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5: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意義

篇1

同志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20**年貧困大學生救助金發放儀式,幫助今年*名經濟困難家庭大學新生解決燃眉之急,這一愛心善舉,充滿溫情,傳遞著正能量。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不畏生活艱辛,在逆境中奮進,在奮斗中成才的學子們表示祝賀!向長期以來,積極開展助學活動的各級慈善組織和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十分關注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特別是今年,國家實施脫貧攻堅以來,縣委、縣政府針對貧困大學生上學難的問題,認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扶貧措施,為確保所有貧困大學生都能順利入學,開通了“貧困大學生助學獎勵基金、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等“綠色通道”。另外,從今年秋季開學起,我省全面實施“十三年”免費義務教育。這些舉措的落地生根,必將標志著一個多元化、體系化、制度化的資助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必將為順利推進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提供堅強保障,也必將會為更多的貧困大學生提供資助幫助。縣委、縣政府也有信心、有決心,秉承優良傳統,把**資助貧困大學生這項民生工程做好,讓貧困學生得實惠,讓廣大群眾滿意。

一直以來,縣慈善組織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動員和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和社會各界人士,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慷慨解囊、奉獻愛心、廣施義舉、扶貧濟困,積極開展各類募捐活動,已連續*年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共支出*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人,為貧困學生家庭緩解了困難,為我縣和諧發展作出了貢獻。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說到**,大家都知道**人民打造了三大名片,一張**茶,一張金絲峽,還有一張就是**教育這棵常青樹。**教育高考上線萬人比連續*年位居全市第一,可以說**人民創造了教育奇跡。今年,我縣高考再次取得可喜成績,在參考人數持續減少的情況下,高考各項指標穩居全市前茅。全縣*人參加高考,一本上線*人,上線率*7%,居全市第一,高出全市平均上線率9.71個百分點;二本以上上線876人,上線率55.65%,居全市第一,高出全市平均上線率10.68個百分點;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達71人,居全市七縣區之首。這些驕人的成績,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廣大莘莘學子的“十年寒窗”,得益于廣大教育戰線同志的辛勤培育,也得益于廣大家長朋友的默默支持,更得益于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愛心人士的解囊相助。

今天,借參加貧困大學生資助金發放儀式的機會,我就資助大學生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是資助大學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支持。

同志們,愛心助學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的救助,更是營造一種社會氛圍,凈化一種社會風氣,呼喚一片社會真情,倡導一種文明。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為捐資助學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宣傳黨和政府對貧困家庭學生的關愛,宣傳資助貧困家庭大學生活動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捐資助學工作的認識,使捐資助學深入人心,變為大家的自覺行動。要及時宣傳在捐資助學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例,通過示范帶動,動員和激勵更多的的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積極參與到捐資助學活動中來,為更多的貧困學子雪中送炭,實實在在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二是資助大學生是一項民生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擔當和負責。

小善舉、大愛心,籌資善款,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是關注民生,服務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實際舉措,是順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對于構建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黨政組織、事企業單位要積極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尤其是教育部門要全面落實好教育扶貧政策,要做好大學生生源地貸款等工作,切實為貧困學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有關制度,投入更多的精力,把每一項資金管理好、發到真正貧困的學生手里,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全縣各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廣大愛心人士繼續發揚大愛無私的奉獻精神,伸出援助之手,積極資助貧困大學生,讓每一位貧困學子都能順利入學。救助一個貧困生,就是拯救一個家庭,就是放飛一個希望。你們的一份關愛,將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一次善舉,將激起更多人對黨、政府和社會的信任。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都能獻出一點愛,每一位貧困學子的大學夢就會變為現實。我們真誠希望各部門各單位各企業積極行動起來,為貧困大學生送去一片真情和關懷。同時,希望各級黨政組織、事企業單位、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家要積極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給慈善事業注入經濟實力,壯大慈善救助能力,使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夠得到幫助。

三是資助大學生是一項社會公益工程,需要廣大貧困學生的秉承和傳遞。

篇2

關鍵詞: 大學生 資助制度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一、建立大學生資助制度的意義

我國大學生資助制度發展時間比較短,隨著改革開放和高等教育發展,大學生資助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在此過程中,大學生資助制度隨著高等院校的政策發展及我國教育體系政策的變化而不斷演進。建立并發展大學生資助制度,對社會和國家而言有重要意義。

首先,從資助制度影響最直接的大學生群體角度講,通過大學生資助制度發展,能讓越來越多貧困大學生獲得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對于這些受資助的大學生,資助制度的推行給了他們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在大學的深造改變自己,回報社會。制度推行給貧困大學生帶來了新希望,是他們個人價值實現的有力幫助。

其次,從教育發展角度講,現代社會,人人擁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學生面臨的最現實問題就是入學需要的種種費用。因此,一些大學生因為資金問題而沒有機會邁進大學校門。隨著我國大學生資助制度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享受到資助制度帶給他們的幫助,圓了大學夢。表明通過資助制度能夠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給予更多寒門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平等機會。

最后,從整體國家發展角度講,通過開展大學生資助制度,讓更多大學生進入大學學習,對國家培養人才非常有幫助。國家發展的主力軍是青年人,越多的青年人進入大學校門學習,國家人口素質水平就會越來越高,作為國家發展支撐力的青年人的作用發揮越積極。因此,這項制度的建設和推行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高素質發展具有促進意義。

二、當前我國大學生資助制度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貧困大學生的認證審核過程不夠規范

在貧困大學生資助制度實行過程中,高校首先應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審核,確定貧困大學生群體的具體情況,更規范、有針對性地發放助學資金。但是,就目前情況看,社會及高校對貧困大學生的認證審核規范性程度比較低。例如,大學期間,每一位貧困生都需要提供自己所在地區民政部門開具的貧困生證明。然而,如今貧困生證明開具流程非常簡單,民政部門對提出貧困認證申請的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不進行實際核實,而是直接加蓋印章給予認證。此外,在高校貧困助學金發放過程中,大部分學校通過班級投票等方式認證學生是否貧困,以此作為衡量學生能否拿到資助金的標準。無論是民政部門還是高等院校,這種對貧困學生的認證過程都是存在漏洞的,影響教育公平,不利于真正貧困學生獲得應有權益。

(二)通過銀行獲取資助貸款的渠道阻力重重

在我國貧困學生助學制度中,銀行助學貸款是貧困學生獲取助學支持的另一個途徑,當前,我國也有多家商業銀行在運行助學貸款業務。但是,就目前發展情況看,銀行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的意愿并不強烈,貧困學生通過銀行申請助學貸款存在相當大的阻力。一方面,從銀行自身運作角度講,銀行內部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工作方面制度保障存在欠缺,沒有在規范合理的制度下運行,因而在學生申請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受理及最后發放過程中都存在很多問題。另一方面,從個人信用角度講,當前我國在個人信用制度方面的建設還很不健全,在貧困學生申請助學貸款的過程中,銀行出于個人信用能力保障等因素的考慮,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資助貧困學生的意愿,這些情況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銀行為學生提供助學貸款能力的發揮。

(三)高校為學生提供的助學機會較少

對大學生進行資助,還需要高等院校為大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業提供支持。因此,高等院校需要為大學生提供一些諸如勤工儉學這樣的工作機會,讓大學生通過參加勞動獲取勞動報酬,有更多機會為未來發展打基礎。但是,就目前實際發展情況看,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勤工儉學機會十分有限,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勤工儉學崗位一般為圖書館協助管理工作,公共衛生打掃等,這樣的工作機會在高校十分有限,需要獲得資助的大學生人數是多于勤工儉學機會的。因此,“職位”的供需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高等院校對大學生資助存在的不足。

三、大學生資助制度發展對策分析

(一)強化對貧困大學生的審核審查

要做好對貧困大學生的審核審查,需要社會和高校共同努力。首先,民政部門,特別是基層民政部門,在為大學生開具貧困證明的時候應嚴格按照審核標準執行,不可敷衍了事,對大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查。其次,高校是直接確定大學生資助金發放的機構,因此,在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的同時,應該公平地對學生的實際家庭情況進行調查,保障助學金發放更加公平合理。

(二)銀行要做好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

銀行要重視對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從制度領域完善相關助學金貸款制度,整體制度流程化,提高辦事效率。此外,從國家整體層面講,應強化個人信用制度建立,完善對公民個人的信用管理,讓銀行在對學生發放助學貸款的過程中減少申請人個人信用審核程序,增強銀行助學貸款對貧困大學生的支持能力。

(三)高等院校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未來,在高等院校發展中,高校要重視創造學生勤工儉學機會,通過學校、社會等多種途徑為學生爭取和創造一些勤工儉學機會。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勤工儉學鍛煉自己,另一方面通過就業機會的創造和爭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工資,減輕學習負擔。

四、結語

大學生資助制度建設和發展存在一些問題,未來需要高等院校、社會及國家等多個部門多渠道為大學生資助制度建設共同出力,拓展貧困大學生學習資金來源,增強大學生資助制度發揮的效力。

參考文獻:

篇3

一是落實兩免一補政策。

“兩免一補”政策即在小學和初中免除學費、課本費,并給予住校生生活補助費的政策。為了使這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縣教育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股室人員為成員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加強對中小學校實施工作的指導、管理和監督。在管理過程中,堅持名單公示制度和定期檢查監督制度。教育、財政等部門不定期地組織財務、督導員聯合對各鄉校的貧困生生活補助實施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對違反財經紀律要求的學校進行責任追究。可以說,現在的小學和初中既是義務教育也是免費的教育。2009年,全縣享受國家免費教科書中小學生14500人,其中小學9606人,初中4894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的學生5792人。

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爭取社會各屆對貧困學生愛心助學。

主要開展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滇滬對口支援,爭取上海寶鋼集團對我縣部分貧困學生進行資助,2003年至2007年每年資助200名貧困學生,每名學生每年受資助500元,每年共10萬元。2008年受資助300名學生,共15萬元。二是爭取相關部門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民政、扶貧辦、民宗局等相關部門每年力所能及地籌措資金資助貧困大學生。關工委、民政、團縣委、婦聯等部門和單位從物資方面也對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三是爭取項目資助。2007至2009年爭取中央彩票公益教育助學項目資助普高學生145人,每人每年1000元,三年共計14.5萬元。四是通過各渠道爭取企業、個人進行救助。2008年受企業、個人救助,物資、資金合計16.5萬元,其中昆明呈鋼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對我縣瑤家山小學瑤族學生捐贈363雙新球鞋,323公尺精紡毛呢和1220件衣物,總價值1.6萬元;廣東惠州西頓工業發展有限公司、昆明華燈世家捐贈5000支節能燈泡,價值12.5萬元;上海金山區奶牛管理站6名職工從2007年開始對我縣10名中小學生進行資助,每人每年1200元,共計2.4萬元。其中今天享受獎助的李剛同學,由于學業成績優異,受到山東宏發科工貿有限公司高成法董事長資助,每年5000元,共資助2萬元。類似受到資助的還有翟川川和饒家銀兩位同學。五是建立干部職工“一對一”貧困學生幫扶制度,動員全縣干部職工積極與貧困學生結成幫扶對子,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通過以上工作,我縣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救助貧困學生的良好氛圍。

三是優秀貧困大學生獎助工作。

今天,我們舉行這個儀式發放的就是優秀貧困大學生獎助金。對貧困優秀大學生進行獎助始于2006年。由各縣向社會籌集資助資金上交××市教育基金會,再由××市教育基金會統一核定指標返回各縣獎助。每年我們向全縣廣大教職工發出為貧困大學生捐資助學的倡議,2008年,教師捐資10.8萬元,2009年捐資7.62萬元。可以說,向此次貧困大學生提供資助的是我縣全體教職員工,是他們興善舉圓了我們學子的大學夢,是他們扶貧困支教獻出了力所能及的愛心。從2007年起,我縣按照《××市資助貧困優秀大學生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要求,認真做好貧困大學生獎助政策的宣傳和籌資工作。享受貧困大學生獎助的標準要求:一是要考取一專以上高等院校的學生,包括一專、二本、一本及以上重點院校。二是要考取以上高等院校的高中畢業應屆生,不能是往屆生。每年在一專錄取結束后,資助中心及時地進行情況摸底,在充分考慮各種資助渠道的基礎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對符合獎助條件的學生進行排序篩選,并對擬獎助學生情況和獎助政策在全縣政務公開信息網上、學校和教育局政務公開欄中進行公示,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2008年受獎助大學生8人,2009年受獎助大學生10人。

四是職高國家助學金工作。

國家助學金主要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我縣國家助學金的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我縣凡就讀于職業高中的在校學生都能享受。2009年春季學期,我縣享受國家助學金人數為168人。

五是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國家助學貸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貸款運行機制、推動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重要步驟,是利用財政、金融手段,創新金融服務體系,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問題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對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充分發揮政策整體效應具有十分重要意義。2008年是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試點年,全縣只有一例學生貸款,2009年在全省鋪開,凡具有我縣戶口貧困的大學在校生均可申請每年不超過6000元不低于1000元的貸款,具體貸款金額根據學校的學費和住宿費兩項費用總計來定。今年,我縣參與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176人。目前,申請審核工作已完成,上報和核批工作正在進行中。按省上安排,貸款撥付工作將于11月20日以前完成。

篇4

一、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的實際意義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勤工助學的組織和管理中育人。

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勤工助學的組織管理工作中,從思想上幫助貧困學生克服精神壓力。在開展勤工助學過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條件,貧困生的精神、心理問題比經濟問題更難解決,他們表現出自卑和無望感,但作為一個自我意識成熟的個體,又有強烈的自尊要求,正是這種不穩定性,應該給這些學生提供更多勤工助學的機會,同時給以思想教育。

2.大學生參與勤工助學的具體實踐中育人。

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適應社會,學會生存的能力、自主創業就業的意識和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自主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面對困難和壓力的能力。大學生在進行勤工助學的活動中,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從而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發奮讀書,立志成才。

二、高等學校勤工助學尚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實施勤工助學資助貧困生這一形式的作用較為明顯,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勤工助學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勤工助學的管理體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國高校基本上建立了勤工助學管理機構,對大學生勤工助學活動實行統一的組織、管理和服務。但是,少數高校勤工助學工作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不夠健全,導致勤工助學的整體效益較差,資源共享等無法實現。

(2)勤工助學的育人功能不夠突出。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高校或工作人員片面的認為勤工助學是幫困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味的追求為貧困生提供工作崗位,沒有深層次開發勤工助學的育人等功能,沒有把勤工助學與培養開拓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有機結合,無法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3)勤工助學的信息渠道有待拓寬。勤工助學的崗位不足、經費不充裕與貧困生人數急劇增加之間的矛盾,是當前高校勤工助學工作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由于勤工儉學在高校推行的時間普遍不長,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另一方面,高校設立的勤工助學崗位內容龐雜、形式單一,大多限于家教、資料整理、衛生清掃等較低層次的工作崗位,缺乏切實可行的市場開發和對外聯絡,導致勤工助學的信息來源渠道較為狹窄。

(4)勤工助學的性質意義認識不夠到位,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處理學業與勤工助學之間的關系。如有的在勤工助學的認識上有偏頗,認為勤工助學就是為了賺錢,以至于“勤商助學”;有的隨意棄之,往往礙于面子,或吃苦精神不夠,以影響學習為由,放棄一些參加勤工助學的機會等等。

(5)勤工助學的社會參與不夠規范。勤工助學在從校內崗位向校外崗位的延伸過程中,出現了學生的合法利益受損的現象。有的學生無法與用人單位簽定勞務合同,在勞動時間和報酬等方面發生糾紛后,學生的合法勞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容易陷入被動地位。

(6)對高校貧困生過多的物質傾向。目前我國有些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有些變味兒,貧困反而成為一種資本,只要手持貧困證明,就可以享受國家助學貸款,輕松獲得勤工助學崗位,還可以享受國家、省政府助學金等其它一系列名目繁多的貧困補助,也只體現出對國家資助貧困生政策的一種執行。

三、針對勤工助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工作實際相應的解決措施

(1)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勤工助學育人工作的評估考核指標體系。這是搞好勤工助學工作,并實現育人這個最終目標向縱深發展的內在要求。評估考核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下列原則:一是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堅持正確的助學方向的原則;二是客觀公正,易于操作的原則;三是近期效應與長遠效果相結合原則。

(2)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高校應該設立專門的有關勤工助學的組織機構,并根據在校學生數和貧困生數配備相應的專職工作人員,實現人員的專門化、專家化、專業化。此外,還可以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監督制度、聯系制度、跟蹤管理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并切實落到實處,促進勤工助學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3)改良工作方式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高校應督促相關工作人員遵循一些原則性的工作方法,如按需設崗、按勞計酬的原則;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原則;拓寬渠道、科學管理、合理使用的原則;貧困生優先、裼怕加玫腦則等。

(4)高校設立勤工助學專項資金,其來源途徑可以有學校下撥的專項經費、社會各界的幫扶資助、勤工助學基金的保值增值等,實行專人、專戶管理,做到專款專用,不得挪用作為其它活動開支。

篇5

關鍵詞 人文關懷 視域 感恩教育 貧困生 綜合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推行大眾化教育,高校開始不斷擴招。同時,高等教育并軌制和收費制改革,使得貧困生在高校大學生中比例不斷增加,成為高校大學生中不可忽視的主體之一。目前,據統計,在中國的普通高校中有約50%的學生來自農村,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約為25%,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比例近10%。農、林、師范類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比例更高,且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才教育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在國家、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已初見成效,初步確立起了學費減免、新生入學“綠色通道”、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等資助工作組成的資助系統,另外還有針對西部特困生的諸多幫扶措施。社會各界企業與個人成立的助學金也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和重要支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業和生活的雙重壓力,體現了國家、社會、學校對貧困生的關懷。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謬爾達爾于1957年提出了循環累積因果關系理論。他認為社會制度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各種經濟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互為因果。一個因素變化可以引起另一個因素的變化,而第二級的變化反過來推動初始的那個變化。經濟學方面研究的“貧困循環”理論對于教育學關于高校貧困生問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高校貧困生因為經濟方面的貧困,導致文化、心理、獲取信息以及社會適應性方面的貧困,造成綜合素質方面的貧困引起就業競爭力方面的貧困,從而出現經濟方面的再次貧困。因此,大學貧困生的問題不僅僅是個體問題,也是家庭問題,更是深刻的社會問題。如何幫助受資助的貧困生走出這樣的困境,高校提出將感恩教育引進課堂,把感恩教育和學生資助工作緊密結合。在人文關懷視域下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感恩教育的推廣和普及來幫助貧困生,使他們心存感恩之心,將感激之情融入到生活學習之中。

1 感恩教育的內容和意義所在

感恩教育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實現其最終價值。筆者認為感恩教育應當分為三部分:感恩,報恩,施恩三階段。這是“以人為本”為出發點的教育手段。大學生認知事物的能力正處于成長期,結合高校內涵建設,感恩教育定能夠順利進行。而感恩之心的存在,也可以作為職業生涯規劃的引路明燈和責任感培養的催化劑;報恩,是實現的對社會的回報。報恩有多種形式,可以是特定的人和事,也可以是國家社會。為了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對國家做有意義的事情即是一種感恩回饋行為;施恩,簡單來說就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無意識中,做出對整個社會和人類具有推動意義的事情并且心懷感激之情。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聯系。“首先,感恩之人應有報恩之心,這是感恩教育的首要作用。其次,報恩是一種真情實感,自覺自愿的行為。最后,施恩的人要有不求回報的心,心甘情愿付出和奉獻。這樣社會才能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構建和諧社會才能成為可能。”①

從人文關懷視域下看感恩教育,不僅僅應當針對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還應當推廣為全體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但由于貧困生的特殊性和群體性,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通過感恩教育引導受資助貧困生走出綜合困境。

2 人文關懷視域下貧困生的感恩教育

2.1 對貧困的認識

清楚了“貧困”的概念,才能夠更好地識別貧困,也才能夠更好地了解貧困生的處境,更好地解決貧困生存在的問題。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的結論,貧困意味著貧困人口缺少獲取和享受正常生活的能力,貧困的真正含義是貧困人口創造收入能力和機會的貧困。他認為造成貧困人口陷入貧困的原因是他們獲取收入的能力受到剝奪以及機會的喪失。由此可見,貧困并不是先天性的,貧困的成因有許多種,有地域、社會、個人能力等綜合原因造成。雖然缺乏能力導致貧困,但能力的剝奪卻不是貧困人口所能夠選擇的。要讓貧困生正視自己的生存狀態,貧困是一種正常現象,有些貧困是無法避免的,比如貧困地區“靠天收”、父母無勞動能力等客觀原因。同時也要樹立貧困生的自信心,貧困是暫時性的,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通過能力提高而改變的。

2.2 對貧困生的認識

2.2.1 貧困生自我認識

當明白貧困的成因,貧困生就能夠進入心理上的自我認識階段。社會學理論認為,窮人的內心里實際上也并不滿意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僅認知主流社會的一般價值,而且渴望能夠通過正常的手段去達到主流文化所設定的目標。“但他們在資源和生活被剝奪的環境下,無法達到主流價值要求,因此只能以扭曲價值或發展替代價值,忍受較不完美的或偏離主流規范的行為,以應對社會環境”。②貧困生不過是普通學生中的一員。唯一的不同來自貧困生自身無法改變的家庭情況的差異性。貧困生應當克服心理上和生活上的自卑情緒和負面影響,才能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身心健康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貧困生應當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學習環境,抓住能夠改變自身命運的學習機會。而這些機會的提供,是靠整個國家、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受資助的貧困生應當心存感激之情,并將這種情感化為學習的動力。

篇6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資助育人;實踐路徑

輔導員隊伍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骨干力量之一,是學生工作最直接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的復雜性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輔導員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作為當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輔導員在大學生成長成才、幫學助困、擇業交友、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資助育人工作體系中,高校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就是對經濟困難學生的物質幫助和人文關懷。在落實好國家資助貧困生的各項政策之外,還要努力引導和幫扶貧困生自立自強和成長成才。這是搞笑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如何準確把握角色意識的重要節點。找準這個節點,就是找準自己在資助育人體系中的角色定位,這對于做好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義

確保貧困生能上得起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是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的需要,更是辦人民滿意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開展貧困生資助育人工作是黨和政府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和學校健全的資助體系為貧困生提供了生活和學習保障,輔導員幫助貧困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等,享受各項資助政策,開展各類資助育人教育等活動,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培養了感恩意識,鍛煉提高了綜合素質和能力,更通過自己的奉獻實現了自身價值,實現資助與育人的完美結合,最終取得資助與育人良好效果。

資助育人工作是輔導員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作為貧困生資助工作的直接參與者、組織者和執行者,義不容辭地要做好此項工作,要從一線工作的實際出發,了解貧困生的構成,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使貧困生在國家、社會、學校的幫扶下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學有所成,實現個人價值,回報社會。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

(1)對資助育人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入。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很多高校對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到位,僅僅停留在物質資助上,使資助育人功效片面化,其具體表現是僅僅注重資助工作的具體落實情況而忽視了后續育人教育工作,當前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將資助工作放在首位,僅僅要求各單位要在資助工作中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做到為學生排解生活上的困難,在后續育人教育工作中,缺乏對學生自身能力如學生個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的培養和精神層面的幫助,在精神層面上沒有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心理引導教育,另外,在資助工作年終考核中,沒有將育人的后續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及獲得的成果納入考核范圍,一些學校下發的關于資助工作學生意見反饋問卷中大多反映的是資助工作的開展是否落實到位,對后續育人教育工作的意見征詢卻很少。

(2)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的關鍵作用沒有凸顯出來。輔導員在資助育人體系中是各項工作的具體落實者,是與受助學生溝通交流最多的人,其對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將直接影響育人工作的成效,而很多高校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僅僅成為信息的傳達者,沒有發揮其主體作用。高校輔導員在資助育人工作中的關鍵性沒有凸顯出來,主要存在三方面因素:一是高校自身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雖然在資助工作中也強調要開展育人工作,但實際工作中對受助生的后續教育管理卻被忽略,也就是制度要求與實際落實情況存在不一致的情況;二是高校缺乏對資助育人工作隊伍的建設,輔導員作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中堅力量,由于沒有得到專業的資助育人工作方面的培訓,要想發揮資助育人工作的功效,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輔導員自身對資助育人工作內容的解讀不徹底,加上一些學校對育人工作開展情況缺乏管理以及對其育人工作能力缺乏培訓,從而造成輔導員對育人工作不夠重視。

三、高校輔導員資助育人的實踐路徑

(1)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升專業與綜合素質,資助工作的落腳點在于育人,輔導員要以經濟資助為基礎,心理教育為保證,能力提升為目標,在保障性資助的基礎上實施發展性資助,由輸血型幫扶向造血型幫扶轉變,學校、學院尤其是輔導員要對貧困生大學生涯、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指導,為貧困生專業學習、能力提升加強訓練,為貧困生勤工儉學、社會實踐搭建平臺,鼓勵他們走出去,幫助貧困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回報社會。從而實現健康、持續、全面、和諧發展。

(2)關注心理健康,給予真情關愛,貧困生不僅在經濟上存在困難,在精神上、心理上、學業上、情感上等方面也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問題,輔導員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要真心尊重他們、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有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開展勵志教育、成功教育等,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保持健康的心態,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自信、樂觀進取,從而激發貧困生內在的學習熱情和生活動力,幫助他們感受成功,創造精彩人生。

(3)落實感恩教育、傳遞真情大愛。輔導員可以開展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勤工儉學、志愿服務等,強化貧困生的家庭關愛、社會責任意識,通過感恩教育使貧困生感受愛、傳遞愛,認識到他們并不孤單,黨和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各界都在關心關注著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幫助其樹立生活的信心,刻苦學習,早日成才,幫助他人,回笊緇幔實現從他助,走向自助,再到助人,輔導員可以通過培育、評選、推薦、宣傳學校、學院和班級各類自強之星,精心培育打造自強典型,弘揚自立自強精神,鼓勵學生自立自強,奮發有為,在貧困生中傳遞正能量,充分發揮自強典型的示范引領、典型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鎮江,黃建美,王國平.高校貧困大學生經濟資助與心理援助相結合的路徑探討[J].思想教育研究,2012(5):97

篇7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資助

 

1993年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指出:積極推進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招生收費改革和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逐步實行學生繳費上學,大多數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制度。此后,上大學免費制度在我國逐漸成為歷史。近些年我國城鄉居民以及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高校學費也日漸增長,高校貧困生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據有關部門統計,1996年全國高校貧困生大約有幾十萬,1999年有一百萬,2006年有四百多萬。2009年達到了527萬,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23.06%;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有166.1萬,占全部在校生總人數的7.27%。,貧困生。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高校貧困生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高校貧困生問題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近幾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資助貧困生的措施。200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及其配套辦法頒布實施后,國家在高等學校初步建立起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等“獎、貸、助、補、減”有機結合多元混合的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

1、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

中央設立國家獎學金,用于獎勵高校在校生別優秀的學生,每年獎勵5萬名,標準為每生每年8000元。中央和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國家勵志獎學金,用于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面平均約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的3%,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5000元。另外專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國家助學金,資助比例約占全國高校在校生的20%,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

2. 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是由政府主導、財政貼息、財政和高校共同給予銀行一定風險補償金,銀行、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共同操作的,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支付在校學習期間所需的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的銀行貸款。助學貸款是信用貸款,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諾按期還款,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勤工助學。

勤工助學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國家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學生工作時間原則上每周不超過8小時,每月不超過40小時。按月計酬的崗位以每月40個工時的酬金原則上不低于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計酬基準,可適當上下浮動。按小時計酬的崗位每小時酬金參照學校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規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合理確定,原則上不低于每小時8元人民幣。

另外國家資助政策體系還包括“綠色通道”、學費減免、國家助學貸款風險補償、校內無息借款、校內獎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等。

國家資助政策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貧困生家庭的經濟負擔,緩解了貧困生因較高學雜費造成的生活壓力,基本保證了他們順利完成學業。資助政策讓貧困生強烈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以人為本”的教育關懷理念,增強了他們為人民服務,報效社會的感恩意識。據筆者做的一份關于關于貧困生的調查顯示,70%以上受資助的貧困生對國家資助政策表示滿意。

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仍然停留在“無償資助為主,有償資助為輔”的階段。國家助學貸款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發揮,貧困生參加勤工助學的積極性不高,對國家助學金的依賴性心理較重,貧困生自我脫貧的“造血功能”不足,另外國家資助政策在具體落實時也存在偏差,這些都需要進行改革和不斷創新,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貧困生資助政策存在以下幾個較為普遍的問題。

第一,貧困生認定存在問題。

教育部、財政部在1993年的《關于對高等學校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進行資助的通知》中提到,所謂貧困生,是指國家招收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中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很困難的學生。高校在向新生寄送錄取通知書時,同時寄送《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在每學年結束之前,也向在校生發放此表。主要內容有兩項,一項是家庭成員情況,要求填寫職業、年收入和健康狀況;另一項是影響家庭經濟狀況有關信息,內容有家庭人均年收入狀況、家庭遭受自然災害和突發意外事件以及家庭成員身體狀況、失業情況等。如果學生能夠如實填寫上述內容,學生家庭所在地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能夠負責任地實地考察后加蓋公章予以確認,貧困生的認定應該不成問題。事實上,很多學生不實事求是地填寫信息,再加上民政部門把關不太嚴格,致使學生入校或開學后虛假家庭情況調查表如雪花般飛往學校,給貧困生的認定工作帶來困難,畢竟學校也沒有條件去學生的家鄉逐一做調查。,貧困生。據筆者做的調查顯示,65%的學生都認為自己周圍有虛假的“假貧困生”。

另外貧困生資助程序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大部分高校在貧困生認定中采取名額分配的方法,學校將總名額按人數分配到院系,院系再將指標分配到班級,沒有按照所在班級的實際貧困生數進行資助。,貧困生。這樣勢必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公,結果使得原本不需要資助的學生得到了資助,而較多貧困生的班級卻很多人得不到資助。

第二,勤工助學崗位缺乏,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偏低,報酬未按國家規定執行,校外勤工助學的資源開發不足。

據了解,很多高校勤工助學的工資每月每生大約200元,有些甚至低于這個數,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標準。并且勤工助學的崗位技術含量較低,大多為衛生清潔崗等“勞務型”崗位,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專業優勢和自身特點,因而學生參加勤工助學的積極性不高。,貧困生。,貧困生。很多高校還引進了物業公司管理校園,也與勤工助學的學生形成了“爭飯碗”的局面。目前貧困生勤工助學主要利用的是校內資源,豐富的社會資源還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三,貧困生雖然獲得了物質資助,但缺乏必要的心理救助。

調查發現貧困生普遍存在心理自卑現象,很多貧困生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扭曲,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貧困生在接收物質救助的同時,精神上卻無法脫貧。大部分高校都設有學生心理咨詢室,但因貧困前來尋求心理救助的人寥寥無幾。貧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缺乏穩定的機制保障,很容易造成有事臨時解決,沒事無人過問的被動局面。2007年發生的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案便是貧困生心理問題引發的典型案例。

第四,目前我國的貧困生資助體系缺乏全社會的參與。

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不斷地摸索,令人可喜的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在逐年提高,2009年達到了12231.09億元,比上年增加了0.26個百分點,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8542.30元,比2008年的7577.71元增長12.73%。2007年國家推行的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也為千萬貧困學生帶來了免費接受高等教育的福音,可以預見將來免費學校免費專業的覆蓋面一定會繼續擴大。2006年教育部設立了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現在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學生資助辦公室,建立了貧困生檔案,并成立了評定貧困生的監督機構,這些都是積極有益的探索。

資助優秀貧困大學生成才是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公平的實現,促進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構建和諧校園,創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貧困生資助政策體系是一個長期、規范、系統的制度設計,是治本之策、長遠之計。,貧困生。在國家政策的有利扶持下,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未來的資助貧困生政策會更加程序化、法律化和制度化,一個健全完善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009年全國普通高校資助政策執行情況,教育部網站moe.edu.cn/

2、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網xszz.cee.edu.cn/

3、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國發[2007]13號),2007。

4、教育部財政部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教財[2007]8號),2007。

5、陳至立,在全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07年5月16日。

6、周濟,加強領導細化管理狠抓落實——在全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會議上的發言,2007年5月16日。

7、陳艷,當前我國高校貧困生界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08。

8、崔艷菊,吉林大學貧困生資助研究[D],吉林大學,2009。

篇8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資助;思想政治教育

1 高校學生在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資助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貧困生的界定不夠明確

高校對貧困生的界定不夠明確,所謂高校貧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學費、住宿費及其相關費用,或支付相關費用十分困難的學生。”高校貧困生的評定是開展貧困生資助工作的首要環節,它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高校貧困生資助的準確性,影響到學生受資助機會的公平性。然而,各個地區劃分家庭經濟水平的標準不一樣,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況得不到了解。學生僅憑一張自己填寫的個人家庭經濟情況表到所在民政部門加蓋公章,就可以作為判斷貧困生的依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對貧困生界定的不科學,不嚴謹的現象,甚至導致很多人對貧困生認定結果的真實性的質疑,隨之衍生出一個特殊的群體“偽貧困生”。各高校在制定貧困生資助評定體系中也存在一些漏洞,導致有限的資金沒有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生,而使不需要資助的學生得到了資助。

1.2 部分高校學生資助評定過程充滿了主觀色彩,缺乏科學性

教師尤其是高校的輔導員、班主任在對學生貧困檔次的劃分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師在具體落實資助的過程中卻沒有將一碗水盡最大可能端平,難以保證資助金評定工作的公正與有效。就目前來看,各高校根據總的要求下發總的評定標準,各個院系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再制定一些規則,然后再根據各班的具體情況評選出應該資助的學生。但是,由于這個過程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和不嚴密性,班主任或輔導員僅根據相關證明或班干部的一面之詞就判定某個學生是否貧困,甚至存在十分嚴重的暗箱操作行為,這就出現了學生和教師、學生和班干部之間拉關系、走后門現象。

1.3 高校學生在資助過程中存在種種復雜的問題

有的學生在資格認定中弄虛作假,出具假證明;賄賂領導和老師,拉關系走后門;有的學生一旦被評為貧困生就請老師、同學、舍友出去大吃大喝,買名牌就是不交學費;還有的學生的確很貧困,但由于虛榮心很強不去爭取而自愿放棄機會;以及目前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導致一部分學生一切向“錢”看,走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更甚至有的學生獲得資助后覺得他理所應當得到資助,不知道感恩社會和國家,不去回報社會和國家等等一系列問題,大學生在資助過程中表現的誠信意識缺乏,責任感不強嚴重影響了資助和教育效果。

2 不良現象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學生在資助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致使資助工作舉步維艱,就目前來看,學生在資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原因也最為復雜,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2.1 道德滑坡,誠信教育投入不夠

一般情況下,學生申請貧困助學金必須如實填寫貧困申請表,然而,學生在填寫申請理由的過程中,為了獲得資助,不惜想盡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編故事感動老師,甚至背著良心說自己的親人已故,可謂不擇手段,道德滑坡。這些問題足以看出,大學生在申請資助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誠信危機。更甚者,有些學生一旦獲得資助就請同學老師出去大吃大喝,唱歌跳舞,揮霍浪費,而那些正在為學費而發愁,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學生就是因為不會巴結老師,不會在老師面前表現才得不到資助。這樣,很難實現“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承諾,嚴重影響了學生資助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

2.2 學生自身公平公正意識不夠

部分學生缺乏追求公平、公正意識,嚴重影響了資助的公平、公正性。具體表現為:有些貧困生并不認為自己貧困或并不想公開自己的貧困身份,因而根本不去申請;一些學校在認定貧困生時,不僅需要學生提交申請,而且要在班級當眾宣講自己及家庭的貧困狀況,然后讓同學評定,評定結果還要在學校公開。這無疑會使一些敏感、自卑的貧困生感到難堪;而一些并不太貧困的學生反倒不以為然,更有可能去申報。這就造成有資格的人不能獲得資助,而獲得資助的人卻不是真正的貧困生。學校在資助方式上應注意一些細節,如保護申請人的個人信息與隱私,維護其自尊等。

2.3 自私自利,個人利益至上思想觀念的沖擊

一定程度上講,道德滑坡的根源在于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泛濫。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強調個人的自由和重要性。一種以個人為中心對待社會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論觀點。它表現為利己主義、利他主義、自由主義等形式。個人主義把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一切從個人需要出發,反對統一的社會價值標準。個人主義發展到極端,就會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地損害社會和他人。有的學生自己沒有獲得資助,就對那些獲得的學生出言不遜,針鋒相對,心生怨恨,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從此僵化,極其不和諧,嚴重影響了資助的育人目的。

3 解決對策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僅是為了解決其經濟困難的問題,也是通過有效的途徑和積極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水平和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創造必要的條件。

3.1 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思想教育,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大學生在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應該堅定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由于當今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公民的感恩意識在逐漸淡化,金錢和利益的權衡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相助,自私自利的貪婪在蠶食人們的良知。孩子不知道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學生不知道感謝老師的教導之恩等。在高校資助過程中,表現為獲得資助的學生不知道感恩國家,感恩社會。因此,在資助過程中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思想教育刻不容緩,讓學生明白“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道正是因為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才有大學生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今天。

3.2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和榮辱觀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質

針對大學生在資助過程中誠信嚴重缺失和弄虛作假的現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和榮辱觀教育勢在必行。首先,加強誠信教育,應以教育為先以獎懲輔之,各高校應該將“誠信為本”的做人思想滲透到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通過開展教學活動和誠信教育,促使大學生提高誠信意識,提高自身境界。獎勵學生誠實守信行為,懲罰違背誠信的行為。為了提高資助過程中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道德素質,學校可以將誠信的具體規定寫人到相關的制度中去,并在資助過程中嚴格考核,從而更好地規范大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其次,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真正把其內涵滲透到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大學生的自身道德素質,養成良好的風氣,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意識。另一方面,教師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來引導大學生,讓學生學會在利益面前知榮辱,以大局為重,不做有損人格的事,從而保證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

3.3 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念

高校資助過程中出現了資助評選評定的不公開公正問題,體現了高校民主法制意識淡薄,它嚴重地影響了資助的效果。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民主法制意識十分重要。民主法制是解決社會不公和矛盾,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的根本性保障,當代大學生又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主力軍,大學生民主與法制的健全與否對高校資助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大學生的民主法制意識,加強大學生的民主法治知識學習,使其在積極思想的引導下培養良好的行為,同時,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只有增強自身的民主法治意識和觀念,并積極踐行,才能使高校資助過程中對貧困生的不合理評定不再發生,才能保證高校資助的有序高效開展,才能使大學生真正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總之,資助育人工作是各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雖然目前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執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資助育人效果。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轉變他們的觀念,在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繼續推進資助工作的完善和發展,從而為大學生構建一個公正、合理、高效的大學生資助體系,達到資助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篇9

【摘 要】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對于家庭貧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的的資助工作雖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擬探討新形勢下提高資助精準度和公平公正行的辦法和措施。

【關鍵詞】資助;信度;公平公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迅速發展以及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學生能有機會走入大學校園繼續求學;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以及個體差異等等因素,高校確實存在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無力承擔其學業和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日常生活缺乏基本的經濟保障。生活方面的困境必然對其心理和身體的成長和學業的發展帶來種種不利影響。因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資助政策和措施,旨在幫助家庭有困難的在校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自政策實施以來,已給千萬大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然而,其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從其實施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探討提高資助精準度和效率的方法和路徑。

一 、當前貧困生認定的主要問題

首先,貧困生認定依據的信度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學生申請貧困認定,主要是基于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該表簡要概括了申請人的家庭經濟情況,如家庭人口數、家庭成員職業、收入情況,并且需要由當地民政部門蓋章。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這份調查表的真實性、可靠性卻不得而知。這一方面是由于申請人本身的誠信水平,另一方面當地相關部門的審查未必到位。誠然,在認定過程中,輔導員及評定小組也會綜合考慮申請人平時生活的開銷度用情況,但其實際可參照性也較有限。在評定方法上,高校通常以班級為單位,由評定小組成員進行投票表決并最終認定,這種方式看似公平民主,卻也難免受一些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例如:有些同學家庭經濟并非真正困難,平時各方面表現一般,但善于拉攏關系,在同學中人緣較好,這樣在投票中必然占有優勢。另一方面,某些家庭經濟真正困難,靦腆內向不善交際,從而人緣關系一般的同學卻往往因得票較低而與資助無緣。

其次,缺乏責任回饋機制,單向索取。近年來,國家逐年提高國家助學金的資助范圍和資助額度以緩解貧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而且這種資助是無償的,并未要求受惠者進行任何形式的回饋---既沒有在學業成績上作出任何相關要求;也沒有對其社會責任上進行要求,如社區服務、義工等。由此,一方面會導致申請門檻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它似乎會讓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貧困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接受援助,而且是無償的。一定意義上,資助貧困會異化為獎勵貧困,受助者的感恩之心、回饋社會之心必然會淡化。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激起非資助學生的心理的不平衡,同樣是在校學生,別人卻因貧困生的特殊身份得到了資助,如果單從物質方面衡量,資助金額甚至往往大大超過通過辛勤努力和良好的素質得來的獎學金,這極大地挫傷了部分學生獨立進取的積極性,當然也不利于同學之間的互尊互愛、和諧相處。

再次,資助工作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資助工作作為輔導員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輔導員組織班級評議人員共同認定,尚不存在特定的機構或部門專門負責貧困生工作。另一方面,又缺乏可靠的客觀數據,而輔導員在觀察能力和工作方法和能力方面都有差異,由此,其專業性和針對性均有待提高,

二 、提高資助精準度的路徑探索

基于以上主要問題,為了提高資助的精準度和公平公正性,實現家庭貧困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對現有的實施方法進行改進。

首先,建立健全大學生誠信體系。如前所述,在資助工作的的評定過程中,部分學生家庭并不困難,卻通過開具假證明、編造家庭經濟情況差以及拉攏同學關系等方式申請資助。在獲得資助后,往往會不合理地使用資助款項。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其誠信意識的薄弱。當然,誠信體系的建立健全需要家庭、社會、高校、政府和個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對于高校學生而言,除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還需要引入一些監督機制,通過制度予以約束,從而逐漸內化為一種自覺的意識行為。具體來說,可以建立誠信檔案,客觀地記錄在校期間的表現,從而督促其增強自身的行為約束,一定意義上能夠提高資助工作過程中個人所提供信息的可信度。

其次,多部門密切配合做好貧困生精準認定工作。貧困生問題不僅是高校的主要工作,而是一個需要重視的社會問題。就目前的實際工作而言,資助模式是建立在有效的家庭經濟評估的基礎上的,僅僅依靠高校很難獲取學生家庭經濟情況相關的可靠客觀數據,相對而言,當地政府更加清楚申請人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這就需要政府在審核蓋章時確實把關,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而不能僅僅是程序性地蓋章。另一方面,在今天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要構建起高校、銀行、民政、房管等部門資源共享的立體的信息平臺,為精準定位家庭貧困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

最后,明晰貧困認定標準,提高資助工作認定的科學性。國家資助政策的初衷是要滿足家庭貧困學生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基本需求,從而保障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實際工作中,資助工作往往基于學生個人的申請材料來認定其貧困程度和受資助等級。然而,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的學生個體對什么是“基本需求”的定義往往不同,他們對于維持學習和生活正常進行所需要的物質的數量也有差異。因此,往往會有一些月消費額在大學生平均消費水平之上的同學認為自己困難。由此,有必要通過調查分析,確定某地區在一定的時間內大致的消費水平,從而確立一個清晰的貧困認定標準。

最后,進行責任教育和愛心教育,增強其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雖有差異,但都是健康人格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前者強調個體對社會和他人的義務,而后者注重個體對他人的回饋。它們共同作用激勵貧困學生早日自強自立,提高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同時,還需引入一定的約束機制。目前,從國家助學金的認定到發放的整個過程,其受惠者除了在最初申請時填寫相關電子或紙質申請表格,出具一份由當地民政部門蓋章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之外,并沒有任何其他的義務,也沒有任何的形式的回饋機制、約束機制。因此,榱舜俳健康向上的氛圍,高校應該對受助生的日常表現、學習成績、社會服務等方面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強調其對社會的回饋,增強感恩之心。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做好家庭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意義重大,需要多部門的密切配合。首先,大學生群體要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誠信意識,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自立自強。其次,要利用大數據時代的資源優勢,確立可行的認定標準和依據,實行貧困學生的精準識別,為客觀公正地做好資助工作、為家庭貧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薛深,胡相峰.高校貧困生資助的人文關懷[J].教育評論,2008(3).

[2]歐巧云.探索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三維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3).

篇10

關鍵詞:貧困生;現狀;對策

一、X大學貧困生現狀及成因分析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X大學,共有南北兩個分校區,總占地面積近4000畝,共設有14個學院。根據調查問卷統計X大學貧困生的具體情況,發現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貧困生數量多,比重大

截至2010年9月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3萬余人,其中貧困生群體龐大,貧困生比例與全國平均水平(20%)相比相對較高。

2.學校貧困生形勢嚴峻

根據相關部門對西安市大學生消費水平的統計,約75%的大學生月生活費超過500元。然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貧困生月人均生活費達到500元的學生僅占到了30.59%。

3.學校貧困生來源復雜,分布呈多樣性

主要由以下六類學生構成:一是來自經濟較落后的農村;二是家庭成員年老體衰,不但缺乏勞動力,還要負擔高額的醫療費用,迫使家庭欠債累累;三是學生來自城鎮,但是父母下崗,無固定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活;四是孤兒、父母離異或有一方去世,無力承擔學生的學費;五是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庭無力負擔同時上學的費用;六是學生本人或者家庭遇到突發性事件,家庭很難支付大筆的費用。

二、X大學貧困生管理存在問題的分析

1.貧困生資助體系尚待完善

X大學當前主要采用的是多元化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在長期的推廣使用中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下表所示:

貧困生對學校的資助工作滿意度調查

根據調查顯示,貧困生對X大學的貧困生輔助體系通體滿意度較高。約70.24%的學生表示對學校的資助工作較為滿意,但仍有29.76%的學生認為工作仍存在問題。由于學校貧困資助體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著較多的隱患問題,在具體實施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2.缺乏科學的貧困生認證方法

貧困生的認定一直是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爭議最大的環節。由于現在各高校在貧困生認定方面還缺少統一的認定標準,因此學校在貧困生的認定方面難免會出現認定程序混亂、認定標準缺乏量化標準等問題,再加上部分學生的貧困申請材料存在弄虛作假的嫌疑。這樣不僅會影響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浪費了資助的資源,還將直接影響到貧困生資助工作的公平、公正。

3.助學貸款申請難度較大

由于國家助學貸款屬于信用類貸款,學生無需抵押,且貸款利率較低。一直以來,助學貨款都是解決高校貧困學生經濟困難最基本的途徑。但自2002年起,相關規定要求貧困生申請貸款的比例不得超過在校生總數的20%,且每年不能貸款超過6000元。一方面,很多銀行出于利率等利益考慮,擔心貸款無法順利收回,不愿意貸給學生;另一方面,助學貸款數量多、金額少、成本高、利潤低,大多數銀行對助學貸款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以各種理由推脫,甚至部分銀行都暫時停止了助學貸款的申請和發放業務。讓需要依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貧困生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三、解決大學貧困生存在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對貧困生的誠信教育和信念教育

誠信的缺失是當今貧困生資助工作難以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多銀行不愿意為貧困生發放貸款首先是因為學生的誠信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學校要教育貧困生建立起一套完備的誠信體系檔案。包括有無違紀、是否按時償還貸款、是否按時交納學費等。并定期對不誠信的學生進行通告批評。其次,要幫助貧困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同為貧困生但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才為他們樹立榜樣,教育他們勤勞奮斗的重要性。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信念。

2.努力發掘社會各界的資助力量

X大學目前在這方面已做出了相關的嘗試,如通信工程學院近期就在積極與中興聯系,試圖通過發揮專業優勢,建立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吸引一批助學貸款。學校應在學校內部鼓勵和推廣這種做法,改變以往等待捐助的被動做法,采取主動出擊的方式。通過組織化的社會資助經費籌集方式,積極與杰出校友、廣大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各界進行溝通交流,充分發掘其貧困助學的潛力,不斷擴大學校捐資助學的覆蓋面,從而使更多的貧困生能依靠社會的力量,順利完成學業。

3.建立學校與用人單位的長期合作,優先推薦貧困生

首先引導用人單位走進學校,把學校關于學生的培養計劃介紹給他們,組織單位與貧困生的座談會,讓他們了解高校的貧困生,也讓學生了解這些單位,最好能達成用人單位與貧困生的合作,即單位資助貧困生上學,貧困生畢業后到該單位去就業。這是一種雙贏,用人單位在高校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后備培養基地,在社會上也會形成良好的影響,而貧困生既解決了學費的煩惱,可以專心學習,又解決了就業問題。

高校的貧困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在實證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對X大學高校貧困生的現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對策,對豐富我國貧困生資助和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姜濤.XY大學貧困生認定標準及其管理途徑的研究[D].陜西:西安理工大學,201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