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中歷史命題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08-18 17:5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初中歷史命題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角,在講臺上進行著生動的或者是乏味的講授,學生只是靜靜地聽,盡管有時也有課堂提問、課堂討論,但總的來說,學生是很被動的角色。要讓歷史課堂活躍起來,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的角色轉換勢在必行。在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思維和研討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和思維結果表達出來,尊重學生的表述,鼓勵學生之間提出不同意見去相互質疑、相互啟發。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既有教師的問和教,又有學生的疑和學,教師以提問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用質疑啟發教師的靈感,師生雙方交流互動,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學習中的各種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其探究未知事物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二、教師要調整現有的知識體系
新課程下的歷史課堂教學要求將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教師原有的知識儲備、專業訓練及教學能力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承擔著太多的責任和壓力。譬如課堂上需要介紹更多的歷史知識,課下就需要教師盡量多地到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查找歷史資料。這個問題的解決一方面是教師盡量利用好手中現有的資料,另一方面要靠學校逐步改善現代化教學設施。教師要打破原有的通史觀念,適應現在的專題觀念,教師的歷史知識有待補充,視野有待開闊,這樣才能減少在課堂上面對學生質疑時可能出現的尷尬。
新課程下打破歷史時序性和整體性的專題型教學要求教師在放棄傳統時序性和整體性觀念的基礎上,塑造更高層次的時序性和更深刻的整體性的新觀念。為此,在課程改革的同時要有相應的教師業務培訓,以提高歷史教師的業務能力。眾所周知,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古今中外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雖然不可能要求每一位歷史教師對這么多的門類樣樣精通,但了解一些則是完全必要的,很難想象一個知識貧乏的教師能把歷史課上得豐富多采、有血有肉、充滿活力。“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句至理名言說明了教師業務進修不是朝夕之事而是終身大業,只有教師業務水平提高了,才能逐步挖掘出各專題之間更為嚴謹的時序性和更為緊密的整體性。
三、學生對初中歷史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問題
以往的初中、高中教材體系一致、角度一致,只是知識廣度和認識深度有所不同,這對那些初中歷史沒學好的學生來說還有一個“補習”的機會。而現在的高中歷史專題教學則要求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必須重視起來(學校也得重視歷史教學),否則將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很大困難。
四、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高中新課程實施后,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課后作業布置都會發生多方面的變化,這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新鮮的,都要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
歷史課堂上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教學模式會發生改變。學生要學會在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積極思考、自由交流、主動探究、大膽質疑的氛圍中學習。課后學生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資料和學校能提供的條件去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去自己積累知識、開拓視野,而不能把所有查找歷史資料的任務推到教師身上。
五、新課程下的歷史教學測量和評價體系
篇2
關鍵詞:高中 歷史教學 學生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86-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近一步實施,在初中歷史新課標標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們開始轉變思路,把自己變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充分培養和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然而,由于初中生自主學習與研究能力較差,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學生長期形成一種依賴教師的習慣等等各方面原因,導致很多時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流于形式,或是造成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力不從心。
筆者在這近30年的課堂教學探索中,曾獲得過成功和認可,也經歷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復。歷經了傳統教學“填鴨式”的方法,也在新課改中逐步完善自我,從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這一切的經歷使筆者充分認識到要讓學生在教學中能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變。
1 教師角色的轉變
多年來,中學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解為標準,以書面考試為唯一學業評價手段的教育教學方式,幾乎成了教學管理和教師們教學的定勢的評價行為,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形成。新課程改革要求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要由照本宣科的“領唱人”變為無所不知的“故事大王”,由師道尊嚴的“師長”變為與學生平等的“談話人”。這就要求教師要敢于放下權威放下架子,由傳統的知識權威到平等的參與學生研究,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學習,學習目標由學生確定,過程讓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方法讓學生歸納的理念,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2 教學方法的轉變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準特別要求廣大教師積極注入情感,與學生能融洽相處。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要建立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師生要相互交心。教師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多與學生交流溝通,筆者的目標是“關愛每一生,奉獻每一天”。其次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討論,及時肯定表揚。歷史學科的這種特點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和認識歷史,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建議教師調整教學內容、方法。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又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得到體現。
真正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即使老師口才再好,如果每節課都是老師的“獨角戲”,學生也會厭煩的,筆者進行過歷史專題討論課的嘗試。在學習商鞅變法時安排了一節活動課,讓學生就商鞅變法是否成功舉行一個辯論會。他們積極參與,熱情高昂。原來,給學生一個舞臺,就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了他們伸展心靈的空間。除了這樣的辯論會,還可以組織歷史劇表演,歷史歌曲比賽,歷史典故故事會等等。這些靈活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系統的培養。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課本知識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首要表現。歷史的每一部分內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歷史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在學習中,要把零散的知識納入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掌握。重大歷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經過、影響幾大段的復雜內容,學生靠死記硬背效率低下。這就需要化復雜為簡單,通過信息的加工重組,提取記憶要素。對學習測試效果進行自我分析和評價,通過學生轉換角色的自評互評,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命題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題的一般規律,掌握答題的基本要領,從中發現自己在解答問題中存在的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類問題的能力。
3 活動課的設計
活動課是培養學生主體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好形式。新課程下的綜合探究課可作為活動課來處理。
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中“活動”起來,老師就相當于“導演”。很多歷史課堂有了學生朗讀、繪圖、講故事、唱歌、歷史劇表演等,課堂可謂“熱鬧非凡”。但是學生活動不是盲目的,歷史課堂“活動”必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我們要明確活動的意圖,既要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和有效參與”,又要防止學們偏離主題。如在明清八股取士一目中,筆者安排了學生課堂上表演短劇、“看圖說史”等活動,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切是讓學生看《舉子看榜》“看圖說史”的活動,學生紛紛發言,有趣的是他們對圖中挑擔子的小男孩的身份發生了爭議,有說是貨郎、有說是書童。這個時候不能由他們爭個沒完沒了,要對他們的發言肯定表揚并允許保留各自的意見,然后立即順勢讓學生們思考此圖整體上說明了什么問題?這樣留有懸念又尊重了學生,也不讓他們太偏離主題。
我們在引導學生活動時要盡可能的讓學生自主有序活動,同時不局限單一的形式和內容,鼓勵學生大膽開拓、創新?;顒诱n有利于創設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圍中研究探討,從活動的組織到最后的結果都由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整個活動過程始終處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
總之,目前歷史課堂教學領域正在進行著一場大的變革。在這場改革中,可能由于教師的輕易“退位”,學生一時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學秩序的“動蕩”,一些課堂教學改革搞得“轟轟烈烈”,而最終又會“悄無聲息”。為防止類似現象的出現,使新課程改革取得預想的效果,我們一線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角色,當好學生的引路人,指導他們及時轉變思想,使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盧韶華.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培養[J].成功(教育),2011,2:159-160.
[2] 崔秀玲.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 邱俊香.論學生主體性的培養與歷史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3.
[4] 王德香.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J].新課程導學,2012,19:39.
篇3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學校評價;實踐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9-0198-01
2008年秋,河南省也進入了新課改,我也有幸成為新課改的首批實踐者之一,從2008年暑假新課程培訓到現在,我懷著敬畏的心情走進課改,到現在已有兩年的時間了。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高中歷史課程的改革,在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專家的專業引領,學者的指點迷津,還由于市教研室“基于問題解決,致力行動跟進”的總體方針策略的指引,我們終于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
在2008年的暑假,我們整整培訓了一個假期,無論上至省教育廳、市教育局、教研協作區,下到我們學校、老師,無論是從思想還是從行動中,我們都非常重視新課程改革。雖然有這么多的教研培訓,但在教學實踐中我還是有許多問題與困惑,二年課改回頭看,一路走來的高中歷史改革,其中不乏坎坷與艱辛,困惑與矛盾,對于新課程也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歷史必修教材內容太深
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然而在教學中師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就是必修課的教學內容過深過繁。新教材用模塊專題的方式來編寫教材,本意是使教學內容精練,突出重點主題,便于從一個特定的視角對歷史事件、現象、人物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采用中外合編的體例本意是通過對比、聯系,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世界歷史中的中國、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聯系和相互影響。但導致跳躍性大,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被弱化。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7、第8課講述前兩次工業革命,必修三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網》又重復了同樣的知識。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關于“獨立之初的嚴峻形勢”,教材中基本沒有關于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社會經濟狀況、啟蒙思想的發展、殖民地人民與殖民者矛盾斗爭的整個歷史畫面,僅用簡短的幾句話一帶而過。這段歷史在舊教材中至少2課時才能完成。如此一來,就增加了教師把握教材的難度,展開來講吧,時間不夠,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展開來講吧,學生不知所以然,擔心考試成績。
第二,內容太多,一個學期內學不易學完
新版本高中歷史教材采用了全新的專題史的新形式,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其中必修三本,分別為政治、經濟、文化三冊。筆者在親身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這種編排模式很不適應當前高中學生的現狀。因為專題式教材應該是建立在學生具有一定的通史知識基礎之上的??赡軟Q策者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當前我國初中歷史的現狀。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省區,初中歷史是被普遍認為是副科,安排的課時很少,一般一周二節課,加上假期、期中又不能補課,根本上不完,特別是二年級下學期上兩本厚厚的書51節,每一節都非常緊張。
第三,學分制不具有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按照新課改的精神,在必修課每個模塊學習結束時,教師要根據學習平時的表現給分。也就是說中學教師現在也可以像大學教師一樣“放人”或“留人”,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好像很在意,但是這樣的規定確實屬于一種理想化的東西,不具有現實的課操作性,因為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如果真的按規定“留人”,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不僅會引起罵聲一片,更重要的是多數學校也不會認同教師的這種做法。筆者也對不少的兄弟學校的很多學科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情況大同小異,學科教師最終都是網開一面“放人”,剛開始被教師津津樂道的所謂“法寶”,對學生的威懾也就灰飛湮滅了。換句話說就是新課改的學分制不具有課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流于形式。
第四,評價體系和新課改與高考的銜接問題
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可以不打折扣的推行,也肯定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壯舉。但是在當前的高考體制之下去推行,卻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推行新課程改革與提高高考成績不是成正比的,而家長和社會向我們要的卻是高考成績。這種特殊的情境之下,我們只能折中處理,一面繼續搞應試教育,一面在上級檢查時搞一些花架子應付。比如課堂教學,我經常到一些新課程改革推行較好的先進學校去聽課,感覺課堂氣氛明顯的比以往熱烈了,經常性的穿插一些學生的熱烈討論。其實這些多是假象,學生討論的信度和效度很值得懷疑。筆者在進行公開課教學時,為了營造熱烈的氣氛,也曾經偷偷的囑咐學生在要求他們討論的時候一定要大聲,特別是遠離聽課人的地方,反正他們也無法聽清你們說的是什么。其實我們也并不想這樣做,我們也很無奈,都是現今的應試教育惹得禍。因為僅僅推行課改,而不推行高考制度改革,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
綜上所述,當前的新課程改革,雖然推行的轟轟烈烈,實質上并沒有扎根與中學課堂。如何才能將這一利國利民的千秋大業落到實處,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更新學校評價體系――當務之急。學生的考試成績歷來是學校評價教師的最重要的尺度,并與教師的待遇地位等直接掛鉤。然而當前對新課程推行的優劣還沒有一套較好的評價機制,難以量化管理。建議相關專家能較快地推出一套科學的評價機制,讓新課程成為學校評價的重頭戲,徹底改變當前的學校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趙毅.趙毅峰?中國古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穆易寧.新課標下高中歷史學科考試測量命題與改革.天津:歷史教學,2005.
篇4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批判性思維 試題命制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已成為一些歷史教學專家和一線歷史教師的共識,許多專家和教師就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有效的做法,但如何監測、評價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狀況,依然是一項艱巨的新課題。
筆者在參與江蘇省教科研立項課題《初中生歷史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評價研究》的過程中,有意從“批判性思維”試題命制的角度進行探索,嘗試評價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判斷、分析、論證和解決”的能力。
一、歷史批判性思維試題的主要考查要素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對歷史基礎知識和歷史學習能力的評價,要關注學生“能夠對有關的歷史信息進行有效的獲取、處理和運用,對歷史事物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對歷史問題作出合理的、客觀的解釋”。綜合看,歷史批判性思維試題考查的要素主要包括:
1.考查澄清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某些歷史問題的解釋、推理和觀點等進行分析、比較,作出合理清楚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2.考查確認假說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分析與思考確認歷史假說是否成立或者能運用所學的歷史研究方法和技能,確認假說是否合理,進而作出合理的假說。
3.考查推理能力――能根據已知的知識、歷史事實和條件,通過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歷史結論或作出價值判斷的能力。
4.考查評價能力――能根據確定的原則或標準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判或對歷史陳述的可信性進行分析,發現其缺陷,并作出判斷。
二、批判性思維試題考查點的選取要符合課程標準要求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是我們進行歷史教學的根本依據,也是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評價的基本參照。在選取批判性思維考查點時,我們必須嚴肅對待課標的相關要求。
1.課標規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我們不可逾越的界限。課標提出歷史教學要“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和評判中,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增強對祖國和人類的責任感,逐步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人類的和平與發展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在選取批判性思維考查點時,我們必須嚴格遵守課標的這些要求,從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利于使學生認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出發,避免不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學會用唯物史觀分析、闡釋歷史的發展和變化。
2.課標規定的知識和能力發展目標是我們考查的主要方向。課程標準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發展變化情況,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提出初中生在歷史學科方面需要發展的基本能力――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這些能力目標是我們命制批判性思維試題時要著力達至的方向。由此在能力考查方面關注歷史材料的準確解讀、分析、運用,借助對歷史材料的處理、分析,結合所學知識作出歷史評判,就成為初中階段批判性思維試題命制的主要思路。
三、批判性思維試題的問題設置要符合學生的能力發展階段
新課改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反映在命題中就是試題命制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及認知水平。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的快速發展階段,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短短三年,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是極明顯的。七年級學生對形象性、趣味性的知識興趣較高,八年級學生已經開始發展出較強的理性思維,九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考發展更明顯。
在批判性思維試題命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立足學生思維和能力發展狀況,實現試題與學生的親切對話。
例1:中華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同時也在與各國的友好交往中得到不斷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唐朝在對外交往中實行什么政策?列舉在唐朝對外友好交往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代表人物。(3分)
(2)列舉明朝對外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并說明其積極意義。(3分)
(3)某研究小組在“中國古代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的探究”課題報告中寫下結論認為:“中國古代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的歷史,就是一部友好交往的歷史。”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所學知識,舉出相關史實論證你的觀點。(5分)
評析:本題適用于七年級期末檢測。語言敘述上較平實,符合七年級學生閱讀水平。先提供兩個列舉題呼應“友好交往”的主題,并作為鋪墊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識。隨后,拋出觀點――“中國古代民族關系與對外關系的歷史,就是一部友好交往的歷史”,要求學生對這一觀點作出判斷,并以史實論證。問題本身提供的觀點簡潔明確,七年級學生對此不會產生理解上的歧義。要求學生以史實論證,實際上還是一種列舉,不過是選取與題目觀點相悖的史實。這是符合七年級多數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的,是他們“跳一跳”完成的任務。反之,如要求學生自主闡述觀點,則恐怕多數七年級學生將有較大困難。
例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大發現是人類的一大壯舉。世界比原先想象的更大,歐洲遇見了原先根本不知道的或者知之甚少的人民。歐洲人的到來引起了撞擊,有些當地社會,例如加勒比社會,從此一蹶不振,另一些社會,例如美洲印第安人帝國,換了新主人,而最古老的社會,印度或中國,抵御了撞擊。黑奴買賣使黑非洲人口大量減少。
――加亞爾等《歐洲史》
材料二:舊的慶祝歐洲“海外發現”價值的觀點,受到歷史學家們的廣泛挑戰,……(他們認為)哥倫布于1492年首次出航美洲,與其說開啟歐洲人擴張和征服的英雄歷史,不如說是啟動了可怕損失的歷史。
――帕爾默《現代世界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舉例說明“海外發現”“啟動了可怕損失的歷史”有哪些主要表現?(2分)
(2)材料一認為“印度或中國,抵御了撞擊”,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4分)
(3)結合所學,你如何評價歐洲人的“海外發現”?(4分)
評析:本題適用的對象是九年級學生。九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快發展。因此,本題在第(2)、(3)題均設置了批判性思維的問題。而且問題不局限于以史實論證,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對史實的梳理、概括,進而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作出評價,這是一個較高層次的要求。在實際檢測中發現,本題能夠有效考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水平。
四、批判性思維試題可以通過分級評價的方式反映學生的思維層次
不可否認,即便是同一年齡的學生,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狀況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批判性思維試題的命制中可以適當引入分級評價的方式,判斷學生在回答某一個具體問題的時候的思維層次,從而更準確有效地反映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狀態。
例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19世紀,俄羅斯、中國和日本社會都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嚴重挑戰,和歐美軍事力量的碰撞顯示出農業社會在軍事上要遠遠弱于工業化國家?!羞@些國家都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以解決因國內不滿和外國入侵給他們帶來的統治危機。
材料二:改革計劃在不同的國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羅斯和,保守的統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圍:雖然他們大體上支持工業化和軍事改革,卻扼殺了可能威脅他們社會地位的政治和社會改革。而在日本,反對派倒幕運動的成功使改革者們有機會進行比在俄羅斯和中國社會中更徹底的改革計劃。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請回答:
(1)十九世紀五六十年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印證了材料一的說法,請將相關事件填入下列表格。(5分)(表略)
(2)上述三次改革事件,在性質上是否相同,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3分)
(3)你是否贊同材料二中日本的改革比俄國“更徹底”的觀點?請說明理由。(5分)
評析:本題適用于九年級中考復習階段。試題第(1)題重在對已學知識的再認再現。第(2)題是對已學知識的比較。第(3)題是比較典型的考查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問題。這一題首先要學生表明態度,其次要學生就自己的觀點說明依據和理由。這一題在設計評分標準時,采取了分級評分的方式。
第(3)題參考評分標準:第一種:不贊同(1分)。俄、日改革都是由統治階級領導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都不徹底,保留大量封建殘余(2分)。第二種:贊同(1分)。俄國農奴制改革沒有改變沙皇專制統治,俄國近代化步伐依然緩慢(1分);日本明治維新是一場全面的改革,使日本很快擺脫了民族危機,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成為亞洲強國(2分)。
受到學生所學教材的限制,評分標準的編制只能依據課本提供的內容,并不完善。但分值設置上可以明顯看出,第一種滿分只有3分,第二種滿分有4分。這1分之差主要體現在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入程度上。能答出第一種答案的學生,只能說是認真的學生,對老師給予的觀點全盤接受,但自主的深入思考和對材料的解讀都很不夠。能答出第二種答案的學生則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個吸收消化、為己所用的過程,對歷史現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課本敘述有自主的認識,明顯思維層次要更高一些。
批判性思維的評價是一個廣泛而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筆者所做的探索僅是淺陋的嘗試,僅就批判性思維試題的命制而言,還有許多研究工作亟待做,此為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劉儒德.論批判性思維的意義和內涵.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1).
篇5
卷首語
(1)淺析遠程開放教育中英語教師的職責 張稹
教育之論
(2)淺談“中國紅”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鄧海貝 韋錦業
(4)幼兒娛教電視節目的娛教策略研究 林秀瑜
(6)農村中學教師對待英語寫作態度的調查研究 范秀苗
(7)學生通家書制作系統研發構想 陳具才
(8)論強化北部灣高職土建大類專業的大學英語的實用性——北部灣視野下建筑房地產類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討二 朱仲紀 唐國卿
(10)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 郝德剛
(1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探索 黃鴻芳
(12)淺談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改革 葉麗萍
(13)淺談初中美術對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積極意義 陳勝
(14)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探究活動有效性的探索 錢小娟
(15)淺談職教英語課程改革 朱婧
(16)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 鄧焱嵩
(17)新課程改革的反思 胡雪娟
(18)新授課課堂模式 張立秋 呂樹君
(19)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方法 簡健
(20)語文新課堂新在哪 王靜
(21)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周昭健
(22)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探究 李翠平
(22)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探究 劉仲毅
(23)對新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 張建勇
(24)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郭建業
(25)體驗新型課堂 感受語文之美 吳金玉
(26)開發利用生成性資源,打造社會課精彩課堂 申蓓蓓
(27)研究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秦理想
(28)建立“能力指向、項目主導、突出育人”的通用技術過程評價 何斌
(29)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創新與思考 孫遜
(29)淺談如何把握“課堂生成” 宋金云
(30)新課標下的化學課堂教學 靳西強
(30)高中數學選修課程的開發體會 豐紅平
(31)開發原創題,轉變評價觀方式 李炎冰
(32)校本作業開發的基本原則及其評估 黃永新
(33)如何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林錢明
(34)高中英語課堂模式探究——多媒體教學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李艷麗
(35)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熊桂英
(36)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曾淑君
(37)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教學 殷云霞
(38)淺談新課程化學課掌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幾點做法 陳灶陽
(39)在數學中聯系生活,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莫春華
(40)厚愛善教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模式 胡海燕
(41)淺談分組合作式課堂教學方式 高會
(42)依托閱讀,提高學生英語任務型寫作水平 黃?
(43)芻議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 張巖
(44)樂彼之園,爰有樹檀:用智慧去尋找寫作樂趣--激活學生寫作狀態的思考 劉莉
(45)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 魏可洪
(46)高中有機化學考查中合情推理的體現和運用 楊志杰
(48)走進新課改,感悟新理念——淺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 董英
(48)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提升高職教育的創新性 馮莉莉
(49)轉變歷史課堂教學觀念,開展創新教學 龔惠容
(50)淺析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 劉永紅
(50)建設校園語音系統 拓展語文學習情境 張超
(51)打造高效課堂,享受愉快教育--淺談初中語文愉快教學 劉媛媛
(52)如何構建小學英語生態課堂 黃麗華
(53)基于多種資源整合的初中英語教學 冷向芳
(54)有一種愛叫"放手"--淺談新課程下政治學科教學中的"放手"藝術 莫冬娟
(55)初中語文教學中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應用 蘇敏
(56)對素數分布趨勢的創新發現 李君池
(58)活用動態資源,讓美術課充滿色彩 王志華
教育之法
(59)《元日》教學設計 沈華明
(60)《黃山奇松》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徐滿珍
(61)中學歷史教學不妨講點時事 鄧學紅
(62)一詠三嘆 讀中見"悟"--對王崧舟美讀藝術的若干思考 賀秀麗
(63)三講"種群"概念 申慶豐
(64)《有幾棵樹》教學設計 李香
(65)角的初步認識 蘇桂萍
(66)班內開題報告、結題答辯課的設計與思考 馬克書
(67)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探索 劉蓉
(68)精心設計語篇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季菊艷
(69)淺談一堂優質音樂課的基本特征 謝永才
(70)挖掘文本,促進習作教學 謝蘇環
(71)論思想品德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原則和實施策略 黃慧芳
(72)讓錯誤成為走上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呂同
(72)淺析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難點教學
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錫倉
(73)淺析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幾種方法 門曉娜
(74)物理教學方法的研究 張瑾
(75)借助情感共鳴,承載有效課堂 顧華
(76)歷史課堂 樂在其中 沈芳
(77)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 張瑜
(78)分類、歸類學習《政治生活》 李志明
(79)能力立意提升有效課堂--高三生物一輪復習備考策略 余啟濤
(80)溝通,讓高中體育教學綻放光彩 崔偉嶙
(81)輕松走進游戲生活,快樂學習科學知識 葛艷玲 王偉
(82)歷史課堂中學生聆聽能力的培養 住斌英
(83)數學教學如何切實有效地實施自主學習 李福平 王波
(83)從中日戰前準備對比看 姚勇
(84)淺談習作教學中的"說"與"寫" 韓春燕
(85)初探初中語文字詞教學策略 顧奕
(86)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探索 許敦輝 李志攀
(86)學生體質健康是體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趙瓊仙
(87)生物課堂高效教學策略 劉曉霞
(88)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探究 陳自勝
(88)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古麗巴哈提·托合特白
(89)淺談高中音樂課教學的現狀與對策 于斌
(89)淺析高中英語短文改錯 盧淑艷
(90)高中生物基礎知識復習新線索探究 李曉華
(91)淺談初一數學教學要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周桂芳
(92)關于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探究與分析 李意海
(94)小結論 大作用 張雪松
(95)淺談中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 張海霞
(96)鹵素離子的鑒定及生物學效應 王潤芳
(97)淺析如何有效地進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魏俊霞
(98)靈活練習,實現高效課堂 李顯倫
(99)由一則故事所開展的物理探究課堂 趙靜 吳先球
(100)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張廷勇
(101)加強課堂提問藝術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李彬彬
(102)淺談對學生課堂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 盛永澤
(103)語文學習中復習方法的應用 劉麗偉
(104)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我見 權金瑞
(104)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思考 杜洋
(105)打造語文高效課堂之我見 吳敏
(106)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朱孝花
(107)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
的導入法 鄧賽倩
(108)淺談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幾種方法 黃蔓
(109)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對策 趙維新
(110)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黃淑紅
(110)論述初三數學教學建議 徐倫
(111)農村初中生英語閱讀技巧的磨煉之我見 駱玉
(112)如何激發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陳芬
(113)高考英語完形填空命題特征及技巧點撥 齊繼明
(114)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培養簡析 田莉
(115)初三物理復習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高理華
(116)觀課后的反思 王蓉生
(117)"耐久跑"教學之我見 張拉成
(118)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果提升對策探討 董藝
(119)淺談初中學生數學課堂討論自信心的培養 劉長號
(120)展示交流環節有效性的現狀分析與策略 劉飛
(121)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 黃井平 葉付勇
(121)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幾點措施 闊爾高·別開
(122)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尤鵬松
(123)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楊登雄
(124)高中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成先艷
(125)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引路人 滕海燕
(126)巧用“錯解”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彭靖東
(127)學生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好地習作 鮑巧萍
(128)試論小學英語詞匯學習的有效指導 錢曉紅
(129)學而思培優 李小洪
(130)談談小學初中高中語文知識的銜接 張世璧
(131)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劉一川
(132)淺析"并軌生" 黃堅鋼
(133)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趙勇剛
(134)加強中職教學質量監測,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考 胥洪樹
(135)中小學數學推理教學的銜接 劉金華
(136)用"問題導學模式"上課要注意的問題 薛旭峰 王改梅
(136)學前教育美術課程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魯靜華
(137)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與應對 胡高平
(138)如何解決農村初中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趙精黨
科技之光
(139)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改革 趙曉輝
(140)適應變化,推進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改革 周棟鼎
(141)信息技術高效化課堂教學探索 孫萬有
(142)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活化 丁衛
 
; (142)基于qq群的校本研訓 肖慧燕
(143)淺談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王艷鵬
(144)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 李艷萍
(145)中職學校美術專業設計課程考核方法分析 趙江玲
(146)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培育特色精品課程 蔣俊祁
(147)職業學校技能訓練多元化模式探索 榮喜德
(148)淺談多媒體電教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康蕾
(149)對多媒體教學的思考 韋友
(150)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用面積解決問題的探究 陳峰
(151)現代教育技術在《光合作用》一課中的應用 王數傳
(152)如何在地理活動課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簡強祥
(153)高等學校計算機教學探究 師小芹
發展之談
(154)班主任的課間十分鐘 羅心泉
(155)從教學實踐中探尋新時期下教育的新內涵 楊福華
(156)班主任工作思考 王笑晗 齊佳璐
(156)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 樊嫻
(157)“暖小窩”在線--利用網絡管理班級的幾點做法 唐勇
(158)小學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買合蘇旦木·阿巴拜克力
(158)高校外教的聘請與管理 嚴敏
(159)講究工作藝術,為小學班級管理開辟新天地 木哈拜提阿依·伊那亞提
(160)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姚長榮
(161)生命教育春風勁,學校盛開德育花 李冬梅
(162)也談教師應具備的幾點素質 謝珍
(163)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堅守” 李俊
(164)淺談青年化學教師如何上好化學課 吳平平
(165)以生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淺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楊成寅 張金鳳
百家爭鳴
(166)論舞蹈與物質載體的延伸 田蕊
(167)艾青的《秋》與海子的《秋》情思分析 孫瓊
(168)滿族剪紙在小學美術課中的傳承 吳尚
(168)杜甫詩作中淚水意象的生成 葉霞
(169)肖像描寫揭示人物的靈魂 黃文全
(170)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一點思索 魯云武
(171)試論國際公法對弱者保護制度的完善 唐秋玲
(172)初中英語課堂"沉悶"現象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倪叢美
(174)當前小學詞語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楊玲娟
(175)課間文化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楊桂杰
(176)追求“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教學境界--“激趣·尋疑·解惑”教學側記
孫春峰
(177)傾聽靈魂之歌 何春
(177)行走在"青年教師"的道路上 鐘黎莉
(178)緣與圓--記蘇州美術教研室沈南強老師 陸永祥
(180)與六年級學生及家長談課外閱讀之"讀透" 董苗森
(182)讓小班幼兒在嘗試中提高自主性 馮艷
(183)手工教學活動中的問題與思考--感悟我的手工教學活動 黎蜀芳
(184)播種 劉國?
(185)淺談幼兒閱讀活動中情境教學的運用 錢婉婉
(186)淺談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陳梅
(187)基于輕負高質初中社會課堂的學生習慣養成研究 劉杰
(188)托物言志 激勵人生情懷--從短文兩篇析解當今中學生勵志點滴 胡華棟
篇6
一、加強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管理機制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范要求,是學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關系到學校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規定和制約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為此,我校成立了教學常規建設領導小組,學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機構,實行崗位責任制,注意工作的協調和諧。學校班子成員分管年級,帶管教研組,協管教學班,明確責任,站崗值班,校長劉占東抓全面,姚鵬主任主抓九年級畢業班,王建軍、于曉靜主任主抓八年級,張樹林主任主抓七年級,張仲禮主任負責教學的后勤調配。
實施中層領導蹲點負責制,確保教研活動落實“中層領導員是教研組長的助手”,所有中層領導都被教導處分配到各個教研組輔助教研組長開展組內外的教研活動工作,做教研組長的助手,出謀劃策,做服務協調類的工作。
學校規定中層領導必須每次參加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每周必須到課堂聽課達2節以上,校長及所有中層領導必須到第一線指導教學工作,參加聽課、評課活動。
2、落實常規
學校始終將課堂常規的落實放在首要任務,制定了許多課堂常規的管理制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1)備課
堅持“不備課不得上課”的原則,任何人是任何課都得備課才能進教室授課。其次,要正確理解,處理備課與編寫教案的關系。我們要強調備課的內容。備課中心任務應是鉆研教材和撰寫教學過程,主要精力應放在明確教學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備課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不要機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設計符合學科特點、滲透新教學理念、體現個性的教案。要廢除假教案,力求多一點實質少一點形式。
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備課是落實各個教學環節的基礎,鑒于我校教師隊伍狀況,集體備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校實行集體備課、說課,每次都規定了地點、時間、中心發言人,我們要求集體備課一是備教材,二是備學生,三是備教法和學法指導,并且實行督查制度。
(2)上課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工作重點。在執行教學常規中,全體教師要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要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要大力推進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我校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實現了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幾個轉變:重視講授知識結論轉變為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由重視學生記住現成知識轉變為重視引導學生再現和重組知識;由重視書本知識轉變為重視讓學生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和靈活地解決問題;由重視單科獨進、單個知識點的教學轉變為重視學科間和知識之間的綜合貫通;由重視統一要求轉變為重視學生的差異資源和個性發展。
(3)關于作業布置和批改。
提倡練習性的作業在課內完成,課外以活動性、實踐性作業為主。作業的設計既突出學科特點,又注意學科綜合,培養學生實踐運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創新意識。作業要求要注意學生個別差異,實行分層練習、分層作業。作業批改與評價注意過程評價,習慣養成,促進學生的發展。批改形式靈活多樣,引導學生參與,師評、生評、自評相結合。分數量化與描述性評語相結合。
二、開足、開齊、開好各類課程,搞好校本教研
1、嚴格按國家教育部門頒發的課程計劃開設課程,每學期有新排課程總表。
學校不分主課副課,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培養,開課一視同仁。以往對非中考科目忽視,如健康教育課和勞動技術等課程少開或干脆不開,現在一律保證開足。對活動課和選修課,列入課程表且加強監督,不準挪作考試課。所有課程的計劃和實施情況,學校都全程跟蹤,全程評估。
2、學校有教學?,F管理實施細則和分學年(期)的教學活動動計劃,同年級學進度,教師有所有任教學科的分學期(年)教學計劃。
學校建立了教學管理實施細則,從教學計劃的制定。設計到備課,上課、學生的作業和培優幫困、教研活動等均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來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
3、校本課程、活動類課程有計劃、有組織、有成效。
我校根據校情制定了本年度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建立了“立足以校為本、面對學生學習實際,依靠教師集體智慧,著眼師生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機制,確立了“個人反思,群體互助,專家引領,整體提高”的教研思路,擬定了“學習案例分析,教學互相觀摩,針對問題研討,反復實踐體驗”的教研程序,本學年在師生兩個層面上培養習慣,以教師、學生、校情三個基點開展系統化的校本教研,有力推動了全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制定了層次性的教研領導制度,推進了教研活動有健康開展;著重發揮教師的個體主觀能動性以及年級組管理模式,通過制度把教師的教學反思常規化。
加強教師與外界的交流。我校積極配合縣教研室活動,組織教師廣泛參與新課程培訓和在**三中、**三中、**三中、**第一實驗小學、**二中等地開展的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在學校集中收看魏書生講座、示范課的視頻,通過專家引領把校本教研引向深入,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通過實施“一個課例,多次研討”、“一個課例,多人研討”的研究模式,通過“反思—實踐—再反思——再實踐”的反復研究過程,使教師在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處理分析教材、運用課堂教學技巧以及把握課堂的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學期認真落實灤政教字【20**】57號文與【20**】9號文精神,通過學習研訓、課堂研訓、合作研訓、反思研訓等方式,全面開展了校本研訓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領導親自抓教學,落實校長半天教學工作制
蘇霍姆林基曾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好校長,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為一個好教師,一個好教學專家和好的教育家。”校長是領導全校教師進行創造性勞動的主要組織者,不僅要具備一個優秀教師的一切素養,而且還應具備有比一般優秀教師高出一籌的素質,要成為“師者之師”。
自**教育局關于校長半天工作日文件下達后,我校班子成員認真學習《**同志在中學校長調度會上的講話》精神,按照“重心下移,陣地前移”的原則,抓好課堂教學,上好常態課、保底課,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校長親自帶領下,踏踏實實謀發展,認認真真搞教研。校長親自主持學校教學工作會議,并多次講話,規劃教研教改方案,提出合理布局。
校長多次在全體任課教師會上做教研講座,親自深入課堂聽課,參加公開課評議,從知識到教法均有針對性地對教師教學給予客觀評價,提出合理化建議,努力幫助教師成長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教育局《關于“校長半天教學工作制”第一次集中檢查情況的通報》中被認定為成績比較突出。
在校長的直接參與和指導下,我校教師教研積極性空前高漲,教研教改活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火熱局面,課堂教學水平穩步提高。
在校長半天教學工作制的深入開展過程中,校長、教導主任率先研究課堂教學;在課堂達標活動中,我們立足校內,認真研究課堂教學:探索如何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動”促“思”,吸引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獨特的學習體驗和感受,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加大教育科學研究,尋求課堂教學有效途徑
1、投身課程改革,優化創新教學行為。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不負責任的常規教學觀的教師必將受到淘汰。教師必定要走出封閉、狹隘的視野,在新課程環境下重視塑造自己。新課程將會讓教師們認識到:認真執行教學常規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定位,新課程教學不斷向如何促進學生“學”的重心轉換,將使得教師在常規工作中產生強烈的緊迫感。為此,我校積極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課改精神、課改經驗,進一步端正教學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投身課改,進一步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主體觀,以能力發展為本的教育質量觀,以民主平等和諧為本的師生觀,優化教學行為。并處理好六大關系:①教書與育人的關系;②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關系;③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④教學常規與教學創新的關系;⑤優生與差生的關系;⑥教師的教學習慣與學生的學習習慣關系。
2、加大教研力度,提高業務素質。我校圍繞素質教育,不斷進行學科教學改革。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钡姆结槪颜n堂教學作為教書育人的主渠道,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切實把實施教研教改作為教師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化的途徑,促進了教師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不斷加大了教研教改力度,認真開展了新“雙三課”和“七個一”活動,做到了教研教改的科學管理,增加了科技含量。
(1)我校制定了《教學工作三年規劃》,有指導思想,有目標,有措施,成為指導教學工作的大正方針。
(2)各教研組制定了教研活動計劃。要求計劃符合教學實際,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做到切實可行,并付諸實施。
(3)明確常規教學的基本環節及其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是抓好常規教學中的“備、教、改、導、考、評、析”的基本環節。為了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教導處本學期先后兩次對“備改”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的結果在大會上通報,并且納入教師業務考核。
(4)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作用,多形式開展素質教育專題教改實驗。我們在“學習新課程理念,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大專題下,根據學科特點,設置學科教育科學課題。語文組開展“傳世經典《論語》的解讀”的專題實驗。數學組開展“階梯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專題實驗。英語組開展“提高英語閱讀課效率的策略研究”的專題實驗。歷史組開展“初中歷史課中如何使學生更快樂學習”的專題實驗。本學期主要從這四科開展試點,以便總結經驗,爭取下學期各科全面鋪開。
(5)認真組織廣大教師教師開展講課、聽課、說課和評課活動。每位教師每周至少聽了一節課,每學期上了一節公開課(示范課),達到了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6)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業務大比武,確定了學校各學科帶頭人,也為培養骨干教師邁出了第一步。
(7)狠抓“三”落實,即落實教學常規、落實集體備課、落實每月月考與每次考后質量分析。
(8)加強畢業年級工作管理。以學科內的備課協作來優化教學內容,克服師資力量不平衡的現狀,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大膽啟用業務能力強的年輕教師。同時在備課組內狠抓協作備課,嚴把“二關”,即內容關和過程落實關;以校際間的聯考協作來強化內部績效考評機制,激發教師的成功欲。通過這種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自尊意識和自強意識。每一此質量分析會,大家都能真心實意地分析失敗的原因,切實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作為工作的座右銘;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以此穩定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9)每學期由學校中層領導主持的新課程標準學習活動及講座,共有講座8次,新課程的學習講座,使老師們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課程改革的任務,具體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生觀和教師觀。通過老師對不同學科的新課程標準的自學,教研組學,使得新課程標準在我校老師中已深入人心。
(10)廣泛開展撰寫教研教改論文活動。廣大教師把自己平時在教學工作中的經驗、教訓、體會等認真進行總結,通過深入細致的分析,找出有價值的東西,以書面的形式撰寫出來,進行全校交流,做到了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了我校教師的整體水平。
(11)學校從實際情況出發,著眼于學校長遠發展的基本構想,在各教研組教研中進行“磨課”、“下水作業”、“磨題”活動。磨課營造了研究的氛圍,對教師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教師對教學策略、方法的有了更深層感悟,不僅澄清模糊認識,解決一些教學中的困惑,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老師們的有了更多的收獲與積累,出現了許多新的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成為新一輪磨課主題的產生的基礎,從而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切實的提升。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學理念、教材都已經實現了重大的變革。但是教師手中的教學參考資料、輔導用書中還充斥著大量的舊題、陳題甚至是已被刪除的教學內容的題目。把這些題目布置給學生練習,浪費了學生的許多精力,也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為此,我校推行的“下水作業”制度規定,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教師先做一遍,以便發現作題的價值,決定取舍,也更多地了解解題思路。另外,每周由各備課組確定一個單位時間進行集體“磨題”。先由命題教師和“下水作業”教師提出磨題意見,備課組教師集體教研,磨去與新課程理念相悖的、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不科學的題目以及陳題、怪題、錯題。磨出具有新意的、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新題。各科作業都在作業量總體控制的前提下精打細算,出精題、出新題,作業質量明顯提高。
(12)根據教研室的要求,我校深入開展新“雙三課”教研活動,每學期中,35歲以下的教師每人上一節合格課,中學一級以上職稱的教師上一節優質課,各學科教學帶頭人上一節展示課。并通過觀課、議課、說課活動,不斷提升教研教學水平。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1、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3個教學班。除一部分年齡較大的教師因年齡較大在學校干點力所能及的老同志外,現有專任教師35人(其中去小學支教4人),平均年齡37歲。專任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的21人,其他全部具有專科學歷。從職稱看,35個專任教師中,中高1人,其他全部為中一。專任教師中有縣級教研骨干教師3人。
在和教育局的領導下,我校通過“規范管理、培訓提高、改革增效”相結合,堅持不懈的抓隊伍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得到根本性的轉變。新的學生觀、發展觀、知識觀、教材觀、評價觀,已逐步成為指導教師教育教學的理論航標。
二是教師師德觀念得到更新,良好的師德師風已經形成。原來存在于教師中的職業觀念不正、敬業精神不強、工作不負責任、喜歡找客觀原因等現象已經看不到了,把教書純粹當作謀生職業的教師越來越少,教師中有違師德的不良言行基本杜絕,做到了師德師風“零投訴”。
三是教師的學歷層次普遍提高?,F在在課堂第一線的教師中,60%的人達到本科學歷,40歲以下的全部參加自考等學歷進修。
四是教師的業務能力明顯增強。教師的學習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教研意識不斷增強,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逐步提高。
2、主要工作及措施
(1)、抓思想認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我們利用每周五集體學習的機會,認真學習領會“三個代表”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及各級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時刻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自我,使教師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風學識上以身作則。
(2)、抓組織領導: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我校對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推進依法行政,從嚴治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維護教育形象,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做到“校長掛帥親自抓,中層領導具體抓”。
(3)、抓制度管理:完善制度,明確目標
我校結合當前實際,完善了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規劃和目標,即《教師培訓規劃》、《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教師考評方案和細則》、《教研制度》;同時,還制訂了《師德管理制度》、《師德考核制度》、《學生評師制度》、《師德管理制度》等;學校嚴格制度管理,認真師德考核,使我校教師隊伍建設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4)、抓師德師風:學習先進典型,塑造良師形象
一是樹立和宣傳身邊的典型,組織教師學習校外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同時組織教師學習身邊的優秀教師事跡,樹立教師榜樣。
二是在教師中廣泛開展的“教師從教行為規范”和“如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們找準了存在的問題,制定了具體的整改措施。
三是通過搞教師“每日十問”活動,通過“教師每日十問”的設計,為教師形成反思習慣,解決教學問題,提升專業水平,優化自身素養提供了一種制度上的保障。
四是加強輿論監督作用,強化師德整改效果。認真開展學生及家長評教活動。全體學生和學生家長對學校任課教師的課堂行為、教學方法與態度給予客觀評價。學校領導班子將材料綜合之后,找老師個別談話,對好的方面給予肯定,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促進了教師教學的責任心和工作作風的不斷提高。
(5)、抓培訓學習: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業務素質
一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提升自身文化技術水平的學習。如提高學歷、計算機技術、普通話知識等的學習,給教師定任務、提要求、出政策、給方便。
二是通過新課程的培訓,促使教師觀念更新。各級各類培訓,我校教師參訓率達到了100%,基本上達到了“培訓有記錄、學習有收獲、觀念有更新”的目標。
三是以課堂達標活動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確實從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尊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創造性,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實現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目標,學校規定上課的教師都必須經過教研組內說課、組內聽課、組內評課的環節。
- 上一篇:初中歷史筆記重點歸納
- 下一篇:高中語文教學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