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性投資范文

時間:2023-03-20 05:37: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權益性投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權益性投資

篇1

一、美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美國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決策,以確定投資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證券是否為了對其實施重大影響?如果是,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否,則考慮此證券是否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嗎?第二,如果沒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考慮購入的證券是否可以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和交易性證券?第三,如果能夠劃分,則采用公允價值法;如果不能劃分,則需要對證券重新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核算。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上述投資決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現金50萬元購入乙公司10萬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總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凈資產200萬元,乙公司2002年凈收益40萬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現金股利60萬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計凈收益150萬元。

1、公允價值法

(1)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交易性證券,則使用公允價值法。一般說來,證券劃分為交易性證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價分別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證券,收到現金60萬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5)=300000元。賬務處理為: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6)=200000元。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賬戶是虛賬戶,其余額反映在損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甲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法

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會計分錄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200000.

(3)若美國公司購買證券后未進行分類,SFASNO.115規定每期末需對投資證券重新分類。若交易行證券轉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損益表中已確認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不再調整,只是變更年度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化時變換賬戶名稱。

⑨記錄變更當年公允價值變化時,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銷售證券劃為交易性證券,則在變更年度應將已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通過下列分錄轉記到損益表中,并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300000,貸記:重新劃分權益性證券已實現利得300000.

2、若美國公司運用成本法,則對投資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因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股利收入為400000×20%=80000元,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8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帳務處理。

3、若美國公司選用權益法,則進行如下的投資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實現投資收益,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借記:現金2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資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凈資產中所占份額,應將此差額(50萬-200萬×20%=10萬)分配給資產及商譽。假定8萬分配給未記錄商譽,攤銷期限20年;2萬元分配給低估的固定資產,攤銷期限5年,會計分錄為:借記:投資收益8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

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二、中國上市公司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對購入的權益性證券,按照下列投資決策選擇投資核算方法:第一,投資權益性證券是否作為剩余資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資單位為目的?如果是,則按短期投資核算,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否,則考慮投資是否是為了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第二,如果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權益法;如果不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成本法核算。

1、購入的證券作為短期投資時,初始價值按成本計價,每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短期投資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短期投資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8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6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③2004年處置此投資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短期投資38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2、若選用成本法,則進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確認的投資收益的差額(120000-80000=40000)沖減甲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現金12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40000.

3、若選用權益法,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記錄股權投資差額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確認實現的投資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00000/10=10000元,借記: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三、中美對權益性證券會計處理的異同

從以上實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賬戶名稱不同外,美國和中國運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對于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的會計處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也相同。下面比較兩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差異:

1、美國和中國對權益性投資的分類不同。我國將普通股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國未進行長短期投資分類,而將權益證券分為交易性證券和可供銷售的證券。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購入證券的公允價值很難確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容易確定,采用公允價值法。

2、權益性投資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國將短期投資列示于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中,短期投資跌價損失列入利潤表中;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投資中列示。美國將交易性證券列入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在損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銷售的證券期望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期內變現,則將其列入流動資產,否則列入非流動資產,可供銷售證券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中列示。

3、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不同。對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短期投資或短期投資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我國會計制度沒有規定。而美國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可供銷售的證券可變更為交易性證券或相反,并規定了相應會計處理。

4、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不同。在使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我國對低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或未計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所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采用統一的攤銷期限攤銷于每期的投資收益賬戶。而美國將股權投資差額分配于資產和商譽或都分配商譽中。

5、非現金方式取得權益性投資,其初始成本確定不同。我國對以非現金資產抵債或以應收賬款換入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以非貨幣易換入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是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而美國對非現金補償方式取得投資,投資成本的計量基礎是公允價值。

篇2

【關鍵詞】 長期股權投資; 權益性投資; 共同控制; 重大影響

【中圖分類號】 F28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6)21-0101-03

一、引言

近年來,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做了較大的修訂,其中2014年對第2號準則《長期股權投資》的修訂使會計行業的財務處理產生了一些分歧。根據新修訂的第2號準則《長期股權投資》規定,企業的“子公司(控制)、合營(共同控制)、聯營(重大影響)”作為長期股權投資。通過新規定可以發現,“非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并且活躍市場無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投資”(下文簡稱“三非”)將不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由于新準則將企業參股偏少的權益性投資排除在外,此類參股偏少的權益投資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將面臨不同的選擇;同時,與此相關的各種股權投資的份額變化也將面臨不同的選擇。本文通過分析,重點探討了該“三非”類權益投資與“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方法。

二、“非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投資初始與后期計量

按照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針對這種“三非”權益性投資,初始計量中的成本確定原則是,有公允價值的則按公允價值計量、若無可靠公允價值則按成本計量。至于初始計量歸類毫無疑問屬于金融資產。綜合會計準則第22號可以看出,此類權益性股權投資分為以下三類情形,并分別歸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非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下文對此簡稱為“三非”權益類投資)且活躍市場無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按照現在2014年新修訂的會計準則規定,將無條件歸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成本初始計量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后續計量將面臨兩種選擇:其一,若后續該“三非”權益性投資有公允價值,則按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其二,若后續該“三非”權益性投資依舊在活躍市場無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則按照第22號準則規定以成本進行后續計量,但需要披露其中無公允價值原因。

2.“三非”類權益投資但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企業在購入時就確定短期的獲利性目標,并不準備長期持有而是短期內在二級市場再次售出,此類“三非”權益投資按照第22號準則需歸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初始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但交易的相關成本支出計入當期損益。后續計量,每個期末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同時調整“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處置時獲得的收益計入“投資收益”。

3.“三非”類權益投資但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企業在購入時相關持有意圖或期限尚未考慮周全,則此類“三非”權益投資按照第22號準則需歸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計量,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但區別于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是購入時相關的交易費用支出作為公允價值的一部分計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后續計量,每個期末公允價值變動按照新準則規定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而非此前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待后期處置該資產時,收到的價款扣除賬面價值與相關交易費用支出后的余額計入“投資收益”。最后還需要將此前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其他綜合收益”部分轉入“投資收益”,一并確認該項資產的增值情況。

對比三類“三非”權益性投資的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來看,主要的區別在于:初始計量時交易費用的歸屬;后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歸屬,一個計入當期損益,一個計入所有者權益;處置時計入投資收益。下文重點探討“三非”類權益投資與“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賬務處理程序。

三、增持至“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權益性投資的賬務處理

(一)“三非”權益性投資增加持股至“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

針對此類權益性投資的持股份額變化導致的賬務處理變化將面臨適用會計準則的變化,為此帶來的賬務處理難度不言而喻。按照現行會計準則規定,轉換后則需要按照第2號會計準則規定,利用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確認工作。其一,若期初“三非”類權益性投資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轉換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初始計量將由兩部分組成:此前交易性金融資產在該日的公允價值和本次投資成本;若轉換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此前的賬面價值有差額,該部分計入“投資收益”。其二,若期初“三非”類權益性投資確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換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初始計量將由兩部分組成:此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該日的公允價值和本次投資成本;若轉換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此前的賬面價值有差額,該部分計入“投資收益”;與此同時,之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要在該日一并轉入“投資收益”。相關賬務處理見案例1(本文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為例進行分析)。

案例1:甲公司2013年10月20日以179萬元在二級市場購入乙公司的8%股權,不具有重大影響,且購入時持有意圖及持有期限均不確定。2013年12月31日,該股權投資公允價值197萬元。2014年3月8日,甲公司繼續在二級市場購入18%的乙公司股票,所有相關支出合計285萬元,28%持股,此時具有重大影響;同時,此前8%的股權投資公允價值218萬元。相關處理如下(單位:萬元,下文同此,不再贅述)。

分析:本例題甲公司在2013年的權益投資屬于較小影響計入金融資產核算的投資,但2014年甲公司又追加了投資,而該投資因對乙公司有重大影響,因此核算應從金融資產的核算改為由權益法進行后續計量。2014年3月的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應該按照追加當日持有的原股權8%的公允價值加上285萬元支出進行確定。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年3月進行權益法核算時,應考慮到追溯調整,2013年持有8%的股權時,就應考慮到增加日的公允價值變動,其變動計入相應的投資收益,即218-197=21(萬元)。

1.2013年10月20日購入時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入賬。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乙 179萬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179萬

2.2013年12月31日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乙 18萬

貸:其他綜合收益――乙 18萬

3.2014年3月8日持股增加形成重大影響。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乙 503萬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乙 179萬

――公允價值變動――乙18萬

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85萬

投資收益 21萬

4.2014年3月8日將此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18萬元轉入“投資收益”。

借:其他綜合收益――乙 18萬

貸:投資收益 18萬

(二)進一步增加持股至“控制”的權益性投資

在此情形下,此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將從權益法再次轉換成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若此前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后續進一步轉換成控制性權益投資的話,轉換日處理類似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均是以成本法進行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但并不會將公允價值的變動有關部分在轉換日計入當期損益科目。若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理類似,不過此前累計的其他綜合收益仍需轉入“投資收益”。詳細見案例2。

案例2:接案例1,若2013年乙公司共實現凈收益 500萬元,其他綜合收益50萬元。而在2014年1月1日,甲公司又通過舉牌支付738萬取得乙公司42%的股份,形成控制。假設2014年1月8日至12月31日,乙公司實現凈收益350萬元,其中10%用于提取盈余公積。

1.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按照權益法確認相應的投資收益和其他綜合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乙 154萬

貸:投資收益 140萬

其他綜合收益 14萬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權益法增加的14萬元,在本例中將不再處理,而是在最終處置時進行處理。

2.2014年12月1日,繼續追加投資形成控制權,則需要按照成本法后續計量,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乙”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乙 738萬

貸:銀行存款 738萬

3.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需要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賬面價值調整,按照甲公司持股28%的比例予以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乙 98萬

貸:投資收益 88.2萬

其他綜合收益――盈余公積 9.8萬

四、減持至“三非”權益性投資的賬務處理

(一)“控制”權益性投資減持至“三非”的權益性投資

若一企業對另一企業的控制性權益投資,通過減持至“三非”類權益性投資,同樣賬務處理適用的相關會計準則則由此前第2號會計準則《長期股權投資》轉換成第22號會計準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轉換當日,按照此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計量的賬面價值與該日的公允價值差計入“投資收益即可”,具體賬務處理見案例3。

案例3:A公司在2013年2月4日,通過二級市場舉牌購入B公司84%股份,相關支出成本合計為3 130萬元,B公司2013年2月4日至12月31日實現凈利潤合計483萬元,次年三月經董事會決議股利98萬元,以現金方式支付。2014年5月28日,A公司從戰略角度考慮,在二級市場賣出持有的76%B公司股份,合計凈收入為3 201萬元,剩余8%股權不具有重大影響且A集團公司持有目的不明,當日該部分股份市值841萬元。

1.2013年2月4日3 130萬元購入的84%股份,以實際取得成本入賬,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B”。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B 3 130萬

貸:其他貨幣資金 3 130萬

2.2014年3月宣布現金股利:98×84%=82.32(萬元),計入“投資收益”。注意,由于以成本法進行后續計量,故2013年2月4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凈利潤A公司并不入賬。

借:應收股利――B 82.32萬

貸:投資收益 82.32萬

后續收到股利: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82.32萬

貸:應收股利――B 82.32萬

3.2014年5月28日,A公司從戰略角度考慮,在二級市場賣出持有的76%B公司股份,合計凈收入為3 201萬元。處置過程中,需要確定“投資收益”:3 201-3 130×76%=822.2(萬元)。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3 201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B 2 378.8萬

投資收益 822.2萬

4.最后8%的剩余的長期股股權投資由于持有意圖不明則歸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且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異部分計入“投資收益”,而非其他綜合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B 841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B 751.2萬

投資收益 89.8萬

(二)“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權益性投資減持至“三非”的權益性投資

此種類型隨著持股比例的減持,應由適用的第2號準則權益法后續計量轉化為參照第22號準則來進行處理。轉換日,相關收益計入當期損益,最后剩余部分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處理情形與本部分1類似,詳細舉例見案例4。

案例4:A公司在2013年2月4日,通過二級市場舉牌購入B公司24%股份,相關支出成本合計為2 130萬元,B公司2013年2月4日至12月31日實現凈利潤合計329萬元,提取15%盈余公積;2014年3月宣布發放現金股利100萬元。2014年5月28日,A公司從戰略角度考慮,在二級市場賣出持有的20%B公司股份,合計凈收入為2 108萬元,剩余4%股權不具有重大影響且A集團公司持有目的不明,當日該部分股份市值300萬元。

1.2013年2月4日2 130萬元購入的24%股份,以實際取得成本入賬,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B”。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B 2 130萬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 130萬

2.2013年凈利潤按照權益法后續計量,故需要確認投資收益與所有者權益的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29×24%=78.96(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B 78.96萬

貸:投資收益 67.116萬

其他綜合收益――盈余公積 11.844萬

3.2014年3月宣布現金股利:100×24%=24(萬元),計入“投資收益”。由于以成本法后續計量,故2013年2月4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凈利潤A公司并不入賬。

借:應收股利――B 24萬

貸:投資收益 24萬

后續到股利: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4萬

貸:應收股利――B 24萬

4.2014年5月28日,A公司從戰略角度考慮,出售所持有B公司的20%股份,獲得2 108萬元。需要確定“投資收益”:2 108-(2 130+78.96)×20%/24%=267.2(萬元);同時需將此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轉入“投資收益”。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2 108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 1 840.8萬

投資收益 267.2萬

借:其他綜合收益 11.844萬

貸:投資收益 11.844萬

5.最后4%的剩余的長期股股權投資由于持有意圖不明則歸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且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異部分計入“投資收益”,而非“其他綜合收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B 300萬

投資收益 68.16萬

貸:長期股權投資 368.16萬

【參考文獻】

[1] 吳保忠,孫麗娜.持股比例變化的權益性投資會計處理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4(9):103-106.

篇3

一、合并方以支付現金等方式作為合并對價

《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準則》)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上述準則的理解有幾個地方需注意:

1.合并日,是指合并方取得被合并方控制權的日期。該日期是確定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基礎。也是準確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前提。

2.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是指合并后合并方在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中按持股比例享有的份額。即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持股比例

3.初始投資成本與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依次調整資本公積(僅限于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部分再調整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4.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如為進行企業合并而支付的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用等,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合并方為企業合并發行的債券或承擔其他債務支付的手續費、傭金等,應當計入所發行債券及其他債務的初始確認金額。即上述費用均不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5.賬務處理可總結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持股比例)”、“應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科目,貸記相關資產類科目(賬面價值);借或貸記“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上述借貸差額)”科目。

二、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

《準則》規定: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該部分理解與上述第一點有相通之處,但要注意的是合并方為企業合并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發生的手續費、傭金等費用,應當抵減權益性證券溢價收入,溢價收入不足沖減的,沖減留存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按合并日應享有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時,要求合并前合并方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相一致。如果合并前合并方與被合并方所采用的會計政策不相一致,應當首先按照合并方的會計政策對被合并方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并以調整后的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基礎,按合并方的持股比例計算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A公司和B公司同為甲公司所控制的兩個子公司,2008年2月26日,A公司與B公司達成合并協議,約定A公司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銀行存款作為合并對價,取得B公司80%的股權。A公司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為 1 800萬元,已計提折舊400萬元,已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00萬元;付出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價為1 000萬元,已攤銷金額為200萬元,未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付出銀行存款的金額為2 500萬元。2008年3月1日,A公司實際取得對B公司的控制權。當日,B公司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總額為5 000萬元,A公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余額450萬元。合并中,A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審計費用、評估費用、法律服務費等共計65萬元。

分析:A公司和B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受甲公司控制,通過合并,A公司取得了對B公司的控制權。因此,該合并可判斷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且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作為合并對價。合并日為2008年3月1日。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確認金額應為:5 000 ×80%= 4 000(萬元)

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賬面價值總額為4 5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1 800-200-400=1 200(萬元);無形資產:1 000-200=800(萬元);銀行存款:2 500萬元。

上述初始確認金額與合并對價之差4 500-4 000=500(萬元),應沖減“資本公積——股本溢價”,但題中A公司該賬戶余額僅為450萬元,故不足部分50萬元應沖減盈余公積。

故賬務處理為:

1.將參與合并的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12 000 000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 000 000

累計折舊 4 000 000

貸:固定資產 18 000 000

2.確認長期股權投資: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40 000 000

——累計攤銷 2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4 500 000

盈余公積 500 000

貸:無形資產 10 000 000

固定資產清理 12 000 000

銀行存款 25 000 000

3.支付直接合并費用:

借:管理費用 650 000

貸:銀行存款 650 000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2006[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企業會計準則2008[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篇4

關鍵詞:工程投資管理;全過程控制

建設工程投資的管理與控制,就是在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建設項目承包階段和建設實施階段把建設工程投資的發生控制在批準的投資限額以內,隨時糾正發生的偏差,以保證項目管理目標的實現,以求在各個建設項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取得較好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應地,工程投資的確定與工程建設階段性工作相適應,一般分為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承包合同價、結算價、竣工決算(四算兩價)。上述“四算兩價”互相關聯,前者制約后者,后者補充前者。目前為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工程投資管理體制,實行一體化管理,就要改變“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狀況,需要對建設項目工程投資進行全過程監控。

1. 工程投資管理全過程控制的現狀

就目前的體制和現實而言,長期以來,我國往往把控制工程投資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階段――審核施工圖預算,合理結算建安工程價款,算細帳,這固然是必要的,有用的,但畢竟是“亡羊補牢”,事倍功半。

現在一談到工程投資的管理和控制,我們便習慣地想到是工程預決算,即預決算人員根據已經確定的施工圖計算工程量、套用定額、計取費用(施工圖預算),或在施工結束后根據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以及現場施工簽證記錄等資料編制竣工決算。

但我們也要看到,當預決算人員編制施工圖預算或竣工決算時,建設方案和設計圖紙都已經確定了的,而施工是以按圖施工為原則,那么這時預決算人員所做的工作只是計算設計變更所產生的費用變化以及防止高估冒算,而假如項目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決策存在失誤;假如設計方案在技術上不可行或者不是最優,則預決算人員無能為力,也就是說現行體制下,預決算人員的工作只是事后算帳,只能消極地反映已完工程量,只能被動地反映設計和施工,這顯然是片面的,不夠的。因而有必要把控制重點轉移到前期階段來。

2. 投資決策階段工程投資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設項目投資決策階段,項目的各項技術經濟決策,對建設工程投資以及項目建成投產后的經濟效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建設工程投資控制的重要階段。決策階段影響工程投資的主要因素有:建設標準水平的確定、建設地區的選擇、建設地點(廠址)的選擇、項目的經濟規模、工藝評選、設備選用等。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常有一些不顧客觀規律,忽視對項目決策過程中的經濟評價,導致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影響項目應有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如建設地區的選擇,有一個基本原則,即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費地的原則。這樣在項目建成投產后,可避免原料、燃料和成品的遠途運輸,減少費用,降低成本;可縮短運輸距離,減少流通時間,加快資金周轉,有利于企業經營,而五八年建成的一些山區企業,其主要原材料從平原運來,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也給運輸部門增加了壓力,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又如項目的經濟規模,規模經濟標準是指產品的合理生產批量,一些產品的生產在一定條件下呈“收益遞增”的經濟現象,即隨生產批量的擴大,單位成本降低,收益上升。在我國,長期以來一些宜于發揮規模效益的產品生產企業數目過多,生產規模小,集中度低,企業之間缺乏合理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使得資源配置長期處于低水平狀態。不少地方與企業,不顧經濟規模和布局的合理性,重復引進,重復建設,使項目投資和資源嚴重浪費。有些行業眾多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低水平競爭,打內戰,這極不利于民族工業發展,不利于國際慣例接軌,不利于參與世界經濟大循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這樣的問題尤其突出 。

一個建設項目若出現前期決策失誤,則不管后期建設實施階段投資管理如何努力,也無法彌補其損失。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這樣的例子不是太少,而是很多。

3. 設計階段工程投資控制的重要性

在項目作出投資決策后,控制工程投資的關鍵就在于設計。設計是在技術和經濟上對擬建工程的實施進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對工程建設進行規劃的過程。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能使項目建設縮短工期、節省投資、提高效益。據西方一些國家分析,設計費一般只相當于建設工程全壽命費用的1%以下,而這1%以下的費用對工程投資的影響度卻占75%以上。因為對于一般建設工程,材料和設備選用占工程成本50%以上,而在設計階段建筑形式、結構類別、設備和材料的選用已經確定,在建設后期實施階段,對工程投資的影響很小(10%以下)。由此可見,設計質量對整個工程建設至關重要。

同一建設項目,同一單項單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方案,從而有不同的投資,因此,有必要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個方案,通過技術比較、經濟分析和效益評價,選用技術選進適用、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即設計方案的優化過程。設計方案優化常采用價值工程,即在滿足功能或盡可能提高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成本。

一切發生費用的地方都可應用價值工程,工程建設需大量投入人、財、物,因而價值工程在工程建設方面大有可為。作為一種相當成熟而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價值工程在許多國家的工程建設中得到廣泛運用。例如,美國1972年對俄亥俄河攔河壩的設計進行了嚴密的分析,取得了1美元收益近1500美元的成果。我國不妨大力借鑒。

在工程設計階段正確處理技術與經濟的對立統一關系,是控制項目投資的關鍵環節,設計人員和投資管理人員必須密切配合,作好多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在降低和控制項目投資上下功夫,工程投資管理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應及時對項目投資進行分析對比,反饋投資信息,能動地影響設計,以保證有效地控制投資。

4. 結束語

篇5

[關鍵詞] 證券組合投資 交易費用 買進賣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證券組合組合投資理論是現代證券投理論的基石。它解決了持有一定資本的資者如何在證券市場眾多的證券品種當中做出投資選擇,適當的分配自己的資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發現最小。這種投資決策問題已經被廣大學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價值的結論,文[1]從安全投資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決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則下對投資組合進行研究,并用遺傳算法進行模型求解;文[5]從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對投資決策進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這一模型的旋轉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關資產的投資組合理論;在文[3,8]中,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含有交易費用的投資組合模型進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眾多研究成果中,沒有考慮證券組合投資中存在買進和賣出時交易費用問題,顯然交易費用的多少肯定會影響到原來模型的可行域,即最優投資組合,因此在證券投資組合當中考慮買進賣出操作的交易費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否則,可能會得到非有效的證券投資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慮,把證券投資中的交易費用考慮進去,更加符合投資者的需要和實際投資情況。

二、含交易費用和無風險證券的投資組合模型

設一個投資者在最初投資于種股票,同時也有一種無風險的證券供選擇(本文只考慮一種無風險證券事合理的,因若在幾種無風險證券當中有一種的無風險證券的收益是最好的,則投資者為了獲得最大收益,必然會只投資于這一種無風險證券;若有幾種證券的最優收益一樣,在不考慮外因擾動的情況下,它們的投資組合也可以看做是投資于一種證券)。

不妨設第種證券的單位交易額的交易費用為(包含所有的交易費用,手續費及繳納的稅金等等),有買進與賣出時交易費用相同,投資于第i中股票的投資額為表示無風險證券的收益率,為證券組合的凈收益,表示第種股票的期望收益率,為無風險證券的收益率,為投資者的投資金額總和,則證券投資組合的交易總成本是:。故可建立一下模型:

其中為無風險投資比例,為無風險投資凈收益,為證券的負半協方差,。

三、在有追加投資下的投資組合選擇模型

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不是首次投資證券,而是手里已經擁有一定數量的證券,在特定的時期需要追加投資來調整已有是證券結構,這個時候以往的投資組合決策理論模型和上述的模型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必須對模型加以調整。

我們假設投資者賣出第種證券后不再買進該證券。從收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投資者會把因賣出某些證券得到的金額用于投資其他收益比較大的股票上面,使得手中沒有太多空閑資本,這一假設也是符合實際的;假設投資者手中已擁有第種證券的數額為,追加投資金額為M,仍用表示投資于證券i的投資數額,則有:

(1),則表示買進第i種證券,其下標集用J表示;

(2),則表示賣出第i種證券,其下標集用I表示;

(3),表示對第i種證券不買不賣,即保持原來的投資數量,其下標集用K表示;

三種情況下對證券組合來講其交易費用,,故我們可以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為無風險的投資比例。

四、結束語

本文對含有買進,賣出交易費用的投資組合決策理論進行了研究,更加符合市場交易實際情況,與以前的理論模型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實際價值。有追加投資的理論決策模型,為投資者進一步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根據市場情況適時的調整自己的投資,更好的反應了證券市場上動態投資過程,也對證券投資理論研究做了必要補充。因此,本文理論模型也同樣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曹國華黃薇:安全第一的證券組合優化模型與績效管理[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000-582x(2000)03-0094-03

[2]徐金紅,徐維軍,李引生.概率原則下基于投資者偏好的組合投資選擇[J].系統工程學報.2005.10

[3]李宏杰:具有資本結構因子和交易成本的證券組合投資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7.1

[4]盧祖帝趙泉水:上海股票市場的投資組合分析:基于均值―絕對偏差的折中方法[J].管理科學學報.2001.2

[5]張鵬張忠楨岳超源: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投資組合旋轉算法研究[J].財經研究.2005.12

[6]張衛國謝建勇聶贊坎:不相關證券組合有效集的解析表示及動態分析[J].系統工程.1001-4098(2002)01-0024-04

篇6

關鍵詞:高收益債券 墮落天使 貨幣 信用

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低資質債券發行人信用風險率先爆發,信用利差走闊,高收益債券數量逐漸增加。本文將采用量化建模的方法,分析和挖掘中國高收益債市場的特性。

高收益債券發展背景

海外的高收益債券市場經歷了從“墮落天使”到主動擴容的過程。在美國,最早的高收益債券發行主體是從投資級降為垃圾級的發行人,即“墮落天使”。這些發行人因經營惡化導致信用資質下降,評級被降,但仍可通過發行高收益債券來獲得資金,待經營好轉后,債券評級會被調升。之后A144條款1的設立使高收益債發行人逐步發展成高負債水平公司、杠桿收購企業和資本密集企業等。高收益債券主動擴容,其債性逐步向股性遷移,與股市高度相關(見圖1)。

在我國,高收益債發行人多分布在鋼鐵、有色、建材等強周期行業。經濟下滑時期,企業信用風險逐步爆發,導致信用評級下降。特別是在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疊加時期,與美國的“墮落天使”非常相似(見表1)。

高收益債特點分析模型的建立:基于絕對價值和相對價值

(一)高收益債樣本券的選取

在我國,高收益債并非在其發行時就已有定論,市場上對什么是高收益債缺乏統一認識。從市場經驗來看,多把到期收益率(YTM)在8%或者9%以上的債券定位為高收益債,但該定位在市場行情大幅向好時可能會發生變化,高收益不再。為避免這種情況,筆者采用相對價值定位,選擇連續一段時間(1個月以上)高于AA級同期限中票200BP以上2的券種作為高收益債樣本。考慮到企業債和中票交易不活躍,筆者選擇交易較為活躍的公司債作為樣本。由于個券收益率會隨發生變化,高收益債樣本在不同時間段會有差異,但只要不出現大幅變化,并不影響整體結論。

經篩選,高收益債樣本券發行人多為行業周期性強、資質弱、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民營企業。化工、電氣設備、鋼鐵、紡織和有色等行業發行人居多。從最新主體評級來看,AA和AA-級居多,收益率對應的實際評級則更差,從本質上看高收益債就是低評級高風險的資產。因缺乏政府隱性擔保,市場可能采用一刀切方式對民企債券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補償。具體的高收益樣本選擇見本文附表。

(二)絕對價值指標:高收益債凈價指數

筆者采用高收益債樣本券的凈價(收盤價)作為絕對價值衡量指標,剔除了票面利息的影響。并用所有樣本的簡均值作為高收益債凈價指數,衡量高收益債的絕對價值變化。

(三)相對價值指標:高收益債利差指數

計算高收益債的信用利差,采用高收益樣本券的收盤價(收益率數據)減去同時間同期限國開債3收益率,然后對每個高收益個券信用利差求算術平均值得到信用利差指數(見圖3)。相對價值衡量指標剔除了無風險利率的影響。

(四)對剩余期限的調整與計算

由于每只高收益個券的剩余存續期限不同,本文采用線性插值法近似測算該期限的國開債收益率曲線,即4

A期限曲線=B期限曲線+(A期限-B期限)*(C期限曲線-B期限曲線)

(五)指標對市場變化的反映情況

經驗證,自2013年以來,高收益債凈價指數和高收益債利差指數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變化(見圖2、圖3)。兩個指標均能反映出2013年6月底“錢荒”、2014年初信用風險爆發和2014年12月9日中證登政策5導致流動性風險事件等市場變化。

我國高收益債券特點分析

(一)高收益債是否像海外市場表現出較強的股性

通過上述模型,本文首先探討我國高收益債是否像海外高收益債那樣表現出較強的股性。

由于高收益債樣本庫中每只債券都有對應的股票,本文以其股價為基礎計算了高收益成分股指數。具體來看,由圖4可見,2013年下半年,高收益債凈價指數大幅下跌,而其成分股指數變化不大;2014年6月至11月初,二者雖然表現出較強的相關性,但更多是基于流動性寬松環境下的股債雙牛。在2014年11月至12月,由于股票市場快速上漲,導致資金從債市分流到股市,出現股債蹺蹺板效應。整體來看,高收益股性特征并不明顯。

由圖5可見,高收益債凈價指數與其成分股指數之間既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也不存在長期的股債蹺蹺板效應。因此,與海外市場不同,我國高收益債表現和股市并不存在必然的相關性。

但是,高收益債整體與股市相關性不大并不意味著個券與對應的股票不相關。發行人基本面改善可能帶來股債雙牛。如12墨龍01發行人山東墨龍公司一度經營惡化,債券被淪為高收益債券,但隨著業績反轉,股票和高收益債券出現齊漲(見圖6)。

(二)高收益債與低等級信用債的區別

1.高收益債券對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低等級信用債

篇7

然而,超短期產品不是唯一的大贏家。本周到期的澳元產品,表現優異。發行數量高于澳元產品幾十倍的人民幣產品,在收益率上則遠遠不如。

外資銀行還沒出正月就忙活起來,打出經濟復蘇牌。它們看好國際金融市場、美元走勢、東南亞股票投資市場、紐約股票市場及中國企業的海外市場表現。

2月發行數量下降

進入2月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驟降,從原來每天33只左右下降到每天僅23只,至今共發行380只。以這樣的速度,預計2月份僅能發行600多只。而1月份,共發行了1167只。

從發行規律來看,發行產品數量驟降受春節長假的影響。今年春節假期是2月初,所以大多數銀行都趕在節前將迎合節日設計的產品發完。

長假期間,購買人減少了許多,銀行也相應調整策略,盡量減少發行。

從發行類型來看,大多數中資銀行也在打保守牌,適時的推出低風險保本的債券投資類產品。而像結構型、信托投資類等高風險產品,發行數量幾乎為零。

加息影響超短期產品收益

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宣布加息。這是繼2010年10月19日以來,第三次加息,這將再次提高超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事實上,自2月9日以來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大幅提高。第二次加息相對于第一次,超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提高7個基點。而這次加息收益率并沒有馬上得到提升。

本周發行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分別為中行、浦發、民生和南京銀行,收益率均不及4%,這與節前多家銀行動輒超過7%的情形大相徑庭。

加息以來,超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未能及時提高的原因有二。

其一,銀行有各自調整產品收益率的節奏,有一些剛好處于產品設計階段,進而可以馬上調整收益,而另一些其產品已經進入發行流程,無法調整既定收益率。

其二,春節前,發行大量超短期理財產品,抓住股票市場休市的檔期,給流動資金提供新的投資機會。節后青黃不接,舊的已發行完畢,新的設計則還未提上日程。

投資者在加息后的時間內,用一段時間,持幣觀望,以期獲取更高收益。

到期產品澳元搶盡風光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月9日至16日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澳元產品收益率拔得頭籌。前十款到期最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之中,超過半數為澳元產品。其發行數量遠低于人民幣產品,甚至不及美元產品。這樣的收益成績很值得關注。

最近一年以來它的表現都為上乘,澳大利亞央行連續加息,更助澳元產品收益走高。

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大量熱錢尋找投資機會,大宗商品市場的火熱,原油、黃金等商品價格的上漲,都是熱錢推動。對于熱錢吸引力最大的莫過于利率較高國家的市場,而這種趨勢短期沒有消減的態勢。澳元中長期看好,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經濟復蘇的長期性相輔相成。

本周到期的澳元產品,集中為三家銀行發行的產品收益最高,分別為招行、交行和中行。中行外幣產品發行規模較大,但是實際到期產品收益,并不及招行發行的澳元產品。

交行一年期澳元產品收益率雖然拔得頭籌,但是與第二名招行三月期澳元產品相比,是以時間換收益:理財期限相差9個月,收益卻僅有0.5%的差距。

看好股票型結構產品和美元

最新一周發行的產品之中,外資銀行產品發行頗具特點,整體發行看好兩個方面,渣打和匯豐更加看好美元走勢,而以花旗為代表的部分外資行,則對股票掛鉤類產品更加青睞,其中花旗更看好亞太股市中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股市。

最近美國的經濟數據表現出色,其中經濟復蘇的重要指標――失業率指數更創半個世紀以來最大降幅,盡管美國經濟要重回巔峰時代尚山高路遠,但此次數據確實給出了向好的信號。

和依然陷入債務危機泥潭的歐洲相比,美國的前景更被投資者看好,美元在今年長期來看,有望走出低谷,或許同黃金一樣將上演走強趨勢。此時,外資銀行出手掛鉤美元的投資產品,很有可能抄到了大底。

花旗、東亞和法興本周也推出結構型產品,主要投資方向為證券投資類。花旗推出的六月期結構產品,看好亞太股市,更加推出雙幣種,分別為人民幣和美元。

新加坡股市周三收盤走高,追隨日本和中國等亞洲股市的升勢,投資價值可期。而日本和香港股市最近一年保持良好上漲態勢,前者更是有望走出低迷,最新指數創最近九個月新高。

東亞銀行推出的牛熊雙盈15高增長區域指數基金VII保本投資產品,由4只精選香港及紐約上市交易基金組成的籃子掛鉤標的,追蹤新興市場指數及中國企業表現。其中牛熊雙贏的概念,在股票下跌的情況下,該產品依然可以獲利,設計概念更加保證最終收益的達成。

篇8

一、存在的問題

1.適當性規定的立法目的不清晰

投資者保護目標不清晰。目前,我國的證券法規則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監管性質的規則約束證券市場參與者的行為,以維護證券市場交易秩序,是“市場規制”的重要內容;二是通過矯正投資者與其他證券市場參與者力量失衡帶來的“不公平”現象來維護投資者的利益,最為典型的如關于證券民事賠償法律責任方面的立法。在以往的立法和實踐中,前者往往備受關注,并將其作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最為常見的“間接”方式,而后者承載的“直接”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功能往往被忽略。結合適當性監管的現有規則,這種現象具體體現為:我國證券市場上現存的相關規則主要是以加強證券公司客戶管理工作為目的制定和實施的,以規范券商的行為為監管視角,側重于實現行政監管秩序的目標,而投資者保護目的不清晰或者“退居二線”。

2.適當性規定的法律位階不高

目前,我國除了國務院的行政法規《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29條、第30條對證券投資者適當性提出了原則性要求外,確立適當性規則的文件法律位階、效力等級大多較低。又因為在制度設計之初,僅考慮各個行業、領域的不同情況,制定內容有別的適當性規則,導致現有規定內容較為分散、兼具內容重合和部分規定沖突的問題,體系性、完整性欠佳;而且有些規定較為原則,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足。盡管2012年12月30日證券業協會推出的《證券公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指引》基本上可以作為一項較為成熟的、統一的適當性行業指導意見,但是其本身以行業自律規則的形式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適當性制度的法律約束性。

3.證券公司的適當性義務不統一

我國各領域中證券公司的適當性義務并非完全相同,不完善不統一是各領域適當性義務規定的普遍現象。尤其是在證券公司違反適當性規定后投資者是否可以依據適當性規則、的程序及賠償標準等方面,現有規則尚不明晰,不利于投資者利益受損后的維權;證券公司的適當性義務不統一,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監管和投資風險的防范。證券市場是快速創新的市場,適當性義務缺乏統一性,會導致每出現一種新的投資工具就可能要進行新的相應的適當性立法,這有悖于商事活動的效率原則。

4.適當性法律責任和投資者救濟機制不健全

首先,我國關于適當性法律責任的規定,多見于監管機構的通知及相關自律規范。由于上述規則法律位階較低,適用范圍多局限于某一證券業務,加之行業自律組織及監管部門的監管措施尚不健全,往往適當性法律責任處罰較輕、威懾不足,難以有效抑制證券公司勸誘不適當投資者進入市場進行不適當投資的利益沖動。

其次,現行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和行業自律規則較為側重對證券公司方面的單向監督管理,忽視了投資者權利救濟路徑的建設。因此,現有規則往往只規定違反適當性義務的行政責任,而缺乏民事責任的設定,使投資者在權益受損后救濟無門。

二、完善我國證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建議

1.明確我國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立法目的

針對我國適當性立法目的定位不清的問題,筆者認為,我國的證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應以“保護投資者”為根本目的,實現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域外證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大多由最初的對證券公司的自律監管和行政監管規則,發展成為權利義務內容明確、責任救濟清晰的投資者保護制度,將“投資者保護”作為適當性制度的首要目的已成為主流的立法趨勢,以保護投資者為首要目的是證券投資者保護立法的正確方向。

隨著投資決定權的轉移,證券公司作為證券投資領域與投資者聯系最緊密、對投資者投資決定有重大影響的主體,理應以“投資者利益最佳”作為推銷證券的準則,克制利益沖突,降低道德風險,努力實現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通過法定的適當性規則給予弱勢一方的投資者傾斜性關照,是以公權力的“扶弱抑強”實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及實質正義的重要方式。

2.提高我國適當性規定的法律位階

時值我國《證券法》第三次修改契機,筆者建議在《證券法》中明確適當性規則條款,以提升適當性規定的法律位階。

證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的發展歷程及現狀告訴我們,證券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由不成熟到完善,大都經歷了由自律性的執業守則向法律進化的轉變過程。以美國為例,從時間維度來看,它的適當性規則在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由自律規則到行政規則、再到自律規則輔之以司法判例的螺旋式上升路徑,投資者的救濟途徑也逐漸擴展至仲裁。境外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法律進化的路徑啟示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提高適當性規定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位階。

3.整合證券公司的適當性義務

借鑒國外經驗,整合我國現有的適當性相關規則,證券公司適當性義務,應包括了解證券并予以分級、了解客戶并予以分類、進行適當性測評及不適當風險的揭示、進行適當性推銷、進行適當性內部控制五大方面。

4.對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實行差異化保護

對不同類別的投資者實行差別化保護是各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的共同做法。無論投資者分類制度最終確定的分類標準和分類方法如何,由于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投資能力、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上存在迥異的分別,將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區分對待基本是域外發達資本市場的共識。同時,鑒于證券市場的創新加快和證券產品的復雜程度加強,機構投資者在各方面的優勢并非絕對,適當性制度不應排除對機構投資者的保護。正如美國適當性制度建立之初,是以個人投資者為假設的,排除對機構投資者的保護。然而,隨著證券市場創新、資本市場的復雜化及風險的增大,機構投資者也不能幸免于“受中介機構不適當推介行為影響而做出不適當投資”,面對復雜的證券衍生品時,同樣退居至“弱勢投資者”的地位。美國的適當性制度由個人投資者逐漸擴大適用到機構投資者。因此,在對投資者分類及保護方面,即使是對于歸為同一類別的投資者,我國也有必要對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保護標準進一步細化。

5.健全證券公司的適當性法律責任

借鑒域外的立法及司法經驗,筆者認為,我國的適當性法律責任體系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明確:

一是行政監管部門對證券公司的監管措施及行政處罰,即行政責任。

針對處罰較輕的問題,筆者建議提高罰款數額以增加違法成本,對于某些可能沒有違法所得的違法行為人或者違法機構的主要責任人,可以考慮按其薪酬的百分比或一定倍數罰款,對有責機構的高管及相關責任人處以建議免職等相應的處罰措施,對有責任的證券公司處以廢止業務許可或吊銷執照等相關措施,從而增加《證券法》的威懾力。

二是證券公司違反適當性義務的民事責任。

證券公司應承擔的適當性民事責任的性質,有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種情況。證券經紀、融資融券、證券資產管理等業務中的民事法律關系,大多以合同的成立為基礎,證券公司違反合同中適當性義務相關的“約定條款”,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由于委托關系和合同附隨義務的存在,證券公司對客戶的注意義務超出了一般注意義務的范疇,與不得無故撤銷要約義務、告知義務、協作義務和照顧義務、保密和忠實義務等合同附隨義務相一致,上升為特殊的注意義務;而對于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及其他類似業務,證券公司與客戶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但證券公司仍要依據適當性,根據投資者的具體情況推薦適合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產品和服務,否則,要承擔因違反適當性“法定義務”而導致的不利法律后果。此時,適當性民事責任的性質是侵權責任。

6.完善我國證券投資者的權利救濟渠道

民事調解、仲裁是對證券投資者權利救濟的重要渠道。但其約束力較低。此處重點闡述訴訟環節。

證券訴訟是證券市場法治進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有必要著力減輕投資者在維權中的負擔。主要有:(1)明確適當性之訴的主體。參考公益訴訟的有關內容,筆者建議將適當性之訴的主體暫時確定由證券業協會承擔,提高訴訟的有效性。(2)減輕投資者維權過程中的舉證責任。就適當性民事訴訟而言,訴訟證據是全案勝敗的關鍵,直接決定著訴訟這一渠道是否通暢。因此,應盡量減輕投資者舉證方面的維權壓力。(3)確定證券公司損害賠償的內容。證券市場變幻莫測,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是多種市場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投資者的損失也有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之分。損害賠償的主要價值取向和功能在于填補投資者的損失,在損害賠償設計之初,應以實際損失為主要賠償依據。由于投資者損失的表現形式、計算的復雜性,確定實際損失的專業性要求極高。投資者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需要區分以下幾點:該損失是證券公司適當權造成,還是市場行情變化的結果;這種損失的出現是投資者自己判斷失誤造成,還是應歸于券商的侵權行為;假設證券公司有侵權行為,投資者發現后是否為防止損失的擴大采取了必要措施,擴大的損失與侵權行為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等。

參考文獻:

篇9

據了解,在今年一季度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市場中“錢多了,產品少了”現象明顯。3月份,在市場狂跌、個股哀鴻遍野之中,投資者的信心不斷被打擊。“股票跌得很慘,不炒股的投資者都來買理財產品了。”小張告訴記者。

年初以來,投資理財產品的客戶資金量有明顯增多,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顯得少了許多,“2月20日,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銀行資金趨緊狀況有所改善,也可能是產品發行不多的原因之一。”

據Wind統計數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發現,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趨緩,超短期產品急劇縮減,預期收益率全線下降。

一季度發行趨緩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分析,一季度的發行狀況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發行數量平平。以銷售起始日期計算,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止,各銀行共發行了6312款銀行理財產品,1月發行較少,共計1780款,2月和3月的有所增加,總體仍較為平淡,分別是2275款和2257款。

從發行銀行來看,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的發行居前,發行數都在300款以上,前三名超過500款。

第二,預期收益率下降。從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來看,前三月的收益狀況普遍不高,有明顯下滑的趨勢。1月份平均收益率最高,為5.07%, 2月份和3月份分別為4.92%和4.84%。

由于正值降息通道,理財產品的收益才出現下行的趨勢。“3月底是月末加季末的特殊節點,攬儲欲望卻不及6月、12月來得瘋狂,市場對于下調存準率的抱有希望,貨幣市場流動性從緊的改善也是事實,收益明顯不及去年。”北京某專業理財人士分析。

在單品預計最高收益披露8%(含)以上的46款產品中,除極個別零星出現的中資銀行,其他均來自外資銀行。

第三,信托業務模式占比不小。銀行理財的投資渠道眾多,但在6312款產品中,含信托業務的產品就占了約38%,銀信合作的熱情依舊不減。

第四,不保本產品一半略多。在保本比例中,除了約4%的產品未披露是否保本外,56.57%的產品不承諾保本,39.16%的產品承諾保本100%及以上。

第五,歐元類外幣發行不濟。從月度數據來看,在人民幣產品占主導的前提下,美元、澳元、港幣緊隨其后,甚至在3月,港幣發行略超澳元,排行第三,而與之相反,今年的歐元類產品在均在港幣之后,只高于日元、新西蘭元和英鎊。

銀率網分析師分析,歐元區疲弱的經濟數據和市場對未來歐元區黯淡的經濟前景預期,將拖累歐元的走勢,而商業銀行在歐元產品的發行上也保持了謹慎的態度。

債券投資依舊火熱

與去年一樣,在銀行理財產品中,債券仍是主要的投資流向之一。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除20%未披露投資流向的產品外,投資品種含債券配置高達76.72%。債券投資的配置無疑撐起了銀行理財產品的一片天。

“中國的股票市場發展很快,債券卻未怎么發展,近幾年,中國經濟轉型,對于國內的債券市場是一個發展的良機。”北京凱世富樂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喬嘉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喬嘉解釋道,中國經濟的轉型涉及到眾多公司的經營,從投資角度來看,債權相對于股權,在償還順序中優先,更容易幫助投資者在目前的形勢下捕捉到經濟的一個基本增長,“轉型有痛苦,債券(債權)角度去承擔痛苦相對股票(股權)也更合理,而市場更傾向于債券的發展。”

喬嘉表示,債券屬于固定收益類產品,選擇債券需要考慮評級、發行人素質和承銷人的能力,從國內的債券市場來看,3A級債券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多,2A級的約5%~6%,A或2A-的則在6%~7%。

中長期產品受寵

在一季度的產品中,超短期的產品幾乎銷聲匿跡。統計顯示,期限短于半個月的產品僅占總數的3.18%,年化最高收益率大部分低于4%的水平,表現不顯眼。

篇10

今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和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的雙重壓力,全市上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把穩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積極對接國家投資方向和產業政策,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增長。

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運行情況

(一)投資保持平穩增長。1—6月,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2.2億元,同比增長(簡稱“增長”,下同)14.2%,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位居全省第6位,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比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分別高5.2個、1.9個百分點。上半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年投資預期目標1310億元的54.4%,實現投資總量過半目標。

(二)三次產業投資增速放緩。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3.1億元,增長45.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7.2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回落53.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53.1億元,下降1.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3個百分點、降幅比今年一季度收窄6.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26億元,增長18.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9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投資增速總體呈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比較大。

(三)行業投資結構極不平衡。1-6月,全市有15個行業投資保持增長,其中金融業、建筑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5個行業投資保持3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605.3%、328.6%、274.7%、145.9%、116.7%。全市有4個行業投資呈負增長,其中,采礦業完成投資9.04億元,下降27.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83.97億元,下降17.4%;制造業完成投資100.87億元,下降12.5%;教育業完成投資15.23億元,下降6.5%。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林牧漁業等5個行業為投資重點領域,共完成投資570.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80.1%。

(四)民間投資逐步升溫。受工業企業效益逐步回暖和國家出臺刺激民間投資政策等因素影響,民間投資增幅逐步上升。1-6月,民間投資完成390.9億元,增長10.4%,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4.9%,增速比今年一季度、1-4月、1-5月分別提高7.8個、2.5個、5.2個百分點,環比呈上升趨勢。

(五)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全市664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96.3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61%,其中:156個省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1.1億元、超時間進度13.8個百分點(27個列省獨立考核的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1.3億元、超時間進度9.5個百分點),508個縣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95.2億元、超時間進度9個百分點。321個新開工類項目完成投資146.2億元、占年度計劃45%;154個加快建設類項目完成投資214.9億元、占年度計劃66.6%;189個竣工類項目完成投資135.2億元、占年度計劃82%。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業和技改投資呈負增長。受宏觀經濟下行及市場整體低迷的影響,業主投資意愿減退,新開工工業項目減少,制造業投資下滑。1—6月,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49.8億元(去年同期為154.5億元)、下降3%;全市技改投資完成59.4億元,下降39.4%。

(二)部分重大項目進展緩慢。6個省市重點項目,29個專項建設基金項目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征地拆遷、設計變更等原因,未按計劃開工。星光光電LED戶內外照明燈具生產等10個續建省市重點項目因資金短缺、規劃調整等原因,建設進度滯后。

(三)統計庫存投資余額不足。新入庫項目嚴重不足,在庫項目余額持續處于“瀕危”狀態,不利于全年投資任務的完成。截止6月底,全市在庫項目1386個,較去年同期(1651個)減少265個,下降16.1%。在庫項目計劃總投資結余282.2億元、下降45.6%。

(四)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支撐乏力。呈現“小馬拉大車”的態勢。5000萬元以下項目投資增長較快,500—5000萬元投資項目1057個,完成投資214.3億元,增長39.2%,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25個百分點。但大型投資項目進度緩慢,全市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329個,完成投資337.1億元,下降6.9%,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21.1個百分點。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擴大開放協作,促進產業投資穩定增長。依托16個重大產業工作組,實施精準招商,著力簽約引進一批優質高端工業項目。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切實解決招引工業企業“落地難”問題。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鼓勵工業企業加大研發技改和設備更新投入,幫助工業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減輕成本負擔,確保全市規上工業完成投資290億元、增長8%以上,全年工業投資完成376億元以上、技改投資完成175億元以上。力促25個項目全面開工建設,15個竣工項目、技改項目投產達產,盡快形成新的工業投資增長點。

(二)強化項目申報,激發專項基金撬動作用。全力做好今年第三、第四批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創新推行企業債、旅游專項債等融資方式,確保全年爭取到位專項建設基金50億元以上。對已獲得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的項目集中開展專項督查,著力提高基金項目簽約率、開工率、投資完成率、基金支付率、配套資金到位率,確保發揮專項建設基金對投資的引領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