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行業政策
2006年4月21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六屆三次會議通過《中國橡膠工業“十一五”科學發展規劃意見》,提出橡膠工業的總體目標是以8%―10%的年增長速度發展,主導產品出口占35%左右,節能降耗、資源利用切實實現國家‘十一五’發展綱要提出的目標,并爭取有新的突破。建筑類橡膠制品,重點發展防水、減震產品,為市政建設、高層建筑、公路橋梁涵洞等配套,提高建筑質量。
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08】172號),將新型橡膠的合成技術及橡膠新材料列為高分子材料的重點開發產品,包括橡膠新品種的分子設計技術;接枝、共聚技術;鹵化技術;充油、充碳黑技術等;特種合成橡膠材料;新型橡膠功能材料及制品,重大的橡膠基復合新材料技術。相關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相關稅收優惠。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將“新型墻體和屋面材料、絕熱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開發與生產”列入鼓勵類產業。
從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建筑密封行業為國家鼓勵和支持行業,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及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該行業將在節能環保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對建筑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窗戶面積一般只占建筑護結構表面積的20%-30%左右(幕墻最高可達建筑護結構表面積的70%),但其所散失的熱能卻達到建筑圍護能耗的一半左右。因此,門窗、幕墻是建筑節能的關鍵部位,密封材料的質量是決定門窗、幕墻節能效果的根本。
(一)行業現狀
建筑密封材料生產企業的分布呈以下特點:南方地區市場主要以硅酮膠、聚硫膠、丁基膠應用為主,北方地區市場則以中空玻璃復合膠條、三元乙丙膠條應用為主,近幾年北方地區硅酮膠、聚硫膠、丁基膠的應用也逐步呈上升勢頭。從布局來看,南方以生產膠的企業為主,北方以生產膠條的企業為主,南方市場規模較大的企業主要有廣東新展、鄭州中原、成都硅寶、山東永安。生產膠條以及膠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東北地區,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有盤錦黑馬、大連通發、盤錦鑄誠、鐵嶺鐵研等企業。南方生產密封膠企業規模較大,在行業內影響力較高,北方企業相對規模較小,產品單一。
目前行業內競爭格局為低質低價低利潤的小規模企業與優質中價高利潤的大規模企業并存。一方面,由于進入門檻不高,絕大多數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產品研發投入小、產品科技含量低、生產規模小,而且產量分散,通常采用低價低質競爭策略,不僅企業利潤率低,更無法參與到高端產品競爭中。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筑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用戶的需求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市場需要具有節能環保產品來替代對資源造成嚴重浪費的傳統建材產品,對產品性能的要求提升引發對企業的研發和生產能力要求趨嚴。
未來,隨著國內市場競爭的加劇,部分中小企業受制于研發力量薄弱以及產品附加值較低,無法突破利潤較低的局面;而擁有雄厚研發實力、品牌和客戶優勢明顯、產品附加值高的生產企業,將擁有對上下游較強的議價能力,存在憑借性能優良、成本低廉的優勢占據大部分市場可能,利潤將保持較高水平。
(二)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1.建筑業持續發展將帶動建筑門窗密封材料穩定增長
2011年國家頒布了《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建筑產品施工過程的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增長15%計算,2015年末建筑業產值將達到20多億。同時,建筑節能已引起各級政府、房產業及設計部門的重視,先進節能型高分子材料――橡膠產品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被確定為“十二五”期間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由于建筑密封材料是門窗節能的關鍵,所以,密封材料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剛性,市場需求較大。
2010年房屋竣工面積為28億平方米,2011年房屋竣工面積為32億平方米,2012年房屋竣工面積為36億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每年平均增長率為15%;房屋竣工面積增加必然增加門窗、幕墻的增加,如果按門窗面積占建筑面積的25%比例計算 ,2012年門窗增加量達到9億平方米,以每平方米門窗使用密封膠條5米估算,大約密封膠條的需求量在45億米左右,市場需求量較大,并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長。
2.建筑密封材料受益于中空玻璃的大量推廣
建筑密封材料的發展與中空玻璃的大量使用密切相關。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防露、隔熱、抗老化以及透光性好等特點,成為目前重要的節能建筑材料,而中空玻璃的諸多優越性能取絕于密封材料質量的好壞,所以,密封材料對建筑節能起到重要作用。
篇2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現狀;前景;研究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發展的標志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大重要支柱。對于建筑業而言,建筑施工技術是其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影響著其發展,對國民經濟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目前,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階段,城市化進程中離不開建筑施工技術,因此對其進行研究有著深遠的意義。為滿足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以及在各方面達到建筑施工的標準,針對建筑施工技術的現狀,要不斷的開拓新的領域,積累經驗,學習外國先進的施工技術及管理手段,研究出更符合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建筑施工技術及要求。
1、建筑施工技術概要
建筑施工技術就是完成一個主要工序或者是分項工程的單項技術。不管是民用建筑還是工業建筑,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期間,怎樣來保證建筑的質量,及在施工中對各項技術的運用非常重要。近些年,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不斷有新工藝、新技術出現,推動了整個建筑行業、施工工藝及施工設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工藝技術中的難題與瓶頸,建筑施工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為整個施工項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文對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著重在當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對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為我國的建筑行業提供一些積極的借鑒意義。
2、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現狀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建筑施工技術也飛速的發展,尤其是在技術發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由于建筑施工技術所涉及的內容較多,因此,本文只對其主要的幾種技術進行研究,包括基礎工程施工技術、鋼筋工程及鋼結構工程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及建筑防水技術等。
2.1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對于基礎工程而言,在我國已經逐步形成多樁型系列的施工技術,很大程度上提高并完善了成樁施工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越來越小。在基礎施工過程中,一般會存在擠土效應、振動噪聲污染等問題,預制樁工程也越來越少。就地質條件而言,混凝土灌注樁技術的適應范圍非常廣,不但可以滿足不同的地質條件需求,還對不同的承載力能滿足要求,因此是目前使用范圍較廣的一種基礎施工技術。在深度較大的基坑支護方面,基坑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而這項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相對較晚,技術還不完善,沒有形成成熟的技術機制,不管是在設計方面,還是在施工及監測方面都與先進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的研究總結。在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將擋土、防水、支護、挖土、降土、監測及信息施工等考慮進去,這些因素構成了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要從經濟、技術、安全及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對其合理的進行選擇部署。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的基坑技術是在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因此,也采用了一些諸如水泥土型鋼排樁、切割型混凝土排樁、連續墻等傳統支護形式。
2.2鋼筋工程及鋼結構工程技術
近幾年,鋼筋在建筑中應用技術也逐步的提高,將高強度、低松弛的鋼絲鋼絞線開發作為重點,在此基礎上對焊接鋼筋網進行研究。鋼筋連接技術的發展所運用到的氣壓焊、電渣壓力焊等焊接工具,其設備簡單、焊接接頭連接可靠、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使得建筑施工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這項技術在我國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使用。與此同時,鋼筋預應力技術的應用,對于建筑結構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此外,鋼結構以及勁性鋼骨架結構在施工中也有了很快的發展,對一些超高層空間結構及大跨度空間結構也逐漸能夠獨立的承載,與國際水平越來越接近。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混凝土作為建筑行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其施工技術對建筑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模板工程,需要研究新的支模方法及新的混凝土工藝。經過我國多年工程實踐經驗,在全鋼模板、水平模板及豎向模板為主的支模工藝得到發展。全鋼模板最大的優勢在于表面平整、成型質量好且剛度大,對于混凝土的側壓力能夠很好的承受。在國內,最主要的支模體系為竹膠合板模板及木膠合板模板,這樣水平模板很難工具化。豎向模板的發展主要是從小鋼模發展到鋼框竹膠合板,然后發展到全鋼組合大模板。現在,市場上最主要的模板體系為木膠合板模板及組合鋼模板,使用量都非常大。隨著社會的發展,混凝土工程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作為工程結構最重要的原材料,對混凝土的監測從以強度為主轉變為以耐久度為主,對其性能的追求呈現出多方向、多功能的趨勢,在混凝土原材料、高強高性能、預拌混凝土方面的發展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2.4建筑防水技術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建筑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防水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的嚴格,這也使得建筑防水技術出現了飛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建筑防水材料及防水施工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高分子化學防水材料方面,在施工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更加推動了建筑防水技術的發展。在我國,建筑防水技術主要包括兩種,屋面防水和地下外墻防水。基于傳統建筑防水技術,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技術上,對建筑采取綜合治理、全面設防、節點密封及復合防水等設計理念,進行綜合的施工,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施工技術及工藝。
3、建筑施工技術的發展前景
3.1建筑工業化水平的提高
為了使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將其建立在工廠化、標準化的成套技術之上,以傳統建筑生產方式作為基礎,逐步完成工業化。現代建筑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在保證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使得建設的速度也得到提高,這樣剛才能滿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需求。因此先進的技術、設備、工藝及科學的管理都少不了,要對各種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不斷的提高建筑的標準水平,將建筑工業化作為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的重要目標。
3.2建筑施工高技術化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新技術、新工藝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技術革命的成果也在建筑行業內多層次、全方位的滲透這,為了保證建筑技術高技術化,需要在建筑節能技術、空間結構技術及地下空間開發技術等基本形式上不斷的進行探索與研究,而這這些方面進行研究的時候,對計算機技術的采用是提供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證,信息化、網絡化都離不開計算機,建筑施工高技術化更應該以計算機作為基礎,隨著計算機的廣泛采用,工程建設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及信息化服務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
3.3新型材料及工業廢料再利用
建筑材料是保證我國建筑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建筑材料的發展應該以滿足建筑使用功能為前提條件,因此要合理的選擇建筑材料,從實際出發,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對工業廢料要綜合進行利用,對新型節能材料及相應的新技術都要進行推廣和使用。
4、結束語
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在飛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總結和摸索,借鑒國外先進的施工技術經驗,不斷的拓寬新的技術領域,從而達到推動我國建筑施工技術發展的目的。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水平與實力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參考文獻
[1]滕躍,王經.關于建筑施工技術的幾點探討[J].中華民居.2012(6).
篇3
關鍵詞 :工程節能房產建筑地位發展趨勢重要性
眾所周知,能源問題是當下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能源消耗結構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能耗大約占24%~40%。工程節能是指在工程的規劃設計、新建、改造和使用的過程中,實行節能行業標準,運用節能技術、設備、工藝和材料產品,提高節能性能,加強對工程用能的管理,利用可再生資源,在保證工程熱環境的質量下,減少能源的耗費。近幾年來,我國的工程節能工作進入了全面的實施階段,建筑行業人員對工程節能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工程節能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國家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要大力抓好資源節約,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充分認識節約能源的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危機感,鼓勵發展節能型建筑工程。
工程節能在房產建筑中的重要性
我國的房產建筑行業發展迅速,相應的能源消耗過度問題接踵而來,工程節能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資源的節約與合理利用,因此在房產建筑中工程節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程節能可以緩解能源供求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矛盾,有利于長遠的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環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落實科學發展觀,進而有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的能源發展面臨著四大挑戰,人均擁有能源量低,能源儲備量少;能源的分布不均勻,經濟發達地區能源短缺;能源結構不合理,主要是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低,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近幾年來,我國的房產建筑規模巨大并且發展迅速,城鄉建筑面積逐年增加,建筑耗能也隨之急劇增加。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房產建筑的能耗比例逐年增加,約占一半,如果繼續執行節能水平低的工程設計標準,將更加加劇能源消耗的負擔和治理困難,龐大的房產建筑耗能,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負擔,因此,房產建筑行業實施工程節能勢在必行。
工程節能的發展趨勢研究
我國的工程節能工作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工程節能的法律意識淡薄,不重視宣傳工作和培訓工作,對節能工作的認識不夠深刻;工程節能缺乏一定的政策激勵,對房產建筑行業的節能工作重視度低下,沒有相應的政策扶持,積極性不高;工程節能的標準體系存在缺陷,缺乏技術支撐和相關的研究工作;工程節能的監管力度不夠,執法手段單一,管理體制缺位,缺乏相應的考核體系。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的房產建筑能耗極其嚴重,它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能源的生產速度,因此,當務之急要提高工程節能的意識,采取激勵政策,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政府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實現工程節能的規劃目標,鼓勵房產建筑行業節約能源,貫徹國家的節能方針,努力構建節約型社會。增強行政管理,落實法律責任制度,推動有節能工程法律法規的執行。建立健全房產建筑的節能制度,增強制度的執行力度,完善工程節能的相關立法,讓房產建筑行業有法可依,違法必究,落實好責任。政府加大對房產建筑的耗能檢測,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對不符合標準的節能工程不予驗收,加大處罰力度。深入科學研究,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節能發展路徑。工程節能不僅要節省能源,還要保證房產建筑的質量,當前的工程節能工作要致力于組織節能科學的研究、開發節能新領域、組織建設節能示范工程以及完善節能規定。
工程節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是重大的,同時它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未來的發展要從國外吸取有益的部分,還要立足于我國房產建筑的特點,在房產建筑的規劃設計和運行階段集成技術手段,減少建筑的能源需求,開發新能源方式,提高運行效率。全面推行工程節能的工作是一項長期、意義重大的工程,也是根本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根底。
結論與總結
綜上所述,工程節能在房產建筑中的意義非凡,作用重大,是解決房產建筑耗能大問題的根本所在,工程節能工作也是一項百年大計。長期來說,不管對消費者還是對社會,都是利大于弊。這就要求房產建筑行業全面抓好工程節能工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地為房產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根本性地調整,逐步穩固我國房產行業和節能領域的發展成果,也為其以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1] 郭建偉. 地鐵BAS對通風空調的監控要求[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0(02) ;
[2] 張湄. 城市隧道設備系統節能環保的分析和思考[J]. 中國市政工程. 2009(05) ;
[3] 顧國明,陳衛平. 大直徑隧道盾構泥水處理系統的節能環保技術[J]. 建筑機械化. 2009(10) ;
[4] 林增海,唐國軍,張燕. 新型隧道照明設備應用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09(08) ;
[5] 張慶欣,韓金鋒. 隧道掘進節能環保水壓爆破施工工法[J]. 鐵道建筑. 2006(07);
[6] 陳永戰,林衛,龔成林,花醒飛. 發光二極管智能隧道燈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應用[J]. 光源與照明. 2009(02) ;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 綠色建筑 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徐黎明(1974- ),女,江蘇南通人,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職業技術教育。(江蘇 常州 213016)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3-0125-02
建筑類高職院校是為建筑行業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學校,其培養出的學生只有在知識、素質、技能符合行業要求時,才能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高職辦學指導思想。因此,建筑類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應與建筑行業的需求有效對接,緊跟建筑行業發展的需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讓學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建筑行業發展對綠色建筑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文明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綜合展示文明成就的標志,也是各類能耗的綜合載體。隨著對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重視,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已形成一種共識。“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筑業要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著力用先進建造、材料、信息技術優化結構和服務模式。”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要向更深層領域發展,就必須建設綠色建筑人才體系“大廈”。綠色建筑的落實,往往需要多個工種、多個責任方參與,并貫穿于立項、規劃、設計、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過程。這些人才除了需掌握傳統的建筑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掌握相應的綠色建筑設計、綠色建筑施工技術、綠色材料等知識。但目前綠色建筑專業人才在國內還屬于新興人才,仍有相當多的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不了解綠色建筑設計和施工的方法,不具備綠色建筑的理念。因此,綠色建筑的專業人才還存在較大缺口,建筑行業必將拉開一場綠色建筑人才爭奪的“未來之戰”。
二、建筑類高職院校培養綠色建筑人才的重要性
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起基礎支撐作用的綠色建筑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綠色建筑人才培養方面,應避免出現重高等教育、輕職業教育,重科技研究人才、輕職業技能人才的現象。除了要培養從事綠色建筑科技開發的領軍研究人才之外,更需要重視培養綠色建筑行業急需的實用技能人才。建筑類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建筑行業生產第一線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培養出滿足綠色建筑行業需求的一大批動手能力強、上手快的專業技能型綠色人才,對于推動綠色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及相關綠色建筑產業鏈的良性運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作為培養建筑行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建筑類高職院校,針對建筑行業對綠色人才的需求,有責任順應綠色建筑發展形勢,了解綠色建筑發展對建筑類高職院校人才的知識、技能結構帶來的變化,找到建筑類專業建設和建筑行業、社會人才需求發展變化的結合點,明確適應當前綠色建筑技術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規格,正確定位相應的就業崗位,探索培養綠色建筑人才的途徑,才能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零距離,體現出建筑類高職院校的“品牌效應”。
三、建筑類高職院校培養綠色建筑人才的途徑
1.營造校園氛圍,建設綠色建筑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建筑類高職院校,應堅定服務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辦學方向,踐行環境教育、生態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全新理念,從而最大限度地契合當代建筑行業發展對綠色建筑人才的需要。
在對校園整體設計時應考慮現代建筑理念、綠色環保的概念,根據校園所處地理位置,整體規劃布局和定位建筑的風格,以人的行為活動需求作為整個建筑設計的切入點,進行方案設計,從而使校園的整體融合于校區周邊的自然環境中,營造生態文明的氛圍。通過建造綠色建筑展覽館和綠色建筑示范樓,提供綠色建筑和綠色校園技術的體驗與科普;通過海報、板報、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綠色建筑的常識和方法,豐富具有“綠色理念”的校園人文內涵;通過開設綠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的講座,宣傳傳統建筑特色、現代教育建筑特點和綠色低碳時代要求的元素有機融合的建設理念;通過生活秉性修養、社會環境維護、校園綠色文化的熏陶等一系列活動,將綠色建筑相關的知識、政策、法律和法規等內容的教育融入全校范圍的教學工作和活動中,將綠色建筑的理念貫穿于師生員工的教學、科研、行政管理與后勤服務等各個領域,力求在這樣一種“綠色”的教育土壤上,培養出具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綠色建筑專業技術人才。
2.適時調整課程體系,緊跟市場需求。課程改革是高職發展的核心問題,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通過好的課程體系才能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在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時,需要緊密關注綠色建筑行業動態,適時引入綠色建筑行業標準,與時俱進更新教學內容,從而重構理論教學體系,夯實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豐富綠色建筑的知識。在確定人才培養規格時,將具有節能減排意識和技術作為必備要素。通過與相應的行業、企業進行合作,根據綠色建筑新的技術領域和新的職業崗位(群)的要求,結合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對課程體系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如增加“建筑物理環境概論”“綠色建筑及技術概論”“建筑物理測試技術”“計算機物理環境設計”“節能建筑設計”“材料與建筑可持續發展”“現代住宅發展概論”“景觀與生態建筑學概論”“建筑環境虛擬現實基礎”等課程;也可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調整和課程內容模塊的增設,來添加綠色建筑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如在“建筑施工”等相關課程中,增加綠色施工技術及綠色施工管理內容,在“建筑學”課程中增加綠色建筑的基礎理論知識等。
其次,轉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培養綠色建筑的理念。教學中結合當前建筑行業節能減排技術的發展方向,通過與企業工程師共同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建立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豐富節能、環保教育內容,既重視學生綠色建筑基礎知識的儲備,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針對企業的某個節能減排技術問題,開展科技創新競賽,加強學生對該問題的認識、判斷,培養有效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如,針對建筑設計類專業,企業給出設計背景,通過舉辦綠色建筑設計大賽進行真題真做,讓學生更多地關注綠色建筑的元素,培養低碳減排的建筑設計思維,在潛意識中不斷深化綠色生態意識。
第三,建設優秀校外實訓基地,增強綠色建筑的意識。由于建筑行業的特點,使得建筑施工過程不可能在校內實訓場所全部再現,通過校外實訓基地,可以彌補建筑專業部分實驗條件的限制,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在真實環境中得到高效訓練。因此,在實踐教學時,通過認識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踐等方式,把具有良好節能降耗意識和環境保護措施的企業作為實訓基地,將綠色建筑鮮活的例子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其了解綠色施工原則,掌握節能減排降耗等關鍵環節,意識到綠色建筑帶來的經濟性效果和社會、環境效益,從而為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和能力的形成創造良好的條件。
3.雙師素質培養,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產學研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雙師隊伍是五年制高職產學研結合的有力保障。高職院校產學研結合的雙師,不僅指向校內專業教師,同時還指向校外行業、企業的專家,學校可以通過如下有效途徑,提升教師雙師素質:第一,從綠色建筑相關企業聘請領軍人物和技術能手,充實專業教師隊伍,通過共同開展專業建設、崗位標準制定、開發實踐課程、實訓基地建設及學生實踐指導等工作,成為青年教師的企業導師和成長導師,帶領一批專業教師快速成長。第二,派專業教師到建筑企業掛職鍛煉或作為訪問工程師進行工作學習。專業教師參與到企業的綠色建筑相關的工程和相應的工作環節中,接觸真實的工作環境,把握行業技術發展的方向,豐富自身實際工程經驗,并學習新的工藝和技術,實現教學內容與企業技術無縫對接,為教學改革建言獻策。第三,與科研單位、企業進行合作,開展綠色建筑技術研究。讓教師參與綠色建筑項目的建設,共建相關專業實驗室,圍繞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參與循環、生態、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這樣,既可以提升建筑類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又能讓教師站在技術的前沿,直接地感受到綠色建筑發展對學科和專業建設的要求,并能通過建筑企業將綠色建筑的科研成果迅速市場化,促進建筑業的發展。
教師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由于技能教育與傳承是職業教育特殊的內在屬性,既要求“口授”又要求“身傳”,這就需要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們自身技藝精湛、身手高超,才能“強師手下出高徒”。而綠色建筑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戰略性行業,尤其需要相關專業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綠色建筑理念和綠色建筑技術,樹立綠色意識,提高綠色生態素質,再通過專業教學輻射給學生。
4.謀求科研院所的支持,進行技術引領。建筑類高職院校可與綠色建筑相關的研究院所形成技術聯盟,建立綠色建筑網站或綠色施工論壇,也可邀請一些綠色建筑專家和研究人員定期開設綠色建筑培訓課程或專業講座,提供目前綠色施工相關技術以及新型綠色建材的最新資訊,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從而從全社會的角度來培養節能環保的意識,逐漸增加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并能促使開發商積極開發綠色建筑,通過綠色運營、管理、營銷、服務的方式,從源頭上有效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重視綠色建筑人才的培養。
5.參與行業組織活動,發揮平臺作用。行業組織是教育和生產結合的最佳平臺,對于職業教育而言,他們是專業權威和實際生產有關教育需求的提供者。建筑類高職院校通過參與行業組織的相關活動,可以近距離把握建筑行業的發展前景和技術動態,通過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和行業標準,參與綠色建筑標識的評審,可以規范綠色建筑市場行業,促進綠色建筑的繁榮和發展。在建筑類相關注冊資格認證和考試的組織工作中,建筑類高職院校的專業師資可參與考試大綱和試題的編寫,通過建議,適當增加對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知識的考核,提高從業人員的綠色建筑素養。可通過加入建設教育協會,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的優勢,由建筑類高職院校提供培訓場所和專業師資,承接行業主管部門的各種層次的企業職工培訓,為現有的建筑從業人員提供綠色建筑方面的繼續教育,讓他們通過再教育的過程,進行綠色建筑知識和技能的豐富和完善。
四、結束語
發展綠色建筑,急需高素質、專業化的人力資本支撐。建筑類高職院校應充分調研綠色建筑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營造多方聯動的育人環境,與區域經濟緊密結合,發揮資源優勢,才能培養出真正適應綠色建筑這個新興戰略行業需要的高素質、強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寶元.我國需要綠色人本戰略[N].中國教育報,2010-12-06.
[2]劉金石.綠色人才:積蓄綠色發展勢能[N].中國教育報,2010-12-28.
[3]陸舟.我國引入和推廣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思考[J].上海節能,2011(1).
[4]孫靜華,眭永興.試談五年制高職產學研結合為導向的“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1(29).
[5]王軍,吳雯雯.建筑節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水運,2009(9).
篇5
關鍵詞:BIM;土建教學;應用;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4-0184-02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并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BIM技術倡導一種利用數字模型技術實現項目全壽命期管理的新理念,并以其在智能化、數字化以及模型信息關聯性方面的優勢,為參與建設工程項目的各方創建了一個便于交流的信息平臺,從而提高了建筑業的生產效率。近年來,BIM技術已在建筑行業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施工演示、碰撞檢測、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質量,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新趨勢[1-3]。
隨著BIM技術在我國建筑行業的推廣,很多高校都參與到BIM技術的教學與應用中。全球最大的二維、三維設計和工程軟件公司歐特克(AUTODESK)在國內不遺余力地推廣旗下的BIM軟件,如Revit、Naviswork[1]。我校在土建專業教學中以任務驅動的方法,通過開展BIM應用方面的本科生創新訓練計劃,鼓勵本科生參加BIM系列的建筑結構競賽,如Revit杯、斯維爾杯,在畢業設計環節中引入BIM,等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BIM軟件并結合本專業加以應用。在本專業開展的3年來,效果比較明顯,獲得了斯維爾杯團體二等獎、北京市建筑結構競賽一等獎。在畢業設計中,BIM相關的選題達到了50%以上;在創新訓練選題中,BIM選題達到30%以上;等等。學生對BIM的認識和BIM類軟件的學習和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顯示出一些不足,我們以相關的教學經歷,探討BIM技術土建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相關建議。
二、BIM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由于BIM是一個新生事物,所以BIM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相對較少。國外高校開展BIM教學也處于初級階段,如在BIM應用較為成熟的美國,開設BIM課程的高校寥寥,已開設的BIM課程僅是在過去的3~5年內開發的[4,5]。國內的高校,有一部分開展了與BIM相關的研究。如2005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與歐特克聯合創辦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管理――BIM實驗室[6];2010年,清華大學參考NBIMS,結合調研提出了中國建筑信息模型標準框架;等等。國內僅有幾所高校已經開設了BIM軟件課程,例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等在本科領域開設了BIM軟件課程。另外,少量高校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了BIM課程,例如山東建筑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多數高校只在某些特定的教學環節中嘗試引入BIM,比如,我校主要是在本科生創新訓練計劃、建筑結構競賽、畢業設計等環節加入對BIM軟件應用的要求,如Revit,引導學生自主學習BIM軟件。
目前高校土建專業對于BIM的教學還不是很普遍,主要有如下原因:(1)BIM軟件在國內技術開發程度不是很高,限制了相關軟件的應用。(2)多數高校對于BIM技術的研究較少,缺乏對BIM技術重要性的認識。(3)BIM對于硬件有一定的要求。綜合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知道BIM技術在大學中的普及還要有大量的工作去做。BIM被高校接受的程度普遍不高,這需要盡快想出解決辦法來提高BIM在大學中的應用程度,只有配合高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BIM才能更快捷的展現出自己的優點。
三、學生眼中的BIM
通過對經歷了BIM教學環節的部分學生開展調查,我們得到了一些關于學生對BIM的認識。
(一)BIM的優勢
1.三維的建模清晰明了,可立體觀察建模的各個部位,不僅方便了修改錯誤,還可以清楚的展現出來,讓人有一種直觀的了解。運用BIM技術設計結構和繪制圖紙,不僅省時,而且設計效果非常好。
2.BIM軟件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如Revit系列軟件,不僅可以設計,還可以進行能耗模擬、日照分析等可持續性仿真,有利于建筑工程的節能環保和綠色化。
3.BIM技術代表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學習掌握好BIM,學生在職場上可以增加一種新的技能,就職的道路也可以更寬廣。
(二)BIM的劣勢
1.建筑信息模型的實現需要借助軟件,如Revit來實現,但其是一個大型綜合類軟件,在現在Revit剛興起的時候,各大學無法開設相關科目,導致學生只能通過視頻書籍自學,這給學生帶來了壓力和困難。
2.建筑信息模型是一個大宏觀概念,里面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東西,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專業知識還比較缺乏,還處在專業認識不夠全面的階段。
3.部分學生注重使用一些比較炫的功能來吸引教師的眼球,以掩蓋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和展示,這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謹和正確思考的習慣。
毫無疑問,學生知道BIM是重要的,但是其認識僅停留在掌握操作技巧、為就業增加籌碼的初級階段,對于BIM在實際工程中如何有效的應用以達到節約增效的目的缺乏合理的認識。采取合適的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對BIM的認識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應用BIM是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四、在本科教學中推廣BIM技術的建議
傳統上人們用2D的方式來表達3D的建筑物;而當代是從2D到nD的表達模式。比如,完善的建筑設計一般采用3D,當項目復雜性加大,如規模的增大以及建筑系統數量和復雜性的增加等,就會出現縮短工期的要求(4D),控制造價的壓力(5D),等等[7]。因此,BIM技術的合理有效應用與實踐遠比簡單的掌握操作技巧重要。BIM技術是建筑行業一項重大的改革,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工作積累技術基礎,提升競爭力,掌握BIM技術、相關軟件的操作和有效應用對于土建類的本科生非常必要。關于高校土建專業的BIM本科教學,提出如下幾點的建議。
1.加大BIM理念和技術的普及力度,提高學生對BIM的認識。高校應該聘請知名的BIM專家或者著名設計院、施工單位,特別是本專業主要就業方向上相關單位的BIM工程師,為本科生開展BIM知識講座,探討BIM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讓學生意識到BIM對其就業乃至以后工作的重要影響,激發學生學習BIM的熱情。
2.提升教師更新CAD教學的動力,將BIM分散融入到土建專業多個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同時注重要在實踐環節中引入BIM,提升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高校應該出臺教學管理的激勵政策,引導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本科教學中引入本專業的新技術、新理念,更新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鑒于BIM在整個建筑生命周期中的連續性,建議在教授BIM相關知識和技術時,不要以簡單的一門BIM課程來解決問題,而應該在相關的多門專業課(如設計、施工等)中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引入BIM技術,從而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應用。同時,應該增加整體上連續使用BIM軟件的實踐環節,如創新訓練、建筑結構競賽、畢業設計,使學生從建筑、結構設計到施工、管理所有環節中都嘗試使用BIM軟件,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并有條件的結合相關工程,使用新的BIM技術來進行重新設計、分析和管理,在對比中讓學生明白BIM技術的優勢和改進之處。
3.重視相關專業教材的更新。BIM對于土建行業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技術變革,在這一變革的潮流中,對高校教學起重要作用的專業教材不能落后。鑒于現在BIM的發展現狀,要求所有高校的土建專業教師都要靠自己動手去探索和總結BIM的知識并授之于學生并不現實,應當鼓勵教材的編寫單位或者著者與BIM專家、工程師聯合,在現有教材中有針對性的加入相關的BIM分析和實踐,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能夠有“據”進行。
五、結語
BIM是目前建筑業中前沿的一個技術,它可以將建筑設計、施工管理及運營等整個生命周期很好的整合起來,便于處于不同階段的相關人員從項目一開始就參與進來,極大地促進了建筑業的節約增效。作為土建專業新一代的大學生,掌握BIM技術非常必要。應該看到,BIM在高校土建專業的教學與應用實踐中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工作值得我們高校教師去思考、去探索。
參考文獻:
[1]盧士華.關于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BIM課程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5):146-147.
[2]秦浩,余潔.BIM建筑信息模型課程在土建類高職院校開設的必要性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7):51-52.
[3]張雪,陳三波.將BIM技術融入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7):269,280.
[4]克里斯托弗?帕韋爾科,阿蘭?D?切西.當今大學本科課程中的BIM課程[J].建筑創作,2012,(10):20-29.
[5]鐘煒,張馨文,姜騰騰.BIM仿真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3,(06):7-11,34.
篇6
關鍵詞:工程建筑 檢測機構 發展對策
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作為工程質量管理監督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工程建設科技化的含量也不斷增加,現有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正面臨著全面改革的局面。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發展,使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整個檢測行業逐步走向正規化的管理軌道,是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工作人員所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工程質量檢測的發展現狀
1.檢測機制存在缺陷
當前,我國工程建筑檢測機構總體上分為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實驗室、工程質量監督站內實驗室、科研院校內部實驗室以及社會獨立法人檢測機構四種類型,前三類檢測機構不是獨立的法人單位,所以無法為其檢測出的數據及報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檢測機構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社會獨立法人檢測機構作為能夠自我承擔風險的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但由于其缺乏國家政策的支持,以至于發展前景并不樂觀。在市場占有率和檢測能力上,最具優勢的就是工程質量監督站內實驗室,是工程建筑檢測市場上的中流砥柱,這種體制上的缺陷,不僅制約著工程質量檢測工作的發展,還使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的不良影響。
2.檢測市場不夠規范
由于工程建筑的飛速發展,檢測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部分檢測機構受利益的驅使,運用不正規手段來對業務進行承攬,檢測檔案資料管理毫無章法,對于超出其檢測能力的工程檢測業務也進行承接,為了個人利益對嚴格施行見證取樣的檢測制度置若罔聞,甚至隨意更改檢測數據,出具虛假的檢測報告,使得檢測質量保證體系形同虛設,檢測報告的真實性與可信度也得不到應有保證,使檢測機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約。
3.地方保護主義濃厚
現行的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是根據其行政隸屬關系而進行設定的,檢測機構的行業資質管理與資質認可本身就是為政府政策所服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設立的資質審查注冊制度,更是直接決定了檢測機構的所在地及工作服務范圍,因此地方政策的方向直接影響著質量檢測市場的發展情況。由于壟斷性的特許經營權,使得質量檢測管理機制成為了專門為國有企事業單位而服務的機構。另外,工程質量檢測本身是需要大型檢測設備來為其服務的,而檢測樣品又需要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所以,跨地區的工程質量檢測工作很難展開,以至于形成了各行政區域之間檢測市場的行業壟斷。
4.資源配置不夠合理
目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大多是以科室或附屬部門的形式而存在的,工程質量檢測工作并沒有其獨立運作發展的管理模式,很多檢測機構在檢測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學而又系統的管理體制。在技術水平、資金投入、人員配備以及設備應用上的投入,根本無法滿足國內工程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以至于國內工程檢測機構長期處于一種技術含量低、資源浪費嚴重、服務能力欠缺的低水平發展的趨勢當中。
二、提高工程質量檢測管理的對策
1.完善檢測市場機制,加快檢測機構的社會化發展
受我國社會化進程的飛速發展以及工程檢測制度的全面推行和實施,企業急需一個能夠相對獨立、科學而又公正的第三方中介機構來獨立承擔工程質量檢測的法律責任以及民事賠償責任。隨著檢測機構逐漸走向社會化,勢必會出現惡性競爭、壓價壓級、出具虛假數據報告等一系列擾亂工程檢測市場秩序的情況出現。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之所以會出現這些違規行為,正是因為現有的檢測市場不夠成熟、檢測機構社會化程度不夠所造成的。倘若能夠有效的規范工程檢測市場的主體環境,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明確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并加強監管力度,這些違規的檢測行為都是能夠完全避免。因此,為了提高工程建筑的質量,政府工程建設的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快完善檢測市場機制的步伐,為檢測機構的社會化發展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2.規范檢測市場制度,將檢測機構納入誠信體系建設
工程建設的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檢測機構的工作內容及行為規范的監督力度,加強對檢測合同管理、檢測行為的監督以及規范檢測收費標準,對檢測機構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堅決的查處,并根據問題程度的大小,予以違規記錄、業內通報批評、責令整改或是降低檢測資質的懲罰,對于嚴重違規操作的檢測機構,工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剝奪其工程檢測的資質。與此同時,工程建設的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起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的誠信機制,制定出工程質量檢測誠信公約,通過檢測行業誠信檔案制度,來進一步實現行業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之間的互動,對誠信制度過差的檢測機構,可以采取降低資質或剝奪工程檢測資質的處理。
3.全面提升檢測行業協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公正性
行業協會是協調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加強政府與企業之間溝通的重要部門,工程檢測機構應充分利用地方檢測行業協會的這一作用,加強對政府之間的聯系,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通過對行業本身的能力評估、制約規范、信息統計、行業對比評優的方式,來加強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的自律性,營造誠信、有序的檢測市場氛圍,積極拓寬技術交流及技術創新的發展渠道。對違反行業規范的會員單位,行業協會可以采取業內警告批評甚至是開除會員資格的懲罰措施,并以此來約束各個檢測機構的檢測行為。
4.正確處理檢測與監督之間的關系
隨著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不斷深化改革,工程質量監督的工作重點已經由傳統的施工過程中質量監督,逐漸轉移到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多方面主體行為的工作當中。工程檢測機構從工程監督機構分離出來之后,并不意味著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放棄檢測手段來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恰恰相反,工程質量檢測在形成獨立機構部門之后,通過使用更加先進的檢測設備,建立信息網絡化交流的檢測方式,來對檢測數據進行自動化采集和管理,使其現有工程質量監督作用變得更加的科學和有效。
總而言之,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正面臨著全面改革的重要轉變之中,對于檢測機構而言,這既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素質建設,完善工程質量檢測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的市場行為及質量行為的監督管理,提高工程質量的檢測水平,才能保證工程質量檢測機構能夠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在日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并健康長足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吳恩明.建設工程檢測機構現狀調研及管理發展模式的探討[J].工程質量,2007,(15):11-13.
[2]宋孝坤.淺析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筑技術開發,2007,(01):79-80.
[3]郝愛紅,徐遵林.淺談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J].河南建材,2011,(05):31-33.
[4]許金渤,鐘德仁.淺議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試驗室現狀及發展[J].科技信息,2009,(08):520-521.
篇7
【關鍵詞】智能建筑空間 設計 探討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活本質不斷發生著變化。世界經濟進程的不斷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生活的追求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溫飽問題的有效解決,而是逐步積極致力于自身的居住環境的改善和自身居住狀況的提高。與之相對應的,人民的消費行為模式也不斷發展和改善,“集中消費”模式成為一個新的消費形式,商業建筑的形態也得到了逐步的發展,大型家居城建筑就是產生于這種環境之下,而且在該經濟發展階段表現的尤為明顯。
二、我國建筑空間設計現狀分析
在我國的建筑設計研究中,長期處于一個被忽視和被遺忘的角落,而且空間設計這一行業是隨著我國房地產事業的不斷發展而興起的,因此我國對于此類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具體指導空間設計的直接性理論較為少見。綜合國外研究進展來看,國外也缺失此類的大型裝飾建筑設計的這種研究性理論,因此,對于空間設計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于經營管理和策略等領域,可以這樣說,我國現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系統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空間設計理論,以下,筆者簡要就我國的商業建筑規劃、建設以及空間設計等方面加以簡要的探究和論述。
三、智能建筑主要內部空間設計規劃智能建筑具備有更為直觀、深入、廣闊的綜合性特質,其對于空間效能的塑造以及魅力的展現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1、設計原則。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辦公硬件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實現了空間的靈活合
理的應用。要實現辦公設備的互通互換,必須加強空間的兼容性。2)依照裝置的重要程度以及處理的急緩需求,在針對公用性或者是配備率進行合理確定以及針對具體的空間等級實施決定的時候,需保證區域的及時開放性,使得各個內部空間區域之間能夠靈活地連通起來;3)建筑結構以及網絡設置需具備有一定的靈活性;4)辦公空間布局需同時兼具開放與私密要求,雖然其存在有較多變化,但是所應考慮的應用形式則是基本上比較一致的。
2、中庭空間設計。在智能建筑的設計中,可以采取對不同區域內插入不同數量的開放或者封閉式的中庭,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為室內環境帶來充足的休息空間和舒適感,使得智能化建筑氣氛充分呈現,形成一個良好的通風換氣的環境,達到節能的功效。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設計師對建筑環境越來越重視,中庭空間由傳統的休閑和通風的功能向公共的組織集會功能轉變。城市的多元化發展對智能建筑中庭提出了新的要求,當然也有可能帶來一些照明設計引起火災的問題,為人們的生命安全埋下了隱患。在我國,中庭與建筑主體之間的部分,很容易出現火災的問題,所以要求設計師在設計中庭時要結合實際建筑環境,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的休息環境。
3、內部空間布局設計。決策空間,該種空間設計遵循較高的家具、面積、辦公設施以及照明等建筑標準,旨在將較為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信息環境、輔助決策支持手段提供給相應的決策者。會議空間,在智能建筑的內部空間設計中,增加智能化的通信手段對于辦公效率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對通信的網絡空間展開合理的使用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員進行會議交流。一般來說,會議空間的設置通常選擇比較安靜的位置,比如設置在較高樓層的位置,可以保證會議保密性和嚴肅的氛圍。會議空間的面積大小與具體形狀主要是由企業的員工人數和規模決定的,還包括一些會議所用的設備存放空間。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必須要注意會議座背面的墻上盡量不要開窗,可以裝飾一些可以隔音、防止回聲的設備,這樣可以保證在開會期間不受外界的干擾,提高會議的質量。休息接待空間,對智能建筑中的休息接待空間要進行合理科學的布置,要預留出談話和站桌,在休息接待室可以進行一些小型的會議,可以方便員工之間的交流。辦公空間,建筑平面布置合理、采光設計良好,具有安全、健康、溫、便利等特點,配備先進信息環境、自動化辦公條件。單間型,并排隔間型,由相互鄰近、面積不大的單間辦公室組成,各隔間都有窗,辦公室的面積與建筑模數不成倍數關系時,為保證安全與健康,應力避空調和消防盲區,保證單間型平面劃分的合理性,要重視建筑模數的合理選擇及設備系統的適應設計;開放型,空間被走道分隔為二,多采用大開間、無隔斷或只有不超過1.5m的隔板平面布局方式,打印機、復印機、文件柜均共用,并按方便使用原則布局。對流動辦公部門,可采取共享空間方案;混合型,隔間比例較大,重大的辦公室分布在具有外窗的周邊區,采用玻璃隔墻,內區作秘書與輔助人員辦公區間及開放式交流場所,通過增加裝飾物改善辦公環境。除上述幾種空間類型以外,智能建筑內部空間還包括有發電機室以及電腦房、空調主機室、電池室、空氣調解室、管道間、簡報室、不斷設備電源設備室等等部分,其功能跟其他相關專業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四、節能建筑設計
在傳統建筑中,由于不同地域中氣候的差異性,建筑空間設計方面也產生了相應的適應型結構設計。例如在我國南方地區,其氣候較為濕熱,當地傳統居民建筑與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具有進深布局的圍院式建筑,但是在空間尺度方面二者卻不盡相同。由于該地雨水較多,氣候潮濕并且夏熱冬暖,當地傳統居民在建筑空間設計上十分注重通風與防熱。當地建筑以緊湊的梳式建筑群落布局實現遮陽通風的效果。通過將庭院的空間尺度收窄達到防熱效果,并在建筑縱向進深中設置貫通的“冷巷”。以上兩種手段的結合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內部的“微氣候”環境。
五、智能建筑日后的主要發展趨勢
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就是可持續發展,智能建筑的可持續性主要表現在生態建筑、綠色建筑、高功能建筑、健康建筑這四個方面。生態建筑著重于實現建筑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人們提供一種自然、溫馨、舒適的工作氛圍;綠色建筑主要是減少建筑的廢棄物排放,節約建筑的成本,節約建筑的資源,構建綠色的建筑環境;高功能建筑主要是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整個建筑的市場競爭水平;健康建筑就是為了實現建筑的安全性,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智能建筑概述,提出了建設智能建筑對于我國社會的重要意義。建設智能建筑必須要按照兼容性、靈活性、開放性、私密性原則進行設計。要合理規劃中庭和內部空間的設計,最大滿足人們對工作的智能化、舒適度、節約型的要求,為人們提供一個科學合理的辦公環境。智能建筑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設計師在設計時,必須要注意建筑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
參考文獻:
[1]楊鳳飛.現代智能建筑發展趨勢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18)
[2]張賓.淺談綠色化智能建筑的構成及實現[J].工程與建設.2010(04)
[3]南川.智能建筑探討[J].山西建筑.2008(13)
篇8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技術;建筑節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由于現階段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城市化改造進程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建筑施工技術的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提升。建筑技術涉及到很多有關建筑方面的內容,如我們常見的有智能技術、防水技術、節能技術、保溫技術等等。本文就其中的智能化技術和節能技術進行簡單的剖析。
一、建筑施工智能化技術的探究
建筑智能化技術的介紹
人類邁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為了適應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求,建筑技術智能化逐漸孕育而生,它也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建筑技術智能化將建筑施工技術與計算機、電子信息及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建筑物內或建筑物之間實現進行電子信息化管理和無線網絡對接達到信息的交換、共享、辦公自動化控制等綜合利用的能力。智能化技術把當下最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充分的運用在現有的建筑物系統中,有效展示出智能化的作用和魅力。其中建筑技術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內容包括房地產開發單位對建筑技術智能化系統的市場分析和需求報告,智能化設計和材料的選擇和適合智能技術工程監理應具備的能力要求,還有對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和實施方案以及驗收竣工后的管理等。
(二)建筑智能化技術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現階段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看,我國在建筑智能化技術領域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建筑技術智能化還處在成長期,政府的政策性引導對智能化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關鍵作用。錯誤性的引導會使建筑技術智能化的發展出現失衡、混亂。
(2)國內建筑行業對智能化技術的發展重視程度不足,縱觀目前我國建筑智能化技術市場,大多還是以國外智能化技術為主,國內建筑企業不能形成一套國產智能化體系,使得我國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十分緩慢。
(3)建筑智能化技術所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廣泛,它除了包括建筑本身的技術層面外,還涵蓋了計算機、電子信息、網絡技術及人性化技術等多個學科。因此要實現建筑智能化技術,就需要將這些學科涉及到的相關部門行業有機的統一起來,成為一個整體。而目前在建筑技術智能化發展中由于各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存在合作困難,各自為政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三)建筑智能化技術發展方向
今后建筑智能化技術將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在建筑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對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網絡工程、可視化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等領域進行拓展,實現人類社會居住和生產環境自動化,通過運用先進的建筑智能化技術,實現人類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對建筑施工節能技術的探究
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的不斷開采和利用,造成能源的逐漸缺失,能源問題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據有關資料統計,由于建筑損壞的能源占世界總體能源消耗的比例為:20%至30%之間。可見,建筑能源所占比例之大引人深思。目前,我國大力發展節能建筑,將節能技術引入建筑行業之中,并出臺了多項相關節能政策,對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性的要求,為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人對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進行了如下探究。
(一)在建筑遮陽中應用節能技術
在建筑中采用遮陽措施可以有效的調控陽光的光線,改善房間內的光線環境,一方面可以阻擋陽光的直射,減少了空調的使用所造成的能源損耗,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電燈的使用,所造成的電力損耗,最大程度的實現了節能的功效。在建筑設計中,對遮陽的設計應當按照建筑物的所在區域的氣候環境、樓宇位置、室內結構、窗戶朝向以及房屋使用等情況的不同,采用的各種遮陽材料和技術,設計出不同的建筑造型,使其能夠滿足人們對建筑外形的要求的同時,有實現了房間內節能、健康的環境的需求,合理的設計出完美的遮陽效果。
(二)建筑外墻保溫中采用節能技術
在樓宇建筑施工中,采用外墻體保溫技術,將墻體內加入苯板和具有保溫性較強的砂漿,是樓宇墻體具有長時間的保溫效果,從而實現節能的功效。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墻體保溫技術是外墻外保溫技術。外墻外保溫技術具有諸多優點:第一,使用范圍廣泛,它既能夠在用于炎熱氣候下的空調建筑,也能夠用于寒冷氣候下的采暖建筑。第二,能夠有效的達到保溫的功能。因為采用保溫的材料在樓宇的外測墻體內,可以大大消除處在外墻和屋面等維護結構中的鋼筋混凝土等部分的造成的“熱橋”的干擾。第三,具有較高的節能功能。外墻外保溫技術與外墻內保溫技術及混合保溫技術相比,它使用了高科技的保溫材料,有效的降低了自然界溫度、濕度、紫外線的直接影響,節能功效要比上兩種效果好很多。第四,外墻外保溫技術除了具有較好的保溫功能,還能有效的阻擋雨水對墻體的損壞,具有較強的抗濕防潮性杜絕了方面內出現的墻體滲水、發霉等現象,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舒適的環境。
(三)建筑節能技術中的太陽能建筑技術
建筑節能技術使用的廣泛程度能夠體現一個國家先進程度的高低,目前在建筑節能技術中合理利用新能源對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太陽能建筑技術在建筑中成為一種新型能源利用技術,逐漸進入到建筑生產領域中,并且受到了廣泛性的關注。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在房屋外部的頂部或者向陽的側面等凡是能夠接受陽光的地方裝置太陽能吸收板,將陽光熱量進行吸收,在房屋內將采暖系統和供熱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的熱能控制設備,使太陽能的使用更加高效化。另一種是由于氣候原因,根據房屋布局的不同,在房屋建筑中選擇吸附陽光能力較強的材料,使建筑物由于吸收了太陽的熱量,具有較高的溫度,從而實現冬天人們對采暖供熱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相關技術人員也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將地熱資源與太陽能聯系起來,實現互相之間能量的轉換,解決太陽能技術受到天氣氣候的影響的應用局限性,使建筑太陽能節能技術的能夠得到深遠的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今人們對現實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子已經不再僅僅是人們遮風避雨的場所,它已經慢慢發展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房子的質量好壞直接體現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的優越程度。因此,為了滿足人們對房屋建筑環境的要求,不斷發展建筑施工技術,促進其向現代化、智能化、節能化方向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和美好。
參考文獻:
[1]徐惠忠,周明.絕熱材料生產及應用[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1.
[2]胡小媛,許琳.我國建筑絕熱材料的應用現狀及其前景[J].保溫材料與節能技術,2002,6:2-4
[3]郭瑩.外墻內、外保溫技術在建筑節能住宅中的作用.[J]建筑技術開發,2002,2:46-48.
篇9
【關鍵詞】工程建設監理;監理地位;監理責任;監理費用
引言
我國自1988年國家推行建設工程監理制度以來,至今已有24年。工程監理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投資、工期、質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顯著,建筑市場已基本形成了業主、監理和承包商三大平等、獨立的工程建筑主體。作為監理人員,既要重視質量、投資、進度三大控制,又要作為工程建設中最主要的協調者和管理者,以協調與業主和施工單位的關系,確保工程建設預定目標的順利實現。然而,隨著我國工程建設監理的快速發展及各相關配套制度的相對滯后,工程建設監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主要存在的問題:
1.1 對監理的認識問題
1.1.1監理的地位和角色
(1)部分業主認為監理是自己花錢雇來的,監理人員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去開展工作。我國《工程建設監理規定》第三條明確提出:建設工程監理是指監理單位受項目法人的委托,依據國家批準的工程項目建設文件、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監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設合同,對工程建設實施的監督管理。《工程建設監理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監理單位是建筑市場的主體之一,建設監理是一種高智能的有償技術服務。監理單位作為建筑市場中獨立的第三方,應該按照獨立、公正、客觀、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處理工程中所發生的各位問題,不得依附和偏袒任何一方。
(2)認為監理就是質檢員。監理作為獨立、公正的第三方,依據監理合同和工程建設承包合同進行監理,各項驗收程序是:在承包商自查合格的基礎上,報監理單位驗收。承包商有確保提供合格產品的責任,監理人員負責檢驗工程產品。而目前的現狀是承包商在完成某道工序之后,直接報監理單位驗收,檢查出問題后按照監理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完全把監理作為質檢員。
(3)監理就是監工。多數業主認為,監理是花錢雇來的,應該每天呆在現場,按照規范和施工圖紙保證每道工序的施工質量。事實上,監督和檢查是監理工作中一種重要的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監理的全部工作。監理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三控制、三管理、一協調”,即質量、投資和進度三大控制,信息、合同和安全三大管理,以及協調各參建單位之間的關系。
1.1.2監理的責任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工程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設工程承包含同,代表建設單位對施工質量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所以很多業主認為,只要委托監理,工程就不應該出現問題,如果出現問題,責任將歸咎于監理人員。事實上,工程是建出來的,不是監出來的,影響工程建設的因素很多,監理人員只能根據國家政策及相關法規實施監理,而不可能完全控制這些因素,只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或盡量避免這些因素對工程建設產生影響。
1.2 監理費用問題
監理收費是制約工程監理工作良性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監理企業的監理收費嚴重低于國家標準。一方面,有些業主把監理費看成是一項經濟負擔,將監理費一壓再壓,使監理工作處于被動地位,嚴重影響監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同行自相減價。有些監理公司由于成本小、費用少,在承接監理項目時自行壓低監理費,以低價優勢承攬工程。這些因素致使工程質量無法保證,也使監理人員工資偏低,打擊了監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加大了監理單位的風險。
1.3對于業主行為缺少約束
業主與監理人員之間是一種平等的經濟法律主體關系,而不是某種從屬關系。業主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工程建設項目能否順利進行,建設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有些業主對監理工作干預較多,不通過監理工程師直接給承包商下達指令。例如**工地,業主為了趕工期,在鋼筋報告沒有出來之前,直接給施工單位下通知,允許進行整層的混凝土澆筑,監理單位不同意,業主不予理睬。等鋼筋檢驗報告出來以后,2組鋼筋不合格,業主又將所有責任推給監理單位。監理的工作就是控制、管理、協調。工程建設監理合同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業主的意見和決策均應通過監理工程師來實施。但是仍有不少業主無視國家相關政策法規,肆意干涉監理的正常活動。為此,亟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業主的違規行為進行約束。
1.4監理人員的自身問題
高智能的技術服務和過低的監理費用嚴重影響了我國監理行業的發展和監理人員素質的提高,目前我國的工程建設規模越來越大,技術水平越來越高,對監理人員素質也越來越高,但我國的監理取費仍采用以前的標準,致使很多高學歷、高水平、高職稱的人才不愿意從事該行業。目前很多監理單位,除總監具有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外,其他監理人員大部分都是大專、中專畢業的學生,個別單位還存在非本專業的人員從事監理行業,而且總監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了監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夠合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
2、采取的措施
2.1學習國家法律法規,明確監理地位。
監理單位受業主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規及有關的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合同,對承包單位在施工質量、建設工期和建設資金使用等方面實施監督和管理。所以,監理應該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為業主提供高水平的專業化服務,幫助業主管理好工程建設項目。因此監理單位一定要轉變觀念,提高服務意識,只有監理的服務水平提高了,才能受到業主的認可,監理的地位才能提高。但是,監理單位的獨立性也不應忽視,監理單位作為建筑市場的第三方,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監理工程師在執業時一定要遵循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遵守合同約定,履行法律規定的責任,遵守公平、公正、客觀的職業道德。既不損害業主的利益,也不損害施工單位的利益,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在業主的授權范圍之內獨立行使權力,從而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2.2規范監理市場,制止不當競爭。
建筑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呈現平穩上升態勢,監理單位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監理單位為了中標,惡意壓低標價,出現惡性競爭,低標價導致了監理公司很難招收到高素質的監理人員。為了制止不當競爭,應該規范監理市場,增加建設市場執法力度,嚴厲打擊惡性競爭,對存在惡意壓低標價的監理企業列入監理行業黑名單。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所有注冊的監理企業進行年度考核,增加信度評議和考核內容,評選出優秀監理企業,對信譽高、服務質量好的監理企業優先扶持。
2.3加強監理人員培訓,提高監理人員素質和知識水平。
過低的監理費用影響了高層次人才的加入,導致了知識結構的不合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監理企業應該通過知識講座、集中培訓、走出去培訓、同行交流、大學進修等方式來提高監理人員的素質和知識水平。監理企業也可每周定期安排總監上課,每月定期進行考試,并派員工集中進行監理員培訓,以此來提高監理人員的知識水平。為了提高服務水平,監理單位可定期到建設工地進行檢查,根據業主和施工單位的反映情況,評選出優秀先進個人,并給予物質獎勵,從而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3、結束語
實行建設工程監理制度是我國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舉措。我國的工程建設監理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這就需要各部門、各行業對工程監理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各個方面給予理解和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工程監理在工程建設中的作用,才能實現國家在基本建設中大力推行工程建設監理制度的初衷。
參考文獻
[1]趙亮.對當前建設工程監理現狀的思考[J].工程管理,2006
[2]相炎軍.工程建設監理之現狀與思考[J]. 甘肅冶金,2010
[3]毛秀清.當前監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 工程技術,2010
篇10
[關鍵詞]電子信息工程;發展趨勢;應用;對策
中圖分類號:TN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0-0392-01
1 前言
電子信息工程為信息時代快速發展形成的產物,我們的衣食住行就與電子信息緊密相連,從某一方面可以說已經構成了一個系統。而在這個系統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就承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就使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從整體來看電子信息工程在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人們無法全面滿足該項技術應用以及發展的現實狀況。因此只有進行持續的優化完善、全面更新,方能令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實現又好又快的全面發展,進而符合人們現實需求,創設顯著效益。
2 電子信息工程概述
電子信息工程是當前最新的現代化計算機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作為一門以現代化技術為基礎的信息化控制及其處理等相關內容的學科,其研究的范圍包括對電子信息的獲取及進一步的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以及集成。隨著其應用范圍的日益深廣,電子信息工程也獲得了新產品研發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電子信息工程不僅推動了電子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推動了產業鏈的分化及其整合,使得不同行業間的界限逐步模糊化,同時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社會經濟及技術的發展。
3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具體應用
3.1 射頻識別技術的應用
射頻識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具有獨特的便捷應用與精準服務功能,工業生產領域中可應用該技術提升現代化實踐管理水平。目前,射頻識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主體應用在工業領域的物流運輸、汽車生產、航空包裹認證識別、郵政業務服務等眾多行業中。例如,在汽車生產中該技術可以用來跟蹤汽車零部件生產,識別汽車、更好的管理生產要素,進行輪壓的檢測及其他相關技術的控制等。
3.2 在工業造價中的應用
工程建設中造價管理尤為重要,應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主體借助網絡系統構建內外聯絡通訊媒介平臺,通過實施辦公自動化和運用管理信息系統加強管理,提高辦公效率。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其在建筑行業的推廣發展,在造價管理方面,可令人們由以往繁雜的定額管理、標底分析編制、工程報價投標以及造價管控等層面有效的脫離手工作業,全面實現自動化、電子化、現代化與信息化的管控。采用工程量計算軟件、鋼筋軟件進行工程量和鋼筋用量的計算,運用套價軟件編制工程預決算;利用數據庫技術建立指標收集和分析系統,用于已完工程的積累;利用信息網和獲取信息,用于工程預決算的編制和造價管理,這樣不僅提高了造價管理的準確性,而且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
公路工程項目建設中需應對各類豐富的海量信息,該類數據則會伴隨工程項目施工進度的深入而不斷變化,因此信息需要持續的更新,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公路工程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人工查詢、數據整理及分析實現了自動化,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并提高了工作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伴隨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公路建設事業逐步應用多元化、現代化、綜合性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管理手段完成復雜公路工程建設的穩健資料保管整理,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
4 電子信息工程在應用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4.1 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國已不斷的向世界強國邁進,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具有一定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在工程建設中,受到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影響,其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也慢慢暴露出來,例如信息服務業與軟件比重相對不夠平衡、數據庫產業規模不大,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與發達國家相比低于國外企業。因此要求電子信息管理人員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嚴格把握電子信息技術的產業結構,建立合理的電子信息產業機構。
4.2 市場環境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的真實性值得商榷,大量的廣告及不真實信息存在,嚴重影響了電子信息的可信度,制約其推廣和發展,有關電子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也處于劣勢。同時由于我國市場難以遏制的假冒偽劣的電子商品、侵犯知識產權、盜版商品販賣等一系列現象存在,在魚龍混雜的市場環境下,正當商家尚且沒有競爭力,而在國際上更是如此。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明顯缺乏后勁。
4.3 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一直以來,對于一些技術關鍵部位的電子元件大都依賴國外進口,很多企業沒有專業意識,缺少核心技術,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此外,電子信息的使用和管理都需要相關專業的人才,國家對于電子技術型人才的培訓效果不理想,對于人才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西方國家已有的技術上面,而就目前情況來看,真正的電子信息方面的人才十分緊缺,缺少人才就很難把這門技術快速的發展起來,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5 加快發展電子信息工程應用的相關對策
5.1 從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建立健全良好的電子信息資源發展環境
電子信息工程產業要想獲得不斷的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立足,離不開國家對其行業發展的支持,加強國產軟件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推動軟件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鼓勵大型骨干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增強企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引導中小軟件企業向產業基地集聚和聯合發展,提高軟件行業國際合作水平。例如,需要國家建立相應的電子信息工程建設基金會,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等。
另外,其行業發展也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促進電子信息工程產業的更好發展,推動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比如,中國國務院發起了“三網合一”政策,加強對市場秩序的管理,有序的建立市場環境,這樣對于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5.2 重視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對于任何行業的發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電子信息工程行業來說,人才更加重要,而人才要想更好的發揮其作用,就應該創造一個有利于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發展的環境,實施公平、公正及公開的人才使用戰略,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電子信息企業應該創造一個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環境并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同時,更要加強企業內與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政府的角度來講,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要鼓勵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的政策,在相關的服務與建設方面加大建設力度,吸引海外留學人才回國創業,回報社會。
6 結論
總之,電子信息工程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不斷創造有利于電子信息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同時也需要行業不斷進行自我創新,現代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也會為社會的進步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持,因此需要加大對電子信息工程的研究投入力度,大力優化產業結構,重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實現不斷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裝飾裝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