮久矣”(《雍也篇》),是在呼吁人民需要和美的生活,一如“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篇》)。可以說,孔子之道的最高理想,也是人民至今向往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以這種理念所規劃的人生走向就正是希望“民可使”而“由之”的,即所謂“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禮記·禮器》),這是孔子之本意所在;當然也就是孟子所言:“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孟子·離婁下》),“居仁由義”(《孟子·盡心上》)。這些“由”顯然當訓義為行,比如上例“由仁義行”意即“行仁義之行”。孔子之言民可使之“使”,其義亦實為“行”;復詞“行使”,現代漢語猶用之。可見“民可使,由之”義即“民之可行者,其自行之”。

至于有“不可使”,則“知之”。孟子曰:“天之生此民,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孟子·萬章上》)其意即“不可使,知之”。“不可使”者即后知后覺者,當然需要讓他們明白,即“知之”以道。至于“可使”與“不可使”之使動義,義同“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論語·陽貨篇》)中之“使”,“易使”義為“可使”;又如《禮記·表記》所謂“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中之“使”。就這些對民的“使”而言,也并非“役使”之義。在孔子這句名言中當然是“行”義,“不可使,知之”,義即“其不可行者,教以行之”。至于孔子所主張社會當“行”者,總離不開他的政治理想,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云云。

總之,我以為,孔子這句(本無句讀符號的)名言應有不同于幾成定論的圈點,應當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本意所在,已如上述。如能見教不同的意見,我以增益知識為幸,還望讀者指正。

注釋:

[1]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修訂本第一編,第206頁,人民出版社1964年8月第4版。

[2][3]蒙文通:《經史抉原·孔子和今文學》,第158頁;《經史抉原·論經學遺稿三篇·甲篇》第146頁,巴蜀書社1995年9月第1版

[4][6][8]楊伯峻:《論語譯注》,第15頁,第81頁,第81頁,中華書局1980年12月第2版。

[5]國學整理社整理《諸子集成》,中華書局1954年12月第1版。

[7]《南懷瑾選集》第一卷,第340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篇9

簡單的孔子漫畫圖片:

孔子的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小不忍則亂大謀。

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8、聽其言而觀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不學禮,無以立。

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3、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鮮矣仁!

37、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3、不遷怒,不貳過。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5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5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57、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篇10

在主題整合微課程中逐步積淀

通過學習歷史去追尋民族的根,進而產生歷史認同感,是兒童個體發展過程中的情感需要。如何讓學生對歷史文化名人建構起相對系統的認知,進而萌發為之驕傲的情感呢?這是一個需要逐步積淀的過程。于是,筆者借鑒了《中國歷史的童年》《中國歷史名人故事》《中國上下五千年》等書籍,查閱了華夏人文地理網、國際在線華夏文化網、中國歷史在線網等網站,編寫了一本主題整合微課程師本教材《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教材中主要列舉了從先秦至清代的十位有世界影響的文化名人,如文化先驅孔子、兵學鼻祖孫子、元曲大家關漢卿等,涵蓋了科技、文學、軍事、政治、藝術、醫學等很多領域;最后還設計了“我了解的歷史文化名人”專欄,期待學生補充完善。這不僅將課前與課中無痕鏈接,而且悄無聲息中關注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科學性解釋及其運用,還對接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公民情懷、技術運用、人文積淀和審美表達。

在Flas中萌發興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始,筆者用剪輯過的《猴歌》視頻、特地錄制的《春夜喜雨》音頻以及精選的粽子圖片等信息化手段,激起學生對歷史文化名人的興趣,并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集中,保留了課堂的神秘感,為本課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也為后續情節發展作了一定鋪墊。

在專題網站中盡情沖浪

本節課涉及內容繁多,筆者結合教學設計而量身定做的專題學習網站,呈現了“老瓶裝新酒”學習時空,彰顯了互聯網的獨特魅力。

知識競答 學生在“孔子探究”專欄中汲取智慧后,參與知識競答。學生借助平板在線答題、自動提交,系統實時統計完成人數和正確率。直觀的數據條,一目了然的數字,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且充滿成就感。而教師再根據答題情況教學,真正實現了“學生在游戲中學,老師依數據而教”的教學新體驗。

網上投票 網上投票環節是在學習了孔子的至理名言后進行的,旨在加深學生對名言的理解,感受孔子名言對后世的影響。投票功能里共設置了4條名言,一人一票,投票成功后即時出現投票人姓名。當數據條隨著投票人數的增多而由紅轉綠時,學生們難以名狀的鄭重感溢于言表。

實時評論 學生盡情遨游網站中的“名人展館”后,自己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在自主構建知識的基礎上,組內再確定一位歷史文化名人向全班,并適時將代表名人的“星星”貼到星空圖,以達到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和思維與全班同學共享。喜聞樂見的形式,配上圖文并茂的網頁內容、清晰生動的講解、如詩如畫的板書,學生們心潮澎湃地在“專題研究”中實時感受,將整節課推向。幾十位同學的一句話評論,爭先恐后地刷屏,那是他們發自肺腑的心聲,不僅加深了對名人的了解,更升A了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把現實生活融進來 以“名人展館”為例:在介紹李時珍時,加入了課文《李時珍夜宿古寺》和《本草綱目》中所記載且生活里常見的枸杞、陳皮、甘草等中草藥的圖文;在介紹蘇軾時,不僅羅列了他的書畫作品和學生們熟悉的古詩詞,還加入了《水調歌頭》音樂,學生們跟著音樂唱一唱,跳一跳,教材與學生生活之間建立一種有機的聯系,課堂因此而靈動。學生在信息資料的海洋中學會篩選,學會創造性地利用,實踐創新與人文底蘊等核心素養浸潤其中。

在連線操作中穿越時代

交互式一體機有拉幕、聚光、拍照、擦除、連線等功能。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孔子思想與當下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孔子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筆者選用了交互一體機中的連線和聚光功能,請學生將孔子的三句名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關鍵詞聯系起來,再說說自己的發現。

學生們發出驚嘆:幾千年過去,孔子思想影響了一代代中華兒女,我們怎能不為有這樣的祖先而驕傲?信息化手段的簡易運用,引領學生進入歷史名人的生命領域,豐滿了他們的學習時空和精神世界。

在學習群中分享成果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課末,筆者布置學生作業:點擊專題學習網站中“在線搜索”欄目走進更廣闊的網絡世界,或走進博物館、文化宮、名人故居,多種途徑參與調查后完成調查表。掃描網站中的二維碼,加入專題學習群,將學習成果拍成照片或制作成文檔、PPT、初頁等,到群中與大家共享。這樣的調查實踐,既找尋了家鄉文化名人,又將培養家國情懷落到實處。學習群的資源共享功能,讓學生在互動中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名人,增強了作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