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對企業的影響范文
時間:2024-03-14 17:10: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媒體運營對企業的影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社會化媒體;客戶服務;品牌推廣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9-0022-02
一、企業社會化媒體的傳播現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其中,O2O市場快速發展,成為引領行業的商務模式。截至2014年12月,54.5%的網民對來源于互聯網的信息表示信任,網絡信任成為社會信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深層網絡應用發展的重要社會基礎。[1]”在這樣的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化媒體為企業創造了利用社交關系進行更開闊、更深入且更高效的營銷、服務和品牌建設。《什么是社會化媒體》一書最先提出了“社會化媒體”這個詞語,Facebook及Twitter在全球范圍內是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化媒體平臺。社會化媒體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基礎應用中最具潛力和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中國社會化媒體誕生的標志是1994年曙光BBS站的建立,于2004年起,博客、百科、微博、微信和易信等的出現,使中國的社會化媒體形式種類豐富。社會化媒體在中國的發展十幾年中,在企業的品牌倡導、服務和精準營銷成為了不可抵擋的大趨勢。社會化媒體中微博和微信傳播是以二者為平臺來傳播企業資訊,并將客戶服務維護、傳播推廣、公共關系處理和營銷等為一體的傳播方式。
微博作為一個自媒體平臺,非常適合品牌傳播,在近些年的微博傳播推廣中,微博對品牌傳播的廣度和速度已得到各方認可,企業微博運維必不可少。互聯網產品的更迭速度驚人,微信已經成為繼微博后又一企業在新媒體傳播中的“利器”,微博傳播雖廣度和速度驚人,但不及微信的點對點溝通屬性強,傳播深度和互動深度都遜于微信。所以,利用微博和微信的不同功能形成優勢互補是目前企業社會化媒體傳播的不二法則。
二、中國電信在微博微信社會化媒體傳播中的影響
企業開微博的目的是什么?這是開通和運維微博時必須經常回答的一個問題。在各地,中國電信的品牌影響力在運營商同行里并不算高,作為老牌央企,用戶由于刻板印象的存在,不論對品牌還是服務都產生了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中國電信的經營內容,手機、寬帶和互聯網增值服務,經常會因為網絡覆蓋、網絡接入和收費等系列問題受到用戶投訴。由于社會化媒體的迅速發展,自媒體時代里,人人面前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這使得用戶對中國電信的產品和服務投訴更加便捷。中國電信開通企業微博的目的,除了像傳統企業一樣企業信息、為品牌和營銷做推廣,更在于建立與客戶的溝通與服務,通過社會化媒體來平臺分享互動、評價討論,來實現與客戶及目標消費人群的理解、信任及溝通。以公開的方式、誠意的態度解決客戶問題和提升服務質量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在微博上為用戶粉絲解決投訴,以透明的方式處理好問題,會贏得客戶對企業的信任,樹立品牌形象。所以,提升服務質量、樹立品牌優勢及顛覆傳統認知是中國電信在微博運營中長期的目標和定位。
在3G時代電信公司提煉的優勢是“覆蓋廣、輻射低和上網快”三點,其中“農村全網覆蓋”、“一個永不掉線的3G網絡”等主題更是作為品牌的核心優勢及賣點在新浪微博中廣為傳播。2013年“廣西電信,做最懂你的運營商”,獲得第二屆“社交網絡營銷金蜜蜂獎”策劃類銅獎。由于基站多所以信號覆蓋廣、在極端環境下依舊穩定的信號覆蓋和人生中所處的不同情境下與天翼品牌的情感互通,分別以“基站篇”、“拿去用篇”和“情感篇”為主題的內容創意,簡潔有力的圖文向消費者傳達天翼3G“覆蓋廣、信號穩定”的優勢。通過知微分析平臺和新浪微博數據來考核社會化傳播效果,整個傳播過程中,廣西電信天翼部分4輪微博推廣,共創造了1428個贊,10329次轉發、2540個評論、10321915閱讀量,在行業內創造了典范。來自騰訊,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激烈的競爭也催生出新的社交媒體發展需求,在微信注冊的各品牌公眾賬號總數已超過800萬個,微信的最大營銷價值在于其商業平臺價值的開放,數據顯示,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微信具有強大的LBS定位、點對點傳播的精準性和內容的封閉性等功能,用戶還可以在企業公眾賬號進行主動提問、留言甚至聊天,這些功能彌補了微博的很多不足。社會化媒體中的企業傳播,微信的應用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國電信上海網廳為例,該微信公眾號為上海電信用戶提供套餐查詢、賬單支付、賬戶充值、流量包訂購和業務辦理等便捷服務。在微信公眾號菜單欄設有微廳、活動和服務三項菜單及二級菜單,綁定天翼手機、固話或寬帶設備后,可以通過掃條形碼便簡易完成支付、自助故障報修、查余額和積分兌換。很大程度上,微信平臺承擔了部分客服的工作壓力。
三、中國電信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盡管社會化媒體已經深入人心,縱觀中國電信官方微博、子品牌及省市公司等官方微博,如@天翼飛Young、@天翼手機和@中國電信天翼空間等企業官方微博,運營者由于多方面原因,仍存在著使用傳統媒體的習慣,還沒有充分了解和掌握社會化媒體的特點及規則。對于運營商的社會化媒體賬號定位來說,從實質的需求角度,運營商應重點定位于客戶服務,在消費者有了問題需要服務并以較快速度解決,企業微博的定位首先應該是對客戶服務的關注和交流,而不是僅僅像傳統媒體的使用方法一樣,企業的信息、動態等。中國電信企業微博及微信賬號多而雜,除了電信集團、子品牌還有各省市、增值產品賬號等,這些賬號運營情況良莠不齊,無目的性地跟風建立只會事倍功半;其次,在社會化媒體時代里,傳統媒體中的“把關人”缺位,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以負面信息并大肆傳播負面信息。這些負面內容在自媒體渠道中傳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圍之廣,只要傳播開來便一發不可收拾,而傳統媒體中靠抑制輿論源頭而減少負面內容的時代已經過去。“調查研究顯示,當人們對你的品牌有正面體驗時,他們就會告訴一兩個朋友自己的使用經驗。但是,當有人對你的品牌有負面體驗時,他們會告訴11個人自己的糟糕經歷。這還未曾考慮到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巨大影響力,事實上,它能夠以十倍甚至百倍的影響力來傳播信息”[2]。用戶使用社會化媒體進行投訴;如果企業不以較快速度有效解決,互聯網傳播的巨大影響力只會使企業面臨更嚴重的危機;最后,電信公司的傳播方式和品牌建設程度未成熟,公眾對中國電信仍固守著傳統的刻板印象。如,傳播方式和內容還遵循著傳統媒體“上情下達”的套路,傳統公文式生硬的語言風格,傳播隊伍中從事社會化媒體和品牌建設的員工人數較少,這些問題則是不了解社會化媒體傳播特點,不適應傳播轉型所致。
四、中國電信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存在問題的改善方法
首先,縱觀中國電信企業微博及微信公眾賬號,早已設立了賬號矩陣,客服、網上營業廳、手機、寬帶甚至增值產品等均設立不同的微博或微信公眾賬號,集團和各省市開通了獨立的客服賬號,用以明確各個賬號和企業部門間獨立的內容劃分范圍,這體現了企業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意識。但是在這些門類繁多的賬號下,有多少真正實現了社會化媒體下運營所達到的目的?這是企業及運營商該思考的問題;其次,電信公司在面臨投訴日益增多,處理過慢的窘境下,滿足顧客的需求,提供服務,提升服務質量,與客戶和目標消費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應在經營內容、客戶服務、溝通渠道和應急管理措施等多個方面上實現融合,拉近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第一時間面對問題,公開透明地解決問題,熱情積極的服務態度,是企業社會化媒體運營需保持的長期態度。為了增加粉絲、博得眼球而策劃的活動和創意圖文,只能短時期內引起關注,造成粉絲上漲,而長期的粉絲維護和飽滿的熱情卻能贏得口碑,形成用戶的品牌忠誠度。社會化媒體中面對企業投訴,尤其微博這個公開的自媒體平臺,應與線下解決流程相配合。當產生投訴后,線上客服應充分重視客戶問題,安撫化解對方情緒,積極熱情地了解消費者基本問題,再與其取得聯系方式轉由傳統線下客服解決問題。問題解決跟進過程中,企業可在微博中全程透明地問題解決進程,反而是社交網絡中更行之有效的危機公關處理方式。投訴問題解決后,對企業服務態度滿意,很多消費者會微博、轉發微博或刪除原投訴微博表示滿意,這更加符合社會化媒體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互動、平等的地位。而在封閉的一對一微信平臺中,“社交型CRM聚焦于從客戶(和客戶社區)創造的信息中獲得洞察力,這些信息通常是客戶與他們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進行交流互動的時候產生的”[3],用戶的信息如果和企業CRM有效地相結合,會更加了解客戶需求同時改進經營、服務內容,有的放矢。電信公司要充分重視客戶的查詢內容、需求和投訴,并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以明確的問題解決方式進行程序問題解決,這可以使用戶感受到企業重視,增加用戶信任,提升品牌形象和社會化媒體的正向感知印象。最后,電信公司從政府事業型企業走向消費者導向型企業,在企業傳播尤其社會化媒體傳播中,應改變傳統媒體宣傳上的方式,改變客戶和目標消費者對企業的刻板固有印象。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傳播內容“合不合口味”、“迎合受眾”已是必須面對的問題,網絡時代里用戶對信息的主動權增加,且信息泛濫,所以用戶對信息進行過濾,自主選擇權大大增加。在網絡環境中如果依然使用央企上情下達、傳統而僵硬的語言風格,這必然將與社會化媒體時代格格不入,而想要獲得更多年輕一代的目標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不改變語言豐富和形式,必然會阻礙企業進步和發展,所以在社會化媒體傳播中,信息雙向流動,信息由網民的喜好決定,“有意思”、“迎合網民”是傳播中的不二法則。讓電信公司的品牌認知更加形象化、生動化,讓廣大客戶和目標消費者重新加深對中國電信的品牌認知,了解品牌的核心優勢,不僅要提升服務熱情和質量,更要緊跟社會化媒體潮流不斷學習和改變。2013年12月4日,TD-LTE 4G牌照的正式發放,標志著三大電信運營商在3G時代的競爭又進一步延伸至4G業務中。4G時代網速快已不再是各家運營商的獨門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核心競爭力,以滿足客戶需求是在品牌傳播推廣中所面臨的重要挑戰。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5.1.
篇2
2008年4月30日,在這距離開幕式僅有100天的時候,奧運圣火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也吹響了企業和媒體的沖鋒號。能否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將自身的營銷計劃和品牌內涵與奧運內核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已成為決勝奧運的關鍵所在。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于2008年4月初對中國消費者開展了一項距離奧運最近的調查,結果頗有令人意外之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企業究竟如何才能參與到消費者與奧運的互動之中?作為奧運資訊的傳播者,在這場眼球爭奪戰中各路媒體如何將媒體運營與企業營銷結合起來?新興媒體又該如何運作才能在居于統治地位的傳統媒體之下闖出一番新天地?奧運贊助商的奧運營銷早在去年就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廣大的“上帝”究竟買不買賬?非贊助商的企業面對上有政策保護下有浩大宣傳的奧運贊助企業,又是憑借什么法寶在這看似狹窄的空間里和贊助企業一較長短?一系列的疑問,或許能從翔實的數據之中覓得答案。
消費者:誰人知我心?
如何看待奧運場景下的中國消費者,事關品牌或媒體是否能夠最終贏得奧運市場。對于消費者而言,參與奧運已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動投身其中,參與互動。因此,要想在預熱階段贏得奧運營銷的主動權,不單要掌握好奧運知識這門必修課,更要看清楚消費者與奧運會之間的互動模式。消費者眼中的奧運是如何的光景?他們期待的奧運又是怎樣?這,才是關鍵所在。
當來自地中海岸邊的圣火點燃了火紅的中國大地,奧運已經如此真實地影響著每個中國消費者2008年的外部生活和內心夢想。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們圍繞奧運發生的個人行為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自我提升,其中有52.9%更加重視自己的言行,39.6%的消費者會去學習與奧運有關的知識,13.6%的消費者為奧運學習英語;第二個方面是分享,59.8%的消費者表示會與別人分享奧運話題;第三個方面是紀念,40.3%的消費者購買了奧運紀念商品;第四個方面是參與和奉獻,其中21.7%的消費者參加各種與奧運有關的活動,6.5%和2.8%的消費者分別報名參加奧運會志愿者和火炬手。
一連串的數據,清楚地說明2008奧運會已經走進了人們的內心世界,并正在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圍繞奧運節拍而制定的營銷才是真正能撥動消費者心弦的營銷。因此,企業需要重視、并深入挖掘消費者參與奧運的關鍵因素,了解消費者的心靈導向,并將自身的營銷策略與之結合起來,使企業能融入消費者與奧運的互動之中。
媒體:90%的爭奪
面對90%的受眾都會增加媒體接觸的盛況,如何抓住公眾的眼球,并將媒體運營和企業營銷有機結合起來,已成為廣大媒體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2008奧運會期間,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到五環旗之下。在信息的大海之中,優秀的傳播媒體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如果能在奧運期間準確地把握住消費者的媒介習慣,將可以找到那些投資回報率比較高的廣告投放媒體,使得企業在這為期100天的媒體爭奪戰中爭搶到一個有利的身位。
奧運機遇的大門不會只對廣告主敞開。調查顯示,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有90%的人會增加媒體的接觸時間。面對如此巨大的傳播受眾,如何抓住公眾的眼球,并將媒體運營和企業營銷有機結合起來,已成為廣大媒體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而在具體的媒介接觸行為中,電視、平媒、網絡成為了中國消費者獲取奧運信息的三大主要媒體。隨著“全民上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傳播的及時性已經在媒介爭奪中展現出了巨大威力。抓住互聯網的營銷機會,將可以幫助品牌踢好2008奧運的臨門一腳。
如同賽場上必然會出現潛力十足的新秀一般,新興媒體在2008年奧運會上的表現同樣值得期待。隨著技術的成熟,當人們不能在家中收看電視轉播時,移動媒體則成為了很好的選擇。調查顯示,消費者在移動場所中對于新興媒體的使用比例將會增加,例如使用手機閱讀奧運資訊的比例達到了13.6%,通過戶外移動電視獲取奧運資訊的達到了12.4%。“讓奧運無處不在”,是消費者的期望,更是新興媒體的機會。廣大新興媒體如能借著奧運的東風,加大產品的測試和推廣,以促進消費者對于新媒體的認知和使用黏性,將可以在傳統媒體的統治領域之外挖掘出巨大的品牌傳播商機。
贊助VS非贊助:誰動了奧運營銷的奶酪?
奧運營銷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專業的詞匯,而“奧運會合作伙伴/贊助商”等稱號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有著不一樣的含義。當問到“如果一個企業是奧運會贊助商,您對這個企業是什么印象”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有實力”(45.4%)、“有品牌影響力”(32.4%)和“有品質”(31.0%)。其次,有24.1%的人則回答“有錢”,21.1%回答“有信賴感”。
應該說,奧運概念的確給企業在品牌印象和品牌影響力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這種提升僅僅基于人們對于“奧運贊助商”這一耀眼光環的表層理解和感性認知。對于與贊助商品牌內涵或者是社會價值有關的“科技含量、奧運精神、社會責任感、國際化意識”等相對抽象和隱性的概念,消費者感知到的比例卻并不是太高。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現在的很多奧運贊助商進行的奧運營銷還僅僅處于打造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初級階段,對于品牌核心價值理念的傳播顯得依然不足。雖然很多贊助商都試圖將自身與2008奧運倡導的“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建立關系,但是在消費者的印象之中,似乎這些關鍵詞并沒有與贊助商掛上鉤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消費者對奧運營銷效果的感知上。超過50%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是在傳達“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信息,相比之下,只有15.3%的人認為其在“提高品牌好感度”,而僅有8.4%的人選擇了“讓我感受其品牌內涵”。由此,再次證明了贊助品牌在將奧運內涵與品牌價值結合上的缺失,企業對于奧運平臺的運用還大有潛力可挖。
如今奧運營銷已不再是贊助廠商的專利,各類非贊助商企業在奧運營銷的大潮之中粉墨登場。贊助VS非贊助,到底誰動了奧運營銷的奶酪?本次調查特別讓消費者來回答其印象深刻的奧運贊助商。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人驚訝不已。
照理說,贊助商作為2008奧運最親密的合作伙伴,有著專門的政策保護,在進行奧運營銷上可以說有著諸多便利,盡享天時地利人和。但在這個奧運會贊助商認知榜中,“非奧運會贊助商”居然占到了一半之多!蒙牛、李寧、耐克、百事可樂、肯德基和中國聯通這幾個非贊助品牌取得的營銷效果與作為贊助商的競爭對手相比,竟然不遑多讓。花偌大的代價成為贊助商,卻并沒有將競爭對手甩出多遠,甚至有的時候還被非贊助的對手搶了風頭,這多少令人有些尷尬。
非贊助商在開展奧運營銷時雖然有些束手束腳,但很多品牌卻依靠巧妙的營銷創意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同。比如蒙牛的“城市之間”,百事可樂的“敢為中國紅”等,不僅僅在聲勢上頗為浩大,更使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有了不小的提升。這些將奧運營銷開展得有聲有色的非贊助商再次提醒贊助商企業,奧運營銷絕對不是出了贊助費用之后換換標識之類的小打小鬧,而是需要將營銷活動與奧運內涵真正的結合在一起,以期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可口可樂與中國移動之所以可以贏得頭彩,就在于其從廣告到促銷,從產品到服務的系統的奧運營銷策略的執行,讓消費者充分感受到其奧運贊助商的風采。
雖然奧運營銷的戰場上已經殺入了千軍萬馬,但可供開采的空間依然十分充足。企業應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去制定和修訂奧運營銷策略,并要對奧運前、中、后各階段進行全面有效的營銷管理,才能真正體現出奧運營銷的意義所在,為自身品牌的影響力、品牌內涵和目標群體帶來最大并且是持久的價值。
奧運是短暫的,但圍繞奧運的營銷卻是在品牌推廣之路上的長期跋涉。如何更好的將品牌文化以奧運為平臺進行超越和探索?這個問題,仍將繼續考驗中國營銷者們的智慧、判斷和學習能力。
注釋
篇3
7月9日,距北京奧運會召開還有近1個月之際,由CSM媒介研究主辦,國家廣電總局領導,媒體機構、奧運贊助商、4A廣告公司以及媒介研究機構、業界權威專家共同參與的 “2008奧運與媒介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作為中國媒介研究的領軍者,CSM媒介研究現場了“奧運舞臺,媒介角色――媒介與奧運傳播研究”報告,詳細梳理了媒介在奧運傳播歷史和現實中的角色和力量,首次總結、了廣告主在奧運營銷中的策略選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黃升民,中央電視臺網絡傳播中心主任、央視網總裁汪文斌,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主任江和平等應邀發言,共同討論了奧運環境中新媒體突起和媒介競合關系,預測了媒介傳播、媒介營銷在奧運期間將達到的“沸點”,后奧運時代中國體育市場格局及媒介策略等,論壇還開辟了專門的案例討論,就奧運贊助和媒體營銷的策略與效果進行了深入探討。
奧運媒介環境流變的五大發現
2008年北京奧運會既是體育競技的舞臺,更是各行業的奧運會。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已經戎裝上陣,互聯網、IP電視、車載電視、手機電視等新興媒體亦以嶄新的姿態登上奧運舞臺。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奧運會上,新媒體首次正式成為奧運會持權轉播商。奧運在中國是百年一遇的大事,新媒體登上奧運轉播舞臺也是奧運百年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創舉,對中國傳媒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在媒體合力打造的奧運傳播盛宴中,各個媒體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經歷著怎樣的變革?受眾對奧運的態度和關注度如何?面對奧運資源的壟斷,各媒體采取哪些傳播策略和廣告營銷策略?媒介在整個奧運產業中又占據著怎樣的位置?《媒介與奧運傳播研究報告》揭示了CSM對上述問題的思考與發現。
中國人對奧運關注超過了對個人收入的關注
在全國十城市,北京奧運會是受眾目前最關注的話題之一,受關注程度僅次于物價話題, 而個人工資或收入話題的關注程度則排在奧運會之后。在北京,奧運會超過物價、工資等各種話題成為北京受眾關注的焦點。
奧運會期間將創造新的媒介傳播“沸點”
2004年雅典奧運會,全球共有39億觀眾通過電視觀看了總計35000個小時的奧運賽事轉播。對雅典奧運會賽事進行全程直播的CCTV-5在奧運期間平均每天有3億多的中國觀眾收看,平均每天收視長達77分鐘。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將會超過雅典奧運會,創造新的體育賽事收視記錄。電視、廣播、平面媒體、網絡、手機等不同媒體都已經為奧運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將共同為受眾打造豐盛的“媒介奧運盛宴”。
媒介生態環境正藉奧運東風而變
調查顯示,電視仍然是受眾了解奧運信息的首選媒體,網絡媒體和其他新媒體成為后起之秀。電視是受眾以往關注體育賽事、目前獲取奧運信息的最主要媒體渠道,90%以上的人仍然選擇電視作為最主要的奧運媒體;但是希望從網絡媒體獲得更多奧運信息的比重攀升到將近30%,超過了傳統的平面媒體。奧運對各路媒體來說都意味著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兩方面的變化,一是媒體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二是跨媒體合作的趨勢逐漸顯現。受眾對于媒體的選擇權在加大,廣告主對于廣告投放的選擇權也在加大,從而最終會引發媒介生態環境的不斷改變。
每個媒介受眾都有自己的“媒體組合”
對北京奧運會的信息感興趣的受眾,接觸不同媒介形式的行為非常顯著。經常收看電視、閱讀報紙雜志、瀏覽網絡或者接觸其他新媒體的受眾有很高比例也在使用其他媒介。電視媒體受眾中,35%通常也收聽廣播,71%也閱讀報紙雜志,57%瀏覽網絡,接觸其他新媒體的也有52%。網絡媒體和其他新媒體的受眾通常接觸傳統媒體的比例也很高,電視的接觸率都在95%以上。報紙雜志的接觸率也在80%以上,同時,網絡媒體受眾中有66%通常也接觸其他新媒體,接觸其他新媒體的受眾72.3%平時也瀏覽網絡。
沒有媒體就沒有奧運經濟
從奧運經濟的角度來講,媒體是企業奧運營銷必不可少的載體,是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紐帶,沒有媒體就沒有奧運經濟。與此同時,通過大眾傳媒,奧林匹克運動得以將奧林匹克知識、技術、信息在全世界傳播普及,有力推動了世界體育的發展,有效傳播了民族文化,提升了國家形象和政治地位,建構了大奧運產業。所以,無論是奧運經濟抑或奧運產業,都離不開媒介的傳播與連接。無傳播則無產業,無媒介則無產業。
奧運營銷傳播的多層次角逐
北京2008奧運會無疑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在參與奧運營銷的目的上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獲得北京奧運贊助權益的企業在2008奧運年到來之際肯定會獲得更多的優勢,這也是高昂贊助費用的價值體現。在2008奧運營銷主題到來之際,非奧運贊助商企業也面臨著強大的壓力,其通過體育元素和其他贊助方式在市場上盡量大地制造聲音。可以說,在奧運營銷傳播中,存在贊助商之間、非贊助商之間、贊助商與非贊助商之間的多重角逐。對于奧運贊助商而言,利用身份標識和推廣特權,找準與奧運的對等價值,和借勢事件營銷和公共新聞,助推奧運營銷升級是開展奧運營銷傳播的不二法門。
篇4
馬旗戟簡歷: 從業超過16年,是中國市場研究行業的早期開拓者。2000-2003年,中國互聯網實驗室(China-Labs)副總裁、首席運營官。2003-2006年,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Sinomonitor)、副總經理。2007 年至今任Nielsen Online大中國區兼東南亞區分析研究總經理。
前瞻觀點: Nielsen Online的最大貢獻是,幫助企業本質上解答了這個問題――以消費者(個體)為中心的全面營銷時代,新技術驅動下的新媒體、新應用和新傳播能力,如何在營銷組織的價值共建、合作分享與市場實現過程,依賴知識分享和互動體驗,通過消費者自發創立的整合與精細規則,最終觸動消費者心靈并完成社會物質與文明的交換。了解更多請點擊贏銷互聯網站省略。2007年影響力: 作為給企業營銷提供服務的媒體研究與測量行業,我們的發展方向是充分理解市場環境的變化,在完善以往單向傳播時代建立的影響力規模分布測評服務基礎上,盡快完成媒體融合時代以用戶(消費者)互動效率為核心評估的服務(例如Web2.0下品牌形象傳播效果測量標準),這可以讓企業、廣告公司更好地適應消費者轉變,可以讓新技術行業更好地完善產品模式,可以讓公眾更好地把握社會脈搏。
回顧2007年,中國市場中企業實踐有某些特點值得關注,最重要的包括面向全球的營銷思路、面向合作伙伴的管理手段和面向成長的領導員工理念,這些都深刻影響著2008年企業管理戰略與品牌策略。同時2008年,又實在是個復雜、充滿不確定的年份,宏觀的:全球經濟增長趨勢減緩,美國總統大選,中國質量提升;中觀的:北京奧運夢想,經濟平穩有效發展、社會和諧共榮;微觀的:市場對奧運營銷期望、社會對90后一代人重視、傳媒對產業轉型的探索,等等,企業想在市場中成功有太多問題需要考慮。 出于我所持的“營銷成為價值重建(Value Rebuilding)的外在傳遞和施行檢驗方式”這一觀點,我格外關注2008北京奧運會。 從北京奧運所倡導的全民性參與,到北京奧運會所處的新營銷環境,可以知道企業奧運營銷既非簡單也非孤立,奧運營銷不僅僅是奧運合作伙伴和贊助商的事情,并未直接贊助奧運會的企業同樣可以參與;不僅僅企業市場營銷部門要參與,企業員工要參與,消費者要參與,企業合作伙伴也要參與。 成敗因素中唯一重要的是:奧運營銷精神與奧運會精神是一致的,成敗取決于所有參與者的參與熱情和程度――這就需要企業(和營銷服務提供商)能夠超越數十年的營銷經驗和方法,甚至需要超越數十年慣有的營銷目標和目的,“社會公眾不再是被動地受營銷影響的消費購買者,他們已有更強大的力量實現自己作為品牌的建設者和擁有者的愿望”,這恰恰是市場4N(新技術、新媒體、新傳播和新營銷)的精髓,誰理解誰才能成功。 2007年,我們強烈感受到4N環境下中國企業在品牌與傳播策略上的巨大進步,Nielsen Online作為全球最大的Information Provider(Nielsen Group)中專門提供數字媒體測評和互聯網測評的業務主體,就是幫助企業本質上解答這個問題――以消費者(個體)為中心的全面營銷時代,新技術驅動下的新媒體、新應用和新傳播能力,如何在營銷組織的價值共建、合作分享與市場實現過程,依賴知識分享和互動體驗,通過消費者自發創立的整合與精細規則,最終觸動消費者心靈并完成社會物質與文明的交換。了解更多請點擊贏銷互聯網站省略。 從Nielsen Online在中國品牌形象及推廣經驗來看,自身也是上述理論的實踐者和受益者,2008年將繼續遵循推動中國數字媒體與互聯網測評公正、客觀與科學發展的基本準則,為中國營銷產業鏈當中的各個參與者提供跨媒體測量服務,實現對中國互聯網市場總體測評(Market Intelligence)、網絡媒體綜合能力測量(Site Census)和中國網絡廣告追蹤監測(AD Relevance)的推動,特別地,Nielsen Online肯定會借助以往悉尼、雅典奧運會的網絡傳播測評經驗,把北京奧運會的數字媒體和互聯網測評作為重點工作,支持社會和客戶實現奧運夢想。一句話:2008年奧運,是參與的年份,也是檢驗的年份,奧運營銷給予機會的同時,也在檢驗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是否真的懂了“消費者即中心”這句話的本質。
篇5
關鍵詞:品牌 評價 展會 戰略管理
中國會展業發展迅速,各地不斷推出的商貿類展會,從宏觀來說,為提升我國制造業水平、為打造城市靚麗名片、為加強我國工商界人士的國際交流和拓展國際空間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平臺;但由于展會運營機構辦展水平參差不齊,其中的一些展會未能獲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展會運營機構由于熱衷于追求短期經濟利益,不重視對展會品牌的長期培育,導致展會不能持續發展;二是有些展會運營機構雖然有展會品牌培育意識,但由于對展會品牌內涵理解不深和對品牌管理重點把握不準,導致展會的發展也不如意。前一種情況,可以通過展會行業管理加以規范;而后一種情況,展會運營機構必須通過學習展會品牌管理理論,掌握展會品牌戰略管理重點,方可使展會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本文的重點旨在針對后一種情況,通過確認和明晰商貿類展會的品牌概念和品牌實質,提出我國品牌展會的評價標準,并以此為依據給展會運營機構進行品牌戰略管理提出若干建議。
一、展會品牌概念與展會品牌實質
在對商品經濟的研究中,人們對產品品牌的認識,以及表述是琳瑯滿目。在學習他人觀點的基礎上,筆者的理解是,產品品牌是產品全部無形資產的總和,這一“總和”可以以可見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特定“符號”,如名稱、圖案、顏色、字體等,或是它們的相互組合等;也常以一種比較抽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如給人帶來的好的聯想和人們的偏好。這些“符號”以及聯想、偏好等,使產品品牌具有區別它物、證明品質的功能。通常說的品牌產品,就是指那些個性鮮明、質量優異的,能給消費者帶來好的感受的產品。品牌產品所包含的無形資產往往具有很高的價值。產品品牌的實質是產品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是由產品之形象和內涵交疊形成的,能引起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差異化使產品在市場中具有更顯著的競爭優勢。
會展業的主要產品是展會項目(本文所論述之展會是指商貿類展覽會或博覽會),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屬于服務產品。展會品牌是指展會項目之無形資產的總和,物化可視的是展會的名稱、標識、吉祥物等,抽象可感受的是好的聯想和親近感。品牌展會是指那些形象鮮明、服務優質,知名度和美譽度高的展會。展會品牌的實質是展會項目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是建立在滿足參展客商需要,定位清晰、形象鮮明、卓有成效的基礎上。
對于一個展會而言,品牌創立從成長到成熟,是一個長期的品牌戰略管理過程,其中凝聚了展會主辦機構大量的心血、智慧和創新。一個品牌展會的打造,需要有明確的品牌戰略,以及相應的實施策略,包括品牌定位、品牌形象樹立、品牌經營和品牌文化形成等。在研究展會品牌戰略管理前,有必要在上述理論的基礎給品牌展會一個具體的描述,即展會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能稱其為品牌展會,從而使品牌戰略管理有明晰的方向。
二、品牌展會的評價標準
用什么標準評價一個展會是否是品牌展會?迄今為止,國際國內沒有統一的標準。綜合業內人士的看法,結合我國的實際,筆者認為在我國滿足以下八個條件的展會可稱為品牌展會。
一是良好的展會舉辦地及場館。展會舉辦地城市的環境美化、交通運輸、酒店服務、消費娛樂等是否良好,展館是否能夠提供舒適的展示空間、優質的設施服務等是吸引客商參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行業協會和行業代表企業的堅定支持。行業協會,以及行業中代表企業對展會的堅定支持,是確保展會宣傳效果和影響力的重要條件;行業協會的參與,以及行業中代表企業的參展無疑也提升了展會的水平。
三是形成規模效應。品牌展會必須是在同類型或同行業展會中規模大的展會,在展覽期間,整個行業眾多有實力的賣家、買家和中介齊聚一堂。有規模效應的展會,意味著大批的產品供應商和采購商參展,以及由此降低的組展商單位成本,和其他各方投入產出比率的增加。
四是代表行業發展方向或展示行業最高成就。這體現了展會的專業性和前瞻l生。這樣的展會必定有明確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且能提供幾乎涵蓋整個專業市場的所有信息。由于提供的信息全面、專業,必然吸引眾多客商和觀眾參展。
五是一流的展會服務。展會服務貫穿于組展商的整個運營過程,從市場調研、主題立項、尋求合作、廣告宣傳、招展手段、觀眾組織、活動安排、現場氣氛營造、展后服務,甚至包括所有對外文件和信函的格式化、標準化等,都須具備高的專業水準和從業人員的嚴謹處事態度,服務過程體現高效和細致。
六是戰略規劃指導下的連續性和靈活性。只有科學合理的展會發展戰略,才能使展會資源得到很好地分配,才能使展會從謀求短期利益走向謀求長遠利益。展會的連續性要求展會在一定時期內在舉辦時間、頻率、地點和主體活動等方面基本一致;靈活性要求展會根據國內外會展業發展趨勢和參展商要求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展會生命周期的延續是連續性和靈活性的統一,一成不變或忽視市場變化的做法將使展會難以為續。
七是媒體的強力合作。有影響力媒體的強力合作是展會影響力的重要保障。一個展會要成功舉辦,并發展成為品牌展會,媒體宣傳報道充分與否至關重要;展會品牌的形成需要媒體的大量的正面報道;媒體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亦有助于提升展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反過來,品牌展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眾多媒體的關注。
八是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我國目前的體制現狀下,能得到政府支持的展會,往往能獲得良好的綜合效益,包括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樣的展會,展會運營機構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能整合更多的資源,從而能為參展客商提供更多的實惠和便利,辦展質量往往較高,展會的品牌影響力更容易擴張。
三、基于品牌展會評價標準的展會品牌戰略管理思路
上述的品牌展會評價標準,為展會主辦機構的品牌戰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樹立品牌觀念,制定品牌戰略
要培育一個品牌展會,首要的是展會運營機構要樹立牢固的品牌觀念,認識到只有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展會才可能持續發展。樹立了這樣的品牌觀,展會運營機構才會從舉辦地及場館的選擇、主題的立項、展會活動的策劃、展會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展會的創新等具體方面來實施展會的品牌化發展。同時,必須認識到展會品牌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展會的運營機構要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確立展會的品牌發展戰略。只有在較長時間內堅持一種戰略,而不輕易游離的展會運營機構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2.研究環境變化,滿足客戶需要
對展會運營機構來說,參展商是客戶,對參展商來說,專業觀眾是客戶。客戶滿意,展會才有可能持續發展和壯大。客戶的需求是變化的,要做好服務,就必須盡最大努力滿足客戶的需求。此外,展會的外部宏觀環境、行業環境、競爭環境都在變化,只有適應變化,不斷創新,展會才有生機和活力。因此,市場調研尤其重要。設立高水平的研究機構,確保研究內容的科學性、時效性、針對性,是展會品牌戰略制訂和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3.發揮各方作用,有效整合資源
為打造強勢品牌,展會運營機構還應充分利用各種相關資源,發揮不同利益主體,包括主辦機構、承辦機構、協作機構、參展商、專業觀眾、展會場館、展會所在地等對展會項目運作各個環節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分析、梳理、整合各種資源,并加以綜合利用。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展會運營機構必須努力尋求專業協會、行業內領導型企業、有影響力的媒體、政府等多方的支持。因此,展會運營機構應主動溝通、服務先行,強調互惠多贏合作,以最大程度聚集資源、盤活資源,為展會項目的運營管理服務。
4.致力專業化,展示新成果
專業化是打造品牌展會的必由之路。專業化能夠形成差異化,差異化可形成展會的競爭優勢。專業化使展會運營機構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握客戶的需要,從而在招商招展和展覽會現場管理等過程中更加準確、有效。專業化需要展會運營機構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擁有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實行完善的操作規范、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專業化要求展會專注于某一行業或某一市場的客戶,努力把握行業或市場發展的脈搏,展示行業的最新成果,以新技術、新產品、新觀念的不斷推出,占據同類型展會的制高點。
5.完善場地設施,提升服務水準
場地設施是否完備、便捷,服務水準是否高水平,對展會品牌形象的樹立至關重要。場地設施屬于展會的硬件,服務屬于軟件。硬件建設要使展會的設施,包括展館的空間、水電、采光、空調通風、寬帶網線、消防、電梯、通訊傳輸、疏散通道等是齊備的、令人舒適的、便捷的、安全的。軟件建設要保證展會服務達到一流水準,包括招商招展、迎送接待、通關檢驗、現場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安全保衛、展后跟蹤等都必須是高水準。為此,展會運營方要加大先進技術引進和服務人才培養的力度,做到展會的軟、硬件建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6.拓展品牌空間,善用品牌資源
要擴大展會品牌影響,必須拓展品牌空間。展會品牌空間包括時間、地域和價值三個方面。時間方面主要指展會舉辦期的長短、舉辦的頻率等,當展會發展到一定程度,適當延長舉辦時間,或增加辦展頻率,可以增強總效果;地域方面主要指展會的地域擴張,比如一些國外著名展會在其他國家辦展等,可擴大展會品牌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價值方面主要指品牌的綜合經營,品牌的物化形式,如名稱、標識、吉祥物等是重要的品牌資源,要善加保護和利用,通過與高質量、高層次客商的合作,取得品牌的綜合經濟效益和影響力,提升品牌的價值。
7.優待新聞媒體,打造網絡品牌
展會品牌良好形象的塑造,必須借助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的大量正面宣傳報道。做好對這些新聞媒體的公共關系工作,保證展會期間媒體和記者能得到很好的待遇,將吸引更多的媒體或記者關注和報道展會。在眾多媒體當中,互聯網是一種新型媒體,它綜合了傳統媒體的許多優點,且互動能力突出,是展會品牌傳播的重要平臺。展會運營機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絡的功能,通過建立網站、規劃網站內容、美化頁面、信息篩選和及時更新等一系列工作,在現實展會之外打造精品網絡展會,高效傳達品牌認知和美譽。
8.爭取政府支持,構建良好環境
品牌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在我國,尋求政府對展會的支持是保護和提升展會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環。通過政府的力量,可有效打擊重復辦展現象以及品牌侵權行為,避免客商資源的分散和不良口碑的傳播,從而保護品牌展會運營機構的權益;通過政府渠道,可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聚集國內、國際兩種資源,為提高展會的成效服務;利用政府的影響力,可協調理順展會活動各方的關系,保障展會的健康發展;利用政府的補貼扶持政策,可擴大展會的規模和提高展會的質量;利用政府的對外關系,可拓展展會的海外空間。
篇6
往往有一些獨辟蹊徑的企業。結合奧運精神、主題、人文特質以及邊緣化題材,采用有效到達率高的傳播方式,以形成貼近奧運的關注熱點,從而達到奧運營銷的目的――比如充分挖掘無線營銷領域傳播價值的企業們。
隨著互聯網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奧運主體的影響力,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兩年內逐漸成熟的手機無線傳播及無線營銷模式,也以其精準、高效的媒體傳播特性,有效的營銷傳播到達率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因此,手機無線傳播被譽為未來將超越互聯網媒體的“第五代媒體”。
無線傳播中的網站建設到媒體選擇,廣告形式到受眾覆蓋,能夠體現高度的專業性,充分挖掘手機媒體、無線廣告的特色與核心價值。而新技術的運用,更能激發潛在用戶的強烈關注,用戶的精準性得到確實的保證,也符合創新精神。奧運期間,如果將無線營銷與傳統市場營銷進行融合,傳播效果將會非常顯著。
無線營銷的“人文奧運”式互動
無線營銷的手機傳播方式,是經過對手機傳播的新媒體充分認可決定的。并將借助這一具備準確的傳播方向和傳播到達率、最具有潛力的市場拓展工具,開展長期的營銷推廣傳播工作,以求通過對用戶信息交互達到的高效準確,使企業CRM工作更加完善。
以作為2008北京奧運會移動信息服務合作伙伴的中國移動為例。其“移動夢網”門戶提供了“掌上奧運”專區,使大眾通過手機能夠隨時隨地獲得奧運賽事信息等多種信息服務,手機傳播將成為奧運期間大眾關注奧運的最便捷、快速手段。同時,“移動夢網”指定互動合作伙伴飛拓無限為眾多企業提供了圍繞手機營銷的多種無線傳播服務――移動環境下企業傳播及營銷變得無處不在了。采用貼近奧運題材、貼近最終消費個體手機傳播的無線營銷,是企業有效投入奧運營銷的新傳播利器。
上海大眾也開始關注“第五代媒體”的市場功用。與飛拓無限攜手共同打造基于無線互聯網平臺的“上海大眾人文奧運”專題欄目,并建立相關“關愛里程”活動的無線WAP網站,夢網用戶登錄“上海大眾人文奧運”頻道,申請試乘試駕大眾新車……在無線傳播載體上,架構企業奧運營銷是極具性價比的,通過隨身的手機關注奧運的同時,奧運企業還可借助無線平臺,邀請民眾參與到企業奧運題材征文、知識問答、圖鈴評選、賽事競猜、奧運彩鈴征集、產品定名等若干將企業與奧運主題共鳴的互動營銷活動中來。
奧運無線營銷,決勝于手機
在中國,“第五代媒體”的歷史要上溯到2003年8月,中國無線營銷領域誕生了第一家企業――飛拓無限,其在廣告客戶上則更多面向行業高端用戶的業務拓展。起初,專注開發形成市場需求的“無線營銷”的公司少之又少,無線營銷行業內企業的利潤熱點,則集中于彩鈴、短信、MP3下載等手機增值服務業務。 無線傳播及無線營銷在國際領域,日本與韓國的發展比較快,歐洲該行業發展相對緩慢。而借鑒了國際無線傳播行業經驗的中國本土無線營銷運營商,則慢慢開始做國內無線傳播和無線營銷市場的開拓,想要憑借中國巨大的無線市場客戶端優勢,使得國內的無線傳播成為領先歐洲、比拼日韓的優勢行業。以2006年為中國無線營銷行業元年,一年多來,進入無線傳播及無線營銷行業拓展的公司逐漸增多,國內無線傳播及無線營銷的環境、市場形成進入加速度階段。
篇7
關鍵詞:新媒體;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一、傳媒產業的升級轉型對新媒體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現階段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促使媒體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傳媒形態呈現多樣化。數字創意、數字出版、網絡視聽、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形式多樣的融媒體、新媒體先后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傳播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呈現,新的傳播體系與媒體矩陣形成,新媒體傳播機制推陳出新,媒體的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發生顯著變化;二是順應新媒體的發展特點,陸續產生首席內容官、直播視頻記者、微信微博運營、新媒體編輯、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自媒體推廣等眾多新的職位。新興的新媒體崗位標準既需要掌握傳統媒體的采寫、編制、剪輯等基本專業技能,還要熟悉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懂用戶會互動、懂數據會信息整合、懂內容會產品運營、能策劃會短視頻制作,并熟練進行可視化新聞報道等新技能。高等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調職業性與實踐性,面對新媒體產業的迅猛發展,專業人才的職業內涵需求的變化,高職新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需對應調整,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基于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也是最重要的改革突破口。
二、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媒體產生巨大沖擊,新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受眾粘性、信息整合、內容形態、傳播渠道等對傳統媒體產生深刻影響,傳統媒體已走上融合媒體的發展道路。目前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還存在幾個問題:一是“互聯網+”式跨媒體型人才培養特征薄弱。融合媒體已向縱深發展,全媒體傳播體系已成為趨勢,“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對用戶的訴求準確分析的能力也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技能,當前數字內容管理、數字信息存儲等新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力也是“互聯網+”式人才需求的特征,而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的培養還局限在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媒介崗位的采編、播制、拍攝技能,缺少融媒體需求的具有復合型的“互聯網+”式人才培養的特點。二是“專業+”式復合型技能特點不顯著。現階段,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還不能體現新媒體傳播分眾化、窄播化的特點,仍然以傳統新聞寫作、拍攝、視頻制作為主的技能培養,對學生缺少用戶分析能力、新媒體產品內容整合、策劃與運營能力、新媒體小程序、微視頻、微傳播等產品的策劃與設計能力、創意剪輯合成能力、網絡能力的訓練,實踐教學觀念滯后于產業發展態勢,課程體系與新媒體市場需求的職業能力有很大差距,課程內容也缺乏與新媒體工作內容相關的項目實訓,職業技能培養不能有效對接新媒體崗位的需求。
三、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同于理論教學體系,是與知識理論體系相對應的一項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實訓體系,包涵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踐教學保障、實踐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既要體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統一性,又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應用性、職業性。為此,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應當主要從下以幾個方面進行構建:1.構建基于新媒體職業需求的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目標構建的出發點是市場需求、社會需求和崗位需求,通過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崗位群能力需求分析而構建。現階段,智能化、數字化的技術深刻變革傳媒產業,新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已呈現數字化、網絡化、碎片化、渠道化、可視化、多媒體形態化的發展,媒體生產內容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內容融合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混合傳播形式,內容報道豐富,尤其短視頻、H5、VR可視化形態報道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對新媒體相關崗位需求較多的領域主要分布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娛樂、教育、生活服務等方面,新媒體崗位職責集中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多渠道與平臺的內容更新、策劃運營、產品推廣等,尤其對用戶、內容數據分析、線上活動組織、與用戶互動的能力需求日漸明顯。高職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應聚焦現階段新媒體產業的變革與發展,圍繞融合媒體、新媒體領域職業崗位的新變化、新需求,確定新媒體人才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根據新媒體內容制作、數據分析、媒體技術、內容策劃、新媒體運營等核心崗位技能,分析融媒體、新媒體就業崗位群的專業基礎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設計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構建高職新聞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新媒體人才需求呈現“專業+”復合型,策劃能力、寫作能力、采編能力、攝制剪輯能力已成為專業通用能力,新媒體技術、融媒體內容整合編輯、文案策劃、融媒體內容運營等能力為專業核心能力,數據挖掘與分析、融媒體產品設計、品牌策劃、互聯網市場運營等能力逐步發展為專業的拓展能力,高職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應遵循“產業需求調研—行業人才需求分析—主要職業崗位群—職業能力分析(專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確定實訓課程領域與目標—確定專業能力培養課程實訓模塊—開發實訓項目及任務—開發單項、綜合、頂崗實訓項目”的流程,構建以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相結合,實訓項目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實習平臺與生產平臺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才能培養出適應媒體快速發展的復合型技能人才。2.構建“層次遞進化”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模塊。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是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每個實踐課程不是獨立割裂的,而是依據崗位能力、工作任務設計的體系化課程。從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網站對新媒體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需求分析,遞進的職級崗位主要涵蓋新媒體內容編輯、運營主管、新媒體總監。新媒體內容編輯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內容、用戶、活動、推廣”四個模塊,工作內容為資訊的收集與整理,素材信息、數據的收集,文章的編排與排版,根據主題、活動等撰寫新媒體文案;與用戶互動并解答問題,建立粉絲交流群,策劃與組織線上活動;撰寫活動推廣方案,對各新媒體平臺、渠道進行信息推廣與管理。新媒體運營工作內容主要有“分析、團隊、運營、市場”四個模塊,對行業網站或新媒體各平臺進行市場分析定位;通過數據分析、用戶訪談確定用戶畫像;對內容、活動數據分析,優化運營方案,對項目進行規劃,確定每期內容選題,制定項目整體計劃,制定管理團隊并績效考核;聚攏媒體資源,商務談判等。新媒體總監的工作內容主要有“運營、管理、市場”三個模塊,具體為制定項目戰略目標,對行業市場預判,整合行業渠道、媒介等資源;獨立帶領團隊,協調內外部資源,運營欄目或平臺;開展市場、商務談判等。基于新媒體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變化,高職新聞專業要培養具備復合專業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以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引入崗位技術標準,對接新媒體內容生產、文案創意與策劃、新媒體數據分析、運營推廣、數字產品制作等核心職業能力的需求,開發與新媒體工作崗位對接的專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的模塊化課程,每個模塊化課程可采用三級化實踐教學,即課程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暑期社會實踐、畢業頂崗實習的方式,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層次遞進化”能力培養,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核心競爭力。3.打造校企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推動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高職新聞專業要培養具有新媒體思維,具備新媒體復合專業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持續結合傳媒產業發展,聯合行業優質融媒體企業,建立校企融合多元化的實訓教學平臺。校企協同開發專業實踐課程,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構建虛實仿真工作情景,訓練學生適應復雜化的新媒體實踐任務;引入新媒體行業資深人士,成立“大師工作室”,協同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復合式新聞實踐能力;以教室、仿真室、實訓室“三室”為基礎,以識崗、習崗、頂崗“三崗”為途徑,拓展課堂的內涵外延,通過仿真、模擬、實踐能力訓練、新媒體技術培訓、社會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功能,深度融合課內、課外、企業“三課堂”,學生通過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仿真”或真實的生產項目的教學實踐,切實感受職業標準,才能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全面提升的實踐教學目標。4.建立多維度的實踐教學評價。實踐教學評價是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衡量,也有益于提高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實踐教學評價主要面向專業、實踐課程、教師、學生四個維度來設計評價指標。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基于新媒體的崗位工作內容,高職新聞專業的實踐類課程教學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尚需完善,需要以校企合作為抓手,聯合新媒體行業、企業,建立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以新媒體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開發新媒體系列崗位的職業能力標準,依據職業標準構建課程體系,系統設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在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緊跟時代的變革,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加強實踐教學,推進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出滿足新媒體行業所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勝宏,唐紅雨,王琳.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實踐教學質量[J].鎮江高專學報,2016.
[2]楊靜民,紀惠軍等.基于“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20.
篇8
聽說分眾將與新浪的合并消息,雖然有些意外,仔細想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我個人非常認同商用樓宇的渠道價值,顯然,這一點,也許江南春先生并不以為然,他可能并沒有看到這個渠道背后更加深層次的力量,江南春出售分眾戶外數字網絡,我認為意味著4點:
1、 江總已經看到了分眾的天花板,他不認為分眾戶外數字網絡的未來還有多大的增值空間,相反,隨著受眾新鮮度的降低,噪音污染引發的客戶反感,高頻次的審美疲勞,使得媒體投放效果越來越打折扣,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將很大程度上削弱廣告客戶的媒體投放預算。
2、 同時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江南春原本想尋求的分眾無線和好耶廣告分別獨立上市的計劃,在短時間內已經無法實現,這意味著江南春短期內無法實現資本接力,再次實現爆炸性的增長。
3、 江總已經把分眾視同了一筆買賣,并不認為分眾的渠道價值有更深遠的力量,或者尚未想通如何再次轉化渠道的價值的方法,當然,基于這個理解,勢必對控制渠道的團隊的建設也將是急功近利型的,團隊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未必如想象的強大。
4、 分眾正在逐漸失去品牌定位的力量
當年分眾的崛起,關鍵歸功于他的優勢定位(高度細分受眾)和獨特的運營方式(樓宇視頻聯播網絡)。成功的品牌定位使分眾能有效地區分他和傳統媒體尤其是與電視和戶外的區別,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廣告客戶的決策。對比電視和戶外,分眾能精確鎖定人群,高頻次到達,相反,收看電視和看見戶外廣告的卻是各個年齡職業的人都有。相對于“大眾”,“分眾” 也因此而得名。另外成功構建了創新的樓宇視頻聯播網絡這一獨特的運營方式,有效地支撐這個定位,并把這個定位的威力最大化。
可以這么說,分眾開創了媒體傳播“分眾”時代,連許多傳統媒體也深受其影響,成為了“分眾”的粉絲,也開始強調受眾細分的概念,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分眾的地位。這就如同“沃爾沃”,回避對轎車在駕控、舒適、動力等傳統理念的訴求(事實上,沃爾沃在這些點也做的相當出色),把品牌聚焦在“安全”上,全力打造“最安全的轎車”,他的品牌戰略非常有效的突出了品牌的差異化,重新定義了車主對對汽車的認知,左右了車主購車的決策,最后連寶馬、奔馳也深受其影響,反過來強調我的車也很“安全”,反而進一步鞏固了沃爾沃的市場地位。
正是他的核心定位的力量,彌補、淡化了其自身的很多缺陷,一路走高。
而分眾最近幾年的擴張和并購,使得他的核心定位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分眾,逐漸走向了“大眾”。
二、分眾正在逐漸失去品牌定位的力量
上市以后,分眾開始力推“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的概念,除了前期并購聚眾、框架外、還先后并購或涉足了超市視頻網絡、大賣場視頻網絡、機場巴士視頻網絡、戶外LED大屏幕(如上海淮海路路邊的LED大屏幕),甚至銀行、醫院、餐飲等渠道。
分眾的體系越來越龐大,媒體數量成倍數增加,看似越來越多的人得以目睹“分眾”的風采,大人、小孩、白領、主婦各種受眾群正在被納入分眾的傳播體系,分眾正力求“讓你上班看見,回家看見、購物看見,吃飯看見,連睡覺(在車上)也不讓你的耳朵閑著”,但非常遺憾的是分眾賴以起家的關鍵定位“分眾”,已經被這一系列的并購改造的模糊不清了,分眾傳媒正在快速過渡成為“大眾”傳媒。
并不是說“大眾”傳媒不好,電視也是大眾傳媒,新聞晨報也擁有廣普的受眾,但是分眾如果確定要這么做,必須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我和他們到底有什么不同?不然廣告客戶不一定非要投給你。你的品牌會失去原有的威力。
品牌的核心價值來自于“差異化”,品牌戰略的最高成就就是能讓品牌成為某個品類或服務的代名詞,實際上分眾在4年以前就做到了,然而分眾對自己的新定義:“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恰恰弱化了原有的品牌差異,現在,分眾漸漸等同于“大眾”,廣告客戶的投放也變得猶豫不決,原應很簡單,品牌定位弱化以后,分眾不能給到客戶清晰的非投不可的理由。
分眾對自己的新定義:“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只說明了我是什么,沒有表達我和別的媒體有什么不同,好比王老吉只說:“王老吉:中國涼茶”,你會去喝嗎?王老吉成功的關鍵在于“降火氣”的定位,間隔出他和其他飲料的區別,涼茶只是品牌定位的載體。分眾的商用樓宇LCD視頻聯播網絡是表達他差異化定位的最佳載體,事實上分眾的核心利潤依然來自于他的“傳統項目”:商用樓宇LCD視頻聯播網絡和框架網絡,而其中框架網絡的獨特的價值并非來自“分眾”,而是其優于其它一般媒體的“強迫性”和“區域性”。其他的媒體平臺合并入分眾體系后并沒有形成明顯“疊加增值”效應,或者說即便沒有被分眾收購,它本身也能銷售這個量,合并后銷售量也沒有質的變化,反倒是“拖累”了分眾的原有定位優勢。
三、差異化定位是企業戰略的核心,是品牌價值的靈魂
現代企業戰略的核心是已獨特的運營方式構建差異化的定位,品牌戰略側重企業特異的定位如何在市場上表達并被有效認知。構建差異化的定位,并最大程度占領客戶的心智,是解決外部競爭的終極解決辦法。所以正確的企業戰略是品牌戰略的前提,當一個企業迷失定位的時候,它的品牌定位自然也會變得模糊不清、菱模兩可,或者不能被有效表達,即便一個企業有多重定位,正確的方法也應該是以獨立的品牌來運作。
分眾目前的狀態與2003年前的光明頗有相似之處,2001年前,光明在乳業各個方面一直排名第一。在隨后的2年,光明在全國各地收購了30多家地方乳品企業,大幅提高內部生產運營能力,就在光明忙著全國布局的時候,蒙牛、伊利開始進入全國市場,他們用大量媒體向消費者訴求“大草原”概念,“大草原出好奶”,強調“草原奶”的定位,言下之意“光明”是“工業奶”,非自然。而事實上蒙牛伊利由于運輸時間長采用利樂包裝,光明采用巴氏殺菌法,才是真正的鮮奶,但是光明沒有及時強化品牌定位,有針對性地反擊,解決外部競爭問題,結果大量產品銷售不出去,04年開始大幅虧損,終于在05年的“回爐奶”事件曝光后,跌落到第三名。
大部分企業創業初期的高速成長正是源于獨特的定位,并且定位價值被客戶有效認知,才使得企業運營能力轉化為業績。公司起來以后,資金和團隊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進步,這時候就有許多企業容易走入兩種誤區:
誤區1:重視運營效益,忽略戰略定位
許多企業迫于經營的壓力或對增長的渴望,會盲目擴大產能,追求運營效益,或兼并了許多于既有定位并不相符的業務,短期內可能會帶動銷售,但往往會因為過分偏重運營效益,忽視了企業的戰略定位,使企業的戰略定位越來越模糊不清,加速“暴露”企業的定位問題,最終導致運營成本高昂,而產品卻銷售不出去,獲利能力直線下降。
十年前的上海輪胎就是一個例子:1996年上海輪胎凈利潤1個億,在業內遙遙領先,96年中期,為擴大銷售,上海輪胎對企業內部管理和營銷體系作了大的調整,并在現有的分銷渠道外引入專賣店模式,2年內在全國開設了518家專賣店,2個倉儲中心,短期內渠道的擴張帶來了銷量的激增,然而由于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解決戰略定位,專賣店和分銷渠道的大量壓貨賣不出去,貨款不能及時回籠,到了99年主營收入下降了32%,到2000年虧損了5.4億。直到2001年后的新管理層重新整理了企業定位,把業務聚焦于”載重子午胎” ,并圍繞新定位開展內部運營,才重新建立起了競爭優勢,05年凈利恢復到1.29億,競爭優勢一直保持到現在。
與上海輪胎成鮮明的對比,02年以前的王老吉還是一個區域性的支流品牌,1年銷售1個億,那時候他們對于把王老吉當藥還是當茶賣都還沒有想好,電視上的廣告也無法清晰表達產品的特點,現在我們知道王老吉在05年就已經做到了25個億銷售,目前已經超越了中國的“可樂”市場的銷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王老吉的成功關鍵在于重塑了產品的定位,把王老吉定位為“降火氣”的涼茶,首先定義了一個新的品類“涼茶”,然后以“降火氣”的關鍵定位將王老吉與其它飲料區別開來,并圍繞定位調整了一系列的經營活動,首先改進了口味,增加了甜度,既然定位為飲料,口味自然不能太苦,而存留的適度苦味又強化了“降火”的心理感受,然后改進外包裝,重拍電視宣傳片突出上述定位,接著開始在全國鋪貨,尤其針對火鍋店、川菜店等場所,正是“定位”的正確,才主導了王老吉在全國的決定性勝利。可以想象如果王老吉不先作戰略定位的重塑,盲目推進全國市場,其后果一定和前者無二。
誤區2:錯誤的理解了定位
很多企業家都認為自己的企業有定位,但是產品或服務還是賣不好,這實際上是錯誤的理解了企業戰略定位,以為定位就是決定“企業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其實戰略定位的真正目的不是決定“我要做什么”,而是“我做什么能和他人不同”。與眾不同才是戰略定位的核心,“不同”遠比“做的更好”要重要的多。企業不能一相情愿的按照市場需求確立企業的定位,好比大家愛喝可樂,所以我決定生產可樂,結果一定可想而知,只有解決了品牌的差異化,并有效表達出來,獲得客戶的認知,產品或服務才能長久生存,舉個簡單的例子,例如如果我非要賣可樂,那么我就用以下辦法或許還有活路:
1、“憂郁可樂”,口味變苦,體積變大(心情差胃口就好),外觀看起來要夠傷心
2、“固體可樂”,把可樂變成棒冰(當然,要能解決碳酸在固體中的保存問題)
3、“正常可樂”,專門在農村銷售
當然以上只是個玩笑的創意,意在表達差異化定位可以有多種角度,的可以通過放大產品文化上內涵上的差異,也可以創新新品類,或者干脆錯開被主流品牌占領的重點城市等等。
當年聯通把CDMA“定位”在高端移動通訊,希望借助CDMA信號好,輻射少的特點,提供給高端人群使用,然而聯通的品脾優勢一直在低端市場,移動品牌在高端市場更具優勢,聯通在隨后的CDMA市場推廣中,屢屢受挫,業績一路下滑,最后被迫放棄高端定位。
所以戰略定位是指“定義客戶心中的位置”而不是“定義企業主心中的位置”
四、分眾的定位問題
分眾實際有一個非常有力而且獨特的定位:“有效到達特定受眾群”,并且目前依然是這個“概念”的領軍人物,只是快速的擴張和并購大大弱化了這個定位,也許是分眾自己也感覺到了“分眾”的概念不能覆蓋旗下所有的媒體,所以重新定義為中國最大的生活圈媒體群。
擁有商業樓宇視頻、賣場終端視頻、公寓電梯平面媒體、戶外大型LED彩屏媒體、手機無線廣告媒體等多個針對特征受眾的媒體網絡,看似滿滿堂堂一大堆,實際上有用的依然是在商業樓宇視頻和公寓電梯平面媒體,其他媒體的疊加不但對其品牌幫助不大,反而淡化了“分眾”在廣告客戶心中的定位,“分眾”變得日益模糊。另外,其他媒體的表現并未因為合并入“分眾”而大有起色,反倒是拉低了分眾的“平均分”,影響了分眾的業績表現。
五、結論
篇9
然而,微博火熱的背后卻是微博運營管理人才的緊缺。許多用人單位開始四處招才,但是符合條件者寥寥。微時代已經洶涌而來,隨著市場對微博運營人才(以下簡稱“微人才”)需求的增加,微人才將來勢必有廣大的發展前景。
“微人才”需求與日俱增
“現在微博影響力很大,我們學校想開一個官方微博,但是由于缺乏這方面的人手,所以遲遲還未開通。”在最近一次我市幾所高校招生就業負責人的座談會上,一位高校就業辦的負責人感慨近年來微博的迅猛發展之勢,表示微博現在影響力很大,想開通官方微博作為與學生溝通的新平臺,引起了其他在場負責人的共鳴。
事實上,學校只是當前微博人才需求的一個小的縮影。企業對微人才的需求更為龐大。
早在2009年10月,歐萊雅開通新浪官方微博,并首次將一年一度的“歐萊雅媒體風尚大獎賽”在該微博中進行全程直播,吸引了大批手機、網絡用戶的參與,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受此影響,企業微博營銷開始在我國企業間流行,凡客誠品、長安福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柒牌服飾等品牌也紛紛開通微博,通過與網友們的親密互動聚集人氣,開拓品牌營銷的新領地。特別是今年以來,中國微博用戶發展到幾億人規模后,企業微博營銷不僅在大公司,在中小型公司間也開始盛行。
記者從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人才網站了解到,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到上述人才網招聘微人才的企業和單位與日俱增,目前多達四五百家,職位數千個,這其中不乏億邦實業、易動時尚等東莞本土企業的身影。
“微博是企業很好的一個宣傳和展示平臺,目前我公司正在招聘微博營銷專員這方面的人才,但是真正符合條件的人很少。”東莞易動時尚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劉利告訴記者,他公司今年在新浪上開通了官方微博,幾個月時間吸引了近3000粉絲,并通過微博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反響很好。
劉利表示,目前,該公司官方微博目前是臨時抽調的人手進行運營和維護,想招聘微博運營方面的人才對微博進行更好的維護。
“微人才”缺口巨大
2011年8月,繼騰訊微博的注冊用戶破2億后不久,新浪也緊接著宣布其微博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億。數億微博用戶的迅速涌現,宣示著我國全民微時代的來臨。隨著微博用戶爆炸式增長,微博以更加獨特的傳播優勢,成為極具潛力的網絡營銷工具,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
相比其他宣傳方式,企業官方微博使用成本低,但具有很多傳統媒體不具備的雙向溝通優勢,可以幫助企業潛移默化地向客戶灌輸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品牌理念,也可以通過產品和促銷信息刺激銷量。同時,企業還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客戶的意見和想法,甚至可以在線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為企業戰略的制定提供最原始的參考數據。
基于此,不僅知名大企業,一些中小企業也在微時代到來之后紛紛開通官方微博作為企業宣傳和品牌推廣的窗口,這為就業市場提供了很多微博運營管理方面的工作崗位。
記者隨機對網上發出招聘微博人才的企業進行抽查時發現,盡管招聘企業對微博職位給出的待遇不錯,但相比其他職位,應聘微博運營管理方面的求職者較少,并且應聘者中,大多數人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符合條件的少之又少。
“公司發出招聘微博運營人才的信息后,陸續有一些人報名應聘,但是其中沒有找到很合適的人選。”劉利表示,公司專門招聘微博運營人才,肯定不會只是讓他寫寫信息、發發照片這么簡單,他們要找的微博人才需具有很好的活動策劃和組織能力,能夠很快地吸引到成千上萬的粉絲,提升公司的人氣,并能夠和其他的微博團體形成良性互動,宣傳和推廣公司的品牌影響力。
北京蜂鳴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等另外幾家正在招聘微博運營管理專員的公司也均表示,應聘這一職位的求職者人數很多,但是符合條件的人很少,他們仍在尋找合適者。
“微博是個新生事物,這方面的運營管理人才不好找,我們現在是依靠自己進行摸索式培養滿足。”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的官方微博的具體負責人劉哲表示,該校的微博的粉絲現在已經過萬,每日需要整理的信息量非常大,急需專門的微博人才進行運營和維護,但是微人才難找,學校只能自己培養。
“微人才”必須是深度網民
一方面是用人單位對微人才求賢若渴,但是另一方面卻是很多微博運管管理方面的求職者被拒之門外,那用人單位招聘“微人才”具體要求有哪些?微博工作具體又是做什么呢?
記者采訪了多家企業的HR,了解到企業需要的微人才需要具備以下條件:首先,工作要求總體上要求求職者是深度網民,熱衷微博,并熟悉BBS、Blog、SNS等網絡媒體運用,不少公司還要求求職者對互聯網運營和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并擁有3000-5000不等個人微博粉絲。
篇10
在奧運賽場上的金牌榜排定名次之后,奧運賽場外中國企業的營銷大比拼也告一段落。無論是奧運贊助商還是非贊助商,在這場空前的奧運營銷大戰中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傳統企業傾情投入,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之間更是激烈角逐。
而最終,哪些品牌才是這場奧運營銷大戰的贏家呢?《新營銷》在本期推出“奧運?贏家”專題報道,并綜合CTR、艾瑞、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奇酷等多家數據監測機構的數據了“奧運營銷品牌贏家排行榜”,并在本期專題中對部分獲獎企業和案例予以深入報道。
奧運營銷品牌贏家排行榜
奧運營銷最佳案例獎中國石化長城油
中國石化長城油準確地洞察到了全社會對文明行車的需求,率先發起以奧運為主題的聲勢浩大的“長城油暢行2008活動”。這一活動無疑是長城油與公眾、消費者展開密切溝通并爭取認同與好感的最佳載體,也是長城油奧運營銷獨特的爆破支點。
奧運營銷最佳門戶網站傳播獎新浪網
10年積淀的新浪,以強勢的專業性構建了自身的公信力、聚合性及用戶黏性,為幫助企業實現營銷價值的最大化奠定了良好基礎。新浪對多方資源的整合,進一步提升了新浪在奧運營銷中的優勢:與世界三大通訊社及三大體育視頻機構合作,為新浪的北京奧運會內容增輝;聯手GETTY、INFOSTRADA,確保北京奧運會圖片全面和數據及時;與國內多家優勢媒體協作,放大了新浪體育的影響力;新浪豐富的名人資源及草根博客資源聚攏了網民關注的目光。憑借多年來積累的網絡營銷及客戶服務經驗,新浪在奧運期間為企業創造了一個有效的營銷平臺。
奧運營銷最佳在線整合傳播獎騰訊網
憑借“門戶+IM”的獨特傳播模式,騰訊網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創造了很多在線整合傳播精彩案例,其中“可口可樂在線火炬傳遞”活動,40天內就“拉攏”了4000萬人參與其中,創造了在線營銷活動參與人數的最高記錄。騰訊網通過其平臺釋放出的巨大營銷能量,通過全方位、多觸點、即時、互動的傳播形式將營銷影響波及數億互聯網用戶,這是過去傳統的營銷手段所無法達到的高度,也是騰訊網在線營銷的魅力和顛覆性所在。
- 上一篇:會計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 下一篇:交通安全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