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范文

時間:2023-04-08 20:00: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聞寫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聞寫作

篇1

新聞寫作 若干問題 探索

1 搞好新聞寫作必須從練基本功抓起

1.1 素材選擇要通過實踐調查來完成。

選擇素材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選材是要認真鑒別,選用最可靠的材料;不能道聽途說,更不能臆想編造。二是思想性。所選的材料,必須符合四項基本原則,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促進安定團結,有利于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好局面的材料。三是針對性。所選的材料,必須是“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材料,真正能夠解決各種實際存在的問題。四是戰斗性。所選的材料,要能鮮明地表達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怎樣是對的,怎樣是錯的。做到是非清楚,褒貶分明。五是實效性。不要“明日黃花”、“馬后炮”,要選擇反映新情況、新問題的材料,并且要使所反映的材料同黨的工作部署合拍,同實際工作進程相一致。六是趣味性。除了社會新聞、趣聞軼事等本身具有趣味性的報道外,對其他種類的新聞,也要努力挖掘,選用讀者感興趣的材料。這些工作一點兒也離不開深入生活,調查研究。

1.2 結構安排要合理、自然,又符合實際情況。

蓋房子要有一個成功的設計。文章的表達也要講究一定合理的結構。新聞的結構,是指新聞的組織構造,具體表現為敘述事實和安排情節的方式,是新聞內容賴以表達的手段。具體地說,新聞的結構,就是按新聞的內部聯系,按新聞主題思想的需要,以主題為紅線,把經過精選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等材料,有計劃、有條理、有層次地安排貫穿起來。新聞的開頭、結尾、事件的展開,段落的劃分,前后的呼應,左右的照顧,都屬于結構的內容,它有一定規律可循。

1.3 導語的內容既精煉、概括,又反映新聞的核心思想。

新聞的開頭,用簡煉生動的文字,突出最主要、最吸引人的事實,揭示主題思想以便讀者迅速了解主要內容,并能吸引讀者往下看的那一句或幾句話,稱作“導語”。導語在一條新聞中的地位,就像是整部交響樂的前奏曲。敘寫導語是新聞寫作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它能確定新聞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樣子。導語寫得好壞,直接影響到主題的表達是否充分。

1.4 標題擬定有如畫龍點睛,一語中的。

標題也叫題目,目者眼也,新聞標題要起到眼睛的作用,能引人注意、美化版面、介紹內容、評價事實。既是“眼睛”,就要富有神彩,充滿勉力;如果平淡、晦澀、公式化,概念化,就像失神的眼睛,吸引不了人。所以,古人有“好題一半文”之說。意思是說,擬出了一個好標題,就等于文章寫了一半。這也是極言標題的重要性。我們寫新聞,尤其是編輯人員,必須十分講究寫好標題。實踐證明,一個好標題,就是全文精華的點擊和高度濃縮的顯露,能增加新聞的力量,抓住讀者,扣人心弦,而且使人不得不讀,不得不看,甚至久久難以忘懷。

2 新聞寫作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2.1 新聞寫作的背景材料交待要清楚,但要繁簡相宜。

在新聞中說明事物來龍去脈的材料,稱為“背景材料”。背景是為了突出所報道的事物意義,說明事產生的原因、條件、環境等,或是對某一事物作必要的注釋。它對消息中所報道的主要事實起補充、襯托的作用,有助于深化新聞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幫助讀者進―步了解新聞內容。它是新聞的有機構成部分。在新聞寫作中,對于任何一個事件、講話、情況或數據,只有充分地交待來龍去脈,才能確切地反映客觀事物。如果不交待來龍去脈,這個事件的意義就不完整。新聞背景材料,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有關新聞事實本身的歷史狀況,以便讀者用現在同過去相比較;二是與周圍事物的對比;三是與不同方法、不同形式的對比;四是事物產生、發展的多種因素的相互制約;五是不僅要反映某一事物本身,還要從宏觀范圍中看出它的地位、作用,影響以及與其他方面的聯系:六是有關事物的專門知識,有關某一問題的各種觀點、看法以及各種學派、各種藝術流派和學術見解的介紹等;七是有關某人某事、某地的軼事、傳聞和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的介紹;八是在人物介紹中交待有關身世、經歷和在某―方面的成就等:九是報道新產品、新技術、新發明等,要簡要說明它的經濟價值、科學價值及其性能特點:十是必要時,在新聞中用了不為一般讀者理解的名詞、術語和專業用語,要加以必要的解釋。

2.2 數字材料的運用具有相當的說服力,但一定要準確且用到當處。

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質和量兩個方面的規定性。因此,我們寫新聞報道時,既要注意使人們認識事物的質,又要使人們把握事物的量,做到“心中有數”。從新聞寫作來看,數字具有簡煉、準確、醒目、直觀等特點,它是其他文字所無法代替的。在加強經濟報道的今天,各個部門都離不開統計數字。“用數字語言說話”,可以通過反映事物的量,來表現事物的發展變化,準確說明事物的質的規定性。新聞中運用數字,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所用數字要認真核對,看是否真實可靠,表達方法是否合理,比例的計算是否準確;二是運用數字要根據質與量的辯證統一規律,注意與事物發展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不能離開整個事物發展過程:三是要把握事物的最佳量;四是要注意事物各方面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選擇最有代表性、典型性、綜合性的數字來說明問題:五是報道各種數字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弄虛作假;六是報道某方面的數字,應說明材料的來源和根據,以增加其可信度。

篇2

一、新聞的特點

1、短小精練:新聞要短小精練,這是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寫好短消息,便于迅速及時的報道新聞事實,也便于閱讀。

2、語言生動簡潔:新聞的語言只有生動、簡潔,才能吸引讀者

3、“倒金字塔”結構:新聞的寫作是將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寫在新聞的最前面,按事實重要性程度和讀者關注的程度先主后次的安排,內容越是重要的,讀者越是感興趣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遞減。這在新聞寫作中稱為“倒金字塔”結構。

二、新聞導語的幾種寫作方法

1、敘述式導語的寫作:就是直截了當地用客觀事實說話,通過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簡明扼要地反映出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給人一個總的印象,以促其閱讀全文。

2、描寫式導語的寫作:記者根據目擊的情況,對新聞中所報道的主要事實,或者事實的某個有意義的側面,作簡練而有特色的描寫,向讀者提供一個形象,給人以生動具體的印象,這就是描寫式導語的一般特點。一般用在開頭部分,以吸引讀者,增強新聞的感染力。

3、議論式導語的寫作:往往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通過極有節制、極有分寸的評論,引出新聞事實。一般分為三種形式:評論式、引語式、設問句。

三、學會恰當運用新聞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在不少新聞中占據一定的位置,是新聞稿件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交代背景應根據需要因稿而異,更要緊扣主題,還有交代背景時不宜太多,材料要寫的生動活潑。

新聞寫作模板:

以文會友,相約書法

(標題居中,三號字體加粗,正文部分四號字體,首行縮進2字符) 為了讓同學們了解書法,走進書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4月18日晚,我院書法社于文質221開展了正常的日常授課活動。(首段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次活動時間及內容,并且說明一下舉辦活動的目的)

此次活動以書法為橋梁,以文會友,同學們相約書法協會。活動伊始有書法社前任社長楊冬宇為社員們講解毛筆字的正確書寫規范,并回顧了上期授課的內容要點。小老師耐心地講解,并親身示范,同學們一邊認真地聽著,一邊做著筆記。然后同學們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練習整個會場充滿著淡淡的墨香,籠罩著濃濃的文學氛圍。這群書法愛好者,在練習的過程中收起了浮躁不安的心,完全沉浸于書法的

魅力當中。最后活動在社員們相互探討相互交流中落下了帷幕。(詳細敘述活動過程及活動現場的情況。)

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進一步認識了書法,增強了同學間的交流,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同時也繼承和發展著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瑰寶。相信文學社的這份淡墨香會在新聯這片廣闊的天空下越飄越遠,熏染更多的學子。(總結一下這次活動之后的成果有什么好的影響,以及舉辦這類活動的意義,使主題升華)

篇3

關鍵詞:會議新聞;換位;新聞眼;標題;導語;背景材料

會議新聞,是指專門報道會議、反映會議情況的新聞,是新聞報道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形式。據中央電視臺2002年7月的一項統計,35天的新聞聯播節目共播出174條會議新聞,平均每天5條。新華網2002年8月份31天里,僅研討會一類的會議新聞就多達302條,平均每天10條,這些新聞都是通過會議形式來展示現實生活經驗總結、部署工作、交流信息、傳播思想、宣傳產品、建立合作等多方面內容。可想而知,會議新聞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但會議新聞長期以來還存在許多未盡如人意的地方,“臺上臺下,布標高掛,群眾鼓掌,領導講話”。這是對中國會議新聞的真實寫照。在過去的會議新聞中往往有兩個誤區:一是逢會都必須報,而且是按規格報;二是會議消息是應付領導的,只能摘抄領導的講話,無發揮余地。因此,會議改革被提上了當前新聞改革的重要議事日程。

可喜的是,近年來不少報紙為了增強新聞的指導性和可讀性,大刀闊斧也對工作性報道進行改革,諸如:版面上分流――控制頭版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條數;字數上約束――限定字數狠剎長風;寫法上創新――提高會議報道質量。如上海的《東視新聞》早就開始對會議報道方式進行探索,該臺在減少報道會議新聞的同時,對一些重大會議從不同角度去報道,挖掘更多的信息。隨著各地方會議新聞的改革,對會議新聞的寫作也重視起來,各個地方也都進行了許多嘗試,但要真正做起來并把它做好,卻并非易事。

要善于發現 “金礦”,會議并不是沒有新聞,而是要你去善于發現會議中的“金礦”。會議是一個相當豐富的新聞信息源,但是有的記者卻還嘆息一些會議性報道令人乏味,沒有新聞,難以搞出名堂。實際上,這是一些記者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進入信息時代,讀者對時政類新聞特別是會議新聞非常關注,從會議中讀者可以了解到一些上級部門工作的部署、指導思想及實施意見。這給部分行政工作者、企業工作者或普通老百姓都帶來許多前瞻性的指導。因而會議活動、會議程序本身難成新聞,但會議之中可能蘊藏著重要新聞。能不能開采這個金礦關鍵在于記者有沒有靈敏的嗅覺,能不能發現。

一、“換位”思考

任何新聞報道對象都是多側面的,一個新聞事實的發現、認識和反映往往因人而異。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在于新聞視角的選擇。工作性報道中要開掘出公眾關注的新題材,記者就要進行“換位”思考。

換位,就是要調整記者的思維方式和報道視角,盡量從讀者關心和感興趣的角度去捕捉信息、選取題材、尋找角度、提煉主題,求新求活求特色。

(一)選擇生動鮮活的政務亮點

政府部門有些會議和活動,雖然有很強的工作性,但有時也會透出新聞亮點。2001年10月1日,湖北省召開了會議頒布了一項措施:武漢免費開放一些新建的公園、廣場,不再收取門票。這只是當地政府部門進行的一項具體工作,算不上是什么轟動的新聞。但這引起了人民日報社記者羅盤的注意和思考,他開始跟蹤了解這方面的情況,并不斷了解其它省會城市的做法。通過對比,很快羅盤寫出了通訊《武漢,公園免費開放之后》,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二)選擇貼近讀者的新鮮經驗

報道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要使讀者產生興趣,選擇題材就要在與公眾的接近性上下功夫。“三個代表”的學習教育活動,是各地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黨報報道的一個重點。中心工作如何報道才能出新,如何與讀者拉近距離?要拉近就必須深入采訪,貼近群眾。

二、嫻熟的寫作技巧

(一)是注意精心制作標題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是對新聞內涵的高度概括和濃縮。因此在制作上要準確、凝練、生動、鮮明。

(二)是注意掌握導語的寫作技巧

一些會議新聞可以將會議用作“由頭”將讀者直接引到新聞現場,不僅貼切、自然,沒有什么“會議味”,而且增強了文章可讀性。

(三)是注意背景材料的運用

介紹背景材料既可以幫助讀者加深了對新聞事實的理解,又可以使新聞人物富有了深刻的內涵。

(四)是注意了行文精練,做到了文約意豐、言簡意賅

這要求記者在選材上要精當、概括,把基本上把該說的、讀者關心和感興趣的新聞事實在有限的篇幅內說清楚了。盡量爭取讓一句話多傳遞幾個信息。

陸游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會議報道中雖有“金礦”可采,但需要記者付出艱苦的努力,同樣是跑會議,同樣是參加一個活動,為什么有的記者能捕到“大魚”,有的記者卻只能捉到“小魚小蝦”,差異就在于“紙”外的功夫。但我相信,成功總是屬于那些勤奮敬業的記者。

參考文獻:

[1]《實用新聞寫作》第241頁,第242頁,康文久主編、高紅玲副主編,新華出版社,2002年出版.

篇4

各學生社團:

為進一步提高蔚然社團文化網新聞稿件質量,更好地為各單位和廣大師生提供新聞信息服務,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特就新聞來稿提出以下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新聞稿件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原則,全面反映校園生活,反映滁州學院學生社團的發展動態。稿件中應體現活動目的及組織活動的意圖、預期效果、活動過程中的反響、效果、同學響應熱烈程度、對活動的總結、對意義的闡述、對主題的升華。盡量與實事熱點結合起來,闡發活動深層次的意義,不要僅僅停留于表面,突出新意,創新精神。

2、新聞稿件要突出新聞性,內容要真實、準確、客觀,切忌含混、模糊、夸張,應盡量避免對該新聞事件進行主觀判斷和評價。構成新聞要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過程必須真實;新聞中引用的資料、史實、引語、數字,新聞中涉及的人物姓名及其職務、職稱,以及有關單位部門的名稱(一般要求全稱或規范簡稱)等均應準確無誤。

3、新聞稿件要突出時效性,重大活動要及時報道,重要新聞投稿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特殊情況不超過3天。

4、新聞稿件發出時,可將與新聞事件相關的背景資料作為附件一并發送。

5、新聞稿件字數要求如下:小型活動100—200字,中型活動 300—500字,盛大活動1000字以上,。

6、新聞稿件格式要求:標題三號宋體;正文小三號仿宋,行距1.25倍。

7、新聞稿件中涉及人物的職務、職稱一般只在第一次提到時出現。

8、新聞稿件一般應配發相關圖片,圖片一般在1--3張,重要新聞稿最多不超過6張。圖片內容要緊扣新聞主題,突出主要人物和新聞事件的進程。圖片要求清晰,色彩、亮度適中,大小在200kb以下。圖片應以jpg格式作為附件與文字稿一并發送,勿將圖片插入word格式文字稿。

9、新聞稿件由各社團信息員統一報送,報送前應經本社團負責人審核同意,報送后請及時通知社團聯宣傳部。

10、社團聯宣傳部根據學校團委和社團聯合會宣傳工作有關規定,對新聞來稿進行修改及對圖片進行取舍,并決定新聞的形式和欄目。

二、具體要求:

1、講座類活動

須適當介紹主講者有關的背景資料,并較為詳細敘述講座主要內容,闡發講座意義。講座的意義不僅僅局限在講座本身的內容和對聽講者的教育上,還可體現我校對學術氛圍的重視,我校的學術特色等。

2、參觀類活動

除總體要求外,應包括對參觀地點、歷史背景的一定介紹,并結合這些背景,闡發參觀活動的意義,對參觀者的教育效果等。

3、會議類活動

要闡明會議的目的預期效果的達到和意義,適當展望等。

4、體育比賽類活動

主要突出參賽者的精神面貌和觀眾反響等,可與競技體育精神等聯系起來。

5、參加學校校及其他社團組織的活動

篇5

(1 )真實性要求的區別

新聞寫作與廣告文案寫作都要求真實。但是,兩者對于真實性的要求在范圍、尺度、對象等方面都有本質的不同。廣告文案寫作的真實是信息內容的真實,《廣告法》對廣告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問題有明確的規定。如果違反了《廣告法》中對有關信息的真實性要求,就是違法廣告作品。但《廣告法》對表現形式和表現風格上的真實性要求

只是藝術真實尺度。在表現方法上,并不要求體現現實的、完全的真實,允許虛構。

(2 )媒介運用的區別

新聞作品的發表和傳播,有一定的媒介制約。而廣告文案作品的和傳播,對媒介無特殊要求。廣告文案寫作的媒體運用范圍遠遠超過了新聞寫作的運用范圍。只要是有利于目標受眾接收、有利于說服受眾的接觸途徑就是好的媒介途徑。

(3 )時效性的區別

新聞寫作強調作品所體現的時效性,時效性是新聞作品的生命,但廣告文案寫作對時效性問題沒有特殊要求,它所傳達的信息內容可以是任何一個時期所發生的。為有效傳達廣告信息、加強廣告信息的親和力,廣告文案寫作甚至可以為產品特意營造一個合適的時代背景。同時,為了利用時效性,達到信息傳播的新聞效果,廣告文案寫作經常利用信息本身所具有的時效性,運用新聞寫作的特殊結構、新聞寫作的特殊語言表達程序和表達風格來吸引消費者的視聽,表現消費者的需要。

廣告文案寫作與公文寫作的區別

(1)兩者共屬于信息傳播方式

兩者都是信息傳播方式,都是具有信息傳播功能的寫作形式。

(2 )廣告文案寫作運用公文的寫作形式達到目的

公文形式有其規范化、程式化特點。這些特點,使公文形式具有獨特的形式說服力:莊重、典雅、規范、具有法規效力。這種形式的規范力和說服力,被廣告文案的寫作者運用,體現在廣告文案文本之中,可達到更進一步的廣告目的。

(3 )兩者對寫作形式的具體要求不同

公文寫作對寫作的形式要求非常嚴格,每一種公文都有一種獨有的格式;公文寫作對語言有特殊的要求,須莊重、典雅,用詞準確無歧義,形式規范化。廣告文案寫作對形式的要求和規范卻不同,只要有助于廣告信息的有效傳達的形式就是好形式,只要是符合產品特性、目標受眾接受特性、媒介有效利用的語言風格就是好風格,無任何形式約束、語言約束、結構約束。

廣告文案寫作與文學寫作的區別

(1)寫作目的性不同

文學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獨具的表達方式,使形式本身的創造成為文學寫作的重要目的。讓讀者陶醉在對文學形式的審美過程之中,是文學寫作者的寫作意義之一。

廣告文案寫作不應該產生游離或凌駕于廣告運動目的的文本形式。只有傳達廣告信息、獲得與目標消費者溝通的、能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和購買愿望的文本形式,才符合廣告文案寫作目的。

(2 )寫作的主體與客體關系不同

廣告文案寫作首先注重的不是如何表達撰稿人的思想、體現撰稿人的才情,而是如何運用才情將信息處理、表達得更準確、更完美、更有吸引力。寫作者的主體性是為客體表現服務的,主體風格是為了客體的目標而存在的。

篇6

關鍵詞:教法探討;主體地位;能力

亞泰藝術傳媒系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應該加大實踐課的力度、深度和廣度,特別在時間的分配方面應突出自己的特色。我從2008年到亞泰任教至今,已五年的時間,下面以我擔任《新聞采訪與寫作》這門課程為例,對相關的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新聞采訪與寫作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灌輸方法,應該打開學生的視野,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社會實踐中去。隨著亞泰教改的深入,結合當前社會新聞媒介的改革現實,我認為:要時刻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高度重視思考與實踐,重視能力培養,盡力教會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亞泰的藝術傳媒系成立以來,對新聞采訪與寫作課沒有進行過專門的教法研究。長期以來,課堂面臨的狀況是:有的老師仍保持灌輸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和需求,課堂不生動活潑,顯得比較壓抑和乏味,因此,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應大力推行。

老師要常常考慮“以學生為中心”。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只有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中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亞泰作為民辦高職教育,更應該突出人的發展。我認為“以學生為中心”,根本目的就在于對學生人性的喚醒和尊重,在《新聞采訪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調動學生的創造活力,讓他們在課堂上勤思考、多提問題、大膽討論、開拓創新,因為這樣才能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師生做不到相互溝通,互動教學從何談起?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09級的學生為例,進入大二時,他們開這門課。一接觸學生,我就深感他們的專業基礎知識很差。后來我了解到學生先前沒有新聞理論等專修課程的知識鋪墊,在教學中,我就先用4個課時組織學生提問題并進行討論:為什么要選擇新聞專業?什么是新聞?新聞有什么價值?為什么把新聞記者稱“無冕之王”?新聞工作者應具備哪些能力?

通過學生暢所欲言的充分討論后,我再介紹“新聞的選擇”,“新聞思維”,“新聞價值及其取向”等,學生逐步理解并掌握了什么是新聞,理解了新聞的價值之后,再去做采訪和寫作就比較容易了。講授采訪時,以學生為中心,我課前布置作業、訓練擬采訪提綱、設計采訪問題,讓學生有什么困難就提出。學生養成善于提問題,課堂就比較活躍,于是在后面的章節教學中,我就盡量采用“問題教學法”,圍繞知識點、重難點讓學生多提問題。這就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

二、教學過程中,高度重視思考與實踐

“心之官則思”,思考使人成熟。無論在課堂內或課堂外,我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他們牢記一條諺語“愚人天天感到無聊,智者時時都在思考”。我深感“思考”的重要,對亞泰學生一定要培養他們養成思考的習慣。

縱觀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新思想不斷取代的舊思想的過程。歷史是思想史,創業也是如此。所以在每次上課前我都安排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獨立思考;教學過程中,也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教學過程結束后,也留出時間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消化反思。《新聞采訪與寫作》第二章主要內容講“新聞采訪的主體和客體”。我講到第二節“新聞記者的自律與他律”時,就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假新聞?假新聞說明什么?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律?兩者相沖突時,你該怎么辦?并且要找出經典的案例給予證明。

《新聞采訪與寫作》第十章“通訊的分類寫作”,我講到第二節“人物通訊”時,強調故事型人物通訊也要“見人見物更見思想”。案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就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時代精神?焦裕祿的人格力量揭示他的精神世界與時代精神有沒有關系?怎樣理解通訊的真實與小說故事的真實?等。開展提問答題,業務討論,案例鑒賞,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啟迪智慧。

三、重視能力培養,教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人們常說,文憑不等于水平。這里的“水平”就是指一個人的能力問題,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崗位競爭是激烈殘酷的,靠的也是能力,所以說“傳播知識是基礎,培養能力是關鍵”,重視能力培養,也應該是藝術傳媒系不可忽視的根本問題。比如說,表達能力,除了口頭表達,還有書面表達,畢業生到社會上去求職,有時不僅僅是靠口才,尋找新聞傳媒、辦公室主任以及文秘類等等工作,有時還需要書面表達,即寫作能力。其實寫求職信、簡歷等等也離不開書面表達,因此,藝術傳媒系還應重視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在《新聞采訪與寫作》這門課中,重點是訓練學生會寫一般的消息,特寫、通訊、短評等工作的能力,因為這種專業能力有時是他們“吃飯”的本領。如何促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實踐非常重要。愛因斯坦說過“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光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不會運用,就好比手中的“箭”再好,不用以射中目標也是無用的。曾聽說,學了物理,有的學生不會接電燈線;學財會的不會算帳,學推銷的找不到市場等等,這就是沒有“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動手能力差,不重視“學以致用”的結果。

只管辛勤耕耘,而不管收獲就不符合亞泰的特色教育。實踐出真知,老師最起碼要像“師傅帶徒弟”那樣,解決好“學”與“用”的問題。在課堂上講課應善于抓住時機多提問題,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他們探求知識,敢于決斷的能力。通過不斷操練和實訓,學會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我們應該堅信有能力的學生進入社會后,不但能求職就業,而且肯定會創業。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新聞寫作若干問題探索

一、搞好新聞寫作必須從練基本功抓起

1.1素材選擇要通過實踐調查來完成。

選擇素材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一是真實性。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選材是要認真鑒別,選用最可靠的材料;不能道聽途說,更不能臆想編造。二是思想性。所選的材料,必須符合四項基本原則,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促進安定團結,有利于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好局面的材料。三是針對性。所選的材料,必須是“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材料,真正能夠解決各種實際存在的問題。四是戰斗性。所選的材料,要能鮮明地表達提倡什么,反對什么,怎樣是對的,怎樣是錯的。做到是非清楚,褒貶分明。五是實效性。不要“明日黃花”、“馬后炮”,要選擇反映新情況、新問題的材料,并且要使所反映的材料同黨的工作部署合拍,同實際工作進程相一致。六是趣味性。除了社會新聞、趣聞軼事等本身具有趣味性的報道外,對其他種類的新聞,也要努力挖掘,選用讀者感興趣的材料。這些工作一點兒也離不開深入生活,調查研究。

1.2結構安排要合理,自然,又符合實際情況。

蓋房子要有一個成功的設計。文章的表達也要講究一定合理的結構。新聞的結構,是指新聞的組織構造,具體表現為敘述事實和安排情節的方式,是新聞內容賴以表達的手段。具體地說,新聞的結構,就是按新聞的內部聯系,按新聞主題思想的需要,以主題為紅線,把經過精選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等材料,有計劃、有條理、有層次地安排貫穿起來。新聞的開頭、結尾、事件的展開,段落的劃分,前后的呼應,左右的照顧,都屬于結構的內容,它有一定規律可循。

新聞報道的基本結構比較簡單,大多數是這樣的順序:一是導語;二是解釋或深化導語的材料;三是必要的背景材料;四是次要的或不太重要的材料。這就是說,寫作的順序不是照相式的平鋪直敘,而是要“開門見山”,一開頭就在導語中揭示主題,引出闡述,解釋新聞主題的主體。總之,新聞結構的特點是要把最重要的事實寫在導語中,寫在新聞的前面,其他各個細節則按重要性順序排下來:愈是重要,愈排在前面,形成一個“倒金字塔”式的結構。

1.3導語的內容既精煉、概括,又反映新聞的核心思想。

新聞的開頭,用簡煉生動的文字,突出最主要、最吸引人的事實,揭示主題思想以便讀者迅速了解主要內容,并能吸引讀者往下看的那一句或幾句話,稱作“導語”。導語在一條新聞中的地位,就像是整部交響樂的前奏曲。敘寫導語是新聞寫作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它能確定新聞的其余部分是什么樣子。導語寫得好壞,直接影響到主題的表達是否充分。

新聞導語的形式沒有統一的規定,可以根據新聞主題思想的需要采取各種新穎、靈活的形式:一是以新聞人物的話作導語;二是用對比的手法寫導語;三是運用比喻概括主要新聞事實作導語;四是用設問句自問自答作導語;五是抓住最能反映主題的具體事實作導語;六是運用有說服力的數據作導語;七是用群眾感興趣的背景材料作導語;八是運用生動形象的群眾口語或名言警句作導語:九是用歷史趣聞軼事、民間傳說等作導語;十是以情景描摹作為導語。

1.4標題擬定有如畫龍點睛,一語中的。

標題也叫題目,目者眼也,新聞標題要起到眼睛的作用,能引人注意、美化版面、介紹內容、評價事實。既是“眼睛”,就要富有神彩,充滿勉力;如果平淡、晦澀、公式化,概念化,就像失神的眼睛,吸引不了人。所以,古人有“好題一半文”之說。意思是說,擬出了一個好標題,就等于文章寫了一半。這也是極言標題的重要性。我們寫新聞,尤其是編輯人員,必須十分講究寫好標題。實踐證明,一個好標題,就是全文精華的點擊和高度濃縮的顯露,能增加新聞的力量,抓住讀者,扣人心弦,而且使人不得不讀,不得不看,甚至久久難以忘懷。新聞標題要注意概括性,以盡可能簡煉的一句話,準確地說明這條新聞的主要內容。它要求在有限的欄目內,概括出新聞的主要事實,以最少的宇數表達其內容。這就是說,新聞標題必須簡煉。然而,標題是否簡煉,不能離開內容來評定。經過概括作出的標題,首先必須準確地反映新聞內容。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好的新聞寫作是它的標題給“點”出來的,是標題打出了該新聞的最佳品牌。

二、新聞寫作過程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2.1新聞寫作的背景材料交待要清楚,但要繁簡相宜。

在新聞中說明事物來龍去脈的材料,稱為“背景材料”。背景是為了突出所報道的事物意義,說明事產生的原因、條件、環境等,或是對某一事物作必要的注釋。它對消息中所報道的主要事實起補充、襯托的作用,有助于深化新聞主題,加深讀者的印象,幫助讀者進—步了解新聞內容。它是新聞的有機構成部分。在新聞寫作中,對于任何一個事件、講話、情況或數據,只有充分地交待來龍去脈,才能確切地反映客觀事物。如果不交待來龍去脈,這個事件的意義就不完整。

新聞背景材料,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有關新聞事實本身的歷史狀況,以便讀者用現在同過去相比較;二是與周圍事物的對比;三是與不同方法、不同形式的對比;四是事物產生、發展的多種因素的相互制約;五是不僅要反映某一事物本身,還要從宏觀范圍中看出它的地位、作用,影響以及與其他方面的聯系:六是有關事物的專門知識,有關某一問題的各種觀點、看法以及各種學派、各種藝術流派和學術見解的介紹等;七是有關某人某事、某地的軼事、傳聞和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的介紹;八是在人物介紹中交待有關身世、經歷和在某—方面的成就等:九是報道新產品、新技術、新發明等,要簡要說明它的經濟價值、科學價值及其性能特點:十是必要時,在新聞中用了不為一般讀者理解的名詞、術語和專業用語,要加以必要的解釋。

2.2數字材料的運用具有相當的說服力,但一定要準確且用到當處。

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質和量兩個方面的規定性。因此,我們寫新聞報道時,既要注意使人們認識事物的質,又要使人們把握事物的量,做到“心中有數”。從新聞寫作來看,數字具有簡煉、準確、醒目、直觀等特點,它是其他文字所無法代替的。在加強經濟報道的今天,各個部門都離不開統計數字。“用數字語言說話”,可以通過反映事物的量,來表現事物的發展變化,準確說明事物的質的規定性。

新聞中運用數字,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所用數字要認真核對,看是否真實可靠,表達方法是否合理,比例的計算是否準確;二是運用數字要根據質與量的辯證統一規律,注意與事物發展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不能離開整個事物發展過程:三是要把握事物的最佳量;四是要注意事物各方面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選擇最有代表性、典型性、綜合性的數字來說明問題:五是報道各種數字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能弄虛作假;六是報道某方面的數字,應說明材料的來源和根據,以增加其可信度。

2.3語言的運用要力求“短、平、快”,其技巧要害是符合大眾口味。

篇8

如果把電視畫面比作紅花,那么解說詞就是綠葉,再漂亮的鮮花,若沒有綠葉的陪襯也會失色不少,要發揮好解說詞的陪襯作用,在語言運用上要切實做到為看而寫,為聽而寫。

為看而寫

解說詞要力爭有畫面感,語言的運用要做到準確、生動、具體、形象。

1、語言要準確

要求語言準確并不是要過多地用一些概念化的語言,例如“很好”,“十分美麗”,“非常緊張”之類的語言,這些語言雖然不能一概排斥,但運用時要慎重選擇。語言準確不但要求內容準確,表達準確,同時要求和畫面形象吻合,否則會產生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也就是聲畫脫節。從新聞的綜合統一效果來看,無疑是相互干擾或抵消。

2、語言要具體

解說詞的寫作對語言具體生動要求更嚴格。直觀可見的畫面語言要有相應的具體解說,才能把事件、思想、觀點、人物傳達得清清楚楚,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說得栩栩如生、具體實在,才能使觀眾產生一種明晰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接受。比如:畫面出現一個企業場景時,解說詞要說明這是哪個企業,當出現一個人物在講話時,解說詞要說明這個人是誰,免得讓觀眾費心猜測。電視新聞稍縱即逝,不容觀眾細細琢磨,如果不具體生動,人們看過之后就會煙消云散。所以要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要求新聞本身所有的因素都能具體生動,既有人物,又有思想,既有聲音,又有色彩,構成現實生活中的事件,造成生活的立體感,這樣的解說詞能引起觀眾的感情共鳴,給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語言要形象

形象常常和具體連在一起,又是電視新聞的起碼要求,形象化的語言是解說詞寫作中不可缺少的語言,是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聞內容的重要方法。解說詞寫得如果能具體又形象,也能夠造成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彌補電視傳播一瞬即逝的不利因素,讓人們獲得更多更深的視聽感受,從而加深對新聞的印象。要使解說詞寫得形象活潑,采用一些修辭手段也非常必要,比如比喻、擬人、象征的手法等,使人很快理解所談的事物。

為聽而寫

電視新聞解說詞包括在聽覺語言中。所以寫除了是為了看以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聽。既然寫是為了聽,那就要求解說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盡量避免晦澀的詞句,少用華麗的形容詞,以增強可聽性和親切感。可聽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要讓觀眾容易聽,其次是讓觀眾愿意聽。讓觀眾愿意聽,就是讓觀眾一聽就懂。解說詞是由播音員播給觀眾聽的,通過耳朵作用于綜合器官,而不是通過眼睛閱讀的,因此,所選用的語言和詞匯,包括語言的搭配也要適合于人的聽覺習慣,要做到口語化,生活化。口語化指的是要用經過加工的口頭語言,即在用詞造句上要符合人們的日常說話習慣。這種語言是與書面語言相對而言的。所謂生活化,就是在觀眾能夠接受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尋求接近性。這就是說解說詞不提倡使用華麗的詞藻,而是要使用樸實自然的詞句,這樣選詞煉句,實際上也是對電視新聞創作者綜合構思能力的一個全面檢驗。但是口語化也不等于不加選擇地使用日常用語,口語化寫作更應講求語言藝術的運用。要力爭做到播放時朗朗上口,收聽時悅耳動聽。

篇9

[關鍵詞]電視新聞;寫作;功能;文本要求

在各種新聞類型和具體的新聞語境下,解說詞的功能有強有弱按解說詞在新聞敘事中的功能看,其作用是:信息的傳遞與補充、敘事的整合與過渡、多義的分辨與引導、主題的揭示與深化。

一、電視新聞寫作的功能

(一)信息的傳遞與補充

電視新聞文字稿是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畫面一樣要傳遞信息,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電視畫面具有時空的局限性,只能展現拍攝到的情景,很難展示攝像機不能拍到的情景。而文字可以準確、明晰,且不受時空限制。電視新聞文字稿的基本功能是交代新聞的各個要素和主要事實。有些要素也只有解說詞才能表達清楚。

(二)敘事的整合與過渡

電視觀眾有一種收視定勢,他們從連續出現的事件中,推論其中的前因后果。電視在故事中藝術性地安排敘事時間,使故事的各個事件形成一條因果邏輯鏈。電視聲音語言是這條邏輯鏈上的鏈環,它不但可以敘述完整的事件,還可以連接故事中的情節,提供時空線索。

(三)多義的分辨與引導

電視新聞在敘述較為復雜的事件時,不能單憑畫面,還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電視文字稿運用準確的語言來解說能消除畫面的多義性和模糊性,使新聞信息準確可靠、拓展畫面深度。畫面的優點是形象、直觀、易懂,而有時畫面又不能表達具體準確信息,即使一些熟悉的畫面也應在特定的語境下獲得正確的理解。

(四)主題的揭示與深化

電視新聞中的連續畫面表現形象直觀的信息,在事件性不強或抽象的、思辨性的新聞中,要使受眾通過這些畫面抓住新聞主題存在一定的困難。文字稿這時就必然發揮作用,它能運用文字的概括性強、思辨性強的特點提煉新聞事實的價值意義。能用簡短的語言在導語中將新聞主題作提示,在新聞正文中對意義進行概括,評論,使觀眾對新聞主題認識明確。

二、電視新聞寫作的文本要求

電視新聞寫作的文本要求是對電視新聞的文字、語法、結構等具體寫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本文要求對于電視新聞寫作非常重要。

(一)口語化要求

聲音傳播的特性決定了文字稿是一種口語化的文字。電視中的文字是轉化為語言,說給觀眾聽的。因其聽覺信息稍縱即逝的特點,觀眾沒有更多的時間細細品味詞、句之間細微差別及對語言信息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這和閱讀區別較大,若電視觀眾一遍聽不懂,就不能有機會再聽一次,觀眾接收到的信息凌亂缺失,無效。電視新聞寫作應是為聽而寫。即要用多數觀眾一聽就懂的詞匯、語句表達,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使觀眾能聽清楚、明白,理解準確。

(二)簡潔易懂

新聞寫作講究語言的少而精,用盡量少的語言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以恰當的新聞事實和簡練的文字讓事實本身折射作者的立場態度。在新聞寫作中,剪掉那些繁枝末節,抓住主干,不可過多描述,要用畫面和同期聲說話的,盡可能使用畫面和同期聲。電視交稿的寫作應簡潔,而又不要令人費解。做到簡潔和易懂,電視文稿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遣詞造句應明確具體,不可多義。

第二,正確使用代詞。電視新聞語言中應使用較多的指示性代詞,例如這邊、那邊、這種、那種、這些人、那些人、他、她、他們、此事、這事等。指示性代詞要防止或減少對畫面的重復,使文稿簡潔明晰。在畫面中多個人物出現時不能用代詞“他”“她”代表人物名稱,應使用全稱,不然觀眾就搞不清究竟指的是誰。

第三,控制好聲音信息的余度。聲音具有稍縱即逝的特點,為便于觀眾理解,新聞文稿中應有適當的信息余度。相當的余度本身不帶有新的信息,而對觀眾理解主要信息不可或缺。對重要的信息適當重復,以此突出它的重要性。對于一些重要人物、單位和一些重要的觀點,應在文稿中適當重復。

第四,數字的簡化。電視新聞不適合表現較為復雜的數字,尤其是位數較多、帶小數點的數字。

(三)簡單句與復合句的合理運用

句子分為單句和復句。單句是和復句相對的概念,它一般只有一個主謂結構。單句按語氣的不同可以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在新聞寫作中常用的是陳述句,主要用于對基本事實的陳述。疑問句在新聞敘事中起到設置懸念引出下文的作用。

(四)控制使用被動句、倒裝句

在電視新聞中盡可能使用主動句,少用被動句、倒裝句。由于人們通常心理接受順序為主語、謂語和賓語這樣的常用結構。若在短句中,使用被動句式,人們還可以與動詞聯系起來,若句子本身比較長,主語與被動詞間隔過大,人們容易聽不清,容易聽混。

(五)少使用否定句

電視媒體在許多情況下也是一種伴隨媒體,人們可以一邊干其他的事一邊“聽”電視。這時人們就可能漏聽否定詞“不”“無”“沒有”,尤其是“無”“不”,發音輕而且短促,容易漏聽。一漏聽,整個新聞的意思就可能反了。在表達否定的意思時,可以使用其他表示否定的詞。

尤其要慎用雙重否定句。其原因一是雙重否定句不符合聽覺習慣,可能漏聽造成誤解;二是雙重否定句表達的意思特別強烈,語氣更為堅定有力,完全可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存在明顯的主觀化、絕對化傾向,這與新聞客觀性表達是相對立的。

參考文獻:

[1]黃昌林:論電視聲音的敘事功能. 西南

民族學院學報,2001.8.

[2]魏星: 試論電視新聞故事對戲劇手法

的借鑒.藝術百家,2006.4.

[3]周振華: 論電視專題片中解說詞的創

作—— 兼論電視專題片中文與畫的關

系.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4]印興娣: 對新聞記者職業特質的思考.

世紀橋,2009.19.

篇10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寫作;技巧

在新聞資料獲得中,新聞采訪是最直接的手段,也能夠直觀的將記者的成就和價值體現出來。新聞采訪需要表達精準,獲得有效的信息,而采訪后的寫作,則需要全面的呈現出新聞采訪內容。本文中,筆者主要根據自身的經驗,對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寫作技巧進行了總結。

1合理處理新聞要素和導語

新聞組成包含了導語、主體以及結尾。并且,導語是其核心,其能夠把新聞內容精簡,將其概括成為最客觀、真實、重要的內容。對于廣播電視新聞而言,導語需要進行信息的提供,其中包含5個W一個H。總體而言,在進行廣播電視新聞導語寫作時,必須簡潔、易懂、順暢,絕對不能出現套話、大話以及廢話。導語必須簡單易懂,不但能夠讓受眾聽懂,還應該不落俗套,這樣對受眾的吸引力才會更強。在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從多個角度和方向出發來闡述導語,不但需要考慮到新聞,還應該考慮受眾、生活以及其他一些影響因素,這樣才能夠確保寫出的導語真正鮮活。在進行新聞采訪寫作時,可以通過全局性鋪開的辦法進行,也可以不斷的根據需要推陳出新。此外,在導語寫作時,還應該重視新鮮感,呈現出新聞中最有利的因素,這樣才能夠緊抓受眾的好奇心,讓其獲得全新的視聽感受[1]。此外,在導語寫作時還可以使用口語化的辦法,能夠方便受眾理解新聞的相關內涵和內在意義。

2恰當應用廣播電視語言

在進行新聞稿寫作過程中,必須保證語言真實可靠,將語言作為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核心。對于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寫作而言,文字、鏡頭以及話筒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鏡頭帶給受眾的是視聽效果,而文字稿帶給受眾的是聽覺效果。若是受眾對視覺效果比較滿意,而對文字稿不滿意,那么其興趣也會下降明顯。比如在進行民生新聞播報時,出現的人物不同,記者僅僅簡單的介紹這個人物以及其背景,或者僅僅重視五個W一個H。這種情況下,寫出的新聞稿往往很難成功。語言藝術博大精深,通過語言能夠再一次加工和處理視聽效果。在新聞中,若是攝像頭不能夠將事件完整的紀錄,那么便需要語言來對其進行彌補。這便要求在寫作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稿件時,記者應該進一步的挖掘語言的魅力,發揮語言文字的作用,將鏡頭拓寬。就《舌尖上的中國》而言,語言比較唯美簡潔,能夠將美食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觀眾觀看紀錄片時,聽覺方面也能夠獲得美的享受。

3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

電視新聞需要快速準確的將社會事件以及生活事件反映出來,但是有些記者寫作過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處理消息時存在模式化和程序化的情況。比如在寫會議消息時,很多記者會從地點、會議本身、要求以及與會人員來組稿和報道,而沒有深入的挖掘這個會議的意義。實際上,挖掘深層次的意義更加重要。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這一點就做的很好,能夠深入的剖析新聞背后的故事和新聞,找到其矛盾原因[2]。這樣觀眾在看完后,會深入的了解這個事件,并進一步的關注和監督政府的相關工作。電視新聞也會受到圖像限制,很難對事物進行綜合分析和評論,僅僅通過電視新聞圖像,觀眾對新聞的印象也很難深刻,而語言文字本身的評論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較強,能夠加深新聞報道的深度。

4保證視覺邏輯的合理性

視覺邏輯指的是新聞的文字和畫面是一致的,并且文字需要受到畫面的支配。廣播電視新聞稿寫作時,有些句子不但通順還辭藻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在將畫面和文字配合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現二者并不契合。簡單來說,記者文字稿件會受到視覺邏輯方面的限制,而廣播電視采訪寫作文稿和這個存在一定的區別,廣播新聞可以變更邏輯順序,而電視新聞卻不能夠隨意的變動,比如夜間晚會不能夠配合白天的人物采訪,然后再將鏡頭切換回來。在電視新聞中,不能夠隨意的切換地點和時間,進行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記者,不但自身的寫作功底必須扎實,觀察力和想象力還必須豐富[3]。所以,記者寫作時必須和電視畫面相配合,選擇恰當的文字。在畫面需要文字解釋時,必須及時的通過播報或者字幕的形式解釋,不能夠留有大量的空白,也絕對不能夠出現文字稿和畫面邏輯不契合的情況,導致邏輯錯誤情況出現。記者在進行新聞拍攝時,需要注意邏輯,并根據需要寫好文字稿。

5結束語

作為一名廣播電視記者,想要寫好新聞便必須掌握寫作的技巧,只有能夠熟練運用新聞寫作技巧,那么寫出來的新聞稿才會更有吸引力,才能夠吸引受眾。本文主要分析了廣播電視記者新聞寫作過程中的幾點技巧,希望能夠給記者新聞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幫助其寫出更好的新聞。

作者:馬寧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張雅杰.廣播電視記者新聞寫作技巧之我見[J].新聞世界,2014(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