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創業范文
時間:2023-04-12 03:2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民工創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為了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目前許多地方政府把積極引導農民工創業當成了一項重要工作。應該說,地方政府重視農民工就業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這些鼓勵農民工創業的措施如果能落實到位的話,對返鄉農民工就業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在這方面,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成立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做好返鄉農民工調查統計工作,并建立農民工個人檔案,及時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指導;其二,規劃返鄉農民工養殖創業園和種植創業園,為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提供土地、稅收等各項優惠政策;其三,啟用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工商人員上門了解實際情況,幫助當事人準備注冊登記材料,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其四,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基金,對返鄉農民工初次創業給予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額補助和創業補貼;其五,對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進行了調整,返鄉農民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被納入政策優惠范疇,可享受全額貼息;其六,將吸納返鄉創業農民工就業企業的小額擔保貸款額度提高到數百萬元;其七,采取大力宣傳返鄉創業典型等辦法,鼓勵有資金懂技術的返鄉人員實現創業,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就業。
但根據目前各地的情況來看,雖然出臺了各種措施,但真正能做到位的并不多。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現在許多地方領導并沒有真正下決心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只不過是上級這樣要求,媒體天天這樣講,搞些花架子來取悅上級領導和媒體,最多搞出幾個典型以獲得一些政績;其次。地方領導也深知在目前這樣的情況下,要返鄉農民工去創業絕非易事,不值得花太多的資源去真正落實這些措施。
返鄉農民工在有創業意識的同時,要認識到創業的不易。這不僅僅有本身的素質問題,也不僅僅需要政府給的政策環境問題,更需要有一定的市場。市場經濟最大的特性,就是以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獲勝,在公平交易的時代,購買者并不能因為你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而對你的產品有特別的關愛。如果養殖出來的產品沒有地方要或價格低而成本高,這樣的創業就會失敗,不僅得不到效益,反而會背負一屁股債務,會勞民傷財。而且,政府的優惠政策也并不是那么好拿的,它會要求一定的資金和人員規模,甚至要求雇多少返鄉農民工等等。如果為了得到這些優惠,而不量力而行,或搞花架子弄虛作假,或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擴張,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都會自食惡果。
篇2
返鄉創業潮中的三個開縣弄潮兒
開縣是重慶聞名全國的“打工第一縣”,全縣170萬人口中,近70萬人常年在外打工。“十二五”期間,開縣每年都有超過1萬多名打工仔、打工妹返鄉創事業,創辦的經濟實體已超過2.7萬戶,投資總額超過275億元。
謝世洪:“成都小吃”店主玩轉新科技
大多數北京人并不知道,京城800多家“成都小吃”,90%都是重慶市開縣人開的。這些開縣人中,相當比例是――或曾經是――農民工。今年46歲的謝世洪,就曾是“成都小吃”店主中的風云人物。而今,他早已鳥槍換炮,試圖在高科技領域分得一杯羹。他和合作者創辦的重慶開縣特飛航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航空特殊動力材料,得到國家發改委“高精度工業CT無損檢測系統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支持,獲得了輕型航空發動機、高分子復合材料加工工藝和應用等50多項發明、130余項外觀設計、220多項新型實用專利。他們開發的雙轉子回轉式容積泵,目前正在申請國際專利。
1986年,初中畢業的謝世洪成為開縣趙家鎮長安村第一批“打工仔”之一。他一邊為師傅放牛一邊學中醫,然后去建筑工地拉板車,再返鄉結婚――剛步入社會的謝世洪,重復著與其他打工仔大同小異的故事。
看見別人當廚師能“半年前穿補丁衣服出去,半年后打領帶回來”,新婚的謝世洪也去鎮上學廚師,然后輾轉漂泊10多個省打工。在成都錦江賓館,經過一些類似于電影中“偷師學藝”橋段后,他成了大師的徒弟,成了廚師長,終于可以“打領帶回來”了。
有一次,謝世洪出差到西安,走進一家小吃店吃午飯。他看著別人吃幾元錢的小吃,而自己吃幾十元的炒菜,還喝著酒,心里不免有點優越感。但小吃店老板卻不高興地埋怨:“你坐在這里慢悠悠地吃炒菜,起碼讓這張桌子少進賬好幾百元。”謝世洪有些生氣,認為炒菜比小吃貴得多。但是老板卻說:“這張桌子本來可以坐5個人,吃小吃都吃了幾輪了。”謝世洪驚訝地了解到,這家小投入的路邊小店,其實比很多大酒樓的利潤高得多。
受到震撼的謝世洪,成為最早一批去北京開小吃店的開縣人。
2002年,開縣人陳代利在北京第一個以“成都小吃”開店并賺了錢,這讓在北京的開縣人備受鼓舞。謝世洪也向親戚朋友借了20萬元,在北京西站附近開了家近100平方米的“成都小吃”。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流水有1萬多元。
這一時期開“成都小吃”的開縣人,80%都賺了錢,買房買車的都有。謝世洪卻決定把錢用來開分店。他一邊在北大進修MBA,一邊管理著7家店――最大的店有700多平方米。
2007年8月,在京的800多個開縣小吃店老板,加入新成立的開縣商會。鄧文忠任會長,謝世洪等任副會長。一次偶然的機會,謝世洪在一次接待中結識了程中云,兩人在“做飛機項目”上一拍即合。他們合開的公司開發出世界首款超輕型、可折疊的水上動力沖浪板,已獲得數十項專利和CE等多項專業認證。
:打工仔創辦的鞋廠產品銷到了國外
42歲的,這名曾經的開縣“打工仔”,如今在家鄉開縣擁有一家鞋業公司的一半股權,而該公司的資產超過1億元。
1991年,19歲的離開家鄉,去福建晉江鞋廠打工,靠勤奮好學做到了銷售經理,每月能有兩三萬元收入。他由此掙得第一桶金。在那個年代,七八十萬元的積蓄已經足以為更大的夢想搭上起跑器。1998年,外出7年的回到家鄉,希望從正在推進的三峽遷建中找到機會。他承包了開縣橡塑公司的一條生產線。在企業整體改制時,他和志同道合的下海青年楊勇一起,買下整個公司,從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個字,成立了勇華鞋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老家,人脈、政策都有一定優勢,比如有三峽后期產業扶持政策、稅收優惠、貸款貼息等。其中一些政策在沿海地區是無法享受的,土地價格也更低。”說,“這讓我們能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產品從研發、生產到銷售,都是自己做。” 說,每年12月6日至次年1月6日,邀請銷售商來公司開會,將來年需要的品種和數量確定下來,支付定金后,公司按計劃生產,“經營風險也不大”。產品定位于中低端,每雙鞋帶來的利潤很低,但積少成多,仍能累加出極其可觀的數額。
幾年發展下來,公司日漸壯大,現有資產1.0157億元。去年生產了800多萬雙鞋,其中有一部分出售到西亞和東南亞國家。公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84億元,納稅200多萬元。
更大的意義在于,作為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公司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公司現有員工686人,在農閑時的用工最高峰期間,有1029名工人在這里掙錢,其中以四五十歲的婦女為主。在開縣,在鞋廠工作所得到的薪酬,足以讓員工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還能兼顧家庭。
曾漢宇:水里養的除了魚,還有謀求上市的夢想
40歲的開縣人曾漢宇,已躋身于重慶水產行業的最前沿方陣。
出生于開縣厚壩鎮大壩村8組的曾漢宇,1997年從合川水產學校淡水魚專業畢業后,去師兄創辦的通威集團打工。懂技術、頭腦活絡的他進步神速,很年輕就成為片區經理,年收入不低于50萬元。當絕大多數人只能騎自行車時,這個農家子弟就開上了汽車。
曾漢宇發現,高溫天氣時,魚的損耗非常大,侵蝕了很大的利潤空間。也就是說,如果能減少運輸中轉,僅僅是節省下來的損耗,就是非常可觀的收入。“魚場必須有規模,但也不能太集中,要靠近市場終端,假如有自己的魚場就好了。”一個念頭在曾漢宇心中騰起。
2009年,開縣舉辦首屆鄉情會,出臺了返鄉創業的一攬子優惠政策。曾漢宇聽到這個好消息返回家鄉,注冊成立了重慶市飛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他將厚壩鎮閑置的3000畝山坪塘進行改造升級,讓“死魚塘”成了“聚寶盆”,還被授予“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稱號。在湖南,他也有2000畝養魚基地。
“僅靠能吃苦還不夠,科學養殖才是王道。”曾漢宇推行輪捕輪放的養魚模式,每次放養的魚種、大小、品類都很有講究,實現了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成品魚銷售。
2011年,曾漢宇又進行了“水上種蔬菜”的嘗試,套養了珍珠蚌,提升了效益。
2012年,一場大洪水讓曾漢宇的魚跑光了。渡過難關后,他再一次加強了對基地的改造,2014年,他又投入七八百萬元進行“小改大”“淺改深”的改造,“往后,還會提升設備的智能化程度,喝著茶就能知道魚是否缺氧”。
曾漢宇說,他在重慶的基地已經形成了年產量近千萬斤的規模,去年的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雖然投入大,但利潤也不少。”躊躇滿志的曾漢宇說,重慶的水產品每年的市場總量在50萬噸左右,而重慶的自產能力不到30萬噸。“這是一個直接連結到老百姓菜籃子的行業,有很好的前景。”
曾漢宇的企業吸引了風投的關注,注資額以千萬元計。而今,曾漢宇正積極籌備公司上市事宜。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連鎖效應
過去,農民工“打工一人,致富一家”,對于社會的效應,被業界稱為“做加法”。而今,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一方”,則成為業界口中的“做乘法”。從“加法”到“乘法”,返鄉創業讓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工,成為“全民創業”中一塊不可小覷的重要力量。
在重慶,每年外出打工的農民工群體究竟有多大?權威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重慶市累計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809萬人,“轉移就業率超過95%,基本實現應轉盡轉。”其中,農民工返鄉創業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170.3萬人。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黎勇說:“農民工創辦的企業,不僅對自己有價值,對整個社會也具有價值。”黎勇介紹,截至2015年9月底,全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企業,吸納城鄉勞動力就業人數規模,相當于市內農民工就業總量的40%。“全市每年返鄉的30萬農民工中,有近5萬人在返鄉創業企業就業。”他說,比如開縣興泰電子有限公司,450名員工中,從廣東返鄉的占80%以上。
“這些人創辦的企業,為留守務農的農民而言,也帶來了價值。”黎勇說,很多農業產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盤活土地資源和存量勞動力,既發展了農業,反哺了農村,更帶動了農民增收創收,推動了精準脫貧。如云陽縣紅霖食品有限公司,與周邊1000戶養殖戶簽訂長期養殖回收合同,僅養殖一項每年每戶農民就能增收1.5萬元。
“從更宏觀的視野看,返鄉創業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黎勇說,農民工返鄉創業為家鄉發展帶來了蓬勃生機,創業形成的集聚效應優化了當地原有的產業結構,配套和相關產業均得到了協同發展。如合川區農民工李萬明創辦的“石丫”雞蛋品牌,產品遠銷西南各地,其蛋雞飼料需求,帶動了周邊300農戶發展種植玉米、蔬菜等飼料類配套產業。
忠縣、奉節、秀山等地的返鄉創業農民工,陸續打造了新型“淘寶村”,構建起云智網商城,將個人網商和數百家企業組織起來,在線下建立實體展示店,打造出覆蓋縣城、輻射鄉鎮的24小時物流配送體系。目前,這3個地方約有1萬余名農戶在家當起了供貨商,形成了產業發展集群。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務處處長張德祥介紹,出身農家的返鄉創業農民工,并非一窩蜂地盯著農業領域創業。他們創辦的企業中,相當一部分是承接了東部地區梯度轉移產業,有的是整廠遷移,有的是部分產品生產基地遷移,有的是產銷鏈條的一個環節遷移。“尤其是電子加工、服裝生產、小五金等制造行業居多,形成了市內建廠、市外銷售的互補發展模式。”而且農民工創業,“并非都是‘大老粗’,有相當部分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張德祥說,比如開縣馗旭生物科技公司的實驗室有博士14名,匯聚了50多個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家成果。可見,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返鄉創業農民工正成為實實在在的推動力量。
“除了這些經濟方面的效應外,我認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有助于緩解農村社會問題。”黎勇說,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社會問題不容忽視,農民工返鄉創業成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據測算,全市約有9萬留守兒童、11萬空巢老人問題,因農民工返鄉得到了有效緩解,“社會效益非常突出”。
開縣厚壩鎮大壩村主任李遠林說,村里的年輕人,70%傾向于留在本縣打工,“這和以前真的不同了”。
重慶開全國先河出臺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
早在2008年,重慶就開全國先河,率先出臺全國第一個省級層面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文件,此后,13個省市先后前來學習經驗。
為了讓農民工創業扶持落到實處,重慶在行業準入、行政審批、稅費減免、綜合服務等多個方面的政策上進行了細化。引人關注的是,微企補貼、創業擔保貸款、“三權抵押”等多項“干貨”政策向農民工開放。農民工開辦個體工商戶,除經營建筑業、娛樂業、廣告業、桑拿、按摩、網吧、氧吧等行業外,其余均可享受小額貸款貼息政策。前幾年,只有女性農民工才有資格享受小額擔保貸款。重慶突破這一點,在2015年將貸款對象擴大到所有農民工。在貸款額度上,從2008年前的3萬元逐步統一提高到15萬元。
對于很多返鄉創業農民工而言,工業園區門檻高、要求嚴、入駐難,他們只能望而卻步。重慶則另辟蹊徑,為他們量身打造了市、區縣、鄉鎮三級返鄉創業園區(創業街)。在園區,推出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比如,吸納農民工100人及以上就業一年以上的,可享受貸款利息補貼,最高可補貼60萬元。近4年來,全市累計為156戶返鄉創業重點企業貼息5500萬元。
重慶還組建市級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公司,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全市累計為8.9萬農民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73.9億元。
重慶將農民工納入創業培訓補貼范圍,參訓人員每人每年可享受15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近年來累計對7.5萬名農民工進行了創業培訓。
市、區縣兩級組建創業指導專家服務團,有300余名企業家、大學教授、科研院所專家、政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一對一的創業指導咨詢服務。
在返鄉創業園區建立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有人力社保、稅務、工商等部門工作人員進駐,為創業者提供行政代辦、綜合審批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如巫山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標準化廠房第一年免收租金,第二年、第三年減半收費的優惠政策。征收的所得稅,屬于地方留存部分,實行先征后返。
篇3
一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崗位保障
各級黨委、政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十項措施”,加大對鄉村和城鎮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集中開工建設一批符合本地實際、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加就業崗位,消化一批勞動力。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努力引進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項目和近農加工企業項目,吸納返鄉民工就地進廠務工。此外,地方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著力在完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下功夫,努力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和生產效益,確保農業生產穩步提高,使返鄉民工返鄉后及時轉變增收方式,圍繞本地產業和土地做文章,使他們增收有保障,生活有著落,維護農村社會大局穩定。
二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要及時順應社會發展需要,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圍繞返鄉民工現象及時調整政策、措施,搞好指導引導和配套服務。一是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必須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變要我服務為我要服務,增強為返鄉民工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各種便捷服務。當前,要積極組織人員深入農戶,做好返鄉民工的排查登記,建立檔案,全面掌握返鄉民工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做好返鄉民工安撫工作,盡力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同時,借鑒先進縣市區成立農業服務公司的成功經驗,積極引導農村剩余勞力參與服務公司的經營和管理,提高農業服務水平。二是要為返鄉民工搭建創業平臺,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提供幫助,在辦理就業創業相關手續過程中,本著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為返鄉民工開設“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最大限度地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限,適當減免有關收費標準,并在用工管理、社會保險、降低就業創業風險等方面提供服務。三是要加強對返鄉民工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對返鄉創業人員在用地審批、稅收等方面提供方便,對返鄉辦企業的民工應享受城市下崗職工經商辦企業的優惠政策。要吸納社會閑散資金設立返鄉民工創業專項基金,放寬返鄉民工信貸審批政策,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政策、資金、技術支持。四是要對本地信譽較好、生產規模較大、生產效益較高的企業實施掛牌保護,實行領導聯系制度,幫助解決企業生產和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鼓勵企業為返鄉民工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五是要建立專門機構,及時收集各地用工信息,讓返鄉民工隨時了解掌握勞動力市場行情,積極為他們“牽線搭橋”,指導他們重新外出擇業或自主就業創業。
三是加強職業技術培訓,為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提供技能保障
各級政府要重視返鄉民工就業技能培訓工作,把它作為解決返鄉民工就業創業,推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長遠工作來抓,在建立完善返鄉民工就業培訓制度、提高培訓質量和培訓成果轉化上狠下功夫,使農民工就業轉移逐步走向制度化、規模化,大幅度提高農民工自身“造血”功能,增強進入就業市場競爭力。要加強對職業技能培訓的監督指導,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擴大培訓設施建設規模,完善培訓工作機制,提升培訓工作水平,使農民工就業轉移技能培訓真正成為轉變農民增收方式,擴大就業渠道,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對返鄉民工就業技能培訓要圍繞促進就業、短期受用的方針,堅持統籌規劃、結合實際、分類指導的原則進行,對文化素質偏低、無專業技能、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的返鄉農民工,可采取送科技下鄉、開展專家面對面技術講座活動、實行技術能手“傳、幫、帶”等方式,向他們傳授農村適用技術,引導他們圍繞農村市場找出路,增強自主創業本領;對有一定文化知識和一技之長、頭腦比較靈活的青年民工,結合自身優勢,利用“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培訓計劃”、“陽光工程”等國家培訓項目,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著力提高他們就業創業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自主創業的能力。培訓要以本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可以采取校企結合等方式,開展定單式培訓,爭取把返鄉民工建設成為扭轉現實經濟狀況、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篇4
深入基層摸底子:有的放矢制政策
全面調查了解返鄉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分析和掌握發展趨勢,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對策。截至目前,四川、安徽、貴州、陜西、山東等勞務輸出大省都建立了農民工返鄉情況上報制度,采取村、鄉鎮、縣(市)實名制登記造冊,推行返鄉農民工實名制動態管理,組成工作隊深入各鄉鎮調查摸底,第一時間掌握返鄉農民工的就業意愿、技能要求、生活現狀等基本情況。吉林省出臺返鄉農民工監測報告制度,規定省內企業一次性裁員超過20人或一次性裁員超過企業職工總數10%的,要事先向相關管理部門報告;街、鎮(鄉)一個月內新增登記失業人員總量超過100人的,要向上級報告并說明原因。
家門口送崗位:服務促進再就業
面對悄然來襲的民工返鄉潮,各地政府未雨綢繆保就業,加大對農民工的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就業援助等服務力度,促進返鄉農民工重新實現轉移就業。
安徽省啟動“城鄉就業援助百日幫扶”計劃,將100個農民工創業園建設列為首項工作,通過提供就業服務援助、就業崗位援助、創業培訓援助等多種形式,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江西省開展為返鄉農民工送政策、送信息、送幫扶、送溫暖、補形勢等“四送一補”活動,縣鄉村干部與返鄉農民工、返鄉創業農民工與困難返鄉農民工之間開展“1+n”幫扶活動,把支持就業創業的政策向農民工傾斜。湖南省出臺“一個政策、一個工程和四項計劃”的促就業“組合拳”,對吸納返鄉農民工的重點企業,給予200元的培訓補貼。四川、湖北、廣西、云南、湖南等地,還舉辦多種形式的農民工專場招聘會,使返鄉農民工在家門口實現再就業。昆明市在人力資源市場設立“返鄉農民工就業援助”窗口,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免費職業介紹、免費職業指導、免費求職登記、免費推薦用人單位、免費查詢崗位信息和免費法律及計算機培訓的“六免費”服務。
政策上開綠燈:創業帶動就業
創業具有就業倍增效應。經濟趨冷使民工就業的空間明顯變小,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條較好的出路。
重慶市政府下發《關于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意見》,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構建組織保障、行政服務、政策扶持三大體系。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建立返鄉創業項目庫,以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返鄉創業項目推介活動。返鄉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的,減半收取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外出務工農民興辦企業的,減收20%工商登記費。河南省在政策、培訓、服務和維權等多個方面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扶持措施,放寬農民工回鄉創業準入條件,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服務。陜西省確定21個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縣,從省級就業專項資金中籌集2100萬元扶持農民工創業。江西省提供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資金80億元,符合條件的返鄉農民工每年可獲得5萬元創業扶持貸款。湖南省郴州市對返鄉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的全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給予免稅2-3年的優惠政策。
手把手傳技術:培訓扶持打基礎
勞動技能方面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返鄉農民工在本地再就業的難度。就業培訓是提高農民工生存技能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把加強農民工培訓作為化解農民工返鄉困局的有力“抓手”。
篇5
(一)創業規模不大
課題組對民族地區的調查資料顯示,民族地區返鄉女性農民工創業者年齡分布主要是在30~40歲,創業時間兩年以下者居多,絕大多數創業者已經結婚,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以下,少數民族占74.21%。一般情況下所選擇的行業門檻較低。投資規模3萬元以下者較多。
(二)創業動機層次較低
1創業動機是“生活所迫”的創業者們。超過90%的文化程度是初中以下,半數以上的人是80后。創業時間2年左右,超過80%的人投資規模3萬元以下,體現出創業就是為了生活,而且創業正在初始階段的特點。這部分人占總數的34.74%:
2 創業動機是“致富、有地位”的創業者們。這部分人中70后較多而80后較少,大多數人是初中文化水平。這部分人較早出門打工,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與經驗,創業已有3-5年,投資規模大多數是在2萬-5萬元之間,表現出她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后有追求較高層次生活需求的趨勢。這部分人占了總數的33.68%:
3 創業動機是“自己當老板”的創業者們。這部分人比較追求獨立,想自己當老板,年齡在30歲左右,高中文化水平者最多。創業投資規模半數超過了5萬元,80%的人創業時間在2-5年間。相對雄厚的資金和相對高的文化,提升了她們的自信。這部分人占了總數的20.53%:
4 創業動機是“證明自己能力”的創業者們。年齡幾乎都是80后,超過50%的人創業時間2年左右,近50%的人投資規模超過5萬元。投資10萬元的絕大多數集中在了這一組。多數人具高中文化水平,體現出她們的高素質、強能力的特點。但這部分人僅占總數的7.89%。
二、創業動機對創業決策的影響
很多人都認為,創業動機與所選擇的行業是有關聯的。本課題組起初也是這么認為。為了證實這個問題,我們把被調查者中已經創業的190人,與雖然沒有創業但是有創業意向的85人一共275名農民工女性的創業動機與其所選的行業進行了相關性的檢驗,結果相關系數僅為0.39%,證明創業動機與創業選擇的行業沒有較明顯關系。而通過總體大樣本的檢驗顯示,創業動機與創業規模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即,創業動機的層次越高,則創業規模越大。創業動機與行業僅僅是間接的關系,而與創業動機有直接關系的,則是創業的規模。
民族地區女性農民工創業的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較高,因此,在不考慮其他的因素的情況下,自有資金加上創業所需貸款的額度就是其擬創業的投資規模。調查得知,絕大多數人的預期投資規模要大干她們實際投資規模,尤其是投資1萬元以上的人們。只是由于資金所限而達不到自己所預期的規模。
三、影響創業決策因素分析
(一)資金擁有量
在創業必須擁有的基本條件里,最重要的是資金。資金是影響創業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農民工女性創業資金來源,是自己打工收入的結余或家里的共有儲蓄,或來源于親朋好友的借貸。
(二)社會關系網絡
社會關系網絡指獲取對創業具有重要意義的信息和資源以及服務功能的渠道。農民工女性創業主要是以種、養殖或者是微型經營體為主,市場中卻幾乎沒有支持女性創業者發展的服務體系和市場運作體系。缺乏市場信息,使她們難以做出適時、合理的經營決策。缺乏技術,經營只能停留在簡單仿制的低級水平。
(三)地方創業氛圍
民族地區的創業環境沒有形成較好的氛圍,對女性創業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障礙。首先是認識不足。認為返鄉創業對縣域經濟發展、財政增收作用不大。很多地方農民工返鄉創業稅費負擔仍然較重,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優惠政策,客觀上壓制了農民工的創業決策。其次制度不優,缺乏良好的公共管理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行為涉及各地工商、稅務、銀行、勞動、農業以及創業項目所屬的各職能部門。而多數返鄉創業人員對辦證流程知之甚少。地方相關的職能部門對國家創業等政策的宣傳力度以及對創業的指導、服務工作不到位,使得農民工女性因為缺乏市場信息,享受不到相關的扶持政策,難以做出適時合理的經營決策。其三是財力有限。對于大多數較貧困的民族地區相關部門來說,為了不浪費有限的資源,只能是幫助那些看起來發展較穩定并對政府有利的項目。而對于剛剛起步急需支持但是政府看不上眼的微型項目就不能顧及了。在制定優惠政策的時候,一些地方政府把改變當地經濟不發達的希望過多寄托在引進外商和大項目上,門檻設置較高,忽略了返鄉農民工的需求,沒有把服務農民工回鄉創業視同招商引資一樣重要。更有一些貧困地區舍小求大,好高騖遠,最終創業園或者是開發區一片荒蕪,既浪費了耕地也沒有招到商引進資,同時也沒有對小型、微型企業有所幫助,嚴重挫傷了農民創業的積極性。
四、相關對策建議
(一)完善國家、地方創業政策體系
制定具體的創業政策應該考慮以下三個層面:首先在個人層次上激發人們進行創業;其次使創業者獲得創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再次為潛在創業者提供資源和環境支持。在國外創業政策類型中,專門有“利基”創業政策,是政府專門針對“弱勢群體”或者是特殊創業人群所采取的促進創業的相應措施,以幫助婦女、青年、少數民族、失業者、土著居民等目標群體,克服創業過程中缺少創業資源與創業機會的障礙。而民族地區就需要構建適合該地區農民工女性創業的理論框架,并圍繞其目標群體、創業動機、創業技能以及創業區域機會等這幾個方面來建構。
(二)建立健全地方創業機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級地方政府的行政、保障、制約體制。運行行政機制,以行政的手段調動和管理各部門職能和崗位責權的積極性,進行科學的部門和崗位職能配置;運行指導、服務的機制,針對不同目標群服務對象尤其是女性農民工群體的特點,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培訓與指導工作;在體制上設置監督崗位,制定相應制度,確保各職能部門的政策到位,并且協調各部門、各環節之間的關系,以及各方的利益紛爭。其次,要通過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體制和制度的建設,實現各機制的整合。農民工返鄉創業是外出勞動力對輸出地和輸入地的投資成本與效益進行比較后的一種理性選擇,其最大激勵來源于創業的收益大于打工收益。而地方政府提供的優惠以及扶持政策要能夠更進一步激發創業者創業的激情。因此,各職能部門需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以保障各項激勵、服務、指導等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根據不同層次人力資源建不同質創業模式
對于因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發展較慢、城鎮化水平偏低而不利于擴大勞動就業容量的民族地區而言,目前適合民族地區女性創業的模式是:從創業主體上分,可以是少部分高層次的女性及多部分低層次女性創業并存,以鼓勵低層次女性創業為主;從創業動機上分,可以是少部分機會型創業,多部分生存型創業并存,以鼓勵生存型創業為主。從創業類型上分,可以是少部分高科技、高技術含量服務創業,多部分農村及城市的社區需求服務創業并存,以鼓勵社區需求服務為主。從創業規模上分,可以是少部分中型企業,多部分小型甚至微型企業及經營個體創業并存,以鼓勵小型甚至微型企業為主。不同區域則應因地制宜進行鼓勵目標細分。
(四)積極擴展小額信貸資金扶持模式
篇6
關鍵詞:農民工;創業;融資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一、調查情況及分析
本項目組利用貴州商專在校貴州籍大學生寒假返鄉期間進行相關問卷調查,發出調查問卷2861份,實際收回問卷2759份,有效問卷2589份,其中外出務工人員(一個家庭有多人務工的以家庭為單位)問卷2281份,已經返鄉創業農民工371份。認為樣本的選擇總體還是合理的。
表一:被調查農民工戶籍分布表
戶籍分布 貴陽 銅仁 黔東南 黔南 黔西南 遵義 畢節 安順 六盤水 合計
人數 289 136 318 219 243 275 292 287 169 2218
比重 13% 6.1% 14.3% 9.8% 10.9% 12.3% 13.2% 12.9% 7.6% 100%
表二: 被調查農民工就業區域分布表
就業分布 東部 中部 西部 本省 合計
人數 1434 347 78 359 2218
比重 64.65% 15.64% 3.51% 16.52% 100%
表三:農民返鄉創業行業分布情況
創業行業 種植業 養殖業 技術加工 服務業 其它 合計
人數 45 62 98 107 59 371
比重 12.13% 16.7% 26.4% 28.8% 15.9% 100%
經過整理統計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一)創業啟動資金嚴重不足
在被調查對象中有98.13%的農民工有愿意回到戶籍所在縣域就業創業,其中有38.2%農民工有返鄉創業的意愿。
表四 :影響被調查農民工返鄉創業首要因素統計
就業分布 資金 技術 管理 市場 交通
人數 1556 378 157 69 58
比重 70.1% 17% 7.01% 3.1% 2.6%
在對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關于資金、技術、市場、交通、管理哪項是目前制約其返鄉創業的首要因素時,有70.1%的將資金困難排在第一位、17%的受訪者擔心自己的技術、7.01%的受訪者擔心自己的管理能力、3.1%的受訪者擔心市場需求、交通條件排在最后。 說明資金短缺是當前困擾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首要因素。并且起到決定性因素。
表五:民工返鄉創業農資金規模
資金規模 10萬以下 10-20萬 20 -50萬 50萬-100萬 100萬以上
比 重 28.8% 41.6% 17.3% 8.6% 3.7%
可以看到創業資金規模在20萬元以下的占70.4%,屬于微小企業或家庭作坊,說明貴州返鄉農民工創業之初比較謹慎。
(二)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表六:農民工返鄉創業資金來源分布情況
資金來源 自有資金 親友拆借 金融借貸 其它
比 重 58.5% 21.2% 12.7% 7.6%
在被調查對象中有58.5%的農民工創業資金主要靠自有資金,其次是向周圍的親友拆借,而作為現代商業融資主要渠道的金融信貸卻排到第三,其原因是有81.8%的人認為金融信貸比較難,即便得到金融部門信貸的資金數額也小。基本沒有得到項目資金扶持。因此,有些農民工創業者只好向親友拆借,有的通過小貸公司,甚至地下錢莊貸款,這些看視便捷的融資方式,融資成本相當高昂,無疑增加了農民工創業者的經濟負擔。
二、農民工創業資金短缺的原因
(一)經營管理觀念相對落后
在被調查者中還存在“無債一身輕”的觀念,認為家庭舉債是一件極不光彩的事,寧愿穩妥少賺、也不會去冒進擴張。從被調查對象創業投資資金規模在20萬元以下的占了70.4%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普遍不知道如何利用負債經營的財務杠桿效用,更有人懷疑負債經營風險轉移的說法。
(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金融信貸難
通過調查返鄉農民工創業信貸資金只占12.7%,這說明貴州農村金融信貸在支持“三農”方面是嚴重滯后的。由于在貴州農村信貸市場是一個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市場導致的。一方面,由于農民工長期在外地打工、生活,當地金融機構對其不甚了解。另一方面,農民工在外務工期間,對金融業務了解極少,大多數返鄉農民工不了解國家出臺的返鄉農民工創業貸款、農民工小額擔保貸款等金融政策,錯失貸款機會。同時,農民工長期在外打工,金融機構了解和獲取農民工的收入、信用等情況較困難,難以對其開展信用評級。因此,農民工難以及時達到金融機構的授信評級要求。
三、緩解農民工創業資金短缺對策
加大政策扶持及宣傳力度,進一步健全組織協調工作體系,一是幫助解決農民工的創業資金,政府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優惠政策,相關部門和單位為創業農民工提供寬松環境。二是建立和完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繼續采用信用證制度、農戶聯保貸款制度和政府小額擔保貸款制度。三是建立激勵機制,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必要的技術扶持。五是幫助返鄉農民工應用好信用證、保單質押等現代金融工具。七積極培養創業農民工現代經營管理觀念。
參考文獻:
[1]晏水清.返鄉農民工創業融資方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9(33).
[2]王苗.貴州民族地區返鄉農民工創業問題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6.
篇7
在促進農民工創業方面,各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成立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做好返鄉農民工的調查統計工作,并建立農民工個人檔案,及時為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和就業指導;其二,規劃返鄉農民工養殖創業園和種植創業園,為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提供土地、稅收等各項優惠政策;其三,啟用農民工創業“綠色通道”,工商人員上門了解實際情況,幫助當事人準備注冊登記材料,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其四,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基金,對返鄉農民工初次創業給予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額補助和創業補貼;其五,對小額擔保貸款政策進行了調整,返鄉農民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被納入政策優惠范疇,可享受全額貼息;其六,提高吸納返鄉創業農民工就業企業的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其七,采取大力宣傳返鄉創業典型等辦法,鼓勵有資金懂技術的返鄉人員實現創業,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就業。
返鄉農民工在有創業意識的同時,要認識到創業的不易。這不僅有本身的素質問題,也不僅僅需要政府給的政策環境,更需要有一定的市場支撐。市場經濟最大的特性,就是以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獲勝,在公平交易的時代,購買者并不能因為你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而對你的產品有特別的關愛。如果養殖出來的產品沒有地方要或價格低而成本高,這樣的創業就會失敗,不僅得不到效益,反而會背負一屁股債務,會勞民傷財。而且,政府的優惠政策也并不是那么好拿的,它會要求一定的資金和人員規模,甚至要求雇多少返鄉農民工等等。如果為了得到這些優惠,而不量力而行,或搞花架子弄虛作假,或不顧實際情況盲目擴張,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都會自食惡果。
對各級政府而言,在幫助那些真正有能力創業的返鄉農民工的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風險教育,要讓他們對創業失敗有必要的經濟和心理準備。千萬不要為了政績、為了趕時髦出風頭而片面鼓動沒有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去創業。而且,對創業的形式也要有更多的理解,不要為了追求好看,一定要上什么規模,上什么檔次,一些返鄉農民工去擺小攤、做小販也應算創業。
篇8
工商局返鄉農民工就業洽談會的講話
為暢通創業渠道,改善創業環境,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經濟發展,引導和鼓勵更多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經市政府同意,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建立返鄉創業政策扶持體系
(一)放寬準入條件。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和限制的行業和領域,均允許返鄉創業者進入,不得自行設置限制條件。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可以創辦個人獨資企業、合伙制企業、公司制企業,也可以申辦個體工商戶;投資方式可以資金、技術、設備出資入股,也可以采取提供原材料委托加工、代銷產品、提供信息等方式與他人合作創業。在符合城鄉規劃、安全、環保、衛生、消防等要求的前提下,允許返鄉創業者以租借商業用房或臨時商業用房作為創業生產經營場所,供電、供水等單位要積極給予支持。
(二)落實創業用地。引導和鼓勵返鄉創業農民工通過租賃、承包等合法方式利用閑置土地、閑置廠房、鎮村邊角地、農村撤并的中小學校舍、荒山、荒灘等場地進行創業。允許通過新農村建設和村莊整治等方式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存量,將置換出來的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農民工返鄉創業,按照有關規定對收取集體非農用地規費予以優惠。
(三)建立返鄉創業基地。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可在工業園內區建立返鄉農民工創業小區,以免費或低價租賃的方式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創業場地。對各地規劃建立的符合條件的重點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給予一次性開辦經費補助,補助經費從縣(市、區)人民政府安排的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各地要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園、小企業基地、商業街建設,在規劃小城鎮建設中預留部分土地用于建立返鄉創業特色產業基地、返鄉創業小企業基地或返鄉創業一條街。進入園區的返鄉創業農民工享受園區的優惠政策。
(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鼓勵和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做好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金融服務工作,加大信貸支持力度。返鄉創業農民工證照齊全的,房屋產權、機器設備、大件耐用消費品和有價證券以及注冊商標、發明專利等無形資產均可作為抵(質)押品,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積極探索用土地流轉經營權、商品林權、農房、農業生產用房等作為抵押擔保方式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貸款。
(五)逐步擴大就業再就業政策支持范圍。根據國務院關于就業再就業政策的相關規定,結合我市城鄉統籌就業的實際,逐步將現行部分就業再就業政策擴大到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農民工。
1.鼓勵返鄉創業企業吸納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按照量力而行、逐步推開的原則,將返鄉創業企業吸納城鎮就業困難群體和農村就業困難對象(農村建卡貧困戶、農村低保人員、農村殘疾人、農村零轉移就業家庭人員等)就業按稅收政策規定,納入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政策范圍。
2.對返鄉農民工進城從事個體經營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的,可比照城鎮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3.對返鄉農民工從事個體經營其流動資金不足的,可申請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從事微利項目的由地方財政按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貼息一年。對返鄉農民工合作經營和組織起來創辦的小企業,可按其吸納符合貸款條件返鄉農民工和其他失業人員的數量,按每人5萬元之內,總額不超過200萬元的貸款額度實行“捆綁式”貸款。申報程序和辦法可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切實做好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通知》(資府辦函〔20xx〕146號)的有關規定辦理。
4.享受創業培訓補貼。引導和鼓勵返鄉創業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將返鄉創業農民工參加創業培訓納入就業再就業培訓補貼范圍。
二、建立促進返鄉創業的服務體系
(一)簡化審批程序。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級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規范返鄉創業涉及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許可、審批和辦證程序。大力推行并聯式審批、一站式服務,嚴格執行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制度,提高辦事效率。
( 二)強化信息服務。整合各職能部門涉及創業的相關信息,多渠道收集市場信息,積極為返鄉創業者提供信息服務。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建立返鄉創業項目庫。要在農民工較為集中的地方,以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返鄉創業項目推介活動。要通過設立熱線電話等方式,及時接受和處理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
(三)強化創業指導。鼓勵各類服務和培訓機構為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提供創業培訓、管理咨詢、融資指導等服務,提高農民工返鄉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四)提供公共服務。積極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工商、財稅、融資、用地、勞動人事檔案、落戶和戶籍管理、子女入學、住房、基本醫療、衛生保健、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詢和便利服務措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協調落實有關政策,優化創業外部環境。
三、健全促進返鄉創業的組織保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將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擺上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列入政府政績考核的內容。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農民工返鄉創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篇9
為幫助返鄉農民工春節后盡快再就業,永城市人口計生委采取多項措施,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創業再就業工作。一是提供信息幫助。深入了解本地企業用工需求,再將信息告知返鄉農民工。二是開展技能培訓。會同市勞動、人事、社會保障部門,開展技能培訓,讓他們有更多的創業再就業機會。三是協調資金支持。對有返鄉創業意愿的農民工,積極協調支農貸款,讓他們走上創業致富之路。 (閆莉)
安陽市北關區洹北街道寫春聯送溫暖
春節前,安陽市北關區洹北街道計生協在碧水社區開展“迎新春、寫春聯、送溫暖”活動,免費為居民寫春聯,并向居民宣傳婚育新風、計生優惠政策等,受到群眾好評。活動當天,共為群眾書寫春聯100余副,贈送優生促進知識、流動人口服務手冊等宣傳資料180余份。 (文圖/尹琳 劉素靈)
溫縣岳村鄉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宣傳活動
溫縣岳村鄉抓住務工人員返鄉時機,積極開展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宣傳活動。一是張貼宣傳畫,大力宣傳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優惠政策,讓“科學生育、民族興旺”觀念深入人心。二是舉辦培訓班,重點講解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對象、內容、注意事項等。三是入戶宣傳。組織計生服務人員入戶發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手冊,講解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的益處。 (郭新艷 原樹武)
漯河市召陵區人口計生委開展廉政教育活動
1月26日下午,漯河市召陵區人口計生委召開黨組中心組學習會,結合“廉政月”建設,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觀看警示教育片《蛻變》。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使機關黨員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家紛紛表示,今后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自我約束力,正確行使權利,履行職責,促進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節日環境。 (段慧娟)
正陽縣強力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
春節期間,正陽縣不斷強化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強力推進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是突出宣傳教育,營造流動人口服務氛圍。利用人口文化大院、陽光計生宣傳欄、墻體宣傳畫等,大力宣傳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內容。二是突出技術服務,開展流動人口慰問關懷。落實返鄉流動已婚育齡婦女康檢240多人,關懷慰問流動人口貧困家庭、“失獨”家庭、病殘家庭和留守兒童家庭120戶,送去慰問物資和慰問金共計1.5萬元。三是突出信息共享,扎實做好流動人口信息核查。以返鄉流動人口為重點,組織開展流動人口基礎信息核查,及時更新全員數據庫。 (徐澤鈞)
鄭州市經開區計生協春節慰問暖人心
1月17日上午,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計生辦主任王旭帶領區計生協工作人員到14名計生貧困家庭中進行慰問,向每戶家庭送上了食用油、大米、面粉及200元慰問金。這次慰問的貧困家庭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體現了經開區計生協對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同管理、同服務、同投入,加快了流動人口市民化進程,實現了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機制。 (王旭 荊鳳萍 趙慶彥)
中牟縣鄭庵鎮便民服務方便群眾
走進中牟縣鄭庵鎮計劃生育便民服務大廳,廉潔高效的服務讓前來辦事的廣大育齡群眾贊不絕口。剛剛為兒子辦理完生育服務證的朱浩杰豎起大拇指說:“現在到計生辦辦事真是太方便了!”
服務圍著窗口轉,打造窗口機關。該鄉計生辦將涉及廣大育齡群眾切身利益的服務項目集中起來,統一到鄉計劃生育便民服務大廳辦理,育齡群眾只進“一個門”就基本上可以把有關計劃生育的手續辦好。
窗口圍著育齡群眾轉,打造便民機關。該鄉計劃生育便民服務大廳通過首問責任制和考核、評比等制度,接受育齡群眾監督,實行陽光操作,減少辦事環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廣大育齡群眾。 (王敏)
篇10
本刊訊日前,甘肅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的通知》,從穩定農民工就業、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等方面為農民工創造良好的就業“軟環境”,對持有勞務工作機構證明的回鄉創業帶頭人,可給予貸款額度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支持。
據省勞動保障廳有關人員介紹,小額貸款政策是政府為了扶持有就業愿望、創業項目的下崗職工再就業而提供的小額貸款,起初范圍只限于城鎮下崗工,每人貸款2萬元,期限2年。近年根據就業形勢已擴展到大學生及城鎮退伍軍人,貸款額度也提高到每人5萬元。此次是甘肅省首次針對農民工開展小額貸款扶持活動。因受財力限制,這項政策還不能推廣到回鄉創業的所有農民工身上,僅限于持有勞務機構證明的回鄉創業帶頭人。
據統計,目前在甘肅省務工的農民工已達193.61萬人。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導致就業崗位流失和用工需求減少,該《通知》明確規定,要完善以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場地安排、創業培訓為主的回鄉創業扶持政策體系,穩定和完善市場準入、企業設立、投融資等方面對回鄉創業農民工支持的體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服務、創業培訓“三位一體”的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機制。清理、規范涉及農民工回鄉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回鄉創業“綠色通道”。
百家市場聯銷海南瓜果菜活動在京舉行
本刊訊百家市場(超市)聯銷海南瓜果菜活動于3月13日上午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行。 海南省農業廳廳長肖杰說,這次活動是海南省應對金融危機,擴大島外需求,促進農產品出島出口,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舉措。
北京地區是海南省農產品銷售的重要集散地。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瓜果菜銷量不斷增長,每年在北京的銷量達40多萬噸,占海南省瓜果菜出島總量的10%左右。僅2009年11月至今年3月初的銷量就達25萬噸,增長19%。目前海南省瓜果菜等農產品已進入全國170多個大中城市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品比重不斷提高,進賓館、超市等高端市場的數量迅速增長。
瓜果菜是海南的特色優勢產業,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海南省農業廳廳長肖杰表示,海南省今后將進一步調優結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擴大市場營銷網絡,大力推進瓜果菜標準化、產業化、集約化水平,發展綠色品牌農業,進一步提高優質瓜果菜的比重,為保障全國熱帶農產品供給作出更大的貢獻。
遼寧
今年農機購置補貼受益農戶超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