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中物理學科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4-02-07 18:0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初中物理學科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什么是科學探究
在現行的《物理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向主動地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何謂“科學探究”?就是在教師的啟發和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的物理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和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科學的教與學的組織形式。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可以體會與科學工作者相類似的過程,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過程、困難和樂趣,領悟科學的方法和思想。
二、科學探究有何價值
1. 有利于激發并保持學生獨立而又持久的探索興趣。興趣是學習和研究最好的動力源,科學探究可以激發并保持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索興趣,使它不會因后天繁重的學習任務而喪失,使這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至有所創新的心理品質得以保留甚至發展。
2. 有利于豐富學生學習的體驗過程。科學探究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簡化了課堂知識的學習,更強調學習過程中深刻的、科學的探索過程和體驗。
3. 有利于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科學探究立足于學生學習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的強化,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探討中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
4. 有利于增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科學探究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各種探究活動的展開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居于輔導地位,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增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5. 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促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探究打破了學科教育的界限,讓學生在開放的、多元的學習環境中獲取知識,有助于各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和融合,便于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且在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探究的過程中,直觀的事實和親身的經歷更有助于學生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三、教師如何適應科學探究的教育方式
教師要改變知識持有者的態度,和學生一起探究,體會學生探究的樂趣。在探究式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帶領學生共同去探索“新領域”。為此,教師應當與學生有著一樣的好奇之心和渴求之欲,不應以自己的情緒影響學生的探究熱情,而應對學生點滴的成功表現出莫大的喜悅,對學生每個小小的發現都產生極大的新奇感,和學生探究同趣,與學生成功同樂。
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習的思維策略,引導、啟發并呈現給學生。教育中的思維策略就是教給學生“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如果那樣或這樣,會怎么樣”等思維方式。如探究阿基米德定律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如下的探討:
教師:當你躺在浴缸里時,你自己有何感覺?浴缸里的水面有何變化?
學生:人感覺變輕了,水面升高了。
教師:你能將兩者聯系起來,提出一個探究浮力的問題嗎?(引導各小組的學生討論)
學生:人變輕是因為人受到水的浮力;水位升高是因為人體排開了一部分水,我想知道人排開水越多時,人受到的浮力是否越大?
教師:你認為浮力跟物體所排開液體的哪個量有直接的關系呢?
學生:可能跟物體排開液體所受到的重力有關。
教師:為什么?
學生:兩者都是力,可能有關。
教師:你有判斷的依據嗎?
學生:沒有。
教師:沒有依據的判斷是假說,假說正確與否要靠實驗來檢驗它。你認為這個實驗要測量哪些量?怎樣測量?存在哪些困難?
學生:需要測量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只要測出體積,便可算出質量和重力,浮力可以直接用測力記測
量,液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測量,困難是怎樣測量物體排開的那部分液體的體積。
四、如何充分發揮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科學的核心是探索,而實驗作為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可以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從而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與實驗能力,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
1. 挖掘實驗中的史實內容,給學生更多的啟發和教育。如引導學生探究運動與力的關系時,可以介紹伽利略對運動和力的研究經歷,他的實驗和推理方法會給學生更多的啟示。
2. 因地制宜,合理思考,改變實驗條件,提高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材實驗很典型,但在實驗方法、結論等方面有著現成性和封閉性的缺點,因而在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實驗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各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因地制宜,結合自己身邊的實際,合理思考,因陋就簡,就地取材,這樣既可以達到實驗探究的教學目的,又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按照“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實驗并收集數據――分析論證――交流評估”的模式,提高學生運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水平。如探究“決定導體電阻因素”的實驗,就可以這樣實施:
(1)向學生提問: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提出問題)
(2)學生討論,作出假設:可能與導體的材料、長度、粗細等因素有關。(作出假設)
(3)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定性地比較電阻的大小與某一因素之間的關系呢?(制定計劃)
(4)給學生提供方案中所需的器材,與學生一起實驗,在電路中分別使用不同材料、長度、粗細的導線,觀察并紀錄燈泡的亮度變化情況,并強調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實施實驗并收集數據)
篇2
前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對各學科知識進行綜合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的初中物理學習情況,直接關系著他們之后的物理學習效率。在初中階段,學生剛剛接觸物理學科,在這一時期對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會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成為物理知識的主動探究者與物理問題的發現者。然而,許多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不足,讓課堂教學死氣沉沉。關注物理學習興趣問題,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1.教師教學觀念傳統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教師的教學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利用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中的教學氛圍。目前,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仍然重視成績,重視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無論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多么積極,多認真的思考,一旦考試成績不理想,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被教師認為是沒有意義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成績限制住,長期下去,物理學習的興趣會逐漸下降,甚至消失。
2.物理課堂教學模式落后
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影響著教學氛圍以及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為了快速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績,大多數教師將課本物理知識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課堂中,利用全部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向學生灌輸課本上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機械記憶知識點。分析題型,也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讓學生掌握每一種物理題型的解題方法,分類做題。這樣死板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的形成,更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心情,不利于物理學習興趣的形成。
3.學生物理認知片面
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看法,影響著其物理學習心理。目前,許多初中學生的學習觀不盡正確。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課堂活動中的主體,認為自己的課堂學習行為是教師教學行為的附屬品。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認知停留在學習,拿高分的水平。學生沒有認識到物理學科的自然科學性質,也沒有將物理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內心對于物理知識的渴望度明顯不高。
二、初中物理教學的興趣引導手段
要激發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引導學生更新自己的物理學習觀,更認識到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促進學生進步。
1.平等熱情地對待學生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要調動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于物理學科的教學熱情,以及對于他們的喜愛。無論是物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還是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都要平等相待,給學生帶去快樂。只有師生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了,課堂氛圍才能更加融洽。對于教師來說,教學心情愉悅,就會樂于教學。而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就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的思考與表現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尊重所有學生的學習權利。
比如在講解《光的反射》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物理知識,更要給學生機會去觀察物理現象,并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物理學習對于其個人生活的影響。教師先讓學生了解光的反射的定義,從教室內到校園內,到生活去尋找相對應的物理現象,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動腦思考的機會,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對于簡單的問題,教師要給學困生一些機會,在課堂中發言,給予他們更多的物理學習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2.加強物理模型制作
初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許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中,不能自主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有部分學生抱怨物理知識與他們的生活距離太遠,他們無法深入理解。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物理教材的許多章節有所改革,像“小制作”與“科學窗”這些版塊的出現,讓物理知識與實際有了更多的結合起來。初中物理教師不能在課堂中單純地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做題,更要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物理知識,糾正自己的思維錯誤。讓初中學生動手制作一些簡單且有意義的教學用具,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好奇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比如在講解《現代順風耳――電話》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制作簡單的紙杯電話。利用紙杯電話的制作與使用做課堂導入,引導學生關注通訊工具的變化,從簡單的紙杯過渡到對電話的認識上,促進學生牧師學習興趣的提升。
3.關注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而實驗是驗證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實驗作為一種手段。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強,實驗對于他們的吸引力較強。能夠利用沒有接觸過的實驗器材設計與操作實驗,會大大提高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習成就感,也能夠極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
比如在講解《串聯和并聯》的時候,教師讓學生四人一組,共同探究,合作完成一個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的制作,在電學實驗中體會電學知識的神奇。通過實驗,學生觀察與分析物理現象,自主獲得物理知識,有利于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篇3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人文教育;人文素養
傳統物理學科教育比較重視對物理知識的傳授與物理實驗技能的培養,但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對物理學科蘊含的人文價值發掘不夠,割裂了物理教學與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的內在聯系。因此,學生難以充分體會物理學發展史中的人性之美,在出了校門之后,也難以充分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與科學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在素質教育得到全面推行的今天,新課改日益深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充分滲透并融入人文教育已經是大勢所趨。結合人教版物理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可行。
一、利用物理學知識來滲透人文教育
物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物理學知識也蘊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懷和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值得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以發掘并應用。
1.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辯證唯物主義最重要的實踐基礎便是物理學。從電磁場、引力場的客觀存在可以闡述場的物質性,從物態變化可以闡述量變質變作用的哲理,從質量守恒、能量守恒可以深化學生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和物質的多樣性的理解。在講到這些地方時,教師可以適當延伸知識點所蘊含的哲學道理,來加深學生對自然科學中蘊含的哲學法則的理解,培養學生逐步養成用辯證思維考慮問題,進而樹立起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科學觀
初中物理教學不僅僅傳授學科知識與培養實驗能力,更應充分利用物理學中的人文因素來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愛他人以及學習同他人和諧相處的優良品質,進而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與科學觀。
比如,在教學“聲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樂音”“噪音”的差別及對他人的影響,讓學生從自我做起提高個人修養,避免成為他人的“噪聲源”。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小調查活動,了解居民區常見噪聲來源及對居民的危害,鼓勵學生思考降低噪音污染的方法并宣傳推廣。學完“電磁波”后,可以鼓勵學生研究身邊存在的電磁污染情況,了解電磁污染的成因及影響;學完“電路知識”后,也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電能節約的有效方法,為創建節約型社會添磚加瓦。總之,要鼓勵學生全面認識科學的作用,樹立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的觀念,培養歷史責任感與道德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3.培養學生認識科學的美感
物理學中蘊含的美學原理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物理中的科學之美,對學生養成價值取向、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物理學認為,物理學包括力學、熱學、光學、電學、聲學及原子學等多個豐富多彩的分支,各個分支都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結構之美。物理模型的表現簡單明了,物理概念及規律的表達準確簡練,這些體現了科學的簡潔之美。光學試驗中的五彩繽紛,電學試驗中的新奇巧妙,無不顯現出科學的自然之美。而物像對稱、引力斥力、運動靜止、反射折射還有電磁光三位一體的相互關系等,都體現出了物理理論的對稱與統一之美。在教學中,物理教師要多用審美眼光來引導學生感知美的意境,接受美學的熏陶與感染。這樣,學生將物理課堂作為美的象征去探討與追求,不會再普遍趕到枯燥與乏味。
4.培養學生端正的科學態度與堅持真理的精神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許多重要原理、重大發現都是借助實踐與認識的相互推動來提出與發展的。在實驗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端正的科學態度與對真理的堅持精神。要求他們務實設計實驗方案,嚴謹觀察實驗現象并記錄實驗數據,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一絲不茍的習慣。
5.培養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
物理學與其他學科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學科間滲透來融合人文素養教育。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光線現象,“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力學原理等等。讓學生在感受古詩詞魅力時,也能更為深刻地感知到自然與科學的內在關聯。利用這些人文因素,不僅能增加授課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還能大大提高與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利用物理史來滲透人文教育
在物理學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富有教育及啟發意義的人文教育素材,值得教師認真挖掘。
1.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及民族自豪感
在講到相關章節時,可以適當延伸介紹中華民族五千年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燦爛的科學成就,比如,四大發明、石拱橋、回音壁等等,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物理史中還有許多淡泊名利、矢志報國的生動事例,比如,三錢、鄧稼先、居里夫人等感人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前輩物理學家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操,進而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2.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與協作精神
物理史中有很多前輩物理學家矢志不移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比如,愛迪生發明燈泡試用了七千種材料、發明蓄電池做了五萬次實驗,法拉第在前人基礎上改進實驗方案發現電磁感應原理。而現代科學發展的難度與規模更是今非昔比,科學探索更需要知難而進、通力協作。教學中可以用物理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與通力協作的團隊意識來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與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對科學方法與科學過程的理解
篇4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問題;對策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對培養新時期的素質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自主能力等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重視的教育教學目標。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暴露出許多問題,對新課標提出的這一理念造成一定的阻礙,只有優化教學方法,對癥下藥,才能將新課標提出的素質教育這一要求落到實處。
一、初中物理教學面臨的問題
1、教學中重視理論,忽視實踐。物理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可見它的存在,它貫穿于生活的點滴之中。教科書上面寫的都只是理論知識,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升學、學校辦學資金等的影響,目前的物理教學現實是老師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只是照著教科書以口述的形式教給學生理論知識,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就是“死知識”而無法將之靈活運用于現實中,由此,物理學習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必須加以改變,否則,教師就無法啟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生難以真正掌握這一重要學科。
2、初中物理不被重視。在學生心目中,初中所有課程中語文、數學、英語占據著絕對的霸主地位。其他學科的重視程度往往較低,包括物理學科,其中考分值為70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所付出的努力遠低于三大主科。好在物理這一學科是高中理科學生必學的一門學科,和數學有這密切的聯系才不至于被拋棄。
3、缺乏物理實驗及實驗設備。初中物理教學質量關鍵因素之一是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是加強對物理現象理解,提高創新能力和物理實踐能力的關鍵。物理新課改中非常注重物理過程與方法探究,理論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的結合。但是,有些老師由于安全性、怕麻煩、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觀念不足,忽視實驗教學等原因,對于應該走進實驗室的內容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另一方面由于實驗設備不全,不完善而造成的,這種情況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初中最為明顯,實驗設備遠遠不能滿足物理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的要求,很多地區,教師在實驗課程之前要花費大力氣才能準備好教學儀器和實驗器材,這樣就為實驗教學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4、初中物理課程課時少。初中物理教學內容多,教學課時少,二者矛盾突出,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學校的物理課時根據教育局頒布的課時標準來制定,而教育局頒布的物理課時標準普遍存在課時偏少的問題。教育局頒布的課時標準并不一定適合學校的具體情況,但是很多學校盲目執行也是造成物理課時過少的原因之一。例如九年級每周3節物理課,八年級是每周2節物理課,而教材內容卻非常多,很多教師反映沒辦法按照進度來完成教學任務。通過相關數據調查,很多學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學三年級至少要有70個課時才能按照教學進度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此外物理每周的課時少,但是人均教學班數數量卻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師在每個班進行輔導的時間短,作業批改和講解的工作量加大,導致了老師和學生交流機會的減少,這樣也就為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課外輔導的機會減少,造成初中物理教學效率低下。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對策
1、教師不再是“克隆者”。教師不再是克隆教材的克隆者,而是創新者,以往教師就是守著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識簡單地重復教給學生,就像教材的克隆者一樣。新課標下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嚴格,教師不能就一本教材簡單地復制,而需要擴展內容,依據著教材,但是并不拘泥于教材,要創新授課方式,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能力,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2、初中物理學科一直處于被輕視的地位,很多學生由于初中物理沒學好,高中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影響高考成績。教師、學校應當加大物理學科重要性的教育。家長和學生必須進一步認識到初中物理學科跟高中物理學科關系緊密相連。教師應該從生動的教學中讓學生感悟到物理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興趣做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學好物理、重視物理。
3、增加實驗課和戶外實習。增加課堂試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之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這樣,一方面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切實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操作,也更容易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要真正領會素質教育的含義,使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有效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
4、針對初中物理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任務重,課時數量和內容矛盾突出的問題,綜合各種措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打破課時少的局限。首先,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設定物理課時,不能盲目的執行上級對課時的規定。其次,加強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合作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老師間的合作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的交流,教學經驗和教學技能的分享。師生交流主要是老師加強對學生課后的指導和輔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密切配合,開展探究式學習,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物理教學效率與主動性和積極性。生生交流也就是形成互幫互助小組,優化配置和整合學生資源,讓學生之間的交流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方式。此外,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幫助初中學生認識到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物理規律,從而形成適應學生自己的不同物理學習方法,養成物理學習的良好習慣。
初中物理教學面臨著與眾多學科一樣的問題,需要教師們共同努力,不斷完善和進步,當然,更需要結合物理這一學科的特點,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在實踐新課標的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 李新寬.淺談初中物理實踐探究教學[J].科技致富向導,2011年36期
篇5
物理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的物質構成,以及各種物體之間相互作用、物體運動一般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既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說它古老,是因為早在公元前8世紀人類就開始對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研究了;說它年輕,是因為物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只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而已。
縱觀物理學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公元前8世紀―公元15世紀,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物理學發展的萌芽時期。這個時期的物理學嚴格上說來,還不能稱之為“學科”。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物理學并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例如在西方,物理學就包含在自然哲學之中,而在中國,雖然有很多學者都開始關注一些自然現象,并對很多自然現象有了一些科學的認識,但更多的學者把一些自然界的物理規律同人文社會的社會規律統一起來,其中,“天人合一”的觀點的出現就是重要的佐證。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物理學一般都包含在哲學之中,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公元十六世紀左右。進入十六世紀以后,人類歷史開始進入了物理學發展的第二個時期――近代物理學時期。這個時期是經典物理學的發展時期,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物理學開始與哲學分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隨著工業革命的出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物理學進入了它的第三個發展時期――現代物理學時期,相較于以前,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領域大大擴展了,并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取得了很多偉大的成就,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出現并發展起來的。
從物理學的發展史來看,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以及發展的速度都直接受到物理學發展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學對于社會的進步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那么作為未來主人的初中生,又該怎樣面對這一新鮮而又重要的學科呢,學習物理對于初中生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二、物理學對于初中生的意義
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相對于中學時期的其它學科,物理學往往與日常生活聯系得非常緊密。學過物理的學生往往發現,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物理現象,例如,為什么筷子放到盛滿水的杯子里看上去像斷成兩截?學習了物理以后學生就會明白,這是由于“光的折射”的原理。還有,為什么釘子要設計得又尖又細?學生通過學習就可以知道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的物理知識。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很多都可以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加以解釋,久而久之,就會使得學生習慣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想要通過探索,來了解現象背后的物理知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驗緊密結合的科學,物理學中很多重大的發現都是通過各種物理實驗來完成的,因此,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就成為了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對一些死記硬背的東西比較反感,而對一些新鮮的授課方式,如課堂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經常組織物理實驗,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會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學習物理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在很多人的眼中,物理學是一門比較難學的課程,一方面是由于物理學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另一方面由于學習物理對于思維能力也有著很高的要求,因此,學習物理對于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
首先,物理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鍛煉模型化的思維能力。所謂模型化的思維能力,簡單說來,就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并對它進行科學的簡化,使之成為一個具有一般意義的原理。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將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種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進行其它方面的學習也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物理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能力。很多物理問題的解決并不是只有一種方法,不同的問題,從不同的方向出發,采用不同的方法,最后也可能達到同樣的結果。同樣道理,同樣的問題,如果思考的角度不同,或者是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卻有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發散性思維具有靈活、廣闊的特點,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個體在遇到困難、解決問題的時候敢于打破常規,打破思維定勢,從不同的角度、方向去思考問題,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
最后,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由于常常都要借助于物理實驗去驗證一些原理,這就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驗證的思維習慣。學生在做任何事情、下任何結論的時候,都會思考有沒有可能先用實驗去驗證之前的結論,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大大地提高成功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三、學習物理的方法
初中物理學作為初中時期的必修課,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物理難學,幾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共識,要想幫助學生啃下這塊難啃的骨頭,科學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篇6
關鍵詞:緒論 教學 興趣 實驗
一堂好的緒論課將為該課程教與學的順利展開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它將直接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動機、興趣、意志和情感的發展。對于這一點,不管是有經驗的物理教師還是在物理方面學有所成的學生都深有體會,它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會影響到那些對物理感興趣的學生將來對事業的選擇。因此,如何成功的上好這堂緒論課,對以后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將我在探索和實施緒論課教學中的一些看法和做法總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緒論課上應讓學生正確認識物理這門學科
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對外界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等特點,因地制宜,開展這堂課。例如:“打雷下雨時,為什么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有沒有雷公電母之說呢?對于這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現象無法解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的回顧小學自然課本所涉及的與聲、光有關的物理知識。有的學生覺得有些內容在小學自然課中已經學過,現在老師又重復原來學過的知識,就好像是“炒剩飯”,感覺了無生趣,這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點明,這些實驗和問題確實都是小學我們已學過或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但是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對這些知識又會有進一步的、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所以說,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現象的發生和變化規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規律改造自然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簡單回顧一下小學自然課上學過的其他物理知識并列舉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來源于生活的學習情境,感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學到物理知識,用到物理知識。這對學生消除初學物理時對物理學的恐懼感和心理障礙大有幫助,使學生對物理學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緒論課上應引導學生初步掌握物理學科結構
在上緒論課時,可以把本冊書的目錄瀏覽一遍,了解本冊書的主要內容和知識結構,引導學生認識到所謂的許多新問題并不完全是新的,它只不過是結構原理的變形罷了。因為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雖有難易之分,但根本性質是一致的。所以上課時可以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去了解并初步掌握物理學科的基本結構,使他們對物理學內容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瀏覽一遍初中物理各章節的研究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初中物理研究的很多現象都是小學自然課上已學過的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形象,盡可能的使學生將初中物理內容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物理知識建立起實質性聯系。如:為什么鳥站在高壓線上不會被電死,是因為鳥的爪子是絕緣的嗎?有的學生可能知道是因為鳥站在一根線上,可如果這只鳥站在一根線上而去用嘴啄另外一根線,此時鳥還是安全的嗎?通過這些生動的事例,這樣既幫助學生掌握了小學自然上的難點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且得以成功的喜悅,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使學生相信自己能夠學好物理,同時又幫助學生了解了初中物理電現象的基本內容。在對小學自然中的物理內容歸類、擴展、升華的過程中,教師再充分利用初中物理教材優勢,不失時機地引入物理課本中部分有趣的演示實驗或課后小實驗,如“紙杯燒水”、“光的色散”等。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物理知識是有趣的。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物理研究內容和學科結構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不僅有趣,而且有用,從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生對物理學內容本身的興趣和對物理課學習的自信心。
要學好物理,一定要重視觀察和實驗,在今后的學習中,要讓學生逐步學會怎樣進行觀察,如何做好實驗。同時,還要學會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只有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才能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自己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緒論課上應著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對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普遍懷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適的實驗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能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緒論課最主要的任務是通過一些小實驗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物理學雖然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但又是一門系統嚴密的學科,因此上緒論課應時充分利用小學自然課上的物理知識做橋梁,既為教師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創造了條件,又可以使學生產生學好物理的強烈愿望和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同時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緒論課的教學中,我認為不應只是單純的說教和演示實驗,還要從小學自然、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內在聯系,學習物理的科學方法等方面讓學生對曾學過的科學進行一個清楚的分支解析,更讓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后續的物理學習做個好的鋪墊。以上是本人對初中物理緒論課教學方案所作的初步探討和嘗試,希望能與各位同仁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淺談物理引言課中的素質教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4期
篇7
一、融STEAM理念于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筆者在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中,將STEAM理念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融合,組織項目活動,運用數學、科學知識,融入審美要求,借助信息技術達成最終目標,培養適應社會的創新人才。(一)實驗生活化,實踐關鍵能力培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性質的品質,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筆者認為,以實驗數據為基礎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必要且可行的。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認識物理規律,通過物理實驗的現象、效果可體現物質本來的樣貌。當前,一些視頻、軟件、平臺等確實解決了不少實際無法操作或現象不明顯等問題,但有些違背了自然規律(缺乏真實可靠性),如光傳播到界面只存在折射等。筆者專注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引導以學生的真實感受為基礎,結合生活情境將真實的物理實驗應用到實踐中。以“光的折射”為例,光路斜射到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光不再沿直線傳播,會發生偏折,而由此引發的“潭清疑水淺”“魚叉扠魚”等活動可直接讓學生通過項目實驗完成。這樣既能呈現物理實驗生活化的真實性,又能展示物理現象的客觀性——突出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在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中的地位。(二)融合STEAM生活化理念,踐行核心素養培養。筆者根據STEAM理念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結合中學物理的學科特色和本質,針對某個或者多個問題組織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與合作的能力。中學物理STEAM教學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都存在交集[3]。根據認識發展階段理論,初中學生已初步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可通過實驗教學讓抽象的物理規律變得具體,組織STEAM項目活動,激發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培養協同創新能力。現在一些初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主動性不強,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的教學應該變得“新潮”“時尚”,積極探究如何捕捉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STEAM教學不僅可以整合學科知識,綜合所有能為初中物理學科所用的知識,而且能針對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提高學生審辨式思維能力和創新合作意識。STEAM教學與傳統的探究教學共同之處是都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主動探究,不同之處是STEAM教學更加注重跨學科整合知識,有針對性地處理問題,有策略性地培養小組合作創新能力[4]。因此,筆者主張借助STEAM理念開展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三)開展項目式教學,突解疑難問題。以項目式教學的模式踐行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方法。教師設計并實施完整的項目活動,將生活化實踐教學提升到新高度,積極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教師開展初中物理實驗項目式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審辨式思維與創新生活化實踐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在生活化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提高生活化實踐的應用能力,適應社會發展。
二、用STEAM理論指導項目實踐,革新實驗教學
篇8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人文教育;滲透
初中物理教育不能局限于向學生簡單傳授物理學知識和試驗技能,更應立足于育人,著眼于人文精神與思想道德的培養。而這恰恰是傳統物理學科教育的短板。結合初中物理教材,著重探討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策略與途徑,以供實踐與研究參考。
一、利用物理史來滲透人文教育
在物理學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富有教育及啟發意義的人文教育素材,值得教師認真挖掘。
1.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及民族自豪感
在講到相關章節時,可以適當延伸介紹中華民族五千年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燦爛的科學成就,比如,四大發明、石拱橋、回音壁等等,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物理史中還有許多淡泊名利、矢志報國的生動事例,比如,三錢、鄧稼先、居里夫人等感人故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前輩物理學家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操,進而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2.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與協作精神
物理史中有很多前輩物理學家矢志不移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比如,愛迪生發明燈泡試用了七千種材料、發明蓄電池做了五萬次實驗,法拉第在前人基礎上改進實驗方案發現電磁感應原理。而現代科學發展的難度與規模更是今非昔比,科學探索更需要知難而進、通力協作。教學中可以用物理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與通力協作的團隊意識來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與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對科學方法與科學過程的理解
物理學認識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物理基本規律也是在不停地探索過程中逐步顯現出來的。通過嵌入介紹物理史,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試驗方法的探索并非像教材上那樣規整、完全,而是有著艱難的發現與整理的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從物理學史的角度來考察已經了解與掌握了的物理學知識體系,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起唯物史觀的科學認識,強化對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的理解。 好的闡釋作用。
二、更新教學觀念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首先要牢固樹立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并重的教學觀念。在中學階段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對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人文教育不只是人文學科的任務,任何學科都要加強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有機融合是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因此,要提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水平,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自身觀念,真正認識到在理科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在教學實踐中正確處理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關系,做到以科學教育為基礎滲透人文教育,并以人文教育為導向,推進科學教育的實施,實現二者相得益彰,進一步推進物理學科的教學改革。
三、發掘教育資源
教師在解決了教學觀念問題后,就要努力挖掘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教育資源。現行初中物理教材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各欄目中關于科技成果、物理發展史等方面的資料介紹,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如“二號火箭載著神舟5號載人航天器直入云霄”、“我國秦山核電站”等圖片,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圖片介紹我國在科技發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同時要充分挖掘與運用這類素材,有機滲透人文教育。如在“能量與能源”中,廣泛收集各種數據,幫助學生了解我國能源現狀,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既是一個資源大國,又是一個資源小國,有利于培養節約能源的良好品質。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關注科技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的同時,思考如何保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讓學生了解“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造福人類,又能給人類帶來災害”的道理。初步讓學生懂得科學能否造福于人類,取決于掌握科學技術的人,取決于人的道德修養和價值觀念的道理。
四、加強實驗教學
以實驗為基礎是物理學科的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大力抓好實驗教學,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實驗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實驗能力、發展科學素養、促進知識深化。抓好實驗教學,也是落實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人文精神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理性,就科學的意義來說,人是有思想、有頭腦的,能夠思考問題,追求真理。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通過實驗過程學習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主動獲取和鞏固科學知識,培養實驗能力和實事求是、團結協作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這些良好的態度和精神的培養,就是當前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而物理實驗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要提升初中物理教育的人文教育水平,必須大力抓好實驗教學。這不僅是抓好物理學科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提升人文教育水平的重要要求。
五、利用物理教材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健康、安全、環保、經濟效益、創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意識
篇9
關鍵詞:初中物理;邏輯思維;培養方法
邏輯思維是一種抽象的思考方式,是指人們在理性認識過程中,根據定義、判斷對認識的事物進行推理得出結論的過程。只有運用邏輯思維方式認識事物的本質,才能完成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尤為重要,不僅能指導學生學好物理,還能為學習其他學科提供良好的思維習慣,為學生成為具有綜合分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自然學科,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只是按照課本講解概念、規律,方式簡單枯燥,課堂呆板壓抑。近年來,初中物理教學重視加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物理教師提出將物理與實驗結合,通過有趣的實驗現象,讓學生發現物理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還采取了一系列優化教學方案,從物理學的各個角度入手,探索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途徑。
一、培養初中學生物理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的最佳年齡段是10?20歲,這一階段人的大腦發育速度快,如果正確培養訓練,形成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提高各學科的學習效率,對個人綜合素質及適應社會能力的增強都大有益處。物理由邏輯推理知識組成的學科,在教學中的反復應用邏輯思維方式,可以增強初中學生的判斷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式是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之一,積極探索優化的教學途徑是當務之急。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優化策略
1.設立情景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激發興趣
學生需要養成主動的學習習慣,培養較強的動手能力,加強合作學習品質。在學習初中物理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對物理產生興趣,再通過興趣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初中學生處于愛玩、愛動的年齡階段,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所講內容,運用比喻或實驗的方法,調動學生的愉快情緒和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例如在講解重力的存在和方向時,將皮球從高處自然落下,皮球豎直下落,說明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豎直下落說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教師可以一邊演示一邊提問題,學生積極考慮問題,也可以自己動手試驗,這樣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課堂教學內容,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重視物理實驗,將物理與生活緊密相連
培養具有嚴密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物理人才是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物理課程講解過程中,通過實驗探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物理知識理解和運用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現象,鍛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生活中大家都會遇到導體和絕緣體的問題,將鉛筆兩端削好,先將鉛筆芯和燈泡連入電路,鉛筆芯發光,說明鉛筆芯是導體;將外部木材與燈泡連入電路時,燈泡不亮,說明木材是絕緣體。還有液體遇熱蒸發、雞蛋在鹽水中漂浮、光的折射現象等生活現象,都需要用嚴密的物理邏輯思維來解釋,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
3.學生是物理課堂的真正主體
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前依據大綱準備教案,在課堂上根據所講內容設計問題,提供實驗材料,組織、幫助學生分組討論,邊實驗邊探究,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少講精講,學生把自己的疑問、想法說出來,師生共同質疑、共同探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語
在學習初中物理時,學生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實驗現象及生活常識才會主動思索、探究。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興趣點,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變被動聽課為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愉悅、主動的狀態下,懷著對知識的向往和興趣,探索學習的方法并獲得知識。所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是掌握物理學科知識的橋梁,是掌握物理學科知識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馬月.初中物理課堂中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5.
篇10
一、研究初中、高中物理教學內容,搞好初中、高中教學銜接
學生對高中物理產生畏懼心理的原因主要為:初、高中物理知識本身難度和要求相差太大。初中物理多為定性地介紹物理知識和簡單的物理規律,多以介紹科普知識的形式出現,而要求也只是了解并會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能進行簡單計算。而高中物理強調的是:加強物理的基礎教學,把那些最重要、最基礎的物理主干知識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而且教學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時地有所更新。同時,還要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自《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從兩者的內容和要求來看,存在相當大的梯度。再者,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的認知能力暫時還達不到高中物理的較高要求。高中物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觀察實驗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等,但學生由初中到高中的銜接階段,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都一時難以改變過來,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相關學科的知識也難以跟上。根據《標準》編寫的物理教材的安排是有其科學性、合理性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但我們如果在教學中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只顧教材規定的教學進度,自然會讓學生跟不上,從而使部分學生對高中物理產生畏難的情緒。
作為高一物理教師,我們要想方設法處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問題。我們可以跟初中的物理教師搞物理教學研究活動,提倡在初中階段就要有意識地注意高中階段物理的教學方法。如適當教給學生掌握、運用研究物理的思維方式,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向學生適當滲透處理復雜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等。在能力上,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數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觀察和實驗的能力等。最為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初中學生學習物理,學生更多地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復現知識,對概念規律習慣于死記硬背。這種學習習慣到了高中肯定是不行的。
當學生由初中進入高中后,在高一的開始階段,物理教學應放慢進度,降低難度,以著重培養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方法。等學生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方法后,再適當地加快教學的進度。在高一剛入學的時候,學生如果掌握了學習物理的方法、技巧,并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就能夠為高二、高三和以后繼續學習物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通過物理實驗和習題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要,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有效地激發和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物理學習。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物理教學中,要加強實驗教學,以便增強物理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另外,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習題訓練是一個有效的環節。如學習“力”的知識,可以設計如下的練習題。在汽車、火車、飛機的客運站,常用輸送帶運送旅客、行李。如圖1所示,圖(a)為水平輸送帶,圖(b)為傾斜輸送帶。當一個行李箱隨輸送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下列幾種判斷中,正確的應該是哪一項?A.(a)(b)兩種情況中的行李箱都受到兩個力的作用。B.(a)(b)兩種情況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個力的作用。C.情況(a)中的行李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情況(b)中的行李箱受到四個力的作用。D.情況(a)中的行李箱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情況(b)中的行李箱受到三個力的作用。
以行李箱為研究對象,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兩種情況中,行李箱只與輸送帶有聯系。由于行李箱對輸送帶的壓力作用,輸送帶對行李箱產生彈力,其方向垂直輸送帶向上。
如圖2所示,在情況(a)中,行李箱隨輸送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者沒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輸送帶對箱子不會產生摩擦力。因此,圖(a)中的行李箱僅受兩個力的作用。在(b)中,行李箱雖然同樣隨輸送帶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但它時刻都有沿輸送帶下滑的趨勢,只是由于輸送帶對行李箱的靜摩擦力的阻礙作用才沒有下滑,因此,圖(b)中的行李箱受三個力的作用。所以,正確答案是D項。
通過以上習題的訓練和分析,學生能夠加強對“力”的認識,掌握有關“力”的知識,同時認識到物理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從而提高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通過這樣的訓練,也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三、對學生充滿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由于物理學科的特殊性,我們物理老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愛。愛是人類的高級情感,它給人以力量,能增添人的信心,給人以戰勝困難的勇氣。只有給學生以充分的愛,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歡樂和苦惱,同他們建立友誼,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賴。實驗表明,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則學生就會樂于接受這位教師的教誨,就會愿意聽這位教師的課,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覺得上這位教師的課是一種享受,課后也會主動、積極地完成這位教師布置的作業和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習興趣上來了,還愁他們處理不好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的銜接嗎?可見,教師這種博大無私的愛,對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