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故事冬天的小路范文
時間:2023-03-23 03:2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故事冬天的小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冬季的到來,幼兒逐漸感受到了肌膚的寒冷,從而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氣候的變冷。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冬天活動方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幼兒園冬天活動方案1一、主題名稱:
幼兒園主題活動《美麗的冬天》
二、主題選擇:
的原由提起冬天,大多數人的感受是寒冷,刺骨的風,一望無邊的茫茫白雪,但對于孩們來說就有所不同了,滑雪、堆雪人、打雪仗,這些活動樂此不疲。因此,我們設計了《美麗的冬天》這一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充分的感受冬天的美麗與神秘,激發孩子們對冬天的熱愛之情。
三、主題目標:
1.使幼兒了解冬天,學會自我的保護方法。
2.學習用自我的感受,描述冬天的特征。
3.給孩子們講述有關雪的科普知識。
4.讓孩子們欣賞冬天的繪畫作品,并自己描繪心中的冬天。
5.教幼兒學會歌曲《我們滑雪多快樂》,并嘗試創編歌詞。
6.給孩子們講一些有關冬天的童話故事。
四、主題網絡圖
五、教學活動方案
教育活動
一:歌曲活動《冬天的贊歌》
活動目的:
1.感受曲調的高低,學會愉快的演唱歌曲。
2.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天眼歌唱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開辦《我愛冬天》主題活動,使孩子們了解冬天的特點。
2.有關歌曲的磁帶與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發興趣播放歌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了,順勢自然引出對話。
老師:這首歌好聽嗎?
幼兒:好聽老師:想不想學啊?
(二)整體感知歌曲提問:你在歌曲中聽都到了什么?
分段學習演唱歌曲1.老師清唱前半段。
2.出示相關圖片和播放曲調,引導孩子一句的有節奏的念出歌詞。
3.通過提問,讓孩子們唱出最喜歡的一句。
(三)整體學習歌曲1.老師先清唱后半段歌曲,提問: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出示圖片,并播放曲子,提示幼兒年初后半段歌詞,由于幼兒記憶相要困難一些,老師要有語言和動作上的暗示,以幫助幼兒熟記。
2.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如:老師領唱幼兒跟唱;你一句,我一句,并伴有動作。
(四)活動延伸美麗的冬天到了,有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在不一樣的冬天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收獲。
教育活動
二:親身感受活動《走進冬天》
活動目的:
1.通過親自的參與,讓孩子們對冬天有更深刻的認識。
2.在切身感受中,教會孩子們冬天的一些自我保護小知識。
3.通過自我感知,體會冬天的別樣美。
活動準備:
1.開展《不一樣的冬天》主題活動,激發孩子對冬天的興趣。
2.講解一些戶外安全知識。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興趣出示課件-引導談話,關于冬天的圖片(雪人)老師:什么季節到了?
幼兒:冬天老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二)帶領幼兒,感受冬天老師:你們喜歡冬天嗎?
幼兒:喜歡老師:我們去外面看看好嗎?
帶領孩子在就近的田野或花園中觀看冬天的景色,要求孩子們形容冬天。
(三)活動延伸要求孩子們對春天和冬天進行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美。并要求孩子們,對自己認為最美的冬天進行描述。通過這些,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以及敏銳的觀察力,并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述能力。
教育活動
三:動手活動《美麗的雪》
活動目的:
1.通過此活動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
2.讓孩子知道有關雪的知識。
活動準備:
1.小鐵鏟、胡蘿卜等。
2.每個幼兒佩戴手套和圍巾。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對話,引發興趣老師:你們喜歡雪嗎?
幼兒:喜歡。
老師:那我們出去堆雪人吧。
(二)開始活動將孩子們分成幾組,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如,雪人頭、身子等。分配工具等一些物品,并進行關于雪的形成的知識講解。在孩子們制作過程中用相機進行記錄。
(三)指導完成老師在一旁積極的指導學生,完成各部分的制作。同時對總體的組裝進行協助,但各部分的形狀由幼兒自由制作,不進行限制。
(四)活動拓展:
相信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幼兒的親自制作,一定對動手能力有所提高。活動中可以鼓勵幼兒,用雪去制作一些自己想象的事物,增進孩子們的想象力。同時進一步鞏固所學,并加強動手能力,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的熱愛。
教育活動
四:繪畫活動《我心目中的冬天》
活動目的1.通過幼兒的手,畫出心中的冬天,增進對冬天的熱愛。
2.通過繪畫,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花紙和各種顏色的彩色畫筆。
2.關于冬天的美景錄像和畫。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興趣首先,觀看準備的錄像,自然引導幼兒對冬天的想象。
通過話語自然引出活動內容。
老師:孩子們喜歡冬天嗎?
幼兒:喜歡。
老師:用你們手中的畫筆,畫出心中的冬天好嗎?
(二)開始繪畫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繪畫,并走動觀察孩子的繪畫。
(三)講評階段在此階段,老師只針對每個幼兒作品的特點進行表揚,不對畫的整體進行比較,不設名次。
(四)活動延伸通過繪畫,每個人都描繪出了自己心中最美的冬天。此時,老師可以讓幼兒們相互觀看畫作,并可以鼓勵互換作品。這樣在互相的交流中,進一步拓展想象力。同時交流的過程中也是一個增進友誼的過程,從小培養孩子友愛。
六、主題思路
闡述比起春天的生機勃勃,冬天有另外一種寧靜的美。本主題活動,就是要通過聽歌曲激發幼兒對冬天的想象,實際的親近自然活動增進對冬天的感知與了解。冬天最有趣的事物就是雪了,通過組織與雪有關的活動,使幼兒了解一些冬天的防護小知識,培養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并增進幼兒對冬天的熱愛。最后,通過描繪心中的冬天,拓展孩子的想象力,并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冬天的興趣。
幼兒園冬天活動方案2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不同于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系。
2、通過游戲模仿動物的不同過冬方式。
活動準備:
活動室設置供幼兒躲藏的空間,一名幼兒扮演情景中的角色,活動材料第三冊27——28頁。
活動過程:
一、冬天你會怎樣過
寒冷的冬天來了,小朋友為了讓自己不會那么冷,你會怎么樣去過冬呢?(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的過冬方法)
小結:小朋友們真會想主意,寒冷的冬天我們可以穿上厚厚的衣服、褲子、鞋子和襪子,戴上帽子、手套、圍巾等。還可以呆在家里用空調、爐火、取溫器取暖。還可以通過做各種運動來增加熱量,增強抵抗力。從而使自己更不會那么冷。那小動物們是怎么來過冬的呢?
二、動物過冬。
1、冬天快要來了,天氣冷起來了。
森林里的動物要準備過冬。你知道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嗎?(教師講述與提問時,要有一種即將面臨天寒地凍境遇的緊迫感)
幼兒自由猜猜各種小動物過冬的方法。
2、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觀看相應的幼兒活動材料。
大雁和小燕子飛到南方去過冬,那里天氣暖和,有各種各樣的食物。松鼠、兔子、狐貍、狼長出很厚很密的毛,好象穿上了暖和的大衣。蛇和青蛙鉆進地洞里,熊躲進數洞里。雪下不著,風吹不著,它們舒舒服服睡大覺。螞蟻、田鼠知道冬天要下雪,會找不著吃的東西,就早早地把食物搬進洞里。這樣,冬天它們就可以不到外面去找吃的了。
3、我們到森林里去,問問動物們有沒有做好過冬的準備,好嗎?動物們肯定會很高興地告訴我們,它們是怎樣過冬的。
4、教師出示小動物的頭飾“大雁、蛇、松鼠、小兔”等,讓幼兒分別說說它們的過冬辦法。
二、訪問動物。
1、每個幼兒扮演一種動物,躲藏蜷縮在活動室的一個角落。
2、教師或一名幼兒扮演訪問者“咚咚”敲門:“里面住者誰呀?”幼兒回答:“我是蛇,我住在洞里。
”“我是大雁,我要飛到南方去。”等等。
3、師幼一起評價,看看誰能學會所扮演的角色的口吻說得既具體又清晰。
4、幼兒如果興趣濃,可再次游戲。
三、游戲“小動物過冬了”
教師做冬爺爺,說道“冬天來了”,小朋友們扮演小動物用自己的方法去過冬,比如:大雁飛起來、蛇蜷縮在洞里、兔子穿上衣服躲起來等。
幼兒園冬天活動方案3【活動目標】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內容,能嘗試表演出動物的不同特征。
3、豐富并理解詞匯:“推”、“鏟”、“扒”、“掃”
【活動準備】
1、下雪課件。
2、小鏟、笤帚等
3、小豬、小鴨子、小花狗、小松鼠的頭飾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好看的圖片,你們想看嗎?(想)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季節?(冬季)天空中有時下什么?(雪)下雪后周圍景象有什么變化?小路變得怎樣了?走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言)
師:在這條小路上還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想)
3、教師邊操作教具邊講故事一遍《冬天的小路》。
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幼兒討論:下雪了,大樹、房子、大地都變成什么樣子了?小路哪里去了?有哪些小動物在雪地上摔倒了?他們怎么樣了?小松鼠是怎樣做的?小動物用什么方法掃雪的?(幼兒模仿“推”、“鏟”、“扒”、“掃”的動作,理解詞義)他們掃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什么?他們的心情怎樣?(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4、表演故事
幼兒自選頭飾表演故事。
重點表演:“推”、“鏟”、“扒”、“掃”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我們也和小動物一樣到外面小路上去跳舞,好嗎?教師帶幼兒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是讓幼兒繼續表演故事。
2、區角活動時讓幼兒在閱讀區繼續講故事“冬天的小路”。
幼兒園冬天活動方案4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寒假中應注意的安全,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討論,教育幼兒愉快、合理地過寒假。
3、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培養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和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安全圖片、《寒假安全知識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與討論
1、小朋友們誰來說一說在幼兒園里怎樣做才能不發生危險?
幼兒自由討論,根據平時已有的經驗和我們平時的囑咐回答。
教師小結:(在教室里不能跑因為有桌子和椅子,到處有尖尖角,在洗手時要排隊防止地面有水摔倒,小朋友上下樓梯要靠右走,不能推擠。戶外活動時,滑滑梯不能倒著滑要扶好扶手,在樓上走廊玩玩具時不能扔到樓下去,發生危險。使用小剪刀不能對著小朋友等等。)
2、豐富知識經驗,激發幼兒過寒假的興趣。
(1)小朋友過幾天小朋友就要離開幼兒園了,你們知道為什么?(知道放寒假了)
(2)因為過年了,小朋友要放寒假,在家里一個月的時間,小朋友們高興嗎?(高興)
(3)怎樣開開心心的過新年呢?(引導幼兒只有注意安全才能開心過年)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安全、合理地過寒假,培養幼兒完整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判斷能力。
1、教師引導幼兒:“寒假里你們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可是在寒假里,有些事情是可以做的,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引導幼兒說出有關安全知識的內容。
請幼兒觀看圖片說一說
(看圖片:放鞭炮、陌生敲門、在公路上玩耍、溺水等一些安全圖片)
(1)討論在家的安全
激發幼兒對家中危險的重視,初步對家中的危險進行了解:自己在家有陌生人來敲門怎么辦?在家里能不能自己插電源?能不能玩火、放鞭炮?能不能在窗臺上玩耍?等等)
(2)討論外出時的安全
除了家中的危險,我們身邊和生活中還有許多危險存在著,你知道的危險有哪些?(不能獨自去公路上和水邊玩耍,在路上遇到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要,在商場里大人走散應該怎樣做?)
三、請幼兒看圖片,找對錯
請小朋友看一下,這里的小朋友他們做得對不對?
四、教師總結寒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過春節時,好吃的東西很多,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否則會引起肚子痛,影響身體健康,也不能吃生冷不干凈的東西。
2、獨自不能玩火、放鞭炮、玩電、玩尖銳的物體。
3、寒假里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不要到戶外長時間地玩,要保護自己不被凍傷。
4、獨自在家時如果陌生人敲門不要給他開門,不能攀爬陽臺、門窗或其他高處。
5、如果和大人逛商場走散了,要找超市的阿姨。
6、不能獨自去水上滑冰,不能在馬路上玩耍。
7、知道三個電話號碼:110、120、119。
8、在家玩電腦、看電視的時間不要太長,不使眼睛過度疲勞。
幼兒園冬天活動方案5活動設計背景:冬天到了,有的小朋友,不愿意穿厚衣服,通過照片和雪花告訴小朋友冬天是寒冷的,要多些衣服抵擋寒冷。用剪紙串成串掛在教室里,營造冬天的氣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體驗,豐富關于冬天的經驗。
2、學習和大聲朗誦兒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冬天的特征
難點:認識四季的變化
活動準備
1、剪紙:雪花
2、教學掛圖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雪花剪紙,導入冬天的話題。
問小朋友這是什么?我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會見到雪花?
小結:在冬天,我們這里就會下雪
3、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冬天。
圖片上有什么?冬天的時候我們穿的衣服有什么變化?冬天在外面是什么感覺?
小結:圖片上到處都白白的,天空中在下雪。冬天的時候在外面會很冷,人們要穿很多的衣服,戴圍巾、手套。
3、新授兒歌《冬天到》。
完整朗讀兒歌,然后帶領幼兒學習兒歌3—5遍。
4、討論冬天怎樣保持健康的身體。
引導幼兒討論冬天怎樣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
問小朋友:冬天我們要怎么保護自己?要怎樣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
小結: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出門要戴圍巾和手套,要多做運動。
教學反思
篇2
其實,如果僅僅糾結于快捷和安全,我們會失去多少感觸和思考的空間;如果我們三點一線的應試生活,全都裹挾在房屋、教室、車廂里,那又有多少不甘?那么,你想天天有校車接送嗎?你現在的上學、放學是怎么度過的?你曾在這條路上遇見了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或做過哪些讓你覺得有趣的活動?說出你的心聲和觀點吧!
一、需要校車,更要安全
騰訊微博@天涯
初中寄宿在親戚家,學校坐落在丘陵地區的一個小山坡上,騎車要翻過三座山。冬天的早晨,天還蒙蒙亮,我們還要帶上手電做車燈,就是為了防止前方哪個彎道突然竄出抄近路的運沙車,每天都提心吊膽。
騰訊微薄@張巧燕
現在農村的孩子也都是爺爺奶奶接送的,對孩子寵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對現在的交通實在不放心。如果能有校車,自然是好的。
創新作文網@娃娃愛檸檬
我覺得重要的是保障道路的安全。如果司機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就算學生坐校車也無濟于事,甘肅幼兒園校車事故就是例子。
二、無需校車,悠然自得
創新作文網@凌怡然
我家在小城的北邊,被稱為開發區的冷僻之處,而我的學校在鬧市區。每天,奶奶騎著電動車送我上學,放學時,我就在約好的地方找她。路上我會告訴她今天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
騰訊微薄@謝一翔
我懷念我的單車歲月。在我看來,路上最美好的一段回憶,無非在那或新或舊、或好或爛的單車上。而校車限制了太多的東西,就跟它的造型一樣――一個鐵盒子,將我們身心部封閉起來。
騰訊空間@水落石出
對于校車,我僅有的記憶就是擁擠,且永不定時,所以沒什么好感。我喜歡一個人走在馬路旁的小路上。路旁有條河,沿著河堤走,哼著小曲兒,總之,悠閑就是這么簡單。
騰訊空間@王宏宇
學校到家是一條長長的路,我走了四年都沒有走完,現在,仍在路上。我不喜歡每天由校車接送的生活,更喜歡和我的死黨們結伴回家,路上一起嬉戲,一起哼唱,一起天南海北亂侃。
三、上學路上,收獲頗多
創新作文網@爵西
上學的路,或許僅是短短的幾十分鐘,卻給了我很多獨自思考的空間――或反思,或反省,或回首,或心情的整理……每一次都會想很多的事情,高興時就一個人傻笑。
騰訊空間@銀河貓跡
在那條路上實在有太多的故事,是我很懷念的一部分。在那條路上來來往往六年,一個人經歷好多故事,也認識很多朋友,有過許多感想,遇過很多不可思議的事。
騰訊空間@東京下雨
我沒有校車接送,上學要么步行、要么騎自行車,過足了低碳生活的癮。學校門口是一個環形的十字路口,在這條路上,我似乎看盡了世間百態:錯過班車的情人、早戀羞澀的同齡人、沿街乞討的老人……我從這條路上學到很多。
篇3
關鍵詞:幼兒;文學作品;聽賞;修辭;體驗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0)09-0077-06
接受修辭學認為:“表達和接受,構成修辭活動的兩極,二者統一在同一的言語交際過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表達者提供獲取言語交際最佳效果的可能性,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化。”[1]1989年,宗廷虎、李金苓先生在《漢語修辭學史綱》中指出:“寫說者如何善于運用修辭現象,達到預期的交際目的,收到最佳的修辭效果,這是修辭學應該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聽讀者如何通過修辭現象、修辭方式,正確理解寫說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這也是修辭學應該研究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其實,陳望道先生巨著《修辭學發凡》中早就有這樣一張圖:[2]
這是一張修辭過程的全程圖,表明修辭學研究事實上涉及編碼、解碼和修辭文本三個方面。修辭過程是由寫說者的言語編碼和接受者的言語解碼共同組成的雙向活動過程:把心中的意思轉化為物質的聲音或意象,為編碼階段;把物質的聲音或意象內化為心中的意思,為解碼階段。這些研究成果表明,幼兒文學修辭藝術的本質,是獲取話語表達的最佳效果;但這一效果的取得,在幼兒對于修辭文本的接受環節才具有現實性;幼兒對修辭文本的審美接受,是修辭活動最終完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重要的是,“物化了的修辭話語,以言的形態,在人的解碼行為中實現修辭效果。” “當接受者以審美的眼光,穿透修辭話語‘有意味的形式’時,他其實通過修辭接受的方式而自我確證。”[1]這種“自我確證”的首要表現是對藝術語言本身的感知力,即語感。 所謂語感,主要指對修辭文本所呈現意韻的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豐富而靈敏的感悟能力。語感是修辭接受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具有直覺性、體驗性和聯想性等特點。語感的直覺性是指人可以在視、聽的“瞬間”,對修辭語義信息和審美信息進行迅速直接的感知;體驗性是指人對修辭話語意義的感知往往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著,生活體驗越豐富深刻,語感水平就越高;聯想性是指人經常能通過想象、聯想追尋“象外之象”,實現修辭活動“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應。所以,語感也必然也應是接受修辭學的重要范疇之一。
我國“語感論”者都普遍認為語感是對語言文字的“靈敏感覺”。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很早就談了這樣的經驗:
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對吧。“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
王尚文先生在《語感論》中進一步理清了“語感”的內涵,認為語感之語是言語而非語言;語感并不等于內在的語言知識,“語感是思維并不直接參與作用而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 能力。”[3]因而,敏感是語感的最突出特征。語感理論認為,語感是人把握言語的主要方式。“語感確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它專注于人對言語的感知、領悟和把握,涉及語言的發展和言語的生成與理解,在語言學的領域里,別有天地。”[3]
修辭接受,在具體操作意義上,就是把作為物質現實的修辭材料,轉換為接受者的心理現實。 幼兒對語言具有很強的自然習得能力,表現為強烈的整體模式識別和機械記憶。幼兒對語言的感知不同于音樂、美術重在形式上的審美直覺,它是以系統化的言語聲音或文字符號作為意義的載體,直接或間接的刺激其聽覺或視覺。研究表明,左腦控制著語義、句法等高級語言過程的理解,右腦則表現出了對具體形象的詞語有較高的儲存和提取能力;由于右腦的發育早于左腦,因此幼兒對形象性、情感性強的藝術語言有較強的識別和記憶能力。處在整體識別階段的幼兒,總是先把話語表層結構中諸如音響、節律、語氣、表達方式等使人愉悅的審美特征附著在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并不斷內化積淀為日趨敏感和穩定的心理圖式。
陳望道先生認為修辭有“兩種表達的法式”:一種是記述的,一種是表現的。“表現的表達是以生動地表現生活的體驗為目的。”[2] 幼兒文學話語的創造,通常是說寫者在“表現的境界”中選用積極的修辭手段,建構一種適于幼兒“聽賞”的修辭文本。這種修辭文本的建構充分利用了語感的美學效用,“使每個說及的事物,都象寫說者經歷過似的,帶有寫說者的體驗性,而能在看讀者的心里喚起了一定的具體的影象。”[2]語感是幼兒接受修辭文本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最直觀也是最神奇的審美心理活動。由幼兒的“泛靈觀念”和“自我幻化”所決定,這一接受活動“并非僅僅是單純的想象,或者僅僅是情感、知覺在起作用,而是一種所有心理因素都完全激活,都參與其中的總體生命投入活動。”[4]可以說,沒有幼兒這種特殊語感的參與,幼兒文學修辭文本的審美價值就難以在真正意義上獲得實現。這種特殊語感的參與不是對作品原始“語義”的追索或還原,而是幼兒對“自我”的反觀和觸摸,他在作品中體驗或找到的是“幻化”了的“我”及其自我確證。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幼兒文學修辭文本的建構要受制于幼兒的直覺經驗、興趣、情感等接受心理;同時,幼兒在修辭接受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復雜而微妙的情感體驗,從而引發豐富奇特甚至是荒誕離奇的聯想和想象。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認為語言有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根據這一理論,語感就是將表層結構的修辭文本經過感知、體驗和聯想轉化為一種深層的經驗積淀,從而形成修辭體驗。體驗是一種情感認知活動,是指人通過身臨具體情境或親身實踐,感受事物、環境的豐富和微妙,并產生獨特的情緒和認識;修辭體驗就是在語感的作用下對修辭文本所產生的豐富而獨特的感受。
一、幼兒修辭體驗的主要方式
幼兒主要通過“聽”來進行修辭接受。現代語言學的開拓者索緒爾(F、de、Saussure)認為語言符號是一種兩面的心理實體,它連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映象(concept image)和聲音映象(sound image)。即語言符號是由“所指”和“能指”這兩個不可分割的兩面體構成的:“所指”是語言符號所標識的概念;“能指”則是該符號賴以存在的載體---單感官的音響形象。索緒爾進一步認為,語言的特點并非由語音和意義本身所構成,而是由語音和意義之間的關系所構成,他說:“語言可以比作一張紙:思想是正面,聲音是反面。我們不能切開正面而不同時切開反面。同樣,在語言里,我們不能使聲音離開思想,也不能使思想離開聲音。”[4]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更強調了聽覺在感知語言時的直接性和完整性,他指出:“顯然,語言形式關鍵在于使意義真正滲透入語音,使感知言語的聽覺完整地從語音中提取出其意義,而擯棄所有與意義無關的東西,并且使語音僅僅根據意義得到限定。” [6]索緒爾和洪堡特的這些觀點表明,幼兒完全能夠通過“聽賞”獲得豐富而微妙的修辭體驗。
幼兒文學話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其修辭效應往往是在適應兒童審美接受的基礎上,通過突破常規的具有豐富“聽賞”功能的“能指”形式和具有變異色彩的審美性語義圖式的有機結合而表現的。“聽賞”是幼兒接受修辭文本的主要方式。幼兒文學話語的形象優美和富于節奏韻律往往最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美感。謝亞力在《早慧兒童的奧秘――我的超常教育》一書中,對這種“能指”層面的神奇魅力進行了描述:
“自從我的“媽媽騎馬……”逗起嬰兒發笑,以“MA”音的召喚把嬰兒引進符號的旋律的大門,他9個月時,我漸漸給他買來更多的書,朗誦更多的故事給他聽――《小蝌蚪找媽媽》、《快樂王子》、《丑小鴨》---只見嬰兒目光直視,緊緊追隨著我書面的翻動,嬰兒聽得呆住了,仿佛墜入了音韻與色彩交織的世界,新生活,新屏幕已經足以把他吸引。下意識使我不斷關注著嬰兒的神奇。我欣然自詡,我更加自信地裝飾調整我的語韻,我想用我的語調悄悄照料和調動起嬰兒正在萌生著的語調敏感、和人生語言的全部儲能。一時間,我發覺,語調是第一種調動嬰兒學語情緒和感情的魔術,而情緒和感情又是嬰兒理解力、好奇心的發源。我第一次深徹大悟到人的發展,要真正開放心理空間的現實意義。”
由此看來,幼兒是幼兒文學作品忠實的聽賞者。在聽賞過程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自覺的把主體的感情投射到外在事物上,失去與審美對象的距離,使所有的審美對象人格化。由幼兒“聽賞”的這些特點所決定,修辭視野中的幼兒文學語言創造要求具有淺顯性、形象性、音樂性、動作性和情感性。淺顯性就是口語化,是指幼兒文學語言選擇的是幼兒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規范性口語,句式簡單,明白如話;形象性要求幼兒文學的語言盡力把人和事物的音、形、色、態等具體直觀的呈現出來;音樂性是指通過押韻和節奏韻律的使用,使語言音調和諧優美,節奏鮮明流暢,富于樂感;動作性是指幼兒文學語言往往化靜為動,用動感強的詞語表現人和事物外在的運動特征;情感性主要是指幼兒文學語言要充分表現出天真爛漫、純真美好的童心童趣。優秀兒童詩人劉饒民寫的《春雨》典型表現了幼兒文學語言的上述特點: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種子說:
“下吧,下吧,我要發芽。”
梨樹說:
“下吧,下吧,我要開花。”
麥苗說:
“下吧,下吧,我要長大。”
小朋友說:
“下吧,下吧,我要種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作品完全用一種稚真的“童語”,表現春雨帶給人類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與喜悅。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讓“種子”、“梨樹”、“麥苗” 直接表達沐浴春雨的欣喜與希望;又用“滴答,滴答”摹擬大自然最美的音響和節奏;反復手法的使用,使讀者沉浸在大自然時序流轉的動人旋律之中;“發芽”、“開花”、“長大”等動詞又展示了生命的繽紛色彩、無窮力量和美感;最后,“小朋友”的愿望使全詩的意蘊升華到一種高遠優美的情感美的境界之中。幼兒在“聽賞”這首詩歌時,會直接而靈敏地感受到語言的色彩和音響,對大自然產生強烈的向往之情。幼兒語感方式的特殊性必然產生獨特的修辭體驗。
二、幼兒修辭體驗的心理特征
(一)修辭體驗的直覺性和表象功能
布魯納指出:“兒童在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它自身的觀察世界和解釋世界的獨特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主要通過形象記憶獲得豐富生動的表象,他們往往容易通過視、聽、動等直覺的協調及其信息交換活動將語言的外部描述轉化為具有細節性的記憶表象,并且特別喜歡重復感知某些形象。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指出:“詩的形式的憑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兩種作用:1.樂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聽出音樂式的節奏與協和;2.繪畫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現出空間的形象與影色。”語感強調幼兒對修辭文本進行整體的直接感知,在語詞的音韻、感彩、節奏等的直接作用下,通過幼兒積極主動的情感投射和想象,把客觀的語義內容轉化為內在的審美圖式,從而形成對語言的形象記憶。有一首兒歌叫《小雪花》:“是誰?敲著窗戶沙沙沙。/是我,我是小雪花。/我從天上輕輕飛下來,告訴你們,冬天來到啦!” 這首兒歌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雪花潔白輕盈的姿態。幼兒在朗誦和欣賞時,很容易把自己比作“小雪花”,并且產生天真爛漫的遐想。在朗誦時,還會配以輕輕飛的動作和表情,從而加深了“雪花”、“沙沙”、“飛”等重點語詞的印象。如果在通過另一首《雪花》增強這些印象,就會使他們對語詞形成一種“記憶表象”――是一種經過信息加工的直觀性、概括性的知覺痕跡:“雪花,雪花,你有幾個小花瓣?/我用手心接住你,讓我數數看:一,二,三,四,五,六。/咦?剛數完,雪花已不見/只留下一個圓圓亮亮的小水點。”經過這樣“具象性”的重復和擴充,幼兒就基本對語詞有了體驗性、意義性的把握。語感在關照語言符號時,調動了語言的表象功能,將其轉化為活生生的主體情感和意象的對應物,使之具有形象性、象征性和動情性。
另一方面,漢語本身是一種適于直感和體驗的審美化語言。不論是漢字、語音、還是詞匯、語法,都蘊藏著豐富的詩情畫意,能引發人們生動的感悟和體驗。比如漢字的象形、形聲、指示、會意,語音的聲調變化,詞匯的詞義引申等等潛藏著可以盡情馳騁的聯想和情味。比較語言學的創始人之一洪堡特曾用“純粹的默想”一詞描述了漢語的體驗性特點,他說:“在漢語的句子里,每個詞排在哪兒,要你斟酌,要你從不同的關系去考慮,然后才能往下讀。由于思想的聯系是由這些關系產生的,因此,這一純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語法。” [8]這里,“純粹的默想”相當于我國古代人所說的“意會”,即心靈體驗。漢語的這種詩意潛質無疑給語感利用提供了無限廣闊的舞臺。陳望道先生認為:“關于語感的利用,就是語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大體可以分作三方面,就是:辭的意味,辭的音調和辭的形貌。” [2]并說:“尋常討論辭的意味時,往往要討論到所謂‘造形的表現’。以為要使語言不流于空洞玄虛而能再現出鮮新的意象,必得訴之于視覺(明暗、形狀、色彩等)、觸覺(溫、冷、痛、壓等覺)和運動感覺等等,把那空間的形象描出來。”)幼兒的語感敏銳性來自于修辭文本本身的“意味”、“音調”和“形貌”,要求“文辭適于眼看目賞,而且也要求讀起來順耳,聽起來順耳。”[7]
(二)修辭體驗的想象性和情感性
在修辭體驗的直覺性和表象功能基礎上可以產生豐富的想象。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修辭文本建構過程,離不開說寫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創造;在這一創造過程中,想象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正因為如此,修辭信息是有限的,意義生成的可能性,卻是無限的。幼兒天生的“泛靈觀念”和“物我”的任意邏輯都賦予語感以無限廣闊的空間。不論是開放性的瞬間體悟,還是修辭接受的延時效應,都體現了語感的直覺性、體驗性和聯想性,具有感知、審美、創造等多元價值。比如讓幼兒欣賞、朗誦兒歌《花兒打電話》:“春風吹醒花,花兒打電話,/蝴蝶蜜蜂快快來,咱們一起過家家。”首先就會使幼兒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產生美好的向往,激發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他們還能體會到季節的變化,觀察到春天東風和煦、鮮花盛開、蜂蝶飛舞的動人圖畫。通過“過家家”的聯想,孩子們將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產生“共同家園”的美好遐想和情思。優美的詞語激活了幼兒的情感世界和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在感受、體驗、移情、理解的同時,就會情不自禁的復述、誦讀和表演,不斷擴展對語言的加工和改造,賦予詞語更加鮮活的形象和情感。
修辭體驗的情感性主要是針對于語感對象的情感內容,這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捕捉修辭文本的情感信息;二是對捕捉到的情感信息迅速作出自己的情感反映。而且所捕捉情感信息的豐富和深刻程度有賴于想象的豐富性。正如席勒所指出的那樣,一切同情心都以受苦的想象為前提;同情的程度,也以受苦的想象的活潑性、真實性、完整性和持久性為轉移;想象越生動活潑,也就更易引起心靈的活動,激起的感情也就更強烈。
(三)修辭體驗的完形心理
幼兒修辭體驗最基本的特征是顯現語感經驗的結構性和完整性。按照阿恩海姆的觀點,幼兒文學作品中的一個修辭文本,之所以會讓幼兒產生復雜的情感體驗,不是它的局部或個體的作用,而是一種“場”效應。比如 :
1.陽光在媽媽的眼里亮著(林武憲《陽光》)。
2.你的花朵像太陽一樣,好像能發出黃色的光芒(郭風《向日葵》)。
在1例中,“亮”的語義滲透,促進了幼兒對“母愛”的知覺完形,使抽象的情感概念,滲入了明麗溫暖的陽光,達到可觸可感的程度。在2例中,金黃色的向日葵,也因為滲入了燦爛的陽光,而使視覺表象具有了強烈的動態感。
3.各年齡段的幼兒修辭體驗具有差異性。如下表:
三、通過語感訓練增強幼兒修辭體驗能力
研究表明,嬰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這時的語言教育對人的一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語言能力包括言語能力和語言文字能力。言語能力主要指的是口頭表達能力,這種能力一般經過由對話到獨白、由情景性語言到連貫性語言的發展過程。語言文字能力主要指的是對文本性語言進行吸納、領會與表述的能力,包括傾聽、欣賞、閱讀和書面表達能力。語感訓練的材料首選的文本是文學作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為 “幼兒在學習文學作品中所形成的綜合的語言能力,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層次的敏感性,如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對通過詞句變化造成優美動聽效果的敏感性;對不同情境中語言運用的敏感性,等等。”[8]
事實上,幼兒在嬰兒期就已經能夠接受簡單的語感訓練。比如在嬰兒0-3個月時,人們常用帶有喜愛和親切表情的話語、好聽的兒歌來培養孩子“聽”話的興趣以及對簡單語句的情緒識別能力。像 “好寶寶”、“小胖墩”、“抱抱”、“親一親”等語句中已有了許多語感訓練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幼兒語言的發展有一個“良好原型原則”,即幼兒最初掌握的語詞,都與某一特定的對象相聯系,具有專指的性質。這一特定的專指對象,就是兒童掌握的該詞語的“原始模型”,簡稱原型(Prototype)。例如幼兒最早說的“媽媽”,只是指自己的媽媽。原型是幼兒語詞發展的參照點,“兒童根據原型所提供的詞語信息,利用一定的詞義發展策略和能力,不斷地充實、擴展和加深詞義內容。”因此,語感訓練的材料所涉及的語詞原型應具有典型性,這樣幼兒修辭接受的擴展與遷移的速度就會加快,從而提高語感訓練的效益。
其次要樹立“完整語言”的觀念。“完整語言”觀念是國外幼兒語言教育的一種新思潮,它主要的內涵是:語言是整體的,又是個體的,只有完整學習的語言才是真正的語言;完整語言包括了人類聽、說、讀、寫等相互關聯的各個方面;要創造各種不同的真實而自然的語言環境,增強生動有趣的感性刺激,使兒童能夠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境下使用語言,提高其運用能力,并且對藝術語言有較強的敏感性;在口語發展的基礎上向書面語過渡。
最后,要探索適合幼兒修辭體驗規律的語感訓練方法。語感訓練的主要方法有:傾聽、吟誦、品味、聯想。這里主要談一下傾聽。傾聽是幼兒語感建構的最早階段,是指幼兒主要以聽覺的方式直接感受比較完整的修辭形象。教師要經常通過準確、規范、生動、優美而富于感情的講述、朗誦來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不管是兒歌、幼兒詩歌、故事、童話和散文,教師都要通過聲情并茂的美讀或講述,把作品的情韻和意境傳遞給幼兒,使其傾聽中感受語言材料的音量和音質感,捕捉語義信息,激發審美情感。在誦讀中,教師要抓住那些極富表現力的關鍵詞語,通過重復、強調等方式,刺激幼兒的審美感知,形成一定的品評能力。特別是讓幼兒傾聽中國古典詩詞時,要學習古人唱讀的方式,有意識加強關鍵詞語的表現力,使幼兒在不求甚解中形成對這些詞語的鮮明印象和記憶。比如在誦讀李白《靜夜思》時,可重點表現“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望”和“思”兩字,稍稍拉長和加強一下語氣及感彩,再配以形象的神情和動作,使幼兒如臨其境,產生豐富的聯想,同時受到中國優秀古典文化的熏陶。但是,幼兒語感訓練中的傾聽方式,不僅僅局限于“聽”一種行為,而是組合了語言的(聽、說等)和非語言的(動作、表情等)活動,是一種“多通道參與”。心理學告訴我們,個體在認知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其認識和理解對象的體驗就豐富、細致、全面和深刻。由此可見,語感訓練時,教師努力依靠更多的幼兒外部可見可感的修辭活動來豐富、強化語感經驗。
四、在幼兒語言教育中設計專門的
修辭體驗活動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過程中 ,可以專門設計有特色的修辭體驗活動,為幼兒創造和提供體驗、遷移、想象和表述修辭文本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創造性的進行修辭仿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語言學習的興趣。修辭體驗活動的設計要按照文學欣賞的過程和特點,使感情熏陶和語言認知互相滲透、互相依賴,建構一種充滿樂趣和感染力的語言環境。比如,在傳遞文學作品時可以把表情朗誦與圖片、錄音錄像和情景表演結合起來,與游戲活動、歌舞表演、音樂欣賞等融會一起,形成多種參與形式、多種通道相互作用的體驗情境。
下面是一個幼兒修辭體驗活動設計案例:
(一)活動名稱
欣賞散文詩《金色的小路》(大班)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比喻的修辭手法及藝術感染力,學習運用“……好象……”比喻句式;認知和學習運用表現色彩重疊詞的“金燦燦”、“黃橙橙”和表現形態的重疊詞“蓬松松”、“軟綿綿”等。
2.朦朧體悟“金色的小路”的象征意蘊,萌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的情趣。
3.仿編“……好象……”比喻句式。
(三)作品內容
金色的小路
王金貴
樹林中有一條金色的小路,金燦燦、黃橙橙,陽光照著它,閃著耀眼的光。
走在這條小路上,蓬松松、軟綿綿,好像踩在棉絮上。
低頭看,這小路一片發紅、一片發黃、一片帶綠,組成奇妙的圖案,好像美麗的地毯。蹲下來,仔細看。啊!一片片落葉真漂亮。有的像紅色五角形;有的像打開的金色小折扇;有的像孔雀張開的美麗的尾羽。
爺爺從金色的小路走進工廠;爸爸從金色的小路走進課堂;我呢?我從金色的小路走向……
(四)活動準備
1.掛圖:畫面上是藍天白云,一條林蔭小路,通向一棟炊煙裊裊房子。
2.各種形狀和色彩的落葉或剪紙:便于插接、粘貼和移動。
3.錄音機及配樂散文朗誦磁帶。
(五)活動過程
1.講述秋天的顯著特征和景物,注意對比秋天與夏天樹葉顏色的變化。
2.欣賞配樂散文朗誦。
3.展示掛圖,挑選、插接、粘貼樹葉,特別是移動像五角形、小折扇、孔雀開屏一樣形狀的樹葉,形成直觀感受,強化理解體驗作品中的比喻意象。最好讓幼兒親自動手。
4.幼兒朗誦表演。
5.再移動展示蝴蝶形、花瓣形的葉片等,讓幼兒擴展想象,仿編比喻句。
6.擴展談話:“我從金色的小路走向……”,加深對作品意蘊的體悟。
(六)活動評價
1.講述時的表情、吐字發音、用詞的數量和表現力;特別是關注修辭方法運用。
2.傾聽時的情緒狀態。
3.觀察、挑選、插接樹葉時的神情動作和表現。
4.對作品經驗的遷移程度和范圍。
5.仿編比喻句時的聯想和想象力。
6.整個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譚學純.接受修辭學[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7-41.
[2]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0-70,229―238.
[3]王尚文.語感論(修訂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35.
[4]胡經之,王岳川.文藝學美學方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47.
[5]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58.
[6]洪堡特.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M].姚小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123.
[7]洪堡特.論語法形式的性質和漢語的特性[A].申小龍.中國語言的結構與人文精神[C].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篇4
一、種植活動課程資源的規劃和利用
1.空間上統籌規劃,合理布局
我們對幼兒園的空地進行了統籌規劃,開辟了植物園和種植區。植物園里種植的有只開花不結果的榆葉梅、迎春花,既開花又結果的蘋果樹、杏樹、桃樹、山楂樹、梨樹,葉、莖區別較大的龍爪槐、柳樹、竹子、白蠟,季節性強的落葉植物法國梧桐、槐樹和常綠植物松樹,以及三葉草、油菜、苦菜、馬齒莧、薺菜等。種植的多樣化為幼兒觀察、對比、探索多種植物創造了條件。種植區占地1500平方米,平均分為16塊(每班一塊),用于種植活動的開展。
在劃分種植園地時,我們主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根據植物生長需要。例如,向日葵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我們便將其種在種植園地的周邊,以免它與其他植物爭營養。另外,它可以遮擋陽光,還可以形成一個天然籬笆。我們還將通風要求高、爬蔓的南瓜種在外側,將對土壤濕度要求高的黃瓜靠近水源種植。二是根據幼兒觀察和探索的需要。如將綠豆與黃豆或紅豆挨在一起種植,便于幼兒觀察、比較和記錄。為了幫助幼兒明確自己班的種植區域,同時共享其他班的種植資源,各班還設計了代表自己班種植內容和愿望的標志。我們還在園地中心用水泥磚鋪設了一條小路,以便幼兒出入。
2.內容上反復斟酌,科學選擇
各班因開展種植活動的目的不同,所以在選擇種植內容時也各有側重。我們選擇種植內容的依據主要有:一是從幼兒興趣出發。小班幼兒往往會選擇自己吃過的、口感較好的植物來種植,如草莓、玉米。而中大班幼兒往往會回憶自己或其他班的種植經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進行種植,或通過相應的調查,如調查植物果實的營養價值、用途等來選擇種植的植物。二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如小班宜選擇植株矮小、種子較大、生長周期短、管理方便的植物進行種植。三是根據幼兒已有的種植經驗。有種植經驗的班級可以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四是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種植活動可以與主題活動同步開展,并成為主題活動的拓展和延伸。五是針對幼兒偏食現象。如我們發現大部分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和南瓜等,就開展了相應的種植活動。六是考慮果實的成熟時間。如大班下學期,最好選擇種植在幼兒離園前可以收獲的植物,讓幼兒經歷完整的種植過程。七是適合當地氣候特點。如我們選擇了適合本地種植的花生、玉米、高粱、大豆、棉花、西瓜、黃瓜、向日葵等二十余種植物。
3.人員上廣泛發動,全面參與
為了保障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我們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區及幼兒園自身的資源。我們邀請縣農業局的專家作為種植活動的技術指導,邀請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家長及喜歡種植的教師組成實踐操作指導組。每次種植活動開始前,各班都會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幼兒園也會通過廣播站、園刊、網站、論壇、家長園地宣傳種植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讓家長主動參與或指導班級的種植活動,為種植園地的開發和利用出謀劃策。
4.物質上提供支持,保障種植活動順利進行
我們除了提供種植活動需要的種子、肥料外,還提供豆角、南瓜、黃瓜等藤蔓類植物扎架需要的竹竿、繩子以及棉花、花生等植物生長所需的薄膜等材料。為了保證幼兒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我們還自制了適合幼兒使用的小鐵鍬、小鐵鋤、小鐮刀等種植工具。另外,我們為各班配備了數碼照相機、錄像機,為教師和幼兒直觀、連續地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提供支持,為幼兒觀察后的討論提供依據。
二、種植活動的開展
(一)種植環節
種植前先要做好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經驗準備主要包括幼兒了解種植內容和具有粗淺的種植經驗。各班因種植目的不同,在經驗準備上也存在差異。例如,種植同樣的植物,有的班會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查閱資料,在種植前就對種植時間、種植方法、生長條件、管理方法、果實用途有基本的了解,將種植過程作為實踐、驗證的過程;有的班則以激發幼兒種植興趣為目的,在種植前只讓幼兒簡單了解有關種植內容,然后在種植過程中根據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出現的問題,自然而然地引導幼兒去探索。
物質準備包括種植空間、工具、種子或秧苗的準備。我們專門邀請老農來園幫我們用牛犁地,讓孩子們了解這種原始的耕作方法。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參與播種環節,我們對各年齡班確定了不同的指導重點。托班、小班的重點是激發幼兒的種植興趣。我們會提前挖好坑,幼兒只需放上種子,填好土。中班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如引導幼兒兩兩合作,一個人負責放種子,一個人負責填土,或多人合作,一個人負責拉線,幾個人負責找點、挖坑。大班的重點是培養幼兒探索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為了解決坑與坑之間疏密不均且排列不整齊的問題,孩子們先是由兩人分別在地兩頭拉直線作為尺子,再用手量出坑與坑之間的距離。隨著經驗的豐富,他們又用石頭壓住繩子。由于繩子極易被踩到而移動,于是他們又用木樁固定繩子,用小棍測量坑與坑之間的距離。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孩子們自主解決了問題。
在播種時,不同的教師也會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有的班在種植花生時創設對比性種植環境,一壟蓋上薄膜,一壟裸種,讓幼兒在持續的對比觀察中發現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有的班在同一塊地里同時種植紅豆和綠豆,讓幼兒在對比觀察中增強觀察的持續性;還有的班采取家園同步種植的方式,將種植活動延伸到家庭中。
(二)管理環節
在種植活動中,管理環節是孩子們感受驚喜的過程。看到植物在自己的精心照顧下長高了、開花了或發現了一只小小的昆蟲,孩子們都會歡呼雀躍、驚奇不已。同時,管理環節也是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植物生了病蟲害,或需要澆水、施肥時,他們都會主動討論,及時解決問題。
1.加強觀察,關注植物生長變化
一是創造機會,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我們把種植活動納入課程計劃,為幼兒持續觀察提供時間上的保證,以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入園、離園時,孩子們第一件事就是拉著爸爸媽媽去看植物的變化。自由活動時,他們總會相
約去種植園,交流觀察中獲得的感受。除此之外,為了增強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和細致性,我們還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觀察的方法。例如,我們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種植物的根、莖、葉等的不同特征,或觀察比較相同植物的不同種類。我們還引導幼兒對種植內容進行連續、系統的觀察,以了解植物的生長變化和生長規律,從而建構相關經驗,形成完整的認識。
二是記錄觀察結果,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我們不但引導幼兒觀察,還創設條件讓幼兒運用多種形式記錄觀察結果,準確、連貫地表達自己的發現。首先是選擇合適的記錄方法。幼兒記錄的方法有表格記錄法、符號記錄法、圖畫記錄法、語言記錄法、實物黏貼記錄法等,這些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穿插使用。教師一般會根據幼兒年齡特征、記錄對象及觀察重點,引導幼兒使用合適的記錄方法。小班幼兒記錄能力較弱,一般多采用語言記錄法、實物黏貼記錄法、照片記錄法,他們在運用這些方法時需要教師協助。例如,在對棉花出苗作記錄時,教師可針對小班幼兒繪畫表達能力弱的特點,引導幼兒描述棉花出芽期的外部特征并幫助幼兒記錄下來,同時根據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幫助幼兒用照片直觀地記錄植物在生長關鍵期的外部特征(見圖1)。中大班幼兒具備了一定的記錄能力,可以運用多種記錄方法。例如,有的幼兒用表格記錄棉花在一定時期內葉和莖的生長變化(見圖2),有的幼兒用圖畫記錄玉米的播種方法、出芽時間及其外形特征(見圖3、4),有的幼兒用圖畫記錄在玉米稈上發現了鉆心蟲(見圖5),有的幼兒對花生和玉米進行對比性記錄(見圖6),有的幼兒對高粱生長高度進行統計性記錄(見圖7)。其次是確定適合的記錄內容。小班幼兒基于“了解植物每個生長階段典型的外形特征”的目的,只記錄一些外部特征。中大班幼兒開始關注事物之間的簡單關系,能在教師啟發引導下發現事物變化的較本質原因,可以運用對比性記錄、統計性記錄以及分析、推理,獲得有關植物生長條件及生長規律的經驗。
2.勤于管理,滿足植物生長需求
除了澆水、施肥、除草、捉蟲等讓幼兒參與管理外,我們還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有關植物生長的經驗。
例如,孩子們發現有的地方的黃豆苗長得多,有的地方的長得少。“菌苗少的地方長得又高又粗!”“黃豆們太擠了,都長不大了。”聽了孩子們的議論,教師適時講解了間苗的原因及方法。但是,多數幼兒有自己的觀點:“拔下來的苗苗會死掉的!”“它們多可愛呀!我可舍不得!”教師尊重幼兒的選擇,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間苗”,并讓他們在這種對比性的種植環境中,通過觀察發現種植密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又如,大班種植的絲瓜長出了長長的須。孩子們驚奇不已:“絲瓜長出了長長的手,它還抓住了旁邊的豆角。”“這兩個絲瓜也纏在一起了,它們都不放手會死掉的,這可怎么辦啊?”“絲瓜怎么這么愛打架啊?”“咱們要把它們分開才行。”“這么多怎么分呀?”孩子們焦急萬分。教師提議:“我們來為絲瓜扎架吧。扎架能解決絲瓜打架的問題。”孩子們表示贊同。下午,教師請來一位有經驗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絲瓜的生長規律,結合課件說明了什么樣的植物需要扎架,什么樣的植物不需要扎架。通過課件,孩子們了解了十字型、弓型兩種扎架的方式。最后,孩子們選擇了十字型扎架。他們體驗到看似簡單的扎架其實很難,但都為能親自解決這一難題而感到高興。
再如,大班種植的谷子抽穗了,正當孩子們憧憬著豐收的景象時,一群不速之客――麻雀的到來讓他們愁上心來,然而這群天敵并沒有把孩子們難倒,他們想到了稻草人的故事,便搜集衣服、塑料袋、稻草、棉花等材料制作了各種各樣的稻草人,有效地驅趕了麻雀。
3.家園同步,助推種植活動深入開展
任何教育活動的開展,只有得到家長的認同與配合,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種植活動更是如此。我們經常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種植活動的指導,教孩子們扎架、播種、鋤地等,以提高種植活動的質量。我們還開展家園同步種植,創設對比性種植環境,實現了種植活動在家庭中的有效延伸。在家園網絡交流平臺中,教師和家長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交流在種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推動種植活動的開展。家長們還通過記錄種植日記,分享種植的快樂。
(三)收獲環節
收獲是孩子們最期盼、最快樂的活動。為了讓幼兒有更多的收獲機會,學到多種收獲方法,我們增加了種植的植物種類,讓孩子們不斷有機會收獲自己辛勤勞動得到的果實。夏天,采摘草莓、西瓜、黃瓜、豆角,割麥子,等等;秋天,掰玉米,掐谷子,拾棉花,刨花生,摘山楂,剪葡萄,等等;冬天,割白菜,挖蘿卜,等等。在收獲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摘、掰、刨等多種收獲方法,豐富了有關植物的知識和經驗,而且學會了合作,體驗到了種植的快樂。
(四)延伸環節
收獲果實后,各班會根據自己的種植目標、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動,為下次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一是邀請家長參與,分享種植經驗。我們邀請家長來園參與品嘗會或利用收獲的果實進行親子創意制作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享收獲的喜悅。教師將幼兒參與幼兒園種植的照片做成課件。與家長、幼兒分享快樂的種植過程,部分家長以同樣的形式分享幼兒在家庭同步種植中的經驗和快樂。
篇5
修復師這一稱謂最早在美國出現,這個職業并非新生職業,它由“性心理治療師”變化而來,主要幫助在方面出現心理疾病的患者, 一方面修復患者的性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幫助患者修復感情或婚姻關系,從而徹底根除性心理疾病的根源。
美國洛杉磯的邁克夫婦,因為工作繁忙,壓力增大,兩人之間的性生活越來越少,夫妻生活面臨危機。為了挽救瀕臨死亡的婚姻,邁克夫婦決定去找修復師做心理治療。在經過一次次治療之后,兩人又重新回到了幸福的婚姻之中。
出現了性冷淡
1995年,30歲的詹姆斯?邁克是美國洛杉磯市的一名律師,在一次單身聚會中,他認識了28歲的歌麗,歌麗在一家五星級酒店擔任營養師。邁克幽默風趣、溫和健談,而歌麗豐滿性感、渾身充滿了知性的魅力。兩人一見鐘情。
他們的愛情從春天開始一直延續到雪花紛飛的冬天,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濃烈。圣誕節那天,邁克送給了歌麗一個意外的驚喜――一枚結婚戒指。十天后,兩人在西區教堂舉行了結婚典禮,正式結為一對幸福的夫妻。
結婚后一年,歌麗生了兒子喬尼,她不得不從酒店辭職,當起了全職太太。兩年后,歌麗又生了一個女兒仙蒂。一雙兒女,每天把歌麗忙得團團轉。從前那個干練、聰明的歌麗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急躁而疲憊的怨婦。
邁克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他除了要應對高昂的房租之外,還要承擔不低的家庭開支。2001年10月,邁克在連輸兩個官司之后,事業走向了低谷。他每天下班之后都不想回家去面對歌麗的抱怨,通常在夜深之后才搖搖晃晃地從酒吧回家,這更引起了歌麗的不滿。
可歌麗一開口,就被邁克擋了回去,他不想把工作上的煩惱讓歌麗知道,他覺得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于是兩人越來越有隔膜了。女友們看到歌麗的消沉和變化,都感到吃驚,歌麗充滿怨恨地說:“也許我嫁給邁克是個錯誤。”
而邁克,有一次在網上給一個好友發郵件時說:“我沒想到婚姻會如此的沒勁。”
那天,邁克回去看到亂糟糟的家,郁悶的心情一下子爆發了。他不禁脫口而出,質問歌麗:“你每天在家,怎么還會亂成這樣?”
歌麗扔下一堆奶瓶,幽怨地說,“你是不是現在看著這個家哪兒都不順眼了,我也是!我不想家里永遠都是冷漠或者爭吵,這讓我覺得在浪費時間。如果你覺得維持不了這個家庭,我希望我出去工作!”
邁克生氣地說:“誰說我維持不了,你覺得我那么沒有用么?我已經維持這么久了,你現在卻來抱怨我!”
歌麗詫異地看著邁克:“我當初和你結婚,是因為覺得你有愛心,而今,你的冷漠讓我窒息,對我不聞不問,這樣的生活我覺得太累了。”說著就大哭起來,孩子們也跟著哭。邁克的耳朵一陣轟鳴,他好不容易把孩子們安頓好,讓歌麗上床休息,一直忙到夜深,才筋疲力盡地倒在沙發上,內心充滿了迷茫。
歌麗能夠體會到邁克的失落,每天看著他苦著一張臉走進家門,她的心情也會跌入冰谷。她甚至還懷疑他是不是有了外遇。身邊的很多朋友結婚不到兩年就離婚了,歌麗真擔心自己也會步他們后塵。在洛杉磯,離婚并不算什么新鮮事,歌麗想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兩個可愛的孩子不能沒有父親。
越是想壓抑自己的壞情緒,可卻偏偏會時不時地蹦出來。一天,又因為一件小事,歌麗和邁克大大吵了一架。吵完后,兩個人都楞在那里。邁克很苦惱地說:“這樣下去還有什么意思,離婚算了。”歌麗在那一瞬間似乎得到了解脫,反而輕松地說:“離吧,我也受夠了。”
第二天一早,兩人就去辦離婚手續。誰知半路上,兒子喬尼幼兒園的老師打來電話,請他們去幼兒園一趟。原來是喬尼經常在幼兒園打人,老師懷疑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
喬尼為什么會打人?邁克很詫異,喬尼在家一向都是好孩子。老師告訴他們,喬尼最近一段時間表現很異常,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發呆,如果有小朋友主動跟他打招呼,他就會打人。老師問,是不是你們兩個人的婚姻出了問題?一般來說,孩子的問題都是來自于家庭,來自于父母之間的關系。
老師的一席話,說得邁克和歌麗的臉紅一陣白一陣。他們隔著教室的玻璃窗偷偷看去,果然喬尼一個人郁郁寡歡。歌麗的心瞬間被刺痛了。
歌麗和邁克默默地叫出喬尼,帶他回家。喬尼看見爸爸媽媽都來了,顯得格外興奮,緊緊摟住歌麗的脖子,一直問:“爸爸媽媽,你們愛喬尼嗎?你們是不是不要我了?”
邁克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小腦袋,輕聲地說:“爸爸媽媽永遠都不離開你。”
為了孩子,離婚的事情暫時擱下了。但是兩人的婚姻質量不容樂觀。兩人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性生活頻率也隨之減少。正值壯年的邁克為此大為惱火,他覺得歌麗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他作為男人的需要。歌麗聽了邁克的抱怨很委屈,每當邁克提出性要求的時候,她就覺得邁克太自私了,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欲,而忽視了作為妻子的辛苦。一天,邁克正欲與歌麗親熱,卻被歌麗推開了:“你真是討厭,如果你想要,你就自己解決吧。”
當天夜里,氣憤的邁克抱著被子,睡到了書房。他對歌麗說:“我們兩個人都需要冷靜一下,一年后再決定是否離婚。”
修復師
2003年春天,歌麗結束了全職太太的生活,回到酒店做起了自己心愛的老本行――營養師,她要重新找回以前的自己。工作的成就感給歌麗帶來了樂趣,歌麗的身上又注入了活力,笑容回到了她的臉上。
一天,邁克回家意外地發現,家又重新變得溫馨起來,歌麗正在和孩子們做游戲呢,他們開心地笑著,是那么融洽、溫馨。他情不自禁地走過去,抱起孩子們親了又親。當邁克去親吻歌麗的時候,歌麗也主動把臉貼了過來。那天晚上,邁克想了整整一夜,要是家永遠是這樣該多好。終于,他想明白一件事,他和歌麗依然有著牽掛、有著依賴,他們還有修補的可能。
夜深了,邁克抱著被子悄悄走進臥室,鉆進歌麗的被子里,歌麗似乎也在等待邁克的到來。然而,任憑邁克如何調動情緒,歌麗始終沒有激情,讓邁克興趣索然。
兩分鐘,他們結束了戰斗,兩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困惑,以前他們可以纏綿很長時間,現在那種美好的感覺究竟到哪里去了?
歌麗對邁克說:“對不起,看來我現在已經不行了。”邁克安慰著她說:“沒關系,可能是因為我的節奏沒有把握好。”
看到歌麗悲傷的表情,邁克心里也異常苦澀,他突然想起早就聽說過有關修復師的故事,而且從報紙上也經常看到修復師如何治療性冷淡、修復關系的報道,自己何不去嘗試一下呢?
2004年7月的一天,邁克和歌麗懷著沉重的心情,雙雙走進了一座兩層樓高的房子里。這里就是修復師的心理治療門診。
一走進房子,一股清新撲面而來。潔白的窗簾垂地而掛,明亮的陽光從窗外透進來;藍色的地毯,好像吹來一陣清涼的海風。
歌麗的心情頓時明朗起來,她不由得挽緊邁克的手臂。他們在一個接待小姐的引領下來到一間舒適的房間。這里就是修復師的工作間,一個40歲左右的女醫生正等候著他們。
她是薩拉,洛杉磯著名的修復師,她看起來非常友善,這讓兩個人都輕松了許多。薩拉解釋道:“每一種性疾病,其實都是心理出了問題;而性心理問題,一般是因為婚姻關系出了問題,所以,我們的修復,就要從你們的婚姻關系中去找歌麗性冷淡的原因。”
薩拉了解了一些基本情況之后,發現在邁克和歌麗的婚姻中,沒有出現第三者,而且夫妻雙方都有要修復的愿望,這對治療來說是良好的基礎。他們性冷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缺少交流和理解,從而產生了厭惡性的心理。
演練美好的第一次
第一天的治療,薩拉直接入題,既然邁克和歌麗曾經有過美好的體驗,那么,這些美好的體驗是什么樣的呢?
薩拉出的第一題就是:重新演練第一次經歷。
提起那段經歷,兩個人都陷入了回憶之中不作聲了。
薩拉不斷地啟發他們,希望他們講得越詳細越好,可是兩個人都像揭開了傷感的幕布,都不愿意多講。
薩拉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大概是彼此冷淡太久了,一下子還無法坦誠地交流。她無奈地聳聳肩,結束了第一次治療。
回到家里,歌麗的話語很少,但是看得出,她的心情還不錯,她為孩子們做了烤面包,也為邁克做了他最喜愛的土豆泥沙拉。夜深了,孩子們都睡了,歌麗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她想起白天的治療,心里涌出一股惆悵。她悄悄下床,經過邁克睡覺的書房,側耳傾聽,屋里很靜,邁克睡得很熟。她穿過客廳,推開一扇小門,這里就是他們家的車庫。在車庫的一個角落里,停著邁克最早的那部小別克車。當年,邁克就是駕駛著它,和歌麗相識相戀的。扯開蓋在車上的油布,熟悉的往事一下子被掀開了記憶。歌麗輕輕拉開車門,用抹布把車座擦干凈,坐進了后座。她和邁克激情的第一次,仿佛又出現在眼前。
不知坐了多久,歌麗的眼眶漸漸潮濕了。過去的也許永遠過去了,但美好卻永遠深刻在她的腦海里。不管能不能醫治好自己的性冷淡,她一定盡力配合修復師的治療,爭取重新找回幸福。
從別人眼里找閃光點
一周之后,他倆再次來修復師薩拉的工作室,今天是第二次治療。
今天的治療,對邁克和歌麗來說都是一次挑戰,因為薩拉安排了新節目。將有一男一女分別進來和邁克夫婦交朋友,并且交談的都是關于性的內容。邁克和歌麗都被這個新奇的安排吸引住了。
首先進來的是一個嬌媚的女子,她親密地靠著邁克坐著,開始和邁克交談了。
歌麗和薩拉遠遠地坐著,只能聽他們說,自己卻不能開腔。
陌生女子將手搭在邁克的脖子上,用她柔軟的手指撫弄著邁克的頭發,開始贊美邁克。頭發、額頭、眼神、喉結、下巴、嘴唇、胸肌、大腿……邁克渾身上下,在她的眼里,仿佛都充滿了性感,幾乎成了一個魅力十足的男人。
坐在一旁的歌麗一直含笑看著這一幕,但是她感到這種治療簡直太無聊了,這算什么啊!當著太太的面,和別的女人調情,可女人的矜持又叫她不能離開。這一切,逃不過薩拉眼睛,她知道,歌麗開始吃醋了。
陌生女子離開后,進來一個高大的帥哥,同樣的,帥哥挨近歌麗,開始贊美歌麗。從頭到腳,每說到歌麗的優點,歌麗都會詫異而驚喜,臉上的皮膚開始泛起了紅暈。邁克遠遠地看著,從來沒有發現歌麗有今天這樣的美麗。
而當帥哥給歌麗留下電話之后,邁克沉不住氣了,忍不住問薩拉:“什么時候可以結束?”
薩拉今天請來兩個客人客串,目的是想讓兩個當事人能夠從別人的眼里看到愛人的性感之處。事實證明,薩拉的這一招成功了,演習喚起了雙方的醋意,也讓他們重新發現自己愛人本身具有的閃光之處。
兩個人默默地離開了診所,沒有任何話語。當他們回家后,沒想到,兩歲的小女兒仙蒂突然發起了高燒,屋外正在狂風暴雨,夫婦倆把喬尼托付給鄰居之后,就帶著女兒去醫院就診。歌麗抱著女兒坐在后座,邁克在前面開車,暴雨打在車窗上,幾乎看不清前方的路。歌麗一邊照顧女兒,眼睛一邊緊盯前方,和邁克一起辨認方向。車穿行過一段泥濘的郊區小路之后終于到達醫院,孩子經過搶救也脫離了危險,而邁克和歌麗,卻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經過這次考驗,歌麗和邁克都意識到,孩子和愛人,在他們的生命中一個也不能少。
婚姻的真諦
時間又過了兩周,邁克和歌麗終于要接受第三次治療了。今天是關鍵的治療,如果今天能夠順利度過,他們的婚姻就完全駛入了正常的軌道。
今天薩拉的神態看起來比較嚴肅。她展開一張診斷單,對他們說:“我很遺憾地通知你們,歌麗的性冷淡,并不單純是心理問題,實際上……”
他倆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
“怎么回事?”邁克著急地問。
“歌麗的陰道里發現了病毒,正是這種病毒抑制了歌麗的性,她的性冷淡,恐怕一時沒有治愈的希望。”
“怎么會這樣?”失望從邁克和歌麗的臉上蔓延開去,歌麗手捧著臉哭了。邁克緊緊地摟住了歌麗,悄聲安慰著她。
當著薩拉的面,歌麗堅決要求與邁克離婚。邁克的眼里涌出了淚水,他說:“親愛的,我并沒有把性看得那么重要,我想,下半輩子沒有性,我也照樣活得下去,我只想和你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
在房間里,事情陷入了僵局,歌麗堅持離婚,邁克堅持不離。薩拉對邁克說:“既然你不想離婚,那么請你拿出實際行動來,怎樣避免和歌麗吵架呢?”
邁克哽咽著說:“其實這幾天我一直都在想,我們以前怎么吵了那么多次架,現在回想起來都是小事,我們居然可以為一些小事吵得不可開交。”
邁克的話音未落,歌麗說:“對不起,回想過去,覺得很慚愧,以前我總是挑剔、埋怨邁克,吵架也都是我先挑起來的。” 歌麗表示,以后再也不會這樣傷害邁克了。
兩個人再次摟在一起,今天,他們完全敞開了心扉,向對方交出了彼此的心靈。薩拉感覺到,橫在這對夫婦之間的玻璃墻,在此刻碎裂開了,兩人的心靈已真正地貼在了一起。
薩拉悄悄從抽屜里又拿出一張紙,只見她笑容滿面地說:“對不起,剛才我只是開了一個玩笑,歌麗真正的診斷結果在這里!”
邁克驚喜地搶過去看,診斷結果是,歌麗沒有任何疾病。兩人好像劫后余生,掩飾不住意外的驚喜,歌麗激動地哭了,邁克傻傻地站著,只是一個勁地說:“太好了,太好了。”
原來剛才的診斷結果是薩拉對他倆的考驗。薩拉看到前兩次治療,他倆都還戴著面具,沒有真正敞開心扉,所以才想出了這個辦法。結果證明,他倆的關系經過考驗,反而越來越緊密了。
薩拉悄悄地退出了房間。
過了很久,歌麗才意識到薩拉不見了。她看到在薩拉辦公桌上有一張紙條:“親愛的邁克、歌麗,歡迎你們回到幸福的婚姻里!今天,這座房子屬于你們,你們要在這里度過美好的一天。接待小姐們都放假了,房子里只有你們兩個人。食物在冰箱里,衣柜里有睡衣。祝你們快樂幸福!”
邁克認真地說:“歌麗,經過這么多天的治療,我發覺我們之間就算是沒有性,也能夠很美好,只要有你和孩子在我身邊,我就感到幸福,所以性對我來說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感情和親情才是最重要的。”
歌麗噙著眼淚回應道:“以前是我忽視了你,我給自己的壓力太多,才失去了‘性’致,以后我要把壓力減少,真正地去享受生活,我相信自己肯定不會性冷淡了。”
- 上一篇: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 下一篇:送給老師賀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