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代企業管理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2-28 17:58: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現代企業管理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道家 管理思想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啟示
古代道家管理思想是中國管理思想遺產中珍貴的內容,“以人為本”、“自然無為”的道家管理原則,知人者智、治大國若烹小鮮、有無相生等具體的管理思想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能夠給現代企業管理者以深刻的啟迪。因此積極借鑒道家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道家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者選拔方面的啟示
道家主張領導者要知人,且要自知。老子主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家不僅指出“知人者智”(《老子·三十三章》),而且總結了知人方法。莊子認為知人甚難,“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天猶有春夏秋冬,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只有通過反復地觀察,試探,考驗,才能夠辨明賢愚:“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忠誠),近使之而觀其敬(禮節),煩使之而觀其能(能力),卒然問焉而觀其知(知識),急與之期而觀其信(誠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仁愛),告之以危而觀其節(氣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行為),雜之以處而觀其色(是否好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莊子·列御寇第三十二》)。
企業在選拔、任用管理者時,應注意以下素質:
①知。管理者不僅要具有較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和管理方面的知識,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領導科學等理論,而且要具有隨機應變、審時度勢、擇人任勢等綜合利用所有資源創造綜合實力的“知”。
②信。即“信任”和“信用”。“信任”是指管理者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才能與決策,另一方面要相信他人的能力和品質。“信用”是指管理者對企業已經做出的目標設置、戰略規劃、獎懲原則等要保持適度的穩定性,以確保管理決策的權威性。
③仁。管理者不能仗恃權力而盛氣凌人,應平易近人、誠信為本。管理者要重視對員工的感情投入,以平等、友愛的態度對待他們,關心員工的生活和工作情況,尊重和滿足員工的歸屬需要和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④節。管理者在艱難困境中必須意志堅定,不因強勢而屈服,不為反常所動搖,應當知曉取舍之道。管理者不論遇到什么險事,都要心存正念、堅守正道。
⑤守。管理者要心胸坦蕩,執著純正,不為世俗所亂。決不能恃才傲物,過于自負,一意孤行。
2 道家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員工管理方面的啟示
2.1 “無為”的管理原則。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終根源。“無為”是道或天道的一項重要屬性,并非無所作為。
①“無為”能減少管理的心理阻力。“無為”而治,有利于下屬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管理要求,避免引起反感。在企業實行目標管理是實現“無為”而治的方式之一。目標管理的辦法可以改變員工對工作目標、方法和完成效果盲目被動的狀態,通過讓員工參與到工作目標的確定和分解過程中來,使員工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在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同時保證企業的工作質量。
②“無為”可以減少沖突。要使全體員工協調一致,共同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管理者必須首先研究員工的不同需求,對于傳統的物質和金錢獎勵做法要盡力去賦予新意。同時,針對物質激勵會逐漸產生“淡化”的現象,還要注意加強對員工的精神激勵,幫助員工在企業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
2.2 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六十章》),意思是治理一個國家好像煎小魚一樣,不可亂翻動,翻的太多,小魚會碎,損壞魚型。烹飪時要掌握火候,用火大小和時間長短要恰到好處,這樣煎成的魚才好吃亦好看。應該注意的是:
①規則要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模棱兩可的規則會使員工無所適從,各項工作也會難以協調。
②規則要明確而不專斷,嚴格而不冷酷,既能對故意搗亂的員工產生威懾,又能對無意犯錯的員工法外留情。
③規則一旦制定,管理者不可隨意變更,朝令夕改會使員工對企業失去信任感,也會對規則制定者的權威性產生質疑。
2.3 賞罰并用。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老子·三十一章》)。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能以罰代教,對待問題員工,要在注意方式方法的同時了解其真實想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運用激勵措施激發工作熱情,從積極的一面引導員工努力工作。
2.4 防患于未然。所謂“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謀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亂”(《老子·六十四章》)。隨著現代員工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解決勞動糾紛已經成為一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如果人力資源管理者忽視小的勞資矛盾,或是未能及時妥善處理,很可能導致最終勞動關系惡化,企業員工罷工、訴訟,甚至其他過激行為,最終損害企業的利益。因此,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是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以及監督執行過程的基本要求。
3 道家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的啟示
3.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這里的第一個“道”是名詞,指事物發展的本原和實質,或一種規律。第二個“道”是動詞,指解說、表達之意。“企業文化”就屬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問題。“企業文化”存在著“有”、“無”的兩種內涵,“有”屬于企業文化的內隱部分,具有“不可道”性;“無”屬于企業文化的外顯部分,具有“可道性”。
企業文化必須從基礎做起,從管理人員做起。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說,通過合理配置人才不斷提高員工素質,是企業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根本所在。企業日常管理行為的持續創新就是企業文化的最有效載體,各種各樣從細微處入手的服務行為,是體現企業從客戶需求出發的企業文化的最好方式。即通過“可道”的行為,讓客戶感受到企業獨有的“不可道”的企業文化內涵。同時,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也要抓緊時間做好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員工行為規范,尤其是管理者的行為規范、長期的員工文化素質提升規范等。
3.2 重民、愛民的一貫主張。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老子·四十九章》)。老子推崇的是沒有私心,重視民心民意的圣人。尊重人的地位、價值與尊嚴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前提條件之一。
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要牢記“有快樂的員工才會有快樂的客戶。”企業的人性化管理應該建立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員工滿意度提高了,工作質量自然提高,員工優質的工作換來的是消費者對企業的認同,而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換來的將是員工對企業的忠誠。
參考文獻:
[1]范庭衛,朱永新.道家管理心理思想概要[M].北京: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03.11.
[2]盧毅.“無用之用”與“人盡其才”——道家用人思想對現代企業的啟示[J].人才開發,2007(11).
[3]朱兆民,張喆.道家“無為”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J].企業導報,2011(2).
[4]王媛.道家思想對現代企業文化的影響[J].科技創新導報,2009(4).
[5]郭洪剛,王成香.道家管理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契合[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6).
篇2
一、奸佞小人的行為特點及規律
關于人的本性,荀子認為人性惡,孟子認為人性善。清代的王夫子認為“日生日成”,即人的本性不是天生而成的,而是在新故相推的環境中變化發展的。王充認為,奸佞小人的習性是天生的,貪圖名利是其天性,而且佞人奸詐有權術。
1.奸佞小人天性卑鄙貪圖名利
荀子在《荀子?禮論》中提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這說明人生下來就是有欲望的,當欲望不能實現時,他不可能就此罷休,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實現自己的愿望。而王充認為,奸佞小人天性卑鄙,即使是可以通過正當手段實現自己的欲望,他也會采用卑鄙的方法以達到目的。
佞人知行道可以得富貴,必以佞取爵祿者,不能禁欲也;知力耕可以得谷,勉貿可以得貨,然而必盜竊,不能禁者也。(《論衡?答佞篇》)這就是說,奸佞小人明知行正道可得富貴,而他偏要以奸詐手段取得榮華富貴;通過努力耕種收獲糧食,勤勉做生意可以發財,而他非要偷盜不可,這都是他的天性所決定的,他的理智難以控制他的。所以,“佞與賢者同材,佞以情自敗”,就像“偷盜與田商同知,偷盜以欲自劾也”。佞人即使是和賢人具有同樣的才能,但因其天性卑鄙且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所以,身敗名裂,自我毀滅。
另外,奸佞小人的天性是貪圖名利,做事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名利。
“義動君子,利動小人。佞人貪利名之顯。”
“佞人求利,故不毀人。茍利于己,曷為毀之?茍不利于己,毀之無益。以計求便,以數取利,利則便得。”
這說明奸佞小人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他所采取的所有伎倆、術數,都是為了獲取自身的利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佞人奮斗的最終目標。
2.奸佞小人奸詐有權術
奸佞小人頗具才智,很善于搞“術數”,常常能揣摩君主的心事而加以迎合。所謂“人主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辭麗。”所以,君主很難察覺佞人隱藏起來的壞心思,他比直接跳出來的讒人更難以分辨和對付。
佞人與讒人,雖然他們都是小人,嫉賢妒能是他們的本性,但是,“讒人無詐慮,佞人有術數。”這就是說讒人詆毀別人是直接表現出來的,而佞人的壞心術卻是深藏在心中,很難分辨。所以,人君均能識別讒人,遠離讒人而親近賢者,而很難識別佞人,將佞人與賢者區分開來。
總之,從王充的分析我們得知,奸佞小人往往心術奸詐,利欲熏心,個人的名利是他最終的奮斗目標。所以,在現代管理中,凡是自私自利、利欲熏心之人,即使是巧舌如簧也應該防備。
二、王充用人思想的關鍵是正確識別奸佞小人
現代企業管理中準確用人是事業成功的關鍵,要想準確用人,首先要能準確識佞。王充在《論衡?答佞》中說:“九德之法,張設久矣。”而“居國有土之君”,“常有邪佞之臣與常有欺惑之患”。意思是用九條道德標準檢驗行為的方法雖然已經設立很久了,但是掌握權力的君主卻常常受奸邪佞臣蒙蔽,給國家帶來禍患。因此,擁有一雙犀利的慧眼準確識佞,不僅是古代帝王迫切需要的,也是當今領導者和管理者應該具備的。兩千年前王充的識佞之道,在今天看來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佞人與賢人之別在于“言合行違,名盛行廢”
“夫賢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與小人本殊操異行,取舍不同。”佞人很善于巧言諂媚、“隱情匿意”,“以計求便”、“以數取利”。因此,王充提出必須“以九德檢其行,以事效考其言”,這包涵了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看其言論與辦事的效果是否一致。這里,王充重視的是言行的一致性。他認為,一個人的實際德行和名聲即使都很不錯,但辦事的效果也會有失敗,即“實名俱立而效有成敗”。只有那些言論符合先王之道,而“行不合于九德,言不驗于事效”,“名盛行廢”的人,才是佞人。其二,看其言行前后是否一致,即“推其往行以揆其來言,聽其來言以省其往行。”其三,看公開與背后的言行是否一致,“觀其陽以考其陰,察其內以揆其外”。通過“考鄉里之跡,證朝庭之行;察共親之節,明事君之操。”這樣那些內外有別、名不副實的奸佞小人就能被識別出來,其狡猾奸詐的真實面目就會暴露出來。
2.君子能“以義制欲”,小人則“縱貪利之欲”
王充說“富貴皆人所欲”,富貴是人人皆想得到的,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在于,君子能“以禮防情、以義制欲,故得循道,循道則無禍。”而小人則“縱貪利之欲,逾禮犯義,故進得茍佞,茍佞則有罪。”這就是說,君子能以禮制控制自己的,以道義控制自己的欲望,行為思想遵循道德規范,符合集體利益,因而就不會給國家帶來危害。相反,奸詐小人往往只考慮個人利益,放縱自己的,思想行為違反道義和社會禮制,結果必然給社會帶來禍患。因此,識別小人首先要看他是否放縱自己的。
3.當“義”與“利”相沖突時,君子選擇“義”小人選擇“利”
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王充認為根據義與利的價值觀,也可以判斷賢與佞的差異。佞人是否修養自己聲望,王充認為:“義利相伐,正邪相反。義動君子,利動小人。佞人貪利名之顯,……舉世為佞者,皆以禍眾,不能養其身,安能養其名?”佞人懷的是“貪利之心”,他們期望的是通過“貪權居凡”的手段來達到“高名自立”。況且,貪圖眼前利益的佞人最終會為此而招來災禍,不能保養住自己的身體,怎么談得上修養自己的名聲呢?因此,只有君子才會“棄宗養身,違利赴名”。因此,“以九德檢其行”是識別賢人和佞人的根本,以義利觀可以判斷是君子還是小人。只有那些遵循禮制,尊奉道義的人,才能歸為賢人之列;而私心貪婪的人則永遠屬于佞人之流。
4.“賢人之權,為事為國;佞人之權,為身為家”
王充認為賢人擁有權力和佞人擁有權力,其目的是不一樣的。“賢者有權,佞者有權。賢者之有權,后有應;佞人之有權,亦反經,后有惡,故賢人之權,為事為國;佞人之權,為身為家。”這里王充把動機、手段與結果結合起來進行思考,考察的標準則是是否有私心,是為國家還是為自己。賢人的權宜之計是為了公事為了國家,后來有好的結果。而佞人的權宜之計則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后來得到壞的結果。賢人與佞人動機不同,因此,采用的手段及相應的結果一定也不同。
5.佞人陷害人的手段是首先贊美他安撫他
佞人害人的手段是極其陰險的。“譽而危之,故人不知;厚而害之,故人不疑。是故佞人危而不怨,害人之敗而不仇,隱情匿意為之功也。”佞人以甜言蜜語這樣陰險狡詐的手段陷害人,而且還不為人所知,不被人忌恨。因此,在現代管理中要特別提防身邊這些表里不一、陽奉陰違、笑里藏刀的小人。所以,王充說:“惡中之巧者,謂之佞人。……惡中大佞,惡中之雄也。”會玩手段的惡人是佞人,惡人中的大佞,是最惡毒的人。
三、王充的識人之道對現代管理中準確用人的啟示
首先是“察之審明”思想,王充認為圣賢之君應該對人與事物明察秋毫,識破奸佞小人“投合君主”的“術數”,這樣就能毫無私心地以公平和公正的態度對待各類人材。
其次,強化中國傳統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考察標準,這樣就能使那些見利忘義、有才無德的奸佞小人明白無誤地顯現出來。
綜上所述,正確識人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準確用人的關鍵。奸佞小人的天性是貪圖私利,他們往往有才智,善于權術,巧言諂媚,狡詐嬗變,現代社會中仍不乏其人,因此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學會識別提防這樣的小人就顯得尤為重要。王充通過觀察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對待義與利的價值觀、掌握權力的動機和目的,以及笑里藏刀、陰險害人等方面,總結出一套識佞的理論和方法。今天重溫王充的識人之道,對我們現代企業管理中準確用人仍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篇3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 思想工作 人本思想
1.引言
中國傳統思想是基于傳統文化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針對人、事、物管理的思想體系。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又是以儒家思想作為基本核心,這使得儒家思想在記錄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深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影響到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以及風俗習慣等。而這自然包括現代中國人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管理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
而現代企業的核心是盈利能力,是最大限度的市場競爭力。而傳統的企業管理思想,諸如政治工作等,一直被人們誤認為是不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企業“負擔”。如何正確引導轉變這種觀念也是當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面臨的窘境。所以,如何圍繞企業管理工作這個中心,通過對現代企業管理方式進行創新,在傳統管理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外在作用的同時,充分體現傳統思想在凝聚企業內部力量、引導企業內部思想動向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這成為了當前現代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這時,人們首先需要了解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有哪些傳統思想工作內容。
2.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傳統思想工作內容
從單一的角度來看,企業管理工作包括對人的管理、事的管理兩個方面。而傳統思想工作內容正是基于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提出了“以人為本、以和為貴、以德為先”的基本管理原則。
2.1以人為本
傳統思想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以人為本,而我國的傳統文化核心就是“人”字,即在任何組織的管理過程中必須重視人的價值。縱觀我國歷史發展,在國家的管理方面同樣也將人放在第一位,認為國家興亡與人才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出現了“爭天下必先爭其人”的理念。同時,傳統的管理思想當中還蘊含了強烈的民本思想,例如孟子所提倡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念;孔子提倡的“愛人”、“愛眾”、“重民”等思想,這些都是人本位的基本思想。治國尚且如此,企業的管理自然更應該注重人的管理。尤其是在現代企業激烈的商業競爭中,人才是企業最為短缺的資源,而且企業的所有運作工作都是人在維持,所以傳統思想工作中的人本理念值得現代企業管理者重視。
2.2以和為貴
以和為貴的和合思想是傳統思想工作的重要原則之一,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和為貴是達成管理目標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思想管理工作中,其提倡協調管理包括人際關系在內的所有矛盾因素,以“和”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規則,同時也是企業管理者需要達到的最佳狀態。
2.3以德為先
以德為先是中外文化都注重的觀念,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倫理道德文化的重要準則,其中儒家思想九十道德文化的典型代表。企業是一個典型的組織體,而我國傳統的思想管理工作講究的就是以德為先,要求人們德才兼備,即不但要能夠為組織帶來實際的利益,而且還要求人在品行等方面必須達到“品德高尚”的標準。因此,在針對現代企業進行傳統思想工作時,基于“以德為先”的原則,達到管理但不主宰、不左右的管理目的。
3.傳統思想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影響和應用
從辯證統一的角度來講,任何事物都存在積極與消極兩面,傳統思想管理工作也是一樣。
3.1傳統思想工作對現代企業的消極影響
組織管理工作是在對應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出現的產物,而我國封建社會時間長,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也大,儒家的管理思想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這給現代企業的思想工作開展帶來了負面影響。首先,在思想工作中容易出現讓企業管理工作政治化的趨勢,忽略了企業管理過程中必須注重的利益最大化問題。例如,企業缺乏獨立行為能力,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政府化行為,而且企業所采用的管理方式、競爭手段以及經營理念等都受到上級管理部門的過度控制,從而讓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逐步趨于行政化,不但影響到企業的運作效率,而且會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生存能力下降。其次,由于受到宗法等級觀念較為嚴重的影響,現代企業管理工作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專制現象,沒有重視民主性。例如,個別企業在經營決策過程中表現為領導的個人決策、家長制。而且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重視人情化,忽略了企業的制度管理。導致企業制度只是用來看、用來說、用來記錄的,企業內部事務大多無章可循、有章不循。
3.2傳統思想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通過傳統思想工作,可以讓企業認識到遵循“以人為本”思想的重要作用,這樣使得企業逐步將人才視為其最核心、最寶貴的資源,而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夠通過充分發揮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來提高其創造能力,最終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管理目的。以海爾集團為例,該公司制定的“盤活資產首先應盤活人”的基本原則就是充分利用了傳統思想工作中“以人為本”的內核。同時,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基于“以和為貴、以德為先”的基本理念,逐步形成了“和氣生財”的管理理念,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和諧管理的方式融洽企業內部工作氛圍,加強了內部凝聚力。而且這種方式還有利于企業內部氛圍形成,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合理平衡企業管理中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與傳統思想工作
通過平衡企業管理工作中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與傳統思想工作的地位,不但能夠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在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方面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利用傳統思想工作讓企業內部更加充實,可持續發展基礎更加扎實。
4.1 樹立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準則
由于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離不開企業文化和管理制度,因此可以通過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融入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與管理制度的方式使得現代企業管理工作能夠吸收傳統思想工作的精華。例如,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通過強制的規章制度對內部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同時利用企業文化來對員工的思想意識進行感染,提高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采取傳統思想工作的軟硬兼施策略,利用企業文化與規章制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對現代企業管理工作進行持續改革、創新。另外,利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中建立規章制度的方式達到有效約束個體行為的方式,采用實現階段性項目管理目標的方式,結合思想工作的長時間熏陶優勢,實現企業長、短期效益實現的目的。
從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出發,企業文化與制度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極為重要,所以在制定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要融入傳統思想中的“人本”思想,通過個性化管理方式的提出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將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企業上下所有員工都能夠全心投入,并具有持續學習能力、團結創新的組織。
4.2 目標管理思想與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結合
在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將企業的目標實現與企業所有成員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將以工作為中心與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技能結合起來,實現對企業成員的自我控制。一個企業的發展在于經營,而經營的對象是項目管理。因此,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可以采用目標管理的方式,通過確立明確的目標,在傳統思想的指導下,變“要我做”為“我要做”、“我該怎么做”。同時,利用現代信息化管理技術,正確處理好現代企業管理與技術之間的關系,通過提倡技術創新的同時注重管理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打開依靠科學技術促進管理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李靜杰.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之知識管理[N].企業導報,2010,7.
篇4
關鍵詞:經濟管理;創新;制度
一、引言
企業的發展是和企業的經濟管理過程分不開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市場必須進行經濟管理的改革,細化企業管理業務的流程,要避免與傳統老套路相合,組織企業員工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同時也不能照抄照搬,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出適當的創新經濟管理模式。
二、企業經濟管理的相關概述
(一)企業經濟管理的含義
新時代是一個合作企業的需求,共贏,所以公司的管理是協調的企業部門的性質各部分協同工作來贏得效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包括市場的協調需求和直接生產流程,以及業務流程的間接人事和財務管理和運作等方面。所以經濟管理的業務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強企業的協調與合作,共同為企業創造利益,實現企業未來的經營和發展目標。
(二)企業經濟管理的特征
現代企業的管理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相關性。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該公司的現代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的中心,資源利用和管理貫穿于整個企業管理活動中,使得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直接影響到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落實狀況。使得經濟管理活動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和引導。
二是指導性。現代企業管理將財務指標作為領導決策的輔助項目。因此,現代企業管理對現代企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指導作用。企業的發展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經濟管理制度在企業運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綜合性。現代企業管理貫穿于現代化企業整個的經濟活動中,其具有全面性和有效性。從而使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的運作過程,促進了公司的全面發展。
三、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經濟管理制度
企業的利潤來源于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生產成本和營銷部分是企業的利潤來源,所以傳統的企業管理專注于成本管理和銷售管理,忽略了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企業管理的側重點不到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對管理的注重和對經濟的把握都還不夠重視,所以當企業運營時就必然會導致企業管理的混亂,導致管理的實施效率低下,企業管理只注重形式而不在乎管理的真正目的,致使企業缺乏健全的經濟管理體制,企業的發展率自然就會降低了。
(二)經濟管理組織相對落后
目前,企業經濟管理普遍存在著兩個方面的組織相對落后的現象,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現代企業管理組織模式過于單調,集團化運作模式比較普遍。此狀態表明,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發展尚未走出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束縛,不利于現代企業打破落后的組織形式。另一方面,現代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活動時,缺乏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或監督管理不到位,使其無法檢測到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的弱點,不利于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和提高組織的優勢。企業規范管理的成熟度以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處于優勢地位的可用性都與企業的經營業績密切有關。目前,競爭成本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體現,競爭中相應的成本和銷售額已經成為衡量企業相應的指標,因此,企業將想盡一切辦法來降低成本來獲得更高的利潤。關于人才的競爭來說,企業通常對人才的需求和發展是非常重視的,企業為了確保人力資源的實用性和高效性,就必須盡一切努力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人力資源問題突出
企業生產力就是掌握和分配人才的天賦,我國企業內部存在著廣泛的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從人力資源管理到企業的創新能力。因此,現代企業管理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或和理不善,再加上現代人力資源的流動性和穩定性不高,因此缺乏人力資源的穩定性管理者就不能及時掌握人力資源的發展趨勢,導致企業形成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模式。人力資源不足就是浪費企業的資金和人才,不利于企業創新力的凝聚和發展。
四、加強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措施
(一)創新經濟管理制度和策略
1.創新經濟管理制度
一是嚴格遵循綜合分析、全面考慮的原則,并結合實際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立足于傳統經濟管理系統的基礎特征,以增強企業管理實際運作的有效性和經濟管理目的明確性,對經濟管理體制進行創新。二是全面推行經濟管理體制,保證經濟的管理系統可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三是積極創新的企業經濟管理體制,使企業在經營和發展中,根據自身的特點繼續尋找和創新新的經濟管理體制。
2.創新經濟管理策略
現代企業必須對企業經濟管理理念進行創新。現代企業管理者應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他們的思維,以保證自己充分認識到加強現代企業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打破傳統的落后的經濟管理理念,并積極鼓勵所有員工參與經濟管理模式。現代企業要建立全新的理念和科學的管理制度,從而促進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管理逐步轉變。
(二)優化現代企業內部人力資源
企業要想優化人力資源系統的管理方式和改進創新,首先必須積極改善企業員工的薪資狀況,還要有效引導員工實行科學的職業規劃,完善培訓、晉升、激勵環節,從而降低企業的認識風險,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有效防止企業人才的流失。人力管理機制的設置關系到企業員工自身的工作態度,因此是不容忽視的,除了企業硬件建設到位,人才的應用機制和發展方向也需要從三方面著手:第一,實施責任落實制度,讓每一個員工有目標的、有責任的、有工作方向的去進行工作,促進企業工作進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人才的選擇和取用分別是需要認真的考慮和測試的,確保物盡其用不浪費人才。第三,明確企業的獎懲制度。要有獎有懲,雙管齊下,有好的員工就不要吝惜獎勵,同樣的錯誤也應該認真處理。
(三)促進企業經濟管理的持續改進
企業的發展問題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問題。因此,企業發展的核心是要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按照企業自身的經濟管理政策和經濟管理的特點進行改進,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凝聚力。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生產、管理、銷售應該在一個相對健全的管理體制下協調互相共同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的企業經濟管理發展正處于一個比較初級的穩定階段。因此,企業為了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就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在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中,不具備自身特色的創新管理方案比比皆是。因此,經濟管理創新的發展路徑是必要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源管理、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開發一整套新的完善的企業經濟管理體制,以適應國際形式業務的發展勢頭。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幾條建議,希望對創新型企業經濟管理體系的制定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建平.虛心學習先進經驗改進企業管理[J].金山企業管理,2010
[2]陳明祥.淺談能效改善項目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梅山科技,2011
[3]劉生才.淺談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J].現代企業,2010
篇5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已成為企業的最重要的資源,管理要對知識有效的識別、獲取、開發、分解、使用、存儲和共享,運用智慧提高競爭力。知識管理將成為推動知識經濟時代前進的重要動力,提高知識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
1.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觀念的挑戰。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不再過分依賴于傳統型的經濟資源,而更加取決于知識資源。在傳統管理中,基本上是人異化為物的管理,對活生生的人是一種壓力,人的主動性遭到壓制。知識經濟條件下,非一線作業的一些管理企業對工作時間和地點的要求可能不再那么統一,工作中的彈性加大。現代企業管理者必須營造一種使企業員工自愿地交流與共享知識的意識,結合現代企業自身特點,開發利用企業的知識資源去創造新環境。
2.現代企業生產方式的變化。現代企業不再把傳統工業經濟時代沿襲下來的速度、數量、產值作為追求的惟一目標,在注重以往的流水線、節拍等嚴密的分工組織形式和工藝流程的同時,更加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虛擬企業、網上經營等新的組織及管理模式正在沖擊著傳統的企業生產管理方式。
3.經營方式的轉變。Internet浪潮沖擊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使用的廣泛性及信息傳輸的方便快捷等優點,在現代企業經營上具有巨大應用價值。特別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形成新的交換體制,沖破時空的限制,構架新的市場規則。在互聯網這個全新的平臺上如何開展企業經營活動,已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企業管理內容的創新
隨著生產、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技術、信息等無形要素流居于主導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管理現代化的思想、理論、組織、技術、方法、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現代企業管理的內容。
1.管理思想的系統化。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極快,知識的傳播速度以秒計,在復雜多變的系統中,廣泛吸納國內外一切管理新思想,并進行有效綜合,形成居于管理前沿的、具有先進性與指導性的思想,如戰略思想、創新思想、系統集成思想等,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把握未來。
2.管理理論的知識化。知識經濟是一種智力型經濟和創新型經濟,與此相適應的理論應是知識管理理論與創新集成理論,加強知識管理與創新集成的研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3.管理組織的智能化。管理組織呈現智能化的趨勢,在一方面表現為組織是一個學習型組織,能不斷地更新知識,創造出有利于組織發展的新知識;另一方面,管理組織的成員,尤其是董事會成員,“權利知識化”已經成為國外著名大公司的重要發展趨勢。
4.管理技術的信息化。知識經濟時代,由于信息量劇增,對于信息處理的速度及準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提高管理技術的信息化與集成化程度。
5.管理方式的多樣化。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密集型組織讓位于技術、知識、智力密集型組織,這就要求管理方式由控制型、專制型管理向協調型、參與型、自主型管理轉變。
三、企業管理創新的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企業管理創新的外部環境會逐漸改善,企業也會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推進管理創新。
1.提高企業對管理創新的認識。管理是科學,管理是生產力。企業的管理創新,是生產力源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21世紀的知識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是創新能力,而管理創新是創新的核心內容,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旋律。同時,優良的管理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只有抓住并搞好企業的管理創新,才能保證企業技術創新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
2.尊重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重視創新成果。企業管理創新的綜合性、復雜性、持續性和長期性往往使管理創新成果更多的是由“群體”經過長期的實踐來完成而不像其它創新那樣清晰、明確,管理創新成果所體現的價值也是間接的。企業管理創新過程和創新結果的“模糊”性,往往造成對管理創新的特點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這樣勢必影響企業的管理創新。要搞好管理創新,必須尊重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重視創新成果。
3.營造企業管理創新的文化氛圍,建立學習型組織。隨著人類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個人和組織的學習速度和能力已成為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源泉。企業應成為學習型組織,永不滿足于現狀,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充實自身,超越自我。
4.建立完善的企業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企業要進行創新,要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有相應的激勵機制。管理核心是人本化管理,人本化的含義是把人視為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通過關心和激勵,最大程度地發揮職工的積極性。知識經濟時代,管理的中心由物轉向了人,人成了管理的主體,而這種轉變是和知識經濟的特點分不開的。知識經濟以花形化的知識和技術為核心,它一方面要求員工不僅要縣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知識背景,更重要的是必須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不斷地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它又要求管理者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宏觀決策能力,而且要把開發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作為管理的中心主題。
5.要求企業家成為創新的管理者。企業家是創新者,這是企業家特征的重要表現。熊彼特認為,經理不能都有資格被稱為企業家,只有他對經濟環境能做出創造性的或創新的反應,推動生產的增長,才能夠被稱為企業家。嚴格地講,管理的職能是由經理來承擔的,管理創新是由企業家來承擔的,管理創新是企業家創新職能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和內容。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與機遇、富有誘惑力又具有挑戰性的時代,我們只有搏擊進取,開拓創新,憑借對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的高度重視,有效地運用各種措施與手段,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競爭中獲取競爭優勢,持續、協調、快速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胡君辰,鄭邵廉.時代背景下的經濟管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高賢峰.企業建設“三部曲”.中外管理,2001.
篇6
企業管理概論是職業院校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綜合性課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與技能,從而適應基于現代技術環境與科學管理條件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因此,本文提出,教師在企業管理概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會學生用經濟觀點、管理觀點去觀察、分析問題。
關鍵詞:
職業院校;企業管理;課程教學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在社會經濟大環境中進行的,企業的戰略、營銷、財務、生產組織、技術選擇、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管理,既需要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也需要基礎經濟知識。因此,從市場經濟學、管理學再到企業管理,為我們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研究和管理經濟組織的基本思路。通過這三門課的融合,可以更有效地解決企業經濟活動問題。在此背景下,企業管理概論課程應運而生,其落腳點是對現代企業的運作及管理進行研究,指導管理實務,使人們的生產經營活動更具有針對性。當前,職業教育也處在巨大的變革中,人才培養已從封閉、單一型的教育轉向開放、復合型的教育。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質,成為中職、高職教育的重要目標。加強對學生經濟管理素質的培養正是適應這一轉變、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因此,不少職業院校相繼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加入企業管理概論這門課程,以期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就業做準備。
一、課程內容
企業管理概論課程是以市場經濟學和管理學為理論基礎,融市場經濟基礎知識和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于一體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技術,樹立經濟觀念和現代管理觀念,以適應基于現代技術環境與科學管理條件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職業院校教學的主要對象都是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加之生源,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所以應以市場經濟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以現代企業管理為重點構建這門課程。將該課程的培養目標設置為,以讓學生了解、理解必備的經濟與管理的基本知識為出發點,介紹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實務。其中,“現代企業管理”模塊涵蓋了企業管理實務、企業運作過程及管理、企業資源配置及管理、企業與企業環境等內容;“經濟管理基礎”模塊涵蓋了管理組織,管理職能與管理原理,消費者、生產者與政府行為,市場供求分析,市場經濟基礎等內容。這樣就突破了以往的企業管理教材結構體系,以現代企業管理為主線,將經濟基本知識、管理基本知識和企業管理實務融為一體,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也便于教師根據各專業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做出取舍。
二、課程意義
我國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經濟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正是中職、高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開放的現代社會中,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掌握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與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筆者學院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反饋,我們發現企業中的許多工作、問題都與管理和技術密切相關,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生產技術規律和經濟規律,懂得企業管理知識,樹立經濟觀念,掌握技術經濟分析方法。為此,學院近年來不斷加大企業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成效。許多學好這門課程的學生更能勝任管理崗位,也能更好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為將來的發展、成才提供了保證。
三、課程教學
1.課程要求企業管理概論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對職業院校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要求上要有所降低。為此,我們將本課程的要求設置為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掌握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熟悉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現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了解現代企業運行的基本規律以及企業主要部門的管理內容,學會溝通、協調與配合;樹立經濟觀念,初步具備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
2.教學方法企業管理概論綜合性、實踐性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讓學生樹立經濟意識和管理意識,指導學生學會用經濟觀點、管理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其次,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企業管理是對管理的規律性的認識,是對企業管理實踐的總結與概括。這就要求教師教學切忌照本宣科,而應深入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企業管理知識。最后,要注重知識的綜合應用。企業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哲學、心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以及各種專業技術。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各種知識的綜合應用,從而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7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企業管理;行政管理
一、前言
組織行為學作為目前現代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領域已經廣泛應用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采取心理學、管理學和政治學以及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綜合知識對管理活動中的組織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和指導。實際上,組織行為學主要研究的就是企業管理中的員工行為和需要以及群體關系,為企業從物質和精神方面提升員工工作主觀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提升組織效率和效益提供參考和指導。組織行為學理論的積極應用,對于企業科學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實現組織目標并提高企業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代企業管理對組織行為學理論應用存在的普遍問題
(一)對組織行為學理論的認識不夠深刻
組織行為學理論的引入在我國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學術領域已經有不斷時間了,雖然很多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組織行為學理論的意義并逐漸應用于員工行為管理,但是應用的實際效果卻并不顯著。究其根本原因,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很多企業對于組織行為學理論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其實,行為科學和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企業應用組織行為學理論進行管理應該首先借助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獲得員工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的信息。這樣才能根據調研所知的員工信息實現企業崗位和員工能力之間的科學匹配。
(二)對組織行為學理論的應用不夠重視
我國的大多數國企和中小企業實施現代化管理起步時間都比較晚,因此對于組織行為學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重視程度都不夠。對于國企而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終生制的傳統人事管理方式,員工只要進入了企業編制以后根本就不會擔心因為工作業績差被企業辭退,這樣的管理方式對員工毫無激勵作用因此企業效益也就難以實現預期目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傳統管理方式之下難以充分考慮員工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企業提供的條件和員工需求之間難以平衡導致工作崗位和員工能力不適應、缺乏完善的工作晉升機制和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不但為企業管理帶來嚴重不良影響也甚至成為企業發展之路的潛在障礙。
三、現代企業管理應用組織行為學理論的現實意義
(一)提升員工公平感
實際上,組織都是由群體和團隊形成,而群體和團隊則是由不同個體的成員組成,所以在群體和團隊當中公平感的存在非常重要。假如群體或團隊中的個體成員感覺組織缺乏公平感,那么就很容易導致這些個體成員工作積極向和效率降低,嚴重的情況甚至導致員工憤然離職。但是公平感并不是一些企業管理層片面的認為薪資公平。現代企業管理對于組織行為學理論的應用,更關注不同員工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在企業中的行為習慣表現。當員工認為自己在企業中的工作崗位適合自己并且工作付出得到了公平對待時,其實很少會因為薪資原因選擇離職。運用組織行為學理論在企業管理活動中提升員工公平感,才能確保員工積極并心無雜念的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組織凝聚力
現代企業的高速發展必須以組織高凝聚力的發展作為基石,因此大部分擁有市場競爭優勢的企業都十分看重員工的團隊協作意識。例如華潤勵致公司成都分公司曾經在招聘的時候,大版面的招聘廣告中對員工要求之一就是“團隊”。現代企業管理對組織行為學理論的應用,其理論精髓應用就是“人本意識”的管理發揮。凝聚力來源于人心的一致,來源于精神的匯聚,應用組織行為學理論的現代管理滿足了員工的人本需求,因此有助于現代企業提高組織凝聚力從而實現企業高績效和高生產率。
四、組織行為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積極應用的具體措施
(一)充分了解員工的真實需求和工作態度
員工的真實需求是否得以滿足,以及員工的不同性格特征都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態度,而員工的工作態度又直接關系著其工作績效進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在現實社會當中,大多數的人都會因為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間難以避免兩者間的矛盾沖突。但是如果是員工對工作擁有較高的責任感以及組織歸屬感,那么通常都會和其對家庭的歸屬感發生抵消作用。擅長應用組織行為學理論的管理者會充分意識到這種矛盾沖突產生的可能性,在管理過程中采取有效預防措施讓員工的家庭和工作兩者之間得以平衡并和諧存在。所有的管理行為,如果能夠建立在對員工真實需求和性格特征的充分了解基礎上,對其工作態度的客觀分析識別和客觀判斷基礎上,通過對員工組織行為的有效管控才能為企業留住更多人才并讓人才盡心服務于企業。
(二)根據員工不同特點和情況進行工作安排
管理者只有充分掌握員工的性格特征才可以預知員工在特定環境下有可能采取的工作行為,這樣才能對其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據人力資源相關研究表明,對于員工的性格特征可以從外向型、宜人型、穩定型、開放型、責任型這五種不同類型進行描述。幾乎每個員工都具有這五種類型性格特征,只是不同個體對于不同性格特征類型的表現強烈程度不同。不同的性格特征適合的工作類型也各不相同,而且性格特征也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中的效率產出。
(三)構建學習型組織通過學習提高企業競爭力
任何企業如果想要提升員工的認知水平,培養知識性的管理者,通過企業知識共享實現知識創新就必須重視學習型組織的構建。現代企業要提高企業競爭力,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應用組織行為學理論進行現代企業管理,組織持續學習讓員工在學習型組織中有效學習企業內外知識并獲得知識共享資源,更有利于提高個人和企業的競爭力。在對員工的認知實施管理的具體過程中,作為管理者應該隨時反思實踐效果并引導員工針對實踐中的錯誤行為反思原因并加以改正,但需要注意避免讓員工擔憂受罰。
(四)管理過程中注意采取科學有效的壓力管理
在構建學習型組織的過程中,一些員工可能支持也有一些員工反對,個體的性格差異下的不同態度會對組織行為產生影響。而員工的組織行為差異化個性表現包括壓力和壓力來源。尤其是在面臨重要工作時,員工經常會因為產生一定壓力于是情緒失控,這樣的壓力也容易導致挫折感和焦慮感。但是如果面臨壓力的時候感覺自己所擁有的組織資源可以順利解決問題,那么壓力反而會變成動力取得成功。
(五)增強組織行為理論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力度
現代企業管理對組織行為理論的應用力度應該取決于本企業的生產力水平,以及企業管理者所具備的能力素質。雖然現代企業管理應該重視對組織行為學理論的應用但不能貪功冒進而是需要循序漸進,根據本企業狀況指定計劃按步驟有序展開應用實施。增強組織行為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力度不代表在時間和空間上跨越應用,這樣才能讓組織行為理論的應用為企業管理發揮最大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組織行為學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對于激勵員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進而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這對于企業管理提高績效不但是新機遇也同時是新挑戰。因此,現代企業管理應該積極應用組織行為學理論有效協調企業組織關系,保證企業內部競爭公平性有效激勵員工的同時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聰.淺談組織行為學在企業管理中提高績效的作用.中國外資•下半月.2011,11.
[2]李華林.論應用組織行為理論管理企業的方略.管理觀察.2012,21.
篇8
關鍵詞:科技進步;科技創新;企業管理;應用
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我國企業發展模式發生了重要的轉變,科學技術創新與進步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工作為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將科技進步和創新與企業管理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可以使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進而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
1科技進步和創新與企業管理
在市場經濟當中,從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我國企業在進行管理時還存在很多問題。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管理者的構成方面比較單一,主要是由專職的管理工作人員構成的,而不是采取競爭選拔和擇優錄取的構成方式。因此,在企業內部經常會出現由企業管理者獨立掌權的現象。這種現象一方面影響了我國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則制約了科技進步與創新在企業中的應用,從而在事實上形成對企業發展的掣肘。相對國內而言,國外企業在管理工作中對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運用是十分值得我國企業學習的。根據國際現代企業管理信息網上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科技進步與創新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取得的成效十分明顯。從國外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法國公司將科技進步與創新廣泛地應用到公司管理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法國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對科學技術與創新的應用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與法國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規有著緊密的關系,例如其頒布實施的《技術創新和科研法》,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當中的指導形式出現,促進了企業的快速發展。由此可見,在現代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科技進步與創新對推動現代企業的快速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并且能夠為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2科技進步與創新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競爭水平
首先,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要以科學技術創新作為重要的突破口,進行科學技術創新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能夠使企業在復雜的競爭環境中處于優勢地位,從而為企業發展贏得寶貴的空間和獲取超額的利潤,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其次,科技進步與創新可以對企業的生產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邁克爾•波特將企業的競爭優勢劃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一是成本優勢,二是差異化優勢,而這兩種優勢要實現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因此,在現代企業發展當中,企業的管理工作需要圍繞科技進步與創新進行。三是企業管理對科技進步與創新的依賴性。在企業管理中加強對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應用,一方面能夠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通過企業科技進步與創新能夠提高企業的產出比例,進而降低資源消耗,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2促進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通過科技創新與進步推動企業管理工作進步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科技創新與進步工作推動企業管理工作發展,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是需要把管理轉向關注民生,承擔起企業在發展中應有的責任,這樣能夠在社會各界的相互協作之下,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企業的發展中不能只注重經濟效益,而是要承擔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進而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其次,能夠實現企業管理工作的最優化。企業在管理工作當中圍繞著企業的發展需要引進科技進步與創新,能夠增強企業管理工作人員對管理創新工作認識,并促使企業的管理工作人員可以將科技與管理創新落實到具體的工作環節中去。在企業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只有認識到企業管理創新的規律并將其應用到企業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夠實現企業管理工作的最優化。
2.3提升企業的經濟水平
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無論是國有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生產力水平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所在。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創新,能夠將企業活動的時間大大減少,可以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內將生產資料的使用效率最大化,這樣可以有效加強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并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在我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在管理工作中使用科學技術與創新的企業在不斷增多,并且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了一定成果,這對于推動我國企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有效地運用科學技術并進行創新,能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在競爭當中快速發展,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影響力。
3科技進步與創新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3.1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化信息平臺
從整體上看,企業的科技管理創新體系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因此在企業管理中引入科技進步與創新需要建立一個成熟的運營體系來實現。依托于現代科學技術通過現代信息化的平臺可以完成這個復雜的運營過程,當然這與現代社會發展的信息化以及技術環境是相關的。在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遍布社會的各個角落,并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充分利用知識創新和信息化平臺為企業管理工作服務,并在工作當中不斷地發現以及探索企業科技創新管理的新模式,進而推動企業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3.2形成完善的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將科技進步與創新應用到企業管理中,需要加強企業人才體系建設,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文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備的人才引入機制,這是通過科技進步與創新增強企業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體系。通過建立促進科技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減少知識產權方面的漏洞以及歧義,促進企業整體創新能力的提高,并推動企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最后,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構建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和開發機制。在企業發展中,需要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努力在企業發展中營造一種氛圍,通過科技人才培養促進企業科技創新,進而推動企業管理工作發展。
3.3構建企業科學的管理制度
將科技進步與創新引入企業管理工作中對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改革,需要積極改革當前企業內部的管理體制,從而使企業管理制度不斷合理化,進而在企業內部形成嚴密的管理系統,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在市場中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形勢,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需要將企業的部分管理權限下放到基層,尤其是那些中小型以及實力比較強的企業,這樣可以將企業管理者的精力集中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企業基層管理工作人員的能力對問題作出及時的反映。企業科技進步與創新是一個企業利用科學技術和創新資源與企業內部機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動企業管理進步的組織系統。這一系統包括組織系統、規則系統、資源配置系統以及決策系統四個組成部分。
4結語
在現代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將科技進步與創新應用到企業管理中是企業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做出的必然選擇,是提高企業競爭能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科技進步與創新的應用能夠使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巨大的提升,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并且可以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也能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王慶軍.科技進步與創新對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推動作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03).
[2]周麗.科技進步與創新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外資,2014(04).
篇9
道德是一種常見的意識形態,主要存在于人的大腦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需要依靠傳統習慣、社會輿論、思想信念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約束組成。企業管理道德以基本的人文道德為出發點,是以企業為主體,重視企業道德觀念的養成,處理企業、個人以及其他組織形式之間道德關系的總和。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重視企業道德建設。企儒家仁道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道德建設業管理道德建設在企業發展中的意義主要有:第一,企業管理道德建設可以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降低企業成本投入、保證企業交易秩序的正常;第二,道德建設是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手段,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2.我國企業管理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2.1企業管理者倫理道德缺失
在實際發展建設過程中,卻存在著企業管理者道德缺失的問題。例如,在企業員工招聘的過程中,有的管理者憑借自身的權利,優先考慮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沒有綜合考慮企業員工綜合素質對企業發展建設的影響。另外,有的管理者憑借自身的權利,越權處理其他不在自己管轄范圍之內的事情,造成企業不必要的損失;還有的管理者憑借自身的權利公報私仇,自身責任意識偏低,導致企業管理中道德建設難以開展。
2.2企業社會責任感欠缺
現代市場經濟以競爭經濟為主要表現形式,很多企業面臨激烈的競爭,導致社會責任感欠缺。例如,有的企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不顧競爭對手的發展,采取各種非法手段打擊競爭對手,企業“誠信”面臨著發展的瓶頸。
2.3企業管理者對企業道德決策的忽視
企業價值觀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有直接影響。部分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忽視了道德決策的重要性,導致企業經營發展速度緩慢。例如,部分法管理者認為企業經營活動中涉及的道德問題非常復雜,為了減輕工作負擔,管理者對此置之不理,導致員工對道德決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2.4企業員工對道德規范認識不足
很多員工認為企業管理中道德建設與自身沒有關系,即使擔任企業道德建設任務也是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企業員工對道德規范認識不足還受培訓工作的影響,培訓教材內容單一以及培訓模式枯燥等都會降低職工對道德建設的積極性。
3.儒家仁道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中道德建設的作用
3.1提高企業管理者倫理道德修養
企業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起到榜樣的作用,管理者只有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要求職工開展各項服務工作。無論職位的高低,只要進入管理層,就對自己的下屬擁有管理權,為了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高尚的倫理道德修養。儒家仁道思想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仁道思想中強調“修己”,也就是說,管理者必須從自我做起;仁道思想中還強調“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這三方面都要求管理者必須樹立現代的科學管理理念,熟悉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影響因素,對于管理專業知識必須掌握牢靠。管理者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尋求新的進步,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3.2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融入儒家仁道思想,建設具有企業特色的道德規范,還可以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首先,有效處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在現代企業中融入儒家仁道思想,在強化企業道德建設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增強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的社會責任感,為企業的發展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正確處理企業與顧客之間的倫理關系;最后,正確處理企業與社會之間的倫理關系。儒家仁道思想強調“仁者愛人”、“仁民愛物”以及“仁道有本,近譬諸身,推己及人”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管理者的想法,增強企業道德建設,從而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3.3強化企業員工道德行為
儒家仁道思想中強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企業職工的自覺性;儒家仁道思想還注重“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意思是說,想要有收獲,必須經受一定的苦難,做到了這些,就可以成為仁者。企業職工是企業發展建設的基礎,其道德行為是企業道德建設的重要保障,綜合利用儒家仁道思想在企業管理中開展道德建設,對培養企業員工的道德行為也有積極的意義。
3.4培養優秀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儒家仁道思想在企業管理中開展道德建設可以培養優秀的企業文化,為企業的發展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儒家仁道思想強調“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以及“為仁由己”的思想,這些思想在現代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是增強培養企業優秀文化的重要手段。
3.5有助于管理者作出正確的道德決策
儒家仁道思想強調“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要求企業管理者不僅要求仁愛之心、尊敬之心,還應該具有引導企業全體職工共同進步的心理,例如,引導職工樹立社會公德、遵紀守法以及樹立全新的發展理念等,是提高企業管理者道德決策能力的不二之選。
4.結束語
篇10
摘 要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逐漸成為了關注的重點。內控制度的制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還需要在實踐與應用中不斷完善。文章從內控制度的概念與作用入手,分析了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所存在的問題并給予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內部控制 監督 完善
一、前言
(一)內控制度概念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就是企業的各級經營管理者為了確保企業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以及財務信息的正確可靠,利用企業內部各單位因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的關系,建立起的一套規范化、系統化的具有控制職能的制度。它是為了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與存在的,是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能起到自我調節、自我約束的作用,在企業的中樞神經系統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1]。
(二)內部控制對企業的作用分析
一般而言,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是企業會計信息準確可靠、財務收支有效合法的有效保證,也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效率效益的有力保證。總的來說,內部控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的作用主要有:
1.及時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
必要的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是企業管理者作出決策的基礎與前提。企業一般采取崗位輪換、內部審計等內控制度與方法,對企業的財務信息搜集、整理的整個過程進行監督管理[2],及時糾正各種財務問題,從源頭上確保財務信息的完整真實。
2.有效降低企業風險
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類風險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與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風險管理已逐漸發展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的風險不僅影響著其生存與發展的能力,也影響其在市場上的聲譽與形象。內部控制能夠通過完善的自我調節和自我約束能力,對企業內部活動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降低企業生產經營中各種風險對企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3]。
3.確保企業財產與資源的安全完整
企業財產與資源的安全完整是企業生存安全的基礎和有力保證。內部控制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諸如限制接近、財產保護等,對企業的采購、計量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管,從而能夠提高效率,避免和減少浪費。
4.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
企業經營效率的高低關乎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是一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基礎。企業經營目標的達成,是在各部門緊密配合、整體作用得以發揮的情況下實現的。內部控制能夠充分利用會計、統計、審計等部門的制度與規劃把企業的生產經營銷售等稿部門的工作相結合,從而使企業內部各部門形成一個既相互監督制約又相互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4],達到有效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目的。
二、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企業制度在我國已初步建立,內部控制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部還處于發展過程,雖勢頭較好,但仍有一些問題。
(一)對內控制度認識不足
內部控制制度是建立在成本與效益的基礎之上的,它并不能夠杜絕和消除的可能性,只能夠對其進行一種適當的有效防范。而內部控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并且無論怎樣,內部控制總會存在一定的瑕疵。面對這種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并且難以確定其效益的行為,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缺乏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在無意識中就弱化了企業內部控制的作用。
(二)內控機制不完善
企業經營的目的在于整體目標的實現。而這個目標的實現依賴于企業內部各環節整體功能的發揮,內部控制能夠對其進行有效調節。因而,可以說企業組織結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的企業的經營及控制效果。企業組織設立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權責分派。企業為了進行內部控制,會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措施和制度,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很多環節諸如組織機構控制、預算控制、風險控制等都還沒為真正形成權責分明,特別是在一些企業中考核獎懲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非常突出。
(三)企業內控運行缺乏相應監督
內控制度的運行必須要有相應的監督,然后才能對其加以修正。內控制度僅靠制度本身是很難發揮監管功能的,企業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國加以審計評價,才能保證內控運行的有效性。但當前有不少企業僅僅是制定了一些內控制度與方法,而缺少相應的嚴格監督機制來保證你其運行,使內控制度形同虛設,一些好的建議指標難以真正落到實處。
三、企業內部控制應用的實踐對策
針對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當前我國企業的一些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與改進。
(一)加強高層管理者對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認識
一項規定制度的制定實行離不開高層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如果高層管理者不愿對企業預算、利潤及其他財務數據等高度重視,那么內部控制是很難實施下去的[5]。因而,要加強對高層管理者對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的認識,引導其樹立正確的現代企業管理觀。
(二)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重視內部審計
合理的組織結構是企業整體作用得以發揮的前提與基礎,也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重要保證。企業內部各單位間的職能與關系必須明確,并且企業各單位的權責也必須落到實處,這樣才能使內控順利運行。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是監督企業內部其他環節的主要力量。因而,企業應重視并加強企業的內部審計,從而降低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
(三)建立內部監督機構
內部監督機構的建立是企業內部控制能夠有序進行的有力保證。內部監督機構對企業的各部門、各崗位、各業務實施全面監督并及時反饋各種信息,有利于企業內部控制的運行與各項制度的完善。只有加強監督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內控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
除此之外,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系統,也是企業內部實施的有效措施。會計系統的建立有利于加強對企業內部財務的監管,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博.中國企業基于風險管理視角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2).
[2]代宏坤.經營計劃與預算.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1.
[3]楊恒.淺析內部控制在中小企業中的運用與問題.中國證券期貨.2012(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