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范文
時間:2023-07-04 17:2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層作業設計的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課題組通過對高中基礎年級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進行了不同課例探討,解決我校乃至全地區高中學校數學作業布置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作業內容的同一化、作業形式的單一化、作業思維的教條化),設置多重選做題,豐富內容的層次,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業發展.根據高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一般原則,提煉歸納出學生分組、目標分層、分層作業、分類輔導、分層測試、分別評估等實施的基本策略.帶動本地區內高中學校注重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的應用,促進了數學教育的發展.以便達到夯實基礎、逐步到位,步步為營、人人發展的目的.
1.學生分組
對學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識和能力差異”進行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將全班學生分成下、中、上即A,B,C三個層次,比例大約分別占1∶2∶1.
學生分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顯性分層或隱性分層,顯性分層是由學生自擇、師生協商、動態分層,隱性分層則只由教師掌握,作為劃分合作學習小組、課堂實施針對性分層教學的依據學生分組可以采取雙向選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調整小組,鼓勵學生進取.
2.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于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以便和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相適應.將課程與每章節的教學目標分層時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既能達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勵個體發展.使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穩步前進,分步到位.中層學生要能進行比較復雜的分析和應用;對高層學生要求具有自學、探索、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能進行創造性學習和實踐.每名學生對自己的基礎和方向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信心,擬定自己的計劃和目標,簽訂參與分層學習責任狀,主動參與,并持之以恒.
3.分層作業
把學生分組之后,作業要求也分成三個層次,遞進設計:
A層(基本練習):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如簡單的計算、基本畫圖、熟記公式、定理等鞏固練習.一般選自課本上大部分練習和A組題,主要適合于A組學生.A組學生可以選做B層作業.
B層(綜合練習):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每題可以是兩個以上的知識點和數學方法的訓練.B組學生需完成A層和B層作業題,也可以選做C層題目.
C層(開放性練習):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拓展性練習,一般適合于C組學生.C組學生在完成A、B層作業的基礎上,再完成C層作業.
高中數學作業的分層設計,一般可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1―5題)全體學生都做;選做題(6-8題),B組學生必做第6、7題,C組學生全做.學生完成各層次相應練習和作業后選做高一層次的練習、作業.分層數學作業設計,可解決以往統一習題、作業時高層學生“吃不飽”、中層學生“吃不好”、低層學生“吃不了”的矛盾.這樣的問題設計層次目標雖有差異,但仍然反映的是同一教材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這種差異是階梯式的,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有利于低層次學生向高一層次目標邁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選擇性地做題,如A組的同學只要求他們作出(1)即可,B組要求做(1)和(2),C組則要求做完.這樣設計可以讓一部分比較好強的學生 “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這樣大大地鼓舞了他們的士氣,也讓他們獲得了成就感,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進一步學習數學的欲望.
4.分層輔導
平時利用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對A層學生輔導主要是調動非智力因素,培養師生和諧感情,激發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面批學習作業,個別輔導重點突出,選題簡單、基礎;對B層學生增加綜合性習題,鼓勵拔尖;挑選C層學生進行數學競賽輔導,主要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靈活應變能力.
對學生分層進行學法指導.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較淺,方法技巧涉及不多,許多知識都偏重于理解,所以學習起來難度較小.然而到了高中階段,科目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廣,數學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都有較大改變.加之,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一時間產生了無所適從的感覺.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對高中新生進行學法指導.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呢?首先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適當的學習計劃,并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和實際情況,分類進行學法指導.教學中逐漸彌補有關初高中知識銜接問題,如因式分解、配方法和二次函數等.使學生在學習上循序漸進,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5.分層測試
階段性測試具有比較全面、及時反饋各層次學生階段學習效果和激勵作用,把握試卷的密度、難度,按層次編制測試題,大部分為基礎題,少部分為變式題和綜合題.題目設計可以采用遞進式,其中基礎題占70%,在一份試卷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各層次學生都做,B層學生選做選做題,C層學生則做全部選做題.題目設計也可以采用分列式,就是各層學生采用分別采用相應的A、B、C層試卷,也可以專門給A組設計過關訓練題組,或C組能力提高題組.
6.分層評估
對學生進行分層評估,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教學目標的一個基準.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提問、練習、作業等及時作出有效的、鼓勵性的評價.以分層測試成績作為分層評價基本依據,把學生每次分層測試成績多做縱向比較,考察各層次學生在本層次的達標及遞進程度.可以按本層必做題的失分數進行評價,以區分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幅度.對各層次達標學生進行表揚,讓有進步的學生及時遞進到高一層次,鼓勵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努力.
分層布置作業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作業的評價要結合作業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定.基礎較弱的學生只要能做好A檔題,我也會給他打滿分,寫個“好”字;對中檔學生的要求要提高一個檔次,有個別學生如果我認為他可以完成C檔題,我會在他作業本上寫到:“我認為你可以試試C檔題,相信你能作出來!”即使他只做了一半,我也會對他給予肯定,并指出不足之處;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更加“苛刻”,如果他們基礎題出錯,我會狠批他們;如果他們的方法不好,我會讓他們“再想想,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只有當他們的作業真的達到我的要求,才會給他們滿分,對這類學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防止他們過分驕傲.
篇2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分層作業;實施策略
在班集體中,由于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性,要求教師實現分層作業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層次作業,保護學生的學習心理,同時也能有效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實現分層作業設計,實施分層作業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建立分組
教師通過做問卷調查、家訪和平時的觀察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做出初步的估計,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等方面差異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將學習基礎能力很強的分為X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中等的分為Y組,學習能力較差的分為Z組。X組學生坐在Y組學生旁邊,Y組學生坐在Z組學生旁邊。Y組與Z組學生的學習差距較小,思維方式等差異也相對更小,因此,可安排成同桌,切忌不可將X組與Z組學生安排成同桌,以免打擊Z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分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分組是暫時的,會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和學習成績的變化進行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設計分層作業
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時要參考兩點:(1)設計出的作業必須全部符合本節課的教學重點;(2)作業要根據不同組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定。其中,Z組學生的題目以基礎題為主,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概念和基礎公式的運用,Y組學生的作業在Z組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題型變化,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大部分學生應該都屬于Y組,因此,這部分學生的題目設計代表著班級的整體平均水平,要把握好標準,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X組學生的作業設計應該稍微加大難度,考驗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的能力。在分層作業的評價上,教師也要區別評價標準。對于Z組學生的評價應以表揚、鼓勵為主,提高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于X組的學生,要以啟發為主,鼓勵學生研究更深層次的內容;Y組學生的評價要中肯,發現問題要及時與學生溝通,適當提高對Y組學生的要求,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綜上所述,實施分層作業是為了適應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3
一、學生分層
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非常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根據班級學生的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進行分層,一般來說,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
A 層(拔高層),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
B層(發展層),是基礎和思維一般,成績中等左右的學生
C層(基礎層),是基礎、智力較差,學習積極性差的學生。
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4位同學組成,其中A層1人,B層2人,C 層1人,并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隨意調整一次。
二、備課分層
對學生分層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
A層
數學基礎要更扎實,數學思維能力要更強。
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較高要求,要求他們完成課本習題外,盡量多看些有關解題和數學競賽的數學課外書,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鼓勵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
B層
提高數學基礎知識水平和數學基本運算技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一部分能向A層轉化。
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多問,多提問題,多鼓勵他們自學,多鼓勵他們一題多解,要求他們爭取追上成績最好的同學。
C層
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其中一部分向B層轉化。
初中數學教材盡管較系統地敘述初中的數學知識,但其中包涵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探索推導的過程也不可能全部敘述出來,而學生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都有差異。因此,必須對數學的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對每節數學課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具體教學目標及具體教學策略,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些詳講,哪些略講,如何設計各層次的作業、練習等等。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索;如何設計各層次學生的作業,等等。
三、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師最富創造性的部分就是分層教學。在相同課時的限定下,需要教師兼顧所有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授。育的本意,是讓所有的學生能達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采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的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優待C層的學生,適中的問題回答的機會讓給B層學生,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等參與課堂活動,便于激活課堂。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再給他們以適當的引導。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上,多給予他們參與課堂的機會,并且多以鼓勵為主。對于B層的學生要深入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他們解答疑難問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讓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對于A層的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探索,領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并歸納出一般的規律與結論,再引導學生變更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變式探求。對A層學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師的導,貴在指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進而向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
四、作業分層
教學的分層必須實現作業分層,作業能鞏固學生上課所學知識,并且反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作業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達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因此,作業應該多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C組做基礎性作業;B組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A組做基礎作業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使得作業的量和難度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蘋果”。從而調動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作業批改上,對C層學生盡可能面改
中國從孔夫子時代起就一直倡導“因材施教”,而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是存在的,特別是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學由于受傳統上課班級授課制的約束和限制,教師很少顧及不同學習智能水平學生的差異性,致使學生在接受知識和掌握知識上存在個體差異,他們在各自的水平層次上,造成了后進生“吃不好”,尖子生“吃不飽”的現狀,各類學生都不能達到很好的提高和發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學進行分層教學勢在必行,據教學實踐來看,分層教學效果比不分層的傳統教學要好,分層教學是“著眼于與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分層教學的一些觀點。
一、學生分層
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非常了解,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根據班級學生的成績、自主學習能力、智力情況等因素進行分層,一般來說,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
A 層(拔高層),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
B層(發展層),是基礎和思維一般,成績中等左右的學生
C層(基礎層),是基礎、智力較差,學習積極性差的學生。
各層次內學生合理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由4位同學組成,其中A層1人,B層2人,C 層1人,并任命一名同學擔任小組長。小組長中途根據學生的情況或請求可以隨意調整一次。
二、備課分層
對學生分層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
A層
數學基礎要更扎實,數學思維能力要更強。
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提出較高要求,要求他們完成課本習題外,盡量多看些有關解題和數學競賽的數學課外書,鼓勵他們提數學問題,鼓勵他們自學和進行一題多解。
B層
提高數學基礎知識水平和數學基本運算技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使他們一部分能向A層轉化。
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多問,多提問題,多鼓勵他們自學,多鼓勵他們一題多解,要求他們爭取追上成績最好的同學。
C層
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使他們其中一部分向B層轉化。
初中數學教材盡管較系統地敘述初中的數學知識,但其中包涵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探索推導的過程也不可能全部敘述出來,而學生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都有差異。因此,必須對數學的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對每節數學課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具體教學目標及具體教學策略,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些詳講,哪些略講,如何設計各層次的作業、練習等等。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每節數學課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各層次的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如何;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創設問題情景,如何設計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如何把例題分解和組合;哪個地方該精講,哪個地方該讓學生去探索;如何設計各層次學生的作業,等等。
三、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師最富創造性的部分就是分層教學。在相同課時的限定下,需要教師兼顧所有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授。育的本意,是讓所有的學生能達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采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的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優待C層的學生,適中的問題回答的機會讓給B層學生,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等參與課堂活動,便于激活課堂。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再給他們以適當的引導。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的主要精力應當放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上,多給予他們參與課堂的機會,并且多以鼓勵為主。對于B層的學生要深入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他們解答疑難問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讓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對于A層的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探索,領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并歸納出一般的規律與結論,再引導學生變更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變式探求。對A層學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師的導,貴在指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進而向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
四、作業分層
教學的分層必須實現作業分層,作業能鞏固學生上課所學知識,并且反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作業能及時反饋不同層次學生所掌握知識的情況,能反映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又能達到初步鞏固知識的目的。因此,作業應該多層次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題量、不同難度的作業,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題型應由易到難成階梯形。C組做基礎性作業;B組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A組做基礎作業和有一定靈活性、綜合性的題目。使得作業的量和難度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蘋果”。從而調動各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作業批改上,對C層學生盡可能面改,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利用放學后組織講評,反復訓練,真正掌握;成績較好的學生的作業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處理。
7、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如對C層采用表揚鼓勵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B層的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A層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已。總之通過對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后評價等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積極因素,促進智商的發展,以實現大面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雖然有一些困難和不足,但不能否認分層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在的需求,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如何使這種教學方法更好發揮它的作用,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發現問題及時訂正,集中的問題可利用放學后組織講評,反復訓練,真正掌握;成績較好的學生的作業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處理。
7、評價分層
篇4
一、語文作業的布置和批改的現狀
實際教學中,因為沒有標準,作業檢查很難評判優劣,教學常規中發現:有的教師布置、批改作業重質但量不足;有的教師有量但低質;有的教師作業布置沒有針對性或不符合學生實際,成為無效作業,即有量無質;有的教師作業沒有評講等問題。
而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英美等國中小學生課程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一)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二)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簡答題、搶答題、隨筆、論文、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科研項目等;(三)口頭、聽力作業;(四)表演作業。這些教育先進國家的中小學教師是以很寬廣的視野從多方面、多層次來定位作業目的。教師不僅從作業與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的關系,而且從作業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定位作業的目的;不僅從作業對學生的影響,而且從作業對親子關系、家校關系、社會影響等來定位作業的目的,從而把作業變成學生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學校之間、學校和社會之間產生聯系的中介。這些給我們的啟發是:教師應該更多的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來設計作業,而不應該僅從完成自身教學或增長學生知識的角度設計課外作業;作業的內容和要求應因人而異,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特長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教育合力等。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即發展性評價,這些都體現了當前課程評價最新發展的趨勢與最先進的評價思想。我們試圖通過對學生作業評價案例研究,對作業布置與批改的現象事實與案例進行總結提煉、抽象概括、系統探索,對學生作業進行全面的發展性評價。構建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主體互動化的中學作業評價的運作范式,推動各學科教研的不斷深化,我們的研究是為了突出新課程理念中的“一切為了學生”這一主旨,在學生作業這一環節上真正地把學生作業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整合在一起,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做了如下研究工作:
1.精心設計作業,提高作業的針對性。為此,我們要做到:精選目標明確作業,提高作業的針對性;作業設計的形式應體現多樣性,要有層次,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布置給學生的作業題,教師要先做過等。
2.作業完成講策略,提高作業的實效性。在作業完成過程中,作出了如下明確要求:一是能在自習課上定時完成的作業,一定當堂完成;不能當堂完成的作業,由課代表呈報給學習委員,學習委員事先公布收繳時間,按時收取,不得無故延誤。二是學科代表對該科作業從各個環節上應留下詳細記錄及評價。
3.設計層次性作業,提高針對性。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一個根本活動是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最優化發展。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接受同樣的知識自然有快慢。學生個體差異與學習效率之間的矛盾很明顯。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難以提高,同時,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也會由于不合理的作業強度與難度而遭受打擊,語文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遏制。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成績的過程中,要利用分層設計這部梯子,提倡家庭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和梯級性,針對學生的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既滿足優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拉大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使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得以充分地釋放。“不求人人成材,但求個個成人”。我們要著力避免“高分低能”,做到“一專多能”。
比如: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度降低其作業難度,幫助他們解決接受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應適度提高要求,讓他們有“吃不飽”的感覺。除了完成練習冊和課本上作業外,我還專門為學生打印了“語文周周練”,有條理性地布置給學生,利用假日時間,獨立完成,來促其脫穎而出。這樣的安排要循序漸進,不能跟正常的教學相抵觸。
沒有差生,只有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訓練,使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層次的提高,而不至于對學習失去興趣。
4.改革批改作業的方法,提高作業反饋的及時性。作業除了課后由教師全批全改外,也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可以更好地發揮作業的實效。如:課堂上集體批改,課間增設當面批改,提倡學生互相批改,小組批改、分層批改等。
5.對學生作業的有效評價策略。我們要求:一是采取分層評價,鼓勵為重的方式。即對分層布置的作業,采用分層評價法;二是采取亮點評價,激勵當先的策略。即在作業評價中,我們要盡量捕促學生作業中的亮點。
三、研究所取得成效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
1.通過研究,使每個學生在作業中都能練有適合的習題,練有各自的收獲,從而自主更新作業觀念,培養有效作業意識,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切實有效的減輕作業負擔。
2.通過研究,教者能豐富作業的內容層次,掌握促進學生作業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掌握有效作業的評價要素,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實現素質教育要求。
3.通過研究,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等多樣化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減輕教師過重工作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篇5
關鍵詞: 數學作業 分層布置 分層批改
批改作業是數學教學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學生獲得學習指導,彌補學習缺漏,對于教師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作業分層布置與批改的必要性
作業分層布置與批改是減輕教師工作負擔、落實作業有效性和針對性的有效手段。大班額制約很多學校教改的困境依然存在,加上平行分班等原因,同班級的學生學習基礎、習慣等方面自入校就已經存在很大差異,進入初二年級,兩極分化日益加劇。統一要求的作業致使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作業全收全改,教師工作負擔極為繁重,學生常常未能及時糾錯反思,使作業批改價值大打折扣。數學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業分層布置與批改是分層教學的重要方面,為了落實作業布置與批改的針對性、有效性,實行分層處理是不二選擇。
二、作業分層作業布置與批閱的策略
1.分組分層
解決大班額教學的困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化大班為“小班”,將全班學生合理搭配分組,以每班六十人為例,分成十個小組,每組六人,按考試成績依次編為1至6號,各組的1號、2號同學為各組的正副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等工作。這就像把一個大班分成了十個小班,老師有十個助手管理其他學生,不但井井有條,而且能夠落到實處,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和責任感。在上述分組基礎上再將學習目標定為A、B、C三個層次。A層目標:理解、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法則、公式、例題、習題等核心內容;B層目標:除了達到A層目標外,還應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自學習慣,課本習題、常用資料做到題題過關;C層目標:除了達到B層目標外,還應該自覺堅持拓展學習,在思維的嚴謹性和靈活性、表達的規范性等方面高標準要求。通過學生自愿申報、小組座談、老師審定等方式確定學生暫時的學習目標層次,要求平時的學習不能低于暫定的目標,鼓勵向更高的目標努力靠近。
2.作業分層布置
首先設計好B層作業,在此基礎上通過刪減難題、增加基礎題等方式設計A層作業,在B層作業基礎上通過減少簡單題,增加開放題、綜合題等方式設計C層作業。
(1)你能發現關于上述是式子的一些規律嗎?
(2)請運用規律,或者通過實驗的方法(利用計算器)給出第五個式子。
作業分層布置如下:A層必做1―3題,選作第4題;B層必做2―4題,選作第5題;C層必做2―5題,還可自由選擇別的拓展作業。
3.作業分層批改
(1)分兩個層次面批。
首先,由教師帶領兩名數學課代表對各小組1、2號同學作業進行當面批改(要求1、2號同學超前完成作業),找出批改的重點和注意事項,對于下課時沒有批改完的可以另外確定面批時間、地點,或由課代表代替老師面批。1、2號同學經過老師的面批和指導,接下來對本小組其他同學作業進行另一種層次的當面批改,當發現錯誤時要同作業主人一起分析錯因,及時加以糾正,并將所發現的新穎解法、典型錯題記錄下來。教師及時查看各小組作業批改情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講評或總結分析。
(2)多層次批改,分層反饋。
教師先對部分同學進行作業批改培訓,明確批改的重點、批改方法,再分配批改任務并指導批改。例如:指定兩名編號為1號的同學批改所有1號同學的作業,以此類推,進行2、3、4號同學作業批改,由老師和課代表一起批改5、6號,批改結束,將出錯較多的同學集中在一起分析、糾錯、總結。也可以先由教師批改C層學生作業,再C層學生批改B層學生作業,后B層學生批改A層學生作業。
總之,作業的分層布置與批改并不是要完全否定其他的作業布置與批閱改方式,而是要調動更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在學習各環節中的主體地位。作業的布置要因具體內容而定,有些時候“統一”的作業也是必要的。在學生沒有合適的批閱時間,或者此內容的批閱學生很難把握尺度等情況下,也需要教師的全收全改。有些時候,家庭作業可讓學生對照答案自我批改。
參考文獻:
[1]褚遠輝,張平海,閆禎,主編.教育學新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篇6
高職院校動漫設計與制作教學現狀
當前,動畫制作公司、文化傳媒公司、廣告公司等都需要大量的動漫設計與制作人員,而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畢業生由于能力不足而不能被企業所看重[2],這個現狀說明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校內教學與市場人才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校內實踐教學方法和動漫市場技能需求之間具有一定偏差。導致這樣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應對市場和復雜生源結構的教學體系
動漫設計與制作行業是一個商業性很強的行業,行業涵蓋范圍廣泛,涵蓋行業包括動漫短片制作、3D建模、廣告制作、影視制作、UI設計等,這些行業都要求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和技能方面與市場保持一致,而校內教學大部分時候都是在觀望市場的需求,再修改教學內容,這樣就導致了學校教學內容的滯后性[3]。同時,由于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僅個別學生能夠脫穎而出,但是成功的教育應該是讓大部分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這就需要針對市場以及生源結構完善教學體系。
2.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
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主要是針對教學主體的復雜性來決定的,這里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就是分層教學策略。分層教學研究由來已久,但是真正在動漫設計與制作教學中施行,用來解決教學中的差異問題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應該根據教學主體的差異,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設計等都作一個遞進的分層。
3.教師缺乏因材施教的職業能力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可以說是一個交叉的學科,在面對復雜的學生結構、交叉的學科知識時,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需要具有全面的專業知識構成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等職業素養。就目前來看,教師在這些方面仍需要通過專業培訓、企業鍛煉、交流訪問等形式進一步提升自我,以便更好地應對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更好地指導交叉學科學生創意作品。
改進的分層教學思想在高職院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應用
1.分層教學的基本理論
分層教學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我國古代就被大力提倡,代表人物就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時至今日,因材施教仍然作為一種衡量教學體系的重要標準。在國外,因材施教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本杰明?布盧姆建立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并提出教育應為不同學生提供個別化幫助[4]。
2.當前分層理論的缺點
就目前而言,一般的分層教學思想就是根據生源的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知識構成、技能基礎、認知能力等方面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并設計分層次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
(1)根據生源的知識結構分層,不利于學生重點技能和綜合技能的培養
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培養人才的首要目標是熟練掌握產品制作流程以及通過軟件制作動漫作品,如果根據生源的差異分層次教學,那么思維靈活的文科生一般是負責產品的創新構思,做事嚴謹的理科生一般負責產品的制作,當然藝術生是負責作品的美工。那么很可能在畢業時能夠第一時?g被就業單位認可的是技能過關的理科生,但是學生所缺乏的創新性以及藝術性也成為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障礙。
(2)根據學習能力分層使得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根據學習能力分層,一般就是教師通過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但是由于把學生劃分成A、B、C等層級,使得部分處于較低層級的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無形中也使得部分學生自尊受到傷害。
3.本文提出一種改進的分層教學方法
針對高職院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生源特點以及高職教學首要目標,本文提出了一種改進的分層教學方法。首先,根據生源信息將學生按照文科生、理科生以及藝術生分為三類,再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評估將每個分科的學生分為A、B、C等層級。在教學過程中文科生的A、B、C等層級(以下簡稱A文、B文、C文),理工科生的A、B、C等層級(以下簡稱A理工、B理工、C理工)以及藝術生的A、B、C等層級(以下簡稱A藝、B藝、C藝)在不同分科的A、B、C等級之間交叉組合,組合原則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而定,根據不同任務設計交叉的分層教學模式。學生分層原理框架圖如圖1所示。
通過橫向分科分層,突出重點技能和綜合技能的培養,通過縱向的能力劃分確定不同學生學習能力,使得不同的分科學生在橫向和縱向的層級之間交叉組合,克服了僅僅以學習能力劃分層級造成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問題。如在基礎軟件操作技能的培養階段發現一般理科生的操作技能掌握快,使用技能熟練,在分層時可按A理工C文B藝,或A理工C藝B文等交叉形式組合,形成以掌握技能為教學目的的分層組合,理科生以自己在學習技能方面的優勢帶動文科生以及藝術生;在作品美術技能的學習階段可按A藝B文C理工,或者A藝C文B理工等形式劃分,充分發揮藝術生藝術專業功底的優勢。在這個劃分中每一個不同的學習任務階段都要保證每組中有某個分科的A類學生,在學習中起帶頭作用,這種劃分實現了不同分科的交叉,也體現了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交叉分層。既注重培養技能又注重學生藝術創意的培養,確保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本文方法在高職院校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的應用
高等職業教育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將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定位在培養技能型人才,技能包括藝術基礎技能以及軟件操作技能,通過以技能為基礎的培養,通過逐級遞進的培養模式,提高人才的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
(1)設計分層教學任務項目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目標,以及分層特點設計教學任務,在教學任務的設計中按照設計好的學生分層模式,設計分層教學任務模式為“模擬――創新”。該模式設計第一層為基礎技能層,基礎技能層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像MAYA、PAINTER、影視后期合成、影視特效合成等,課程教學第一任務是學生熟練基本技能,熟練軟件操作技能,模擬實例,接著可以再設計第二層、等三層分別加入美觀設計、創意設計等。根據學生的分層設計分層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形成了以技能操作為基礎層,將美化以及創意作為能力提升的逐級遞進的教學層。
(2)設計分層教學組織方法
在高職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需要學生掌握的技能包括道具與場景設計、動漫角色設計、二維動畫制作、3D基礎知識、三維模型制作、三維動畫等,在這些知識的教學中按照設計好的分層教學模式,設計分層教學任務模式為“分層動態工作室”。“分層動態工作室”是在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根據本文提出的分層理論,對工作室的成員實施交叉分層,并且根據項目任務使工作室成員動態變化,應用“分層動態工作室”按照設計好的分層任務將學生分到不同的工作室,工作室中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不同層次的任務工作室成員的組成也在實時變化。
(3)設計分層教學作業
設計分層的作業模式,具體形式為“技能――技藝”作業設計模式,作業是考核分層教學方法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依據,依據本文的思想設計的作業第一層是技能型作業,第二層為技能和美觀型作業,第三層為技能美觀結合創意型作業。
(4)評價
在應用本文方法教學時學生技能掌握扎實,不同分科的學生都能重視技能的重要性,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同時由于采用工作室組織形式,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技能。
篇7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分層教學
初中生在英語閱讀水平、閱讀能力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性,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對閱讀水平不同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科學合理分層
科學合理的分層是分層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英語分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所謂分層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把同一水平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并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和策略。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對進行學生分層,按照學生現有的水平把其分成三個層次,A層是具有優秀閱讀習慣和較高閱讀水平的學生,能夠讀懂高于教材難度的閱讀篇內容;B層是具有良好閱讀習慣和一般閱讀水平的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一些與教材水平相當的閱讀篇內容;C層是部分閱讀習慣和閱讀水平較差的學生,對于閱讀內容不感興趣,但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可以不斷提升閱讀水平。其次,教師在把學生科學合理地分層后,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閱讀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A層學生的閱讀目標主要是分析和理解句子的邏輯關系,在充分理解閱讀篇的主題和內容的基礎上,科學預測內容的發展;B層學生的閱讀目標主要是分析單詞的意思,了解閱讀篇的發展思路,能夠回答出細節問題;C層學生能夠理解閱讀篇的大致內容,對一些簡單問題做出判斷。另外,教師在進行分組時要注意隱形化、動態化,充分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二、加強各環節指導
教師的積極指導是分層閱讀教學的重要保障。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在課前預習、課堂導入、課堂提問、作業設計等各個環節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對分層閱讀教學各個環節要注重加強。首先為讓各層次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成就感,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預習環節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預習目標,例如在預習《season》Reading這節內容時,A層學生:Describe each season with the whole sentences;B層學生What does the text talk about? C層學生找出并標記出不理解的詞匯、短語、句型,這樣學生在教師設定不同目標的指引下進行預習,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效避免“吃不飽”、“吃不了”現象的發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為了增強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教師在問題提問上要實施分層,注意提問的層次化,例如在教學《Teenage problems》Reading這節內容時,對于A層學生提出了If you were Sigmund, what suggestions would you give to them?等具有深度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己總結和歸納;對于B層學生提出How do they deal with the problems?等一些需要學生根據理解組織答案;對于C層學生提出What problems do Millie and Simon meet with? How do they feel? 等一些基礎性問題,讓這一層次的學生在閱讀篇中能直接找出答案。
三、設計分層作業
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能夠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常常布置一些相同內容的作業,這樣導致了C層學生做起來困難,難以完成作業,只能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而對于A層學生來說又過于簡單,沒有一定的效果,從而使作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為了讓不同學生都能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作業布置上也要實行分層,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類型和內容的作業,讓學生都通過努力完成作業,達到了鞏固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增強作業的實效性。例如在教學完《growing up》Reading后,教師為三個層次的學生設計了不同內容的作業,A層學生:Try to retell Spud’s lif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B層學生:Find out how didn’t Spud give up at different stages of his life;C層學生:記住閱讀篇中的一些重要的短語、句子。由于教師設計的作業符合不同學生的閱讀水平,讓一些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對于閱讀分層作業教師可以采用錯開時間進行檢查和講解,尤其對于C層學生教師要多給與關注和鼓勵,多采用激勵方式評價這部分學生,并在閱讀方法、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耐心指導,幫助這部分學生樹立自信心,為盡快進入B層奠定基礎。
總之,英語分層閱讀教學是新課改的客觀要求,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避免英語閱讀教學的兩極分化。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課中堅持采用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完成閱讀任務,不斷提升閱讀水平,使閱讀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篇8
1.引言
作業分層設計是指對作業結構的彈性優化,是針對學生學習水平的層次進行分類,根據分類布置難度不一樣的作用,目的是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均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合理、科學地進行作業分層設計,能夠實際解決學生日常寫作業時存在的“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等問題,使學生能分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盡量滿意學生的求知欲望。
2.初中物理作業的分層設計原則
初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不同層次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們根據初中物理教材特點,制定如下的分層設計原則:其一,遵循優等生增加作業難度、減少作業量,中等生保持難度、努力完成發展目標,學困生降低難度、控制作業量的分層設計原則;其二,注意初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的科學性、整體性、可選擇性特點,切實落實“為了每個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理念,盡可能為每位學生提供可選擇、個體化、適合的教育,充分發揮作業的診斷、評價與鞏固功能,提升作業品質;其三,物理書面作業總量控制在每天20~30分鐘內可完成,學科拓展作業盡量采用長作業的形式來完成,提供動手實踐與實驗性作業,鼓勵物理作業形式的多元化、多樣化,以促進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從自己比較喜歡、擅長的角度完成作業[1-2]。
3.初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的實施策略
3.1根據學生學情進行作業分層設計
結合初中物理的學情進行分層,物理教師先要對每位學生的個性、學習基礎、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智力發展特征、興趣愛好進行全面、深入了解,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為尊重個體差異、分層作業設計提供客觀、準確依據。例如,一些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強,智力水平較佳,但好奇心、好玩心重,動手能力強且比較調皮。這類學生盡量少布置書面作業,多些技巧性強、實踐操作多、難度大的作業,少講多實踐,減少他們在完成書面作業時的枯燥感,讓他們獨立完成各項物理操作實驗,逐漸提高注意力,在實踐中逐漸掌握與鞏固物理知識。再如,一些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定的學習障礙,但學習態度比較良好,也挺熱愛物理的。這類學生在作業設計上應該適當地放低要求,放低起點,多給予鼓勵,遵循“淺講多練、查漏補缺”的作業布置原則,最好能將書面作業與實踐操作相結合,通過重復的書面練習,讓學習弄懂物理基本概念,再結合物理操作,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使他們能感受到學習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3]。
3.2根據作業特點進行作業分層設計
也可根據初中物理作業的特點進行分層,例如,根據作業的類型、內容分為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學習水平與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多布置一些課內作業,以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時請教老師。再如,根據作業完成要求進行分層,如在九年級物理十八章第二節《電功率》的作業設計中,較低要求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電功率概念,因此可設計如下作業:①電燈泡上所標示的“220V”“25W”分別代表什么意思:②額定功率是指用電器在 時的電壓,額定電壓是指用電器在 時的電壓。比較中等的作業要求是讓學生了解怎么計算電功率,因此可設計如下作業:當一只電燈泡兩端電壓均為220V,10分鐘所消耗的電能為2.4*104J時,通過該電燈泡的電流為多少?燈絲電阻為多少:電功率又是多少?再比較難一點的作業完成要求是讓學生根據物理圖表分析來完成作業,教師便可根據電功率特點設計出一些符合實際的圖,根據已知條件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通過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索來完成作業。
3.3根據完成時間進行作業分層設計
按照作業完成時間分為短期類與長期類進行設計,短期類作業設計比較簡單,以鞏固性練習為目的,盡量要求學生在校內完成,教師應及時布置、及時批改、及時反饋,以便能在最短時間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時發現學習知識的缺陷。長效類作業設計就比較難、完成時間比較長,多在家里完成。
4.初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的注意事項
雖然初中物理作業分層設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教學質量有積極意義,但也存在一些分層的誤區,會影響作業分層設計的落實效果,因此,在實際設計中,還需提高對如下事項的注意與規避:⑴避免作業設計的盲目性。作業分層次設計時,不能過分依賴現有的教輔,應該適當地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物理知識,增加一些物理問題,以避免物理作業的形式過于單一、籠統。⑵規避將學生劃分時的等級歧視。初中物理分層設計的本意是好,但若是對學生根據成績好壞進行分層次時,難免會讓一些學習差、敏感的學生認為自己被歧視。基于這一特點,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接受與理解能力強弱、知識水平等因素,結合物理教材內容,相應地分理解、應用、偏好等層次,以避免分層設計對學生心理素質造成的不良影響[4]。⑶注意只按難度分層設計的不合理性。實際分層設計時,一些教師對分層作業設計理論缺乏系統認識,很容易形成只按難度分層設計作業的誤區,導致作業形式相對單一。對這一誤區,可以在難度分層設計的基礎上,確定基礎、發展、創新三級目標,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有選擇的分層,以避免作業設計的單一性,盡量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滿意的作業任務。
篇9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 分層作業 實施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過去的精英化教學方式,承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而實行分層化教學方式是有效實現以上目標的途徑,教師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探究分層教學法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更要通過課后的分層作業以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從而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一、循循思考――“單一化、一刀切”的現狀呼喚“分層作業”
1.當前初中數學作業現狀分析。
作業是課堂的必要延伸,對于學生檢驗課堂聽課、鞏固新知、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數學作業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現,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加深理解。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主動思考,培養數學思維。恰當的作業,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檢驗、自我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深化知識、遷移知識,還有利于實現師生間的交流,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以供教師及時調整教學。
然而,在當前數學作業布置中,存在《單一化、一刀切》的情況,一個班甚至是幾個班的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作業失去了應有的效果。這樣的作業往往造成“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情況。這樣就必然出現抄作業、不交作業,或是作業雷同、作業潦草等現象。對于優生,太多的時間花在簡單的重復性作業上,必然會減少他們自主學習的時間;對于學困生,由于作業過難打擊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克服以上矛盾,實施分層作業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教師通過對學生個性差異性的分析,設計分層次的作業,尊重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通過作業獲得必要的提高。這樣,既有利于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使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更好地發展個性,又有利于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習興趣。這樣的作業,也有利于教師獲得真實的教學反饋,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依據。
2.“分層作業”是對“個性差異”的尊重。
作業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一般具有兩方面功能:一是對學生的角度,具有消化、鞏固和發展新知的作用;二是對教師,具有檢驗課堂教學的作用。傳統的作業在實現這兩方面功能上具有明顯的缺陷,它是將學生看做毫無區別的一個群體來看待,以一種標準來培養。作業布置具有封閉性,那必然是以犧牲大部分學生為代價來培養少數的精英學生,這與“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的新課程理念是不相符的。這樣的作業也不利于教師獲得對課堂教學的全面反饋,無法幫助教師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改進教學。這樣的作業必然造成學生疲于應付,抄襲作業等現象,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效率低下。
而分層作業,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將學生按其認知水平、能力水平等分成幾個層次,針對不同的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是將學生作為發展中的個體來看待,承認每個學生都存在認知差異,是真正將學生當做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來看待,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不同個體在現有基礎上的發展。分層作業的布置由于從不同個體的特點出發,使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得到”,從而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魏書生先生說過:每一個同學都是一個宏觀的世界。在作業布置中,只有最大限度地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使學生走向成功。
二、孜孜實踐――探尋初中數學“分層作業”的實施策略
1.根據差異,分類建組。
在分層教學中,一般將學生分成三層是比較合理也是比較經濟的選擇。第一類學生是指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欠缺的學困生。第二類學生是處于中間階段,基礎較好,理解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夠刻苦,不善于總結學習經驗,成績波動大的學生。第三類學生是指學習基礎扎實,自我學習能力強,學習興趣濃厚的優生。
學生分類的依據可以是學校組織的知識能力水平測試,將學生分成上中下三層。但在學生分類建組時,要注意尊重學生,要給予學生自我選擇的權利,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反面的效果。在學生分類時還必須注意應該從本學科(即數學)的角度,承認學生在不同學科之間存在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同時教師還要堅持“學生是發展的個體”的理念,防止在分組上的固定模式,要根據學生在學習上的變化,適時地調整學生的分組,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2.針對差異,設計作業。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在對學生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課堂教學反饋及作業反饋情況,精心設計每次作業,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在分層作業的安排上,我們一般是將作業分成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此類題目主要是起到鞏固新知的作用;選做題分成三個檔次,不同類的學生選做不同檔次的作業。
第一檔:面向學困生,設置的作業以課堂中例題有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練習,目的是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和技能。
第二檔:對基礎題進行適當的變題或綜合,以培養學生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此檔次作業面向的是多數學生,是一個班級的主體部分,所以對作業設置的要求是最高的,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既不能太簡單又不能太難。
第三檔:此類題目屬于提高性的練習,具有較高的綜合性、靈活性。此類題目面向優生,在完成第二檔作業的基礎上,尚有余力的同學作為興趣題,在題量上一般以一道題為限。
如,在復習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以下的分層作業:
打印一本書稿,A、B、C、D四人如果獨自打字,則A需24h完成,B需20h完成,C需16h完成,D需12h完成。問:
(1)假如A、B、C、D同時打字,則多長時間可以完成?
(2)假如A、B、C、D四人依次輪流打字,每次每人打1h,則多長時間可以完成?
(3)在題(2)中,若想通過調整A、B、C、D四人順序的方法,使本項任務提早半小時完成,那么需要怎樣調整?
以上題目分成三個檔次,避免了作業布置上的一刀切現象,每類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這樣的題目,在三個檔次上具有了梯度性,每類學生都有完成作業的可能,提高了做作業的興趣。通過這樣的練習,有利于提高不同類學生的學習信心,防止部分學困生看到大題目就不敢做的情況。
3.體現發展,分層評價。
作業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勞動的一種肯定,而且是教師進行教學調整的依據,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作業評價上要體現激勵性、發展性。
(1)評價符號多元化
對作業認真、細心的作業可以評價為“A”,對作業存在稍許欠缺的可以評價為“B”,對作業比較粗糙的可以評價為“加油啊”。對能夠進行一題多解、有創新的作業評價為“OK”等。而對于學生有進步的,可以給予“你好棒”等,激勵學生。通過不同的作業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
(2)給學困生“保暖”
在應試教育,分數至上的現實教育環境中,考試成績始終是評價的重要砝碼。但是,從激勵學困生的目的出發,我們在作業評價上,更加關心呵護他們的自尊需求。在給學困生進行作業、測試評價時,允許他們在訂正以后再進行打分評價;對學生的評價體現發展性,進行縱向的比較;評價主體多元化,采用學生自己、教師、同學、家長等評價相結合。這樣的評價,使學困生體會到學習并不孤單,感受到大家的關愛,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
(3)競爭評價升級榜
分層作業是實現學生發展的手段,因此評價過程要體現漸進性、可變性,當學生在完成高于自己層次的作業時,要及時激勵。在教室中,我們貼上“升級榜”,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升級是學生的榮耀,這樣的升級活動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對于退出榜單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關注、鼓勵,使他們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還可以及時與家庭聯系,發揮家校的合力,為學生的進步持續地注入動力。
總之,為了實現新課標“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的目標,教師不僅在教學中,還要在作業布置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分層作業的布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體驗。這樣的分層作業,能夠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喚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有收獲、有提高、有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韶.打造高效數學作業的方法.知識窗(教師版),2012(04).
[2]朱月鳳.初中數學課內練習分層設計的思考與實踐.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07).
[3]徐保財.淺談高中物理作業的分層設計.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7).
篇10
【關鍵詞】英語教學 分層 作業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6-0115-01
一 分層布置作業的必要性
任何學校、任何班級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但他們都存在著很大的發展潛能。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強烈愿望。因此,實施分層教學很有必要,設計分層作業是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挑戰和機遇,盡可能地使更多的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能,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給學生們布置不同的作業可有效地避免應付了事及相互抄襲,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從而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 學生的分層
由于各個學生的基礎條件、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同一年齡的學生,各方面都會有顯著的差異,形成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此,對學生進行分層是有必要的,分層教學能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目標、學習速度、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需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把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成績優秀的學生劃分為A層;將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中等水平,學習比較自覺的劃為B層;將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欠佳的,接受能力不強,成績欠佳的學生劃為C層。各層次的人數根據班級情況而定。這樣分層、設組的優點是對各類學生都顧及到,易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三 作業的分層
“分層是為了無層”,這是我們進行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但在實現這個目的的過程中,要實施有效的分層教學也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僅要充分備教材,而且更要備學生。對教學環節的設計要能圍繞學生的興趣。在作業上也要進行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后,同時完成不同的作業,使所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一方面,方便學生學習和掌握所要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學生完成作業,對老師來說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在我眼里,對個別學生來說是無奈的,并不是“懶”。一個班里,總有優秀的學生,對他們來說完成作業是一件極容易的事。但對經常拖欠老師作業的學生,每天都有各學科訂正不完的錯,做不完的作業。因為每一科老師都在催促他,要求他補做,就像一頭被強行拖著走的牛,沒有自覺性,哪有什么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如何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如何在作業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何使作業成為學生的樂趣而不是負擔?因此,教師布置作業也要因人而異,把作業分層。
筆者在設計作業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
我們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家庭作業。我在布置作業時,對A層學生以“放”為主,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中有“扶”,“扶”在引導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對B層學生實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適當點撥之后,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或讓學生獨立看書、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難時,我則適時予以指導,既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每個學生創新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發揮,個性得到張揚,又注意做到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策略;而對于C層學生,則多以“扶”為主,“扶”在引導深化理解知識和指導歸納學習方法上。
四 作業的分層評價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倡導發展性評價,突出促進發展的功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合理、有效的評價會使優生有“勁頭”,中等生有“想頭”,后進生有“奔頭”,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向。在學生評價上,我們也應分層。對每位學生的評價都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以縱向比較為主,橫向比較做參考,不傷害孩子的自尊自信。使學生在學習上既對自己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壓力,又有動力。
五 結束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行分層作業,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方法。它避免了傳統的“一刀切,一鍋煮”的現象,重視學生的個體、個性的自主發展。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作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切實達到生生學有所長、個個練有所得。
參考文獻
- 上一篇:銀行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 下一篇:勞動教育重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