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選擇范文

時間:2023-04-04 16:4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生的選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生的選擇

篇1

人生如路,在每一處岔路口,都必須做出選擇,這往往是決定命運的時刻。漫漫人生之路上,到處是奔波的人群。紛繁的腳步,踏碎了時間,也踏出的生命的弧線。面對奮斗與安閑,如果你選擇了愜意,就注定不會有騰飛:面對辛勤與懶惰。如果你選擇了收獲,就必須播下汗水。可以說,在你匆匆走過的幾個“三岔路口”、“十字路口”,選擇決定了命運。因此,把握人生的選擇,通曉利害,慎重得失,才可能造就有意義的生命。

一日把握人生的心志選擇。選擇堅定的心志,也就是選擇了精神的方向。晉代的陶淵明獨愛松菊,不愿富貴,不期帝鄉,縱然舉家清貧,亦選擇閑居村野,躬耕田園,淡泊清明:宋朝的辛棄疾不滿茍安,次奏次貶,縱然壯志難抒,亦化刀劍為筆墨。選擇壯詞慷慨,激勵士人,衛國愛民。此二位皆文壇巨人也。如果他們未能選擇高潔堅定的心志。恐怕中華文學長卷中就不會存在風清骨峻的陶詩和詞語鏗鏘之辛詞了。所以,把握人生之路的心志選擇,可以為自己找到生命的真正的意義,

二日把握人生的品性的選擇。品性較心志不同,它既有先天因素,又與后天環境及熏陶密切相關。所以品性更需用理智把握。東漢末年的楊修,面對嚴峻險惡的形勢,硬是選擇恃才放曠,目中無人,視慎言懼行于不顧。他在曹操手下做掌庫主簿,多次不顧曹操的猜忌,賣弄才學,甚至參與曹操立嗣之事,漢中之役,他推測曹操欲撤退,擅自教夏侯悖收拾收裝,準備歸計,令曹操震怒,他最終死在自己的妄為上。而惡貫滿盈的南宋丞相秦檜,也是因沒有把握住品性的選擇,在金錢與風骨中“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生富貴。戀財貪權。他陷害賢良,賣國求榮,心機詭詐,雖然生前得到風光。但最后淪為歷史的罪人。如果他們二位能慎重培養性格,擁有謙遜、謹慎,清廉、知足等優良品性。也許楊修就會成為“三國”中另一個善于機變的謀士,秦檜也會因其外交才能獲得人們的肯定。因此,把握人生“品性”的選擇是實現高尚自我的必備因素。

三日把握人生目標的選擇。如果心志是精神的領航者,那么目標則是行動的指示燈。正確明晰的目標決定著人生之路的延長。古希臘著名演講家德摩斯梯尼雖有口吃和聲音細弱的缺點。但面對人生理想,他毅然選擇了刻苦勤練,終于成為雅典一位光彩奪目的人物。晉代書法家王羲之面對次次失敗,面對成“蟲”成“龍”的選擇,他決然地選擇了后者,雖墨染清池著墨人咽,他矢志不渝,堅持邁向自己設定的目標。幾十年苦練,終于造就絕世《蘭亭序》。可以說目標的選擇對他們走好人生之路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因先天的缺陷和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而退縮,也許他們就只能甘于承受命運的壓力了。所以。把握住人生目標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自己可主宰自己的命運。

當前,我們國家正值建設發展的“黃金期”,改革開放的潮流席卷神州大地。為各路人才提供了脫穎而出、大顯身手的廣闊天地。對于我們每個中學生來說,成才之路上,也是機遇和風險并存。雖然是大路朝陽,前程錦繡,但也多歧路,多誘惑,面對人生各個階段的紛紜復雜,難以辨別的選項,人們必須及時地做出選擇,在選擇中成長,成熟,成才。選擇是處理人生得失的智慧,是心靈取舍的關鍵,它關系著一生的成與敗、榮與辱、達與窮、快樂與痛苦。只有珍惜手中的選擇權。把握住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人生才會趨向完美而無憾!

篇2

起初,我把該書當成一部擬自傳的,通俗的勵志讀物,而接下去便發現,它不是通常那些以留學生為題材的、類似灰姑娘的童話,或是成功學之類的創業資訊,靠炫異獵奇的旅游指南;其中很大篇幅是寫當年知青下鄉插隊生活的,完全可以當做工另類的紀實文學來欣賞。雖然文筆比較平實,卻顯得質樸而坦誠。

因為,這部分內容不僅有情節有人物,有可讀性和益智性,更可貴的是畢現了知青上山下鄉的真實歷程,愛恨歌哭的激情場面,而沒有矯飾地加以美化和浪漫化,像某些寫知青生活的時尚作品那樣。作者系“老三屆”初一學生,插隊那年17歲,一猛子扎下去就是9年,蟄居于贛中一隅的窮村子,披星戴月,“修理地球”;春忙雙搶,冬修水利;憑著一股韌勁和頑強的斗志,成為村里最快的插秧能手,全把式的莊稼漢,又擔任了生產隊長。只因父親的歷史問題(也是他去不成建設兵團而來插隊的緣由),屢遭挫折;欲被舉薦為工農兵大學生的愿望(也是藏在心底的個人奮斗目標),幾次落空;但他并未氣餒,猶如禪祖達摩面壁九年而“頓悟”得成正果那樣,他終于走出灰暗的人生“隧道”,圓了自己的大學夢。當然,讓他改變命運的契機,并非其“一意孤行”的個人奮斗打拼,乃是政治形勢的巨大轉換,高考制度的重新恢復。其后,他順理成章,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留校并出國到加拿大培訓;直到他滯留不歸,自行赴美考研、讀博士,8年修煉,最后成為哲學博士和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對這后一段的曲折經歷,作者沒有諱言或曲意辯解,而是坦誠實在的反躬自省。其實,也與整個時代大背景有關,沒有國內社會轉型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施行,劉教授成功的“人生兵法”,恐怕會大打折扣的。因此,以他的幸運,也可看作是中國現行政策體制的間接受益者。也許,正由于他能清醒地認同此點,有所頓悟,才迥別于那些移居國外,“自我放逐”的假洋鬼子,成為積極的“海歸”派,以所學專長和長期在國外任教的優勢,促進中美教育合作,聯系為母校開辦MBA(工商管理)培訓班,為“四化”培養人才;參與世界銀行對中國的扶貧項目,以之報效祖國。其拳拳赤子之心,理應得到尊重和稱贊。

盡管作者的人生充滿了“環境”和“機遇”的變數,但不可否認,他個人性格的磨礪,學養的研修,仍是其成功之道的重要因素。中國人一向認“命”,凡事均可爭,惟獨不能與“命”爭。而作者偏敢不計后果,越過“雷池(例如他的滯留海外考研究生),按照自己的“既定方針”辦。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何止千萬,后來得以功成名就的又有幾多?書中有一段插敘作者“海歸”后,在上海遇到一位與他同齡的出租車司機的對話,頗耐尋味。那位曾是“軍墾戰士”的司機,感慨于他們之間地位的差距,作者安慰他說,是自己“運氣比較好”;司機卻認真的表示,“你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努力。”可見,相同的客觀條件下,不相同的主觀“努力”――哪怕是如作者那樣自私和“個人至上”的“努力”(在今天市場經濟大潮下,這已是為社會所包容的“合理的”存在了),會有著怎樣不同的結果!

依我看,作者在本書中總結的“普通人的奮斗法則”,或可說是尋常人的不尋常選擇。因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除非你血統、門第、權勢非凡,普通老百姓的遭際大體類似,而選擇不同,則取決于各自的人生信條和文化價值觀。劉教授人生選擇的“法則”,可歸納為如下幾條:

一是堅強的意志。荀子曰:“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也就是作者強調的“一意孤行”,一旦認準目標,決不輕言放棄。例如他想當農業生產能手,想憑若干的成績入黨、提干和上大學,以至后來的出國攻讀,雖然幾番波折考驗,歷經身心的痛苦掙扎,但最終均能遂愿;雖有環境和機遇的關系,最要緊的還是個人的搏擊奮斗。像書中述及的,他為了取得領導和群眾的賞識,達到被推選上大學的目的,起早貪黑的苦干于農田和水利工地上;為了掙出在美國讀碩士研究生的學費和生活費,他逢假期和周末便去餐館,一天12個小時打工做雜役;從沒有短視的為某些眼前利益所惑而動搖決心。這種志存高遠、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堅強信念,令人嘆服。反之,即使客觀條件再好,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二是進取的精神。也就是作者所謂的“尋求人生價值的最大化”,把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力,發揮到極致,“實現可能實現的最大成就”。作者作為下鄉知青大軍中的一員,后來考上大學,這在當時并不希奇;中國學子去海外深造,也非罕見;但以他的具體的人事和經濟條件,偏又節外生枝,卻做出到美國自費攻讀學位的抉擇,是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和決心,承受一定風險和壓力的。此后,他前后在美國兩個大學讀學位,三個大學教課,取得全額經濟資助攻讀博士,其畢業論文又獲得國際商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的殊榮。可說是一步一個腳印,一層層臺階的攀登進取。“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作者如此不懈的追求,遠非一般留學生能夠做到的。

三是樂觀的態度。作者一再表示自己是個普通人,天分一般,也沒什么好運氣,出身又差。他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從人生的逆境中崛起,在于他始終不渝的樂觀態度(作者自稱為“盲目樂觀”)。先賢有云:“貧賤憂戚,玉汝于成。”證之作者的經歷,他常受打擊和意外的刁難,卻慣于把阻力化為對自己的激勵。正如他自己所說:因為你要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沖刺,客觀的可能性就小,經歷的挫折失敗就多,反而促使自己越發堅強。并且,他善于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方能變“失敗為成功之母”,達到個人事業的顛峰。否則,如果淺嘗輒止,知難而退,即使天才神童,也不會有大出息!

“性格即命運”。是作者倔強執拗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抱負。而鑄造這樣的性格并付諸實踐,則須考察其形成的淵源和內在原因。我以為,民族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的熏陶,家庭教育的影響,以及地域文化和民風的傳承,都在作者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所謂“高山出俊鳥,蓬門育英才”,他的母親(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就一直鼓勵他學文化,告誡說:任何“社會到最后還要靠知識吃飯的”。也有人在得知他決定留在美國讀學位時,說:“你的膽子可真大呀!”“只有你們上海人做的出這種事來。”可見上海人性格之某些側面:策劃精明,心思縝密,敢于冒險,有助于他們立身創業。而儒家文化的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抱負;“學而優則仕”的功利取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苦樂觀;感恩知遇、恪守誠信的處事準則;體恤蒼生、同情弱者的濟事觀念,無不脈絡清晰地表明,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坦誠自省的律己精神與關注底層疾苦的“草根”意識之根柢和由來。

篇3

師范畢業后,我主動要求來到了贛縣最偏遠的小坪鄉一所條件非常艱苦的農村小學。初為人師的我,抑制不住滿心的興奮。我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無愧于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我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每周二十多節課,并沒有讓我絲毫的倦意;課后,又跟同學們聚在一起,或是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或是一起暢談有趣的人生。那一段時光是甜蜜的,我被同學們的天真無邪所感染,我為同學們的一絲進步感到欣慰,我也為同學的苦惱而苦惱。從同學們渴望知識的眼神,從同學們爽良的歡笑,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快樂,人生的價值。農村小學的夜晚是寂靜的,人去樓空,空蕩蕩的校園只剩下了我,但我并不寂寞,伴著煤油燈的搖曳的火光,我拜讀起了教育先輩們大作,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陶行知、斯霞、霍懋征、于永正、李吉林一個個教育大師仿佛就坐在我的身旁,循循善誘給我講述著教育的幸福人生,邀我攜手共探教育的真諦。

哪一個熱血青年不渴望壯麗輝煌,而甘愿平凡。然而選擇了教育,就意味選擇了奉獻,注定了平凡。課堂——辦公室——宿舍文章轉載自三點一線的生活軌跡,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繁重瑣碎的機械勞動,學生——家長——同事狹窄的社會交往面,還有微薄的薪水收入,漸漸地我開始對教育、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了懷疑。難道自己就要這樣注定與平凡相伴一生。我思索著,陷入了深深的苦惱當中。

20__年冬臨近學期結束的一個晚上,陽埠鄉黨委鐘明三副書記找到了我,他很莊重地對我說:“鄉黨委經過長時間的考察,認為你政治堅定,思想上進,責任心強,決定讓你擔任鄉人民政府辦公室文書。先做暫時借用,待時機成熟后正式調入。現在針求一下你個人的意見。”組織上突如其來的談話,讓我局措不安,也讓激動不已。這不正是自己渴望已久的改變命運的大好良機嗎?沒有過多的考慮,春節過后,在同事們的羨慕中,我跨進了鄉人民政府機關大院的辦公室。

辦公室文書是政府的一個窗口工作部門,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一級政府在人民群眾心中的良好形象。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人生機遇,我努力地工作著。從此,大家每天都能看到我忙碌穿梭的身影,感受到我火一般工作的熱情與活力。我出色的工作很快得到了鄉黨政各位領導的一致好評,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交口稱贊。

然而此時,我再一次陷入了苦惱當中。在政府部門工作,優越的工作地位,豐厚的經濟待遇,寬廣的發展空間,并沒有讓我感到心靈的快樂。我發現我內心深處還是癡迷著教育,還是割舍不下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教育已經滲透進了我靈魂的深處,浸染了我的血液。每到夜深人靜,往日寧靜的校園生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眼前,那一張張甜甜的笑臉、那一聲聲溫馨的話語、那一串串跳動的身影總是在眼前揮之不去。有孩子們來信跟我說:“老師,我們大家都非常想念你,盼著你再回去給我們上課。我們等著你”和同學們告別的最后一幕又涌上了我的心頭:那天,我掩飾著自己的感情,低沉地說:“這是我給大家上的最后一堂課,下個學期將會有一位更出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孩子們立刻驚呆了,我聽到極力的挽留聲中還夾雜著小聲的哭泣。我的鼻子酸酸的,強忍著淚水。我沒有向孩子們做任何的解釋,快步地走出了教室。

臨近年末,我終于鼓起勇氣主動找到了鄉黨政的主要領導,匯報了我的想法。鄉黨委書記是一位慈祥的長者,他耐心地聽我把話說完,沉默了好一陣:“本來我很想把你調過來。既然你決意要回去,我想你一定是經過了慎重的考慮。我尊重你的選擇。”

如今,我又站在了講臺前。盡管有人為我感到惋惜,有人替我叫好,也有人認為我犯傻。對所有的這些,我付諸一笑。此時,青年人的虛榮已經從我的心頭褪去,我心靜如水。我為自己感到慶幸,一年多的行政工作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更加堅定了我從事教育事業的信心。再次選擇教育,我無怨無悔。

篇4

生命的價值就在于它是短暫的,正因為如此,它才值得每個人珍惜。人生三岔路口需要行路者作出準確的選擇,而準確的選擇需要眼光,這種眼光則來自哲學。

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不妨了解一下哲學,學會思考人生,懂得生活,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我國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說過,哲學就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究。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就像流星從天際劃過。

怎樣使自己短暫的人生獲得意義?換言之,怎樣使自己不虛度此生?這是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應該思索的問題。

在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刻著如下的話:

在這里,偉大導師將流芳百世,青年人啊,要想想怎樣使自己英名永存!

生命之所以珍貴,正因為它是短暫的。記得黑格爾曾經說過:轉瞬即逝的玫瑰并不遜于萬古長存的山嶺。雖然玫瑰生存的時間非常短促,但是它火一般的生命和鮮艷亮麗的色彩,與冷漠的山嶺比較起來,更令我們羨慕。

如何使自己短促的人生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如何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跡?這正是每個人都應該思索的問題。

實際上,人生不但是短促的,而且也是由一系列三岔路口構成的。每個路口都需要行路者作出準確的選擇,而準確的選擇需要眼光,這種眼光則來自哲學。

從哲學上看,對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來說,首先要確立的是正確的人生觀。

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孟子所謂“大者”,就是一個人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觀。

事實上,一個人只有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才能不但在重大事情上堅持正確的人生態度,而且在日常瑣事上也能做到坦蕩慎獨。深入的考察表明,當前流行的人生觀主要有以下四種不同的類型。

一是小市民式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

其一,時時處處為自己和小家庭謀取利益,“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乃是這種人生觀的座右銘。法國皇帝路易十五的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說出了這類人的共同心聲。

其二,用自私自利的觀念去闡釋并評價周圍的一切現象。這類人就像馬克思批評的那個腳上長著雞眼、站在路邊的粗漢,把自己的雞眼作為評判路人善惡的標準。在他看來,凡是踩到他雞眼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可惡、最卑鄙的人。

其三,由于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的利益,這類人永遠處于“小肚雞腸”的狀態中。就像契訶夫筆下的那個小職員,由于打噴嚏而把唾沫濺到上司的臉上,從此一直處于惶惶不安的狀態中。

二是得過且過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

其一,缺乏明確的人生目標和抱負。這樣的人就像普希金筆下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把“無所事事”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其二,只有權利意識,沒有相應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從哲學上看,人之所以與事物不同,就在于人是可能性的動物,而可能性正是通過人對未來的規劃而得以展開的。

因此,一個沒有抱負、從不規劃未來的人,他的人生只能是一個空殼,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抽象符號。

三是悲觀脆弱的人生觀。從哲學上看,這樣的人生觀缺乏對挫折的承受和回應的能力。

契訶夫在《如何防止自殺》的短文中曾經啟示我們,一個人在生活道路上遭遇到任何挫折乃至打擊時,應該設想出更糟糕、更痛苦的結局。這樣一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壓力就會得到緩解,生命的承受力和韌性就會增加。

四是有抱負、有責任、有氣節的人生觀。我把它作為積極的、應該加以提倡和弘揚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抱負、有追求。在中國古代社會里,傳統知識分子的抱負是“三立”,即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是成為道德上的楷模,立功是為國家社稷建立事功,立言則是著書立說。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顯示出傳統知識分子的偉大抱負。從哲學上看,一個有抱負、有追求的人生才是有高度的人生。

其二,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應該具有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其實,“人”字就是一撇一捺,頂天立地地站在那里,這表明人之為人的關鍵在于其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責”字充分傳達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

其三,在生死考驗面前保持自己的氣節。在這方面,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令人肅然起敬,而岳飛留下的《滿江紅》更是氣貫長虹、豪情滿懷,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到蕩氣回腸。

鏈接

瀟灑人生“二十貴”

品以正直為貴,

心地以善良為貴,

修德以布施為貴,

行善以孝順為貴,

情感以真摯為貴,

性格以堅韌為貴,

待人以誠懇為貴,

處事以謙讓為貴,

學問以通達為貴,

技藝以專精為貴,

言語以簡明為貴,

行動以穩健為貴,

富裕以質樸為貴,

貧窮以志節為貴,

衣飾以得體為貴,

飲食以素淡為貴,

治家以勤儉為貴,

做人以信仰為貴,

做事以盡心為貴,

篇5

這件事發生在2012年5。29日11時10分時司機吳斌駕駛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的路上,一塊不名鐵片,迅速的向司機吳斌飛來,鐵片穿透了玻璃,撞上了司機吳斌,吳斌頓時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吳斌再發生一外的一瞬間,忍著將車緩緩得靠向路邊,拉上了手剎,開啟了雙閃燈,完成了一系列的剎車措施,這一過程僅用1分16秒。然后掙扎的站了起來對車上的乘客說:“不要亂動,一個一個下,會有人來救你。”說完后就開啟了車門,看到車上的乘客下完后,就匆匆的離開了人世。

司機吳斌在生死關頭決定好了方向,使保住了一車人的生命,但是司機吳斌到時完全可以不做啊!但他想死我一人只會有一個家庭傷心,兒我如果現在撒手再回有24個家人傷心。

往往一個重要的選擇,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在這重要的現這種選擇中只有你一個人可以掌控,就算的人想幫你,也只是無能為力的。

篇6

[關鍵詞]道德責任;道德選擇;道德價值

[中圖分類號]D2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0)16-0095-02

一、大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缺失現狀

我國社會正處在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之中,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人們的思維方式、意識觀念、行為活動也受到了影響,內心經歷著空虛與自戀、享樂與憂慮、負責與不負責的對撞。這些變化給那些思維活躍、求知欲較強、價值觀不成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成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道德責任意識的淡化甚至缺失。

“道德責任是指道德上意識到對他人、對社會的道德義務、道德使命等。道德責任本質上是對外在道德義務的內在認同。道德責任是人們主動意識到義務,具有良心的成分,它是道德主體自由地進行道德選擇的結果。”它包括兩種責任:一是外在責任,指社會對道德主體的要求;二是內在責任,指個體對自我的要求。兩者相互統一,在有限的意志自由的前提下,人們做出的道德選擇,承擔的道德責任。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要承擔的道德責任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包括自我責任觀、家庭責任觀、他人責任觀、職業責任觀和社會責任觀等。而就我國目前大學生的實際狀況來看,他們的“自我責任觀尚需引導,利他觀念較為缺乏、集體責任觀還處于他律階段,承擔社會責任的自覺性也有待培養和提升”。具體表現為平時不努力,考試作弊;利他觀念淡薄,同學之間關系冷漠;對集體活動敷衍了事,對師長的諄諄教誨不屑一顧;在網絡中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等。

一份關于大學生對道德責任觀看法的調查問卷顯示,大學生對道德責任的態度表現為逃避、靜觀、參與三種,這是由道德主體不同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在道德沖突中引發不同的道德態度決定的。一是逃避,即他們不愿意承擔更多的責任,想盡一切辦法逃避,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消極態度;二是靜觀,即不直接、明確地進行道德選擇,而是持價值中立的態度,這種靜觀態度往往表現出道德主體在道德情感上的冷漠;三是參與,即直接、明確地介入其中,表達自己的價值取向。他們并不是全身心地投入,而是在自己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承擔責任,即使承擔了也不愿意犧牲自己的利益。顯然,情感上的冷漠讓他們在履行責任時少了一點堅持,多了一份猶豫。

上述調查結果讓人深感憂慮,出現這樣的問題并非偶然,其背后有著復雜的綜合因素,既有社會轉型的負面影響、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高校道德教育體系不完善帶來的影響。從高校自身來說,與平時對形勢估計不足,弱化對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教育方法形式化、簡單化有關。所以,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二、道德選擇下大學生道德責任缺失原因

道德選擇是人類的選擇行為在道德領域中的表現,是指人類道德領域中的一切選擇,包括我們對行為動機、目的的選擇,對行為方式、過程的選擇等;在外表現為主體行動、交往、協調等道德實踐活動,在內表現為認識、情感、意志、信念等道德精神活動。道德選擇是人生需要面對的諸多選擇中最基本的選擇,是個人處于人生十字路口時總會遇到的一種道德情勢。每個人都離不開道德選擇,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客觀需要,其指向是對人性進行揚善棄惡,并使人性得到完善。

道德選擇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道德價值目標。對于這樣的選擇,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給我們提供了明確的選擇標準,只要是心智正常、有善惡觀念的人,都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在現實環境中,人們進行道德選擇時往往會遇到難以決定卻又必須做出決定的情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在令人困惑的境遇下所做的兩難選擇,我們將這種道德主體在進行道德選擇過程中面臨價值觀念、規范準則相互矛盾時所處的一種特殊處境、特殊狀態,以及不同價值觀、行為規范和不同道德理論體系之間的相互撞擊稱為道德沖突。產生道德沖突的原因是:首先,來源于外在客觀現實的影響。現今社會的經濟水平飛速提高,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時刻都能感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是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倫理界帶來了許多有爭議的話題。當然,造成道德沖突的外在客觀原因還有社會結構不合理、政策制定不合理、外來文化影響等因素。其次,來源于人們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經濟多元化與利益多元化影響了大學生道德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使他們在自身需要與利益實現的過程中以不同方式處理眾多的關系,由此導致每個人所肩負的道德責任性質及其大小存在很大的不同。責任的多樣性、復雜性,使道德主體必須面對多種道德選擇情境。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個人能力與學生身份之間也會發生沖突,個人能力受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知識水平、心理狀況等因素制約,雖然他們通過努力可以超越或改變某些主客觀的限制,但不可能超越制約其選擇的全部條件。當個人能力距離他承擔責任的能力還不夠時,沖突就不可避免。

三、道德選擇下大學生道德責任承擔的必然性

道德選擇是行為主體(個人或社會集團)在一定目的和道德意識支配下,對某種道德行為所做的自覺選擇,是道德意識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當行為主體面臨多種行為選擇的可能性,而這些多種可能性又具有善惡對立性質,或具有道德價值上的差別時,道德選擇就是對這些可能性在善惡和道德價值程度上的選擇。

道德生活由不斷地選擇構成,人的任何選擇行為都會反映出其內心的想法,如果我們要成為有道德的人,就必須學會在道德選擇中實施道德行為。而道德行為也恰恰是最難的,也正因為這樣,才能稱為是道德的。

道德責任是道德主體自由選擇的結果,在自由選擇基礎之上產生,有選擇就有責任,否定了責任也就否定了選擇。道德責任包含于道德選擇之中。一方面,道德選擇中的客觀對象要求是相對確定的,大學生要是能認識這種現實要求的客觀性,就會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另一方面,在校園生活中,大學生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面對復雜的道德關系,會有許多不同的道德選擇。究竟如何選擇、選擇哪種,道德主體都可以自由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這個行為主體就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道德責任的承擔本身就要求道德主體在做道德選擇時能夠持嚴肅的態度。

道德選擇也是道德價值選擇。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確立自己的價值目標來進行道德選擇。道德選擇一方面是一種理性的選擇,體現著人們對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和利用;另一方面又是價值選擇,體現著主體的利益和需要,具有強烈的主體性。所以,道德選擇或多或少也具有個人的功利性。因為利益和需要是個體行為的出發點和根本內在動因。在這種情況下,道德主體在進行道德選擇時,總是自覺地利用主體自身的利益來衡量客體屬性對于道德需要所具有的意義。所以,當人們認為一種東西對自身有益時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自私的事來,這就不難理解大學校園中出現的不文明現象了。人是自己行為的主人,因而也是自身行為的責任主體。任何一個精神正常的人都可以獨立地做出決定,進行道德選擇并能夠擔當道德責任。

道德責任意識即承擔意識,是自己為自己的言行主動承擔的自律意識,是人的社會性、主觀能動性、目的性的總和。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責任意識是人的自我意識中最核心、最深層的東西。強烈的責任感是道德行為的源泉。一種行為只有當它出于對他人和社會的強烈責任感時,才具有崇高的道德價值。當代大學生是我國21世紀社會發展的核心人力資源,責任感無疑是現代人力資源的核心素質。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養高素質的畢業生和負責人的公民”。因此,責任教育已經成為世界道德教育的新觀念和新趨向,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對于大學生的道德責任意識培養工作是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倫理意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高校的道德教育通過新的道德選擇、道德價值導向作用對大學生行為產生影響,是僅將道德選擇的調控作用納入道德教育的軌道中。加強道德責任意識教育既是大學生形成健全道德人格的必要條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

[注釋]

篇7

譬如在年少時立下的一個志向,這是我們對理想的選擇。從那時那刻起,我們朝著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實現夢想。但世界上人人都是不同的。有時,我們并不知道這種選擇是否適合我們,我們能否會有所成就。于是,我們就要有發現事物的慧心,敏銳的洞察力。

歌德年輕時侯立下的志向是成為一個畫家。為此,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畫技,卻始終收效甚微。直到40歲的時候,他游歷了意大利,親眼見到那些大師們的杰出作品后,終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窮盡畢生的精力也難以在畫界有所建樹。在痛苦與彷徨中,毅然決定放棄繪畫,改攻文學。最終成為偉大的詩人。

選擇,的確在我們通往成功的路上占了一定的分量。也許,在最初的選擇時,我們犯了錯誤。但畢竟天無絕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改變方向,也許我們最終就能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歌德,盡管他前半生的努力毫無教訓,但他及時調整了奮斗目標,作出了正確選擇。于是在文學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

因此,人生茫茫。我們只有選擇正確的道路,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在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中,在瑣瑣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燈紅酒綠的滾滾紅塵中,無論我們做怎樣一件事,我們都需要問心無愧地去作出選擇,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最終,你將發現,那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僅賞心悅目,神清氣爽,更讓人在欣喜之余感到泉水般的滋潤和濃濃的詩意。

篇8

大家好!我是來自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會計班的熊黎,很榮幸有機會站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作品,同時也盛邀您一同見證這條光明的尋夢之路,我的作品名稱是選擇光明的道路,演繹精彩的人生。

我要怎樣成功呢?我要為自己砌一座人生的金字塔,用最堅定的信念、夢想做根基,循序漸進,用計劃與行動讓自己步步攀升。

我的信念,我的目標是創建一間會計師事務所,為我國的財經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了讓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我對自己以及環境做了如下分析:成為高級管理者是我的價值觀,我對周圍的人或事物充滿熱忱,大膽進取,勇于創新,我的優勢是喜歡按計劃辦事有條理,能吃苦耐勞,有較強的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中專期間參加了沙盤模擬機外出實習是我的經驗。

對于我所處的環境廣州經濟發展快速,企業越來越多,對財務人員的需求和綜合素質也隨之增加,但我所在的是國家級重點的財經學校,師資豐富,軟硬件設施齊全,母親曾是一名財會人員,從小我對經濟就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家庭環境較為艱苦,也讓我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好習慣,我相信這些將成為我進軍會計行業的有力條件。

綜合以上條件,我的職業通道是在中專期間打好基礎,熟悉財會基礎知識,考取相關專業證書,步入社會后進行在職教育,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并專攻中級會計師及注冊會計師,最后立足社會,關注社會環境的需求創建一間會計師事務所。

為了達成職業目標,我特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在畢業后的1、2年進行在職大專,考取英語三級和初級會計師,3.5年進行在職本科,考取英語四級,6.8考取中級會計師并努力提升職位,9.12年考取注冊會計師并晉升為財務主管,13.15年創建會計師事務所

篇9

來自郵箱 佚名:

在上初一的時候,我結識了一個好朋友。我們很要好。干什么都在一起,互相幫助,心里的秘密也會互相傾訴。可是現在不知道為什么,我們之間仿佛有了很大的鴻溝。還經常鬧矛盾。我發現她心計越來越重,弄得我每天神經兮兮的,覺得維持這種友誼好難,我真想放棄了。她現在還交了個男朋友。我怕她越陷越深。想勸她,可是又怕她說我這樣那樣的。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也不知她到底要做什么。

看得出你是一個看重朋友、心地善良的女孩。俗話說“女大十八變”,除了說女孩的外貌雨后春筍般變化,還說的隨著成長。心思在急速變化。你的好朋友有了男朋友,“心計”越來越重,也是很正常的。既然是好朋友,還有什么顧忌?你可以找她開誠布公地交流,談談你們的友情,提醒她不要“重色輕友”,要以學業為重,做個聰明自重的女孩,警惕掉入人生的陷阱。

主題交流

無名:

剛上初二的時候,一個男生向我表白,說是喜歡我。當時我稀里糊涂的,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他。我和他交往了一段時間,彼此都發現對方有太多的缺點。我們就“吹了”。和他分手后沒幾天,又有一個男生向我表白,我感到很驚訝,也稀里糊涂地答應了,又和這個男生交往起來。幾天后。有人對我說,這個追我的男生和第一個男生是好朋友,他和我交往,是為了幫助第一個男生報復我……我暈了,好后悔輕率地和他們交往,好后悔沒有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我知道后悔沒用,可是今后我該怎么辦,怎么面對他們?

嗨,我都被你的“第一個”“第二個”弄暈了。把話說回來,愛情還需要珍惜和尊重,那個男生既然可以用這種方式對你,這本身就離“愛你”這兩個字相差萬里!現在你后悔當然沒有用,也不必擔心今后怎么面對“他們”,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場游戲,游戲結束了,一切都該正常地往前走。

廣安市 小雨:

初一的時候,我和他交上了朋友,一起走過;初二一開始,他就提出分手,我也早認識到我們的錯誤,于是就答應了。可是沒過多久,他就找我要求和好,我對他說過好幾次,’我現在想好好學習,我們還不應該這樣。他不聽,老是纏著我。我和同桌的男生比較要好,可是僅僅是友誼,班上傳出了風言風語,說是他把我“轉讓”給同桌的。我很生氣。真不知道他把我當成什么了!我想要解釋,可是誰能夠聽得進。我在學校裝作堅強,可是一回家,就會情不自禁地流淚。

你既然可以“在學校裝作堅強”,那就讓這樣的堅強滲透到自己的內心,在家里也堅強吧!生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覺得自己這是經歷了一次教訓,見識了一次卑劣嗎?這可是在為自己今后和別人交往,提供一種人生經驗哦!

高縣 海洋:

青春期的中學生,大多會對異性產生好感,我也不例外。初一時我對一個女生有了好感,不過我沒有直接向她表白,只是將這份好感藏在心里,化為學習的動力。后來,我發現她也對我有好感,我們之間就變得不自然起來。她是班上的一朵花。越來越多的男生被她迷住,我的好朋友給她寫信表白了感情,她好像接受了。就這樣,我和她,還有好朋友,拉開了距離,變得尷尬起來。我不知道怎么辦。

不必對“好感”那么看重,好感是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產生的。班上那么多男生都向她表白,說明你的眼光不錯嘛,而且能把這種感覺作為學習的動力,你本身就把握得很好,怎么一有情況出現,你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以故事為鑒

下面的這個故事,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迪:

一艘戰艦在大海上航行了好幾天。一天早晨,霧氣很濃,能見度很低,戰艦在艱難地緩緩前行。天黑了,很快就什么也看不見。突然,負責望的士兵報告:“右舷有燈光。”船長詢問。光線是正在逼近還是遠離,士兵回答:“逼近。”

船長知道,這表示對方會撞上自己的戰艦,那樣的話,后果不堪設想。他立刻命令信號手發信號通知對方:“我們正在迎面駛來,建議你們的船轉向20度。”對方立即回應,發出信號回答:“最好是你們的船轉向。”船長勃然大怒,叫信號手回答:“我們是戰艦。你們立即轉向!”等到對面發來信號,船長卻乖乖地命令自己的戰艦,改了航道。

發來的信號是:“這里是燈塔。”

我們在生活中,也時常會像船長一樣,遭遇迷霧,在前進的途中。迷失自己,但是只要能夠在弄清目標以后。及時轉換自己的思維和方向,就夠把握自己的正確航向。

篇10

最近,我閱讀了《一把紫砂壺》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老鐵匠三代打鐵飲水用的紫砂壺,一日被一位路過的文物商人發現這是清代制壺名家戴振公的作品,商人兩次出價,想以20萬元的價格買下這把壺,老鐵匠為了不讓昔日平靜的生活被打破而把這把價值連城的紫砂壺當著眾人的面砸了個粉碎。

當我讀到老鐵匠把紫砂壺砸碎的那一段時,我被他那種徹底放棄的精神打動了。是啊,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是一種智慧、一種瀟灑、一種徹底的放棄,一種完美的獲取!老鐵匠為了不讓昔日平靜的生活被打破而放棄了紫砂壺帶給他的奢華生活的機會,這種舍棄精神是多么難得的呀!

面包的餡是各種各樣的,人生也是多姿多彩的。你可以選盡自己喜歡的面包餡,當然,你也可以重復地選擇它。但人生呢?它卻不。人生,它是一張單程車票,沒有第二次供你選擇的機會。當你下定決心選擇這一張單程車票時,你已經不能再選了,因為你已經搭上人生的快車遠去了。有得就會有失,魚與熊掌不可能得兼。面對著迷人的日出和淡淡的晨霧,西下的夕陽與淙淙的流水,朗照的明月與繁星的夜空,淡雅的百合與熱烈的玫瑰,你,又該如何去選擇呢?

附:《一把紫砂壺》原文

老街上有一個鐵匠鋪,鋪里住著一位老鐵匠。由于沒人再需要他打制的鐵器,現在他改賣鐵鍋、斧頭和拴小狗用的鏈子。

他的經營方式非常古老和傳統,人坐在門內,貨物擺在門外,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無論你什么時候從這兒經過,都會看到他躺在竹椅上,眼睛微閉,手里拿著一只小半導體收音機,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每天的收入,正夠他喝茶和吃飯的。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東西,因此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人從老街上經過,偶然間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順手端起那把壺。

壺嘴處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在世時便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一件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還有一件在泰國一位華僑手里。

商人想以10萬元的價格買下那把壺。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隨后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來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喝這把壺里的水,他們的汗也都來自這把壺。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后,老鐵匠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將近60年,而且一直以為那是把普普通通的壺,現在竟有人要以10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一時轉不過彎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卻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感覺非常不舒服。特別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后,蜂擁而來,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寶貝,有的甚至開始向他借錢。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他不知該怎樣處置這把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