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處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3-05-17 11:3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建筑垃圾處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建筑垃圾,是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以及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余泥(含泥漿)、建筑材料(含沙、卵石、灰漿等)及散體物料。
本辦法所稱處置,是指建筑垃圾的傾倒、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利用等活動。
第三條縣城區內從事建筑垃圾處置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四條縣城市管理局負責全縣城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和本縣有關規定,組織實施本縣城區建筑垃圾的處置管理;
(二)核發《城市建筑垃圾處置證》、《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城市建筑垃圾臨時消納證》;負責《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城市建筑垃圾消納服務資格證》的受理和初審;負責建筑垃圾處置登記核量工作和合理安排各類建設工程回填建筑垃圾;
(三)負責對本縣城區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的業務管理和檢查督促;
(四)負責對本縣域區內建筑垃圾產生點、消納(中轉站)點和運輸線路實施管理。
(五)負責與本縣域區內產生建筑垃圾的單位和個人簽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書,實施施工現場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
(六)負責建筑垃圾消納場的設置和管理;
(七)負責上級交辦的其它有關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
第五條公安、建設、環保、交通、工商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同縣城管局實施本辦法。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縣城管局應適時組織有關部門參與聯合執法。
第六條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應當向縣城管局提出申請,經核準后方可處置。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等產生建筑垃圾的單位,應當辦理《城市建筑垃圾處置證》。經營性運輸單位應當辦理《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并為實際承運建筑垃圾的車輛辦理《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建筑垃圾消納場等單位應當辦理《城市建筑垃圾消納服務資格證》。建筑工地、磚瓦廠等需要回填、利用建筑垃圾的單位,應當辦理《城市建筑垃圾臨時消納證》。涉及同一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運輸單位、受納單位應當分別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手續,但可委托其中一家單位統一辦理。
縣城管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及時到現場踏勘,作出是否核準的決定。予以核準的,頒發核準文件;不予核準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未取得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文件的單位,不得從事建筑垃圾處置活動。
取得核準文件的單位確需調整建筑垃圾處置數量、地點、時間、路線等內容的,應當提出變更申請,經核準后方可調整處置內容。
第七條產生建筑垃圾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工程開工前,到縣城管局申報建筑垃圾處置計劃,簽訂市容環境衛生責任書,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還應當辦理《城市建筑垃圾處置證》。
第八條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申請《城市建筑垃圾處置證》,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與建筑垃圾運輸單位簽訂的建筑垃圾清運合同;
(二)與建筑垃圾消納單位(消納場)簽訂的消納合同;
(三)建筑垃圾處置清運計劃(主要包括工程項目名稱、地點、清運建筑垃圾的工期、數量、時間、路線和消納場名稱等);
(四)建筑垃圾運輸單位的《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和建筑垃圾消納單位(消納場)的《城市建筑垃圾消納服務資格證》。
第九條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理產生的各類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工地進出口道路必須先行硬化或采取其它防止車輪帶泥的有效措施,并進行清掃保潔;有專人負責現場管理,對不符合市容環境衛生要求的車輛,一律不準駛出現場。
第十條建筑垃圾運輸單位申請建筑垃圾經營服務企業資格的,清運車輛必須按統一標準,符合密閉化要求,并配置相應數量的運輸車輛,配備辦公用房、停車場地等。
第十一條經營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申請《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應當提供下列文件:
(一)運輸單位營業執照;
(二)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三)車輛戶籍臺帳、車輛行駛證;
(四)運輸車輛運營、安全、質量、保養、行政管理制度1份。
第十二條《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有效期1年。建筑垃圾運輸單位需要繼續經營建筑垃圾運輸業務的,應當在有效期屆滿30日前提出延續申請。
運輸車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年內不得從事城市建筑垃圾運輸工作:
(一)在本年度內有2次以上違反本辦法規定的;
(二)違法行為情節特別惡劣的。
在本年度內有3臺以上車輛違反本辦法規定,注銷該運輸單位的《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
第十三條建筑垃圾運輸單位,應當在運輸前持運輸合同、《城市建筑垃圾運輸服務資格證》和車輛基本資料到縣城管局申領《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符合條件的,予以核發《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
《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實行一次使用制度,一個工地辦理1次,工地轉移的,應當交還舊證重新辦理新證。《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實行一車一證,運輸過程中放置于運輸車輛駕駛室的前擋風玻璃上,隨時接受檢查。
第十四條縣城市管理局在確定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的行駛路線、時間,應征求當地公安交警部門的意見。
城市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需要駛經禁行路段的,運輸單位應當事先到縣交警大隊辦理《通行證》。
第十五條運輸單位運輸建筑垃圾時,應當做到:
(一)按指定的地點裝載和消納;
(二)裝載適量,覆蓋嚴密,不撒漏、飛揚;
(三)按規定的時間、路線行駛;
(四)駛離現場時車身清掃干凈,車輪沖洗干凈,不準帶泥上路;
(五)隨車攜帶《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
(六)不得轉借、偽造、復制、涂改、買賣《城市建筑垃圾準運證》。
第十六條嚴禁無牌照、無合法來歷的車輛從事城市建筑垃圾運輸工作,嚴禁無證駕駛建筑垃圾運輸車輛。
第十七條建筑垃圾消納場的設置應當符合縣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縣城區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則,可分別設置1至2個建筑垃圾消納場。經營建筑垃圾消納場的單位,應當辦理《城市建筑垃圾消納服務資格證》。
第十八條需要回填建筑垃圾或者經營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等的單位,應當向縣城管局申報辦理《城市建筑垃圾臨時消納證》,由縣城管局負責統一安排。個人或未取得《城市建筑垃圾臨時消納證》的單位,不得擅自受納建筑垃圾。
第十九條各類運輸車輛進入建筑垃圾消納場,應當服從場地管理人員的指揮,按要求傾卸建筑垃圾。
第二十條居民住宅因維修、裝飾、拆除等產生零星建筑垃圾的,應按城管部門指定的地點清倒,或委托建筑垃圾運輸單位清運。
第二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將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
第二十二條建筑垃圾儲運消納場不得受納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第二十三條對違反本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按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經批準或經批準后不按有關規定堆放場料、渣土,隨意傾倒建筑垃圾的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二)臨街工地不設護欄或護欄設置不符要求,停工場地不及時整理或竣工后不及時清理和平整場地的,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三)施工場地的泥漿、污水外流影響市容環境衛生的,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四)施工單位未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五)施工單位將建筑垃圾交給個人或者未經核準從事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處置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六)未經批準擅自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的,責令其撤除,并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3000元以下罰款;
(七)未辦理建筑垃圾處置手續,擅自處置建筑垃圾的,責令其立即清除,并對施工單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運輸的單位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八)任何單位和個人未按指定時間、地點、方式傾倒拋撒、堆放建筑垃圾的,責令清除,給予警告,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九)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建筑垃圾,影響環境衛生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車輛帶泥運行污染路面的,或不作密封覆蓋措施,造成泄漏、遺撒的,每輛(次)處以200元以上2000以下罰款。
(十)出借、轉讓、涂改、偽造建筑垃圾處置和其他有關證書、單據的,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篇2
“北京市建筑垃圾對經濟生活的影響,首先是占用大量的土地。平均每萬噸建筑垃圾需要2.5畝土地去填滿,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不小的負擔。”長期關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北京市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陳家瓏告訴記者。
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中廢磚瓦占60%,混泥土占5%-10%,渣土占30%。這些很大一部分產生于老城區改造,并且大都采取一埋了之的做法。
“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僅僅占1%,遠遠低于國外資源化利用率高的韓國、日本。”陳家瓏說。
市場化的建筑垃圾處理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理系博士高世揚研究發現,“建筑垃圾”作為一個主流的話語權其實是上世紀80年代后期城市土地租賃市場成立后形成的產物。
在此之前,建筑垃圾被稱做房屋拆遷舊料,它被政府視為資源的一種,而非無用的“垃圾”。在當時許多的建筑物拆除方案里,都附有關于拆除舊料回收、利用、存放的物質分配劃,透過這些物質分配劃,大量的拆除舊料被重新利用于城市建設中。例如地下防控洞、火車站、體育場、公園等等,都是利用回收后的拆除舊料興建而成的。
80年代后,因為擔負著開發土地與刺激房地產投資重責大任,負責分配吸收拆除舊料的城市主管單位越來越不愿意介入建筑垃圾處理,與此相反的是建筑垃圾的與日俱增。在這種形勢下,私營的建筑垃圾清運企業開始有了市場。
據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處副主任蘇春玉向《方圓》記者介紹,目前,承擔北京市建筑垃圾清運工作的主要依靠民營和個體戶的經濟活動。“保守估,北京市60%到70%的建筑垃圾清運、處置工作是走市場化的路子,市政環衛部門參與得較少。”
北京市垃圾渣土管理處作為政府管理城市建筑垃圾的部門,主要任務是控制拆除工地揚塵,減少道路遺灑和解決非法傾倒的問題。從管理模式上看,以控管為主,與劃經濟時期以壟斷分配為特征有了很明顯的不同。
為處置北京市建筑垃圾,蘇春玉透露,“北京市現大約設置有二三十個消納場并向社會公布。”消納場所的設置必須經行政許可,按照《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建筑垃圾、渣土消納場所必須具有垃圾渣土處置方案;有場所布局圖;具有處置工藝相符合的作業、降塵、照明等機械和設備等等。
不過,從事北京市建筑垃圾清運工作多年的張樹西覺得,渣土管理處所說的60%-70%建筑垃圾由私營企業清運這一說法不合理,“在我看來,數據改為95%才差不多。”張樹西稱自己就沒見過市政部門清運過北京的建筑垃圾。在他眼里,市政的那些漂亮、氣派的清運卡車只是“朝九晚五”的公務班車,根本就懶得清運,更別說晚上出來運。
不只是北京市,記者發現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曾試水將建筑垃圾處理引入市場化,例如浙江溫嶺、廣西南寧。
“誰產生誰負責”鏈條斷裂
引入市場化處理建筑垃圾是很多城市應對垃圾圍城的政策之舉。其實,面對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政府頒布過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建筑垃圾處理。
如1996年《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中明確了建筑垃圾及建筑垃圾管理的定義,明晰了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的歸屬部門、管理的方式,規定了排污申報、排污收費、監督檢查和違規處罰等程序。原建設部于2005年6月1日實施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四條也規定“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承擔處置責任的原則”。
“但現實是,在建筑垃圾產生源頭上,由于監管的缺失和具體實施細則來保證,導致建筑垃圾源頭上沒有很好地執行‘誰產生誰負責’這一原則。”陳家瓏告訴記者,北京市目前針對建筑垃圾還沒有建立起完整規范的處理鏈條。
這個鏈條涉及到的產生者、運輸企業、處理企業等再利用方,各個層面都還不完善。政府的建設、環衛、市容、工業與信息化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和監管體制也有待提高。
“有些拆遷企業和房地產開發商,在開發項目時就不把建筑垃圾處理方案上報給政府部門,并且還把處理責任轉嫁給下游的運輸企業。有時,甚至出現建筑垃圾運輸者向拆遷企業倒過來索要費用。這導致正規的運輸企業沒有不正規的有優勢。”陳家瓏說。
按照北京市環境衛生管理部門相關規定,北京市建筑垃圾產生單位要到工地所在區的渣土管理部門辦理渣土消納手續。然后渣土管理部門按照該工程土方量和申報車輛給其設從源頭產生到消納地點最合理的路線,并規定許可時間。施工單位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指定的路線把渣土運輸到指定的消納場,然后進行填埋等處理。
“正規運輸企業清運建筑垃圾時,需要向市政部門備案,要用符合標準的車輛,且要按照指定時間和線路走。這些成本在不正規的運輸企業中不存在,使得他們可以通過壓低清運費用,取得運輸的競標。”陳家瓏說。一旦,建筑垃圾到了這些不正規運輸企業手中,為了縮減運輸路程,他們懶得把垃圾運到六環外的郊區填埋坑。隨意亂倒、污染環境的現象就比較突出。而對于需要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企業沒有足夠的原料來源,導致建筑垃圾產業鏈無法形成。
陳家瓏告訴記者,建筑垃圾在目前還不是有競爭力的資源,加工它困難,而且沒有天然砂石應用廣泛。所以,是拆除企業有利潤,運輸企業可以保本,留給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已沒有利潤空間。更何況,建筑垃圾來源還時常得不到保障。
處理建筑垃圾是產業
“盡管與國外相比,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在工業化生產和應用方面的技術還有一定差距,但真正的瓶頸在于相關政策和管理的缺失。”陳家瓏說,國外在處理建筑垃圾上有立法支持,企業的責任、政府的責任、建筑垃圾處理企業的責任都規定得清清楚楚。隨意處置建筑垃圾不僅要被罰款,最高還要判刑5年。
“國外守法意識都很強,他們認為建筑垃圾處理,不是個人的行為,而是一種法律行為,政府強制力推行。”陳家瓏認為國外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程度高,和政府的引導政策有很大關系。
據了解,歐洲一些國家給建筑垃圾產生方兩種選擇處理的方式。一種是允許填埋,但政府從中征收高額的費用;另一種是送到資源化利用企業去,但成本肯定比填埋方式低很多。產生方可以根據建筑垃圾的成分來協商支付費用,如果成分單一,方便處理,收費又要少一些。這倒逼著建筑垃圾產生方在拆除階段上就下功夫,無形中從源頭上實現了建筑垃圾分類。
“這是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政府提供合法的處理建筑垃圾平臺,通過經濟杠桿,鼓勵、誘導建筑垃圾產生方把垃圾送到處理企業,整個處理鏈條很順暢得運作起來了。”陳家瓏說。正是因為對建筑垃圾產生方嚴厲的問責態度,使得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高的國家不會出現胡亂填埋的現象。
不過,北京市要形成規范化的建筑垃圾處理市場還需等待。
今年7月1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循環利用工作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到2015年,城六區拆除性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到2012年,朝陽、海淀、昌平、大興區分別建成一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屆時,通過提高建筑垃圾資源化設施處置能力以及綜合運用填埋修復、堆山造景、使用移動式資源化處置設備等方式,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率將達到40% ,2015年達到80%。
篇3
【關鍵詞】建筑垃圾;資源化;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線
1 國內現狀
隨著國內城市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城中村改造以及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建筑物拆遷力度日益加大,由此產生的建筑垃圾也不斷增加。根據發改委《“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統計,全國2005年建筑垃圾為4億噸,而2010達到了8億噸,而規模化消納再生利用率為零。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建筑垃圾存有量將達到約50億噸左右。
目前國內各地區對于建筑垃圾暫無實用有效的處理方法。除了回收建筑垃圾中少部分廢舊金屬、塑料等材料,其它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運往郊外或鄉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簡單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將對周邊環境構成巨大威脅:(1)占用土地,破壞土壤。(2)污染水體。(3)污染空氣。(4)影響市容。
2 國內外處理工藝差距
2.1 建筑垃圾源頭分類
國外建筑垃圾拆除過程中將建筑垃圾分門別類,建筑垃圾分為木材、木屑;磚、瓦;舊瀝青;舊混凝土;鋼筋等金屬物質以及塑料廢布等輕物質,并將建筑垃圾分類利用,而我國國內建筑垃圾源頭缺乏統一的協調管理,建筑垃圾來料一般都是混合料,如需將建筑垃圾進行深層次的利用或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則需要將建筑垃圾在處理過程中進行重新篩分分類,造成處理工藝復雜,處理成本提高,再生利用率較低。
2.2 建筑垃圾技術裝備
國外建筑垃圾技術裝備起步較早,而且針對不同種類的建筑垃圾有專門的處理設備,各種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和裝備比較成熟,而國內近年建筑垃圾處理裝備剛剛起步,且建筑垃圾來料情況較國外比較復雜,不能全搬國外成熟技術和裝配,國內目前處理工藝和裝備基本借鑒礦山開采和砂石料生產線,技術和裝備比較落后,效率不高,缺乏創新。
2.3 建筑垃圾處理工藝
建筑垃圾定義及分類組成:
狹義定義:建筑垃圾是舊建筑物及構筑物拆除后廢棄的部分。
廣義定義:建筑垃圾包括建筑物拆除下來的磚;舊建筑拆除后不能再使用的廢棄部分;建筑物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未用完木材、落地砂漿、混凝土、金屬制品、鋼筋頭、鋼材、塑料制品、小五金等;建筑物施工中開挖基礎的基坑土、邊坡土或碎石等;家庭裝修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料;道路翻修產生的廢料等五大部分(詳見下表)
分類 組成
土地開挖廢棄物 表層土、深層土
道路破除廢棄物 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
建筑拆除廢棄物 磚、石、混凝土塊、鋼筋、鐵件、木材、塑料、石膏等
建筑施工廢棄物 剩余混凝土、建筑碎料、裝飾裝修廢料等
建材生產廢棄物 建筑材料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料、廢渣
國內再生品利用方向主要用于再生骨料和制磚,經過我公司對建筑垃圾工藝深入研究和裝備的研發,建筑垃圾生產的再生骨料用于干混砂漿、再生混凝土以及再生水泥進行了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在一定程度上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一定比例天然砂石料是可行的。下圖為建筑再生資源化利用工藝流程圖。
建筑垃圾資源化工藝流程圖
目前國內存在的建筑垃圾處理裝備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線,另一種則是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裝備,固定式處理線一般規劃比較復雜,,占地面積較大,設施比較完善,建設及規劃使用周期較長,投資比較大。由于國內關于建筑垃圾處理法律法規以及執行標準缺乏,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加上建筑垃圾原料量無法得到充足保證和建筑垃圾原料差異性較大,造成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裝備無法正常營運,而虧本甚至無法營運的固定式生產線在國內并不少見。
國內建筑垃圾處理技術裝備暫時還處于空白,技術和裝備大都是沿用礦山開采以及砂石生產線,沒有針對國內混雜建筑垃圾處置的成熟工藝技術,普遍存在缺乏系統除雜手段,處理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結合我國建筑垃圾現有問題,針對建筑垃圾的特性,研發針對性較強、適用建筑垃圾的破碎篩分設備,進而研發符合國內建筑垃圾特性的固定式處理線和移動式裝備,并合理選擇分選手段,科學設置除雜流程,制定更符合當地市場再生品的資源化工藝方案,是我司進入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方向。
縱觀國內外建筑垃圾行業現狀,一般來講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工藝主要包括下列環節:預分揀環節、運輸環節、消納場內的預破碎分揀環節、上料環節、破碎環節、篩分環節、人工分揀環節、風選環節、磁選環節、除塵環節、水洗環節、污水處理環節、輸送環節、除土環節等。
過對多次國內企業的走訪,研發設備,技術改造,總結了一套成型的建筑垃圾輕質物去除的技術、設備及管理經驗,結合我司研發技術和積累的經驗對工藝環節進行闡述。
(1)源頭分離:目前我國建筑拆除現場不對建筑垃圾進行系統分類,導致收集到的建筑垃圾過于混雜,處置成本高,無法處理或者沒有處理的價值。進行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再利用,最好的方法是要從源頭解決好分類收集問題。在目前我國沒有建筑物、構筑物的拆除和建筑垃圾的分類向前延伸到建筑物、構筑物的拆除工序,將建筑垃圾的收集、運輸分為四步:1)在建筑物、構筑物主體拆除前,清除建筑、構筑物內外的雜物(如:木材、塑料、紡織品等)。2)第一次運輸拆除物地坪以上的建筑垃圾,這類建筑垃圾非常干凈,直接運到建筑垃圾處理廠或將處理設備運到現場進行處理生產再生粗細骨料。3)運輸拆除物的基礎部分,這部分建筑垃圾必定含有泥土等,不能用來生產出合格再生骨料,我們將其運輸到建筑垃圾處理廠或處理設備運到現場進行處理生產連續級配骨料,用于修建臨時道路或路基的回填。4)運輸新建開挖的基礎部分,這部分都是粘土,目前主要用來新建建筑物的回填、綠化工程等;
(2)拆遷現場預處理階段的分離:在拆遷工地施工現場堆放的建筑垃圾,其中混雜了大量的木材、塑料、渣土及少量的生活垃圾,所有建筑垃圾產生地都存同類現象。由于建筑垃圾預處理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分離建筑垃圾中的渣土,并將建筑垃圾初步破碎以滿足運輸需要,設備投入較小,功能簡單,因此,在拆遷現場的預處理階段,主要采用人工分揀的方法將建筑垃圾中的大塊木頭,塑料、輕質裝修材料予以分離,同時,采用風選機,對建筑垃圾中的塑料、泡沫等物質可以進行初步的分離,該階段輕質物分離的總量約占總輕質物含量的20~30%。
(3)預處理場的分離:建筑垃圾預處理場的主要功能是對集中收集的建筑垃圾進行噴淋降塵,以及對再生集料制備車間無法處理的大塊無聊進行初級破碎,因此,在該階段的輕質物分離效果不大,只能將車輛運至預處理場傾倒過程中發現的大塊木頭、樹木等物質進行人工分揀。
(4)破碎車間的分離:破碎車間是建筑垃圾處理的關鍵部分,建筑垃圾在該車間內完成所有破碎、分選過程,生產符合要求的再生集料,因此,在該車間內必須將所有前期未處理干凈的輕質物全部分離,在該車間內,將采取多種有效手段,對建筑垃圾中夾雜的輕質物進行徹底分離。
(5)粉磨車間:
1)再生骨料的混勻,將各種成分的再生骨料進行混勻,保證同批次的建筑垃圾的成分趨于穩定,保證利用再生骨料生產處理的干混砂漿或再生混凝土同一批次性能差異較小。
2)再生骨料的粉磨
粉磨是將建筑垃圾中磚混建筑垃圾粉磨成粉,去除磚混建筑垃圾作為再生骨料限于燒結粘土磚的材料性能以及建筑垃圾制作的再生骨料在強度和品質的均勻性、穩定性方面仍然明顯不足,同樣難以用于生產結構用混凝土和高強度砌塊等高價值建筑材料。
(6)揚塵及噪音控制
1)運輸車輛粉塵控制
建筑拆遷工地車輛路線進行灑水。
拆遷工地現場出口配備洗車設備,車輛離開拆遷工地必須將輪胎沖洗干凈。
車輛在運輸過程中必須加蓋密閉。
車輛在進入建筑垃圾處理廠后,給車廂內建筑垃圾進行噴水濕潤,降低車輛卸料時產生的揚塵。
建筑垃圾處理廠大門口配備洗車設備車輛在駛出建筑垃圾處理廠時進行沖洗。
建筑垃圾處理廠物料出入大門內道路設置自動道路沖洗噴頭,定期對道路進行清洗。
2)預處理場粉塵控制
預處理場設置固定式噴淋系統,降低運輸車輛卸料時產生的揚塵,以及在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選、初級破碎時產生的揚塵。
3)破碎車間粉塵控制
破碎車間揚塵點較多,粉塵產生量很大,根據具體的揚塵點采取不同的防塵措施。
4)噪聲控制
封閉模塊建筑垃圾處置系統,在控制粉塵外溢的同時,也起到避免噪聲外溢。對于空氣動力性噪聲的機械設備,如風機、空氣壓縮機等加裝消聲器,阻尼聲波的傳播;在噪聲較大的崗位設置隔聲值班室,使室內噪聲級降至70dB(A)以下,同時在工廠總體布置上利用建筑物、構筑物來阻隔聲波的傳播。
車間周圍加強綠化,從而使噪聲最大限度地隨距離自然衰減,一般廠界周圍的噪聲值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隔聲房為輕質墻體材料結構,具有吸聲和隔聲層復合結構,房內吸聲系數不大于0.70,隔聲量不小于20dB(A)。
3 結束語
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設計方法的核心內容破碎篩分 ― 除雜技術,結合國內建筑垃圾的混雜特點,破碎篩分工序直接決定著再生骨料的品質以及再生品利用的方向,應給予充分的重視,目前除雜技術包括人工分揀、風選、磁選、水力浮選、除塵裝置、污水處理裝置等。具體的生產工藝設計應根據項目當地建材市場的需求決定再生品的資源化利用方向。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才剛剛起步,如何設計適合國內建筑垃圾特性以及適合各營運企業的建筑垃圾處理生產線,是需要在具體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并積累經驗的。
參考文獻:
[1]王羅春.建筑垃圾處理與資源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2]陸凱安.我國建筑垃圾的現狀與綜合利用[J].施工技術,1999(5):45.
[3]王健,李懿.建筑垃圾的處理及再生利用研究[J].環境工程,2003(6):49-50.
[4]吳賢國,李建輝. 建筑施工垃圾的產生和組成分析[J].筑技術,2003(2):105-106.
篇4
關鍵詞: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術;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術實施背景
1建筑廢棄物的危害及利用價值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建筑廢棄物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資源,使得土壤質量降低,造成地表沉降;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粉塵、灰砂飛揚等問題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影響空氣質量;對水域造成污染;破壞市容,惡化城市環境衛生。
建筑廢棄物的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廢鋼筋、廢鐵絲和各種廢鋼配件、金屬管線廢料、廢竹木、木屑、刨花、各種裝飾材料的包裝箱、包裝袋、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磚和碎混凝土塊、搬運過程中散落的黃砂、石子和塊石等,這些材料約占建筑施工垃圾總量的80%。但經過分撿、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為再生資源重新利用,如廢鐵絲、廢電線和各種廢鋼配件等金屬,可再加工制造成各種規格的鋼材;廢竹木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磚、石、混凝土等廢料經破碎后,可代砂用于砌筑砂漿、打混凝土墊層等,也可用于制作砌塊、鋪道磚、花格磚等建材制品;磚、瓦經清理可重復使用;廢磚、瓦、混凝土經破碎、篩分分級、清洗后,可作為再生骨料配制低標號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墊層、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塊、混凝土空心隔墻板等。因此,建筑廢棄物是一種重要的可利用資源。
2國外建筑廢棄物的處理及利用
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已把城市建筑廢棄物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作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在綜合利用建筑廢棄物方面,日本、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在政策、技術和設備等方面均比較成熟。國外建筑廢棄物的處理及利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綜合利用
據有關資料顯示,新加坡2006年建筑廢棄物產生量約為60萬噸,日均產生量約為1600噸,98%的建筑廢棄物都得到了處理,50-60%的建筑廢棄物實現了循環利用。目前很多地區建筑廢棄物利用率已達100%,并實現了永久循環、優先使用的目標。
2.2分級處理
美國的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大致分為三個級別:一是低級利用,如現場分揀利用,一般性回填等,占建筑廢棄物總量的50-60%;二是中級利用,如用于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礎材料,經處理廠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種建筑用磚等,約占建筑廢棄物總量的40%。三是高級利用。
2.3“四化”管理
所謂“四化”即建筑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化”。美國等發達國家從標準規范到政策法規,從政府的控制措施到企業的自律行為,從建筑設計到現場施工,從優勝劣汰建材到現場使用規程,無一不是限制建筑廢棄物的產生,盡量避免產生垃圾,鼓勵和獎勵建筑廢棄物“零”排放。這種源頭控制方式可減少資源開采、減少制造成本、減少運輸、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比長期實施的各種末端治理更為有效。
2.4法律規范
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實踐中,美國在建筑廢棄物處理法律規范方面,已經演變了“三代”,制訂了《固體廢棄物處理法》、《混凝土骨料標準》等一系列完整、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法規。同時也建立了建筑廢棄物運輸準入制度、《建筑廢棄物填埋場設計規范》等一系列制度和規范。
2.5政策優惠
新加坡對建筑廢棄物處理實行特許經營制度,有5家政府發放牌照的建筑廢棄物處置公司,專責承擔全國建筑廢棄物的收集、清運、處理及綜合利用工作。并設有循環工業園,采用低租金、長租期策略對園內企業進行扶持。
3國內建筑廢棄物處理及利用的研究和應用現狀
近年來,我國在建筑廢棄物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上進行了探索及嘗試,雖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建筑廢棄物綜合產業化發展開啟了良好的開端。其技術研究及應用主要在以下方面:利用建筑廢棄物造景;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環保型砌塊;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再生骨料;利用建筑廢棄物進行地基加固處理。
二 關鍵技術方案
1技術方案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國內建設單位自主創新研發并獲得專利的整套工藝技術,對建筑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根據不同建筑廢棄物特點,分門別類利用,其主要包括建筑廢棄物破碎分選和塊類建筑再生制品制作。
1.1建筑廢棄物破碎分選
(1)建筑廢棄物塊體破碎預處理及分揀。這是進入下一個處理工序之前需進行的預備工序,采用人工或機械破碎處理少量較大塊狀廢棄物,將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尺寸控制在0.3米內。并通過人工分揀出明顯的大塊雜物,分類存放,做其他處理和利用,以加快建筑廢棄物消化處理的速度,提高建筑廢棄物加工處理廠內部再生轉化生產的效率。
(2)一級破碎處理。通過機械破碎的方式將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塊體進行破碎處理,調整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尺寸大小,最大粒徑不超過40mm。
(3)磁性分選。利用鋼鐵金屬自身具備磁性的特性,將殘留在建筑廢棄物主體內的鋼筋類物質去除。
(4)人工分揀。利用人工將混雜在建筑廢棄物主體中最后的小部分金屬塊體及其他明顯的雜物盡可能的分揀出來。
(5)水洗分選。利用水的浮力,分選出建筑廢棄物中尺寸較小的木屑等其它輕質物質并對建筑廢棄物進行了清潔處理。主要有間斷式水洗分選和連續式水洗分選兩種工藝。
(6)一級篩分。這是建筑廢棄物轉化再生產品的開始環節,以25mm和5mm進行尺寸分界控制,對待處理的建筑廢棄物進行篩分處理,粒徑尺寸小于25mm的作為第一類建筑廢棄物再生轉化產品,即連續級配再生粗骨料(粒勁范圍為5-25mm);粒徑尺寸小于5mm的作為第四類建筑廢棄物再生轉化產品,即再生細骨料;粒徑尺寸大于25mm的進入后續相關環節進行加工處理。
(7)二級破碎處理。利用機械破碎方式將已經過處理的粒徑在25-40mm的建筑廢棄物主體的塊體進行破碎,以最終獲得合理分布粒徑,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的建筑廢棄物再生轉化產品。
(8)二級篩分。對經過二級破碎處理后的建筑廢棄物進行篩分處理。在20mm、10和5mm進行尺寸分界控制,粒徑尺寸大于20mm的返回二次破碎處理;粒徑尺寸在10-20mm、5-10mm的作為單一粒徑的再生粗骨料;粒徑尺寸小于5mm的作為再生細骨料。
1.2塊類建筑再生制品制作
塊類建筑再生制品制作工藝,主要是將經過破碎與分選加工后粒徑合適的建筑廢棄物骨料進行配比,再配以適量水泥、外加劑等,經過攪拌,利用成型機設備加工和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塊類制品,經干燥養護后成最終產品。
2設備方案
通常采用建設單位自主創新獲得多項專利技術的建筑廢棄物處理生產系統,包括大型封閉式立體布局處理系統、地倉全封閉式自動儲運系統和全自動再生料制品生產線等,生產全過程可實現“粉塵、噪音、污水”零排放。主要設備包括破碎系統設備、分選系統設備、篩分系統設備、皮帶輸送系統、配料系統、成型切割設備、碼垛系統、控制系統等。
三 國家政策引導與支撐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固體垃圾處理法》,與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國家計委、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于2002年的“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確立了建筑垃圾的收費制度;2005年建設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提出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對垃圾的傾倒、分類與運輸等作出了規定,并鼓勵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優先采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產品。
此外,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十一五”期間,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要達到60%。《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提出:將“可燃廢棄物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技術及設備等研究項目列為國家專項重點研究攻關課題,加大科研及開發投入力度,建設示范線,力爭在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有所突破,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07年《我國當前優先發展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明確把“廢棄混凝土及各種建筑廢渣循環再利用技術與裝備”列為先進制造業技術,并強調“積極發展廢渣用于建材生產的資源化技術”,“發展適用面廣、能處理處置量大或多種固體廢物,技術先進,處理成本低,并可作為再生資源的產業化技術和設備勢在必行”。
上述法律法規構成了我國有關建筑拆除、垃圾處理和產業發展的法規體系,雖然操作性還不強,但使建筑垃圾的管理與資源化、產業化發展進入了法制化軌道。此外,還頒布了相關的標準及規范,這都將會為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秋義.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技術[M].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1.
[2]劉浪.循環經濟理論在建筑垃圾管理中的應用[C].重慶大學碩士論文.指導老師:鄭澤根.2007.
篇5
關鍵詞:建筑垃圾;再生技術;循環利用
前言
建筑垃圾是伴隨著人類的生產、生活而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建筑垃圾的產生量和成分也大量增加和變化。建筑垃圾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生態環境,對城市的發展,人類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了嚴重威脅,使得建筑垃圾產生與消納的矛盾日益突出。為了保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城市垃圾處理工程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一、建筑垃圾再生處理的必要性
(一)國內建筑垃圾數量持續增長
我國建筑垃圾排放高峰期已到來,建筑垃圾的總量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
(二)建筑垃圾的危害
目前大量建筑垃圾中,廢棄混凝土約占40%左右,經估算,2003年我國的廢棄混凝土的數量已經達到1.8億噸;我國的建筑垃圾尤其是廢舊的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絕大部分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這種處理方式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等建設經費,同時,清運和堆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灰沙等飛揚造成環境污染。
(三)建筑垃圾再生處理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再生處理是改善城市環境衛生條件、保護城市風貌、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的需要。
2.建筑垃圾再生處理是節約用地,保護土地和環境資源的需要。
3.建筑垃圾再生處理利用能使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成為能夠二次使用的再生集料,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資源。
4.建筑垃圾再生處理利國利民,是對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積極響應。
5.它有利于保護地域的生態環境、生活環境,避免二次污染;促進了良好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的形成。
二、建筑垃圾再生技術
(一)建筑垃圾成分、特點、分類、與應用
1. 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和特點
(1)建筑垃圾是由碎混凝土、碎磚瓦、碎砂石土等無機物類構成。
(2)化學性質穩定:建筑垃圾的化學成分是硅酸鹽、氧化物、氫氧化物、碳酸鹽、硫化物及硫酸鹽等。這些成分屬于無機材料,耐酸、耐堿、耐水性好。
(3)物理性質穩定:顆粒大、透水性好、不凍漲、塑性小。同時具有相當好的強度、硬度、耐磨性、沖擊韌性、抗凍性、耐水性等。即強度高、穩定性好。
(4)總體來說,建筑廢渣又具有相當好的物理和化學穩定性,其性能優于粘土、粉性土,甚至砂土和石灰土。
(5)這些性質決定其經過處理是一種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應用于工程建設,變廢為寶,同時又解決了城市建筑垃圾排放污染土地的問題。
2.建筑垃圾的分類
按建筑垃圾的來源分類如下:
(1)土地開挖:分為表層土和深層土。前者可用于種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2)道路開挖:分為混凝土道路開挖和瀝青道路開挖,以及水泥石灰穩定土粒料。
(3)舊建筑物拆除:分為磚和石頭、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漿、鋼鐵和非鐵金屬等幾類。
(4)建筑工地施工:分為剩余混凝土、建筑碎料、即鑿除、抹灰等產生的舊混凝土、砂漿等礦物和其它廢料等類型。
(二)再生技術方法
1.就地再生
建筑垃圾將采用移動式建筑垃圾回填處理設備,就地再生使其得到規劃利用。
2.廠拌再生
建筑垃圾的回收處理就是把功能不同的破碎設備、篩分設備、傳送設備及除去雜質的設備合理地組合在一起的生產工藝過程。
3.建筑垃圾處理的基本硬件要求:
(1)包括裝載機――搬運碎石和產出的骨料;
(2)儲備場地――貯存不同類型的廢料和再生產品;
(3)預處理設備破碎錘、液壓鎬等,用于破碎大塊廢料;
(4)裝卸設備――填料和裝卸料的挖掘機、裝載機;
(5)初步篩分裝置――在破碎前去除土、石膏、砂等雜質;
(6)初步破碎機――一般是顎式破碎機;
(7)電磁系統――從碎石中分離出鐵質;
(8)篩分設備――用于分離較小粒徑的骨料;
(9)二次破碎和篩分設備――分別將廢棄混凝土骨料破碎成需要的粒徑和分成不同的部分;
(10)再生材料的質量與回收過程和處理方法關系密切,處理過程應經過系統規劃,并合理選擇質量較高的處理設備, 編制高性價比的建筑垃圾破碎設備的工藝流程。
(三)建筑垃圾回收應用方向
1.直接利用(作為回填材料)
(1)市政工程軟基處理
建筑廢渣,具備其它建材無可比擬的優點:數量大、成本低、強度高、質量好,是市政工程難得的水穩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廢舊混凝土可用于建筑垃圾夯擴樁加固軟土地基。
(2)作為回填材料直接利用
廢舊混凝土一般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可以直接用于市政工程回填、鋪墊路基。
2.再生利用
(1)作為再生骨料生產再生混凝土,利用再生骨料作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制的混凝土被稱為再生骨料混凝土簡稱再生混凝土。主要工藝骨料:進料、 篩分、 破碎、 分選篩分、 二-三次破碎、 多層篩分、 分級原料(0-5毫米、5-16毫米、5-2毫米、5-31.5毫米)。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廢混凝土生產粗細骨料,經破碎、清洗、分級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中。也可直接用于生產廣場磚 、人行道磚 、馬路牙磚 、植草磚 、小區磚 、鋪道平石、道沿石,井圈等。
(2)建筑垃圾生產出的骨料,具有相當高的強度、硬度、耐磨性、沖擊韌性、抗凍性、耐水性等。強度高、穩定性好。可生產級配碎石、碎石灰土、二灰穩定級配碎石、水泥穩定級配碎石用于市政工程道路基層及溝槽回填材料,代替一部分天然石料。如果摻加土質固化劑,可以節省10%生石灰、水泥。
三、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一)每年回收廢棄混凝土10萬立方米替代約20萬噸天然石料,價值約600~650萬元;可生產12萬立方米二灰碎石,約40萬平方米道路基層用料;以道路寬度20米計,可建道路約20公里。
(二)按棄填混凝土平均5米計算,每年可減少填埋占地將近30畝。
(三)再生骨料的經濟分析綜合考慮了其生產成本和它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保護了資源,凈化了環境,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四、企業經濟效益分析
(一)固定資產投資:1400萬元。
(二)年付現成本
年付現成本合計575萬元
其中:年管理費用75萬元
設備大修、保養20萬元
生產成本48萬噸X10元/噸=480萬元
(三)銷售收入
48萬噸X18元/噸=864萬元
(四)全部投資現金流量表(略)
(五)投資回收期
投資回收期:PT=5-1+181.1/329.73=4.5年。
(六)凈現值
NPV= (CI-CO)t(1+ic)-t=618.58萬元≥0,
方案可行。
式中(CI-CO)t――第t年的凈現金流量,t=1,2n
N――建設項目計算期
ic――基準收益率定為10%
(七)收益率計算
i1=18%,NPV1=27.69
i2=19%,NPV2=-27.08
IRR=i1+ (i2-i1)=18.51%≥ic ,
方案可行。
(八)投資利潤率
投資利潤率= X100%
=122.7/1500=8%
方案可行。
(九)平均報酬率(ARR)
平均報酬率(ARR)= X100%
=321.57/1500=21.4%
方案可行。
(十)結論
經以上分析該項目可行,若考慮當地產業政策補貼,無償提供土地,無息貸款,以上分析指標更加理想,垃圾處理利國利民,企業受益。
五、環保效益分析
(一)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存在粉塵飛揚問題;其次,其中的廢棄混凝土的細粉料和可溶性酚堿成分經風吹雨淋擴散至地下會惡化土壤和地下水質。
(二)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利用,充分利用了建筑垃圾中的骨料成分,節省了天然巖石材料的開采,顯著節約礦石資源。
篇6
根據會議的安排,下面我就××縣治污設施建設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治污設施建設工作情況
根據州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政府簽訂20xx年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責任書的要求,××縣20xx年內須完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設任務,并完成項目總體驗收;年內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我縣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措施,精心組織,穩步推進治污設施建設。
(一)污水設施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一是做好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積極配合州城鄉投資公司“治污”項目平臺達建工作。二是爭取利用世行貸款城市環境建設項目建設。污水處理廠選址于縣城東郊三岔河,建設內容:××縣城主截污管道及部分建成區排水管網的建設。新建直徑400~1200毫米排水管網22.8公里,其中合流制管道7603米,新建檢查井408座。建設規模:近期處理規模為6000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接納排水管網收集的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總投資及資金籌措:項目估算總投資為4654萬人民幣。其中:國內配套1865萬元,爭取世行貸款2789萬元。目前項目地勘工作已完成,初設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正在做施工圖和技術標書。三是自籌資金335萬元對老城區大沙溝進行治理,疏通排污管道2公里。四是新城區規劃排水管網建設實行雨污分流,通過政府自籌資金和招商引資,投資1017萬元完成石缸壩新城區雨污管網建設49.7公里,建成檢查井1656座。
(二)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情況。××縣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位于××至廣南公路6公里處的小洛利,項目總投資為1944.83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資金投資、省級預算內資金及地方配套。建設內容包括垃圾處理場主體工程及附屬設施、設備和環保措施,配套收運系統的設施、設備。建設規模為日均處理垃圾60噸,總庫容47萬立方米,設計填埋年限為20年。項目于20xx年9月開工建設,完成投資1213.9萬元,完成土建工程、管理用房建設和部分設備購置,項目場區建設工程已完工投入試運行。
20xx年底,爭取省“兩污辦”補助資金300萬元用于垃圾處理工程的配套設施。在老城區東湖路和新城區60米大街與小新寨交界處規劃建設垃圾中轉站及管理用房2座,其中:東湖路垃圾中轉站及管理用房完成投資150余萬元,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現已投入使用,新城區垃圾中轉站及管理用房正進行場地平整。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治污設施項目雖已確定由州城司統一運作,但是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案,縣級沒有可操作的方法,致使項目實施上進展緩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抓住污水處理工程由州城鄉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投融資平臺的機遇,配合州投融資公司做好各項工作。
篇7
為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8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106號)文件精神,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規劃目標,現就做好**年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和總體要求
(一)節能目標。到**年年底,建設領域實現節約1600萬噸標準煤目標,其中: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實現節能800萬噸標準煤;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對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建筑實施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實現節能300萬噸標準煤;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管理與改造,實現節能200萬噸標準煤。發展太陽能、淺層地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在建筑中應用,實現替代常規能源300萬噸標準煤。
(二)減排目標。到**年年底,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1200萬噸/日,力爭用兩年時間在36個大中城市率先實現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加強城鎮垃圾處理場建設運行的監管。
(三)總體要求。認真貫徹《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國發[**]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80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106號)文件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建設領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強化責任考核,完善體制機制,突出重點工作,搞好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使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抓好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作
(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在城市規劃編制中應體現符合當地可持續發展要求,將資源和環境保護要求作為強制性內容。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工程建設項目,不予發放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通過施工圖審查,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繼續督促和指導地方切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比重。
(二)全力抓好新建建筑節能工作,提高節能水平。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繼續強化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的監管,把做好有關建筑節能的設計、施工、質量驗收標準、《建筑節能施工監督導則》、《綠色施工導則》的貫徹落實作為質量檢查、節能專項檢查工作的重點,力爭**年底全國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比例達到80%以上。要積極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和綠色建筑。有條件地區要研究制定新建建筑節能65%的強制性標準,并頒布實施。認真貫徹《民用建筑節能信息公示辦法》,對新建(改建、擴建)和進行節能改造的民用建筑,要對其節能性能、節能措施、保護要求等進行公示。要按照《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管理暫行辦法》,選擇一批建筑開展能效測評標識試點。
(三)繼續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工作。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把應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轉變建筑用能結構的重要抓手,組織對本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和應用潛力進行調查評估,通過組織示范項目等方式進行推廣應用,要積極研究強制性推廣政策和鼓勵推廣的經濟政策。承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地區,要加強示范項目的管理,確保實現預期節能環保效益。要加快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標準規范和技術文件。
(四)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推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各地要繼續推動采暖費補貼“暗補”變“明補”改革,并同步建立個人熱費帳戶。認真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印發的《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和我部印發的《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技術導則》等文件精神,完善供熱價格形成機制,實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按用熱量計量收費的實施辦法。我部確定的12個供熱計量示范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完成今年的供熱計量示范任務。要貫徹《關于推進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精神,盡快落實第一批改造項目,確保在**年采暖季前完成。
(五)做好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工作。我部和財政部確定的24個示范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繼續按照《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完成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任務。北京、天津、深圳要加快推動動態能耗監測平臺建設任務,完成分項計量裝置安裝任務。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會同教育主管部門做好《關于進一步推進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加強節能節水工作的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盡快確定第一批高等學校開展節約型校園示范。
(六)強化公共建筑空調節電管理。新建公共建筑使用中央空調系統的,應對空調系統進行優化設計,空調系統建成后應進行能效測評。投入運行的公共建筑,應建立空調系統運行管理制度,優化空調運行模式。鼓勵并扶持專業節能服務機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對中央空調系統實施節能改造。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貫徹落實《公共建筑室內溫度控制辦法》,積極推廣使用變頻、變風量、流量可調系統、太陽能采暖制冷、地源熱泵、余熱源熱泵、高效冷卻塔和高效換熱器等節能新技術、新設備,提高空調運行效率。
(七)做好墻體材料革新工作。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抓好新型墻體材料推廣與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推廣應用保溫隔熱性能好、輕質、利廢、環保的新型墻體材料。大力推廣高強鋼、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確保**年底前第二批256個城市完成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目標。認真貫徹《關于加強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通知》(建科[**]147號),會同同級工商、質檢部門認真做好建筑節能材料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督管理。
(八)加大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力度。科學規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規劃的編制,完善并落實軌道交通與步行、自行車交通的銜接規劃,建立安全、連續、舒適、暢通的軌道交通與行人、非機動車通行系統,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網絡效益。
(九)加強城市照明節約用電管理。各地要科學制定城市照明規劃,合理劃分城市照明等級,確保以道路照明為主的功能照明,嚴格控制裝飾性景觀照明。功能照明建設項目要嚴格按照照明設計標準及照明能耗密度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
(十)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的指導和監管。我部將按照《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要求,組織和指導各地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爭取今、明兩年在36個重點城市實現全部污水的收集和處理。建立并完善城鎮污水處理信息報告、核查督察和評估通報制度。按照《全國城鎮污水處理信息報告、核查和評估辦法》,建立并完善運行項目每月一報,在建項目每季度一報;每季度一次信息通報,每半年、全年一次評估報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三級城鎮污水處理核查督察體系。建立全國城鎮污水處理信息管理系統及城鎮排水和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系統,完善“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36個重點城市,以及重點流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的監督管理。
三、加快推進建設領域循環經濟發展
(一)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我部將按照《節水型城市申報與考核辦法》和《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組織開展對**年節水型城市申報、評審、現場考核、公示和審定工作。開展節水先進縣(區)考核指標和辦法研究工作。各地要以創建節水型城市為載體,加強對城市節水工作的指導、監督,要明確城市節水的目標、任務和重點。缺水城市及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城市在“十一五”期間要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
(二)大力提倡水資源節約項目實施。各地要加強再生水的科學開發和利用,引導工業、農業、城市綠化、市政環衛、生態景觀及公共建筑等加大使用再生水力度。沿海和缺水地區應因地制宜地推進海水、雨水等非常規水源的利用。各地要加快技術改造,依法淘汰耗水量大、技術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限期更換公共建筑中使用的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新建(改建、擴建)建筑工程的用水器具應符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標準。
(三)加強城鎮垃圾處理場建設運行的監管。縣級以上城市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逐步配套實施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廢舊資源,實現垃圾減量化。鼓勵有條件地區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供熱。**年前,在全國372個垃圾填埋場,選擇一批開展建設生活垃圾填埋氣體發電利用項目,實現垃圾資源化。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新建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要統籌考慮周邊鄉村的生活垃圾處理,實現垃圾無害化,對于未達到無害化標準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在**年底前要全部整改達標。
四、積極推動建設領域節能減排體制機制建設
(一)認真貫徹《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將于10月1日開始實施。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充分認識貫徹《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的重大意義,加強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為條例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條例》貫徹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建筑節能各項工作。
(二)健全建設領域節能減排法規制度和政策措施。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確立的法律制度,并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配套的地方法規和規范文件。各地區要繼續完善建筑節能技術標準體系,抓緊制定本地區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探索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推動相結合的方法和機制,研究制定推進節能省地型建筑和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經濟激勵政策。研究完善促進城市節水的水價管理辦法和污水、垃圾處理費用征管機制。加快北方地區供熱計量收費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勵和扶持建筑節能服務公司發展。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方面推行清潔生產機制。
(三)加快建設領域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全面啟動水體污染治理與控制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建設領域節能減排有關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篇8
環境保護工作關乎民生,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設局一直把環境保護工作貫徹至城鎮建設的始終,在項目選址、審查、建設、驗收都嚴格把關,在縣城環保設施建設上逐年加大,具體情況如下:
一、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
一是在縣城規劃控制區工業項目的選址、布點上,我們嚴格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及項目生產工藝流程(可研報告),根據排污程度,與環保、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等部門,會同分類確定布局在不同的工業園區,實現工業進園。
二是在非規劃控制區工業項目的選址(如采砂場、采石場等),由環保、國土及項目所在村鎮共同現場踏勘,在項目選址審批表有相關部門的審批意見,我們才核法項目選址意見書。
三是在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方面,對節能減排作了嚴格要求。在項目設計時,明確要求業主單位實行太陽能集中供熱、雨水收集循環利用及新型輕質墻體材料,也是規委會審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后期建設的高層建筑、較大規模的住宅小區都嚴格執行,特別是填充墻、外墻大部分使用的是免燒磚、空心磚,粘土磚逐步取締。
在實施中,與環保部門緊密配合,加強監管,嚴格執行項目“三同時”制度。特別是在工業項目的驗收時,有環保等部門的驗收意見,我們才辦理相關驗收手續。
二、進一步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規劃布局了大同一、二類和矣臘三類兩個工業園區,近期將啟動矣臘工業園區專線建設,全力服務于工業發展。
二是通過多年努力,采取招商引資、向上爭取的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于20*年12月啟動了縣城垃圾處理場、污水處理場項目建設。垃圾處理場建設規模為日處理垃圾130噸,概算投資3300萬元;污水處理場建設規模為日處理規模為近期15000立方米(2010年),遠期日處理30000立方米,概算投資9200萬元(場區3200萬元,管網6000萬元),兩個項目計劃在年內完工。項目建成后縣城所有污水、垃圾全部實行集中處置,達標排放,可有效解決城市污水、垃圾污染問題。
三是在縣城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中,主干倒管網全部實行雨污分流,只是老324國道改造較早,至今還是雨污混流,下步將統一改造;各小區內部管網建設都實行雨污分流,污水進入管網集中處理達標排放,雨水自然排放。
四是結合中緬天然氣管道建設,我們也啟動了天然氣供氣建設工作,現在正在做供氣方案,今后將逐步推廣使用天然氣。
五是加大了水源地保護,把水源地列為自然保護區,并加強水質監測,確保供水安全。特別是在運煤專線線路確定時,提出了多個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投資相對小,但從水源地上方向走,考慮尾氣、灰塵污染,最后確定現方案,從紙廠方向走。
三、加大縣城生態環境建設
篇9
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其無害化消納處理已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面臨的緊迫問題,垃圾圍城、二次污染、處理能力不足、技術落后、規劃選址難等問題亟待解決。
近年來,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建成集節地、節能、環保、循環等先進工藝技術的綜合平臺,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在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園區內集中處理,同時做好園區排放達到環保要求。這便于形成規模效應,集中控制環境污染,節約土地資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資金、技術、項目的整合聯動,形成產業鏈條發展格局,有利于實現固體廢物處理設施間能流與物流的合理調配,形成循環利用機制[1]。但如何在園區內充分做好污染控制、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經濟效益最大化,是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2008年以來,北京市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資源循環利用、經濟效益分析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討,從而總結出一套利用循環經濟思想建設管理城市大型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的理論體系,對其他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建設管理具有借鑒意義。
一、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原則
大型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建設以各種固體廢棄物處理項目為主要內容,各項目建設和運營所需要的水、電、氣、熱無疑是園區內最大的能源消耗,是園區管理成本的最大支出。因此,以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原則,以節能環保、降低消耗為目標,通過對各項目之間水、電、氣、熱等資源進行整合重組,實現各項資源的循環利用,從而成為大型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2]。
(一)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的減量化原則
減量化原則針對的是輸入端,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物質和能源流量,對廢棄物的產生,是通過預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來避免。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處理也應該遵循此原則,因此在園區規劃建設上要考慮垃圾的前端減量,通過機械分選再次對垃圾進行分類,從而達到分類處理、資源利用的目的。對于垃圾分類設施的建設要充分考慮節能及有效性,避免過度分選,造成其他能源的浪費。
(二)以廢棄物利用最大化為目標的再循環原則
針對垃圾處理鏈條中各個環節,在通過物質能量換算后,對分選出的物質及處理過程中的產物進行最大化的再利用,應采取設施間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協作,加大廢棄物的轉化效率,實現資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時注重成本,關注經濟效益。
(三)以污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的資源化原則
通過對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多次回收利用和資源閉合式良性循環,實現廢棄物的最小排放。資源化原則是輸出端方法,能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最終處理量,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廢品回收和綜合利用。與資源化過程相適應,應增強再生物的再利用意識,促進整個循環經濟的實現。
二、規劃建設固體廢棄物處理園區
(一)利用經濟學區域發展與區域協調理論制定園區發展規劃
首先,要明確園區的基本定位、基本功能和職責,因為固體廢棄物的范圍很廣,園區不可能全部接納處理,而且環衛行業的固廢處理園區不同于工業園,主要是以處理消納城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園區的規劃應該圍繞以建設處理這些垃圾的設施及避免二次污染的環保設施為主,同時充分考慮設施間物質、能量的相互利用,綜合處理減少排放,建設好公共基礎設施。所以循環經濟園區規劃實施方案應當優先符合“循環經濟”的項目建設;考慮區域環境容量,優先環境污染小的項目建設;堅持“整體優先”原則,分析園區內部物質流、能流平衡;堅持“生態優先”原則,設置園區緩沖帶。
根據經濟學區域發展與區域協調理論,制定了北京市高安屯循環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圖1為發展規劃中園區核心規劃圖。制定發展規劃前,首先明確該園區的功能定位。作為市政部門歸口的園區,其定位是:以處理城市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為主的綜合資源化處理園區。
規劃分核心區(圖1)和周邊地區規劃(圖2),核心區主要以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環保設施建設為主,周邊地區規劃在核心區周圍,分別規劃能源產業區、綠色產業區、環保產業區、科教產業區,按照“分區布局、一區一業”的總體思路,構建“四區四業”產業體系。園區的發展規劃項目設施注重節能低碳、資源循環利用及社會經濟效益,明確“固體廢棄物綜合資源化處理中心”為園區發展主體和功能定位,為此,要著重建設發展核心區,核心區內規劃了19個建設項目,其中8項為基礎設施類,主要為: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垃圾處理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物資回收中心、建筑垃圾處理廠、 園林垃圾處理廠、 東北熱電廠。這8項設施發揮著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主要功能,是園區的核心設施,是產業鏈的節點和主線,應優先安排進行建設。
(二)利用經濟學供需平衡的原理規劃園區內的處理設施能力
園區將機械分選、衛生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綜合利用等集中優化設計,形成完整封閉的循環處置鏈,這就要根據區域內接收的垃圾量,結合不同的處理方式建設各種固體廢物處理設施,要結合經濟學供需平衡原理,做到區域內物質總量平衡。避免造成個別設施處理能力不足或過剩。因此,園區要根據處理的流程,規劃設計總體物流供需流程圖,保證供需平衡。可根據進入園區的原生垃圾、餐廚垃圾、綠色垃圾、醫療垃圾的數量,分別計算出分選中心、物資回收中心、焚燒廠、填埋場、餐廚處理廠、有機垃圾處理廠、醫療垃圾焚燒廠、滲瀝液處理車間等處理設施的日處理量,以及每日產生水、電、沼氣、肥料的數量。從而為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資源利用提供基礎數據,避免以前傳統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單一、能力不足或過剩閑置,缺少相互協作,占地面積大,環保設施重復建設,污染控制分散,居民反對強烈的不利因素。
(三)根據循環經濟資源利用最大化原則建設園區內循環利用基礎設施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該種說法雖然還有所爭議,但也說明垃圾經過分選和有效處理是可以變為資源的,垃圾通過分選可以得到金屬、塑料、橡膠、木材等物質,屬于可以再利用的資源,所以園區內的各處理設施在建設時要充分考慮資源的二次利用,甚至三次利用。按照循環經濟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在建設好核心區固體廢棄物處理基本設施同時,要重點建設開發循環利用類設施。這樣才能將基本設施的各個節點和環節串聯起來,使之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余熱及處理的后產品,作為下一個環節的原料和能源加以利用,真正做到園區內的物質、能量的綜合循環利用。
為此,高安屯循環產業園區規劃設計了循環利用類項目7項:填埋氣發電并網、填埋氣循環利用、雨水利用、電力綜合利用、餐廚垃圾菌劑生產車間、污水處理綜合利用、余熱利用。這些項目主要是利用垃圾填埋的有機物產生的沼氣發電;垃圾焚燒產生電能及熱能加以利用,電能主要是輸入電網和生產生活自用,熱能用于園區供暖、生物菌劑的生產及垃圾的脫水處理等;污水經過處理與收集的雨水一同用于洗車、降塵、綠化;對于餐廚垃圾、綠色垃圾,根據其有機質含量高的特殊情況,通過高溫耗氧及厭氧發酵使其產生沼氣和肥料加以利用;焚燒產生的廢渣用于制磚和修路等等。通過項目的整合、技術運用,使資源在園區內實現高效利用。
綜合處理園區的建設避免了傳統垃圾處理僅僅以處理掉垃圾為目的,忽略資源的再利用、工藝再開發及環境的綜合保護,為設備研發、技術引進、資金投入、管理創新創造了新的環境和平臺。
(四)效益分析
1. 經濟效益
通過園區整體規劃和加強循環經濟類項目建設,大大提高了園區經濟性,2012年高安屯循環產業園區經濟效益為27790.66萬元,在沒有完全形成綜合處理園區時的2009年經濟效益為-136.09萬元。其中,填埋氣及垃圾焚燒發電上網出售、菌劑、物資回收等項目的經濟效益對扭轉經濟效率起了關鍵作用。
2. 環境效益
通過園區科學的規劃,建設綜合處理廠、焚燒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可明顯減少填埋中有機物含量,減輕填埋場對環境的污染。
通過預處理可明顯減少單位熱能轉換所釋放的污染物,根本解決原生生活垃圾直接入爐燃燒,因熱值不穩定造成的燃燒工況不穩定的狀態,從而減輕焚燒污染物的產生與釋放,降低煙氣控制的難度。預處理階段垃圾物料減量,使處理單位原生垃圾產生的飛灰量明顯減少,減輕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
3. 社會效益
循環經濟園建設集成了生活垃圾預處理系統、焚燒系統、餐廚垃圾處理系統、灰渣再利用系統等,使固體廢棄物處理系統總體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為徹底解決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處置,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提供了切實可行、快速有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解決方案。
總而言之,循環經濟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和環保問題,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實施循環經濟不僅要注意成本、資金要素,而且還必須注意連接物質、能量循環利用在時間——空間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3]。因此,在一定區域內處理城市固體廢棄物,形成循環經濟,必須綜合考慮和縝密策劃,從而實現固體廢物處理設施間能流與物流的合理調配,實現循環經濟理念在產業園區的應用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11〕9號.
篇10
關鍵詞:低碳理念低碳理念;工程項目;管理模式
1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不斷推進隨著我國社會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不斷推進,建筑項目環保技術研究成為了當前建筑技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環保技術研究成為了當前建筑技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背景下這一背景下,低碳建筑理念成為了當前建筑項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重要發展方向。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低碳建筑理念的應用對于我國環保事業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于我國環保事業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支持作用。為此建筑技術與管理研究者,結合低碳建筑特點與建筑項目技術與管理實踐工作與建筑項目技術與管理實踐工作,開展了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2低碳建筑項目概念與特點分析
在建筑技術的研究方面做好在建筑技術的研究方面做好,我們對碳理念建筑的概念定義為定義為:利用優化建筑材料、技術與設備方法,在項目施工以及建筑物使用生命周期內及建筑物使用生命周期內,合理減少建筑石化能源使用項目與總體數量與總體數量,提高建筑項目整體使用能效,實現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理念的建筑項目放量理念的建筑項目。通過對國內外低碳理念建筑項目的設計通過對國內外低碳理念建筑項目的設計、建設施工以及相關管理研究我們發現相關管理研究我們發現,低碳理念建筑在設計與管理中存在著以下特點著以下特點。(1)前期技術與資金要求較高前期技術與資金要求較高。在低碳理念建筑設計與施工中設計與施工中,對于工程設計技術以及工程前期投資都有著較高的要求較高的要求。如建設過程中,管理者需要采用大量低碳環保技術應用技術應用,并開展與新技術相關的各類研究工作,并投入一定數量的研究資金數量的研究資金。為此工程項目建設方需要與設計部門、銀行行、政府部門等組織進行對方合作,尋求技術、政策與資金支持持,確保低碳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2)管理層面廣泛管理層面廣泛。低碳理念下的建筑項目管理工作較之傳統的管理內容更加廣泛理念下的建筑項目管理工作較之傳統的管理內容更加廣泛。其管理過程包含了建筑項目方案的制定其管理過程包含了建筑項目方案的制定、設計、施工、竣工,以及項目交付后的使用與日常管理及項目交付后的使用與日常管理,乃至項目拆除工作等所有工作環節工作環節。這種一體化與整體性的管理過程,對于項目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者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3)工程管理技術要求較高工程管理技術要求較高。在低碳理念工程項目管理中碳理念工程項目管理中,其技術內容包括了大量設計技術、原材料技術材料技術、技術設備的應用、施工技術、能源技術以及建筑管理技術等新型技術的使用理技術等新型技術的使用。因此造成了建筑項目管理中,技術要求水平的提升術要求水平的提升。因此管理者必須加強對技術研究的管理力度力度,確保建筑項目施工的順利完成。(4)社會效益與評價較高高。低碳環保理念是當前社會的主流理念,也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方向主要方向。因此低碳理念下的建筑項目建設所取得社會效益較高較高,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3低碳視角下建筑項目主要管理模式研究
在低碳視角下建筑項目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據建筑各管理階段開展理階段開展。在實踐管理中,項目業主方應在多方支持模式下下,開展綜合化與整體化的管理工作,確保各階段項目管理工作達到項目方案環保低碳要求作達到項目方案環保低碳要求。經過對項目內容的技術管理研究研究,我們將其主要管理模式劃分為以下過程。
3.1項目建設前期管理
在低碳建筑項目建設中在低碳建筑項目建設中,前期管理工作的開展占據著重要位置要位置,也是建筑項目低碳理念樹立與落實的基礎。在項目管理中其主要的前期工作包括了以下內容管理中其主要的前期工作包括了以下內容。首先是項目低碳目標的確定目標的確定。由于低碳理念建筑項目投資與技術要求較高,所以投資方首先需要認可項目建設的低碳目標所以投資方首先需要認可項目建設的低碳目標,并提前做好投資資金準備工作投資資金準備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投資方必須做好項目建設前景設前景、建設過程資金與技術使用以及整體收益研究,確保項目建設投資與開展的順利完成目建設投資與開展的順利完成。其次是獲得各方面的支持作用用。業主投資方在確定項目低碳目標后,就需要根據目標要求獲取各方面對項目建設的支持求獲取各方面對項目建設的支持。這些支持主要包括了以下內容內容。一是政府管理部門的政策性支持;二是環保技術研究部門與企業的技術支持部門與企業的技術支持;三是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最后是做好項目設計與工程招標工作做好項目設計與工程招標工作。在項目技術與資金支持到位后后,投資方既可以根據低碳目標尋找設計機構開展工程項目設計方案制定與建筑設計工作設計方案制定與建筑設計工作。在設計完成后,投資方再根據設計方案在社會中尋找具有建設能力的施工企業開展項目招標工作招標工作,完成工程前期所有工作。
3.2項目建設施工階段管理
項目施工階段的管理項目施工階段的管理,其核心在于低碳建設生產過程中,管理區域包括了施工人員生產與生活管理區域包括了施工人員生產與生活、管理辦公、設備運行等各個層面各個層面。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其主要管理工作包括了以下兩方面問題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全面節能減排的開展。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管理中,管理者必須將節能減排理念深入到工程辦公、施工、生活等工作過程中生活等工作過程中,確保工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如辦公與施工中采用節能燈具照明辦公與施工中采用節能燈具照明;施工過程盡量采用變頻技術設備術設備;臨時建筑采用可循環再生材料建設等,都是低碳理念的重要措施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是建筑垃圾處理中的低碳管理。在建筑垃圾處理中筑垃圾處理中,管理者應秉承“33R”原則原則,合理規劃垃圾運輸路程與載重量程與載重量,最大化降低建筑垃圾處理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3.3項目使用運營階段管理
在低碳建筑項目管理中在低碳建筑項目管理中,項目竣工完成后的使用運營階段也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段也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投資方在這一過程中已經轉換為項目業主已經轉換為項目業主,在項目管理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項目使用運營階段中的低碳管理工作包括了以下內容使用運營階段中的低碳管理工作包括了以下內容。首先業主方需要聘請專業的低碳技術研究部門對項目低碳技術進行檢測測,對于不符合低碳技術要求項目內容進行反饋,由施工企業進行返工處理進行返工處理。其次項目低碳建設達標后,業主方需要聘請具有專業低碳管理資質的物業管理部門具有專業低碳管理資質的物業管理部門,對項目開展專業化的低碳物業管理工作的低碳物業管理工作。最后是業主方需要對項目運行中的物業管理進行監督管理業管理進行監督管理,確保物業管理企業管理工作符合低碳減排要求減排要求。
4結束語
低碳理念在建筑項目的設與管理中應用低碳理念在建筑項目的設與管理中應用,對于我國環保社會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達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用。為此工程項目管理方結合低碳理念項目管理特點,開展了低碳建筑項目在工程前期了低碳建筑項目在工程前期、施工中以及使用運營中的管理中的應用研究中的應用研究,為低碳建筑項目建設的開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龍其芳.基于低碳理念的建筑項目管理模式[J].四川水泥,20152015(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裝飾裝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