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錯別字范文

時間:2023-03-21 14:0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廣告錯別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廣告錯別字

篇1

(赫赫 )喝喝有名

眼鏡廣告: 一(鳴)明驚人

某蛋糕廣告: 步步(高)糕升

打印機廣告: 百聞不如一(見)鍵

臥心嘗膽 (臥薪嘗膽)

隨心所浴(欲)--熱水器廣告

一見鐘(情)琴

山地車廣告: (其)騎樂無窮

網吧廣告: 一(往)網情深

別具一革 (別具一格)

某房產公司廣告:萬(事)室俱備

海鮮廣告: 領(先)鮮一步

有口皆杯(碑)--酒類廣告

胃藥廣告: 一步到胃(位)

洗衣服廣告: (盡)凈如人意

跳舞機廣告: 聞(雞)機起舞

步步為贏 (步步為營)

止咳藥廣告: (刻) 咳不容緩

樂在騎(其)中--賽馬/摩托車廣告

一步到胃(位)--胃藥廣告

酒類廣告: 有口皆杯(碑)

服裝店廣告: (以貌)衣帽取人

治痔瘡藥廣告: 有(侍)痔無恐

禮品店廣告: (理)禮所當然

胃藥廣告: 一不到(位)胃

熱水器廣告: 隨心所(欲)

穿流不息 (川流不息)

珠寶店廣告: 精益求(精)金

百聞不如一鍵(見) 不“打”不相識--打印機廣告

服裝廣告: (依依)衣衣不舍

(喜)洗出望外

鎖類廣告: 別無(所)鎖求

咳(刻)不容緩--止咳藥廣告

(久)酒負勝名

九(九)酒歸一

補品廣告: (別)鱉來無恙

紙品廣告: 首屈一紙(指)

補鈣廣告: (蓋)鈣世無雙

驅蚊器廣告: 默默無(聞)蚊

燒(稍)勝一籌--快餐店廣告

電熨斗廣告: 百(依)衣百順

透明膠帶廣告: 無可替(代)帶

股票: (古)股往(今)金來

天(長)嘗地(久 )酒

金壁輝煌 (金碧輝煌 )

水杯廣告: 有(備)杯無患

衣衣(依依)不舍--服裝廣告

文具廣告: 盒情盒理(合情合理)

熱水器廣告: 隨心所(欲)浴

飲料廣告: (引)飲以為榮

冰箱廣告: 制冷(先)鮮鋒

快餐店廣告: (稍)燒勝一籌

摩托車廣告: 樂在騎(其)中

食品廣告: 食全食美(十全十美)

投筆從融 (投筆從戎)

空調廣告: 終生無(憾)汗

浴洗衣機廣告:(賢)閑妻良母

百衣(依)百順--電熨斗廣告

閑(賢)妻良母--洗衣機廣告

治結石病廣告: 大(事)石化小,小(事)石化了

無(微)胃不治()

涂料廣告: 好色之(徒)涂

口腔門診廣告:(膾炙)快治人口

大石(事)化小,小石(事)化了--治結石病廣告

篇2

我們天天與漢字打交道,讀書、看報、寫文章都離不開漢字,可是大家是否注意過,錯別字時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圍,影響著我們.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生活中出現錯別字調查報告范文6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錯別字調查報告1調查目的:自從倉頡造字以來,漢字經過了數千年的演變,一直沿用至今,成為了中國古代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瑰寶之一。但是如今錯別字現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廣告、招牌,街頭廣告,社區標語等常出現錯別字。這些街頭錯別字影響了市容,污染了祖國的語言文字,急需得到治理,以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

調查材料分析:第一種是“亂用漢字,用錯漢字”。這種亂用漢字,亂寫漢字的情況,大多數是文化修養不高的人手寫的,比如說:賣雞蛋的小販把雞蛋的“蛋”寫成了元旦的“旦”;把公“廁”寫成了“公則”;把“庫”寫成了“褲”;收破爛的把“留”寫成了莫名其妙的字;但是,我發現正規商店的廣告和路牌也有錯誤。比如說:眼鏡店廣告把“需”寫成了“須”;通心嶺社區的標語牌把通心嶺的“心”寫成了新年的“新”。

第二種是“簡繁體字混用,方言亂用”。現在在深圳,簡繁體字混用,方言亂用的情況十分普遍,因為深圳靠近香港,很多香港人來這里工作,所以用了很多繁體字;而且有些商家錯誤地認為繁體字體現了這家公司的國際化,于是趕時髦也采用。還有些從外地人來到深圳,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方言。

第三種是中英文不規范使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在一些路牌上,出現了中英文不規范使用,不符合國際化大都市的要求。例如,市少兒圖書館用的是漢語拼音卻有大寫;園嶺一街和廣告牌是中英文并用;紅荔天橋是英文。都不統一,讓人眼花繚亂,可能更讓外國朋友如墜云霧中。這些也屬于用字不規范的行為之一。

第四種是網絡新語亂用漢字,廣告中亂用漢字。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在網絡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名詞,雖然這是時代的發展導致的漢字的變革,但也不能亂用漢字,有些人為了時尚,也就用上了;有些廣告為了吸引顧客,故意把成語亂用。你看,上面幾幅網絡新派流行的漫畫,雖然很幽默搞笑,但是里面的錯別字卻觸目驚心,尤其會讓青少年兒童產生誤解和歧異。廣告牌竟然把“長久安”寫成了“腸久安”。

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錯別字,我感到真后怕,我平常在作文和作業中也常出現錯別字,想來真臉紅呀!真對不起老祖宗的漢字!我建議:商家應該制作標準的廣告牌,政府應該加大對使用規范漢字的宣傳,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出臺整治措施。讓我們共同努力,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促進它的發揚光大!

錯別字調查報告2調查人:______

調查報告內容及結果:

我來到了一條干凈整潔的黃甫街上。看見一個小吃店門前立了一塊木牌,上面寫著店里各種食品的名字,而寫到餛飩的時候,竟然寫成了“餛燉”,可真有趣。又走了一會兒,一個大約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裝”寫成了“按裝”,這樣明顯的錯誤竟然沒有人發現,他們真對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邊一個大木板上用刷子寫了幾個醒目的大字:“批發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別夠大了,可真夠怪呀!在名氣很大的小辣椒火鍋門前我又發現了一個錯別字,上面本來應該寫“黃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卻意外寫著“黃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優雅飯店的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店招工一名”,差點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寫錯,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見一個布專賣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卻清清楚楚地寫著“大浪淘紗國際連鎖”,我吃了一驚,國際連鎖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錯別字,看來現在的電腦對于錯別字也看不嚴啊!

導致出現錯字的原因應該有這樣幾點:

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寫了不檢查。我想只要把這幾點消滅,錯字應該不會出現,或者出現了也是很少很少。

看見錯字的感受:

漢字是老祖宗一筆一畫制造出來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把它們寫好絕對不能看到錯字視而不見。漢字是各種文字的精英,我們不能為了省事就把他們改造。看見街上顯眼的錯別字,我心中感到痛苦。我想我的作業中也經常出現錯別字,我應該先把自己的錯別字消滅掉,盡量在寫字前想好要寫的字是什么樣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達到這個樣子,錯字一定會飛到九霄云外。

錯別字調查報告3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作業本、圖書、匾額

調查內容:查找錯別字

經調查發現一些服裝店的門牌存在有用諧音取店名錯別字的現象,

錯別字調查報告

。如:把"伊拉克"寫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把"一樣美麗”寫成“伊樣美麗”,"一加一"寫成“衣加衣”。

圖書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問題的錯別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辮子”印成“辨子”,"矯健"印成了"驕健”,“洗澡”印成了"洗操",“傭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業本中出現的錯別字特別多,

調查報告

如:“昵”寫成“呢”,“籠”寫成“蘢”,“祈”寫成“折”,“蓬”寫成“篷”,“矚”寫成“囑”,“郎”寫成“朗”,“奔”寫成“卉”,“廷”寫成“延”,“謂”寫成“渭”,“訊”寫成“迅”,“練”寫成“煉”。

調查建議:

建議人們多讀一些書,從書中學習知識,提高學問,希望書中不要出現錯別字,要不我們會以為是正確的,一錯再錯。也建議人們不寫繁體字,簡化字,給人們帶來不便。

感受:

從調查錯別字中看出錯別字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用諧音寫出錯別字,第二類是印刷錯誤,第三類是作業本中的錯別字。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錯別字,正確使用祖國語言。

錯別字調查報告4原因

如今錯別字已經屢見不鮮,什么小攤小販的招牌、網絡文章、廣告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因此,我決定來一次錯別字調查報告。

調查

先就近開始,從我身上開始調查吧。本來我信心滿滿,認為錯別字肯定不會多。一調查錯別字還真不少,就拿上次考試來說。有一個成語?一如既往?,而我竟然寫了一個?一如繼往?。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錯別字例子么,調查到這里,我的臉也紅了,恨不能直接用鉆地術到地底下躲著。?算了,還是走上街頭進行一次調查吧。?我心中暗想,?估計小商小販的錯別字也不會少。?于是,我過去到了商店門口。

我學著孫悟空,大眼一掃,頓時就發現了一個可疑目標——?臭豆付?。?這家是干嘛的,這年頭連臭豆付都有了。應該是臭豆腐吧。?我心中暗笑,邁步走了不去,誠懇地對店主說道:?您好,您的招牌好像有點問題。??你個小毛孩子懂什么??店主毫不耐煩地說道,?這是為了簡單。?沒辦法,出師不利,我繼續調查。沒多久,我就又發現了一個?頂頭上絲?,可人家卻說這是為了迎合潮流。再去看

網上的文章,錯別字更是數不勝數,?的地得?三兄弟老是玩換位置的游戲;還有的書中總是把?像?寫成?象?……

分析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會有這么多的錯別字。?一番調查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有人可能是不太熟知祖國漢字的使用方法,例如我把?一如繼往?給寫錯了,還有把‘的地得’用錯地方;有的人大概是為了簡單,減少筆畫,比如把招牌上的‘腐’寫成‘付’;個別人可能是為了迎合潮流,吸引更多顧客的來臨……?看來,錯別字也是多種多樣啊。

建議

?總不能把那些把漢字寫錯的人塞進小學課堂吧?那該多滑稽啊,真不亞于唐僧娶妻。?我頭疼地想著,好容易才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真應該來個錯別字宣傳班,把那些容易錯的字都宣傳出去,并且提醒大家注意,告訴大家正確的使用方法。而我們在寫的時候也應該多加注意,千萬不能讓錯別字這個家伙來‘偷襲’。這樣的話,估計錯別字出現的幾率就會小多了。?

這次錯別字調查行動也就完美落幕了,如果所有人都能正確使用祖國漢字,這該多好啊。

錯別字調查報告5調查時間:2011年8月16日

調查對象:作業本、圖書、匾額

調查內容:查找錯別字

經調查發現一些服裝店的門牌存在有用諧音取店名錯別字的現象,錯別字調查報告。如:把"伊拉克"寫成“衣拉克","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把"一樣美麗”寫成“伊樣美麗”,"一加一"寫成“衣加衣”。

圖書中也存在有一些印刷問題的錯別字。如:“口”字印成了“曰”,“辮子”印成“辨子”,"矯健"印成了"驕健”,“洗澡”印成了"洗操",“傭人”印成了“用人”。

在作業本中出現的錯別字特別多。如:“昵”寫成“呢”,“籠”寫成“蘢”,“祈”寫成“折”,“蓬”寫成“篷”,“矚”寫成“囑”,“郎”寫成“朗”,“奔”寫成“卉”,“廷”寫成“延”,“謂”寫成“渭”,“訊”寫成“迅”,“練”寫成“煉”,調查報告《錯別字調查報告》。

調查建議:

建議人們多讀一些書,從書中學習知識,提高學問,希望書中不要出現錯別字,要不我們會以為是正確的,一錯再錯。也建議人們不寫繁體字,簡化字,給人們帶來不便。

感受:

從調查錯別字中看出錯別字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用諧音寫出錯別字,第二類是印刷錯誤,第三類是作業本中的錯別字。我們要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讓我們的生活中沒有錯別字,正確使用祖國語言。

錯別字調查報告6調查時間:____年9月6日.

調查地點:嵊州市東后街.

調查目的:發現社會上的錯別字,提出改進建儀。

調查分析:現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會接觸到漢字,無論是用耳朵聽,還是用眼睛看。如果沒有它,我們的生活又將會怎么樣?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經常會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發生錯誤。為了了解人們寫錯別字的原因,幫助人們規范用字,我展開了調查研究。錯別字的具體情況千齊百怪,層出不窮。有的還令人狂笑不已。

1、繁體字原因。

如:把嵊州大橋的“橋”字寫成了繁體字的“橋”,還有國商的“國”字也寫成了繁體字的“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字都把它們寫成了繁體字。寫成的繁體字的壞處是:有些人看不懂繁體字,經常會認錯字,就會造成字認失誤,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這多么不值得啊!走在大街小巷中,一定能看到許多酒店和商店為了顯示氣派,時常會用繁體字寫店名。但是一些字沒有繁體,只好用簡化的,并且繁體字筆畫較多,一不小心就會寫錯。比如像是“貳”字,有多少人會給它加上一撇呢?

2、同音字原因。

如:在、再;其、騎;雞、機;依、衣……寫出這種類型的原因一般是因為粗心馬虎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自己識字能力太差而造成的錯誤,有的商店為了推銷,打出了“衣衣不舍”,“雞不可失”的成語。這樣成語本身不僅發生了錯誤,并且改變了意思,誤導別人用含有錯字的成語,影響教育,有不少害處。如果不區分它們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誰能聽得出來是哪一個詞或字呢?

篇3

現如今,街頭錯別字現象越來越多,為了更深入了解情況,我去做了一番調查。

那天,我看到一家車行寫著“補胎沖氣”,顯然,車行把“充氣”錯寫成“沖氣”了。我向老板反映了這個情況。沒想到老板的態度極其惡劣,沖我大喊:“錯了就錯了,小孩子怎么那么煩!”一邊喊,一邊把我轟了出來。

調查發現,現在雖然人們受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但錯別字依然常常出現。有些字是無意寫錯的,如:飯店招牌上的“抄飯”,失物廣告上的“失物啟示”等等。但也有些是故意寫錯的,如:服裝店廣告“衣見鐘情”,熱水器廣告“隨心所浴”等到處都是。有些錯別字是繁體字,有些是使用錯字、別字,有些是廣告成語不符合規定,有些是廣告用語不規范。

試想,街上如此多的錯別字,一旦讓還沒有完全認識漢字的孩子看到,不就成了錯誤引導嗎?在我們班里,也有一部分的同學就是看見了街頭錯別字而在腦子里留下了一個錯誤的印象,寫下了錯別字。而且現在,經常有外國友人來祖國各地參觀,還有許多外國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如果他們看到這些錯別字,對他們了解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糾正錯別字吧!

篇4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正確使用漢字,不僅能更好地表情達意,也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征。對于小學語文學科來說,識字字教學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工具,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前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中就特別指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就要求小學生不寫錯別字。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合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錯字,是指字的筆畫結構、偏旁等有錯誤。《辭海》中說:"錯字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字。"即:本無其字而誤寫之。別字,是指把甲字當作乙字來寫,張冠李戴。俗稱"白字"。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八"別字"條說:"別字者,本當為此字,而誤為彼字也。今人謂之白字,乃別音之轉。" 在實際教學中,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識字量的增長,學生的錯別字現象愈演愈烈,中年級達到頂峰,這直接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效果,對語文學習帶來了很多障礙。

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針對學生的錯別字查找病情,分析病因是有效解決錯別字的關鍵。那如何查找病情,分析病因呢?

1.查看"病情"

作為一線教師,我對學生的作業、試卷、習作等出現的常見錯別字進行搜集、整理和歸類,發現當前小學生的錯、別字類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

(1)增減筆畫(如:"吟""琴"會多一點;"武" "野"會多一撇;"鼎""謹"會少一橫;"添""盞"會少一點……)。

(2)改變形近部件(如: "暖"的右側寫成愛;"奶"的右部寫成及;"游"的右部寫成反文……)。

(3)改變字形結構(如:"荊"寫成左右結構;"辱"寫成半包圍結構;"澀"寫成上下結構……)。

(4)別字主要集中在形近致誤(如:拆--折;拔河--撥河;酒--灑;今--令;體--休;釣魚--鉤魚……)同音近音致誤(如:立刻--立克;已經--以經;典型--典形;記錄--計錄……)。

2.尋找"病因"

小學生的錯別字現象看似五花八門,但究其根源,以學生學習漢字為主體進行分析,則不外乎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2.1 主觀原因。

2.1.1 感知辨析不準確。小學生由于感知能力,特別是左右感知能力不完善,往往對字的間架結構及詞語搭配記憶不深刻。也就是說,在識字過程中孩子們只能記住字體的大概輪廓,而對于字體的細微部分,如果教師不提醒或者進行強化訓練,則往往會忽略。如贊嘆不已的"已",學生往往會誤寫成"己"或"巳"。又因學生空間知覺方面不完善,所以常將字形左右顛倒。如"相"寫成"目十木"。

2.1.2 生字運用有欠缺。就如一位學生在文中這樣寫道:"瞧,我那個糊圖鬼妹妹。"用同音字"圖"代替了正確的 "涂";又如"我聽到這聲音,連汗毛都堅起來了呢!""豎"字誤用形體相近的"堅"代替。可見,學生生字詞正確的運用能力還有所欠缺。只有讓學生盡可能多的運用已經學過的字詞,才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習作時也才能少寫或不寫錯別字。

2.1.3 學習態度不端正。有的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在座位上做小動作,對所學的字詞一知半解,聽寫時寫錯了,訂正也是草草了事,再做還是錯;有的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記不清的字,往往懶得去查字典,也不詢問同學,隨便寫一個字頂替,對于錯別字視而不見或習以為常;有些孩子書寫潦草,也十分容易造成錯別字的產生。

2.2 客觀原因。

2.2.1 漢字本身的因素。漢字是用筆畫構成的形音義的綜合體,用有限的筆畫構成數以萬計的漢字,結構復雜,難以書寫。外國人常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美麗的畫",這足以見得漢字在結構上的復雜性。比如:"春天"的"春"下面是一個"日",雖然在教學時,我就強調了下面是"日",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仍有很多人會寫成"目"。漢字同音字、形近字多,據有關統計,漢字平均每一個音有同音異形字7.73個,這就造成兒童在書寫時常用同音字替代,容易出現別字。

2.2.2 社會環境影響。小學生在社會交往中每時每刻會受到他人及社會的影響。孩子特有的模仿能力也會造成錯別字的產生。如家庭中父母的錯別字給孩子的"榜樣作用";學校里親密的同伴交往中錯別字的"相互作用";電視,報紙和海報上廣告并往往濫改詞語,這無形之中也在誤導孩子。電視字幕、戶外廣告等為了追求叫得響亮或一語雙關而使用諧音字(如:默默無蚊--蚊香廣告語;騎樂無窮--摩托車廣告語;咳不容緩--咳嗽藥廣告語……),使小學生從小耳濡目染錯字、別字,受到廣告的影響而寫錯字。

篇5

一天,我和媽媽去逛街。走到了一家賣小商品的店,我停下腳步一看,各種各樣的小商品真是物美價廉,吸引了一大批顧客前來采購。我把目光轉移到了廣告牌上,不看不要緊,一看就吃驚,廣告牌上寫著:“褲存小商品”。我哈哈大笑了起來。

“媽媽,你看啊!倉庫的庫啥時候變成了牛仔褲的褲啦!難道它褲兜里存著小商品嗎?”我指著廣告牌大聲地對媽媽說道,為了讓售貨員聽見。

我們繼續走著,來到了另一家店。我又遠遠地看見店牌上寫著“羔”,讓我想了“咩咩”叫的小羔,我趕緊跑過去。一股蛋糕香味撲鼻而來,我定睛一看,原來是糕點店。我連忙買了一個品嘗起來。嗯!真好吃!是蕎麥做的。吃完后,我對店老板說:“你店牌上的”羔“字少了米字旁啊?”老板笑著說:“我這糕點不是米做的,不用加米字旁。”我非懂似懂地點點頭。

街頭錯別字是多么風趣啊!但有時總會表達出另一種有趣的含義。

在學習中,我們也會寫錯別字,那些錯別字總會鬧成大笑話。那怎樣改正和避免錯別字呢?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易錯字、不會讀的字、意思不理解的字應該及時查字典,然后寫進生字本中,如果還是寫了錯別字,就在生字本中多寫幾遍,并且平時多看看生字本,錯別字自然就會減少了。

篇6

是呀,隨著社會的發展,一種嚴重的“病毒”已經流入了我國,這種病毒就叫做錯別字。街頭上、報刊上、影視上、廣告上……錯別字處處可見。

當你和朋友閑逛大街時,忽然幾個錯別字出現在你們眼前,你們的心情會怎樣?

食雜店的小黑板寫著:“白灑,啤灑,經營各種灑。”;水果店門口掛著“賣之麻香焦、青萍果……”;停車場墻上印著“仃車廠”你看到這幾則告示,可能會開懷大笑,也可能產生某種聯想。可是當對外世界還沒有任何免愈力的兒童來講又會怎樣呢?

在影視中,廣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很多的“隱形炸彈”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廣告上的“默默無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車的“騎樂無窮”等等。

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都是正統的語文教育,都是做著辨別錯別字的選擇題長大的,可到如今卻越來越搞不懂這個世界了。網絡聊天時錯別字滿天飛,廣告語中運用別字甚至成了時尚:“你這銀(人)特好,偶(我)好喜歡你哦。”、“就醬(這樣)子8(吧)”、“這是蝦米(什么)呀?”漸漸地,我們開始習慣并純熟地運用錯字,甚至覺得索性將錯字“轉正”……

從一方面看,這些“新新語言”也充分展示了我國豐富的語言文化,讓大家一目了然,省時,省力,又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在另一方面看來負面影響的確很大!不僅誤人弟子,而且久而久之有些成語也會被遺忘!

€ 再例如:比喻詞——好像。在語文書上,好像的像是有單人旁的,而在電視機前影視片上出現的卻都為“好象”這使小學生們百思不得其解。

篇7

【關鍵詞】信息化;錯別字現象;習慣;網絡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的創新和信息網絡廣泛普及,信息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個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進入21世紀后,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它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如我們本文中將要談到的錯別字現象。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錯別字并不陌生,然而,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后,錯別字現象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現形式。

一、信息化時代的錯別字現象的成因和表現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腦除了出現在辦公地點和公共娛樂場所外,也開始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品。電腦為無數文人墨客開啟了方便之門,同時也讓更多的初學書生“染”上了不良之習。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擺弄筆墨,一揮而就,而是端坐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目前,市場上的中文處理軟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點是使漢字輸入變得十分簡便,然而,“電腦”也會“寫”錯別字,即中文處理軟件提供的常用詞組(并非用戶自己手工造詞)中也存在錯別字,如:在智能ABC輸人法中將“裁”誤為“栽”,當用戶正確輸人詞組時,只會出現“制栽”而不會出現“制裁”。在五筆字型狀態下,出現了“渡假”這樣的非規范詞組。電腦出錯暫且歸因于輸入軟件的問題,如果電視、廣告、街頭宣傳欄中出現錯別字,我們不得不歸結于人類的主觀因素。

電視是現代化的大眾傳媒,每天有億萬觀眾在注視著它。它強大的宣傳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樣,它的每一處失誤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人們看電視是為了感受小小熒屏所展示的七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錯別字來,真是大煞風景,猶如在景色秀麗的公園里,突然見到雜亂的生活垃圾,是那樣刺眼傷目,使人十分遺憾。廣告的宣傳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賞一些經典作品的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一些廣告的負面影響。在市場上,一些廣告為了達到讓人們對產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負責任地隨便改寫一些詞語,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比如有的廣告,把涂料說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說成是“制冷鮮(先)鋒”;宣傳治咳嗽的藥就說“咳(刻)不容緩”;宣傳酒的好喝,就用“天嘗(長)地酒”;宣傳摩托車好騎,就用“騎(其)樂無窮”;宣傳一種火蚊藥,就用“默默無蚊(聞)”;宣傳浴池開業,就寫成“隨心所浴(欲)”;有的報紙專欄,起了個“漫步(不)經心”的名字……借諧音亂用成語、常用語兒乎成了許多商家廣告詞的主要修辭手段。有語言專家認為,商家“篡改”成語、常用語所產生的語意歧義,已對學生們的語文學習造成事實上的誤導。街頭宣傳欄中的錯別字更是比比皆是,在這就不一一列舉。

在上面的論述過程中,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些錯別字出現的病因和一些錯別字市場出現的場所。倘若我們概括來講,可以對這些錯別字的表現形式做一個簡單的歸類。(1)為了寫作方便,隨意使用相近的筆畫較少的字詞。如在農貿市場,我們經常看到“雞蛋”成了“雞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寫成“家芹”等。(2)知識結構不牢固,誤用、濫用成語或短語。在報刊雜志中,我們時常看到“再接再厲”中的“厲”錯寫成“勵”,“墨守成規”中的“墨”錯寫成“默”等。(3)大量新詞匯涌入,混淆人們的視線。新詞匯主要表現在口頭上和娛樂新聞的報道中,一般關注的人比較“內行”,還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錯誤。(4)對字形記憶模糊,筆下誤。如“黃梁美夢”中的“梁”經常有人寫成“粱”,“膾炙人口”的“炙”寫成“灸”。

二、一分為二的看待信息化時代的錯別字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錯別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敵”,是公眾一致排斥的對象。盡管如此,錯別字還是照常“橫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這樣一個千變萬化的信息時代,我們如何看待錯別字現象,如何給予它一個合理的評價?

錯別字出現,不是人們的主觀意愿隨時隨地都可以決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環境的制約(當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沒有避免的錯別字,我們不能歸于此類)。如在一些市貿集市上,許多能夠把“雞蛋”寫成“雞旦”的人,一可能是這個人想圖方便,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識水平確實不夠用。電腦出錯,很多時候都是受技術水平的影響,特別是在電腦剛剛引進中國市場的時候,很多輸入法還不是很健全,難以滿足電腦操作者的需要,因此,電腦偶爾犯錯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馬虎大意,不注意選詞,經常漏字、打錯詞。我們對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責備,對錯別字現象也應一分為二,不能因為曾經用詞有誤而全盤否定一個人的能力,而錯別字的出現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錯,多為不良習慣的惡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節奏,文字修飾缺乏嚴謹性,給許多錯別字制造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初學者,在組織文字時帶有浮躁情緒,學習時也缺乏思考,從而造成了錯別字在他們的文章中泛濫。還有一些人更為“先進”,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各種新詞匯的真實意思就將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習慣的影響。西方有句格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要人終身受用;一個壞的習慣,也可以讓人終身受累。要消滅錯別字,必須從培養良好的用字習慣開始。

(一)對初學來說,要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對于初學者來說,寫錯別字較為普遍,特別是識字不多的中小學生,而在中小學階段又是學文識字的最佳時期,因此,筆者建議,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開始,初學者就應該從小到每個字,多到每句話,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避開錯別字的干擾。第一,培養合乎規范的書寫技能。我們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邊書寫,邊思考。有些同學由于在小學沒有得到嚴格的書寫訓練,到了中學后還沒能夠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動化書寫的技能。因此,在做作業的時候,遲鈍、緩慢的書寫活動始終趕不上瞬息萬變的思維活動,在書寫速度與思維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這樣,在邊書寫邊思考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重書寫活動(如思考某個字或詞如何寫)而拖了思維的后腿;另一種是重思維活動而往往把字詞寫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書寫過程的半自動化是提高讀寫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識的極為重要條件。”明自了這個逆理,初學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氣練習,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動化書寫的技能。

另外,平時注意對復習已學過的字詞和短語,最好能頻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在進行條件反射實驗時,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每分鐘節拍器敲30下的同時給小狗吃肉餅.這樣反復兒次之后,即30響的節拍器產生條件反射,而對每分鐘40響的節拍器不再發生條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的分化”。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原來,我們做作業的過程,從條件反射理論的角度看,也是個復雜的連鎖條件的反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對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則在書寫中就難免出現泛化現象;想寫“自己”,結果寫成“自已”;想寫“如火如荼”,卻寫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寬大’,寫成“寬太”等等。為了防止條件反射的泛化,即趕走錯別字,就要對容易混淆的字、詞強化訓練,多種形式的練習,使每個字的音、形、義二者在人腦皮層上形成的聯系達到非常牢固的程度,這樣,音、形、義二者之間的聯系就自動化了,在書寫時就可以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而不會張冠李戴、陰錯陽差了。此外,還要提高認識,加強防范意識,注意總結,出現錯誤的時候,要及時糾正,不可得過且過。只有這樣,初學者才會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專門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要從每個詞的字、形、意三個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寫錯別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問他人,平時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其次是應從漢字本身入手,尋找一些辨認的方法,常見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聲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聲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義。如“狐、孤、弧”這幾個字的聲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獸類有聯系,狐貍屬于獸類。“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小孩有聯系,孤兒是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弓箭有聯系,“弧”的原義是木。弓,引申作圓周的一段講。了解這幾個形旁的意義.這幾個字就不會寫錯用錯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筆畫很相近,如“盲、育、瞼、臉、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聲旁的形聲字讀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聲旁來糾正錯別字。如用“段”作聲旁的字,一般讀duan,如“鍛、鍛、緞”等。用“段”作聲旁的字,韻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濫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兩個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與“花園”的“園”。“艱難困苦”的“艱”與“堅持”的“堅”,“迫不及待”的“及”與“緊急”的“急”等。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平時的使用中應該注意辨記它們的用法。

3.注意字義。用錯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義而引起的。如“顆粒歸倉”的“顆”常有人寫成“棵’,這就是因為對這兩個字的意義分不清楚。“顆”從頁”、“果”聲。原義是小頭,引申作量詞用。指形圓或粒狀的東西。如"一顆紅心”、“一顆珠子”等;“棵”也是形聲字,從“木”、“果”聲,作量詞用,指植物,如“一棵樹”,“兩棵白菜”等。糧食是粒狀的,所以用“顆”不用“棵”。了解了字義就不會把“樹梢”寫成“樹稍”、把“草稿”寫成“草搞”、把“貸款”寫成“代款”了。有些詞,通用的是引申義,原義已經不用了,要了解詞的原義,才能辨清到底錯在什么地方。如“提綱”誤作“題綱”,“貢獻”誤作“供獻”,“規矩”誤作“規距”。還有的成語來自古代的寓言或歷史故事,如“濫竿充數”、“班門弄斧”、“為虎作悵”、“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處,就不會把“濫竽”寫成“爛芋”、把“班門”寫成“搬門”、把“悵”寫成“帳”、把“殄”寫成“珍”了。因此,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員在平常的應用習中,應從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詞義,并能準確運用漢字,是消滅錯別字的一條有效途徑。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極強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要以一絲不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漢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差錯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糾正乃至消滅錯別字。

參考文獻

[1]杜維東.錯別字辨析手冊[M].北京:現代出版社,1996.

篇8

關鍵詞:信息化;錯別字現象;習慣;網絡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的創新和信息網絡廣泛普及,信息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個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進入21世紀后,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它在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如我們本文中將要談到的錯別字現象。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錯別字并不陌生,然而,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后,錯別字現象卻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現形式。

一、信息化時代的錯別字現象的成因和表現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腦除了出現在辦公地點和公共娛樂場所外,也開始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品。電腦為無數文人墨客開啟了方便之門,同時也讓更多的初學書生“染”上了不良之習。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擺弄筆墨,一揮而就,而是端坐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目前,市場上的中文處理軟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點是使漢字輸入變得十分簡便,然而,“電腦”也會“寫”錯別字,即中文處理軟件提供的常用詞組(并非用戶自己手工造詞)中也存在錯別字,如:在智能ABC輸人法中將“裁”誤為“栽”,當用戶正確輸人詞組時,只會出現“制栽”而不會出現“制裁”。在五筆字型狀態下,出現了“渡假”這樣的非規范詞組。電腦出錯暫且歸因于輸入軟件的問題,如果電視、廣告、街頭宣傳欄中出現錯別字,我們不得不歸結于人類的主觀因素。

電視是現代化的大眾傳媒,每天有億萬觀眾在注視著它。它強大的宣傳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樣,它的每一處失誤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人們看電視是為了感受小小熒屏所展示的七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錯別字來,真是大煞風景,猶如在景色秀麗的公園里,突然見到雜亂的生活垃圾,是那樣刺眼傷目,使人十分遺憾。廣告的宣傳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賞一些經典作品的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一些廣告的負面影響。在市場上,一些廣告為了達到讓人們對產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負責任地隨便改寫一些詞語,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比如有的廣告,把涂料說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說成是“制冷鮮(先)鋒”;宣傳治咳嗽的藥就說“咳(刻)不容緩”;宣傳酒的好喝,就用“天嘗(長)地酒”;宣傳摩托車好騎,就用“騎(其)樂無窮”;宣傳一種火蚊藥,就用“默默無蚊(聞)”;宣傳浴池開業,就寫成“隨心所浴(欲)”;有的報紙專欄,起了個“漫步(不)經心”的名字……借諧音亂用成語、常用語兒乎成了許多商家廣告詞的主要修辭手段。有語言專家認為,商家“篡改”成語、常用語所產生的語意歧義,已對學生們的語文學習造成事實上的誤導。街頭宣傳欄中的錯別字更是比比皆是,在這就不一一列舉。

在上面的論述過程中,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些錯別字出現的病因和一些錯別字市場出現的場所。倘若我們概括來講,可以對這些錯別字的表現形式做一個簡單的歸類。(1)為了寫作方便,隨意使用相近的筆畫較少的字詞。如在農貿市場,我們經常看到“雞蛋”成了“雞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寫成“家芹”等。(2)知識結構不牢固,誤用、濫用成語或短語。在報刊雜志中,我們時常看到“再接再厲”中的“厲”錯寫成“勵”,“墨守成規”中的“墨”錯寫成“默”等。(3)大量新詞匯涌入,混淆人們的視線。新詞匯主要表現在口頭上和娛樂新聞的報道中,一般關注的人比較“內行”,還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錯誤。(4)對字形記憶模糊,筆下誤。如“黃梁美夢”中的“梁”經常有人寫成“粱”,“膾炙人口”的“炙”寫成“灸”。

二、一分為二的看待信息化時代的錯別字現象

在現實生活中,錯別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敵”,是公眾一致排斥的對象。盡管如此,錯別字還是照常“橫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這樣一個千變萬化的信息時代,我們如何看待錯別字現象,如何給予它一個合理的評價?

錯別字出現,不是人們的主觀意愿隨時隨地都可以決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環境的制約(當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沒有避免的錯別字,我們不能歸于此類)。如在一些市貿集市上,許多能夠把“雞蛋”寫成“雞旦”的人,一可能是這個人想圖方便,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識水平確實不夠用。電腦出錯,很多時候都是受技術水平的影響,特別是在電腦剛剛引進中國市場的時候,很多輸入法還不是很健全,難以滿足電腦操作者的需要,因此,電腦偶爾犯錯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馬虎大意,不注意選詞,經常漏字、打錯詞。我們對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責備,對錯別字現象也應一分為二,不能因為曾經用詞有誤而全盤否定一個人的能力,而錯別字的出現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錯,多為不良習慣的惡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節奏,文字修飾缺乏嚴謹性,給許多錯別字制造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初學者,在組織文字時帶有浮躁情緒,學習時也缺乏思考,從而造成了錯別字在他們的文章中泛濫。還有一些人更為“先進”,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各種新詞匯的真實意思就將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習慣的影響。西方有句格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要人終身受用;一個壞的習慣,也可以讓人終身受累。要消滅錯別字,必須從培養良好的用字習慣開始。

(一)對初學來說,要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對于初學者來說,寫錯別字較為普遍,特別是識字不多的中小學生,而在中小學階段又是學文識字的最佳時期,因此,筆者建議,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開始,初學者就應該從小到每個字,多到每句話,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避開錯別字的干擾。第一,培養合乎規范的書寫技能。我們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邊書寫,邊思考。有些同學由于在小學沒有得到嚴格的書寫訓練,到了中學后還沒能夠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動化書寫的技能。因此,在做作業的時候,遲鈍、緩慢的書寫活動始終趕不上瞬息萬變的思維活動,在書寫速度與思維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這樣,在邊書寫邊思考時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重書寫活動(如思考某個字或詞如何寫)而拖了思維的后腿;另一種是重思維活動而往往把字詞寫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書寫過程的半自動化是提高讀寫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識的極為重要條件。”明自了這個逆理,初學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氣練習,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動化書寫的技能。另外,平時注意對復習已學過的字詞和短語,最好能頻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在進行條件反射實驗時,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每分鐘節拍器敲30下的同時給小狗吃肉餅.這樣反復兒次之后,即30響的節拍器產生條件反射,而對每分鐘40響的節拍器不再發生條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這種現象稱為“條件反射的分化”。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原來,我們做作業的過程,從條件反射理論的角度看,也是個復雜的連鎖條件的反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對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則在書寫中就難免出現泛化現象;想寫“自己”,結果寫成“自已”;想寫“如火如荼”,卻寫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寬大’,寫成“寬太”等等。為了防止條件反射的泛化,即趕走錯別字,就要對容易混淆的字、詞強化訓練,多種形式的練習,使每個字的音、形、義二者在人腦皮層上形成的聯系達到非常牢固的程度,這樣,音、形、義二者之間的聯系就自動化了,在書寫時就可以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而不會張冠李戴、陰錯陽差了。此外,還要提高認識,加強防范意識,注意總結,出現錯誤的時候,要及時糾正,不可得過且過。只有這樣,初學者才會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專門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要從每個詞的字、形、意三個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寫錯別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問他人,平時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其次是應從漢字本身入手,尋找一些辨認的方法,常見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聲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聲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義。如“狐、孤、弧”這幾個字的聲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獸類有聯系,狐貍屬于獸類。“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小孩有聯系,孤兒是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弓箭有聯系,“弧”的原義是木。弓,引申作圓周的一段講。了解這幾個形旁的意義.這幾個字就不會寫錯用錯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筆畫很相近,如“盲、育、瞼、臉、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篇9

根據調查結果與“說普通話,用規范字”的要求,尚有距離。如部分題字、門面招牌、企業標志等,還存在著一系列不規范用字的現象。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在濫用繁體字。有些人在報紙、熒光燈廣告、街頭的標語牌、廣告牌上,都喜歡用國家已經簡化了的繁體字,有的人還認為寫繁體字是為了適應對外界開放的需要,為寫繁體字推波助瀾。二是亂造簡化字。有些人在大眾傳媒、企業、商店的牌匾,商品廣告,包裝袋上常用不規范的簡化字,甚至別出心裁地亂造簡化字,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三是隨心所欲地寫錯別字,想怎樣寫就怎樣寫,遇到沒有把握的字和不會寫的字,就使用同音字或音近、形近字代替。使社會文字水平明顯降低,并且會不經意鬧起笑話來。

同學們,叔叔阿姨們,中國文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但是,錯別字的泛濫,生搬硬造,語焉不詳,詞不達意,給整個社會的文化生活造成了混亂。中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禮儀之邦,特別是一些文化古城,旅游城市,如果任由這樣的錯別字“泛濫”下去,實在影響城市的形象,也降低了城市的品位。

讓我們一起去改正這些“錯別字”吧!

篇10

關鍵詞:錯別字 矯正 重視 方法

識字是小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學習書面語言的橋梁。識字是學習文化的起點,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小學生培養智能的重要途徑。《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課程目標中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要正確書寫,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

一、重視矯正學生錯別字的問題

小學生書寫過程中錯別字的出現,使得識字教學的效果不佳。我們看到,現今學生的錯別字現象越來越嚴重。隨手翻開學生的作文、日記或其他作業,各種各樣的錯別字隨處可見,有的學生一句話里競出現了四五個錯別字。錯別字的出現,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內化和對文字的掌握、表達,影響他們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這樣,不但學習基礎打不好,而且學習風氣不嚴謹。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蔓延下去,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將是一群“錯別字”人才,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掌握及運用規范的漢字要從娃娃抓起。要解決錯別字頻繁出現的問題,首先就要解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必須重視矯正學生錯別字,要從找出錯別字的成因著手,對癥下藥,立足常態課堂教學來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認為矯正學生的錯別字無關緊要而放棄努力,或者認為無法扭轉而放棄努力,問題就不能得到解決或收效甚微。在這個問題上,教師是關鍵的一環,教師對矯正學生的錯別字要有決心、有信心,還要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積極、認真地去矯正錯別字。

二、錯別字現象出現的原因

錯字與別字合稱為錯別字,所謂錯字是指漢字中不存在的字,而別字則是在語言運用過程中使用不當,用錯了地方的漢字。古人云:“對癥方可下藥。”要想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應先清楚“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而后針對原因去考慮應該“怎么辦”。

我認為,小學生在表達中出現錯別字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內因。外因有:漢字的特點,社會的影響,老師教學中的不足等;內因有:學生的知覺水平、有意注意,負遷移的影響等。現分述見下:

(一)外因:

1.漢字的特點。

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

音:漢字字數多,音節少。漢字六萬二千個以上,常用字約四千個,音節僅四百一十個。有大量的同音字、近音字,還有少量的多音字。

同音字、近音字容易混淆,如“反映情況”寫成“反應情況”(映與應都讀ying),如“拔苗助長”寫成“撥苗助長”(拔與撥同聲母h)。

形:構成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等二十多種(零件);由筆畫組成字的偏旁和獨體字(部件);零件和部件組成的結構和順序,如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半包圍、全包圍。

錯別字以形錯為最多,字的形體容易混淆。有些是筆畫混淆,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了不同的漢字,如“睛”與“晴”,“士”與“土”等;有些是偏旁混淆,如“鍛煉”寫成“鍛練”,“根據”寫成“根椐”;有些是結構混淆,上下結構的“落”寫成左右結構三點水旁,左右結構的“灌”寫成上下結構草字頭。

義:有單音詞與復音詞的不同,一字(詞)多義和一義多字之別,還有近義、反義之分。

近義字(詞)也容易混淆。如“天翻地覆”誤為“天翻地復”,“覆”,“底朝上翻過來;歪倒”(《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簡稱《現漢》,433頁),“復”,“轉過來或轉過去”(《現漢》428頁)。前者沿前后軸轉動,后者沿縱軸轉動,同為“轉動”。

2.社會的影響。

(1)街頭、商店亂用簡化字,如“亍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生日旦糕”(生日蛋糕)、“熱烈歡迊”(熱烈歡迎)等。

(2)電視廣告中濫改成語,如驅蚊器廣告“默默無蚊”,咳嗽藥水廣告“咳不容緩”,洗衣店廣告“衣衣不舍”等。

(3)網絡流行非正式語言,如“沒有”寫成“木有”,“和諧”寫成“河蟹”,“祝你快樂”寫成“豬你快樂”等。

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社會環境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極大。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認識漢字相當有限,難以辨別正誤,接觸到社會上這些不規范的漢字,信以為真,取之用之,于是就出現錯別字了。

3.老師教學中的不足。

如果學生中錯別字出現之多超出常態,或者矯正的效果較差,而要從老師方面找原因的話,那么可能會是:

(1)老師對矯正錯別字的忽略或者力度較弱。如前述的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足。

(2)老師事前未教好,事后未改好。如:字的呈現孤立而缺乏聯系,字的復習籠統而缺乏分化,字的鞏固機械而缺乏方法等。

(二)內因:

1.學生的知覺水平。

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所有兒童對世界的了解都遵從同一個發展順序,在認知過程中犯同類的錯誤,得出同樣的結論。小學生知覺的精確性不夠,知覺的分化水平也很低,往往只能記住字體的粗略輪廓,而對于字體細微的部分,如果沒有教師的提醒或訓練就會分辨不清,如“未”和“末”經常會弄錯,“示”字旁和“衣”字旁經常會混淆。

2.學生的有意注意。

從漢字的特點可知學習漢字的艱辛。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中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而要長時間將注意力指向識字,他們難以忍受。于是,本應一心一意的學變為粗心大意的學,因而教學的重點難點解決不好,錯別字也就趁虛而入了。

3.負遷移的影響。

正遷移對識字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負遷移則是產生錯別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學習了“熱、勢”等字,學生的思維定勢會認為“九”字有一點,于是“染”字也多加一點;如學習了“成、或”等字,學生的思維定勢會認為彎鉤接著一撇,于是“試”字也多加一撇。

三、對癥下藥矯正錯別字

面對上述錯別字現象,教師只有找對原因,對癥下藥,方能事半功倍,相反則事倍功半甚或勞而無功。下文闡述的是針對前述錯別字成因所采取的對策。

(一)針對外因采取的對策:

1.引導學生逐漸了解漢字的特點,特別是認識筆畫、偏旁(獨體字)、結構的漢字構成,讓學生的識字過程由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逐步過渡到意義識記為主。

同音、近音、近義的別字主要通過分辨字義來區別,如“紀律”與“記律”。而分辨字義不僅僅是說出字的釋義,而是一定要說出字所在的語言環境,如“紀”有“紀律”、“遵師守紀”等,“記”有“記憶”、“日記”、“記敘文”等,“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筆畫、偏旁、結構混淆的錯字,則通過從分辨字形來區別,如自己的“己”的不封口與已經的“已”半封口,如與風有關的寫“飄”,與水有關的寫“漂”。

2.通過語文綜合實踐課,組織學生找出并矯正社會的和身邊的錯別字,并用小本子記下來。變廢為寶,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規范母語的社會責任感。如在課堂上展示街頭、廣告等出現的錯別字,大家一起分析這些錯別字的成因、矯正及如何避免,并提議發現這些錯別字,要及時指正出來,以糾正這種不正之風;如在同學之間開展“互評糾錯”的活動;如在有電腦的家庭開展抑制網絡不規范用語的活動,等等。

3.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糾正學生的錯別字,并且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錯別字的危害,同時學會辨認,學會矯正,避免或減少在作業、考試中出現錯別字。

(二)針對內因采取的對策:

1.提高學生的知覺水平。行為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訓練行為在獲得中的作用,認為強化是行為訓練的核心。老師有意識地不斷放大容易寫錯的字體的細微之處,強化學生的分化知覺。如“直”的中間有三橫,不要少寫一橫變為兩橫;“感”字彎鉤后接著一撇,“武”字彎鉤后沒有一撇。

2.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找出并矯正社會和身邊的錯別字的語文活動,可以使學生真實體驗到這樣做的積極作用,成為有意注意的原動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具體的錯別字的成因及預防與矯正,可以使有意注意相對持久地保持;設計矯正錯別字的難易度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

3.避免或減少負遷移對學生的影響。各年級識字教學內容變化甚小,使得學生出現錯別字的情況大致一樣,因而可以在教學中給學生提前打預防針,防患于未然,如教育學生“籃球”不要寫成“藍球”,“步”的下結構不要寫成“少”。

四、立足常態課堂教學解決問題

矯正錯別字應不囿于課內,還應包括課外,但課堂是主戰場。因為矯正錯別字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是授課表上安排好了的,時間有保證而不像課余時間那樣或有或無或多或少,更因為執教者教師是專業人士,質量有保證而不像業余的那樣水平參差不一。立足常態課堂教學矯正錯別字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常態課,是指常規狀態、自然狀態下的平常課,區別于時下不少花時甚多、精心準備、多人幫助、反復錘煉的觀摩課、研討課、示范課等公開課。立足常態課,但不拒絕公開課,利用公開課為常態課作探討。

立足常態課堂教學矯正錯別字,從學生方面考慮,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主動學習是兒童發展過程的核心。他認為,教師“教給兒童某些知識,但這種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除非兒童能夠理解它,也就是說,除非兒童能夠把它同化到他已有的意圖中去,而這種同化只有在兒童積極參與建構時才可能發生”。教師還要逐步引導學生從“他檢”到“自檢”,從“他糾”到“自糾”,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并矯正錯別字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立足常態課堂教學矯正錯別字,從教師方面考慮,教師先要教好識字,要保證課堂教學的識字質量,要通過及時的、多樣化的、螺旋式的復習保持識記,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學生出現錯別字,對于容易出現的錯別字可采取正誤對比法,但應在學生對正確的字形熟悉的基礎上才進行這項工作,否則會把學生弄糊涂的,然后才是矯正錯別字,即發現它糾正它,使類似的錯別字不再重現。

(一)矯正錯別字注意從音、形、義三方面著手,但并非在三個要素上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根據實際,突出重點,并在最后歸正于形。

1.由音記形。諧音或近音的字容易成為別字,如“藍色”寫成“蘭色”,“時候”寫成“時侯”,這主要從字義不同的角度來矯正。既然諧音或近音有助于重現,我們就不妨為我所用,把矯正錯別字的要點編成順口溜,使學生一接觸到要寫的字就引起對該字的正誤處的回憶。如:

三橫具,兩橫縣,仔細看看要分辨。

三橫直,三橫真,少寫一橫就零分。

沒撇示,有撇衣,多撇少撇要注意。

有點冷,沒點念,要想記牢讀幾遍。

籃球籃球竹字頭,草頭藍球沒理由;書籍書籍竹字頭,草頭書藉沒理由。

有風隨風飄,有水順水漂。

步加點,貪加點,寫了錯字走了眼;染加點,忽加點,個個對你有意見。

即加撇,既加撇,通通是亂寫。試亂寫,武亂寫,因為多一撇。

自己不封口,已經半封口,不再寫錯不再愁。

上下落,左右灌,要是寫錯就難看。

鍛煉前金后火,千萬不要弄錯。

模糊一木二米,請你不要忘記。

根據筆者語文教學實踐,上述不少易發生且難矯正的錯別字都因為學生熟背了順口溜而避免了出現或減少了出現甚或根絕。

2.由形入形。漢字的“形”由筆畫、偏旁、獨體字、結構幾部分構成,從形人手,有利于領會、掌握構字規律。

我在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預計學生學習“侵”字時,容易在左右結構之間多加一豎。因此,精心設計了以下的環節并實施:

師:這里有個生字容易寫錯,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個字哪里容易寫錯。

生:這個字最容易寫錯的是在中間加上一豎。

師:講得好。要記住這個字,要先弄懂規律,這是一個什么結構的字?

生:左右結構的字。

師:如果加一豎,那就變成什么結構?

生:左中右結構。

師:是啊,這樣就不對了。回憶一下,我們過去學過的字當中,有哪些是和“侵”字結構相同,哪些是和“侵”字相似但卻是左中右結構的呢?

學生通過討論,很快歸納出:“停”、“仁”、“借”、“作”等字和“侵”是結構相同的,而“修”、“候”、“似”、“倒”等字是和“侵”字結構相似卻是左中右結構的。結構分類,不僅可以使學生有序地分辨正誤,而且可以讓學生觸類旁通,“知新不忘溫故”。

3.由義辨形。掌握字義是識字教學也是矯正錯別字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環。

如教“傾盆大雨”一詞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會將“盆”誤寫作“盤”。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借助課件向學生出示“盆”與“盤”,并告訴學生,“盤”是淺底的器具,比碟子大,可用以裝少量的物品。如用它來裝水潑出,不足以形容雨勢的大。而“盆”,如花盆、臉盆,若裝水,則比盤子多得多了。通過辨析,學生就能很容易分辨出其中的差異。“盆”與“盤”也有音的差別,“盆”讀“pen”而“盤”讀“pan”。

上述矯正錯別字的音、形、義結合,同時也是字、詞、句結合。

(二)矯正錯別字的改錯法、選擇法、比較法、聯詞法。

1.列出字、詞、句中的錯別字,讓學生矯正。如:“成”字少一撇、“貪”字多一點,書藉(應為書籍)、自巳(應為自己)。或者整個句子不直接圈出錯別字,讓學生去尋找。

2.列出字、詞、句中的正誤字,讓學生選擇正確的。如:他買了白(才、菜);時(侯、候)不早了。

3.列出字詞句中的音同或音近或形近或義近的字,讓學生分辨正誤。如:急躁、暴躁和干燥、燥熱哪個用足字旁,哪個用火字旁?人急了往往會手腳不安或跺腳,急躁、暴躁都隱含著著急的情緒,與腳的活動有關,應該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少水分,感覺干熱,跟火烤曬有關,因此干燥、燥熱等詞要用火字旁。

4.讓學生通過組詞、分類等來理解字詞之間的意義聯系,來分辨正誤以決定取舍。如:“休息”容易寫成“體息”。我讓學生分別用“休”與“體”組詞。“休”有“休息”、“休閑”、“午休”、“退休”等,“體”有“體育”、“體溫”、“液體”、“集體”等。學生一組詞,即使老師不說,他們也就明顯發現“體息”的“體”是用錯了。

矯正錯別字后學生要重新抄寫正確的字,但不可罰抄,因為它低效,負擔重,易引致學生反感,弱化學習興趣。

(三)矯正錯別字要以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為曰標。教師要立足常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引導學生習慣使用字典(詞典)學習漢字(包括識字和矯正錯別字)。

1.學漢字是與學習現代漢語知識密不可分的。學漢字不只是認識一個個單獨的符號,而是由字聯詞,由詞聯句,由句聯篇。學漢字既要聽、說、讀、寫,學習詞、句、篇更要聽、說、瀆、寫。如果學習語文只局限于教材就肯定學不好,其中的識字與矯正錯別字也一樣。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漢字的領域,它更是鞏固、運用課內外所學的漢字的新領域。新課標雖然規定了各年級段的課外閱讀總量,但筆者認為這些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且難以保證。立足課堂,才能把課外閱讀變成硬任務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

2.培養學生習慣使用字典等工具書能提高識字與矯正錯別字的能力,遇上生字或疑似錯別字等,他們會用部首和音序兩種查字法查字,會看注釋,會結合上下文選擇字義(音、形)。

筆者曾帶過一個實驗班,進行了不使用字典與使用字典的對比試驗:上學期不提出使用字典的要求,下學期要求學生必須使用字典,還指導他們借助工具書開展大量閱讀,實驗對比結果如下:

綜上所述,立足常態課堂教學,對癥下藥,防治結合,錯別字現象完全可以有效避免,并且得以及時矯正。

參考資料:

1.小學學科教學論.蘇立康主編.王鴻蓮副主編.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2.結構主義.皮亞杰.1971年版.

3.社會學習理論.美國班杜拉.soaal learning theory.1977年版.

4.教育心理學,邵瑞珍主編.皮連生副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華生著.

6.心理學導論,黃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7.文字學基礎與字理識字.黃亢美主編.廣西小教培訓中心出版.1998年版.

8.現代漢語知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語文大世界.小學語文教師,徐永謙,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