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資本成本范文

時間:2023-03-23 11:16: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權益資本成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權益資本成本

篇1

關鍵詞:資本結構波動;權益資本成本;籌資方式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引言

20世紀末以來,金融危機頻頻爆發,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各地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在全球經濟環境不夠穩定的情況下,這種狀態從宏觀經濟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企業經營風險較大,與此同時,許多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出現較大波動,有些甚至波動明顯。資本結構波動較大,說明企業財務狀況不穩健,財務風險加大,在各國經濟增長動力普遍不足、全球發展環境異常復雜的情況下,這些現象更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研究資本結構的波動對增加企業價值有現實的意義。

目前,資本結構動態調整已成為財務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已有文獻主要從資本結構調整方向、速度來加以剖析,反映了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的主觀努力程度,而以實際資本結構偏離目標資本結構幅度為研究視角的并不多,資本結構波動則顯示出資本結構的客觀變化,因此資本結構波動與已有文獻研究的靜態和動態資本結構有著很大區別。從邏輯上說,資本結構波動能夠影響融資成本,因為資本結構波動能夠影響財務風險,進而影響到股權融資成本,在信息不完全對稱的情況下,無疑會進一步加大融資成本。本文選取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樣本,考察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波動這一微觀經濟行為對權益資本成本的經濟影響,為指導企業融資和增加企業價值提供理論依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分析及研究假設。資本結構波動過大,一方面說明企業籌資的比例構成上不穩定,對內而言,財務狀況不穩健,財務風險較大,依據風險與收益均衡原則,因此提高了投資者的投資回報要求。作為一種信號傳遞,企業財務狀況不穩定會導致其股價下降,也會提高權益資本成本;另一方面說明企業難以按目標資本結構選擇合理的融資渠道,對外而言,存在較大的融資約束,而融資約束可能與權益資本成本正相關。因為,在融資約束較大的情況下,企業的現金流流轉可能受阻,不利于應對競爭對手降價等競爭策略,并可能導致投入產出減少,導致其產品競爭力減弱,使得經營風險上升。

其次,影響資本結構波動的原因大都是多方面的,企業在滿足強制性披露后,基于種種考慮,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可能不會過多披露,例如信息披露存在“規模經濟性”的臨界點(Verrecchia,2001;杜煊君,2001)。所以投資者掌握的信息要比經營者少得多,因此要充分了解資本結構波動原因不可能也不實際,資本結構波動過大可能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對不確定性的預期,投資者為規避這一潛在風險,便要求更高的預期回報率。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正是通過“風險”和“信息不對稱”這些中間橋梁發揮作用的,因此本文提出假設H1:

H1: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正相關

(二)不同融資渠道可能對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分析及研究假設

1、負債融資對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影響分析。激勵理論認為負債融資提升了破產風險,但股東和經營者不愿破產,則會努力工作,做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投資決策,債權人也會加大監督力度,進而會提高企業業績。Frank和Goyal(2003)以美國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為樣本,表明公司績效與以賬面價值計量的資產負債率呈正相關性。增加負債能優化股權結構,減緩股東與經理人間的利益沖突,降低股東與經理人間的成本,從而使權益資本成本下降。Masulis(1980)研究表明,企業提高資產負債率會提高普通股的價格。Harris和Raviv(1991)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如果有發行新債、股票回購或股權換取債權的行為時,普通股的價格會提高,這表明債務融資具有信號傳遞功能。陳曉和單鑫(1999)發現企業長期負債水平與權益資本成本和總資本成本均呈負相關。劉坤(2006)研究得出資產負債率與企業價值正相關;同時,他認為我國上市公司應該增加負債融資,特別是長期負債。

2、股票融資對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影響分析。Myers和Majluf(1984)研究表明當管理層認為企業市場價值被高估時,會采用股票方式來籌措資金,所以企業發行股票時,投資者會認為股票的市場價值已被高估,作出負面反應。但晏艷陽、李學政和徐大朋(2006)的研究表明,我國股票市場對企業采用配股方式來籌措資金行為的反應和股權融資信號理論以及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反應截然相反,即我國股票市場對企業的配股行為是歡迎的。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并沒有向外部市場傳遞出負面的信息,反而會帶給投資者利潤想象空間,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因此并不會導致企業股價的下降。自2002年開始,我國股票市場針對熊市開始大力度調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不斷地嚴格上市公司再融資條件。此時,唯有那些績效優良的企業才能擁有再融資的機會,且我國過高的二級市場股價使得投資者也偏好以股本擴張進行分配的企業,致使股票市場求大于供。此外,企業增發股票時募集大量權益資本,企業財務杠桿會大幅降低,財務風險會相應大幅降低,投資者承擔的風險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假設H2a和假設H2a:

H2a:企業增加債務能夠緩解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不利影響

H2b:企業增發股票能夠緩解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不利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本文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剔除下列樣本:(1)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2)剔除缺失數據的公司;(3)剔除*ST、ST和S類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數據庫。為避免極端值對統計結果的影響,對模型中所有連續變量做1%的Winsorize處理。在對數據處理和分析時,借助了Excel、Stata11計量軟件。

(二)變量定義及模型構建

1、主要變量定義

(1)權益資本成本。考慮到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極不穩定、很多公司甚至根本不派發股利的情況,本文采用PEG模型來計算權益資本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0為當年年末股價,eps1和eps2分別為預測未來t1和t2每股收益,r為計算出的權益資本成本。

(2)資本結構波動。資本結構波動(levd)通過計算上一年年末和當年四個季度共五個季度的資本結構的標準差得到。對資本結構的衡量主要有兩種方式:總資產負債率和長期資產負債率。本文首先沿用大多數學者在相關研究中采用的總負債與總資產之比的做法。在穩健性檢驗時采用長期資本結構來計量企業資本結構波動。具體變量定義表見表1。(表1)

上述模型中,由于主變量資本結構波動(levd)的計算涉及到年初和當年四個季度的資本結構,投資者若對資本結構波動進行考察,便會利用上一期數據,所以在模型中滯后一期。同時,這樣處理也有利于緩解內生性問題。考慮到投資者往往根據上期報表進行評估、考察企業的風險狀況。所以,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基本也都滯后一期。

四、實證分析

(一)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表2全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知:企業所承擔的權益資本成本(re)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分別為0.1215和0.0726,表明我國上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總體上差別較大;資本結構波動(levd)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分別為0.0367和0.1049,表明我國各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差距較大;負債籌資(debt)的平均值為0.7415,權益籌資(seo)的平均值為0.0661,表明我國權益融資門檻較高,許多公司只能采用債務籌資,可能造成股票市場求大于供。(表2)

(二)模型回歸結果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方程(1)、(2a)和(2b)整體回歸結果,F值分別為20.74、19.59和21.69,顯著性水平均達到1%,表明方程回歸效果較好。(表3)

從方程(1)回歸結果可看出,levd的系數是0.1405,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即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正相關,假設H1得到驗證。

方程(2a)的回歸結果顯示,levd系數為正,且在5%水平下顯著,表明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確有不利影響,但系數為正,且不顯著,表明企業增加債務未能緩解這種不利影響。實證結果與研究假設H2a不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1)激勵理論認為負債融資提高了破產風險,經營者不愿看到企業破產,就會盡力工作,進而會提升企業價值。可是,負債融資要想發揮公司治理的作用,關鍵在于資本市場要有完善的退市和破產機制。但在中國資本市場中,退市和破產機制不健全,社會保險和保障的法律不完善,上市公司大都是大型企業,各地政府出于保護當地經濟發展、百姓就業及社會穩定的需要,不支持公司破產,對于償還不了債務的企業,當地政府將其列為優先扶持對象,為其“輸血”,導致應該破產的公司無法破產,維持上市公司的地位,經營不善的經營者繼續能夠享受控制權收益,也就不能激勵其努力工作來改善公司業績,限制了負債融資治理效應的發揮,表現出治理無效性。于東智(2003)認為,我國上市企業的資本結構有著很多不合理的特征,債權治理表現出無效性;(2)債券的嚴格契約關系和公開透明市場使其具有了對公司“硬約束”的條件,但我國上市公司采用債券融資的門檻較高,債券市場不發達,使得績效差的公司只能借助銀行借款來進行再融資,債務的繼續增加加劇了企業的財務風險,面對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企業一旦在某個投資項目上經營不善,產生虧損時,這可能導致其資金鏈條出現問題甚至危機,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降低。所以,我國上市公司進行負債融資并未發揮出公司治理作用,未能夠向投資者傳遞出積極的信號,投資者反而對該類企業的投資會更加謹慎,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造成實證結果與假設不符。

方程(2b)的回歸結果顯示,levd系數為正,seo*levd系數為負,且分別在在1%和5%水平下顯著,表明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有不利影響,而企業增發股票能夠顯著緩解這種不利影響,假設H2b得到驗證。

(三)穩健性分析。本文以長期資本結構(長期資產負債率=非流動性資產/(非流動性資產+所有者權益)代替總資本結構為基礎來計量資本結構波動,對原模型重新回歸做穩健性檢驗,檢驗資本結構波動和權益資本成本的關系。回歸結果與本文原來的實證結果相符,表明結果比較穩健。

五、結論及建議

本文以2004~2013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影響,并考察企業籌資活動對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關系的影響。研究發現:(1)資本結構波動與權益資本成本正相關;(2)我國企業負債融資未能降低資本結構波動對其權益資本成本的不利影響;(3)我國企業權益融資能夠有效緩解資本結構波動對權益資本成本的不利影響。

針對前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1)加強對資本結構管理的主動,控制企業資本結構波動,以應對宏觀經濟變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2)我國應該快速發展公司債券市場,并深入國有商業銀行向股份制公司改革,以加強債權治理作用;(3)加強信息披露,降低資本市場中信息不對稱,從而減少資本成本。

主要參考文獻:

[1]Verrecchia,R.E..Essays on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

篇2

【關鍵詞】內部控制信息

權益資本成本

自我評價報告

一、引言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上市公司對本公司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并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資格的中介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基本規范由于比較全面地規范了內部控制制度,被稱為中國的《薩班斯法案》。該規范原定從2009年7月1日起執行,但由于企業培訓工作尚未完成且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等原因,推遲到2010年1月1日執行。為與之配套,財政部等五部委又于2010年4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就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報告真實性聲明,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程序等作詳細規定。規范和配套指引構成了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這一體系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繼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至此,我國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披露進入強制性披露階段。

那么在我國這樣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研究內部信息披露對公司權益資本成本是否存在影響,如何影響以及存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無疑具有現實意義。本文以2010年深交所1056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基于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這種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的披露質量能正向影響內部控制水平進而降低公司權益資本成本來分析檢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企業權益資本成本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篇3

關鍵詞: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質量;資本成本;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

中圖分類號: F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176X(2015)09008005

一、問題的提出

財務報告質量是否影響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是會計領域所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Botosan和Plumlee[1]以及Lambert等[2]通過研究發現,會計信息質量能降低權益資本成本。然而,經典資產定價理論表明,可分散風險并不是金融資產定價的因素,而關于會計信息風險是否可以分散的經驗證據仍存在很大分歧。一方面,Venkataraman[3]認為由于公司與外部股東和潛在的交易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具有高披露水平的公司能夠降低資本成本。Verrecchia[4]指出公司通過提供更多的披露能降低與支付分布有關的估計風險,如果投資者為估計風險定價,提供更多的信息將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Easley和OHara[5]探討了信息結構(私人信息與公開信息)與資本成本的關系,認為私人信息增加了信息劣勢者的投資風險,因為信息優勢投資者能夠根據私有信息調整其投資組合,因此,這兩類投資者對風險和回報具有不同的認知。私人信息導致了一種新形式的系統性風險,而且在均衡中,投資者要求對該風險進行補償。Dechow和Dichev[6]的證據支持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價格效應,他們發現,盈余質量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定價因素。另一方面,Hughes等[7]指出,關于非系統性風險的私人信息的變動改變了投資者對資產未來回報的預期,但并不會影響資本成本。非系統性風險由于投資多樣化被分散,從而不會決定資產的定價。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財務報告質量應作為資產定價的非系統性因素還是系統性的不可分散因素仍然是一個值得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假設

Venkataraman[3]通過研究公司財務理論認為,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質量能夠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降低資本成本。公司提供的財務報告信息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出理性決策,從而降低市場參與者之間以及信息優勢與信息劣勢的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Verrecchia[4]通過經驗證據研究發現,公司披露質量和水平與資本市場估值收益正相關,而Botosan和Plumlee[1]卻認為與權益資本成本負相關。然而,上述關于財務報告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關系的結論忽視了財務報告質量信息風險的性質,關于財務報告質量信息究竟是系統性的不可分散風險還是非系統性的可分散風險,目前仍存在很大的爭議。Aboody等[8]和劉莎莎等[9]認為,投資者如同對待其他風險因素,如β值、公司規模以及賬面市值比率一樣,對財務報告質量風險進行定價。然而,Hughes等[7]指出,源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非系統性風險被完全分散了,因而并不會體現在資產定價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對立的假設:

H1a: 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是非系統性風險。

H1b: 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是系統性風險。

關于財務報告質量與公司資本成本之間聯系的理論研究表明二者之間負相關。信息經濟學指出,由于公司與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提高財務報告質量能夠降低資本成本。但是以往的經驗研究關于會計信息披露降低資本成本的證據并不一致。徐晟[10]通過構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與流動性風險的面板回歸模型,發現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權益資本成本之間顯著負相關。張軍華[11]以信息精確度作為信息質量的替代變量,發現公開信息質量越高,權益資本成本越低,私有信息質量對權益資本成本則沒有顯著影響。然而,Botosan和Plumlee[1]卻發現季報披露水平與資本成本正相關。Fields等[12]指出,這些研究存在一個共同的局限性,他們沒有考慮提供高質量財務報告的成本。如果成本高于市場估值收益,公司就會選擇提供低質量財務報告。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 財務報告質量越高,權益資本成本越低。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滬深股市2007―2013年間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按照如下標準剔除樣本:(1)剔除在樣本期內ST和PT的樣本;(2)剔除金融行業樣本;(3)剔除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樣本;(4)為了消除極端值的影響,對小于1%分位數和大于99%分位數的連續變量進行Winsorize處理,最終得到14 639個樣本觀測值。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和RESSET數據庫。

2變量說明

關于財務報告質量(FQ),根據Barth等[13]的方法,將未來期間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對當期的盈利組成部分進行回歸,以回歸殘差作為財務報告質量的計量。

3穩健性檢驗

在穩健性檢驗中,本文使用Dechow 和 Dichev[6]的方法度量財務報告質量:

ΔWCi,t=ρ0+ρ1CFWi,t-1+ρ2CFOi,t+ρ3CFOi,t+1+ρ4ΔREVi,t+ρ5PPEi,t+εi,t (8)

估計模型(8)得到的殘差的絕對值即為財務報告質量的經驗計量,絕對值越小,財務報告質量越高。利用該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度量重新對模型(3)、(4)和(6)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與本文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構建的模型是穩健的,據此得出的實證結果是可靠的。

五、結 論

本文以滬深股市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了公司總體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與財務報告質量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財務報告信息質量并不是系統性風險因素,而是一種非系統性風險。盡管財務報告質量反映了信息風險的不確定性,但這種公司特定的信息風險并沒有被投資者定價,它并不會提高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若考慮財務報告質量的信息風險的內生性,該信息風險就不會影響權益資本成本。

參考文獻:

[1] Botosan, C A, Plumlee, M A 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40(1): 21-40

[2] Lambert, R, Leuz, C, Verrecchia, R 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45(2): 385-420

[3] Venkataraman, K Automated Versus Floor Trading: An Analysis of Execution Costs on the Paris and New York Exchang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4): 1445-1485

[4] Verrecchia, R E Essays on Disclos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2(1): 97-180

[5] Easley, D, Ohara, M 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4): 1553-1583

[6] Dechow, P M, Dichev, I D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1): 35-59

[7] Hughes, J S, Liu, J, Liu, J Information Asymmetry, Diversification, and Cost of Capital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3): 705-729

[8] Aboody, D, Hughes, J, Liu, J Earnings Quality, Insider Trading, and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 43(5): 651-673

[9] 劉莎莎, 孔東民, 邢精平 私有信息風險被市場定價了嗎――來自中國股市的證據[J] 金融評論, 2011,(1): 61-74

[10] 徐晟 會計信息質量影響權益資本成本的實證分析[J] 經濟管理, 2013,(10): 100-108

[11] 張軍華 行業競爭, 信息質量與股權資本成本[J] 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2, (8): 47-54

[12] Fields, T D, Lys, T Z, Vincent, L Empirical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hoi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1): 255-307

[13] Barth, M E, Cram, D P, Nelson, K K Accrual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 76(1): 27-58

[14] Ohlson, J A, Juettner-Nauroth, B E 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 10(2-3): 349-365

[15] Francis, J, LaFond, R, Olsson, P, Schipper, P Cost of Capital and Earnings Attribu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 (4): 967-1010

[16] Barton, J, Waymire, G Investor Protection under Unregul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38 (2): 65-116

Financial Report Informaiton Quality, Risk and Equity Capital Cos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 in China

FENG Yang

(School of Business,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

篇4

(遼寧大學 商學院,遼寧沈陽110136)

摘要:本文以我國滬深股市2007—2013年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檢驗了財務報告質量、公司信息風險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財務報告質量并不是投資者需要定價的系統風險因素,而是一種非系統性風險。盡管財務報告質量反映了信息風險的不確定性,但這種公司特定的信息風險并沒有被投資者定價,它并不會提高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

關鍵詞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信息質量;資本成本;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

中圖分類號:F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5)09-0080-05

收稿日期:2015-06-16

作者簡介:馮陽(1973-),女,遼寧沈陽人,高級會計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資本市場與公司財務等方面的研究。E-mail:1259112503@qq.com

一、問題的提出

財務報告質量是否影響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是會計領域所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Botosan和Plumlee[1]以及Lambert等[2]通過研究發現,會計信息質量能降低權益資本成本。然而,經典資產定價理論表明,可分散風險并不是金融資產定價的因素,而關于會計信息風險是否可以分散的經驗證據仍存在很大分歧。一方面,Venkataraman[3]認為由于公司與外部股東和潛在的交易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具有高披露水平的公司能夠降低資本成本。Verrecchia[4]指出公司通過提供更多的披露能降低與支付分布有關的估計風險,如果投資者為估計風險定價,提供更多的信息將降低公司的資本成本。Easley和O?Hara[5]探討了信息結構(私人信息與公開信息)與資本成本的關系,認為私人信息增加了信息劣勢者的投資風險,因為信息優勢投資者能夠根據私有信息調整其投資組合,因此,這兩類投資者對風險和回報具有不同的認知。私人信息導致了一種新形式的系統性風險,而且在均衡中,投資者要求對該風險進行補償。Dechow和Dichev[6]的證據支持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價格效應,他們發現,盈余質量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定價因素。另一方面,Hughes等[7]指出,關于非系統性風險的私人信息的變動改變了投資者對資產未來回報的預期,但并不會影響資本成本。非系統性風險由于投資多樣化被分散,從而不會決定資產的定價。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背景下,財務報告質量應作為資產定價的非系統性因素還是系統性的不可分散因素仍然是一個值得繼續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假設

Venkataraman[3]通過研究公司財務理論認為,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質量能夠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降低資本成本。公司提供的財務報告信息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出理性決策,從而降低市場參與者之間以及信息優勢與信息劣勢的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Verrecchia[4]通過經驗證據研究發現,公司披露質量和水平與資本市場估值收益正相關,而Botosan和Plumlee[1]卻認為與權益資本成本負相關。然而,上述關于財務報告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關系的結論忽視了財務報告質量信息風險的性質,關于財務報告質量信息究竟是系統性的不可分散風險還是非系統性的可分散風險,目前仍存在很大的爭議。Aboody等[8]和劉莎莎等[9]認為,投資者如同對待其他風險因素,如β值、公司規模以及賬面市值比率一樣,對財務報告質量風險進行定價。然而,Hughes等[7]指出,源于會計信息質量的非系統性風險被完全分散了,因而并不會體現在資產定價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對立的假設:

H1a: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是非系統性風險。

H1b: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是系統性風險。

關于財務報告質量與公司資本成本之間聯系的理論研究表明二者之間負相關。信息經濟學指出,由于公司與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提高財務報告質量能夠降低資本成本。但是以往的經驗研究關于會計信息披露降低資本成本的證據并不一致。徐晟[10]通過構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與流動性風險的面板回歸模型,發現會計信息質量與公司權益資本成本之間顯著負相關。張軍華[11]以信息精確度作為信息質量的替代變量,發現公開信息質量越高,權益資本成本越低,私有信息質量對權益資本成本則沒有顯著影響。然而,Botosan和Plumlee[1]卻發現季報披露水平與資本成本正相關。Fields等[12]指出,這些研究存在一個共同的局限性,他們沒有考慮提供高質量財務報告的成本。如果成本高于市場估值收益,公司就會選擇提供低質量財務報告。根據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財務報告質量越高,權益資本成本越低。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滬深股市2007—2013年間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并按照如下標準剔除樣本:(1)剔除在樣本期內ST和PT的樣本;(2)剔除金融行業樣本;(3)剔除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樣本;(4)為了消除極端值的影響,對小于1%分位數和大于99%分位數的連續變量進行Winsorize處理,最終得到14 639個樣本觀測值。數據來自CSMAR數據庫和RESSET數據庫。

2.變量說明

關于財務報告質量(FQ),根據Barth等[13]的方法,將未來期間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對當期的盈利組成部分進行回歸,以回歸殘差作為財務報告質量的計量。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1.財務報告質量與風險的回歸結果

表1報告了股票回報標準差與財務報告質量的回歸結果。結果顯示,4種財務報告質量計量的系數均為正,且在1%水平上高度顯著,表明財務報告質量越高,股票回報的波動性越低。由于股票回報的標準差是公司總體風險的變量,因此,財務報告質量越高,公司總體風險越低。

表2結果顯示,4種財務報告質量計量的系數均為正,且在1%水平上高度顯著,表明財務報告質量越高,公司的非系統性風險越低。

2.財務報告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的回歸結果

表3結果表明,財務報告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顯著相關,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公司將享受低權益資本成本。然而,當我們考慮到公司特征能夠影響財務報告質量時,上面的結論可能就是值得商榷的。如果模型(6)的設定遺漏了相關變量,那么系數的估計值就是有偏的、不一致的。從表3中工具變量的t值可以看出,一旦控制了影響因素,財務報告質量在解釋權益資本成本變異時的系數就是不顯著的。

3.穩健性檢驗

在穩健性檢驗中,本文使用Dechow 和 Dichev[6]的方法度量財務報告質量:

估計模型(8)得到的殘差的絕對值即為財務報告質量的經驗計量,絕對值越小,財務報告質量越高。利用該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度量重新對模型(3)、(4)和(6)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與本文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構建的模型是穩健的,據此得出的實證結果是可靠的。

五、結論

本文以滬深股市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了公司總體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與財務報告質量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財務報告信息質量并不是系統性風險因素,而是一種非系統性風險。盡管財務報告質量反映了信息風險的不確定性,但這種公司特定的信息風險并沒有被投資者定價,它并不會提高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若考慮財務報告質量的信息風險的內生性,該信息風險就不會影響權益資本成本。

參考文獻:

[1]Botosan, C. A., Plumlee, M. A. A Re-Examination of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Expected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2, 40(1): 21-40.

[2]Lambert, R., Leuz, C., Verrecchia, R. 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7, 45(2): 385-420.

[3]Venkataraman, K. Automated Versus Floor Trading: An Analysis of Execution Costs on the Paris and New York Exchang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4): 1445-1485.

[4]Verrecchia, R. E. Essays on Disclosur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2(1): 97-180.

[5]Easley, D., O?hara, M. 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4): 1553-1583.

[6]Dechow, P. M., Dichev, I. D. 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 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2, 77(1): 35-59.

[7]Hughes, J. S., Liu, J., Liu, J. Information Asymmetry, Diversification, and Cost of Capital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3): 705-729.

[8]Aboody, D., Hughes, J., Liu, J. Earnings Quality, Insider Trading, and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 43(5): 651-673.

[9]劉莎莎, 孔東民, 邢精平. 私有信息風險被市場定價了嗎——來自中國股市的證據[J]. 金融評論, 2011,(1): 61-74.

[10]徐晟. 會計信息質量影響權益資本成本的實證分析[J]. 經濟管理, 2013,(10): 100-108.

[11]張軍華. 行業競爭, 信息質量與股權資本成本[J]. 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2, (8): 47-54.

[12]Fields, T. D., Lys, T. Z., Vincent, L. Empirical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hoic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31(1): 255-307.

[13]Barth, M. E., Cram, D. P., Nelson, K. K. Accrual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uture Cash Flows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 76(1): 27-58.

[14]Ohlson, J. A., Juettner-Nauroth, B. E. Expected EPS and EPS Growth as Determinants of Value [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 10(2-3): 349-365.

[15]Francis, J., LaFond, R., Olsson, P., Schipper, P. Cost of Capital and Earnings Attribut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79 (4): 967-1010.

篇5

關鍵詞 成本法 收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 應用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確認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確認初始投資成本時,除了合并形成以外都按以下幾種方式確認。

(1)長期股權投資通過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的,初始投資成本為證券的公允價值。

(2)支付現金取得的,初始投資成本為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包括直接費用、稅金和其他支出。

(3)投資者投入的,除約定價格不公允的情況外,初始投資成本都為合約約定的價值。

(4)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取得的和債務重組取得的,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有關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的規定來確定。

二、長期股權投資中成本法的應用

1.定義及適用范圍。長期股權投資以初始成本計量后,在收到利潤或現金股利后確認收益的方法即為成本法。

按照有關規定,長期股權投資中發生以下情況時可以使用成本法:(1)企業合并中,投資企業可以對被投資企業進行控制。通常表現為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企業表決權資本在50%以上或通過協議等對其經營決策擁有控制權。(2)非企業合并中,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在活躍市場中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沒有報價。共同控制即擁有被投資企業表決權資本在20%以上,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合作經營,擁有一票否決權。而當兩個企業之間聯合經營,投資企業在技術、經營決策等方面對被投資企業有影響時即為重大影響。

2.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及核算程序。(1)核算方法。當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時應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算,追加或收回成本時要調整成本,被投資企業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被投資企業累計凈利潤分配的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這種方法下投資被動獲取投資收益,不能對被投資單位產生主動影響。(2)核算程序。采用成本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初始或追加投資時,一般以其初始投資成本作為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應按享有的被投資企業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若到本年末累積利潤大于等于被投資單位至上年末的累積凈損益,則可以依據會計制度按公式計算并進行會計處理,反之則應先計算應收股利,并將以前的現金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同時沖減初始成本的金額轉回。

3.成本法的理論依據和改進。 (1)理論依據。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是長期股權投資以取得時的成本入賬,不隨所有者權益增減而調整,賬面價值保持不變,除追加、收回或減少投資外,都以入賬成本反映長期股權投資。因此無論企業盈虧,都只在收到現金股利和利潤時才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相對較為簡單。在利潤分派前投資企業沒有分派利潤的權利,兩個企業相對獨立。因此成本法適用于投資企業不控制被投資企業且對其沒有重大影響時。(2)成本法的改進。在運用成本法進行會計核算時,可以通過投資成本沖減及轉回臺賬的方式來改進成本法,在計算時不在重新累計計算以前的凈損益和分配股利,直接根據當年分派的利潤和上年凈損益,結合投資成本沖減及轉回臺賬中金額計算投資收益和成本變動,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時間精力,也降低了差錯率,達到了簡化的效果。

三、長期股權投資中權益法的應用

1.權益法的定義及適用范圍。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后,投資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企業權益份額變動情況調整投資賬面價值的方法即為權益法。

按照有關規定,發生長期股權投資時,若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可以采用權益法,即對合營或聯營企業投資。

2.權益法的核算方法和優點。(1)核算方法。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于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反之則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2)優點。采用權益法的長期股權投資符合權責發生制的理論要求,是可行和有意義的。它不考慮股利是否收到,而是根據被投資其實是否有損益發生來確定投資企業的權益。權益法對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經濟實質關系的強調也減少了利用分配調整利潤的行為。

3.存在的問題。分析權益法的核算方法會發現,權益法在初始計量時會出現以下問題:(1)若上市公司以市價評估凈資產公允價值,享受的差額不應被重復確認為商譽或不符合條件的資產價值,而應作為營業外支出。(2)如果對被投資方資產逐項評估確認公允價值,差額不一定是轉讓收益,也可能時負商譽或未入賬的負債。在后續計量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與現金流入不符或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問題。

四、成本法與權益法的比較

1.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聯系。(1)股票股利處理方法相同。被投資企業分配股票股利后,投資企業無論采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都不做賬務處理,只是在除權日注明股數變化。(2)資產減值計提方式相同。如果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現象,在核算確定賬面價值后要按規定計提減值準備。對子公司、合營公司以及被投資單位無控制及重大影響、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的投資都要按相應的會計準則規定確定可回收資金,計提減值準備。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減值準備確定后都不能再轉回。(3)兩者之間可以轉化。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企業的股權比例決定了使用成本法還是收益法進行核算,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當持股比例發生變化時,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也可能發生轉換。

2.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1)定義和核算范圍不通。由前文分析可知,成本法以取得股權時的成本計價,權益法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將被投資企業與投資企業的經濟活動視為一體,二者的定義有著根本區別,在進行核算時的適用范圍也顯著不同。(2)初始投資確定不同在運用成本法時,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支付現金時以實際支付金額作為初始成本,所發生的直接費用、稅金也計入投資成本。運用權益法時,若出生成本大于應享有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差額部分是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反之則差額部分被看做當期收益,并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做出調整。

五、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相互轉換

1.權益法向成本法轉變。如果在經營過程中,被投資單位增發股份時投資單位沒有追加購買,或者投資單位轉讓投資,就會導致其在被投資單位權益資本中所占的比例降低,如果這一比例低于20%,它對被投資企業就不具有重大影響,或者因為其他一些原因使二者之間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權益法不再適用,應該轉化為成本法。以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投資成本,已計入賬面價值的利潤和現金股利作為投資成本收回。

篇6

關鍵詞:安全投資決策;安全成本;安全收益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1-0175-01

1 安全投資決策的概念及作用

安全投資是指安全活動投入的一切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從企業生產的角度,安全保護了生產人員,維護和保障了生產資料和生產的環境,是技術的生產功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安全就成為追求生產效果,經濟利益的基礎。安全對企業取得的生產和經濟效益將產生有創造價值的作用,也就具有了投資的意義。而決策是人們在求生存與發展中,基于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及主觀條件的認識和把握,尋求并選擇某種最佳(滿意)準則和行動方案而進行的活動。從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和避免危害、減輕損失的綜合效益看,要使企業能夠進行合理的安全投入,就必須改變安全投資的可行性評價模式,使企業看到安全投資的全面效益,做出最佳(滿意)決策。

安全投資決策主要用于解決以下兩個問題:第一,看投資方案的經濟效果是否可以滿足某一絕對檢驗標準的要求,即解決方案的“篩選”問題;第二,對于多種備選方案,看哪個方案的經濟效果更好,即解決方案的“排隊”和“擇優”問題。

2 安全投資決策的基本要求

(1)擴大企業的成本范圍,使其全面包括直接和間接安全成本,并利用安全成本的分類和安全成本會計來確認和計量企業的安全成本。

(2)正確進行成本分配。要求正確了解企業的生產過程,以使原來歸屬到費用項目的安全成本,能夠采用適當的成本動因分配到特定的過程和產品上。

(3)要延長項目評價的時間范圍,以便更好地反映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安全項目帶來的,如產品質量、生產效益的提高,公司和產品形象的改進,減少的健康、醫療費用等只有通過考慮時間因素的財務指標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來。

(4)采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項目評價指標,以使結果更符合現時并反映投資的實際成本和效益。

3 安全投資決策的步驟

安全投資項目具有一般投資項目的共同屬性,因此有關財務評價中的常用指標也適用于對安全投資項目的評價。

3.1 安全成本的確認

安全成本可以看成是安全投資的支出(即以安全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以分為安全工程費用和安全預防費用。

安全工程費用A1,其經濟目的是為實現一定的安全生產水平而提供基礎條件,主要項目包括:①設備購入;②安全監測費;③安全工程的設計、評審費。安全預防費用A2,其作用是防止不安全因素的產生,主要項目包括:①安全工程和設施的運營費;②安全獎;③安全培訓教育費用;④安全情報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費用;⑤安全工程設施的維護維修費。其中安全工程費用A1可以看成是項目開始時一次性投入,安全預防費用A2,可以看成是每年的固定投入。

3.2 安全收益的確認

安全收益可以看成是安全投資的收入,安全收益=減損產出+增值產出。

(1)安全減損產出B1=損失減少量=前期(安全措施前)損失-后期(安全措施后)損失

而損失項目包括:

①傷亡損失減少量;②職業病損失減少量;③事故的財產損失減少量;④危害事件的經濟消耗損失減少量。

(2)安全增值產出。

安全增值產出B2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提高勞動者的安全素質,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從而提升勞動力的工效作用;②安全條例或環境對生產技術或生產資料的保護作用;③安全績效作為企業商譽體現,對市場、信貸和用戶的資信都發揮良好作用。

3.3 選擇合理的安全投資決策的分析、評價方法

(1)凈現值法評價安全投資項目。凈現值是指整個方案計算期內累計的凈現金流現值,換句話說,就是安全投資項目總收入現值與總支出現值之差。計算公式為

NPV=∑∞t=0NCFt(P/F,i,t)

式中NCFt――第t年的凈現金流量,即第t年的現金流入減去現金流出。

如果方案的凈現值大于0,則說明該方案投資能夠取得滿意的經濟效果。在若干備選方案中,凈現值最大的經濟效果最佳。

但是凈現值指標的缺點在用于多方案的比選時,一般要求各方案的計算期一致。

(2)年值法評價安全投資項目。年值法是指將各方案在其壽命期內的現金流按某一定的標準折現率折算成等額年值進行比較。對于壽命不等的備選方案,使用年值法比較,可以使方案之間具有可比性。

將凈現值折算成等額年金就是凈年值,凈年值的計算公式為

NAV= NPV(A/P,i,n)

對特定項目而言,凈年值與凈現值的評價效果是等價的,適用凈現值的一切分析,對凈年值都適用;NAV>0,即認為方案具有滿意的經濟效果,可以通過絕對標準的檢驗;進行多方案比選時,NAV大的方案為優。

(3)投資收益率法評價安全投資項目。 使用現值法和年值法評價安全投資方案的經濟效果,需要事先給定一個標準折現率,該折現率反映了投資者所希望達到的單位投資年收益水平。凈現值與凈年值大于零,表明單位投資的平均收益水平高于標準折現率。但現值法與年值法沒有直接給出單位投資的實際年均收益水平。如果希望了解投資方案單位投資的實際年均收益水平,則需要使用投資收益率法進行方案的經濟效果評價。因為要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在這里要用到動態投資收益率法。

投資收益率的計算,通常需要“逐步測試法”。首先估計一個貼現率,用它來計算方案的凈現值;如果凈現值為正數,說明方案本身的報酬率超過估計的貼現率,應提高貼現率后進一步測試;如果凈現值為負數,說明方案本身的報酬率低于估計的貼現率,應降低貼現率后進一步測試。經過多次測試,尋找出使凈現值接近于零的貼現率,即為方案本身的投資收益率。

計算出的內部收益率應與給定的標準收益率(即年值法和現值法中的標準折現率)相比較,若內部收益率大于標準收益率,說明方案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若進行多方案比較,以內部收益率大的方案為優。

4 結論

安全投資決策是安全生產決策的重要內容之一,定量分析是決策科學的基本方法,利用“收益――成本”法進行安全投資決策,具有下列優點:

(1)“收益――成本”決策方法將安全投資項目與企業的財務狀況相掛鉤,方法簡潔明了,便于企業結合自身的財務情況做出安全投資決策。

(2)在考慮安全投資能力的動態指標中,凈現值、凈年值、投資收益率是三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在投資期內選取適當的評價指標,可以確定安全投資項目的可行性。

(3)從理論上說,這種“收益――成本”方法做出的投資決策是一種滿意解,即在可供選擇的方案中,使有限的安全投資取得最佳的經濟效果,更符合實際情況,可作為企業確定安全投資項目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羅云.安全經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3).

[2]田水承.現代安全經濟理論與實物[M]. 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3).

[3]曹瑞鈺.環境經濟學與循環經濟[M].杭州: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6).

篇7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

企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在確定其初始投資成本后,持續持有期間,視對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等情況的不同,應分別采取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在實踐中,由于這兩種方法比較復雜,不好把握,筆者結合案例進行了對比分析,以期能對財務工作者有所幫助。

1.認知及適用范圍

成本法認知及適用范圍:成本法是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入賬,不隨被投資單位權益的增減而調整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適用范圍: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主要為兩類:一是對子公司投資;二是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除追加投資外,其投資成本在持有期間基本上保持不變。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但所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超過部分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權益法認知及其適用范圍:權益法是指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后,在投資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按照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主要為兩類:一是對合營企業的投資;二是對聯營企業的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投資時對于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該差額不要求調整投資成本;對于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兩者之間的差額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同時應計入取得投資當期的損益。

2.核算方法對比。兩種方法的比較:投資單位采用成本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受被投資單位盈虧和其他權益變動的影響。只有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相應的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受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影響。因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需要根據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進行調整的。只要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就要相應的進行調整。所以在被投資單位實現盈利的時候,所有者權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要調增,確認投資收益,發生虧損時,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減少了,所以要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應收股利。

3.具體核算程序

3.1成本法核算

例:甲公司2011年1月1日以2400萬元的價格購入乙公司3%的股權,購入過程中另支付相關稅費9萬元,乙公司為一家未上市企業,其股權不存在活躍市場價格亦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可靠確定其公允價值。甲公司在取得該部分投資后,未參與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決策。取得投資后,乙公司實現凈利潤及利潤分配情況見下表:

甲公司投資時應確認的投資成本、每年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及相應的賬務處理如下:

(1)2011年:投資時: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以支付的現金、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為初始投資成本。對于購買價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應作為應收股利處理,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2400萬元+9萬元=2409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 24090000

貸:銀行存款 24090000

乙公司宣告分派2011年度利潤時:甲公司應分得股利=2700萬元×3%=81萬元。因當年被投資單位乙公司分派的2700萬元利潤是其在2010年及其以前期間已實現利潤的分配,所以81萬元的股利不能作為初始投資成本,應作為應收股利處理。

調整后的初始投資成本=2409萬元-81萬元= 1968萬元

借:應收股利 81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10000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810000

貸:應收股利 810000

(2)2012年:按照成本法核算要求,以后年度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投資以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凈損益的,投資企業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應享有的部分應作為投資成本的收回。應沖減投資成本金額=(2700+4800-3000)3%-81=54萬元,當年實際分得現金股利=4800×3%=144萬元,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44-54=90萬元

借:應收股利 144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5400000

投資收益 9000000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14400000

貸:應收股利14400000

篇8

摘 要 在企業間相互聯合進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投資活動在企業之間日漸普遍,投資成為了企業最常進行的經濟活動之一,而在投資中,長期股權投資又是投資項目中比較難以進行會計處理的一個項目。本文試圖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的歷史演變開始,引出當今最主要的會計處理形式,進而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關鍵詞 長期股權投資 成本法 權益法 會計處理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完善,市場化進程深化,資本市場逐漸健全。企業間越來越多的相互聯合進行經濟活動,投資活動已日益成為企業中最為常見的經濟活動之一。而在投資項目中以長期股權投資最為重要和關鍵,其會計核算最為復雜。

一、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的演變

(一)在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的探索期,1997年之前

首先,1978之前改革開放尚未開始。我國是計劃經濟體系,以行政命令調節經濟。導致企業間幾乎沒有聯營關系,更不用說以股權方式形成關聯或控制關系。因此,當時企業之間完全不用考慮投資及相關問題。

其次,1978-1990改革開放前期。隨著改革開放開始,計劃經濟體系瓦解,市場經濟體系逐步建立,企業逐步改制為控股企業。集團形式的企業結構不斷開始涌現,初期雖然以契約合作為主,但合作形式不斷規范,股權投資逐漸成為主要方式。因此,此時企業需要考慮對投資及其相關問題的計量核算。這時成本法引入到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之中,但采用比較簡單的核算方式,只以投資企業取得股權的實際成本為準,除非增減或轉讓股權,其賬面金額始終保持不變。無論企業當期盈虧,只以投資企業取得被投資企業現金股利確認投資收益。由于方法簡單死板,會導致投資企業的資產,權益及利潤不能如實反映被投資企業在其中的經濟狀況。

最后,1990-1997改革開放逐漸深入。隨著證券交易市場的成立,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建立形成。我國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以投資者的身份日漸活躍,投資者要求上市公司維護股東權益,要求其按現代企業制度披露會計信息的呼聲越來越高漲。1991年,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報中,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已開始接近國際準則,允許長期股權投資以重置成本進行重估并進行后續調整,重估升值部分計入“資本公積”。同時,會計界呼吁在我國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中應引入權益法。

(二)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的初建期,1998-2005

1998年6月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起,我國對投資業務的處理開始了用準則進行規范的時代。并且在2001年頒布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進一步規范。在這些準則不斷完善中,解決了以前長期股權投資在會計處理中不確定用什么方法核算的問題,并且明確規定了當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股權比例達到20%以上,或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條件下,就應該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但準則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準則中對成本法和權益法的選擇只是一種處于在職業判斷下的選擇,未能使用明確標準;對投資差額在不考慮合并報表的情況下,是否攤銷,如何攤銷都是值得商榷等問題。

(三)我國具體會計準則的完善期,2006至今

2006年財政部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重大改革,頒布了1個基本準則和38個具體準則,對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從各個方面方法進行了重大改革。新的會計準則,對使中國經濟體制與整個國際經濟體制接軌,對發展資本市場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使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日漸趨同。同樣,在具體準則中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從確認范圍到披露等各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和完善。

二、目前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會計處理的主要方式

(一)應用范圍

1.成本法:(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即企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1)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即企業對其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的,即企業對其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初始投資資本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1.成本法: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成本。除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外,投資企業應按照享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投資收益,不再劃分是否屬與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

2.權益法: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進行比較來判斷是否計入當期損益、調整成本等。當大于之時,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也不單獨確認差額;當小于之時,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三)成本法與權益法之間的轉換

1.權益法轉為成本法:投資企業由于減少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并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改為成本法核算,并以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

2.成本法轉為權益法: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但不構成控制的,應改為權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或按相關規定確定的投資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不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追溯調整。

(四)長期股權投資后續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準備后,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2.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在符合股權轉讓條件時,根據取得的處置收入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和已確認但尚未收到的現金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投資損益。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時還應將原本計入資本公積金項目的相關金額轉為處置當期的投資收益。

三、對成本法和權益法會計處理的思考

1.成本法不斷變革改進,其成本法的會計核算變得越來越簡化,符合明晰性原則。由于成本法只按當期應獲取的股利和利潤份額計入當期投資收益。這樣的會計處理單一,出現錯誤的可能性降低。而且,由于這種做法與稅法的規定一致,可以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這些做法也使得會計結果更加準確,但由于只是簡單的利潤平均分配,也會使相關的會計數據失掉一定的真實性,不能更完整精確的反映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

2.在權益法中,引入“公允價值”的概念,更加公允有效的反映了企業經濟業務狀況,增強了會計信息之間的相關性、可比性。通過公允價值計量,可以更加科學的進行預測和決策。通過公允價值,也可以減少企業對利潤的操縱,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但公允價值的確認復雜,并且不確定性較高。在實務中,除了證券、房地產等可以明了簡單的辨明其公允價值,其他被投資單位的個別或一組資產的公允價值辨認比較困難,所以需要會計人員有更高的職業判斷能力。

3.在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核算時,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采用了未來適用法,而不再使用追溯調整法。這樣不僅可以簡化繁瑣的追溯調整程序,而且可以更加客觀的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也可以更好的保證不同會計期間賬務報表數據之間的可比性。

4.在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損失確認方面,采取了一經確認就不得在以后會計期間轉回的方式,該規定不僅簡化了相關的會計核算,而且防止了一些企業利用資產減值損失的調整進行盈余管理,保證了利潤信息的真實,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投資.北京:財政部財會字[1998]126號.1998.

篇9

    [摘要] 成本法是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之一,本文通過實例對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會計處理進行了歸納整理,并提出了一種簡化的計算方法。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采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或被投資企業在嚴格的限制條件下經營,其向投資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時應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文主要討論成本法下投資企業投資收益的會計核算。

    一、企業會計制度關于成本法投資收益的處理規定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時,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作為當期投資收益。但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若被投資企業分派的屬于投資前累積未分配的利潤又被投資后實現的利潤彌補,則投資企業應在原累計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范圍內恢復投資成本,確認為當期的投資收益。

    二、常用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

    企業在按照上述規定具體進行會計核算時,應分別投資年度和以后年度處理:

    (1)投資年度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處理

    投資企業投資當年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如來源于投資前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則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如來源于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利潤,則確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如不能分清是來源于投資前還是投資后的凈利潤,則按以下公式計算確認投資收益或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投資當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當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被投資企業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投資年度應享有的投資收益

    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如為正數,則按此金額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如為負數或零,不需沖減,分得利潤或股利全部計入當期投資收益。

    例1:A企業于04年4月2日以500萬購入B企業3%的股份,B企業04年凈利潤50萬,04年12月31日宣告分配04年股利60萬。則:

    A企業04年應享有的投資收益=500000×3%×(9÷12)=11250元

    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600000×3%-11250=6750元

    會計分錄:

    借:應收股利 18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企業 6750

    投資收益 11250

    (2)投資年度以后的利潤或現金股利

    計算公式: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資企業累積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投資企業已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當年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如為正數,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如為負數,恢復增加初始投資成本,但恢復數不能大于原累計已沖減數。

    例2:02年1月2日A企業以60000000元投資于B公司,占B公司表決權的10%,采用成本法核算。B公司有關資料如下:(1)02年4月20日宣告01年度現金股利1500000元,02年實現凈利潤6000000元;(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度的現金股利7500000元,03年實現凈利潤7000000元;(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度的現金股利6000000元,04年實現凈利潤5500000元;(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度的現金股利3000000元。A企業各年有關投資收益的會計分錄如下: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現金股利1500000元,因屬投資以前年度的股利,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150000(1500000×1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0000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現金股利7500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1500000+7500000)-6000000]×10%-150000=150000元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7500000×10%-150000=600000元

    借:應收股利 750000(7500000×1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50000

    投資收益 600000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現金股利6000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

    [(1500000+7500000+600000)-(6000000+70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元

    計算結果為負數,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100000元。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6000000×10%-(-100000)=700000元

    借:應收股利 600000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100000

    貸:投資收益 700000

    (4)05年4月20日宣告04年現金股利3000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1500000+7500000+600000+3000000)-(6000000+7000000+5500000)]×10%-(150000+150000-100000)=-250000元

    計算結果為負數,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但恢復增加數不能大于原累計已沖減數200000元(150000+150000-100000)。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3000000×10%-(-200000)=500000元

    借:應收股利 300000

    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200000

    貸:投資收益 500000

    三、一種簡化的會計處理方法

    從上述的例題中可以看出,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核算還是比較復雜的,要分“投資年度”和“以后年度”兩個階段分別計算,而且在按上述公式計算“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時,因需要“投資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資企業各年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及“投資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資單位各年實現的凈損益”等數據,導致投資年度越往后,計算所花的時間會越長。實際上,由于實務中企業一般都是在當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潤或股利,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一種簡化的核算方法,可以不必計算被投資企業累計的應得利潤和應收股利,只需比較股利所屬年度的被投資企業的應得利潤和應收股利。不管是投資年度還是以后年度,都可采用以下這種簡化的方法來計算成本法下的投資收益,計算公式:

    投資企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上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投資企業持股比例×(上年投資持有月份÷12)

    注:由于實務中企業一般都是在當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潤或股利,因此公式中的“上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實際就是被投資企業股利所屬年度的凈損益。

    投資企業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投資企業本年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

    同樣,計算出的“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如為正數,沖減初始投資成本;如為負數,恢復初始投資成本,但恢復增加數不能大于原累計已沖減數。

    我們先以例2為例,看看計算結果是否相同:

    (1)02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01年度的現金股利1500000元,因屬投資以前年度的股利,可直接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也可按上述簡化公式計算,由于A公司02年才取得投資,“上年投資持有月份”和“上年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損益”實際都為零,則: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0

    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1500000×10%-0=150000元

    (2)03年4月20日宣告02年現金股利7500000元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6000000(02年B公司的凈利潤)×10%×(12÷12)=600000元(注:A公司于02年1月投資,因此“上年投資持有月份”應為12)

    應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7500000(03年B公司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10%-600000=150000元

    (3)04年4月20日宣告03年現金股利6000000元

    應確認的投資收益=7000000(03年B公司的凈利潤)×10%×(12÷12)=700000元

    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的金額=6000000(04年B公司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10%-700000=-100000元

    計算結果為負數,應恢復已沖減的初始投資成本100000元。

篇10

作為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醫院成本核算影響著眾多相關者的切身利益。本文結合我國醫院成本核算現狀及先進的信息應用技術,提出采用作業成本法和ERP系統綜合核算醫院成本。作業成本法中先進的管理思想和ERP系統對于信息完善的控制會對醫院的經營管理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醫院成本核算;作業成本法;ERP

一、引言

醫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體系,需要科學的經營制度和管理手段來支持其正常高效的運轉。為了實現更好的成本核算和監控,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系統。當前的醫院成本核算遠不能達到成本核算的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成本核算和會計核算的一致性。為了能夠更全面的進行成本核算,就必須打破科室的桎梏,將全部的資金消耗計算在內。根據實際受益程度對各個核算對象進行費用分配和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解決成本核算和會計核算的不一致性。同時醫療服務業務流程復雜,層次多,涉及面廣,這些無疑都加大了手工統計核算的工作量和難度,醫院實現自動化顯得非常必要。醫院可以運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以醫療為主的數字化采集和傳輸系統,這不僅對于醫院的信息網絡成本管理大有裨益,也能使其質量監控能力得到提高。在與財務系統共享數據的同時,ERP系統可以真正幫助各級核算員更好的完成數據收集和計算工作。因此,基于作業成本法和ERP系統研究醫院成本核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作業成本法在醫院成本核算中的應用

(一)作業成本法與醫院成本核算

作業成本法將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作為產品或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對待,提高了成本計算的準確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醫院沒有將間接費用單獨進行分析處理或是將其分到具體的科室服務項目,這就導致營業費用不能作為可用數據來進行決策分析。而營業費用占據醫院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不將其考慮在內,勢必會影響決策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為了能夠對醫療服務及病種進行合理定價,就一定要考慮管理費用。只有將管理費用費配到具體的科室、醫療服務項目和病種中,才能提高對其成本管控的能力。一般情況下,直接成本占醫院成本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間接費用。因此,正確地運用作業成本法來進行醫院成本核算就顯得尤為重要。醫院發生成本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由于病人享受了特定的醫療項目;另一部分是醫療活動對醫院各項資源的消耗,例如醫護人員的工資以及折舊費用的攤銷等。這種分類能更清楚地劃分醫院內部各種成本的比例,從而更加準確地進行資源分配。因此,在醫院核算中,作業成本法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

(二)醫院作業成本核算的流程

醫院成本核算的基本結構主要分為三級:醫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和醫療項目成本核算。醫院成本核算的級次最高,核算方法也最簡單,因為在核算的過程中一般不會涉及到分攤成本的問題。其核算對象是醫院,通過歸結醫院所有的成本費來計算總成本。科室核算成本是級次排名第二的核算類型,其現實意義在于快速找到醫院的經營問題,其研究對象是各科室,通過計算各科室的總費用對其經營狀況進行直觀評價。最低級次的核算類型是醫療項目成本核算(病種成本核算),其研究對象精細到單個病種,計算單一醫療服務的成本。要想計算出間接成本,就必須先得到主要作業成本和輔助作業成本,其中由成本對象直接承擔的成本是主要作業成本,其他的則歸屬于輔助作業成本。為了更好地進行第一級次的計算,將有關科室進行合理的分類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據其科室的不同,將其分為直接成本中心和間接成本中心兩大類,間接成本中心包括一般輔助科室和行政科室等。醫院可以直接計算出各成本中心耗費的資源,然后將其中的輔助部門成本分攤給各個成本中心。在分攤成本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步驟:一是搜集直接成本的原始數據。直接成本的來源主要有兩部分,對于能夠分清的成本費用直接計入,剩余的成本費用則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二是分攤后勤科室和輔助科室的費用。后勤科室成本費用的分配主要是根據其不同的耗用量,并采用一些特殊的分配方法來分配各后勤科室內部之間相互提供的勞務所產生的成本費用。輔助科室的成本費用可以直接在成本科室進行分配,藥品輔助科室費用直接計入門診和住院藥房,并且根據門急診人次、門診各科收入及門診藥品收入金額、門診工作人員數和各病區的病床數等來對各科室進行成本的分配。三是將行政管理科室費用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四是匯總成本費用。各直接成本科室的總成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將醫院間接成本科室的成本直接歸集到各成本科室,另一部分是將各間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費用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不同的直接成本科室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成本分攤。五是完成第三級次,即各個醫療項目成本的計算,將直接成本中心的成本按照其屬性分類分配到各個醫療項目中。

三、基于ERP的醫院全成本核算實施框架

(一)基于ERP的成本核算整體構想

醫院成本核算中最關鍵的環節是搭建一個良好的成本信息平臺,運用ERP信息系統能夠實現這一目標。ERP信息系統將系統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的模塊,并且搜集每一個模塊有關成本對象的數據。這樣不僅能保持數據和系統的一致性,還能以更低的成本收集到數據。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都可以通過ERP信息系統定期獲得,甚至連一些經常變動的成本信息也可以及時更新。但ERP系統也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時,采取多種成本核算系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二)ERP中各模塊對成本核算的支持

醫院ERP主要包括七個子系統,分別是設備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總帳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應付應收管理。這七大模塊既相互獨立,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圖3展示了各模塊間數據的流向。在ERP系統中每個子模塊的主要負責內容和計算方法如下:設備管理系統主要負責管理針對醫療設備的一系列工作,該系統接受從其他模塊傳來的關于醫療固定資產相關的設備信息以及維護和維修信息,其中小額維修支出將直接傳入總帳模塊,大額支出則直接參與折舊;采購管理系統主要負責物資及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固定資產模塊與庫存管理模塊中的采購成本信息數據都是從該模塊中獲得的;庫存管理系統主要負責醫用和一般物資的管理工作,該模塊直接記錄和管理各科室物資的消耗情況,可以得到各科室物資消耗的第一手資料,記錄各核算單元在供應室領用的衛生材料費用,并將其費用計入總帳模塊;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主要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全過程,其中包含固定資產自采購至報廢的全部信息,該模塊中的數據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固定資產成本數據、資產清查數據及折舊信息;工資管理系統記錄所有職工的工資、福利等信息,并將其匯總傳入總賬模塊;總賬模塊匯集所有其他模塊(包括公共管理費用)的收入和支出數據;成本核算模塊根據成本作業動機詳細分攤由總賬模塊傳入的所有明細成本數據,以完成醫院的成本核算 。

(三)基于ERP的成本核算系統

所有必要的一手數據都可以通過ERP總賬管理模塊獲得,并將其全部傳入ERP成本核算系統。得到必要的成本數據后,就可以利用HIS成本歸集系統對明細賬進行歸類整理。在進行成本核算中,制定出合理的分攤標準,即根據不同的成本動因分配不同的權重比例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更好地探討相對復雜的科室核算和醫療項目核算,圖4展示了醫院成本核算中二、三級成本核算的整體流程。

參考文獻:

[1]李紅:《醫院成本核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柳花:《基于ERP的醫院成本核算研究》,同濟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