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范文

時間:2024-04-11 18:13: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辣椒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辣椒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篇1

【關鍵詞】辣椒;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鹽城市亭湖區辣椒種植面積3467hm2。近幾年圍繞提高辣椒種植水平,總結出辣椒優質高產栽培:地塊要選擇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耐濕、耐熱、果型整齊、色澤鮮艷一致的品種。育苗適宜在設施內采用穴盤或苗床育苗。定植掌握好時間和密度,選用健壯、無病的幼苗,按大、中、小分別定植。定植后要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

1 產地條件

1.1 產地環境

應符合GB/T 18407.1—2001中的規定。

1.2 地塊選擇

選擇瓜類、豆類蔬菜茬口,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地塊。忌連茬,宜水旱輪作。

2 品種選擇

選用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耐濕、耐熱、果型整齊、色澤鮮艷一致,產品符合出口或收購商要求的辣椒品種。種子質量符合GB16715.3中二級以上要求。常用品種如:韓國金塔王、朝鮮683、蘇椒5號、中椒6號、龍椒951、長香、千惠、英雄、湘研九號等。

3 育苗

3.1 育苗設施

宜在塑料大棚設施內育苗,采用穴盤或苗床育苗,育苗設施均應作消毒處理,用福爾馬林(30~50)ml/m2,加水3L噴灑。

3.2 育苗基質

采用消毒的菜園土與優質腐熟有機肥混合制成營養土,有機肥比例30%。穴盤育苗可直接選用茄果類蔬菜育苗專用基質,基質要求孔隙度約60%,pH6~7,速效磷100mg/kg以上,速效鉀100mg/kg以上,速效氮150mg/kg。

3.3 播種床

基質育苗穴盤選用50~72穴。苗床育苗按種植面積,每畝選用苗床2.0~3.0m2,鋪營養土厚10~12cm。

3.4 種子處理

3.4.1 種子消毒

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min,用清水反復沖洗后將種子浸入55℃溫水中,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撈出瀝干。

3.4.2 浸種催芽

將消毒后的種子浸泡8~12h,撈出洗凈后用紗布包好,置于28~30℃、濕度90%~95%的條件下催芽。

3.5 播種

3.5.1 播種期

一般為3月底~4月初。

3.5.2播種量

一般每667㎡大田需種量20~25g,苗床播種(8~10)g/m2。

3.5.3 播種方法

當催芽種子30%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穴盤填充育苗基質,每穴播種1粒。苗床育苗播種前床土澆足底水,水滲下后用培養土薄撒一層,刮平床面,均勻撒播種子,播后覆營養土0.8~1.0cm。

3.5.4 苗期管理

播種后,保溫保濕促齊苗,白天25~30℃,夜間15~20℃;齊苗后,溫度白天20~25℃,夜間14~18℃;定植前5d~7d,溫度白天20~22℃,夜間12~15℃。通風和控制水分煉苗,防止苗徒長,發現病蟲苗及時拔除。

4 定植

4.1 施肥整地作畦

4.1.1施基肥

整地前施用基肥。基肥施用應符合NY/T 496-2000的規定,全部肥料使用保證有機氮和無機氮的比例不小于1:1。每667㎡施用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尿素5~10kg、過磷酸鈣40~50kg、氯化鉀15~20kg或含量相當的復合肥。

4.1.2 整地作畦

施肥后,深翻20cm以上,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耙平后做成畦面寬70cm,畦間溝寬35cm,深15~20cm。施肥整地宜在定植前15d完成,覆蓋地膜待用。

4.2 田間定植

4.2.1 定植時間

4月下旬~5月中旬定植為宜,苗齡25~30d。

4.2.2 定植密度

定植株行距以(30~40)cm×(40~60)cm為宜,每667㎡2500~3000株。

4.2.3 定植方法

選用健壯、無病的幼苗,按大、中、小苗分級定植。用制缽器在地膜上打洞,植入幼苗,澆足活棵水,用土封好洞口。

5 田間管理

5.1 水分管理

門椒膨大前,應控制水分,結果后可適當增加灌水量并保持土壤濕潤。禁止大水漫灌及陰天或傍晚澆水,提倡使用膜下滴灌。灌溉水質應符合GB/T 18407.1-2001的規定。

5.2施肥管理

采收第一果前結合澆水溝施或穴施尿素,每667㎡15kg,或腐熟餅肥50kg。采果期結合澆水追施磷酸二銨每667㎡15kg~30kg。進入盛果期后每7~10d澆水1次,間隔追肥,每667㎡每次用硫酸鉀8~l0kg、尿素5~10kg。

5.3 中耕除草

應注意防治田間雜草,雨后及時中耕,清溝理墑,促進辣椒早發。在生產中禁止使用各類除草劑。

5.4 植株調整

門椒采收前,及時打掉門椒以下部位的側枝和腋芽;根據田間植株長勢,適時采收門椒;紅椒采收期及時打掉基部老葉。

5.5 病蟲害防治

5.5.1 防治原則

按照 “預防為主,綜合預防”的植保方針,堅持 “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科學使用農藥防治”的綜合防治原則。

5.5.2 主要病蟲害

疫病、炭疽、病毒病、瘡痂病、棉鈴蟲、蚜蟲、煙青蟲。

5.5.3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抗逆的優良品種;培育壯苗,播前耕翻曬垡或凍垡,合理輪作;清潔田園,及時去除病株殘體,摘除病葉、病果,帶出田外深埋處理。

(2)物理防治:采用黃板誘殺蚜蟲,銀灰地膜驅避蚜蟲、頻振殺蟲燈及性誘劑誘殺害蟲。

(3)化學防治:農藥使用應符合GB4285的規定;注意交替輪換用藥,合理混用,每種農藥在生長期內只允許使用一次;優先采用粉塵法,主要病、蟲化學藥劑防治參照附錄A。

6 采收及采后處理

6.1 采收時間

一般門椒基本定型變深綠色時采收,后續辣椒果實采收為果實完全變紅時進行,盛果期一般3~5d采收1次,初霜前采收結束。

6.2 采收方法

采收過程中所用工具應清潔、衛生、無污染,采后不得浸水或噴灑化學藥劑。

篇2

關鍵詞:辣椒;高效新技術;技術集成

粵西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過渡地帶,溫、光、水條件良好,素有天然溫室之稱,是發展冬種北運辣椒優勢區域。據統計,粵西地區年辣椒生產面積達2.8萬公頃以上,是廣東省最大的辣椒產區。但近年來,粵西辣椒減產嚴重,品質變劣,生產效益下滑,大大降低了種植戶的積極性。主要原因是生產過程的各項關鍵技術未能較好地貫徹和配套實施,隨著辣椒種植年限的增加,病蟲為害、連作障礙現象日益嚴重,勞動力、農藥及肥料成本投入急劇增加;導致辣椒產業陷入管理不到位-技術應用不到位-產量低、品質差-價格低、銷售難的惡性循環之中。2011年,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茂名綜合試驗站(依托單位為茂名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開展辣椒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研發出辣椒地膜加稻草覆蓋高效安全栽培技術,并且還引進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高產栽培和辣椒膜下滴灌肥水一體化栽培等新技術,把這些新技術進行集成,并在粵西各地進行推廣。通過多年的推廣應用,成效顯著,大大提高了辣椒的產量和品質,勞力、肥料、農藥成本投入減少,促進了辣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現將主要技術要點簡述如下。

1 選擇優質高產抗病品種技術

粵西地區的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濕,土傳病害(尤其是病毒病、疫病、枯萎病)發生嚴重,種植辣椒主要以北運為主。因此,針對粵西地區辣椒生產的氣候、病害發生及銷售等情況,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耐熱耐濕力強,較抗炭疽病、瘡痂病,耐疫病和病毒病,果肉較厚,耐貯運,商品性好的高產品種。如湘研系列、中椒系列、新東方神劍系列品種。

2 種子消毒和穴盤育苗技術

2.1 種子消毒

(1)將種子放入約55℃的溫水中浸15min(分),并不斷攪拌,待降至常溫時再浸泡4~5h(小時),對辣椒的瘡痂病、菌核病有殺菌作用。(2)種子在清水浸5h(小時)后,放入40%的福爾馬林150倍液中浸15min(分),可預防辣椒炭疽病和瘡痂病。(3)將種子在清水中浸4h(小時),然后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min(分),能鈍化病毒,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2.2 穴盤育苗

穴盤育苗能使幼苗生長整齊、健壯,帶土移植,傷根少。植后不但回青生長快,且病害發生也減少。因此,采用60~70目的穴軟盤進行育苗,是辣椒高產栽培的關鍵措施之一。

3 實行輪作和適當疏植技術

辣椒是病蟲害發生嚴重的作物之一,合理輪作可有效減輕病蟲害的發生:辣椒不能與茄果科作物連作,盡可能與禾本科或豆科作物輪作2~3年。據多年調查表明:連茬發病率甚高,與大蒜、蔥類輪作可降低病害發生,在新地栽培辣椒易獲得高產。粵西溫度較高,辣椒生長較快,因此,要求適當疏植,以保證生長中后期植株間通風透光,以減輕病害的發生,延長采果期。應根據不同地力水平和不同的品種選擇株行距,地力水平高及生長旺盛品種適當疏植,每畝栽植2200~2500株。

4 高畦種植和科學施肥技術

辣椒應選擇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田塊種植,要求深翻曬土,土肥均勻,表土平整,按畦面寬1.2m,溝寬0.3m作高畦。南方雨水多,要及早做好防范澇災工作,要采用高畦種植,并且各溝要相通,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經常保持畦土干爽,使辣椒根系正常生長。因蓋膜種植會給中后期施肥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結合辦地施足基肥,并多施有機肥,畝施有機肥約2000Kg,進口復合肥30~50Kg。南方土壤多呈酸性,每畝施用石灰50~100Kg,以中和酸性及土壤消毒。按N、P、K比例1.0:0.4:1.0配方施肥,且配合施用一定量的硼、鋅、鎂等中微量元素。開花結果期多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霸、翠康花果靈等葉面肥,以補充營養,提高座果率,防止植株早衰。苗期輕施氮肥或高氮復合肥,開花結果期穩施氮、磷、鉀平衡肥,幼果膨大、掛果重施高鉀復合肥。

5 病蟲害田園清理潔技術

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生長中后期摘除植株下部的病葉、黃葉,且病果也要摘掉,病株、病葉、病果要運到辣椒園外集中深埋或燒毀,不能留在田間;采收后也要清理田間病殘株,以減少病菌源,這樣可減輕病害的發生。在害蟲盛卵期結合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摘除卵葉片和蟲害果,以降低蟲口基數。

6 辣椒地膜加稻草覆蓋高效安全栽培技術

6.1 作畦鋪膜

高畦種植,畦越高,冬季膜內表土層增溫越明顯,且能有效地降低雨季畦面的受浸程度,病害的發生也減少。一般畦的高度在25~35cm為好,畦溝寬1.5m左右為宜。蓋膜前,先把畦平整成拱形,這樣蓋膜能與土表緊密貼合。作好畦后,在畦面的中間鋪一條滴噴管,便可以蓋膜;建議采用銀灰色膜覆蓋,銀灰色膜有驅蚜作用,可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6.2 地膜上覆蓋稻草或雜草

采用地膜加稻草覆蓋栽培技術,能起到雙向調節膜內表土溫度的機制,前期(秋季)稻草阻隔陽光照射降低表土溫度,生長中后期(冬季)又能提高土溫,使辣椒根系在較適宜的土溫內生長。方法是在畦面膜上覆蓋稻草或雜草,方向與畦走向垂直,厚度為5cm左右。

篇3

摘要介紹保護地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為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經濟效益打下基礎。

關鍵詞辣椒;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辣椒;保護地;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141-01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8-0141-01

辣椒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屬于喜溫蔬菜,對光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只要溫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是對水分要求較嚴格,既不耐旱,又不耐澇。辣椒對于土地的適應性較強,但以壤土或砂壤土較為適宜。另外,辣椒對肥料要求較高,幼苗期需適當的磷、鉀肥,花芽分化期適當多用磷、鉀肥,可使花芽分化提前,花朵數量增加,素質提高。辣椒不能偏施氮肥,尤其是初花期。此外,辛辣味易受氮肥影響。現總結冬季利用大棚設施種植辣椒技術,以供參考。

辣椒原產南美洲熱帶地區,屬于喜溫蔬菜,對光照長短的要求不嚴格,只要溫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是對水分要求較嚴格,既不耐旱,又不耐澇。辣椒對于土地的適應性較強,但以壤土或砂壤土較為適宜。另外,辣椒對肥料要求較高,幼苗期需適當的磷、鉀肥,花芽分化期適當多用磷、鉀肥,可使花芽分化提前,花朵數量增加,素質提高。辣椒不能偏施氮肥,尤其是初花期。此外,辛辣味易受氮肥影響。現總結冬季利用大棚設施種植辣椒技術,以供參考。

1品種選擇

1品種選擇

目前,象山縣栽培的辣椒品種主要有蕭新8號、華夏椒王(208)、艷陽等,蕭新8號辣椒屬中早熟超大果尖椒品種,高抗病毒病,植株長勢強健,分枝性好,單果重100 g左右,是露地栽培的首選品種之一。華夏椒王(208)為日本親本雜交育成的新品種,長勢壯旺,耐熱耐濕性強,適應性廣,連續坐果能力強,產量可達82.5 t/hm2,且辣味適中,品質佳,適合春、夏、秋季栽培[1]。艷陽是利用辣椒不育系經三系配套雜交而成的新型鮮食、加工兼用型線椒品種,具有生長勢強、抗逆性強(抗青枯病、疫病)、商品性好等優點,辣味香濃,適合春、秋2季栽培。

目前,象山縣栽培的辣椒品種主要有蕭新8號、華夏椒王(208)、艷陽等,蕭新8號辣椒屬中早熟超大果尖椒品種,高抗病毒病,植株長勢強健,分枝性好,單果重100 g左右,是露地栽培的首選品種之一。華夏椒王(208)為日本親本雜交育成的新品種,長勢壯旺,耐熱耐濕性強,適應性廣,連續坐果能力強,產量可達82.5 t/hm2,且辣味適中,品質佳,適合春、夏、秋季栽培[1]。艷陽是利用辣椒不育系經三系配套雜交而成的新型鮮食、加工兼用型線椒品種,具有生長勢強、抗逆性強(抗青枯病、疫病)、商品性好等優點,辣味香濃,適合春、秋2季栽培。

2培育壯苗

2培育壯苗

早熟栽培的辣椒于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為375 g/hm2,一般選擇50穴或30穴的育苗盤育苗,自配育苗有機基質[2]。配制基質的原料要求選用無公害基地內無病蟲源的田園土、腐熟農家肥、草炭、壟糠灰、復合肥等,孔隙度要求約60%,pH值6~7,含速效磷100 mg/kg以上、速效鉀100 mg/kg以上、速效氮150 mg/kg,具有疏松、保肥、保水、營養等特點;或選用優良商品基質。將配好的基質裝入穴盤擺好待用,基質不可裝得過滿,以防澆水時水流出。

早熟栽培的辣椒于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為375 g/hm2,一般選擇50穴或30穴的育苗盤育苗,自配育苗有機基質[2]。配制基質的原料要求選用無公害基地內無病蟲源的田園土、腐熟農家肥、草炭、壟糠灰、復合肥等,孔隙度要求約60%,pH值6~7,含速效磷100 mg/kg以上、速效鉀100 mg/kg以上、速效氮150 mg/kg,具有疏松、保肥、保水、營養等特點;或選用優良商品基質。將配好的基質裝入穴盤擺好待用,基質不可裝得過滿,以防澆水時水流出。

按照種植計劃準備足夠的播種床。畦床寬115~120 cm(2個穴盤的長度),長40~50 m,整平拍實床面,鋪設穴盤,填充基質。

按照種植計劃準備足夠的播種床。畦床寬115~120 cm(2個穴盤的長度),長40~50 m,整平拍實床面,鋪設穴盤,填充基質。

穴盤育苗要求種子發芽率應大于90%。播前采用溫湯浸種,風干后播種或丸粒化后再播種,播深0.5~1.0 cm,播后覆蓋基質,將育苗盤噴透水,以水從穴盤底孔滴出為宜,使基質最大持水量逾200%。播種后放入催芽室[3]。辣椒苗大多采用穴盤一次成苗的方法,需在第1片真葉展開時,抓緊將缺苗孔補齊。冬、春育苗注意溫度管理。播種至齊苗、齊苗至分苗前、分苗至緩苗、緩苗后至定植前、定植前5~7 d的日溫應分別為25~30、25-28、25~30、20~25、18~20 ℃,夜 溫應分別為18~20、16~18、23~25、16~18、10~13 ℃,短時間最低夜溫應分別不低于15、10、13、10、8 ℃。育苗時在保證秧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盡量早揭晚蓋覆蓋物。分苗水要澆足,以后視土壤墑情適當澆水[4]。早春育苗白天18~20 ℃,夜間15~10 ℃。壯苗指標:苗高15~20 cm,莖粗0.3~0.4 cm,7~9片真葉,葉片肥厚,深綠色,普遍現蕾,根系發達為乳白色,無病蟲斑痕。

穴盤育苗要求種子發芽率應大于90%。播前采用溫湯浸種,風干后播種或丸粒化后再播種,播深0.5~1.0 cm,播后覆蓋基質,將育苗盤噴透水,以水從穴盤底孔滴出為宜,使基質最大持水量逾200%。播種后放入催芽室[3]。辣椒苗大多采用穴盤一次成苗的方法,需在第1片真葉展開時,抓緊將缺苗孔補齊。冬、春育苗注意溫度管理。播種至齊苗、齊苗至分苗前、分苗至緩苗、緩苗后至定植前、定植前5~7 d的日溫應分別為25~30、25-28、25~30、20~25、18~20 ℃,夜 溫應分別為18~20、16~18、23~25、16~18、10~13 ℃,短時間最低夜溫應分別不低于15、10、13、10、8 ℃。育苗時在保證秧苗不受凍害的前提下,盡量早揭晚蓋覆蓋物。分苗水要澆足,以后視土壤墑情適當澆水[4]。早春育苗白天18~20 ℃,夜間15~10 ℃。壯苗指標:苗高15~20 cm,莖粗0.3~0.4 cm,7~9片真葉,葉片肥厚,深綠色,普遍現蕾,根系發達為乳白色,無病蟲斑痕。

3適時定植

3適時定植

忌與其他茄果類作物連作。應選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砂壤土種植,提前15 d整地、施基肥。6 m×30 m標準大棚基施腐熟廄肥、復合肥分別為750、15 kg,采用溝施或翻耕前面施,筑畦,要求畦寬1.4 m、溝寬40 cm、畦面寬100 cm。每個標準大棚4畦[5]。

忌與其他茄果類作物連作。應選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砂壤土種植,提前15 d整地、施基肥。6 m×30 m標準大棚基施腐熟廄肥、復合肥分別為750、15 kg,采用溝施或翻耕前面施,筑畦,要求畦寬1.4 m、溝寬40 cm、畦面寬100 cm。每個標準大棚4畦[5]。

辣椒大棚早熟栽培一般于1月上中旬至3月初選冷空氣過后的晴天定植。每畦種2行,株距25 cm,栽植6萬株/hm2左右。定植后施點根肥,整平畦面,蓋上地膜,并搭小拱棚蓋膜保溫,以促生新根,及早還苗[6]。

辣椒大棚早熟栽培一般于1月上中旬至3月初選冷空氣過后的晴天定植。每畦種2行,株距25 cm,栽植6萬株/hm2左右。定植后施點根肥,整平畦面,蓋上地膜,并搭小拱棚蓋膜保溫,以促生新根,及早還苗[6]。

4田間管理

4田間管理

4.1保溫防寒

4.1保溫防寒

定植后5~6 d內不通風,保持較高溫度,促使緩苗。緩苗后,開始通風,保持棚溫白天不超過28 ℃,夜間不低于10 ℃。開花坐果期適溫為20~25 ℃,并有較大的通風量和較長的通風時間,以提高坐果率。

定植后5~6 d內不通風,保持較高溫度,促使緩苗。緩苗后,開始通風,保持棚溫白天不超過28 ℃,夜間不低于10 ℃。開花坐果期適溫為20~25 ℃,并有較大的通風量和較長的通風時間,以提高坐果率。

4.2肥水管理

4.2肥水管理

緩苗后至門椒坐果后,一般不輕易澆肥水,尤其是不可偏施氮肥,否則容易徒長或落花落果。待第1層果實開始采收時,要加強澆水追肥,薄肥勤施,保持田間濕潤。一般每采收2次追肥1次,每次施復合肥150 kg/hm2。盛果期增加施肥量,施復合肥225 kg/hm2加尿素150 kg/hm2。

緩苗后至門椒坐果后,一般不輕易澆肥水,尤其是不可偏施氮肥,否則容易徒長或落花落果。待第1層果實開始采收時,要加強澆水追肥,薄肥勤施,保持田間濕潤。一般每采收2次追肥1次,每次施復合肥150 kg/hm2。盛果期增加施肥量,施復合肥225 kg/hm2加尿素150 kg/hm2。

4.3保花保果

4.3保花保果

低溫期間為防落花落果和植株徒長,宜在10∶00前用20 mg/kg 2,4-D點花,盛長期用30 mg/kg防落素噴花(不超過2次,以免藥害)。

低溫期間為防落花落果和植株徒長,宜在10∶00前用20 mg/kg 2,4-D點花,盛長期用30 mg/kg防落素噴花(不超過2次,以免藥害)。

5病蟲害防治

5病蟲害防治

辣椒常見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紅蜘蛛、煙粉虱、薊馬等。防治辣椒猝倒病和立枯病,要做好種子消毒,干種子用25%甲霜靈粉劑加70%代森錳鋅(9∶1)1 500~2 000倍液拌種,發病初期及時用68%金雷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或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1 000(下轉第146頁)

辣椒常見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紅蜘蛛、煙粉虱、薊馬等。防治辣椒猝倒病和立枯病,要做好種子消毒,干種子用25%甲霜靈粉劑加70%代森錳鋅(9∶1)1 500~2 000倍液拌種,發病初期及時用68%金雷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或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1 000(下轉第146頁)

(上接第141頁)

(上接第141頁)

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防治。防治辣椒灰霉病,定植前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淋幼苗。定植后結合蘸花施藥,即在配好的防落素稀釋液中加入0.1%的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2%~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進行蘸花或涂抹。發病初期可選用50%凱澤懸浮劑1 000倍液,或40%施佳樂懸浮劑8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7]。辣椒疫病可在定植后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以保護,每15 d噴1次。發病初期可噴灑18.7%凱特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50%阿克白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68.75%銀法利懸浮劑1 0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續2~3次。辣椒枯萎病可在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瓜菜重茬劑500~800倍液、40%瓜枯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隔7~10 d灌1次,連續灌3~4次。煙粉虱用20%啶蟲脒乳油3 0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0%吡丙醚乳油800倍液(對卵高效)進行防治。紅蜘蛛可以用9.5%喹螨醚乳油2 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 200倍液,或57%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99%綠穎乳油300倍液進行防治。

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等噴霧防治。防治辣椒灰霉病,定植前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淋幼苗。定植后結合蘸花施藥,即在配好的防落素稀釋液中加入0.1%的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0.2%~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進行蘸花或涂抹。發病初期可選用50%凱澤懸浮劑1 000倍液,或40%施佳樂懸浮劑8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噴霧防治[7]。辣椒疫病可在定植后噴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以保護,每15 d噴1次。發病初期可噴灑18.7%凱特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50%阿克白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68.75%銀法利懸浮劑1 0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續2~3次。辣椒枯萎病可在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瓜菜重茬劑500~800倍液、40%瓜枯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隔7~10 d灌1次,連續灌3~4次。煙粉虱用20%啶蟲脒乳油3 000倍液,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0%吡丙醚乳油800倍液(對卵高效)進行防治。紅蜘蛛可以用9.5%喹螨醚乳油2 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1 200倍液,或57%炔螨特乳油2 000倍液,或99%綠穎乳油300倍液進行防治。

6及時采收

6及時采收

大棚栽培辣椒,前期采收應適當提早,以利于中后期植株生長、開花、結果,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對長勢瘦弱的植株更應提早采收青果,否則不利植株的發棵。一般3 d左右采收1次,旺果期每隔5 d采收1次。辣椒枝條松脆,采摘時動作要輕,以免碰斷枝葉,雨天不宜采摘,以減少發病。

大棚栽培辣椒,前期采收應適當提早,以利于中后期植株生長、開花、結果,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對長勢瘦弱的植株更應提早采收青果,否則不利植株的發棵。一般3 d左右采收1次,旺果期每隔5 d采收1次。辣椒枝條松脆,采摘時動作要輕,以免碰斷枝葉,雨天不宜采摘,以減少發病。

7參考文獻

7參考文獻

[1] 楊珊,李登美,李慧,等.不同施肥量對辣椒產量的影響 [J].農技服務,2011(11):1572,1576.

[1] 楊珊,李登美,李慧,等.不同施肥量對辣椒產量的影響 [J].農技服務,2011(11):1572,1576.

[2] 宋少堂.辣椒—苦瓜—芹菜大棚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9):41-42.

[2] 宋少堂.辣椒—苦瓜—芹菜大棚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8(9):41-42.

[3] 袁立新,王宣,史書強,等.遼西濱海區玉米間種辣椒高效栽培模式[J].遼寧農業科學,2011(6): 87.

[3] 袁立新,王宣,史書強,等.遼西濱海區玉米間種辣椒高效栽培模式[J].遼寧農業科學,2011(6): 87.

[4] 張鳴,朱忠選,司曉軍,等.早春覆蓋辣椒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3):33-35.

[4] 張鳴,朱忠選,司曉軍,等.早春覆蓋辣椒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3):33-35.

[5] 李思達,車曉剛,計曉明,等.白城市優質干制辣椒栽培技術要點 [J].中國農業信息,2011(5):36-37.

[5] 李思達,車曉剛,計曉明,等.白城市優質干制辣椒栽培技術要點 [J].中國農業信息,2011(5):36-37.

[6] 潘明輝.無公害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種業導刊,2010(12):30.

[6] 潘明輝.無公害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種業導刊,2010(12):30.

[7] 牟東嶺,鄭元紅,肖莉,等.畢節名優辣椒病蟲害種類調查及防治 [J].長江蔬菜,2011(24):57-61.

篇4

關鍵詞:日光溫室;立體種植種植模式;寧城

赤峰市寧城縣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農業面積有0.68萬hm2,是內蒙古乃至東北地區重要的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之一。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多年的不斷探索和菜農的實踐經驗總結,成功摸索出多種高產高效種植模式,為棚室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中,冬春茬日光溫室辣椒一豆角一甘藍立體種植模式,充分利用棚室資源,顯著提高了日光溫室的種植效益,目前全縣推廣面積達到730 hm2。

立體種植模式

冬春茬辣椒―豆角―甘藍立體種植模式的具體時間安排是,辣椒在10月末至1]月上旬下籽育苗,次年1月中旬左右定植,2月末~3月上旬上市,6月末至7月上旬結束,豆角12月中下旬左右育苗,在高臺辣椒株間與辣椒同時定植,次年5月末拉秧;甘藍11月末~12月上旬育苗,辣椒定植后在大行間定植甘藍(1月中下旬),辣椒采收上市初期,甘藍收獲結束。利用辣椒封壟采收前的這段時間收獲一茬甘藍,既增加了收入,還不影響辣椒的正常生長和管理。

生產效益

正常生產情況下,主栽作物辣椒1 5萬kg/hm2左右,產值37.5萬元;豆角1.5萬kg/hm2左右,產值6.0萬元,甘藍3.0萬kg/hm2左右,產值3.6萬元。這一茬生產結束后,產值達到47.1萬元/hm2,扣除生產成本6.75萬元/hm2,純收入近40.35萬元/hm2。

冬春茬日光溫室辣椒栽培技術要點

品種選擇 選擇耐低溫、抗病、早熟、高產、耐貯運、商品性好品種,如超越者、亨椒1號、金椒12、長劍、亮劍、海豐23、金鳳凰等品種。

種子處理 已包衣的種子不必作種子處理,干籽可直接播種,未包衣的種子必須進行種子處理。種子處理方法是:用55℃溫水不斷攪拌浸種15 min,取出冷卻后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中浸種30 min,取出用清水沖洗后放入30℃溫水中浸泡6 h-8 h。在浸泡過程中,將種子反復搓洗幾遍,去掉種子表面上的黏液和辣味。浸泡完后用清水洗凈用紗布包好。在25 ℃~30 條件下進行催芽,待7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

播種育苗 10月末~11月上旬在日光溫室內育苗(若用穴盤育苗則苗齡在35天左右,可根據上市時間合理確定育苗時間)。播種前,一定要將苗床澆透底水。選擇晴天上午播種,播種要均勻(催芽的種子加入少量干沙土輕輕拌勻撒播),苗床播種20 g/m2,然后覆蓋0.8 cm~1.0 cm厚的營養土,并蓋上地膜增溫保濕以利于快出苗,出好苗。出苗前,苗床溫度白天保持25 ℃~30℃夜間15℃~20℃,一周即可出苗,待有70%出苗時要及時去掉地膜(要隨時觀察,不要燙傷幼苗)。

幼苗管理 苗出齊后降溫,白天22℃~24 ℃,夜間12 ℃~14 ℃,一周后轉入正常管理,白天24 ℃~28℃,夜間15 ℃~18℃。出苗后要視情況覆土1次~2次,覆土厚度0.3 cm~0.5 cm,以利保墑培育壯苗。當幼苗長到2片~3片真葉時即可進行分苗,選擇10 cm×10 cm的營養缽,每缽1株(單株分苗)。分苗后前3天高溫管理以促進緩苗,白天30 ℃~35 ℃,夜間18 ℃~22 ℃。緩苗后開始生長時要適當降低溫度,白天25 ℃~28℃,夜間15 ℃~18 ℃。如果苗期有脫肥現象,要噴1次~2次0.2%磷酸二氫鉀和0.3%尿素混合液。同時還要注意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當植株普現大蕾時即可定植。

適時定植 結合整地,施入優質腐熟的農家肥12萬kg/hm2~15萬kg/hm2,以上撒入地表,起壟作畦。采用大壟高臺雙行覆膜栽培,按每畦寬120 cm做一高臺,臺高20 cm,底寬60 cm,上寬45 cm,在臺中間開溝(也作為膜下暗灌溝),施入磷酸二銨750 kg/hm2、硫酸鉀375 kg/hm2、生物有機肥375 kg/hm2,然后覆上地膜。當溫室內10 cm地溫穩定在15 ℃以上時開始定植(約立春前10天~15天)。定植前先在臺上按行距45 cm、株距33 cm打孔,每穴定植1株,5.04萬株/hm2左右。

定植后溫度管理 定植后到緩苗前,白天溫室28 ℃~35 ℃,夜間18℃~23 ℃,高溫促緩苗。緩苗后,白天25 ℃~28 ℃,前半夜18℃~23℃,后半夜15 ℃--18 ℃為宜,早晨最低溫度不低于12 ℃,如果棚內溫度高于30 ℃或低于15 ℃,辣椒的落花、落果、落葉(三落病)率和畸形果率明顯增加。辣椒的生育后期處于溫度較高的夏季,此時要及時增加溫室的放風量,待外界氣溫高于15 ℃以上時,要晝夜放風進行降溫。

定植后水肥管理 定植后膜下暗灌澆緩苗水,待水滲后及時封穴,直到門椒坐住后開始膨大前不澆水。這期間以控上促下為目的,增強根系發育。當門椒開始膨大時進行施肥澆水,促其膨大。以后每10天左右澆1次水,并隨同沖施肥,每次沖施225 kg/hm2~300 kg/hm2,以促其開花結果,提高產量。

植株調整 門椒和對椒適當早采摘,要及時打掉門椒以下的側枝,以上每層果采摘后要及時把下面的老葉和病葉打掉。同時,要適當把伸向壟內的較弱側枝疏掉,以保證植株的正常通風透光,增強光合作用。

病蟲害防治 按照無公害、標準化技術的要求,辣椒整個生長期要注意防治疫病、根腐病、病毒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病害,同時注意防治蚜蟲、白粉虱等蟲害。

豆角栽培技術要點

品種選擇 選擇豐產、抗病、商品性好的品種,如大連白、碧豐九號、君樂851等品種。

青苗 用紙筒或營養缽育苗,12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前,將配好的營養土裝進紙筒或營養缽(不要裝滿,上留2 cm左右),擺放整齊后打足底水再播種,每個紙筒或營養缽播種2粒~3粒,覆土厚1 cm~1.2 cm,待出苗長出真葉后視長勢情況留一健壯苗。定植豆角苗長到5葉6葉期時與辣椒同時定植。每隔3條壟辣椒在第4條壟上每隔4株辣椒定植1穴豆角,相鄰兩行定植的豆角應錯開,使之縱成行,斜成線,錯落有致,這樣才能創造最佳的通風透光條件,使兩作物均能獲得高產。

田間管理 水肥管理隨同辣椒。注意防治銹病、炭疽病、莖基腐病等病害及白粉虱、斑潛蠅等蟲害。采收時,要注意防止損害或扯斷豆角蔓。

甘藍栽培技術要點

品種選擇 選擇生長期較短、抗逆生強的品種,如中甘11、8398等。

育苗 在11月末~12月上句育苗(辣椒定植前40天左右)。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是,將種子放在25 ℃左右的水中浸泡4 h,撈出后洗凈,稍干后用濕毛巾包好放在20 ℃~25 ℃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中洗1次,當種子萌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要把苗床澆足底水,水滲后均勻播種,覆土厚0.6 cm-0.8 cm,覆蓋地膜保濕增溫,以利快出苗,出好苗。待幼苗長到三葉一心時把苗分到營養缽內。

苗期溫度管理 ①播種至出齊苗,白天20 ℃~25 ℃,夜間15℃~16 ℃;②分苗之前,白天18 ℃~23℃,夜間13 ℃~15 ℃;③分苗后,白天20 ℃~25 ,夜間14 ℃~16 ℃;④緩苗后,白天18 ℃~22 ℃,夜間11℃~14 ℃。

篇5

關鍵詞 小麥;小辣椒;芝麻;套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S641.3;S56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4-0033-01

為充分利用地力資源,解決糧經油爭地的矛盾,提高復種指數,特推行小麥套種小辣椒及芝麻一年三種三收的高效栽培模式。運用該栽培模式,小麥、小辣椒、芝麻的產量分別為6 000、 5 250、 600 kg/hm2,收入6.75萬~7.50萬元/hm2,經濟效益得到了提高。

1 種植方式

播種小麥時,以80 cm為一帶,種2行小麥,行距20 cm,留60 cm空檔;次年5月上旬,在空檔內定植2行小辣椒,行距40 cm,定植12萬株/hm2;小麥收獲前,每隔4行小辣椒播種1行芝麻,留苗3.00萬~3.75萬株/hm2。

2 栽培技術要點

2.1 選用優良品種

小麥宜選用早熟品種,如鄭麥366、周麥22等;小辣椒應選擇抗病性強的高產優質品種,如三鷹八號、天問二號等;芝麻宜選擇耐漬抗病高產的單稈型品種,如漯芝16、漯芝21等。

2.2 整地施肥

選用有機質豐富、養分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地塊,10月上中旬播種小麥時,施用優質腐熟的廄肥30~45 t/hm2、復合肥(15-15-15,下同)750 kg/hm2 [1-2]。1月中下旬將空檔處進行深翻,深度為20 cm,小辣椒定植前,在空檔內施復合肥600~750 kg/hm2。

2.3 小辣椒育苗

2.3.1 建苗床及播種。小辣椒采用小拱棚陽畦育苗,一般在3月中下旬建苗床,每10 m2用200 kg腐熟的優質土雜肥過篩混入三元復合肥1~2 kg,加50%多菌靈0.25 kg,鋪于苗床刮平踏實[3-4]。然后灌水,待水洇干后均勻撒播小辣椒種子150 g,覆細土0.5 cm,再噴灑封閉型除草劑(20%乙草胺),每2 mL對水1 kg施于5~8 m2內,而后覆膜。

2.3.2 苗床管理。苗床內溫度應保持在25~30 ℃,待小辣椒苗出齊后,噴灑適量的阿米多彩(56%百菌清?嘧菌酯)防治猝倒病,同時白天注意放風。當小辣椒苗長至2葉1心時間苗,并適當煉苗。

2.4 芝麻播種

芝麻應適時早播。選用漯芝16、漯芝21等單枝型品種,在小麥收獲前5~7 d播種為宜,最遲不晚于6月10日。播種過晚,出苗后小辣椒苗正處于團棵期,芝麻苗易受辣椒植株的蔭蔽[5-6]。

3 田間管理

3.1 小麥的田間管理

3.1.1 肥水管理。由于小麥播種時底肥比較充足,相比常規種植群體較小,養分消耗有限,加之小辣椒定植前施用的基肥能起到雙重作用,所以套種麥田春季一般無需追肥。攆墑播種的麥田,若播后一段時間仍沒有降雨,初冬必須冬灌。對于冬季墑情充足的地塊,無需澆水。小辣椒在定植及以后的澆水,亦能滿足小麥中后期對水分的需求。

3.1.2 病蟲防治。小麥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蚜蟲、粘蟲等,對于病害可用“至亮”(30%戊唑?咪鮮胺)60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對于蟲害,可用40%氧樂果800倍液450 kg/hm2噴霧防治。

3.2 小辣椒定植及田間管理

3.2.1 小辣椒定植。5月上旬將小辣椒苗隨水定植于預留空檔內,每檔2行,行距40 cm,密度12萬~15萬株/hm2,摘后及時撒毒麩,確保一播全苗。

3.2.2 肥水管理。小辣椒定植后,小麥植株與之爭肥水較嚴重,為保證其正常生長,此間應保持見干見濕,澆水后及時淺中耕可有效提高地溫,蓄水保墑,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同時消滅雜草。并在麥收前后追肥,施復合肥450~600 kg/hm2、尿素150 kg/hm2。

3.2.3 植株管理。小辣椒植株長至12~14片葉應及時摘心,促其盡快分枝,以增加光合面積,搭好豐產骨架,避免二次結果,使成熟一致,提高產量和品質。

3.2.4 病蟲防治。小辣椒病蟲害主要有疫病、甜菜夜蛾、煙青蟲、茶黃螨等,對疫病可用“百泰”(60%吡唑?代森聯)800倍液噴霧防治;甜菜夜蛾、煙青蟲可用5%甲維鹽1 5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茶黃螨可用2.5%阿維菌素3 000倍液噴霧防治。

3.3 芝麻田間管理

3.3.1 適時間定苗。芝麻苗有3~4片真葉時進行間苗。間苗時發現缺苗,要及時帶土移栽。當芝麻長至12~15 cm時定苗,株距以13~16 cm為宜。

3.3.2 化學除草。在播種后3 d以內,用72%都爾乳油1 500 mL/hm2,加水稀釋后均勻噴布于土表。土質黏重田塊,應增加20%的用藥量。

3.3.3 科學施肥。由于小辣椒田底肥充足,芝麻前期不再施肥。開花結蒴期是芝麻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需肥高峰期,吸收養分約占總量的70%,必須增施化肥。追施尿素112.5 ~150.0 kg/hm2,蒴果期用0.4%磷酸二氫鉀與0.2%硼砂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約5 d噴1次,連噴2次。

3.3.4 打頂保葉。一般8月10日前后打頂。晴天下午用手摘除花序頂部生長點約1 cm。嚴禁掐芝麻葉食用,保證植株光合面積,促進養分運輸,提高粒重及品質。

4 適時收獲

對于小麥應在蠟熟后期一次性機械收獲;小辣椒可在果皮深紅有光澤、籽粒飽滿時一次性收割晾曬,待果實脫水后采摘;對芝麻宜在大部分葉片枯黃脫落,籽粒呈現固有光澤時一次性收割打捆收獲。

5 參考文獻

[1] 劉燕,卜茂平,施大治,等.安鄉縣芝麻種植現狀、問題及對策[J].作物研究,2015(1):69-71.

[2] 何云超.小麥種植中提高效益的途徑[J].南方農業,2015(12):17-18.

[3] 栗如峰.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河南科技,2013|(18):206.

[4] 張銘.小辣椒種植的土肥水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0):149.

篇6

李作明,河南柘城縣農業局,柘城縣城關鎮未來大道102號,476200,

電話:13837083958,

E-mail:

程寶峰,武漢弘耕種業有限公司

收稿日期:2015-07-25

柘城縣地處豫東平原,耕地面積7.13萬hm2,主要種植小麥、玉米、三櫻椒、西瓜、大蒜等作物。為了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種植效益,筆者通過多年的推廣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了冬小麥―西瓜―三櫻椒間作套種模式及其配套栽培技術。該模式一般每667 m2可產大蒜1 000 kg,西瓜4 000 kg,三櫻椒150 kg,合計667 m2產值8 000元左右。由于該種植模式增效明顯,技術容易掌握,農民種植積極性較高,全縣年推廣面積達萬畝以上。

1 科學選種

大蒜宜選用高產、抗病、早熟的優良品種,如中牟大蒜、金鄉大蒜等;西瓜選用早熟、適口性好的品種,如豐收二號、豐收三號、鄭雜二號等;三櫻椒選用中早熟、抗病性強的品種,如三鷹六號、三鷹八號等。

2 加深耕層,施足基肥

在旋耕3年以上的地塊,應使用深耕機械進行1次深耕,以加深耕層,促進作物根系生長,為奪取高產創造有利條件。大蒜底肥每667 m2施充分腐熟有機肥2 000 kg、硫酸鉀型大蒜專用配方肥50~

75 kg。

3 優化田間配置

3.1 合理確定大蒜播帶

4 m一個播帶,播種15行大蒜,行距20 cm,留1 m空檔,作畦,畦埂底部寬20~30 cm,在空檔內栽2行西瓜;2 m一個播帶,播種8行大蒜,留50 cm空檔,在空檔內栽1行西瓜。10月5~15日播種大蒜,株距8~10 cm,播種前注意搞好大蒜藥劑浸種,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將種瓣浸泡24 h后撈出,晾干表面水分,立即播種,有利于苗全苗壯,抑制病菌侵染。擺蒜時,將蒜瓣背腹連線與播種行的方向垂直,以減少葉片間的重疊,使葉片能接受更多的陽光,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達到苗齊、苗壯的目的。播種深淺一致、覆土薄厚一致。播種結束即可澆水,待水完全下滲后噴灑除草劑,每667 m2選用44%戊?氧?乙草胺乳油(二甲戊靈10%,乙氧氟草醚4%,乙草胺30%)150 g對水50 kg對土壤均勻噴霧。施藥時注意避開預留行(預留行內可撒播上海青、菠菜等),噴藥結束后隨即覆膜。

3.2 適時移栽西瓜

西瓜應在2月25日前后育苗,4月20~25日移栽,如移栽過早易遭受低溫冷害。雙行栽距大蒜15 cm,株距60 cm,行距70 cm;單行在空檔中間移栽,株距60 cm,每667 m2一般移栽500株左右。移栽前每667 m2施餅肥100 kg左右/硫酸鉀型復合肥(16-16-16)25~30 kg。整地后噴灑西瓜專用除草劑,移栽后蓋地膜,將瓜苗掏出。

3.3 搶時移栽三櫻椒

三櫻椒應在3月上中旬育苗,注意培育壯苗。大蒜收獲后搶時移栽,每667 m2施入硫酸鉀型復合肥15~20 kg作定植肥,椒苗離西瓜植株80~100 cm,行距20 cm,株距23 cm。

4 搞好田間管理

4.1 大蒜

①肥水管理 蒜苗出土后,及時將苗引出地膜,引苗膜孔覆土。由于底肥施用充足,冬前一般不再追肥澆水。翌年幼苗返青后,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清明節(4月5日左右),為減輕或防止黃尖現象的發生,667 m2施尿素7.5~10.0 kg。抽薹期生長旺盛,對肥水需求明顯增加,此期結合灌水每667 m2施尿素20~25 kg。蒜頭膨大期保持土壤較高含水量,加速鱗莖膨大,應及時灌水。為了增強耐貯性,收獲前5~7天停止灌水。

②病蟲害防治 大蒜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葉枯病、紫斑病等,防治灰霉病可選用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葉枯病、紫斑病可選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蒜蛆每667 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 mL左右隨水灌根防治;薊馬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③及時收獲 地膜覆蓋大蒜一般比露地提早成熟10天左右,應注意及時收獲。商品干蒜的收獲應在采薹后20天進行,當植株頂葉枯黃、假莖松軟時,即可收獲。

4.2 西瓜

①肥水管理 結合三櫻椒移栽澆西瓜促蔓水,每667 m2施硫酸鉀型復合肥15 kg左右,促進根蔓生長。當幼瓜直徑13~15 cm時每667 m2施尿素、硫酸鉀各5 kg,同時澆水,促進西瓜膨大。此后土壤保持見干見濕,采瓜前7~10天停止澆水。一般7月25日以前采瓜結束,做到邊摘瓜、邊拔秧,以利辣椒生長。

②理蔓留瓜 西瓜采取雙蔓或三蔓整枝,即保留主蔓和莖部1~2條健壯側蔓,其余側蔓及時摘除,前期枝蔓生長較快,及時理蔓。以主蔓留瓜為主,降雨量大時采取側蔓留瓜,旱天一般留第2~3瓜,雨量大留第1~2瓜。

③病蟲害防治 西瓜生長期主要有地下害蟲、蚜蟲等為害。防地下害蟲在西瓜移栽整地前搞好土壤藥劑處理,或在移栽后將藥劑與炒香的麥麩拌勻撒在幼苗根部周圍;蚜蟲發生期,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以避免病毒病的傳播。

西瓜常見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等。枯萎病在結瓜期發病較重,對輕病株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250 g;對重病株要及時拔除深埋,然后用50%代森銨水劑1 000倍液對拔除病株后的空穴進行土壤處理。炭疽病在西瓜植株的葉、蔓、果實等部位均可發生,以葉片和瓜藤為主,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預防;西瓜病毒病多在開花結瓜后發生,及時殺滅蚜蟲等傳毒介質,在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4.3 三櫻椒

①及時中耕 三櫻椒定植成活后及時淺鋤1次,以破除土壤板結。以后在每次澆水或下雨后及時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利于植株生長。在初果期可結合中耕進行培土,田間封壟后停止中耕。

②適時摘心 摘心是簇生型三櫻椒高產栽培的重要措施,可增加側枝發生、提高生長整齊度、成熟期一致、提高產量。摘心應及早進行,一般在移栽緩苗后或頂端出現花蕾時及時將頂部分枝和花蕾摘除。

③肥水管理 提苗肥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封壟前施三櫻椒專用復合肥30~40 kg。遇旱澆水,采取小水洇澆,不可大水漫灌,并注意天氣變化,大雨來臨前不澆水。雨后田間積水及時排除,以免發生落葉、落花、落果現象。

④病蟲害防治 真菌性病害如炭疽病、疫病等可用4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防治;細菌性病害如瘡痂病、軟腐病用72%農用鏈霉素4 000倍液或77%可殺得(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病毒病在發病前及發病初期用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均勻噴霧,同時注意殺滅傳毒害蟲,7~10天噴1次,輪換用藥2~3次。

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煙青蟲、甜菜夜蛾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 000倍液或5%甲維鹽水分散粒劑6 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在害蟲3齡前施藥防治。由于甜菜夜蛾遇到驚嚇會出現假死現象,防治時結合地面撒毒餌進行,于傍晚前噴藥,以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

[1] 高丁石,李澤義,王進文,等.28種農作物栽培要點及立體種植模式圖解[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2] 陸幗一.大蒜高產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3] 呂根有.大蒜套種小辣椒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3(3):31.

[4] 李作明.朝天椒“三落”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J].河南農業,2010(1):36.

[5] 魏鳳梅.大蒜―西瓜―玉米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3(12):28.

篇7

關鍵詞辣椒;平椒3號;一代雜種;選育

中圖分類號S64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081-01

1選育過程

平椒3號的母本是從山東黃皮椒中篩選出的高代優良自交系S9128,具有早熟、株型緊湊、抗病性強、辣味適中、果實羊角型、結果多等優點。父本是洛椒七號L9226高代優良自交系,植株長勢強,株型緊湊,抗病性強,早熟、果實羊角型,黃皮、果大,果肉厚,果面光滑、口感好[1-2]。2001—2002年配制雜交組合,2003—2004年安排品比試驗,2004—2005年安排省區域試驗,2006—2008年在省內外安排了生產示范。

2選育結果

2.1豐產性

2.1.1品種比較試驗。2003—2004年在平頂山市農科院蔬菜研究中心安排品種比較試驗,以當地主栽品種鄭州8801為對照,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試驗面積為18 m2,土壤為砂壤土。肥力中等,行株距60 cm×50 cm,兩邊設保護行。參試品種有平椒3號、鄭州8801、卞椒三號、一代天椒、山東黃皮椒5個品種。試驗結果表明:平椒3號2年平均產量63 224.4 kg/hm2,平均比對照增產15.38%(表1)。

2.1.2省區試。2004年由平頂山市農科院牽頭,聯合漯河、鄭州、駐馬店、商丘等地市農科院協作進行了省區域試驗。試驗苗由平頂山市農科院統一育成后分別送至參試點,按統一的方案定植、管理、調查,行株距 60 cm×50 cm,小區面積12 m2,扣地膜雙行種植,4行區,3次重復,隨機排列。

2004年平椒3號5個點平均產量59 473.08 kg/hm2,比鄭州8801(49 544.76 kg/hm2)增產20.04%。2005年平椒3號5個點平均產量59 257.95 kg/hm2,比鄭州8801(51 675.84 kg/hm2)增產14.67%(表2)。

2.1.3生產示范。2006—2008年分別在河南省襄城縣郵亭、郟縣安良、葉縣城關、山東德州、河北曲周等省內外一些辣椒主要產區組織進行了平椒3號的生產示范。平椒3號平均產量57 t/hm2以上,比對照增產18%以上。

2.2抗病性

2003—2004年對辣椒常見病害進行田間調查,綜合2年試驗結果可知:平椒3號病毒病、日灼病幾乎沒有發生,疫病感病也較輕。平椒3號疫病的病果率0.15%,病株率為2.25%,病情指數為2.34,而對照鄭州8801的病果率、病株率、病情指數分別為0.75%、7.50%、29,說明平椒3號抗病性明顯優于鄭州8801[3-5]。

2.3品種特征特性

平椒3號株型緊湊,生長勢強,株高 60 cm,平均開展56 cm。葉深綠色,無茸毛。結果密,集中,微辣,果大,果肉厚,品質優,高產、穩產、高效益,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早熟,門椒著生節位11節,同節著生1~2朵花,青熟果為黃色,紅熟果為鮮紅色。平均單果重35.2 g,平均果長為21.06 cm,果肩寬3.41 cm,單株平均結果41.48個。抗病性強。一般產量達57 t/hm2,從定植到收獲需50 d,適宜早春保護地和露地栽培。

2.4栽培技術要點

華北地區一般2月上旬精心育苗,苗齡60 d,4月中下旬采用寬窄行定植,寬行60 cm,窄行50 cm。穴距 40 cm。定植前施入腐熟廄肥60 t/hm2、磷鉀肥各750 kg/hm2、尿素300 kg/hm2。緩苗后澆1次水,然后適當控制澆水以防止徒長。結合中耕除草培土1~2次。當門椒長5 cm,對椒坐穩后加強肥水管理。結合澆水追肥,一般追施尿素225 kg/hm2。適時采收。注意防治病蟲害[6]。

3參考文獻

[1] 李廣學,何志蘭,周鎖奎,等.辣椒新品種平椒1號的選育[J].中國農業信息,2008(9):26-27.

[2] 何志蘭.辣椒新品種平椒3號的選育[J].辣椒雜志,2006(3):14-16.

[3] 李廣學,周鎖奎,何志成,等.辣椒新品種平椒5號的選育[J].中國蔬菜,2008(10):35-36,65.

[4] 郭郢.辣椒新品種“津椒3號”[J].北京農業,1994(4):38.

篇8

關鍵詞:春甘薯;秋白菜;復種;栽培;規程

甘薯是我國第4大糧食作物,是節水抗旱、高產穩產的重要農作物,且營養均衡、具有抗癌保健功效,河北省的常年甘薯種植面積在26.7萬hm2左右。白菜屬于十字花科蔬菜,營養豐富、品質柔嫩、口味頗佳,是大眾非常喜愛的蔬菜。石家莊地區廣泛種植甘薯和白菜,合理的茬口安排有利于種植戶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春甘薯—秋白菜生產的制約因素主要是品種不配套、栽培技術不規范、病害嚴重,造成種植戶的產量損失在30%以上。針對這種現象,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進行了春甘薯—秋白菜復種栽培技術研究,總結出不同階段的關鍵管理技術,制定了石家莊市《春甘薯—秋白菜復種栽培技術規程》,為春甘薯、秋白菜種植區域提供了科學選擇甘薯、白菜品種的依據和規范的種植技術。

1模式簡介

甘薯是我國第4大糧食作物;白菜是全國主栽蔬菜品種之一,也是石家莊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蔬菜種類。傳統的栽培模式采取甘薯單作、春季蔬菜(露地蕓豆、辣椒等)—秋白菜模式,復種指數低,栽培效益較差。自2012年起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開始了春甘薯—秋白菜復種栽培技術的研究,該種植模式茬口安排較為合理,有利于種植戶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表1)。

2《規程》實施的前提條件

2.1基礎條件

土壤環境應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春季種植甘薯的地塊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以蔥蒜類或豆類作物為宜,切忌連作。

2.2茬口安排

4月上旬定植甘薯,7月上中旬收獲,生育期歷時90d左右;8月上旬播種白菜,11月上旬收獲。

2.3品種選擇

甘薯采用早熟品種,如龍薯9號、煙薯25、紅香蕉等。白菜品種選擇品質優良、高產穩產品種,如北京新3號、津綠75、油綠3號等。

3春甘薯栽培

3.1甘薯育苗

采用溫室、大棚雙膜或三膜覆蓋育苗方法,于2月下旬開始育苗;也可直接采購脫毒商品苗。

3.2定植前準備

3.2.1造墑定植前1周,洇地造墑。3.2.2施肥每667m2施商品有機菌肥100kg,氮磷鉀比例為15∶15∶15的三元復合肥50kg,以及硫酸鉀15kg。3.2.3起壟單壟或者雙壟栽培。單壟栽培,壟距80cm,壟高30cm;雙壟栽培,大壟間距1.5m,小壟間距70cm,壟高30cm。3.3定植采用船底型方式進行定植。春甘薯用地膜+拱棚雙膜覆蓋方式進行生產,地膜以黑膜為宜。定植密度根據品種而定,以每667m2定植3500~4500株為宜。

3.4田間管理

3.4.1栽培措施緩苗期,即定植5~7d后,查漏補缺,以促為主。分枝結薯期,宜放風煉苗,晚霜過后撤去拱棚,控促結合。薯蔓同長期,控制植株旺長。3.4.2前期除草覆膜時膜上噴施膜靈(乙仲乳油+透膜劑),每15kg清水加藥劑120mL均勻噴霧,定植2d之內,用同等濃度藥液噴霧壟間。3.4.3中期控旺植株分枝長30cm時,每667m2用100g烯效唑對水15kg配成藥液,葉面噴霧控制植株旺長。

3.5病蟲草害防治

3.5.1農藥使用原則按照GB/T8321標準執行。3.5.2地下害蟲防治結合起壟,每667m2撒施3%辛硫磷顆粒5kg或10%毒死蜱顆粒2kg,防治蠐螬、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3.5.3線蟲防治每667m2用10%噻唑磷顆粒2kg,結合整地撒施于田間。3.6收獲7月上旬收獲甘薯。

4秋白菜栽培

4.1整地

甘薯收獲后,立即耕翻田園,深度為20~25cm。施足基肥,每667m2施氮磷鉀比例為15∶15∶15的三元復合肥25~30kg。秋白菜采用起壟栽培,壟距55~60cm,壟高10~15cm,壟背寬40cm。

4.2播種

立秋前后3d內播種,播種方式以直播為主,播種時先在壟背上劃1條小溝,溝深1.5cm,寬1.0~1.5cm,將種子均勻撒于壟背溝中,撒后覆土耙平壟背,隨后澆水。每667m2用種量250~300g。

4.3定苗

幼苗長至2葉1心時間苗,4葉1心時定苗,株距50cm,定苗時去除雜株、病株及蟲咬苗。結合定苗進行鋤草。

4.4田間管理

進入蓮座期澆第1水,隨水每667m2追施硫酸銨15~20kg,7d后澆第2水。結球期每隔7~8d澆1次水,隨水追施硫酸銨2次,間隔15d,每次667m2施20~25kg。

4.5病蟲草害防治

4.5.1農藥使用原則按照GB/T8321標準執行。4.5.2防治雜草播種時,田間每667m2用氟樂靈除草劑120~150mL對水30kg均勻噴霧,噴后翻耕入土。4.5.3病害防治霜霉病:蓮座期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交替輪換施藥,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軟腐病:發現病株后及時拔除,病穴中撒上石灰。嚴重地塊采用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每7~10d噴1次,連噴2~3次。4.5.4蟲害防治幼苗出土后,用50%辛硫磷乳油等拌好麥麩,于傍晚撒到菜地周邊,防治螻蛄等害蟲;結球期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啶蟲脒水分散顆粒劑3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10.5%甲維氟鈴脲水分散粒劑噴霧防治小菜蛾等害蟲,每7d噴施1次,連續2~3次。

篇9

關鍵詞 青椒;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066-02

青椒是人民群眾喜愛的蔬菜,為了奪取青椒的優質高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求,筆者闡述了青椒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以期為青椒大面積生產提供參考。

1 特征特性

青椒又名甜椒、菜椒,屬于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淡黃色、扁平、腎臟形,千粒重4~7 g。果為圓錐形、桶形或燈籠形漿果,成熟時由綠轉紅或黃色。莖直立、易木質化,可有多級分支,其中有限分枝型植株矮小,簇生結果;無限分枝型植株高大。根為淺根系,根量少,而且不易生不定根。青椒的果實和種子內含有辣椒素、有辣味。

青椒的適應溫度為15~35 ℃,適宜溫度為25~28 ℃,發芽溫度為28~30 ℃。對水分的要求是喜濕潤、怕旱、怕澇,要求土壤濕潤而不積水。對光照要求一般不嚴,要求強度中等。光補償點為0.15萬lx,光飽和點為3萬lx,每天日照10~12 h,有利于開花結果。青椒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條件,每生產1 000 kg青椒需純氮2 kg、磷1 kg、鉀1.45 kg,同時還需要適量的鈣肥。對土壤的要求是以潮濕易滲水的砂壤土為好,土壤的酸堿度以中性為宜、微酸性也可。

2 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在早春保護地栽培青椒,多選用早熟品種,如中蔬13、甜雜6號、甜雜2號、海花3號、早豐1號等;中早熟品種有遼椒3號、雙豐甜椒等。在露地栽培時多選用中熟品種,如茄門、三道筋、大牛角椒、巨旱851、津椒3號、沈椒4號、世界冠軍冀椒一號等。甜椒的栽培密度大,多采用雙株穴栽方式。播種前先將干種子放在70 ℃條件下烘曬72 h,然后將種子放在55 ℃熱水中攪拌浸種15 min,接著再用溫水浸泡10 h,撈出后放在25~30 ℃的保溫條件下催芽。而后每天用清水淘洗4~6次,4 d后發芽達70%左右即可播種[1]。

2.2 適期播種

青椒系喜溫暖、短日照作物。在露地栽培,一般在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播種,3—5月定植。在越夏栽培中,需要有遮陽、防暴雨等保護措施。在溫室栽培的青椒必須是抗寒耐熱的早熟豐產品種,可在12月育苗,翌年3月定植。栽培秋冬茬青椒,育苗正值高溫的8月,因此要采取遮陽降溫措施,后期還要有保溫措施。青椒育苗的苗齡較長,需預防老化苗和脫肥現象。目前多推廣小苗齡定植(育苗期在45 d左右)。配制藥土可用50%福美雙和70%五氯硝基苯各5 g與細干土15 kg混合均勻后備用。配制苗床土用細爐灰渣1份、腐熟大糞干1份、肥沃的田園土4份,分別過篩后均勻混合即可,床土再加入三元復合肥1 kg/m3、過磷酸鈣5 kg/m3,均勻混合后裝入營養缽或紙袋中,或在播種床內平鋪5~10 cm厚。在冬春季保護地生產時可在土溫16 ℃左右、氣溫20 ℃以上時播種。在冬、春季育苗時,發芽率與成苗率較低,必須加大播種量,一般用種量2.25 kg/hm2。在保持床土20 ℃左右條件下,一般經5~7 d即可出苗。

2.3 培育壯苗

出苗后揭開塑料膜降溫降濕,保持床土16~20 ℃、氣溫20~25 ℃。如發現苗床裂縫,可輕撒1層細沙土彌縫。當子苗長到二葉一心期即可分苗,或者將苗移到營養缽或紙袋內。移栽后澆足底水,再覆細潮土1.5~2.0 cm,隨后覆蓋塑料膜保溫保濕,氣溫控制在25~28 ℃,待緩苗后即可揭掉塑料膜降溫降濕[2]。青椒長到2~3片真葉時,地溫控制在16 ℃左右,氣溫保持在20 ℃左右,同時提供短日照、日光照以8~10 h較好。4片真葉以后,則恢復正常的溫濕度管理。在保證營養累積的基礎上,要滿足正常的溫濕度條件及時除草防病。同時定植前必須達到壯苗標準。壯苗標準:苗齡60~80 d,葉片8~10片真葉,莖粗0.4 cm以上,株高15 cm左右,90%以上的秧苗已現蕾,顏色濃綠,根系發育良好,無銹根、無病蟲危害和機械損傷[3]。

2.4 適時定植

露地定植必須在終霜期過后(若為小拱棚,可提前1周),應在10 cm的地溫穩定在15 ℃以上才可定植。定植前先整地施肥,施腐熟優質農家肥75 t/hm2、二銨225 kg/hm2,要選用排灌條件好的中性土壤或微酸性砂質壤土,深翻20 cm、做成1.2 m寬的大壟,壟中間開1條水溝,然后覆地膜烤地。定植時要選擇晴天中午,采取大壟雙行、內緊外松的方法定植,用打孔器按一定的穴行距打孔,小行距50 cm,穴距40 cm,一般定植5.25萬穴/hm2左右。打孔后將帶有2株壯秧的土坨栽入穴內,然后澆溫水,待水滲下后及時封埯,隨后可扣小拱棚,以利于保溫保濕。也可以栽苗后即封埯、稍鎮壓后再進行膜下暗灌,以水洇濕壟臺(壟背)為準。

2.5 溫濕度及光照管理

緩苗前以保溫保濕為主。如無地膜覆蓋,可進行中耕,以提高地溫[4]。當心葉開始生長或新根出現時,則證明已經緩苗,此時就可適當降溫降濕。當氣溫超過30 ℃、光照強度大于3萬lx時就要進行遮陽管理,即罩遮陽網、蓋塑料膜或支涼棚,以防病毒病和日灼病。青椒平作,必須在高溫來臨之前達到封壟水平。如果與玉米等高稈作物套種,應以2行玉米、4行青椒的形式套種,這樣既能滿足玉米對強光的需要、又對青椒生長有利。

2.6 土肥水管理

露地栽培,在封壟前要結合施肥進行培土保根,爭取在高溫來臨之前達到封壟水平,追肥要做到氮、磷、鉀肥配合施用,以促進秧棵健壯生長、防止落花落果[5]。緩苗后至開花前一般不澆水,只有在干旱時澆小水,當門椒長至3 cm大小時,結合中耕進行施肥,施腐熟的大糞干粉3 000 kg/hm2、尿素150 kg/hm2,在培土后澆水,以水洇濕壟臺為宜。對于覆蓋地膜的可以扎眼施肥或膜下暗灌、隨水施肥。開園(開始采收)后的管理:門椒采收后要及時澆小水,以促秧攻果,但要注意防止積水瀝澇。夏天熱雨過后必須及時用井水漂園,以降土溫,保證根系正常生理代謝。此外,在高溫季節應早晚澆小水,在氣溫高于30 ℃時,夜晚也應澆小水(俗稱偷水),以利降低土溫。青椒是喜溫喜水喜肥作物,但又怕高溫、多雨、大肥,因此要科學管理。

2.7 植株管理

高溫多雨季節過后,為促進第2次結果高峰(戀秋生產),應及時澆水追肥,并采取整枝、打杈、摘葉等植株調整措施。要剪掉內膛枝和老病殘枝,以打開風、光的通路,在3級分枝以上留2片葉進行打尖,可控制營養生長。對新長出的枝條留1個果2片葉進行打尖。摘掉下部老葉、病葉,以減少營養消耗[6]。同時還應再培1次土,以促發新根和防倒伏。此外要進行葉面噴肥,如噴施0.2%的尿素、磷酸二氫鉀或白糖水等,都可促進植物加快生長,有利于開花結果。為了防止落花落果,可在開花期用濃度為15 mg/kg的2,4-D蘸花。

2.8 病蟲害防治

青椒的主要病害有青椒疫病、葉枯病、炭疽病[7-8]、枯萎病、瘡痂病、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和棉鈴蟲。對病害防治,實行3年以上的菜田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對種子進行消毒,可用溫湯浸種、藥劑浸種、藥劑拌種;推廣無土育苗或無菌土育苗。適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5%百菌清粉塵15 kg/hm2噴粉;或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75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用量為900 kg/hm2;或用1∶200倍波爾多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DT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或72%硫酸鏈霉素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施;對病毒病可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腐靈乳劑1 000倍液,或抗毒劑一號200倍液,用量為750 kg/hm2。防治蟲害,一般可以使用樂果乳油、敵百蟲以及胃毒劑防治。以上防治方法使用藥劑用量方法必須根據當地植保站測報防治意見進行。

2.9 適時采收

對于不留種的青椒,以采收嫩果為主。當果皮變綠、果實較堅硬,而且皮色光亮時即可采收。從開花到采收一般需要20 d左右。產量在52.5~67.5 t/hm2。如果需要留種的,應留第2~4層分枝上的果實,待充分成熟,果皮變紅或變黃時,再及時采收。有的采摘后再晾曬1周,以促后熟。

3 參考文獻

[1] 秦留紅.辣椒壯苗培育及露地栽培技術要點[J].種業導刊,2011(4):23.

[2] 祁勇.塑料大棚春提早辣椒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4(10):86-87.

[3] 周子清,楊曉莉,劉斌.青椒冷棚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6(S1):134.

[4] 張鳴,朱忠選,司曉軍,等.早春覆蓋辣椒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0(3):33,35.

[5] 張愛玲,陳曉.中拱棚秋延后辣椒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2(6):42.

[6] 胡栓紅,張瑞霞.日光溫室青椒秋延后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1996(2):31-32.

篇10

蔬菜是人們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溫室的蔬菜生產發展十分迅速, 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各地區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生產習慣,都發展適合本地區生長的溫室蔬菜栽培技術。但是,多數菜農對于溫室種什么、怎樣種卻知之甚少,往往是跟風種植,造成某些蔬菜生產過剩,收益受到影響。因此,只有實施溫室蔬菜高產栽培技術,才是成為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

一、溫室蔬菜栽培技術要點

1.選擇適宜的品種和播期

選擇對低溫弱光條件忍耐性強、抗病、優質、株型緊湊、高產、且對高溫也有一定適應性的品種。同時,要按照所選定品種的生育特性,確定適宜的播種期。

2.合理密植,利用大小行栽培

棚室內定植密度勿過大。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盡量采用大小行栽培,以利通風透氣,降低空氣濕度。

3.苗期管理:出苗后每穴留一株健壯苗,其余全部剪除。幼苗期間避免干旱,保持風干風濕。每7天噴一次防蚜藥劑,以防傳播病毒病。

4.施優質農家肥

大量增施優質農家肥,結合深翻改土,不僅可以熟化土壤,培肥地力,而且可以增強土壤的緩沖性能和透氣性,改良土壤生態系統,增加室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促進作物根系生長和光合作用。

一般每畝溫室基肥施入充分腐熟的畜禽糞和人糞尿5-10噸,配合利用磷酸二銨和尿素各40-50千克,結合施肥深翻40-50厘米。

5.茬口安排

茬口安排實際上是越冬一大茬,一年種一茬為好,春秋茬一年兩作為宜。復種套種一年三茬。第一茬種速生蔬菜,如:小白菜、小油菜、茼蒿、芫荽等。三月中旬播種或定植,4月中下旬收獲;第二茬種喜溫果菜類,如黃瓜、番茄、辣椒等,4月上旬套栽于速生蔬菜畦上,7月上旬收獲結束;第三茬栽種果菜和葉菜,如番茄、黃瓜、芹菜、菜花等,7月中旬定植,10月底收獲完。

6.采取適宜的溫室溫度

不少菜農認為,溫室溫度越高蔬菜就長得越快,其實并非如此,蔬菜生長有一個最高溫度的上限要求,即最高25℃-30℃,針對不同的蔬菜,其最高溫度也有不同。超過上限溫度,就會抑制幼果生長,會出現果實斷層。同時,溫度過高,植物呼吸作用加大,機體運行紊亂,株體徒長,株蔓和生殖生長不平衡,反而會造成減產。為防止高溫,溫室應設置兩道放風口,可及時降溫;溫度過高還可用傍晚澆水的方法來降低地溫。

7.膜下滴灌澆水

適期播種的冬春茬果菜,生育前期正值嚴冬時節。為促進根系生長,協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培育穩健豐產株型,必須起高壟(10-15厘米高),覆蓋地膜,足墑定植,澆好定植水后至初花期,實行停水促根控秧,待栽培作物進入結果期以后再由壟間地膜下灌水追肥,促進開花結果。到了春天回暖后加大澆水量,壟間和步道(操作溝)都要灌水。

8.病蟲害綜合防治

首先要注重采用抗(耐)病蟲品種,合理輪作倒茬,深翻改土,培育無病蟲壯苗等農業防治措施;其次是加強溫濕度調控,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內空氣濕度和縮短作物莖葉表面結露時間,不給或少給病原生物侵入和病害蔓延提供適宜的濕度;第三是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栽培作物健壯生長,提高其抗(耐)病能力;第四是改進化學防治技術,包括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和霧化度高的藥械,少用水劑,多用粉塵劑和煙劑,克服施藥頻率過高和大量使用同類復配農藥的傾向。

二、遇到災害性天氣管理措施

1.冬季管理以“保”為主,提高植株耐害能力。在冬季管理中要保持偏低溫度,采取保守的措施,確保植株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