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運營常見思維范文
時間:2024-03-11 17:43: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媒體運營常見思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偏鋒;書法;數碼藝術;藝術生產;文化產業(yè)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對于藝術產品,可以從多種角度加以考察,“偏鋒”便是其中的一種。它本是一種書法范疇,得名于書法工具的應用,因此古人說“筆鋒入處看偏正,詩案翻來辨古今。”①“偏鋒”又是一種策略,其應用遍及藝術、文學乃至于軍事、經貿、傳媒、投資、工農業(yè)、計算機、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眾多領域。要論數碼時代的創(chuàng)意,不論是著眼于新媒體助力打造產業(yè)鏈,或者是著眼于內容立體化的發(fā)展,都可以從正鋒與偏鋒的關系去思考。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偏鋒”是相對于正鋒、主流、定勢、范本、慣例或者陳規(guī)的一種創(chuàng)新取向,是另辟蹊徑的努力。如果說偏鋒與正鋒在狹義上特指書法中兩種既分又合的運筆方法的話,那么,它們在廣義上可以擴展到雖有主流和支流之不同、但具備共生性的多種對象。作為產品的偏鋒藝術指的是追求靈想獨辟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
一、偏鋒觀念與中西文論
不論在中國或西方,偏正之分都是由來已久的。“正”通常意味著正道、慣例、主流、經典、大路等,“偏”則意味著旁門、另類、支流、別作、小徑等。至于“偏鋒”一詞,則是我國書法理論的獨特創(chuàng)造。它為其他領域的策略研究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一)從我國文論看偏鋒
書法實踐中的正偏鋒之分由來已久,唐代顏真卿、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元代趙孟頫等人都有此類作品。“偏鋒”一詞則到明代才出現,本是對于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曾任京兆應天府通判)書法的一種批評。據周天球所說,“祝京兆書法當時無輩,而或者評其不出正鋒,蓋謂此老目視短,不能懸筆運肘耳。”②不過,也有人替他辯護。例如,謝肇淛說:“唐晉書多用正鋒,然如魯公《祭侄文》及楊少師凝式書皆已用偏鋒矣。趙文敏全用偏鋒,近代祝希哲亦然。然祝僅行草耳,趙即楷書亦偏也,何嘗以是減價耶?”③汪砢玉說:“正鋒偏鋒之說,古本無之。近來專欲攻祝京兆,故借此為談耳。蘇、黃全是偏鋒,旭、素時有一二筆。即右軍行草中,亦不能盡廢。蓋正以立骨、偏取態(tài),自不容已也。文待詔小楷時時出偏鋒,固不特京兆,何損法書。”④辯護的理由是偏鋒古人(如王羲之)已有之,時人(如文徵明)亦有之,沒有什么奇怪。
正鋒(亦稱中鋒)指的是作書時筆鋒位于點畫中間,有筆劃圓潤之效。偏鋒指的是筆鋒偏于點畫的某一面,可從筆劃一邊光一邊毛看出來。謝肇淛說:“近代書者柔筆多于剛筆,柔則易運腕也;偏鋒多于正鋒,偏則易取態(tài)也。然古今之不相及,或政坐此。”⑤根據古人的分析,偏鋒的成因主要有:
(1)握筆的差異。清代魯之裕說:“用筆有偏鋒、正鋒、搭鋒、折鋒、藏鋒、回鋒諸法。鋒何以偏?握管不直不緊,斯偏耳。偏則瘦必露骨、肥必見肉,不足觀矣。惟握管緊直,筆尖行于字畫之中,既不輕佻,亦不懈怠。”⑥另有所謂“側鋒”,介于正鋒與偏鋒之間。
(2)起筆的需要。清代陳灃說:“然凡寫字落筆,皆起于點,然后引而長之。點不可中鋒,則是始偏鋒而后中鋒耳。鍾繇變隸書為真書,其變處正在落筆偏鋒,實則漢人章草已如此。”⑦
(3)筆毫之腹(而非筆尖)的運用。說:“寫字之中鋒者,用筆尖著紙,古人謂之‘蹲鋒’,如獅蹲、虎蹲、犬蹲之象。偏鋒者用筆毫之腹著紙,不倒于左,則倒于右。當將倒未倒之際,一提筆則為蹲鋒。是用偏鋒者亦有中鋒時也。”⑧
(4)運筆的需要。清代程瑤田說:“虛運中鋒者,作書之體也,其用偏鋒焉而已矣。夫書之成,成于筆也。成于筆,其鋒安得而不偏?然則,中鋒不在于筆乎?曰:在筆哉。鋒者,筆鋒也。無筆安得有鋒?然則,何謂中鋒也?曰:‘執(zhí)筆焉耳矣。’執(zhí)筆何以謂之中鋒也?曰:‘執(zhí)之使筆不動。及其運筆也,運之以手,而非運之以筆。惟其然,故筆之鈍者而可以使之銳;筆之銳者而可以使之鈍。是故筆不動,其鋒中焉。及其運之,以手而使其筆,一依乎吾之手而動焉,則筆之四面出其偏鋒,以成字之點畫。然則,鋒之偏者乃其鋒之中者使之然。而其四面錯出、依乎手之向背陰陽以呈其能者,乃其鋒之中者使之不得不然。故曰其用偏鋒焉而已矣。’”⑨在以上四種解釋中,第四種最富于策略意味。它著眼于筆與手的關系,將偏鋒理解為中鋒在運動中的變化。這使人聯(lián)想到:正鋒是既定之部署,偏鋒是隨時之權變。其他三種解釋也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如第一種意味著在管束不嚴(“握筆不直不緊”)的情況下容易走偏,第二種意味著偏鋒先于中鋒而存在、任何穩(wěn)定部署都來源于試誤,第三種意味著偏鋒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正鋒,一時權變也可能因為成效顯著而成為長期戰(zhàn)略。
古代書畫相通。根據清人湯貽汾的看法,“作字偏鋒者,畫多不能為中鋒。字中鋒者,畫不難為偏鋒。中鋒、偏鋒固各自有妙,而中鋒較能浮岀紙上也。”⑩篆刻可視為書法的延伸,只不過工具是刻刀。清代陳克恕說:“刀有中鋒,有偏鋒。須用中鋒,不可用偏鋒。中則藏鋒斂鍔,筋骨在中;偏則露筋出骨,刀痕可厭。”B11“偏鋒”這一范疇還被應用于其他領域:
(1)軍事領域。據明代陳建記載, “舊經略熊廷弼者,有揮霍之雄才,有沉毅之雅度。極其全力,固能擔人之所不能擔;騁其偏鋒,亦有忍人之所最不忍。任事才十余月耳,而遼陽隳頹之城如新,喪膽之人復定。”B12這是稱贊明末將領熊廷弼的軍事才能。軍事上的偏鋒,指的是不作為堂堂正正之師與敵人交戰(zhàn),而是靠用計謀、出奇招取勝。流傳至今的《三十六計》等文獻、“兵不厭詐”等典故可資為證。
(2)文學領域。明代戴澳說:“雖然人各有心,亦各有人心。偏鋒文字定與正大題目相依而立。”B13偏鋒與側筆、直嗓、變格、怪字、險語、旁門等為伍,而與正鋒、清俊、高雅、玉潤珠圓等相對而言。清代宋長白說:“琴操竹枝。退之琴操,夢得竹枝,仲初宮詞,文昌樂府,皆以古調而運新聲,脫盡尋常蹊徑。至若李賀、盧仝、孟郊、杜牧、賈島、曹唐輩,亦各自立門墻,不肯寄人籬下。雖非堂堂正正之帥,而偏鋒取勝,亦足稱一時之杰矣。”B14這是用“偏鋒”來進行文學批評,系就唐代文學支流而言。它在明代文學中的代表,論流派有公安、竟陵,周詩雅《明詩選序》說它們是“偏鋒自雄”。B15當時的所謂“正鋒”是八股文,但胡維霖持相反看法。他認為:“我朝以制義取士。余嘗謬謂:不越尺幅,可以觀經濟,或有訝之者。余又謬謂制義與經濟不合,此偏鋒非上乘”。B16持論而稱“謬謂”,既是出于自謙,又說明屬于異見。不過,從今天的觀點看,他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3)傳播領域。明朝陳仁錫稱贊陳澹生“若雄其才辨,以偏鋒駕圣賢之上”。B17清代陸世儀說:“孔子告君之語,俱屬正鋒;孟子告君之語,多屬偏鋒。性善仁義之外,今樂、古樂、好色、好貨諸論,皆偏鋒也。偏鋒最易入人。然齊梁之君當之者依然聾聵,世風日下,人心陷溺,雖圣賢亦未如之何也已矣。”B18這是用“偏鋒”為術語對傳播史上的相關說服現象加以概括。從今天的角度看,“最易入人”是對于偏鋒優(yōu)勢的有力概括。
古代對于偏鋒的評價并不一致。以明代人才觀為例。某些人強調偏鋒有用處。例如,錢谷夸獎人時說:“甘棠今日稱慈父,驄馬當年號鐵容。奏牘匡時多苦樂,文章勝敵有偏鋒。”B19與之不同,戴澳說:“偏鋒畢竟難持國,急遲鈞衡借主張。”B20這體現了對于偏鋒局限的認識。也有人認為偏鋒之人仍有可取之處。例如,趙南星載言稱:“雖人多偏鋒,才各別具,正不妨取長于短,愈以見瑕不揜瑜。”B21金日升更提出:“無苛索于先,無拘攣于后。節(jié)有可錄,不妨取其偏鋒;才果堪收,無更摘其寸朽。而總主于搜羅遺賢,弘濟時艱。”B22這是明末大廈將傾時的事情了。
(二)從西方文論看偏鋒
由于所使用的是拼音文字(而非象形文字)等原因,古代西方人習慣用剛性工具書寫,因此不存在與柔性書寫工具(如毛筆)相適應的“偏鋒”觀念。打字機之所以由西方人率先發(fā)明,說到底是由拼音文字的性質決定的。自從有了它,人們用筆的機會顯著下降。即使現代西方人通過文化交流懂得毛筆的妙處,書法意義上的“鋒”也不可能成為主導范疇。不過,廣義的“偏鋒”仍然存在。例如,1749年,法國第戎書院以“科學與藝術之進步究竟敗壞或敦篤風化”為題征文,盧梭從反面做文章,獲得首獎。1931年,浦薛鳳在《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發(fā)表文章,用“偏鋒文字”評價盧梭此作。B23
在西方學術界,存在某些和“側鋒”相關的概念。試舉數例:
(1)側適應(laeral adapaion),指生物體的組織或器官形成衍生價值,如羽毛本是鳥類用于調節(jié)體溫,如今卻適用翔。在技術發(fā)展史上也存在本是為滿足某種需要而發(fā)明的對象派生出其他價值的現象。例如,微波爐的關鍵技術是作為雷達的磁電管而發(fā)明的,如今它成了炊具。
(2)斜行(sideways),字面意義是以側面相對。有不少詞組是圍繞“斜行”而組成的,如側身進(sideways feed)、側向下水(sideways launcing)、兼署理同一職級(doubling sideways)、側向飛行(sideways flig)、側向運動(sideways moion)、眄睞(瞟,glance sideways)、側轉(urn sideways)等。
(3)非正統(tǒng)(alernaive),指可供選擇的事物,特別是另類。在精神上,它是和搞笑諾貝爾獎(1991-)相通的。這一獎項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偏鋒創(chuàng)意的實例,如2012年獲心理學獎的“向左倚靠會讓埃菲爾鐵塔看上去更小一些”等。
西方文論中有兩個與偏鋒相關的范疇:一是根莖(rizome),法國著名學者德勒茲用于分析理想文本,其特點是通過側生而擴展。“根莖”原來指的是多年生植物的根狀地下莖,如藕、姜等。德勒茲引進這一隱喻,出于以下考慮:“我們對樹厭倦。我們應不再相信樹,根和胚根。它們使我們蒙受很多苦痛。所有樹狀(arborescen)文化都以它們?yōu)榛A,從生物學到語言學。”德勒茲認為樹狀思維支配著整個西方思想,是一種國家哲學。他所倡導的既不從屬于任何結構模式又不從屬于任何發(fā)生模式的“根莖”則是對樹狀思維的否定。與分級樹狀系統(tǒng)的歧出不同,帶有地下莖干的根莖把相距甚遠的東西連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有多重入口和出口的空間:“根莖沒有開端或者末端;它總在中間,在事物之間,宛如插曲。樹是分支,但根莖是同盟,唯一的同盟”,訴諸“與”的邏輯。B24二是外現代(off-modern),為哈佛大學比較文學教授博姆(Svelana Boym)所發(fā)明。博姆不是關注現代與反現代或者純粹的“文明沖突”,而是異步、異相的現代性之間沖突。他所著《外現代之鏡:同步外的歷史》一文指出:到21世紀,現代性成為我們的古跡。我們生活在其廢墟上,并將它結合進我們的當下、外現代因此不是反現代,事實上,它外現代性的批判性與實驗性精神比現存的工業(yè)的、后工業(yè)的現代化形式更近。換言之,它向若然現代性(而不是實然現代性)開放。外現代性視角引導我們重新思考發(fā)展與保護之間的對立,提出文化通過試誤而進化的非線性觀念。會犯錯誤的才是人。犯錯誤發(fā)現了不同形式的知識、藝術與技術之間始料未及的聯(lián)系。與只是基于技術的新媒體不同,外現代的新媒體基于人的錯誤并與之共舞。它是由善于處理疏失的技巧、對技術本身的沉思(而不是由技術小玩藝兒最新的銷售指標)所驅動的。我們可能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的邊緣:公認的晚期資本主義與技術的(或數碼的進步)不再對我們起作用。我們處在范式轉變的銳利拐點,只有擴展視野才能對它有所預見。銳利性邏輯是與流行文化的無縫挪用或者計算機存儲的同步性相對立的。它是使傷口、傷疤、廢墟、觸覺殘留暴露出來的邏輯。博姆注意到:倘若說20世紀60年代的藝術家夢想變成自己的策展人、從理論家那兒借用點什么的話,如今理論家夢想變成藝術家。他們對自己學科體制化感到失望,移動到各自的領域:又是側動。并非向后或向前,而是側移。B25技術的跨領域應用可能帶來許多匪夷所思的結果,如香蕉皮可護膚,微量砒霜可使人臉色紅潤等。博姆所強調的是負面的始料不及。其實,后者在現代化進程中確實比比皆是,大壩造成泥沙淤積、滴滴畏破壞生態(tài)平衡等,都是帶來出乎意料結果的錯誤。對上述錯誤進行反思,是外現代性的要旨。
(三)產業(yè)實踐中的偏鋒
現代學者對于書法中的偏鋒給予了比較客觀的評價。例如,北京大學教授金克木說:“坡(軾)的行書好像往往用偏鋒,豈不也很好?究其實,中鋒偏鋒都是筆鋒的用祛,不必說得太玄妙。以一為主可以,又何必盡廢其他?”B26不過,當今我國所流行的“偏鋒”一詞并非直接取自古代的書法理論,而是將可能出自武俠作品的“劍走偏鋒”當成其主要含義。它指的是奇招制勝,完全沒有貶意。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所收文章中,1995年開始有文章用“劍走偏鋒”評價軟件技術B27與足球技術。B28至2013年8月28日,已經有4520篇文章出現上述成語。同一時間查找所得的全文包含“偏鋒”的文章總數僅有6879篇,“劍走偏鋒”占了大約2/3,可見它已經成為常見用法。
“偏鋒”提供了考察歷史上產業(yè)分化發(fā)展的新角度。產業(yè)體系的形成,和社會分工中的偏鋒存在密切關系。對初民來說,“正鋒”產業(yè)應當是指直接和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相聯(lián)系的生產活動,如狩獵、采集、耕作等。由于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對于提高生產率和生活質量顯得日益重要,開始有人將它們當成專門的生產對象,由此產生了手工業(yè)相對于農業(yè)的分化。在一定意義上,手工業(yè)是相對于農業(yè)的“偏鋒”。先前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主要是當事人自己生產的。手工業(yè)的相對獨立是和手工業(yè)者的職業(yè)化相聯(lián)系的,它意味著這個新興產業(yè)向自為正鋒的方向轉化。在手工業(yè)這一行,最初的生產主要靠人力進行,水力、風力、火力等只起輔助作用(偏鋒)。在手工業(yè)向現代機器工業(yè)轉變的過程中,原先的偏鋒成為新的正鋒,蒸汽、電力相繼成為工業(yè)革命的標記。蒸汽力量駕馭需要有交通(燃料運輸)作為前提,電力遠程傳送需要有通信作為保障,這是現代服務業(yè)產生的契機。通信本來只是交通業(yè)的輔助成分,但到20世紀卻由附庸蔚為大國,通信產業(yè)正是以之為基礎而發(fā)展起來的。計算早先只是傳統(tǒng)產業(yè)所包含的環(huán)節(jié),機器計算只是相對于人工計算的偏鋒。隨著機器化大生產時代的到來,計算(尤其是和生產運營相關的實時計算)已經超出了人工計算的能力,機器計算因此成為新的正鋒,20世紀中葉的信息革命正是以此為背景而爆發(fā)的。為了共享大型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人們開始建設數據網絡。相對于機器計算的主業(yè)而言,計算者通過數據網絡所進行的人際通信最初只是偏鋒。后來,人們發(fā)現上述通信對建立社會聯(lián)系、推進社會交往具備重要價值。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發(fā)生了計算機網絡向“第四媒體”的深刻轉變,偏鋒再次成為正鋒。計算機網絡和其他網絡(如廣電網、電信網、移動通信網、衛(wèi)星定位網)的聯(lián)系最初只是作為產業(yè)的偏鋒而存在。隨著泛網絡時代的到來,本世紀初諸網融合技術成為信息產業(yè)新的正鋒。在更廣的意義上,信息革命和生物技術革命的匯合產生了偏鋒向正鋒轉化的新機遇。讓計算機介入試管嬰兒生產,將基因芯片技術應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用生物技術為計算提供能源等,目前都只是偏鋒。它們當中的某些分支蘊藏著向正鋒轉變的潛能。
下文分別著眼于數碼藝術和文化產業(yè),就偏鋒創(chuàng)意和偏鋒視野加以分析。
二、偏鋒創(chuàng)意與數碼藝術
所謂“創(chuàng)意”,既是指創(chuàng)見,又是指創(chuàng)見產生的過程,語出王充《論衡·超奇》:“孔子得史記,以作春秋。及其立義創(chuàng)意,褒貶賞誅,不復因史記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B29在我國古代文論中,將“偏鋒”和“意”聯(lián)系起來,見于筆意之論,如清代李佐賢說:“孫處禮書傳世絕少,惟見書譜。其議論精微透辟,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洵堪啟牖后學。其筆意多用偏鋒,妙絕千古,于顛張醉素之外,獨開生面,尤非淺學所及窺也。”B30又見于快意之論,如清代方以智說:“文屬情生,筆起勢決,宛委覆折,以取余波,詎免于齟齬乎。道以人宰,言主維世。太上太簡則輕藐禮法,偏黨吹索則周納文深,著述以捃摭成家,恃才以偏鋒快意。”B31復見于性意之論,如清代孫奇逢說:“古之三疾皆孤行一意,以偏鋒見長。今也托名古疾,以文飾其不肖之心,適足以見短。今古之不相及,一疾也且然,可勝感慨!”B32“三疾”之說出自《論語》。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至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B33由此看來,偏鋒者為人“狂”(狂妄)但肆而非蕩、“矜”(矜持)但廉而非忿戾、“愚”(愚魯)但直而非詐。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將“意”區(qū)分為三個維度:一是由筆意延伸而來的駕馭技術、工具的觀念與方法,主要與能力有關;二是由快意延伸而來的滿足需要的觀念和方法,主要與動機有關;三是由性意延伸而來的待人接物的觀念與方法,主要與個性有關。上述歸納雖然得自于我國古典文論,卻可應用于西方當代數碼藝術。
(一)筆意:混合媒體的另類技術
“另類技術”是相對于主流技術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既有成熟解決辦法之外另搞一套,盡管從經濟成本或時間成本等方面看都不合算,但當事人卻以此為樂。例如,奶酪化凍、烤面包靠常見家用電器就能解決,但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院材料處理激光中心的研究員卻訴諸相當復雜的激光設備和納米技術,因此顯得另類。B34
歷史上所謂“技術藝術”,大部分是“劍走偏鋒”的產物,因為所應用的技術幾乎都不是專門為這些藝術形式開發(fā)的。它們可以說是廣義的偏鋒藝術。狹義的偏鋒藝術是指有意運用偏鋒技巧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我們可以從“劍走偏鋒”的角度去理解新媒體藝術的起源和發(fā)展。19世紀中葉,洛夫萊斯夫人率先提出了計算機可用于音樂創(chuàng)作的設想,開啟了編程性藝術。20世紀初,杜尚將現成物當成藝術,打破了作品必須由現行體制來認可的觀念,開啟了非體制性藝術;60年代興起的觀念藝術拋開形式和材料,開啟了非物質性藝術。這為早期數碼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1978年,法國的諾拉(Simon Nora)與明茨(Alain Minc)發(fā)明了“遠程通信”一詞,指的是計算機與電信之間日益增長的相互連接。當年,加拿大藝術家巴特利特(Bill Barle)便組織了Sa-el-Comp項目,首次將遠程通信所體現的理念用于藝術,突出了藝術的過程性。
從偏鋒創(chuàng)意的角度看,數碼藝術和另類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數碼藝術的起步階段,不論是音樂、美術還是文學,都已經有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成熟技巧和理論。它們都和機器或編程沒多少關系。將數字電子計算機引入藝術領域,無疑是著眼于另類技術。耗費當時極其昂貴的計算資源,寫出一些似藝術非藝術的作品(即使經過自動過濾,仍存在諸多信息垃圾),可以說是性價比極低。盡管如此,后來紅紅火火的數碼藝術正是從上述另類實踐中發(fā)展而來。在歷史上,從電腦技術到電腦藝術,從網絡技術到網絡藝術,從生物技術到生物藝術,都是技術本身的另類應用,是技術價值的藝術擴展。在一定意義上,數碼技術的發(fā)展就是為計算機尋找計算之外另類用途的過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是為通信網絡尋找通信之外另類用途的過程,移動通信的發(fā)展是為手機尋找打電話之外另類用途的過程。這種尋找往往意味著進入未知領域,面臨著犯錯誤的可能性。但錯誤是最好的老師。
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人們已經對下面三點取得共識:計算機是萬能機器,互聯(lián)網是萬能媒體,手機是萬能終端。如今,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從事創(chuàng)作,已經不再被視為另類或偏鋒。在數碼藝術領域,上述技術已經成為地道正宗。處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數碼藝術要想推陳出新,不能不另辟蹊徑。混合媒體中的另類技術因此備受關注。例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雕塑家鮑恩(David Bowen)《成長表現裝置》(GowRndering Dvice,2007)用光柵設備將栽培在營養(yǎng)液中的植物的生長過程分時段記錄在紙張上,成為一幅幅水墨畫。上述過程拍攝成Quicime影片,讓網友共享。B35丹麥當代藝術家雅各布森(Mogens Jacobsen)利用馬鈴薯可發(fā)電的原理,收集數百個各自扎入釘子、用導線連接的馬鈴薯所發(fā)出的電流,讓它通過集成電路板驅動微機的文字感應系統(tǒng)軟件,在瀏覽器上寫出詩歌,內容是抗議種族間的煎熬、施暴。該作品題為“游離的防御”(Dissociaive Defence),亦名“會寫詩的馬鈴薯”,2011年在德國科隆當代藝術展上展出。B36
為了鼓勵越界創(chuàng)作,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jié)在2007年設立混合藝術組(ybrid Ar),包括當今雜種的、跨學科的項目與對媒體藝術的探索。首重將不同的媒體和種類混合成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以及超越藝術與研究、藝術與社會/政治激進主義、藝術與波普文化界限。B37又如,新媒體藝術中不乏利用另類技術的例子。美國戴維斯(Joe Davis)將從海綿中分離的硅蛋白基因修飾的大腸桿菌用為天線,做成作品《細菌收音機》(Bacerial Radio)。它不需電池,利用天線與大地之間的電壓差即可工作,讓用戶通過耳機收聽,2012年獲得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jié)混合藝術組金尼卡獎(最高獎)。
(二)快意:訪客需要的另類滿足
藝術總是以滿足人的需要為旨歸。人的基本需要有共同性,派生需要則可能因人而異。不論什么需要,只要涉及社會交往和社會聯(lián)系,通常就存在相對應的社會規(guī)范。它們不僅規(guī)定了派生需要的合法性,而且規(guī)定了基本需要的滿足方式。違背上述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便被視為另類,甚至是越軌。越軌行為的特點是超出社會規(guī)范許可的范圍,甚至與之相對立。另類行為的特點則是迥異于社會慣例,雖然未必為社會規(guī)范所禁止。
與上述分析相適應,正鋒藝術的創(chuàng)意立足于運用吻合社會規(guī)范的方式來滿足人的需求。例如,以Boredomresearc知名的英國藝術家艾斯雷(Vicy Isley)和史密斯(Paul Smi)所創(chuàng)作的《心愿》(f.wis,2006)是受香港林村許愿樹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訪客可以發(fā)送自己的心愿,讓它呈現在許愿樹動畫中(實際上是進入mySQL數據庫)。B38相比之下,偏鋒藝術的創(chuàng)意以訪客需求的另類滿足為出發(fā)點。例如,紐約多媒體藝術家斯莫拉茲(ElisabeSmolarz)《當個明星》(Be a Sar,2003)宣稱自己提供的是成為明星的最快途徑。其網站要訪客提供自己心目中的明星的照片與自己的照片,并說明自己為什么將那位明星當成偶像。過不了幾天,網站就會提供一幅新照片,在照片中,訪客已經成為明星(以訪客的尊容替代原先明星的面孔)。B39又如,文抄公網站所推出的“會見自己”(Inerview Yourself,又名IY-IY-IY-IY)是調侃性的。會見記者通常是藝術家揚名的一種途徑。在“做秀”成風的時代,會見變了質。有感于此,文抄公網站設計了這一諷刺性項目,讓人人有機會被會見,慫恿人們將會見的結果提交Neime、Rizome、Syndicae等各種郵遞目錄,成為明星。B40墨西哥藝術家托里斯推出《網絡藝術認證辦公室》(ne.ar cerificaion office,2002),宣稱這一辦公室是非贏利的組織,為網絡藝術作品提供免費的官方認證。訪客只要通過萬維網或電子郵件填寫表格,選擇適宜描繪其作品的句子,就可收到相應的郵件。B41 對于那些功名心頗強的人來說,這或許是滿足自尊心的頭號捷徑了。再如,克洛寧格(Cur Cloninger)有意誘導訪客呈現藝術虛榮心。他所設計的《市場喲馬蒂克1.0美術版》(e Mare-O-Maic 1.0,fine ars version)列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前綴、統(tǒng)一資源定位符(URL)等欄目供填寫。填寫完之后,點擊“制成廢話”(Cranou e Crap)熱鍵,就生成一段文本(可用作對自己的作品的贊美),然后將它寄給最近的數碼藝術節(jié)評委會。B42
另類滿足并不限于虛榮心。例如,瑞士藝術家李馬克《粉碎新聞——當個新聞操作員》(Breaing e News - Be a News-Jocey,2007)向用戶允諾:只要對方提供標題或心儀的詞語,自己就能從互聯(lián)網豐富的檔案中調用信息,為之創(chuàng)造可修改的流媒體新聞。這是通過從包括Google Videos、Google Images、Google News、Flicr、Youube、ecnorai、Pozinger、Amazon、Wiipedia、Yaoo等在內的多種網絡服務中提取視音頻流而實現的。B43美國藝術家史密斯(Sewar Smi)甚至不無夸張地創(chuàng)作了《給上帝發(fā)電子郵件》(Email God,2007),邀請訪客祈禱,前提是這些人要相信祈禱可通過互聯(lián)網直達上蒼。B44
(三)性意:既有作品的另類改編
“性意”可以理解為和個人稟性相關的意向,如《高僧傳》所說,“釋曇光,會稽人,隨師止江陵長沙寺。性意嗜五經、詩賦及算數卜筮,無不貫解。”B45我國古代文論認為偏鋒與心性有關。據記載,明人張鳳翼(1527-1643)“中鄉(xiāng)試,不上公車,行徑似陳公甫。風流藴藉,掩映一時。著有《處實堂集》數十卷,又以豪俠之氣寄諸傳奇,行草純用偏鋒,嚴整古淡,自為一體。”B46清代金堡自述“為詩則偏鋒,為人則急性。”B47如果沿用“文如其人”的說法,另類之文和另類之人似乎是互為表里的。當然,所謂“另類”和前述“三疾”都需要進行具體分析。至少有兩種情況:一是有“豪俠之氣”者因其卓爾不群而顯得另類,二是平庸偏執(zhí)者因其狹隘片面而被視為另類。因此,明代孫承宗說:“夫文體害于庸而好奇,不害于奇也。士掉鞅而逐中原,唯無奇耳。奇負獨識,力可全昌。而或馳偏鋒以耦世,彼其氣岸之凌厲,不傍門倚戶以持一先生之言。而庸者無大力遠識,執(zhí)異說而不化,獨奇托之,而迷天下耳。”B48明代鹿善繼亦言:“眼看著蕩詐忿戾的人以狂矜愚自托,明以偏鋒自任,實是巧占題目,以文飾其不肖之心。”B49
我國古代文論有很強的倫理學色彩,這一點影響了對性意與偏鋒之關系的看法。在數碼藝術理論中,上述關系完全可以重加闡釋。例如,我們可以從另類改編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突出改編者的特殊愛好所起的作用。另類改編并非始自數碼時代。在民間文化或口頭文化中流行的作品通常不署作者之名,也不存在尊重原作者本意或版權的要求,因此,精英階層(特別是印刷時代的精英階層)所不能容忍的隨意改編在民間文化或口頭文化中反倒是常態(tài)。上述要求只是到書面文化(特別是印刷文化)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才產生。以之為基礎的傳統(tǒng)改編觀念將尊重原作當成基本要求,這種觀念到后現代主義興起之后受到挑戰(zhàn)。像香港無厘頭搞笑片《大話西游》(1994)便是另類改編的范例。這類劍走偏鋒的作品受到廣泛歡迎。
另類改編在數碼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論是最早的數碼文學作品(德國盧茨《隨機文本》,1959),或者最早的聊天劇作品(美國哈里斯《哈姆涅特》,1994),都是對名作的另類改編。前者將卡夫卡《城堡》原作標題碎片化、利用軟件技術隨機提取;后者將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壓縮成40行,使之適合于網絡聊天室上演。這種偏鋒創(chuàng)意為他們博得了開創(chuàng)者的美名。另類改編的實踐者之一是原先為股票市場投資者設計數據庫界面的佩利(W.Bradford Paley)。他將自己的特長應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開發(fā)了按詞頻統(tǒng)計結果顯示《哈姆雷特》腳本的軟件exArc,讓閱讀的過程在主界面上顯示為一條在諸多詞匯中游走的金色飄帶。B50德國藝術家麥耶-布蘭迪斯(Agnes Meyer-Brandis)《月亮鵝模擬:月亮移民鳥設備》取材于戈德溫(Bisop Francis Godwin)的小說《月亮上的人》(1603)。主人公貢薩爾乘月亮鵝所駕的車飛到月球。麥耶-布蘭迪斯養(yǎng)了11只月亮鵝,給它們起了宇航員的名字,封自己為鵝母,訓練它們飛翔,帶它們遠行,將它們安置在模擬月亮的棲居地。作者從位于畫廊的控制室進行操作并演示。訪客可在那兒與鵝實時遠程互動。B51該作品2012年獲得林茨電子藝術節(jié)混合組杰出獎。
我國古代已經有人注意到偏鋒的流行和時代風氣有關,不單是個別人稟性問題。例如,明代劉康祉說:“文章之日薄也,先民沉雄宏厚之意狀無幾見。而才人學子所矜激而相驕稚者,詭以為奇,輕以見捷,自謂可娛日諂耳,偷取一切之效;偏鋒捷發(fā),時足頤解,而源枯根拔,索然無余,如秋風之襲林木,凄緊蕭爽,大都衰謝之景,無復長育之氣矣。”B52因此,所謂“性意”在個人愛好之外還反映了時代性。另類改編之所以在數碼時代司空見慣,和后現代思潮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另類改編因別出心裁而見其長,因缺乏原創(chuàng)而見其短。像《大話西游》那樣的無厘頭改編如今已經屢見不鮮,藝術價值隨之降低。
綜上所述,偏鋒創(chuàng)意在古代藝術理論中可以從筆意、快意、性意等方面去把握,在數碼藝術理論中可以從另類技術、另類滿足、另類改編等方面去發(fā)揮。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以異乎尋常的方式運用藝術工具,以有別慣例的方式滿足受眾需要,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對待既有作品。正鋒與偏鋒并存、轉化都是歷史性現象。正如清代方玉潤說:“風雅頌三詩各有其體,原不相混。其或雜而相兼者。即其體之變焉者也。故凡詩皆有正變,不獨小雅為然。如今之時,藝有正鋒,則必有偏鋒;有正格,則必有變格,均因體裁而定。體裁分,則音節(jié)亦異。其體裁之所以分者,或因事異,或以人殊,或由世變,則無定局。”B53總的來看,偏鋒創(chuàng)意的藝術價值在于提供了不同于公認藝術權威、藝術經典和藝術范式的思路。
三、偏鋒視野與文化產業(yè)
要論古今藝術之別,很重要的一條是產業(yè)化。產業(yè)化將藝術納入為市場服務的軌道,要求藝術盡可能按照大工業(yè)流水線的方式進行批量生產,將分工協(xié)作的社會化原則貫穿于藝術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不能不將有關偏鋒創(chuàng)意的探討擴大到偏鋒視野。所謂“偏鋒視野”指的是將正與偏之間的矛盾作為普遍存在的現象,從它們的相互轉化把握事物的發(fā)展,揭示事物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
(一)偏鋒視野與思維方式
在產業(yè)化條件下,我們必須從開發(fā)商和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看待另類技術的由來。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可見思維方式之重要。從取向上看,思維方式可以分為正向思維、側向思維與反向思維(亦稱縱向思維、橫向思維與逆向思維)。以技術應用而論,正向思維主要體現于根據開發(fā)者(或生產者)原先的設計、在產品說明書指導下進行的活動,如用電視機看電視、用電腦進行計算等。反向思維主要體現于對開發(fā)者(或生產者)原先的意圖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將電視機解體為零件、將電腦卸載為裸機等。從反向工程學的角度看,上述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側向思維主要體現于尋找開發(fā)者(或生產者)所構想之外的用途。例如,“視頻藝術之父”白南準將電視機壘成機器人,用磁鐵在電視屏幕上作畫,組建視頻回路構成“電視佛”等。
上述三種思維都和數碼藝術有密切關系。正向思維多見于對各種操作系統(tǒng)、藝術軟件(指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工具軟件)、網絡協(xié)議等的使用,這是數碼藝術創(chuàng)作、傳播和鑒賞的基礎。反向思維多見于著眼系統(tǒng)干擾(如噪聲)、系統(tǒng)攻擊(如病毒)、系統(tǒng)崩潰(如宕機)等所進行的創(chuàng)作。若符合“反常合道”的原則,相應的產品或活動仍可能躋身藝術之列。側向思維多見于數碼技術匪夷所思的應用,如用軟件防止貓玩鍵盤等。署名“比特推進系統(tǒng)”(BiBoos Sysems)的《爪感》(PawSense)是幫助計算機防貓的軟件。它迅速地檢測與阻塞貓的打字,幫助訓練用戶的貓,使之遠離計算機鍵盤,方法是每當貓在鍵盤上敲打時就發(fā)出怪叫。B54
側向思維與偏鋒視野的關系很密切,其天地是相當廣闊的。它的擴展可能導致許多意料不到的發(fā)明和成就。常為人道的例子有:美國著名畫家莫爾斯發(fā)明電報編碼,美國自行車修理工萊特兄弟(Wrig broers)造出飛機,原本學醫(yī)的魯迅成為文學大師,等等。以偏鋒視野看待藝術產業(yè)化,不難發(fā)現與上述三種思維方式相適應的不同取向:
(1)正向產業(yè)化,主要是指藝術生產在法制所許可的范圍內逐漸實現規(guī)模化、標準化、商業(yè)化;
(2)反向產業(yè)化,主要是指在反規(guī)模化、反標準化、反商業(yè)化觀念指導下發(fā)展藝術生產;
(3)側向產業(yè)化,主要是指在服務于其他產業(yè)的觀念指導下發(fā)展藝術生產。
(二)偏鋒視野與產業(yè)鏈
從偏鋒的角度看,產業(yè)鏈建設不只是上下游的延伸,而且包括產業(yè)鏈之間的交叉。例如,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與數碼文化產業(yè)的交叉(如數碼遺產開發(fā)與運營),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內部的交叉(如產自文化旅游業(yè)與工藝美術業(yè)結合部的旅游工業(yè)品),等等。
由于文化市場存在競爭的緣故,文化企業(yè)不能不尋找自己恰當的定位。古人有言:“世之畫史但能寫物之定形,故水火之狀難盡其變。始張南本與孫位并學畫水,皆得其法。南本以為同能不如獨勝,遂專意畫火,獨得其妙。”B55這是說個人在選擇專業(yè)方向時要考慮多種因素,有時走偏鋒反而能獨步一時。文化企業(yè)在選擇經營方向時,也要注意類似的問題。在這一意義上,偏鋒視野有其特殊價值。
劍走偏鋒往往意味著另辟蹊徑,意味著不同產業(yè)鏈之間形成新的交叉。當然,不是所有的路徑都可能變成陽關大道,它們當中有許多始終是獨木橋,甚至是死胡同。要想在前進中“越走越寬廣”,既需要客觀條件支持,又需要主觀準確分析。大致而論,所選的方向雖然是“偏鋒”,卻要有廣闊的前景。在I界,人們說蘋果公司已故總裁喬布斯頗像劍走偏鋒、獨樹一幟的諸侯,因為他有關互聯(lián)網音樂、iPone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決策都顯示了驚人的膽識。
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產業(yè),從整體上、常態(tài)上看總是以“正鋒”為主的。沒有“正鋒”,往往撐不起大梁,擔不了大任,迎不了大敵。盡管如此,承認偏鋒的存在及其價值,有助于實現“和而不同”的理想,激勵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
(三)偏鋒視野與內容立體化
內容立體化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如主文化、亞文化與反文化的并存等。一般地說,主文化代表“正”,亞文化代表“偏”,反文化代表“極偏”。不過,上述區(qū)分只是相對的。事實上,正中可能有偏,偏中可能有正。在歷史上,我國曾有過主文化過分強調政治、在政治上又過分強調階級斗爭的時代,這是走偏的標志。在現實中,泛網絡媒體存在許多屬于亞文化的偏鋒應用,如打著“易學”的旗號預測未來等。它們看起來荒誕不經,但往往以嬉戲的態(tài)度為之,不是真要人們搞迷信,而只是某種娛樂。從滿足公眾的精神需要的角度看,它們又有存在的理由,是偏中有正。在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以正導偏、以偏濟正,偏以出奇、正以求穩(wěn),化偏為正、正偏圓融。與此同時,要盡量減少反文化的消極作用。
我們可以將廠商生成內容、用戶生成內容和機器生成內容視為文化產業(yè)內容三足鼎立的基礎。人們通常比較關心廠商生成內容,因為它們代表了專業(yè)水平。在Web 2.0時代,用戶生成內容在數量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長,在質量上也有所提高。機器生成內容源于人工智能軟件的運行,在網絡上利用監(jiān)控軟件、軟件機器人、人機對話程序等捕獲的信息。它們雖然目前的影響范圍有限,但卻包含了巨大的潛能。某些藝術家已經有意識地加以應用。例如,墨西哥城藝術家蒂西利(Eugenio isselli)的JB Woc(2007)代表了自寫其博客的算法。它將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現的慣用語加以變形,直至不可辨認,然后披露于博客,讓人們來評論。B56又如,美國藝術家豪斯(Brian ouse)等人的視頻短片《狗頭》(undeopf,2007)是基于場所的敘事項目,利用短信去探索乘坐柏林特定線路(在地圖上呈現出狗頭形狀)火車的體驗。柏林交通主管部門網站提供自動追蹤火車的服務,只要知道參與者所坐的火車車次,就可以知道他們所在的位置。而且,乘客們每當經過車站時,都可以收到指示方位的全球通短信。作品將這種短信當成了敘事要素。B57
內容立體化還可以理解為圍繞同一對象所進行的多樣傳播。例如,有人在談到新聞立體化時指出:“從廣泛的意義上說,就是以不同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構成立體化的新聞載體,更真實,更深刻,更多方面的反映新聞事件和社會動態(tài)。”B58不論對于數碼藝術作品,或者對于文化產業(yè)項目,都可以通過上述多樣傳播去推廣,不僅訴諸正面報道,而且訴諸各種側面宣傳。數碼藝術的內容立體化可以通過復合方式來實現。例如,有軟件設計工程背景的藝術家詹尼斯(Greg Giannis)所創(chuàng)作的《正面》(Facade,2004)是一個遠程通信裝置與表演藝術作品,位于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聯(lián)邦廣場。這一廣場的SBS媒體大廈、澳大利亞活動圖像中心正面被投射到建筑物自身。二者彼此匹配,不過,圖象的色彩會有所變化,以便為建筑物表面增加色調。公眾通過用Java語言開發(fā)的萬維網界面決定運用什么顏色,世界各地的互聯(lián)網用戶都可參與。參與者個人所提交的設計被編成時間表,每個晚上加以投射。本地參與者可到現場觀看效果,其他參與者則可以通過萬維網實況廣播觀看。這一作品將公共空間與虛擬空間混合起來,擴展了社區(qū)感。地理方位、國家疆界都不再是一種限制。這有利于增進人們之間的理解、群體之間的寬容。B59
以上分析將“偏鋒”之“偏”與偏激、偏私、偏頗、偏心、偏見、偏護等區(qū)別開來,顯示了與偏方、偏師、異軍、異趣、奇招、妙策、“不按常規(guī)出牌”等的相關性。當然,對于偏鋒創(chuàng)意所發(fā)揮的作用,要結合具體的情境來加以分析。作為范疇的“偏鋒”也適用于學術研究。西安財經學院趙紅指出:“錢鍾書以偏鋒的姿態(tài)對于時代的批判和文化的反思構成了20世紀文化史上一道風景。他的獨特的學術研究、獨到的思想見解和獨立的人格精神,證明了一個有良知、有真知的知識分子在那個時代殊的價值。”B60這種偏鋒姿態(tài)可以用其代表作《管錐編》的標題來概括,即管窺錐指(經常與體系建構相對而言)。在眾多隨筆中包含了諸多真知灼見,這正是錢學的特色之一。若從學術發(fā)展的角度看,學科之間的滲透與融合實際上是以“偏鋒”或“旁通”的作用為前提的。正是由于許多學科都存在正向研究之外的側向研究,才使得諸多學科之間建立了豐富多彩的聯(lián)系,使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成為可能。至于如何在正鋒與偏鋒之間做出抉擇、如何通過正鋒與偏鋒的相互轉化促進學術發(fā)展、如何避免偏鋒流于偏頗等問題,無論如何都是應結合具體社會歷史條件來回答的。
① [明]范景文《夏夜同李仲昌小坐閱邢子愿書》,《范文忠集》卷十詩,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34頁。所引古籍頁碼均據中國基本古籍庫,下同。
② [明]郁逢慶《祝枝山草書月賦》引,《書畫題跋記》卷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9頁。
③ [明]謝肇淛《五雜組》卷七人部三,明萬歷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韋館刻本,第111頁。
④ [明]汪砢玉《珊瑚網》卷二十四下法書題跋,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419頁。
⑤ 同③,第110頁。
⑥ [清]魯之裕《書法彀》上卷,清刻本,第5頁。
⑦ [清]陳灃《書字說》,《東塾集》卷一,清光緒十八年菊坡精舍刻本,第15頁。
⑧ [清]《曾文正公家訓》卷上,清光緒五年傳忠書局刻本,第6頁。
⑨ [清]程瑤田《九勢碎事》,清嘉慶通藝錄本,第1頁。
⑩ [清]湯貽汾《畫筌析覽》卷下,清嘉慶九年刻本,第7頁。
B11 [清]陳克恕《篆刻針度》卷五中鋒偏鋒,清乾隆刻本,第26頁。
B12 [明]陳建《皇明通紀集要》卷四十三熹宗悊皇帝,明崇禎刻本,第457頁。
B13 [明]戴澳《寄趙霖宇書》,《杜曲集》卷六,明崇禎刻本,第134頁。
B14 [清]宋長白《柳亭詩話》卷二十八,清康熙天茁園刻本,第300頁。
B15 [清]黃宗羲《明文海》卷二百二十六序十七,清涵芬樓鈔本,第2186頁。
B16 [明]胡維霖《郡侯樓致虛年兄瑞槐軒草序》,《胡維霖集》,明崇禎刻本,第117頁。
B17 [明]陳仁錫《陳工部澹生公暨元配王安人合塟墓志銘》,《無夢園遺集》卷六,明崇禎八年刻本,第128頁。
B18 [清]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二十九諸儒類,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21頁。
B19 [明]錢谷《上林郡侯思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五十二詩詞,清文淵閣四庫全書補配清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第1170頁。
B20 [明]戴澳《寄懷汪生洲二首丙子年》,《杜曲集》卷三,明崇禎刻本,第66頁。
B21 [明]趙南星《催補官員疏》,《趙忠毅公詩文集》卷二十,明崇禎十一年范景文等刻本,第478頁。
B22 [明]金日升《頌天臚筆》卷十五下啟事,明崇禎二年刻本,第400頁。
B23 浦薛鳳《盧梭之政治思想(J.J.Rousseau,1712-1778)》,《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31年,第93頁。
B24 Gilles Deleuze, Félix Guaari. A ousand Plaeaus, Capialism and Scizoprenia.ranslaed by Brian Massumi. London: Alone P, 1988, pp.15,25.
B25 Svelana Boym.e Off-Modern Mirror.isory ou of Sync.p:///journal/e-off-modern-mirror/.[2012-10-25].
B26 金克木《文才史學的偏鋒中鋒》,《群言》,1991年第2期,第36-37頁。
B27 林心剛《BRYCE & VECOR EFFECS一族的新寵兒》,《桌面出版與設計》,1995年第5期。
B28 王振立《沙場論劍!唯我“綠茵游俠”——記國奧隊鋒線尖刀莊毅》,《中國體育科技》,1995年第9期,第9-10頁。
B29 [漢]王充《論衡》卷十三超奇,四部叢刊景通津草堂本,第132頁。
B30 [清]李佐賢《跋孫處禮書譜》,《石泉書屋類稿》卷五金石題跋,清同治十年刻本,第50頁。
B31 [清]方以智《讀書通引》,《浮山集》文集后編卷一,清康熙此藏軒刻本,第204頁。
B32 [清]孫奇逢《四書近指》卷十二,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3頁。
B33 [三國]何晏集解《論語》卷九陽貨第十七,四部叢刊景日本正平本,第42頁。
B34 豈平《為制備一頓快餐所采用的另類技術》,《職業(yè)技術教育》,2002年第29期,第46-48頁;續(xù)見該刊2002第32期,第44-46頁。
B35 p:///grow.ml.[2007-4-15].
B36 p://blog.dnevni.r/a-1-camera-repair/2011/11/1629605029/credi-repair-repor-sofware-repor-sofware.ml.[2012-11-3]
B37 p://90.146.8.18/en/prix/ca_ybrid_ar.asp.[2012-10-27].
B38 p://folly.co.u/?q=/wis.[2007-4-16].
B39 p:///arbase/arwor/26739/.[2012-10-26].
B40 p:///iy.[2003-8-7].
B41 p://nearcerificaionoffice.ne.[2003-9-6].
B42 p://nearcerificaionoffice.ne.[2004-1-16].
B43 p:///mare-o-maic/.[2007-4-15].
B44 p:///.[2007-4-15].
B45 [南北朝]釋慧皎《高僧傳》卷十三,大正新修大藏經本,第165頁。
B46 [明]朱謀垔《續(xù)書史會要》,[元]陶宗儀《書史會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67頁。
B47 [清]金堡《與南雄陸太守孝山》,《徧行堂集》尺牘卷六,清乾隆五年刻本,第529頁。
B48 [明]孫承宗《春秋房同門稿序》,《高陽集》卷十一序文,清初刻嘉慶補修本,第138頁。
B49 [明]鹿善繼《四書說約》下論卷十七,古者民有章,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第106頁。
B50 p://.[2010-3-7].
B51 p:///projecs/deail/moon_goose_analogue_agnes_meyer_brandis/.[2012-11-3].
B52 [明]劉康祉《李元甫制義敘》,《識匡齋全集》卷四,清順治刻本,第49頁。
B53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九小雅,清同治十年刻本,第171頁。
B54 p:///pawsense/index.ml.[2004-1-16].
B55 [宋]李廌《德隅齋畫品》,明顧氏文房小說本,第3頁。
B56 p://moorueso.ne/jbwoc.[2007-4-16].
B57 p:///undeopf/.[2007-4-16]
B58 盧俊《新聞的立體化趨向》,《新聞知識》,1992年第8期,第12頁。
B59 p://facade.ne.au/page1.ml.[2004-1-10]
B60 趙紅《批判與超越——論錢鍾書獨立的文化意識》,《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第60-63頁。
o Find a New Pa: From Calligrapy o Digial Ar o Culural Indusry
AUNG Ming-fen
(Scool of Liberal Ars, Xiamen Universiy, Xiamen, Fujian 361005)
- 上一篇:如何開展群眾滿意度調查
- 下一篇:創(chuàng)文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