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23 07:4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生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小故事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2、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小故事大道理】: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3、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后火被撲滅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并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
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篇2
那一刻,我的眼淚嘩嘩直淌,不僅僅是因為躺在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的媽媽,生死未卜。那天之前,我從未覺得自己的父母之間是有愛的。
從有記憶開始,爸爸永遠都是白襯衣中山裝,整齊干凈,頭發紋絲不亂,說話輕言細語。老了,依然衣著講究,我從未見他像別的老人那樣穿著老頭衫短褲出過門。一輩子做宣傳工作的他,戴著眼鏡,有著骨子里的驕傲。而做保管工的媽媽,有著讓我們姐妹倆羞慚的大嗓門和夸張表情。退休后,媽媽忽然戀上了花衣裙,隔三差五地去扯幾尺繁花朵朵的棉綢,混搭得讓人不知說什么好。
爸爸把一套《紅樓夢》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猜他的心里一定一遍遍幻想過他自己的“林妹妹”,但,肯定不是這個和他跌跌撞撞過了40多年、到60多歲才把自己弄得跟個花姑娘似的女人。在我看來,他們兩個人,語言沒有交集,生命各有各的狀態,總像是相互容忍著才能把日子過下去。
手術后,媽媽只能說出只言片語,卻能認出爸爸來,能緩緩站立,能用一只手吃飯。我們請人在家里幫著護理,但只要爸爸在,都會幫她擠牙膏刷牙,為她梳頭。這時,我才知道,這幾年來,爸爸每晚都為媽媽做頭部按摩。
這有點顛覆我的認知。年輕時,爸爸晚上睡覺不能離人,媽媽上晚班的夜晚他很難挨,所以媽媽特意從廠里的核心部門換到了邊緣的保管部門。那時,媽媽是強壯的,爸爸是羸弱的,總是媽媽照顧爸爸。最終,生活,讓他們服膺;老去,將他們招安。媽媽的老年疾患頻發,從子宮肌瘤手術到高血壓到裝心臟起搏器,而父親一直并不強有力的身體,在歲月的步步為營里變得平穩和充滿耐力。
媽媽開始變得依賴爸爸,常常在夜里把他叫醒,讓他坐在一旁陪著。我們勸她有事就叫我們或叫阿姨,讓爸爸休息好才能好好照顧她,她卻像孩子般委屈:“不行,我就要叫他來。”白天,他要是出去一下,她看不到他,就會很著急,吵著讓我們叫他回來;他回來了,她就說要翻身,腳不舒服要捏捏,要喝水,要坐一下……或許,她只是要他在身邊。
半年后,媽媽的主治醫生上門來看望,感嘆說:“你們照顧得太好了,真沒想到她能恢復得這么好。”那一天,我家就像過節一樣,滿是歡聲笑語。爸爸緊緊握著媽媽的手。前幾年,媽媽突然當著我們的面,抱怨爸爸從不牽她的手,過馬路也不牽。當時,我很不以為然,覺得挺矯情的,一輩子沒牽手都過來了,現在才在意,太晚了吧?可是,某個傍晚,他們從鷹嶺公園散步回來,媽媽悄悄跟我說,過斑馬線時爸爸牽了她的手,聲音里滿是嬌羞。
那天,我去鷹嶺公園散步,看到合唱隊的老人們在練歌,想起爸爸也曾在那兒唱歌排練的情景。那時,媽媽每天閑逛于各大商場;爸爸則每日打扮整齊,西裝革履地參加各類表演。在一起的時間,他們就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你媽又買了一堆沒用的東西回來”;“你爸吃飯太慢了,總嫌菜不下飯,他自己來做好了”。現在,我才明白,那根本不是要我解決問題,而是他們在互相發嗲。
我給爸爸發了條短信,提起他的唱歌隊。很快,他回復:“那些都是無事時的消遣,我現在完全不需要了。守著你媽媽,就夠了。”
篇3
現在很多家庭,父親都是缺席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教育的不夠重視,忽視孩子的成長中父親的影響。當我讀完楊照的《我想遇見你的人生》一書的時候,真是感動這位父親的如絲如絮的感性表達,更是佩服男性的理性態度。
全書以楊照女兒的成長經歷為背景,片斷似的描述女兒的成長過程。這過程中,更多地是父女之間的一次次交流、一次次的碰撞。作者在書中傳遞著一個又一個令人感佩的生命理念。
全書中很多都引人深思的段落,有一段我特別認同:
“人的生命有什么沒什么,往往不是取決于我們去了哪里、看見什么,而在于去到看到時,我們的內在感官與記憶有多少準備。生命的豐富與否,與外在環境的關系,還不如跟自己內在準備來得密切。”
現在很多家長都跟風似的帶著很小的寶寶旅行,甚至是襁褓中的寶寶,家長是帶著主觀的想法去帶著孩子見所謂的好風景,也有的是帶著無知的虛榮做著與孩子的精神世界脫離的旅行。其實,三四歲以內的孩子,對一個小小土包、一堆沙子、一窩水的興趣是遠遠超過所謂的美景的;而孩子蹲在馬路邊,扣扣土,看看小螞蟻,這過程的專注,是孩子內心一次極大的豐富與成長。
我們大人認為好的事物就一定要讓孩子看到,無論他多大年齡,有無興趣,而這更多的是無知(不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還有虛榮(別人做到了,自己也要為孩子做到)。人如果被外界所左右,就會失去與內在本真難得的真實的交流。相應的書中還寫到楊照的女兒對紫禁城毫無興趣,卻對貝多芬故居興致勃勃,原因就是紫禁城雖然承載了中國人歷史的遐想,可@與孩子的內心毫無關聯;貝多芬故居雖然遠在德國波恩,但它卻讓孩子找到了與她生命相通的地方,那里有她能想象的故事和人,能讓她感動和驚嘆,而這些再輝煌的紫禁城也給不了她,所以她會說:“罰站都還比去紫禁城好!”
讀到這里,我們真的要靜靜思考我們的教育。
家長想當然最好的安排,對孩子卻不是最好的。我們是否做到了如實的給予。好的教育是給孩子們的精神世界留有足夠的空間,給他們一個能夠描述內心世界的空間,可以停留在里面,東張西望,亂涂亂畫,去尋找和發掘能和內心對話的好伙伴。
好的書,并不是給您多少觀點和技巧,而是給予人啟發。楊照書中的很多觀點和思考都能讓我們的心蕩起漣漪,引發我們的沉思。
楊照和女兒的故事讀完了,也許還有更多人的故事讀來也是讓我們興味盎然,但是故事是別人的,我們各有各自的現實,吸收所需要的,繼續前進。
書摘:
篇4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
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
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
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
最後男孩告訴 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
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
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注: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
篇5
圖畫故事書:智慧與歡樂的花朵
每個寶寶都喜歡聽自己的爸爸媽媽講故事,你知道嗎?故事在寶寶的智力發展中也擔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哩!研究者經長期觀察發現,寶寶的詞匯量與母親每天跟他說話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講故事也是說話的一種,因為當我們為寶寶講故事的同時,就是在幫寶寶在累積詞匯,寶寶會透過媽媽的動作、表情、凝視與音調來理解、每句話的情境。
有些年輕父母擔心自己不太能說會道,普通話也不太標準,講起故事來缺少韻味,但其實,講故事就跟聊天一樣,你想說什么都可以,只要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投入愛的過程,寶寶一定也會從中得到滿足。
親子共讀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什么作用呢?
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認為,親子共讀會使孩子從小體會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從而培養其良好的閱讀態度,這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將使孩子受用終生,會給孩子將來的學習、社會適應、文化修養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這一過程也是孩子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與看電視被動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其次,語言文字是一種符號,經常接觸這種符號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將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從而促進其認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發展。現在不少孩子從小就習慣于依賴于具體的形象,形成視覺加工模式。在美國,有不少十幾歲的孩子都不會閱讀,這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十分不利。
李燕強調,親子共讀時間里,孩子不僅會接觸到語言文字、圖像,同時還聽到父母繪聲繪色的講述,聽覺器官也被調動了,這將提升孩子對信息的整體加工水平。
現在市場上各類兒童讀物很多,哪些讀物是0-3歲寶寶首選讀物呢?
1、兒歌童謠類讀物
這類讀物節奏韻律很接近寶寶,即使寶寶不能理解內容也能朗朗上口,是寶寶發展語言能力的基礎。
2、介紹概念的圖畫書
這類讀物能促進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一般來說,2-3歲的寶寶就開始學習一些抽象概念,如分類、顏色、形狀、空間、數字、相反等。還有大、小、近、遠等概念,年輕父母可一邊利用讀物,一邊利用身邊的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素材來說明。也有一些事物在寶寶的生活范圍內一時還無法接觸到,生活經驗不足的寶寶就能夠從具體的圖像中快速地理解事物,從而跨入一個更寬廣的領域,認識各種己知和未知的事物,在接觸真實的圖像時,漸漸形成自己的間接經驗。
3、圖畫故事書
圖畫書具有豐富生動的視覺圖像與活潑有趣的故事情節,不但可啟發寶寶對美的領悟,還能培養寶寶在故事情節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
因為只要你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好的圖畫故事書本身就有一大片的空白,可供寶寶從不同的角度自由想像。事實上,圖畫故事書的智慧對成人來說,也是一筆財富,你在跟寶寶分享故事的同時,并不只有內容的傳達,寶寶的情緒也同時被釋放了,通過親子共讀的互動,能使寶寶慢慢地發展出了解與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這對寶寶的人際智能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用技巧ABC
一歲前的寶寶是通過感官來學習的。6個月左右的寶寶會用咬、啃等動作來探索書本,隨著寶寶手部動作發展逐漸成熟,他們開始會用拍、打的方式來學習成人翻書的動作。到了10個月左右,寶寶對書的興趣開始轉移到書的內內容上,這時,寶寶己經懂得書與一般的玩具是不一樣的。
兩歲多的寶寶己經有能力理解情節簡單的故事,但剛開始閱讀故事性讀物時,你不必堅持從頭講到結束,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往往會對圖畫上的細節十分關心,因此,你也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手段,有時不妨讓寶寶來主導親子共讀的過程。
實用技巧1:選擇有重復性情節的故事
在剛開始講故事的階段,故事情節具有重復性的圖畫書尤其會受到寶寶的青睞,因為這一類的故事不但可幫助寶寶更容易地預測故事的進行,也可以幫助寶寶記憶,從而增強他的記憶力。當你念到那些不斷重復出現的片斷時,寶寶一定會特別的興奮,忍不住跟著念念有詞,而這些他所熟悉的句型也會漸漸地被他運用到各種生活情境中去,當寶寶不知不覺地出口成章時,你一定會感到驚喜。
實用技巧2:你與寶寶可創造不同的結局
掌握這一實用技巧對你而言很重要!有時候,圖畫故事書本身只是一個“基礎”,你與寶寶可在此基礎進行創造,隨心所欲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比如把小矮人描述成中國式的、日本式的、太空式的,隨后情節也會發生一些變化,你也可以讓寶寶創造屬于自己個人色彩的白雪公主,7個小矮人分別擁有不同的顏色,于是,故事的情節、結局也就變成了好多種。
實用技巧3:與寶寶一起討論或演出故事的內容
對于2-3歲的寶寶,你可以在講完了故事之后,問他:你喜不喜歡這個故事呀?你知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嗎?為什么故事的結局會這樣?你能另外編一個新的結局嗎?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一個人?
通過不同的故事,你還可以讓寶寶懂得什么叫做分享,什么是同情與憤怒,甚至與寶寶一起重復書中的對話。如果故事情節簡單的話,你不妨與寶寶一起動手制作簡單的道具,演出故事中的一個片斷。這樣,寶寶從中獲得的快樂就更多了。
實用技巧4:學會提問
上海浦南幼兒園的徐雯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她認為年輕父母給寶寶講故事時,可沿著圖畫故事書的情節線索,緊扣主人公心理活動來提問,比如給孩子講《小刺猬學時毛》的故事時,我就住“小刺猬燙了頭發后心情怎么樣”“發生了那么多事后小刺猬怎么想?為什么小刺猬不想燙頭發了?等問題,引導孩子感受和理解。
徐雯老師認為,父母也可以根據寶寶的年齡特點來提問。對于低年齡的寶寶提問要簡單扼要,比如《早上好》的故事,先讓寶寶看圖書,再提出:安安看見了誰?小公雞對安安說什么等問題,有時,講一段故事后提出問題,讓寶寶找出相應的圖片來回答。這樣能促使寶寶仔細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理解畫面的內容。你最好把提問當作游戲,當寶寶回答不出時,你可提出輔的問題進行引導,以拓展寶寶的思路,按照寶寶的認知能力的發展規律,父母的提問要由淺入深。
如給孩子講《怪貓》的故事時,我提出了這是什么?怎么只有腳沒有頭?這是誰的腳?等問題,一步步引導寶寶由易到難不斷思考。
你必須注意的幾個細節
1、為小嬰兒選書時,要注意材質堅韌耐磨,經得起寶寶的啃、咬、撕等,書角用圓弧設計的童書不會傷著寶寶。為使寶寶將閱讀的的重心放在主題上,應選擇頁面的背景單純,沒有加入太多的細節的圖書。
2、選擇適合寶寶的年齡的讀物,封面及內頁印刷清楚、精美不要有反光,以免影響寶寶的視力。
3、仔細檢查一下書籍的裝訂是否穩妥,會不會弄傷寶寶的手。字體要大小適中,如果是小嬰兒,字體要大且清楚、正確。
4、小寶寶一般都對色彩鮮艷的大幅圖片感興趣,選書時要注意圖片的質量,色彩、線條的效果,不要出現有血腥、怪異、暴力的文字或畫面。大一點的孩子可接受各種不同色彩構圖,書中的文字排版和圖片相互呼應,使孩子容易進入故事。
5、講完故事后要有意識地把故事與寶寶的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強調書中主人公的好的行為。
6、沒有文字的圖畫書和卡片,也有著很大的想像的空間。
作者:張湄
專家:李燕(上海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篇6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
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
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
他,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
一天天地過去了,
最後男孩告訴 他的父親,他終於把所有釘子都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後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這些圍籬將永遠不能回復成從前。
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
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
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注: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
篇7
給你一個人生哲學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后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于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
爸爸說:"從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后,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里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再,傷口就難以愈合了。無論你怎么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你的朋友是你寶貴的財產,他們讓你開懷,讓你更勇敢。他們總是隨時傾聽你的憂傷。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支持你,向你敞開心扉。"告訴你的朋友你多么愛他們,告訴所有你認為是朋友的人,你的行動可以從郵寄這個小小的故事開始。有一天,當這封信回到你的信箱里時。你會發現你有一個很大的朋友圈.
篇8
大約是6年前吧,從昆明開完鄭和航海研討會返回武漢。
我沒有乘飛機,雖說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盡可以做云中漫步。可除了云彩還是云彩,未免單調了些。我喜歡坐火車的感覺,喜歡坐或躺在敞亮的車窗前,打量大地的風景。如果開著窗,還會有曠野的風撲面而來。
那趟列車的軟臥車廂里,乘客不多。我坐的這間,除了我,只有一個陌生的男人。他和我一樣,自上車就出神地望著窗外,直到列車員進來送開水,我和他才有了開車兩小時以來的第一次談話,黃昏也來了。
很巧,他說他也在武漢下車,還說想在武漢開一家做窗簾的小店,并向我打聽這方面的行情(他不知道我的職業是記者)。我對做生意完全是個外行,只是提醒他,武漢這類窗簾店太多了,問他以前干沒干過這一行。
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年初才從監獄里放出來,犯的刑事案,因為在家鄉鎮上參與團伙斗毆殺死一個人,被判了15年。我聽到這里,低頭喝了一口水,掩飾自己的緊張。
忽然,列車員在走廊上喊他出去驗票。這時我才發現,門不知什么時候在列車的晃蕩中被關上了,任他怎么使勁也扳不開。門外兩個列車員也忙活了半天,才將門打開了,她們笑嘻嘻地解釋說,這個門的確有些問題,好在路上僅兩天,讓我們將就一點,有事就喊她們,萬一聽不見,就敲墻板。列車員的工作間在隔壁。
一會兒他驗完票回來了,我卻滿懷心思地出去了。雖說平日不是個太膽小的女人,可想到要和一個殺過人的男人待上整整一夜,還是很不安,想悄悄找列車員調換個房間。
已經走到列車員工作間門口了,我又停了下來,站在走廊里內心掙扎了很久:素昧平生的他向我道出了實情,我卻因此不信任他,他肯定會猜測到我中途調換房間的原因,顯然對人家是個傷害。我還能想象到列車員聽了我道出的緣由后,看他的眼神。
我艱難地中止了調換房間的計劃。若無其事地回到了原來的鋪位。他拿出一個紅紅的蘋果,削得很干凈遞給了我,繼續說他做生意的事兒。這次到武漢是多年前的一位牢友出的路費,那個朋友出獄后自然是找不到工作,從小本買賣做起。后來主要經營窗簾,生意現在做得很大。他還告訴我。當年被判刑之時,女朋友尚在懷孕,后來從鄉下獨自去了廣東,留下一個女兒,由他生活在鄉村里的父母照管。當年抓進去的時候,他剛滿20歲,父母節省下錢經常坐長途汽車到長沙附近的那座監獄探監,希望他好好改造,出獄后“重新做人”。因為他表現較好。15年的牢獄減成了10年。這10年里。他的父母不算年邁但已是滿頭銀發,還因為他,在村里“不能抬頭做人”。10年里,在他被抓走那年誕生的女嬰,也長成了一個梳小辮的4年級女孩。
他說,重新做人就從一個兒子做起,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從一個父親做起,讓女兒在學校里找回尊嚴。他還要去廣東找到那個據說跟人開了發廊從此下落不明的女朋友,當面向她道歉。他說最對不住的還是那個被他和同伙一氣之下殺死的年輕人,那個人吭都沒吭就倒在一大攤血水里,10年的牢獄生活中經常浮現那個畫面,對他來說,最大的懲罰是它將一生都伴隨著他。讓他的靈魂永世不安。
黑夜替代了黃昏,整條走廊只有我們這間房的門一直都開著,月光灑在走廊上像鋪了一層白銀。他躺下去了,將一只黑色的提包緊緊地摟在胸前。
我將門咔嗒關上了。
他翻過身,有淚水細細地滲出來。
列車在夜行,房間漸漸響起他的鼾聲。我在夜色中睜著眼睛,沒有一絲的恐懼,眼前閃動著各色人生風景。
第二天,他仍然出神地望著窗外,忽然自言自語地說了句“花開了”。我從窗外看出去,漫山的梨樹海,一片粉白。
終點站武漢到了,下了火車,我們都沒說再見。他單薄的身影很快就被出站的人流裹挾著走遠了。
篇9
我時常掛在嘴邊的老家,其實是姥姥的家鄉。姥姥長了我一個甲子,整整六十歲。我就是牽著這雙長了我六十歲的手,跟在一對長了我六十歲的裹就了的小腳邊,長大的。
姥姥喜歡女孩,媽媽是她唯一的女兒,打小就一刻也不肯讓離開身邊。到了媽媽這里,先是有了個女孩,姥姥很高興;接著又有了個女孩,姥姥很喜歡;再接著又有了一個女孩,姥姥也還是歡喜,不過說也該有個兒子了;再接著又是一個女孩,就是我了,姥姥很有些著急.父親是個獨養兒子,不管怎樣是要留個香火的,怎么會是個女孩呢?恰恰同屋的產房里有生了兒子的,恰恰生了兒子的人家生的是第四個兒子,恰恰生了第四個兒子的人家是沒有女孩的,恰恰沒有女孩的人家是非常歡喜有個女孩的。媽媽生了我以后不下奶水,一直不下奶水。沒有女孩的媽媽生了兒子以后奶水很是旺,兒子吃不盡,就常常抱著我,喂我奶吃,說自己是我娘。就常常問媽媽,問姥姥,可不可以讓沒有女孩子的人家里有了女孩,讓沒有兒子的人家里有了兒子?及到快出院的時候,姥姥動心了。父親很是淡淡的,只是說,女孩子男孩子倒不是緊要的,總是看著還是自己的好。于是,沒有女孩子的媽媽流著淚抱著兒子回家了,我成了家里的“四小姐”。
我出生的時候,父親不住在家里,在一個叫做“五七干校”的地方勞動。媽媽也從原來的工作崗位改調成了掃地的工人。革命的地一天也不能不掃的。媽媽停掃了四十多天的地,再也不能不掃了,于是把我送到了廠里的托兒所。沒過幾天,媽媽在掃地的當兒總是被人喊走,我三天兩頭的就發燒,燒起來就不退,哭起來就不停,姥姥便把我抱了回來,再也不肯送我到托兒所去。從那時起,我便牽著姥姥長我一個甲子的手、跟在那對長我一個甲子的、裹就了的小腳邊,一天天,長大了。
車過了五臺縣城,開始在山路上顛簸。所謂山路,其實就是延著一條河水,盤旋在山腰間的河灘地。這條山路既然只在山腰間盤旋,便沒有了這山望著那山的開闊。山也不是很雄渾,很高大的那種山,就只是石頭,無邊無際的石頭,整塊的、開裂過的、大的、小的、齊整的、不齊整的,從地上拱起努力的向空中長高。石縫間年深日久大約積了些灰塵,便是土壤了。土壤中零零星星的也長一些草,長一些長不大的樹.這邊的窗外是這山,那邊的車窗外便是那山。一個小時前是這樣,一個小時后還是這樣。差不多四個小時后,車到了鄉上,不再走了。延著河水流下來的方向,走上去,在山里再拐幾道彎,大約要不了一個鐘點,山腰上一個村莊,姥姥的魂便留在這里了。
姥姥和姥爺合葬在了羅家的祖墳里。我擺上瓜果,點心,上了一柱香,叩了頭,然后靜靜的坐在墳邊的山地里,看著這個小小的墳頭,看著墳頭上雨打風吹留下的痕跡,最后將目光定在了墳下方的一個小小的墳口。墳口邊擺放著的是我剛剛獻上的祭品,安安靜靜的一動不動。一會兒以后,還是一動不動;再一會兒以后,還是一動不動。我的眼睛先是潮濕,接著就有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傍晚的山風里,我一任臉上的淚水淌著,定定的看著小小的墳口,耳邊是姥姥的聲音,姥姥講故事的聲音,講的是一個我從小聽到長大的故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人類,人的一世是三十年,但是一個人是可以兩世為人的。可以兩世為人的人,他的一生卻也只有六十年。人活在地面上、可以見到天日的一生,最長最長的只有六十年。六十歲的老人會被送到早已準備好的墳墓里。墳的上部會高出地面一截兒,形成一個小小的墳頭,墳頭靠近地面的地方會留一個口,就象活在地面的人住的房子會留一個窗子一樣的。老人的兒子每天往墳口上送些飯食,老人就從這里取飯食維持自己不見天日的生命。直到兒子們不送飯來了,老人就到了生命的邊緣了。或者兒子們送了飯來了,里面的老人也再不會取來吃了,也就到了生命的盡頭了。大多有機會住到地下的老人都不會有太長久的日子延續下去,或者是沒有太有耐心的孝子,或者是沒有享受這種孝順的足夠好的身體,便會使一個個的墳墓很快的真正的安靜下來。
在那么的一個地方,有那么的一個村莊,村莊里有著那么的一個人家,那個人家里有著那么的一個一輩子不懂得病病痛痛滋味的老太太,那個老太太也就活到了六十歲了。老太太的兒子把老太太送到了墳里,關上了門,掩上了土。老人的兒子是個孝子,一日兩餐,幾乎總是準時送到墳地里,不見面的母子可以簡單的聊一兩句話。就這樣日子過去了十年。十年后的一天,兒子和往常一樣送飯去了,老人問,最近有什么難事了 兒子說沒有。老人說,其實以后可以不必再送飯來了。兒子說不是的。是村口最近來了一個怪物,長了什么什么樣子,動作什么什么樣子,叫聲什么什么樣子,習慣什么什么樣子,有些時候了,怎么著也不肯走。老人用微微帶些笑意的聲音說,去抱一只貓來吧,看看會是什么樣子。老人的兒子去鄰村抱了一只貓來,到了村口,狠狠的擰了貓兒二把,那貓兒狠狠的叫了幾聲,就見那個怪物猛得大了一個激靈,頭也不回的跑了。再跟老人說起,老人說聽著象是個大得不象樣的鼠,也不過先試試罷了。后來,村里的人知道了,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上了年齡的老人卻原來還是有些見識的,是不是可以不要住在地下了?于是,大家把老人接回地面上來了。再后來,所有的老人到了六十歲便不必住到地下去了。
據說,這是第一個人生七十的老人,確實不容易的緊。“人生七十古來稀”,便一直的被人們說到了今天。
在中華文明的源頭,從三皇五帝而始就并不曾有人被送到地下去過。可我寧愿相信這是真實的。我把她當做是三皇五帝以前的文明,正是因了這個,三皇五帝才有可能成為了三皇五帝的文明。把她當成一種最簡單的,最樸素的文明:每個年輕的人都是天經地義活在天地間的,每個老年人都是天經地義享受天地間的一切,享受人們的尊重的。
篇10
五臘子說,三子貪污腐化判了三年徒刑。
三子和我是鄰居,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都住在十三中下面,一排房子,東西向,我住在古樟樹下,三子住在陡坡邊,中間隔四五家。三子特別聰明,“打游擊”總是他先打死別人,人家躲在墻角,剛伸出頭就被他一槍打死了。三子趴在地上,我們發現不了他。這算一般般,三子聰明真讓我們刮目相看,他比我小兩三歲,我讀六年級了,他大概讀三四年級吧,還不知道學沒學四舍五入。三子就比我先懂得四舍五入。
三子家的油吃完了,他爸爸叫他打一斤油,那個時候的油是八角四分錢一斤。三子想留下四分錢,他叫我們幫忙想辦法,我們無計可施,三子說:“我有辦法,你們得幫我的忙。”我們好奇,問他有什么辦法。他說:“你是大伢,你先去幫我打一兩油,人家不會說你的。”我拿了兩角錢一斤油票打了一兩油,人家找我一角二分錢,我還沒有明白是怎么回事。后來明去打了一兩,五臘子去打了一兩,最后是三子去打的。糧店的人說:“今天下午怎么啦,光是小孩來打一兩油。”三子打完一斤油,多出四分錢。我才知道三子利用四舍五入賺了四分錢。
那時四分錢值錢,一分錢可以買兩粒糖,四分錢可以買兩個饅頭,三分錢可以喝一碗酸梅湯。三子買了一根冰棒,給打油的小孩一人舔了一口。糧店的大人聽說后感到驚訝,沿湖路還有這樣的小伢,說三子一定有大用。但我做夢也沒有想到,三子在搞出納的時候,千方百計地去搞錢,結果搞到牢房里去了。
賣假山石
黃金山是我們游玩的地方,山上有石榴樹,有棗子樹,有各種各樣的野果子,還有山泉水,有吃的有喝的還有玩的。整個夏天,我們是在山上度過的。我和五毛常去山上偷棗子吃,一起挖假山石。
黃金山小溪多,有幾十條,條條溪水都有假山石,那個時候我們挖假山石純屬好玩,十幾歲的小孩子還沒有賺錢的概念。那次,我們七八個小孩挖了個比較大的假山石,大家說好了這是公共的財產,每人養一天,輪流轉。
回家路上,有個上海人看中了假山石,說要買。我們不肯,只有五毛不表態。等上海人走后,他說假山石第一天歸他養,因為假山石是他發現的。我說:“誰養都一樣,第一天歸五毛,第二天就給五臘子。”可到了第二天晚上,五毛哭著來找我,說假山石被偷走了。我說:“偷走就偷走吧,哭什么。”只有五臘子不相信,他說五毛把假山石偷偷賣給了上海人,賣了五十元錢。
前幾天,五毛來找我幫忙,說他的公司被人騙了五百萬。他哭喪著臉,我不相信他。他從來沒有跟我說過真話。五毛說:“三哥,我不騙你,是我老婆跟人家合伙來騙我的。 ”
坐 車
我們門前就是沿湖路,二路車就從我們門前過,我們這兒有個站,陳家灣站。那時坐車五分錢三站路,四站路七分錢,五站路以上才一角錢。那時五分錢對我們來說是大錢了,爸爸媽媽發薪高興才給我們五分錢。所以我們不會用這五分錢去坐車。五分錢的用途大著呢。五分錢可以買一個肉包子,五分錢可以買一根牛奶冰棒,五分錢可以買一塊花生糖。
但我們非常想坐車子,我們多次爬上公交車,但總是被售票員趕下來。趕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越想坐車,但一次也沒坐成。直到一天媽媽上街接外婆,才帶我坐了一回車,我吹牛吹了半個月,說坐車如何過癮。九斤笑我:“坐一次車你就吹翻了天,我經常坐車,還不得把火車頭吹翻?”我不相信九斤,我們上了一百次車都被趕了下來,九斤就不被人趕?他叫我們一起跟他去坐車,我一高興就叫了十幾人,我們一窩蜂地擠上車,人還沒有站穩,就被趕了下來。只有九斤不見了蹤影。我說:“這次找到九斤找他算總賬。 ”
傍晚,九斤的奶奶找九斤吃晚飯,問我看見九斤沒有。我說沒有。五臘子指著公交車說:“看,九斤從車上下來了。”九斤坐了一下午的車,他說他從一門坐到胡家灣,又從胡家灣坐到一門。我問九斤:“售票員不趕你?”九斤說:“只要牽著大人的衣角,售票員就不趕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