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貧困大學生范文
時間:2023-03-14 14:26: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資助貧困大學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感謝大家給我這次“資助感言”的機會。
我很榮幸的獲得XX屆大一新生國家助學金,我深深的感受到國家和社會給予我的溫暖。近年來國家對各種資助政策不斷加強,特別是教育事業的投入。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加大了,貧困資助方面也加大了,無論是所占比列還是資金數額方面都大大提升了。我深深的體會到國家對教育事業扶持的堅定信心。
在此我真誠的感謝國家,感謝社會,感謝學校對我的關愛和幫助,讓我在這個充滿溫暖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同時這個資助讓我更加明白,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擁有權利也就意味著擁有義務。這個資助讓我明白,人生是需要感恩的,社會給予我們資助,我們就更應該學會去感恩社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會感恩的人。
在以前,我的身邊也有因為貧困而輟學的同學,這讓我更加明白,國家給我這次資助機會的可貴。
在此,我更應該感謝國家,感謝社會,更應該感謝那些資助我們的人。讓感恩之心伴我成長,謝謝大家!
篇2
關鍵詞:少數民族;貧困生;資助;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81(2013)03-0070—04
長期以來。國家一直把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作為體現低收入人群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舉措,爭取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受教育機會,促使大學生能安心學業,努力發展自我,能在未來更好的投身到社會建設中去。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收費體制改革以來。國家就不斷地嘗試和推進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特別是2007年5月,國務院公布《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后,大幅度地提高了資助的額度和范圍。資助規模日益擴大,接受各類資助的學生占到學生總數的比例已經達到40%以上,在這樣的前提下,資助決策對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一、對少數民族貧困生現狀的審視
與此同時,中國農村牧區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貧困人口比例高的狀況至今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相應地影響到了大學層面的貧困問題及其解決機制。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貧困發生的區域背景
據中國科學院的《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按2011年提高后的貧困標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中國還有1.28億貧困人口,而貧困人口的分布也主要集中于少數民族聚居的西部欠發達地區。國家民委《2011年少數民族地區農村貧困監測結果》顯示,當年全國農村扶貧對象占全部農村戶籍人口的比重為12.7%。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的內蒙古、廣西、、寧夏、新疆五個自治區和貴州、云南、青海三個省即民族八省區農村扶貧對象為3917萬人,占八省區農村戶籍人口的比重為26.5%,占全國農村扶貧對象的32%。從農村扶貧對象占戶籍人口比重看,八省區高于全國13.8個百分點:從八省區農村扶貧對象和農村戶籍人口分別占全國比重看,八省區農村扶貧對象占全國的比重(32%)是其農村戶籍人口占全國比重(15.3%)的1倍多。(國家民委:2012)
(二)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概況
與全國和民族地區貧困狀況相對應的是,在西部地區的高校中,包括少數民族學生在內的貧困大學生的數量比例也明顯偏高。在新的扶貧標準下這一比例將會大幅度提高。尤其少數民族較多聚集的學校,都存在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在校生貧困率較高。以青海師范大學為例,學校有漢、藏、回、土、蒙等27個民族的學生,到2012年9月有研究生和普通本、??粕?0175名在校大學生,全校有貧困生4808人,占全校學生的47.3%;少數民族學生4543人,占學生總數44.6%,其中貧困生2952人。占少數民族學生人數的65%。顯然,少數民族貧困生比例高于少數民族在校生比例的20個百分點。
在貧困少數民族中,主要的少數民族是藏族學生,共2123人,其中的80%來自玉樹、果洛、黃南、海南藏族自治州等艱苦邊遠的高寒地區;回族958人、土族344人,主要來自海東市的民和、互助等貧困縣。由于少數民族家庭人口相對較多。且近80%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家庭總收入低于5000元,少數民族大學生月均生活費最多的在200—300之間。對此,在現行的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中,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充分考慮少數民族學生的特殊性,才能保障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合理性。
二、當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資助現狀
(一)高校一般貧困生資助現狀
從國家層面看,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體系日趨完善。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49993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獎勵資金約4億元:66.1萬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資金33.04億元:超過443萬名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資助資金131億元,這三個方面的數據說明,在全國高校學生2500萬中,有近21%的學生獲得了獎助學金。2012年國家共資助了162.45萬名(次)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新生,總金額達38.76億元??傮w上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實現了“應助盡助”的預定目標。
在青海師范大學,2011年全校在校生9530人中,共有2710名學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占全校在校學生總數的29%,貧困學生的資助面達到44%。但仍有10%的貧困學生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足夠日常生活的生活補助。
(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資助現狀
少數民族大學生大多來自經濟相對落后和教育資源不足的邊遠民族地區,考入大學前的成長和受教育環境影響了觀念和水平。導致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相對較弱,進而影響到大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在這樣的前提下,少數民族貧困生獲得各種獎學金的比例就相對較低,而享受助學金的比例相對較高。在青海師范大學,雖然少數民族在校生的貧困學生比例相對較高,但受到資助卻相對有限,以2012年為例,各類獎學金獲得者1292人,其中中少數民族238人,所占比例僅為18%,與少數民族學生占全校在校生總數49%相比,相差30多個百分點:全校國家助學金獲得者2333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073人,所占比例為46%,接受各項社會資助者80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95人,所占比例為49%,這兩組數據表明,占貧困學生總數65%相比,受這類資助的比例也相對很小。在實踐層面,這實際上導致了相對貧困的少數民族學生處于資助劣勢。
在少數民族貧困生內部,青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貧困率較為突出。全校2012年底有青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少數民族學生共2271人,其中貧困學生為1476人,各類獎助學金獲得學生為625人,而貧困生資助率只有42.3%。說明貧困生及其資助,除了有民族差異,更加凸顯了地域差別,需要全方位考慮和統籌解決。
三、現行高校少數民族學生資助體系論析
(一)現行的高校資助政策
2004年8月,中央16號文件,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高?!耙訌妼洕щy大學生的資助工作”。據此,大部分高校高重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相結合,本著“獎優”和“助困”并重的原則,基本建立和完善了以學生獎助貸和勤工助學為主體的“獎、助、貸、勤、補、免”資助體系,運用資助的手段達到育人的目標。目前,高校形成了以國家財政支持為主,社會力量資助為輔的資助體系,主要是通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加之高校吸納社會力量捐贈的助學金和校內外設置的勤工助學,基本上能夠解決大部分貧困學生的困難問題。
(二)資助政策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不斷加大資助力度,基本上實現了“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的目標,但是,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貧困生認定工作固定化,缺乏科學性
目前,各高校普遍都制訂了認定經濟困難學生的標準,但是如何利用制定的標準去認定貧困生,在操作上還是有很大的困難。特別是各高校貧困生認定小組的產生和認定程序都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而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對象。這就使得各高校的貧困生認定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難免失之偏頗。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的貧困生認定工作一般是在新生入學后不久開始開展的,一旦評定下來,則很少再會改動,以后的資助都以此為標準。很顯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學生貧困情況也在發生變化,而目前的評定方法,并不能對這種變化有應對的辦法:另一方面,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邊遠農牧區,按照現行認定標準,家里往往很難有能力到相關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而相對發達地區的大學生往往不貧困卻能動用各種關系順利開具貧困證明,這就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現行貧困認定體系中處于劣勢。因此,各高校在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工作上的漏洞就給偽貧困生提供了機會,使得助學金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2.資助目標不明確,缺乏指向性
現行資助體系的資助金不只是專門資助貧困學生,還包括全體學生中成績優秀者的獎勵。獎學金制度作為學生資助體系措施之一。一直以來就存在著“獎優”與“助貧”界限不清的問題。一般而言,受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基礎的起點與普通漢族大學生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家庭經濟困難給原本文化差異等存在差異的少數民族學生帶來巨大心理壓力,相同的標準衡量難免使其力不從心。高校在制定獎學金政策時,往往忽略了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由于受教育背景、民族文化差異、基礎教育資源享受不均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學生輸在了起跑線上,即使學習再努力,很多方面還是難以超越。而現行的資助政策已經變相地將資助和獎勵混為一談,將資助僅當作是對優秀學生的一種特權,資助目標的不確定性顯然減弱了資助功能,且明顯違背國家資助工作的公平原則。
3.評選方法不單向操作,缺乏合理性
目前高校的貧困生認定。大多數從評定決策者的角度出發,有三種主要類型:輔導員主導型、班委推薦型和班會討論型。輔導員主導型容易出現光環效應和陷入能力陷阱;班委推薦型是比較合適的,但也會受少數人意志控制,公正性不能保障。班會討論型容易出現樂隊效應,會被少數“聲音大的”影響,從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無償資助產生連帶不良效應
現行的“獎貸助勤補減”資助體系中,貧困生容易產生“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對徹底脫貧、提高自身能力缺少追求,從而對需要付出勞動的勤工助學不感興趣,而對各類獎助學金充滿熱情;這就導致一些受助貧困生誠信度下降、感恩心缺失、依賴心形成、維權意識強、履責意識弱的現狀。
5.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配套
加強對貧困學生的教育引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長遠的深層發展需要,這是資助工作的終極目標。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一方面經濟壓力特別大,另一方面由于貧困帶來的思想壓力導致性格缺陷更加突出,經濟貧困引發精神貧困,甚至有表現出仇富、仇視社會的端倪。這樣的學生及時通過接受資助順利畢業走向社會也會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還可能成為易走極端的狂熱宗教徒,危害社會。而目前多數大學還只停留在尋求資助的公平而忽視了貧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適時引導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感恩、誠信。
四、優化少數民族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策略
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之后大部分回生源地就業,這些學生將會成為地方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如此大的群體,必須有貼切實際的資助體系來幫助其完成學業,以適應和諧社會的發展。
1.完善貧困生檔案,實行資助區域等級化
現有的自主政策體系宏觀上是平等對待每一個貧困大學生。現實情況是,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生源地的弱勢地位導致貧困生個體間貧困程度也有所差異,在同時具備貧困生認定資格的時候,如果采取一視同仁的資助方式,實際上就是隱含著巨大的不平等性,使得最需要幫助的對象并不能相應得到最多的資助。要完善大學生資助政策的執行體制,就要從制度上明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等級認定標準;要建立資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類別學校生源構成情況,合理確定并適時調整資助比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家財力狀況,逐步提高資助標準。對于連片貧困地區的大學生,采取區域化的助學獎學制度,確保國家主導型高校資助的全覆蓋;尤其對從農村牧區考入城市大學的少數民族學生,根據其生活需要和往來交通,建立符合民族地區實際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資助機制,引導農牧區學生盡早融入城市社會。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建立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延續一體的貧困生家庭狀況檔案,包括貧困程度、貧困原因等,實行資助區域等級化的資金分配方式,制定相對科學的認定和資助標準。
2.探討資助思路,優化貧困生資助體系
以形式多樣的資助方式取代單一的經濟資助模式,開展更多的針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的資助活動,以經濟資助為手段,以知識和能力資助為目的,以心理資助為保障。讓貧困生通過在勤工助學崗位的工作,社會實踐等方式鍛煉能力,增強自信,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使其認識到資助最重要的一點不是獲得金錢,而是獲得自己賺取金錢的能力;少數民族貧困生最大的恐懼,往往不是當前經濟的拮據,而是人生的出路,因此就業幫扶就成為貧困生資助的重要方面,甚至要高于經濟資助,只有這樣才能徹底脫貧,促進就業是最終能使少數民族貧困生以自信的姿態獨立走上社會并承擔其責任的最后重要一環。少數民族貧困生的自尊心與自卑感使其在學習生活中產生壓抑感,進而封閉孤僻,對民族、宗教、金錢等問題上比普通學生更敏感,這就要求輔導員老師和專業課教師要加強心理引導,了解他們的情緒,及時疏導,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為開展形式多樣的貧困生資助工作,青海師范大學在不斷完善資助體系的情況下,成立“自強之友協會”以及重在社會實踐、服務社會、提高自我的宗旨下成立了由貧困生組成八個“自強社”,這些學生社團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少數民族學生,其中“建行成才自強社”均由少數民族學生組成。學校充分發揮這些社團的先鋒作用,通過開展的校內外系列活動,進一步增強資助育人成效,以豐富的育人活動激發學生上進心和自信心,努力實現由單純經濟資助向回饋型、成長型資助轉變的經驗值得高校借鑒。
3.加強貧困學生思想教育力度,注重資助與育人的有機結合
大學生資助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受助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問題不可忽視??梢钥隙ǖ氖谴蟛糠稚贁得褡宕髮W生思想狀態是積極向上的,但在少數受助學生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虛榮心、依賴心、誠信缺失、不服責任、不懂感恩等情況。因此,在進行經濟資助的同時,一方面應加強貧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人格品質,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自我調適能力,讓他們融入到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生活中,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創新發展、社會交際能力、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學校多部門聯動的貧困學生思想教育機制。教學院系要注重發揮專業教師的作用,把對貧困學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學生工作部門、共青團組織、學校后勤等部門要在校園文化、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活動中積極引導,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貧困,要他們能把貧困看作是人生的挑戰和磨勵,牢固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精神品格。
4.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
“落實好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有關工作,組織好高校學生勤工助學,積極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這是教育部24號令中對輔導員賦予的崗位職責之一,在高校中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和各類活動中相對于其他學生較為落后,輔導員在看待學生問題上往往就會產生偏向,比如對學習好的、參加活動積極的、為院系或班級爭得的榮譽者在評獎助學金時優先考慮。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資助工作將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也影響著國家資助政策的落實,作為政策的一線執行者和落實者輔導員肩負著重大責任。
參考文獻:
篇3
小駱出生于蘄春縣一個農村家庭。父親是劉河中學一名數學老師,母親務農。大一的寒假,小駱回到母校。在老師的辦公室,他無意間看到一疊貧困生助學金申請表,得知這些學生大都是單親和孤兒,很多學生“吃了上頓沒下頓”。小駱暗下決心:打工掙錢,幫助他們。此后,駱群曙爭分奪秒,節衣縮食,賺到的錢卻捐給了別人。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諷刺他逞能。身高163厘米的小駱卻說:“沒去過大山,你就不會知道那些學生有多苦。我自己少吃點少用點,就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有學上,讓他們不再像我一樣,因為營養不良而長不高?!?/p>
多維解讀
“愛心小胖”詮釋最美正能量
“愛心小胖”駱群曙每天都奔跑在打工掙錢的路上。有人質疑他有點不務正業,但學習的重要性他又何嘗不知。在每一次忙完之后,他總是利用一切的時間去學習。他現在就開始做許多人所描述的幾年之后的事情,因為也許他一時的安逸,便會留下孩子們一生的遺憾。
知易行難,很多人有很多的夢想,也想著將來有一天,等功成名就之時,能回報養育他的地方,幫助更多的人。但隨著時光的流逝,總有人把這些拖到以后做,總會感覺自己不成功,還沒有幫助他人的能力。最后,幫助他人、熱心公益的事情就成了他人的事情,自己成了一個看客。這個社會需要這樣一個真實的楷模,不攀比、不炫耀、不自卑、不吵鬧,簡簡單單,為夢想執著,不被不良風氣所侵蝕。我們需要這樣滿滿的正能量,告訴我們什么叫堅持,什么叫感動。他也讓我們看到我們能做的有很多,公益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它是每一個公民都可以被點燃的熱情。奔跑的小胖,讓我們看到這個民族最溫情的一面,也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社會的希望。
“愛心小胖”助貧是對慈善機構的反諷
對于“愛心小胖”的行為,輿論一片贊譽。但在這背后,卻有一個讓人不得不思考的現實,國家對貧困生的補助去哪了?那些政府救助部門和社會公益慈善機構去哪了?為何原本該是政府和慈善機構承擔的責任卻讓一個大學生用他稚嫩的肩膀去扛?
我們也許能從近日媒體報道中找到答案。媒體報道我國彩票17萬億元資金去向不明,發行彩票主要目標在于集資投入到社會福利、衛生、教育、體育、文化當中,然而據媒體披露.卻有大量公益資金趴在地方政府賬上“睡大覺”。本該用于教育扶貧的公益資金卻被用來蓋大樓、買游艇,使得一個大學生做兼職去資助一些貧困生,實乃對慈善機構的反諷?!皭坌男∨帧笔且幻谧x大學生,僅靠他個人的力量,所收獲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以“愛心小胖”精神為杠桿,撬動起全社會的道德感知,讓公益組織、政府部門、社會名人能夠加入到這場愛心接力當中,讓最需要幫助的人得到更廣泛和實際的幫助,才是我們真正應該推崇的愛心救助方式。
相關鏈接
篇4
我叫xx,現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我出生在一個特別的家庭,說特別,其實,也沒什么特別。我出生的時候爸媽已經人到中年了。小的時候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同??墒?,到了初中、高中的時候,我發現其他同學的爸媽都很年輕,有時候我很羨慕他們。有些同學甚至和他們的爸媽相處得很好,就像是朋友。而我的爸媽的兩鬢漸漸開始有白發了??吹缴狭四昙o的爸媽為了我還那么辛苦的工作,不能跟同齡人一樣退休,不能跟他們一樣過上悠閑的生活,我心里很難受。這是激勵我不斷上進,努力奮斗的動力之一。每當遇到挫折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想到自己年邁的父母,我不能放棄,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我要通過我的努力,好好報答他們,讓他們生活得輕松快樂。這樣,在求學的途中,我克服了很多困難。付出終有回報,在xx年的高考中,我以609分的高分考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看到爸媽為我的學費奔波時,我很心痛,但是也很無助,也只能盡我所能安慰他們。但是,正是在這個時候,共青團鷹潭市委給了我希望,通過他們的聯系,我獲得了天潔公司的大力資助。感謝你們給予我無私的幫助!在過去兩年的大學生活中,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用心學習,同時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用優異的成績回報你們對我的幫助。我想,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奮斗拼搏,并將他們的愛心火炬傳遞下去,回報社會。
篇5
[關鍵詞]大學貧困生;心理健康;自助能力
[作者簡介]吳文群,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講師,湖南吉首416000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7)05―0209―03
近幾年隨著我國高校連續擴招,在千軍萬馬上大學的熱潮中,高校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貧困生,準確地說應該是經濟貧困生(以下簡稱貧困生)。所謂貧困生,是指國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茖W生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的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大學生?,F在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家庭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問題,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近年來,由于貧困生的心理問題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日益突出,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家長揪心、學校擔心、社會憂心的不可輕視的問題,了解和掌握貧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發展,已經成為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
一、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2001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各高校要把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抓緊抓好。
2.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高校幫困育人體系。為幫助貧困大學生減輕經濟壓力,國家不斷健全助學體系,推出包括獎學金(含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困難生補助、學費減免、社會無償資助等一系列積極措施,但它只能緩解少部分亟待解決經濟困難的貧困大學生的壓力,而由此引發的關于貧困生隱私、依賴社會和受資助產生的心理壓力等問題層出不窮。因此,高校在幫助貧困生解決經濟困難的同時,應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進一步改善社會的人口素質。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但一部分貧困生由于各種壓力產生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疏導,就會影響到其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高校中的貧困生終究要走上社會,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前提條件。
4.對高校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高校的穩定和和諧社會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國提出要建設和諧社會,高校要建設和諧校園,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如何促進貧困大學生群體與學校、社會的融合和諧。這就要求我們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在幫助貧困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困難的同時,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通過扶助一個貧困生,往往能帶動一個貧困家庭、家族,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果是較大的。
二、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
1.因學習壓力較大而產生的焦慮和緊張心理。貧困大學生把取得大學學歷作為日后提高就業水平,從而讓家庭和自己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他們在求學過程中承載著比非貧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壓力。在現實生活中,貧困生為了緩解經濟壓力,在拼命學習以期獲得獎學金的同時又不斷尋求勤工儉學的機會,使貧困生身心俱疲,長期處于心理緊張、焦慮的狀態,學習壓力更大。
2.自卑、敏感、不穩定心理。面對經濟貧困的現實,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從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縮的應對方式。具體表現為很少與同學交流,不常參加集體活動,消極地對待人生,消極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與自尊的矛盾性是貧困生的心理特點。貧困生因家庭貧困而自卑,但他們又有強烈的自尊要求,內心極為敏感。因此,對涉及自己的事情容易引起強烈的情感波動。
3.因人際交往困難而產生的抑郁、孤僻心理。貧困生由于經濟匱乏難以支付這類額外開支,如果不能另外開辟人際交往空間,易導致一部分貧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閉”,失去與他人交往的熱情;如果因“寒酸”形象遇到歧視或冷遇,強烈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他們產生對社會文化的敵對態度和強迫癥狀,造成抑郁孤僻心理。
4.虛榮、嫉妒心理。少數貧困生好攀比、講究衣著打扮,追求享樂與高消費。由于圖虛榮,往往打腫臉充胖子,常用資助的錢或者父母辛苦借來的錢大肆擺闊,而對家庭經濟困難視而不見。還有些貧困生自尊心極強且心胸狹窄,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因不滿、不服氣或者羨慕對他人產生嫉妒情緒。
5.行騙、犯罪心理。個別貧困大學生在個性心理方面,表現為自私自利、占有欲強、自我素質低、自制力差、法制觀念淡薄,經受不住貧窮的磨難或者對社會及富裕的人抱有抵觸、敵對、報復心理。他們無視校規校紀,在校內外從事行騙或者進行刑事犯罪,這類貧困生雖然人數極少,但對社會影響很壞。
三、導致高校貧困生異常心理的原因分析
1.來自弱勢群體身份的壓力。貧困生來自貧困家庭,其作為社會上所定義的弱勢群體的身份會直接給貧困生帶來諸多壓力。社會上部分人群對貧困家庭的偏見或者人們無處不在的同情都會給貧困生帶來壓力。
2.社會評價標準的變化和社會亞文化的沖擊。在中學時代幾乎以成績作為對學生個人評價的唯一標準,貧困大學生只要通過努力學習使成績優異就能獲得社會尊重和重視,而在大學時代評價體系的多元化使貧困大學生失去成績優勢,又因為家庭教育資源的匱乏而缺乏其他評價所需資源。另外。大學生中不時泛起的各種各樣的消費熱點給囊中羞澀的貧困生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社會貧富差距在校園中的反映以及社會“一切向錢看”的亞文化的沖擊,都給貧困大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3.來自擇業、就業的壓力。當今社會就業競爭越來越大,大學生為了保證高質量就業,在大學期間通過各種途徑如考證、培訓、考研等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而這些均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貧困生如果要獲得同樣的機會必須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努力;同時,他們面對高薪酬的渴望而自身綜合素質培養條件相對缺乏與社會高薪酬對應相對綜合素質較高的矛盾,目前,就業市場
中存在的不正之風,都使貧困大學生產生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
4.來自公開資助方式的壓力。當今社會越來越關注貧困生的問題,并通過各種方式對貧困生進行資助,這本身是件好事,但如果資助方式不當,善意的舉動也會造成貧困生的心理失衡。由于我國的慈善事業尚不發達,機制尚不健全,再加上貧困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導致一些學生雖然經濟上得到了救助,自尊心卻受到嚴重傷害,甚至導致自卑、抑郁、嫉妒心理加重。
5.來自學習的壓力。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那里普遍存在著文化環境和教育條件相對落后、學習起點低(特別是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等客觀情況。進人大學后,由于經濟原因,他們在學習上的投入比其他學生要少得多。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期望通過努力學習獲取高額獎學金以改變自身經濟困境。這使他們經常處在一種想勤工助學又怕耽誤學習、想學習又需要勤工助學的矛盾心理沖突中,面臨著巨大的心理考驗。
6.來自人際交往的壓力。貧困大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都有強烈的交往需要,但由于整日為學習、生活奔波,而且缺乏擴大交往的經濟實力,使貧困生在人際關系上趨于封閉,并產生了種種心理障礙。有的貧困生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著師生善意的同情;有的貧困生不愿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封閉;還有的貧困生由于貧困而對社會持極端的觀點,影響了心理健康。另外,與普通學生在生活習慣、言行舉止甚至藝術修養上的差異,也常使貧困大學生相形見絀而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暗示。
四、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采取的措施
1.確立清晰的貧困生工作思路。在做好貧困生救助工作中,要從單純的經濟救助逐步轉向“輸血”與“造血”相結合、經濟救助與能力提高相結合,形成清晰的貧困生工作思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堅持經濟資助與能力培養相結合,以提高能力為重點;堅持關愛與激勵相結合,以激發貧困生內在動力為重點;堅持以學校為主體,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著力構建貧困生資助和能力建設體系;堅持解困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讓所有貧困生在校期間生活有保障,情感有歸宿,學習有動力,心理無障礙,使他們成為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務實作風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形成科學規范的貧困生工作體系。健全貧困生工作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起學校、學院、班級三級助學幫困網絡,健全貧困生工作的制度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貧困生工作制度,建立貧困生信息數據庫,每年根據學生的變化,及時更新數據庫。為學校黨委、行政對貧困生工作決策及學校貧困生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較為翔實和準確的數據;為學校勤工助學崗位人員的選拔、貧困生各項評優、助學金發放等提供方便;健全貧困生工作的獎勵資助體系和貧困生工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較為完善的貧困生獎勵資助體系。此外,合理安排、優先安排經濟困難的學生在校園和社區參加勤工助學公益勞動,既獲得報酬、彌補經濟困難,又得到鍛煉,促進學習。讓貧困生在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會的過程中,達到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實現自我價值,保持人格尊嚴。
3.加強典型事例的媒體宣傳。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對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充分運用貧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頑強拼搏而獲得成功的優秀代表,抓典型、樹榜樣,增強貧困生發奮成才的自信心,以他們健康和上進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挑戰,在自立自強自助奉獻方面為廣大貧困生樹立光輝榜樣。
4.營造良好校園環境,大力拓展高校的育人途徑。充分發揮學生會、社團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特別是對服務于貧困生的社團,應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使貧困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社會和學校的溫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深刻地體驗到社會的支持。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利用社會支持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最大限度地消除經濟貧困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注意加強班級、宿舍的管理工作,倡導同學之間形成相互關懷、真誠接納、共同成長的理念,為貧困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大力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營造勤奮學習、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篇6
【關鍵詞】 高校;貧困女大學生;學生資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特別是高校招生及收費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高校貧困生問題逐漸凸顯。在高校校園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或是來自偏遠農村或是父母下崗或是單親家庭,由于家庭條件比較貧困,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社交帶來了諸多的困難,情節嚴重的還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對于學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貧困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存在自卑、孤僻、抑郁、嫉妒等多種心理障礙。貧困女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不僅對學生個體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構建文明校園、和諧社會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深人了解貧困女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和特點,認真研究和掌握貧困女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根據貧困女大學生群體心理特點,高校學生工作者應該把學生資助工作作為抓手,將高校心理咨詢體系作為載體,加強貧困女大學生自我心理脫貧和經濟脫貧的雙重脫貧,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努力解決高校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問題,為她們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使其走出心理困境,順利完成學業,這也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刻不容緩的工作和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義務。
1.貧困女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和特點
貧困女大學生作為高校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她們在心理上承受著比一般大學生更大的壓力,由于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就會導致這一群體的個性特征和心理上的負面因素增加,影響著這一群體的健康成長。她們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1自卑心理問題突出
自卑心理是一種因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一種自慚形穢的情緒。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對自己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不能經受強烈的刺激;謹小慎微,經常產生猜忌心理等。
1.2孤僻導致人際交往困難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女大學生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背負著雙重壓力,由于家庭經濟貧困,她們在物質生活上就很匱乏,相對于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相對于家庭優越的同學,強烈的自尊心就會使她們產生強烈的心理落差,越發凸顯的孤僻。她們想融入這個群體,但是又不愿意讓別人看到她們的窘迫,不想讓人憐憫和同情,她們既希望與人接近,又擔心自己在交往中表現不好,所以塵封自己,害怕與人交往和溝通,造成性格孤僻、獨來獨往,更進一步導致人際交往困難。
1.3抑郁與焦慮并存
抑郁和焦慮通常是由于自尊心遭受到挫折,導致自信心喪失,從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消極感受。根據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顯示,14%的大學生出現過抑郁癥狀,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憂郁等不良反應。
2.學生資助工作對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造成貧困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決的途徑也是多個方面的。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經濟上的貧困是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最大的誘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從經濟上給予援助和支持,改善學生資助體系,提供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加強學生資助工作是解決貧困生心理問題的物質前提。
2.1進一步改善學生資助體系,充分發揮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各高校應該健全貧困生的資助體系,切實減輕貧困生的經濟壓力。獎學金、助學金、困難補助、生活補貼、貸學金、勤工助學、學雜費減免是當前我國高校實行的多元學生資助體系。要發揮獎學金育人優勢,高校就要在國家獎勵的基礎上,改革學校獎學金制度,根據自身情況,設立貧困學生專項獎學金,重點獎勵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在貧困生中形成導向,激勵貧困生發憤圖強,自立自強。其次,逐步取消困難補助、減免學費,變無償救助為有償扶助。高校應該根據情況要求貧困生必須參加一定時間的公益勞動等,才可以獲得資助。這樣,不僅有利于使高校有限的資助經費發揮更大的作用,更有利于培養貧困生的自立精神。第三,加大勤工助學力度。勤工助學作為新的助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給貧困生提供一個機會,鼓勵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報酬,在經濟上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培養學生自救、自強意識,克服依賴心理,并在勞動實踐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提高能力,鍛煉就業需要的各種技能和品德。
2.2依托學校心理咨詢機構,改善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學校心理咨詢機構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心理咨詢工作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作用,增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組織相關教師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向貧困生傳授心理知識、心理調整方法,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使貧困生能正確認識學習和交往中的心理問題,并學會自己合理解決問題。
2.3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生資助,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氛圍
要對貧困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生資助,首先要幫助貧困生實現心理上的脫貧,更新她們的觀念,要讓她們充分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改變命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奮斗。首先,要使得她們以健康的心態正視目前的貧困現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把生活的艱辛與坎坷轉換為積極向上的動力,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其次,學校可以通過一定的形式,如: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等對她們進行心理教育和勵志成才教育;選擇一些有貧困背景的成功人士,貧困生的優秀代表演講,幫扶等方式幫助她們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改善心理健康狀況。
總之,高校學生工作者應該把學生資助工作作為抓手,將高校心理咨詢體系作為載體,加強貧困女大學生自我心理脫貧和經濟脫貧的雙重脫貧,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努力解決高校貧困女大學生心理問題。在加強學生資助體系建設的同時,既關注貧困生的經濟困難,更關注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培養,讓有限的資助資源發揮其應有的資助和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曉云,王雪凈.貧困大學生心理困境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1,(14).
[2]王炳南,姜華帥.淺談貧困大學生心理分析及其對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4).
篇7
關鍵詞:高校資助體系;貧困生評級;層次分析法;指標體系
1 引言
隨著2007 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 號)的頒布實施,各高等院校不斷構建和完善自己的資助體系,通過“獎、貸、助、補、免、減”等不同形式的資助渠道來緩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為貧困大學生的學業保駕護航。貧困大學生困難等級評定作為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基礎環節,其準確性關乎著高校貧困生資助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高校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高校資助體系中往往沒有給出貧困生困難等級的明確標準,貧困生身份識別困難及其他評價性原因,經常會出現真正貧困的“漏報”。這給高校的資助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所以建立一套具有針對性的高校貧困生評級指標體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直接關系到我國高校資助工作的準確性以及公正性。
本文結合我國高校貧困生評級的實際情況,采用層次分析法做為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的工具,從而建立一個合理、科學的貧困生評級指標體系,為高校開展資助工作提供思路。
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體系構建
2.1層次分析法簡介
層次分析法(AHP) 是美國運籌學家 T. L.Saaty 教授于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種對較為復雜、較為模糊的問題作出決策的簡易方法,將需要研究的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元素,建立有序遞階層次結構,通過兩兩比較,確定層次中諸因素相對于上一層次某一因素的重要性,構造出兩兩比較判斷矩陣,然后綜合人的思維判斷決定各因素相對重要性進行排序。相對于其它方法,層次分析法更重視人的思維判斷在決策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2.2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指標體系設立的原則
貧困生評級的指標體系是高校資助服務中心和班級、系評議小組對申請學生進行困難等級評級工作的依據,直接關系到評級結果是否客觀公正,要建立一套科學、完整、合理的指標體系,需遵循指標申請合理性、指標體系內容完整性、指標選取具有針對性和重視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的原則。根據這些原則,本文將指標體系劃分為家庭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和學生個人因素三大類,由此構建我國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指標體系A。
2.3 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指標的設定
運用層次分析法將目標層定為我國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指標體系A,再次細分為第二層,準則層,包括B家庭因素、C外部環境因素和D學生個人因素;第三層,指標層具體細分如下:
家庭因素:B1家庭構成,B2家庭負債,B3家庭經濟收入,B4家庭患病情況。
外部環境因素:C1家庭所在地,C2受自然災害情況,C3受社會資助情況。
學生個人因素:D1學生日常消費情況,D2學生綜合素質,D3學生個人獎懲情況。
2.4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評級指標權重確定
1.首先確定準則層以及具體指標層中各個指標的權重,將同一層次中的各個元素按照上一層元素某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兩相比較,得出評級結果:1.同等重要、3.稍微重要、5.明顯重要、7.非常重要和9.極端重要,另設定2,4,6,8為各個檔次的中間值,以便于得出更為細致的評級結果。
2.通過得到的判斷矩陣確定各層次評價指標的權重。
3.一致性檢驗。由于判斷矩陣中各個元素按照上一層元素某準則的重要性兩相比較結果是認為賦予的,導致判斷矩陣具有一定主觀性,所以需要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來判斷矩陣的可靠性。步驟如下:
(1) )計算一致性指標CI,CI=;
(2) 查表確定相應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 . 對n=1,…,9,T.L.Satty給出了RI值。
(3)計算一致性比例CR,CR=,若CR
(4)計算各個層次的因素對系統的組合權重并進行排序。
計算貧困生貧困等級的函數為:Ai = B1i×0.119+ B2i×0.182 + B3i ×0.238 + B4i×0.123+ C1i×0.022 +C2i×0.098 + C3i×0.065+ D1i×0.046 + D2i×0.052+D3i×0.055
3 實例分析:
評議小組可以在通過對貧困生各項指標資料的收集、整理之后進行驗證:評議小組通過資料的分析和討論,約定好打分制度,對貧困生的各項指標進行十分制打分,再換算成加權得分,即可得到每個學生的最終分數以及排序,從而可以驗證該指標體系得出的結果與我們日常資助工作經過反復審核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來判斷本指標體系構建是否合理。
3.1實例背景
以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2015年申請貧困生認定的五名學生作為驗證對象,通過對這5名同學各項指標資料的收集,班級評議小組根據事先討論好的打分標準對各指標進行打分,取平均值后加權,最終分數越高表示越貧困。評議打分情況如表4:
表4 5名困生各項打分情況
3.2實例計算
計算五名學生家庭貧困程度:
A1=8.5×0.119+ 7.2×0.182 + 8.6×0.238 + 8.3×0.123+ 6.5×0.022 +7.3×0.098 + 7.2×0.065+ 7.2×0.046 + 8.0×0.052+6×0.055=7.79
同樣方法,可以計算出A2=6.32,A3=5.62,A4=6.87,A5=6.25
因數值越大代表學生家庭貧困程度越高,所以五名學生貧困程度排名為A1>A4>A2> A5>A3,同時A3處于5.0-5.9區域段,為一般困難;A2、A3、A4處于6.0-7.5區域段為困難等級,A1處于7.5以上區域段為特殊困難。這個結果與當年貧困生評級結果一致,細微差別在與A2、A5的貧困排序有誤,深思原因在于,家庭自然災害在班級評議時優先考慮,造成了誤差。
3.3.模型分析
在實例的開展過程中,該模型有幾點比較突出的優勢,通過該模型,貧困學生只需要把相關指標的證明材料提供給輔導員,由輔導員來整合就行了,避免了貧困學生還必須上臺進行答辯的尷尬,預防貧困生評級變成“比慘大會”的遄礎
4 結語
本文基于AHP方法,對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指標體系進行研究,結合高校開展貧困生評級的流程,綜合考慮了貧困生家庭因素,外部環境因素以及學生個人因素三個方面,建立高校資助貧困生評級評價指標,降低了高校對貧困生等級進行認定的片面性,提高了評級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高校 資助 貧困 模式
【中圖分類號】G5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6-0020-03
【Abstract】Mechanical and engineering school,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to yuchen elementary school for voluntary aids for 13 years, during this time, we have investigated a lot about the effective ways to help them and accumulated a great deal of abundant experience, of course, we also have deficiency I in a certain extent. The thesis just have a study about this point, and have a research on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subsidize impoverished area, so that we can do it better.
【Key words】University Fund Impoverished Pattern
一、鄉村教育整體現狀實地考察――以安徽省定遠縣三合村小學為例
十多年來,當城市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時,三合村小學除了人數外沒有任何變化。學校課程的設置,完全要看老師能教什么,而不是學生需要學什么。因為沒有電腦設備和英語教師,學校發下來的計算機和英語課本也全部處于閑置狀態。雖然全國小學統一都要開設外語課和計算機課,但多數村小因為缺乏師資或者設備,使得這些課程基本都是形同虛設,即使開設了這些課程,也只是走走形式,應付檢查。此外,教師嚴重缺編,條件的艱苦實在很難吸引優秀的人才到此來無私奉獻,一所小學里僅有兩三名教師,負責六個年級的全部教學,而且都是一直在村小學工作的老教師,他們的知識體系已經完全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又怎么能對學生授業解惑呢?
2008年6月,三合村小學與其臨近的余陳小學合并,成為新的余陳小學,合并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資源的過度缺乏和學生人數的急劇減少,由于近幾年來農民工進城的勢頭有增無減,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加上國家近年對進城務工子女教育的進一步開放,很多小學生跟隨父母一起進城讀書,也有的部分學生因為家庭不健全,既沒有跟隨他人外出接受良好教育,也沒有經濟實力繼續在農村讀書,便輟學在家。合并以后,兩個村子的學生人數相當于以前一個學校的人數,但是,硬件設施并沒有隨著這種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辦學條件依然與以往相同,形式上的合并并沒有帶來實質上的更新。
二、貧困地區教育受助需求分析
貧困地區學生的性格都相對內向,尤其是不能與陌生人快速建立聯系,表現出膽小、自卑和內向的心理特征。因此,對于高校而言,更應該發揮其文化優勢,關注到貧困地區學生的精神需求。作為高等院校來進行資助,還需要把關心體現在行動中,把教育寓于活動中,從物質上、心理上全方位幫助貧困學生,引導他們正視“物質貧困”,把家庭貧困視作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認識到暫時的物質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難面前產生的自卑、畏難、消極心態等種種“精神貧困”。開展勵志活動,激勵他們的斗志,讓他們有所追求。
精神資助除了勵志上的教育,還要幫助貧困生克服人際困難。在安徽支教家訪中,我們發現,有極個別學生不愿意參與到我們的談話中來,神態上對我們有一種抵觸情緒,隨著活動的深入,情況才稍有改善。這是因為他們過度的自卑導致的強烈自尊的表現,不愿甚至不屑與我們交談。特別是在對李領同學的家訪中,她表現出不愿回答我們和他親人的問話,出現一定自我封閉的傾向。因此,這部分學生的真正需求除了物質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心理健康,我們需要對貧困生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測試,對于個別有嚴重人際交往困難的貧困生,進行單獨輔導,以平等的姿態與其交流,漸漸消除其羞怯緊張心理。
三、高校資助農村教育有效模式探討
1.高校資助貧困地區模式的建立原則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是現代大學在自身發展歷史中先后承擔的使命。其中,服務社會又與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緊密相關,在當今時代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對貧困地區的資助作為高校服務社會的方式之一,近年來得到眾多高校的實踐和探索。如何從實效性和可持續性出發,構造高校資助貧困地區的一般模式,使高校對貧困地區的資助更切實有效、更有章可循,使有限的資源投入發揮出更大的效能,是擺在不少大學社會實踐組織者、指導者面前的新課題。
大學要較好地完成服務社會的職能,就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引導。具體到對貧困地區的資助,應當體現以下原則:
(1)高校資助貧困地區要與高校自身優勢資源相結合
對貧困地區的幫扶資助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政府、社會各界都對此給予了相當的關注和投入。在這一工程里,高校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是高校作為資助者必須首先明確定位的問題。無論在資助領域還是在資助方式的選擇上,都應該充分體現和發揮大學的資源優勢,從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向貧困地區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
(2)高校資助貧困地區要與貧困地區實際情況相結合
除了結合高校自身優勢之外,對貧困地區的資助也應充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這就要求資助活動的策劃組織者和執行者必須走到基層去,通過實地考察、走訪的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受資助地區的真實狀況,明確貧困地區最實際、最緊迫的需求,這樣才能使高校對這些地區的資助落到實處,使投入的資源得到合理應用。
(3)在資助方式上,硬件資助要與軟件扶持相結合。
高校在資助貧困地區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硬件投入(資金、物資、器材等)與軟件扶持(技術、文化等)相結合的策略。物質的資助歸根結底是“輸血”、“授人以魚”的做法,而軟件培育才可能實現“造血”和“授之以漁”。高校作為非營利的教育機構,從物質上對貧困地區進行幫扶并不能很好地體現優勢,一味追求資金付出的做法其實質意義并不大。
(4)高校對貧困地區的資助要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相結合
高校資助貧困地區是高校實現服務社會功能的體現,但也可以與學校的育人功能和科研功能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帶動貧困地區發展與促進學校自身建設的雙贏局面。已有不少個人和集體在這一方向上進行了探索,做出了成就,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在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下,這將是未來高校資助貧困地區的主流趨勢。
2.繼續加強對農村教育的物質幫扶
只有先進的教學設施,配套的教學設備,優厚的師資力量悉數到位,農村的教育才能有新的突破,如果硬件短缺,則會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阻礙,從而影響小學生們受教育的狀況,因此,高校在考慮對口資助貧困地區學生的教育資源時,物質幫扶仍然不可或缺。但是,問題是某種程度上,高校在這方面的幫扶力度也是有限的,單靠學校的資金來幫扶,明顯不夠,因此還需要高校本身拓寬渠道,爭取更多的資金和軟硬件設施,來更好地資助農村。
3.努力開展全范圍的文化幫困
如果說物質上的貧窮可以通過爭取更多的資源來實現,或者說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克服,文化上的貧困則會造成真正的落后,因此,無論學校的硬件設施如何,高校作為文化的集中地一定要對貧困地區展開更廣范圍的文化幫助,學生的最大渴望是學習,高校的最大優勢也在于它集中了大師、大樓和大家,因此,每次的資助都不可或缺的要將與學生的心靈交流放在重要位置,圍繞小學生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形式各樣的心理訪談。
4.加強對貧困地區學生的心理輔導與社交訓練
(1)在物質資助的同時,派遣有相關知識的人員對貧困地學生開展勵志教育的相關活動。
高校資助的目的在于培養人才,讓貧困生亦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并成才、成功。高校應該要把關心體現在行動中,把教育寓于活動中,從物質上、心理上全方位幫助貧困地區學生,引導小學生們從小正視“物質貧困”,把家庭貧困視作是一種對自己的挑戰,認識到暫時的物質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難面前產生的自卑、畏難、消極心態等種種“精神貧困”。激勵他們的斗志,讓他們有所追求有所夢想,能堅持不懈為理想而努力,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壓力疏導。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多數貧困區學生可能存在過度的自卑和強烈的自尊心理,也會伴隨一定的焦慮和緊張,可以隨著誘境的消失或經過他人的幫助或心理輔導老師而恢復正常,因此,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各種專題講座等形式開展心理衛生宣傳普及活動,讓廣大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加強心理健康意識,掌握維護和增進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如果通過心理測試發現存在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就應考慮采取相應的心理治療方法,盡早加以矯正。
(3)幫助貧困生克服人際困難
首先,要在保護隱私、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測試,對于個別有嚴重人際交往困難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以平等的姿態與其交流,漸漸去除貧困生的羞怯、緊張心理。對于普通人際交往能力偏弱的貧困區學生可以組織起來,與非貧困生一起參與小游戲等,以輕松的形式,帶動雙方的相互了解,打破緊張和不安感。
(4)幫助學生樹立自強、自信的觀念和意識
認為,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的最終實現,不僅要依靠教育者的教育,還必須依靠貧困學生的自我教育。他們存在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質問題還需自己去不斷努力提高和完善。貧困地學生要加強自我教育、自強教育、自立教育、自尊教育,注重鍛煉和培養自立、自強、自信精神,努力克服依賴思想和自卑心理,提高社會適應和生存能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正視眼前的困境和挫折,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
四、高校資助貧困地區的成效評估初探
對高校資助貧困地區的成效加以評估,在指標設置和操作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原則:
1.綜合評價優于單項評價
評價指標不能只考慮某一個或幾個單項因素,必須采取系統設計、系統評價的原則,才能全面、客觀地對其做出合理評價。當然,所設計的指標含義應該清晰,盡量避免產生誤解和歧義,同時又要避免指標間的相互重疊,造成錯誤的評價結果,對不同目標的問題,要力求找其共性,抓其特點,使指標能綜合體現項目效益的評價結果,關注未來發展能力。
2.定量評價優于定性評價
判斷資助項目的成效應以定量指標為主,考慮到有些指標無法定量描述,因此,還應采用一些定性指標,由專家、管理方、受益方集體加以判斷評分??紤]到定量指標比較客觀、公正,故應以定量指標為主。
3.社會效益優于經濟效益
從本質上說,高校投入貧困地區資助的行為是服務社會、人才培養的一種舉措,更近似于社會公益行為而非謀取經濟利益的行為。在對資助效益的評價中,應把社會效益擺在經濟效益的前面,在指標權重分配上予以適當的傾斜。
經過研究論證,我們也嘗試著表1所列的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和13個三級指標,形成高校資助貧困地區成效評估機制的綜合指標體系。
由于各指標對評價的實際重要程度不同,因此,需要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值。指標的權重值是評價指標重要程度的表達形式。權重值的確定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咨詢主觀定權法、因素成對比較法等。這項工作有待后續研究進一步深入落實。
參考文獻
1 朱霞梅.貧困與反貧困理論視角下高校幫困工作的思考[M].思想理論教育,2009.17
2 劉雪梅.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研究[M].法制與社會,2009.6:231~232
3 鄒海貴.社會正義視域中的高校貧困生教育救助探析[M].高教探索,2009:26~31
篇9
a: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b: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ab:晚上好!
a:八月丹桂,十里飄香。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大地佳音頻傳,大批承載著桂鄉發展希望的莘莘學子,即將啟程,跨入大學殿堂;
b:然而,在他們當中,還有一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臉上卻看不到笑容。
a:因為貧困,這些孩子的求學道路充滿了辛酸,十年寒窗,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高考,如今通知書已經在手,而大學依然還在夢里。
b:他們迫切的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
a:知識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愛就有希望,在這個時候,這些孩子的夢想和幸福,也許我們一個閃念就能夠給予;
b:在這個時候,只要大家能盡一點微薄之力,就可能改變他們一生的命運;
二、(活動概況、介紹領導來賓)
a:為了讓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些孩子,來資助這些孩子,我們------視臺-----有限公司共同組織了這次“------助我上大學”捐資助學公益活動,決定盡力資助一批優秀貧困大學生。
b:在今晚的直播之前,本著“公開、公平、有效”的原則,我們和----聯合,通過媒體公開尋找急需資助的優秀貧困應屆大學生。
a:在今晚的直播現場,我們請到了經----確認資助的一批孩子,他們將現場接受----公司的捐助。
我們這次活動得到了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今晚出席我們活動現場的領導有:
a:在今晚的現場,我們還開通了兩部直播捐助熱線:和 ,如果您也想資助優秀貧困大學生,歡迎撥打熱線馬上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電話認捐,我們將負責任地將您的愛心傳遞出去。
三、(受助學生1)
b: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孩子,他叫----,這是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家庭的貧困使這個孩子求學的道路特別艱難,但貧困并沒有磨掉他身上的自信和自尊,今年他以向陽高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安徽大學。讓我們先來看個短片。
(放片)
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堅強的------。
今天送-----來到現場的這位呢,其實和他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他是-----村黨支部書記、---區人大代表----,就是他通過媒體知道我們這次活動,主動替-----發出了求援。
② 佘支書,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③ 聽說哥哥為你上大學籌了一些學費,有多少?還差多少?
a:那么,在今晚,-----公司將為----捐助4000元的學費,現在,我們有請-------集團總經理-----先生。
(捐贈)
b:今天,------也特意準備了一份禮物,回贈給余總。
④有什么含意?
b:非常感謝------集團的義舉,他們的愛心是照耀在-----臉上的陽光,讓他的未來充滿著更多的希望。
四、(通山打工者現場捐助)
a:今天,來到我們現場的還有一位來自----的打工者---,在8月初她得知我們的活動后,第一個打電話來,想資助這些貧困的大學生,我們現在就把她請出來
① 今天想捐多少?
② 我們知道你自己并不富裕,之前也一直在資助一個學生,什么讓你這樣做?
(捐贈)
(回贈禮物)
七、(觀眾熱線電話認捐連線)
b:點燃一盞燈,可以照亮一個孩子的一生,我們希望引來萬家燈火,喚起更多的企業、團體以及個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為貧困大學生的未來共同撐起一片廣闊的藍天;
a:這里是-----電視臺正在為您直播的“---·助我上大學”捐資助學公益活動。觀眾朋友們,我們真誠的希望您伸出援助之手幫幫這些孩子,我們的現場認捐熱線是:和
今天,我們在節目中,不斷有觀眾打來電話認捐,資助優秀貧困大學生,現在我們來連線一位認捐者。
(電話連線)
a:其實,在大多數人的內心深處,都涌動著陽光的熱愛,對真善美的渴望和期盼,只要有一點善良的火星,就能讓真情之火熊熊燃燒起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些貧困的學子有一個美好的明天而盡上您的微薄之力。
b:觀眾朋友,我們在這里真誠的盼望您獻出愛心,歡迎撥打我們的直播認捐熱線:
在籌備這個直播之前,一位遠在上海的--籍老板,通過朋友得知我們的活動后,表示要資
助一個大學生4年全部的學費和生活費。他只告訴我們姓周,說他以前也是家庭貧困,沒有
機會讀更多的書,現在有點能力就特別想幫助那些優秀貧困大學生圓夢。
經過我們幫助聯系,和這位上海老板委托人的確認,這名幸運的貧困大學生叫---,家在----村,父母因病和殘疾,都喪失了勞動能力,今年-----考取中國地質大學。
今天----和母親來到了我們直播現場。他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這位資助他們的好心人說幾句話。通過我們努力,現在導播已經接通了這位遠在上海的----老鄉的電話:
(電話連線)
十、獨唱《感動-----》
在剛才我們的節目中,不斷有觀眾打來電話認捐,表示要資助優秀貧困大學生。
現在,我們我們來公布這些認捐者和他們的捐款金額,其中有很多人
都不愿意留下名字。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的義舉,希望這一份份愛心的滋養,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一雙雙熱情的大手扶起了明天的希望,一群群展翅的白鴿將翱翔在無際的藍天。資助貧困大學生是一項任務艱巨的公益事業,單靠個別企業、單位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希望能借此活動進一步動員全社會,都來關注和資助貧困大學生。
下面,有請 (領導)為此次“-----·助我上大學”捐資助學公益活動”致辭!
十五、童聲合唱《感恩的心》、現場捐款、結束
送人一枝玫瑰,留下滿手清香;給人一杯清泉,蕩漾滿心甘甜。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共同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市-----小學合唱團的師生,得知我們的這次活動,非常感動,特意來到直播現場,為所有的好心人,義演一曲童聲合唱《感恩的心》。
懷著同樣的期待,為了共同的目標.責任讓夢想成真.這里是---電視臺正在為您直播的“-----·助我上大學”捐資助學公益活動。今天的直播現場,除了----公司企業捐款資助5名優秀貧困大學生以外,來到我們現場領導、嘉賓和也想向優秀貧困大學生捐款,表達他們的愛心。
(現場捐款)
感謝他們,感謝所有的好心人。
今天的現場捐款、觀眾電話認捐和今后我們募捐的善款,我們都將及時轉贈給那些急需資助的優秀貧困學生。
殷殷助學情,喜圓學子夢。一雙雙大手推動著愛的波浪,一個個義舉為青春的希望啟航。
一場“------助我上大學”捐資助學公益活動感動著生活在------大地的每一個人. 一個又
一個有志氣卻家境貧寒的學子,終究會遇到難以勝數的好心人。
篇10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 201411)
摘要:資助學生并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扶貧,更應該幫助學生提升自助能力。高職教育更側重于學生技能的提高和應用,因此,高職院校資助工作應充分重視對學生自助能力的培養,打造“資助”與“育人”并舉、“經濟支持”與“心理支持”相結合、“技術支持”與“素質支持”相結合的育人模式。
關鍵詞 :高職院校;受資助學生;自助能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2-0159-04
國務院于2007年5月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提出,建立一套“獎、助、貸、補、減”為主體的多元化資助體系。但各職業院校的資助工作主要集中在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減少因貧困失學的學生數,而忽視了對貧困學生的育人定位及育人的可行性研究,導致德育功能弱化,一些受資助學生責任意識差,自我解困意識不強,自助能力不足。高職院校應將“資助管理”與“自助教育”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解決在校期間經濟困難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受資助學生自助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自助能力的概念與內涵
自助能力,是自己主動尋求幫助,統籌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解困的能力。高職院校受資助學生屬于經濟困難群體,一般具有經濟條件差、文化基礎差、心理承受力脆弱等特點。提高受資助學生的自助能力就是通過提供一定的服務平臺與信息支持,幫助他們發展經濟能力、生活能力、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提升他們自我解困和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一)經濟自助
高職院校一般學費較高,大多數貧困生來自農村或城鎮下崗職工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與來自經濟優越家庭的學生相比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易使貧困生出現兩種不良傾向;一是自尊心受挫,經常表現為自卑、內向孤僻、交際能力差等;二是缺乏社會責任感,經濟自助意識差,懷著“等、靠、要”的心理接受資助,重視眼前利益,容易出現利益爭奪現象。經濟自助是學生通過勤工助學等途徑解決自己經濟困境的能力。我們鼓勵學生開展經濟自助,但要注意“適度”原則,如果為了“打工賺錢”解決經濟困難而導致學習退步、學業受阻,是得不償失的。
(二)生活自助
高職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缺乏挫折和失敗的磨煉,缺乏獨立生活、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生活自助是指學生能夠自己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吃、穿、用、行。個體所接受的教育首先必須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就是一個人為適應某一社會的基本生存而必須接受的教育,除了要教育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外,還要教會學生學會生存具備的技能,多掌握一門技能,就多一份就業機會,多一份生存保障。
(三)學習自助
高職貧困生一般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基礎相對較差,尤其是英語和計算機水平不高,且自身缺乏自律能力,成就感較低,因此時常對學習感到焦慮緊張。學習自助是指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培養興趣、積極參與實踐、自覺開展學習活動,要在“尚德修能”的同時,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四)心理自助
高職貧困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心理,如自卑、攀比、排外,甚至嫉妒。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最關鍵時期,面臨著學習、戀愛及就業等各方面的挑戰,如若處理不當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受資助學生除了“幸運”地受到資助外,也多了一些關注的目光,因此他們比一般學生更為自尊好強,更渴望成功。心理自助是指學生主動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積極尋求心理疏導方式,緩解壓力,維持健康心理的能力。學生應培養自己具備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此外,通過向輔導員老師、專業指導老師、同學、父母親戚等傾訴,將不良情緒及時轉移的向他人尋求心理支持方式是心理自助的外顯特點。
(五)就業自助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學生需要在大學期間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通過考證、培訓、專升本等途徑,而這些均需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貧困生必須多付出數倍的努力。同時,他們因要改善經濟條件落后的現實,而對工作的薪酬有更高的期望,這就因能力與期望不一致導致擇業困境。貧困生在就業中居于弱勢群體地位,貧困生要主動開展就業自助,自覺創造學習條件,優化技能培養,在培養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掌握就業信息,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成功就業。
受資助學生自助教育應把握的原則
(一)堅持尊重事實、以人為本原則
學校資助工作人員在對貧困生家庭貧困證明資料審核、貧困生資格認定、資助項目評定、獎助學金發放以及社會捐助和資助的分配等環節需堅持尊重事實的原則,保證公平,在確定受資助對象時,要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工作中,以人為本,關心、幫助、引導受資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強調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
目前,資助工作重在滿足學生受資助的權利,忽視了對受資助學生的義務性要求,如學生的責任意識、感恩意識、誠信意識、主動自助意識等。應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國家的助學政策,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例,要加大助學貸款政策的組織宣傳工作,使學生能夠全面正確認識到國家助學貸款是黨和政府專門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求學難題而設立的,在教育學生要常懷感恩之心的同時,更要讓學生知道國家助學貸款也是以個人信用為基礎的普通金融政策,需要學生嚴格遵守信用協議,建立優良的信用記錄,合理利用國家助學貸款幫助自己完成學業。
(三)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原則
在資助工作中,要注重對受資助學生的后續教育管理,發揮資助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樹立自強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自強夢、奮斗夢托起青。
感恩和誠信教育往往被作為資助育人功能的核心內容,意在引導受資助學生將感恩意識轉化為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服務他人的實際行動。感恩和誠信教育往往側重于通過思政理論課、主題班會等顯性渠道來進行,過分提倡感恩,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不足,導致學生內心排斥,傷害學生自尊心。應該讓受資助學生感到溫暖,而不是“虧欠”,教育學生認識到貧困是暫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通過自身的努力自立自強。
(四)適度自助原則
適度自助指的是學生開展自助活動時要堅持一定的“度”,為了解決經濟困難從事大量的校內勤工助學或是校外兼職活動耽誤功課,或為了感恩、彰顯責任而參加大量的志愿活動以致影響學習,都是不可取的。適度原則要求學校既要掌握學生校內勤工助學工作量,又要掌握學生校外兼職活動情況,引導學生適度自助。
受資助學生自助能力提升的對策
除了來自學習的壓力外,受資助的貧困學生還背負著來自弱勢群體身份的壓力、公開資助方式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以及就業的壓力。為營造積極健康的育人環境,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探索將資助工作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志愿服務相結合、與心理健康相結合、與就業創業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一)拓寬隱性德育渠道,引導學生由“被動資助型”向“自助服務型”轉變
除了對受資助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第二課堂等顯性教育途徑外,還要積極探索隱性德育途徑,將顯性的說教化為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榜樣示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熞獓烙诼杉?,在日常教學中發揮人格魅力,用言傳身教引導學生,使他們在無形中改進自己的言行,從而建立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相長。
積極暗示 運用激勵和期望理論,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和鼓勵。羅森塔爾效應表明,如果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暗示和滿懷信心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積極暗示需要結合賞識教育,即肯定和鼓勵的教育方式。
情感溝通 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形成穩定的情感共振場,引導學生提升自助意識。教師要善于在工作中尋找與學生能產生共鳴的話題,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基于共同的話題和溫暖的關愛,溝通順暢,正能量才能得以傳遞。
文化熏陶 創設富有教育文化價值的校園環境、班級環境、實訓室環境、宿舍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感恩、誠信、責任意識,激發對真、善、美的追求。
(二)創造多元化平臺,激勵學生增強自我解困意識,培育感恩責任意識
勤工助學平臺 鼓勵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勤工助學及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創造更多適合大學生的勤工助學工作崗位,探索將勤工助學崗位與資助服務有機結合的途徑。同時,相關部門要保障學生按時、足額地領到自助酬金。用工部門要通過開展崗前培訓、定期業務培訓等方式,提高勤工助學學生的業務能力,使學生真正掌握用工崗位技能,增強責任和服務意識,在解決自己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為他人服務,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資助服務組織平臺 要通過創建資助服務平臺,吸納受資助貧困生參與到資助服務組織中來,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和服務他人的能力。如校園慈善愛心屋、愛心義工隊、愛心超市、志愿服務社等社團,要首先將受資助學生吸納進來。
志愿者服務平臺 過多地注重課堂等顯性教育渠道進行感恩教育,會無形中給學生更大的壓力,導致受資助學生在獲得助學金后更加自卑、低落。而志愿者服務平臺提倡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能夠使學生在參與志愿者服務的過程中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把“助人為樂”的精神外化為實際行動。
“導學制”學生團隊平臺 提倡學生參與實訓室建設,培養和發展學生團隊是實訓室教學的有益嘗試,也是學生自主開展專業學習的有效途徑?!皩W制”學生團隊是一種學生指導學生的職業技能帶教模式。首先要吸引受資助學生進入到實訓室工作團隊,并將其中的優秀學生集中起來由專業教師進行培訓指導,然后由這些有一技之長的學生精英充當“小老師”,開展“學生指導學生”的“導學制”自主學習模式。“導學制”學生團隊,使受資助貧困學生在參與實訓室管理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同時輔助提升教學質量,有利于優化技能培養,是雙證職業模式培養的助推器?!皩W制”學生團隊的培養也為技能大賽提供了生力軍,他們技能嫻熟,在大賽中發揮穩定,技能大賽的良好成績也為他們就業積累了核心競爭力,提升了就業自助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職業目標行動檔案,加強階段性考核,培養核心競爭力
建立困難生數據庫 困難生數據庫應包括困難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家庭結構、獲得資助情況、學生的愛好特長、求職意向等信息,實現行動態化管理。
以職業目標行動檔案推進過程考核 職業目標行動檔案是以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而建立的動態管理檔案,它既是總結記錄,也是過程考核,既是職業行動,也是有效監督。該檔案將學生在讀期間的學習和各種比賽獲獎、英語和計算機、普通話培訓、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等進行歸檔,使得學生在自己檔案的動態管理中,看到進步,找到差距,適時調整,你追我趕,追求優秀。輔導員教師要適時跟蹤檔案,尤其要對受資助學生加強階段性考核,督促學生加強專業學習、積極參與技能訓練、參加校內外技能大賽、通過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文體活動等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提供創業實踐平臺 輔導員應是大學生職業意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習慣的引導者,針對受資助貧困生在就業中處于弱勢地位這一現實,要組織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深度輔導,增強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積極創造條件,創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給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舞臺,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精神和創業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創業知識、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加強對受資助學生的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要重在事先引導,除了開展以心理健康教育課、各種專題講座等形式的心理衛生宣傳外,還要建立受資助貧困生的心理檔案,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況,采取各種隱性途徑,幫助貧困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
開展朋輩輔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抓典型、樹榜樣,能夠增強貧困生扎實奮進、努力成才的自信心,激勵學生以自立自強的精神和健康上進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挑戰。在對受資助貧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發掘學生中的優秀典型,將貧困生中依靠自身努力、頑強拼搏而獲得成功的優秀代表作為榜樣,開展“榜樣就在身邊”學習經驗交流會,激勵學生克服困難,爭當優秀。
開展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輔導員和班干部要創造班級的活動機會,增強困難學生參與班集體活動的興趣,通過全班同學的積極參與,增強適應能力,體會助人樂趣。在開展團體輔導前,教師和班干部要認真策劃活動過程,吸引孤僻、內向的學生參與,幫助他們成長、發展與適應。
開展個別輔導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要懂得健康心理學,并用自己的愛心、耐心、責任心去關心溫暖受資助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開展網絡輔導 除了QQ、飛信、微信等即時交流工具,易班網絡平臺作為新的網絡文化建設項目,是在高校大學生中人氣高漲的網絡交流平臺,輔導員、專業教師及學生可在線互動交流,也可以發私信交流。通過在易班網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與受資助學生開展私信交流,在觀察學生網絡活躍度的同時,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而私信交流的保密性也為心理輔導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
高職院校受資助學生的教育管理需要在“全員育人”的氛圍中進行,要將專門負責資助工作的行政管理教師、輔導員、宿管員、專業指導教師、團學干部納入到自助教育支持系統,營造“每一面墻都會說話”的育人氛圍。
參考文獻:
[1]劉精明.轉型時期中國社會教育[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
[2]卜姝華.關于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思考[J].廣州航海高等??茖W校學報,2009.
[3]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