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范文

時間:2023-03-14 20:10: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篇1

三國演義》是世界十大名著之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段蕩氣回腸的歷史,是孩子成長必讀的書。書中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出出驚心動魄的生死角逐,都讓人回味無窮。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學生觀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歡迎閱讀!

學生觀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經典名著《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也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敘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之間互相爭斗以及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歷史故事。在介紹漢末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的同時,作者也為我們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

如有勇無謀、反復無常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忠肝義膽而又侍勇自矜的"義絕"關羽,粗獷暴躁而又能敵萬人的虎將張飛,忠心耿耿而又足智多謀的"忠絕"諸葛亮以及智勇雙全、忠心為主的勇將趙云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關羽。

關羽的身上具有著忠、義、勇等三種優秀的精神品質,讓我對他十分欽佩。故事前期,劉、關、張立根不穩,頻繁投奔各地勢力,所得領地亦幾得幾失。在徐州失散后,關羽被迫留在曹營,曹操對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又送其錦緞金銀、戰袍髯囊及赤兔馬等,想要收買他,為己所用。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始終心念劉備,想著昔日與劉備同發的共興漢室的誓言,而早在張遼勸降他之時,他便已與曹操約定"但知皇叔信息,雖遠必往".其忠劉忠漢之心由此可見。

關羽受曹操深恩厚惠,雖然因忠劉而沒有留下來為曹操效力,但是對于曹操的大恩,他始終銘記在心,以致在后來的赤壁大戰之中,于華容道違背軍令狀放走落敗的曹操。x其義薄云天之精神由此可見。

而《三國演義》之中關于關羽之勇早在討伐董卓之時便有所體現。在敵將華雄擊敗討伐聯軍數將的情況下,關羽奮然請求出戰,迎戰前曹操為其斟酒壯行,而關羽未飲,道是凱旋再飲。當他擊敗華雄歸來時,壯行之酒依然溫熱。其藝勇技高由此可見。然而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之勇不僅僅體現在這一情節之上。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等故事情節均生動地表現出了關羽之勇。

感悟到了《三國演義》之中關羽的以上優秀品質,我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學習、生活之上,個人都應該向關羽學習。學習其忠,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學習其義,處事講求道理,講求法律,合乎正義;學習其勇,在學習上,面對困難,能夠迎難直上,不為所懼。

學生觀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2“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先來談談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與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劉備,在現在的社會上,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膽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講仁義,愛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云都在他帳下聽令。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今......”這就是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再現了赤壁之戰的戰火紛飛,也為三國鼎立定下了基礎,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曹操也差點在赤壁之戰中丟了性命。

一個國君要想建立一個好的帝國需要一個輔佐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這就是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事實也證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記、草船借箭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看出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識”可不行,還需要有“膽”,就像趙云,幾乎百戰百勝,無戰不勝,他也稱“趙子龍”,他其時也為曹操效過力,但后來歸了劉。雖說一代天驕是成吉思汗,但子龍也可以做了。我們世紀少年應該具有諸葛亮的“識”,趙子龍的“膽”,這就是膽識。《三國演義》有三絕:義絕、奸絕、智絕。恰恰,關羽見證了義絕,曹操見證了奸絕,諸葛亮見證了智絕。讀了這本,《三國演義》,我獲益匪淺。

學生觀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從我懂事開始,我接觸到的第一個三國人物就是諸葛亮。打小我就愛上這名字。應該是經常聽哥哥們在討論他。游戲里,諸葛亮也被塑造成一個很強大很酷帥的角色。所以對《三國演義》產生向往之情。

爸爸也是三國迷,看出了我的心思。就給我買了本。我廢寢忘食地讀,每一次讀都對書中的靈魂人物諸葛亮有不同的理解。

文中第一次提到諸葛亮。是在徐庶口中提到的“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得天下。”這一句話,非常有利的烘托出諸葛亮的“強大”。

確實。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常人所辦不到的,卻被他做到了,無一不體現諸葛亮的“強大”。

但是諸葛亮的最強之處,莫過于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這方面任何人都顯得黯淡,諸葛亮為感先帝知遇之恩,二進《出師表》,出兵平南,七擒孟獲,滅族藤甲軍;不顧眾人反對,毅然揮師北上,圓先帝遺愿。不幸卒于中途,夙愿未了。一代英才就這樣消逝,真令人可惜可嘆。

當今社會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現在一些人為了一點利益,將公司的秘密賣給了他人。最后導致整個公司被同行擊垮,破產。而自己只能生活在無邊的悔恨中度過余生。現代,人能鞠躬盡瘁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不要說死而后己。我們應傳承諸葛亮這一優秀的品質。

但是,我又看到了諸葛亮的過錯。諸葛亮錯誤的選擇了繼承人。為了實現先帝的遺愿,不顧一切,流出扽山,卻都失敗了。所以我們在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時候要考慮下,你這么做是不是真的好。

從前我是一個不守本分的壞學生。讀完這一本書互時,我顯得無地自容,羞愧的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要痛改惡習,將優良的品質繼承下去。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學生觀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4你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嗎?它使人受益匪淺,正如此,我愛上了歷史。

早在東漢末年,因為漢靈帝的昏庸無能,許多想稱霸天下的大人物開始出現了,這場長達近百年的大戰拉開了帷幕。

作者羅貫中筆下的張飛是魯莽的,但張飛在我的心中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張飛為什么會這么魯莽呢?僅是因為他曾是一個屠夫?還是因為他沒有讀過書,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書香氣?不,都不是。我認為他是為了劉備好,劉備長得那樣和善,這樣去和敵國談判,那敵國還不得得寸進尺嗎!一個人講究的是氣場!但有了張飛可不一樣了,張飛往后一站,敵國就會明白劉備有后盾,雖然劉備他自我沒有什么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張飛的外貌就讓你敬畏三分,這樣的談判,你說還會欺人太甚嗎?

在這本書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謀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欽佩。讀完《三國演義》整本書后,我至今還弄不懂諸葛亮為什么會明白還沒有發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這也許就是諸葛亮的神奇之處吧!他對每一個人的習慣、弱點、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劉備惹下的婁子不是諸葛亮來收拾?真就應給他頒一個大獎!

他不僅僅聰明過人,還有像海一樣的胸懷。對于張飛的刁難,他并沒有像小人一樣去計較、記恨,而是知輕重的把刁難放下,以大局為重,為劉備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謝作家羅貫中,因為是他寫的《三國演義》教會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就應向劉備學習,有顆“三顧茅廬”的真誠之心;對任何事情的態度就應向曹操學習,三思而后行;做人就應向魯肅學習,待人誠實……

以上便我對《三國演義》的見解和看法,有時間我們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體會。

學生觀看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向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十分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我,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我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必須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必須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齊去找劉備,最后最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述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能夠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能夠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帶給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后讓司馬家一統了亂世。

篇2

語文教學離不開文本,經典名著是很好的文本,不管是小學語文教材還是中學語文教材,都有名著故事或名著原作。在小學階段,教師、學生與名著打交道是難免的。但是,學生名著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據我在本校的調查發現,名著閱讀量少得可憐,以我國四大名著為例,我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我國四大名著名稱及作者的熟悉程度,六年級65%,五年級47.6%,四年級38.5%;學生對四大名著一些次關鍵人物情況的熟悉程度:六年級54.3%,五年級37.6%,四年級26.4%;學生獲得四大名著知識的途徑:影視作品43.4%,網絡41.2%,小故事15.2%,原著僅占5.2%。這一結果令人吃驚。吃驚之余,我們發現,學生經典名著閱讀現狀呈現出閱讀文化快餐的形式;以觀看影視作品代替原著閱讀;以名著研讀成果的閱讀代替原著閱讀;不閱讀等問題。

分析這些問題的成因,主要有:

一是社會發展的快節奏沖擊教育是慢的藝術的理念。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小學生逐漸養成了淺閱讀的習慣。我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喜歡網絡小段子、微信閱讀占72.3%,經典名著僅占2.3%。這與社會發展的快節奏與經典名著需要慢讀細品的閱讀要求有很大差距。

二是名著寫作的時代背景與當下小學生現實生活距離遙遠,很難在思想上引起學生的共鳴。許多經典名著寫作的時代距今數百年,最近的也有上百年,現在的小學生很難理解當時的狀況。比如,有小學生提出“唐朝的長安距西天有千萬里之遙,為什么要派專人取經,佛祖完全可以通過QQ傳過來呀”這樣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三是學生欣賞能力有限,駕馭不了名著。名著的美隱于字里行間,常常需要掩卷沉思才可以體會到。學生急于求成,很難發現名著的美,所以不懂得欣賞,也就發現不了名著的魅力,喪失閱讀興趣。

四是語文教師缺乏引導。我所在的中心小學,許多教師都嘗試過讓學生閱讀經典名著,但是教師所做的大多是任務布置,比如,暑假要求學生閱讀一本名著,撰寫幾十篇讀書心得或者讀書筆記。我發現好幾名學生的讀書筆記根本不是自己寫的而是源自“百度”,是抄襲,這就說明,學生連原著的面都沒見,只是為了完成教師的作業,東拼西湊,毫無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指導

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小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更需要語文教師的引導。小學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我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把握學生閱讀指導的深度。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因個性特點、知識結構、成長閱歷的不同對同一部名著、同一個主人公會有不同的評價、不同的認知。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求他們品讀顯然是不大可能的(對個別極為突出的學生還是不成問題的),教師在引導過程中就應該有所區分,對于大多數農村小學生而言,只要能復述故事梗概、對主要人物進行初步評價就可以了。對于稍微突出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如在《三國演義》的閱讀指導中,針對班級閱讀功底較為扎實的三名同學,我提出了比較閱讀的要求,要求他們把《三國演義》的部分章節與《三國志》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文學形象與歷史人物形象并不是一回事,甚至還有學生發現《三國演義》中有許多是虛構的。

二是營造閱讀經典名著的良好氛圍。閱讀永遠不是一個教師、不是一個學生的事,而是全班、全校的事,只有發動更多人去促進、去支持,名著閱讀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基于以上認識,我率先在班級舉辦讀書節活動,并以此為契機,主動請纓,承辦學校讀書節活動。在讀書節活動中,我發動語文教師做閱讀心得體會、閱讀方法的專題報告,同時舉辦學生論壇,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分享交流的平臺,通過一番努力,學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許多學生由不敢閱讀名著轉向積極走進名著,還有一部分學生由最初的駐足觀望轉向積極參與,學生論壇由原來每次只有三兩個學生發言到現在學生要求上臺的人數倍增,致使我們不得不采取排隊的方法組織,學生由原來的發言三五句就冷場到現在不得不限制發言時間。

三是組織相關活動,引領學生步入文學名著的殿堂。我不認為興趣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由于名著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都和當前小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有天壤之別,這就容易出現名著離我們漸行漸遠的情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名著,我們要采取除了培養興趣之外,還要激勵學生走進名著、閱讀名著、鑒賞名著。如我們借鑒漢字聽寫大會的做法,組織語文教師從《三國演義》中選擇一些距離當今生活比較接近但又不同于當今生活的一些詞匯作為漢字聽寫大會的題材,為了在漢字聽寫大會的舞臺上展示自我、證明自我,許多學生自覺走進名著、了解名著、閱讀名著,在學字詞的過程中把自己融入名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思考如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良好的氣質修養,塑造他們健康的個性和人格。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網絡走入千家萬戶。不少學生,特別是那些缺乏家長正確教育管理的留守學生,一回家就守候在電視前或電腦旁,節假日更是幾乎沉溺其中。再加上“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家庭和學校只注重考試分數,給學生不斷增加繁重的課業負擔,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中“死讀書,讀死書”“高分低能,低分無能”的現象極為嚴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基礎教育教材語言資源的建設與應用”課題組組織了一次全國范圍內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四大名著全部閱讀過的學生僅占被調查人數的27.7%,不足三分之一,這說明四大名著的閱讀狀況不容樂觀。我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和《水滸傳》是中學生的必讀書目,其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可比肩的。中學語文教師,應以開展講故事等讀書活動為載體,運用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名著等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一、通過閱讀使學生加深對名著的理解,提高閱讀興趣

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選自《水滸傳》)、《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選自《紅樓夢》)、《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美猴王》(選自《西游記》)等。歷史課本中也有一些相關介紹,教師通過精彩的故事片段的介紹,引導學生閱讀鑒賞,使學生對這些名著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有了一些初步了解,產生一定的閱讀的興趣。為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名著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語文、歷史課本或課外閱讀課本中適當增加一些名著常識介紹、精彩故事片段賞析等內容,使學生對文學名著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和鑒賞能力。

二、利用好晨讀和課外活動,組織開展名著閱讀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學生減負工作的開展,學生的課業量相對減少,統一的上課時間相對縮短,學生的晨讀時間和課外活動的時間相對增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晨讀和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諸如讀名著、講名著中的故事等主題活動。按照學生不同階段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初中生可閱讀簡易讀本、高中生可閱讀原著。教師首先要認真閱讀原著,熟悉其內容,然后組織學生把閱讀到的精彩故事片段或自己的閱讀感受、所受啟發等講給大家聽,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故事或片段展開討論。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可按學習小組進行,教師流動監督、指導。也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名著閱讀競賽、讀書演講和讀書討論活動。堅持長久,就能促進學生養成閱讀名著的好習慣,在名著中汲取豐富營養。既積累知識,增強修養,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語言表達和記憶能力。

三、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習慣

教師要積極鼓勵支持在學生中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指導閱讀興趣小組自發開展讀中外名著、講名著中的故事等活動的開展,并訓練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開展讀書會活動交流讀后感、讀書筆記。還可以通過板報墻報或者開辦班級“小報”,讓學生把自己閱讀到的精美文章或心得體會展示出來,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交流、討論,介紹各自的閱讀方法。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閱讀名著的習慣,嘗到了閱讀名著的甜頭,就會主動去閱讀名著,開闊文學視野,培養文學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四、家校配合,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篇4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訓練好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課外書的準備必不可少。因此,首要的條件是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我們學校設立了一個大型的圖書館,我經常以班級的名義幫學生借他們想看的書,另借一些與課本相關的書籍,達到資源的充分共享。班級書架就像一個中轉站,方便每個學生的借閱,而家庭書架則是學校課外閱讀的重要延伸,學生在家的時間最多,也是閱讀的重要場所。

因此,要開展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家長的全力支持尤為重要。我爭取到家長的全力配合,應允多給孩子們一點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讓學生樂于讀,自愿讀,把課外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學生閱讀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如《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三國的形成、對峙、衰敗的歷史,還介紹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點,特別點到諸葛亮三氣周瑜,諸葛亮如何逃離東吳,卻又點到為止,吊學生胃口,激起了學生閱讀的欲望,課后不少學生爭看《三國演義》。由于有了“課本”這個引子,很容易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學完一個作家所寫的某篇文章,向學生推薦這位作家所寫的有關書籍,也可以達到加深認識和誘導學生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如教學的《》后,讓學生去讀他寫的《詠梅》等。課內與課外閱讀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我大膽引導學生拓寬學習和閱讀的范圍。這樣學生才能受益無窮,趣味無窮。

還有我教會學生篩選讀物,適時選取一些合乎學生心理特點,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課外讀物或文章介紹給同學們,讓他們有親近感。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把喜歡的課外閱讀材料向同學介紹,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自己去讀。

我所采用的激發興趣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給學生先講故事,再讓學生復述;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組織各種讀書比賽、作文比賽和講故事比賽等;提供優秀書目、內容后讓學生介紹讀物梗概;經常鼓勵愛讀書、善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并讓他們談體會等。這樣做不僅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還起到了促進大家多讀書、爭相讀好書的作用,使學生閱讀的內容與自己所學相結合,把課內所學之法運用于課外閱讀活動之中,把方法轉化為能力,又從廣泛的課外閱讀中增長知識、見聞,從而形成了一個閱讀之網。

三、 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如何學會技巧,學以致用,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我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大體分為兩種,即略讀和精讀。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看目錄、讀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讀等方法來了解圖書、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有用的信息。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內容,則要采用精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采用品讀、背誦、摘錄、寫體會、編手冊等方法促進對精讀內容的理解、積累乃至運用。精讀和略讀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補充的。精讀往往建立在略讀的基礎之上。如一本書值不值得一讀,常常是先瀏覽一番,通過逐步了解、感知才會發現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讀的內容。比如當讀到某段話對自己人生有很大啟迪時,就可以細細品讀,深入感悟;如果讀到十分優美的語句,對自己習作有幫助,不妨把它摘錄下來,背一背。這樣,略讀和精讀有機結合,既能保證有較大的閱讀量,又能確保閱讀的效果。

四、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

“做筆記能使人知識精確。”為了便于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參考,我鼓勵每位學生都準備專門的筆記本作課外讀書筆記。筆記可采用摘抄、列提綱、寫體會、制卡片、剪輯等方法。內容上可是多方面的,包括在略讀時精選的詞句及精讀時需爛熟于胸的原文或片段都可以。為便于檢索,我引導學生在做筆記時分門別類。可按詞、句、段、文分,也可按材料類型的不同分成各個欄目,譬如課堂內外、詩詞天地、習作精萃、我的感想等。總之,對所作筆記進行歸類,有利于學生隨時運用課外閱讀的成果,使之成為獨具自我特色的“工具書”。

篇5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1.學生“專家”引路,帶動全班同學產生閱讀名著的熱情。通過課代表物色、班級同學推薦,甚至毛遂自薦,選出對某部名著讀得很深入的“專家”。《三國演義》、《紅樓夢》這兩部名著閱讀是最有分歧的,很多女生都能把《紅樓夢》里的細節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卻對《三國演義》中一些著名的情節連連搖頭,更不用說去細讀了,男生恰好相反。如何消除這種不平衡?那就是讓“專家”給他們開講座。

2.教師密切配合學生的工作,并做好開講前的培訓。“專家”學生的出現,并不意味著教師的退位。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操控大局。還要補充哪些情節,而哪些情節可以刪去,教師必須對學生“專家”遞交上來的提綱把關。接著要對他們進行培訓,有的情節一扯可以扯得很遠,而時間有限,講清楚就要講究方法,重點要突出。

3.學生整理筆記,明確答題步驟,背誦鞏固。講座持續進行,學生光是課堂上聽,課后討論,而不自己去消化,收效甚微。每一次講座完后,按照老師所指導的答題步驟,整理筆記。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寫遠比聽、說、讀的效果來得好,而且寫可以增強學生聽、說、讀的效率。

二、如何閱讀名著

1.標注式。在讀的基礎上,碰到有不理解或自己特別欣賞的地方,及時在文本中畫出。人們習慣用的符號有以下幾種:“……”著重號,點在文章中需要著重領會、加深記憶的詞句下面。“”方框,畫出文章中的生字、難詞。“——”直線,畫出文章中的難句。“~~~”波浪線也叫曲線,畫在文章中精辟的和重要的語句下面。不管你用什么圈點符號,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用什么樣的符號表示什么方面的意思要始終一致;二是所讀的書必須是自己的,把別人的書畫得很亂是不禮貌的。

2.筆記式。做讀書筆記的方式一般有三種:一是卡片式筆記,將摘記的內容分類記在備好的卡片上;二是摘要式筆記,即在讀書過程中將其重要內容或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三是是讀后感式筆記,也就是針對書中的有關內容,聯系社會或個人實際寫出體會。讀書筆記是閱讀的重要輔助手段,無論是理論上的研究,還是實踐中的運用,都證明了閱讀時做筆記要比不做筆記效果好得多。讀書筆記是科學地讀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評點式。評點,是我國傳統的讀書方法,就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正文頂端和旁邊及邊緣空隙處,對文中的一部分用簡短的文字給一扼要的評價和提示。評點閱讀對提高分析、理解、鑒賞的能力大有好處。評點有兩種方式:其一是旁批,即在正文旁邊用簡短的文字寫出自己的理解和提示;其二是行批,即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對文章的某一點或某一部分進行簡單的評點。

三、如何提高答題技巧

1.要明確文學名著題的擬題角度和形式,了解這種題型的規律、特點。文學名著題多從檢測考生對具體名著的名稱、作者、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內容理解、閱讀感受等角度擬題,又多以簡答等題型方式對考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測。

2.要明確名著題的答題策略,掌握解題的技巧和方法。①注意對名著的主要情節、人物形象和思想意義等知識的積累。②注意審清題目的要求。是純敘述的角度還是要求有適當的人物評價,或者是揭示作品的主題意義,絕不能有半點的含糊。③注意答題的切入點。是從情節角度,還是從人物角度入手,要判斷清楚,并能用簡潔準確的語言進行概括表述。

我們來對比以下兩個答案:

考題:《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是一個著名的情節,請簡述書中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記》的故事。

答1:得元妃旨意,寶玉和黛玉、寶釵以及眾姐妹搬進了大觀園。寶玉進入了自由天地,賈政卻要他死讀八股、祭祀宗廟、送往迎來,他厭惡極了,書童焙茗給他弄來禁書《西廂記》,寶玉欣喜若狂。他和黛玉一起在沁芳橋畔幽僻處偷讀,借西廂之戀,吐露心中之情,寶黛兩人心田里從此萌生愛意。

答2:三月桃花開時,寶玉在大觀園里偷偷閱讀《西廂記》,黛玉來后發現讀的是《西廂記》,于是也認真閱讀記誦起來,二人還各借《西廂記》詞句表白、打趣。寶玉自比張生(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為鶯鶯(你就是那“傾城傾國的貌”);黛玉說寶玉是“銀樣镴槍頭”。

得分要點:

1.寫出故事的時間、地點、背景或原因任一要素,得1分。

2.寶玉、黛玉共讀《西廂記》,“共讀”不作為要點,寫出先后順序或寫出具體細節,即可得分,如寶玉偷讀,黛玉一起讀,或黛玉發現寶玉讀,兩人一起讀,均可。得1分。

3.寶黛借《西廂記》交流或者戲語,如打趣、表白、調侃,得2分。

4.讀《西廂記》對寶黛二人愛情的意義,如借共讀寶玉、黛玉傳達愛意,得1分。

仔細看看得分要點,我們可以發現,答案對故事情節的完整、主要內容的突出、細節不走樣是有嚴格要求的。所以,答案1只能得4分,因為它雖然做到了故事的完整性,但共讀《西廂記》這個細節并沒有真實再現,應該是:寶玉偷偷閱讀時被黛玉發現,而后二人一起閱讀。

因而,平常訓練答題時,應注意完整地敘述故事情節,重點突出,并能準確地回憶故事所涉及的細節,這樣才能確保得滿分。

篇6

關鍵詞:名著閱讀 現狀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044-02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可見,文學名著閱讀在教育中的重要功用,它能夠讓學生獲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提升語文的綜合能力水平。《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更是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內課外自讀五部以上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這就更加凸顯了文學名著閱讀的重要性。

1 高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現狀

1.1教師重視程度不夠

《福建省高考考試說明》劃定了名著閱讀的考查范圍,確定了七篇具體的名著。這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明確,原則上增加了可操作性,但是一些教師對于原著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功利化明顯,忽略了讓學生閱讀原著的必要性。

1.2學生分配時間不足

高中生學習繁重,對于閱讀原著這種“慢工出細活”的任務避之不及,不能有效地分配時間,無法將名著閱讀落到實處。

1.3學生閱讀能力有限

文學名著大多內涵深刻,而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不能與作品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自然也就無法真正讀懂原著,閱讀興趣不高,放棄了對原著的閱讀,轉而改讀所謂的“名著導讀”“情節梗概”,這種做法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2 提高名著閱讀教學質量的探索

2.1制定計劃,循序漸進

閱讀名著應該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因此,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來確保閱讀的時間和持續性顯得十分必要。這個計劃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可以把高中三年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劃,比如我認為高一學生的閱讀水平普遍不高,所以閱讀的內容也不宜太難,可以選擇比較簡單的《家》、《巴黎圣母院》和《歐也妮葛朗臺》;高二時閱讀內容為《紅樓夢》、《三國演義》;高三年級由于課程繁重可以把《復活》、《子夜》等作為閱讀內容。就學生個人而言也要制定個人計劃,約束自我。

2.2教師引導,發揮作用

第一,教師應該以身作則閱讀名著。

要想切實引起學生對閱讀名著的重視,教師本身要先行動起來。一些老師只是口頭上大力提倡閱讀名著,在教學時卻以教參或教輔資料為依據。這種沒有任何閱讀體驗的教學怎能有效地引導學生?作為語文教師必須以身作則閱讀原著,這樣才能發揮榜樣示范作用,教學相長。

第二,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首先,閱讀方法的指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名著閱讀的大致方法可以分為三種,即略讀、精讀及巧讀。其中,巧讀是巧妙地利用熟知的藝術形象或故事片段,來引導學生自主品味名著的精彩片斷,把握作品的精髓。比如《三國演義》中許多家喻戶曉的情節已經成為成語,如果把這些成語按小說的順序串聯起來,那么學生對三國的內容也就了然于心了。三國一書中出現的成語大概有八十多個,可以牽出一連串讓學生們熱血沸騰的故事:望梅止渴、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等,學生從名著中獲得了成語的語境,又在成語中完整地記憶了名著內容,可謂相輔相成。

其次,讀書筆記不可或缺。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談到:“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大多數學生只顧閱讀,不做筆記,這樣時間一長讀過的內容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為了獲得良好的閱讀效果,目視心記是基礎,把讀后的觀點付諸筆端,形成讀書筆記才是關鍵。

第三,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解讀。

《新課標》特別指出:“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教師應該發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個性化解讀不等于天馬行空,隨意而為,當學生出現錯誤理解的時候,教師要加以引導糾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第四,教師應注意落實計劃,及時檢測。

為了保證學生閱讀效果和閱讀激情,教師應該及時監督,落實計劃。比如,讀書筆記的評閱、課堂情節的復述等等,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可以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在閱讀《復活》的過程中,筆者嘗試讓學生自己當一回命題者,建立班級名著題庫,由學生設置命題。對于角色的轉變,學生興致盎然,而命題的數量和質量也成為了檢測學生是否深入閱讀的一個特殊參照。

2.3激發興趣,營造氛圍

首先,教師可以用課文的學習來帶動名著閱讀,讓學生了解名著相關的精彩故事和名言警句等,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在介紹巴爾扎克時,發現學生對他筆下的人物形象非常感興趣。因此,筆者找來《歐也妮·葛朗臺》的戲劇片斷嘗試讓學生分角色配音。學生表現活躍,分組比較,在整個過程中,把葛朗臺這個守財奴的貪婪和吝嗇表現得活靈活現,加深了他們對名著的理解。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影視媒體的特點,將多媒體輔助作為一種激發興趣的手段。例如,筆者推薦學生收看央視科教頻道熱播的《易中天品三國》。節目中,易中天以詼諧幽默又帶有歷史考證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品味《三國》中的經典情節。收看一段時間后,三國時期的風云人物成為了學生們課后爭相討論的對象。由此可見,運用媒體資源引導學生解讀名著對學習效果大有裨益。

2.4開展活動,展示成果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只有盡量為學生提供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的舞臺,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

2.4.1評選優秀讀書筆記

每次名著閱讀課程之后,選出優秀讀書筆記,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敏感而微妙的,當自己的成果得到贊許時,還會在下次的讀書筆記中,以他們的方式表達自我觀點。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自學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獲得了樂趣,增長了知識,升華了審美能力。

2.4.2舉辦名著辯論沙龍

當下高中生的表現欲很強,好爭辯,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希望獲得認同。他們往往會把自身的人生體驗融入名著中的情節,對于某個名著作品的感悟也會進行多元化的解讀。在講授《紅樓夢》時,筆者曾經用辯論沙龍的形式,有意營造電視辯論似的教學氛圍,主持人、選手、觀眾等媒體元素各司其責。然后筆者把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組織起來,讓學生選出辯論代表分為兩組,分別對薛寶釵這個人物提出不同的看法,有正方,有反方,圍繞著薛寶釵這個人物形象自由發揮,相互攻防,學生們進行了一場非常成功的辯論會。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身臨其境,辯論起來也格外嚴肅認真,既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又拓展了閱讀視野。

2.4.3設計名著閱讀畫報

篇7

關鍵詞: 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外閱讀的建議,很多專家甚至列出閱讀書目,語文教師普遍比較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再者,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許多農村學校已經建立起了圖書室,能基本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此外,家長的認識程度提高,支持學生課外閱讀意識得以強化。但是,隨著科技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網絡走入千家萬戶,不少學生一回家就守候在電視前或電腦旁,節假日幾乎沉溺其中,再加上“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家庭和學校只注重考試分數,學生承擔繁重的課業負擔,忽視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死讀書,讀死書”、“高分低能,低分無能”現象極為嚴重。因此,語文老師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愛讀書的良好習慣,這是語文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從現實情況來看,教師的推進力度大;從學生實際情況來看,閱讀量增加。以筆者為例,僅一個學期從校圖書室集中借書八次,以此推算,完成“課標”要求的三年完成“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的任務是不成問題的。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學生的閱讀多是“淺閱讀”,多是泛讀,即多喜歡閱讀故事性強的書籍,但對內容卻是囫圇吞棗,甚至瀏覽而過,以致一談到就容易張冠李戴,對內容、情節表現出生疏,更談不上理解,從相當一個層面來看,為了考試而閱讀,為了完成任務而閱讀情況普遍存在。從整體閱讀效果來看,閱讀心態浮躁,不肯細讀文本,慢慢品味其中的妙處。

二、把握課文內容,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為了描寫事物的特點,表達作者的思想,課文表達中往往有一些重點詞或句子,這些詞、句大多具有概括性或總結性,把這些詞、句整合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新課標對中小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量有明確規定,對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要求很高。我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和《水滸傳》歷來是中學生的必讀書目,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中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一些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楊修之死》、《美猴王》等,歷史課本中也有相關介紹,通過教師的劇情介紹,引導學生閱讀鑒賞,學生對這些名著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有一些了解,產生一定的閱讀興趣。為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教師應以開展講故事等讀書活動為載體,用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等活動,讓學生興致勃勃地讀,快樂地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和鑒賞能力。

老師不僅要在口頭上大力宣講讀書的好處,更重要的是時時處處做出榜樣,抓緊業余時間博覽群書,以便在課堂上經典名著隨口道來,時常將自己的讀書筆記展示給學生看。這樣老師在學生眼里才是博學多才、有本領讓學生崇拜的好老師,學生才能積極配合教學,共同突破難點,共同奮進。

三、具體閱讀指導

1.通讀文本。通讀作品是名著細讀的基礎階段,只能認真地通讀作品,才能為下一步深入閱讀提供保障。這些重點詞或句子讓學生在自讀過程中自主發現、自我感悟,在讀中探索,在全文中捕捉。讓學生明白讀名著要掌握的基本方法:理清全書結構,確定重點精讀的章節(如以某一人物為脈絡確定重點研讀內容);在閱讀中學會圈、點、勾、劃和批注法;學會做摘抄和寫讀書體會。

2.限定提出時間要求。給出一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閱讀作品,熟悉小說情節,理清故事脈絡,了解重要人物。列出每天的閱讀任務進度,小組長督促課外時間完成閱讀任務。

3.經典故事情節演講。教師制作了一些小卡片,寫了諸如“溫酒斬華雄”、“火燒赤壁”、“空城計”等故事名,讓學生抽簽,并講述這個故事,以檢驗學生對作品的熟悉程度;對出自《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故事進行演講,老師和學生一起找出這些成語、俗語,如“三顧茅廬”、“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等,要求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與其他人不重合)對這些成語、俗語在書中的相關意義概括地介紹,并解釋其含義。通過演講,讓學生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逐步深入到作品深處,由掌握情節到理解內容,形成體驗,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4.主題周記寫作。寫作是思維的更進一步體現。通過主題寫作,不僅讓學生掌握讀書心得的寫作,養成寫讀書心得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進一步提升,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寫作中得到升華。要求學生自由選取一個人物,結合情節,對人物進行分析理解,以此引導學生學會寫讀書心得。學生第一次寫的時候很不理想,因而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闡明人物評價時應注意的問題,要求學生做到四個“要”:結論要在作品中找到材料證明;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人物;要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人物行為;要找到其性格形成根源。總之,要讓學生明白文本是理解的源泉,充分理解文本是得出自己觀點的根本方法。

篇8

一、巧設閱讀陣地,形成課外閱讀氛圍

1.營造良好的班級書香氛圍,激發閱讀欲望

為了創設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級設立了圖書角。由于我校是農村小學,學生家庭經濟都不是很寬裕,班上的書一部分是學生自愿捐獻出來暫時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帶學生到學校圖書室借的。還有一部分是我把自己孩子看過的一些讀物也捐贈給為了班級圖書角。為確保讀書能有序、有效的開展,班里民主選舉出幾位責任心強的學生做圖書管理員,由他們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2.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形成課外閱讀氛圍

在學習伙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于老師的無數教育。例如,我們進行課前3~5分鐘的讀書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去讀,或默讀、朗讀、小組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好伙伴比賽讀……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同學,也會被感染了。

教室、課堂成為了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陣地,利用這個學習陣地,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共同的課外閱讀,有助于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的氛圍。

二、巧妙利用課堂教學,把課內閱讀引申到課外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樂于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設計了“每課一問”。即在上新課之前,讓學生做課前預習閱讀,在閱讀前首先給他們一個有趣的問題,讓他們讀課文,讀課外書、讀課外資料,讓他們在各種形式的閱讀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如筆者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有意識地向學生提出一些關于“三國”的問題,學生通過課前的閱讀預習,漸漸知道了三國形成、對峙、衰敗的過程,了解了曹操、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繼而產生了對“三國”故事的濃厚興趣,全班掀起了一股“看三國熱”。這樣以興趣為前提,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預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孩子們每每自己讀書找到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這樣既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又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將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

三、加強閱讀方法指導,培養閱讀習慣

1.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

讀什么書,什么時間讀;零碎的時間讀什么,整塊的時間讀什么;文學名著什么時間讀,報刊雜志什么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定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指導選擇讀物,注重讀物質量

閱讀是一場心靈的對話。笛卡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

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導下進行課外閱讀。為了營造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的環境和氛圍,在推薦讀物方面,老師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說,老師肩負著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的重要使命。如學童話時,我便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勝的讀物;學科普文期間,我就請他們閱讀程度適合的科普讀物;教學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們便興致勃勃地去讀了原著《三國演義》《西游記》……另外,每月我都會在班里上一堂《好書大家看》的課外閱讀指導課,由老師或是學生推薦一本好書給大家看。

3.引導學生學會“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學生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札記。筆記中“本書內容概括”“佳句摘抄”“優美片段欣賞”“我的感悟或體會”等欄目,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積累運用能力,又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落實課外閱讀效果

1.開展競賽活動

(1)故事會。學生事先準備自己所看書籍中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介紹給班上學生,可以一人講,也可以幾個人分角色講。

(2)美文誦讀。課外讀物中有大量的優美文章,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語言鑒賞能力。

(3)課本劇表演。學生從課外讀物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篇章幾個人一小組進行表演。

(4)專題知識搶答賽。每學期舉辦一次讀書知識競賽。比如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我便在班上舉行了“走進三國”知識搶答賽,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5)其它讀書成果展。如手抄報展示、讀書卡展示、報刊剪輯展示、書簽制作展示及讀書札記等。

2.開展評選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我校每個班都要對學生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評比方法。如可以評比學生的讀書札記,設立成果獎;也可要根據學生的閱讀量,評出“讀書能手”;還可綜合學生各方面的閱讀情況,每月評選出十名“閱讀之星”,并將這些“閱讀之星”的照片張貼在展示欄里,這樣既表彰了先進,也對其他同學起到了促進作用。

因此,形式多樣的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綜上所述,“靠自己讀書成長起來的孩子,不但結實,而且有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可見,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大事!因此,教師、學校,家長要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并給孩子做恰當的引導,使孩子們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外閱讀資源,進行有效的閱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全面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篇9

王h波從小酷愛讀書,家中書柜若干,藏書過萬。和大多愛讀書的人一樣,王h波的閱讀習慣也是從小養成的,“父親很支持我看書,所以我的零花錢基本都是用來買書的,《故事會》《童話大王》《啄木鳥》《少年科學》這些雜志都是小時候特別愛看的,后來上了初中逐漸開始閱讀四大名著。”人們常說,開卷有益。對此,王h波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只要是書就對我們有用,哪怕是銀行里理財的宣傳冊,讀懂了都能長知識。雖然銀行宣傳冊上面的內容并不具備什么人物情節,也沒有太多故事性可言,但是這里面有語言的藝術。如何用最簡單的詞句,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動你,讓你認為有利可圖,然后去買這些理財產品,這就是技巧。”

讀書方法很重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人群窮其一生的夢想。從前讀萬卷書是困難的,如今科技讓人們的閱讀變得更加便捷。我們打開電腦和手機,找到一萬本書很簡單,但是如何去閱讀也成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王h波說:“讀書方法很重要,看書的時候要思考,不能看完了不往腦袋里去,那就是自看了。對于一些比較乏味的書籍,我可以推薦給大家一個方法,就是交替著讀書。比如一本書你看了一個小時,覺得有些累了,可以撂一撂,先看點別的感興趣的書,換換腦筋,然后再返回來想想剛才那本書講的是什么。如果能記起來,就接著往下看,如果記不起來,從頭再看。這樣的話,對于這本書的理解和記憶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第二個我推薦的閱讀方法就是做讀書筆記,對于不認識的生僻字,一定要及時查工具書,然后在空白處標記出來,要不然你永遠記不住。比如你看一本清朝的書,手邊必須要有一些史書和工具書,輔助你去讀這段歷史。”

閑書也有知識和哲理

有些人認為,讀專業書用處最大,但讀起來索然無味。閑書好看,但又沒多大加識,只不過是茶余飯后的消遣。王h波并不這樣認為,“我認為學術書籍也有趣味,閑書也有知識和哲理,關鍵看你思考不思考。咱們先說有用之書吧,如果連這個你都不去讀的話,你無法工作和生活。自從說《康熙私訪月明樓》《三盜九龍杯》《宋金剛押寶》《雍正劍俠圖》《聊齋志異》這幾部書以來,我就會特別關注明末清初這段歷史,比如《清朝滿蒙聯姻研究》《甲申風云路》《向天再借五百年》《變政與》《清宮大內侍衛》《后宮的金枝玉葉》……這些都是我最近入手的新書。比如我說三國,不僅要看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還要看《資治通鑒》《三國志》這些必讀的書籍,甚至有關三國的影視劇、戲曲等都要去看,還有像前幾年傳出來南陽發現曹操墓的新聞,我必須去關注并且收集那個時期的報紙專刊,不讀不看不收集你說不了評書。我們說書之人,就是必須要讀很多書,而且要讀明白。如果自己看書時昔環為所動,你就感動不了觀眾。我個人認為,從一個紙質作品到搬上評書舞臺,最少要經過五遍拆洗,一遍拆洗一遍新。第一遍就是通讀,了解故事的大致情節,看看適不適合改成評書腳本;第二遍就要列出提綱,按照評書的技巧分出若干段落,看看哪些情節需要添減,這便是我們行話所謂的‘捋梁子’;第三遍就是強行記憶,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背下來;第四遍就是臨上臺前再默背一遍;最后就是上場說的那遍,在實踐當中加深理解。當然,之后還會有第六遍第七遍,每一次的感悟都不同。如果說閑書的話,我最近看了一本《啟功雋語》,也給我帶來很多啟發。我舉個例子,人家問啟功先生,‘啟老,您身體怎么樣是啊?’啟老回答,‘烏呼烏呼。’聞者不解,便問此為何意,啟老回答,‘就是差一點就嗚呼了。’這個老人說話很冷,但是又飽含哲理。所以我們如果能學習到這種語言方法,不僅能夠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還能提高生活的樂趣。”

篇10

我讓學生寫的讀書筆記分“我喜歡的句子”和“我的思考”兩部分。“我喜歡的句子”是所讀文章的精華,而“我的思考”又幫助學生很好地消化了這部分精華。這樣,既培養了學生主動讀書的習慣,又培養了學生思考和消化的習慣,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為了寫好讀書筆記,我規定了篇幅,每篇讀書筆記不能少于標準日記本的一張。還規定了讀書范圍,以四大名著和初中生必讀名著為主,《中學生閱讀》、優秀作文選等好的報紙雜志也可以涉獵。由于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學生的讀書筆記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讀書筆記幫學生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

曾一度厭學的郭寧同學在讀了《感謝生命》一文后寫道:“難道人們只有在生死關頭徘徊時才能感悟生命嗎?只有在絕望時才懂得放棄嗎?只有在重生時才知道珍惜嗎?人生難免有挫折,無論是苦難還是快樂,無論是順利還是艱難,都應該坦然接受。”剛入班的李瑤同學在“我的思考”中寫道:“如果你承受不了打擊,一次輸給了自己,或許就永遠輸給了自己。要知道,一帆風順的人很難取得超常的成績;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沉默少言的聶豆豆同學在讀了《翱翔》一文后寫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在享受著富裕和安寧的同時,應該考慮怎樣面對人生的逆境和挫折。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怎樣才能做到逆境中不消極沉淪,順境中更清醒頑強,怎樣才能擁有一顆健全的心,面對困難,自強不息。”這些閃光的反思語句,幫助他們戰勝了挫折,戰勝了自我。

二、讀書筆記幫助學生理解了父愛和母愛

偏愛語文的武夢君同學在讀了《家事》一文后反思道:“真心對我們的不只有母親,還有父親,不要因為父親不會紡織漂亮的手鐲就一錘定音他不愛我們。其實,父親會表達愛,他的愛表現在無言的事上,他的愛表現在嚴厲的教育中。”總是笑瞇瞇的李甜同學在讀了《母親頌》一文后,大發感慨:“在人生中,母親乃是一切。悲傷時她是慰藉,沮喪時她是希望,軟弱時她給予力量。母愛永遠是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學習委員張杰同學在讀了《感動是一種養分》一文后寫道:“歌頌母親的詩文多得不計其數,每當讀到它們,心頭總是有說不出的酸楚。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母親就在用心靈記錄我們的成長。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又有多少關心父母的言行呢?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如天空一般迷茫,心中不免為自己感到悲涼。”真誠的思考,代表了學生們真摯的心聲,父愛母愛在閱讀中得到了升華。相信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會更加熱愛他們的父親、母親。

三、讀書筆記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人生

張桐馨同學讀了《要成為你自己》一文后,在“我的思考”中寫道:“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對積極人生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堅持這一標準,你的人生才能綻放出個性的光彩。”劉一天同學讀了《美好的學生時代》一文后寫道:“人生就是這樣怪,上小學時羨慕中學生,上中學時羨慕大學生,上大學時羨慕進入社會的人,進入社會后又回頭來羨慕小學生。其實,從腳下做起,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才對得起我們的人生。”韓佳寶同學在讀過《珍愛自己不放棄》一文后寫道:“人的成長是一個經歷磨煉和失誤,最終變得聰明起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有許多東西要學,這是人生最大、最難學的課程。我們要學會去愛,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以一種寬廣的胸懷去容納世界。”獨特的思考,是同學們對人生的精彩評述,有了這樣的認識,何愁他們不珍愛人生呢?

四、讀書筆記幫助學生學會珍惜時間

鄭義同學讀了《財富的理解》一文后寫道:“所謂生命,也就是一個逐漸支出時間的過程。有些人需要地位,就用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權力;有些人需要財富,就把它一點點換成金錢;有些人需要閑適,于是就在寧靜和安逸中從容地度過自己的時日。珍惜時間的人,終會有所獲。”馮林艷同學在讀過《追趕太陽》一文后寫道:“時間總在我們不經意間流失,時間過去了,就不會回來。我們只有珍惜現在,把握現在,讓我們的每一天過得更加充實。在以后的道路中,回到以前才會不感到遺憾。”團支部書記李靜同學在讀了《把握今天,展望明天》一文后寫道:“一個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我們只有好好把握自己的一生,讓我們短暫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光芒,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我們無需整天憂愁萬千,但我們也不能整日嘻嘻哈哈,只有把握住今天的點點滴滴,即使明天不會成功,我們也無愧于自己。”時間是造就成功的基石,點點滴滴的思考,凝聚著學生們對時間的珍惜。

五、讀書筆記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質

班長范慶松在讀了《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一文后這樣寫道:“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人臣的楷模。他的智慧和忠誠永遠值得我學習。”趙紅霞同學在《三國演義》讀后感中寫道:“我最敬佩的人物是武圣關羽。他武藝超群,有情有義。桃園三結義之后,面對失落的劉備,他忠心耿耿,拋棄了一切榮華富貴,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張萌在讀了《用愛去包容敵人》一文后反思道:“用愛去包容傷害過我們的人,把敵人變成朋友,那么我們就是能夠產生出美麗珍珠的人;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最終你會成為受人尊敬的人。”相信在同學們睿智的思考中,這些優秀的品質已經深入他們的骨髓,變成他們精神營養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