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分類范文

時間:2023-03-21 06:51: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角的分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角的分類

篇1

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4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借助兩把折扇的實物素材認識平角和周角。通過觀察、動手實踐、探究掌握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內容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在教材的編排方法上,它充分采用了不完全歸納法,步步設疑,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在做中悟理、在看中歸納、在用中深化揭示新知。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教材以直觀操作作為思維的起點,綜合運用了基本的邏輯方法和數(shù)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遷移類推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方面均有較為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學會了測量角的度數(shù),知道直角的度數(shù)是90度。他們在生活中也接觸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角。但是學生對角的認識多存在于直觀和感性認識層面上,缺乏理性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根據(jù)角的度數(shù)區(qū)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并理解這些角之間的關系。

2.通過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情境和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平角、周角,依據(jù)角的度數(shù)區(qū)分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利用平角和周角來求出兩條相交直線所形成的4個角的大小。認識周角。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我把課堂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探索交流、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考慮到分類這一現(xiàn)象生活中到處可見,我把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和經驗的基礎上,讓數(shù)學帶上生活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滲透分類的思想。

教具學具:折扇、活動角、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角的測量,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和角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角的分類。)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我采用直接導入的方式,重在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中來。】

(請學生自己畫幾個角,然后小組內把組員所畫的角進行分類。)

匯報分類的結果(銳角、直角、鈍角),并板書。除了這3種角,我們今天還要認識兩種新的角。如果有同學知道,則由學生說出。(平角和周角)如果學生說不出則教師呈現(xiàn)。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角,并回顧之前學過的角,是為后面學習角的分類以及幾種角之間的關系做鋪墊。】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學習數(shù)學書第41頁例2

(1)出示平角和周角。

(2)學生質疑。(這是角嗎?)

(3)小組內討論:平角和周角到底是不是角。

(4)匯報。結合角的定義,學生會知道第一個圖形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圍成的圖形,所以應該是角。

第二個圖形學生可能會理解不了,因為直觀看去只有一個頂點、一條邊。拿出折扇慢慢打開,使學生看清把扇子轉了一圈的動作,明白是兩條邊重合在一起,所以也應該是角。

(5)動手畫一個平角,一個周角。

(6)找身邊的平角和周角。

【設計意圖:平角與周角的定義直接給出,而至于什么樣的角是平角,什么樣的角是周角,為什么說這樣的角是角,這一系列的問題都由學生通過自主活動找到答案,教師適時地點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的學習過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找身邊的平角與周角,鞏固學生對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角,都有數(shù)學知識的認識。】

2.學習例3

我們現(xiàn)在都認識了哪些角?(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你知道這些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1) 學生小組內測量上課初所畫的角的度數(shù)。填學習匯報單。

(2)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會發(fā)現(xiàn)銳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鈍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3)總結:銳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鈍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設計意圖:測量角的度數(shù),可以對上一節(jié)所學的角的測量這一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學生在小組內測量,那么測量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數(shù)是唯一的,而銳角、鈍角的度數(shù)是不唯一的,他們就會自主去探究銳角和鈍角度數(shù)的范圍。】

三、學以致用,拓展升華

知識大闖關。(課件出示。)

第一關:基礎達標

1.拿出活動的角,按老師的要求,擺出各種角。

2.教材第43頁第2題。

3.判斷。

(1)1平角=2直角。 ( )

(2)鐘面上3:00時,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是銳角。( )

(3)鈍角都大于銳角。( )

(4)常用的計量角的大小的單位是“度”。( )

(5)角的大小與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

第二關:拓展延伸

1.教材第43頁第4題。

2.利用三角板拼角。

3.教材第44頁第7題。

【設計意圖:設計闖關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練習以課本中的習題為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其中用活動的角擺角和用三角板拼角的練習,不但隨機性強,而且能使學生的練習不局限于紙筆。】

四、回顧所學,課堂小結

篇2

一、運用角平分線的定義溝通角之間的關系

例1(湖北荊州)如圖1,矩形ABCD中,DP平分∠ADC交BC于P點,將一個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P點處,且使它的一條直角邊過A點,另一條直角邊交CD于E.找出圖中與PA相等的線段,并說明理由.

解析:由DP平分∠ADC可得∠ADP=∠PDC=45由AD∥BC可得∠ADP=∠DPC,從而得到∠PDC=∠DPC,所以PC=DC.又因為AB=DC.所以AB=PC.由于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點P處,所以∠APE=90從而∠APB+∠EPC=90,又因為∠EPC+∠PEC=90,所以∠APB=∠PEC.在PAB和EPC中,因為∠B=∠C=90AB=PC,∠APB=∠PEC,所以PAB≌EPC,從而可得PE=PA.

點評:本題把角平分線置于矩形的背景之中,與平行線組合使用,溝通了角與角之間的關系.由于角平分線、平行線都具有轉化角的作用,在兩者共存的圖形中常會出現(xiàn)等腰三角形,所以命題者常將兩者組合,設計出精彩紛呈的題目.

二、運用角平分線的性質轉化垂線段的長度

例2(河南省)如圖2,點P是∠AOB的角平分線上一點,過P作PC∥OA交OB于點C.若∠AOB=60,OC=4,則點P到OA的距離PD等于_____.

解析:因為OP平分∠AOB,∠AOB=60,所以∠AOP=∠BOP=30由PC∥OA可得∠OPC=∠AOP=∠BOP=30,所以PC=OC=4,∠PCB=∠OPC+∠POC=60 由于點P是∠AOB的角平分線上一點,且PDOA,所以可聯(lián)想到角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為此過點P作PEOB于點E,則PE=PD.在RtPCE中,由∠PCE=60可得∠CPE=30,從而PC=2CE=4,由勾股定理可得PE= ==2,從而點P到OA的距離為PD=PE=2.

點評:角平分線的性質是角的軸對稱性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由條件“PDOA”聯(lián)想到角平分線的性質是解決本題的思維突破口.本題通過添加輔助線,構造出了角平分線性質的基本圖形,巧妙實現(xiàn)了垂線段長度的轉化.

三、運用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巧作角平分線

例3(江西省南昌市)如圖3,已知∠AOB,OA=OB,點E在OB邊上,四邊形AEBF是矩形.請你只用無刻度的直尺在圖中畫出∠AOB的平分線(請保留畫圖痕跡).

解析:由條件OA=OB可聯(lián)想到連接AB,得到等腰三角形OAB.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性質,要畫出∠AOB的平分線,只需作底邊AB上的中線.考慮到AB是矩形AEBF的對角線,根據(jù)矩形的性質,要作出AB的中點,只要連接EF,那么AB與EF的交點C就是AB的中點,從而過點C作射線OC就可得到∠AOB的平分線(如圖4).

點評:命題者把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基本圖形與矩形的基本圖形進行了有機的組合.本題有兩個巧妙之處,一是矩形對角線的交點恰好就是等腰三角形底邊的中點,二是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中線恰好就是頂角的平分線.正是這兩個“巧妙”,為我們作角的平分線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四、以角平分線為軸構造翻折型全等三角形

例4(山東省濟寧市)如圖5,A、B分別為x軸和y軸正半軸上的點.OA,OB的長分別是8,6,直線BC平分∠ABO交x軸于C點,P為BC上一動點,P點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從B點開始沿BC方向移動.

(1)求直線BC的解析式;

(2)設PA-PO=m,P點的移動時間為t.

①當0<t≤4時,試求出m的取值范圍;

②當t>4時,你認為m的取值范圍如何?(只要求寫出結論)

解析:(1)如圖5,在RtABO中,根據(jù)勾股定理,由OA=6,OB=8可得AB=10.由于BC平分∠ABO,所以可過點C作CDAB于點D,易證得OBC≌DBC,所以BD=BO=6,OC=CD,又因為AB=10,所以AD=4.設OC=CD=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CD2+AD2=AC2,即x2+42=(8-x)2,解得x=3,所以點C的坐標為(3,0).設BC的解析式為y=kx+b,把B(0,6)、C(3,0)代入得,解得,所以BC的解析式為y=-2x+6.

(2)先考慮t=4這種特殊情形(如圖6),此時PB=4 ,又因為BC= ==3,所以PC= 4-3 =.作PHOA于點H,易得OBC∽HPC,所以 ==,即=,所以CH=1.由OC=3,CH=1可得OH=4,又因為OA=8,所以H為OA的中點,又PHOA,所以此時PO=PA,即m=0.

①當0<t≤4時(如圖7),顯然PA≥PO,即m≥0.由于BC是∠OBA的角平分線,所以可考慮構造翻折型全等三角形,為此在BA上截取BE=BO=6,易證得BPO≌BPE,從而PE=PO.在PAE中,根據(jù)三角形三邊關系可得,PA-PE<AE,而AE=4,所以PA-PE<4,又因為PE=PO,所以PA-PO<4,即m<4,又此時m≥0,所以當0<t≤4時,0≤m<4.

②當t>4時(如圖8),顯然PA<PO,即m<0.同①可得m<4,所以當t>4時,m<0.

篇3

1. 通過操作根據(jù)三角形角、邊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認識各種三角形。

2. 經歷操作、分析思考的過程,感悟分類、抽象概念的數(shù)學思想。

3. 在操作、思考中逐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能準確地按照三角形角、邊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認識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各類三角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師準備:

課件、7個有代表性的三角形教具(兩套)、等腰和等邊三角形紙片。

學生準備:

小組:一套7個有代表性的三角形、一張白卡紙、一套三角板。

個人:等腰和等邊三角形紙片、釘子板。

一、激發(fā)需要,揭示課題

1. 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屏幕出示:三角形圖)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屏幕出示圖及名稱)

2. 師生舉例: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三角形?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屏幕出示圖片:三角板,紅領巾,花瓶,積木;自行車,警示牌,房屋,長江大橋;金字塔等)。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用到三角形。

3. 揭示課題:把這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屏幕出示更多三角形)。看到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想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對三角形進行整理,學習三角形的分類。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分類活動中。

(二)匯報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分類主要有以下4種、3種或兩種,還可能有其他分類方法。

(1)按角分,分兩類。哪一組先來展示?并說明是按什么標準來分類的?分成幾類?(2和6都有直角分一類,其他5個沒有直角分一類。)老師用教具把分類展示在黑板上。

(2)按角分,分三類。有沒有也是按角分但不是分成兩類的?(2和6都有直角分一類,1和3都有鈍角分一類,4、5、7全是銳角分一類。)與剛才不同的是把1和3有鈍角的單獨分成了一類。還有沒有按角分,分得不同的?【板書:按角分】

(3)按邊分,分三類。除了按角分還有別的分類標準嗎?分成幾類呢?(2、3、4都有兩條邊相等分一類,5是三條邊相等分一類,1、6、7三條邊都不相等分一類。)老師用教具把分類展示在黑板上。(師擺三排)有沒有按邊分,分得不同的?

(4)按邊分,分兩類。兩類的:有邊相等的分一類,無邊相等的分一類;與剛才不同的是把5分到兩條邊相等一類。還有沒有按邊分,分得不同的呢?【板書:按邊分】同學們,除了按角分和按邊分還有別的標準嗎?若有,要展示判斷。

(三)初步研究按角分的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同學們即會定標準又會操作,將三角形按角分了類,還按邊分了類。我們先來看按角分的三角形,第一組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一個角是直角,另兩個角是銳角)(屏幕出示圖文)叫什么名字?你在哪里知道這個名字的?【板書:直角三角形】

(2)鈍角三角形。再看第二組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一個角是鈍角,另兩個角是銳角)(屏幕出示圖文)什么名字?【板書:鈍角三角形】

(3)銳角三角形。再看第三組三角形的角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屏幕出示圖文)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生:銳角三角形)。【板書:銳角三角形】

(四)猜三角形活動

事實上,三角形的個數(shù)遠遠不止這幾個,按角分的三角形,除了這三種,還有別的種類嗎?【板書:三角形的種類】(學生可能回答有或沒有,也可能疑惑不回答)看來大家意見還不夠統(tǒng)一,不過沒關系,我們一起來做個猜三角形的活動后大家就明白了。

(1)猜直角三角形

①順猜:袋子里裝著三角形,只露一個角請猜是什么角三角形?說說你的想法。有沒有不同的?(若有猜銳角或鈍角三角形的,追問:你是怎樣想的?其他同學的意見呢?讓正確的反駁。)

②反證: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還會有第二個直角嗎?如果有兩個直角會是什么樣子呢?想象一下。(屏幕出示:兩個角是直角的演示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了兩個直角還能圍成三角形嗎?師小結:說明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還會有第二個直角嗎?(不會)有一個直角還會有鈍角嗎?(屏幕出示:第二個角是鈍角演示圖■)師小結:說明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還會有鈍角嗎?(不會)也就是說三角形中有了一個直角后,另外的兩個角既不可能是直角也不可能是鈍角,另外兩個角一定是銳角。

③簡潔:(屏幕出示:有一個角是直角,另兩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你能把這句話說得簡潔些嗎?(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猜鈍角三角形

誰來猜是什么角三角形?說說你的想法。(屏幕出示:有一個角是鈍角,另兩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誰又能把第二句話說得簡潔些?(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3)露一個銳角猜三角形

還想猜嗎?(銳角三角形)有沒有不同的?(直角三角形)還有沒有不同的?(鈍角三角形)三種情況都有可能嗎?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師展示:同樣大的一個銳角所在的三角形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還可能是鈍角三角形。什么是銳角三角形呢?改成“有一個角是銳角”行嗎?改成“有兩個角是銳角”行嗎?為什么?必須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

(五)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銳角

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雖然名稱不同,但都有什么角?(銳角)各有幾個銳角?(2個3個)三角形中有2個銳角或3個銳角,可以怎么說?(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銳角)誰能解釋一下至少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六)研究按邊分的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

①概念、通過按邊分類,我們發(fā)現(xiàn)三角形的邊還有特殊的情況。第一組的三角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取個什么名字?【板書: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屏幕出示: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各部分名稱。這兩條相等的邊就是腰,另一條邊是底。兩腰之間的夾角是頂角,剩下的兩個角是底角。(直角橫放)哪位同學上來給大家邊指邊介紹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師小結:不管怎樣擺放,相等的兩條邊才是腰。請標出8號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③驗證底角相等。除了兩腰相等,等腰三角形還有什么特征呢?請用8號三角形去發(fā)現(xiàn)吧!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發(fā)現(xiàn)的?(量)還有什么方法?(對折)請生邊展示完全重合邊驗證底角相等。

(2)等邊三角形

第二組三角形的邊有什么特點?什么名字?(等邊三角形)【板書:等邊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屏幕出示: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也是正三角形。除了三條邊都相等,等邊三角形還有什么特征呢?請用9號三角形去發(fā)現(xiàn)吧!怎樣發(fā)現(xiàn)的?還有什么方法?請生展示對折兩次傳遞相等的方法。

(3)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關系

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看來意見又不統(tǒng)一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發(fā)表意見。師小結:等腰三角形的條件是兩條邊相等,等邊三角形具備兩條邊相等的條件,等邊三角形還具備三邊相等的特點,所以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彈性活動,落實建構

1. 其實這些三角形還可以用釘子板來圍一圍,請你圍一個喜歡的三角形。

篇4

關鍵詞 分類教學 數(shù)學教學 應用

所謂數(shù)學分類討論方法,就是將數(shù)學對象分成幾類,分別進行討論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數(shù)學方法。有關分類討論思想的數(shù)學問題具有明顯的邏輯性、綜合性、探索性,能訓練人的思維條理性和概括性。

一、分類教學的內涵

分類討論思想,貫穿于整個中學數(shù)學的全部內容中。應用分類討論,往往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分類的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周密性,條理性,而分類討論,又促進學生研究問題,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

分類思想不象一般數(shù)學知識那樣,通過幾節(jié)課的教學就可掌握。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在學習的各階段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特點,逐步滲透,螺旋上升,不斷的豐富自身的內涵。

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通過類比、觀察、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形成對分類思想的主動應用。

教授完負數(shù)、有理數(shù)的概念后,及時引導學生對有理數(shù)進行分類,讓學生了解到對不同的標準,有理數(shù)有不同的分類方法,為下一步分類討論奠定基礎。

認識數(shù)a可表示任意數(shù)后,讓學生對數(shù)a 進行分類,得出正數(shù)、零、負數(shù)三類。

講解絕對值的意義時,引導學生得到如下分類:

通過對正數(shù)、零、負數(shù)的絕對值的認識,了解如何用分類討論的方法學習理解數(shù)學概念。

又如,兩個有理數(shù)的比較大小,可分為:正數(shù)和正數(shù)、正數(shù)和零、正數(shù)和負數(shù)、負數(shù)和零、負數(shù)和負數(shù)幾類情況來比較,而負數(shù)和負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新的知識點,這就突出了學習的重點。

結合“有理數(shù)”這一章的教學,反復滲透,強化數(shù)學分類思想,使學生逐步形成數(shù)學學習中的分類的意識。并能在分類討論的時候注意一些基本原則,如分類的對象是確定的,標準是統(tǒng)一的,如若不然,對象混雜,標準不一,就會出現(xiàn)遺漏、重復等錯誤。

二、分類教學法能夠增強思維的縝密性

在教學中滲透分類思想時,應讓學生了解,所謂分類就是選取適當?shù)臉藴剩鶕?jù)對象的屬性,不重復、不遺漏地劃分為若干類,而后對每一子類的問題加以解答。掌握合理的分類方法,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分類的方法常有以下幾種:

(一)根據(jù)數(shù)學的概念進行分類

有些數(shù)學概念是分類給出的,解答此類題,一般按概念的分類形式進行分類。

例1,化簡解:

這是按絕對值的意義進行分類。

例2、比較與易得的錯誤,導致錯誤在于沒有注意到數(shù) 可表示不同類的數(shù)。而對數(shù) 進行分類討論,既可得到正確的解答:

〉0 時 ,= 0 時 ,< 0 時 ,

(二)根據(jù)數(shù)學的法則、性質或特殊規(guī)定進行分類

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時,對于變形后的方程用兩邊開平方求解,需要分類研究 大于0,等于0,小于0這三種情況對應方程解的情況。而此題 的符號決定能否開平方,是分類的依據(jù)。從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三種情況。

(三)根據(jù)圖形的特征或相互間的關系進行分類

如三角形按角分類,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線和圓根據(jù)直線與圓的交點個數(shù)可分為:直線與圓相離、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相交。

例如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底邊長為a,則其腰上的高是( )。

分析:本題根據(jù)圖形的特征,把等腰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兩類作高CD,如圖,可得腰上的高是 或從幾何圖形的點和線出現(xiàn)不同的位置進行分類在證明圓周角定理時。由于圓心的位置有在角的邊上、角的內部,角的外部三種不同的情況,因此分三種不同情況分別討論證明。先證明圓心在圓周角的一條邊上,這種最容易解決的情況,然后通過作過圓周角頂點的直徑,利用先證明(圓心在圓周角的一條邊上)的這種情況來分別解決圓心在圓周角的內部、圓心在圓周角的外部這兩種情況。這是一種從定理的證明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分類討論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根據(jù)幾何圖形點和線出現(xiàn)不同位置的情況逐一解決的方法。教材中在證明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也是如此分圓心在弦切角的一條邊上,弦切角的內部、弦切角的外部三種不同情況解決的。

三、在教學和學習中充分體現(xiàn)分類思想

初中課本中有不少定理、法則、公式、習題,都需要分類討論,在教授這些內容時,應不斷強化學生分類討論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分類討論后,得到的結論才是完整的、正確的,如不分類討論,就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在解題教學中,通過分類討論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概括,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加強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縝密性。

一般來講,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和方法解決的問題有兩大類:;其一是涉及代數(shù)式或函數(shù)或方程中,根據(jù)字母不同的取值情況,分別在不同的取值范圍內討論解決問題。其二是根據(jù)幾何圖形的點和線出現(xiàn)不同位置的情況,逐一討論解決問題

例3、已知函救y=(m-1)x2+(m-2)x-1(m是實數(shù))。如果函數(shù)的圖象和x軸只有一個交點,求m的值。

分析:這里從函數(shù)分類的角度討論,分 m-1=0 和 m-110 兩種情況來研究解決問題。

解:當m=l 時函數(shù)就是一個一次函數(shù)y=-x-1,它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1,0)。

當 m11 時,函數(shù)就是一個二次函數(shù)y=(m-1)x2+(m-2)x-1

當=(m-2)2+4(m-1)=0,得 m=0.

拋物線 y=-x2-2x-1,的頂點(-1,0)在x軸上。

由以上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分類討論往往能使一些錯綜復雜的問題變得異常簡單,解題思路非常的清晰,步驟非常的明了。另一方面在討論當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利用現(xiàn)有教材,教學中著意滲透并力求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結合其它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注意幾種思想方法的綜合使用,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時間,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相信會使學生在認識層次上得到極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篇5

一、摸清情況,分類排隊

新生入學后,筆者便組織兩次基礎摸底考試,考試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公式、計算題、推理題等,兩份試卷題量不一,難易相差較大。通過考試成績,將全班學生分成A、X兩類,把基本掌握初中數(shù)學內容的劃為A類,其余的劃為X類。在開課一個月內,通過課堂提問、作業(yè)完成情況等,進一步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又將X類分為B類和C類。所謂B類,是指盡管數(shù)學基礎差,但智力條件和綜合素質并不差,在初中階段由于主客觀原因而掉隊的學生;所謂C類,是指不但基礎差,而且綜合素質相對差一些的學生。開始分類時,B、C類的學生不宜太少,各類學生的比例大體相當。

二、指標考核,動態(tài)管理

通過建立相應的指標考核體系,隨時調整學生的分類。指標內容分為軟硬兩部分,軟指標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互幫互學情況、素質能力等,有學生本人、教師、班主任、課代表、班長等打分評價;硬指標包括課堂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和質量、課堂提問的回答情況、考試考核的分數(shù)的等。上述指標體系按分值進行綜合,確定評價得分,根據(jù)全班的評價得分情況進行順序排隊,確定各類的分數(shù)線。各類分數(shù)線動態(tài)下浮,每兩周一次,半學期后,A類學生占到二分之一以上,B類四分之一左右。

三、分類要求,按類施教

中專數(shù)學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有三個,其一是培養(yǎng)他們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基本的運算技能;其二是作為重要的文化基礎課,滿足與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等后續(xù)課程的教學需要;其三是學生繼續(xù)升學深造的一門必考課程。對不同類別的學生確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

1.課前預習――任務不同

在每堂課結束前,都要布置下堂課的預習內容,并分類提出任務和要求。例如,“倍角公式”的教學,A類學生的要求是掌握公式的推導及變形應用:B類學生的任務是了解公示的推導及公式的直接應用;C類學生則要求記住公式。

2.課堂提問――重點不同

對不同類別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不同深度的問題,通過學生的回答情況,既可以了解學生對上次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又能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和督促,還是進行動態(tài)管理的依據(jù)。對達到目標要求的學生及時鼓勵使之向上一類努力,對B類學生達到A類預習要求的及時提高要求,對個別學生不求上進、完不成預習任務的,課后個別談話,掌握動向,經常督促檢查。

3.課堂講授――內容不同

課堂講授的主要精力應用于解決重點、難點和學生在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因此,講課時要根據(jù)作業(yè)、預習及提問和各類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分散難點,講清知識,循序漸進。課前準備好三種不同類型的例題,先講授直接套用公式的例題,并隨時布置課堂練習,讓C類學生隨時鞏固。再講難度較大和變形應用的例題,讓A、B類學生進一步提高,讓全體學生都有提高。

4.課堂練習――要求不同

課堂練習題目的選擇要有藝術性、技巧性、趣味性和目的性。既要讓全體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利用基本方法解決問題,又要使A、B類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解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因此要精選題型、難易相間。分類教學的課堂練習有三個好處,一是學生邊做題教師邊輔導,個別問題可以在學生身邊及時解決;二是課內做題效率高,課堂內容可以當堂消化鞏固;三是A類學生受到督促,B、C類學生能及時得到輔導,所有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5.課后作業(yè)――題量不同

課后作業(yè)的選擇應做到:難易有度;加強對概念的理解;掌握計算和表達方法;檢查所學定理、公式、法則的掌握情況;搞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防止學生忽略某些條件的習題。作業(yè)量相對大一些,但不要學生全部做完,各類別的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水平有選擇地完成。通過作業(yè)和聯(lián)系,全體學生都要達到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復習、鞏固、提高的目的。

6.考試考核――難易不同

為實行分類施教的需要,考試考核的內容既要全面具體有一定的廣度,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擬定試題一般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應用方面的試題占70%,有一定難度的試題占20%,難度較大的試題占10%。

篇6

等腰三角形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二章“軸對稱”第三節(jié)的內容。它是一個特殊的三角形,兩腰相等且兩底角相等。它的性質可以用來解決很多幾何問題,但也正是因為它有這樣的特性,與它相關的問題會因為條件的不確定而出現(xiàn)多解。因此,在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問題時,常常要運用分類思想。在等腰三角形復習課中,將分類討論作為一個專題復習很有必要。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幾何知識的積累,在本節(jié)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等腰三角形的一些知識,如等腰三角形的定義,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對于等腰三角形中的分類討論,有時學生感到似乎比較簡單,但要真正完整解答,卻并非容易。學生遇到的最常見問題是漏解,有些同學甚至從初學階段到最后的復習階段都反復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認真仔細,更重要的是要學會運用分類思想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問題。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培養(yǎng)分類討論的思想;

2、會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來解決等腰三角形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在知識點復習、歸納以及充分的變式訓練過程中,體會分類思想;

2、在上述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歸納、概括和有條理表達活動的過程和結論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2、在分類討論的過程中,體驗獲得結論的快樂,鍛煉克服困難的勇氣。

四、教學重點:

1、了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分類討論的情況;

2、會運用分類思想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問題。

五、教學難點:

會運用分類思想解等腰三角形綜合題

六、教學思路:

首先,通過知識點流程圖復習等腰三角形邊、角有關知識點,讓學生明白因為等腰三角形邊、角的特殊性,所以在解與它相關問題時常常要分類討論。接著,通過變式訓練讓學生了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分類討論情況。最后,讓學生學會運用分類思想解等腰三角形邊、角綜合題。

七、教具準備:

內角為110°、20°、50°的三角形紙板、三角板、PPT課件、電腦、投影儀等。

八、教學過程: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溫故而知新

[教學內容]問題:請同學們根據(jù)知識點流程圖,按箭頭方向,將屏幕中的條件添加到最合適位置。

[教師活動]1、展示一幅等腰三角形邊、角知識點流程圖,讓學生添加合適條件。

2、由等腰三角形邊、角的特殊性導入新課。

[學生活動]1、觀察流程圖,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明白等腰三角形邊、角的特殊性,順利導入新課。

2、根據(jù)箭頭方向選擇最合適的條件。

二、變式探究

[教學內容]【既快又準】

1、ABC中,已知:AB=AC,

①若∠A=40°,則ABC的另兩個角的度數(shù)為;

②若有一個角為40°,則ABC的另兩個角的度數(shù)為;

③若有一個角為140°,則ABC的另兩個角的度數(shù)為;

2、在ABC中,已知:AB=AC

①AB=2,BC=3,則ABC的周長為;

②若有兩邊長為2、3,則ABC的周長為 ;

③若有兩邊長為2、5,則ABC的周長為 ;

[教師活動]1、提示學生畫出草圖,幫助解題。

2、提醒學生注意題目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提問:為何出現(xiàn)兩個答案?如何分類討論?

4、提醒:求出三角形邊長后,應記得判斷是否能構成三角形。并復習如何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三角形。

5、小結:在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問題時,要注意分類討論,防止掉入數(shù)學的“陷阱”。

[學生活動]

1、通過觀察、比較習題,畫出草圖,了解分類情況,自主得出答案。

2、共同回顧“三條線段能構成三角形” 的判斷方法:任意兩條之和大于第三條。歸納技巧:只要最短兩條之和大于第三條即可。

[設計意圖]1、通過針對性的變式訓練,讓學生了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分類情況。

2、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大膽說出解題思路,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三、鞏固提高

[教學內容]

【小試牛刀】

1.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6°,則其頂角的度數(shù)為_________。

2.若等腰三角形的底邊為5,其周長被一腰上的中線分成差為2的兩部分,求腰長。

【挑戰(zhàn)自我】

在下圖三角形的邊上找出一點,使得該點與三角形的兩頂點構成等腰三角形。

[教師活動]1、要求學生根據(jù)題目意思,畫出符合條件草圖,寫出解題過程。

2、提問:等腰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為幾類?等腰三角形周長被一腰上的中線分成的兩部分指的是哪兩部分?

1、提示:注意分類討論,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圖形。

2、指出學生錯誤做法,提醒要認真審題、理解題目意思。

3、讓學生展示結果,說出方法,與大家分享。

[學生活動]

1、思考問題,根據(jù)題意畫出草圖,得出答案。

2、思考,質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得出不同結果。

[設計意圖]

1、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展示解題過程,說出解題思路,鍛煉學生思維,培養(yǎng)書寫和語言表達能力。

2.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發(fā)表不同意見和看法,培養(yǎng)分析問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

4、讓學生學會用分類思想解決問題。

四、體會、分享

[教學內容]1、通過本堂課的探索,你有何收獲?

2、反思一下你所獲成功的經驗, 與同學交流!

[教師活動]1、歸納總結今天所學內容。

2、引出下一節(jié)課《等腰三角形中的轉化思想》。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對學習過程的小結,領會其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所學內容,形成完整知識結構,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

[教學內容]《等腰三角形》練習卷

(其中的思考題,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完成)

[教師活動]1、針對學生認知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作業(yè)題。

2、為了下一節(jié)的學習,設計了有關等腰三角形中的轉化思想的習題。

[學生活動]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完成相應作業(yè)。

[設計意圖]1、既使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最佳發(fā)展。

2、為了下一節(jié)的學習,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九、教學反思:

(一)反思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一系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設計力圖貫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學思想。并結合多媒體,使教學過程更加直觀,學生更易于比較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掌握知識點。本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的發(fā)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通過知識點復習、變式訓練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邊、角問題中蘊含的分類思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得出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想,設計問題讓學生做,錯誤原因讓學生說,方法與結論讓學生歸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如此教學設計,對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知識點流程圖復習等腰三角形邊、角有關知識點,讓學生明白因為等腰三角形邊、角的特殊性,所以在解與它相關問題時常常要分類討論,從而順利導入新課。接著,通過變式訓練讓學生了解等腰三角形邊、角分類討論情況,培養(yǎng)學生分類討論意識。最后,讓學生學會運用分類思想解等腰三角形邊、角綜合題。

(二)反思學情分析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才能得到客觀準確的結果呢?我覺得要明確分析的對象:

1、分析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由于數(shù)學是一門前后知識關聯(lián)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師首先要了解與本堂課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的知識有哪些?學生的掌握情況如何?這是教學時引入和設計例題的關鍵。

2、分析學生的思維特點。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思維特點才能制定出適合的教學方案。

3、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我在課前盡可能完整地估計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困難,這樣就可以針對每一種問題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篇7

一、三角形的形狀不確定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則頂角的度數(shù)為

( )

A.60° B.120° C.60°或150° D.60°或120°

分析 根據(jù)題意滿足條件的三角形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鈍角三角形。

解 (1)當?shù)妊切螢殇J角三角形時,一腰上的高在三角形內部,它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則頂角∠C為60°,如圖1—1。

(2)當?shù)妊切螢殁g角三角形時,一腰上的高在腰的延長線上,它與另一腰的夾角為30°,則頂角的補角是60°,頂角的度數(shù)為120°,如圖1—2。

綜上所述,頂角的度數(shù)為60°或120°。故答案選D。

點評 因為三角形的形狀不確定,因此,所對應的三角形的頂角的度數(shù)也就不一樣。

二、線段未確定

在直角坐標系中,O為坐標原點,A(1,1),在x軸上確定一點P,使AOP為等腰三角形,則符合條件的點P共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分析 線段OA可以是底邊,也可以是腰。

解 如圖2所示,若OA為底,則P1(1,0);

點評 以上解答是按OA為邊時的情況討論,當然也可以按A為頂角的頂點和O為頂角的頂點的情況討論。

三、角未確定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個角為80°,則它的另外兩個角是_______。

分析 題目中沒有指出80°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還是頂角,因此,需要分兩種情況求解。

四、邊未確定

已知AD為等腰ABC的腰BC上的高,∠DAB=60°,求這個三角形內角的度數(shù)。

分析 已知AD為腰上的高,則∠A為底角,而AB與AC不能確定哪個為腰,因此要分類討論。

解 分三種情況:(1)如圖3—1所示,AB=BC且ABC為銳角三角形。

因為∠ADB=90°,∠DAB=60°,所以∠B=30°。又AB=BC,所以∠BAC=∠C=75°。

(2)如圖3—2所示,AB=BC且ABC為鈍角三角形,則∠BAC=∠C。

因為∠ADB=90°,∠DAB=60°,所以∠ABC=90°+60°=150°,∠BAC=∠C=15°。

(3)如圖3—3所示,AC=BC,則∠BAC=∠B。

因為∠ADB=90°,∠DAB=60°,所以∠B=30°。所以∠BAC=30°,∠ACB=120°。

綜上所述,ABC的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分別為30°、75°、75°或150°、15°、15°或120°、30°、30°。

篇8

數(shù)學分類思想,就是根據(jù)數(shù)學對象本質屬性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其分成幾個不同種類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分類討論方法,就是將數(shù)學對象分成幾類,分別進行討論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數(shù)學方法。分類討論思想,貫穿于整個中學數(shù)學的全部內容中。應用分類討論,往往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分類的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周密性、條理性,而分類討論,又促進學生研究問題、探索規(guī)律的能力的提升。

一、把握時機,把分類思想滲透于日常教學中

每個學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類知識,如人群的分類、文具的分類等。我們利用學生的這一認識基礎,把生活中的分類遷移到數(shù)學中來,在教學中進行數(shù)學分類思想的滲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機會,把握滲透的契機。如數(shù)的分類、絕對值的意義、不等式的性質等,都是滲透分類思想的好機會。

例如:講授完“負數(shù)、有理數(shù)”的概念后,及時引導學生對有理數(shù)進行分類,讓學生了解到對不同的標準,有理數(shù)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可分為:

有理數(shù)整數(shù)正整數(shù)零負整數(shù)分數(shù)正分數(shù)負分數(shù) 有理數(shù)正有理數(shù)正整數(shù)正分數(shù)零負有理數(shù)負整數(shù)負分數(shù)

又如:兩個有理數(shù)的比較大小,可分為:正數(shù)和正數(shù)、正數(shù)和零、正數(shù)和負數(shù)、負數(shù)和零、負數(shù)和負數(shù)幾類情況來比較,這就突出了學習的重點。

結合“有理數(shù)”這一章的教學,反復滲透,強化數(shù)學分類思想,使學生逐步形成數(shù)學學習中的分類的意識。并能在分類討論的時候注意一些基本原則,如分類的對象是確定的,標準是統(tǒng)一的,如若不然,會出現(xiàn)遺漏、重復等錯誤。如把有理數(shù)分為:正數(shù)、負數(shù)、整數(shù),就是犯分類標準不一的錯誤。在確定對象和標準之后,還要注意分清層次,不能互相交叉。

二、思維的嚴密是解決分類思想的基礎

所謂分類就是選取適當?shù)臉藴剩鶕?jù)對象的特征,不重復、不遺漏地劃分為若干類,而后對每一小類的問題加以解答。掌握合理的分類方法,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分類的方法常有以下幾種:

1.根據(jù)數(shù)學的概念進行分類

例1:化簡:|a+3|+|a-2|

分析:這是按絕對值的意義進行分類,分別以a<-3、-3≤a<2和a≥2三種情況來討論,教會學生注意區(qū)分界點的無縫特征。

2.根據(jù)數(shù)學的法則、性質或特殊規(guī)定進行分類

例2:解關于x的不等式:ax+3>2x+a

分析:通過移項,不等式化為(a-2)x>a-3的形式,然后根據(jù)不等式的性質可分為a-2>0、a-2=0、a-2<0三種情況分別解不等式。

3.根據(jù)圖形的特征或相互間的關系進行分類

如三角形按角分類,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線和圓根據(jù)直線與圓的交點個數(shù)可分為:相離、相切、相交。在證明圓周角定理時,由于圓心的位置有在角的邊上、角的內部、角的外部三種不同的情況。這是一種從定理的證明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分類討論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根據(jù)幾何圖形點和線出現(xiàn)不同位置的情況逐一解決的方法。

三、引導探索,循序漸進地提高

初中課本中有不少定理、法則、公式、習題,都需要分類討論,應不斷強化學生分類討論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分類討論后,得到的結論才是完整的、正確的,如不分類討論,就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以致丟失題目的關鍵部分。在解題教學中,通過分類討論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概括、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加強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

一般來講,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和方法解決的問題有兩大類:一是涉及代數(shù)式或函數(shù)方程中,根據(jù)字母不同的取值情況,分別在不同的取值范圍內討論解決問題。二是根據(jù)幾何圖形的點和線出現(xiàn)不同位置的情況,逐一討論解決問題。

例3:已知函救y=(m-1)x2+(m-2)x-1(m是實數(shù))。如果函數(shù)的圖像和x軸只有一個交點,求m的值。

分析:切入點應選在是何種函數(shù)的討論上,不同的函數(shù)會有不同結局。

解:當m=l時函數(shù)就是一個一次函數(shù)y=-x-1,它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1,0)。

當m≠1時,函數(shù)就是一個二次函數(shù)y=(m-1)x2+(m-2)x-1

因而當Δ=(m-2)2+4(m-1)=0時,函數(shù)與x軸有唯一交點,所以此時m=0。

篇9

關鍵詞 分類 滲透 思維 討論

推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面向新世紀的合格人才,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在創(chuàng)造中學會學習,教育應更多的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數(shù)學家喬治.波利亞所說:“完善的思想方法猶如北極星,許多人通過它而找到正確的道路”,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考察,不僅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為重視考查能力的培養(yǎng)。如基本知識概念、法則、性質、公式、公理、定理的學習和探索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要求學生會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會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思想觀念層次上的數(shù)學教育。

數(shù)學分類思想,就是根據(jù)數(shù)學對象本質屬性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其分成幾個不同種類的一種數(shù)學思想。它既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又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邏輯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滲透分類思想,養(yǎng)成分類意識

每個學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類知識,如人群的分類、文具的分類等,我們利用學生的這一認識基礎,把生活中的分類遷移到數(shù)學中來,在教學中進行數(shù)學分類思想的滲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機會,把握滲透的契機。如數(shù)的分類,絕對值的意義,不等式的性質等,都是滲透分類思想的很好機會。

進行完負數(shù)、有理數(shù)的概念教學后,及時引導學生對有理數(shù)進行分類,讓學生了解到對不同的標準,有理數(shù)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分為:正有理數(shù)和負有理數(shù)。這就為下一步分類討論奠定了基礎。

認識數(shù)a可表示任意數(shù)后,讓學生對數(shù)a 進行分類,得出正數(shù)、零、負數(shù)三類。

講解絕對值的意義時,引導學生得到如下分類:通過對正數(shù)、零、負數(shù)的絕對值的認識,了解如何用分類討論的方法學習理解數(shù)學概念。

又如,兩個有理數(shù)比較大小,可分為:正數(shù)和正數(shù)、正數(shù)和零、正數(shù)和負數(shù)、負數(shù)和零、負數(shù)和負數(shù)幾類情況來比較,而負數(shù)和負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新的知識點,這就突出了學習的重點。

二、學習分類方法,增強思維縝密

(一)根據(jù)概念分類

有些數(shù)學概念是分類給出的,解答此類題,一般按概念的分類形式進行分類。

(二)根據(jù)法則分類

學習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別式時,對于變形后的方程用兩邊開平方求解,需要分類研究大于0,等于0,小于0這三種情況對應方程解的情況。而此題的符號決定能否開平方,是分類的依據(jù)。從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三種情況。

(三)根據(jù)圖形分類

如三角形按角分類,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根據(jù)直線和圓的交點個數(shù)可分為:直線與圓相離、直線與圓相切、直線與圓相交。

三、引導分類討論,提高解題能力

初中課本中有不少定理、法則、公式、習題,都需要分類討論,在教學這些內容時,應不斷強化學生分類討論的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只有通過分類討論后,得到的結論才是完整的、正確的,如不分類討論,就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出現(xiàn)誤解。在解題教學中,通過分類討論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概括、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加強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縝密性。

一般來講,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和方法解決的問題有兩大類:其一是涉及代數(shù)式或函數(shù)或方程中,根據(jù)字母不同的取值情況,分別在不同的取值范圍內討論解決問題。其二是根據(jù)幾何圖形的點和線出現(xiàn)不同位置的情況,逐一討論解決問題。例如,已知函救y=(m-1)x2+(m-2)x-1(m是實數(shù))。如果函數(shù)的圖象和x軸只有一個交點,求m的值。

分析:這里從函數(shù)分類的角度討論,分 m-1=0 和 m-110 兩種情況來研究解決問題。

解:當m=l 時函數(shù)就是一個一次函數(shù)y=-x-1,它與x軸只有一個交點(-1,0)。

當 m=1時,函數(shù)就是一個二次函數(shù)y=(m-1)x2+(m-2)x-1

當=(m-2)2+4(m-1)=0,得 m=0.

拋物線y=-x2-2x-1,的頂點(-1,0)在x軸上

又如, 函數(shù)y=x6-x5+x4-x3+x2-x+1,求證:y的值恒為正數(shù)。

分析:將y的表達式分解因式,雖可證得結論但較難。分析可發(fā)現(xiàn),若將變量x在實數(shù)范圍內適當分類,則問題容易解決。

證明:⑴ 當x ≤0時

x5 - x3 - x ≥0 , y≥1恒成立;

⑵ 當0 < x

y = x6 + ( x4 - x5 ) + ( x2 -x3 ) + ( x - 1)

x4 > x5 , x2 > x3 , 1> x

y > 0 成立;

⑶ 當x = 1 時, y = 1 > 0 成立;

⑷ 當x >1時

y = ( x6 - x5 ) + ( x4 - x3 ) + ( x2 - x ) + 1

x6 > x5 , x4 > x3 , x2 > x

y > 1成立

綜上可知,y > 0 成立。

由此而觀之,我們可以看出分類討論往往能使一些錯綜復雜的問題變得異常簡單,解題思路非常的清晰,步驟非常的明了。另一方面在討論當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利用現(xiàn)有教材,教學中著意滲透并力求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結合其它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學習,注意幾種思想方法的綜合使用,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材料和時間,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相信會使學生在認識層次上得到極大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篇10

一、識記

識記是指把某種意識到的數(shù)學信息,按其原本的形態(tài)或初步加工改組之后的形態(tài),儲存在大腦之中,以保證在需要的時候,能再認或再現(xiàn)這些信息。簡單地說,就是記住和識別事實材料,使之再認或再現(xiàn),不求理解。它是學習行為表現(xiàn)的最低水平。它又可分為認知和識別兩級。

1.認知:指反復感知事物并記住事物特征的過程。它表現(xiàn)為對事物和表象原型的記憶,它只涉及“是什么”,這是一種最低級的“刺激――反應”過程。主要行為表現(xiàn)有:(1)寫出或說出各種定義、定理、法則、方法、步驟等。如寫出數(shù)列的定義,說出數(shù)學歸納法的證題步驟。(2)畫出各種明確要求的簡單的幾何圖形、函數(shù)圖象和方程的曲線。(3)寫出各種常用的數(shù)學符號,如各種集合符號,基本初等函數(shù)的解析式,排列數(shù)、組合數(shù)符號等等。(4)寫出各種公式或各種關系式,如平均數(shù)不等式,柱、錐、臺、球的面積公式和體積公式,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等。

2.識別:是指在反復感知事物的過程中,能對事物與記憶中的其它相似或不相似的事物進行比較、對照和鑒別。在該過程中,能準確地找出其相互間的異同點,這種異同點應局限在“外部特征”上。主要行為表現(xiàn)有:(1)能指出各種具體的幾何圖形之間的差異,如球與球面、正弦曲線與余弦曲線等。(2)能說出各種關系式之間結構上的異同,如冪函數(shù)的解析式與指數(shù)函數(shù)的解析式,橢圓的標準方程與雙曲線的標準方程。(3)能指出概念間在定義上的異同,如反正弦函數(shù)的定義與反余弦函數(shù)的定義、等差數(shù)列與等比數(shù)列的定義、排列與組合的定義、橢圓與雙曲線的定義等。(4)能準確說出兩種不同運算或解題模式、方法、步驟在程序或過程環(huán)節(jié)上的差異,如解指數(shù)方程、對數(shù)方程與解指數(shù)不等式、對數(shù)不等式在格式和步驟上的異同,用綜合法和分析法在證明不等式時程序和格式敘述上的差異等。

二、理解

理解是指抓住材料的實質,把握材料的組成要素,能準確地敘述材料的結構特征,熟悉其適用范圍和應用條件,掌握其應用模型,并能在規(guī)范或相似的環(huán)境中進行一定的發(fā)展和推理,它注重“為什么”,也就是知其所以然。理解可分為說明性理解和探究性理解兩級。

1.說明性理解:就是對知識、技能的實質性領會,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或換一種形式表述出來,能說出其結構的組成要素及相互關系。主要行為表現(xiàn)有:(1)能把定義概念分解成幾種不同的要素,如說明集合的三個特征,說明數(shù)列極限的“ε―N”定義的組成要素等。(2)能將一種形式(文字、符號、式子、圖象等)的數(shù)學表示轉化為他種形式表示,如將等差數(shù)列的定義用數(shù)學式表示出來,根據(jù)給定的曲線方程畫出其曲線,由函數(shù)解析式作其圖象,將極限的運算法則用文字語言敘述等。(3)能準確地區(qū)分定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能說明公式法則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2.探究性理解:就是要求學生親自參與提出、解決、研究、發(fā)展問題的全過程,對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圍內可能的發(fā)展趨勢、傾向或結論,經過學生自己動手獲得,它是較高層次上的理解。主要行為表現(xiàn)有:(1)說出某概念的所有外延形式,如說出任意角的分類、復數(shù)的分類、六面體的分類等。(2)說出某定理、公式的各種可能的用途,如說出同角三角函數(shù)關系式的作用。(3)對于給出的某些條件推出一些結論,如推導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的公式。(4)證明一些定理和公式。(5)對一些問題成立條件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如研究三角形不等式(|a|-b|≤|a+b|≤|a|+|b|)等號成立的條件。

三、運用

運用,是指應用學過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在一定的情境中解決問題,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具體表現(xiàn)。運用可分為模仿運用、封閉運用和開放運用三級。

1.模仿運用:是指直接利用某些公式、定理、法則、范例等,在相似的情境里解決相似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有三點:一是定理法則等的直接應用,不作復雜的轉換;二是與原始學習的情境相同或相似;三是解決的問題與原始的問題相似,即在舊情境中解決問題。很明顯,這是一種低水平的運用。主要行為表現(xiàn)有:(1)能按一定步驟、方法、程序處理新問題,如仿照指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總結出對數(shù)函數(shù)的性質。(2)能根據(jù)例題、解決條件、模式相同或相似的新問題,如利用例題的處理方法,解決每節(jié)的練習題和少部分習題,這樣的運用多數(shù)能在課堂上及時完成。

2.封閉運用:它是指應用學過的知識和已有的技能,解決情境中的問題。所謂“新情境”,是指學生遇到的問題與經歷過的問題不論是條件、結論和結構均不相同。解決這類問題,一般不能直接利用現(xiàn)成的或經驗過的模式來完成,大都需要進行一系列轉化過程才能實現(xiàn)。由于經過一定的遷移可轉化為舊情境,所以是一種封閉式的運用。主要行為表現(xiàn)有:(1)將新問題轉化為舊問題解決,如將無理不等式化為有理不等式組求解。(2)把非標準式轉化為標準式,將問題換角度解決,如用換底法求三棱錐的體積,又如用換元法、三角代換法、數(shù)形結合法等解決數(shù)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