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鄉村支教的看法范文
時間:2024-03-28 10:37: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鄉村支教的看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國家吹響了教育均衡發展的號角,同一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眾所周知,建設一支數量相對穩定、學科結構趨近合理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效益的關鍵。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紛紛出臺措施積極應對,通行的做法是從縣城學校中抽調一部分教師去農村學校支教,以期達到本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之目的。客觀地說,支教行動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廣大農村學校的燃眉之急,短時間內提高了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了農村學校的發展。但是,“蜻蜓點水”式的支教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1.相關政策傾斜嚴重。個別縣的教育行政部門在制定支教政策時有點急功近利,缺乏通盤考慮,沒有照顧到農村學校教師的利益,只是想著如何調動縣城教師的積極性,讓人家愿意走。譬如,某省有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教師的基本工資還時有拖欠,績效工資不能完全兌現,但是為了緩解本縣偏遠鄉鎮學校師資嚴重短缺的難題,決定從縣城學校中抽調一部分教師到鄉鎮中小學校支教一年,為了吸引教師參與,配套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諸如,派出教師原單位的工作關系工資福利不變,同時享受支教學校教師的待遇,縣里每人每月另補助差旅費300元、誤餐費180元,支教期滿后晉職、評先、進修均優先考慮等等。
2.支教者優越感明顯。有兩種情況,一是有些支教者“人在曹營心在漢”,雖說人在農村學校支教卻住在縣城,每天幾十公里“不辭辛苦”地進行“跑教”,除了上幾節課外一周難得在支教學校露幾回面。被支教學校的教師找校長反映,學校的領導也沒辦法,只能以“人家是客人是專家是來傳經送寶的,工作上照顧點理所當然”來搪塞。鄉村教師只好無奈自嘆:城鄉教師就是不一樣啊。二是部分支教者無力擔負起引領支教學校的新課程改革走向縱深的重任,在教學上沒有起到示范作用,在教研上不能給鄉村教師具體的指導。甚至有個別支教教師瞧不起鄉村教師,遇到問題動輒以“專家”自居,聽不進不同意見,要么從不與鄉村同行交流探討,偶爾談點專業問題,也是我說了算。
3.家長學生躁動不安。下鄉支教的教師在鄉村學校“苦熬”一年后一走了之,可害苦了被支教學校。縣城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帶來的沖擊可想而知,學生和家長強烈地感受到了城鄉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之間的巨大差距。支教教師一走,學校就難有寧日,有錢有門路的家長選擇讓自己的孩子轉學,留下來的學生再也不愿接受原學校教師的教育了。學生浮躁不安、家長挑三揀四,打破了學校的平靜,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例如,有位支教教師是市級骨干教師,因為工作十分敬業,教學成績非常突出,深受所支教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歡迎。他走后,他支教的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要求轉學,全校教師沒有哪個愿意接替他的工作,校長為了安排這個班的工作和平息家長與學生的躁動而傷透了腦筋,幾日無眠。
4.農村教師心理失衡。毋庸諱言,現實是同一個縣域內,縣城教師超編工作量輕,鄉村教師缺編工作任務重,而且城鄉教師的實際收入差距不小,倘若再加上支教的各項補助收入,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農村中小學教師在晉職、評先、進修等方面的機會本來就要比縣城同行少得多,一個在農村中小學扎根幾十年的老教師難以評上的職稱和榮譽,如今縣城里年紀輕輕的教師支教一年就都“OK”了。同是本縣教師,待遇卻如此懸殊,農村教師哪怕再有奉獻精神,也難免會去進行對比,一對比心理就難免失衡,不愿再安心扎根在農村學校任教了。
筆者認為,僅僅靠縣城教師大義凜然來支教一年半載是不能解決農村學校教學質量偏低難題的,也難以實現本縣域教育均衡發展之愿景。支教行動只能是權宜之計,治標有效,治本確難。解決農村教育均衡問題不能看有多少名縣城教師在支教,而是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實現教育均衡的措施有很多,重點是教師的均衡,特別是優秀教師的均衡。筆者不揣淺陋,擬從教師這個特定的角度對縣域教育均衡問題提出幾點看法,供教育決策者參考。
1.加大投入,改善農村教師生活條件。經歷了“普九”驗收后,廣大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確非昔日可比。可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少農村學校里“最好的房子”卻還只能是教學樓、科教樓、學生公寓之類的設施,大多數農村學校教師的住宿條件并無太大改觀。教師住的還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磚瓦房,不是透過瓦縫“數星星望月亮”,就是“屋外大雨屋內打傘”,農村學校的教師盼望能早日住上經濟適用的工作房。安居才能樂業,各地政府要把農村教師的冷暖放在心上,利用國家的住房改革政策,為農村學校爭取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和周轉房的建設項目,解決本縣農村教師工作和生活的后顧之憂,讓師者有其屋。
2.落實待遇,實現城鄉教師同工同酬。在我國的現行教育體制下,教師的工資早已實行打卡發放,一個縣內職稱同級別教師的卡上工資是相同的,績效工資數量也一樣,但縣城學校和農村學校教師的實際收入懸殊也是不爭的事實。農村學校的教師工資只有基礎加績效兩部分,基本上是“裸”工資,沒有縣城同行名目繁多的津補貼和創收方法。建議縣政府早日落實國家“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完善津貼補貼標準。”的規定,對農村教師實行津補貼制度,提高農村教師實際收入水平,使其可以過上比較有保障的生活,讓其以扎根農村為榮,安心在農村學校任教。
3.加強培訓,提高農村教師綜合素質。在新課改中不少農村教師難以適應,雖說改革已歷時十多年,但不少農村學校教師只參加了縣里組織的新課改培訓。讓農村教師十分尷尬的是:當初參加新課改培訓只有兩天時間,而且要學完兩門學科。授課老師照本宣科說了一通后就讓學員們討論,學員的疑問授課者往往解釋不清,只好坦言“我也是昨天參加了一天培訓就來給大家上課了”。不少農村學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流于形式,形同虛設,領導不重視、教師不熱心,無益于教師專業成長。課改攻堅階段的面對面培訓與研修對絕大多數農村教師來說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因為在農村學校“一個蘿卜一個坑”,哪來的富余人員啊,都要參加培訓,課誰上?農村教師渴盼能得到切實有效的指導和培訓以便駕馭新課改。
4.增加指標,適當向著農村教師傾斜。在同一個縣域內,縣城教師因為教學教研的條件和生源要比農村教師好得多,家長對學生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普遍要比農村高,教師要出成果相對容易,所以現有的“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學能手”之類的桂冠大多被縣城教師戴上了,農村教師能戴上的則是寥若晨星,大多只能望“冠”興嘆。建議在評職、評先、進修等名額的分配上向廣大農村教師傾斜的幅度能更大些,還可單設扎根農村教育之類的獎項,讓廣大農村教師看到希望,認識到自身的價值,獲得職業幸福感,樂于長期在農村學校任教。
5.創造條件,實行城鄉教師循環任教。現在,教育均衡的重點是師資力量的不均衡。按現行教師管理體制,教師是以縣管為主的,所以說在同一個縣內實行教師循環任教從理論上來說是可行的,但在實踐中可能會有諸多矛盾糾結在一起,一時半會兒無法解開。從長遠來說,這個結是非解開不可的,要按國家“實行縣(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制度。”的規定,創造條件,變本縣域內的教師為“縣管教師”,制定規劃,拿出細則,統一調配,在本縣內實行城鄉教師循環任教。
篇2
首先。第一感覺是眼界并非如我某省所想象的那樣狹隘。當我乘飛機穿越遼闊的西部大地時,確有一種過分張揚的使命感,以為先進在手,某省定可以作為新思想的代言人發話,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從比較平面的交往而言,對當前最新的思想與改革潮流并不陌生。尤其是教育領域(由于我教育領域中工作,對這方面的感受更深信)一些領導的觀念并非落后(應當說與內地相比并不落后)當然,這種觀念上的東西能否對于現實的教育實踐發生影響,自己尚不敢妄下斷言。終究我這里呆的時間并不長,況且有許多問題,并不是單純依靠教育改革就能解決。
這點實在令人感動,作為一名來某省的青年志愿者,不象其它地方,如某省、某省等地的青年志愿者那樣,布置到比較貧困的地區支教,而是布置在全疆一枝獨秀的。扶貧”自然就談不上,承領導關心,每月據當地生活水平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住房上也是關心備至。所在職業中專,青年教師的住房條件不太好,就是這種情況下,黨校領導把我安排住在條件較好的教園賓館;節假日,當地及學校的負責人并沒有忘記我這些遠離家鄉的志愿者,給我送來慰問品,問寒問暖,所有這一切都使我感受到人民的真情厚意,增添了做好志愿支工作的信心,
其次。也感受到對我關心與維護以及對我誠意的協助。由于我剛剛從大學畢業,沒有什么工作經驗,尤其是對學生工作,知之甚少,黨校里學的一些理論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初來乍到辦公室的同事熱心地幫助我這些還很年輕的學生。這些協助,不只有教學上的還有為人處、思想上的生活上的協助。經常和我談心,交流對事情的看法,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方法,以及教學心得。使我很快在新的環境中適應過來,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有些老教師在自己思想上有疙瘩時(比如學生的不理解)提出很多建議;使我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合理地處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一些情緒性反應(如紀律等向題)生活上,很多老師熱情地給我提出很多建議,比如告訴我的服裝市場的地點及一般價格。早餐我有時太匆忙他就把自己的食品塞給我種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使我工作與生活上如魚得水,心情愉快。
同學生的交流得心應手,領導與同事的關心與幫助下。由于我同學生的年齡差不大的緣故,學生很樂意同我作無拘無束的交流,能夠確準地掌握學生裝的思想動態,從而為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由于市職業中專高中部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教學過程中,有時跟不上班,乃至整個班級都有遲滯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自己采取了幾了方法,一是幫他補課,主要是初中的基礎;另外便是講課過程中,實行知識的層次擴展。比如一個語法點,先給他講點基礎的東西墊底,以滿足基礎較差那局部同學動學生要求,其后又增加一點課外的知識,比如課文提高一點,以滿足水平教好的同學的學習的要求。此外,充分利用學校的既有設備進行教學,使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習知識。比如投影儀,基本上每節課都展示一些投影,以節省課堂時間,同時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先進設備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在比較新穎的教學形式下,更容易激發學習欲望。
參與他集體活動,和學生積極交往的一個方面是與生同樂。比如班會和體育比賽,積極和學生探討班級建設的方法,學期中拔河競賽與籃球比賽,以及期末冬季短跑,都積極參與,為他鼓動加油。學生很喜歡老師用這種方式與他交流,認為我沒有大學生的架子。原來他以為我某省來的大學生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說"原來你也沒有那么大的架子,能和我象弟妹一樣相處"假如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有什么收獲的話,除了教學處,就這點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就教學活動而言,當然。教學能發生多少實際的效果,目前為難斷言;但就與學生融合這一點,想至少有一個比較良好的局面,這對于我明年的支教工作,將是一個比較好的因素。
首先引起他好奇的這兒的風土人情。一個從未到過某省的內地大學生,現在想談談自己到某省以后對這里的人和事的看法。對于一個剛從內地來某省的人而言。一提到某省,腦海中浮現的景象,無非是潔白的天山,荒涼的戈壁,無邊的大漠,碧綠的綠洲,遼闊的天空…更有甚者,一提到某省還會聯想到炮火與恐怖行為。
對于我這些在某省實地生活了半年的志愿者而言,盡管這些聯想并非空中樓閣。這種印象是片面的尤其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當許多西方人來到后,為的變化而驚嘆,從而完全改變他舊有的觀的時候,對自己國家的這一局部卻知之甚少,而僅憑書本的描述和古老的傳說拼湊占國土六分一的某省印象。
慶幸自己以一個親歷者的身份來談自己
以推測這個龐大省份的未來前景。這兒的人民所展現的精神面貌,對某省的感受。尤其慶幸能夠來到代表某省新姿態的。給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走在薩依巴格,如果不是偶爾的維吾爾族裝飾的人們提醒,幾乎感覺不出這和內地一個高速發展的鄉村究竟有多大區別。最新款時裝在不同的人們身上展示,人們談論著同樣的話題:上網、教育改革、wto大選、申奧…這是一片充滿活力的土地,這片土地已經融入了整個洶涌著的革新的浪潮中!
某省存在著一些此地特有問題,當然。其中民族問題可能是影響內地人對某省觀的重要因素。一個籠統的概括是這兒是一片平靜而穩定的土地。月日國慶節我往南疆旅行,直抵喀什,那是維族人民聚居的一個城市,節日的焰火劃破了天空,無數的人們擁擠在喀什市廣場觀著煙花燃放,一直呆到深夜才回到旅社。大街上是忙于做生意的人們不同民族的人們路燈的柔和燈光下散步,走進一家賣羊雜碎的維族餐館,只是由于外貌的差異引起了人們一陳短暫的觀望,爾后便各行其是這是一豐盛的夜宵!
篇3
我們的到來將使寒冷的冬季不再沉寂,平靜的心情舞動起來。希望孩子們能夠在短暫而又寶貴的寒假里,共同參與和分享我們帶來的知識及樂趣;希望孩子們能夠借助我們的眼睛,看到不同于自己家鄉的另一片藍天;希望孩子們能跟隨我們匯集起來的“愛之光”,打開通向另一個世界的思維之門。而且寒假我們將在暑假支教模式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將試著嘗試用社會工作三大手法之一小組工作手法跟孩子們一起探討成長。
一、 項目概述
1. 活動地點:安徽阜陽市三合鎮南塘村
2. 活動時間:xx-1-17——xx-1-23(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更改,但活動時間要保證5天以上)
3. 活動宗旨
帶著一顆真誠的心,把自己的知識給可愛的孩子們;帶著一顆平等的心,和孩子們一起參與學習的過程,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幫助孩子們發現自己的美麗,幫助孩子們挖掘自己的潛能,幫助孩子們認識自身和自己身邊的成長環境。
4. 活動理念:共同參與,開拓思維;學活知識,分享快樂,收獲成長。
5. 活動原則:快樂學習,共享快樂。
6. 服務對象:安徽省阜陽市三合鎮南塘村的4-6年級的愿意加入“我們大家族”的孩子們。
二、 項目內容
1. 課程設置
一、 文化課
1、 語文
2、 數學
3、 英語
二、 能力建設課
1、 自然地理常識
2、 健康環保
3、 舞蹈
4、 思想品德
5、 體育
6、 音樂
7、 表演
三、 心理常識課
1、 青春心理啟蒙
2、 智力測試引導
2. 活動日程安排表 xx-1-17 上午團隊培訓,分配任務;下午出發去南塘 xx-1-18 上午招生;下午開動員大會 xx-1-19 上午上課;下午活動;晚上分享 xx-1-20 上午上課;下午活動;晚上分享 xx-1-21 上午上課;下午活動;晚上分享 xx-1-22 上午上課;下午活動;晚上分享 xx-1-23 上午上課;下午聯歡 3. 項目的可行性及可持續性論證
基于xx年暑假的探索性實踐所取得的成效和總結的經驗,也為了進一步實踐我們心中的理念,期待繼續可以跟那里的孩子們一起成長,我們繼續策劃了本次支教活動。我們的隊員再次到南塘進行前期調查,和當地小學的老師進行溝通,走訪當地的村民,盡可能的搜去充足的信息。經過充分的調查和論證以及南塘合作社的支持,我們決定組織本次支教活動。
4. 項目進程表
前期準備
(1) 課程設計(參加支教的志愿者)
(2) 志愿者招募(12人左右)
(3) 團隊培訓(至少兩天時間,一月份初或者寒假之后)
中期開展
(1) 招生(志愿者前期調查、宣傳)
(2) 正式上課及開展活動
后期總結
(1) 活動評估
(2) 回訪家長
5. 項目的獨創性
我們用先進的教育理論——燈塔計劃的經驗以及rcef的先進的理念和社工的專業手法武裝我們的團隊,通過充分的分享、溝通、培訓,發揮每一個成員的力量來完善我們的課程設置和素質拓展游戲。同時,我們將把社會工作中的小組工作方法以及“參與式學習法”充實到我們的課堂中,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讓講臺成為他們表現自己的舞臺。
所教授的內容結合鄉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實際需要,不以分數為宗旨,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素質;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新穎活潑,且富于關懷與愛,能讓學生體會個體的價值及其帶來的快樂。
6. 活動的預期效果
(1) 通過大約6天的課堂互動,讓同學們體會積極思考、快樂學習;收獲知識、提高信心;感受愛、學會愛。
(2) 快樂度過每一天,讓孩子們在腦海里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味,生動有趣的游戲不但可以收獲快樂,更能跟大家的分享過程中收獲成長。
(3) 活動中可以邀請家長一起參與進來,達到社區的人們、孩子、家長三方面的互動,整體上收到好的效果,期待我們下一期的活動能夠順利展開。
三、 預期困難及解決辦法
(一) 預期困難
1. 天氣:干燥、寒冷或下大雪的天氣,有可能影響活動的正常開展,尤其是戶外活動;孩子們的安全亦需要慎重考慮;
2. 時節:春節將至,一些孩子可能無心參與;此外,一些外出打工的家長也陸續回家,孩子可能想和爸媽多一些時節在一起而不想參加;
3. 志愿者:由于志愿者來自不同的系別,他們之間的配合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二) 解決辦法
1. 戶外活動慎重開展,盡量都在室內進行;
2. 下村進行宣傳,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明白我們活動的意圖;
3. 開展充分的團隊培訓,增強大家的凝聚力和協調力。
四、 活動評估
1. 事前評估
正式活動開展之前,可以通過非正式的渠道(限于時間的急迫性,我們會恰當通過正式渠道——報名時候征集和收集來自家長的信息收集家長和老師的意見和期望);另外,收集孩子們對加入活動的想法及想收獲的東西。(參加支教的志愿者前期調查)
2. 事中反思
正式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晚上的分享、討論,發現教學中存在問題并找出妥當的解決方式。另外,要求各個志愿者老師寫日志總結一天的活動感想,并鼓勵大家積極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
3. 事后評估
活動結束后,通過回訪家長和老師,采集相關信息;并再次收集孩子們的看法。前后對照,加以比較,對整個活動加以反思和總結,評估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
五、 資金預算
上課道具 200元
游戲物資 300元
車費 100元
伙食以及住宿 600元
合計 1200元左右
篇4
老師既是教授者,也是學習者。這次利用暑期到__三下鄉,可以說是我們這些準老師給那里的農村學生帶去了外面的世界,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以下是整理的三下鄉支教工作總結資料,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下鄉支教工作總結一
孔子說“教學相長”,可以說,老師既是教授者,也是學習者。這次利用暑期到__三下鄉,可以說是我們這些準老師給那里的農村學生帶去了外面的世界,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一)備課與上課
幾千年前有個哲人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代也有人說“成功傾向于有準備的大腦”,我想,這確實是不無道理的。以前作為一名學生聽課,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課堂上,自己的總體感覺是許多老師上課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但是沒有想到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其實老師也是很認真地做好備課工作的。一趟三下鄉之行,當自己作為一名準教師踏上講臺,我明顯地感到了自己備課的不足,這不足來自于備課時間的不充分,也來自于本身知識儲備的不充實。而且,選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應該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水平,這才利于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點說起來似乎挺容易,但要真正做到,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和了解學生的心理。
我一直在想,怎么老師在上了一節課或幾節課后基本上能夠摸清學生的基本性格呢?三下鄉以來,通過跟隊友交流經驗和去聽他們上課,我發現,學生普遍反映上的好的課,老師的內容和問題的設計都很巧妙,而老師本人也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去思考。而老師則在課堂對學生的問答中對于他們的水平和性格有所了解。這又印證了教學設計和備課內容等方面課前準備工作是很重要的。了解學生,但怎么樣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教學則又是一件很值得考究的事情了。
(二)學生與老師
有種看法認為,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兩者之間最理想的關系是朋友般的。三下鄉跟同學們十天的相處,我覺得師生之間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確實能夠建立友好的情誼。學生們可愛、好學,同時支教隊友間也會彼此交流學生的情況,因此我們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態,相應作出改變,比如增加第二課堂的課時(如音樂欣賞課、心理測試課等等),努力使上課的內容做到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結合。我們給學生們帶去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學生也對我們的熱情給予了回報,積極配合我們的教學和課外活動,也愿意跟我們反映他們的要求和建議。他們的合作給我們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十天雖然短暫,但彼此都付出了真誠和熱情。
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溝通感情十分重要,這也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可是我發現由于老師的寬容和友好,有些同學會過于隨便了,比如隨便翻老師辦公桌抽屜里的東西。其實他們未必認識到這是不對的,他們覺得反正跟老師們那么熟了翻翻桌子也沒有關系。仗著跟個別老師聊得來,課上睡覺、課下找老師聊天的也有個別同學。我記得在大學上課時教師教育學老師說過,老師永遠不可能跟學生平等,因為老師要有威嚴,不然鎮不住學生。我想,老師所說的“鎮”不一定就表示專制,可以溫柔,但要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才能在思想行為上對學生起到必要的約束,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最后一點感想
記得聊天時有學生說他們都很喜歡我們,喜歡我們教唱歌、搞知識競賽、趣味運動會等等課堂和活動,這些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他們平時學校正常上課都沒有的。我想,很多老師聽到學生這樣的評介都會感到欣慰。
這趟三下鄉之行,我們下鄉的隊友都認真熱情付出了,盡可能把知識帶來的樂趣和外面的精彩向他們呈現,激發他們的自信和對未來生活美好的展望;我們無法預知短短的十天能在那些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經歷過了,意義就不一樣了。
三下鄉支教工作總結二
高校辦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達到和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方法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因此,我們學校紛紛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以期望通過開展此項活動達到在提高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服務社會的目的。在親身經歷了大一結束后暑期社會實踐,我不由的要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發表下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三下鄉已經結束了幾天了,回顧那段難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感動,還有成長。對比以前,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變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對我如此慷慨,讓我在付出一點點的時候卻讓我收獲了很多,學會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財富。
參加暑期“三下鄉”,我真的感到很榮幸。短短的十幾天,支教、法律宣傳、感恩活動、愛國教育、文娛匯演這過程的點點滴滴,我仍然歷歷在目,卻無法用筆一一記錄。每次,當我想起大伙在例會上討論的情景,我滿腔熱情;當我想起在每次活動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時,我滿懷感動;當我想起學生淳樸的笑容時,我滿盈開心成長看似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經歷中體會成長。這種成長,何其珍貴!
此次“三下鄉”一路走來,我收獲了很多:
第一、珍惜。是什么樣的緣分,讓我們能一起參加三下鄉,認識這么多可愛的小朋友,為了共同的目標,付出自己的真心。機緣難得,唯有珍惜。珍惜今天,珍惜生活,珍惜讓我富有!
第二、團隊意識。來自不同個體的三十幾個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團隊意識是一切活動成功的前提。我們是一個團體,一個集體,一切都應該服從,不論是做什么工作,一切都應該為大家著想,為團隊著想。
第三、溝通交流。每個人不斷地都會有些新的想法與體會,也許是喜悅,也許是憂傷,經常與隊員們談心,聽聽大家的心聲,了解大家的感想,可以促進理解,也可以集思廣益,或是彼此分享喜悅的心情。
當然,在我們這次活動取得豐收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我們的工作也仍存在著諸多不足或做得不夠的地方,如對下鄉的總體認識還不夠深刻,由于缺乏經驗,一些準備工作跟實際的工作有一定差距,一些工作細節也還考慮或做得不到位等。但我們依然相信,有收獲,有經驗,有挫折,有教訓的活動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完整的實踐活動。作為當代大學生,這也是一份社會責任感,用我們所學的去回饋給予我們更多的社會。一步一腳印,希望我們的足跡可以遍布鄉村每個角落,讓希望在鄉村中蔓延。
三下鄉支教工作總結三
窗外依然炙熱如烤,但窗內汗津津的我已慢慢心靜如水。回首剛剛過去的七日“三下鄉”社會活動實踐日,一切細節仍然是那么清晰、宛如昨日。
我們的社會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對于正在成長的社會,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在腳踏實地履行這些義務的同時,也不斷生出新的愿景。雖然大學離社會已經很近了,但當我們處理相關事情時仍然感覺自己是那么的幼稚,我們大學生似乎還只是一群在象牙塔里死讀書,不理窗外事的樣子。通過大學學習后,我們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目標,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做一定準備.
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我們“__”小分隊應運而生,十個熱血青年結伴欲在社會中小試牛刀。長途奔波的疲勞實在已不值一提,精心準備過后我們便開始的我們的北山口鎮之行。
仍記得那一張張因久經風吹日曬而顯得干癟的臉,因聽了我們的來意而笑逐顏開、歡迎不止,那是農村的老伯和阿姨們,家里的孩子都在放暑假,但十之卻不聽管教、不愿老老實實呆在家里看書寫作業,眼看著這大半個暑假就完了,心里干著急;仍記得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神情的眼睛,因聽了我們的活動而歡呼雀躍、不停鼓掌,那是農村的小弟弟、小妹妹們,自己本來也想在暑假里面好好補習一下功課,可是父母老是逼的太緊,以至于自己興趣全失,只感枯燥無味,但看著這暑假如往年一樣即將虛度過去,心里也確實有些遺憾。并不是說我們的到來就可以讓他們完全對自己的暑假放心,但我們的盡力確實可以讓他們分別擁有一個與往年不同的假日。
為了擴大我們活動的影響力,我們首先把重點放在了宣傳上。我們單獨抽出一天時間在鎮里面做宣傳,每一個過往的路人都在我們的解釋下頻頻點頭稱是,有不少家長甚至承諾一定要將孩子帶來參加活動。我們的口干舌燥換來了村民的信任,換來的孩子們熱切的歡迎。然后我們開始走訪,一來是為了進行問卷調查,二來是進一步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讓村民更放心的和我們交往,有利于我們活動的進一步開展。由于前兩天的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我們以后的活動開展起來也很得心應手,雖然中間時有意見上的摩擦,我們都用團結二字將它們一一化解。
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農村,重新認識了自己。自以為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自以為對農村很了解,這一切都被現實給打翻了。農村還是很貧困,很多基礎設施不完善甚至缺乏。農村里還是有很多貧困的人,這涉及到未來農民謀生的問題:他們將怎樣謀生?如何才能使他們的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上去?雖然說國家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可是我們知道,這里真正的素質教育還很遠,教育不應該只是限制在課堂上。素質稍高的家長就應該在假期時鼓勵孩子多參加活動,盡量在各種活動中找到自己的特長所在,興趣所在,這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是特別有利而且因該是必須的。我們在成長,農村也在成長,甚至農村成長的比我們還快,至少在思想方面。作為農村人,農村里出來的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們當代大學生的身上,我們必將身體力行,實現農民朋友們的愿景。
這次活動把我從理想社會拉回了現實,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種不足,包括知識儲備,涉世經驗等等,同時給我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促使我不斷發展這些方面,以利于我以后走向社會。當然這次活動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主題和實際情況的切合程度,還有和學校的聯系等等,這無疑給我們下次“三下鄉”活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三下鄉支教工作總結四
今年我沒有像往年一樣早早回家,而是參加了我們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也就是所謂的“三下鄉”。我們在學院領導的關懷下,在院團委的支持下,我們“追尋紅色足跡”暑期社會實踐服務團的活動已經圓滿結束。
回顧三下鄉那段難忘的日子,我們一起唱紅歌,一起沖涼水澡,一起吃那么“可口”的飯菜,一起教導孩子們,一起的日子真的很難忘啊,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成長,經歷這一段日子,我感覺自己長大了,變得成熟、勇敢、自信。雖然我們在瓦埠鎮吃了不少苦,但是我們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我們付出的遠遠小于我們所得到的。這將是我們人生中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用一生來珍藏。
能夠參加這次暑期三下鄉,我感到那么的榮幸,短短的幾天,我們33個人,開展了那么多活動,支教、宣講、電影、調研、舞蹈、歌曲,我們用心為大家服務著,這個過程的點點滴滴,仍然歷歷在目。在三下鄉中,我們在例會上激烈的討論,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忙碌,我們面對孩子的笑容......那一個個完美的瞬間,都是成長的鏡頭,在三下鄉的經歷中,我們不斷成長,而這種成長是如此的珍貴。
這次三下鄉活動,不僅僅是一個好的學習的平臺,更是我們鍛煉自己,接觸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每個人通過這次三下鄉都能收獲很多學校所不能接觸的,我在三下鄉中收獲了很多:
此次三下鄉是由青年志愿者聯合會和學生社團聯合會的骨干組成的,來自學院兩大學生組織。起始,我們大家好像分開的,不過到了后來,我們在一起工作,休息,吃飯,逐漸的變為一個大集體,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團隊,33個人來自兩個組織,但是最后變為一個團隊,良好的團隊意思是一切活動成功的前提。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一切都應該服從,不論做什么工作,一切都應該為大家著想,為團隊著想。
以前在學校里開展活動大家在一起,結束后就走了。從來沒有說要一起很多天,在這次三下鄉中,我們的一個伙伴安平華,臨走的前一晚是他的生日,我們為他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生日。他后來告訴我非常的感動,我懂得關心他人原來也是交朋友的一種方式啊。
我們加上指導老師共33人,有著海量的工作,如何高效的利用這些人力,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那就要合理的分配工作,落實到人,這樣才能有序,正常的開展工作,我們三下鄉能夠在短短的一周取得如此的成功,多虧了主席他們的合理安排人員,與仔細策劃工作,才保證了大家能夠發揮自己的特長,吧工作完善到位。
剛開始,大家都不怎么熟悉對方,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這就要求我們溝通與交流。每個人不斷的都有新的想法和體會,也許是喜悅,也許是悲傷,經常和伙伴談心,聽聽大家的心聲,了解大家的思想,可以促進理解,同樣也可以集思廣益,或者分享彼此的喜悅。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會做錯事情。我們要學會理解與寬容,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我們不可以要求其他人像自己一樣做事情,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想法強加給別人。學會理解,包容別人,那樣我們自己也會很快樂。
三下鄉是我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在這里我交到了知心的朋友,認識那么多可愛的小朋友,為了我們共同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即使面對巨大的困難都用歡聲笑語來帶過。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依然在耳邊回響,大家一起放聲歌唱紅歌是那么的難以忘懷,早晨的面條雖然并不好吃但是大家并沒有少吃,每天早上五點起來為我們燒水做飯的伙伴,被各種蟲子驚嚇的老師,與群蚊作伴我們依然談笑風生,生日派對我們瘋狂的追逐,滿臉的疲憊也會放聲高歌。因為我們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它是我們的財富,需要用我們用一生來珍藏。
短短一周的三下鄉就這樣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心中有些不舍,又有所期待。這次三下鄉也許有不足,但是正因為這樣,我們更有前進的動力,這樣我們的實踐活動才是真正的是實踐活動。
篇5
一、導入的方式
1.直觀導入法。這種導入是直接借助課件圖片、簡筆畫、實物、錄像等引入新課。老師以這些教具為出發點和學生進行交談。這種導入方式比較快速。
八年級上《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中,我在第一張幻燈片上設計了一個小女孩在許愿,她希望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個醫生。學生看后引起了他們的共鳴,激起了學生們強烈的表達欲望,因為他們也有過同樣的經歷和愿望。我以此引入了課堂的主題,這一導入既直接明了,效果又大。
在九年級的閱讀課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我剛上課時給學生放了一小段籃球比賽的錄像,學生們都興致勃勃。趁著他們興致未減,我引導他們思考籃球是如何發展而來等一系列的問題,大多學生順著這個思路開始進入課文,教與學也就成功地開始展開。
2.游戲導入法。這種教學方法是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游戲能變枯燥的知識輸入為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能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玩樂中既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又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導入方式。
我在教學七年級下《What does he look like?》section B時設計了一個游戲導入的方式。我讓第一排的同學準備一張白紙,畫一張臉,這張臉不要畫任何的器官,前面的同學畫完之后必須要告訴后面的同學他們所希望的形象(只限一種器官),后面的同學要完成指定的形象,這樣整排合作完之后,我們一起描述了這些畫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鍛煉了上節課的重點語句,又從中體會到了合作帶來的樂趣。
3.談話導入法。這種是我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指在上新課之前,老師和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使用英語“自由”交談。這些話題往往是天氣、日期、上節課的課文要點甚至是一個小故事等等。談話式導入的優點是通過師生之間的自然流暢而真實的交流,既提高了學生原有的聽說技能,又為新知識技能發展做好了鋪墊。
比如說我在教學九年級《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時,給學生講了一個志愿者在鄉村小學支教的故事。在學生聽完后我推出事先設計好的一些問題,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有些生單詞也可以這個過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來。
4.音樂導入法。音樂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是寓美育于英語教學之中的主要形式,它可以引導學生進入愉快的心境。七年級上學期的課本中也設計了一些歌曲,目的也是讓學生在學中感受音樂帶來的享受。這樣與課文結合緊密的歌曲很多,比如說《I love my family》、《ABC》、《January》等等。
5.親身體驗法。這種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參與到課文所設計的動手活動中來,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多體會、多感覺。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在教學八年級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self check中,我帶了一些有關北京烤鴨的一些材料,很多學生一看,馬上知道教他們怎樣包制烤鴨,興致馬上就來了。很多同學舉手要嘗試,我選了部分同學分批過來包制,在制作過程中我引出了一些新的單詞。通過這種親身體驗,同學們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這個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簡單枯燥的記憶。
二、英語課堂導入的誤區
1.時間過長,喧賓奪主。英語課堂導入花費時間過多,使導入顯得冗長,從而影響整節課的進程。畢竟,各種課堂導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時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愿意學”、“樂于學”。如果過分地渲染導入部分,只會浪費后面教學主要部分的時間。教學過程的結構也是一個系統。導入、呈現、理解、鞏固和結尾五者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時間安排也有重有輕,如果只重視課堂導入,而忽視其它環節,那么,再精彩的課堂導入也不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反而有點頭重腳輕的味道。
2.偏離重點,中心不明。有些英語課堂沒有針對性,只是為了“導入”而“導入新課”。這樣就使得這節課一開始就中心不明,無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反而誤導學生。
篇6
關鍵詞:藏族 教育質量 辦學條件
1.概述
1.1同仁縣基本情況
同仁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東鄰甘肅省夏河縣,西連貴德縣南接澤庫縣北與循化、尖扎縣接壤。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隆務河縱貫全境南北,形成東西部山區和中部河谷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河谷相間,地貌復雜多樣。縣轄1鎮、12鄉、75個村(委)會,其中:農業鄉4個,半農半牧鄉6個,純牧業鄉3個。同仁縣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這里擁有充滿神秘色彩的藏鄉民間“六月會”和唐卡、堆繡、雕塑,這里是著名的藏族畫家之鄉,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1.2同仁縣藏族教育基本情況
同仁縣適齡兒童入學情況表現為,小學學生總數7724人,藏族學生人數為7241人,其中藏族女生3815人,而初中適齡少年總數為4522,其中女生為2301人,入學人數共4533(含借讀生),其中女生為2296。同仁縣中小學專業女教師缺乏,例如扎毛鄉專任教師總數為28,而女教師僅為7人;蘭采鄉專任教師總數為17人,而無女教師;黃乃亥鄉專任教師總數為33,而女教師僅為4人。同仁縣教育設施相對不完善,以其政府所在地隆務寺的第一完小為例,全校師生都在一座教學樓中,沒有一個能夠供學生活動的操場,低年級的學生兩三個人共用一臺電腦,偶爾那臺老式電腦還會出現些故障,影響學生使用。
2.問卷調查數據
目前,青海省正處于開發建設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大量人才,然而青海牧區的教育現狀卻令人擔憂,青海牧區農民的整體素質普遍較低,難以適應青海省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將成為阻礙我省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這樣,如何提高青海省牧區人民的整體素質,適應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成為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為更好的了解這些情況,我們來到了青海省同仁縣進行走訪調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等形式得到了很多一手資料,現將本次調查的結果匯報如下。(實際發放三種問卷各200份,各回收180份,農村、縣城各90份)
2.1學生問卷的調查情況
學生們普遍反映圖書館、文藝器材等教學設備不齊全,學校宿舍環境較差其主要原因是宿舍人數過多、宿舍管理不規范。特色課程多在初中開設,其主要作用是了解藏族文化當地歷史文化。經問卷調查縣城及附近地區選擇配備有專業教師的有84人,專業教師配備率達93.3%,而鄉村選擇專業教師配備的有42人,專業教師率為46.6%。學生普遍認為學校管理嚴格,多數學校將分數作為學校教學的主要目的,而提供給學生的考試、升學和社會知識較少。對于任課老師的評價認為課堂氛圍一般的有81人,占學生問卷的45%,能完成教學目標;認為課堂氛圍良好的有31人,占學生問卷的17.2%;認為講課生動活潑的有14人,占學生問卷的7.7%,教學效果好;認為教師教學很差的有54人,占學生問卷的30%,課堂乏味。
2.2家長問卷調查情況
根據不斷地走訪調查表明,鄉村家長支持孩子上學的有68人,占調查的鄉村家長的75.6%,州縣家長支持孩子上學的有85人,占調查的州縣家長的94.4%,而有4位鄉村家長不支持孩子上學,占調查的鄉村家長的4.4%,有18位鄉村家長和5位州縣家長覺得無所謂,分別占家長問卷的20%和5.5%。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寺院教育、 上學無用論、畢業之后找工作難、以及自幼學習唐卡。而目前,廣大的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仍是教師的基本素質與能力,與此同時也很注重學校的教學環境和質量,由于宣傳不到位、學校與家庭接觸少、家長較少關注國家相關政策導致很少有家長了解現行的教育體制以及體制的改革措施與方案。對于學校教師的教學質量,大多數家長認為其教學質量欠佳,主要原因包括: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不夠、專業教師缺乏、學生的基礎水平有限。針對教育學生方面,家長多認為應當實行體罰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同時也指出了教師隊伍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中包括:教師責任心不強、不專心工作得過且過、學校管理松散、師資力量薄弱。
2.3教師問卷調查情況
通過對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老師不經常外出進修學習,其中,有59位牧區鄉村教師和43位州縣教師認為是由于學校師資力量不夠造成的,分別占調查人數的65.56%和47.78%,28位牧區鄉村教師和37位州縣教師認為是由于學校資金不足缺乏進修機會造成的,分別占調查人數的31.1%和41.1%,3位牧區鄉村教師和8位州縣教師是出于個人原因不進行外出學習,分別占調查人數的3.3%和9%。牧區鄉村小學輟學率為2.5%,而初中輟學率為13%,而在州縣,小學初中輟學率分別為2.5%和7%。從總體上看,學校教師數量不能滿足教學需求。根據教師反映多數教學場所缺乏應有的教學設備,如電腦、多媒體教室、活動室、實驗室等。16.1%教師認為影響教學質量與辦學條件的最主要因素是師資力量,14.4%的教師認為是教學器材,14.4%的教師認為是學習風氣,17.2%的教師認為是國家政策,11.67%的教師認為是教師的學歷層次,26.1%的教師認為是經費投入。
3.存在的問題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分析,運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我們發現了同仁縣教育質量與辦學條件存在不少問題和隱患,其中主要問題是:
3.1師資力量存在問題
第一,專業老師缺乏,代課老師比重大,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師資隊伍總量不足,而學生相對過多,教師與學生比例失調。牧區環境較差,生活質量低,交通不便。大量師范類畢業生不愿到牧區支教,也形成了牧區教師數量短缺、需求大和師范類畢業生數量多、就業難、供給大的矛盾,同時代課教師沒有受過正規的培訓,致使教育教學水平整體不高。
第二,缺乏女教師。由于局部鄉村女教師的緊缺,對當地婦女和女童教育觀念起了消極作用,同時也制約了牧區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天賦的發揮,在“普通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已經落后于城市,并影響了當地人口素質的提高。
第三,牧區教師的漢語交流能力較弱。由于部分牧區教師漢語交流能力弱,從而影響了藏族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再加上牧區使用藏語教學是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在小學所有科目都使用藏語進行教學,在初中時情況有所緩解,但部分科目仍然用藏語進行教學,忽視了漢語的學習,影響了學生與外界的溝通,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2辦學條件存在問題
第一,牧區學校基礎設施較差,缺乏基本的教學設施,給教師的正常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部分牧區學校受當地條件的制約,無法配備多媒體設備和教學器材,使教師的授課方式單一枯燥,沒有創新性,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因此學生接受到的課外知識極其有限,無法開拓學生視野。并且,理論和實際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很難接受課堂知識。
第二,由于交通不便,上學路途太遠,很多學生需要寄宿,而學校宿舍嚴重不足。并且因為條件有限、宿舍管理不規范,導致宿舍過于擁擠,環境較差,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
第三,學校資金短缺。目前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的出臺雖然為更多的貧困學生的上學提供的必要的保障,但是青海牧區經濟落后、財政緊缺無法為學校提供充足資金,造成了學校資金緊缺,從而影響到了整個學校的正常運行。
第四,由于地理原因帶來的交通不便,影響了學校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導致信息閉塞,無法獲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制約了當地教育的長足發展。
3.3入學難,鞏固難
第一,上學無用論。家長教育觀念落后,認識不到教育對于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不支持孩子上學。更有部分家長只能看到孩子不上學從事勞動或服務于家庭所帶來的暫時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孩子的長遠發展,也使得入學率較低。
第二,自幼學習唐卡。隨著唐卡藝術價值的不斷提升,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隨之提高。一些從小生長在唐卡制作地的孩子,自幼受到熏陶,在上小學時不少孩子便輟學在家,學習制作唐卡,并成為唐卡制作者。
第三,宗教原因。由于,在大多數藏族家庭中,家長更傾向于將家中次子送入寺院接受寺院教育。
第四,學生厭學情況嚴重。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學,甚至還有抵觸情緒。使得一些孩子中途輟學,無法堅持完成學校教育,給鞏固帶來了相當的難度。
3.4教師和家長存在溝通問題
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應該由教師全權負責 ,因此,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
學習情況不是特別了解,沒有很好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還與一些家長本身文化水
平有限,不能給孩子很好的學習指導,只能寄希望于教師教學,但是,教師在與家
長的溝通方面做的不夠。家長與教師之間對于孩子的教學問題互相推卸責任,是學校
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問題。
4.解決對策
4.1解決師資問題
積極爭取國家公費培養的師范生資源,改善牧區代課教師的工資待遇,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縮小代課教師與正式教師的待遇差距。重視牧區教師的生活狀況,提高教師的生活、工作環境,盡量平衡州縣與鄉村教師的分配。對教師進行年度考核,激勵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知識水平。合理配備教師的男女性別比例。加強牧區雙語教學的實施力度,提高教師漢語交流能力和牧區學生漢語的使用能力。
4.2解決辦學條件問題
學校應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投入,廣泛爭取來自社會各界的資金來源,改善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同時政府方面也應該加大對牧區教育的扶植力度,加大資金投入,使學校能夠更好的發展運行。學校還應該改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聯系,牧區的學校應積極與州縣的學校進行交流互動,學習好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促進自身的發展。
4.3解決入學問題
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教育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牧區的學生和家長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并普及國家關于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如“兩免一補”,“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等。通過使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
篇7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考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E級,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高考對本考點的考查帶有較強的綜合性,且往往與其他考點結合起
來進行考查。
本考點涉及語言表達的六個方面。其中,“簡明、連貫、得體”是基礎,“準確、鮮明”是過渡,
“生動”是升華。
“簡明”就是要以盡可能少的語言符號,傳遞盡可能多的
信息,并收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連貫”多考查書面表達中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與組合。
“得體”主要指語言的運用
符合外部語境的各種要求,包括用詞得體、分寸得當、身份相符、依據語境進行角色轉換、書面語
與口頭語的轉換等。
“準確”要求用詞能完全表達概念的內涵,切合語境與對象,涉及運用詞語、選擇句式、選擇語氣等方面的要求。
“鮮明”就是要明確合理地
表情達意。
“生動”指語言表達要有感染
力,要求用語具體形象,注意煉字煉詞和修辭手法的運用以及句式的靈活運用等。
【原題回放】
(2011年高考語文浙江卷)請看以下圖文材料,根據要求答題。
由于人類不必要的裝飾需要,全球象牙貿易恣意蔓延,100多萬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注]畫面上有這樣一段對話:“媽媽,我長牙了!”/“……”/“媽媽,我長牙了耶!”/“……”/“媽媽!我長牙了!”/“……”/“媽媽,……?”/“媽媽,你不為我高興嗎?”
(1)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設計一句放在畫面上方的廣告宣傳語,形成一則完整的公益廣告。要求:鮮明地表達廣告主旨,有號召力;不超過15字。
(2)從這則公益廣告的圖文特點出發,簡要評價它的創意。
解析:這道題將讀、寫、評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對應的考點是“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側重點在語言表達的形式。答題時,考生首先要讀懂圖意――
什么事物?表達什么意思?有什么特點?然后設計廣告宣傳語,最后再評價它的創意。
參考答案:(1)示例:購買就等于殺戮,對象牙制品說“不”!(2)①人格化的表現方式使整個公益廣告打動人心,小象的話以孩子的口吻說出,不僅能引起人們的同情,還能促使人類反思自己的行為。②構圖簡潔,圖片與文字搭配巧妙,能激發人們的聯想――它們的未來將通向何方?
【解題技巧】
要做到簡明,就要做到“三個避免”:避免唆,不說廢話;避免歧義,防止誤解;避免晦澀,便于理解。根據這三點,考生可以先判斷句子是否簡明――推敲語
句,看有無冗余信息和多余詞語,看有無歧義,是否費解。在語言運用上,考生同樣可以根據以上三點,使語言
表達簡明――找主干,理枝葉,消除歧義;分析句間關系,刪除重復的語句;把握文段主旨,剔除游離中心或話題之外的語句;恰當運用省略和代稱;對某些內容進行概括和合并。
保持語言連貫,需要注意三個方面:話題、語序和表達形式。要做到保持話題及陳述角度的一致性,合
理安排句子的順序,上下文的句式要協調一致。在一個語段中,一個長句或一個句群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意思,不任意轉換話題,不隨意變換陳述對象。句子的順序要合理安排,保持條理清晰。另外還要注意選擇與上下文相協調的句式,最典型的是運用排比或對偶等修辭手法的句式。整齊的句式和統一的結構可以增強語勢,保持語言的連貫性。
在回答得體類題目時,考生要考慮語境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素養、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因素,并且根據不同場合、不同目的,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做到
有的放矢,恰到好處。把握語境與語體要求,對不同的情境做到不混淆、不忽視、不濫用詞句。考生可在平時積累相關的表達常識,如謙敬詞語的適用場合、成語的含義、特殊文體的要求等。
準確用語要注意“三個符合”,即符合情境,符合語法與邏輯,符合對象。在答題時,考生要仔細分析材料內容,結合材料情境進行辨別,迅速找到答題的突破口。另外,平時要注意對生活語言的積累,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在回答鮮明類題目時,考生要根據要求選用恰當的詞語、句式以及修辭手法。在選用詞語時,考生不要使用“可能”“大概”“也許”等表示不確定的詞來表達態度與觀點,而要使用“堅決反對”“完全錯誤”“決不能這樣”等詞語來表明自己所持的鮮明態度。選用句式時,最好避免疑問句,選用表達效果較強的肯定句或雙重否定的反問句來加強語氣,使自己的觀點更加鮮明。相對于散句,整句形式整齊,氣勢貫通,意義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恰當的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增強語言表達的鮮明性,使語言獨具特色。
要做到語言生動,考生就要注意下面幾點:使用描繪性的詞語和形象具體的寫法,多用修辭手法,傾注自己的主觀情感。口語在被提純后不僅不會使表達顯得隨意,而且能以其豐富多彩的表達形式使語言更加生動,并體現出一定的時代感。不過注意在使用口語時要綜合考慮內容、語境、文體及接受對象等,切不可濫用,否則會弄巧成拙。
【答題誤區】
1.簡明――只求簡短,不顧材料。考生不要只顧簡短而不顧材料,要考慮材料內容和語法表達的合理
與否。
2.連貫――關注局部,整體缺失。考生一定要整體把握材料,理清語句之間的聯系,不要只看局部,陷入主觀判斷的誤區。
3.得體――混淆情境,忽視要求。考生要弄清語段的出現場合、說話者的身份等,根據這些限定范圍揣摩語句用詞是否恰當。如果忽視題干所限定的范圍,就會混淆情境,從而不能準確判斷用語是否得體。
4.準確――顧此失彼,前后不一。考生要想準確表述,就一定要考慮周全。
5.鮮明生動――修辭過多,影響表達。修辭固然可以使所描摹事物的形象更加生動,但是如果濫用修辭,就會影響事物形象的鮮明生動,讓讀者接受與原材料不一樣或者模糊的信息,從而產生錯誤的理解。
【同步突擊】
1.指出下面這些話中哪些詞語應當修改?請修改,并簡述理由。
(1)一位年輕的女子說:“我從初中就開始早練。”
(2)會議接待組的一位女士在電話中說:“會務組安排我們今晚去接客。”
(3)有一個電視廣告:“某某牌領帶,使您的儀容更瀟灑!”
2.有一位來自名牌大學的女大學生到西北鄉村一個小學支教。有一次,上級領導要到該校檢查參觀,學校需要派一個講解員。然而該校從校長到教師,普通話都“土得掉渣”。于是大家把目光都投向
了那位支教的老師,讓她在檢查組來之前先讀一
首小詩。請從聽她朗讀的眾教師的角度,寫兩句他們聽完后的感受。要求準確,生動,形象。每句不超過25字。
(1)她的聲音甜潤而響亮,___________________
(2)辦公室里的人無不覺得她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地震災區正在搶修的公路旁豎立
的標牌標語內容。如果發現其中有不當之處,請予以修改。
(1)非救援、搶險車輛不得入內
(2)注意行車安全,減少生命之虞
(3)眾志成城,英勇奮戰,譜寫抗震救災的美麗樂章!
4.請仿照文中語句,寫幾句話,使中心意象“心”更加鮮明生動。
心是門,為你打開一道前往求知世界的入口;心是路,______;心是風箏,_______。
如果心是門,那么鑰匙在你手中,明天的世界由你選擇;如果心是路,________;如果心是風箏,________。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貨幣超發的概念原本是計劃經濟的概念,指貨幣超經濟發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叫超發。這個概念與市場經濟是矛盾的,因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價格都不固定。
①實物經濟生產多少東西是固定的②所以貨幣的發行和生產會保持一定的規模③貨幣超過了這一規模④價格也是固定的⑤在傳統計劃經濟里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⑤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李娜此次為亞洲填補空白,讓網球運動徹底國際化。
①在此之前除亞洲外其他大洲均有選手晉級大滿貫單打決賽②對于中國甚至亞洲而言毫無疑問都是歷史新篇章③李娜晉級澳網女單決賽④中國一姐的突破更是134年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⑤但實際上對于四大滿貫賽事本身來說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⑤④ D.③②⑤④①
7.假如你是平安旅行社的導游駱駝,現正帶著你的團隊去某地游覽。請設計一段真切自然、簡潔得體的歡迎詞。
8.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據《華商報》報道,從2010年9月18日開始,陜西省咸陽市政府為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倡導全民文明新風,鼓勵市民去街頭撿煙頭。其中,“全民撿煙頭兌換5分錢”活動,調動了數千市民參與。目前,咸陽市政府已回收200多萬個煙頭,兌付10萬多元。
(1)根據上述材料,寫一則一句話新聞,不超過30字。
(2)請你就“撿煙頭”發表看法。要求觀點鮮明,表述得體,語言簡潔連貫。
9.近年來,“出位”一詞頻頻見諸各種媒體,但其在不同語境下有著不同的意思。根據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別用一個詞語置換(每處字數不超過4字)。
(1)最近幾年在文壇、娛樂圈和網絡上成就了一批出位的女人,她們的知名度都是以極其迅猛的速度覆蓋全中國的。
(2)人氣單品,毛線圍巾今冬出位。
(3)對于一些新興行業和企業,由于內部等級尚未形成,大多數人處于同一起跑線,就有機會出位,展現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4)出位CEO:拯救網絡公司從足球下手。
參考答案見本期
高歌猛進 突飛猛進
篇8
一、師范生“第二課堂”設計原則
“第二課堂”的設計應圍繞著師范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從三方面進行。首先,基礎學科教學培養,即通過課外活動加強師范生對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提升其對基礎學科的興趣,從而加強其對基礎學科教學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次,教育方法的培養,即培養師范生具備較為先進的教學和教育理念,使其具備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最后是專業興趣和特長培養。
“第二課堂”的設計應圍繞師范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三方面展開。第一,師范性和綜合性并重,專業知識培養與職業技能培養并舉,針對“第二課堂”區別于“第一課堂”的特性展開研究;第二,緊緊圍繞將師范生培養成為合格的教育家這一目標展開,通過事前情況摸底、中期實驗研究、最后對比論證等考查“第二課堂”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第三,著眼于師范生現在學習和未來發展的全局,既考慮師范生自身的情況,也考慮師范生周邊的環境,既在專業知識培養上有所側重,又在職業素質技能上有所涉獵。
二、師范生“第二課堂”成效研究
筆者在北京師范大學范圍內對師范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得出《北京師范大學師范生“第二課堂”成效性調查分析報告》。報告中,可以反映出“第二課堂”在口語表達與言語交際、教師心理素質、先進教育理念的提高方面有了很好的成效,在板書設計與練習、多媒體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提升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1.“第二課堂”對師范生教師應用技能養成的影響
調查主要涉及口語表達與言語交際、多媒體技術應用、板書水平三方面內容。
關于口語表達與言語交際的“第二課堂”,其著眼點在于“教師口語”方面,這體現著“第二課堂”的師范生特色。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有86.73%的人持滿意態度,48.11%的人滿意度較高。這說明“第二課堂”在“口語表達與言語交際”方面具有較好的“成效性”。通過對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及訪談資料的分析,我們發現,影響口語表達與言語交際“成效性”的因素有:參與度、模擬情境和競爭壓力。
關于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第二課堂”,充足的多媒體設備和吸引人的活動形式,57.76%的參與者持滿意態度,76.72%的參與者滿意度較高。借鑒這一成功經驗,“第二課堂”的“多媒體技術應用”這一板塊可采取“小組—任務”模式來開展。院系為師范生班提供一定的設備支持,師范生班根據自身特點,將班級成員分組,在一定時間段內完成一項任務,如制作動畫、影像片段,并集中檢查或評比。
關于板書水平的“第二課堂”中,沒有一門課程是專門講授板書技巧的,只有在課程教學論的課程中,涉及板書的內容。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在C類(參加活動頻率為“經常”)受調查者中,有25.64%的人滿意度較高,66.67%的人持滿意態度。在D類(參加活動頻率為“每次都參加”)受調查者中,有22.22%的人滿意度較高,44.44%的人持滿意態度。對比發現,在“教師應用技能”的板塊中“板書技能”滿意度是最低的,說明這一能力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占的比重較小,或頻率過低,知識成效性較差。被訪談者認為板書技能基本沒有提升,而認為板書技能有提高的被訪談者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即板書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練習的結果,而不是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得來的。
2.“第二課堂”對教師心理素質養成的影響
調查顯示,在提升心理素質方面,有89%的受訪者認為“第二課堂”活動提升了他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心理素質。訪談中,不同院系、不同年級的師范生,對于師范生“第二課堂”活動中的“教師素質大賽”情有獨鐘。他們認為對心理素質提升影響最大的就是教師素質大賽。
3.“第二課堂”對教師教育理念養成的影響
調查顯示,“第二課堂”中涉及的專家講座(教育專家或者一線優秀教師的講座)、實地參觀(參觀北京的教育研究所、有先進辦學理念和特色的學校,觀摩一線教師教學,與一線教師交流)等活動,贏得了88%的學生認可,他們認為活動給自己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在D類(每次活動都參加)受調查者中,認為師范生“第二課堂”給自己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比例是100%。因此,師范生“第二課堂”活動在帶給師范生先進教育理念方面有著較好的成效性。
4.“第二課堂”對教師職業認同感養成的影響
調查顯示,比較贊同“師范生第二課堂活動增強了我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感,使我更愿意從事教師這個職業”這一觀點的學生,僅占被調查者的51%。由此可以看出,師范生“第二課堂”活動在培養師范生職業認同感方面的成效性較差。而影響這一成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對職業魅力和職業價值認識的缺失。訪談顯示,師范生認同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親身去了解教師這一職業,從而感知這一職業的魅力;傾向于和著名教育家、名師或者同齡前輩溝通,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規劃。
5.“第二課堂”對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的影響
學生認同學校開展的三方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第一,從事暑期和周末支教實踐,利用節假日開展教育實習,從中發現問題,探索彌補方法;第二,進行暑期社會調查,針對地區教育的差異、當地實際的教育情況等展開調研;第三,開展當地文化的專項調研,師范生不僅承擔著教師角色,還承擔著建設新農村、鄉村文化傳播者的角色,針對當地富有特色的傳統文化進行專項調研有助于提升師范生的地方歸屬感和文化傳承意識①。
結合調研成果,本文試圖從經驗總結出發,提出師范生培養的“第二課堂”年級主要任務。大一,主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師范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職業規劃,引導其建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鼓勵師范生認識教育工作的崇高意義,堅定其終生奉獻教育的信念。大二,主要進行教師職業基礎知識的傳輸和學習,結合學校的課程,幫助他們了解并掌握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等教師職業的基礎常識,并向師范生介紹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幫助他們擴充知識、改善理念。大三,著重進行教師技能和專項技能的培養。大四,配合學校的統一安排,組織師范生進行教學實習,并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
三、師范生“第二課堂”設計方案的建議
1.“第二課堂”設計方案的目標
師范生培養的“第二課堂”設計方案的目標具體呈現在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個層面。
首先,知識目標包括:了解口語表達與交際(如朗誦、演講)的基本技巧和關鍵點;掌握板書的書寫規范和設計要求;了解多媒體技術的課堂實踐環節的要點,掌握多媒體制作技術,掌握說課、教學基本環節及有效策略。其次,能力目標包括:能夠合理設計教案,綜合運用普通話、板書、多媒體等技術,完成教學過程;能夠清楚、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能夠通過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對當下教育理念、教育現狀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后,情感目標是指,培養學生對教育理論和現狀的關注,通過參與實踐,提升其對教師職業的認同和理解。
2.“第二課堂”設計方案的實施原則
(1)注重延伸性和拓展性
“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延伸和有益補充,注重與“第一課堂”中“教師教育”板塊的銜接,以實踐活動為引導,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板書、多媒體技術、說課等技能培訓,幫助師范生掌握基本教學技能,明確教學流程。同時,拓寬教育途徑,整合優秀教育資源,通過講座、網絡、書籍、實踐等多種途徑,開闊學生視野,傳播一線優秀教學理念。
(2)注重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課堂”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提供更多的實踐和參與的機會,彌補課堂教學的缺憾。從“第一課堂”理論出發,通過“第二課堂”比賽、調研、制作、案例等多種實踐形式,提供全員參與和實踐的機會;通過小組互評、教師反饋等有效形式,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3)注重固定化和長效性
“第二課堂”設計方案貫徹于整個大學期間。每學期以一個板塊為主題,逐步由分散到綜合,突出整個流程的長效性;針對每個板塊,遵循“理論—實踐—反饋—理論—再實踐”的設計思路,保證活動的效果。方案要求培養對象組織的相對穩定性,尤其在教師技能培訓方面,建議以班級或年級為組成單位。
總之,師范生“第二課堂”教育可以增強師范生的職業歸屬感,提高教師職業素質,從而增強他們服務教育事業的能力,為未來教育家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課堂”的設計和開展要始終圍繞對師范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展開,在目標統一的前提下,將師范生培養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形成合力,使“第二課堂”成為“第一課堂”的有力補充。
篇9
公益活動記錄學生組織或參加公益活動等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學生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獻精神,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最新范文2020,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社會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最新范文1時間真的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大學學習就過了一年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暑假了,應學校和社會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我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個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我學到了許多,也感悟到了許多。以下是我個人對這次暑期社會實踐得出的心得與體會。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于步入半個社會。我
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我們需要自立、自強;當今社會對我們的要求也不再是古代對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要求那樣,對我們的要求是理論要結合實踐,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是謀臣,還要是將才。我們要了解社會經濟和形勢的發展趨勢,要不斷地鍛煉自我、改善自我,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讓我們立足于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而處于大學時代的我們,社會實踐就是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鍛煉自我的方向標,只有投身于社會實踐才能讓我們真正的認識社會,積累社會經驗;用我們的所學去服務于社會,并在實踐中檢驗自我,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去彌補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使我們自己在實踐中成長,為以后邁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進入大學之初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加入了愛心站,開始了我的大學愛心公益之旅。由于熱心公益事業,樂于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于是作為一個愛心站人,一年來在學校及雅安周邊地區做過志愿者工作,下過社區,也去過敬老院。但是在今年五月我們公益之路卻走出了雅安去到了一個偏僻的彝族村落涼山州甘洛縣阿爾鄉眉山村,去到那里帶給我們的是心靈上無比的震撼。故事是這樣開始的,____年的新年,我們愛心站的站長在省科協心理委年會上認識了一位何叔叔,并且和他交談了許多,從他那里了解到涼山甘洛縣有一個偏僻的村子,只要有舊的衣物、文具、書本捐給他們都可以,他們就會很滿足很高興了。
于是在新學期前幾個月我們愛心站就開始了在全校范圍內的募捐活動,終于在五一假期的時候我們的成員帶著激動與好奇的心情及全校師生的愛心踏上了去眉山村的路,去了之后他們對整個村子的情況驚呆了,眉山村距甘洛縣城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多為山路。村子共有300多戶人,每個家庭有3個以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彝族人,全靠落后的農業為經濟來源,人均收入十分低下,有些村民需要同村的人救濟。今年正好國家新村建設,不少原住山上的農民能搬到山腰來聚集居住,但國家資助的錢不足建房,有些農民要借錢修房,還有不少農民一家人擠在很小的房子中。教育方面,阿爾鄉眉山村有且僅有一個村小,只有一二年級共70多個學生,沒有學前教育,沒有老師的補習,村子里入學率僅有65%,每天約10:00上課,下午3:00下課。小學畢業人數很少,初中畢業僅有幾個,全村的孩子都要在村小進行一二年級教育后到阿爾鄉中心校學習,村子到中心校只有步行,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村子現在最高學歷是村小現在唯一代課老師格爾列加,也僅僅只是高中畢業,并不是專業老師。村小另一個代課老師因不能承受生活壓力而外出打工。整個村子的教育現狀不容樂觀。
于是,他們做出了一定還會回去的承諾,帶著一種沉重的心情離開了眉山村,心得體會《愛心站公益活動感悟(六)回來以后,他們把那邊的情況告訴了我們愛心站的所有成員,聽完之后我們都對那個彝族村寨的情況表示震撼。因此20_年暑期我們準備再次起航,我們深知大山里需要太陽,當一個村子都認為知識不那么重要,當一個村子的初中畢業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我們想他們的未來是迷茫的,所以總希望能幫助他們些什么,縱然我們知道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源很深,但是我們覺得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至少問心無愧,我們希望能聯合更多的力量升起大山里的第一個太陽,只要能有個開始未來會是光明的。于是我們又開始了進一步的計劃,下來討論了許多,也征求了許多同學的意見,我們決定暑期社會實踐再去眉山村,我們愛心站人要用一種單純的方式去眉山村實施塑夢計劃,去塑造那邊的小朋友們的夢想,同時也塑造我們自己的夢想這次我們不僅要帶去衣物、文具、書本等資源外,我們還要把外面的世界帶給那里的小朋友,同時也要把他們的詳細信息反饋給外面的社會,爭取得到社會上更多人的關注,獲得更多人的幫助。這次我們的計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學校及雅安市區內作宣傳,號召更多的學校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以個人或小班的名義捐款捐物,同時爭取獲得更多的資源;
二、在我們的隊伍中安排成員專門收集外面的世界的相關資料,比如外面的小朋友們的童年生活照,下載了許多動漫作品,下載了一些國內外著名的勵志電影,下載了許多關于奧運會、世博等的圖片,以及照了許多我們川農大的照片帶了過去,帶給那邊的小朋友看;
三、在隊伍內成立信息管理小組,到眉山村后把小朋友及其家庭的詳細信息采集回來統一管理,建立眉山村小朋友信息庫,以便反饋給關心他們的社會各界人士;
四、在隊伍內安排幾位有家教或支教經歷的成員備課,去村里給孩子們上課,包括文化課和藝體課。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隊員共十二人,經過一個多月的前期準備,終于在七月十九日舉行了我們的出征儀式,于七月二十日凌晨五點半正是出發了,此次實踐時間從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歷時共十天。在那邊我們的安排也很緊湊,早晨六點過起床由隊員輪流做飯,吃晚飯早上八點半左右去學校,從九點正式上課,然后下午三點才下課,由于條件的局限性,那邊的小朋友不會很多東西,因此在上課期間我們常常在烈日底下教小朋友們打籃球、打乒乓、打羽毛球、踢足球以及跳繩等,雖然我們的汗似小溪一樣在流,衣服像淋了雨一樣的濕,皮膚也在一天天變黑,但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我們心里也感到無比舒暢,他們死那么天真、活潑,他們是眉山村的希望。
而在下課后我們同樣是頂著烈日回老師家,吃完那頓來的很遲的午飯,休息一會兒,按照我們成立的三個走訪小分隊,大概從四點過又要開始分別在全村有適齡孩子的家庭進行走訪,主要是去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一下他們的家庭情況,還有他們對教育與什么看法,對孩子讀書持什么態度等,一般在每戶人家都會呆上幾十分鐘,每天都是天黑后才不舍的離開村民家,然后再回到老師家。回家以后吃完飯,每個隊員還要寫當天的心得體會,然后上交給我們的資料整理員,每天基本上睡覺時間都是在十二點以后,雖然每天都是那么地累,但我們都覺得很充實,我們的感觸也很多。
在實踐當中我們隊員要扮演多個角色,在私底下我們清楚我們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我們是川農人,我們要注意個人形象,不能壞了學校的形象,損壞了學校的名譽;在與村民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是他們的朋友但更是有素質的知識分子,我們要給他們講他們不懂得東西,給他們講生活和生產中對他們有用的,說話要有根據,要讓他們信服;在學校里和小朋友們相處時我們是扮演老師的角色,我們要教他們知識,教他們學習方法,也要注重對他們思想意識的教育,還要教他們做人的準則。我們這次實踐的結果如下:
一、在全校范圍內邀請到十六個塑夢小班,一個塑夢個人參與我們的活動,共捐出各類嶄新的文體用品和玩具若干(共三編織袋),舊的衣物若干(由于人手原因,帶過去的只有有九個裝滿的編織袋和一個皮箱);
二、教會了小朋友們各類體育活動、畫畫,以及分年級給他們補習了語文和數學等文化課程;
三、走訪了村里的大多數家庭,了解到大多數家長對教育的看法以及對待孩子讀書的態度;
四、確切的采集到了四、五十個小朋友的個人及家庭的詳細信息,建立了信息庫,為下一步我們向社會反饋孩子們的詳細情況作了充分的準備。到此我們的計劃同樣還沒有結束,我們會長期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阿爾鄉眉山村開展我們的助學計劃,無論我們能爭取到多少資源,我們都會懷著一顆單純的心去幫助那些沒有享受到受教育權利的孩子,讓他們心中有太陽,最終才能升起山里的太陽。實踐歸來后我總結了許多,我覺得通過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對社會各階層人的了解,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
社會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最新范文2自從接受真維斯公司捐助,加入真維斯希望工程愛心社以來,通過參加歷次公益活動,使我明白了回報與奉獻的真正涵義,也收獲了人世間對真情最美的饋贈。因為付出,所以快樂。因為參與,所以幸福。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真維斯公司“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公益宗旨,都源于真維斯公司的無私與真情。
20_年9月14日,是我們青島大學新生入學報到的開始,忙碌的校園因新生的大量涌入而略顯擁擠,操著各種口音的家長與新生因對校園的不熟悉而面有難色。此時,我們真維斯希望工程愛心社組織包括我在內的部分成員在圖書館前方設立服務點,為全校的迎新工作順利開展一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當我們在耐心細致地解答家長學生們的詢問之后,在一次次幫助新生完成報到、領取到軍訓用品之后,我們收獲的是一種奉獻的快樂,一種幫助別人之后由衷的欣喜。
因為,我們也曾是新生,也曾在陌生而偌大的校園面前手足無措,也曾渴望一雙熱情援助之手向我們伸出。在經歷一上午的迎新服務工作之后,下午有課的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此時,目睹口干舌燥猶然熱情不減的同伴有條不紊地服務工作著,我不禁心潮澎湃,因為我從他們眼中讀出一種奉獻的精神。而我,則被我們本身參與的活動所教育,所感動。生命,因為有了愛與奉獻才如此多彩,生活,因為有了真情與幫助才如此美麗。
而11月份一個周六的兒童福利院之行則給我了另外一種體驗。當我們攜帶著自己準備的小禮物踏進福利院大門的瞬間,說實話,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如何和這群不幸而天真的兒童完成交流。因為,我怕自己的魯莽與不慎在無意間會對這些孤兒造成傷害。但很快發現我錯了,因為在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面前,我絲毫嗅不到一絲不幸的氣息。很快,我與那群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開心而不乏意義。我們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教給孩子們,鼓勵他們堅強樂觀地對待人生、社會、成長,好好學習,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同他們開心地玩耍嬉戲,在天真的笑臉面前忘掉了所有煩惱憂愁。當我們離開之時,面對孩子們戀戀不舍的目光,我開始明白這次活動的價值與意義。只有讓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關愛,讓愛的陽光灑滿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這個世界才會充溢著美好,我們每個人才會收獲到真正的幸福。愛與奉獻,不圖回報的奉獻,才能換回如同金子般珍貴的真情,才會換來這世界最美好的未來。
當然,我們組織本學期組織的活動還有很多,但限于種種原因我僅參加了這兩次的活動,盡管活動的時間短暫,但我的收獲卻頗多,回味卻綿長。每次活動對我來說都有著不同的體驗。我們付出的是汗水與真情,而我們的獲得,卻遠遠比我們的付出要多得多。因為,活動的意義與學會的東西無價,因為我們懂得的道理無價。這些活動必將構成我最美好的回憶,其中的精神財富,足夠讓我享用一生,也受益一生。
社會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最新范文3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快到了,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忙著準備年貨。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是多么需要我們的關愛和幫助啊!
今天的天氣有些寒冷,我們都知道臨近過年,大家都是很忙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那些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
安新縣愛心公益志愿者協會組織了慰問孤寡、貧困老人的活動,我也借此機會去看望那些無依無靠的老人。我的心中就是這樣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我和幾名志愿者從早上8點出發,一直到下午5點半返回。這一天走訪了十來個村,二十多戶人家(第二天慰問的活動我沒有參加)。看到那些老人是孤苦伶仃,我的內心頓時感到十分傷心。這些孤寡老人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他們的臉上布滿了皺紋,腰也彎了,腿腳也不靈活了,有的老人甚至臥床再也起不來了。這些老人見到充滿愛心的志愿者,會想到他們再也不是無依無靠的人了,有志愿者時時刻刻關心他們,老人就不會覺得孤單了。這些孤寡老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地關愛他們,以報答他們曾經為社會做出的貢獻;同時也在盡我們的微薄之力將我們的中華傳統美德代代傳承下去。
社會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最新范文4上了大學有很多機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而公益活動是最有意義的。我就跟學校的手語協會去參加過一次公益活動。我們是去石基鎮的一家培智學校探望那里的小朋友。
我們去到那家學校的時候,小朋友都正在上課,我們從窗口外看到他們都很認真地在上課,沒有一個人是在睡覺的。當時我就覺得有點慚愧,因為自己上課都有時在睡覺。我們的活動是在他們的食堂里舉行的,我們要先去那里布置好場景等小朋友來。當我們剛布置完他們就很有秩序的一個跟一個的走進禮堂,而且很有禮貌的跟我們打招呼。活動剛開始他們就顯得很熱情,積極的參加我們設計的活動。他們對我們完全沒有陌生的感覺,有很多師兄師姐還抱著他們一齊參加活動。記得有一個環節是跳舞的,很多小朋友都舉手要一齊跳,他們以前都沒有跳過這次是第一次,雖然他們跳得不怎么樣,但我們看到了都覺得很開心。
當我們要走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還跟著我們,嘴里不斷的喊著姐姐,那樣子是很舍不得我們離開的,雖然相處的時間很短暫,但他們對我們都建立一種純潔的友誼,一種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友誼。
我從來都沒有想到原來他們跟我們都是一樣的,我以前從來都沒有接觸過他們,一直都以為他們跟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當我接觸到他們才發覺其實我這種想法是錯了。社會有很多人都帶著有色眼鏡看他們,其實真正有問題的是他們。這次活動使我獲益匪淺,它使我對
那些小朋友有了另一種的認識,認我的人生更精彩。其實這次活動對我的道德修養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努力提高道德素質,完善人格,是一種責任,“修身齊家知國平天下”,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建設,人生的成功,需要的何止是文化技術?經濟在發展,一個受高等教育者,要支撐和繼承的東西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去做,去行動。況且,加強道德修養,也是個人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尊敬他人等做人的基本準則是每個大學生都懂得的。但道德意識和嚴于律己精神的缺乏,已嚴重的破壞了大學生的社會形象。這等待我們去改變。作為一個大學生,對自身的道德修養多一點意識,多一點責任吧!就好像有很多人都歧視智障兒童,很多時候都用言語和動作來傷害他們弱小的心靈,如果我們多點愛心,我相信他們在這個世上會毀的更開心,這就需要我們提高我們的道德休養水平了,如果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很低,那么他絕對不會是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
社會公益活動的心得體會最新范文5公益活動類型眾多:為敬老院、孤兒院做義務的勞動,宣傳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質,清掃垃圾,制止不文明現象,協助維持公共秩序,在公交車上提倡大家給老弱病殘孕和帶小孩的乘客讓位等。
有人說:“人生中總是不能避免滄桑,但愛心總能給荒蕪的沙漠播下新的希望;生活中總是不能一帆風順,但愛心總能給人以堅強的力量。”又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是啊!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我們祖國有十三億人口,每一個人都獻出一塊錢的愛心,那么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十三億’,這樣就能幫助許許多多的人。目前,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極大,有許多同胞還在偏遠的山區,他們很窮,沒有飽飯吃,沒有錢,沒有學上,沒有書看,這需要人人在平時多節約資源,少倒一粒飯,多捐一本書,不求回報地幫助他們,這是我們該做的。
朋友,還記得兒時撕毀過的書嗎?你是否會想起某些農村偏遠山區里失學的孩童?他們更需要,他們連書都讀不起。還記得聚會時大吃大喝,浪費的那些飯菜嗎?你是否會想起大街路邊的那些可憐的乞丐?當你從洗手間出來,水龍頭沒擰緊時,你是否會想起正在干旱的地區?我們要懷著一顆真善美的心,為構建美好的社會而節約資源,獻出力量,讓我們多多參與公益活動,深深體會,就等我們去實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公益活動就像一縷陽光,它能帶來溫暖與希望。朋友,你是否又還記得,最近幾年我國的幾次地震?在地震后的幾小時,有多自愿者冒著生命危險,擠進抗震的前列,爭分奪秒地在震中搶救人員,震后又有許多人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受害人員,一縷縷陽光在他們的身旁四射,處處充滿溫暖。
社會公益活動人人都可以參加,也有必要參加,因為它能體現了一個人的組織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在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同時,促進了本身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積極參加活動從而增進對社會組織的好感,加強自身的道德素質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有助于凈化進步的靈魂,可以讓自己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群,增加他們的快樂和幸福感,讓社會更加和諧。
我記得以前參加過的一次公益活動,是打掃社區衛生。當時的情景讓我感概萬千:山路旁的山,在幾周之后突然沒了,難道它們會變魔術嗎?不,不是這樣的。后來才知道它肚里空空,什么也沒有,只剩下一坡殘土。當我抬頭的瞬間,遠處一股濃濃的黑煙沖天而上,仿佛是要告訴我它們的冤屈,它們把云姑娘白色的彩裙給污染了,它要干嘛?原來在修煉它想要的‘武器’。
這次參加的公益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僅是掃地那么簡單,讓我明白了對環境的保護,對自然的欣賞。我懂得了重視綠色環保,重視地球的使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那一座座的山被挖空,用煤來煉出自己滿意的財富,而不知那濃煙滾滾的危害,有些還修建高樓大廈,占用田地,破壞河流,這些是我們做的嗎?所以說人人都應該參加公益活動,不僅可以陶冶自己的心靈,也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可以服務社區,服務鄉村,甚至可以為社會做出一點貢獻。這對于我們參加公益活動者來說是的榮幸。如今,我也在讀大學,作為大學生有必要參加幾次公益活動,這樣才能散發出大學生的朝氣,才能彰顯出他的愛心和社會責任心,同時這些公益活動也提高了自身對外溝通的協調能力和增加社會經驗。這些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我覺得:人人都應該依照自己的能力參與公益活動,懷著一顆真善美的心,為構建美好的社會盡自己的一分力,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做到的,我們一定要做到!讓我們行動吧!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對鄉村振興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