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教師的古詩范文
時間:2023-03-17 13:11: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教師的古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圣人無常師。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
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片言之賜,皆事師也。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人生偉業(yè)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篇2
1.會認2個生字,會寫5個字。能正確讀寫“碧玉、裁出、剪刀”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認識美
1.教師導言:同學們,你們喜歡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嗎?你能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或一首詩來描繪春天嗎?
2.動畫展示春景,定格河邊垂柳婆娑的畫面:陽春二月,微風拂面,草長鶯飛,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樹給這美麗的春景添上了濃濃的春氣。唐代大詩人賀知章沉醉在這美景之中,不禁吟詠作詩,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古詩《詠柳》。(板書:詠柳)
3.讀題釋意。指名學生讀題識字“詠(yong)柳(liu)”。詠柳就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么贊美的呢?
【設計說明】回憶對春天的感受,用詞語、語句描述春天,并借助動畫展示春景圖和春柳圖,引起了學生的翩翩聯(lián)想,豐富了學生對春天的表象感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詩文,感知美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自己輕聲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詞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讀詞卡:碧玉、垂柳、絲絳、妝成、裁出、剪刀。
4.重點指導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確。
5.指導書寫:詠、裁、剪(老師范寫,學生觀察筆順、字形;學生在生字卡片上練寫。)
6.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把詩句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7.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8.配樂朗讀古詩。
【設計說明】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正確、流利,是古詩教學的基礎。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強調(diào)難讀、易錯的字音、字形,突破了教學難點,也為讀懂古詩作了較好的鋪墊。
三、細讀詩文,品味美
(一)學習第一、二句詩
1.課件播放柳樹遠景圖。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詩中是怎樣描寫的?
2.學生讀第一、二句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詩句中的字詞,說說詩句表達的意思,不懂的和同桌討論討論。
3.教學進行適當點撥。
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妝:打扮。一樹:滿樹。
4.指導朗讀。
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1)指名讀、分組讀、自由讀、領讀。
(2)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一些。)
(3)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設計說明】引導觀察、想象、讀文,借助圖像及文中注釋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能讓學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春意。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師:多美的柳樹呀,詩人不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生讀句子: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出示柳樹近景圖,觀察柳樹葉子的形狀。
2.根據(jù)觀察到的樹葉的樣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明白了什么?
3.小組交流各自的理解,說說詩句的大意。
4.品讀“細葉”,感受春的魅力。
①朗讀句子,從句中你感受到早春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②你從“細”字,又感受到什么?
③那我們美美地朗讀這兩句詩,讀出它的細致、精美。(指導學生美讀詩句,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句的問話語氣。)
5.拓展、想象:難道二月春風這把神奇的剪刀只剪裁出了美麗的楊柳嗎?想想春風這把神奇的剪刀還會剪出什么?(裁出嬌艷的鮮花,裁出綠綠的小草,裁出爛漫的春光,如花的盛世。)
6.可見這兩句詩除了贊美柳葉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贊美什么?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chuàng)造力。
7.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這首古詩。(自由讀。指名讀、互評互議、教師相機指導。齊讀)
【設計說明】緊扣“細”字進行品讀求異,不僅拓寬了詩之意蘊,還品出了詩人練字的絕妙功底,使學生無不被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為詩人的生花妙筆所折服。再通過拓展思維、放飛想象,由“詠柳”到“詠春”甚至“詠國”,體會大自然之美,盛世如花之美。從而升華了詩文的主題。
四、回旋誦讀,表達美
1.(配樂出示畫面)在徐徐的春風中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才展開新葉的柳樹婀娜多姿,讓詩人感慨萬千,不由得吟出――(生齊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2.漫步于湖畔垂柳間,詩人不禁為這精美的柳葉所贊嘆,他情不自禁地頌出――(生齊讀:不知/細葉/誰/裁出。)
此時,詩人更加贊嘆這迷人的春天竟如此神奇,不由自主地贊道――(生齊讀:二月/春風/似/剪刀。)
3.佇立湖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那柔美的柳枝隨風舞動,詩人一遍又一遍地吟誦著――(生齊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楊柳依依,草長鶯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讓我們帶著喜悅之情背一背這首詩。(學生配樂背誦《詠柳》。)
5.多好的春風呀,它吹綠了柳樹,吹出了勃勃生機,你還知道哪些贊美春天的詩,把你搜集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設計說明】“一切景語皆情語”“讀為心聲”,通過一贊三嘆的回旋誦讀,拓展閱讀,表達出學生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
1.練習書寫:詠、碧、妝、裁。
2.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春天的景色還有什么特點,試著寫一寫、畫一畫。
【總設計說明】
1.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fā)”的產(chǎn)物。因此,在教學本詩時,應緊扣“詠”字,引導學生“披文人情”,解詩題。懂詩意,悟詩境,表詩情,通過“賞柳”――“詠柳”――“品柳”――“誦柳”,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涵的豐富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和心靈的陶冶。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詩中文字淺顯,語言凝練,教學時應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自主讀文,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以讀為主,入境引情。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的語言之中。教學中通過反復朗讀、吟誦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教學中,我把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從導入新課的初讀感知,到理解詩句,體會意境的細細品讀,再到學完全詩后的反復誦讀,循序漸進,讀出節(jié)奏,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篇3
一、誦讀,能促進學生把握古詩詞的主題內(nèi)容。
古詩詞都是古人在一定背景下,對其心理感受的一種表達。而通過誦讀來理解詩歌內(nèi)容,不僅是對作者當時心理感受的一種還原,也是對時代背景以及作者人格魅力的一種解讀。[2]當然,要實現(xiàn)這些目標,必須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例如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教師先要指導學生了解其寫作背景。這是蘇軾被貶謫到密州的時候,和同僚出獵的時候?qū)懴碌囊皇鬃髌?。雖然被貶,但是蘇軾的情緒并不消沉,而是仍然充M著為朝廷效力的雄心壯志。接著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帶著理解去誦讀這首作品,并且根據(jù)學生誦讀的實際情況予以具體指導。當學生能用雄心勃勃而又頗為自得的語調(diào)去讀“親射虎,看孫郎”,用低沉充滿期盼的語調(diào)去讀“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用慷慨激昂的語調(diào)讀“西北望,射天狼”。那么學生對蘇軾這首作品中抒發(fā)的情感,以及這首宋詞的魅力理解的相當透徹了。
二、誦讀,能幫助學生形成多種語文能力。
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詞能夠膾炙人口,不僅是因為其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這也和這些詩詞中運用了很多藝術手法有關。理解掌握這些藝術手法,感悟它們在表達情感、刻畫人物、描繪意境中的作用,對于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這些藝術手法的作用,單靠教師的講授是不行的。而把這項內(nèi)容和學生的反復誦讀結合到一起,效果就要明顯多了。
例如陸游的名作《卜算子?詠梅》,詞中作者通篇運用了象征手法,在對梅花高貴品質(zhì)的贊美中,抒發(fā)了作者對高潔之士矢志不渝精神的崇尚之情。而在描寫梅花形象的時候,作者沒有運用太多的形容詞,也沒有正面直接進行贊美,而是通過描寫“驛路斷橋邊”這一獨特的環(huán)境,和“只有香如故”這一細節(jié),來完成的梅花形象的塑造。
學生掌握這些手法對于提高語言表現(xiàn)力和寫作能力都很有好處,而讓學生深刻體會這些手法好處的有效途徑,就是合理安排充分誦讀環(huán)節(jié)。當學生用悠遠凄婉的語調(diào),讀出“驛路斷橋邊”這一句的時候,他們的頭腦里一定會勾勒出荒郊野外生長著一棵孤獨的梅花這一畫面。這個時候教師稍微引導一下,學生就會明白典型環(huán)境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其寫作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三、誦讀,能深化古典文學對學生心靈的熏陶。
學習古詩詞,既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但是其最終目標,還是繼承優(yōu)秀古典文化,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3]學生可以在誦讀中加深理解,在誦讀中提高能力,也可以在誦讀中受到古詩詞更深刻的影響。
打開中國古典文學的寶庫,能對學生產(chǎn)生正面影響的作品比比皆是。《詩經(jīng)?蒹葭》中追尋夢想的百轉(zhuǎn)千回;《長歌行》里珍惜時光的明智;《觀刈麥》里拷問良知的濟世情懷;《竹里館》的超脫悠閑與世無爭;李白在《行路難》中的自信豪邁,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深沉惜別,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中的樂觀豁達,辛棄疾在《破陣子》中的沉痛悲壯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好素材,反復誦讀,便能讓這些好素材的積極意義最大程度得到發(fā)揮。
讀不是目的,用誦讀的方法實現(xiàn)對古詩詞的理解,學習古詩詞優(yōu)秀藝術手法,接受古詩詞情感意蘊的熏陶,這才是目標。也唯有如此,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才能盡得中華燦爛古文化的精華,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古文化更多的滋養(yǎng)。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初探[J].王素芹.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9)
篇4
關鍵詞:小語;古詩;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8-227-01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滿足需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一、重視預習,初步感知詩意
古詩寫于久遠的歷史時期,存在許多難以理解的問題。如《示兒》,需要感知到作者陸游因未看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的強烈愛國之情;《詠柳》,需要領悟到作者對柳樹深深地喜愛和贊美……還有古詩獨特的藝術風格,又為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增添了一些困難。因此,在教學古詩之前必須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預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發(fā)展自我的空間,學生經(jīng)過查閱書籍,借助注釋,盡可能地弄懂字、詞、句的意思,并能試著體會思想感情,劃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獨立探究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導”上做文章,“讀”上下功夫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師應精心設置導語,引導學生進入想像的空間,學生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古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如:教學《詠柳》一詩時,可以先出示一幅柳樹發(fā)芽的掛圖,啟發(fā)談話,讓學生自己感受柳樹形象,能體會出這是春天的象征,是贊美春天,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具備了一定的想像能力時,再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誦讀,在讀上下功夫。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之一的目的,為使學生練讀書之本領,讀書皆能達到;因為達到目的,教學成功?!惫旁姷恼b讀,不同于其他課文,更重視停頓及重音,還要借助于注釋讀懂題目,初步感知詩意,并能聯(lián)系詩意進行入情入境的想像。
三、引導領悟,品味詩意
古詩教學中,教師若進行繁瑣的分析,逐字逐句地講解,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課堂上就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有序地組織教學,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使學生自己去品味,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質(zhì)疑氛圍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實踐證明,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喚醒學生的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使學生敢于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這就告訴我們,學生在學習時,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碰到的一些或深或淺的問題,如詞意、詩句意思、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可以在沒有膽怯和自卑的心理下大膽提出,這樣教師可以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歸納交流、篩選提煉、引導品味、進行解決。簡單的問題,如《尋隱者不遇》中“言師采藥去”中的“言”,引導學生解決,給予適當評價,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較難一點的問題,如《詠柳》中“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的“碧玉”,組織學生討論,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在思維的活動中解決。這樣,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動腦讀書的習慣。
2、在理解詩文的過程中,滲透讀寫、積累、深化
現(xiàn)代詩文,語言質(zhì)樸,清新自然,沒有華麗的詞藻和晦澀難懂的典故,而古人寫詩“貴在含蓄”、“意在言外”。所以我們學古詩,需要從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或詩中人同喜同憂。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引導學生通過讀能領會、品味詩意,并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爾后再進一步體會詩人或詩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闭n中,在對課文充分的朗讀、感悟、深入其里的基礎上讓學生品味。改變過去要求學生只“背”不“誦”、只“閱”不“讀”(甚至只要求默寫)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誦讀,細心品味語言的巨大魅力,獲得審美愉悅。
篇5
一、整體感知詩意,應從詩題著手
詩題就是古詩詞的眼睛,也是古詩詞心靈的窗戶,正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樣,只要我們從詩題入手,就可以具體感知到詩的大概內(nèi)容。例如從《贈劉景文》一詩中,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對秋天美景的描繪,從而抒發(fā)了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從《山行》一詩中,我們可了解到這也是詩人對山中美景的贊美之情;從《回鄉(xiāng)偶書》一詩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詩人抒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千古名詩;從《贈汪倫》一詩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詩人成功地寫出了汪倫對李白的情深義重,從而抒發(fā)了作者十分珍惜友情之感。其它如《夜書所見》《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等詩詞、詩題與內(nèi)容也有關系,因此,古詩詞教學必須從詩題著手,我們應舍得在詩題上下功夫。具體的可以通過詩題,讓學生在課前整理資料,了解詩人寫詩時的時間、地點、與他人的關系,包括描寫對象的相關材料。
二、抓住詩句中的重點字詞,理解詩句。
小學教材中的古詩詞淺顯易懂,一般來說,對詩句的理解,學生只要借助于書中的注釋,借助于字典、詞典,自己應該會懂,我們這里講的重點字詞,提的就是那些需要教師指點的,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疑難字詞,還有就是一些雖然是常見詞,但在特定語境中有特殊的含義的那些字詞。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這一詩句,教師應有意識幫助學生弄清“坐愛”的意思,“誰言寸草心”重點應放在解釋“寸草心”這一詞。請看下列教學片斷:
師:請大家找一找,詩中體現(xiàn)詩題意思的是哪句,請認真讀一讀,體會它的意思。
生: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p>
師:你們知道“坐愛”的意思嗎?“紅于”又是什么意思?
生:“坐愛”是因為喜愛的意思。
生:“紅于”就是比什么還紅的意思。
(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紅于”深秋楓林的畫面,讓學生形象感知)
師再出示文中插圖,讓學生“寒山”“白云生處”的地理位置。
師問生:你這樣標出的根據(jù)是什么?
生:深秋季節(jié),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說“寒山”,白云飄浮的地方。
學生從這兩個重點詞的解決,較好地理解了這兩個詩句的意思。
三、品賞佳句,體會意境
古詩詞中有許多名詞,這些名句如同鏤精繡,炫轉(zhuǎn)熒煌,讓人玩索不盡,余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它們有的想象豐富,情感飽滿,如“一年美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庇械那迨枞?,激人聯(lián)想,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有的哲理深蘊,耐人咀嚼,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句子膾炙人口,神韻悠遠。教學時,應讓學生反復吟讀,領會其意思,并熟讀成誦。如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钡慕虒W,我們可以還詩句從為一下幾個具體景物,具體形象,具體畫面:江河兩岸上猿猴的叫聲清晰悅耳,江中的小船卻飛快地向下奔流,早已繞過一座又一座數(shù)不盡的大山了,雖然兩地遠隔千里,但坐船卻一天就能一個來回,這些畫面可以讓學生腦中有詩人目駐神馳的情態(tài),從而體會到詩人官復原職的快樂的心情。又如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教學,可以通過解決“詩人拿什么跟什么比較?”和“詩人為什么會感到經(jīng)霜的楓葉比二月的春天里的鮮花還更紅艷?”兩個問題,來體會詩句的哲理意蘊,小學教材詩詞中的佳句是不可少,如“野火燒不盡,春天吹又生?!薄爸袃和舸倏?,夜深籬落一燈明?!薄皟砂肚嗌较鄬Τ觯路黄窟厑怼薄澳钋奥窡o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山村水路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些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卻需要我們教師給予指點迷津的,讓學生多讀多背,銘記于心。
四、吟誦詩詞,體味聲律美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充分說明了吟讀詩詞的重要性,古詩詞講究用韻,特別是韻律詩,對字數(shù),句數(shù),平仄,押韻等還有嚴格規(guī)定,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有聲,瑯瑯上口。對小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大聲吟誦來體味其中韻律的和諧之美,教師指導朗讀時,重點應放在怎樣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韻,為此我們可以結合看圖,邊讀邊聯(lián)想,感悟詩句中的含義,在誦讀中,結合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誦讀時,必須注意把握好停頓,把握好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的韻律,一般地說,七言絕句詩要把握好四、三停頓,五言絕句詩要把握好二、三停頓。
如: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對小學生而言,指導朗讀還要注意讀的方式要多樣化,比如,全班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分角色讀、范讀、領讀、配樂演讀……等等。
五、拓展學習空間,博聞強記在心間
中華上下五千年,古詩詞浩如煙海,璨若繁星,文本中那些古詩詞只能是滄海中之一粟,僅僅依靠書本中那幾首詩詞的學習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把古詩詞教學置于古典文學的大文化背景之中,注意對課堂廣度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優(yōu)秀古詩詞,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古詩,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舉一反三,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古詩詞閱讀,如下面的教學片斷:
師:請大家再讀讀《無題》,把你由此想到的告訴給大家,(先讀古詩,看插圖,聯(lián)想)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生:我想到了李清照的《秋思》,(接著高聲地讀了起來)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文天祥《過零丁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師:你讀得真是太棒了,把它寫在黑板上。請你領著同學們讀一讀,好嗎?
(這位學生領讀了幾遍,學生達到人人能背的程度)
篇6
關鍵詞 語文 復習 趣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掌握營中軍情
方法一:設計開放題來了解學生固有的知識結構,串連學生知識的零散點。如第六冊第一單元詞語復習課,設計一個開放題,每位學生挑選這單元中的兩三個詞語,寫到本子上,然后用上這幾個詞語聯(lián)系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寫上幾句話。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平時零星的知識進行了綜合的梳理,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難處及時暴露。這樣,復習課就可以在問題中有針對性地展開。
方法二:通過聊天來了解。可讓學生先說說看到這單元的課題,想到了什么,想到用什么方法復習等。針對教學內(nèi)容,教者也可以提問。如在六冊第一單元課文復習時,老師問:學了第一單元課文后,你了解了什么?學生紛紛作答: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春天的。《詠柳》和《春日》都是贊美春天的。師:是的,你們還知道哪些贊美春天的古詩呢?生:《春曉》、《惠崇春江晚景》……生:這個單元中有許多很優(yōu)美的句子。師:美在哪?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師:那請你們找出來美美地讀讀。并用這種修辭說個句子。生:我特別喜歡《荷花》中第二自然段,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寫出了白荷花不同姿態(tài)的美……在學生的作答中老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學生能把握本單元的主題,并積累了單元中的詞句,但是同時雙基出現(xiàn)了問題。這個過程幫助了老師及時把握問題的癥結,抓住了復習的起點,從而更好地進行復習。相對以往的復習課中老師“填鴨式”地注入,這樣的課堂更多關注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制定訓練目標
復習課與新授課教學一樣,都擔負著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重任,要保證一節(jié)復習課的效率與質(zhì)量,必須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確定復習課的教學目標確實比較難把握,很有可能與新授課的目標等同,或者淹沒在茫茫的復習內(nèi)容之中。制定好復習課的教學目標要注意:
(1)指導學生構建“結構化”的雙基知識。(2)梳理教材內(nèi)“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3)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點”靈活與創(chuàng)新運用的綜合能力。(4)在復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習慣、技能和心理素質(zhì)的養(yǎng)成”。如在四年級上冊古詩復習時,就制定了這樣的復習目標:①幫助學生復習、積累古詩,提高誦讀、理解、借鑒運用古詩的能力。 ②激發(fā)學生積累背誦古詩詞的興趣和感受古詩的語言美,使學生產(chǎn)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③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古詩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傳授基本招式
不僅新授課要預習,復習課也需要預習。復習課通過預習,可以排查出已學知識中的疑點、難點,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系統(tǒng),為復習奠定基礎。復習課的預習對于底子不夠扎實的學生尤其重要??蓮囊韵聨撞饺胧郑?/p>
一想。預習時,可對照目錄在心里默想。首先想一個單元的知識點,要求背誦的課文或段落,單元中出現(xiàn)的句式等。再想有沒有疑點、盲點。要是在回憶時,能做到心知肚明、條理清晰的,說明對該單元的知識已經(jīng)掌握,反之就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二看。在進行上個環(huán)節(jié)時想不起來的,或模糊的,可以打開課本,認真進行閱讀,并深入思考。還可以拿出以前的練習翻閱一下,對于疑點、難點,可進行再消化。
三串。預習時認真梳理前后單元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把知識點連接起來,形成線,再到面,變成一個知識框架。
四練。選擇適當?shù)木毩?,檢測預習的效果,特別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舉一反三,以便教師在課堂上拓展提升時,才能讓思維跟上。
4掌握實戰(zhàn)環(huán)節(jié)
4.1知己知彼
教師指定復習內(nèi)容或者劃出復習范圍,學生根據(jù)課文、平常的作業(yè)、課堂記錄及相關學習材料,確定復習要點,了解自身的長處和短處,列出復習提綱,自主復習,為擺陣做準備。
4.2排兵布陣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復習所得,嘗試編出模擬試題,做好“布陣”和“攻陣”的準備。
4.3兩軍對壘
學生之間正式展開“攻陣”活動。頭一個“陣主”,由學生毛遂自薦上場,根據(jù)自己所編的測試題進行“布陣”,由全班同學搶答,或指定同學回答,勝出者作為下一輪的“陣主”,接著“布陣”。而教師則需要維持好課堂秩序,適時調(diào)節(jié)好課堂氣氛,并作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錯誤的提問、測試給予糾正;發(fā)現(xiàn)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引導開展討論;對巧問、妙答者及回答正確、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個性化的評價。
5戰(zhàn)后交流總結
篇7
關鍵詞:情景教學 小學語文 古詩詞
情景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語文知識,加深記憶,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本文針對情景教學展開研究,分析情景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的運用。
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具有非凡的藝術成就。從古至今,我國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出許許多多優(yōu)雅、美麗的詩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們后人來說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在小學階段,學生適當?shù)貙W習一些古詩,可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情操。但由于古今文化的差異,許多小學生對古詩的了解并不多,或者只停留在一個很淺的表層,而對古詩的深厚含義和深邃的意境不甚了解。這就使他們失去了學習古詩的興趣,甚至有的小學生還覺得古詩枯燥乏味。讓學生領會詩歌所描述的意境、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是詩歌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詩歌表面上的文字意義介紹給學生,更要帶領學生步入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中去領略古典詩詞的美。
在教學中,如果采用恰當?shù)姆绞桨言姼杷枥L的意境和抒發(fā)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就會更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與掌握,并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師不妨把“情”(感情)、“景”(意境)滲入整個教學過程中,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一、由“情”入“景”
詩歌中最重要的就是意境,也就是“景”。在一首好的詩歌中,總有一種或優(yōu)雅或深邃的意境,但這種意境對知識面尚窄的小學生來說不易領會。所以就需要教師做出充分的鋪墊、積極的引導,如果能從“情”入手,對詩歌的整體基調(diào)做一定的渲染,相信會使學生更易體會它的意境美。
例如,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很明顯,即“思故鄉(xiāng)”,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介紹一下遠離家鄉(xiāng)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許多人都會在除夕夜趕回家鄉(xiāng),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心中懷有對家鄉(xiāng)很深的牽掛,迫切希望回到家鄉(xiāng)。一個人在外面漂泊流浪,當夜深人靜難以入眠時,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就會變得愈加強烈?!边@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思鄉(xiāng)的曲子,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讀詩,充分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我們再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那么一幅游人思鄉(xiāng)圖便在學生腦海里形成:夜靜難眠,皎潔的月光灑在床前,詩人聯(lián)想到家鄉(xiāng)的明月,舉頭長嘆,低頭沉思。詩歌所繪的深邃、幽遠的意境就在教師的渲染和鋪墊中自然而然地被學生所理解了。再如,我在執(zhí)教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時,根據(jù)詩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描寫,在網(wǎng)上下載了有關的圖片,上課時在多媒體上播放出來,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一邊吟誦,一邊欣賞優(yōu)美的畫面,對詩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層的理解。
由“情”入“景”,看似簡單,但需要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具有較強的引導學生和創(chuàng)設情景的能力。只有這樣,詩歌的意境才不會被學生分割得支離破碎,學生才會充分認識到詩歌的意境美。
二、即“景”生“情”
每首詩歌都蘊含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或濃或淡,或淺露直白,或深蘊于詩句的字里行間。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刻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人送別孟浩然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景色很美,但詩人卻只注意到“那只小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天水之間,只剩下長江水滾滾東去”。這種意境幽遠纏綿,其中的景物雖在春季,但教師要通過指導學生體會送別友人時“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這一意境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以避免學生產(chǎn)生“贊美春光”的岐解,而對老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便會于學生的心中油然而生。又如,唐代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其中“繁花似錦、蝴蝶飛舞、黃鶯歡唱”的飽含春之氣息的優(yōu)美意境經(jīng)教師的描繪和渲染之后,學生也自然會感受到春之美麗,能夠體會到詩人“贊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即景生情”需要教師把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和意境充分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三、“情”“景”交融
從以上不難看出,詩歌中的“情”和“景”并不是孤立分開的,而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或缺的。詩歌的動人之處就在于“情”的真摯和“景”的完美。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生動地講解,要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如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在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聯(lián)想當時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夜半鐘聲”。這些景物所烘托出的意境氛圍易于學生想象,能夠達到“景”的完美再現(xiàn)。在這樣的意境中,學生對作者“愁”(即孤獨惆悵)的感情的理解也就更深了一步。又如,教授李煜的《虞美人》時,我提出了以下5個思考題: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④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⑤說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藝術特色?!队菝廊恕肥悄咸坪笾骼铎系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由淺入深地設置這5個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跟課文的順序相符,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沉浸在對問題的思索中,踴躍地參與問題的討論。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地發(fā)揮了出來,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擴大了思維的空間,自然就走進了詩詞的意境中去了。
教師在講解詩歌時,既要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想象、體會詩歌的意境,又要讓學生在詩歌的意境中去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通過情景交融,意境在感情中充實完美,感情在意境中不斷升華。這樣,學生一定會提高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和欣賞能力,從中得到美的啟示。
參考文獻:
篇8
1 斟詞酌句,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的語言美
古詩是有古代漢語寫成的,欣賞它的語言美,首先必須指導學生讀懂,幫助學生正確地解詞釋句。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著眼于提高學生理解古漢語的能力。如認識古漢語中詞的通假現(xiàn)象,了解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詞性變換和詞義的變遷發(fā)展,以及句式類型特點等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應抓住那些經(jīng)詩人反復提煉的“詩眼”,深入淺出地剖析古詩用字選詞言簡意賅、語近旨遠、言在意外的特色。在教學中可采用換字比較法。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這里詩人為什么不說“真”,也不說“象”,而說“疑”呢?引導學生通過換字比較得出結論:用“真”太實了,而“象”又太露了,只有用“疑”字最精當,最抒情,最尋味。詩人不說“真”而說“疑”,把情景說得恍恍惚惚,卻使人感到氣象萬千;又使人覺得似真似假,留下的卻是鮮明形象。至于詩人不說“象”而說“疑”,那就更深一層地寫出了他當時真實的感受――驚嘆這瀑布的奇特,疑心它已經(jīng)不是現(xiàn)實中的瀑布,而是九天之上落下來的銀河了。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舟》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不妨讓學生比較一下詩人曾選用過的“到”、“來”、“過”等字,好在哪里?像這樣有選擇地講一點詩人煉字的功夫,往往可以因小見大地使學生領略古詩的語言美。
2 對比分析,讓學生實踐感知古詩的色彩美
在古典詩歌中,詩人展開語言的調(diào)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調(diào)配成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詩歌產(chǎn)生了誘人的魅力,給人以美的陶冶,如白居易的《暮江吟》,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詩中就不乏色彩描寫。唐代的詩人的《山行》更是濃妝淡抹,宛然一幅出水芙蓉圖,嬌俏動人。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币黄锷骄吧瑢恿直M染,色彩斑斕。“寒山”總寫秋山的蒼翠基調(diào),山巔縷縷白云,火紅耀眼的楓葉,點染其間,令人陶醉。晚霞與楓葉相映,暮靄與寒山共色,呈現(xiàn)出一派勃勃生機。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詩中的美學色彩,激起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教學這首詩時,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畫一幅畫。然后引導學生從詩中找出描寫色彩的詞語,比較直觀的有“白”、“紅”;以景寫色的有“寒山”“楓林”“霜葉”“晚”“二月花”,并細致分析景物的色彩。再結合色彩自析句意。最后讓學生根據(jù)上述分析再畫一幅畫,將兩張對比一下,看哪張更好看。這樣不用老師贅言,學生便直觀地感受了色彩美,同時也領會了詩人描寫的深邃意境。
3 品讀朗誦,讓學生體味古詩的聲韻美
古代詩歌講究平仄和諧、合轍押韻、富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應當通過誦讀讓學生更加細膩地體會古詩含義和情感,以增強作品藝術感染力,從中體味聲韻美,真正做到“以聲動情”、“以情動人”。
指導學生誦讀,首先要確定感情基調(diào)。如讀白居易的《暮江吟》,就應當讓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作者通過寫深秋傍晚到入夜江上的景色,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全詩充滿了喜愛之情,一、二句要以舒緩的語調(diào),描繪傍晚江上奇麗的景色;后兩句寫入夜江上的景色著重描寫形態(tài),表達贊美喜愛之情,節(jié)奏要歡快,語調(diào)要高昂些。其次找出應當重讀的關鍵詞。如“瑟瑟”、“紅”顯示出夕陽斜照下江水顏色的奇特;“可憐”、“露”、“月”則直接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讀時都應當特別加重語氣。第三還要注意音節(jié)之間和詩句之間有規(guī)律的停頓,這是體現(xiàn)語言節(jié)奏的主要標志,更應誦讀得恰當才行。一般地說,五言詩的音節(jié)間的停頓大體上是前兩字一“頓”,中兩字(或一字)一“略頓”,末一字(或兩字)一“停”,每句五言詩都要讀夠三個節(jié)拍。七言詩的朗讀停頓,只要在五言詩的基礎上多讀一個節(jié)拍。如: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 淺中覓巧,讓學生了解古詩的數(shù)字美
數(shù)字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單調(diào)乏味的,它本身很難喚起人們的審美感受和藝術情趣。然而,我國古代的詩人們,把它們巧妙地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中,把原本屬抽象思維范疇的數(shù)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域,從而獲得了美學效果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那精當?shù)卣Z境使數(shù)字產(chǎn)生了美感。如陸游的“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黃河沒有“三萬里”,泰山也沒有“五千仞”,白發(fā)更不可能有“三千丈”,但是詩人卻借助于“三萬”“五千”“三千”這些不定指的模糊數(shù)字,極度夸張和概括了黃河之長,泰山之高,愁緒之深,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
再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了時間;第四句“萬里”船,寫“體”展現(xiàn)了空間。簡短四句詩,點、線、面、體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這首詩內(nèi)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在教授這首詩時,可以通過朗讀,前后對比分析單調(diào)的數(shù)字特定境界中的作用、效果,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字美。
5 依境索意,讓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美
綜觀選入教材的古詩,多數(shù)是描繪祖國山水風光的。作者在詩中借景物以抒情言志,構成了詩的意境。在古詩教學中,就要特別注意這種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兩化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古詩意境的美。
篇9
一、古詩詞教學中還存在著若干不如人意的問題
1.忽視古詩詞教學的規(guī)律,不重視誦讀教學,以講代讀的情況普遍。
2.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記不熟,記混,錯別字現(xiàn)象嚴重。
3.古詩詞作者介紹停留于簡單的知識積累。如作者的字號稱謂等,而對作者的寫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風格等相關情況涉之甚少。
4.對古詩詞只是簡單的翻譯,字面上的理解,不關注古詩詞的鑒賞美讀,忽視古詩詞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學生學古詩詞的熱情不高,興趣不濃。
二、如何搞好古詩詞的教學
1、重視預習,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歷史背景
了解作者是引導學生理解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豐富情感的重要一環(huán)。它可以使學生對詩詞及作者有一個初步感知,為理解詩詞作鋪墊。為此,我們在古詩詞教學前,要重視并留出時間讓學生預習,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歷史背景。例如: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就可讓學生談談詩人李白豪邁奔放的浪漫風格;學習《漢江臨眺》,引導學生了解蘇軾對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評價。學生經(jīng)過預習,也培養(yǎng)了自己
2、品味意象,培養(yǎng)記憶能力
在感受全詩詞內(nèi)容后,以點促面,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教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問題應由易到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
1)、通過詞語的對比,加深學生記憶,了解詩、詞中的用詞準確性。如我在教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這是一首描寫西湖春景的詩。為了讓學生迅速理解詩人選擇的意象,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將“淺草”與“長葦”、“亂花”與“落花”對比,連中下層的學生都知道這幾組對比中,是寫出了早春特有的景物,并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對西湖贊美之情。接著把握詩的重、難點。這比單純的講解好得多。
古代詩詞字數(shù)比較少,詩、詞眼相對集中,《詩話》“點撥一兩個字,就能實現(xiàn)教學目的?!比纾骸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怎讓學生了解詞人孤獨的呢?用“問”與“向”對比,學生恍然大悟,進而領會詞思想,感受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通過這樣對比,化深為淺,使學生思考了問題,達到了“不教”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詩詞意象的對比,使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深刻記憶。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辨析的方法,使之舉一反三。
2)、穿插背誦,訓練學生記憶能力。讓學生不僅從美文中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還可以訓練記憶能力。我采取穿插記憶背誦的方式,如課堂上教李白的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就穿插背誦與之內(nèi)容相關的詩,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渡荊門送別》等,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開掘。
3、反對死記硬背,提倡理解基礎上的背誦,默寫。
理解是記憶的第一步,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則記憶內(nèi)容更準確,記憶時間更長。在實際古詩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把提前預習改成提前背誦,私下以為很不可取。在沒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況下,就盲目背誦。一個是機械記憶,不易記。另一個是容易在默寫時因不理解而記不準或?qū)戝e別字。因為沒理解意思“柳‘岸’花明又一‘春’”,”勸君更‘進’一杯酒”,”渭城朝雨‘清晨’”等諸如此類的錯誤也就在所難免了。當然細心的教師會亡羊補牢,反復糾正這種錯誤,但糾正頑固的第一印象真是既費時又費力。所以我主張應在學生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再背誦默寫。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要把古詩詞賞析作為古詩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龐雜,而教學時數(shù)相對不足,古詩詞鑒賞又不是初中階段的考察內(nèi)容,所以在古詩詞教學中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長期的不重視使古詩詞教學變得毫無美感可言,這是學生學習古詩詞普遍興味不濃的主要原因。我覺得對古詩詞教學,賞析至關重要,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歡了,學起來就事半功倍。而且古詩詞作為悠久的歷史文化的精萃,它們的美是無與倫比的。它可吟可唱的韻律美,它千雕萬琢的文字美,它遺世獨立的人格美,它意蘊悠長的哲理美……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養(yǎng)成都是絕佳的教育素材,真是不容錯過。古詩詞賞析的意義近可以說是為了完成初高中古詩詞教學的對接,遠可以說為了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詩詞賞析理應引起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的關注。
篇10
關鍵詞:讀古詩;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
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古詩時代久遠,意義深刻,難以理解,不便于小學生學習,筆者就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學生掌握“讀、知、明、悟”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談一點個人淺顯的認識。
一、讀古詩
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背,特別適合小學生誦讀。讀古詩時,教學生學會找“韻腳”,使學生知道古詩中每句詩的最后一個字韻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韻腳。如:在《靜夜思》這首詩中,“光、霜、鄉(xiāng)”的韻母都是“ang”,這首詩的韻腳就是“ang”。學生找到了韻腳,朗讀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很容易記住古詩并背誦下來。
二、知詩人
學習古詩,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詩人的性格特點,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唐詩、宋詞、漢文章?!毙W生所學的古詩主要以唐詩為主。在小學生古詩詞必背篇目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唐詩。在記詩人的朝代時,我們只需要特別記住不是唐代的詩人即可。如宋代詩人蘇軾、王安石、葉紹翁、楊萬里、陸游等幾位。三國曹植、元代王冕、明代于謙、清代鄭燮和龔自珍就行了。詞人需特別記住唐代張志和的《漁歌子》。采取“記少不記多”的方法記住詩人的朝代,其他默認為唐代詩人、宋代詞人。
三、明詩意
明詩意就是理解詩意。理解詩意的方法多,以下簡介幾種:
1.抓關鍵字理解詩意
如杜甫的《絕句》一詩中,只要抓住“鳴、上、含、泊”四個關鍵字來思考:①黃鸝鳥在什么地方鳴叫?②白鷺鳥飛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從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猶如嵌在窗子上。詩人從窗外望去看到怎樣的景色。④什么地方停泊著什么?回答了這幾個問題,也就理解了詩句。
2.結合圖畫,發(fā)揮想象理解詩意
學習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時,通過觀察母親在油燈下縫補衣服的情境,想象一下母親心理活動,很容易理解“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含義。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編故事理解詩意
在學習南宋詩人陸游的《示兒》時,出示問題讓學生續(xù)寫故事:詩人陸游臨終前究竟放心不下什么呢?他又會給兒子叮囑怎樣的遺愿呢?請你熟讀古詩《示兒》續(xù)編一個故事。學生很容易明白詩人放心不下的是國家沒有統(tǒng)一,詩人的遺愿是南宋朝廷的軍隊收復中原。
四、悟詩情
“借詩言志”“借詩抒情”。古詩不僅有優(yōu)美意境,還能抒發(fā)詩人的喜、怒、哀、樂之情。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贊美祖國壯美河山,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另一類是詩人自我情感的流露,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例如,張繼的《楓橋夜泊》、王昌齡的《涼州詞》。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感悟詩人的情感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握“讀、知、明、悟”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