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建筑規劃范文
時間:2024-02-28 17:59: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建筑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建立區域醫療協同,實現不同規模的醫療機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合理地使用、調配有限的醫療資源,避免資源浪費是新醫改提出的要求,而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共享與交換平臺,是實現區域醫療協同的重要支撐環境。
衛生信息化建設是行政管理問題
“小病到社區,大病進醫院”終歸是一種理想的、嶄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它勢必與傳統的醫療服務模式和就醫習慣產生激烈的碰撞,并且這勢必會觸及一些集團的利益。
一方面,由于中國傳統的醫療模式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同時對生命和健康的追求又是無止境的,因此人們不管得了什么病,即使再擁擠,再難掛號也要去大醫院找名專家,而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卻門可羅雀。而且,這種現象與地域、經濟水平和患者的貧富沒有關系,即便大醫院的醫藥費報銷比例再低,很多人也不在乎。另一方面,新醫改要求大型醫院逐步過渡到疑難急重癥的保障,但對于運營成本本來就非常高的大型醫院來說,如果只靠住院而放棄門診,是否能夠支撐其長期平穩地運行,也是醫院和管理者所要面臨的問題。
醫療信息化是新醫改的推動力之一,但醫療信息化不僅僅依賴于技術應用,也依賴于良好的制度設計。如果沒有制度設計和安排,僅僅依靠信息技術推動新模式的建立顯然是不夠的。區域衛生信息化不單是技術應用問題,更是行政管理問題。因此,必須真正提高決策者的認識,必須要有政府和決策層強有力的介入和協調,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才有可能成功。
新醫改催生區域醫療信息化
前幾年,全國各地都建立了計劃免疫、婦兒管理、傳染病直報等很多系統,這些系統可以把基層信息直接報送到衛生部,有力地支持了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和決策。而新醫改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區域醫療,并實現區域內的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調配和協同。這就要求醫療信息平臺區域化,必須把區域內的醫院、社區和公共衛生系統進行整合,避免煙囪,以支持地方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的決策。而區域信息平臺的建設又催生了就醫一卡通、雙向轉診等新的應用,因此新醫改是區域醫療信息化的驅動力。
據薛冠華介紹:2009年的珠海市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提出了實現全市“就醫一卡通”的提案,被市政府確定為重點督辦提案。后來由于提案涉及民生,又被確定為珠海市“十大民生工程”。非常巧合的是此后不久,衛生部就頒布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和《技術解決方案》。目前,珠海市就醫一卡通和區域醫療信息平臺項目,作為政府投資項目已經立項,并正在進行前期調研,規劃設計和概算等工作。另據戴文燦主任介紹,盡管珠海市被確定為經濟特區,但仍然是一個地級市。全市常住人口150余萬,目前擁有600余家醫療衛生機構,其中醫院、衛生院54家,社區和農村衛生服務中心288家,其他醫療衛生機構342家。“珠海的人口規模和醫療資源特點,非常適合進行全市的區域醫療整合和協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珠海區域醫療衛生平臺的總體目標
通過建立珠海市區域衛生信息數據交換和共享平臺,實現珠海市居民持卡(社保卡、身份證、診療卡)就醫一卡通,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務,共享居民健康檔案,支撐新醫改各項措施落實,支持衛生行政管理和科學決策,達到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效率、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
以珠海市區域內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的采集、存儲為基礎,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整合異構異源數據,自動產生、分發、推送工作任務指令,實現珠海市居民統一身份認證,改造和完善現有業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互操作性),在整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支撐各種醫療衛生業務和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為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活動提供技術支撐環境。平臺建設要遵循標準,保護居民隱私,以居民健康服務為中心,同時提供衛生管理和輔助決策服務,支撐新醫改各項措施的實施,為政府其他部門及醫療保險等第三方機構提供信息服務和接口,達到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支撐區域醫療協同和分級醫療、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開放性和標準化是關鍵
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建設是一個新生事物,而各地實際情況不同,又沒有很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逐步探索創新。從廠商的角度來看,由于很多公司是從HIS轉過來的,對于區域醫療也是新手,各家的解決方案也是良莠不齊,加之缺乏權威的第三方認證,很難對廠商的解決方案進行判別。戴主任說:“面對這樣的情況,珠海的建設規劃把重點放在了堅持標準化和開放性兩個方面。把握住標準化和開放性這兩點,不僅可以符合國家制定的‘3521’規劃,實現國家、省、市的三級信息集成和共享,還可以實現老百姓迫切呼吁的社保結算跨區域之間交換和共享。”薛冠華也表示:“如果沒有把握住標準化和開放性,那么這個系統就是非標準的、非主流的,就無法實現與其他城市共享。同時,也為今后進一步的互聯互通改造,增加了難度和成本。”
注重歷史數據和信息的繼承
在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建設的方法學方面,珠海市的規劃強調“快速實現異構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地繼承各醫療機構的歷史數據,盡可能地減少對其前端應用的干預,避免推倒重來和重復投資。”這樣既可以降低醫院的改造成本,又可以不干預醫院原有的管理模式,還可以使數據具有很好的繼承性,為今后平臺數據的進一步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以前沒有實行實名制就醫,各個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中的很多歷史數據如何匹配整合,就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醫療信息和數據關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很多地方在進行區域整合時寧可丟棄這些死數據,也不能因為數據整合而出現錯誤。而珠海的思路是:通過建立患者主索引(EMPI)和詳細的居民身份匹配方案,明確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把不同系統中的信息整合到一個居民的身上。在不影響醫療衛生機構正常運行的前提下, 把同一居民在不同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里的數據進行匹配并抓取下來。這樣任何一個珠海市民在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看過病或者做過衛生干預,只要有記錄,就可以把他的個人信息全部繼承下來,形成健康檔案并實現共享。
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的主要內容
從醫療衛生管理者和決策驅動者的角度來講,珠海市將區域衛生數據中心建設的內容劃分成:集成平臺、醫院端、社區端、以及基于整合數據的二次開放和利用四個部分。
集成平臺就是建設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完成平臺技術架構設計,建立區域衛生數據中心,實現異構異源數據集成和共享,建設居民健康信息平臺。同時,實現一卡通、一單通、一本通,以及雙向轉診、預約掛號和區域影像共享。
醫院端實現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改造。對醫院原有的HIS、LIS、RIS進行改造,建設電子病歷、臨床路徑、遠程會診系統,以及合理用藥和醫生知識管理系統。
社區端完成社區衛生信息系統的完善和優化。包括建設以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社區信息系統,優化和改造現有的社區衛生信息系統,對現有婦幼信息系統和計劃免疫系統進行改造和集成,建設“六位一體”的全科醫生工作站。
基于整合數據的二次開發利用,即開發院前急救、慢病管理、大病篩查、癥狀體征監測及疫情預警、應急救援調度、績效考核、陽光用藥、行風考評、費用控制與醫療質量監控、以及物流配送系統。
打好集成基礎,實現二次開發
篇2
關鍵詞:醫院建筑以人為本安全質量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醫療服務、就醫環境提出更高要求,醫院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做為醫療服務的基礎建設,對衛生體系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醫院的建筑設計規劃是一種特殊的公共建筑,也是民用建筑中最為復雜的一種,它是集中醫學建筑學、醫療設備工程學、預防醫學、建筑規劃學、科學信息、醫院管理學為一體的多學科、多領域應用成果的綜合。筆者根據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現狀,結合工作,在倡導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對新時期醫院的更新改建及建筑設計規劃提出幾點意見:
1. 醫院的更新改造是新時期醫院建設的重點
1.1正確分析新、舊建筑的關系
近幾年來,我國城市醫院改擴新建已進入,在原有規模上發展,在老建筑基礎上再建設,這是多數醫院建設發展的特征。醫院建設應更注重如何提高原有醫院的工作效率與醫療品質,改善及規范醫療環境,適應醫院現代化的要求,改擴建項目將成為醫院建設的重點。
我國早期的醫院建設受到條件所限,缺少整體規劃與發展構想,功能不完善,難以滿足新時期醫院現代化的要求。如果舍棄舊建筑完全新建是人力物力的資源浪費。許多醫院采取更新的方式進行局部新建或翻修,一建一改,統一全院建筑風格,布局更合理,環境改善,適應時展的就醫需求。單體新建之前需要遠期規劃,避免不適用的“樣子貨”出現。新、老建筑之間的互補,使舊建筑在改造整合中為醫院建設發揮作用。
1.2建設前的可行性預測
目前,大多數醫院對要新建與改建的項目沒有進行建設前的可行性預測,而醫院的建設需要周密的準備分析論證,對要建項目的實用性、科學性、經濟性、遠期性、以及用地指標、建筑規模、建筑層數、建設模式、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通過對醫院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及前期策劃準備工作,探討醫院建筑規劃,設計與建設應以“病人為中心,員工為根本”,實施人性化規劃、設計與建設,符合醫療流程,滿足醫院對安全與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1.3避免我國現代化醫院發展的盲目性
在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中,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又將醫療機構改革提上議案,為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國家投資擴建全國70%縣級醫院,加大農村基層醫療服務力度。在醫院建設急劇發展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規劃與建設上的盲目性,缺乏對現實情況的周全考慮,盲目擴大規模、追求高標準、大氣派建筑等觀念上的誤區。
醫院規模應符合當地經濟基礎、人口增長及服務半徑。在基層醫療建設中,一味的追求大規模是不切合實際的。高層醫院建筑雖然可以緩解城市擁擠程度,但是不是適用于每所醫院,更不能將其作為建筑設計中現代化的標準。對于醫院而言,現代化應體現在科學設計與便于使用上。
2.醫院建筑設計中以人為本的主導思想
2.1病房的設計及內、外部整體規劃
病房設計概念的更新體現在功能環境、衛生環境、空間環境、人際環境的設計。為住院病人創造安靜的康復環境,除了合理進行醫院整體布局外,還需使用特殊建材處理噪音干擾。爭取良好朝向應以自然通風、采光,減少人工環境取代自然環境,建設新時代的綠色醫院。多床房間的設計中,需為病人提供明確的個人領域空間,滿足病人對隱密性的要求。病房外部簡潔、內部舒適考究,注意色彩運用,以清新淡雅為主,營造家庭氣氛。對于特殊病群做特殊處理,如兒科病房,適當增加室內裝飾,消除患兒對單一白色病房產生的恐懼心理,利于康復。
2.2就醫流程及便利交通路線
前來就診的病人和家屬心理負擔嚴重,容易產生焦慮和不安情緒,如果醫院沒有清晰明了的就診路線指示圖,對他們帶來極大不便。對于內、外科系統都很重要的輔助檢查科室,可以多設檢查窗口,減少由于科室設置太遠,導致病人一路詢問送檢路線的麻煩。引入電子數字化查詢系統,并結合清晰明了的指示圖,這個問題即可解決。
醫院外部交通流線是否通暢,直接關系到醫療行為和就醫流程的便捷和效率。一般醫院車流與人流重復交叉,不做分流處理,造成流線復雜不能迅速抵達目的地。設計分流路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實現人車分流、醫患分流,優化服務流程,簡化服務環節,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2.3醫院外部環境的基礎建設規劃
人作為多元化生物不可局限于單一生活范圍,環境的改變直接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醫院不應只帶給醫生和患者白色恐懼的心理,創建適當的生活場所,如增加綠化帶,安置健身活動器械及設置休閑吧等,使醫務工作者在閑暇之余有更多放松排遣的機會。病人可以擺脫乏味的病房,去體驗健康人所擁有的快樂,從而達到機體與心理全面健康的新標準。對醫院外部環境進行合理的建筑規劃,是“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指導思想的充分體現。
3.從醫院質量安全管理角度加強醫院建筑規劃與設計
3.1醫院的安全質量管理是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
醫院安全和感染貫穿于醫療工作的每個環節,體現在病人治療的全過程。特別是H1N1病毒和SARS感染的快速蔓延等高危害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使醫院安全質量管理備受關注。醫院安全管理不僅包括消防、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還涉及醫院空間動態規劃等。
3.2通過合理的醫院建筑將安全隱患降至最小
篇3
關鍵詞:整合;肌理;山水空間
中圖分類號:TU246.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0)06-0119-05
1、項目介紹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位于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域,項目建設瞄準21世紀現代醫院建設理念,不僅要體現現代醫院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還要吸納包括數字化在內的高新技術醫療裝備,實現高起點高水準的設計思想。在醫療環境方面不僅提供優質醫療內外環境,更要納入環境安全的嶄新理念,實現構筑應對公共突發衛生防卸體系,為廣大患者提供優質可靠成本合理的醫療服務。該項目投入使用后成為服務本地及周邊地區的集醫療服務、科研教學、疾病防治為一體的重要公共衛生基地。
項目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區之一的南湖西岸邊.南側緊鄰飛鵝嶺公園,西側為城市主干道鵝嶺北路,北側為交通樞紐圓通橋,地理位置顯要。該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擔負著全市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診等7項中心任務。本次設計總床位規模1300床,日門診量為5000人。項目用地面積為61529m2,新建建筑面積約101038m2(地上73528m2+地下27780m2),其中一期地上建筑面積65183m2,二期地上建筑面積8075m2。
2、項目的規劃設計
2.1 項目規劃原則
2.1.1 “以人問本,以病人為中心’
從“人-機-環境”和諧共生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醫院的環境布局,考慮醫院特有的交通組織和環境組織,力求為病人創造舒適的治療康復環境。
2.1.2 充分考慮城市設計元素
建筑是城市設計的一部分,沒有哪個建筑可以脫離城市設計而獨立的生存。在設計中,盡量的從城市設計的協調性評價中心人民醫院的規劃,將規劃納入城市設計的范疇,創造出連續的城市空間環境和人文環境,使建筑真正的融入現有的城市設計規劃。
2.1.3 創建安全高效的醫療園區
醫院的醫療體系必須建立在安全、高效、快捷、安全與次序的基礎上,通過形成人流、車流、物流、信息流系統等不同層次的“鏈”,從而形成完善配套的醫療服務體系,構成醫院高效安全的綜合網絡,保證系統的無障礙運行,并體現現代化醫院的先進工作流程及特殊的功能要求。
2.1.4 生態化的環境設計
充分利用現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條件,將山光、湖色、陽光、綠色形成的整體環境結合建筑功能布局,創造出優美和諧、富有特色的空間環境,提供良好的醫療環境和病人的康復空間。同時考慮環境安全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污染控制等問題。
2.1.5 規劃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經濟性并重
一次規劃、分期建設,處理好現在與發展,需要與可能的關系,使項目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的同時不能影響醫院的醫療服務。因此.方案的設計在體現先進合理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實施的可能性。合理安排建設步驟,作為“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分輕重緩急安排”。
2.1.6 考慮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特點
本地區地形變化復雜,河網縱橫、長夏無冬、氣候濕熱。總體建筑風格輕巧通透,在設計中我們充分考慮地域特點,著眼于沿海地區的氣候特點,通過現代建筑的設計手法.詮釋出傳統的建筑風格,形成具有文化內涵的建筑意境,與城市的歷史和文化的要素相互協調。
2.2 項目場地現狀分析
2.2.1 場地的有利條件:
(1)用地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西側為城市主要干道鵝嶺北路,北側為交通樞紐圓通橋,位置顯要,交通便利,為營造一個高效、方便的現代醫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條件。
(2)建筑周遍景觀資源豐富: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區之一的南潮西岸邊,南側緊臨飛鵝嶺公園。得天獨厚的景觀資源,在同類醫院中是難得一見的。
2.2.2 不利條件
(1)用地面積指標不足:由于整體醫院是在原醫院地址上改擴建,所以用地面積緊張。整個醫院用地面積僅為61529m2,與1300床規模的綜合醫院指標相差較遠。
(2)場地形狀不規則.高差比較大:用地形狀大致成三角形,南靠飛鵝嶺山.用地邊界隨山勢蜿蜒曲折。東側和西湖比鄰。邊界與岸線粗呼應,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地勢較高且地形復雜。
(3)保留的醫技和北樓對規劃影響較大:保留的兩棟建筑位于基地中部。且醫技樓與主要朝向成45°夾角,對整個規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把舊有的建筑如何合理的融八到新的規劃中,在功能和建筑造型上和新的的建筑成為一體,是這次設計的一個重點、難點。
(4)分期拆遷對規劃的影響:業主根據醫院現狀。提出分期拆遷的計劃,考慮到院區內現狀建筑復雜.拆遷順序對規劃形成了約束,
2.3 規劃創意
方案從功能和環境兩個主要方面人手,通過醫療主街和沿湖綠化景觀兩條軸線,將建筑和環境空間組織起來,實現完善高效醫療服務功能和自然宜人的景觀環境品質,形成人――機,人――環境之間的協調,體現醫院生命與健康的主題。
針對醫院原來規劃無序,雜亂的現狀,且場地存在著很多的不利因素,我們在針對項目的規劃過程中提出了下面三個策略:
(1)整合功能:設計采用相對集中的建筑布局,以醫技樓為中心,門診、病房圍繞其展開布置,三者通過醫療街聯為―體,聯系便捷,營造一個全年無風雨無障礙的診療空間。
(2)理順肌理:院內原有的建筑是在不同時期內完成的,形態多樣,肌理較為紊亂,由于北樓和醫技樓是保留建筑,新建建筑形態必須與二者相呼應。沿湖建筑與醫技樓垂直,取得良好的觀湖景觀面,靠山側病房與北樓平行,具有山景良好景觀,整個院區的主要空間脈絡清晰,次序井然。
(3)營造山水空間:惠州是全國聞名的山水園林城市,景觀資源豐富,而本項目又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惠州西湖的核心景區南湖西岸。位置顯要。設計時,我們結合嶺南造圜的手法。建筑與園林相互滲透,采用建筑架空,半圍合庭院以及內部中庭空間等方式,形成屋中有園,園中有屋的建筑格局。在醫療主街兩側,布置精致的院落,病房樓之間設置半圍合的花園,門診樓屋頂形成空中花園等。在有限的用地上營造無限的嶺南建筑風情,給病人提供了園材式的診療空間環境。
3、過程方案比較
方案一:(1)門急診位置偏。與城市道路
丁宇路口關系不佳。(2)新建的病房區護理部較遠,相互聯系不方便。
方案二:(1)門診部人口正對交通樞紐圓通橋口,容易對城市交通造成擁擠和壓力。(2)病房區西側的護理單元和北側的病房樓距離過近,南向遮擋比較嚴重,使北樓日照受到影響。
方案三:(1)門診部沒有進行梳妝盡端式布置,不利于按科室分區就診,容易造成流線交叉。(2)病房區西側的護理單元和北側的病房樓距離過近,南向遮擋比較嚴重,使北樓日照受到影響。(3)病房區南側的護理單元偏東西向,朝向不合理。
最終采用方案(1)門診部梳妝盡端式布置,有利于分科就診,弧形立面與城市道路取的協調。(2)醫療主街貫穿門診、醫技與病房區,各功能分區設置緊密,營造集中式的診療空間(3)病房區各護理單元具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觀
4、最終采用方案介紹
本工程用地緊張,形狀不規則,分期實施的劃分使每一期用地形狀更為復雜。在規劃中采用系統工程設計手法,根據現代化醫療建筑的科學高效安全人性化設計理念,為醫院新時期建設創造嶄新的整體形象。醫院主人口廣場及門急診位于重要城市節點,五路匯集,弧線的形體體現了現代包容的建筑品質,為醫院提供了城市多角度的完整形象。主入口廣場充分利用醫院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將城市、醫院建筑、西湖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方便聯系各城市道路人流,將對稱挺拔的醫院建筑人文景觀和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呈現特色鮮明的醫院形象。
醫院規劃整體布局以醫技科室為核心,通過醫院主街方便高效地聯系門急診和各期住院部。醫院主街同時將新老建筑聯系為一體,形成空間豐富的醫院主街環廊,穿插于新老各期建筑和綠化庭院之間,使醫院各期建筑醫療功能之間的便捷聯系和靈活布局成為可能,實現了醫院新老各期建筑衛生資源的整合。
4.1 科學合理的功能分區
醫院總體上包括門急診醫技區、住院區、感染病區、行政后勤服務區。
面對鵝嶺北路主入口,圍繞保留醫技樓、病房樓由北向南依次布置門急診、醫技、住院部,由醫療主街一醫院空間的主軸線將新老各期醫療建筑聯系起來。
根據各醫療功能特征:急診、醫技部分采取半集中式布局。縮短流程。門診采取多翼式開放型布局,盡量利用自然通風采光。需要較大空間的高層住院部布置醫院保留北樓南側,位置盡量減少對保留北樓的影響。住院部分期建設共設三翼,圍繞醫療住街采用“品”字形布局。
在用地與城市的交界處,建筑形體順應了用地形狀特征,使建筑盡可能呼應城市環境:沿城市界面形成連續流暢的廣場空間,合理組織各種流線。
在醫院環境內部,通過建筑形體的調整,使建筑形態呼應自然環境適當轉折,從而留出較大的綠地。這樣的空間關系即順應了城市形態,又使各部分綠地化零為整,減少了原先用地邊角與內部空間的浪費,提高了空間的利用率。
4.2 入口與方位
綜合考慮醫療衛生問題和院區的公共安全衛生問題,在方案中設置了以下的出入口:
(1)醫院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的廣場設置在人流的主要來源一鵝嶺北路北段,急診人流、車流一進入主廣場立刻與門診分流。
(2)醫院次入口:沿著鵝嶺北路南段設置醫院次入口和住院廣場,主要為出入院的病人、探視人員。
(3)后勤出入口:作為備用出入口,位于醫院沿湖東側道路,減少對主要醫療人流、車流的干擾。
(4)污物出人口:設于鵝嶺北路偏南,靠近太平間、傳染病區和后勤保障區。
(5)Vip出入口:做為備用出入口,位于醫院沿湖東路道路。
4.3 人員流線分析:
中心人民醫院未來日門診量達,5000人次。共設有病床1300張。由此推算,再加上一些不定因素,醫療區日人流量負荷高峰值大約在16000人次,常態按峰值的75%計,約為12000人。如何規劃各種人流、車流、物流是保證醫療流程順暢的關鍵所在。
(1)門診人流:為醫院最大人流量之一,日門診量達5000人次,陪同人員的比例按1:1.5計,則門診人流峰值達12500人次。常態按峰值的75%計,接近萬人。設計中采取發散式人流組織形式,根據醫療流程按三級分流模式均勻分散人流。患者由醫院主出入口廣場可以到達急診、急救、兒科、篩查診室的獨立出入口,實現第一級入口分流。二是醫院主街分流:患者人流由醫院主街中的自動扶梯等豎向交通到達各門診單元,利用醫院主街一醫療區中主要人流交通區域。完成門診患者的第二級分流。三是候診分流:各科室候診區域與交通區域分開,實現由科室到診室的分流?
(2)急診人流:急診人流量根據經驗數字,與病床數可按0.4-0.6:1計算。從醫學發展趨勢看。急診量有上升的趨勢,按0.6:1計算,醫療區日急診量約780人。患者由醫院主出人口廣場可以到達急診,在首層擁有穩定的區域候診、檢查、治療、輸液、觀察等清晰的功能組織流線
(3)急救人流:有獨立的出入口,以及獨立的急救、手術、搶救、檢查的區域不擾的流線。
(4)住院和探視的人流:病床數為1300床,探視人員按每床1-1.5人計算。則探視人員約為1300-1950人。住院部人流主要由醫院次入口,經住院部廣場,由住院部大廳的病人梯、探視梯、各類電梯垂直交通進行分流。
(5)醫、技、護人員、管理人員、后勤人員工作場所相對穩定,由工作人員入口和工作廊確定流線。
4.4 交通流線分析
通過對場地和醫療流程的分析.合理組織人流、車流、物流。實現人車分行的交通概念.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實現便捷和高效的醫院交通。
圍繞用地設計車行環路在院區中形成一個相對閉合的環路,將各主要出入口廣場聯系起來。主要交通負荷被限定在院區,將停車場布置靠近出入口和用地周邊,使車輛行駛范圍控制在周邊,用地內部均為步行系統,從而保護了中心綠地的景觀環境和步行空間的連續性。在交通組織上盡量體現潔污分流的要求,病人活動的流線與物流、后勤、感染病區分別設出入口。
(1)門診車流:汽車進入院區后直接由建筑進入地面停車場或者地下停車場。
(2)急診急救車流:在醫院的主入口廣場分散到急診,進入急診停車區,急診車在急診停車區有停車維護區域。
(3)住院部車流:在進入醫院的次入口廣場后,進入地面停車場或者地下停車場。
(4)潔物:由后勤出入口進入院區環路后,進入地下車庫,然后分配到各個功能區域。
(5)廢棄物品:流程主要利用各部門的污物電梯,送到地下室。經過專用的污物通道集中后,由密封的通道通過專用的車輛集中到地面。
(6)停車場:根據建筑功能狀況和建筑功能布局采用地面和地下相互結合的手法,主要分布在醫院主要出入口附近。
4.5 建筑平面布局
(1)以醫技科室為核心的理念
集中設置的醫療區由門診、醫技、病房、
兒科和內科中心組成,各部分以原有醫技及擴建醫技為中心呈圍合狀布置。
北側為門急診部分一沿城市主干道和醫院前廣場布置,方便患者。
南側為住院病房部分一將住院病房布置在院區內側,瀕臨湖面,有良好的景觀和朝向.適當遠離城市道路,有利于維持住院區安靜的環境。
高壓氧艙位于臨近住院部分,方便住院患者使用。
科研辦公樓位于西北側,相對獨立,便于營造良好的辦公環境。
(2)醫療街的理念
為了使患者、家屬及探視者在醫院就診過程中,有一個清晰的路線,醫療區內部交通流線必須做到簡單、明確,不迂回曲折。為此我們采用了“醫療街”的形式。醫療綜合樓由東西、及南北三條醫療街組成,三條醫療街將各種功能、新老建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成了本方案建筑平面布局的一個特色。
門診部主街――聯系門診各部門及醫技科室。
住院部主街――聯系住院部各部門及醫技科室。
主街之間為醫技部,這樣的布置方便門診、住院人群聯系醫技部門。沿“醫療街”布置垂直交通、休息空間和候診空間,這些空間都有室外庭院相聯通,具有充足的采光通風與綠色景觀。
(3)醫患分區分流的理念
門診、醫技、護理單元均按醫患分區分流的原則,讓患者和工作人員有各自獨立的垂直交通和用房區域,方便管理。
(4)現代急救醫學的理念
急診部設有普通急診人口、急救人口、感染門診入口,并設有專用通道、寬敞的大廳,不同通道可將急診患者分別送至極危重、次緊急、普通診區。
急診部設有大空間的集中搶救區、EICU、手術室及留觀病房,還設有X光、CT等必要的醫技設備,能保證24小時正常運轉。
5、景觀規劃設計
景觀規劃設計結合項目的地域特征和用地特點,借鑒嶺南山水園林的設計手法,在用地面積較緊的情況下,精心設計,創造出精巧別致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建筑內外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借景:充分利用用地獨有的依山傍水的自然條件。將山光、湖色、陽光、綠色所形成的整體景觀環境,結合建筑功能布局創造出優美和諧富有特色的建筑環境,提供良好的醫療環境和病人的康復空間。
(2)造景:在院區醫療綜合樓群周圍布置尺度合適的綠地廣場空間,同時結合建筑底層架空,使其成為建筑與城市對話的一個緩沖景觀帶,在建筑內部布置多地組織和空中院落,改善通風采光條件,使建筑融于自然。
(3)體現地方特色=在空間營造、植栽配置、鋪裝材料選擇及景觀構筑物的設計中,都充分的考慮了地方因素,做到因地取材,擇地選材。在病房樓南側布置南方園林特征的花園景觀,有挑空的露臺、淺水、休閑座椅等,成為患者、醫患之間交流的室外場所,并美化住院環境。在遠區規劃建筑與病房樓之間設置密集高大的喬木、觀賞性灌木及草坡等,達成視線、噪聲和衛生的隔離,保證醫療區安靜、安全的環境條件。
6、節能設計
在這個項目的設計中,針對醫療建筑特有的設計要求,從節水、節地、節能三個方面進行綠色建筑設計。
6.1 節地
(1)利用地段條件,根據地段日照、風環境、綠化以及原有建筑及周遍交通狀況,對建筑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調整建筑朝向,人流朝向,入口及功能分塊等要素,創造適合該地段的病房大樓。
(2)利用現有用地,合理結合原有建筑功能,達到用地的最大利用和功能的最優;同時考慮發展和擴建的可能,主動預留空白和未定性,考慮二期醫院和預留發展用地相結合的多種可能,合理布置各入口和功能分塊。
6.2 節水
(1)充分利用雨水(2)院區內給水采用節水措施(3)良好的排水系統
(1)建筑體形簡潔,外墻面少,南北朝向,有利于節能。
(2)使用新型的墻體材料
(3)采用相變蓄熱地板,有效蓄熱,平衡不同時段的熱環境要求,降低能耗。
篇4
8月29日,本刊記者參加了RTKL為行業內媒體舉辦的一場新聞會。并有幸和Bradley T. Barker先生(RTKL執行副總裁、全球醫療保健建筑設計負責人),Helen B. Jeffery,女士 (RTKL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分公司醫療保健項目負責人)以及王愷先生(RTKL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分公司醫療保健項目負責人)針對醫療衛生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交流。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次訪談走進這個全球知名的建筑規劃設計公司,深入了解RTKL公司對當今醫療衛生領域的調研結果及貢獻。
2003年,RTKL在上海成立了它在中國的辦公事務所,但其實迄今為止,它在中國的設計合作已經有19年了。在這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里,從最初的北京新東安商場項目,到后來的上海科技博物館,以及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上海北外灘總體規劃等,我們似乎能夠尋到一條RTKL的發展軌跡,RTKL在中國的設計項目包括設計范圍很廣,而且參與設計的城市跨度也很大,像是大連和平廣場,深圳華潤中心以及北京國際展覽體育中心規劃設計、南通中央商務區CBD 總體規劃設計、香榭里花園高級住宅區、綠城?溫州鹿城廣場。在敞亮的寫字樓,高級的住宅區,以及深具文化底蘊的公共設施建設過程中,RTKL與本土建筑設計的結合正越來越趨于完美,它國際化的設計經驗正越來越多地被中國的現實所接受,同時一些東方精神的元素也成為了RTKL自身的建筑語匯。RTKL并不追求驚世駭俗的表現力,它用一貫宏大的現代建筑語言重新詮釋當地地域特色。也許這也是RTKL不重國界而重視人才本身從而引導文化融合的企業文化的外在反映。
在建筑規劃設計領域成為龍頭之后的RTKL將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到了醫療衛生產業的發展上。這其中包括了醫院外部的裝修,醫院內部設施的改善以及醫院數字化的新型經營管理模式。RTKL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家建筑設計裝飾公司了,它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力量改善著現在中國醫院以及醫療設施、公共衛生條件的不足,致力于打造中國新一代的醫療衛生建筑。現代醫療衛生建筑應該是融合全球一流的技術與醫療設施,將以患者為中心提供高質量服務和環境友好型的空間, 滿足中國越來越多對高端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
世界醫院建筑設計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新科技產業的進步,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醫療建筑行業將會有一個積極地發展。RTKL正在努力縮短這和中國市場的差距。在與AHS公司攜手合作的過程中,這樣的設想將更加容易實現。作為一家擁有全球視野的本土公司,RTKL不僅擁有著全球性的資源和經驗,也依托著其在北京的分公司擁有了更多更好的本土團隊。就像RTKL副總裁,北京分公司醫療保健項目負責人王凱先生所提到過的,醫院的建筑研究還是應該以綠色生態理論和技術策略為基礎,主要的側重點還應當放到可以體現人文精神,綠色,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幾大要素上,這樣的文化理念將會讓未來世界醫院建筑的發展向一個更加生態健康且環保的道路上前行。一個良好的建筑規劃設計公司,應該對現代醫院建筑的生態文化建設總體發展方向進行及時的總結,比如相關的觀點和設計手法,以便在自行設計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設計的不足。當前社會環境下,評價一個醫院是否先進現代,包括服務理念,設施裝備,醫療,技術,管理水平以及環境保護等五個方面的內容。作為現代化醫院建筑,應滿足以下幾個要求,首先是人性化與藝術性設計以適應人類社會需求,現代的綜合醫學模式要求醫院的建筑設計必須將人性化設計貫穿于設計過程的始終,醫療建筑設計中的一切都要以病人為中心。其次是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良好的就診和工作環境。人們的社會性需求也體現在對醫院場所藝術性的追求上。室內外小品,裝飾的應用在億元建設中已逐漸興起。針對醫院的內裝,系統管理,工程設計等也要像綠色建筑體系靠攏,綠色生態醫院設計以能源、資源、廢棄物、建筑材料、災害、靈活性、技術為設計目標和原則,是構建醫院生態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和重要特色。
醫院建筑人性化設計
醫院建筑人性化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都說細節決定成敗。在醫院建筑的過程中,一點點小的細節改動,多花一些心思為患者和醫護人員著想,醫院的檔次自然就會上去了。Bradley T. Barker 先生和王凱先生在采訪當日剛從外地的醫院考察歸來。談到人性化設計這一點時,有些現象給他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針對目前我國的一些醫院設計的調研當中,可以看到,確實有不少不足的存在。例如目前中國的醫院設計,大部分只有兩個走道,所有人(醫生、患者、住院、急診)都被擠到一個公共空間內,重傷的病人也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通過公共空間,患者十分沒有尊嚴。因此,我們設計的時候會進行有效分流,前面是門診的病人,其他人包括急診、病房都走后面的通道。如果在門診的后面設計一條走道進行分流,既能避免交叉感染,又能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間。
再比如很多醫院現在都在采用的色彩分布裝修。醫學心理學家和顏色心理學專家認為,診療區墻壁選了粉綠色,象征長壽;就餐區選粉紅色,能促進食欲;高級專家會診中心選取了莊重的顏色;兒科病區顏色鮮艷亮麗,并飾以卡通圖案。“通常的醫院墻壁是白色的,醫生的服裝也是白色的,病人目光所及之處幾乎全是一片白色,視覺上的刺激容易使病人產生懼怕心理,使醫院在病人心中有了‘’的印象。我們的這個嘗試就是力求改變這種印象。在針對人性化建設方面。王凱副總裁提出了幾點期許與要求。首先是病人/住院患者/醫院員工的私密和隱私應該體現在醫療衛生工程的總體規劃和單體醫療建筑設計功能任務書中。其次是公共的流線和員工/病人的流線應該盡可能的分開。尤其是像前文所提到的擔架上病人的等待區應該設置在私密區域。私人的房間中應該提供全部的病人的信息,如病人的病情,治療的計劃,保險情況和財政情況。在多床的病房中,家屬咨詢房間中,以及病人家屬休息室中應該有允許病人與家屬交談的私密空間。
社區醫院建設的必要性
在美國,有一個概念叫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醫療保健,即以人為本,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會隨之提高,他們希望更大、更好的醫療衛生設施,就像他們在其他生活領域,如旅游方面的需求一樣。在美國,我們洞察到這樣的現象,醫院需要完善設施以吸引患者。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趨勢。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需求也會增多,不只是簡單的醫療救助,還會有更多的對附屬服務的需求。另一個在國內比較明顯的趨勢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都正面臨著老齡化趨勢,據統計,目前,中國的老齡人口已達1.6億。區別于年輕人,老年人更多是慢性病的治療,例如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這方面的需求會越來越大。RTKL將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如果社區醫院可以建造的更加高級且利民,舒適,那老年人的一般就診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國外設計理念的融入
RTKL的幾位副總裁在談到關于國外醫院與國內醫院的根本區別以及如何相輔相成的融入時所持的觀點很獨到。他們認為在中國本土的醫院建筑規劃設計公司要想有個好的設計規劃,就應該學會如何與本地特色相結合。在中國開辦的這間RTKL建筑事務所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提高本土建筑水平,而不是用國外的東西移駕到我國的運行模式之上。“我們與院方會有深入的溝通,詳盡理解對方的需求,善于提問以了解真實需求。我們不會照搬美國的模式,讓對方從中進行選擇。我們會依據溝通交流中了解到的需求去設計醫院的模式與解決方案。在中國,RTKL醫療保健項目部門有大約300名員工,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經驗,我們有建筑師、護士、室內設計、電腦專家、技術人員等等,我們不僅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而且可以從不同的專業人才身上汲取經驗。除此之外,RTKL還擁有酒店設計、零售建筑設計以住宅設計等多領域的專才,我們也會向這些專家請教他們的專業意見,讓我們的醫院建筑規劃設計想法更豐富更先進。”
我國和國外一些醫院有很多不同方面的差別。其中最大的差別在于,美國從2006年開始,所有的新建醫院,病房都是單人間。這是因為,首先,在美國,70%的醫院都是私人醫院,院方希望患者可以享受到賓館級的人性化環境。其次,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同時,也為家屬探病提供了良好的護理條件。科學數據顯示,單人病房比雙人病房,可以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提高病人的康復效率。表面看來,標準提高了,但是,實際上,效率也提高了。當然目前大部分國內公立醫院都無法普及這種情況,但私人醫院,如和睦家,大部分都是單人間。
另一顯著的區別是,國外醫院的規模都比較小。在國內,很少有低于1000張床位的醫院,但在美國很少有多于500張床位的。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另一個最新的區別是,美國現在在建的醫院基本都是數字化醫院,但在中國,仍處于起步狀態,包括新加坡,第一家數字化醫院也是在建中。數字化是指所有的數據(包括患者的病史)都是互相連接的。RTKL在設計中,一半以上的專長都是做集成的,把軟件硬件集成,以達到數據相連,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綠色醫院的建設理念
RTKL在設計的理念中很重視綠色醫院的建設。自然光,自然景色和室外通道應該盡可能的在醫療衛生環境的設計中得到體現。而建筑物的位置和結構也應該與景色交相呼應。同時還要能把獨特的自然景色與其他的自然場地特色區別開來。應該有自然光直接射入每一個房間(如醫院員工辦公室的自然光可以直接獲得,而不需要進入到病人的房間才能獲得)。住人的地方,餐廳,休息室和活動區應該能采到自然光。醫院和長期醫療康復的設施應該包含一個花園或者其他的一些空間。在這些地方,病人們可以進行自由的活動。對于治療和康復的花園,應該采取特殊的設計。而清晰的流線也應當被應用在醫療衛生工程的總體規劃中,單獨的部門和門診區域。醫療流線的進入點應該清楚的與主要的外部流線(道路,汽車站,停車場)區分開。不但應該具有清晰可見的指示標識和標志。公共與私人區域的分界線也應該用標識清晰加以區分。大力發展內部“標志”系統,因為內部“標志”系統可以幫助病人比較容易的到達他們的目的地。這些“標志”包括水的、藝術的,或者不同的顏色種種特點。這些特色應該是可以觸摸到的,能夠聽到的,或者可以看到的。標識系統應該是靈活的,可以添加的,適應性強的和容易保存的。眾所周知,能耗是維持建筑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而通過建筑節能和采用綠色建筑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因此,綠色建筑的低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RTKL副總裁(原AHS - 翰凱國際建筑設計公司總裁)王凱先生主持設計的工程案例――深圳濱海醫院,項目占地面積19.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6.7萬平方米,設總床位2000張(其中VIP床位300張),停車位2130個。根據規劃,醫院采用“診療中心+重點專科”模式,設置綜合門急診、20個診療中心、12個醫技中心以及特需診療中心,醫院建成后可容納日門急診量8000-10000人次。醫院建設將做到高標準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起點建設,滿足該市構建學科完善、功能齊全的公共衛生體系對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要求,建成后將成為設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與國際現代化醫院相接軌的區域性現代醫療衛生中心。
篇5
院區規劃設計的生態策略
*尊重當地氣候特點和基地的現狀
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在規劃中,需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點。通過對基地自然環境的調研和分析,包括用地的地形、地貌、日照、風向、土壤、水資源、植被等,揚長避短,盡可能地減少建筑建成后的能耗,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比如在利于接受日照的部分規劃住院部,將污物出口設置在下風向,等等。
*節約土地與高效利用土地相結合
規劃時應理性分析基地和城市的現狀,結合周邊道路情況合理規劃院區內部的交通流線,盡量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簡短各流線。這樣一來可減少人員、貨物流動的距離和時間,從而節約能源;二來可以提高管理和運營效率;三來可以提高患者就醫的舒適度。
進行院區規劃時,還應考慮醫院擴建的可能,基于生態理念的規劃應在基地內預留發展用地,并在建筑設計時優先考慮可生長平面,為未來的進一步建設打好基礎。
*重視綠地的規劃
醫院院區中的綠地不僅僅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提升醫院的治療環境,在規劃合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實現降噪和夏季降溫的功能,有效提高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節省能源。
建筑生態化設計原則
*適度原則
高端醫療服務機構和普通醫院不同,掛號通常采取預約方式,醫院的人流量也明顯少于普通醫院,因此不會像普通醫院一樣在門廳處積聚大量人流,過于高大豪華的酒店式門廳其實并無必要。因此在設計時可以適當減少門廳面積,通過提升患者等候區、住院部的空間品質來傳遞高端醫療服務的含義。在裝修時也可以通過使用環保材料避免浪費和環境污染。
*設計優先原則
提及生態建筑,很多人就會想到各種生態建筑技術。雖然這些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生態化設計不應停留在技術應用這個層面。
建筑師應明確,技術只是幫助我們實現建筑生態化的手段之一,利用基本的設計方法,有意識地對太陽能、自然通風等環保因素進行利用,并將適合的生態技術有機融入設計方案,才是完整的生態設計策略。
自然通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高端醫療機構對空調的依賴,也可以減少病患間的交叉傳染幾率,促進患者的康復。自然通風可通過來自室外風速形成的壓差和建筑表面洞口間位置及溫度形成的溫差,來造成室內外空氣流動,從而帶動自然通風。
早在19世紀中葉,法國蒙彼利埃的國民與軍人醫院(CiviI and Military Hospital,Montpellier)在設計時就已經采用了這種手法。為了控制通風,在病房首層地面下設計了有效的地坑系統引入新鮮空氣,走廊上面為了增加通風效果,設置了苜蓿葉形的通風孔。經過實踐檢驗,證明這種病房可以明顯減少醫院內部感染。在現代醫院的設計實踐中,常采用中庭的抽拔效果促進自然通風。
高端醫療建筑還可以通過對陽光的利用來實現生態功能。在設計中綜合考慮朝向選擇、護構造與材料、通風措施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夏季通過與立面整體結合考慮的遮陽處理,包括挑沿、遮陽膜、百葉等以及對天窗遮陽處理,可以控制進入室內的陽光,在夏季減少陽光進入室內;在冬季則充分利用太陽能,防止冷風的不利影響;通過選擇合理的建筑體型與平面形式,減少熱量損失。
近年來,我國興建的一些高端醫療服務機構為了突出高端和豪華的特質,在建筑中設置了全玻璃天窗的中庭。在炎熱的氣候中,這種將陽光引入室內的做法帶來的能耗是巨大的。適當的遮陽處理,不僅可以減少能源消耗,還可以提升醫院的空間品質。如西班牙馬德里的胡安·卡洛斯醫院在中庭處理中,以木制格柵為主要元素,遮擋了西班牙強烈的陽光,又突出了圓形的天窗設計,整個空間典雅肅靜。而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則是通過遮陽棚的設置,減少了來自側面的陽光。
*可生長的整體設計原則
醫院隨著患者需求的增加、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往往會面臨改擴建問題。和其他建筑類型不同,醫療建筑在擴建時各功能部分需要整體、系統地增長,而在改擴建的過程中原有建筑通常還要同步使用。如何保持醫院規模的持續發展、保證良好的就醫環境、避免現有功能模塊的浪費是設計師應考慮的問題。
位于英國懷特島的圣母瑪利亞醫院是Nucleus體系結合地形和自然環境的杰出范例,4個十字形單元沿醫院主街呈放射狀布置,與原有建筑聯成有機整體。各單元間形成的楔形庭院為醫院提供了較好的自然通風和采光,并能抵御寒風。南向展開的平面布局獲得了更多的太陽能,加上高效的節能材料和景觀處理,使建筑整體節能達到50%。由此可見,一個借助自然生長模式、整體考慮的平面布局不僅僅利于醫院的未來擴建發展,也對其生態、節能具有積極的作用。
節能技術的選擇和應用
在醫院的所有能耗中,電力約占64%(其中空調約占50%),其次是照明,約為34%。如果能通過實施有效的節能技術、利用潔凈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減少對空調和人工照明的過分依賴,就會有效減少醫院的能耗。
*表皮技術
篇6
關鍵詞:醫院;改擴建規劃;原則;思考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many hospital expansion will face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ospital planning that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then how to do well the hospital plans to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 and expansion, to promote hospital expansion work,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hospital;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Principle; thinking
中圖分類號:TU2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醫院建筑改擴建規劃應遵守的原則
改擴建是為了使醫院建筑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對醫院原有秩序和規劃的調整,是批判性的繼承醫院的歷史,是對醫院未來發展的預測定位,體現醫院建筑連續性的特點。由于受到醫院規模,醫療技術,醫院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醫院建筑的改擴建方式也各不相同,因院因地因時而異。但眾多具體改擴建模式之中,總存在具有指導意義的一般性原則,從而保證醫院的健康發展。
1.1規劃先行原則
任何醫院的建設規模都應服從和適應大的城市區域醫療衛生宏觀規劃的指導。只有在區域衛生宏觀規劃的指導下,衛生事業的建設才能做到均衡發展,合理的配合比。
進行改建或擴建的醫院在進行總量規劃、現量調整、優化增量的重要資源配置時,都要與區域內的衛生發展水平、趨勢,接收病人的服務半徑及病員數量以及其他醫院、醫療設施的需求關系相協調。
在制定改擴建規劃時,不應盲目攀比,而要因地制宜,面對現實,合理規劃利用衛生資源,能適應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的醫療需求。醫院的技術裝備水平應與醫院的技術等級相適應,對高檔醫療儀器更應嚴格控制,在同一層次不宜重配置。而應面向社會,資源共享,以求充分發揮醫療衛生資源的社會經濟效益。
同時,一個好的醫院設計,必然顧及將來的發展,滿足醫院的生長需要,無規劃的發展就不能正確的反映醫院建筑內在的功能關系和變化規律。
制定規劃時,應對醫院的最終發展規模、裝備水平和技術經濟條件作全面分析,盡可能預見到一定時期內的發展需要,爭取做到統一規劃、一次設計、分期實施,并且為將來的可持續發展留有余地。
醫院的改擴建必須以醫院總體規劃為指導依據,控制區域建筑總量,綜合解決區域內部交通、出入口、環境和建筑形象等問題。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方便病人就診。逐步對醫院進行擴建調整。
當然,對于某些老醫院的改造,由于當時醫院建筑的規劃思想比較保守,缺乏預見性,沒有發展用地,經過多次改造,醫院已經沒有一個正常的秩序。這時對醫院的改擴建的任務就不是對原有規劃的調整,而是需要重新制定一項新的醫院規劃思路。
1.2可持續性原則
根據醫院建筑發展的趨勢和特點,醫院設計的宗旨不是為了迫求盡善盡美,而是為了適應醫院整個生命周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①醫院建筑類型與其它建筑類型最大的區別之一在于醫院建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處于動態的變化中。特別是醫技部、門診和住院部門都有增加的趨勢,舊的空間分配方式已不再與之相適應。醫院設計的問題之一是如何使不同部門彼此能夠獨立發展,并且如何協調醫院各部門發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可預測性也將成為醫院設計的核心問題。
醫院建筑設計需要有一個動態發展的設計主導思想。即醫院從一開始設計到竣工使用,并不意味著它本身功能的終止,而應把可變性、可發展性貫穿在它生命的始終。即使一開始空間位置有一定的錯誤,也能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糾正過來。最初的設計只是盡可能地滿足目前的功能使用情況,無需追求完美,而設計應把重點放在建筑的整個生命過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調整、不斷適應的可持續發展中。
對于醫院建筑總體規劃而言,其可持續性具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滿足醫院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應保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醫院的建設勢必存在更深刻的變化,因此在總體規劃方案設計中必須為以后的發展留有充足的空間。
.1.3人性化原則
人性化包括兩個方面: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以人為本”中的人,既包括病患也包括醫護人員。“以病人為中心”的觀點在醫院設計中永遠是正確的,因為醫院的功能主體是治療疾病。因為患者是弱勢群體,他們從生理上到心理上都最應該得到關注。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空間好壞對患者的心理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病人的康復速度,惡劣的空間會加劇患者的焦躁與不安。但同樣的問題也會影響健康的醫護員工的精神狀態,從而間接地作用于對病人的醫療和護理。職業倦怠造成個人成就感降低,最終在工作中表現為失去關心和關愛他人的精神。職業倦怠在歐美國家發生率最高的就是醫護人員。醫院的工作人員在醫院設計中需要得到同等的關注。“以健康為中心”從內涵上超越了單純的“以病人為中心”,表達的醫院的功能延伸和對所有人群的關注。廣義的“健康”既指病人的健康也包括醫護人員的健康,既指肌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也包括健康而和諧的醫患關系。
本著這個原則,在解決內部交通流線、出入口、環境和建筑細節等問題時,都要以病人為中心,方便病人就診,提供人性化服務,同時也給醫護人員創造安全、舒適、方便的醫療空間。本著這個原則,就要營造良好的室內外環境,在總體規劃設計中就應著手,力求為病人創造舒適的治療康復環境和為醫護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創造優美的外部環境,吸引人的公共空間,美化診斷治療用房,不僅僅可以改善環境,一系列研究表明,還將有助于病人的痊愈。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醫院應提供一個更加人性化,藝術化的空間,營造綠色自然的室內外環境,使得醫院不但是治療人們肉體痛苦的單純的醫療活動空間,同時也應為病患在精神和心理上提供幫助和安慰。這就為醫院的總體規劃設計增添了更多的人文主義的色彩。
2醫院建筑改擴建規劃思考
2.1改擴建工作必須做好調查
采集現狀規模、各部面積指標,收集現狀建筑圖紙并歸納、綜合;了解建筑布局、功能分區、建造年代、結構設施以及后勤保障系統,對院區人流物流路線、對需要保留的建筑、對需要拆除的危房以及進行深入了解。統計并分析醫院過去幾年各科室門診流量和變化特征,結合醫院特色專科的發展遠景,對醫院為來幾年或十幾年后的運營概況進行預測,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功能分配布局。
對于一些國內尚屬新興的重大項目,國內外考察調研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在考察過程中可以為本項目找準定位、標準,并獲得可供參考的技術參數,設備信息等等豐富的資料,同時考察中也可以訪問當地的籌建機構和設計機構,學習經驗教訓。因此重大創新項目的考察應安排在設計前期,不要安排在建設施工階段,若發現要重大調整,為時已晚,留下遺憾。
合理地制定部門規模與空間大小,成為規劃設計的首要任務,提高建筑質量、發揮空間使用的高效率至關要。把握醫院的規模與占地面積、建筑面積的關系,將現狀面積指標與%年頒發的“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以及一些地方醫院的標準,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及可能,擬訂出醫院的合理建筑面積指標。
2.2改擴建規劃必須統籌兼顧
確立項目改擴建的任務目標,確定設計目標和立意,為今后的改擴建工作指明方向。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醫院總體規劃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個方面:這一方面是指能否處理好整個醫院各部分與周圍城市環境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否有序地組織建筑群本身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布局。正是基于以上設計指導思想,在工程設計中首先必須從整布局角度統籌考慮。
2.3合理選擇改擴建模式
醫院建筑的現代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合理選擇改擴建模式是十分重要。
醫院院內的總體規劃不僅是建筑單置的擺放,而是對其內部關系的綜合布局,確定不同建筑物之間、新老建筑物之間內部功能的聯系,確定交通樞紐及其聯系。總體規劃必須作出分階段的實施方案,因為醫院不能停止運轉,拆除任何一棟建筑都要考慮其如何過渡,這是一個統籌的工作,建筑師應協助院方統一考慮。因此,醫院改擴建必須合理選擇模式。
2.4改擴建必須具有前瞻性
由于醫院建筑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而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醫院建設要有前瞻性、先進行,為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留有余量。醫院建設本身是極其復雜的,而醫院改擴建項目難度更大,更具有挑戰性,每一種背后都有其側重點和局限性,重要的是及時對每一個方案進行總結和評價,一方面可以為下一個工程積累經驗和教訓。
參考文獻:
篇7
項目概況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福馬路420號福建省腫瘤醫院院內,總建筑面積為75974.2,其中地上26層,建筑面積58112.9;地下3層,建筑面積17861.3。大樓總高度99.6m,核定床位1162張,設置地下停車位461輛。
設計理念
*總體規劃的延續性、完整性、標志性
對院區規劃進行梳理,將新建腫瘤診療中心大樓融入院區總體規劃框架中,分期實施和建設,在保證醫院正常運轉的同時,營造肌理延續、一脈相承而又富有時代特色的區域新地標。
*模塊化的建筑設計理念
以科學合理的宏觀流程,整合全院的功能分區。強調醫院功能的持續性、適應性,可變性。
*人文建筑
以人為本,為患者、探視人員、護士、技術人員、醫生和管理人員等提供優良的室內外空間環境。
規劃目標
*協調完善城市和院區設計
醫院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節點,交通復雜,人流匯集,規劃方案沿福馬路建筑退后,沿街設計了綠化及入口廣場,將新建腫瘤診療中心大樓與原有門診大樓以及未來建設的腫瘤防治培訓綜合大樓進行體型立面整合,不但緩解了交通壓力,疏散人流車流,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醫院、城市形象。
*營造地域主義特色的院區景觀環境
充分考慮基地的地理位置及特點,把基地營造成為花園式環境,并將醫院有機地融于自然環境中,配合當地的城市總體規劃,創造良好的城市景觀。
*國際化的醫療建筑水平
在特定的基礎上提出最佳的現代化醫院的方案設計標準,使建筑從內到外都達到國際水準。醫院內部按國際流行的現代化醫院標準及空調環境進行設計,采用先進的醫療設備、建筑系統和信息管理技術,強調醫院內部的高效率醫療服務體系。建筑造型上的幾何形象是總體平面布局的延續,著重強調整體建筑的空間感和體塊感,簡潔柔美的線條及硬質的材質的組合使用,構筑了具有現代感的醫療建筑新形象。
*可持續發展的模塊式規則
適應醫院未來發展的靈活性,滿足醫院對未來發展的要求:門診醫技、護理單元采用由內而外的模塊化建筑布局,使醫院具有最佳的靈活性和擴展性。
*“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
在建筑總體布局和造型上充分體現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以患者為中心的主體形象,形成醫院獨特的文化氛圍。以醫院為核心,以完善的醫療保障體制為后盾,以數字化醫院為手段,改變傳統的治病就醫觀念,滿足人民的健康服務需求。為福州市及周邊地區提供國際水準的醫療服務。
總體規劃分期實施
方案在尊重院區原有肌理的前提下,對院區功能交通重新整合完善,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逐步形成以中心“綠核”為核心,分區合理、流線清晰、功能完善的新醫院形象。
一期工程:興建腫瘤中心大樓并改造門診大樓,規范停車位置;初步整理建設醫院入口廣場及病區入口形象;著手改造雜亂的院區交通系統為外環車行系統,為人車分流的交通網絡打好基礎,爭取讓北區車行系統成型。
二期工程:新建綜合大樓及質子刀樓,結合門診大樓廣場,完成院區入口形象重塑;形成半月形的景觀廊道聯系各個功能空間,將外環車行系統基本暢通。
三期工程:征用土地,興建新病房樓;外環車行路網暢通,實現完全人車分流;拆除舊有住宅樓,改造水循環系統,完成院區中心景觀區改造,重塑院區景觀形象。
改擴建后:解決了醫院病房緊張的局面,特別是腫瘤診療中心大樓和腫瘤防治培訓綜合大樓的落成,進一步促進了該院腫瘤病學的發展。在改擴建過程中,充分考慮“以人為本”、注重生態環境建設的理念,綠地面積比重增大,大大改善了醫院的生態環境,對患者康復起到積極作用。
功能分區
功能分區依照“醫療―后勤”,“內―外”,“動―靜”,“潔―污”等對應的關系展開。功能布局從兩個維度上展開:由外及內、自下而上,醫療功能從人員密集的門診醫技區域過渡到相對安靜私密的護理空間。
門診部――對原來的門診樓進行改造,增加功能面積,完成與醫技、病房樓的功能對接,設大面積的前廣場,滿足大人流的集散要求。
醫技部――醫技為醫院的技術根基所在,位于整個建筑的地下一層及病房樓一至七層,與門急診和住院部保持最近的距離,聯系便捷。
住院部――住院部位于整個建筑綜合體的上部,每層設1個護理單元,共設病床1162張,標準護理單元層面采用雙內廊布局,北側為醫護辦公和輔助用房,醫患功能分區明確,使醫生及護士均得到關愛。
地下室――全院設三層地下室,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風,主要功能為后勤保障、停車庫以及設備機房等。
交通流線組織
* 出入口布置
南側福馬路設置院區主入口,北側設置病房區出入口,來院住院、探視及醫護人員上下班的主要通道,西側設置后勤出入口。
*交通組織
對總平面的各種流線組織,做到人車分流、潔污分流、醫患分流、患患分流四大分流。門急診以及住院車流分別通過各自入口進入地面停車場以及地下車庫,在入口處將人車進行分流。門急診人流由福馬路的院區主入口進入,通過門診入口廣場分流。住院探訪人流從北側病房區出入口進入,到達各個住院樓。醫生和辦公人員分別從各個功能入口進入,通過獨立的流線進入辦公區域。廢棄物及污物通過各功能區的污物收集間集中,通過污梯到達地下室,通過專用通道運出,之后通過基地西側的物資出入口運出基地。
* 消防路線
應急時作業。消防通道環繞建筑物設置,消防道路環通整個院區。
*停車位設置
全院停車采取地上地下停車相結合,共停車687輛,其中地下停車庫可供461輛小型機動車停泊。地上設置226輛臨時機動車停車位,結合綠化布置,保持地面環境整潔統一。 (責任編輯 呂志新)
1.總體規劃鳥瞰圖
2.新建腫瘤中心大樓模擬圖
3.新建綜合樓及質子刀樓模擬圖
4.新建病房樓模擬圖
5.腫瘤中心大樓效果圖
篇8
關鍵詞:醫院建筑;總體規劃;醫療智能化;建筑設計
Abstract: The medical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master plan and the design content and desig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t this stage are more complex,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y update faster, more change, and create the new hospital building pattern to adop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s a new topic the architects faced.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eps of the hospital buildings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s, types,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hospital buildings; overall planning; medical intellig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關于醫院建筑設計的幾個問題
步人21世紀,隨著醫療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醫療設施包括醫院建筑的設計給予了更多的關注,提出了愈來愈高的要求。各地醫院的新建或改擴建項目與日俱增,醫療建筑已經成為醫療環境變化和建筑設計更新速度最快的建筑類型之一,也是設計內容和功能要求最復雜的建筑類型之一。現階段,我國醫院醫療的配置、建筑水平、硬件軟件水平與發達國家仍然有一定的距離,如何面對在現有條件基礎上的跨越和適應時展的要求,創造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醫院建筑模式將是建筑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目前醫院建筑已經成為了民用建筑中最復雜的一種建筑類型。它融入了醫學科學、建筑科學、人文科學、生物醫學工程、衛生工程、醫院管理、工程管理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是一門綜合的系統工程。對一個醫院的建筑設計而言,醫療建筑的前期策劃工作對醫院建設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筑師應深入實地調查分析研究,與醫院方進行全面交流,做好醫院建筑設計的前期策劃工作。
1.參與并協助做好醫療建筑物策劃工作
醫院建筑是民用建筑中最為復雜的類型,相比其它民用建筑具有其特殊性:一是醫院的組成部門較多,不同的部門都有各自的設置標準和使用要求,不同部門之間還要有相應的聯系.二是獨立運行的體系較多,如醫院的污物和清潔品都需各自獨立的運行體系等。三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醫療設備的發展與更新速度較快,醫療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根據其特有的屬性,在落實一個醫療建筑項目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進行前期的策劃和調研工作。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大多數醫院是在計劃經濟政策指導下隨著經費的劃撥而逐漸建成,建設全過程并無完整而詳實的整體規劃,醫院總體布局雜亂無章,功能設置迷亂無章,有時候還會應付對、付對進行救治,對醫院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如果建設計劃不完善,即使資金劃撥到位,整個項目的建設周期往往被壓縮得很短。尤其是近十年建成的大部分醫院,有的剛建完就要改造,給醫院的運營管理造成了很沉重的負擔,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弊病。
大多數醫院在建設項目競標前不能提供完整的資料,沒有醫療各科室明細表和發展設想,也沒有包括各部門面積以及醫療設備設施的要求的項目設計任務書。如果完善這些,必須要通過醫療建筑項目的前期策劃和進行確認,如果設計師或者設計單位不能意識到其社會責任的話,進行閉門造車,沒有針對性和現實性的設計,滿足眼前的需要,過幾任領導后,醫院方面在總結后還是表示并不滿意。
因此,為滿足醫院不斷發展的新需要,就要求建筑師擁有科學的設計理念和周密的工作方法. 建筑師應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收集大量資料并進行認真分析研究,與醫院管理者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探討現代化醫院建筑的特點,協調醫院建筑與醫療技術發展的關系,多方案論證比較,使建設方案具有實用性、可行性、經濟性和前瞻性,從而提出一個遠近期逐步發展、過渡、切實可行的醫院建筑總體規劃. 醫院建設的前期策劃工作對醫院整體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一個醫院的生存與發展。
2.人性化理念在醫院建筑設計中的體現
現代醫院建筑,無論是整體規劃,還是單體建筑的外部設計或內部功能,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從精神上都“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已經凸顯在這個讓人人懼怕的地方,看病的心理變化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已是無可爭論的。人的需要,人的情感是建筑設計時要考慮的第一要素。
筆者認為“以人為本”的真正意義這里的人不僅僅是指醫院的病人還包括醫護人員,醫院的管理者以及陪護探視人員。從病人的角度需要的是一個良好寬松的就診環境; 從醫護人員的角度需要的是一個方便的工作環境; 從醫院管理者的角度考慮的則是花費有限的物質獲得最大的回報以及對醫院方便的管理; 從陪護人員的角度需要的是一個簡潔清晰的陪護環境,同時病人良好的就醫環境也對陪護人員的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當然如果幾種人的要求產生矛盾時,筆者認為病人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現在的醫院設計方案,尤其是大型醫院投標,建筑外立面造型越來越有噱頭,裝修越來越豪華,醫院建筑設計不能只滿足于一般的功能關系,而注重建筑的堂皇與華麗,忽視了對病人的心理與生理特殊性的考慮。比如:
一是病房沒有辦法界定個人領域空間,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遠離外界千擾,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環境,維護個體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間病房的設計中,變化平常布局形式為病人提供明確的個人領域空間,就能更好地滿足病人對私密性的要求,大而寬的設計需要注重細節的考量,一點點人性化的改造,都無疑會給病人的身體康復創造康復價值。
二是提供公共交流空間,病人也是社會的人,醫院也是社會場所,只是人群特殊罷了,同樣也需要與他人進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溝通。特別要明白:人在患病的情況下,更需要與他人交流,情感的寄托,如果創造一定的空間,無疑可以減輕痛苦的困擾,緩解心理壓力,早日康復就不光是醫生和病人的事情了。
三是舒適宜人的聲、光、色環境的創造,給住院病人創造安靜的康復環境,除合理進行醫院的總體布局外,還需在病房內有效的運用建筑材料與構造手段,防止噪音的干擾。目前有些住院病房樓追求立面效果,外墻多開玻璃窗,過強的光線對臥床病人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爭取良好日照的同時,應防止室內炫光。我們的病人都是來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中的一份子,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環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對單一的“白色”病房所產生的陌生,緊張等不良心理,有的人怕住院,不愿意住院,或者在醫院里生活不下去,這個不是病人的問題。
四是便捷的就醫,治療程序,有的醫院完全不顧病人和家屬心理負擔,也不關心是否讓你產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緒。一樓掛號,四樓就診,一樓繳費,二樓化驗,三樓采樣,四樓復診,轉來轉去,上來下去,復雜的交通路線,迷宮般的醫療就診環境,為病人和家屬帶來極大的不便,影響病人的情緒和康復。清晰明了的就診路線,合理的醫療配置和就醫引導不但消除了病人的焦慮,還可以減輕醫療人員不必要的來回奔波。
3.智能化的醫院建筑體系
由于綜合布線和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一些綜合性醫院改變了傳統的集中掛號和收費方式,采用分散掛號和收費方式,簡化就診手續,減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門診,掛號大廳的布置方式隨之改變。隨著管理的不斷完善,電腦技術的不斷普及,醫生的處方電腦化便捷方式的實行,大大縮短了病人取藥、就診時間。因此,信息中心真正成了醫院建筑設計的心臟環節。它的位置選擇,建筑布局,電源保障以及多層次的保護,成為建筑設計必須重視的問題。
醫院的智能化建筑系統一般包含:綜合布線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醫院信息系統;病房呼叫系統;病房監護系統;醫院排隊管理系統;醫用多媒體示教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多功能報告廳、數字化會議系統 (含遠程醫療);安全防范系統;有線電視系統;大屏幕顯示及多媒體查詢系統;機房工程;UPS集中供電系統 ;以及防雷接地系統等等。逐漸向現代化的建筑靠近,建筑智能化是實現醫院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智能化正逐步改變著醫院傳統的管理模式和醫療習慣,也影響了醫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設計要求。
二、目前國內外現代化醫院總體布局的幾種類型
對于建筑設計行業的人們來說,醫院建筑是一種令人敬畏的建筑類型,因為在所有建筑類型中,醫院建筑是功能內容最綜合龐大、設備設施要求最復雜的一種;同時它也是在不斷進步、不斷發展變化的一種建筑類型。而醫院的總體規劃既是設計前期策劃階段工作之結論,又是進入具體建筑設計之前提,它既強調分析論證的精確數據,也不排斥建筑藝術的靈感體現,這一階段的工作,是建筑師綜合能力充分體現的過程。
目前國內外現代化醫院總體布局的幾種類型和各自特點隨著醫療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醫院建設也逐步融人世界醫院建筑發展的大趨勢中,由于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且又因為設備技術的發展,最近幾年建設的國內醫院的概念、風格與過去已經是天壤之別。現代化醫院隨著住院周期的縮短以及醫技部門的中心化、診療手段的多樣化,要求住院部的每個護理單元和門診部的各科室,都應對醫技部門有方便出入或連接途徑,由此建筑的總體布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醫院不再是傳統的根據不同功能和流程分別由許多棟獨立分散的單體建筑組成,而將被設計成一個完整的密集型的綜合體建筑,這些密集型的綜合體又根據具體形式的區別通常被分為幾類,主要有集中型、多翼型、組團型和中庭型。
1.“集中型”的主要特點是醫院垂直向上發展將門診、醫技等置于體量底部,用電梯將它們與上層病房相連,成為有基座有塔體的布局形式。這種形式適用于建設用地緊張的情況,優點是充分利用有限用地、降低密度,但不存在自身發展的能力―― 即難于改擴建,不適應醫院持續發展。就是醫院的發展受到建設用地的制約,門診醫技建設、發展相對不足,無法在原有基礎上改造或擴大,因此將增加的功能內容一次性建設在有限面積的地塊中,可以劃片、分區、多流通構成“集中型”特點的布局形式。
2.“多翼型”的布局特點是將住院部在垂直方向發展其他功能科室(門診、急診、醫技、核醫學科室、手術部、監護室等)則布局成多棟低層建筑彼次相互連接,并且在這些低層建筑的端部予留出可擴建的接口(特別是設備的接口),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此種布局的長見做法是在醫院的主軸(主要人流流線)設有一條聯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通道,并以次通道做為水平、豎向分配人流物流的主干道,各功能科室并聯分布在中央通道兩側突出成翼狀,故被稱為“多翼型”。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北區醫院,主要特征在醫院的中心設有一條聯系各功能科室的“中央大街”。
3.“組團型”也被稱為“多光庭型”是一種將門診住院醫技做為各個組團,以組團組合的方式集簇式發展的布局形式,由于各組團之間常以內院或采光中庭分隔或相接,所以被稱為“多光庭型”。
4.“中庭型”的布局類型是非常普遍的醫院建筑總體規劃形式,也有人稱之為服務大廳型近幾年建設的國內外現代化醫院中相當數量屬于此種類型。顧名思義,中庭型即為以中庭為中心組織聯系各功能科室,并以中庭作為水平、豎向交通核心的布局類型。這種布局類型的出現是醫療建筑要求注重情感和人性化服務的必然結果,優點是以中庭為空間的組織中心,使迷宮式的走廊被清晰的解釋成明確的組織結構,人們容易明白到那里去和怎樣去,具有良好的可辯識性和方向感,除此之外,中庭創造一個四季如春的綠色空間,改善了醫院的內部環境,大大增強了醫院的“治愈力”。
參考文獻:
[1]趙翔.環境世紀的醫療建筑[J].世界建筑.2002年04期
[2]安慶新 ,朱莉.創造舒適和安全的場所――現代醫療建筑的消防安全設計[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2年11期
[3]羅彥昕.現代醫療建筑空調設計方法探討[A].第13屆全國暖通空調技術信息網技術交流大會文集[C].2005年
篇9
1項目概況
泗陽婦產兒童醫院是廣東省江蘇商會在泗陽投資興建的一所新型現代化民營醫院。該項目基地位于泗陽縣城區桃源路與錦州中路交叉處的西北象限,呈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方形,總用地面積35826m2。基地南側隔錦州中路與民居小區相鄰,西側隔擬建農貿市場是相文路,北側為文城新都居民小區,東側緊鄰主干道桃源路。建成后的泗陽婦產兒童醫院包含門急診綜合樓、住院部,總建筑面積約77798m2。其中門急診綜合樓為3層(局部4層),住院部為16層,設有病床500床。(圖1)
2總體規劃
醫院建筑的規劃與設計總是在一定的特定背景條件下完成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技術的進步,醫院建筑的空間需求亦隨之變化,導致了醫院建筑的過早“老齡化”,早期的總體規劃未考慮到醫院遠期發展和新技術帶來的新的空間需求,尤其是中小型醫院“見縫插針、零擴碎改”影響了醫院的運行效率與環境品質。因此,在醫院建筑的總體規劃中應該考慮未來隨醫療技術進步提出的新要求,要將醫院的遠近期建設綜合考慮,盡可能地采用靈活的、可拓展的系統化設計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證改、擴建時期醫院系統的功能完整性和運行效率。在泗陽婦產兒童醫院方案中,我們采用模塊化的總體布局模式,既增強了醫院總體規劃的靈活性和拓展性,又避免了改建、擴建過程中帶來的銜接問題。
2.1模塊化的整體布局
泗陽婦產兒童醫院基地呈狹長的長方形狀,這決定了建筑空間布局呈東西向延展的特征。方案總體規劃結合模塊化設計的理念,充分考慮了醫療流程的科學合理和服務效率的提升,采用“一軸三區”的布局模式。一軸為由東向西延展的醫療街主軸線,即交通模塊,串聯整個院區的主體醫療功能。三區指三個模塊分區,分別為“門(急)診模塊區”、“醫技模塊區”、“住院模塊區”。醫院的核心醫療區主要由門診模塊、急診模塊以及醫技模塊等組成;醫技模塊布置于場地中部,使得門(急)診模塊與住院模塊可方便快捷地共享中心醫技資源。(圖2)
2.2外部空間與外部流線組織
醫院建筑功能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其外部空間與城市道路空間應直接銜接,以實現大人流量的集散。泗陽婦產兒童醫院地處桃源路與錦州中路交叉處的西北象限,在近交叉路口地帶設置了開敞的廣場以及大片綠地,以此為媒介實現醫院空間與城市空間的有機銜接。富有韻律的模塊化布局使門診區、醫技區等形成極具趣味性的庭院空間,既解決醫院的通風、采光的要求,也為患者與醫療工作者創造更加舒適的醫療環境。模塊化的總體布局使建筑外部流線脈絡清晰,在外部各種流線的組織中,我們將傳染與非傳染、潔凈與非潔凈、住院與門(急)診病的人流和物資流線合理分開,使之不交叉、不干擾,各行其道。(圖3)
2.3醫院的功能分區
在建筑設計中,我們參照“三級甲等專科、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的設計要求,將整個醫療區具體劃分為門診區、急診區、醫技區、病房區、管理區等。門診區設置于基地東側,主要包括門診大廳、中西藥房、標準門診單元等。入口門診大廳設計為2層的通高大廳,結合寬敞明亮的醫療街,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舒適寬敞的分流和等候空間。門診模塊單元的設計結合了采光中庭,使診室可享受直接的通風采光,實現了主動節能。根據醫院建設的規模,每層設置了2個門診模塊,并串聯在醫療街主軸上,模塊之間通過連廊相互聯通。急診區緊鄰南側的錦州中路并設置獨立出入口,配置急診、急救,急診輸液,急診手術,急診留觀等功能。急診模塊的一層急診、急救分區明確,設置急救綠色通道方便快捷。醫技區位于基地中部偏北,與門急診模塊以及南側的住院模塊聯系緊密。醫技模塊主要設置了放射科、檢驗中心、B超科、心肺功能檢查中心、病理科、手術中心等功能。病房區設置在急診區西側,一層為出入院結算大廳、員工餐廳、兒童游憩等。住院模塊平面采用醫患雙通道的復廊布置形式,實現醫患分流。寬敞的活動室和舒適的房間布置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基本理念。
3醫療模塊設計
3.1模塊標準化
設計模塊的標準化設計可以使建筑具有統一的技術參數、結構體系和構造作法,標準模塊是柱網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契合,并具備一定的通用性。
3.1.1“回”字形門診模塊
(1)基本尺寸及柱網布置本方案中標準的“回”字形模塊長寬分別為32.4m×32.4m,模塊面積約1000m2,其特點是自帶一個內庭院,解決了自身的通風采光問題。“回”字形模塊的基本柱網尺寸為5.4m(8.1m)×8.1m,“回”字形的面寬為32.4m,一般分為5開間,中間天井開間為6m;兩側診室尺寸為:5.4m(診室)+2.7m(走廊)=8.1m(柱距)。模塊中的柱網可根據實際空間需求按模數靈活設計,共可劃分成一個候診廳和診室約40間。(圖4)(2)基本特征“回”字形模塊平面形式,形態簡單,柱網布置靈活,適應性強。模塊之間形成半開放的庭院,以及模塊本身的內庭,使得醫院整體上形成了一個通風采光佳、趣味性強、環境優美的人性化氛圍。模塊之間相對獨立又有聯系,串聯模塊的醫療街增強模塊間的聯系和便捷性,模塊的盡端設置了連廊,用于醫患分流。
3.1.2復廊式住院模塊
(1)基本尺寸及柱網布置方案中復廊式平面模塊長寬分別為78m×28.6m,模塊面積約2250m2;模塊平面的基本柱網尺寸為7.8m×8.1m,模塊面寬為78m,共10開間。柱網設計還需考慮地下車庫的布置。南北兩側可各劃分房間20間。(圖5)(2)基本特征復廊式住院模塊將護士工作站設置在兩條走廊之間,這種設計被證明比單廊式平面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在平面設計中體現了集中的工作核心區與一些分散的輔助功能區域相結合的設計理念。按自然層劃分護理單元,一個護理單元的病床規模控制在40~50床。病房南北向布置,以南面布置為主,北側配以醫生辦公室和輔助用房;垂直交通主要設置在北側中部,兩端為輔助交通單元。
3.1.3矩形醫技模塊
(1)基本尺寸及柱網布置醫技模塊平面尺寸為43.2m×32.4m,模塊面積約1400m2;醫技模塊的功能和設備的技術要求對空間靈活性的要求更高,大小空間的劃分和組合依照醫療設備的技術要求進行。因此,模塊平面采用便于劃分的8.1m×8.1m柱網尺寸,南北進深長度與門診模塊一致。(圖6)(2)基本特征矩形醫技模塊主要由影像部、檢驗中心和手術部等組成,均對空間有其各自的要求。影像部的設備不一,對房間尺寸也不盡相同,同時部分大型設備需要操控室和機房。方案中將需要操控室的大型設備用房集中布置,并形成控制廊。檢驗中心內部為開放式的大空間,這樣使用起來最為便利且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手術部采用雙走廊模式布局,潔污分流,共設16間不同規格的手術室。與門診模塊相同,醫技模塊與交通廊道連接。
3.2模塊的連接組合
由于各模塊在醫院系統中的功能不同,模塊之間的組合關系也各不相同。根據模塊可連接的數量,分為單向連接、雙向連接和多向連接。門診模塊采用了多向連接組合方式,方便患者就診及相關的檢查等行為要求;急診模塊采用了雙向連接,形成了急診、醫技、手術中心直接的“生命通道”;手術中心、醫技模塊因技術要求采用了單向連接,保證了該模塊的管理和效率要求,模塊間的合理連接提高了整個醫院的可達性、便捷性,較易實現醫患分流、潔污分流。醫院內部主交通流線是以“醫療街”為軸線的“非”字形交通組織形式,通過寬敞的醫療街將門急診模塊、醫技模塊及住院模塊等有序地串聯起來。就醫人群在醫院前廣場進行一次分流,進入門診大廳后進行第二次分流,在各候診廳進行第三次分流,實現了分層次的交通組織和空間安排,優化了醫院內部流線和空間效率,減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往返、相互干擾,塑造了一個寧靜而高效的診療環境。
篇10
關鍵詞:人性化設計;環境設計;形態空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422(2014)05-0089-02
1 前言
藝術與技術,空間形式與功能布局,永遠是建筑設計構思中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妥協的元素。不斷地探索空間,賦予建筑以生命,讓建筑給予人們以愉悅或驚喜,一直是設計師們不懈前行的動力。醫療建筑作為公共建筑中要求最為復雜的建筑類型,常因理性的醫療流程和功能分區的限制,設計思想一直圍繞著如何減少感染,縮短流線,提高效率來進行,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除了物理治療外,患者的心理感知對于疾病的康復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回歸自然,人性化的設計思想也逐漸在嚴謹的醫療建筑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在常德市臨澧縣人民醫院的工程實踐中,我們在遵循理性的醫療流程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嘗試將我們在其他公共建筑設計領域積累的城市設計、環境設計以及形態空間設計的經驗容人到醫療建筑中,從方案的整體規劃,外部造型到內部空間形態,都注入了我們的設計理念:“將冷冰冰的醫院從一個醫療的機器轉變為一個充滿關懷和希望的環境。”希望在人性化的醫療建筑空間上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
臨澧縣位于常德市西北部50km,是湖南省小城鎮示范縣。人民醫院選址于臨澧縣安福鎮農豐村,規劃可建設用地面積為8.08hm2,進行整體規劃分期建設,一期建設規模約7.2萬m2,包括一棟地下1層,地上11層的綜合醫療樓(床位600張),一棟4層的行政辦公樓和一棟2層的傳染病住院樓。二期建筑面積約2萬m2,包括一棟地下1層,地上11層的住院樓(4D0床),1棟4層的食堂公寓綜合樓。(圖1)
2 尊重自然環境的的規劃布局
有資料表明“如果病人養病時能看到更多的綠色,有更多的休息活動空間,則他們康復的速度更快,需要的藥品也較少。”在院區內設計一個集中花園,使院內所有的人都可共享到陽光、綠樹、雨露;合理布局,保證絕大多數空間良好的通風和采光一直是貫穿著這個項目的規劃思想。
醫院用地為較為規整的梯形,整體為西南低東北高的洼地,周邊自然環境良好。我們順應地形,將主體建筑適度集中布置于場地中心偏東地勢較高處,大片的洼地則有選擇的自然形成了地下室和西南角的集地景觀綠化,作為院內的集中花園。主體建筑綜合醫療樓順應當地的氣候條件由南向北依次布置門診、醫技和住院部分,病房樓每層為兩個護理單元,采用z字形錯位設計,絕大部分的病房布置在南向,遠離城市道路,最大程度地共享西側集中花園和裙樓屋頂花園的景觀。單獨建設的傳染病住院樓考慮到當地的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布置在場地的東北角,通過綠化景觀與主體建筑隔離,既保證了弱勢群體的住院環境,又避免了交叉感染。(圖2)
因本項目是整體規劃,分期實施,怎樣在二期建設時既保證與一期建筑的便捷聯系,同時不影響已建設醫院各部分空間的正常運轉,也是人性化設計需要細致考慮的問題。我們將二期住院樓布置在綜合醫療樓的北側,通過架空連廊共享一期的門診醫技資源,同時與一期主體建筑保持適當的日照間距。食堂公寓綜合樓和配套的住宅小區則預留在了基地的西北側,通過綠化帶與醫院區域適度隔離,在考慮便捷性的同時也保證了醫生生活和休息的私人空間。
因工程投資的限制,院方希望適度建設地下室以控制投資,我們巧妙的將地上停車位與景觀綠化相結合,在僅僅修建了約8000m2的地下室的情況下仍然保證了院區一期有438個停車位,有效的解決了停車與投資規模之間的矛盾。
3 極具親和力的外部形態設計
醫院的外部造型和色彩肌理,是醫院給予病人的第一映像。我們舍棄了醫療建筑中常用的冷冰冰的金屬鋁板,以溫暖的米白色小面磚拼大縫為主色彩肌理,在底層配以少量的石材,大量利用橫線條通窗產生的韻律感和局部穿插的淺藍色鋁型材構架作為點綴,強調出醫療建筑的現代性和典雅美學,為人們印象中一貫冷冰冰的醫院賦予了更加人性的溫度。(圖3,圖4)
4 內部空間形態的人性化關懷
4.1 高效的交通組織
醫療建筑門急診人流量大,交通流線繁多復雜,高效的交通體系可引導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治療,以減輕病人的煩雜、焦躁感;同時合理的實現“潔污分流”,減少交叉感染,是“人性化設計”思想的重要體現。
我們細致的將門急診、兒科、住院、體檢等多個出入口結合場地的交通流線分別設計,使各部分既相對獨立又聯系緊密。門診主人口位于建筑的南面正中位置,直面金峰路;急診急救出入口位于綜合醫療樓的東側,通過金峰路和老207國道均可快速到達;兒科門診入口位于主入口的西側;住院樓出入口位于綜合醫療樓的北側;體檢中心出入口位于門診醫技部分的東北側,設計有獨立的門廳和垂直電梯,傳染病門診篩查出入口位于綜合醫療樓的東側,相對隱蔽;各部分的醫護人員出入口均合理獨立設計,形成了不同人群分流、健康人群與病患人群分流,醫護分流的入口組織形式。污物出口布置在場地的北面,緊臨規劃路,最大程度的減小了污物流線對于主體醫療區域的影響(圖5)。
功能結構上我們采用了醫療主街串聯起各個功能模塊單元、在醫療大街的兩側布置各科診室、各醫技部門和內庭院,使用者進入門診大樓后,在醫院標識系統的指引下通過垂直交通樞紐快速到達要去的樓層,然后通過醫療主街到達要去的部門,枝狀交通方便高效、標識清晰,即使是第一次來樓內就診的病人也能快速到達相應的區域。
4.2 人性化的空間細節設計
為了給病人提供一個溫馨、輕松的醫療環境,我們嘗試著在空間的設計中加入了更多的人性化細節。入口四層通高的門診大廳,使病人一進入醫院就可感受到屋頂天窗撒下來的暖暖陽光;沿著醫療大街設計的超市和鮮花店,為枯燥的住院生活增添了一抹生活的色彩;門診醫技部分穿插設計的內院,下沉式庭院,使室內外空間水融,讓焦慮和冗長的就醫流程充滿了陽光和溫馨;在東西兩側設計的醫護人員專用流線和公共空間,為繁忙的醫護人員提供了一個專屬的休息和學習空間;ICU病房探視走廊的設計,使那些處于彌留之際的人們可以時刻獲得親人的鼓勵,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戰勝病魔的勇氣;家庭產房理念的引入,讓艱辛的生命誕生過程成為一種幸福的家庭體驗。
阿爾瓦-阿爾托說:“建筑師存在的最高目標就是在人間創造天堂。”對于那些正勇敢的與病痛抗爭的人們,也許我們能做的實在是有限,但我們衷心希望在我們創造的空間中,處處體現著對于病人、醫護人員和陪護者的關懷;幼小的生命能在專屬的空間中得到細心的照料茁壯成長;醫生和病人能在陽光明媚的空間中相互信任,同心抗擊病魔;即便是無法避免的生離死別,也能因為我們花的一點小心思讓它多一分親情的溫暖,少一分痛苦,這也許就是作為建筑師的我們那一點小小的心愿吧!
參考文獻:
[1]戴儉,朱小平。王珊.醫院建筑室內環境“人性化”設計[J].建筑學報,2003,(7).
[2]王昌燾.中國現代醫院建筑設計新趨勢[J].建筑學報,2003,(7).
[3]邱茂新,蘇元穎,魏飛.理性框架中的不懈追求一醫院建筑專業化方向發展探究[J].時代建筑,2004,(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醫療安全管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