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記敘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02:3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敘事記敘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文似看山不喜平”,記敘文講求有動有靜、有張有弛、跌宕起伏、尺水興波。考生在敘事時要將事件敘述得有意思,就要注意敘事的方法。
一、設一個突轉
情節突轉法是指記敘事件時,順著一個方向鋪陳渲染,把讀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這個發展方向并層層推向,直到達到頂點時,筆峰陡然一轉,設置另一種結局,掀起波瀾。用此方法構思情節,能夠形成奇峰突起、江河陡轉之勢。如小說《項鏈》《最后一片葉子》就都使用了這種技巧。有不少考生寫記敘文時常用“急轉法”,但常常用得不成功,主要是因為“轉”得不自然,令人難以信服。切記,使用這種技巧時,考生要特別注意在“轉”之前設好伏筆,作好鋪墊。
二、設一點懸念
“懸念”就是提出懸而未決的矛盾,引起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好奇。這種方法用若干似離題實切題的材料在一開始制造懸念,吊人胃口。好的懸念,不僅可以吸引讀者的目光,引起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動情節的發展。運用這一方法時,考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設置懸念要巧妙,以引起讀者的閱讀期待。二是對懸念要加以必要的強化,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三是消釋懸念要巧妙,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三、用一點對比(襯托)
對比可使人辨真偽,明是非,識好壞,促使人冷靜地思考,作出正確的判斷。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兩面,并讓它們形成鮮明的對照,讓人在對照中比較,以便全面認識或分清是非、善惡、美丑。如小小說《捎》就是運用這一方法的典型:
他要出國的消息不脛而走。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滿了人。弟弟興奮地說:“哥,給我捎臺收錄機!”妹妹是那么激動:“哥,給我捎一套高級化妝品!”他問丈母娘:“媽,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別的,捎臺洗衣機就行!”當他問自己的母親要捎點兒什么時,母親眼里閃著晶瑩的淚花:“不管咋著,把你捎回來就中!”
文章起筆處看似平靜,卻為后面的陡轉作了充分的鋪墊,結尾處母親的回答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另外,考生在寫中心事件、刻畫主要人物時,也可以用陪襯或反襯的手法。
四、用一點抑揚
抑揚手法,有欲揚先抑法和欲抑先揚法兩種。運用抑揚手法,可以使敘事顯得波瀾起伏,避免行文平庸呆板,單調乏味。運用抑揚手法比較典型的是楊朔的《荔枝蜜》,考生在運用時要注意所揚之人、事,所抑之人、事的分寸,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不要走向極端,否則會在抑、揚轉換時顯得生硬。
【例文展示】
父女冷戰記
劉沁怡
媽媽讓我給爸爸打個電話,問他回不回來吃午飯。我一口回絕了她:“媽,我們還在冷戰著呢,我才不和他講話呢!”
“這孩子怎么這么倔!”母親瞪了我一眼,絮絮叨叨地說開了,“你爸也是為你好,你到哪里找這么好的爸!他雖然對你嚴格了些,但都是為你好。只要你要求合理,聽話懂事,你要他的心他都會掏給你。”
我沉默了一會兒,答應媽媽先發個短信。媽媽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做飯去了。
和爸爸已經三天沒說話了。原因是清明放兩天假,我想去蘇州給外婆掃墓,順便放松一下。因為我高三了,再不去就沒時間去了。爸爸卻不同意,認為時間很寶貴,一分一秒都得珍惜,要全力備戰高考。他的話,若在平日,我未必會生氣,可這兩天我心情壞透了――剛剛月考完,我考得很差,煩悶郁積在心底,神經變得極其脆弱。爸爸的話到了我耳朵里就成了:你考這么點分數,還整天想著出去玩?馬上就高考了,時間這么緊,還不好好在家復習?
一根草也能壓倒負重到了極限的駱駝,此時的我就是那匹被壓倒的駱駝。我感到委屈萬分,情緒全都爆發了出來:“不就是嫌我的成績差嗎?我要是考得好,你肯定一句反對的話都沒有,甚至還會鼓勵我去掃墓!”我對爸爸一個勁兒地吼著,眼淚止不住地嘩嘩流著,像這清明時節的雨。滿腔的不快宣泄過后,我和爸爸的冷戰開始了。
專心地做了幾張試卷,腰也酸了,背也麻了,眼也痛了,于是我下樓去小區的樹蔭下散步。青青的草兒隨風起舞,香樟樹上掛滿了不起眼的小花。不靠近細看,你根本不會注意到香樟的枝葉間還開著這朵朵綠色的小花。正是這不起眼的串串小花,散發出陣陣的幽香。看著香樟嫩綠的葉子和同樣嫩綠的花朵相依相偎,我驀地想到了這幾天和爸爸之間的冷戰。這幾天真的不好過,盡管我知道,我的行為讓爸爸傷心了,卻礙于面子,不想主動向爸爸道歉。吃飯時我多么想和爸爸說句話,可自尊卻將我準備好的話硬是卡在喉嚨里。
清明這天,媽媽去為外婆掃墓,只剩我和爸爸在家。爸爸這兩天有點感冒,老是咳嗽。晚飯時分,父親敲開我的房門,問我想不想吃水餃,我沒有吱聲,只是輕輕地點了點頭。爸爸主動的問話,使我頭腦像短路了似的,有點不知所措了。父親剛離開又折回來,柔柔地問我:“喜歡吃什么餡兒的?”我結巴著說“隨便吧”,臉上還覺有一絲尷尬。
和餃子一起買回來的還有幾串烤肉。我突然記起媽媽前幾天說先鋒島有個小吃節開幕了,我很想去吃,莫非爸爸知道了我的心事?“我在先鋒島買的餃子,那里舉辦小吃節,順便買了你喜歡吃的烤肉串。吃吃看,好吃的話,爸爸明天再去買。”爸爸興奮地催促著我趁熱吃,就像我們父女倆根本沒有爭吵過。突然,一股酸澀從心頭涌上,彌漫到我的鼻間和雙眼。我強忍著淚水,輕聲地問他吃了沒有,爸爸說他不想吃這個,還一個勁兒催我快吃。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少子女在父母面前做了在別人面前根本不會做的事――撒嬌,頑皮,甚至無理取鬧。我突然特別后悔先前對爸爸的態度,我那么無理取鬧,他卻跟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地寬容了我。
清明節那天天藍藍的,白云朵朵隨風飄著。媽媽打電話回來說已經給外婆掃完墓了,問我們在干什么。我告訴她,我把作業都做完了,現在和爸爸一起在小區里的香樟樹下,聽香樟葉和香樟花一家嘮家常。
不知什么時候星星點點的小雨又飄散下來,清明節的雨點澆灌著這世間萬物,也消融了我和父親的冷戰。
■
篇2
記敘文常用的五種表達方式是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分析研究五種表達方式的應用技巧,正確理解五種表達方式的作用,對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非常重要。在記敘文閱讀中我們要能準確識別這五種表達方式,并能結合文章內容賞析表達方式在表情達意上收到的藝術效果。
【概念闡釋】
記敘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敘述,還要輔以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
敘述是通過一般記敘和述說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紹給讀者,把分散的場景或事件的片斷貫穿起來,使讀者對事件的全貌和發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記敘文中的描寫是指在需要具體刻畫的地方,對人物或事件、環境作繪聲繪色、細致入微的刻畫,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使讀者獲得具體深刻的印象。敘述和描寫常常結合起來使用。
記敘文中的說明常用來說明某種事物狀態、性質、功能等特征。應該注意的是:記敘文中的說明從整體上看仍是為寫人敘事服務的。
記敘文中的議論一般是先敘后議,使讀者提高對所敘人物(事情)的認識,增強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議后敘,使讀者很快進入對將要敘述的人物(事情)的思考,引起對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記敘文中,作者不直接對所敘人物(事情)發表議論,而由文章中某個人物去發表議論,作出評價。
記敘文中的抒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作者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還有一種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滲透作者的感情。
【閱讀指導】
記敘文中常用的表達方式在文中一般有如下作用:
一、敘述。介紹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事跡等,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或變化過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其中要注意:倒敘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產生懸念,更能引人入勝,同時也可以避免敘述的平淡和結構的單調;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
二、描寫。通過描寫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風光來抒發感情;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內心世界來表現人物性格,刻畫人物形象;通過描寫人物活動的自然或社會環境交代背景,推動情節的發展,渲染氣氛,來幫助刻畫人物性格,襯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描寫有的結合各種修辭手法作生動、形象的描寫以突出強調描寫的對象,有的則是運用白描,使文字樸實,簡練,干脆。
三、議論。常穿插在敘述、描寫之中,用以點明或更鮮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哀樂等主觀感情。它可以幫助渲染環境氣氛,刻畫人物,同時還能起到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閱讀記敘文,抓住這些直接或間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依據,我們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五、說明。常用來說明某種事物狀態、性質、功能的特征。補充記敘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就是為了把事情講得更清楚,同時也為中心服務。記敘文中說明的作用,也要結合其目的來分析。
不論哪種表達方式,在分析時還要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以及其本身所用的表現技巧等,這樣才能做到分析全面,準確。
【即學即練】
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白玉盅
林清玄
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苦瓜外表的美是難以形容的,它晶潤透明,在陽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連它長卵形的疣狀突起,都長得那么細致,觸摸起來清涼滑潤,也是玉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它是清朝寫實性玉雕的代表之作,歷來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細寫實之美,我覺得最動人的是雕這件作品的無名藝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結合,確實是一個驚人的靈感。
苦瓜俗稱“錦荔枝”“癩葡萄”,白玉苦瓜表現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覺得它還不能完全表現苦瓜的內容,以及苦瓜的味覺。苦瓜切開也是美的,它的內部和種子是鮮紅色,像是有生命流動的鮮血。有一次我把切開的苦瓜擺在白瓷的盤子里,紅白相映,幾乎是畫筆所無法表達。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涼意,那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不管苦瓜有多么美麗,它還是用來吃的,如果沒有吃過苦瓜,誰也設想不到那么美的外表有那么苦的心。我年幼的時候最怕吃苦瓜,因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著的中藥,總覺得好好的鮮美蔬菜不吃,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種著幾株苦瓜,有時抗議無效,常被媽媽通告苦著臉吃苦瓜。說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實是因為家中的苦瓜生產過剩。
畫家席德進生前也愛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還能下廚;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請客都親自做這道菜,上市場挑選最好的苦瓜,還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細心地搗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飽滿結實,或蒸或煮,別有風味。一次,畫家請客,我看到他在廚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時,真覺得人生的享受無過于此。我們開玩笑地把畫家的拿手菜取名為“白玉盅”。如今畫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隨他去了。我好幾次吃這道菜,總品不出過去的那種滋味。
苦瓜真是一種奇異的蔬菜,它是最美的和最苦的結合,這種結合恐怕是造物者“美麗的錯誤”。以前有一種酸酸甜甜的飲料,廣告詞是“初戀的滋味”。我覺得苦瓜可以說是“失戀的滋味”,戀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戀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個人不能嘗苦,那么也就不能體會到那苦中的美。
我們都是吃過苦瓜的,卻少有人看過苦瓜樹。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長出累累的苦瓜,農民正在收采,他們把包著苦瓜的紙解開,采摘下來,就像在樹上取下一顆顆的白玉。我站在田邊,看著挑籃中滿滿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動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遠遠比故宮櫥窗里的苦瓜還令人感動的。
我買了一個剛從田里采下的苦瓜,擺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幾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與透明,吃起來也絲毫不苦,風味盡失。這使我想起了人世間的許多事,美與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創作不能說是美麗的錯誤,它是人生真實的一個小影。
(選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動)
1.第二自然段畫線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2.請分析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敘述自己年幼的時候最怕吃苦瓜的作用。
3.找出第五自然段中直接說明“白玉盅”的制作過程的句子。
篇3
【關 鍵 詞】 記敘文;寫作;教學;例文
記敘文是以寫人、記事、狀物為主要內容,以記敘、描寫和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
小學、初中都要專門訓練記敘文,到了高中要求寫較為復雜的記敘文。但很多同學小學時記敘文寫得還不錯,到了初中水平略有提高,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甚至覺得越寫越困惑,越寫越沒檔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選材幼稚、老套,情節沒有吸引力,語言乏味等問題,高中生如何提高記敘文寫作水平?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要努力增強三點意識,爭取提升記敘文的品味。請看下面這篇例文。
融
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高一(3)班
秦智紅
驀然回首,看見故鄉已在我的心底生根發芽,融入了我的心田。
繁花落盡,物是人非,我帶著滿身的鉛華回到故土凝望著這久別的故土,心中不覺洋溢著一絲絲的溫暖。
雪花悄無聲息地落下,化成雨水融入大地。風兒攜著雪花飛舞著,像潔白的精靈,伸手想去觸摸她們,風兒卻把我當做陌生人,頭也不回地把我拋棄在身后,我的手僵在半空中,不知是舉起還是放下。
拿起雨傘,漫步在鄉間的小徑。田野上,頑強的野草緊緊地貼著土地,不愿離開那生它育它的故土。蹲下身子,輕輕地撫摸他們,泥土的芳香便縈繞在我的鼻間,遲遲不肯散去。心中的抑郁竟隨著香氣消散了。
抬頭望去,大片大片的綠色,似翡翠一般,卻更濃郁。微風過處,涌動出一層又一層的麥浪,在心田里蕩漾著,沖擊著我的心靈。在城市里,是絕對不會看到這景色的。那大片大片蒼翠的綠色,寄予著人們的希望,是這鄉村的代表,是人們辛勤勞作的結晶。
看到這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內心似乎涌動一股情感,想與這故鄉融為一體。
走過田間的小路,不經意間瞥到了家門口那兩棵大樹。小時候,只要一傷心,我就會跑到那里去蕩秋千,憂愁隨著秋千擺動,漸漸地甩開,換來的是一片銀鈴般的笑聲,融入了這寧靜的鄉村生活。
撫摸這兩棵蒼天大樹,兒時的情境仿佛又浮現在眼前,嘴角不禁露出一絲絲微笑。城市的喧囂與浮華從我的心中消失殆盡,心中輕松了許多,自由的歌聲似乎在我耳畔響起。
一路走過,洗盡了城市的鉛華,鋼筋水泥禁錮的心突破了牢籠,不再冷漠,不再自私。我的心靈變得純凈。經過風雪的洗禮,除了一顆赤子之心。
讓自己的身心融入故鄉,忘卻城市的浮華、名利,細細地品味泥土的馨香,聆聽鳥兒的歌聲,讓朝霞伴你前行,黃昏伴你歸來。
放開名利,放開繁華,放開無謂的追求,捧一杯茶,靜靜地聆聽著故鄉的歌。
點評:這篇文章點題的語句很多,但卻并不使人厭煩。原因是在很多人心中都有那么個“鄉土情結”。寫這樣的主題容易觸動閱卷著的心弦。另外文章花了大量的筆墨寫鄉村的美景,為主旨的表達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這篇佳作不僅立意很高,而且語言優美精練,充分展示了一個高中生的深邃思考和博大情懷。確實,精彩的記敘文猶如春風,能拂動讀者的心弦,又如夏花,讓人感覺賞心悅目。雖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作為高中學生,作文寫作畢竟有應考的壓力,講究技巧、多快好省依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寫作記敘文過程中,努力增強幾種意識,應該能為我們的記敘文增加更多的亮色。 一、有意識地運用細節描寫
高中生寫作記敘文能用對話的就不要用旁敘(轉述),直接對話可以直觀真實地再現人物形象。努力讓文章中的人物說話,而不要總是敘述者在說東道西;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可以再現場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的畫面感,人物動了起來,文章才顯得有生氣;心理描寫是殺手锏,可以把過去、現在、未來貫穿起來。
二、有意識地選取有張力的事件來寫
記敘文中所敘事件有一定的新鮮度,人無我有最好,人有我新也行。反彈琵琶最具沖擊力,但要慎用。有時角度變換一下就可以出新;事件有一定的時代氣息,能引發共鳴最好。要能和當今時代的社會風氣、精神困惑或熱點話題相聯系,親情、愛心、公益、環保等是永恒的主題;事件要有一定的啟發性,要能體現一個當代中學生的視野和思想高度,要防止出現立意的低幼化;可以選擇寫父母親人之愛來表達對關愛的感恩;可以選擇寫老師朋友之情來表達對真情的感激;可以選擇寫同窗同學之誼來表達對友誼的理解;可以選擇寫生活學習之得來表達對饋贈的感悟;可以選擇寫國家民族之盛來表達對環境的贊頌;可以選擇寫時代社會之幸來表達對幸福的謳歌;總之來自生活、具有張力的具體事件才是作文的最佳素材。
三、有意識地制造一些波瀾和運用一些手法
文章中的感情要富于變化,能有些反差最好。《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的感情就是不斷處于悲喜變化之中。以樂寫哀,以哀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對比是記敘文寫作中的常見手法,可以幫助我們在考場作文中快速地構思。《最后一課》《范進中舉》等作品中都典型地采用了對比的手法;學會運用一些常見的表達技巧。如倒敘的手法來可以制造懸念,欲揚先抑的手法可以使情節產生波瀾,側面烘托可以使要表現的主要人物更加突出,前后照應則可以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完整,層層鋪墊的方法可以突出重點的人或事物。還要學會運用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其中比喻擬人可以使描寫生動形象,排比可以增加語勢,對偶句式可以使語言產生一種整齊的韻律美。
當然,好的記敘文還要具備其他許多要素,高中生要認真加強閱讀積累、不斷深入思考、積極取長補短,一定能寫出讓自己滿意、符合高中階段要求的佳作。
【參考文獻】
[1] 蔡肇基. 中國高中生記敘文精品廊[M]. 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
篇4
第一步,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培養語感,進行滲透式學習。這一點與我們經常提到的積累有相通之處。為了使這一點更務實,不流于形式或中途流產,我做了一些嚴格的規定:積累有兩個方面,即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在語言方面,結合課堂教學,要求每位學生每周抄寫兩段美文,其中一段必須是景物描寫或人物描寫,尤其是細節描寫,且要求寫景美文必須運用了至少兩種修辭手法,寫人的美文必須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肖像中的某方面或某幾個方面寫得生動逼真、有特色。然后利用每周的兩個晨讀適當地背誦,這樣,學生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不僅能從浩渺的書海中采擷到精美的貝殼,豐富自己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無形中培養了語感,進行了滲透式學習,這對作文來說是基本功的訓練。老師在這一長期性工作中要起好監督的作用,定期檢查其摘抄,在美句旁邊做好批注,讓學生做好摘抄質量關。在生活積累方面:要求學生每周將自己遇到的或看到的或聽到的令人高興的事、激動的事、傷心的事、新奇的事、郁悶的事等有關于喜怒哀樂情感的事件及寓含生活哲理的事用簡潔語言概括出來寫入周記本,老師利用固定的時間讓學生分組交流。由老師與學生共同評價其使用價值及審美取向。精選一以當十的材料為班級共有作文素材,實現資源共享,這樣有助于學生捕捉原汁原味的生活細節,同時也體現了班級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扶貧的作用,多少可以彌補一下“茅廬”不出,生活面極其狹窄所帶來的不足。通過語言積累和生活積累,學生從浩渺的書海,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可以采集到豐富的花蜜,巧婦就有米可炊了,可以杜絕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無話可說,無病的毛病,從而做到厚積而薄發了。
第二步,宏觀上引導方向,微觀上具體指導,引導學生走出二維世界進入三維世界。針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景物描寫不形象,人物描寫不夠豐滿的弊端,我對這類作文的教學,主要從觀察上與想象上進行攻關,并且進行一些具體的指導。首先是景物描寫的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各種感官去感知事物,寫五官感受,選擇具有時令、氣候、時間代表性的事物,把事物的形、聲、色、味、質地、動態等多種屬性有選擇地寫下來,并根據作者感情抒發的需要,準確地運用擬人、比喻、排比、通感、夸張等多種修辭去寫景。針對寫景訓練,我安排了一系列小練筆:按時令進行春、夏、秋、冬的練筆,按天氣情況進行陰、雨、晴、雪的練筆,按一天的時間進行早、中、晚的練筆,并要求學生在寫景時給景物添上一點靈動的色彩即人的活動。如在訓練寫夏天中午炎熱的景致時,要求學生調動生活常識儲備,先找到最能體現夏日特點的人、物,如驕陽下的樹木、花草、樹上的知了,馬路上飛馳的汽車、路上的行人等等。然后,展開各自的想象,恰當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能體現夏日特點及自己心情的寫景片段,再由老師及時進行批改和點評,這樣經過一系列的寫景片段的技能訓練,使學生真正把握寫作規律,獲取有效的方法,寫出聲情并茂,具有流動性畫面的寫景片段來。
其次是人物描寫的訓練。針對學生在敘事寫人的記敘文中人物干癟,不能再現生活畫面,而是幾句介紹詞的弊病,我采取了以下辦法:
其一、結合閱讀教學,從課文中找范文,讓學生自主探討,讓學生明白范文中人物描寫好在哪兒,讓學生領悟到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肖像描寫、細節描寫對于刻畫人物形象、寫活人物場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中的祥林嫂,《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黛玉,王熙鳳等經典人物。當然,僅讓學生明白其重要性是永遠不夠的,緊接著就要進行下一步的訓練。
其二、通過活動課的教學,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系生活實踐,寫出逼真的場景來。對于這一點,可以從課文或經典名篇中截取某些場面,也可以由學生每周的生活積累中調取場景或由老師提供的場景來作為訓練素材,場景一:今天是母親節,我用節衣縮食節省下來的零花錢悄悄地給媽媽買了一束康乃馨,想給媽媽一個驚喜,誰知媽媽看到花……場景二:阿Q被大黃狗追出來的時候……場景三:放學回家后,我把書包往床上一扔,把門一關,拿著掌上插卡游戲機玩了起來……場景四: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門前玩游戲,一不小心,我手上的一根樹枝碰著了他的眼睛,弟弟哭了起來,爸媽聽到哭聲……場景五:今天回到家,爸媽不在家,桌上留下一紙條,十塊錢,叫我自己解決晚餐,我可喜歡吃麻辣燙了,平時沒機會,我拿著錢……
甚至有時還由部分想像不夠豐富的同學和想象豐富的同學同堂表演一下場景中的角色,看誰表演得逼真傳神,并點評他們各自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符合場合、是否具有生活的真實性等。最后在活動之后要求學生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老師及時地對他們的作文進行批改、講評。經過多次有組織地反復訓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有心人,達到其書面表達能力與心智同步協調發展。
經過前面幾步的訓練,學生基本能在記敘文中用生動細膩的景物描寫、活生生的人物描寫扮靚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片段讓讀者讀后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篇5
另一方面,M1的高速增長,令股市有支持。資金泛濫股市不容易跌。美國10年期國債孽息率跌破2012年低位,令美國今年內加息機會跌至零,中國下半年降低存款準備金的可能性增加,又或者增加MLF的額度(可能性更大)。上半年人民幣貸款總額101.5萬億,按年增長14.3%;人民幣存款總額146.2萬億,按年增長10.9%。貸款速度高于存款速度是好現象。過去一年,貸款增加12.7萬億,存款增加14.4萬億。
標普500指數創歷史新高!英國脫歐公投前,美國基金經理保留了超過5%的現金,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說明市場早已準備逢低吸納。歷史上的頂部都是基金經理手里現金比率創新低的,從未見過現金比率高位而股市見頂的。2013年以來,不斷有重量級人馬看淡美股,認為太貴,認為美國要加息,股市要崩潰。
然而現實是沽空美股者損手爛腳,業界看不懂為何美股會再創新高。加拿大Gluskin Sheff首席經濟學家大衛?勞森伯(David Rosenberg)認為按照目前估值入市,投資者等于斷定企業未來一年營業收入大升25%。但此等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只有10%。貝萊德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同樣的認為美股應該下跌,因為資金流動數據無法解釋。
機構投資者并非總是對的,尤其是遇上百年不遇的經濟大調整。歐洲人口老化、人口數量停滯不前,中國經濟遇上天花板需要轉型,美國過度依賴金融業,這些均是人一生只會遇到一次的巨大問題,各國央行必須長期采取寬松的政策應對。使得股市受益,而美國經濟相對較好,股市創新高自然而然。
標普500指數2000年見頂結束循環浪III,2000年至2002年的下跌是循環浪IV的浪(A),2002年至2007年的上升是浪(B)反彈,2007年至2009年3月的下跌是浪(C)。2009年3月至今進入循環浪V上升。樂觀的看法是,2010年4月結束V浪(1)的子浪1,2011年10月結束強勢平臺的子浪2,2011年10月升至2015年5月為(1)浪3,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為(1)浪4,目前進入(1)浪5上升。(1)浪5中,2016年4月20日結束5浪i,4月20日至6月28日為5浪ii,目前展開5浪iii上升。又或者目前只是5浪i的其中的細浪上升。
金價因為英國脫歐近期再度走強,一度高見1375美元。去年11月28日筆者曾在《金價美元最后沖刺》一文中分析過黃金價格走勢。當時認為黃金價格于2014年7月一個弱勢三角形后進入浪5下跌,而浪5仍是傾斜三角形的結構。時間上,今年是金價下跌5年周期,有機會結束整個浪A下跌。今年初確實金價已經結束整個浪A下跌,正展開浪B反彈。未來的走勢可能會出現兩種可能性:一是近期走勢仍然反復上升,升至1400美元或者更高,結束浪B反彈,進入浪C漫長的下跌;二是近期的高位小雙頂大致結束反彈,完成B浪a,然后進入B浪b回落。
篇6
關鍵詞:實踐 體驗 創造 閱讀
根據初中生心理、思維特點和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如下的記敘文寫作能力培養實踐。
一、實踐、記錄、寫作階段
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生理、思維特點和知識能力水平,此階段能很好地把初一和小學生活經驗、知識能力水平、心理狀況銜接起來,并得到相應提高。為此,我們進行了研究,從多層面、多角度進行了實踐。
1.家庭實踐。小學六年級學生與初一新生在生活范圍、愛好各方面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教材之間也注重了它們的銜接,語文課文也先由家庭題材開篇。因此,我們以布置作業的形式安排初一新生做一些家務事,去認識家庭中的成員,當然是指有意識地深層認識,并把過程真實詳細地記錄下來。例如:認真做好一頓飯菜,刷幾次碗,鄭重地為父母做兩件事情,陪同父母散步、旅行、訪友等,將前因后果、準備階段、余波影響都如實寫下來,當然包括心理描寫。
2.班級實踐。隨著進入初中生活時間一長,每一位學生便會對班級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更多地傾注在所在班集體中。有目的地組織全班活動或小組活動,老師也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一些有教育實踐意義的活動,如拔河、朗誦表演、學生干部競選等。老師適時引導學生去認識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引導他們去尋找志趣相投的朋友,把交往過程記錄在日記、隨筆、作文里,這樣寫出的東西,來源于現實生活,必然豐富多彩、各具特色。
3.學校實踐。學校實踐是在班級實踐基礎上的深入與擴大。初中的知識、生活特點,決定了學生越來越追求廣闊的生活空間,他們真誠她希望自己能在初中階段揮灑汗水,留下自己最精彩的瞬間。健康積極的初中生,隨著視野的擴大,胸襟更開闊了,責任感也增強了。他們希望自己是學校的主人,能為自己生活學習的學校盡一份力量,體現出了積極的主人公責任感和主人公精神。
4.社會實踐。社會的廣闊與豐富多彩對學生具有強大的誘惑力。為使學生對社會有更真實準確的認識,學校和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引導、提倡、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參加社會實踐。學生通過一些社會調查和其他社會性行為,親自體驗了社會生活,從小培養了他們的社會活動能力、社會責任感,對社會不良行為進行積極的斗爭。如學生長期堅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必能對他們今后的生活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學生的社會實踐到了這個階段,記錄必當豐富,認識必當全面,思考也必當準確深刻。這就為作文訓練積累了具體豐富的生活素材。
記敘文寫作的實踐層次,范圍由小到大,難度由淺入深,將作文與做人相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積累了素材,鍛煉了活動、協作能力,培養了學生健康、積極、正直的性格。
二、體驗、完善階段
方式多樣的體驗是針對對初二學生提出來的。初二學生經過一年豐富多彩的初一生活,變得沉穩內斂了,同時也更具個性了。加上學習任務更重,目標更明確遠大,他們的心理便開始由外向活潑向沉穩自如發展,思維也由具體向抽象轉化,更傾向追求帶有抽象的事物,有意識地挑戰思維的高一層次,但又拘囿于他們過去的具體生活實踐經歷和體驗。針對這種新情況新變化,初二作文訓練進入了具體與抽象兼容的體驗、完善階段。
1.體驗自己。體驗自己就是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生活事件進行回味、思考,進行反思、總結。琢磨一下,如果是現在去做那些事情該如何做。根據實踐積累的經驗設想事情會怎樣發展下去,將自己再次置身其中,不單是去重溫舊事,更是去體驗它們,修正完善它們。然后將這種體驗與現實生活比較,或再次去實踐體驗,從中更深刻認識事物的本質,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在體驗中完善自己。把新的體驗付諸作文,記錄下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時的作文已經不是完全的紀實了,它已經包含了一些自我完善加工的虛構成分。
2.體驗他人。體驗他人包括體驗同學、朋友、家人、體驗古人,體驗名人和體驗名篇名著中的人物。體驗他人實際上是一種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換位思想。它不是憑空捏造,而是根據已有積累生成的合理的推導聯想體驗,是一種比體驗自己更深更難的體驗方式。語文老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點撥體驗。
(1)體驗同學、朋友、家人。同學、朋友、家人是學生接觸較密切的群體,日常生活中互相了解。老師引導學生隨時注意體驗,學會體驗。某些同學參加競賽、表演活動,其他同學也可體驗一下。學校生活給我們創造了許多機會,語文老師要抓住這些契機進行作文寫作訓練,這樣既能滿足學生興趣需要,又能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提取生活中有益信息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心理、思維健康發展。
(2)體驗古人、名人。體驗古人、名人是針對語文課文而言的。教師根據資料情況和教學需要、寫作訓練需要、學生興趣需要,帶領學生一起研究這些古人、名人,走進他們的時代,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體驗他們的方方面面。如進行孔子訪談錄與陶淵明對話等。也可對他們的文章進行添枝加葉或續寫,這是較難把握的,老師要做學生的堅實后盾,指導、激勵、正確評價他們,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
(3)體驗名篇名著人物。名篇名著可以是課本中涉及的,也可是課外閱讀的。指導學生閱讀、體驗文章人物心理、情感、思想等,使學生樂在其中,憂在其中,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從而體驗文中人物。如《簡·愛》中的“簡”與“羅切斯特”,《阿Q正傳》中的“阿Q”、“王胡”等,都可以讓學生切身體驗一番,然后再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寫出這些人物的所做、所思、所想,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了閱讀的深度,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刻性發展。
體驗是一種由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階段,具有具體和抽象的二重特征,表現為在生活的觀察、閱讀、積累等實踐基礎上,對生活原貌的再現、聯想和完善、創造。體驗包括了體驗人、體驗事、體驗物、體驗景等各方面。它類似于“感悟”,又高于感悟、難于感悟。“感悟”強調自我,體驗的基礎是“自我”,更向“他人”發展,是一個“小我”發展為“大我”的過程。
三、創造、提高階段
初中作文創造、提高階段是根據生活的具體實踐,對生活進行藝術加工的階段,它可以說是文學創造的起步階段。其實,在體驗過程中已經存在創造的成分。教師在此階段做的事是指導方法、解放自己和學生的思想,并可適當地進行理論指導。讓學生明白,作文內容可以合情合理,也可有悖常情常理,應視表達意圖選擇恰當的內容、形式。在這一階段中,老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指導、鼓勵和肯定。
篇7
一、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從2001年起,我國開始進行語文課程改革。教育部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第一學段(1年級-2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要達到“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意味著兒童文學在小學低年級已成為學生閱讀的主要內容。第二學段(3年級-4年級)“閱讀能力”的要求中,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年級-6年級)的“閱讀能力”要求學生“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新課程改革立足于人的發展,在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主旨。關于文學審美能力的培育標準如“把握詩意,想象情境、體會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等正是新課改的核心目標。它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而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僅增長了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社會知識、科學知識,而且促進了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寓教于樂。由此可見,語文新課改需要兒童文學成為小學語文老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
二、語文教材內容的呼喚
2000年4月教育部下發的《關于當前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里提到“小學注意兒童化,多讀童話、兒歌、寓言、故事、科普讀物等。”《指導意見》中所提到的童話、兒歌、寓言、故事、科普讀物等,都屬于兒童文學作品的范疇。也就是說兒童文學作品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是文學教育的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無論是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收入了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小小的船》、《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狼和小羊》、《井底之蛙》、《“三顆紐扣”的房子》、《做一片美的葉子》、《我和祖父的園子》、《神筆馬良》、《穿山甲問路》、《蝸牛的獎杯》、《誰的本領大》、《會走路的樹》、《狐假虎威》、《雨后》、《快樂的節日》、《問銀河》、《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陽》、《烏鴉喝水》、《借生日》、《撈月亮》、《小蚱蜢》、《雨點》、《我最喜歡》、《春筍》、《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司馬光》、《他得的紅圈圈最多》、《魯班和櫓板》、《詠華山》、《這兒真好》、《螞蟻和蟈蟈》、《小松鼠找花生果》……
據統計,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所有體裁樣式,兒童小說、兒童詩歌、兒童散文、童話、寓言、科學文藝等體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體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兒童文學作品已占總篇目的80%以上。其中兒童詩歌(含兒童古詩)68篇,童話寓言66篇,兒童散文有88篇,兒童故事(含神話、傳說)92篇,兒童科普文藝19篇。可見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之大。這說明兒童文學已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樣的教材結構,意味著語文教育應該重視文化的熏陶、情感的浸染以及人格的和諧發展,意味著兒童文學必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
此外,兒童文學還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小學階段不少于145萬字,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主要童話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古今中外童話等;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今寓言等;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這些作品基本上涵蓋了兒童文學的主要體裁,兒童文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提升
面對新的語文教材,許多小學語文老師感到語文課難教了,傳統的“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教學方法,幾乎行不通了。對于教材中兒童文學作品的處理,更不應該只停留在字、詞、句、意的理解上,也不應該滿足于教會學生分析課文的段落層次、中心思想等,新編語文教材中這些經過專家從多年來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層層篩選出來的優秀作品,放到老師面前卻是一臉的陌生。許多老師不知該怎樣引導學生通過兒童文學作品真正享受到閱讀的自由與快樂。
“而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獨特的美質,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具有較高的閱讀分析能力。”語文老師在繼續教育別渴望能解決這些教學中的實際困難。究其原因,是小學語文老師普遍缺失兒童文學素養。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國兒童文學師資嚴重不足,“現在全國高校,專職的兒童文學教師大概不會超過5個人,……現在全國各地高校的中文系、文學院設有兒童文學教研室的,恐怕再也找不到了。……兒童文學師資已急劇流失、萎縮。”目前只有極少的師范大學配有兒童文學專職教師,如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等,而華東師大、華中師大、西南師大、陜西師大都是空白,有的師范大學竟然從來沒有開過兒童文學課!目前全國只有兩位兒童文學博士導師,即北師大的王泉根先生和上海師大的梅子涵先生。于是今天我國數以萬計的小學語文教師幾乎90%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兒童文學理論教學與修養(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長期以來我國師范院校中文系、教育系不重視、不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導致了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缺失,使他們不懂得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創作手法與兒童接受心理、兒童文學文體,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進展和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進程、制約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對文學作品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講課時才能夠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面對這樣的情況,小學語文老師的繼續教育當務之急就是提高他們的兒童文學素養,必須把兒童文學作為他們的必修課進行培訓。“試想,作為廣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如果不懂得兒童文學,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文學細胞,那將是何等糟糕。”
四、語文教學的開展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對親密的伙伴,用兒童文學的視野來考察小學語文教學,將會給我們一個嶄新的天地。面對小學語文教學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如何開展教學,應該成為我們探究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探尋新的教學方法。
兒童文學體裁的獨立性和獨特性決定了兒童文學教學的特殊性。如童話,充滿幻想,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生動,運用擬人、夸張、象征的表現手法;其幻想源于兒童本身就生活在幻想之中;兒童詩歌,其內容充滿童真童趣,想象大膽,新穎獨特;小說以兒童形象為主;兒童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充滿懸念,細節真實可信,語言通俗易懂;兒童科學文藝,集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為一體,健康的思想內容、準確的科學知識、活潑的藝術形式,每種體裁都顧及了兒童的年齡特點,都會對兒童產生極大的教益……。兒童文學的每一種文體都有鮮明的特點,語文教師只有具備必要的兒童文學文體知識,才能通過對相關教材的恰當處理,準確把握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蘊和精神實質。因此,語文老師應該更新自身觀念,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素養;系統學習和通曉中外兒童文學史和兒童文學發展的基本規律,了解兒童文學欣賞與批評的規律和標準,閱讀一定數量的兒童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兒童文學鑒賞能力;應該具有朗誦的基本功、教師通過泛讀、教讀、背誦、配樂朗誦、分角色朗誦或分組比賽朗誦等形式,幫助學生來理解和感受作品的美;應該掌握一定的講述技巧,通過表情、動作、節奏、語速、語調等來把握故事中人物和情節的特點;學會童眼看世界,要用兒童的眼光看待事物,用兒童的心理去思索問題,認真體察兒童的童心和情感。做到把兒童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完美的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發現文學中的真善美,進一步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準確把握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蘊和精神實質,充分發揮其審美愉悅的功能,引導學生主動去感受、發現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有趣之處,從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達到正確指導學生閱讀欣賞兒童文學的目的,使語文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
篇8
高爾基本來以為小男孩會來,可是,一個星期過去了,他還是沒來,高爾基想:“他可能有事吧”。這時秘書高興地說:“您要找的那個小男孩來了”。高爾基興奮地說:“快讓他進來吧”。
過了一小會,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你總算來了,我等你很久了”。小男孩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浪費了您的時間,這次我帶了膠卷,我一定給您照一張滿意的照片”。說完架起了一架照相機,認真地照起相來。照完后,小男孩和高爾基道別,并說:“我一定會好好地保存這張珍貴的照片,謝謝您,再見”。
江西省貴溪市實驗小學三年級:吳欣雨
篇9
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評價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評價體系的構建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利益,還為學校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性作用,因此在評價體系之前,需要明確評價體系的原則。首先是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有助于保證評價真實性和準確性,因此要求在指標權重的設置時,借助于科學的方法,能夠真實的體現教師在繼續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憑著管理者的主觀想象隨意設置權重。其次要保證評價數據的客觀性,在基于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全面的評價教師的繼續教育情況。其次是發展性原則。構建高校教師繼續教育評價體系不僅僅是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進行評價,評價體系還為管理工作的安排提供指導性作用。因此評價體系不僅僅是發現問題,還要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找到原因,從而可以指導管理部門改進工作。再次是鼓勵性原則。大部分高校教師目前都承擔著較為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工學矛盾也導致部分高校教師對繼續教育積極性不高。評價體系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到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設置時應當充分考慮教師面臨的現實情況,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最后是可操作性原則。評價體系要抓關鍵問題,切忌做出一套繁瑣的、形式化的評價體系。對于評價體系的各項制度及指標,都要有明確的解釋,以免在操作過程中引起歧義。各級指標在設置時,一定要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避免指標體系由于難操作而流于形式。
二、高校教師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的內容
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的內容是整個體系的核心,決定著評價體系的價值取向和引導方向。內容設置不僅可以對教師繼續教育進行評價,還應當能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的指導工作。首先是目標評價。繼續教育目標設置的是否科學合理,對整個評價體系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目標要盡量有針對性,目標的設置不能泛泛而談,要針對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設置目標。目標還要可行,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繼續教育的進行。實踐證明,目標略高于能力是有利用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進行,但是管理者要把握好這個度。目標設置還要考慮到未來發展情況,為未來繼續教育工作的進行做充分的準備。其次是過程評價。過程評價包括課程設置、模式選擇和組織工作三部分。課程設置要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依據參與的高校教師的真實水平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難易要適度。高校教師的不同特點決定了繼續教育模式的選擇,不合適的模式不僅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還會影響教師參與的效率,因此模式選擇對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影響顯著。組織管理是繼續教育順利開展的保障,繼續教育的過程,不僅是管理者獨自進行的,還要教師充分參與,了解教師需求。組織過程的順利有序也是評價的重要方面,主要指繼續教育整個過程中,管理人員的職能是否明確,工作是否有序,環節是否聯系緊密,緊急情況是否得到了妥善處理等。最后是成果評價。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成果,主要是科研和教學兩部分內容。同時,內容評價不僅僅是課程結束之后的考核,還有成果是否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以及應用之后的效果。這就要求管理者在繼續教育課程結束之后,還要對成果的轉化進行跟進評價。對于不易測度的指標,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量化為可比較的數據進行評價。
三、高校教師繼續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
篇10
人們常常唾罵/厭惡那些虛偽的人,連我也這樣,但是。。。。。。
那一次,我因為她罵我朋友而跟她吵了一架。當時,所有人都為我說話,我就更理直氣壯的罵她了。她沉默了,一個人到外面去了。
后來,我聽別人說是我朋友先嘲笑她家窮,只要兩層樓。而那些人幫我說話是因為她平時管她們太嚴了,所以才幫我說話。
我出去了,去找她了。她流著淚跟我說‘‘我知道我非常惹人討厭,知道自己非常丑陋但
還是每天努力裝漂亮,看到帥歌就裝可愛,我知道我裝可愛非常難看,但。。。。。。我
知道我還有很多很多的缺點。可是,當我要改正的時候,你們卻不給我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