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作業的設計技巧范文
時間:2024-02-21 17:59: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層作業的設計技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分層模式提出的背景
分層模式是指將班級學生按照語文學習基礎、能力及情感等方面因素,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每一個層級都確定有相應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分層目標相對應,同步開展分層提問、分層練習、分層考核、分層評價,以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最大化為原則,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發展區域得到長足進步。分層模式是針對以往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刀切”模式而言的,分層模式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能力標準,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級來組織教學活動,兼顧了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并且對于保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整體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中貫徹分層原則
1.目標設計分層,體現學習差異
進入初中階段以后,學生在語文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日漸顯露出來。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這些問題應當與教學工作同步考慮、統籌兼顧。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要設計相應的分層教學目標,分層目標設計的原則為保中、拔高、降低。通過這樣的優化調整,使班級形成了難、中、易三個不同級別難度的教學目標。
如《濟南的冬天》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中等難度的標準目標:“欣賞大自然的美,感悟美的表達形式;學習散文構文特點,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散文,體會老舍的散文風格;掌握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增加“學習捕捉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進行教材仿寫訓練”構成難度較大的優秀生教學目標,將“學習散文構文特點,從語言特色、修辭技巧、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散文”調整為“初步熟悉散文結構特點”,構成學困生的教學目標。
2.教學提問分層,兼顧不同學習需求
課堂提問是課內師生互動的重要媒介,教師從提問中了解學生掌握效果,學生通過提問也能夠反映自己的學習成效。對于不同層級的學生而言,教師的課堂提問具有積極的意義。在分層設計教學提問環節,教師應當針對班級不同層級的學生,分別設計兩到三套提問方案,需要調動哪一層面積極性時,就采用相對應難度系數的提問。以《濟南的冬天》教學為例,課堂上筆者既設計了“文章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簡單的問題,也有“這些修辭手法運用具有哪些巧妙之處”的進一步提升難度的提問,分別對應不同的學生群體,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定量的課外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和提高學生掌握效果的必要輔助措施。在作業設置上,教師要體現不同層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否則統一要求的作業會讓學困生覺得難度較大,而優秀生則覺得沒有難度。針對這樣的狀況,教師可以采取AB型作業布置的方式,對中等以上的學生采取A型難度與數量的作業布置,而對于學困生則采取相對容易、數量縮減的B型題目,以AB型題目分類布置作業為契機,推進初中語文作業布置科學化進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分層目標的指引下,獲得相應的學習任務,朝著既定的學習目標前進。
4.考核設計分層,保護學生學習信心
按照教學環節與分層目標相對應的原則,教師對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應當進行與其教學目標相對應的考核,對優秀生與學困生應當采取不同難度系數的考核內容,既與他們的能力基礎相適應,又與他們的分層教學目標相對應。在教學考核中,教師可以采取分別設計試卷的形式,在正??己说幕A上,針對學困生群體單獨設置難度系數較低的考核試卷,對他們的考核以基礎性知識和一般化要求為主,不出現過難過活的題型,與教材緊密結合,適當體現能力培養,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考核的難度系數。每一位學生只要在自己的學習目標范疇內做出了努力,基本實現了學習目標,在相應的分層考試環節一定能取得較為滿意的分數,這樣的結果較好地保護了語文學困生的自信心,有助于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積極融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之中。
5.活動設計分層,沿著不同方向發展
課外拓展活動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環節,這既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繼承與延伸,又是對學生能力的鞏固與訓練。在拓展活動的組織與設計中,教師要將分層因素考慮在內,在同一興趣組織內開展活動時要體現分層原則,如文學社團是常見的組織形式,教師可以將愛好文學、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吸納進去,也可以同時吸收作文學習基礎較為薄弱、寫作技巧不佳的學生加入其中。在這樣的合成社團組織內組織開展活動,則要講究分層的藝術性,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對他們提出拔高性要求,鼓勵他們參加征文競賽,以及向外投稿等等,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困生而言,則需要在小組里面強化對他們的基本功訓練,尤其是細節描寫、修辭手法運用、文章架構等等,對這些方面進行強化鞏固,彌補他們在寫作中的薄弱環節。
三、教學中運用分層原則的注意點
1.消除錯誤片面理念
在分層教學模式中,部分學生會不可避免的產生錯誤理念,認為分層是將學生分為了不同的等級。因此,教師在這一模式啟動之初,就要向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宣傳,讓學生消除對這一錯誤思想的認識,讓學生明白分層教學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實際,是為了讓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域得到發展,并非為了人為體現差異,存在歧視。
2.分層確??茖W合理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過程中,不僅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依據,還要兼顧到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能力、情感等方面因素,即使在確定學生文化成績的環節,也要綜合考慮學生一段時期來的綜合成績,而不能僅憑學生某一次成績就蓋棺定論。
3.發揮層間互助作用
優秀生與中等生、中等生與學困生之間,除了同一層級平行學生之間要進行相互競賽之外,還要發揮層級之間學生的互助作用。可以動員班級語文學習優秀生、班級干部與學困生之間結成幫扶對子,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他們彌補薄弱環節,開展學習方法指導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體現分層不分家、分層又互助的理想效果。
篇2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分層教學 教學效果 反思
一、嘗試分層教學的原因
(一)英語學習分化的加大
進入高二,隨著教材和教學進度的深入,學生的兩極分化日益明顯,部分學生初中階段養成的靠記憶或題海戰術的應試技巧,在重知識更重能力的高中英語教學中無用武之地。
(二)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局限
新課標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已逐漸運用到課堂實踐中,但在實施教學中,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說不出,其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也在逐步加重,從而使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而基礎好的學生往往覺得學過的內容有時是在重復,知識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拓展,進而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所減弱。
二、分層教學的嘗試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在保持原有自然班級不變的前提下,根據考試成績和其他一些形成性評價為依據,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以學生能接受的程度為基礎,確定一節課知識的教學起點、教學量、教學進度,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因材施教,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可接受”水平上都學有所得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首先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現狀,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學習能力,結合學生入學及高一英語成績的相關數據,再綜合學生個體對英語的學習動機、興趣、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等各方面情況后,我將全班的學生分為A、B、C三個不同的層次:A層為優等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按照兩頭尖,穩中間的原則,B層占總人數的50%左右,A層占30%左右,C層占20%左右。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可根據不同的成效進行適時的調整和重新分層。
(二)教學目標分層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也為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我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了不同的學習目標。A層:發展性目標。B層:提高性目標。C層:基礎性目標。此外,對各單元的單詞、詞組、課文及練習也進行了目標分層。
(三)課堂教學分層
由于教學目標的不同,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進行適當的調整。在課堂操練中,明確了學生的層次目標后,我注重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不同層次的課堂活動。(1)提問分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重點、難點,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有步驟、有目的地設計問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跳一跳摘到蘋果”,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2)學生課堂活動分層。根據學生不同的層次和課堂目標,備課時設計多層次的活動練習供不同層次學生訓練,題型由易到難呈階梯形。此外,在小組活動中,盡量讓高層次的學生幫助低層次的學生,通過生生之間的互動,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進步。
(四)作業分層
(1)分層布置作業。布置作業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兩部”是指練習或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主要是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根據當天所教學的內容,分三個層次設計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讓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2)分層批改作業。通過分層作業批改和記錄,發現各個層次或個別學生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典型性、趨向性的問題,做好總結,然后“對癥下藥”,為講評做好準備。(3)分層作業講評。對學生的作業,堅持做到“講評―檢測―再講評”。首先,及時表揚完成得好的作業。其次,對于在作業中反映出來的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短語搭配不當、習語誤用等較嚴重的錯誤,舉例說明,講清、講透。最后,讓學生練習和鞏固。
(五)考試與質量分析分層
每章學完后,進行分層檢測,同時注重檢測后的“質量分析”,對各層次學生的考試情況,在全班及時進行反饋,著重分析各層次學生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審題方法、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的把握情況。
分層評價和激勵可以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都能朝著更高層次的目標努力。
三、分層教學的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充分的訓練機會,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最大潛能,學習的積極性和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幾點反思
(1)兼顧全體,不偏廢任何一個學生,但是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在無形中增大,分層教學中的“滾動制”使部分學生,尤其是A和B層中較差的學生總是處于緊張狀態之中,擔心自己被淘汰。(2)深化師生感情,尤其要關注C層學生。分層教學對學生自尊心的傷害主要反映在C層學生身上。因此,我對C層的學生表現出更多的關心,并常與他們溝通。
五、結語
盡管只有一年的嘗試與實踐,但是分層教學讓我對高中英語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對于學生而言,分層教學不但滿足了每個學生當成功者的愿望,而且使學生在成功中獲取了成功的樂趣和學習動力,成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所以,“分層教學”不僅體現出了人性化的最新教育理念,而且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結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3
關鍵詞: 初中數學作業 適量 分層次 批改方式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學生通過完成一定數量的數學作業,能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也有利于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時反思改進,達到教學相長。
然而在現實教學中,作業卻成了學生的“包袱”,成了負擔。學生為了應付作業,普遍存在著作業抄襲、不交、不訂正的現象。事實上幾乎每個班都存在作業的抄襲現象,很多學生一大早到校的目的就是抄襲作業來敷衍老師。對教師而言,失真作業的存在導致大量的“無效勞動”,教師費力費時不見效,因此,如何解決好這個矛盾是一個非?,F實和非常重要的問題。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在教學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我認為教師在設計、布置作業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作業設計要適量
多數教師認為,只有讓學生多做作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有這類想法的教師還不在少數,他們普遍認為作業的類型固然重要,關鍵還是要有一定的量,因為量變必定能導致質變。然而,美國教學問題專家哈里斯·庫柏的研究表明:作業在改進學生的學習技能、發展學生的自導性和責任心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視質的作業負面效果更明顯,危害更大,它會壓垮學生,并使他們感到厭煩,沒時間去從事更為主動的追求,并導致學生為按時完成作業而作弊或抄襲。如果教師不加篩選地、盲目地加大學生的作業量,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當前,各類學習輔導材料鋪天蓋地且良莠不齊,很多資料又是大同小異,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應適量,應嚴格執行中小學《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規定。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充分發展他們的天性,鍛煉他們的能力。在質的方面,教師應進行認真的篩選,考慮什么類型的作業有利于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什么類型的作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什么類型的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應挑選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力求少而精,力爭讓學生的作業能夠“以一當十,舉一反三”,做到質高而量精。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果,又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二、作業布置分層次,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滿足感
布置學生作業應因人而異。新課程觀認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同時特殊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學生間的差異客觀存在,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實際具備的認知基礎和情感準備,以及學習能力傾向不同,也就決定了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內容、任務的學習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時間及所需要的幫助不同。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在同樣的時間內用同樣的學習條件,以同樣的學習速度掌握同樣的學習內容,并要求達到同樣的學習水平和質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有的學生根本不知從何“入口”。因此,我們在布置作業時,就要考慮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因班而異,因人而異。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要有梯度和區分度,要分層次,不拿同樣的作業去對待所有的學生。比如,將作業分為課堂獨立完成作業和課外思考作業;也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把學生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的組,然后分層布置作業,分成必做題(基礎題)和選做題(提高題);有的同學要全做,有的同學可以只做基礎題,少做或不做提高題,允許學生在作業中留有空白,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才能讓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同學都得到提高,都能體會成功。如果一概而論,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必然造成一些程度高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不牢、程度不高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抄襲、作弊顯現就自然發生。長此以往,對這類學生的學習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導致輟學。所以,作業分層是對學生的最大尊重,也是新課程標準客觀要求的具體體現。
三、作業批改分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
對于優等生,作業中的錯誤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很少有不會做的題目,在批改中以批注為主,批注應注意語氣,不批評不諷刺,多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鼓勵學生,指導學習方法,溝通師生情感。讓學生翻開作業,在會心一笑中認識自己的錯誤。對于中等生,在作業批注的同時,利用課后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訂正,有針對性地給予輔導,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后進生則采取有錯不批改,自主訂正的方法。老師發現作業中的錯誤,只作記號,不批改,直接發回學生,由學生自行訂正。后進生作業中往往錯誤較多需要多次修改,采取自主訂正的方式,能減少作業本上的不及格與紅叉的數量,有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并使學生在訂正過程中重新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鞏固基礎知識。
總之,學生的作業量過大,必然會擠占他們應有的歡樂時光,暗淡他們絢麗多彩的人生。作為教育者,我們應多從學生的終生發展著眼,少一點分數情結,多一點人文關懷。對學生的作業布置不應單純靠數量取勝,而應求質變,教師的作業設計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融,普通的作業活動應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只有這樣,作業才會充滿魅力,學生的靈氣才能得以展現,也才能使學生的作業真正實現“輕負高效”。
參考文獻:
[1]薛東進.對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教育學文摘雜志,2011(13).
篇4
一、教師備課、授課要層次化
備課時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所布置作業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與基礎練習,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這部分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的綜合題,重在技能訓練,提高速度;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重在提高綜合能力。這樣備課后使每節課的作業適量、適宜,適應各類學生,并把不同層次作業在教案和課件中體現出來,使布置的作業突出層次性。讓后進生吃高興,中等生吃滿意,優等生吃的飽。
教師授課要層次化。授課著眼于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更多的兼顧后進生,努力為學習困難學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對優等生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于中等生學生,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于后進生學生,放低起點,要求低,坡度小,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小班化下,學習小組內要層次化
在小組的組建上我們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讓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現狀、不同學習背景的學生組成合作小組,每組4人――6人為宜。
再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和學習態度等,將組內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第二層次:基礎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第三層次: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對學生的分層應由老師掌握,不宜對學生公開,防止優生自滿、差生自卑,盡量保護低層次學生的自尊心。
三、在作業的布置上的分層考慮
1.第一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應側重于運用知識的綜合題,開拓智力的探索思考題,并注意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于那些較簡單的基礎題可以少做或不做。
2.第二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時應重視基礎,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礎技能上下功夫,以課本上的例題、習題和與此相似的變式題為主,也要有一些稍微復雜的綜合題,當然必須完成每次作業的必做題。
3.第三層次的學生布置作業少而易為主,教師并及時給予輔導幫助,補好基礎。應著重培養他們必要的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在學習小組內,還可以讓第一層次的學生進行“一對一”互幫。
四、家長的指導的分層布置
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讓家長分析孩子的優點及不足,并結合自己的經驗,鼓勵家長多為孩子創設提升的機會,并在家長會等時機請做得好的介紹經驗。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及時反饋進步與不足,并鼓勵向某些同學學習。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及時將他們的不足,即每次出現的問題反饋。讓家長掌握每天孩子的問題出在哪。這一部分家長教師應指導更細致。
五、評價與激勵機制的完善
總的來說,對第一層次的學生生判分適當從嚴,對第二、三層的學生判分適當放松。具體作者曾開展過以下兩種機制:
篇5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學生分層是隨著學生積極性、能力以及成績波動呈動態變化的。因此,分層結構的構成,主要是以學生的“自我感覺”和“自我定檔”為前提的。分層教學中,學生分層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不要硬性規定,也不提倡按照學生的成績重新排座位。特別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他們非常在乎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十分看重教師的表揚和獎勵,當他們被教師鑒定為差生時,很可能會放棄努力。所以,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分層應該是松散的、彈性的、自主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二、針對學生差異分層備課
鉆研教材、對備課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關鍵。我認為在備課時先要對教材進行階段性的歸納,然后再進行分層備課。簡單地說,就是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相對要求高,作業難度大;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相對要求低,作業難度小。對備課進行分層,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成功的學習,這樣可以盡量避免他們有失敗的感覺,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自主地去學習。因此,教師備課寫教案時,要把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分別寫下來。所以我們依據學生情況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他們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發展。在備課時,要突出層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圍繞主體參與這個中心,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盡可能做到使學困生“跳起來摘得到果子”,讓中等生吃好、優等生吃飽。
三、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
設計練習要有層次,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各自練習帶來的愉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分層練習、作業的意義在于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反饋、矯正,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把所理解的知識通過分層練習轉化成技能,反饋教學信息,對各層學生進行補償評價和發展訓練,達到逐層落實目標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備課時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編排課堂練習、作業,或重組教科書中的練習、作業,或重新選編不同層次的練習、作業,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練習、作業,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通俗點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在保證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習題綜合與技巧分三個層次,即: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做基礎性練習、作業;成績中等的學生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優等生做基礎練習、作業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
四、從教學評價上承認學生差異
篇6
關鍵詞:分層作業;合作精神;趣味性題目
課后作業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能及時地反映出學生對于課上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能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不至于荒廢課后的時間。另外,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熟練數學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分層布置作業
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為了避免發生這樣的現象,我們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把課后作業分為不同的等級,基礎題、靈活應用題和難題。對于學困生而言,老師可以布置基礎的題目和少量的靈活應用題。對于優等生而言,老師可以為他們布置一些靈活的應用題和難題,難題的作用只是發散學生的思維,可以不用完成。通過這種分層布置課后作業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于課堂上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可以布置在課后作業中。在課后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討論和分析,相互學習和交流,共同探索問題的疑點,通過小組之間的分析,最終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彌補自身的不足。
三、布置趣味性題目
也許課堂上的教學過于枯燥無味,在課后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題目,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在這類題目設置時,不需要唯一的答案,學生通過思維擴展,可以獨立完成題目,且在完成的過程中也不會感覺枯燥無趣。這樣的課后作業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因此,在課后習題布置時,老師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靈活的題目,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尋找不同的解題方法,發散思維。
總而言之,課后作業的有效性是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的主要途徑。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設計課后作業,爭取做到以最少的課后習題獲得最大的收獲。關于初中數學課后作業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和摸索。
篇7
我們課題組通過對高中基礎年級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進行了不同課例探討,解決我校乃至全地區高中學校數學作業布置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作業內容的同一化、作業形式的單一化、作業思維的教條化),設置多重選做題,豐富內容的層次,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業發展.根據高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一般原則,提煉歸納出學生分組、目標分層、分層作業、分類輔導、分層測試、分別評估等實施的基本策略.帶動本地區內高中學校注重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的應用,促進了數學教育的發展.以便達到夯實基礎、逐步到位,步步為營、人人發展的目的.
1.學生分組
對學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識和能力差異”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將全班學生分成下、中、上即A,B,C三個層次,比例大約分別占1∶2∶1.
學生分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顯性分層或隱性分層,顯性分層是由學生自擇、師生協商、動態分層,隱性分層則只由教師掌握,作為劃分合作學習小組、課堂實施針對性分層教學的依據學生分組可以采取雙向選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調整小組,鼓勵學生進取.
2.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于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以便和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相適應.將課程與每章節的教學目標分層時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既能達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勵個體發展.使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穩步前進,分步到位.中層學生要能進行比較復雜的分析和應用;對高層學生要求具有自學、探索、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能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實踐.每名學生對自己的基礎和方向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信心,擬定自己的計劃和目標,簽訂參與分層學習責任狀,主動參與,并持之以恒.
3.分層作業
把學生分組之后,作業要求也分成三個層次,遞進設計:
A層(基本練習):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如簡單的計算、基本畫圖、熟記公式、定理等鞏固練習.一般選自課本上大部分練習和A組題,主要適合于A組學生.A組學生可以選做B層作業.
B層(綜合練習):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每題可以是兩個以上的知識點和數學方法的訓練.B組學生需完成A層和B層作業題,也可以選做C層題目.
C層(開放性練習):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拓展性練習,一般適合于C組學生.C組學生在完成A、B層作業的基礎上,再完成C層作業.
高中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一般可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1―5題)全體學生都做;選做題(6-8題),B組學生必做第6、7題,C組學生全做.學生完成各層次相應練習和作業后選做高一層次的練習、作業.分層數學作業設計,可解決以往統一習題、作業時高層學生“吃不飽”、中層學生“吃不好”、低層學生“吃不了”的矛盾.這樣的問題設計層次目標雖有差異,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這種差異是階梯式的,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有利于低層次學生向高一層次目標邁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選擇性地做題,如A組的同學只要求他們作出(1)即可,B組要求做(1)和(2),C組則要求做完.這樣設計可以讓一部分比較好強的學生 “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這樣大大地鼓舞了他們的士氣,也讓他們獲得了成就感,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欲望.
4.分層輔導
平時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對A層學生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師生和諧感情,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面批學習作業,個別輔導重點突出,選題簡單、基礎;對B層學生增加綜合性習題,鼓勵拔尖;挑選C層學生進行數學競賽輔導,主要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靈活應變能力.
對學生分層進行學法指導.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較淺,方法技巧涉及不多,許多知識都偏重于理解,所以學習起來難度較小.然而到了高中階段,科目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廣,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都有較大改變.加之,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一時間產生了無所適從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對高中新生進行學法指導.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呢?首先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適當的學習計劃,并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和實際情況,分類進行學法指導.教學中逐漸彌補有關初高中知識銜接問題,如因式分解、配方法和二次函數等.使學生在學習上循序漸進,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5.分層測試
階段性測試具有比較全面、及時反饋各層次學生階段學習效果和激勵作用,把握試卷的密度、難度,按層次編制測試題,大部分為基礎題,少部分為變式題和綜合題.題目設計可以采用遞進式,其中基礎題占70%,在一份試卷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各層次學生都做,B層學生選做選做題,C層學生則做全部選做題.題目設計也可以采用分列式,就是各層學生采用分別采用相應的A、B、C層試卷,也可以專門給A組設計過關訓練題組,或C組能力提高題組.
6.分層評估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估,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提問、練習、作業等及時作出有效的、鼓勵性的評價.以分層測試成績作為分層評價基本依據,把學生每次分層測試成績多做縱向比較,考察各層次學生在本層次的達標及遞進程度.可以按本層必做題的失分數進行評價,以區分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幅度.對各層次達標學生進行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努力.
分層布置作業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作業的評價要結合作業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基礎較弱的學生只要能做好A檔題,我也會給他打滿分,寫個“好”字;對中檔學生的要求要提高一個檔次,有個別學生如果我認為他可以完成C檔題,我會在他作業本上寫到:“我認為你可以試試C檔題,相信你能作出來!”即使他只做了一半,我也會對他給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處;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更加“苛刻”,如果他們基礎題出錯,我會狠批他們;如果他們的方法不好,我會讓他們“再想想,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只有當他們的作業真的達到我的要求,才會給他們滿分,對這類學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止他們過分驕傲.
篇8
關鍵詞:分層;英語教學;因材施教;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65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分層教學是在班級授課制下按照學生實際學習程度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包括后進生在內的所有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對優等生的培養與后進生的轉變和實施素質教育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分層教學”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胺謱咏虒W”是指按照學生實際學習程度,在班級授課制下進行施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分層教學的理念是教會全體學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這也體現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呢?
一、按照一定的標準
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語言能力、自身智能等各個方面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別代表優秀、中等和欠佳。在教學中暗中把同一班級中水平相當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學生之間只有“組”與“組”的區分而沒有類的差別,既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也避免了公開分層容易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弊端。同時,隨著學生學習情況的發展變化,還要進行層次調整。教師必須使學生明白分層的目的,避免優等生驕傲、后進生氣餒的現象,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配合教學。
二、針對差異,分層教學
對學生分層后,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能力對教學分層。
1. 教學目標分層。每個學生,包括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教師不應該為求得優秀生的發展而犧牲一部分學生的發展。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就是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對基礎差的同學,落實單一的知識點,掌握基礎知識,逐步接近大綱要求;對中等生,把基本目標提高一個層次,將各知識點綜合起來,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A層次的學生,要求熟練掌握知識點,著重培養綜合運用的能力、技能與技巧。例如,八年級下冊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可設計如下:
C層次學生學習目標:背誦基本句型,編一個相似的句子。
B層次學生學習目標:背誦基本句型,編一個相似的句子,并理解其用法。
A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用reported speech來描述別人說過的話。
2. 教學內容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及其學習目標,規定全班的共同學習內容,基本點共同掌握,優等生突破重難點。
3. 在班級授課的前提下,對學生分層施教。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要根據大綱的要求、教學的內容,在同一時間、同一進度內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講授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完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課堂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分層的實際,采取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課堂活動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設問、激疑、釋疑。分層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解題能力,分層進行課堂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學、學有所得。
4. 作業分層。作業可分為基礎性作業和提高性作業?;A性作業全班都做,提高性作業中等生選作,優等生必做。這樣,就避免“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教師吃力不討好”的現象?;A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做題的快樂,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基礎好的同學在挑戰提高性作業中愈戰愈勇。
5. 學法分層指導。C層次學生,應以模仿性學習為主,通過簡單模仿、舉一反三的方法,從中找出規律。A層次學生則應以創造性學習為主,啟發發散思維,讓他們在質疑解惑中啟發智慧,發展能力。B層次的學生則模仿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相結合。
6. 分層輔導。有效的分層輔導,可對中差生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對優等生起到強化的作用。課內分層輔導主要針對課堂上的分層目標、分層練習進行,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各自的學習目標與練習。課外輔導重在拔尖優等生,促進后進生,即培優輔差。對后進生的輔導,主要從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興趣等方面入手,從最低點開始進行輔導活動;中等生查漏補缺;對優生輔導則側重培養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的能力與技巧。
7. 分層評價。評價標準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把評價作為手段,以此來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展。教師要運用形成性評介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C層學生采用表揚評價為主,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B層學生采用激勵評價,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進他們不甘落后、積極向上。對A層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謙虛、嚴謹,向更高的目標奮進。
總之,在初中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學法指導,安排不同的作業練習,確定不同的教學側重點,激發各個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所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轉化后進生、提高中等生,拔尖優等生,較好地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盡可能地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田 麗.分層教學與素質教育――淺談中學英語分層教學的意義[J].教育藝術,2000(2).
[2] 吳建榮.實施分層教學的探討[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S1).
篇9
關鍵詞:數學;有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0-139-01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取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提倡新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過程中,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學生的教學成績兩極分化仍然嚴重,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有效學習數學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實行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
學習方式從單一、被動接受向多樣化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實踐與創新的過程,提倡幾種學習方法的結合,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
1、探究式:知識內容適合探究,選取適當的教學資源,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設計學生的課堂學習程序,引導學生自主獲取或運用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探究問題要在學生的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師的作用重在組織、指揮、適時參與,同一節課中探究問題不宜過多、難度要適中。
2、體驗式:為達到一定的數學目標,按照提供的情景,自主體驗,互相交流,按照歸納遷移的規律,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促進正確的價值取向,體驗式一般都要提供情景材料,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感有悟,讓學生從中獲取新的認知,在交流中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亮點,引發學生提高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3、實踐式:圍繞已定的目標,從實踐操作入手引導學生提煉或驗證相關的知識結論、其特征重在過程,重在實踐能動的培養,適用于各類實驗課及某些主題性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要指導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不同的學習方法強調的都是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同時在小組合作時,一定要有小組合作機制(如小組內有組長、記錄員、發言人、操作員)和評價機制。
二、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體現在日常教師的教學細節中、是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那就是形成一種有效學習數學的方式。
1、專心聽課的習慣: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教師應該注重教學語言力求趣味性和感染力,教學問題情景力求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組成多樣化,隨時調整學生聽課情緒。
2、閱讀課本的習慣:讓學生會看書,從書中獲取知識,教師要對學生如何看書進行方法指導,如何在書中找出定性概念中的關鍵字,在圖表中獲取哪些信息,能獲得哪些基本思想和方法等。
3、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它是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的需要,也是培養和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對學生的置疑要給予鼓勵和贊賞,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
4、認真作業的習慣:它是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端正學生的作業態度,并對學生作業中的解題方法,技巧作必要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解題、審題、分析數據關系,尋找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三、實施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分層教學是對學生在教學上分層要求,作業上分層要求,評價上分層評價。分析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要求,采取相應的教育教學手段,這是分層教學的核心內容。利用分層教學的目的是逐步樹立學困生學習的信心,激發中等生的學習潛力,擴寬優生的學習面。例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銳角三角函數值時,可要求學困生能夠熟練地背誦和默寫數值,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要求中等生能夠進行簡單的綜合計算;要求優生能夠做一些有擴展性的綜合運用題。
篇10
[摘要]計算機教學是一項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重要教學工作。《計算機應用基礎》一直是中專及職業中專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它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課程,作為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探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演練技巧。深入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分層次教學,讓每位學生找到自信,從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吃透教材,打破傳統教學觀念,超越傳統授課方式,采用研究式、歸納式和分層次教學方法,以案例教學為主線展開教學。有效挖掘學生自主探知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實戰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歸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概括能力、表達能力,進而有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教學技巧 分層教學
信息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的基本應用已廣泛湛透各行各業?!队嬎銠C應用基礎》一直是中專及職業中專學校學生的必修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Internet應用、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等。從教學內容不難看出,本門課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課程。通過本門課教學,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計算機的水平,從而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今后從事計算機基本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探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演練技巧。
一、深入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分層教學
教師采用分層次教學,讓每位學生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興趣,努力進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接到教學任務之后,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的專業、興趣、知識基礎及對本門科目的學習要求等。對學生現狀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再結合教學大綱要求來確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的確定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從而提高制定目標的時效性,可實施性。在實際教學中,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教學要求應高于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在同一專業教學,也應把握學生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采用分層次教學法,讓每一位學生在現有起點每時每刻有進步,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提高自信心,找到自信,從而體會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悅。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次教學,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完成難度不等的學習任務,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差別,布置難度不同的練習任務。例如,讓有能力的學生完成創造性練習,讓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模仿教師所做實例練習。讓每一位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找到自信,努力進取,執著練習,從而順利完成操作,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總之,要讓每一位學生深刻體會到:“我自信,我努力,我成功!”二、采用研究式、歸納式和分層次教學方法,有效挖掘學生自主探知知識的能力
吃透教材,打破傳統教學觀念,以案例教學為主線展開,超越傳統授課方式,從而有效挖掘學生自主探知知識的能力。
Word、Excel、PowerPoint是微軟辦公系列軟件中最常用的三個應用軟件。作為這三個軟件,從操作窗口組成到基本應用操作都有一定的相通性??梢哉f學習了Word、Excel為學習PowerPoint打下了一定基礎,做了有效鋪墊。在進行PowerPoint教學時,鑒于學生已經學習了word、excel,把握知識的縱向聯系,打破了傳統教學觀念,超越傳統授課方式,采用研究式、歸納式和分層次教學方法,可以以案例教學為主線展開教學。下面,我以PowerPoint第一部分教學為例進行淺析:
1.課前準備。有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前要求學生自學本章知識,并與WORD、EXCEL進行比較分析。
2.作品欣賞。上課時,利用多媒體我先以作品欣賞的方式展示融合本章基本知識點的案例課件:“綠色校園從我做起”——心靈的呼喚。讓學生從宏觀上了解本章知識。
3.欣賞“作品分解欣賞1”: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把握本章知識,我又把案例課件分解為四個案例教學實例,接下來讓學生再欣賞“作品分解欣賞1”。讓學生對“作品分解欣賞1”進行設計分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啟發學生制作思路,降低實現難度。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制作嘗試。設計分析完成后,讓學生進行上機制作嘗試。我做必要輔導提示。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實踐意識,提高學生獨立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歸納實施步驟,探討制作方法,總結主要知識點。由學生歸納實施步驟,以討論、提問等方式探討制作方法,總結歸納主要知識點。進一步比較PowerPoint啟動、退出、窗口組成、視圖方式、新建、保存、打開演示文稿及演示文稿的基本編輯與word、excel的異同點,增強知識的縱向聯系,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近而讓學生指出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熟練正確啟動、退出程序和熟練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打開、保存等基本操作,教學難點是熟練掌握演示文稿的新建類型判定方法。
6.上機強化練習。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做進一步上機強化練習“比一比,練一練”,重學生創造性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找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學生練習,利用多媒體進行集體點評,讓學生來客觀的評價自己、評價別人操作中的優缺點,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有利培養學生誠實品質,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布置作業。結合本節所學知識及學生在后面所要學的“Internet應用”基本知識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將作業以電子郵件形式發到教師指定電子郵箱,從而在強化學生對本節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引出下一章所要學的知識,為學習好下一章節做有效鋪墊,提高學生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8.課堂小結。由師生共同進行課堂小結。通過總結本節主要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更深刻的把握教學重點,從而更有效的突破教學難點。
- 上一篇:酒店設計要素分析
- 下一篇:企業監督管理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