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禮儀范文
時間:2023-03-13 23:35: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生禮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禮儀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禮儀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禮儀是人類社會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簡單最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它屬于道德體系中社會公德的內容。對個人來講,禮儀是一個人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講,禮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俗的反映,是社會成員素質的縮影。現在的中學生,將來必將是社會的一員,教育就是為社會筑基,在廣大的中學生中進行禮儀教育,對國民素質的提高,優化社會風氣必將起到推動作用。
2.禮儀教育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禮儀教育是教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怎么交往。做一個現代的文明人,必須懂得交往中的一般禮儀。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又在不同程度地彰顯著一個人的素質,而在整體素質的構成中,禮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非常重視禮儀教育。小到家庭生活,比如“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大到安身立命,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在社會交往中不懂禮儀,則會被視為沒有文化,沒有教養,說嚴重點,甚至會影響到自己事業的成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3.禮儀教育的問卷調查顯示禮儀
教育的迫切性為了能在中學階段開好禮儀教育的課程,我們“中學生禮儀教育的研究”課題組精心組織編制了《中學生文明禮儀調查問卷》,一共40道題。在高一全年級展開問卷調查,下面是調查結果的部分內容:(1)文明禮儀現狀不容樂觀。例如有70%的學生在課堂上有睡覺、聽音樂、吃零食、玩手機等行為;所有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說話帶臟字等不文明的行為;有40%的學生有過或偶爾有過考試時作弊、抄襲行為;有69%的學生在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不唱國歌;有49%的學生有在上網時發表過攻擊他人或者不文明的言語;有33%的學生有過在墻壁、課桌等公共場所留下涂鴉之作的行為。(2)很多學生不知禮,尤其是對社交禮儀缺少必要的認知;或者懂得禮儀,但因為社會大環境而不能付諸實踐。有53%的學生上下樓梯時,沒有靠右側通行,而是哪邊人少走哪邊;有17%的學生認為個人衛生不屬于禮儀;有30%的學生認為衣著容貌在交際過程中不怎么重要。(3)家庭禮儀教育不到位或者缺失。很多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有63%的學生偶爾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只有40%的學生每天都會主動和父母打招呼。有87%的老師認為當前中學生文明禮儀方面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
二、中學生禮儀教育的可行性
1.禮儀教育是可行的
我國中小學的德育工作事實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的內容陳舊,手法老套,學生認可度很低。禮儀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生走上社會后在人際交往中所必須具備的常識,所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次調查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他們迫切希望能夠盡快地在班上開設禮儀教育的課程。鑒于此,我們課題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快了《中學生禮儀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以期禮儀教育盡快地進入課堂。從對一些家長的走訪問卷中可以看出,家長對禮儀教育進課堂也是非常歡迎的。從家長的反應中可以看出,學校開設禮儀教育課題,不但可行,而且是迫在眉睫。
2.禮儀教育的形式及內容
篇2
禮儀教育是教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怎么交往。做一個現代的文明人,必須懂得交往中的一般禮儀。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又在不同程度地彰顯著一個人的素質,而在整體素質的構成中,禮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代非常重視禮儀教育。小到家庭生活,比如“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大到安身立命,如“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作為一個現代人,如果在社會交往中不懂禮儀,則會被視為沒有文化,沒有教養,說嚴重點,甚至會影響到自己事業的成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二、禮儀教育的問卷調查顯示禮儀教育的迫切性
為了能在中學階段開好禮儀教育的課程,我們“中學生禮儀教育的研究”課題組精心組織編制了《中學生文明禮儀調查問卷》,一共40道題。在高一全年級展開問卷調查,下面是調查結果的部分內容:(1)文明禮儀現狀不容樂觀。例如有70%的學生在課堂上有睡覺、聽音樂、吃零食、玩手機等行為;所有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垃圾、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說話帶臟字等不文明的行為;有40%的學生有過或偶爾有過考試時作弊、抄襲行為;有69%的學生在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不唱國歌;有49%的學生有在上網時發表過攻擊他人或者不文明的言語;有33%的學生有過在墻壁、課桌等公共場所留下涂鴉之作的行為。(2)很多學生不知禮,尤其是對社交禮儀缺少必要的認知;或者懂得禮儀,但因為社會大環境而不能付諸實踐。有53%的學生上下樓梯時,沒有靠右側通行,而是哪邊人少走哪邊;有17%的學生認為個人衛生不屬于禮儀;有30%的學生認為衣著容貌在交際過程中不怎么重要。(3)家庭禮儀教育不到位或者缺失。很多家庭沒有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有63%的學生偶爾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只有40%的學生每天都會主動和父母打招呼。有87%的老師認為當前中學生文明禮儀方面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
三、中學生禮儀教育的可行性
1.禮儀教育是可行的
我國中小學的德育工作事實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的內容陳舊,手法老套,學生認可度很低。禮儀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生走上社會后在人際交往中所必須具備的常識,所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次調查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歡迎,他們迫切希望能夠盡快地在班上開設禮儀教育的課程。鑒于此,我們課題組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快了《中學生禮儀規范》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以期禮儀教育盡快地進入課堂。從對一些家長的走訪問卷中可以看出,家長對禮儀教育進課堂也是非常歡迎的。從家長的反應中可以看出,學校開設禮儀教育課題,不但可行,而且是迫在眉睫。
2.禮儀教育的形式及內容
篇3
古人云:“自修齊,至治平”。不錯,要干大事,就必須先學好禮儀。羅曼 羅蘭也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合格中學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漢若夫所說的“道德的基礎并不是對個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體的幸福,即對部落、民族、階級、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一個有高素質、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眾,但是你那處處為人民著想,毫無怨恨、純真的神情,足以讓人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這個人。在一個窮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進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錢給他,就會在他心中默默的為你祝福。在一個已經失去勇氣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許只要給他一個對生活充滿快樂的微笑,說一句激勵他的話,那么就會令他充滿對生的希望。在這一瞬間,你的面容也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經意間發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 一個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懂得別人的快樂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雖然還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文,卻只懂得說,不會做的大人要強上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后人所傳頌贊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如果一個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禮儀的人,那他也是一個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人。因為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也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一個有修養的人,不會自夸自大,相反一個無修養、無道德的人,將會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勛。就像宣永光所說的那樣“無道德,是狗材。無知識無道德,是棄材。既無知識又無道德反自以為有知識有道德,是殺材。”
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已經不在是一個孩子了,懂得的事情、道理也不斷多了,甚至已超過了一些大人。當然,我們就更應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所以,生活處處有禮儀。我們不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禮儀,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禮儀。在校園,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么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一個不講文明禮儀的人,也將跟不上潮流,被社會所淘汰。在學校,我們應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回到家應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
篇4
關鍵詞:儒家思想;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儒家思想是指儒家學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于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一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由此可見儒家思想中的禮儀、禮義是作為國家政治制度、綱常倫理、習俗民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禮是反映一定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以建立和諧社會的行為準則和行為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我們應該把握時代特征,對儒家禮儀的內涵和外延進行融通疏導,認真剖析、闡釋禮儀的作用和功能。
一、儒家思想中的禮儀教育
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孟子、荀子,以及后來的董仲舒、朱熹等學者發展了儒家學說。他們都把這種以“禮”為核心的教育作為人倫道德秩序建設、國家政治制度的基礎。因此,儒家重視禮制建設,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學術觀點。
(一)關于“仁”的學說
這是孔子提出的以“仁”為核心的一整套學說。“仁”最早出現于《尚書?金g》 :“予仁若考”,指一種好的品德。清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字從人二”。孔子講的仁者“愛人”(《論語?顏淵》),就是取仁的這種意義。孔子所講的“禮”,主要是一種社會政治制度,其次才是倫理規范,而“仁”則純粹是一種道德觀念和品質。它既包含多方面的情感原則,又構成人們復雜的心理要素。孔子在具體運用這一范疇時,往往具有不同的含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他與顏淵的一段對話。
顏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可見,仁是屬于道德修養問題的范疇,是一種最完美的道德品質。從孔子思想體系的總體來看,仁貫穿其中,成為聯結各個范疇的媒介,同時,又是各個范疇和言行的總綱。
從政治作用來看,仁是禮的精神支柱,仁禮一體。孔子曾慨嘆:“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就是說,人如不具備仁的觀念和品質,就不能正確對待禮儀制度和音樂。而且,孔子認為,只有“克已復禮”,才算是仁,才能實現仁。因此,克制自己,使視、聽、言、動都符合禮,就體現了仁,可見仁和禮是融為一體的。在孔子看來,周禮是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倫理規范,而仁則是最完美的道德觀念和品質。禮是道德的標準,仁是道德的屬性,只有具備了仁的品質,才不會做違背禮的事情。
怎樣來實現“仁”呢?當子張請教仁的問題時,孔子指出說,能實行恭、寬、信、敏、惠五種品德,就是實現了仁。他還具體分析了五種品德的功用:“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陽貨》)。這就是說,為人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待人寬厚,就會受到大家擁護;待人慈惠,給人好處,就能夠使喚人。這實際上是用溫柔敦厚的君子人格,來規范主體的修養,進而調節人際關系,實現個人理想。
(二)“五德”和“五常”
1.“五德”,指五種品德,具體是指溫、良、恭、儉、讓(《論語?學而》)
溫:“敦柔謂之溫”。溫和待人,不急躁、不生硬粗暴。良,“行不犯物謂之良” (《刑m注疏》)。善良,不邪惡,不傷害他人和物。恭,“和從不逆謂之恭”(《刑m注疏》)。恭敬、莊重,不傲慢輕狂。儉,“去奢從約謂之儉”(《刑m注疏》)。節儉、樸素,不奢侈浪費。讓,“先人后已謂之讓”(《刑m注疏》)。謙虛禮讓,不橫蠻自私。
2.“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西漢董仲舒總結孔孟儒學的五種道德。
仁:在前面已有論述,這里不再累述。
義:《禮記?禮運》說:“何謂人義也?父慈、子孝;兄良、弟恭;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合稱“十義”
《中庸》:“義者,宜(適度)也”。《詩?大雅?文王》《傳》云:“義,善”。
董仲舒《仁義法》中“仁者愛人,不在愛我”;“義在正我,不在正人”。
《釋名?釋典藝》:“義,正也”。由此可見,義的內容包括三項:宜、善、正。
禮:制度、儀式、禮節的總稱。儒家經典有“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周禮》是周朝的官職制度。《儀禮》是戰國以前的各種禮節儀式。包括冠婚、喪祭、朝聘、射鄉四類禮儀,宋王應麟又分為吉、兇、賓、嘉四禮。《禮記》是解釋說明《儀禮》的論集。分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五類,故稱為“五禮”。 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兇禮是哀憫吊唁憂患之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如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等;嘉禮即國家具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于親近人際關系、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如君主登基、冊皇太子、策拜王侯、節日受朝賀、天子納后妃等。
智:《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寧武子姓寧名俞,是衛國大夫。他能審時度勢,在國家政治清明時,就表現出聰明;在國家政治昏暗時,就裝傻。孔子一貫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論語?泰伯》)審時度勢,進退得宜謂之智。
信:《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是孔子的學生,他把辦事是否盡心,交友是否真誠,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這三件事,作為每天自我反省的問題。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r(ni),小車無(yue),其何以行之哉?”比喻人若不講信用,就好比大小車沒有關鍵,無法套住牲口,車如何能行走呢?
《史記?游俠列傳》贊揚游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就是誠實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三)正已正人與成已成物
正已正人,成已成物,是儒家的思想傳統。所謂正已正人,是指端正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端正別人的思想品德。所謂成已成物,是指自己獲得成功,也使他人獲得成功。這種“正已正人,成已成物”的思想,是從主體與外界關系著眼考慮問題的,注重主體的能動性,以身作則,帶動他人推及整個社會。這是儒家政治倫理哲學所能達到的最高層境界。
孔子“為仁由已”(《論語?顏淵》),“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的觀點,表明他對修身行事的主動性有高度的認識。“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人”(《論語?雍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這是一種忠恕之道,是為仁之方。這種忠恕之道的心理趨向,是“推已及人”。因此,在人際關系問題上,要“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靈公》),即要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只有正已,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只要“修已”,就能“安人”、“安百姓”,就可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孟子更是深得“正已正人,成已成物”思想之精髓,主張“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已”,這樣才能使“其的身正天下歸之”。 (《孟子?離婁上》)“其身正”的外在表現,就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孟子?盡心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收到“天下可運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的效果。
二、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目標
加強禮儀教育要以明禮為基礎,做人立身,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學禮明禮。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目標要抓好“五明”。
(一)要明“善良”之禮
“善良”即在人際關系中表現出有利于他人、社會的思想和行為,它是倫理學對人性的基本的第一位的要求。“從善積德”,學會與人為善,善待他人,善待社會,是加強道德修養的基礎。
(二)要明“誠信”之禮
“誠信”即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它是倫理學對人格的基本要求,是立人、為政、從商的基礎性道德。公民應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要以講誠信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說真話,做實事,待人以誠,交友以信,不弄虛作假。
(三)要明“和諧”之禮
“和諧”即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平相處,它是中國人所追求的一種傳統道德境界。“以和為貴”,和氣做人,寬厚待人,化解矛盾,是加強道德修養的更高要求。豐都中學引導學生“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學會合作,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共同進步。
(四)要明“謙敬”之禮
“謙敬”即虛以處己,尊老敬賢,以禮待人,它是為人處事的重要準則,“以敬為大”,戒驕戒躁,尊重他人,助人為樂,謙恭禮讓,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
(五)要明“自律”之禮
“自律”即自主自制,守正祛邪、行為有度、取用有節,它是社會和諧有序的前提條件。“嚴于律己”,遵紀守法,踐行制度,規距做人,是重要的道德規范。要引導學生自覺“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知法、守法、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公共秩序。
三、中學進行儒家文化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創建以“儒家文化”為主題的校園環境
學校以“傳承儒家文化,打造禮儀校園”為主旨,綠化、凈化、美化校園環境。在校園的閱覽室張掛《論語》中的有關學習、處世的箴言、傳統美德的書畫;各班以“宣揚儒家文化,創建禮儀班級”為主題,布置教室,制定班規、班訓,開展各類班級活動,讓學生時時處處感受“儒家文化”的無窮魅力。
(二)進行《論語》《三字經》等儒家經典語句知識競賽
學校要求利用每天晨讀時間,引導學生朗讀、背誦一句論語;在語文課上聯系古今,講解一句論語的含義,將枯燥的文言文《論語》,變得通俗易懂。組織中高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背《論語》,低段學生讀、背《三字經》。以《論語》《三字經》中的經典語句為內容,進行《論語》《三字經》經典語句知識競賽。
(三)“學科滲透”
各學科中,尤其是語文學科中有著豐富而獨特的儒家文明禮儀、道德法紀及心理教育等德育資源。結合學科特點,創設富于美感的充滿智慧具有親和力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中受到教育,激發創新意識、合作意識、自主發展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通過各種傳統節日,進行儒家文化熏陶
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蘊含著許多民族文化的因素,讓學生沉浸于經過優化的節日文化情境之中,具有接通歷史、感受民俗、體驗真情、回歸傳統、享受天倫、感恩祉福、熱愛生活等豐富的濡染效用。
(五)“榜樣示范”
通過樹立榜樣并利用榜樣人的“榜樣點”的道德選擇及行動來影響德育對象的德育方法。樹立榜樣人明確的“榜樣點”,使德育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容易接受。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洪戰輝同學是“關愛他人”的榜樣,徐本禹是“正確對待金錢,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關系”的榜樣。
總之,儒家禮儀經典文化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發展中具有不朽的地位,有著光輝的作用。對幾千年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傳統美德的形成,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響。我們要對儒家禮儀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禮儀教育要與時俱進,讓其具有更大的教化力量。崇尚禮儀,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學生盡快養成文明禮貌行為,“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
[2]王健. 儒家的教育理念及其對現代教育的啟示[D]. 長春理工大學 2007
篇5
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課是否有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成敗。《禮儀規范教程》是我們中職的公共課,不參加考試,許多學生并不重視。這就需要有好的開頭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學生就會心存倦怠。進而也會影響教師的情緒,覺得自己在演獨角戲,沒意思。曾有學生寫過這樣的打油詩來形容這種情況:“你在講臺上口沫橫飛,我在講臺下昏然欲睡。”因此,必須講究開頭。一開始就把學生吸引住,這樣就成功了一半。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就應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的開場白,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開頭來激發學生興趣,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例如,我在講《日常交往禮儀》中的交通工具接待禮儀時,通過分析教材和結合人們常態觀念后認為,這堂課旨在告訴學生如何在乘車這個特定社交場所中講究“以右為尊”的禮儀。所以一開頭我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現在是某公司公關部職員,現負責去火車站接待客戶,你打算請他坐哪個位置?”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當然是司機旁的位置,視線好又不擠!”見我微笑不語,性子急的學生按捺不住:“老師,不對嗎?”這時,我又賣了一個關子,講了一個業務員接待客人時因位置安排不當致使對方拂袖而去的實例,問了第二個問題:“安排坐在司機旁,是我們很多人的常規,為什么會得罪客人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一次被刺激,紛紛要求老師快講。見此,我才逐一介紹自己駕車時、自己與司機一起接待時哪個位置是尊位的情況,學生聚精會神地聽了,都恍然大悟:“虧得老師講了,不然以后得罪人了還不曉得怎么回事!”我進而提醒學生: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禮儀,我們要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必須學禮儀,懂禮儀!這樣的開頭,激發了學生興趣,達到了預期效果。試想,假如一開頭就照本宣科,講臺下恐怕早已是 “聽取呼嚕一片”了。
二、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
在講《基本儀態》一節時,曾有一個專業的學生不耐煩地沖我嚷:“老師,你這門課要參加考試不?如果不,你還不如不講,休息一下,我們要搞專業課!”當時心里非常生氣,強忍火氣發了一些圖片讓學生傳閱。學生們開始是漫不經心地瞟視,后來就全神貫注地端詳:“老師,這些人好有氣質哦,舉手投足都好有風度!”我笑答:“他們也不是天生就這么有氣質的,是經過禮儀培訓、刻苦訓練才這樣的。你們經過訓練也一樣!”學生們愣了片刻,馬上吵成一片:“老師,快講嘛!我們要怎么做!”于是,大家在教師的示范下邊學邊做,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就是通過這么一個創設情境的方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需要。
由此看出,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而“尊其師,信其道,樂其學”。要充分考慮中職生的特點,將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設計出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興趣,產生學習的需要。
三、體驗成功,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這是人的天性使然,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正是這種愿望的推動,人們才不斷取得了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我們大多數中職生盡管在初中階段成績不是很理想,但他們同樣渴望做一個“成功的學習者”,而且,心理學也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師要在學生覺得“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引導學生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當學生找到“又一村”后,會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學生再次探索的熱情,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成功是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
還是講《基本儀態》這一章,我在講坐姿的幾種不同姿態時,利用學生都有手機的優勢,讓他們互相拍下自己平時的坐姿和訓練時的坐姿進行比較。學生馬上發現自己在訓練過程中的坐姿“很精神”“有點氣質”“有點像老師發的圖片中的模特一樣有模有樣了”。他們產生了“成就感”,覺得“我努力了,我也會做得好”,成功的體驗激發了他們繼續學習的熱情。
篇6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么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中已有了答案。
而現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后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要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我們作為學生應如何去做?這是××中學在最近組織全校學生討論該話題的一個閱讀材料,學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學針對自身、他人、班級找出與校園文明禮儀相違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筆描述出來,用你的心聲去倡議大家自覺講文明禮儀并,用你的好點子去完善我們的文明條例。
這是××中學充滿人文氣息的德育育人活動的一個縮影,這里沒有一點說教的意味,沒有對學生橫加批評和指責,沒有命令和強制要求,有的是反思,關注,傾聽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活動后從學生交上來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學校校容校貌的一點點改變,說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會具有實效性。
篇7
[關鍵詞] 高中生 禮儀教育 學校策略
所謂禮儀教育,就是通過教育,使人學會社會生活的文明規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簡言之,也就是教會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禮儀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生存、交往的基礎。因此,禮儀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禮貌教育,而是一種道德修養、健全人格的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禮儀教育就是傳授學生禮儀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禮儀習慣的教育。與學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為德育工作范疇。
從禮儀教育與德育的內在關系看,禮儀是社會道德水平的外顯行為。禮儀教育的內容包括的人際交往禮儀、禮節中尊重、謙恭、大度、文明、禮貌等內涵,與德育內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著廣泛共通性,禮儀教育的作用、目的與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禮儀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實際過程中,彼此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筆者認為學校的禮儀教育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實。
一、禮儀常規教育制度化
認真學習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和《酒泉市一中儀容儀表規范》,落實衛生、儀表、出勤、內務、安全等常規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年級組、班級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自習秩序、集會秩序以及課間秩序;養成文明禮貌習慣;堅持衛生責任區包干保潔制度,確保學校環境的整齊優美;樹立遵紀守法,尊老愛幼觀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總人數的57%。住校生在校時間長,學習和生活都相對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為一個整體,要加大對住校生的禮儀教育力度。
具體措施有:
1.根據學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為規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條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評選條件和標準等十條》,對住校生進行禮儀教育。
2.定期組織召開男、女生住校生大會,集中對男生公寓中個別同學身上存在的吵鬧、說臟話、賭博、酗酒、抽煙、向窗外亂扔雜物、不按時歸宿、不按時休息、不及時做宿舍衛生等不良現象或行為進行集中整治教育;對女生公寓中個別同學身上存在的不按時休息,不自尊自愛,出現早戀現象進行及早引導和教育。
3.加強督促檢查、評比、反饋工作,嚴格考核獎懲,確保日常禮儀行為規范的貫徹落實。
二、形成學校禮儀教育合力
學校、家庭、社會三維一體的教育網絡是禮儀教育的堅實保證。單就學校禮儀教育這一維度來說,形成強大的學校禮儀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強學校禮儀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以校長為首、班主任為主、學校管理服務機構為支撐、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為重點來抓,要把禮儀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教學,德育和禮儀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促進禮儀教育工作各項任務的落實。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發揮班級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切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強共青團、學生會、少先隊等組織建設,齊抓共管,形成強大的禮儀教育合力。要形成學校、年級組、班主任、科任教師、政治教師“五結合”的禮儀教育體系,切實加強禮儀教育的實效性。
具體措施有:
1.開發禮儀教育的第二課堂,多渠道開展禮儀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禮儀教育報告會、政治課、班會課、值周總結、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演講比賽,禮儀知識競賽、秋季運動會、慶十.一歌詠比賽、各種紀念集會活動,文藝演出、詩歌朗誦、主題征文、書法、繪畫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進行禮儀教育,增強文明禮儀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學生學禮儀、 懂禮儀,自覺用運禮儀。
2.正確處理好禮儀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切實加強學校禮儀教育工作
全面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認真落實《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酒泉市中小學生養成教育大綱》和《酒泉市一中儀容儀表規范》,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禮儀教育的全過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重點、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堅持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的原則,充分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全面落實禮儀工作的各項任務和要求。加大對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著不整、語言行為不文明、抽煙酗酒、沉溺網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毆、聚眾搶劫、蓄意傷害人身安全等違紀違法行為。要把行為規范教育和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起來,相互滲透。通過養成教育,全體學生要在文明習慣、社交禮儀、誠實守信、社會公德、勤儉自強等多方面有所發展和提高。
3、加強校園禮儀形象建設,樹立“一中”良好禮儀風貌
(1)要優化校園環境,營造濃厚氛圍。學校校園要普遍掛有校風、校訓和教風、學風展示牌;樓道內貼有名人偉人畫像、格言警句、“中小學生禮儀常規”等;學生園地、班級板報、校園廣播設有禮儀教育專欄和專題節目,經常宣傳禮儀知識、教育動態、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師生的儀容儀表建設,要著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規范的學生,嚴格按《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酒泉市一中儀容儀表規范》要求學生,穿戴整潔大方,既要有時代性,又要有審美性。
(3)規范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行為,不抽煙,不喝酒,展現中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文明和行為文明程度,展現“一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樹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課堂為陣地,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禮儀教育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課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課堂教育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禮儀教育資源,從語文、政治到歷史、地理,眾多的學科內容中滲透著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時間段的多種多樣的精神糧食,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堂教育的組織者----教師,是禮儀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內容作為禮儀教育的切入點,將學科教育與禮儀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有意識的誘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從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禮儀素質。通過語文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尊重師長、孝敬父母、謙讓誠信等方面的教育;通過政治、歷史、地理課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通過物理、化學、數學課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樹立了崇尚科學、注重實踐、追求真理、審慎嚴謹的人生態度;通過音樂、美術、勞動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勞動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主要載體。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科學,它有自己的一套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價值目標。既向學生介紹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基本常識,又要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與導向,在教學中要求知識、能力、覺悟三位一體。而政治課的鮮活生命力不僅僅在于其學科知識的正確性、科學性、完整性、邏輯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學科價值目標的時代性、針對性,政治課決不能脫離現實而空洞說教,決不能僅僅為傳授學科知識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務必要凸顯其德育功能。而滲透禮儀教育既體現了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學科目標,又體現了其教學內容與時代緊密結合的學科特點。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在“以禮導行、以禮融德、以禮育人” 禮儀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有意識的誘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景,采用了即興發揮,組織討論、課前五分鐘演講、小論文等諸多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同時利用課間、自習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禮儀知識大賽、征寫文明禮儀演講稿、上網查找下載張貼禮儀知識、主辦墻報板報,評比文明學習園地等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學生禮儀[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齊渝華.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讀本(中學版)[M].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廣玉.禮儀教育增強德育實效性的必要環節[J].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5,
(4).
[5]貝新臣.中學生文明禮儀研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5).
[6]王小凈.關于學校禮儀教育的幾個問題[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
[7]郭素紅.對加強學校禮儀教育的思考[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 ,(4).
[8]姚丹萍.中學禮儀教育刻不容緩[J].當代教育論壇,2005,(8).
篇8
[關鍵詞]商務溝通 禮儀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7-0194-01
禮儀修養往往是一個人內涵的外在體現,一個人的學識水平綜合素質都可以通過禮儀修養表現出來。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走向社會、步入職場學好禮儀是至關重要的,有時一個人的禮儀修養可能會決定一個人在職場上能否取得成功,獲得更多的機遇。一個人的禮儀素養更是無處不在:禮儀一向是待人接物中個人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也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后必須學習和不斷實踐的一門必修課程。所以,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禮儀素養,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重要作用。
一、高職禮儀教學的弊端分析
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和人們對高職教育越來越認可,高職作為專門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基地,由于學生動手能力強,就業相對某些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優勢等特點,高職發展出現了可喜的局面,學校對課程的配置越來越科學,實踐性也越來越強,禮儀作為必修課程被所有的專業重視,成為專業基礎課。但由于開設課時少,學生的實踐機會還不多,往往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所以,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刻不容緩。
二、大學生學習禮儀知識的必要性
(一)禮儀修養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問路石
大學生步入社會后,第一印象非常關鍵,人們常常會先入為主,如果在與人交往時能處處表現出禮貌的語言、得體的舉止,使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彬彬有禮、談吐大方的氣質,馬上就會有一個非常良好的印象,進入企事業單位工作,會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禮儀修養是大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與人的溝通運用現代化工具和手段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所以,對大學生的溝通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的溝通方位越來越廣,距離也越來越遠,由個人溝通發展為公眾溝通,由近距離溝通發展為遠程溝通。這些都改變了傳統的溝通交流方式,在溝通中禮儀需求更顯重要,所以,禮儀修養不容忽視。
(三)禮儀修養能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我國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在邁入大學校園時,兩耳不聞窗外事,有的家長和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好了就一切都好了,往往培養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最起碼的道德禮儀規范都不懂,致使學識水平與道德水平嚴重不協調,這與嚴重缺乏禮儀知識有關,步入社會后也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教育,才能使學生的內在與外在完美結合,培養出內外兼修的合格人才,才能在商務溝通中做到游刃有余。
三、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禮儀修養
(一)設置情境教學,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禮儀教學
在學科教學中將禮儀知識滲透到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將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禮儀素養。而設置教學情境是非常好的教學手段,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設置教學情境之前,教師對布置的任務提出要求,例如:禮儀禮貌、服裝服飾、語言技巧的要求等,并進行競賽。
1.在學習商務溝通中《交談》這一章節時,我是這樣設置情境的: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選出每組的組長、攝像、策劃、解說等人員,組長給每位組員布置任務,同時,經過小組討論決定交談的題目,確立交談內容,發生的時間、地點、周圍環境,這些都由解說完成。同學們可以在寢室進行演練,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經過一番準備之后學生進行展示,展示時有評委評分,在展示過程中學生交談時的禮貌禮儀表現是否得體,比如客戶雙方進行交談時,服裝是否得體,在交談過程中是否有打斷、插話、質疑、糾正、補充對方說話的行為,是否做到講普通話、語氣語調是否得體等,無處不在顯示著商務溝通中禮儀的存在,使交談更加通暢,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達到目的。
2.在旅游管理專業,這種禮儀教學可開設在旅行社。旅行社人員接待客
戶時的儀態儀表、語音語調,等一系列禮儀知識都可在實踐中得以展示。
3.在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中,禮儀更是一種技巧。通過設置情境禮儀方面的知識更是無處不在,比如上電梯時的禮儀,誰先進誰先出,宴會時的座次等,都表現出禮儀素養的重要,也體現了職場的規范。
(二)生活中規范禮儀,使其成為一種習慣
懂得禮儀、學習禮儀知識,不僅需要在學校學習系統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大學生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規范自己的言行,使禮貌成為一種習慣,只有平時做到彬彬有禮、禮貌待人、談吐氣質不凡,才能在未來社會成為真正令人尊敬的人,才能在職場立足。
篇9
【關鍵詞】初中學生;心理特點;尊重;引導;關系
1 初中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1.1 自尊心增強 :中學生由于受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德育觀念較之前幾年在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追求有濃厚個性色彩的人生觀和幸福觀,主觀意識較濃,自尊心極強。他們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希望老師做自己的知心人。他們害怕教師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沖動,反感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與批評。
1.2 成人化: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繼續發展,具有了成年人那種從眾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規律的能力,以及假設推理的能力。他們對問題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求知欲更強,認識事物的興趣更濃,但也有不扎實的地方。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還不具有成人那種深刻而穩定的情緒體驗,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缺乏社會經驗。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1.3 初步獨立:他們增強了跟同伴的關系,與父母在情感上、行為上、觀點上日益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削弱。在對教師的態度上增加了保留和批評、懷疑的成分。當學生產生了強烈的獨立意識后,他們就對一切都不愿順從,不愿聽取父母、教師及其他成人的意見,常處于一種與成人相抵觸的情緒狀態中。
1.4 認識問題片面:初中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性的特點,對于發生的誤解和不愉快,由于認知不全,容易對問題的認識產生偏差,繼而引發孤獨、抑郁、偏執等心理障礙, 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性。
1.5 自我評價能力提高:學生進入初中后逐漸擺脫父母、老師等成人評價的影響,產生了獨立評價的傾向。他們獨立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隨年級的增高呈遞增的趨勢,到初中三年級時才能達到較穩定的水平。主要表現為:他們非常重視同伴的看法和評價,認為同伴評價最現實。也能把社會準則、道德規范納入自我評價之中,并注意把自身行為后果作為自我評價的標準之一。
1.6 性心理的產生并發展:由于性的發育而導致的性別意識、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逐漸有了意識,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己。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容易出現幼稚型的情感沖動,如他們對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并希望有機會接觸異性,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
2 初中學生教育方法探討
要克服學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礙,必須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的耐挫能力。
2.1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出奮斗目標并努力實現
在制定目標時,要提醒學生正確地評估自己,要實事求是,目標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目標可分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就是你長大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中考時想考什么樣的學校。近期強標就是在每次考試中你要達到怎樣一個水平。這其中,我們尤其要鼓勵后進生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要使后進生看到希望,增強努力的決心。目標一旦確定,就要求學生敢于公丌,在全班進行交流。這樣,自己可以給自己增加前進的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督促。
2.2 尊重學生個性并熱愛學生
尊重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點,師愛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泉,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連接師生情感的紐帶。班主任愛生愛班,首先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性格、學習、生活、健康情況、家庭情況等,與他們多交流,溝通。班上有個學生常違反紀律,加上脾氣暴躁,令不少老師厭惡,有一次他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不是很差,無藥可救了?在學校,同學們和一些老師對我有偏見,覺得我很壞,不愿接近我,我感到很郁悶……”。我看后,馬上給他的日記答復,我發現他有變化,便在班上表揚了他。肯定他,說不清有多少次與他促膝而談,最終我的關懷融化了他倔強的心,他變得懂事了,勞動積極了,學習也用功多了,并且和我親近了許多。這證明盡可能多和學生溝通,給他們真誠關愛,才能獲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
2.3 教育學生處理好幾個關系
2.3.1 與家長的關系。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關心程度各有不同:有的放在面上,有的放在心上,有的喜歡嘮叨,有的不大過問。有的學生嫌家長羅嗦,有的學生怨家長關心不夠。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突發事件等等,也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對這些可能出現的問題,班主任要及時做好疏導工作,協調好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2.3.2 與老師的關系。在教育與被教育豹過程中,師生之問往往會產生不協調的情況。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過程中,要將心比心,站在他們的立場,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讓他們明白為什么錯,錯在哪里?應如何改正,這樣他們便會心服口服,樂于接受教育,不會產生逆反心理。班上有位學生,脾氣倔強,任性霸道,常在班上欺負同學,還多次在課堂上頂撞老師。我深知他的脾氣,如果一味地批評、處罰,他會更加逆反,反而讓自己下不了臺,我決定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談心,并笑容滿面地說他的優點,接著說他父母的艱辛和良苦用心。不知不覺中,他感到慚愧了,最后他主動寫了一份認識書交給我,并承認了錯誤,我也松了一口氣。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學生尊重老師,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要因為老師的批評嚴了點、過火了點,就想不開,就賭氣,就喪失信心。班里有這樣一位學生,他是從實驗學校轉過來的。一次在回辦公室的樓梯口我碰巧遇見了他,當時他的舉動讓我記憶猶新:看到我很迅速地敬了個禮還鞠著躬喊了聲:老師好!記得當時弄得我接連答應了好幾聲。后來我在班會課上專門以這個事情表揚了這位同學并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后來聽老師們的反映感覺這還挺有效的。雖然沒有“點頭哈腰”但心誠意也誠啊,就連我自己都覺得這幫家伙熱情了許多有時候隨著他們的叫聲還都答應不過來了呢。
2.3.3 與同學的關系。學生的性格、習慣、愛好、志趣各異,長時問相處在一起,難免會有隔閡、磨擦,我們要積極倡導集體主義思想。我們要讓學生懂得,講愛國就要先從愛家長、愛集體、尊敬老師、熱愛同學做起。同學問要團結互助,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遇到矛盾要講風格。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老師、家長提出,決不能把同學問的矛盾交給社會上的“朋友”來解決,這樣做只會擴大事態,有害無益。
2.4 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幫助其樹立自信心
初中生自我評價過高是他們不正確自我認識的一種表現。這種自我認識的錯誤在于夸大了自己的能力,結果達不到目標,使自己陷于痛苦之中。自我評價過低是初中生不正確自我評價的另一種表現,這是他們貶低自己能力的反映,同樣會給自己帶來困擾。教師要教育初中生正確對待自我評價,告訴他們自我評價過高或自我評價過低都是在自我評價能力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教育他們要在實踐中大膽地對自己進行評價要從小事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自我評價能力。
2.5 重視并引導好青春期教育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早戀”,促進青少年男女同學之間正常交往。作為班主任,我適時、適度、有分寸地對學生進行疏導,以滿足他們對性知識的正常合理需要,凈化其心靈,教給他們必要的道德規范和禮儀方式,培養彼此關心、尊重、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作風。對有“早戀”現象的學生,讓他們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等到將來更加成熟,具備了條件時,再讓愛的種子萌芽、開花、結果。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了老師對他的真誠、關心和愛護,自覺打開心靈之窗,主動接受老師指導。
總之,班主任在做學生思想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對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生干部、家長的積極性,大家一起來做好心理素質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在實踐中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努力創建一個好的班集體,從而很好地完成初中年級的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農村初中; 出操紀律教育; 禮儀; 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038-003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育人,育人就是對人的禮儀素養的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響著人的全面發展。智力因素是指課堂教學中理論課學習,如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各種非理性的個性品質,如本能、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靈感、氣質、情緒等,與智力因素一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出操”是學校的一項常規的工作。我們所指的出操并非僅僅是做“廣播體操”,而是包括廣播體操、眼保健操、集會、安全演練等到教室以外開展的系列活動。而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往往會忽視這一方面的教育,僅僅是完成一個任務,或完成一個儀式。而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不重視對學生出操紀律的管理,不會利用“出操”時機對學生進行紀律觀、集體感等的教育,據對農村三所初中的大課間活動觀察,大多數學校在組織時都是統一組織,統一結束。班主任也是遠遠地觀看,跟班的也是提醒不要講話,排排整齊一點而已。將出操紀律教育上升到制度化、規范化、體現班級文化精神的很少。本人在8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重視對學生的“出操紀律管理”,并將其上升到班級“出操文化建設”的層面,在優化班級育人環境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班級出操文化的建構框架
學校教育在于幫助每一個孩子體驗成功,促進成才。1995年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發表《情感智力》一書中提出: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非智力因素。三國時諸葛亮在其《將苑?知人性》中,曾列出七條識別人才的標準,其中除了兩條屬于智力素質的以外,有五條是非智力素質的要求。可見非智力素養對于一個人的發展的巨大作用。非智力素養包括“興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發展。那么如何促進學生非智力素養的發展呢?我認為“班級出操文化”的構建可以成為一個有效平臺。
“班級出操文化”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種基于班級范疇的制度文化,是班級為管理好“出操活動”而經全體同學商定的本班出操制度。包括出操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全體學生在出操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自主的一種情感、責任、團隊的非智力素養。針對七年級學生開展“出操文化建設”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其基本框架如圖1:
三、“班級出操文化”構建的理性思考
(一)理想價值追求
出操活動中學生的態度、心情、隊列、動作、著裝等方面的情況,無不展現出學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狀態,直接反映或影響學生的在校學習質量。當然學生在出操方面的表現跟學校、班級在出操環節的內容和要求有很大關系。因此,我想通過班級出操內容、制度等方面的建設與管理,創造一個屬于本班的“班級出操文化”,以促進學生非智力素養的發展,進而通過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同時形成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協同作用,促進全面發展。
(二)價值指標
通過引導、鼓勵學生在出操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積極的態度、愉快的心情、整齊的隊列、統一的著裝、有力的動作、團隊的責任、艱苦的品質、合作的精神”等,實現“班級出操文化”的構建。
(三)現狀距離分析
六年級學生與七年級學生臨近成長期,可是在“出操活動”中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六年級學生的態度認真和七年級學生的嘻嘻哈哈;六年級學生的心情愉快和七年級學生的近乎勉強;六年級學生的精神抖擻和七年級學生的有氣無力等等,這些鮮明的對比,至少可以看出七年級學生對待“出操”積極性低下,更深層次看出學生心目中認為“出操”對于“學習”是沒有幫助的,即非智力素養對智力素養的提高并無作用。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對于“學習”的概念存在認識上的差別。小學生對于“學習”的概念認識相對廣泛些,他們普遍認為在學校里的學科成績和其他的一些活動都是學習。因此,他們大部分人會積極主動、激情高昂地參加每項活動。而初中生對于“學習”的概念的理解相對狹隘一些,他們普遍把“學科成績”等同于學習。因此,他們中很少有人會以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投入到除了學科成績以外的一些活動中來。
2.生理、心理上的自然差別。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部分是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的,這與他們求知欲、自尊心和好勝心強是分不開的。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動感情,也重感情。而初一的學生開始由依附服從變成獨立反叛、由溫順平和變成倔強好勝、由尊敬老師變成鄙視老師等等,總之,初一學生的個人意識日趨加強。這些都是導致“出操活動”在兩個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現狀,但是初一的學生還是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許多特點。
因此,我認為在這個非常時期,只要做好“喚醒童心、順延個性”,是可以把七年級學生的出操活動做得生動、有效的。
四、“班級出操文化”構建的實踐嘗試
(一)優秀出操案例學習與實踐――體現出操的教育價值
價值取向是決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只有當我們認為這件事有興趣、有價值的時候,我們才會投入精力、付出努力。因此,要做好“班級出操文化”構建,首先要做好學習與實踐:
1.從認識上導入,行動上實踐。組織一些講座、座談、班會,向同學們滲透“出操”是一項集體活動,也是展現個人優點或魅力的平臺,需要認真、情感、責任、團隊等意識的投入。2014年9月第二周的班隊活動課,我班組織了一次以“安全演練”為主題的活動,過程如下(見案例一):
案例一:主題――七(四)班主題班會“安全演練”活動
流程:1.活動內容:預設地震從教室(三號樓2樓)逃生到操場。
2.學生組織討論逃生時的要求:安全、快速。
3.逃生路線:教室教室外走廊下臺階過平地下臺階到操場
4.逃生距離及要求:
(1)教室內聽到“地震預報―短哨聲”開始集隊(時間5秒)
(2)從教室到樓下平地(教室外走廊5米、下臺階30個、平地15米)時間為18秒。
(3)樓下平地下臺階(40個)加一平地10米,時間約20秒。
(4)到操場進場地為40米約9秒。
要求在1分鐘之內完成整個逃生過程。
過程:1.班主任在活動開始前提出要求:隊形整齊,組織有序,下臺階要低頭看準臺階,腳要踩準,前后同學要注意保持50厘米距離,速度一致。同學之間要低聲提醒。2.活動開展:由班主任吹口哨,活動開始,學生沿路線進入場地。3.由班主任邀請的學校政教處主任負責評價(計時和監督學生是否按要求完成)。4.活動開展2次,中間班主任再次提出要求。
活動效果:
1.都安全到達操場指定地點――主席臺前15米處。
2.隊形整齊,前后距離一致。
3.兩次計時成績:第一次58秒;第二次53秒。
總結:
1.班主任:同學們,本節課我們開展了防震逃生演練,從效果來看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標。防地震演練是提高安全意識、增強遇緊急情況的心理素質、提高逃生技能和如何團隊合作,在有限的時間逃離到安全地域的活動。第二次活動比第一次有進步,同學們應該總結,爭取獲得更好的效果。下面,我們請政教處領導給我們提出寶貴建議。
2.政教處邵主任:首先感謝你們班主任邀請我擔任本次活動評價監督。本次你班組織的演練是我校以班為單位開展的第一次。整個活動過程組織嚴密、同學們參與態度認真,充分體現了集體組織性、紀律性,這次演練從成績來看是比較成功的。但我要說的是第一次演練和第二次演練成績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距,相差5秒鐘,就是因為班主任經過簡單總結后,同學們在下臺階的動作和前后同學之間的間隔有了變化,因此從整體上提高了演練速度。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爭取更好成績。
以上案例記錄使我們看到,本次班隊課既是一次安全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更是一次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的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學習先進學校學生對待出操的態度,比照提升。觀看小學、初中的一些優秀的出操圖片、視頻,直觀地感受出操活動的意義,實現自我反思與意識震撼。例如為了讓我班的同學直觀感受大課間活動(升旗儀式)的有序、規范,我把學校組織到紹興實驗中學參觀考察時帶回來的光盤在主題班會課進行播放,要求同學們邊學習邊寫體會,其中一位女同學是這樣寫道:“他們學校的學生太有精神了,從教師到操場都整齊一致,在走的過程中還整齊叫‘1-2-3-4’口號,活動內容也豐富,還有男女同學的體育舞蹈,真羨慕他們。”可見通過媒體、光盤可以使學生直觀了解成功組織出操活動的一些先進做法。學生也會對自己有一個比較,使他們深刻體會出操的意義。
3.積極參與到班級出操文化建設中。組織學生回顧自己在參與出操活動的感受,根據自己對一些出操先進經驗和做法學習的體會,要學生在主題班會課談談自己實踐時候的一些出操的情況和感受。同時,班主任在總結同學們發言的基礎上,提出本班在出操方面的目標,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為實現目標的建議。例如通過2014年9月―10月兩個月時間的實踐,我班在11月第一周的周三班隊活動課開展以“出操文化建設金點子活動”為主題的活動,大部分同學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其中一位陳××同學提出“班級建立出操紀律監督小組,檢查出操情況,被扣分的同學不得在學期結束時評先進”;還有一位顧××同學提出“出操不認真,被扣分的計入綜合素質評定,以作懲罰”。以上例子可見,學生參與到班級出操文化建設對班級凝聚力和創設良好的育人環節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班級出操制度建設與實踐――體現出操活動的規范化和有效性
在有了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建設的基礎上,班主任要組織班上的骨干力量進行出操制度建設,主要包括目標、內容、紀律、評價等幾個方面。
1.目標統領。把經過同學商定的目標和建議,進行整理撰寫,并以一定的形式在教室的某個合適的位置張貼。我班在班級的前面黑板左側貼有我班經過公開征集的目標,具體內容為“整齊一致、精神飽滿、合作共進、看我四班”。這個目標一直鞭策我班同學,使我班在出操活動中始終為全校最優班級。
2.內容確定。根據我校的常規活動及本班學生的特點,經班委會討論,確定出操內容,并制成表格,張貼于班級相應位置。(如下表1:)
3.紀律宣布。目標、內容確定之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討論并通過本班的“出操紀律”,同時做好紀律上墻工作。(附本班出操紀律:)
桐廬縣某初中七年級(四)班出操紀律規定
第1條:無特殊情況,每位同學必須參加學校或班級組織的各項出操活動。
第2條:組織協調、合理分工,全員參與每項出操活動。
第3條:態度端正、積極參與、認真負責、團結奮進。
第4條:國旗下講話必須戴校徽或者學生卡,且要隊列整齊、精神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