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范文

時間:2023-03-20 12:14: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篇1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心得感悟文章,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得體會一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勞的。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在學習了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讓我認識到以下幾點

一、“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一項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這一工程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二、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一名教師更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三、學無止境。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學海無涯,處于“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生們,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道,知識的種類范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尋常。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明代黃宗羲曾說:“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之過矣。”教書育人是一項重大的嚴肅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敷衍馬虎,因此,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發展的前頭。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有真才實學。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教師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力學苦練,做到“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師要勇于和勤于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適應未知的需要。

心得體會二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通過這種深刻的學習過程,我們深深地理解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千方百計的去教好學生,孔子說的:“愛之,能勿勞乎?言之,能勿誨乎?”就是這個道理。讓學生在關愛中成長,愛是甘露,可以澆灌生命之樹;愛是春風,可以吹綠人類心靈的荒漠;愛是一條無形的紐帶,能架起師生感情的橋梁;愛是一把金光閃閃的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奧秘。

學生是稚嫩的幼苗,需要老師的呵護。老師要有媽媽一樣慈愛的胸懷,她需要有細致的心,慈祥的目光,溫暖的雙手,像對待兒女一樣精心愛護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學校有家的感覺。學生病了,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并送醫院。學生學習上有了困難,要細心的輔導;學生有了錯誤,要耐心教育;學生取得了成績,要加以鼓勵。關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是要熱愛教育事業,只有充滿了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才會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學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愛,師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的溫暖,產生愉快的情緒,激發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別人對他的希望,集體對他的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能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明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人類文明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不斷的去挖掘。同時人類社會在不斷的進步,每天我們都能聽到新的訊息。不斷的學習,能讓我們與時代同步,能讓我們感受到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學生們也是如此。有句話說“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得有一桶水”,學生在不斷的進步,不斷吸收新的知識,而作為教師則停滯不前,當你的“一桶水”已經給完的時候,你還能拿出什么?工作中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篇2

首先,我覺得愛事業是新規范第二條“愛崗敬業,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的集中體現。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就必須熱愛自己的事業,教師只有熱愛教育,才會熱愛學生,才會獻身于教育。一名教師,如果不熱愛教育事業,是不能擔當起教師育人的重任的。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時刻牢記這一條,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對工作敷衍塞責。因為熱愛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更不是事事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

其次,新規范要求教師做到愛學生。這一點,充分體現在了規范第三條上,即“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安全,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我們與學生共同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差生,不變相體罰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學習樂園。特別是對于“問題”學生,我們更應該多關注他們,多關愛他們。其實,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潛能。所以,在新形勢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質量觀、人才觀,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因為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是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教師應當把這種愛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里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

另外,新規范還規定:教師應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我想這是每位教師必須做到的,這也是一位教師應有的高尚道德,當學生生命受到威脅,受到傷害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在學生危急時挺身而出,應向汶川地震中的英模們學習,學習他們生死關頭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學習他們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于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拼搏奉獻的精神。我想這正是教師愛學生的最高體現。

篇3

第24個教師節到來之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出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頒布和修改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次修訂是繼1997年以后首次對規范進行修訂。新規范的主題仍是“愛與責任”。與社會其它職業相比,教師職業具有其特殊性。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的素質關系到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發展振興。樹人者必先樹己,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顯得比其它行業的規范更加重要。與舊版本相比,新規范從原來的8條縮改為6條。在保留原來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新增了一些條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護學生安全”一條。此外,規范新增的內容還包括抵制有償家教、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終身學習等。

關于“保護學生安全”:我認為,成年人保護未成年人屬于社會公德而不僅僅歸于教師職業道德,成年人,不管其社會職業角色是否為教師,只要不是道德低下的人,都會自覺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對于“保護學生安全”的新增內容,我非常贊同,因為教師是除了家長,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成年人。汶川特大地震中,大批教師為保護學生生命安全獻出了生命,這些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不是教師,也會為了救助孩子奮不顧身。為保護學生安全獻出生命是崇高人性光輝的體現,是這些偉大教師自己的選擇,但我們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在重大災害發生時,教師應該為保護學生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生命是平等的。

關于“抵制有償家教”: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個人觀點,如果是家長的主動需求,教師用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勞動換取報酬,并不影響在校的本職工作,我認為無可厚非。這和為了多賺錢養家,多打幾份工一樣的道理。但如果是在課堂上不好好教學,利用職務之便,強迫學生到家里補課,并向學生收取費用,則應該嚴肅查處。

關于“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存在的事情必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新規范增加此內容,是經過調查研究,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學校單純搞應試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產生極大影響的現實提出的。個人認為,“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的根源不在學校、不在家長,更不在教師,在于諸多社會體制問題。考試評價制度、社會分配制度、用人制度和人才考核制度、就業和再就業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如果社會保障體系夠完善,一系列制度讓大多數人有更多成功成才的機會、更多就業謀生的機會,社會分配差距逐漸縮小,對分數的追求才不會如此如火如荼,社會呼喚“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教師呼喚“不以分數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分數之重,教師更甚于學生,因為學生承受十幾年,而教師要承受幾十年。

關于“終身學習”:在當前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大家都意識到需要終身學習,尤其是教師,知識能力與時俱進更加重要。以前我們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我們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成為一條流動的河。教師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通過讀書、聽課、與同行交流、學歷進修的等形式進行專業發展。同時,現在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都很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有一系列教師培養體系,校本培訓、校本教研都搞得有聲有色。作為教師,我們的建議是:教師培訓要提高實效性、針對性,不搞花架子,避免形式主義。教育主管部門要規范培訓收費和教科研競賽以及課題研究的收費管理,并完善評價和獎勵制度,使評價和獎勵更加公平、公正、透明,以降低教師專業發展的成本,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性。

篇4

新《規范》對教師既有底線要求,又有較高標準。前者反映在前五條上,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達到的基本標準;后者則反映在最后一條“終身學習”上。

在“愛崗敬業”一條中,倡導教師“志存高遠”、“樂于奉獻”,這在舊《規范》中是沒有的。樂于奉獻的精神特別需要提倡。新《規范》提出教師要“愛國”,要“志存高遠”。陶行知先生曾說:“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是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只有當教師把教育作為一項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時,才可能默默奉獻、甘為人梯,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價值所在。

新《規范》首次納入了教師要“保護學生安全”,這是必要的。教師面對的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缺乏自我保護必需的能力,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安全負責。安全包括“身體安全”和“心理安全”兩個方面,當學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脅時,教師責無旁貸地擔負著保護他們的責任和義務。“保護學生的安全”是教師群體所應該遵守的職業精神,它需要廣大教師共同遵守。在“5·12地震”災害中,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災區廣大教師始終把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奮不顧身,保護學生,在全社會贏得了高度贊譽。他們早已先行一步用行動來詮釋師德和保護學生安全的含義。在我看來,能不能保護學生應該是檢驗教師的一個道德標準,學校在培養、教育學生的時候就經常說要“愛生”,而保護學生安全正是“愛生”的一個重要表現。我們不能把“愛生”當成口號,要把對學生的愛融化到點點滴滴的教育教學和一切活動中。所以,保護學生安全,不管是從法律的角度,還是從道德規范的角度,都是教師不應回避的責任。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修改,通過規范的形式來激發我們的道德愿望,激發社會的普遍美德,體現了社會的進步。新時代的教師在規范的引領下對學生的教育和關愛也必將更具人性魅力。

篇5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專業性;實踐

對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歷程進行梳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正逐步邁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制度規范不斷完善,教育內容和方法趨于豐富、實效。在新的形勢下,我國只有吸取傳統師德的精髓,借鑒他國師德教育的先進理念,才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倫理,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師專業隊伍。

一、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發展

(一)從經驗到法規:第一個十年

黨的之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被重新提上日程。1983年,全國教育工會召開老教育工作者座談會,討論教師職業道德問題,對各地學校開展師德教育起了有益的推動作用。1984年,在總結各地學校制訂師德教育規范、開展師德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聯合頒發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草案)》。該試行草案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了六點要求,規定了教師個人在處理與國家、社會、家長、學生以及同事之間的關系時理應遵循的道德規范。[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嘗試吸取各地方院校師德教育的經驗和教訓,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首次以明確的法規對教師職業道德進行規范的文件,對推動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規范的明確和完善:第二個十年

1991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在總結1984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基礎上,重新修訂、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該規范的基本精神與1984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保持一致,但也反映了新的時代要求。1997年,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對我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產生重大沖擊,一部分教師受到“全民經商”浪潮的影響。這種新形勢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要求。1991年,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修訂并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增“廉潔從教”條目,旨在引導教師抵制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的師德內容已經逐步滲透到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次修訂的規范成為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三)凸顯專業性和務實性:第三個十年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師德規范逐步凸顯其專業性和現實可操作性,對各類不同性質的學校提出了各自的師德教育規范。2000年,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試行)》,進一步完善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該規范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業道德方面提出六項要求,特別突出強調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工作。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等不同類型學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標準及其教育機制受到重視。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后,關于師德問題再次引起社會的熱議。同年6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征求意見稿,“保護學生安全”這一條被首次納入其中。新修訂的《規范》增強了可操作性,這正是過去的《規范》薄弱的一環。其中的條目是教師經過努力可以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且每一條目的最后都列舉出教師不應該做的行為。“如在‘熱愛學生’條目中,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2]

二、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的演進

(一)對教師職業道德內涵的認識逐步清晰

第一,從強調政治性到凸顯專業性。在我國為師者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是古代重要的師道思想,以教至治是教師的神圣責任,教育與政治的貫通是教師不可推卸的義務。[3]我國的人民教師被賦予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神圣使命。教師一度被認為是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傳遞者”,政治色彩濃厚。相應的師德規范、師德教育偏重于從政治上、思想上對教師提出要求,而不僅僅是從教育這一特殊而又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來看待師德教育。然而,教師職業道德的專業性隨著教師專業化越來越凸顯。“在教師專業化的運動之中,教師的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轉換始終是一個重要的線索。教師質量與專業精神不能分離,因此由抽象、模糊、未分化的師德走向具體、明確和專業化的倫理規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教師越來越被認為是專業人員,其道德建設逐步與國家政治相剝離,教師職業道德被認為是其專業領域內的事。

第二,從強調德行到關注人性。教師曾經一度被推向神壇,人們期望教師理當“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忽視了教師首先也是一個“人”,有其合理的物質和精神需求。新世紀以來,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職業倦怠等問題。如,有的學者從“為人師表”的時空范疇和行為范疇切入,認為“為人師表”作為教師的一種道德規范和行為要求,應限制在教師從事職業活動的特殊時空范圍內,而不應當把它擴展到一切時空范圍,也不能泛化到教師的一切言行中去。有的學者從法治的視野認為,多年來社會領域存在著以“靈魂的工程師、蠟燭”等贊譽性、感彩濃重的描述代替對教師切切實實的社會地位現狀加以理性分析的傾向;呼吁用理性的、法治的精神改造我們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行為,既不把教師妖魔化,也不把教師神圣化,還教師在不同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同身份。月從這些觀點可以發現,教師的身份不再被泛化,教師的角色不再被“神化”。只有給予教師最大的尊重與愛護,才能挖掘教師人性中的德行。

(二)師德教育方法趨于實效

“由于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傳統教師教育體系下的師德課程教學一般只限于課堂理論講授,而缺乏其他教學渠道和形式,所以只能講解關于師德厲測、師德規范、師德范疇等理論知識,與此相應的在教學方法上仍然是陳舊落后的灌輸方法。”當前,隨著我國對師德教育實效性的關注,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也不斷趨于多元和務實。

第一,根據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師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職業道德認識和發展階段,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其師德水平與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師德教育中,我們將師德水平與教師需求進行分類,對促進師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現實意義。

第二,采用榜樣學習與反面事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師德教育。運用榜樣示范、教師故事、視頻電影、真實人物現身說法等方式,在師德教育中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比如,歷年舉辦的“全國十杰教師”評選活動及“十杰教師”在全國范圍內的巡回演講,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得到教師們的共鳴。

第三,加強教師自身道德修養,注重反思學習。通過反思培訓模式,教師對自己的師德活動進行評價與思考,是師德培訓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使教師遵從既有的道德規范,更重要的是教會教師如何應對多元道德價值觀的沖擊,教會教師作出選擇,避免理論上的高調和實踐中的迷茫。(三)師德培訓職前職后一體化

師德教育作為教師教育重要的一環,其發展與教師教育系統密切相關。我國自第一次全國師范教育會議以后,逐步確立了定向型、封閉型的教師教育體系,新師資的師德培養主要靠師范院校在職前教育階段進行。但是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應該貫徹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雖然職前師德教育能培養師范生對教育工作的理性認識和一般的工作情感,但教師職業道德成長的土壤在于職場的錘煉,在教育教學的生動、豐富而復雜的情境中。因此,以各級各類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為主要渠道的職后師德培訓得到迅速發展。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和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等教師培訓機構要積極承擔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任務。《意見》對職后師德教育也做了相關規定,要求建立職業道德教育制度,有針對性地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實踐活動。

三、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從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形成到師德教育模式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師德教育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不斷走向專業化和實踐領域,真實的教育職場越來越成為教師師德成長的重要場所,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方面零散的經驗也逐步被更為系統規范、更具操作性的制度所代替。

(一)從“職業”走向“專業”

教師道德從傳統的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轉化是教師隊伍專業化的內在構成和重要標志。在我國,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往往是一般道德規范在教育行業里的簡單演繹與應用;而沒有從專業特點出發討論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建立,導致師德建設經常停留在口頭上,沒有得到真正的貫徹和實施。“專業性”實質上是指某一行業行為主體和主體行為的“不可替代性”。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轉換首先意味著教師應被當作特殊的專業人員來對待,要有其特定的行業道德。其次,我們應當從專業生活的角度理解教師專業道德建設,將教師的職業道德理解為專業生活的必需。當然,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或專業倫理的轉換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教師職業道德從“職業”走向“專業”是我國師德發展業已出現的新趨勢。從“職業”走向“專業”預示著“通用”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即將落幕,“不可替代”的教師專業道德逐步建立。

(二)從課本走向實踐

多年來,我國師德教育主要是在職前培訓的課堂上完成的,其主要方式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相關的師德知識進行集中說教和灌輸。“道德教育具有的實踐性是與知識教育的本質區別,關注教育實踐是重塑師德教育的必然選擇。”師德教育從課本走向實踐,首先是因為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提升與養成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產生職業道德需要,并逐漸地轉化為道德觀念,外化為道德行為。其次,師德教育從課本走向實踐意味著教師要勇于接受新的理念,通過教育實踐,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形成“實踐+反思”的教師職業道德成長模式。再次,教師最重要的道德實踐表現為與學生的交往。教師作為大眾預期的道德楷模,對學生的道德成長有深遠的影響。要培養良好的師德品質,教師與學生交往的過程是最好的道德實踐。

(三)從經驗走向制度

“經驗型教師向專業型教師的轉變是人類教育生活歷史性進步的一個重要表征。”同樣,將零散的師德教育經驗上升為制度層面,是克服師德缺失的有效途徑,也是今后師德建設要努力達成的目標之一。合乎倫理的師德教育制度是加強道德他律的重要措施。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確立為師德教育從經驗走向制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有不少制度急需建立。從美國等西方國家教師倫理建設的經驗來看,我國在師德建設方面,操作性強的制裁和懲罰制度一直比較缺失。一些師德規范,由于缺少獎懲制度的保障,在實踐中難以落到實處。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例,其條例主要以提高教師道德水準為著眼點,屬勸誡性的尋條,充其量可以對有德行的教師起作用,而缺乏對“缺德”教師的鞭策力量。同時,科學的師德評價制度也需要建立和完善。

[本文系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子項目“教師教育評價與管理制度創新”之“教師倫理與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研究”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朱明山,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范與原理[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61—67

篇6

論文摘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素質是教育事業成敗的關鍵,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重任。2008年9月 1日,教育部和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 國委員會向全國發出了關于重新修訂和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與 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相比,新 《規 范》堅 持“以人為本”,強調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充分體現了當前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探索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應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是使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轉化為職業道德行為的平臺,是維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保障。將師德納入教師資格認定和新教師聘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考查內容,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表現,但這同時也對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評價機制提 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科學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機制,能增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判斷能力和踐行能力,是維護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保障。新《規范》明確規定,“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也要多元化、個性化,應樹立科學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觀,通過開展全方位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活動,有針對性地為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提供支持,引導教師的職業道德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二、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應立足于教育教學活動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主體活動,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是教師職業道德實現的根基。朱小蔓教授指出,“道德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質量的教育,不能把道德教育從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離出來”。有效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也必須根植于教師職業生活這一土壤。因此,必須讓教育教學活動成為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最前線。教師應通過 日常的教學活動,如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不斷感悟和反思職業道德規范,并將其有效地轉化為職業道德行為,成為 自身職業生涯的常態。新 《規范》 的每一條都是為教育教學活動保駕護航,特別是“教書育人 ”,明確要求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著眼于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內容和動力支持,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層次的教師專業發展 。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著眼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新《規范》特別強調 了教師的“終身學習 ”,使其成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必須。終身學習是時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有效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與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關注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重視教師不同層次的需要,為教師個性的張揚與主體地位的凸顯提供保障。

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強調自律與他律相結合

職 業道德的一個重 要特征是 自律,而教師職業道德作為面向學生、面向教育的一種特殊專業活動,僅靠自律是不夠的。因此,新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重他律,貴自律”,強調自律與他律的緊密結合。如新《規范》從教師職業道德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針對當前師德建設中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規定。這些‘他律”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逐步深入,將最終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五、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應實現傳統性與時效性完美結合

篇7

一、問題提出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是指從事教育職業的人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品德的總和,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1]現行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既包括了要求教師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應該遵守的一般性道德內容,也包括了教師作為這個特殊行業人員的特殊的道德內容。從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進展來看,教師職業道德正從“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轉移的過程中[2]。教師職業道德作為各種職業道德之一也毫不例外地具有與一般職業道德的相同屬性,也存在與一般職業道德不同的特點[3]。從道德心理學新進展的角度來看,道德敏感性(moral sensitivity)的研究成果也為教師“專業道德”的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道德敏感性重視個體面對特定的情境在作出道德決策時需要考慮情境的特殊性[4],強調教師職業道德的領域特殊性[5]。從教師職業特殊性探討師德內容已經成為教師職業道德理論建設的一項前沿課題。

從教師職業特點出發考慮師德的特殊性,對于進一步豐富職業道德的理論建設,以及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執行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強調從專業特點出發討論倫理規范的建立,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業里的簡單演繹與應用;所建立的倫理標準都有較為充足的專業和理論的依據,并充分考慮了教師專業工作和專業發展的特點與實際[3]。從實踐層面的角度來看,基于新形勢下教師職業發展的特點與教師道德發展的要求,才有可能制定與實施更具有針對性、精細化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在體現教師職業特殊性的前提下,評價措施才具有可操作性,評價功能才能真正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

然而,不同的學者對哪些內容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要求具有不同的看法。有研究認為,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師生之間的互動[6],在于教育情境中師生之間的關愛關系。Noddings認為關愛(caring)是教師職業的基本特點。[7]一個人進入教師職業就是進入了一種關愛關系,關愛先于、重于做事與技能,這是教師職業與其他職業的最大區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及歷次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都把熱愛(關愛)學生作為重要內容,師愛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大量調查也顯示學生所喜歡的教師特點中,熱愛學生是其中重要的一條指標。[8]甚至有研究認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在于“師愛”。[9]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不僅被看成是學校教學情境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而且也是教師職業最重要的道德規范之一。也有學者認為,教書育人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真諦。[10]教師能否自覺做到教書育人是衡量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還有學者通過對學生家長的調查后認為,為人師表應當成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之一。[11]從整體上看,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要求存在認識上的分歧,而且主要以思辨分析為主,缺乏實證研究。

基于上述認識,本研究重點從實證的角度探討不同群體對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的看法。由于在職教師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執行的主體,職前教師(在校師范大學生)是重要的教師后備力量,而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直接受體,所以本研究通過在職教師、職前教師與中學生對現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在特殊性與一般性維度上進行排序,從實證的角度檢驗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的內容。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樣本一,在職高中教師85名,男教師37人(43.5%),女教師40人(47.1%),缺失8人(9.4%);30歲以下21人(24.7%),31~40歲48人(56.5%),40歲以上14人(16.5%),缺失2人(2.4%),平均年齡35歲;高級職稱24人(28.2%),中級職稱41人(48.2%),初級職稱15人(17.6%),缺失5人(5.9%);教齡5年以下21人(24.7%),6~10年25人(29.4%),11年以上33人(38.8%),缺失6人(7.1%)。

樣本二,職前教師(在讀師范學生)90人,男生9人(10%),女生81人(90%);平均年齡21歲。

樣本三,高中二年級學生89人,男生38人(42.7%),女生51人(57.3%);平均年齡17歲。

2.材料

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指導語如下:

職業道德規范往往由全體公民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內容與職業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內容組成。教師是一種培養學生的職業,工作中的助人性與專業性都很強。這種職業既有與其他職業相同的道德規范內容,也有不同于社會上其他職業的道德規范內容。

下面列舉的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6條內容,你認為每一條規范代表教師職業特殊性的程度如何?6分為最具有特殊性,1分為最不具有特殊性。現在請你在這個維度上對6條項目進行排序。請注意,這里是請你按代表道德規范的特殊要求而不是規范的重要性程度排序。

3.程序

方便取樣,對所有被試進行團體測驗。樣本一是在浙江省某次班主任研討會期間通過方便取樣獲得數據;樣本二為浙江某師范大學師范專業學生,在心理學課程中進行團體測驗;樣本三為浙江某中學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團體測驗。

數據處理使用SPSS15.0進行管理與處理。

三、結果分析

首先,對三個樣本分別進行平均分與標準差的計算并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結果顯示,在職前教師樣本中,他們認為在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上,“關愛學生”平均分(標準差)為4.76(1.24),而“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與“終身學習”的平均分(標準差)分別為3.15(1.97)、3.72(1.29)、3.88(1.40)、3.78(1.40)與1.70(1.00),“關愛學生”顯著高于其他所有的項目(t值分別為-5.78、-5.31、4.41、4.34、16.24,下同)。在高中學生樣本中,他們認為在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上,“關愛學生”平均分(標準差)為4.60(1.17),而“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與“終身學習”的平均分(標準差)分別為2.46(1.93)、3.33(1.47)、4.61(1.25)、3.90(1.45)與2.08(1.05),“關愛學生”與“教書育人”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項目(-7.70、-5.94、3.39、16.07)。在在職教師樣本中,他們認為在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上,“關愛學生”平均分(標準差)為4.90(1.27),而“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與“終身學習”的平均分(標準差)分別為2.31(1.88)、3.20(1.47)、4.73(1.33)、4.59(1.27)與2.93(1.49),他們認為“關愛學生”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其他項目(-9.37、-7.34、10.76)。

研究結果顯示,在三個不同樣本對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的排序中,盡管存在認識上的差異,但他們認為“關愛學生”是最為特殊的項目 之一。

其次,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6個項目上對三個樣本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在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上,三個樣本在“關愛學生”項目上無顯著差異(F(2,257)=1.34,p=0.264),在愛國守法(F(2,257)=4.61,p=0.011)、愛崗敬業(F(2,257)=3.20,p=0.042)、教書育人(F(2,257)=10.56,p=0.000)、為人師表(F(2,257)=7.75,p=0.001)與終身學習(F(2,257)=23.77,p=0.000)上都存在顯著差異。

該研究結果表明,三個不同樣本對“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與“終身學習”在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的程度上存在有區別的差異,但對“關愛學生”代表了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上并不存在異議。

四、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在職教師、職前教師與高中學生三個樣本對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的項目排序中,“關愛學生”是他們認為最為特殊的項目之一,并且三個樣本對此具有一致性。就在職教師而言,他們認為“關愛學生”、“教書育人”與“為人師表”都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要求,三者無顯著差異。職前教師把“關愛學生”列為最為特殊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顯著高于其他各項職業規范內容。而高中學生則把“關愛學生”與“教書育人”都視為最能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要求的內容。這一方面說明三個樣本對“關愛學生”代表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并不存在異議,但也說明該結果可能既與職業道德規范本身的內容有關也與這三類被試的生活或工作經驗有密切的關系。

1.不同樣本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理解受其自身經驗的影響

現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6條項目在可區分的維度上存在交叉關系。比如“關愛學生”與“教書育人”的“育人”、與“為人師表”可能存在涵義上的重疊,因為育人的過程本身就需要“關愛學生”,而“為人師表”強調教師在言行舉止上的榜樣。而對這一部分的重疊與深層的含義可能在職教師由于在與學生互動中會有更深的體會。職前教師大多為大學二年級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了解遠不如在職教師深刻,而且由于大學中的師生互動遠沒有中小學頻繁,大學生對教師“關愛學生”的需求沒有中學期間那樣得到有效滿足,他們更渴望教師“關愛學生”。所以職前教師對“關愛學生”的排序成為唯一最高的特殊項目。高中學生與大學生相比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師關愛,但在高中階段通過學習獲得升學的機會成為他們在此期間最大的需求,所以他們把教師的“教書育人”與“關愛學生”一樣也看成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內容。而在職教師認為能體現教師職業道德特殊性的程度上把“關愛學生”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看成是同等程度的。這也得到了以往研究的支持。

不管其他的項目如何,“關愛學生”是三個樣本都認為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要求。這在對三類被試進行各個項目上的單因素方差分析中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在“關愛學生”這個項目上,三個樣本之間并無顯著的差異,即都認為“關愛學生”代表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內容。在“愛國守法”上,職前教師顯著高于高中學生與在職教師,而在“愛崗敬業”上顯著高于在職教師,在“教書育人”上顯著低于高中學生與在職教師,在“為人師表”上顯著低于在職教師,而高中學生也顯著低于在職教師,在“終身學習”上職前教師顯著低于高中學生與在職教師,而高中學生也顯著低于在職教師。即三類被試對“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與“終身學習”代表教師職業特殊性的程度受被試的工作或生活經驗的影響而有不同的理解,但對“關愛學生”代表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性要求上并無顯著的差異。

2.“關愛學生”集中體現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大量以往的研究也認為“關愛學生”體現了教師職業的特點,甚至認為“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Noddings積極倡導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實施關愛教育,教師應該具有教學關愛(Pedagogical Caring)的能力。她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的,將道德教育與教育重合起來,強調所有的教育行為、過程都應具有道德性,即關愛性,否則不成其為教育。[12]她認為教師的教學關愛是有意義教學的本質[13],是教學的核心方面[14],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成分[15]。她強調師生之間最基本的關系并非抽象思維方面簡單的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而是關愛者和被關愛者的社會關系。教師的教學關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特殊成分,它既是一種關系也是一種行動過程。具體而言,是教師以學生發展為目標,通過教師對學生的理解、關注、可依性、尊重、肯定、負責等行為,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并維持的信任的、支持的關系。[16]國內有研究者以中小學特級教師為樣本,通過被試撰寫文章進行編碼的方式計算被試列舉到的教師職業道德行為。[17]結果發現,“熱愛學生”被提到631次,占所有行為數的23%。還有研究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中,對師德的重視程度勝于對教學技能的重視,學生把“熱愛、尊重與同情學生”列為最受學生喜歡的教師品質之首。

從教師素養的角度來看,“關愛學生”屬于教師內在素質的動力系統之成分,也是進行教師評價的重要指標。[18]就教師角度來看,“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滿意度的預測變量,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要求;就學生角度來看,“關愛學生”不僅是學生心理彈性的保護因子,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因此,從教師職業特殊性的視角系統的研究教師“關愛學生”的過程、行為與關系,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也有助于為今后根據教師職業的特殊性進行實施或評估提供更為細化的、更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規范細則。

參考文獻:

[1]申繼亮,趙景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現實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2]檀傳寶.論教師“職業道德”向“專業道德”的觀念轉移[J].教育研究,2005,(1).

[3]檀傳寶.教育勞動的特點與教師專業道德的特性[J].教育科學研究,2007,(3).

[4]Reynolds,S,J.Moral Attentiveness:Who Pays Attention to the Moral Aspects of Life?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下轉第頁)(上接第頁)

[5]Jordan,J.Taking the First Step Toward a Moral Action: A Review of Moral Sensitivity Measurement Across Domains [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7,168.

[6]Noddings,N.Caring: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 moral education [M].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7][12][15]Noddings,N.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8]張景春,趙春華,宋濤.論教師職業道德[J].教書育人,1999,(2).

[9]林崇德.做高尚師德的實踐者[J],中國高等教育,2005,(15).

[10]楊克平,傅曉燕.教書育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真諦[J].中國高等教育,2007,(1).

[11]王小娜,丁莉.從為人師表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8,(1).

[13]Noddings,N.Caring[J].Journal of Curriculum Theorizing,1981,(3).

[14]Goldstein,L,S,& Lake,V,E."Love,Love,and More Love for Children": Exploring Persevere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Caring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8).

[16]孫炳海,申繼亮.教師的教學關愛:涵義及其作用[J].中國教師,2008,(15).

[17]方曉義,陳浩鶯,王永麗,林崇德.中小學教師師德觀的內隱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

[18]申繼亮,孫炳海.教師評價內容體系重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

篇8

一、我在職業道德規范和樹立良好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自我剖析我所存在的問題有:

1、在依法執教方面,盡管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學習和宣傳教育政策不夠深入,有時候還存在消極的教育言論、行動等問題。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準則,我有時候放松了或不注意這個準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方面,偶爾有敷衍塞責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要求學生方面,還不夠嚴格。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4、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團結協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謙虛謹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還不夠理想;我能夠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關心集體,積極維護學校榮譽,但對如何更好地共創文明校風,還缺乏智慧上的協作;我應當通過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

5、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準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夠,律己不夠嚴格,語言規范性有優待加強,缺乏對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二、我就以上存在的問題的改進措施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縣師德修養二十條》《縣師德警戒線》《縣教師應事應語、忌事忌語》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擬定如下4項整改措施:

1、轉變作風,積極工作。

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教育、為人民服務。

2、加強教學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我必須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一是從實踐中學,向廣大的教職工學習,學習他們先進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從書上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業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訓學,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豐富人生。

篇9

以黨的xx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習貫徹教育部新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重點,強化師德教育,力行師德規范,弘揚高尚師德,造就一支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二、培訓對象

永安鄉學校全體教師

三、培訓主題和內容

(一)培訓主題:尚德修身、撫愛育人。

(二)培訓內容

1.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弘揚“敬業、愛生、奉獻”精神,不斷增強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社會責任感。

2.結合迎國慶六十周年活動,大力弘揚“愛國、愛鄉、愛校”精神,以高昂的熱情投入教書育人工作。

3.結合學習落實溫州市教育局《關于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XX年修訂)〉》(溫教政〔XX〕104號)的通知精神,從身邊人、身邊事中挖掘事跡,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五、培訓時間與形式

篇10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教育方針政策為指導,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以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根本,以德為人先、學為人師為準則,以構建和諧校園為主線,以“強師德、鑄師魂、樹形象、正教風、強素質、提師能”為抓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師風,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引導全體教師自覺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做“四有”好教師。

二、目標任務

進一步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職業素養,激發教師發揚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精神,增強教師集體榮譽感,努力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具體措施

(一)扎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修訂)》和市教育局《轉發教育部〈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和省教育廳〈關

于印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的通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十條禁令》《關于印發<市教育局嚴禁在職教師亂辦班、亂補課、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的規定>的通知》《關于印發<市開展在職教師“亂辦班、亂補課、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等,引導廣大教師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通過集體組織學和個人自學相結合,教師相互評議和家長評議相結合,上級督導檢查和學校領導抽查相結合,領導點評和個人整改等多種形式,規范教師言行,培養愛崗敬業精神,樹立教師在教育行業新形象,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發展環境。

(二)弘揚“五種美德”,培養“四有教師”

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多種活動,營造良好育人氛圍,教育引導廣大教師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崗位職責,扎實完成工作任務,大力弘揚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堅守家庭美德、提高個人品德、弘揚傳統美德的“五種美德”,培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

(三)強化監督機制,規范從教行為

一是將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完

善各項制度,用制度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為。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修訂)》開展自查自糾活動,著力解決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對于違反國家、省、市相關規定的行為絕不姑息,加大懲治力度。三是實行公開承諾,做到德行自覺、自律。根據《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對教師恪守職業道德、遵守校規校紀、關愛學生生命、塑造公眾形象等幾方面進行細化要求,與每位教師簽訂《教師個人誠信承諾書》,樹立廣大教師誠實守信、奮發向上的良好社會形象,使每位教師成為愛崗敬業、嚴于律己、誠實守信、品德高尚的人。

(四)樹立師德師風建設典型,充分發揮示范作用

一是以慶祝每年的教師節為契機,開展評選表彰“教書育人楷模”“名教師”“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動,挖掘典型,樹立榜樣,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健康發展;二是加大師德師風工作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宣傳資源,大力宣傳師德師風建設成績和師德高尚教師的先進經驗和先進事跡,樹立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

(五)加強師德考評,落實考評結果

各學校要把教師職業道德考評納入教師工作績效考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對教師工作全方位的考核,要求教師注重師德形象,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在教師職稱評聘、評選優秀中,實施師德失范一票否決制。

四、時間安排

(一)制定方案(2020年7月)。各單位認真學習本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單位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二)開展活動(2020年8月-11月)。根據各單位方案內容切實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

(三)總結檢查(2020年12月)。各單位上報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總結。教育局將抽查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提高認識,廣泛宣傳,不得敷衍塞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