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學模式范文
時間:2024-04-10 16:3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特殊教育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現狀調查;培訓模式
一、前言
本文所指的“雙師型”教師是既能承擔各類康復,又能承擔特殊教育集體教學任務人才。關于“雙師型”師資的研究,縱觀文獻,只有孫韡郡和盧紅云對特殊教育“雙師型”進行論述[1],作者通過對“醫教結合”項目學校教師培訓的實踐總結,明確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的概念,著重從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形式、評價體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對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模式進行探討。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在江西省范圍內的特殊學校50所,主要分布于全省11個地級市,分別為南昌、九江、贛州、吉安、萍鄉、鷹潭、新余、宜春、上饒、景德鎮、撫州,基本代表了江西省特殊學校教師的基本情況。對50所特殊教育學校的人事主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得到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100%。2.研究工具。為全面了解江西省特殊教育學校“雙師型”教師師資現狀,本研究采取了問卷調查法,設計了《江西省特殊教育學校調查問卷》。包括三部分共21道題,主要包括學校師資情況,“雙師型”師資情況、培訓情況等。3.研究過程。本研究主要通過郵寄、培訓等方式向各特殊學校人事部門發放和回收問卷,同時,研究者進入特殊學校進行問卷調查,以深入了解特殊學校“雙師型”師資情況。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1.特殊教育學校“雙師型”教師存在數量不足的現象。2.特殊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存在學歷層次不高現象。3.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學方面知識掌握較多,康復知識掌握不足。
四、討論
1.特殊教育學校“雙師型”教師存在數量不足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特殊教育前幾十年編制不多導致的,同時特殊教育尚未在高校普及,很多師范類畢業的學生進入特殊教育學校工作的意愿不強烈。2.特殊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學歷結構不合理,存在學歷層次不高現象,這主要是由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導致的。歷史原因是很多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都是從其他行業或者普小轉業過來,他們本身存在學歷不高,或者不是特教專業出身。現實原因特殊教育專業職后學歷教育機構或者高校不多,老師們難于在學歷層面得到提高。3.特殊教育教師對特殊教育學方面知識掌握較多,康復知識掌握不足。這主要是由于省培或者國培的主題以特殊教育知識為主,涉及的康復知識不多導致的。五、建議綜合江西省“雙師型”教師師資調查情況顯示,要改善“雙師型”的師資現狀,主要在于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數量,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特別是康復技能。1.鼓勵老師通過網絡形式學習特教及康復知識,隨著互聯網普及,很多相關知識都可以在網絡上面共享,特別是康復云平臺的建立,更是為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提供了網絡學習的好機會,2015年張玉紅在《特殊教育專業康復實踐教學的運行困境與突圍路徑》中提出了康復云康復云及其在特殊教育專業康復實踐教學中的優勢,探討了康復云在課堂實踐教學、案例教學、虛擬實驗教學和現場經驗探究方面的應用前景[2]。2.積極參加學校和政府組織的培訓,通過培訓等再次學習,增加自身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作者所在單位為江西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連續3年承擔江西省的特殊教育師資國培工作,在江西省教育廳部署下,由相關專家制定3年的系統培訓計劃,在這3年的培訓計劃中,作者參與制定了康復類培訓計劃并已經執行,取得較好的效果,總結如下。(1)傳統培訓方式,由政府牽頭,進行國培,在國培計劃中,承擔國培的學校設置康復類課程培訓專題班,專題班的課程安排方式為一個系列的,遞進,循序漸進的,包括基礎班,提高班,強化班三部分,每部分的教學目標都不一樣,整個專題班為三期,具體的見表1。(2)采用新型的互聯網+模式進行。“互聯網+”中的互聯網是指一種以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是代表互聯網對其他各樣各業的催化作用[3]。“互聯網+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質特性的基礎上,用互聯網思維及行為模式重塑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工具、方法的過程[4]。對于特殊教育學校師資的培訓,老師可以不用出校門,通過互聯網模式進行課程內容包括言語語言康復、聽覺康復、情緒行為康復等綜合康復精品課件及實訓設備,虛擬實踐基地。課程形式是在線基礎課程,在線實踐示范課程,線下特色培訓課程。在線教育康復基礎課程:通過在線平臺提供言語、聽覺、語言、認知、情緒行為、運動、學習板塊概述的課件,幫助學員掌握綜合康復技術的基礎知識,在此板塊,有相關領域專家進行精品課程教學視頻。在線教育康復實踐示范課程:通過提供一系列以臨床實踐為主的錄像,以“訓練方法示范及模擬、課例模擬、真實課堂”為主線,結合專家遠程指導,層層遞進,幫助學員提升康復技能。線下教育康復特色培訓課程:主要根絕不同障礙類型的特殊兒童進行康復,主要包括智障康復培訓特色課程,聽障康復培訓特色課程,自閉癥康復培訓特色課程,腦癱康復培訓特色課程,經過基礎板塊學習,實踐示范課堂的學習和特殊課程的培訓之后,通過互聯網+康復模式通過遠程指導學員進行評估,制定評估方案并實施個別化訓練,從而在實踐操作上提高其康復技能。
參考文獻:
[1]孫韡郡,盧紅云.醫教結合“雙師型”教師培訓模式之初探[J].學術探索,2012,(5):121-123.
[2]張玉紅,黃昭鳴,劉巧云.特殊教育專業康復實踐教學的運行困境與突圍路徑—基于智慧康復云服務的視角[J].中國特殊教育,2015,(11):49-55.
[3]劉芳,孫福萬,王迎,等.MOOCs背景下的開放大學課程建設[J].教育科學文摘,2015,(2):98-99.
篇2
關鍵詞: 數學教育 環境創造 教學模式 操作材料
一、借助環境創造,培養幼兒數學學習興趣
《指南》指出:“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創造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幼兒園數學教育環境創造是數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造中我們以幼兒為本,以“有趣的、美麗的、生活中的數學”為宗旨,以各階段數學目標為中心,挖掘幼兒園所有活動空間中的數學元素,讓幼兒園的環境點點滴滴都蘊涵獨特的數學文化內涵,使幼兒在環境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
1.螺旋式上升的走廊數學環境
我園的走廊環境呈現出數學知識螺旋上升的階梯狀態。小班段走廊環境創造以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美麗和有趣為目的,以平面幾何圖形為主要內容逐漸遞進。如在美景圖中隱藏著數學小秘密,通過親子互動的形式引導幼兒發現數學的美麗和有趣;中班段以對生活中的數學有探究的興趣為目的,以多面幾何圖形為主要內容。如引導幼兒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間、旁邊等方位數詞描述幾何圖形能拼出什么圖案,從而進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規律圖案的美,有效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數學的興趣;大班段以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目的,以立體幾何形體為主,并通過空間三維進行創設。如把幼兒一天中重要的作息時間融入環境中,不僅時刻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而且讓幼兒知道生活離不開時鐘等。
2.以目標為中心的班級數學環境
在班級環境創造中,我們要求教師心中有教學目標,讓目標成為環境創造的導航燈;要體現幼兒為主、為前提創設活動,讓幼兒成為環境創造的小主人;家園有效互動,讓家長成為環境創造的支持者、合作者;突出特色,靈活合理運用各種材料資源。如中班在環境創造中使用單種顏色的萬通板進行鏤空作畫,將幼兒所學的各種圖形組合成精美圖案,再使用各種圖形的有機玻璃板,有目的地將幾個區域有效分割出來。孩子們經常會說,我看到了什么,它們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幼兒學習,進行記錄,同時幼兒還能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到自己家中什么物品是什么圖形組成的。他們不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而且能嘗試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整合教學模式,鞏固幼兒數學概念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活動不僅是從學科本身的邏輯結構和起點出發的專項活動,而是圍繞著幼兒的生活,在滲透的、整合的課程載體下融入數學教育的內容。它能夠鞏固、加深、補充和促進幼兒數學概念的發展,使幼兒數學學習更生動和有效。
1.數學與其他教學活動有效融合
《指南》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為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情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科學活動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藝術欣賞活動中幼兒感受到了排列形式的秩序美與和諧美等。如老師在開展完數學活動《比較高矮》后,發現幼兒對比較高矮的興趣很濃,時常比較:XX比較高,XX比較矮。在此基礎上老師選擇了很有代表性的歌曲《手指謠》,引導幼兒對手指進行觀察比較,感知高矮的區別。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再現數學知識,并有效鞏固高矮的數學概念。
2.數學與一日生活活動有效融合
《指南》指出:數學學習與兒童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系是有效的數學學習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應結合日常生活,利用一日生活各環節指導幼兒學習、理解、鞏固數的概念。這就要求教師重視集中教育活動,注重在生活中引導幼兒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如進餐時分發餐具涉及計數,收碗筷則涉及分類概念;進餐前讓幼兒安靜地閉上眼睛或伏在桌子上,讓幼兒體驗1分鐘、2分鐘時間的長短,培養幼兒的時間感;午餐后到戶外散步時,讓幼兒數樓梯,學習順數和倒數等。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鞏固數的概念。
三、有效投放操作材料,促進幼兒數學思維發展
數學知識需要通過幼兒活動,在活動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構起來。材料是對數學教育目標的物化,承載著數學活動的教育功能,是幫助幼兒主動地構建數學知識,誘發幼兒主動進行探索學習的媒介,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加以把握。
1.提供具有層次遞進的數學操作材料
幼兒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水平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忽視這種差異就會出現有的幼兒“吃不了”、有的幼兒“吃不飽”的現象,因此,教師在投放材料時應注意層次遞進。如《夾夾子》,我們先提供全范例板,塑料長條板上按規律畫上線段,幼兒按照要求一一對應地把大夾子夾在塑料長條板的長線上,小夾子夾在塑料長條板的短線上,在操作過程中領悟排序的規則;第二批投放的材料是半范例板,提供沒有畫上線段的塑料長條板,幼兒根據教師在塑料長條板上已夾好的規律接下去排一排,積累物體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序的經驗;等到幼兒掌握了“模式”的概念之后,第三批投放的材料則要求幼兒獨立排序,提供的塑料長條板只在起始位置標上箭頭,幼兒按一大一小或一小一大的規律根據箭頭方向把夾子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夾在塑料長條板上;最后提供有序列空缺的排序板,幼兒自己從中發現排序規律,并填空。
2.提供具有隱蔽多元的數學操作材料
幼兒操作性學習過程,是幼兒自由自主地與材料相互作用,通過直接感知,進行探索并獲得數學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提供具有隱蔽性的、多元化的數學操作材料,為操作服務,讓幼兒養成認真觀察、思考、操作的習慣。《我給汽車排排隊》,投放各種汽車圖片,能力差的幼兒可以根據停車位上的圓點,插上汽車圖片;能力中等的幼兒可以先分類,然后根據停車位上的圓點,插上汽車圖片;能力強的幼兒則可以在“停車位”上插上已分類好的汽車,然后根據汽車的數量在停車位上貼上相應的圓點卡。有趣的情節,引發他們操作的愿望,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教育目標。
總之,我園把數學知識滲透于生活、環境、不同課程之中,合理利用、有效操作材料,培養了幼兒對數的興趣,鞏固了幼兒的數的概念,促進了幼兒的數的思維,彰顯了我園的數學教育特色。
參考文獻:
[1]張慧和,張俊著.幼兒園數學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
一、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特殊教育的學生在知識的學習方面比其他同齡孩子要更困難,并且思維發展也較慢,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幫助學生更好的提高自己,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的教學活動中,并且能夠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學習,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并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分享彼此的生活閱歷、學習經驗等,并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點,從而得到及時的完善。并且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夠豐富學生的見識,促進學生更有效的積累知識,并且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能相互補充,有利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等限制,讓學生能夠對問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形象能力,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思考,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模式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二、合作學習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作學習模式能夠促進語文課堂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并且能夠很好的約束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形成積極活躍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同時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良性互動,并且能夠讓學生更加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中,充分感受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的思想,從而更好的學習其中傳達的情感和精神。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引用學生身邊的一些生活現象,讓學生對知識有很深刻的理解,引導學生更容易的吸收知識。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學會觀察生活,并將其與語文知識聯系起來,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以及探究事物本質的方法。如在學習《要下雨了》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工合作,分別觀察幾種動物在下雨前的表現,并詳細的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中小組成員進行相互補充,并派出代表描述下雨前各種小動物的反應。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之間更好的交流和學習,并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
三、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特殊教育下的孩子由于本身存在的身心問題,在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也需要教師采取更加直觀有效的方式來進行,并且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采取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保證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化為己用,提高自身的語文素質。并且語文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語言運用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鍛煉孩子們對語言的應用。并且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相互交流彼此的見解,并在交流的過程中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為了向其他小組成員表達自己的看法,會更努力的琢磨自己的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為學生日后的交際生活積累更多有用的經驗。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中描寫的父親和“我”的相關句子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對文章中父親的塑造的方法進行討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對文章進行更準確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四、合作學習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在主體地位,同時引導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活經驗、思維方式等都存在差異,因此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偏差,而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正好能夠滿足語文個性化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從而更加有效的學習。并且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合作形式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表演課本劇,并分角色朗讀文章,同時讓學生進行一些文章的自主學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的補充,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充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并且讓學生在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促進學生對文章更加細致的解讀,充分發揮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質,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語文水平,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篇4
關鍵詞:特殊教育;智障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智障學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智力缺陷,在智力發育方面明顯落后于同齡學生水平。同時還存在著思維遲緩、缺乏靈活性、記憶力差、理解能力薄弱等問題。這些智力缺陷嚴重導致了他們難以像正常的孩子那樣有效學習,無法理解概念的確切含義,有些甚至連簡單的運算都難以完成。因此,針對智障學生的這些生理發育特點,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知識傳授與缺陷補償相結合,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將游戲滲透于教學中,實現寓教于樂
游戲教學方法是提高智障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它可以減輕數學課堂教學的難度,將教學內容分解成簡單的游戲內容,使之更為直觀形象;另一方面,通過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滿足智障學生活潑好動、貪玩的天性,讓他們在輕松自在的玩樂中享受知識的獲取。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智障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于抽象思維的特點,將所學內容通過實物、圖像、模型的方式呈現出來。以初中“二元一次方程”的學習內容為例,教師在講解“二元一次方程”之前,可以以小組競賽、有獎問答的方式,讓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并且獎勵答對者一顆糖或者一塊巧克力等。比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一對兄弟年齡相差兩歲,哥哥比弟弟大兩歲,誰能猜出他們的年齡?”當學生回答出五花八門的答案時,教師可以繼續設問:“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有數個。同學們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列出相關的等量關系公式嗎?”這個游戲的目的就在于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玩樂”,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等。
二、實現生活化教學,增強智障學生的動手體驗
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將生活內容融入數學課堂中,讓數學走進生活,引導智障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和認識生活。數學生活化教學,也是培智新課程改革中極為重視的內容之一,它能夠讓智障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內容,并且將所學內容運用于現實生活中。具體來說,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智障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根據智障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用身邊的事物或實例創設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初中數學的“線段、直線、射線”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采取講故事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直線。比如,教師可以這樣開頭導入課程:一天,小明要去外婆家玩,他走到外婆家附近時看見前面有兩條路通向外婆家,一條路是直的,另一條路則是彎的。請問小明應該走哪條路才能快速地走到外婆家呢?為什么?這個故事的作用就在于啟發學生思考直線具備什么樣的特點,例如“直線比曲線短”“直線是筆直的。”緊接著,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一段“燈光照射”的動畫小視頻。視屏中一個小朋友拿著手電筒對著一堵墻照射,手電筒的光照在墻上形成了一個點,從手電筒到墻的距離大約為5米。而與此相比較的是,屏幕下方開來一輛大卡車,大卡車的前燈打開射出了兩束長長的光,但是這兩束光是沒有明確距離的,它們一直延伸到了屏幕的最右側。由此,教師可以針對屏幕上這兩種光線的長短進行對比,啟發學生哪種光線最長,它們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
2.回歸現實生活,幫助智障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促進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雖然,智障學生由于智力問題本身缺乏良好的知識遷移能力,但是,教師如果能夠有意引導學生,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環境中,必將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使數學的應用性真正發揮到實處。以初中數學的“平行線的性質”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在教會學生認識平行線的性質之后,可以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例,看看身邊都有哪些平行線的例子。比如,教室墻角的四條垂直線是否平行呢?與此相關的幾個角又有何關系?還有校園中的小路是否具備平行的特征?學校花園的園丁們在栽種花草樹木的時候,是不是會參照已經栽好的一排栽另一排小樹苗呢?這些生活化的問題,看似普遍,實際上與數學知識緊密相關,教師如果能夠讓學生回歸現實,用自己的雙眼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將有利于調動智障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胥興春.數學學習障礙干預研究的取向及發展走向[J].中國特殊教育,2005(10).
篇5
“雙主”特色土木類人才培養模式是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所創設的一種既能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該人才培養模式既符合OBE的整體理念又吸取了中國傳統教育模式的長處。基于“雙主”人才培養模式的土木類本科教學系列藍皮書由河海大學師生共同編撰,在全國土木專業中首創并被20多家高校推廣應用。文章詳細介紹了此系列藍皮書的研制,本科《教學全程引導》《專業課程教學示例》《競賽攻略》《教學教務工作實用手冊》及《專業課程攻略詞典》5部書的具體情況,以期為實現高校科學化、體系化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教務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土木類本科教學系列藍皮書;教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C961;TU-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6)06004905
為進一步深化傳統優勢學科的專業建設和發展,滿足國家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的需要,河海大學土木類相關專業在本科人才培養理念構建和實踐探索中不斷尋求突破,積極轉換視角,探索求變,正逐步建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理念指導下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實現這一模式,首先應該在人才培養制度建設的上層設計和實施中走出一條特色之路。例如:如何強化培養學生自我的主體學習意識,從校內外的調研情況看,并不樂觀,很多學生缺乏對教學基本環節的充分了解和理解,而對于提升創新能力活動的參與也比較盲目與功利。從根源上分析,教學培養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的不健全是一個重要因素,即使在一些重點院校,很多情況下也多依靠生源的自身質量,即自身的覺悟來進行學習,而如果能有更好的引導,則會對本科人才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本碩聯培的教育框架下,也能對研究生生源質量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自2013年以來,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積極倡導開展“雙主”人才培養模式,從頂層設計到實踐應用經過反復探索、修正,使之不斷完善,促進人才質量提升。由于培養方案的不斷更新,使得其實現總處在磨合期,而很多教學
方法和課程指導理念尚在變革之中;另一方面,有許多優秀學生并不滿足于基本的教學引導,他們對于創新訓練、學科競賽等有迫切的了解與參與需求,亟需有針對性地編制更多其他類型的藍皮書以滿足其素質提升的要求;再者,從教學管理者角度而言,早期學院層面的工作多采用經驗傳承法,并未形成體制,在人員變動情況下很容易改變方法,降低效率,甚至出現錯誤,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面向教學教務工作者的延續性指導也極有必要。因此從整個學院教學教務工作的頂層設計考慮,有必要編制一套完整的土木類本科教學系列藍皮書,以為各類教學教務工作服務,為真正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助力。
一、“雙主”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整個過程。
“雙主”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如何在教師的主導下讓學生參與進來,共同學習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不同于國內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在此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花了很大的精力講課,但學生學習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且得到工程認證的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提出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育的結構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6]。而 “以教師為中心”的培養模式顯然與之相距甚遠。同時,“雙主”人才培養模式也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國家“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模式。由于中西方國情不同,西方國家的學生從小在“OBE”理念下學習,所以很多學生在大學接受教師的引導較少,自我學習、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突出,而國內學生則在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因此,若完全照搬西方培養模式學生難免不適應,學習效率很難有所提升,教師也未能很好地起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雙主模式”正是在“OBE”的基礎上考慮了中國特有的國情,吸取了“以教師為中心”培養模式的長處而形成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符合“OBE”的整體理念,可謂是具有中國特色的“OBE”。這種教學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更有益于國內本科生的培養。
二、基于“雙主”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土木類教學系列藍皮書的研制
土木類教學系列藍皮書是為各類教學教務工作服務,為真正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助力的全套土木類教學示范系列書籍(如圖1)。
通過對“雙主”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管理體系、教學模式、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充分調研與分析,向全院四個年級,1 000余人發放問卷征求意見(如圖2),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
構思和撰寫(如圖2),再對相關環節中的優勢經驗予以整理與凝練,對存在的不足及時梳理、改進,最終得到可以編制入藍皮書的內容。同時在項目的研究過程中,也將學院不斷采用的最先進的培養做法形成管理辦法和文件,納入到藍皮書的編制體系中。更為重要的是,在研制過程中,邀請了全院甚至全校,乃至全國土木行業中近50位優秀教師,以及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從2009級到2013級近100位本科菁英共同參與了叢書的編撰或審定,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執行理念。
(一)《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本科教學全程導引》
大學生剛進大學難免會對大學學習生活迷茫,有時甚至摸不清方向、找不到目標,因而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浮躁,盲目跟風。《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本科全程導引》針對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問題作了引導,詳細介紹了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以幫助學生盡快了解所在專業的教學基本情況。例如,書中對本科生重要教學活動事件與時間節點予以圖表分列,如圖3左,給學生提供了便捷、清晰、人性化的查詢方式,讓學生對大學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時更有專業化的培養方案導讀圖,如圖3右。
學院本科生培養方案說明、實習活動運作說明、保研政策及執行信息等模塊的撰寫更是提升了該書的可操作性,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也變得準確可靠。除此之外,書中更是加入了專業分流、質保體系、導師制等特色性內容,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此書可謂包羅萬象但又能做到越大越細,學分不足自查單、創訓項目通過初審后的修改要求說明等落實到細節的模塊更是為各類學生提供了便利,學生可各取所需。無論是在方法還是做法上,形式還是本質上,該書都作出了創新。
OBE提出了教學目標(學生的預期學習產出)先于教學內容而存在,課程資源開發、學生管理和輔導等活動都要圍繞預期目標來開展,學生要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期望[6],而該書中的質保體系保證了學生可以按照相關要求有目的、有效率地完成教學要求。這一點與OBE的教學理念是相符的。
該書不僅是一本學習指導書,一本生活咨詢書,更是一本創新引導書,從學習到生活,從課內到課外,從入學到畢業,涉及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較好地解答了學生的困惑,理清了學生的思路,明確了努力的方向。
(二)《土木類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示例》
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特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首先依賴于教師主導作用高效有力的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不僅在于引導學生如何學習,還在于對剛剛走上講臺的新入職教師的指導與幫助。而“引導如何做好教學設計”可以說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中,能夠兼顧學生培育和教師培訓的重要一環。
目前很多高校引進的博士人才往往一報道就承擔教學任務,這種瞬間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給年輕教師以挑戰。如何幫助他們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盡快適應并融入教學工作中,成為專業建設的重要課題。
因此,一本專業的示例書籍顯得尤為重要。《土木類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示例》由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一線教師撰寫,這些教師曾獲得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江蘇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青年教師特等獎等榮譽。圖4即為該書主編獲得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時的教學設計片段。書中針對教學規范化的仿效、風格多樣化的借鑒以及河海特色化的體現等,為授課教師提供借鑒參考,從而使其能夠博百家之長,豐富提升自己的授課內容。書中,多門土木工程與交通工程的專業課程列入其中,是土木大類精華的呈現與教學獲獎教師教風的展現。同時,該書還擁有土木名校名師精準的審定,使得其內容更加嚴謹、規范,體現了專業建設的校際交流與融合。
(三)《土木類省級以上學科競賽攻略手冊》
目前,國家和江蘇省大力倡導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競賽。土木類競賽、基礎類競賽等各類競賽可謂繁多,但這些競賽都是什么樣的形式,哪一類競賽更適合學生參與,如何參加,這些問題往往困擾著各屆學生。高年級學生無法將競賽經驗有序傳承,低年級學生無法對競賽要情有基本了解,該書作為一個有效載體,解決了上述問題,給學生以自主參賽與學習的機會。
書中基本囊括了土木類各類省級以上競賽活動,并在每一章節中,對各類競賽的時間、內容、流程、學科基礎、準備工作、獲獎經驗、注意事項等作了詳細說明,可謂面面俱到。由一線選手主筆撰寫,還原了比賽的各個細節,包括節點的制作,膠水的使用以及美工刀的使用等,圖文并茂,給日后參賽學生以極大幫助。圖5是獲得全國大學生結構競賽冠軍的團隊主力撰寫的制作紙質、竹制、木制模型的分節篇章,不僅生動形象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同時,該書由各競賽指導教師負責審定,權威而又全面。除此之外,由學生參與編寫,從學生的角度撰寫經驗,也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體現。國際工程教育改革提倡CDIO教學理念,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產學合作和基于實際問題的教學。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方式學習,更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7]。而該書正是給出引導,激勵學生自己動手,借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與CDIO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全國很多高校的土木專業負責人以及相關競賽領域的專家們在評閱后也認為,該書積累和傳授了土木類專業相關高水平學科競賽的參賽經驗和攻略,對于土木類本科人才培養的內涵式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四)《土木與交通學院教學教務工作實用手冊》
近年來河海大學土木學院在深化教學改革的同時,對教務工作進行了與時俱進的革新。
為了將教務工作持續開展下去,形成良好的示范與傳承,書別將學院開展的一些特色教學教務活動予以規范化,并匯集成冊,以便各級教學教務工作人員遵循,更為高效有序地開展相關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書別介紹的內容包括:學院特色的畢業設計管理辦法,專有的考務工作說明,各類實習的運行模式和實習報告撰寫方法,加強專業教育的運行機制與辦法,創新創訓工作評審流程,土木院特色評教體制以及學院相關資助教學活動的辦法和說明等,圖6展示的目錄即是全書所列教學管理細致規劃的縮影。該書的刊發,能夠確保學院教學教務工作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穩定有序高效運作,為全面提升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助力。
(五)《土木交通類本科專業課程攻略詞典》
學生在進行專業課程學習時,往往缺乏宏觀了解,學習時找不到特點、重點和難點,而教師也缺少一個合理的反饋平臺。為了幫助學生在吸取學長經驗的基礎上,少走彎路,更快地掌握課程學習方法,鞏固好專業基礎知識,《土木交通類本科專業課程攻略詞典》應運而生。
書中對每門課均分列了教學對象、學時和教材等基本信息,進行了基于教學大綱的課程簡介撰寫,特別是針對每門課的要點、學習難點,編寫了學習重點與學習策略,如圖7。
書中的編寫規范而又細致,與宏觀的本科教學全程導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由大綱框定體現了其科學性,由學生編寫貼近學生,由教師審核更增添了本書的權威性。這種編寫審核方式,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高度彰顯了學生自身的主體學習地位。同時,這種編寫模式也是對任課教師自身教學方法與教學質量的一種反映與促進。該書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而且在提升自主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能力和技巧方面均起到了有效的助力作用。
三、基于“雙主”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土木類教學系列藍皮書研制取得的成果
目前已編制的《本科教學全程導引藍皮書》作為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和質保體系建設的一線成果,直接惠及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2010級以來的5級1 500多名本科生,同時也對學院近100名教師和教務工作者從事教學和管理,乃至教學競賽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與好評。
近三年來,學院本科生的教學活動規范有序,學生對于教學環節的自覺認知和理解程度顯著提升,教師以及教務工作者從事相關工作的熟練與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這無疑與學院規范化的管理以及《本科教學全程導引》的發行有著直接的關系。
學院本科生在學科競賽,特別是專業類學科競賽中成績屢創新高。三年來榮獲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冠軍,全國土木工程大學生創新實踐成果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交通設計大賽一等獎(專業組第一名),河海大學土木、交通專業創設以來的多項競賽歷史記錄在三年中屢被打破或刷新。這是競賽培育體制規范化,競賽苗子得以迅速成長的結果,其中《學科競賽攻略手冊》也起到了作用。
此外,學院青年教師的教學競賽成績也不斷得到提升。例如參與本書撰寫的教師中,有多位教師是在編制本書后不久參加了各類講課競賽,其中一位獲得全國微課競賽三等獎,兩位獲得江蘇省土木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特等獎,一位獲得河海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他們都成為編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而后續廣大新進教師從該書的學習中也得到啟發,學院教師的整體教學備課和授課水平顯著提升。
河海大學從2016年起在全校所有專業推行河海大學土木類本科教學系列藍皮書的做法,同時叢書在校外也形成了明顯的輻射影響。短短3年,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中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廣州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20多家高校土木或交通專業負責人、資深專家對系列藍皮書的做法與內容給予了極高評價,并在相關專業推廣實施。
四、結語
藍皮書的研制實現了學院人才培養和教學教務管理頂層設計的科學化、體系化,對于相關專業類本科生的學習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也讓學生們在共同參與藍皮書的編制以及學習藍皮書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了主體地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沈揚.河海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本科教學全程導引[M].1版.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4.
[2]沈揚.土木類本科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示例[M].1版.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5.
[3]沈揚.土木類省級以上學科競賽攻略手冊[M].1版.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15.
[4]沈揚.土木與交通學院教學教務工作實用手冊[M].1版.南京:校內刊物,2014.
[5]沈揚.土木與交通學院本科專業課程攻略詞典[M].2版.南京:校內刊物,2015.
[6]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篇6
一 特殊學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職業壓力較大
新時期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是特殊教育教師對職業期望與特殊教育學校現實狀況沖突的一種心理表現;新時期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職業倦怠是其不能順利應對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壓力時的一種特殊極端反應,是在長期緊張的特殊教育狀態下產生的情緒。
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壓力有代表性的觀念有以下兩種:(1)特殊教育情感耗竭論,代表人物是派恩斯。
他認為:教師職業倦怠是由成就感降低導致的。產生職業倦怠的個體對服務特殊對象喪失了部分或全部的情感,甚至以非人道、極端的教育方式對待受教育兒童。(2)特殊教育情感調適論,教師個體及學校社會環境的變化不當會引起職業倦怠。當教師個體感到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時就會產生職業倦怠。
大多數學者認為,人格因素在職業倦怠中顯得非常重要,特殊教育學校低自尊者更易產生倦怠。
而面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學校也不能做出很好的應對,由此也影響到特殊教育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及其職業教育極其不利。這些問題是由教師的教育地位所決定的,面對教師的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學校更應積極研究應對,以適應教育的發展需要。
2.職業教育質量偏低
特殊教育學校職業課教師由于長期脫離實踐的第一線,又得不到專業技術培訓,使思想觀念和水平難以適應當代社會。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由此也影響到職業教育的質量。
3.職業教育發展滯后,辦學理念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特殊教育學校過于強調文化知識學習,忽略殘疾人職業教育,這也影響到職業教育的發展。社會對于職業人才的需要與學校的培養相脫節,特別是殘疾人的職業教育較滯后。同時,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對職業教育不夠重視,學校的職業教育辦學理念較為落后,導致學校對于職業教育的關注度降低,學校的發展定位與社會的發展脫節,這就直接影響到特殊教育的結果。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
二 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的策略
1.加大職業教育投資力度,強化職業教育研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特殊教育事業需要有一定的條件作為基礎。特殊教育投資的多少,學校教學設備的配置直接影響特殊教育的質量和發展,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勢在必行。在教育中應把握政策,及強化教學研究,積極探索可行的培養措施,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殘疾人職業教育質量,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職業教育的科學有效發展。
2.加強教師職業研究,強化教師職業能力發展,促進特殊教育的科學發展
學校的發展靠的是教師,教師的發展靠的是職業能力。必須加強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積極開展教師的職業培訓,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減輕教師的職業壓力,提高教師工作的幸福指數,積極創造特殊教育學校良好的教學環境,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通過馬斯洛的層次需理論建立適宜的教育教學目標,積極主動地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關注特殊教育的發展,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思路,提高特殊學校的教育質量
眾所周知,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特別是特殊學校的職業教育,學生的基礎存在差異,教育教學的質量存在差異,使培養的職業人才也就參差不齊,培養的質量不高。
為了適應時展需要,就必須關注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關注殘疾人的職業發展,并通過強化教學改革,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強化殘疾人的職業教育與生存能力的教育,提高教育教學的發展與辦學思路,集思廣益、積極探索,切實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特殊教育學校需要借鑒學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強化本校的職業教育研究,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教育培訓,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積極探討切實可行的特殊教育策略,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篇7
關鍵詞: 特殊教育學校 特殊學生 體育教育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教育手段,它擔當著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品質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學校當中,體育教育不僅有上訴重任,還對特殊學生的身體康復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特殊體育教育專家Paul Jansma把特殊體育教育定義為:“特殊體育教育是體育教育的一個特殊領域,是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所提供的發展計劃,主要包括適應性體育、矯正性體育和發展性體育三個部分。”[1]通過廣泛的學校體育教育,不僅可以增強特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改善特殊學生的健康狀況,更可以培養他們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改變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豐富他們的生活。但是現階段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對不足;教材參差不齊;教育指導性不強;課堂形式僵化;課堂內容單一和體育教育受重視程度較低等一些值得我們研究思考與改進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中存在問題
1.體育教育受重視程度較低。
在中國當前的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程發展程度往往被有關部門、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于體育課程的認識程度影響。雖然特殊教育學校一般都會受到有關部門的關注,但是出于安全、衛生和普通小學體育課程發展認知等方面的考慮,特殊學校體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對不足。
很多體育教師只能掌握自身在體育領域所學到的知識,并未有過關于特殊學生體育教育教學甚至是特殊學生障礙的基本學習。這也使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不能真正了解教學需求,落實教育教學目標。由于許多教育策略相對于特殊學生不相適應,從而導致對于特殊學生的教育在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上顯得更加復雜。
3.課程標準教材不完善,學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
由于在目前我國的特殊教育體系當中并沒有形成完善的課程與教材體系,各級特殊教育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多數采取直接借鑒部分發展較完善的學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發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進行學校內的體育教學。這便導致在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材的選用上,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就算有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技能,教學往往缺乏指導性。
4.課堂形式僵化,課堂內容單一。
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日常體育教育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教學目標單一,從而使得教師無法針對每一個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師要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已經制定好的課程設置要求,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學生學會課堂內容,從而導致其在課堂教育模式的選擇上僵化、單一。加之體育成績的評定和體育學習的評價隨意性大[2],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所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目標很難使學生真正實現。
二、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程教育現狀存在問題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受重視程度不高的原因。
一些地方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認識并不充分,無法將特殊體育和普通體育區別開來。美國學者張加貝曾從服務的對象、課堂教學多層化、教學方法的個別化、教學要求的適應性和學科的融合性五個方面對特殊教育的本質加以詮釋,從而將特殊體育與普通體育區分開來[3]。我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將特殊體育與普通體育相區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學校體育教育進行的,加之體育教學工作從學生安全和學校衛生等方面相對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學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風險,以及我國并未建立有參考性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標準,所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視,甚至會人為地縮減其教育教學時間。
2.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相對不足的原因。
在當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或是其他相關專業的課程規劃中,很少會有關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的學習安排,導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或是其他相關專業學生無法學到專業的體育知識。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學校只能選取體育專業的教師進行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甚至不設置專職的體育教師,以兼職教師代替專職教師。
3.課程標準教材不完善,學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
我國以往的體育教育存在一些諸如教學觀念滯后、教學大綱對于教學內容安排過細等問題。這些問題,隨著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標教材的不完善,導致各級特殊教育學校間的體育教學課程目標設置存在較大不同,所選用的教材不盡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相對于普通學校學生來說,在接受學校教育時,由于個體間障礙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個別化教育訓練安排。
4.課堂形式僵化,課堂內容單一。
雖然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都普遍設置了體育課程,由于相對于班級中的特殊學生人數較多和個體間障礙差別較大,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在實踐中對于特殊學生的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不能符合部分學生甚至絕大部分特殊學生的自身發育水平,因此常常導致教師在進行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時只追求完成任務而忽視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雖然一些特殊教育學校就本校特殊學生個別化教育訓練有編寫個別化教育訓練方案(IEP),但是由于學校教師專業知識技能缺乏和家校聯系不足,導致其編寫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學校如何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度。
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及設施設備。如王龍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學校的規模都比較小,場地緊張,所以教育主管部門要使特殊教育學校達到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學校可以正常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的待遇,實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熱情和工作質量的有償獎勵機制。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建立健全對于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監管體系,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
2.加大教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培訓力度。
培養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首先要從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專業學生開始,完善其課程安排,合理增加與特殊學生體育教育有關的課程。其次應該努力完善體育教師針對特殊學生教育方法的培訓體系,可以運用相關會議、進修班和訪問學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針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方法培訓上的長效機制,使教師的培訓不間斷,從而實現教師專業化。
3.建立健全教材編寫體系。
國家應該針對所有特殊教育學校中就讀的特殊學生的障礙類型來編寫完善的體育教育的相關教材,區別對待特殊學生,促進教材可以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各級特殊教育學校應該依據國家編寫的相關教材,針對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可執行的個別化教育訓練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將優秀地區、優秀學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級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推薦,促進各地的教育模式進行融合。
4.促進體育教學形式多元化。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普遍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度,但是班級授課制度對于特殊學生存在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可以嘗試改變原本的班級授課制度,嘗試設立開放式教學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Rud juinbull,(方俊明,譯).今日學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洪邦輝.貴州特殊教育學校的現狀與發展研究策略:[碩士學位論文].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09.
篇8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教育;有效性
一、引言
現階段,國家對殘疾人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對于社會上的特殊人群,普遍知識水平較低,特殊人群由于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在課堂教育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加上中國特殊教育體系的不完善,教育資金短缺,教育設施落后,師資力量短缺等等,呈現出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針對這一現狀,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進政策,殘疾人本身就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的關愛,因此,人們要從小學教育開始進行轉變,實現課堂的有效性,更好地幫助社會上的特殊群體更好的生活。
二、現階段特殊教育中的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一直是知識的積累階段,不論是對于正常人還是特殊群體來說,在小學受到的教育會影響之后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必須得到重視。殘疾人群受到身體的影響在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方面較正常人來說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能像正常一樣接受長時間的教育,因此課堂的有效性對他們來說十分的重要。只有在小學教育階段打好基礎,才能為今后的就業提供方便,他們更需要社會的關愛。
三、提升特殊教育中小學教育的措施
第一,提升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觀念。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基礎教育。隨著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觀念的提出,人們對特殊教育人群不斷關注,從而為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整體的發展狀況,只有全社會的人群都得到了應有的發展才能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因此,大家要轉變對教育發展的觀念,重視小學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有效性,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使全社會充分認識到特殊教育發展的重要性。第二,社會各界要多關注特殊人群的小學教育。現在中國各界曾人群發展很不平衡,社會出現了一批比較有實力的實業家,他們在發展自身的同時,有能力幫助其他人群的發展。因此,國家要大力倡導成功人士對特殊人群的關注。對于殘疾兒童來說,他們的心理上已經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如果在教育上沒有有效的改進,不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可能會對他們造成二次的傷害,即使身體上有缺陷,但應該受到和正常兒童一樣的教育。第三,政府要加大投資力度。社會上的特殊人群比普通人更需要良好的教育,因此政府的資金投入是改善小學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徑。國家應設立相應的法律條文,確保地方政府的財政投入和國家政府部門的補貼,使特殊教育的發展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教育部門要對資金進行合理的驗收,保證資金投入用在正確的特殊教育發展。第四,加強師資力量投入。特殊人群的教育對教師有著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同時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真正幫助特殊人群的教育。因此,在對教師進行選拔時要相對的嚴格,要定期對在校和新來的教師進行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職業道德以及教學水平,為特殊教育事業培養出雄厚的師資力量隊伍。
四、從實際出發,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第一,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課堂目標。特殊群體的小學生思維模式可能會與眾不同,對于學習的意識,學習的目標認識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第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特殊人群的教育是為了幫助他們今后更好的生活,對于小學生而言,生活雖然帶給了他們困難,但是他們能夠靠自己積極的改變,通過學習找到生活中其他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師在課下可以為學生安排簡單的實踐學習,組織特殊群體學生的課外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驗,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第三,轉變教學模式,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所有的小學生都是一樣的,喜歡新鮮的事物,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想要去探索。對于特殊群體的小學生,上學本就有壓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全新的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所講的內容通過圖片、影片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有了興趣就會提升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鍛煉他們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能力。第四,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特殊群體的小學生都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在生活中本就比較自卑,在學校里同樣承受著壓力。因此,學校要加大對他們的關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在學校要把他們當成正常人來看待,不應該有歧視的眼光,為他們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要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
五、結束語
對于特殊群體的小學生,他們更加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教師在比較與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性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找到自我的價值。體改小學課堂特殊教育的有效性,不僅可以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是中國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的重要體現,在這一過程中需要社會各界的有力配合,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型人才。
作者:周雪艷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聾啞學校
參考文獻:
[1]楊英.關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6(01).
[2]鄧猛,景時.特殊教育最佳實踐方式及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2(09).
篇9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C-0049-02
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是特殊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它指導學生掌握特殊教育學校學科教學基本理論、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方法,使學生具有從事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的能力。但是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在工作后表現出小學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明顯欠缺的問題,需要盲校、聾校花費較長時間來培訓才能勝任教學工作,而小教專業的畢業生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扎實,進入工作崗位馬上能夠適應教學工作,致使許多盲校、聾校在招聘時寧愿選擇小教專業的畢業生。這種現象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現有特殊教育教學法的設置是否符合特殊教育學校對師資的需要?應如何有效地設置特殊教育教學法?本文試通過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研究,使學生掌握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基本的小學數學教學能力,滿足特殊教育學校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為其他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教師講授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設計
筆者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學校特殊教育專業2012級和2013級學生――分別是98人和80人為教學對象,根據該校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對現有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的教材進行梳理整合,剔除其中重復的內容,重新編排教學大綱,制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實施教學,邊教學邊調整課題方案,不斷完善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了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本課題是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一邊實施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教學,一邊調整教學計劃,使現有的特殊教育教學法的設置逐漸符合特殊教育學校需要。
三、研究過程
本教學研究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收集相關資料
這個階段主要工作是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料和信息,擬定課題方案,整合教材。筆者和其他課題組成員基于特殊教育學校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和新課程理念,根據視覺障礙和聽覺障礙兩類兒童的特點和小學數學學科知識體系,使用天津出版社的《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和《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作為教材,選用《小學新課程教學法》和《小學數學教學基本功訓練》小學數學教學法和網絡資源等為教學參考資料,通過對《聽覺障礙兒童教學法》《視覺障礙兒童教學法》及其他教學參考資料的整合,形成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內容,包括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等理論知識。
(二)第二階段――實施教學階段,調整教學計劃
1.理論教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著重從理論方面闡述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其中第一部分闡述了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法的基本理論;第二部分闡述了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基本策略及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包括數與代數的教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和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
2.實踐教學。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應通過實踐課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科理論的理解,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學技能,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突出本課程的實用性。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實踐教學由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兩部分構成,校內實訓主要通過課內討論、試講、說課和評課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數學教學的基本技能技巧;校外實訓則是利用見實習、畢業實習和就業(頂崗)實習等機會在基層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實地教學,由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作專業指導。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學校為例。該校與廣西南寧市盲聾啞學校、百色特殊教育學校、北海特殊教育學校等多所特殊教育學校建立見實習基地,為學生見實習提供很好的實踐場所。另外,這個階段根據課程實施的具體要求,選編及錄制了部分學生教學錄像,以配合教學。
3.教學方法的選用。本課程的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條件,借鑒先進的教學模式,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和實踐型教學法等。
4.考核手段的選用。在考核上,改變傳統作業與考試方式,將每部分教學理論與特殊教育小學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通過寫教案、試講、制作課件等作業形成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理論,同時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本課程采取平時作業和期末考查相結合的方式,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40%)包括課堂討論、教學計劃設計、觀摩課的評析、校內實訓(試講、說課和評課);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60%)為隨堂考查,為指定教學內容按照要求設計一份教案,并選派小組代表在限定時間內進行試講。
在第二階段,筆者采用行動研究法,一邊實施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教學,一邊調整教學計劃,使現有特殊教育教學法的設置逐漸符合特殊教育學校需要。
(三)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整理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這個階段筆者將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法這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件、教學案例集和學生實踐作品集匯編成教學資源包,這些既是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為師范院校特殊教育專業教師講授特殊教育學科教學法提供參考。
四、實踐效果及反思
本課題立足于特殊教育學校對師資的需要,通過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研究,使學生初步掌握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特殊教育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能力。特殊教育數學教學法的教學獲得學生基本認可,學生在見實習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技能也獲得見實習單位的肯定,2012級學生現已畢業,就業率達到百分之百,用人單位對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非常認可。
篇10
第一,充分認識特殊教育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融合教育發展。特殊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殘疾兒童少年獲得成長、融入社會的重要保障,其發展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北京市歷來重視和保障殘疾人權利和特殊教育的發展,例如:《北京市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2012年在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劉淇同志在大會報告中提出“積極發展特殊教育”。2000年以來,北京市教委接連出臺多項政策文件,不斷完善北京市特殊教育辦學體系和運行機制,著力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和加大隨班就讀工作支持保障力度。今年,北京市政府又出臺了融合教育行動計劃。
融合教育主張最大可能地在普通學校接受適合普通教育的殘疾學生,它著意于平等、尊重、包容、和諧社會的建設,寄予著包括眾多殘疾兒童少年在內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實踐,是人們對殘疾觀不斷演進的結果,也是世界特殊教育發展的新階段。以前人們對殘疾的理解多集中在殘疾人的機體缺損和生理功能障礙上,并從障礙的角度解釋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認為殘疾是個體的悲劇,這是一種“醫學一生物模式”的認識。經過殘疾人對自身權利的維護和社會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殘疾的認識也逐漸發生轉變,從原來對“個人悲劇”的關注轉向到對整個社會環境、制度以及文化的關注,更多從“社會一文化”模式來理解殘疾和由此帶來的障礙。這種轉變為殘疾人融入社會帶來了新的視角,提供了理論推動力。伴隨著殘疾觀的演進,特殊教育也逐漸打破隔離式特殊教育模式,“一體化教育”、“回歸主流運動”、“融合教育”等新理念漸次出現。這些教育思潮和實踐的核心是打破隔離式特殊教育的封閉狀態,讓殘疾兒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盡可能在最少受限制的普通學校或者普通班級中與普通兒童一起學習和生活,從而更好地促進殘疾兒童少年融入社會生活。
融合教育不僅昭顯著特殊教育發展的方向,也為整個教育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與融合教育有著廣泛內涵交集的“全納教育”思想,與全民教育思想相得益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2008年,第48屆世界教育大會在日內瓦舉行,其主題就是“全納教育:未來之路”。我國原國務委員、現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在大會主旨發言中肯定了“教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受教育權是基本人權,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的基本理念,肯定了全納教育對建設和諧世界產生的積極且重要的影響,表達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用知識完善自我,創造美好人生”的美好理想。劉延東同志還代表中國政府表達了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推進全納教育方面做出貢獻的承諾。
可以說,以融合教育為代表和集中體現的新型教育思想和實踐,正以豐富的內涵和多樣化的教育形式惠及廣大殘疾兒童少年。完善的支持保障體系,清晰的管理服務,優質的教育教學,為他們健康成長和融入社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二,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應對挑戰。多年來,北京市一直重視開展隨班就讀教育,并將之確立為推進特殊教育發展的重要工作思路和工作內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市就貫徹落實國家文件精神,先后出臺有《關于進一步加強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意見》、《關于在全市各區縣開展建立隨班就讀工作支持保障體系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提供強力保障,在全國較早開始探索資源教室、特殊教育中心等專業支持模式,2002年起增設專項資金著力推進資源教室建設。北京市在隨班就讀的政策支持、物質保障、專業指導、師資培訓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切實的實踐,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北京市有近6000名殘疾學生在1093所普通中小學就讀,這些學生約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殘疾學生總數的66%;接收隨班就讀學生的中小學占到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近80%;隨班就讀學生生均公用經費達到5500元。以隨班就讀為主體、特教學校為骨干、送教上門等多種教育形式為補充的首都特殊教育辦學體系已經形成。
在大力推進融合教育的過程中,市、區特殊教育中心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指導作用。2009年,北京市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更名為北京市特殊教育中心,功能拓展至科研、教研、師資培訓和資源開發等多個方面。今年,北京市啟動“北京市特殊支持教育中心”的籌建,又將實現新的功能轉型。
在大力推進融合教育的過程中,特殊教育學校發揮著骨干作用。隨著首都特殊教育的發展,特殊教育學校接收的中、重度殘疾學生比例不斷提高,同時特殊教育學校的功能也逐步向區域特殊支持教育中心方向拓展,其服務對象、工作職能和相關要求也發生很多轉變。多所學校還積極探索義務教育階段后的職業教育,為殘疾少年走向獨立、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創造著條件。在今后較長時間的發展中,特殊教育學校的骨干作用必將持續存在,在中、重度殘疾學生的管理和社會融合方面承擔著更加艱巨的職責,也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隨班就讀學校發揮著首都特殊教育的主體作用。廣大隨班就讀學校積極創造條件配置人員,探索隨班就讀教育教學模式,營造平等、尊重、包容、融合的校園文化環境,不斷提高教師面向全體、關注差異的教育教學能力。近幾年來北京市資源教室建設得到很大推進,全市現有120所中小學建設了資源教室,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支持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根據融合教育行動計劃,未來三年內市里還將重點支持100所隨班就讀工作突出的義務教育學校建立軟、硬件完備的示范性資源教室,創建20所市級融合教育示范學校,引領我市融合教育質量提升。
符合首都特殊教育發展的優秀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問題需要我們積極加以應對。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北京市特殊教育發展還不均衡,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知識技能還有待加強,特殊教育硬件建設和支持保障體系還存在薄弱環節,發展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整體發展水平距離首都建設世界城市、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總體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積極應對挑戰,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創新工作方式。融合教育對教育發展的要求是多方位的,實踐中會遇到很多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我們要為融合教育實踐創設良好的政策空間和制度保障。
今年,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市教委、市殘聯、市教育督導室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隨班就讀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將首都融合教育發展推進到新階段,這是基于我市特殊教育發展現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滿足殘疾兒童少年教育需求而制訂的重要發展導向和戰略部署。《行動計劃》中提出的“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雙學籍制度”、“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證書制度”以及“通過北京數字學校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教育資源”等,都是這方面工作的探索。我市在推進融合教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充分認識推進融合教育的重要意義。十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并作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寫入大會報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2010-2020年)》設專章對特殊教育發展加以闡述,提出“關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今年國務院法制辦《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公開征求意見,都說明融合教育成為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二是進一步加強建設,創建無障礙教育環境。融合教育主張根據社會模式來理解殘疾人接受教育的困難,強調對這些困難的理解和對社會環境的改造。今后一段時期,需要切實落實《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要求,對全市所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進行無障礙環境改造。三是進一步深化研究,加強對融合教育的專業支持。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市、區特殊支持教育中心建設,深化特殊教育科學研究,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開發相應教育資源,不斷加強對融合教育的專業支持。四是進一步推進創新,完善融合教育制度建設。逐步探索和實施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證書制度及醫教結合、康教結合雙學歷職前培訓制度、特殊教育學校學生雙學籍制度,研制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隨班就讀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標準,以制度的不斷完善為融合教育的推進和質量提供更多保障。五是進一步增加投入,加強融合教育物質條件保障。根據融合教育新的需求,繼續推進各類學校的校舍建設、設施設備配備、生均公用經費及專項經費的保障,滿足特殊教育教學需要。六是進一步擴大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殘疾兒童少年信息平臺和資料庫、社區無障礙改造、殘疾兒童少年社區文化、衛生、體育等活動,增加信息交流渠道,擴大融合教育的宣傳范圍,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特殊教育的濃厚氛圍,營造平等、尊重、包容、和諧的社會文化環境。
- 上一篇:排污應急管理方案
- 下一篇: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