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范文

時間:2024-04-08 16:20: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小學思政課教學

篇1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 課堂“邊緣人” 形成原因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44

On the Causes of "Marginal Man"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EN Dongxi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Abstract "Marginal ma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appears a special group, an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is group, especially large. 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at textbooks, teachers,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arginal ma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For the "marginal man"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a number of potentially effective responses.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lassroom "marginal man"; causes; coping strategies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課堂教學中,有這樣一類學生,他們以沉默的姿態傾聽課堂,以近乎“局外者”的身份觀望課堂。在課堂活動中幾乎聽不到他們的聲音,更難以見到他們活動的身影,他們似乎并不存在,這就形成了高校思政課的邊緣人現象。目前,我國學界對于課堂“邊緣人”的研究比較多見,但大多基于理論分析,實證研究相對欠缺,本文基于這一研究現狀,試圖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拋磚引玉,推進相關領域的深度研究。

1 高校思政課“邊緣人”的形成原因

1.1 教材原因

課程性質的復雜性與特殊性,增加了課堂教與學的難度。在學界看來,思政課的課程性質主要是理論性、政治性、思想性和德育性,相比于其他專業課程而言,思政課的課堂教學具有更高的難度與挑戰性。

課程設置銜接不當,忽視高中文理分科。高校思政課課程設置有如下幾點弊端:一是課程設置沒有處理好大學與中學銜接問題,公民道德常識和法律常識教育是所有個體完成社會化的重要環節,應該在高等教育之前普遍實施。但在高中階段這些課程則作為選修課來開設,文理分科的現實情況表明,理科生對于此類常識的學習是不到位的,理科生在學習思政課時經常提到:“老師,我是理科生,學習思政課我一點自信都沒有”。二是大學思政課忽視了高中文理分科的現實,課程設置注重理論的“系統性”,因此與中學內容存在較大幅度的重復,例如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必修課,就出現了中學講愛國主義,大學講愛國主義的重復現象,這不僅沒能有效利用資源,也不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學生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下,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都有所下降或消減。

教材內容的重復性與語言的無趣性。高校思政教材為追求各自體系的完備性和內容的系統性,各門必修課程之間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橫向交叉與重復,此外,由于思政課課程的特點,語言理論性較強,不夠生動,缺乏趣味性,對學生沒有吸引力。基于此類課程教材的原因,學生在思政課的學習中沒有很好地借助教材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思政理論課上自身的學習動力、興趣、努力程度等都會受到不良影響。

1.2 教師原因

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以學生為本”相矛盾。受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多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傳統的“填鴨式”、“滿灌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教師多表現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教學風格,使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學生缺乏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而與學生溝通交流得知,學生更加青睞于“侃侃而談”、“生動活潑”的教師教學風格,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對教師的個人偏見和對課程的倦怠,在課堂學習中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不能有序地參與教學活動與互動。

教師專業素質的滯后性與學生需求的前瞻性相矛盾。高校思政課部分教師因為其自身專業知識及相關學科知識的儲備不足,其思想更新具有滯后性,一些學生對相關思政課問題滿腹熱情,在積極主動向教師請教疑難問題時,不能及時得到回復或得不到有效回復,其學習積極性受挫,在日后的思政課學習中,其參與度明顯下降,甚至直接缺勤此類課程。

思政教師的態度、人格魅力、能力都是影響學生的課堂融入度和歸屬感的重要因素。在思政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態度、人格魅力、教學能力與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和在課堂中的歸屬感有很大的相關性。而這種相關性同樣具有確定的方向,即老師的態度越認真,人格魅力和教學能力越強,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和課堂歸屬感越強,相反,老師的態度越差,教學能力越差,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和課堂的歸屬感越弱。這說明,思政課老師態度的欠佳、人格魅力不夠,教學能力不強是課堂“邊緣人”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課堂上,老師扮演的是一個學生的引導者、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老師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向學生傳授的能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而不能將思政課理論分析得透徹的老師容易使學生成為課堂“邊緣人”,這點需要引起教師們的關注。

1.3 學生自身原因

學生認知結構。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中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銜接,但由于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中小學階段學校德育教育的缺失與不當,使學生對于思政課有某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如“凡思政課均枯燥、深奧、難懂、無用、空洞、無聊”,這種錯誤的認知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課堂教學的開展和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思政課課堂的學習。學生對思政課的總體認識與課堂中“邊緣人”形成有較大的相關性,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越好,就越不容易形成“邊緣人”,反之,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越不好,就越容易形成“邊緣人”。所以學生對思政課的總體認識不好是課堂中“邊緣人”形成的重要原因。

學生學習能力。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脫節或斷層現象,認知結構存在嚴重誤區,學生的自主探究不能與教師的課堂教學同步同趨,具有與其他“中心地帶”的學生截然相反的課堂表現。

學生性格及興趣。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情況下,性格孤僻、內向、膽小的學生在選擇座位時多選擇靠后或角落處,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和主動向教師提問的頻率很低,甚至為零。此外,興趣程度也是“邊緣人”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多數對于思政課不感興趣或完全無興趣的學生,認為思政課實用性很低,學習枯燥,不愿意主動參與學習。

學生努力程度。綜合上述原因,學生在學習中成就感不足,導致其不愿意通過自身努力改變現狀,最終在課堂上散漫、懈怠。教師的提問不能夠自主思考,缺乏問題意識等導致學生淪為思政課課堂中的“邊緣人”。

1.4 社會環境影響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抬頭向錢看,低頭向錢看,一切向錢看”;“前途、前途,有利就圖”;“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等等已成為許多人內心默許的信條。這些市場趨利性的思想也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思維,導致他們將一些務實求真的理論拒之門外,形成了市場趨利性和課堂道德性的現實差距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產生接受性心理障礙。

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課堂中,教師們在嘔心瀝血的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要求學生們讀史明志,深切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深入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精神并且身體力行,爭當一名光榮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不要盲目崇拜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做好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和隨時為國家、為社會獻身的無私精神。這些理論知識可以指導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讓他們有個光明而美好的未來,但是它們的影響是潛在性和滯后性的。所以當老師在講臺上慷慨激昂地講述著這些“高大上”的理論學說的時候,學生卻完全感受不到它們的優越性,覺得它們太空洞,太虛幻,太說教,感受不到學習它們對自己目前的境遇有何種改善作用。所以在心理上,學生在“利”與“理”的選擇上毫無疑問地更愿意倒向“利”的懷抱,注重實的東西,覺得專業知識的學習更重要。

2 促使高校思政課“邊緣人”回歸課堂的應對策略

2.1 自覺矯正大學生自我邊緣化的狀態

思政理論課對學生無吸引力的原因不能簡單歸結于課程本身、教師或環境影響等外部原因,內因的決定性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學生自身對于思政課不科學不全面的認識,不利于其學習興趣的提升、努力程度的提高。為此,大學生要做到以下幾點來自我應對。

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思政課。通過與學生交流得知,很多學生對思政課的認識具有局限性、主觀臆斷性,在沒有真正了解思政課是什么的情況下就先入為主地給它冠以“乏味、單調、說教、無用……”等標簽,然后放棄去了解它的機會。這種封閉的、保守的心態使學生無法開啟學習思政課的大門,更無法切身去體悟思政課的真諦,因此,學生應該以開放的心態認識思政課,杜絕對思政課的個人偏見與成見,以科學的方法學習思政課,在不斷的學習探索中總結出高效學習思政課的方法,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感受思政課的魅力所在,將思政課的學習融入生活,愛上課堂學習。

提高努力程度來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學生在正確認識思政課的實用性后,培養了學習興趣后還要為思政課的課堂學習付出自身努力。在課堂學習之前,能夠做到自主預習,具有問題意識,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與思政課相關的新問題,做到“課前心中有數,課中應對自如,課后繼續學習”的學習模式,在思政課課堂學習中,積極思考、回答、討論問題。

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評價方式。課前學習目標的制定與課后的自我評價與反思,并做出適時的調整計劃,對學生的后續課堂學習也很重要。課堂學習效果使學生的成就感增加,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習難度和自身能力適度調整學習計劃,樹立新的長短期學習目標,能夠使學生在日后的思政課課堂學習中更有信心和效果。

2.2 不斷提升教師自身職業素質

高校思政課教師專業知識的完備與學科視野的擴大。專業知識儲備與相關學科領域的涉獵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優秀的令學生愛戴的思政課教師應該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學科視野,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疑難問題能應對自如、自圓其說,讓學生在感受思政課的無限魅力中積極與教師互動,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

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時代化。思政課教師應改變其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新的學生群體與時展背景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生活實際為課堂的切入點,將課堂落入到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的實際中作為教學的落腳點。在教學方法上,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知識結構、成長經歷等特殊學情,采用因材施教、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與擴展課堂學習。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擁有清醒的哲學頭腦、熾熱的教育情感、高明的教育思維、藝術的教育智慧。我們往往擁有這樣潛在意識的觀念:“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合乎資格的法官,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智慧和他在科學上的優越地位深信不疑,即使他只讀過一本概論”。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哲學尤其哲學,以使自己擺脫狹隘偏見與打碎精神枷鎖。教育情感是教育中的情感,“作為教育者(教師),我們的情感既不能順從了本能原則,也不能滿足于順從成人社會的道德原則,必須讓自己的情感體現教育的一般原則。”教育思維是思政課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素質。“作為教育專業能力,教育思維根本上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形成的一種思維路線;從過程機制角度看,教育思維是再生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育思維的產品是教育實踐策略和教育理性知識。”教育智慧是思政課教師成為教育家應具備的素養。“一個有智慧的教育者,應該有敏銳而準確的感覺、敏捷而深刻的思維和豐富而合理的想象。”

2.3 努力營造和諧向上的課堂氛圍

和諧向上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生學、教學相長,還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師生關系,這種平等的、相互信賴、相互提高的師生關系提升了雙方的價值需求,從而加大其對思政課教學的投入。

思政課教師善于利用學生資源。在思政課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相應的教學機智,善于提問、擅長提問,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及時與知識點結合,增加學習內容的有趣性與靈活性。此外,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與行為的動態變化,從學生中獲取教學資源,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引導與指導。

學生主動與思政課教師溝通。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應主動營造一個思想開放、積極參與的課堂學習環境,主動與思政課教師交流互動,對于課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主動向思政課教師請教,對于自身在實際生活、學習與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問題及時有效地向思政課教師咨詢,為教師教學的課堂課外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3 結語

高校思政理論課課堂教學中“邊緣人”的現象已成為社會現實,其造成的后果已經威脅到現代社會的發展。“邊緣人”的形成原因主要歸結于思政理論課課程在其運行過程的各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大學生自身、思政課教師隊伍、高校思政課相關的機構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而道遠,望此次研究能夠對高校思政課的課堂教學中“邊緣人”問題的解決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 胡學琦,樊宏法,江士方,朱忠孝.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銜接與整合研究――基于中學和大學思政課教材內容的實證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論壇),2012(2).

[2] 胡建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性質及其地位的再認識[J].考試周刊,2008(25).

[3] 丁國浩.問題意識導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D].上海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篇2

關鍵詞: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 高效課堂 遵循規律

高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教學”增加了新的內涵,就是要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充滿個性和富有成效地進行學習。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細心備課是高效教學的前提

備課是全部教學工作的基礎,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上課的質量。實踐證明,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成功地上好課。備什么,怎樣備,這是每一個教師在備課前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那么面對新課程,政治教師該怎樣備課呢?

1.按新課程標準,備好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地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我們說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對教材價值的研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教材的價值在于生成性。備教材應領會新課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學的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鉆研新課程標準,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研究教材還必須確定教學目標,知道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按新課程標準,備好新時政。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生活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在備課時要廣泛閱讀有關新聞的報刊雜志、瀏覽網上時政熱點,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的素材、資源。

3.按新課程標準,備好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課堂上躍躍欲試,逆反心強,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課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我們可以根據他們以往的知識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要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分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達成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是關鍵

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而達成思想政治課的有效互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場所”。要改變思想政治課枯燥乏味空洞的現狀,使之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讓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上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就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有效互動。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常用的講授法、課堂提問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外,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更要大量運用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研究性學習既是教學內容也是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每一單元的主題探究、每一課的情境問題,就是引領學生探究科學知識的過程。在圍繞主題探究或圍繞情境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親身體驗的機會,培養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社會實踐了解了科學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學會了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

三、及時進行課后反思是高效教學的保證

當完成某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后,總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方面,這就需要及時不斷地反思:反思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又如何發展;反思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實際、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反思課堂教學策略是否恰當……反思的策略就是寫本課教后小結,就一節課的內容安排、教學設計、情境創設、活動設置、方法運用和即興調控等方面記下心得體會、經驗教訓或理性思考。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寫總體的成績與收獲,力求新穎有意義;寫局部的做法與經驗,力求獨到而真實;寫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力求解決而提高;寫過程設計的缺陷與教訓,力求深刻而警醒;寫學生的創造智慧與評價,力求激勵而發揚。要體現“以小見大”,從細微處入手,點滴細節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籠統反思、抽象而不著邊際。通過這一課堂教學自我反饋的好形式,能促進教學內容更全面,教學設計更合理,加強教學針對性,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與質量。

參考文獻

篇3

(蒼溪縣高級職業中學校四川蒼溪628400)

【摘要】要深化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圍繞教學目標,促進有效教學,教學中要把握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之間的整合性,使學生既能夠學習知識,更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新課改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以創造思維訓練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從傳統的學習方式向合作探究、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之中轉變,充分地拓展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高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 中學 ; 政治課 ; 育人;參與式 ; 實踐 ; 有效性

有效性教學是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益,強化目標管理和過程評價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其核心主要是使學生得到發展,追求最佳效果的教學。這是教學改革的要求,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為了追求升學率,致使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缺失,沒有注重學習知識與提高思想素質的整合性,沒有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種現狀需要改變,要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理論知識運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加以思考和探索。

一、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中學思想政治課承擔著促進學生智育發展、更承擔著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往教學中照本宣科和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讀死書,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和身心發展,教師要運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提供新素材,創設形式多樣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激發中學生興趣,促進有效教學。中學思想政治課要圍繞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分析教材所滲透的學科思想和方法,要研究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教材結構、基本內容和教學方法。認真掌握教材的內容,編寫意圖、重點難點,科學的使用教材,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身心發展特點,使教學更加切合實際,充分閱讀和使用與學科教學有關參考書籍和資料,并合理整合社會熱點、焦點和國家大事進行時事政治教育,運用多媒體和現代教育技術把與政治理論有關的內容運用于教學之中,使學生獲得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根據學生的實際教師運用不同的方法既能夠使學生學習知識,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新時期我國教育發展新的歷史使命。

二、合作探究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傳統的講授方法單調乏味,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應改變傳統的單一的學習方式,倡導進行“參與式”學習,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基礎出發,讓學生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來,從被動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轉變,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啟發學生的智慧。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積極地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疑引思,啟發學生的思維。例如講“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這一知識點,的哲學觀點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萬事萬物都存在于普遍聯系之中。教師先向學生陳述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原理:聯系指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這時,教師就要以創造思維訓練為主線來組織教學,通過設疑引思的方法,引出學生思考的問題:世界上是否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使學生思維產生碰撞,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進行討論,叫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學生就在這種探究中學習、思考,從這個過程中培養中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學生探討,教師再向學生指導,講述清楚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含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著的統一的整體。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方面從具體看,每一個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中。從內部構成因素看,是普遍聯系的;從事物與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系看,也是普遍聯系的;從事物發展趨勢看,該事物與過去和將來的聯系也是普遍的。另一方面從總體看,聯系這種關系在世界萬事萬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也體現著普遍性;最后,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這個問題,教師與學生一起分析總結: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但不等于說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任何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中,不存在不與周圍事物發生聯系的事物,這一點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但某一事物是否與另一事物有聯系,則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具體的。如果兩個事物沒有條件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就不能說它們之間有聯系。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后,能基本掌握用聯系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要結合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只要教師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不斷地發散出來,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走向社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篇4

【關鍵詞】思想品德 教學 課后 反思

“有效教學”教育理念認為,衡量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老師有沒有教完課的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主要是看學生在經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有無進步或發展。但是教師們現在卻覺得課堂教學越來越難以把握了,因為學生知道開卷了,更不在意課堂的學習了,尤其是傳統式的課堂,對學生根本沒有吸引力,也就無法去談教學是否有效的問題。在目前思想品德課考試性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實施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幫助教師實踐成長呢?在這里我把自己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體會、感受,特別是自己在新課標下如何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以期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能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探討與研究。

一、制定準確有效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知識和技能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它是學生掌握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前提,也是學生形成積極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基礎。知識教學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但它不是教學的唯一任務,也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思想品德學科來說,仍然有許多基本概念需要學生掌握,如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偉大的基本路線、科教興國等國家重大的發展戰略等。這些知識目標需要教師向學生明確,引導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有效地“了解、理解和應用”。思想品德課教學重視思想性,因此,也要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和社會生活與實踐來確定好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樣在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準確達成目標,體現有效教學。

二、改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過分強調接受,冷落和貶低發展、探究,自我封閉,不與其他學科相融,在實踐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極端處理,死記硬背。這種學習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新課程標準》要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注重思維、感情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廣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盡快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充分發揮本學科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如時政熱點、名人軼事等),把思想品德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活動課《可持續發展的選擇》時,我有意識結合國家現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把本課內容進行擴展,改為“關注西部的發展”,在課前我先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自學課本內容,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學心得,然后推選代表在課堂發言,從而引出在西部大開發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樣就把這兩大戰略聯系起來,既達到學習本課的目的,又把握了時政熱點,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更好地去體驗社會現實。

三、針對學生實際開展分層次教學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政治課應努力貫徹“實、活、準、精”的原則。“實”,就是一切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區別地開展教學工作,對小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對一個模式,一刀切。因此,我們通過認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據我校初三學生實際狀況,分別為三種類型學生提出有所區別的要求:①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把知識轉變為能力和覺悟,并加強綜合訓練;②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注重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下功夫,讓學生理解記憶;③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查補和復習,強調從基本概念入手,加強基本訓練,力求學一點,當堂復習,當堂鞏固。

四、恰當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堂是實施教學活動的主戰場,因此,有效教學的理念最終要落實在課堂上。課堂上的有效才是最終的有效,我認為:掌握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靈活、多樣、新穎、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辨證的思想觀點方法、良好的個性品質、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等。掌握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既能有效地傳授知識。又具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教學方法影響著學生聽課的效果和學習的興趣。教師采用哪種教學方法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要看是否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習興趣,誘發思維動機,并不完全體現在導入新課上,更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在每個教學環節隨時扣動學生的心弦,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和講授過程,可運用多種形式如詩歌、謎語、故事、漫畫等。既可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自由爭鳴空間,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到人口、資源、環境時,可利用漫畫《地球不堪重負》《小魚的呼救》這樣能很快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并在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知識,在輕松的氣憤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五、加強課后的反思

篇5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思想政治課程作為高中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重要學科,對高中生的教育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學生的思想形成階段影響著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正確建立。而傳統的政治教學過于傾向機械式地一味輸出,教師往往居于主導地位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知識單向輸送給學生。這種傳統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難以營造活躍輕松的學習氣氛,學生往往感受不到思想政治課程的趣味性,僅僅通過應付式的學習以應對考試。而在如今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教學開始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所帶來的束縛,轉變知識的機械灌輸式教育,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因此,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效性教學進行深入探討,有利于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以及素質教育服務的全面推行。

一、教學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轉變為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和溝通,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對知識進行吸收轉化,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最終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知識學習起到雙向促進。

在教學有效性的概念中有幾個重要的關鍵點。首先,即是教學有效性的主體。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課堂上的中心主體,以權威的身份進行知識的機械輸出。而有效性教學中,將學生轉為教學主體,強調師生雙方的良性互動。其次,有效性教學強調教與學的有效性。最后,教學有效性的目標在于創造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以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雙贏局面。簡而言之,教學有效性就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充當教學的主導輔助角色,通過師生間的良性互動,開展氛圍輕松、課堂有序的有效教學。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思想觀念是影響人行為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思想觀念對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學策略都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影響作用。因此,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是進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師需要革除傳統的權威式地位,改變學生被動式的服從地位,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引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新課程觀的指導下,應當以更為民主、平等的身份對待學生,經營一種相互信任、合作、輕松的和諧關系,幫助學生充分挖掘其學習潛力,更加有效地對新知識與能力進行獲取。

2.對教學進行優化設計

優化的教學設計相當于教學行為的指導方針,對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開展課堂教學前,首先,教師應當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導向對教學目標有著清晰的認識。其次,教師需要對教學材料進行精心的準備。由于教材難免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師應當對教材進行深度開發挖掘,不拘泥于現有教材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相關材料。最后,豐富課堂教學環節,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開展互動式的教學模式

在有效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是主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其進行互動交流。所以,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有利于保障課堂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開展互動教學模式能使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環節中高效地進行交流、溝通與合作,以此到達知識、經驗的共享與傳授。學生能真正獲取知識,得到發展;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更加容易發現學生的思維規律和學習現狀,從而促進其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專業素質。這種以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的雙贏教學方式,注重的是師生之間產生的交互作用和影響。互動教學的形式也非常多樣化,包括師生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小組之間的互動、個人與小組間的互動、小組與教師間的互動以及各教師之間的互動等。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師生雙方不僅在認知方式和知識上得到互動、更使得情感與思維得到良性互動。

4.強化合作學習手段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合作學習的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團隊合作意識。這里開展的合作學習手段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也包括學生之間以及團隊之間等形式。在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在知識上的疑惑點設置為問題,通過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對問題進行討論、調研、辯論等。通過合作的形式,讓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到團隊的責任、分享到團隊協作的成果,并且積極促進其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人際交往能力。

5.使用科學的評價方式

科學的課堂評價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積累與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深化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如何開展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每位教學工作者應當積極進行思考的問題。首先,必須將評價方式豐富化和多元化,改變以考試分數定結果的方式。應當結合平時的課堂表現情況和活動參與表現情況,綜合性考慮評價結果。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課堂效果。其次,教師應當積極拓展評價范圍,改變過去只看重考分的情況,積極鼓勵學生也參與課堂評價,開展師生互評活動。以此,引導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真正樂趣與成功感,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除此之外,更有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總結與反思,在基于學生現實反饋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教學方式,促進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素質能力。通過評價方式的改變,學生和教師都能以更加清晰的視野對自己重新認識,有利于自信心的增強和合作、競爭意識的培養,從而真正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益處良多,教師應當勤思多學,大膽地進行創新性的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積極性,真正得掌握學習內容、探究有關知識的樂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羅詠然.關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學科教學,2009,(3).

篇6

操作流程及要求

“一”:指師生共用一個《學與導》

通過目標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實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成目標。《學與導》以學段為單位設計,學段可以為1~N課時,為N課時在第1課時必須對時間安排作說明。設計時學段內四階段時間分配原則上應為:任務布置10%、交流展示40%、精講點撥25%、檢測反饋25%。

“四”:指四個階段:

問題導學 交流展示 精講點撥 檢測反饋。

“八”:指操作過程中的八個環節:

自學生疑 小組討論 自主反饋 交流展示 精講點撥 小結提升 檢測反饋 任務布置

(一)、自學生疑:通過學與導問題引領,學生自學教材、資料,初步達標,并形成困惑,生成問題。

要求: 1、學生獨立思考并在第3節晚自習下課前完成。

2、對產生的問題和困惑用紅筆寫在《學與導》空白處,。

(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對《學與導》的初步討論達到對小組內存在的問題進行初步釋疑,形成小組共同困惑。

要求: 1、課前各科科代表將《學與導》發放到各小組。

2、各組常務組長精心組織,分學科依次進行。

3、討論時間5~8分鐘。

4、只討論組內簡單的問題。

5、組間討論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自主反饋:對自測達標情況進行統計實現對自學達標情況進行反饋,并通過組間、組內問題收集、交流反饋實現問題解決的分流,即形成組內討論解決的問題、組間互助解決的問題和教師點撥解決的問題,再通過教師對問題質量的評價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問題質量。

要求:1.各組組長用自測反饋表將小組成員自測達標情況統計后交科代表。

2.指導組長組織收集本組間存在的困惑和問題并登記,將收集問題分為本組可以解決的問題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兩類,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用即時貼登記并貼在黑板交流欄上。

3.在交流欄上指導組長查看本組可以解決的問題并在問題后面打V,寫上本組簡稱并登記。

4.反饋組長在下課前登記好本組的每一個問題是哪個組解決。

5.下課后各科科代表收集好本科的即時貼并在第二天8:00前交到科任教師處。6.科任教師提前1節課到校查看反饋情況,并根據反饋情況生成課堂,對各小組問題情況進行評定,在課前將評定結果寫在小組每日評價表上。

7.問題質量評定標準:特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加3分,有一定的價值加2分,一般加1分,沒價值不加分。7.課前思考再生成的問題可貼在前黑板“對話與交流”欄,在課中由教師或其他同學答疑解決。

(四)、交流展示:通過組內討論解決本組可以解決的問題,通過組間答疑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通過全班展示解決自測反饋中的典型性問題和學生困惑中的典型性代表性問題。

要求:1.由常務組長組織,根據課前問題登記逐個討論,提高效率。

2.組內討論時間在10分鐘左右。

3.組間答疑和全班展示時間在6分鐘左右。

4.被指導小組在指導完成后給指導小組評定分數,問題解決1個加1分,未解決不加分。

5.教師對進行全班展示的小組進行評定,分值是3分、2分、1分,課后由科代表記錄在小組每日評價表上。

(五)、精講點撥:教師通過精講點撥達到加深對核心主干知識的理解和學生普遍存在的難點的突破,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要求:1.精講點撥的內容:本節課的核心主干知識、課前和課中學生反饋出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問題。2.講解要求:高屋建瓴、講清、講透,時間原則上不能超過8分鐘。

(六)、小結提升:通過組內對本節課知識、方法、技巧的總結達到知識成系統,方法技巧成體系。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要求:1.1人主講,其余人補充或教師引導進行。

2.時間在2分鐘內。

3.結果記錄在《學案》小結提升欄。

(七)、檢測反饋:用4―5道題對本節課所要求的基本的知識、方法、技巧進行檢測,以掌握學生過手情況,以制定課后達標策略。

要求:1.題目要充分體現本節課所要求掌握的核心知識方法技巧,難度較小。

2.學生在6分鐘左右能完成。

3.完成后教師發放答案組間交叉批改,對達標情況在即時貼上進行登記并對小組評定分數。全部達標小組加4分,1人未達標小組加2分,2人未達標小組加1分,3人未達標小組不加分。

4人均未達標小組扣1分。4.達標標準小組成員應有區別,教師將達標要求附在答案上。

5.課后各檢查小組將被查小組達標情況反饋給被查小組并在小組每日考核表上進行登記,然后交科代表處匯總后交科任教師。

(八)、任務布置:教師對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及要求、課后達標要求等進行布置,發放下一節課《學與導》。

要求:

1.任務要求清晰明確。

2.教師對各小組在課堂中的表現予以口頭評價,只點評本節課表現得特別好、好和較差的小組,科代表記錄并評定分數。特別好小組加2分,評價為好小組加1分,評價為差小組扣1分。

篇7

一、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親其師,信其道",以致達到"敬而受教"。 有一位教育家曾指出"猶如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一樣,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只有讓學生喜歡你,他們才會喜歡上你的課,只有他們喜歡聽你講課,你的一切教學設計才會有效果。否則,你講得再細致、深刻,學生沒有聽進去,你設計的問題、活動再好,學生不配合,你的教學談何實效?而要想讓學生喜歡你,教師就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用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用你真摯的情感去感化學生。和諧的課堂,是一切教學效果的前提。

二、以學生為主體,豐富教學形式

古希臘普羅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的教學方式能點燃學生頭腦的火把,放飛他們的思維,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然而現在的教學方式更多的是用簡單的事例,來印證理論的正確性,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通常只是單一的說教形式。如果能變被動為主動,采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便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索。例如,筆者在教學“信用工具和外匯”一節時,由于教材內容與學生脫節,若照搬教材,可能會造成學生的一知半解。筆者鼓勵學生課前做一定實例資料收集,課堂上采用演講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大膽提出質疑,共同討論,這樣既深入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合作精神。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師的教學水平

思想政治課程的課堂教育效果好或者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要加強建設一支高質量、綜合素質強的教師隊伍。教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師應該把教學工作當成崇高的事業,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生思想和靈魂的塑造者,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優秀引路人,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高尚的使命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增強思想政治課堂的吸引力。

四、精心備課

1、按新課程標準,備好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研究教材的價值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材的價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原理、觀點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

2、按新課程標準,備好新時政。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生活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在備課時要廣泛閱讀有關新聞的報紙雜志、瀏覽網上時政熱點,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的素材和資源。

3、按新課程標準,備好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課堂上躍躍欲勢,逆反心強,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課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可以根據他們在以往學生知識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分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注重教學技巧的運用,做實有效教學過程

首先,要重視課堂導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就政治課教學而言,如果一堂課教師能設計出諸如小品導人、故事導人、設疑導人、新聞導入、討論導人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參與熱情,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激活思維,則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

其次,要精心設計提問。"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致的小問題。比如在講《提高經濟效益》時,我用了這樣一則材料:曾是美國首富的石油大王保羅·蓋蒂,剛開始開發油井的時候,他發現每個礦井都有非常嚴重的浪費現象,并屢禁不止。后來,他請教了一位管理專家。專家只說了一句話,"因為那是你自己的油田"。就是這一句話,讓保羅·蓋蒂恍然醒悟,他采取了一項措施后,工人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浪費現象再也沒有出現過。在這里,我提問:保羅·蓋蒂是如何解決石油浪費現象的?這給我們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什么啟示?

再次,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關注社會現實。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內容、方法的不斷豐富和優化,防止出現空談理論的教法,要著眼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入思考,讓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學會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從而增強對理論學習的認同感,引發共鳴和反思。通過運用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合作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努力實現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各種現象,從而豐富、驗證自己所學內容,提高用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把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內化成自己的思想,改變現實不良行為的目的。

篇8

關鍵詞:聾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三個加強”

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中國殘聯等八部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意見》(〔2009〕41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第三部分第11條明確指出:“根據殘疾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加強教育的針對性。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培養殘疾學生樂觀面對人生,全面融入社會的意識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加強殘疾學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可見,加強殘疾學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當前特殊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對于他們將來全面融入社會,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聾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根據聾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如何有針對性地加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呢?

一、加強法制教育

有研究指出:由于聾學生存在聽力、語言障礙,他們理解接受信息有一定難度,識別、分析與判斷是非有一定局限性,易于模仿但選擇性差,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行為。因此,加強聾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必需的。

1.整合教學資源,加強法制教育

根據聾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筆者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學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內容,努力按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讓教育貼近聾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將法制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讓他們樂于接受。

2.確定可行的教學目標,加強法制教育

教師需結合學生實際,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加強學習法律常識,增強法制觀念。筆者要求聾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自覺遵紀守法,將來走向社會,自覺主動地依法辦事,主動做一個合格的公民 ,強化維權意識,讓他們知道什么行為是允許做的,什么行為是必須做的,什么行為是不準做的,明白自己有哪些權利,懂得當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時,如何運用法律來保障自己的權利。

3.注重有效教學,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用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潤物細無聲地對聾學生加強法制教育。可采用學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演示教學法,組織學生學習交流;組織學生到法院觀看開庭審判青少年犯罪現場,并交流其體會;集中專題講述殘疾人權益保障法,詳細介紹國家如何發展殘疾人事業,為殘疾人提供福利以及依法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筆者結合聾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身邊的典型案例,組織學生學習討論,教育效果比較好。

如《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九課“預防一般違法行為”,教材介紹了一個案例,該案例比較有代表性。該案例的主要內容為:樸亮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備受家人寵愛,逐漸養成飛揚跋扈、蠻不講理的惡習。他上學經常遲到早退,逃學曠課成了家常便飯,有時甚至夜不歸宿。此外,他煙不離手,經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社會青年逛歌舞廳。家人規勸樸亮,可他毫不在乎地說:“我一不違法,二不犯罪,不會出事的!”一天,樸亮拿了家里100元錢,父親打了他一巴掌,樸亮覺得委屈而離家出走,在火車站附近開始了偷盜生涯。4年后,樸亮在盜竊時被抓獲,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我組織學生對該案例開展討論。通過討論,聾學生對樸亮的犯罪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樸亮犯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樸亮沒有牢固樹立法律意識,未正確對待父母和師長的教育,經不起不良行為的誘惑,沾染上了不良行為后未及時予以糾正,最終發展為違法乃至犯罪。案例警示我們每一位聾學生,要注意識別不良行為,杜絕不良行為,加強自我防范,正確對待父母和師長的教育,牢固筑起內心的防線,不斷增強法制觀念。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聾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聾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塑造良好的心態,培養聾學生樂觀面對人生,全面融入社會的意識,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1.尊重愛護每一位聾學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由于聾學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更渴望得到健全人的寬容與尊重。寬容和尊重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我們特校教師無私奉獻真心、真情、真愛,關愛聾學生,理解聾學生,尊重聾學生,走近聾學生,引導聾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以一顆寬容的心和每一位聾學生交朋友。

2.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聾學生沐浴在積極陽光中

根據聾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過程,努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著相對優勢的智能,都是可塑之材,并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時時賞識每一位聾學生,讓他們得到激勵,不斷增強學習的動力。

3.開發非智力潛能,促進聾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開發聾學生非智力潛能,可邀請優秀畢業生代表回校作經驗介紹,用榜樣的力量引領聾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增強聾學生的意志力;加強聾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聾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等。其中邀請優秀畢業生代表吳同學到學校作經驗介紹,聾學生備受鼓舞,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吳同學是本校優秀的畢業生,現為出版社的一名美術編輯,憑著堅強的意志自學電腦繪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他學會了電腦繪畫技能,而且運用自如,甚至比健全人還技高一籌。有耕耘就有收獲,他在出版社受到同事的贊賞,還代表廣西殘聯到北京參加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擔任自治區聾人協會主席,盡自己所能為殘疾人服務……吳同學的成長經歷是一部勵志片,讓聾學生一起分享,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吳同學的感人事跡讓聾學生體會到:先天缺陷后天補。只要以堅強的意志,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事做起,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每一天,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這種潛能就能被激發出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成功!

4.適時疏導聾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聾學生由于聽力與語言障礙帶來一些自身無法解決的困難,在學習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近年來,部分聾學生到長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中州大學等高校,參加高校聾人單獨招生考試。在備考階段,為了讓聾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壓力,我關注學生的心理疏導,讓他們從容應對,幫助聾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念,如果對考試的結果期望過高,遠遠超過了自己的實際能力,就應該進行適當調整,以減輕心理負擔,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發揮。教師結合各高校的考試大綱,引導聾學生梳理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做好專題復習等,促進聾學生增強自身實力、心理素質及身體素質,提升個人競爭力。多年來,當看到一個個聾學生健康的成長,融入社會生活,和健全的學生一樣走進高校實現了大學夢,我們心里無比的驕傲,這是特教工作者最大的收獲。

三、加強安全教育

在教學中,我根據聾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有針對性地滲透安全教育,讓聾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提高防范技能和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促進聾學生健康成長。

1.關注青春期教育,讓聾學生平安健康成長

聾學生入學時有的七八歲,要完成義務教育學習,至少要在學校讀九年,部分學生還要繼續讀三年職業中專班。應該說大部分的聾學生從小到大在一起學習、生活,美好的青春時光是在學校度過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我組織同學們談論主題“我的異往困惑”,通過交流,讓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期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特點,知道青春期方面的知識,引導聾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的異往;掌握與異往的正確方法及應該注意的問題。如結合身邊的案例,讓聾學生認識愛情之花是圣潔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正確理解它,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栽培并使之永遠盛開。對于聾學生來說,在愛情生長的土壤還不具備的時候,最明智的辦法是筑好防線,集中精力學習,拒絕接受和傳揚愛情的種子。

2.注重校園運動安全,加強安全教育

聾學生與健全的學生一樣,生長在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他們有著充足的信息資源,有著旺盛的精力……憑著他們現有的生活經歷,認為自己的能量是無限的。于是,他們更多地認為自己沒有親眼看見的事情,是不可能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教師的耐心叮囑,完全是杞人憂天。其實不然,以他們有限的生活閱歷,對事物的認識比較片面。應該說聾學生的運動安全防范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稍一大意,他們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埋下了安全的隱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結合典型案例,我堅持滲透運動安全知識教育,將運動安全教育作為常態化的工作,幫助聾學生掌握運動的安全防范知識,輕松體驗運動樂趣。

3.謹防上當受騙,加強安全教育

聾學生由于聽力障礙,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欠缺,在他們看來,只要會打手語交流,無論認識了解多長時間,就是可以交往的朋友。社會上不法分子,各種騙術層出不窮,花招屢屢翻新。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典型案例,教育學生保持應有的警惕,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交友要謹慎,避免以盲目代替理智。只要我們增強防騙意識,堅決不貪意外之財,再“精明”的騙子也無法得逞。

篇9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教學 實效性

實效性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線。如何提高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是每位政治教師都非常關心和必須解決的問題。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 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素質教育呼吁新觀念,新觀念產生新實踐,要想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和權威者”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為主的教學理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也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由以“學科為中心”走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由“傳道、授業、解惑”的權威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應注意對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和啟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意識,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并在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使自我價值得到提升。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愛學、樂學、勤學、善學,不斷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二、目標導航,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一個人一生中所獲得的知識大部分是依靠自主學習,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引導目標是關鍵,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目標的導航,目標的導航鎖定了學習目標,明確了核心內容,從而使學有目標、學有方向,有的放矢,增強了學習的針對性、目的性。進而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實踐證明,需要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心理因素。一種需要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要,這便不斷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在自主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針對目標,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自學教材。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課前看、課上看、課后看、全文看、重點看、穿插看、重要內容反復看。同時,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習就從被動變為主動,增強了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三、激活思維,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因為強加灌輸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窒息他們的思維。因此,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思維,要善于設問,經常設問,可以使學生異常興奮,議論紛紛。這樣學生的心智就能被啟動,思路隨之打開,他們就會進入思維的意境,會發現很多問題,會提出許多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在教師指導下去解決,有時組織討論,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引導學生將學與思結合起來支解決問題,這便大大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在思維中領悟,在領悟中升華。在激活思維這一環中,設計出科學、富有思維性的問題是關鍵,問題是引發思維的動力。陶行知曾說:“智者問沒巧,愚者問沒笨。”故設計問題的過程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設計問題應該有一定的難度,應該有拔高題或擴展題,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思維和探求的欲望,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有利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

教學媒體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是一種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恰當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學手段的選用是不得不考慮的。而現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所具有的圖文并茂、聲像結合、動靜相宜的優點,以及采用這種教育手段所帶來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學科互動的教學氛圍,正是我們老師所想要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增強課堂教學感染力,從而提高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復習高一經濟學中“誠信經營”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以及“誠實守信”作為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時,我就用多媒體展示了事先從網上下載的有關三鹿集團生產的牛奶產品中因含有“三聚氰胺”致嬰幼兒身體健康受損的圖片,其中有一張是一個嬰兒全身發紫,生命垂危正在醫院掛針的特寫鏡頭。學生看了是震驚萬分、義憤填膺,責問:“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這事?”。繼而,我馬上又用多媒體展示三鹿集團宣告破產,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罰的資料,以及整個中國奶制品嚴重滯銷的片段。這時,學生真正認識到了“誠信經營”是公司經營成敗的關鍵,企業如果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不會真正取得成功,違法者還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同時也理解了“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認識到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必要性。

五、運用多種方法,落實基礎知識。

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論是思想政治課入門的途徑,也是學科能力的載體。沒有一定的學科知識,我們的學生就失去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也就很難對復雜的現實問題作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分析。因此我們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識記知識。例如興趣問答,知識競賽,知識搶答,當堂找錯、糾錯,編順口溜等方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興趣,又能達到識記知識的目的。此外教師還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根據學生的所見所聞提出問題,讓學生隨時隨地能有機會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經常性的運用,知識自然就變成能力被學生掌握了。

篇10

關鍵詞:中職學校 思想政治課 教學實踐 思考

一、中職思想政治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普遍存在課堂教學難,教育實效不顯著等現象。主要原因表現在幾個方面:

1 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采用的職教政治課教材內容空洞枯燥、脫離實際、“滯后性”嚴重,使學生覺得學而無用。

2 .教學方面的因素: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上以說教為主,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3.學生方面的因素:中職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差,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差。往往重視專業課學習,而忽視政治課學習。思想松散、行為習慣不良,自信心不強,心理素質較差,對前途感到悲觀迷惘。

當然,中職學校院校生也有優點,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調適能力較強,較多地接觸社會,動手實踐能力更強。

那么,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怎樣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呢?

二、教授中職思想政治課的對策研究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主要來源于教師的人格感染力和真理說服力,其次是教育方法的藝術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整合課程內容,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如;課堂討論、情景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政治課教學的實踐性、有效性、針對性。

1.創新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師普遍存在教學觀念陳舊,沒有做到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此外有的教師不注意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教學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顯得更加重要。政治課教師在教學模式上要突破以往的“三個中心(課堂、教師、課本)”變為師生參與、雙向交流,變共性劃一教育為個性舒展教育。

2.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2.1 堅持探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改變思想政治課的“灌輸”、“說教”的傳統教法。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要求對各自提出的不同問題通過親身體驗、研究,獲得感性的認識。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對學生而言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實現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

2.2堅持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課堂上“聽”。講授的弊端是以教師為主體,師生缺少互動,溝通較少,是一種“填鴨式”方法,導致學生興趣在課外。中職學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是一個普遍現象。針對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興趣教學法就是一種必然選擇。興趣教學要求教師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不是負擔,而是需要的滿足,是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案例教學法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主要由質疑、探索、反饋、評價幾個環節組成。根據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調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師生雙向活動,教與學變為合作關系,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主要通過學習案例材料,圍繞教師的問題或是學生自己的問題進行信息收集、加工、處理、整理,以探究學習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結論,教師對結論進行開放性評價,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充當啟發引導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2.3理論聯系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這一原則,這是造成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針對職業教育和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思想政治課教學要緊緊圍繞職業教育這個中心,突出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突出培養社會合格勞動者的目標。

在教材處理上,中職學校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較多,理論性較強,難度也較大。要從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出發,刪除一些較深較難的內容,突出教學的方向――職業素質教育,同時選擇實用的內容進行增補,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選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材。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所選用的教材有:《生涯規劃》、《心理健康》、《人際溝通與禮儀》、《就業指導》等內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指出,中職學校院校教育德育課將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必修課分《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四門,選修課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課程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申請選用。新教材特點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教材的多元化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要以此為契機,對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

3.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在學校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就是要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只有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才能積極主動去了解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才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甚至于另類,才能與學生開展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學,才能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傳統教學,弊端甚多,究其根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主體的缺位和錯位。特別是傳統教學中,教師本位、學科本位和教材本位的問題尤其突出,課堂教學就是教師“一言堂”,學生沒有機會參與,也沒興趣參與。如果這些觀念不加改變,新的教學方式是很難實施的。

結語

面對中職學校學生現狀,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做到:提倡激發而不是漠視學生學習興趣;提倡課堂上積極的學生自學而不是滿堂灌;提倡優化課堂討淪而不是一言堂;提倡有效的講練結合而不是講練分離。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學習引導,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