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23:32: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科研類
科研類這個模塊的題目的選定進本上都是來自學生的導師,一般是其手上的科研項目。例如:超高性能的混凝土研究、混凝土的碳化處理、可再生混凝土等等許多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能的研究題目,受到了本校學生以及招工公司的好評。在設計過程中,同學們要對于相關資料進行查閱,對于本題目的研究狀況做出集體的了解與分析,之后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之中,對開題報告進行編寫。對課題要研究的內容以及要進行解決的一些問題、解決方法、解決步驟、時間安排做出初步的安排。之后與四年來學到的知識進行綜合,與導師進行商討,確定研究方案、進行試驗以及具體分析,與導師一起對研究項目中遇到的一些很難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同時撰寫報告。在此過程學生對于科學的態度會更加嚴謹,解決建筑設計方面問題的能力得到加強,為工作奠定了有用的基礎。
(二)工程項目類
此類模塊的設計課題的來源基本上都是設計院,有的時候也會讓老師確定。關于設計題目的確定一定要對其是否可以應用進行考慮,而且其難易程度也要適當、且一定要和建筑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同時其選題涉及的知識面應該盡可能的寬廣一些。其中框架結構一定要包括結構的設計以及建筑物的外貌設計這兩個方面,其中用手畫的圖紙要多于兩張,結構圖也要比三張多,用來鍛煉學生們畫圖的能力。
(三)施工技術類
此類畢業設計和現場上的一些管理和施工要用到的技術以及一些組織有很多的聯系,對于學生四年來學習的專業知識,尤其是施工方面的進行鍛煉。同時增強對于施工方案的確定、組織設計以及對于成本的計算等等方面的能力。其設計題目大多數出自實際的工程項目,其中要求其報告內容要有經過數據分析運算所得到的圖表;同時要盡量減少重復的地方。
二、教師選擇與多元化
(一)教師學生雙向選擇
現在,我校的畢業設計的題目應該讓有相應資歷的一些老師進行提出,同時編寫題目方案,經審查后就可以在學校的網站進行公布。與此同時,召開會議,與學生們隱形商討,告知學生們關于畢業設計的一些安排,例如指導老師、時間、評定方法等等的安排,讓學生們大體了解,冰夜可以重視起來,老師也要對這些題目進行講解,之后由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愛好以及自身條件隨意保寧并選擇題目。老師在進行大體上的調節,從而實現雙選,可以增加學生和老師對其的積極性。
(二)教師多元化
如果想讓畢業設計的質量得到保證,那么一定要有極其優秀的教師帶領,由于所選的畢業設計的類型不一樣,那么對配備的指導教師也要有一些要求,教師要通過副高以上的職稱評定或者是擁有建筑業的一些權威性的職業資格證的建筑工程師,要在實際上達到多元化。同時要鼓舞老師們努力獲得建筑這個行業的職業資格,從而達到“雙師”型的老師,從而更好的為“多元化”服務。
三、答辯與成績評定
(一)畢業答辯
最后的畢業答辯是對于大學生畢業設計完成的如何的最后的檢測。為了使這個過程更加有效率,更加能看出學生真正的實力,我們選擇答辯的方式來進行。一般情況下答辯進行的時間是一周,其中要有一次組織小組答辯以及兩次公開進行的答辯。公開進行的答辯中,評定小組中要有兩個組長:正、副組長,一定要是致命的專家,對于建筑設計以及結構的安排要有一定的研究,其余人都應已經通過了副高以上的職稱的評定,并設計各個方面。首先,學生們先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介紹,大概十分鐘,可以應用多媒體,然后老師進行自由提問,學生立即作答,最后老師們開始不記名評分,作為最終成績。之后優秀者在進行小組答辯。
(二)成績評定
設計的結果一般有以下幾個:畢業論文、實習報告、英文報告等等。至少在答辯前一周時,就應該將成果整理完成,并且裝訂成冊,讓老師進行批閱,成績結果要在答辯前評定完成。批閱方法要選用交叉式,對象由老師選擇。最終的成績按比例綜合耳釘,其中,百分之四十為論文批閱成績,百分之四十位答辯成績,最后的百分之二十為評閱人給定的成績。畢業設計的成績主要分為五檔,即優、良、中、及格以及不及格,其比例分別為: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十和百分之五。若果學生對所得成績有問題,可以申請進行復議。
四、結語
篇2
面向建筑學專業本科教學的建筑結構課程體系總體構思為:以定量分析為輔助手段,定性綜合認識為根本目的,從建立簡單桿件力學性能的基本概念入手,結合材料性質,認識結構體系的力學特性以及構筑結構傳力途徑的基本規則,最終建立對結構固有力學邏輯所賦予的結構空間特性的認識,了解結構與建筑空間創作結合的途徑。傳統建筑力學教學所強調的量化分析與計算技能在此僅僅是掌握結構力學性能的手段和依據而非目的,是進入結構性能及其空間特性這一廟堂的臺階。課程體系框架如圖2。上述體系中的課程相互銜接、循序漸進、各有側重、相互銜接、要求各異,分三個層次予以實現。第一層次———建筑力學。它是整個教學體系的基礎和出發點。該部分課程本著結構的基本性能是傳遞荷載的思想,遵循結構整體—構件—構件截面—結構整體的教學思路,在不同尺度上認識結構的傳力方式與特性。以概念為主、計算為輔,結構為主、材料為輔,力學性能為主、使用功能和形態特性為輔,以桿件為主要對象,將傳統教學體系中相互隔離的三大力學知識(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完全融合、有機統一。該部分教學體現了量化,概念是為了使結構的力學特性明晰,計算是為了對結構性能的把握具體的目標。定量計算技能的難易程度以注冊建筑師的結構計算要求為基準。此外,還注重密切結合典型建筑材料的性能,闡述各類桿的形態與功能特性及其相互轉化關系。第二層次———結構選型。正如線的移動和轉動可以構成任意形式的面、面的組合可以形成空間形體一樣,結構選型以直桿的力學特性為基礎,提供了結構體系演變的認知線索,即通過直桿的組合、密排、重疊和彎折等定性認識框架、網架、板、墻以及拱、殼體、索、膜及其他空間結構的力學性能,把握結構演化的規律與線索,認識構筑結構傳力路徑的基本要求與方法,了解典型結構體系如墻板結構體系、框架結構體系、框剪結構體系、筒體等的力學特性,了解基于極限狀態的結構設計思想與結構生命全周期的設計理念,強調從經典的建筑案例中認識典型結構形式,初步認識結構固有形態與建筑空間要求的關系。第三層次———建筑中的結構藝術。在前兩個層次的基礎上,該課程更深入地挖掘和揭示結構由其固有力學特性與邏輯所決定的形態美。藝術的本質是創造,結構設計的本質也是創造。通過對現代建筑作品中建筑空間形態與其結構形態相互關系的深入探討,了解從空間形態和傳力方式出發構筑合理而優美的結構的途徑,認識框架、平板和“方盒子”并非結構存在的主要形式(更不是唯一形式),體會結構在滿足其科學性、合理性和力學效率的基礎上具有巨大的創造空間,具有再現建筑空間形態乃至創造新的空間形態的可能。
二、實踐與收獲
針對上述三個層次的內容和要求特點,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建筑力學與結構選型為必修課,為此筆者編寫了教材《建筑力學與結構選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出版)。教材編寫及其教學實踐不再停留于結構的內力圖繪制和強度、剛度的計算校核上,而力求達到力學分析服務于對結構特性的認知,挖掘結構的組合和演變規律,以結構源于工程,服務于工程為宗旨。建筑力學課程著重于結構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與桿件結構的基本力學特性,以定性認識為目的,定量計算為手段。強調結構源于工程而服務于工程,遵循感性—理性—高層次的感性認知規律,每一種結構形式的引入都從實際工程入手,并盡量以工程意義明確、形象易懂的方式介紹力學基本概念,避免生硬的數學力學概念和繁瑣的演算。自始至終貫穿力的傳遞這一認知線索,使力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動態化,使不同結構的傳力特性直觀明確。如圖3所示,從荷載在結構整體(典型如梁柱結構體系)的傳遞路徑入手,建立對力的傳遞的感性認識,再由定量分析揭示桿件截面內力與應力分布特性(如梁的內力和截面應力分布),逐步深入地認識結構的傳力本質,最終通過力流的概念把握不同結構的力學特性。在這一認知過程中,定量分析可將模糊的感性認識導向理性,是不可或缺的臺階和拐杖。但若缺乏對量化分析結果的總結、對比和反饋,又將使分析陷入盲目并流于數字游戲。圖4比較了桁架、索和拱的傳力機制,形象地展示了桁架、拱和索的各自特點,使學生克服了對結構與力學的恐懼心理,使力變得可以觸摸,力的傳遞變得有跡可循,使后續課程中結構的演化有規律可依。
此外,還將材料特性、結構幾何特性、支撐方式與結點聯結方式等也融入結構傳力機制中,綜合全面認識結構的傳力特性。在建筑力學課程把握桿件結構力學性能與形態功能特性的基礎上,結構選型課程從結構體系的幾何特點、構成方式、力學特性及其空間特性等多方面定性認識結構的綜合性能,將建筑力學部分通過量化分析得到的簡單構件的力學概念在典型規則的結構體系中得到定性應用與拓展,使學生了解構筑結構體系的合理傳力路徑的規則與方法。該部分采用課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遵循從結構體系的整體傳力基本要求、規則結構的水平和豎向分體系的幾何特點、構成方式、傳力特性乃至基本構件的力學性能在分體系中的應用這一由整體而局部的認知途徑,使學生對結構體系的力學及空間形態特性的認識有跡可循,并得以了解典型結構體系的組成規則、特點和傳力特性。本階段教學強調結構的演變性,即以直桿的力學特性為出發點,定性闡述各類基本結構(墻、板、拱、索以及曲面和空間網架結構等)與直桿的關聯,從而建立定性把握復雜結構力學特性的認知途徑。如圖5所示,從柱的密排認識墻體的性質、梁的重疊認識板的性質、墻體—柱—筒體的相互轉化認識高層建筑結構的豎向和水平傳力機制,并初步認識曲面和空間網格結構等的演變規律和特性。從高層建筑結構、大跨空間結構以及現代科學技術與新材料的應用等角度分別選取現當代經典建筑案例,探討結構體系的構筑與應用、結構空間形態與建筑空間形態之間的關系。結構選型綜合學生課堂討論參與情況、PPT講述與綜合作業情況進行考核,綜合作業包括課程開始時淺述結構形式的演變與建筑材料應用的結合、課程結束后任選具體建筑案例分析其結構形式、材料運用與建筑功能的結合,課程進行中分組針對建筑案例進行PPT演講。學生所表現出的活躍思路、生動多樣的PPT講述手法、對結構的濃厚興趣以及被激發出的結構直覺令人驚喜(圖6)。
建筑中的結構藝術作為該教學體系的最后環節,為任選課,共32學時,采用針對主題的分組課后準備、課堂研討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建筑結構曾經發生了什么、正在發生什么、將來會怎樣,建筑結構所固有的空間形態美之所在。考核成績以課堂參與、講述情況以及書面討論作業等進行綜合評價。該課程教學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針對結構的傳力特性和構件的空間形態,討論主題包括優美的結構、桿件的變形、組合與運動、結構體系的均衡與延性、平衡或反平衡等,學生分組選取案例展開分析與討論,在結構的合理性、整體均衡性以及平衡穩定性的認識基礎之上,總結表現結構固有邏輯所決定的形態美的方法,并認識某些當代建筑結構在形式上雖然反常規、反穩定與反平衡,而在構筑傳力路徑時仍嚴格遵循結構固有邏輯的特性。第二階段的主題相對宏觀、綜合,側重于結構與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關系,藝術、文化、經濟與科學技術等對結構發展的影響,并針對目前頗受熱議和關注的仿生、綠色、可持續等觀點和建筑案例探究建筑結構仿生的意義和目的,引導學生挖掘結構整體與局部、規則與不規則的關系。該課程同時探索了一種全新的探討式開放式的過程教學方法,教師不再以講臺的占有者和宣講者的姿態出現,而是扮演了引導者、參與者、旁觀者和聽眾的角色,學生對于各種主題的積極參與、活躍開放的思維達成了教學的互相激發,教與學的雙方真正實現了自我發現與互相發現。以上構建的新的建筑結構教學體系以結構固有的特性及其本質為出發點、以量化分析為手段、以對結構體系的力學性能、結構演化的規律性與創造的可能性的認識為目的,避免了流于對現代建筑結構形式感的膚淺的討好。已歷5屆的教學實踐表明,新的建筑結構課程體系保障了內容的連貫性和整體性,彌補了傳統建筑力學中三大力學劃分造成的內容和教學安排的隔離、間斷與冗長。所編教材,力求使力學理論與結構認知密切銜接。學生克服了對結構力學知識及分析技巧的畏懼和抵觸,認識到力之于結構的形象特性———力流,把握了基本構件和典型桿件體系的力學性能。對結構傳力特性的認識不再停留于結構的表面形式,而深入其力學本質。通過上述課程的學習,學生認識到建筑形式的自由源于內在結構骨架和材料的突破,而后者以技術和理論的發展為支撐,對結構形態及其功能的認識促進了學生在后續專業課程中建筑造型設計上的創新(圖8)。正如學生的體會:“每一種結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品質,它同時會深深影響著建筑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空間,甚至會給予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或許也是結構最吸引人的地方。”(建筑學本科生———于思)。“建筑師提升自己的結構素養,尋求和結構師的更緊密合作,看來是未來更震撼人心的建構美學作品的必然前提。”
三、體會與冀望
篇3
以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建筑專業課的教學基本上沿襲傳統的授課方法:“板書+講解”。由于現在很多施工工程都會運用一些先進設備,如全站儀、GPS等,現在部分老師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只是以單一地講解和做簡單的操作為主,而如何應用在工程實際中并熟練掌握在黑板上是無法向學生講解明白的,教師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現場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先進的工具,建設較為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
二、教學方式
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關鍵,對老師來說,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的關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創造性的精神源泉。學生的興趣越濃,求知欲越旺,知識遷移就越快,信息交流量越大,從而達到最佳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學方式的選擇、運用,必須做到語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建筑規范
教材與建筑規范結合的力度較小,就我們學校而言,一些老師在進行建筑專業課程教學時往往局限在對教材的說教,缺乏和建筑規范的有機結合,導致一些學生對這一塊的思考缺乏邏輯性。如2006年,我們開始實施《住宅建筑規范》,教師在講授“房屋建筑學”這門課時,可以和這個規范相結合,但是一些教師卻按照書本循序漸進,沒有把這一規范穿去。我國建筑專業在建筑規范應用教材方面還處在空白階段,缺乏一些使教師和學生教與學兩個方面都可以直接使用和應用的教程。這使得畢業生盡管進入了建筑單位,但由于對規范不熟,無法盡快進入實際工作,阻礙了綜合能力的提高,往往還要進行建筑規范的學習和培訓。
2.實用的教學內容
在內容上以實用為原則,對日常工作和學習中需要且經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能重點介紹,著重講解。如:建筑工程測量中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GPS等儀器的基本操作,如何在實際工程中使用是最重要的,應該重點介紹。對于《建筑CAD》這門專業基礎課也是建筑專業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將來從事建筑設計,簡單繪圖打好基礎,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
3.課堂外教學
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廣闊空間,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一個信息化平臺。如教師可以建立圖文并茂、資源豐富的網咯課程教學網站,把PPT,建筑規范,試題,補充知識放到網站上去,以便學生查閱,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自主學習資料。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可以讓在校學生參與,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網絡教學資源,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提高教學實效。另外,教師可以利用電子郵件和QQ進行師生溝通與交流,將答疑空間移到校外。
三、實際操作
建筑專業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應以實踐課為重點,實踐題盡量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實際應用相貼切的工程任務之中。在課時安排方面實踐課時與理論授課課時為1:1,實踐的考核成績同樣不低于課程總成績的50%,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提高建筑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為了保障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踐任務,教師應悉心輔導,學生應反復操作,體會通過某個操作所得的結果,尋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終達到能綜合運用的目的。
四、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兩個部分:筆試考核和實踐能力考核。筆試考核主要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進行考試;實踐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實踐作業作為考核依據,成績為百分制,理論考試占50%,實驗成績考試占50%。
五、結語
篇4
在授課之前事先樹立明確的目標,以目標為中心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還能增強教學效果,利于學生技能發展觀的形成。
1.專業能力目標
對于建筑專業的能力,應要求做到:①能制訂有效的施工計劃;②能有效對施工過程進行組織與協調;③擁有專業熟練的技能;④對工程結果的評定總結能力。
2.職業精神目標
建筑行業作為一項難度大、強度高、環境多變的專業,在對作為將來從業人員的學生進行培育時,對其職業精神的培養同樣必不可少。除了需要有基本的團隊協作與吃苦耐勞精神外,還必須擁有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的意識,才能保證施工快速安全地進行下去。
二、完善實訓課教學方法
1.有效利用現場情境教學
建筑專業的實訓課教學,是讓學生將從書本上習得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際體驗轉化為頭腦中真正知識的有效環節。中學生的社會閱歷淺,缺乏經驗,并沒有真正接觸或體驗過建筑行業,假如在此時對其灌輸過多理論知識,會導致學生難以接受,失去積極性。因此,在實訓過程中可使用大量現場教學或者情景模擬來幫助學生消化知識內容,如利用實訓課時間帶學生參觀社會上的施工場地,體驗實地操作,或者在課堂上利用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演示的方法以加強直觀認知。
2.師生間互動與合作
在具備了完善先進的教學硬件設施的前提下,授課教師在實訓課教學時能否把握好教學的關鍵點,提出正確的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點。由于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過少,在剛剛接觸建筑專業的知識時總會出現一知半解,難以全部消化理解的情況。作為教師,應當在此時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心中認為的難點疑惑:如在課堂上專門騰出時間為學生答疑,或者在課后深入學生中進行交流探討,同時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的方法,找出每一個學生的不足與欠缺,對其引導指正,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
3.利用模型
在上文提到的實踐教學中,當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從直觀主體上對建筑學有了了解;然而對于建筑的內部結構、材料類型尚存在很多疑問,而這些內容僅通過書面的知識來補全顯得過于抽象,因此,可用三維立體模型的制作與分析來彌補這一空缺。教師可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利用手邊的材料進行三維立體模型的制造。材料可用紙、木頭、鐵絲、陶土等,做出模型后教師對每位學生作品進行分析評價,并根據模型來講解構造與材料,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最為直觀的認知,還培養了其空間想象力與創造力。
4.加強實踐訓練
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學習才是培養職業能力最有效、直接的方法。實訓的先后順序應依照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教師的帶領下循序漸進地推進,以搭建建筑中最基本卻最重要的腳手架為例:教師先根據此項目選好場地,提供所需資料與材料,再利用課堂時間先向學生具體展示工作過程,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學生進行任務分配之后,開始討論腳手架的材料并研究正確的搭建方法與工序,并做好記錄。在進行真正的實地實驗前,還可以通過模型的制作與拆解來分析正確搭法的原理與錯誤搭法的原因所在,避免材料的浪費。
三總結
篇5
任務驅動教學的特征主要表現在教學形式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內容由重視理論學習向重視實踐活動轉變,教學目標由注重知識目標的實現向兼顧知識目標、方法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共同實現轉變,教師作用由知識的傳授者向行為的指導者和咨詢者轉變。它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行為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這與中職建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相匹配的。對于中職建筑課程教學而言,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決定課程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對于建筑課程這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而言,需要創設相應的現場工作實際情景來引導學生進行模擬訓練,從而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適應實際工作環境為出發點,使自己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而驅動教學法的引入恰能滿足這種教學需求。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就是讓學生在盡可能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帶著真實的工作“任務”進行探索式學習,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逐漸提高學生技能操作水平,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溝通交流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還會獲得成就感,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有利于推進中職建筑專業教學改革的步伐。
2任務驅動教學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任務驅動教學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的實踐,主要通過創設情境、設計任務、協作學習、效果評價等四個環節來實施。
2.1合理的情境創設——前提實現任務的情境,是直接影響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勝”?學生的認知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所學的新知識,并發展能力。因此,教師在建筑專業教學中如果能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專業特色,通過創設一系列與教學課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提高中職建筑專業的教學效果是非常有效的。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式有許多,較常用的有:方式一:以教學現場創設真實情境。如《建筑制圖》課程中,知識點為建筑平面圖的繪制,教師可這樣提問:同學們,請大家觀察一下天天為我們遮風擋雨的教室,有誰知道它的建筑平面圖是怎么繪制出來的,它的主要繪制步驟有哪些嗎?方式二:以建筑(或實物)模型創設情境。對于一些建筑結構而言,多呈現立體形態,且構建層次相對比較復雜,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僅以文字、圖片等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讓學生參觀模型則能彌補這一缺陷,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如《建筑工程預算》課程中,知識點是基礎工程量的計算,教師可這樣創設:首先帶領學生參觀學校建筑實訓工場中的基礎模型,然后請學生動腦思考:基礎的工程量如何計算?方式三:以解決實際問題設置情境。如《建筑工程預算》課程中,知識點是墻柱面裝飾工程量的計算,教師可這樣引入:最近,老師家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墻面想做涂料裝修,你能幫我算一下客廳、臥室墻面涂料的用量嗎?方式四:展示圖片(或視頻)創設情境。如《建筑力學與結構》課程中,知識點是建筑物承載力的計算,教師可這樣創設:首先展示一些新聞中報道的建筑物坍塌事故的圖片或視頻,然后在拋出問題:建筑物需要多大的承載力才能保證安全?中職生文化基礎較差,厭學現象較普遍,因此情境的設計要新穎、多變,盡量創設貼近現實生活情境的問題,將學習置于現實的情境之中,在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應用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更多地體會學以致用的價值,這既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為培養其綜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2.2精心的任務設計——關鍵任務設計成功與否在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職建筑專業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選擇與教學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任務,通過創設的情境,把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巧妙地隱含在任務中,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到理解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目的。其中,“任務”的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敗,因此在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設計的任務要有趣味性。在設計任務時,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以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主觀愿望,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最終目標。如《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知識點是腳手架搭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腳手架模具,把學生分組,并假設成某建筑公司的幾個腳手架施工班組,要求合作完成一個4層磚混建筑的腳手架搭建任務。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團結協作的能力。(2)設計的任務要有層次性。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循序漸進原則,設計任務的難度應具有層次性。如《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知識點是鋼筋的加工,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些鋼筋、扳手、卷尺、扎絲等工具,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先制作縱向鋼筋和箍筋,熟悉制作方法后,再要求綁扎完成一個簡支梁的鋼筋籠骨架。這樣層層深入,學生就不會因為新知識的增多而對完成任務失去信心,也可以讓學生在完成新任務的同時,對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復習和鞏固。(3)設計的任務要有開放性。在設計任務時,要給學生留有發揮的余地,教師只需明確任務的前提和提供完成任務必需的條件,但是不要限定實現任務的方法和思路。如《建筑制圖》課程中,知識點是建筑平面圖的繪制,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教室平面圖的繪制,在任務布置之前,教師提供學生完成任務所需的工具,如鋼尺、圖板、鉛筆、裝有繪圖軟件的計算機等,至于如何把教室的平面圖測量繪制出來,則讓學生自己討論商定和執行,教師在過程中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這樣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2.3高效的協作學習——途徑協作學習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重要途徑。任務設計好后,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執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協作學習采用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各種手段去完成任務。在建筑專業教學中采用協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協作學習是指通過組內成員的協作和溝通,進一步完成和深化對知識主體的意義建構,讓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并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開闊學生的思路,產生對知識新的認識與理解。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協作學習較常見的模式是競爭式的合作。所謂競爭式的合作模式是指由多個協作者組成協作組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協作者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促進,或者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進行分工協作,而不同的協作組間通過競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知識點是木模板的安裝,教師可以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協作組,通過交流溝通和團結協作,讓學生自行設計裝配方案,在設計的過程中,逐步地理解各配件的作用,安裝的順序,共同定出最合理的安裝方案,最后再根據設計圖動手安裝模板,圓滿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組內不同的協作者對任務的理解不完全一樣,各種觀點之間可以互相補充,組間的競爭又同時促進了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技能,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及對個體差異的包容能力。
2.4及時的效果評價——提升效果評價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的必要環節,它既是總結、提高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良好自信心與成就感的良好時機。當學生完成某項任務時,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認知結構,但還不完善,這時需要教師通過對其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分析和點評,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另外,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都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這時教師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可以增強學生自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建筑專業教學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方面是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任務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例如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知識點是磚墻的砌筑,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完成規格為長3米高1米的一磚墻砌筑。當學生完成任務后,從中挑選出幾個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以示鼓勵。在展示過程中,可以由本組成員自己來說明其制作過程,也可以由其他組成員提出質疑和改進措施,而這時學生往往會爭相提出問題及解決方案,使問題豁然開朗。當然教師在學生自評和他評的過程中應該適時控制,既肯定學生提出的建議,又指出建議中有待改進的地方,最后也是最關鍵的要做好總結點評,分析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過程中值得推廣和需要改進的做法。這樣在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增強學生自信心的同時,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3任務驅動教學在建筑專業中職教學中的實踐體會
近幾年來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建筑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教學面貌較以前大有改觀。“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激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交流協作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更是得以大幅度提升。筆者在欣喜之余也頗有體會:(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課堂是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師很難把握每一組的探究程度和進度,有的組提前完成,可有的組只能草草“收兵”,影響效果。今后需采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證探究效果,又不影響進度。(2)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任務的設計應多花一些心思,盡可能與建筑行業及社會生活相貼近。要做到這一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又成為當務之急,“雙師型”教師的引進與培養應落在實處。(3)在以任務為主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地調整任務內容,及時地降低或提高任務的難度,使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個性特點得以充分的發揮。
4結語
篇6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技術職業能力目標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實踐項目為起點,通過實際工作任務、典型案例或虛擬項目創設工作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職業氛圍,在動手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過程中,本課程內容選擇土方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結構安裝工程、防水工程、裝飾工程、建筑節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以實踐項目的作業程序安排教學計劃。本課程總課時為72課時,4.5個學分,計劃16課時為課外學時,由學生課外自主完成相關任務。
2《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框架和內容
2.1課程標準的基本構架
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過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學管理和課程評價的依據,是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核的依據。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課程定位。②課程教學目標。③課程教學內容。④考核方式與標準。⑤課程教學資源及使用要求。⑥課程實施建議及其它說明。
2.2《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內容
2.2.1課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專業的中層分立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的特點,主要培養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員。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中,能勝任施工員的崗位工作任務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術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藝流程、施工規范、技術標準,同時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該課程是學生學習了《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測量》等課程后的一門專業課程,后續課程還有《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工程管理》等課程。
2.2.2課程目標。
本課程按照實際的工作過程,設置13個學習情境,分別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砌體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腳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裝飾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結構安裝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五個不同項目垂直運輸設備的選擇方案、樁基礎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后張法預應力施工、保溫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為兩個最主要的學習情境,是課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開挖、基坑降水、基坑支護、土方回填、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內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務,每個工作任務都按照相應建筑施工規范和標準進行。具體目標如下:①能力目標:a能識讀勘察報告、施工圖紙、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記錄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方面資料;c能對進場建筑材料進行驗收并將部分材料送到測試中心檢測;d能計算施工現場土方工程量,要能進行典型大梁鋼筋翻樣;e能對施工質量進行指導、檢查驗收,對施工現場的安全措施進行指導、檢查;f能根據施工文件與國家施工規范、標準、操作規程編制施工技術方案;g能組織整個項目在施工現場的施工管理。②知識目標(部分內容):a了解施工前準備工作,包括立項、規劃、征地拆遷、斟察設計、招標投標、施工許可及施工工地周圍環境。b針對基坑開挖項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穩定邊坡的方法和支護結構的設計方法。c掌握地基處理方法,了解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預制、儲運和吊裝流程,以及錘擊法、砌磚等技術要領。d掌握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特點和施工要領;熟悉先張法、后張法的操作程序和預應力值的建立傳遞的原理,熟知建立張拉程序的依據和放張標準;了解預應力筋張拉的臺座,錨(夾)具、張拉機具的構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機械;掌握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制作和儲運程序及其安裝工藝。f了解常用腳手架的構造和設計方法;了解腳手架使用安全技術。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構造和各層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剛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領;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層、水泥砂漿防水層、冷膠料防水屋面的構造、性能和做法;了解瀝青膠、冷底子油和冷膠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點。h了解抹灰的分類、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裝飾抹灰面層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種類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點;了解幕墻及金屬飾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體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術中部分的英文專業詞匯。③素質目標:a具備自我學習不斷提高的能力;b具備與人協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備對施工現場出現問題后應急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d具備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不弄虛作假;e具備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
2.2.3考核方式與標準。
①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模式,改進考評標準,在考核內容中增加實踐項目。②評定成績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率、日常抽查結果、匯報、答辯和考試情況,以便做出客觀判斷。③重點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問題的處理能力,適當鼓勵運用創新思維處理實際問題的學生。④考核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的評價。⑤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與實際操作(練習)、成果考核,分別占有60%、40%,其中綜合考核包含上課紀律、考勤、學習態度、日常工作等。
2.2.4課程教學資源。
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實訓資源,實現崗位資格證與職業標準對接,充分運用專業群資源庫中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企業案例資源、標準規范等行業技術資料。①注重教學課件、微課的開發,拓展教學資源。②常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借助多媒體設備開發電子教案,直觀地展示實踐操作過程,使得專業知識不再晦澀難懂,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筆者建議,應該將常用課程內容納入電子教案開發范疇,構建多媒體信息資源庫,促進多媒體資源共享,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③積極推進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基于教育數字圖書館、電子論壇、教學網站、電子期刊等主流平臺,全方位開發網絡課程,實現教學手段多元化,改變“教與學”單一化的信息傳播途徑,實現教學資源雙向傳遞,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④產學研合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各企業的資源,進行校企合作,不斷更新課程教學內容。⑤積極開拓課后教學環節,將課程教學組織與管理納入到教學資源建設中。
2.2.5課程實施建議及其它說明
①教學建議。主講教師應對本課程的內容能夠整體把握,在課前應對教授的學生做提前調研分析,掌握學情,做到心中有數,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與學的溝通與和諧,實現課程教學目標。②教學方法。通過對本課程特點和與工作崗位任務分析,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建議以行動導向方式為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靈活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術、訓練技能過程中始終明確學習的目標,將工作流程融入教學流程,通過采用案例、項目任務等方式,提高職業關鍵能力。
3結語
篇7
1.1推行執業資格制度,構建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執業資格制度根據所從事崗位設置對應專業,采取全國統一考試取得證書、注冊有效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的辦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取得了執業資格證書就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職業院校建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學生未來就業崗位需要為導向的,根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企業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培養畢業生的崗位和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和開發創新能力。建筑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必須與我國土木工程的發展方向相一致。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建立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圍繞注冊執業工程師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服從社會的需要。研究執業制度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就是要結合土木工程專業自身特點,積極構建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工程素質的適應社會要求的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做到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生涯教育的統一,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1.2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各地要選擇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專業,引導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這就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是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專業基礎知識的教育與技能實踐培訓相結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為學生半工半讀搭建平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企業和受教育主體的有機結合,企業向學校提供需求及其實訓實習環境,提供高級技術人才;職業學校為學生提供學校教育;受教育的主體具有學徒和學生雙重身份。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教育相結合,有利于職業培訓、有利于頂崗實習中的實踐對接,使學生在學校接受理論教育的同時,在施工企業由技工師父帶領,學習實際操作技術和經驗。高職建筑工程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不高、其他人才培養模式下市場導向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及綜合素質堪憂等種種問題,有利于實現多方合作,有利于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1.3優化專業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是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中教師是很重要的角色,教師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高低。所以,要加強高職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普通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普遍不高,具體到建筑工程專業也大都是一些重視理論教學的水平一般的教師。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師資隊伍的一大特點就是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好的職業技能,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更應會做,才能發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興趣和潛能。因此,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建筑工程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支持建筑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可采取以下措施,如鼓勵教師到建筑企業或施工現場參與實踐、增加實踐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從建筑施工企業、工程監理企業等邀請從事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師要學校做講座,做兼職教師。
2結語
篇8
【關鍵詞】建筑電氣;消防設計;問題
1 建筑電氣消防設計規范
建筑電氣專業消防設計的規范主要有:1)防火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住宅建筑規范》;2)行業規范:《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3)專業規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以上幾部消防設計規范中,只有《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是由國家建設部頒布的,其他規范均屬國家標準。對于設計者來說,強制性的規范必須遵守,部標或者行業標準須服從國家標準。
2 消防配電的設計問題
消防過程中,外電源如果突然斷電,則應急柴油發電機組將帶動所有正在工作的消防設備自動啟動。但是,發電機的功率最多只允許帶50%的負荷,若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則發電機組很有可能熄火,不再發電。解決辦法是可對消防設備進行分批起動。
兼供防火卷簾的應急照明電源容量的計算, 應取這一回路中全部應急照明的負荷,加上電動機功率中最大的一組防火卷簾的負荷。因為所有防火卷簾不會同時下降,而且其動作所用的時間很短。
由共同的裙樓、地下層以及若干塔樓所組成的民用建筑,此種建筑最大的消防負荷的計算應是:各個共用的消防泵應作為必然負荷,必須計入;而消防風機、消防電梯以及應急照明設備,則適合以每個塔樓連同以該塔樓為核心的、劃歸為該塔樓的裙樓和地下室的部分,作為一個單元進行計算。分別算出各自所消耗的消防負荷,挑選其中位置相鄰的兩個進行相加,然后選擇負荷最大的與消防泵等的必然負荷進行相加,從而,計算出整座建筑中最大的消防負荷。
在工程中,對于非消防電源的切除, 最好選用低壓斷路器的附件來進行。但是,低壓斷路器的型號往往與框架電流不同,它的分勵線圈在進行分勵脫扣時,所用的電流也不相同。為了聯動的便捷以及有選擇性的進行切除,通常情況下,可以在配電所的低壓出線開關,或者在各層的主配電箱上進行非消防電源的切除,然而,這些地方所用的低壓斷路器的框架電流相對較大,分勵脫扣器所需的電流也比較大。直接運用聯動回路的直流24V電源來驅動分勵脫扣器,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當一個配電箱同時有多個需要分勵的低壓斷路器時,由于分勵的電流太大,聯動回路的24V電源不可能滿足其要求。綜上所述,還是應把分勵線圈接在220V或者380V的電路中較為可行。
3 消防應急的照明設計
3.1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關于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及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建規》和《高規》中規定:應急照明燈具、疏散指示標志均可采用蓄電池作為備用電源,其連續的供電時間不得少于20min,100m以上的高層建筑,連續供電的時間不得少于30min。《消防應急燈具》的第5.1.2條規定:消防應急燈具的應急工作時間不得小于90min,并且不可小于燈具自身所標稱的工作時間。可見,不同的規范或者標準,所規定的持續供電時間各有不同,我們僅從應急的角度來說,建筑工程中,應按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90min來進行設計、安裝、使用。
3.21)消防應急燈具控制的相關規定:做好應急燈具的控制工作,須清楚的規范內容有:A:火災的應急照明設備,須采用專用的供回電路,每一個防火區均應該有自己的應急照明回路;B:采取分散供電的時候,各層須設置專用的應急照明配電箱或是消防配電箱,并且,配電箱處須設置兩個獨立的電源,以便自動進行切換;C:疏散照明在采用含蓄電池的應急照明燈時,正常供電的電源可以接在本區分配電箱的專用回路中,或接在本區專用的消防配電箱上;D:火災的應急照明燈,應當能夠在火災確認、切斷非消防電源時自動啟動,根據工程要求的不同,可以采用值班室進行應急燈控制的模式或者分散就地的控制模式;E:一般情況下很少使用的疏散照明,最好由消防值班室或者配電室進行控制;F:備用照明屬于電源的一部分,一起使用的時候,須分別設置控制開關和電線路,備用照明只是在事故發生或正常電源出現故障之時,自行啟動。
2)應急燈具的控制:A:配電箱集中操作的方案,通常適合于平時有人管理的公共建筑。對于無人管理的場所,比如辦公樓、店面等,可以設置就地開關,這時,配電系統可以采取二線一開關的接線方式,注意開關必須保持常閉,并且其自帶蓄電池的燈具的充電線須引自就地開關前,以防止電線被開關切斷,但不可將控制的燈具接入該回路。為了使逃生人員或者消防人員在火場中能夠快速識別、操作開關控制面板,就地開關應該選用含電源的指示燈型號,因為此開關屬于消防設備,務必有明顯的標志。B:強制接通應急照明屬于火災的自動報警功能之一,應急照明箱的配電系統和它的燈具接線方案,應當與其相互配合,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在消控中心與配電箱兩地進行集中控制,二是由消控中心和就地開關進行強制接通。兩種控制方式所用的燈具不得接在同一個回路中。
4 火災自動報警問題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工作中,最復雜的是各類探測器的設置問題。應當根據場所的不同來選定相應的探測器,手動式的報警按鈕,應注意安裝間距不得大于30m,安裝部位應在明顯且便于操作地方。自動報警設備應安裝在自動式噴水設備的附近。雨淋報警閥的開啟方式有兩種:
4.1 由滅火保護區內就近的感煙、感溫探測器所組成的雨門,當它們均已啟動后, 可通過控制電路來開啟雨淋報警閥,返回動作信號。
4.2 由噴水滅火系統所保護的火災探測器進行報警。在確認火災后, 由火災的自動報警器發出信號至輸人、輸出模塊,然后開啟報警閥,并返回動作信號。根據報警的可行性,應采取第二種方式。濕式報警閥開關的接點與消防控制室的手動按鈕,應當延時起泵。在沒有消防控制室的建筑中,須把濕式報警閥的開關的接點直接引至噴淋泵的控制箱內,實現延時起泵及顯示信號的功能。在有消防控制室的建筑中,其控制室內須設置手動式的聯動控制臺,將接點線路引至控制臺,通過轉換后,實現自動與手動控制的噴淋泵,并且顯示信號。
無管網型的自動滅火裝置,規范中未對其與自動報警的聯動控制進行規定,如果想對此滅火裝置進行聯動控制,應由滅火柜的報警控器引出報警信號或聯動信號,傳至控制室的聯動控制臺。
5總結
建筑電氣消防設計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火災自動報警、消防聯動控制以及消防設備配電。建筑電氣的消防設計屬于科技含量很高且十分復雜的電氣設計工作,因此,這一工作必須與現行的消防法規、政府政策進行緊密的聯系,才能保證建筑電氣的消防設計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程勇.消防電氣設計須注意的問題[J].工程建設,2008(03).
[2]耿惠琪.高層建筑中消防電氣設計的問題探討[J].科技與經濟,2008(03).
[3]梅曙紅.高層建筑的消防電氣設計[J].浙江建筑,2005(01).
[4]黃白蓉.民用建筑的消防電氣設計[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8(02).
篇9
關鍵詞:電氣工程;質量控制;專業配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will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osition, involves more professional and field, technology update quickly, and will be more complex, which require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ersonnel strengthen business study, enrich experience, do well with professional,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Key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With professional
中圖分類號:F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功能更加完善、標準不斷提高。新興的弱電系統已廣泛應用于住宅、寫字樓、商場,傳統的強電管線設備也越來越復雜。作為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建筑智能化的迅速發展,電氣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量、工期、投資和預期效果。工程質量又直接影響到建筑物整體設備的安全運行、節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建筑工程總承包施工管理中的質量控制、組織協調工作,特別是土建工程與電氣工程之間的良性互動的配合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1保證電氣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條件
1.1 一支高素質的施工隊伍是電氣工程施工質量的保證
工程質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管理技術干部、操作人員、服務人員的共同作用,他們是形成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對電氣管理及施工人員,加強質量教育、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質量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以主人翁的態度保質保量地完成電氣安裝工程任務。
1.2 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三方良好的交流溝通是保證電氣施工質量的前提
認真組織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設計圖紙是工程建設施工的具體依據。在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監理、施工等各參建單位認真地進行圖紙會審。使各方掌握圖紙的設計意圖、工藝流程、施工方法及工程質量要求,及時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使圖紙上的問題在施工之前糾正補充。圖紙會審要抓住重點,首先看設計是否滿足使用要求;其次是結構選型及設計方案是否經濟合理和施工現場能否滿足施工需要。要根據工程的具體功能情況,明確業主對其項目的定位和需求。應提供意見和建議與業主,及早協調明確要設置哪些系統,以便所設系統與主體工程同步進行,避免主體完工后再上系統,難于施工,剔鑿造成對建筑的破壞和浪費。
1.3 設備及材料的質量是決定電氣工程質量的物質基礎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實體、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工程建設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質量就有了保障,建設成本也就會相應降低。面對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如何加強風險管理,有效地實現預警、規范和轉移風險,已成為擺在建筑企業面前的又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對于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電氣工程的質量控制
3.2在電氣施工前,首先,電氣工程師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編制施工技術方案并嚴格審查,不僅要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具體的各項技術措施,而且要符合設計圖紙及國家有關電氣工程的施工及驗收規范。其次,要做好對施工班組、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使之明確操作規范、操作流程,對工程所需的資料表格及相關技術文件、要求、標準做到心中有數;再者,根據業主及土建工程的總體進度,編制電氣工程進度計劃、人員計劃、機具計劃并組織落實。
2.2施工中,必須根據會審后的設計圖紙,嚴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技術方案組織施工。若發現圖紙問題時,應及時與設計人員溝通,提出意見建議,進行變更設計后再行施工。
施工過程中,要注意資料的平時收集和及時整理,特別是隱蔽工程,未經有關人員在隱蔽驗收表上簽字,不得進行下道工序,防止監督流于形式。主體施工過程,重點要嚴把“二關”,即嚴把電氣材料質量關,將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嚴把操作關,督促檢查施工人員按照操作規范認真作業,杜絕因操作不當出現質量隱患或返工延誤工期現象。
3、專業配合
3.1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協調配合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無論是民用建筑還是工業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都涉及到多專業的配合,即土建、電氣、給排水、暖通等專業的配合。由于現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各專業中包含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如空調、通風、消防、對講、監控、電視、電話、寬頻網等等。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專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協調的不好,不僅影響施工進度,更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與品質。因為每一個專業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間和技術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的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術上不能充分全面考慮,特別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細節,極易產生問題,將出現誤工、返工等情況,影響工期和建筑質量,造成工程投資的浪費,嚴重的還會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3.2土建工程和電氣安裝工程的專業配合
大多數的建筑工程項目,電氣施工或由總承包單位自行組織專業隊伍施工,或由總承包單位分包,項目經理大多由土木建筑工程專業人員擔任,容易出現施工過程中由于土建工程與電氣工程之間配合不當而導致返工、扯皮乃至留下事故隱患等質量問題。堅持質量、投資、進度三統一的前提下,必須抓好土建工程和電氣安裝工程的專業配合。
3.2.1地基與基礎施工,注意基礎接地施工,在基礎梁板模板封堵之前,要給予電氣施工人員足夠的時間完成鋼筋焊接工作,否則模板封堵之后電氣施工人員沒有鋼筋焊接的操作空間。另外,如高層建筑有高低壓電力保護管、光纖等各種電氣管道需要埋地引入,土建施工人員和電氣安裝人員要密切配合,穿墻防水套管力求一次埋設到位,嚴禁在外墻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再改位或增加,破壞外墻防水結構,形成滲水漏水隱患。
3.2.2主體施工中,利用結構鋼筋做避雷引下線是常規做法,但應注意鋼筋截面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否則,要做必要的鋼筋代換,或者要求電氣施工人員另行敷設。按避雷規范要求,接地線的連接應采用搭接焊,對于用做避雷線的結構鋼筋,電氣施工人員要在土建施工人員的配合下,對所有對焊接頭增加幫條焊。高層建筑普遍采用鋼筋混凝土樓板,板中要敷設各種強弱電管線,管道交叉不可避免,電氣管徑交叉管道厚度加上鋼筋和保護層厚度,有時會超出混凝土的結構限制范圍, 由于電氣施工人員一般考慮不到對結構的影響,因此樓板施工中,土建施工人員也要關注電氣管道的敷設,必要時要提醒電氣施工人員繞梁暗敷,減少交叉,或在板下明敷。墻體厚度與電氣安裝也密切相關,如采用膨脹珍珠巖板材加鋼絲網水泥砂漿砌筑120 mm內墻時,土建施工人員應及時通知電氣施工人員,把常規需120 mm厚的配電箱替換為100 mm厚,避免了日后無法安裝的現象。
總之,電氣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運行,影響該建筑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建筑施工中,電氣工程管理者應該充分應用自己的專業水平,認真細致地抓實電氣工程的質量。同時,要協調好與土建施工的專業配合,理順土建電氣工程施工環節及施工人員的密切協作關系,提供符合工程質量的建筑產品,。
參考文獻:
[1]《中國建筑》
[2] 《建筑工人》
[3]電氣質量控制的質量的施工安全背景
篇10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國內一批建筑由帶來室內熱環境控制、大窗防水、消應當在設計中與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更好地推動其健康發展,不僅是當代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師應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實現。防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結合具體措施特別注意加以解決。
【關鍵詞】 國內一批建筑由帶來室內熱環境控制 消應當在設計中與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部分架空一一在高層建筑底部保留更多的必要空間,同時將剩余部分通過結構手段高高抬起。紐約100William 街的一幢辦公綜合體,將低層部分局部架空,并開辟步行空間,同大廈內的零售商店與餐廳相聯系,經由自動扶梯可上達辦公樓、下抵地下商場,還可與未來的地下鐵路車站連接。3 室內空間的互化在基地緊張的情況下,能刺激公共活動的建筑底部零售商業常常因要留出室外、半室外空間而被犧牲掉;同時大量的室外公共空間難于管理,并易受惡劣氣候( 如嚴寒地區的冬季和亞熱帶地區的梅雨季節等) 的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對公眾開放的室內步行通道、中庭等的開發,將城市公共空間引入建筑室內已成為一種趨勢。室內步行通道——在建筑的內部底層,可以結合功能布置開辟出步行通道,平時不予封閉,任由市民通過,成為聯系道路與道路、建筑與建筑的路徑。美國芝加哥的南韋克綜合大廈的兩個出入口分設在兩條相互垂直的大街上。它們之間通過建筑內部一條“L”形的公共直廊相聯系,將城市公共空間引入室內。同時在通道周圍布置各種商店和其他服務設施,為大廈底層的商業活動帶來了生氣。上述將建筑室內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互化的做法,在國內建筑中的應用日益增多,滿足了人們對于空間舒適度及品位要求的提高。特別在一些大型綜合體的實踐中,進行了將室內步行通道和中庭結合設置的嘗試。國內一批建筑由帶來室內熱環境控制、大窗防水、消應當在設計中與城市整體環境的關系,更好地推動其健康發展,不僅是當代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師應當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真正實現。防安全及管理等方面的諸多問題結合具體措施特別注意加以解決。
【文章來源】/article/35/6218.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課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