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貧與鄉村振興范文
時間:2024-04-18 11:10: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扶貧與鄉村振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總體目標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與鄉村振興振興,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二、工作計劃
1、鎮村工作計劃。村級發展。加大村級道路硬化投入,打通村民組斷頭路,實現全村到戶道路硬化全覆蓋。開展水利設施建設,挖掘當家塘,擴大水源儲備。改造供電臺區、線路,解決電壓低、供電難問題。戶級發展。今年實現全村脫貧。保持幫扶力度,保障幫扶政策繼續落實到戶,驗收幫扶成效,確保已脫貧戶穩步發展,杜絕返貧現象發生。繼續落實產業扶貧、小額信貸、光伏發電、危房改造、醫療保障、教育救助等幫扶措施,從各方面幫助貧困戶、脫貧戶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實現穩步脫貧、鞏固成果目標。推動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以大戶帶動的方式,對貧困戶務工崗位、技能培訓等方面優先考慮解決,以增加脫貧攻堅的社會參與度、知曉度,增加貧困戶、脫貧戶發展機會和途徑。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結合病毒疫情防控摸底,再排查因務工、入學、健康等影響的邊緣戶、重點戶,精準施策,重點幫扶,確保小康路上不拉一人。
2、鎮村工作計劃。高質量完成區脫貧攻堅有關工作安排:結合實際,落實貧困戶教育、醫療、住房等“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政策,制定產業、就業等幫扶措施,切實做到因戶施策、精準幫扶。做好集體經濟青蛙養殖基地的擴建管護及黃桃種植基地的剪枝培苗工作,協調做好村集體與合作大戶的投資收益分配事宜。繼續協調爭取扶貧項目資金提升完善村農田水利設施:今年擬在金塘、院墻等村民組興修若干引水設施用于農田灌溉及青蛙養殖。持續推進旅游扶貧,不斷完善金獅寨古戰場靚化提升及仿生登山步道的鋪設工作,挖掘旅游扶貧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由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扶貧措施的落實和扶貧工作的督查調度,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各項問題,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把脫貧攻堅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全面完成年度“雙包”工作目標任務。
2、抓好日常管理。全局所有幫扶干部要按期入戶開展幫扶,制定 “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幫扶臺賬,同時同時強化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篇2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有機銜接的調研報告
實施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貧標準,也不吊高胃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進行有機銜接,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堅決打好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
一、基本情況
赫章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是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發祥地,是中央統戰部、臺盟中央、深圳市福田區、重慶市北部新區對口幫扶的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是《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中貴州的10個貧困縣之一,是貴州省13個同步小康發展困難縣之一,同時也是貴州取消gdp考核的10個貧困縣之一。赫章縣總面積3250平方公里,轄27個鄉鎮456個行政村,總人口82.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6.87萬人,占93.56%。現有扶貧開發重點鄉鎮8個、貧困村287個、農村貧困人口13.43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7.92%。
二、2018年發展目標
2018年,全縣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6.07億元、8796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42%;減少貧困人口3.99萬人,72個貧困村(居)按省定標準出列,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870人,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11070人,引導11500名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完成1860公里農村“組組通”公路、84公里農村公路,危房改造完成4683戶,完成行政村公共衛生間和戶用廁所改造年度計劃;調減低效傳統玉米種植16.7萬畝;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7.5%、91%、90.55%;每千人床位不低于4張、執業醫師數不低于1.25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穩定在100%;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驗收,完成46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4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3876元/年以上,兒童之家覆蓋50%的村(居);森林覆蓋率達54.84%。
三、調研發現的問題
今年以來,我深入到27個鄉鎮(街道)75個村(居)進行走訪調研,參加縣級領導帶隊集體調研活動8次,發現全縣總體貧困程度較深,農業產業結構參差不齊,農村安全飲水嚴重不足,道路、院壩硬化資金缺口較大,部分村寨基層組織弱化,群眾內生動力不足。
在總體貧困程度方面。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0.27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3.37%,高出全省貧困發生率5.62個百分點。目前還有極貧鄉鎮6個,深度貧困鄉鎮1個(省級極貧鄉鎮河鎮鄉),貧困人口7059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6.87%,市級極貧鄉鎮5個(分別為結構鄉、安樂溪鄉、德卓鄉、雙坪鄉、鐵匠鄉),貧困人口20866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20.32%,有深度貧困村113個(含已出列的13個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51530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50.15%。總體來看,全縣貧富差距較大,貧困程度較深。比如松林坡鄉箐營村總人口1483人,其中貧困人口1035人,貧困發生率為69.76%;水塘堡鄉彬木箐村總人口702人,其中貧困人口469人,貧困發生率為66.81%;鐵匠鄉處卓村總人口1209人,貧困人口630人,貧困發生率為52.11%。
在農業產業結構方面。如達依鄉、羅州鎮、雉街鄉、威奢鄉、媽姑鎮、哲莊鎮、德卓鎮等絕大多數鄉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破碎,農業產業供水資源缺乏,難以推廣現代高效農業和規模化產業。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和傳統農業的影響,扶貧產業鏈延伸不夠,雖然農產品產量較大,但由于農產品加工滯后,大量農產品集中上市,容易造成價格下跌、產品季節性滯銷,給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出行帶來極大不便。
在農村安全飲水方面。總體缺口資金較大,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19年6月,我縣將全面解決59.6711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現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全覆蓋的目標;但我縣農村水利歷史欠賬多,發展基礎差,缺口資金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缺口資金10億元,其中,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缺口資金2.25億元,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缺口資金7.5億元,恒大幫扶援建產業供水設施建設項目缺口資金0.25億元。通過走訪調研發現,全縣部分鄉鎮農村安全飲水還不能完全保障群眾對生產生活的需要。如、雙河街道大橋村、媽姑鎮的馬鞍山村、財神鎮的營山村和雙龍村、雉街鄉的雉街村和大涼山村、雙坪鄉的紅衛村、鐵匠鄉的共同村等,這些村寨若按國家標準實現貧困脫貧退出,還達不到指標要求。
在道路、院壩硬化等方面。由于山高坡陡、生產生活條件惡劣,按照“五個不能納入實施”的原則,受“一組一路”和30戶以下自然村寨暫不修建等條件制約,很多鄉鎮深度貧困村極難達到出列標準。目前需求串戶路和院壩硬化最嚴重的鄉鎮有:雙坪鄉需求串戶路246戶,院壩硬化194戶;可樂鄉需求串戶路350戶,院壩硬化376戶;德卓鎮需求串戶路268戶,院壩硬化179戶;松林坡鄉需求串戶路284戶,院壩硬化205戶。按照省決戰辦“不得對項目、建設規模和融資資金進行隨意調整”的要求,原項目延伸或縮短里程未予調整。一是我縣尚未覆蓋的30戶以下邊遠貧困自然村寨約800公里通組路無資金來源;二是串戶路和院壩硬化缺口資金1.3755億元,其中串戶路硬化2355公里,缺口資金1.1775億元;院壩硬化36萬平方米。
在群眾內生動力不足方面。主要體現在產業扶貧、結對幫扶等工作領域中,表現為貧困農戶勞動致富的意愿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等方面,如鐵匠鄉河山村、媽姑鎮平原村等民族聚居村寨,面對幫扶干部定期上門走訪、政策宣講等行為,有不搭理、不配合等行為,有裝窮裝病,躺坐等吃政策飯的類型。部分“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戶嘗到政策甜頭后,行為也越學越精,以裝病、裝窮的方式主動向鎮、村干部、結對幫扶干部開口索要項目、資金、低保、兜底名額等現象。
四、亮點工作
今年“春風行動”以來,通過實踐“五步工作法”,切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年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聚焦“八要素”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成玉米調減16.69萬畝,實現核桃補植補造10萬畝,完成中藥材種植10萬畝、牧草10萬畝、蔬菜16.36萬畝、經果林12.22萬畝,有效突破全縣產業結構調整“5個10萬畝”工程。
二是全力攻堅農村“組組通”公路建設。2017項目共451個800公里,累計完成路基792公里、路面729公里、投資29931萬元,形象進度93.5%;2018項目共805個1405公里,累計完成路基1327公里、路面840公里、投資39451萬元,形象進度70.17%。
三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有序推進。2017年第一期易地扶貧搬遷群眾1270戶5916人陸續喜遷新居;2018年實施的3782戶19182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78戶17688人),規劃建設安置點2個,新建安置住房4377套。目前已開工1383套,占建房任務的31.60%。
四是教育精準扶貧惠及民生。發放貧困學生資助資金5208.52萬元,資助學生71828人,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25所,完成春季中職招生2012人,對227所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進行督導評估,開展輟學學生家訪、勸返13718人次,勸返覆蓋率100%,已勸返輟學學生共319人。
五是醫療健康保障落到實處。補償貧困人口普通門診77592人次,費用418.69萬元,補償城鄉居民基本醫保325萬元;補償貧困人口住院11470人次,費用4325.80萬元,補償城鄉居民醫保3458.63萬元。
六是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加強。解決4683戶庫存危房戶,目前已啟動危改3165戶、竣工1151戶,“三改”竣工1151戶。
七是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跟蹤到位。開發就業扶貧公益專崗6821個,安置貧困戶1341人,落實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5850人,開展技能培訓5103人,實現就業3490人,易地搬遷貧困勞動力培訓7767戶38012人,新增就業3803人,發放創業貸款100萬元,各類補貼35萬元,開展招聘會27場,入戶走訪企業30家、貧困戶610戶,發放宣傳資料30000余份,輸送就為崗位20000余個。
八是大扶貧宣傳格局初步形成。制定下發了《赫章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工作成效宣傳實施方案》,向貴州《微扶貧》《多彩貴州網》《畢節日報》《畢節微扶貧》《赫章日報》等媒體申請發表經驗典型文章36篇,被采用26篇,采用率為72.2%。
九是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得到有效治理。2014—2018年,我縣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0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5.584億元,省級資金4612.47萬元,市級資金3502.8萬元,縣級配套資金6422.3萬元。實施項目1222個,竣工項目1154個,項目竣工率為94%,使用資金5.77億元,資金使用率82%。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今后,我們將嚴格按照中央、省市相關工作要求,壓實鄉鎮主體責任和壓實部門幫扶工作責任;補齊農業產業結構參差不齊、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供給不足、補齊項目資金報賬率滯后、農村基層組織弱化等“四塊短板”,強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兩者之間的結合。以生態立縣、工業強縣、城鎮帶縣、農產富縣、文旅興縣“五大戰略”為引領,持續深入推進“一棵樹、一根蔥、一只雞、一個蛋、一頭豬”五大產業向縱深發展,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確保到2020年按國家標準“減貧摘帽”,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強化漏評錯評、錯退治理常態化。進一步加強建檔立卡工作,提高精準識別質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剔除不合條件的人口,及時納入符合條件但遺漏在外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確保應扶盡扶。抓緊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通過端口對接、數據交換等方式,實現戶籍、教育、健康、就業、社會保險、住房、銀行、農村低保、殘疾人等信息與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有效對接,逐步形成指標統一、項目規范的貧困監測體系,為脫貧攻堅決策和工作指導等提供可靠手段和支撐。
(二)持續深化農村產業革命攻堅戰。全面深入實施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對照產業選擇、農民培訓、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八要素”,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提升質量效益,讓所有參與產業革命的農戶都能增收脫貧致富。按照“五線一重點”規劃布局,實施“六個十萬畝工程”,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以市場為導向,打好點面兼顧、長短結合、大小并舉“組合拳”,大力推進“一鄉一特、一村一品”建設,重點發展核桃等經果林、養牛、食用菌、高山冷涼蔬菜、生態家禽、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通過產業扶貧,到2020年累計帶動貧困人口6萬人以上實現增收脫貧。
(三)織牢易地扶貧搬遷保障網。堅持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結合農村公路“組組通”三年大決戰,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則,嚴格建設標準,加快推廣落實“五個三”經驗,對搬遷安置群眾后續發展進行跟蹤調查,有針對性提出可行性意見建議,及時解決搬遷群眾后顧之憂。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易地扶貧搬遷新模式。計劃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到2019年帶動脫貧退出3.68萬人以上。
篇3
一、提高三種意識,激發奮戰精神
(一)提高思想上的自立意識。始終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圍繞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大力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會、先進事跡講述會、感恩教育、環境衛生評比以及“同吃農家飯、同講農家話、同干農家活”等系列活動,教育和鼓勵廣大貧困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立自強,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主體意識,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轉變;全方位立體式挖掘、宣傳脫貧攻堅好聲音正能量,引領全鎮扶貧干部牢固樹立拼搏奉獻、真幫實駐的思想意識,做到貧困不除,絕不收兵。
(二)提高工作上的決戰意識。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檢驗“四個意識”強不強的重要標尺,將脫貧攻堅納入鎮級部門和村委班子考評考核體系,以對黨絕對忠誠、對人民絕對負責的態度,不斷在安排部署上“扣扣子”、在責任履行上“擔擔子”、在任務落實上“釘釘子”,舉全鎮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推動一切工作部署圍著脫貧攻堅,一切優質資源匯向脫貧攻堅,凝聚各方力量發起沖刺,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三)提高發展上的擔當意識。把“擔當意識”融入到脫貧攻堅戰中,要求廣大鎮村干部大力發揚“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繼光精神推進脫貧攻堅,筑牢敢想敢干敢擔當的苦干實干意識,讓牢記責任、擔當使命的意志更堅,決戰貧困、攻城拔寨的勁頭更足。
二、完善三個體系,扎實高效推進
(一)完善責任組織體系。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制,嚴格貫徹執行“五級書記抓扶貧”責任制度,堅持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制;落實一崗雙責,結合班子成員分工、聯村,駐村干部駐村和政府各部門工作職責,全面實行專項工作、包村工作、綜合工作聯動運行機制,嚴格落實任務鏈、扣緊責任鏈。
(二)完善精準體系。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支撐體系,圍繞“一超六有”脫貧標準,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精準摸清底數,精準幫扶措施、精準政策落地、精準建立臺賬。通過建立健全防范返貧預警機制,全面完善已脫貧戶的后續幫扶措施,落實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的監測幫扶,不斷鞏固提高脫貧成效,最大限度防止返貧致貧。
(三)完善督導督查體系。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多樣化、常態化的督導督戰,確保脫貧攻堅責任層層壓實,督促工作落實、政策落實、責任落實。
三、聚焦五場硬仗,確保打法精準
(一)聚焦收入達標打硬仗。采取產業獎補、就業扶持、政策兜底等方式,精準施策,增加收入。鼓勵發展小微產業17戶22人,發放獎補資金1.21萬元,實現貧困人口就業1425人,公益性崗位安置235人,新增低保90人,貧困人口收入全部達標。開展消費扶貧,“以購代扶”助力增收,累計資金4.59萬元。實現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收入穩定達標。
(二)聚焦住房保障打硬仗。多次排查貧困群眾住房情況,用盡用好各項住房保障政策,2020年進行危房改造25戶,投入資金51.9萬元,進行修繕加固85戶,投入資金35.9003萬元,現已全部竣工。并通過房屋租賃、投親靠友等方式,實現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三)聚焦教育醫療打硬仗。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實現建檔立卡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100%納入相應資助,39人中高職學生享受2020年“春季”雨露計劃,發放補助資金5.85萬元。加大醫療保障力度,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實現全覆蓋,縣域內住院醫療報銷比例達90%以上。實現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邊緣人口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
(四)聚焦基礎設施打硬仗。加快推進農村村組道路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2020年整治主渠道20.5公里、塘堰8座,整修河堰3座,新建蓄水池6口,技改提灌站6座,新建3米寬的道路0.5公里,規劃新建涉改村4.5米寬道路共4.5公里,完成覆蓋11個村的小型水利設施整治工程。持續開展電力和通訊基礎設施的檢查,確保100%的行政村有供電保障和有可靠供電、100%通訊網絡全覆蓋。
(五)聚焦問題整改打硬仗。終堅持問題導向、質量導向,常態化推行“查、找、補”工作機制,全面核查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一超六有”達標,扎實推進“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問題清零行動、中省市反饋問題自查自糾,全方位梳理脫貧攻堅各類問題2542個,其中“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問題1487個,2016年以來中省市反饋問題35個,2020年以來自查發現問題1020個,截至目前,2542個問題已100%完成整改。健全“當下改”和“長久立”緊密結合工作機制,標本兼治抓好問題立行立改和防止反復發生。
四、抗擊一場疫情,降低攻堅影響
篇4
一、成立機構
根據工作要求,全局成立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專人專門負責脫貧攻堅工作。
二、目標要求
(一)鞏固脫貧成果,扎實做好“回頭幫”和“回頭看”。根據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在繼續鞏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脫貧成果的基礎上,對全部貧困戶進行跟蹤包保,主動與村兩委、幫扶單位一起做好“回頭幫”系列工作,防止出現返貧現象。全年將對70戶210人進行全覆蓋幫扶,確保貧困戶真正脫貧并致富。
(二)人居條件全面改善。全力配合鎮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排查。完成對易地搬遷戶的入住配套升級指導工作,幫助完成天然氣安裝和清潔廁所改造,最大程度提升貧困戶幸福居住指數。
(三)公共服務均等化。一是全員全力防疫。根據區委區政府統一號召和安排,投入全部人員和精力,堅持打好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攻堅戰,認真細致掌握聯系戶返鄉動態情況,耐心做好勸導宣傳工作,確保全村無感染人員、無病例發生。二是擴大公共服務。到2020年底,全力支持村兩委完成村級活動場所綠化15平方米,協調區交運局、區扶貧移民局,爭取完成2.2公里入戶道路新建和5處錯車道增設,協調區水利局完成7社塘堰清淤整治工作。
(四)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加強對村級財務管理的指導,提出有利于促進發展的意見建議,進一步鞏固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提升專業合作社服務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實施道路暢通行動。增設錯車道5處,完成2.2公里入戶道路和5處錯車道增設工作。確保12月中旬全部完成。
(二)狠抓水利設施建設。協助鎮村向區水利申請解決3戶群眾飲用水缺少的問題,計劃打井7口。充分發揮爭取到的10萬元水利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完成7社塘堰清淤整治工作。
(三)推進鄉村振興進程。2020年,繼續指導通過流轉土地這種方式進一步鞏固現有產業,并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形成以藤椒產業為主導,水產養殖和蓮藕種植為輔助、以家禽養殖為主的庭院經濟為補充的產業布局,實現群眾穩定增收,確保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不返貧的目的。
(四)推進住房條件改善。計劃2020年全村實施“通氣工程”,力爭在現有基礎上新增天然氣用戶50戶,實現清潔能源全覆蓋。6月底,完成村民(含非貧困戶)旱廁改造全覆蓋,徹底改善貧困戶人居環境。
(五)做好貧困戶“核實核準”工作。按要求派出幫扶干部,扎實開展脫貧核實核準工作,強化對已脫貧戶的跟蹤幫扶工作,實現對口幫扶時間能保證、效果能保證、群眾滿意能保證的效果。
(六)提升基層組織的帶動能力。協助配合村兩委完成“三室一中心”升級改造,計劃配備黨風廉政、致富門路等方面黨建影像資料2套,征訂黨報黨刊和學習雜志1套;計劃舉辦“農民夜校”大講堂12期,內容涵蓋理論、鄉村振興、感恩教育、防疫健康、農技培訓等5大類,指導開好“”和推行村務公開,促進村級自治能力不斷提升。
(七)構建和諧,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落實黨組書記和支部書記到村上黨課,依托調諧廣播、宣傳標語和宣傳手冊,專題開展感恩奮進教育,開展防疫衛生知識專題講堂,參與開展開展“四好”創建工作,營造人人參與、責任共擔、榮辱與共的脫貧摘帽氛圍。著力調解矛盾糾紛,積極構建和諧的環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切實解決貧困群眾面臨的各種困難,在工作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實行包社、包戶工作機制,確保幫扶到位、措施到位、效果明顯。
篇5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立足行業部門職責和職能,充分發揮畜牧水產扶貧優勢,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和銜接鄉村振興,結合全縣畜牧水產業發展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和銜接鄉村振興,以“轉型升級,綠色發展,提質增效”為目標,以“13426”(“一條主線、三條產業鏈、四大工作重點、兩大工程、六化同步”)為引領,以實施畜牧養殖“66135”和水產養殖“55135”
工程為抓手,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為主攻方向,強化“兩個轉變”,著力構建養殖業生產、深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經營于一體的品牌化產業體系,引導產業主體、市場主體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與貧困戶緊密結合,帶動貧困戶廣泛參與畜牧水產業發展的生產經營。
二、目標任務
到2020年末,全縣生豬產能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肉蛋總產達到18萬噸,水產品產量達到1.4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36億元;標準化養殖比例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0%以上;推進畜牧產業重點項目建設6個。通過產業扶貧,帶動已脫貧的貧困戶收入穩定提高,未脫貧貧困戶享受到產業扶貧成果,實現脫貧增收。
三、重點工作
(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產業脫貧攻堅。
做到疫情防控和產業脫貧攻堅兩手抓兩不誤,力爭把疫情對產業脫貧攻堅收官工作的影響降到最低,全面補齊短板、打牢基礎、抓好落實,最大限度降低和挽回疫情對產業扶貧影響。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安排產業扶貧相關工作。深入分析疫情對我縣畜牧水產業發展影響,為滯銷和購苗補欄困難尋渠道、找出路,推動產區和銷區構建“點對點”的對接關系,協調優化畜禽水產動物及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多途徑協調解決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用工難問題,支持企業盡早復工復產,穩妥有序推進貧困群眾返崗就業。
(二)推進生豬生產恢復。
嚴格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舉措,繼續實施種豬場和規模養殖場貸款貼息政策,期限延長到年底,并將新建、改擴建規模豬場建設貸款資金納入貼息范圍。提高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保費補貼比例,對生豬規模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做到應補盡補。嚴格執行非洲豬瘟等重大疫情報告制度和防控措施,加強疫病防控技術培訓和分類指導,提升養殖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鼓勵規模養殖龍頭企業建立3公里防疫圈,筑牢動物疫病“防火墻”。加大品牌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牧原公司生豬全產業鏈建設,提升全縣生豬產能,確保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
(三)實施“13426”工作體系,推進養殖業轉型升級。
“1”即堅持“一條主線”:以標準化規模化綠色發展為主線。“3”即打造“三條產業鏈”:畜禽養殖加工產業鏈、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鏈和水產健康養殖產業鏈。“4”即突出“四大重點工作”:動物疫病防控“防火墻”工作、動物食品安全檢疫檢測規范化監管工作、特色品牌創建工作、標準化示范引領工作。“2”即堅持不懈抓好“兩大工程”:畜牧養殖“66135”和水產養殖“55135”
工程。“6”即實施“六化同步”:一是以規模化推進一體化。在規模化基礎上抓聯合體建設,促進現代養殖產業聯合。建立完善肉鴨、肉雞、蛋雞、生豬和肉牛養殖五個全產業鏈,打造草食動物產業聯合體;二是以標準化推進信息化。推動我縣畜牧業轉型發展,開展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創建活動,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實驗室和快檢室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與規模場之間的聯結機制,完善信息上報,實現信息共享。開展動物衛生監督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動監”平臺,實現動物及動物產品產地檢疫100%電子出證,做到產地檢疫信息化、可追溯。積極推廣“互聯網+養殖業”,鼓勵養殖業主建設網站5家,推廣新聯禽業物聯網模式,加快規模場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建設;三是以園區化推進產業化。依托牧原生豬養殖產業園、益新肉雞養殖產業園、新聯蛋雞養殖產業園、萬畝水產養殖產業園、屏山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完善產業鏈條,推進產業發展。
“66135”工程:以生豬、蛋雞、肉雞、肉鴨、白山羊、黃牛為六大畜禽支柱產業,以牧原牧業、強英肉鴨、新聯蛋雞、益新肉雞、“三合一”肉羊、共福園肉牛聯合體六大品牌企業為引領,以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為依托推進畜禽養殖快速發展,規范提升300家規模養殖場發展能力,培育50家特色養殖基地。
“55135”工程:以“無公害青草鰱鳙四大家魚、河蟹、龍蝦、烏鱧(黑魚)、蓮藕”五大特色水產養殖為主體;以“草廟鎮草廟村、通海村,丁湖鎮樊集村、向陽村,墩集鎮項溝村,草溝鎮大安村,山頭鎮大柏村”
為依托,建設五個稻蝦(蟹)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打造一個“萬畝水產養殖基地”;發展“新汴河萬畝‘凈水養殖’,唐沱河沿線千畝‘沱河’牌螃蟹養殖,‘兩高一鐵’沿線千畝烏鱧和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養殖”三條水產養殖帶;創建慶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五十個示范點。
(四)強力推進六大重點項目建設。
全力推進xx牧原生豬全產業鏈、新聯蛋雞全產業鏈、益新肉雞全產業鏈、青蓮特色黑豬養殖、岳場肉鵝養殖和丁湖等鄉鎮萬畝水產養殖六大重點項目建設,加強項目建設的指導和服務,跟蹤項目建設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建設難題。引導項目建設企業與貧困村、貧困戶對接,推廣土地流轉、就業務工、訂單生產、股份合作、資產租賃等帶貧模式,推動貧困戶與帶貧主體建立穩定利益聯結關系,為貧困村、貧困戶增收提供多重保障。
(五)實施“三三制包保,一對一聯結”機制,助推脫貧攻堅。
建立“三三”制包保帶動工作機制,大力推行“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打造貧困戶與養殖經營主體之間聯系紐帶。實行每名畜牧人員包保3個規模養殖企業、每個規模養殖企業帶動3戶貧困戶制度,落實畜牧系統77名畜牧水產技術人員,包保規模養殖場231個、帶動貧困戶674戶,實行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全員參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完善產業扶貧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協作配合;建立畜牧產業扶貧工程技術服務機構,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工作,對貧困戶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對貧困戶做到手把手交,面對面講,切實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對從事畜禽養殖的貧困戶的養殖戶進行職業農民培訓,提高養殖者自身素質,促進當地農民增收。
(二)確定精準扶貧對象。
深入開展調查摸底,詳細掌握貧困戶的情況,了解貧困戶的養殖意愿、養殖基礎及發展能力,登記造冊,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做到扶貧對象精準。在開展精準扶貧、精準幫扶工作中,全面宣傳國家畜牧業發展政策,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發展養殖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
(三)強化政策落實。
積極落實扶持資金統籌中央和省、市、縣財政各類畜牧、扶貧項目等資金捆綁集中使用。積極申請上級部門、金融機構對貧困戶的扶持,對貧困戶圈舍及配套設施的建設、設備購置、種畜禽引進等方面給予支持。
篇6
據相關數據支持,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針對已脫貧人口還存在返貧風險等問題,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加強監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重中之重。
在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脫貧摘帽之后,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問題?返貧風險應當如何化解?
1、因病返貧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直是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尤其是患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尿毒癥、白血病等慢性病或重病的,家庭收入幾乎都用在了看病上。
在貧困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患有長期慢性病的,當病情加重時他們往往在猶豫要不要去醫院。去一次醫院就要花費不少,要是地里收成一般,打工機會少家里更承擔不起,有時候忍一忍就過去了。對貧困人口來說,負擔最重的一般是醫療和教育支出,尤其是因病致貧返貧現象較突出。生病等支出不可控,還需要更多有效的措施防止因病返貧。
2、收入單一、不穩定增加返貧風險
我鄉貧困人口乃至全國貧困人口情況大致相似,家庭人口多主要勞動力少,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種植。但種植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雨水、病蟲害、自然災害等,收入單一且不穩定。雖然家里勞動力可以務工,但是要兼顧家庭,只能選擇離家近的務工地點。這就造成貧困人口打工收入也不穩定,大大增加返貧風險。
當前雖然通過產業扶貧項目,為貧困人口減少了一部分返貧風險,但大部分產業扶貧項目還主要依靠幫扶責任人的關系和資源,如果幫扶政策不接續、工作斷層脫節,就有可能出現產品銷路不暢、項目停擺、后續資金不到位等問題。返貧風險依然存在。
3、因洪澇地質災害等返貧風險
有些貧困戶致貧是受自然因素影響,如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對本就薄弱的家庭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已經脫貧的人口中,這種風險依然存在。雖然后期的幫扶政策可以幫助受災貧困人口維持正常生活,但自然災害對貧困家庭經濟造成的影響是不可逆的。
三、建議
1、精準推進健康扶貧
根據當前貧困人口因病返貧風險現狀,建議精準推進健康扶貧,建立健全醫療保障機制,進一步為貧困群眾兜牢醫療保障底線。為減輕貧困戶看病壓力、防止因病返貧,可建立健康扶貧基金,可以為貧困戶承擔部分醫療費用。健康扶貧基金既可以分擔貧困戶醫療費用,又可以讓貧困戶及時有效地接受醫治,減少大病重病的發生。
2、貧困戶穩步創收,才能有效減輕返貧風險
發展產業是穩定貧困戶收入的重要手段,村級產業能有效覆蓋周邊貧困戶,提業發展動力和務工機會。這幾年,我鄉引進了多項村級項目,多產業、多渠道、可持續地為貧困戶穩步創收,減輕返貧風險。
針對產業扶貧項目還主要依靠幫扶責任人的關系和資源,如果幫扶政策不接續、工作斷層脫節,就有可能出現產品銷路不暢、項目停擺、后續資金不到位等問題。還應當把扶貧同扶志、扶智有機結合起來,‘輸血’與‘造血’并重,充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提升鄉村人才供給水平,以人才振興構筑起防止返貧的防線。
同時要做好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工作,防止因災、因疫等造成返鄉“回流”。對已“回流”的貧困勞動力,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鼓勵再次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對暫時不能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幫助其就近就地就業,或幫助發展生產,防止收入大幅減少。
3、提前制定應急工作預案
針對自然災害等不可控因素,不能只依靠自然災害發生后的幫扶政策,要提前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在萌芽狀態下將風險降至最低。
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堤防建設、河道整治以及水庫工程建設,長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切實做好洪水、天氣的科學預報與滯洪區的合理規劃。同時要全面排查基礎設施隱患,對貧困戶家中房屋要定期檢查,及時幫助其修補。
篇7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區委脫貧攻堅“11358”工作要求為統領,以“全面小康決勝年”為抓手,以促進社區集體增收和群眾增收為目標,把扶貧工作作為本單位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不斷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著力提升“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水平,持續對社區已脫貧戶進一步鞏固,提高增收能力,促進經濟持續增收,為社區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1、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應對肺炎疫情防控,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組織局干部職工結合疫情防控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摸排,了解疫情對貧困戶的影響,做到“四個心中有數”,摸排因疫情導致全年收入下滑可能存在返貧、致貧風險情況;摸清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底數,協助社區做好穩崗轉崗工作,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分批有序錯峰外出務工。
2、努力幫助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與社區“兩委”共同研究、理清發展思路,積極為黨員群眾提供服務,盡力幫助解決貧困戶在就醫、就學、就業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促進群眾增收。?
3、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深入開展入戶核查走訪,和貧困戶面對面講解扶貧政策,確保有關扶貧政策和措施及時落實到位。?
4、加大推進產業脫貧力度。根據貧困戶自身發展情況,提升特色種養業扶貧到戶覆蓋率質量。協助社區做好穗悅農業、大龍灣家庭農場的帶動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發展帶動增收。
5、落實健康脫貧政策。認真落實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制度,積極為社區符合慢性病條件的貧困人口辦理慢性病證。重點關注大病戶、特慢病等貧困人群。
6、堅持扶貧和扶智相結合。在進行入戶宣傳的同時開展好“扶貧夜校”,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切實增強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
7、推進人居環境規范整潔行動。督促開展好以“五清一改”和“四凈兩規范”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著力改善村容村貌。?
三、工作措施?
1、完善幫扶機制。一是完善幫扶活動。嚴格落實“雙包”責任,結合本單位實際,從醫保扶貧的角度出發,擬定幫扶計劃,制定幫扶方案。針對社區實際情況,給予最大限度資金扶持。結合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自身產業發展意愿、家庭實際情況、技能情況,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和飲水安全,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定期開展入戶走訪,廣泛宣傳黨的政策,及時發現實際困難并幫助解決。在產業發展、能力提升等方面給予扶持,確保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二是完善幫扶協調制度。在全面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理清扶貧幫困工作思路,根據實際及時采取幫扶措施,并及時與社區兩委進行溝通協調,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2、做好“雙包”工作。根據“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要求,我單位有幫扶干部5人,結對幫扶戶8人,每月至少一次上門走訪,用心用力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切實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和困難,帶領他們脫貧致富,貧困戶不脫貧幫扶干部不撤退。
3、多措并舉助農增收。首先是做好產業發展。鼓勵群眾積極自主發展種植及養殖等支柱產業。其次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保增收。加強勞務輸出工作,鼓勵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轉移農村勞動力。第三是積極實施惠民項目,促進農民增收。?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局成立幫扶社區工作領導小組,把結對幫扶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嚴格區委區政府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積極開展入戶核查走訪,定期調度會商,強化督辦落實,確保結對幫扶工作落到實處。?
2、強化責任,增進感情。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結對幫扶工作精神,按照區委脫貧攻堅“11358”工作要求,全心全意地為困難群眾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篇8
XX有限公司是由XX縣X名返鄉創業大學生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號召創立的一家非公經濟組織。2016年以來,在縣委的正確引導下,公司積極投身“萬企幫萬村”活動,創新建立“支部+支部”幫扶模式,實現了企農雙贏,先后榮獲“陜西省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單位”“陜西省AAA級信譽單位”“XX縣百企幫百村助力脫貧攻堅特別貢獻獎”等多項榮譽。
幫扶模式:公司黨支部始終堅持“立足農村回報鄉里、助力脫貧企農雙贏”的發展理念,主動投身精準脫貧時代洪流,不斷創新幫扶方式舉措。
“訂單農業”,讓貧困群眾脫貧有保障。2016年,公司與縣政府簽訂了X噸小米訂單農業項目,涉及該鎮X個行政村X戶(其中貧困戶X戶),公司以高于市場價X元/公斤的價格回收谷子X多噸,讓利群眾X多萬元。2017年,公司黨支部直接與桃鎮及周邊X個鄉鎮的X個貧困村黨支部以高于市場X元/kg的價格簽訂X畝谷子種植包銷協議,涉及貧困戶X余戶X多人,產出谷子X噸左右,戶均增收X元。公司還通過“借雞下蛋”、“送豬生財”,給群眾借雞、送豬,雞蛋、豬肉以統一價格由公司統購,為群眾脫貧致富不斷開展新路徑。
“訂單農業”,徹底解決了群眾收入低不愿種、銷售難不敢養的尷尬境地,給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保障。
“網絡直銷”,讓貧困群眾增收有渠道。公司黨支部不斷延伸幫扶觸角。2016年6月,公司黨支部了解到X鎮X村X畝優質大甜杏因信息閉塞缺乏銷售渠道,即將爛在地里后,主動與該村黨支部聯系,以高于市場價X%收購大甜杏兩萬多斤,通過互聯網平臺—“淘米易購”全部銷出。2016年8月,公司網絡平臺為印斗馬家鋪村銷售山地鮮桃X萬斤,交易額達X萬多元。2016年10月,以X元/kg的價格收購楊家溝鎮李家寺農業合作社山地蘋果X萬斤,通過公司淘寶、淘米易購、眾籌、淘寶直播、微博、微信等多種互聯網手段銷售一空。該公司還通過網絡直銷的方式將全縣小雜糧、紅蔥、紅棗等特色農產品推向市場,僅2017年網絡直銷X萬元。“網絡直銷”,架起了農村與市場的橋梁,緩解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將過剩產品變成“錢袋子”,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創業就業”,讓貧困群眾生活有奔頭。公司黨支部秉承“就業一人,全家脫貧”的思路,2017年安置生產銷售加工崗位貧困戶合同工X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X人(其中貧困大學生X人)。建立了貧困戶勞務技能庫,在公司貨運、包裝、銷售等臨時用工環節,依據貧困戶實際情況,統籌安排使用。利用公司人才資源優勢,對公司工作人員、產業鏈上的貧困戶、貧困村干部進行電商知識、種養技能培訓,鼓勵支持他們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和產業脫貧行列。
“創業就業”,累計培訓X多人次,其中有X名大學生走出公司自主創業,X多名貧困戶學會科學種養技術,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的能力得到提升。
“打造品牌”,讓貧困群眾致富有空間。公司黨支部積極打造了自主品牌——“桃花茆”小米。2017年11月,央視財經頻道“厲害了我的國中國電商扶貧行動”走進XX,該公司為全國觀眾呈現了“桃花峁”小米加工包裝全過程,現場展示了小米特色美食,當日銷售超過X萬元。2018年1月,承辦了“百企幫百村、助力脫貧攻堅”XX有禮·農特產年貨會活動,發放XX山地蘋果、小米、黑豆、粉條、米酒、紅棗為內容的“XX有禮·愛心大禮包”,來自全國近百家企業線上線下同步下單采購,三天時間內銷售額達X余萬元。目前,公司黨支部正與韓國簽訂XX小米銷售協議,“X”小米將走出國門,邁向世界。“打造品牌”,有力擴大了“X”小米的銷售量,該公司兩年內銷售XX小米X多噸,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廣闊空間。
幫扶成效:
提升了基層支部執行力。該公司始終把黨建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將黨支部的力量滲透到生產、銷售各個環節。黨支部在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自身功能得到強化,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引領者,有效破解了非公企業支部虛化、邊緣化的問題,成為凝聚人心、促進發展的堅強堡壘。各村黨支部在與公司支部統一簽訂協議、統一留轉土地、統一種植管理、統一收購核算的過程中,將支部力量融入到群眾生產當中,樹立了支部擔當作為的良好形象,成為群眾發家致富的
“領頭羊”,有效提升了農村黨支部的執行力。
提升了企業發展競爭力。公司支部始終把企業發展與精準脫貧相結合,將生產經營向脫貧攻堅一線挺進,樹立了企業良好形象。特別是X市副市長、縣委書記親自在“厲害了我的國”中為“桃花峁”小米代言,“XX小米”,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效提升了企業知名度。公司黨支部借助各村黨支部的力量,先后在XX小米優質產區桃鎮和印斗鎮建立了千畝谷子種植示范基地,通過科學種植保證了原產地小米的品質。各村支部依據群眾種植谷子的畝數和產量統一收購,既提升了收購效率,又防止了其它劣質小米流入,確保消費者真正吃到最地道的XX小米,“買米就買桃花米”成為消費者的共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得到提升。
提升了群眾致富內動力。公司通過“訂單農業”保障了農產品的銷售和價格,群眾不再害怕農產品跌價滯銷,提高了群眾生產的積極性。在公司黨支部的統一指導下,各村黨支部大力推廣
“鋪膜”山地谷子的種植技術,谷子的產量和質量得到提升,“桃花峁”小米的價格是同類產品的2倍以上,種谷子就能致富的理念深入貧困戶心中。2017年,X鎮X村種植谷子X畝,畝產約Xkg,公司以X元/kg的價格回收,僅此一項創收近X萬元,群眾自我脫貧的自信心被點燃。3月12日,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過年的余歡中,該村群眾就開始翻地送肥,脫貧的內生動力得到釋放。
經驗啟示:
“支部+支部”是提升黨在基層執政基礎的有力保障。在“支部+支部”扶貧模式中,基層支部引領作用得到凸顯,為民服務功能得到強化,凝聚力戰斗力得到提升,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
篇9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對策
發展高品質設施農業,有利于提振傳統產業發展質量、培育新型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近年來,臨澤縣委、縣政府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打造全省高品質設施農業生產示范基地為目標,以發展高附加值農產品生產為主攻方向,連續多年出臺縣委“1號文件”支持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推動全縣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占地3500畝的食用菌循環農業產業園已建成,入園經營企業4家,投產2棟50間雙孢菇菇房、10座工廠化姬菇生產車間、發酵隧道9條,新發展高端食用菌生產面積452畝,累計達2134畝,年產鮮菇3900t;擴建絲路寒旱農業示范點10個,新發展戈壁設施農業5620畝;建成高品質設施高原夏菜千畝村示范點6個,全縣累計發展設施農業3.12萬畝。結合高品質設施農業的發展,全縣在“設施農業+鄉村旅游”方面,成功打造了德源農莊田園綜合體、河西走廊葡萄風情小鎮、紅橋酒莊等集高效農業技術推廣示范、綠色有機果蔬生產、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新型經營業態,培育形成陳軍西瓜、銀先葡萄、百惠鮮蔬等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高品質設施農業已成為助力臨澤縣鄉村經濟快速發展最為活躍的一個因子。
一、發展高品質設施農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承接中部農業特色產業梯度轉移發展高品質設施農業,利用設施及鋼架拱棚的溫室溫濕度變化規律、作物生長習性、產品上市期價格,合理安排作物種植茬口,充分利用生產季節和作物生產周期,錯開中部特色農業產業上市時間,承接中部產業梯度向西轉移,實現農產品全國范圍內全季節生產。
(二)有利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高品質設施農業,加快推廣精準水肥管理技術、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蔬菜標準化生產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生態種植模式和合理安排茬口等高品質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可有效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農業產業化由低技術、低附加值、低成長狀態的傳統農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高成長狀態轉變步伐,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三)有利于產業扶貧政策的深入實施以打造高品質設施農業示范園為切入點,創建“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貧困戶”等產業扶貧形式,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積極參與基地建設管理、生態休閑服務、環衛保潔等工作內容,鼓勵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以土地流轉、土地入股、扶貧貸款入股等多種形式參與產業發展,以獲取土地流轉金或股金分紅等收入,增加經營性收入,助力農業脫貧。
(四)有利于加快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高品質設施農業,能夠有效降低農民在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生產成本,最大限度的提升農產品品質、提高復種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在加快品牌建設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方面的效果明顯。通過示范推廣,可使生產基地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規模化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特征更加明顯,進而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開辟新的途徑。
二、制約因素
(一)總量規模小,效益不突出加快設施農業發展步伐,突出群體效應,有效解決種植品種單一、茬口集中、難以保證周年供應的突出問題。大力推廣高效、輕簡化的設施農業管理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促進高品質設施農業發展上規模、上檔次。
(二)帶動功能弱,產品附加值低市場千變萬化,新型經營主體應著力培育牽市場、聯基地、帶農戶的共享發展理念,樹立滲透大城市、開拓大市場、參與大流通的創新意識,組團發展、抱團經營,健全應對市場變化的機制和體制,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增加產品附加值,促進多元化發展。
(三)產業鏈條短,特色品牌培育慢增強賣品牌、賣產品的市場經濟意識,推動商標注冊,引導貼牌銷售,改善優質產品多以初級產品銷售為主的局面,促進產品生產趨向特色化、系列化、標準化,優化產品布局結構,創特色、創品牌,推動品牌化農業建設。
三、思路和對策
發展高品質設施農業,應堅持生態優先戰略,按照“園區引領、龍頭帶動、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培植設施農業園區,優化產業布局結構,著力在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成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一)統籌規劃,增加投入建設高品質設施農業,需要用現代物質技術條件來裝備。要在嚴格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的同時,搶抓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脫貧攻堅、農業農村改革等方面不斷增加投入的有利時機,爭取在扶貧產業開發、特色產業建設、農業高效節水、專業合作組織培育等方面增加投入,注入活力。要立足縣域資源優勢,秉持“生態優先、規劃先行”理念,做好設施農業用地的調整與規劃利用,編制長遠發展規劃,以點帶面、連片成帶,確保資源合理有序開發,實現生態發展、長遠發展。
(二)夯實基礎,完善服務合理建設地下管網、綠化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設施農業生產要素,提升土地承載能力,增強對產業、資金、項目等發展構件的吸引力。強化招商引資規模和實效,積極對接大企業大項目,通過大項目建設,積極帶動設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充分調動和保護農民創業的積極性,既要提高扶持政策的含金量,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還要增強政策實施的透明度,并適時改進和完善扶持政策不合時宜的地方,多方聯動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讓廣大農民、項目業主切實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好處,為投資新建設施農業創造較好條件,開辟新的途徑。
(三)注重質量,加強監管建立完善與市場對接相適應的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儲存包裝等標準體系,確保產品從品種選擇、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等各生產環節,以及到市場、到餐桌都有標準可依,引導生產者自覺應用標準化生產技術,實現產品標準、生產規范的系列化。落實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投入品監督管理規定,嚴格管控農業投入品的經營和使用,加強農資市場管理,切實讓經營者放心經營、消費者放心消費。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將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的建立納入階段工作目標,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逐步實現蔬菜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溯、儲運信息可追蹤,確保產品質量。
(四)強化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積極推廣農業物聯網技術,將農業物聯網與農村電商平臺對接,搭建生產者和消費者點對點的溝通渠道,降低單位生產成本,培育現代農業新模式。加大農機補貼實施力度,鼓勵支持新型農機具的引進和開發,強化農機服務,減少勞力投入,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加強就業者技術培訓和素質養成教育,提高勞動生產率,助推高附加值設施農業發展,全面增強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軟實力和競爭力。
篇10
整村脫貧工作推進情況調研報告
尊敬的姚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為推動全縣整村脫貧工作,促進縣域經濟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1月中旬到3月上旬,縣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通過走訪貧困戶、召開鄉村干部和貧困戶座談會、實地察看項目實施情況等方式,深入部分鄉鎮貧困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我縣**年實施整村脫貧以來,縣委、縣政府按照“七有”、“四通”、“三解決”的要求,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堅持整村規劃、整體實施,整合投入,限期銷號,全縣整村脫貧工作有序推進。截止目前,全縣XXX個
“十X五”市定貧困村中,已有XXX個貧困村基本達到市級驗收標準,基本完成整村脫貧任務;剩余XXX個貧困村,正在實施整村脫貧,并將于今明兩年接受市級驗收。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2XX元增加到**年的7XX元,平均每年增長XX%。貧困村貧困人口共減少XX.X萬人,較**年下降XX.X%。
(一)領導重視,思路明晰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整村脫貧工作,堅持將扶貧開發工作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一部署、同步推進。先后出臺了《關于開展貧困村整村脫貧的實施意見》、《關于調整縣領導和部門聯系扶貧任務的通知》和《關于貧困村整村脫貧工作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縣里統籌、鄉鎮為主、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工作思路,按照“連片開發、綜合治理、產業帶動、整體推進”的扶貧開發模式,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改善、產業扶貧開發、扶貧搬遷安置、教育技能提升、社會關懷扶助、特困家庭保障”六大工程,全縣整村脫貧工作得到有序推進。全縣XXX個貧困村,每個村都有一名縣級領導定點聯系、兩個部門定點幫扶,都因地制宜制定了發展規劃和項目實施方案,基本都有1—2個主導增收產業,形成了“黨委政府推動、相關部門聯動、社會各方互動、群眾主體行動”的良好局面。
(二)機制完善,措施有力
一是資源整合到位。堅持縣委、政府統籌安排,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畜牧等部門共同參與,將道路通暢、飲水安全、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牛羊、柑橘、蠶桑、黑木耳等優勢特色生態產業,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累計完成財政投入XX.X億元,撬動社會投資XX.X億元,實施完工項目XXX個、在建項目XXX個,形成了扶貧項目建設全民參與、上下聯動的良好格局。二是項目管理到位。堅持對項目規劃、建設、驗收各個階段科學管理,嚴格把關。項目規劃實行鄉鎮初步建議,村民集體決策,部門聯席統籌,確保了項目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可行性。堅持定期檢查項目實施進度、及時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竣工驗收,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三是資金監管到位。各項目實施單位財務制度規范,嚴格實行專戶存儲,專款專用;財政、審計部門密切配合,加強監督,定期對專項資金進行審計通報。
(三)重點突出,成效較好
一是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等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建設村社公路1022.8公里,村公路通達率、通暢率、組通公路率均達到或高于全縣平均水平;修建飲水工程461處XX.X萬方,架設水管912.5公里,新修及整治渠堰136.7公里,整治山坪塘**4口,解決了XX.X萬人飲水困難,改善了XX.X萬畝農田灌溉;實施扶貧搬遷9XXX人,完成危舊房改造1XXX戶,貧困群眾住房基本實現了應搬盡搬,應改盡改。二是扶貧產業正在形成,貧困戶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圍繞
“兩廊三帶”空間布局的發展思路,在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3+2+X”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柑橘、蔬菜等特色產業基地XX.X萬畝,新增山羊養殖XX.X萬只、肉牛XX.X萬頭,較大幅度地增加了貧困農戶收入,在一定程度緩解了群眾增收的問題。如**鎮、雙龍鎮等鄉鎮大力發展柑橘產業,讓貧困戶足不出戶、足不出村摘去了貧困的帽子。清水土家族鄉依托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鼓勵貧困農戶通過扶貧搬遷,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但脫了貧,還致了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整村脫貧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整村脫貧所取得的成效只是階段性的,今后的工作任務仍很艱巨。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我縣整村脫貧在客觀現狀、扶貧環境和具體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
我縣屬老、少、偏、山、窮地區,貧困村大多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群的生產生活條件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要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需要投入的資金量大。目前,我縣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上級項目支持,縣級財政配套很少,貧困鄉村籌資更為困難;扶貧資金整合度不高,全縣各部門涉農項目資金較多,但點多面廣,難以發揮整體效益;扶貧貼息小額信貸難以落實到真正的貧困戶,越是貧困,越是難以得到生產發展資金;“互助資金”使用的面太小,發揮的作用有限。
(二)產業項目特色不明顯
部分鄉鎮雖然重視向幫扶單位爭取項目支持,幫扶單位也積極為貧困群眾捐資捐物辦實事,但在引導和調動群眾主動發展產業方面重視不夠,措施不多。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著“等、靠、要”思想,被動等待幫扶的現象仍然突出。有的鄉鎮、部門在項目設置上沒有充分從貧困村、貧困戶的角度去考慮,該發展什么項目、如何實施管理好項目,沒有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客觀形成了上頭熱、下頭冷的現象,有的貧困村在扶貧產業項目實施后,由于后續管理沒有跟上,導致特色種養產業實施后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影響了扶貧項目綜合效益的發揮。
(三)勞動力不強
從人口素質上看,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意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調研中發現,貧困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病殘戶或無勞動力戶,只能對耕作便道、灌溉用水條件好的地方進行耕作,剩余的地方便無人打理,使土地荒蕪的現象有所出現,在加上留守在家的普遍是老人和小孩,因此靠個人或家庭尋求后續發展困難較大,直接影響了整村脫貧工作實際效果。
(四)返貧現象比較突出
目前我縣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調查發現全縣仍有很多村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依然落后。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仍處于貧困狀態,對項目建設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脫貧的人群,由于脫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由于整村推進工作重點在基礎設施方面,難以顧及這部分貧困戶,不利于農村社會穩定和協調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強化政府統籌力度
一是思想認識要進一步統一。要把做好整村脫貧工作始終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擺在政府及相關部門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緊抓好;二是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每年都應組織相關部門,加強多方銜接,規劃和落實脫貧項目,推動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三是渠道要進一步拓寬。要堅持“政府引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工作方針,堅持幫扶與協作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使幫扶的思路更寬,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實加強扶貧項目實施的后續管理,充分發揮扶貧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五是進一步加大對扶貧工作典型事例的宣傳力度,調動各方積極性,確保扶貧工作更加扎實有效推進。
(二)加大扶貧投入,進一步提高項目資金運行效益
一是要積極主動向上級爭取項目和資金;縣財政在收入逐年增長的情況下,逐步加大對扶貧項目的配套資金投入;二是政府應加強協調,整合好各方面項目資金,捆綁使用,集中財力建設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在整村推進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的產業帶動能力;三是金融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克服懼貸心理,相關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探索建立扶貧信貸擔保機制,充分發揮小額信貸的作用;四是認真總結“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的經驗,推廣試點先進村的成功做法,加強監管,規范運作,使互助資金“放得出、收得回、運行好、見效益”,并逐步擴大互助資金的使用范圍和數額,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產。
(三)強化精準扶貧,堅持因戶施策
要對全縣現有貧困人口逐戶逐村建檔立卡,集中扶貧資金,落實精準扶貧到戶。一是精確識別扶貧對象到戶到人。按照國家和市統一制定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結合我縣實際,逐戶建立臺帳并錄入扶貧信息管理網系統,實行動態管理,對落實精準扶貧政策措施進行全面監督。二是落實精準扶貧到戶政策措施。堅持開發扶貧與救濟扶貧“兩項驅動”,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切實做到“應扶盡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對因病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農戶,要整合和落實相關部門專項政策和救濟措施給予優先扶持,兜底保障,確保其衣食無憂;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扶貧對象,把專項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對扶貧對象全面落實扶貧開發政策。三是要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幫助貧困戶進行勞務輸出,實現幫扶形式逐步由“救濟式”向“開發式”轉變、“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和企業用工的對接,做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業開發項目的結合;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管理,確保培訓質量,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