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范文

時間:2023-08-08 17:22: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篇1

1.當前初中數學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

1.1教師對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

主要反映在意識上,教師僅僅局限于傳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停留在所謂的“雙基”教學上和反復甚至重復的機械訓練上。認為學生是教師講會的,教師多講,學生就會多得。僅注意知識的灌輸、接受,甚至只重視死記硬背、硬套學習結果和“規律”、“經驗”;僅重視分數,不重視開發利用全面發展的教育資源,使得課程功能非常殘缺。

1.2教師只是教教材,沒有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作用。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全部,所以課堂教學不能“照本宣科”。事實上,“照本宣科”的教師很多,他們不能科學、合理地處理教學內容與教材的關系。補充大量習題機械反復地訓練,造成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學生學得乏味,甚至厭學。教學內容不只是指新授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整合。老師對某個概念的分析,某個例題的講解,某個材料的選擇,都需融入自己的思想、見解、主張和思維方法。

1.3教師的教學方法只是變形式不變本質,仍然機械呆板,老師主宰,學生被動。

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實踐自己教案的過程,因而實踐的方法自然是講授為主,伴以教師的提問,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或根據老師的提問開展討論。表面上看是啟發式教學,課堂上有問有答,熱熱鬧鬧,似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了,可是教師的提問一般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設計問題的,好多問題,細細分析,不是學生遇到的問題,倒是教師初讀教材或教學參考書產生的問題,或是主觀臆斷的問題。課堂上更多的是老師問學生,較少的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相互討論,導致了課堂信息系統的封閉或半封閉,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主體性。

2.今后我們的努力方向

初中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預設為四大目標領域:“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由這四大目標領域演繹出為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普遍認同的數學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體系,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是指向課堂教學過程的,它要求變對教程的設計為對學程的關注,變對教法的思考為對學法的指導,變對課前的預設為重視課堂的生成,變靜態為動態,變合成態為原生態。

課堂活動過程應遵循學生的學習過程,要真正實現以學程代替教程的轉變,課堂教學必須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2.1注重激發學生積極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提高有意義學習水平和綜合學習效能的心理基礎,數學教學活動的展開必須以學生積極的求知欲的激發為起點,要讓學生內隱的求知欲外顯化。

2.2引領學生親歷數學的全過程。

查爾斯·漢迪曾經說過:“對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僅是學校排定的進程表,而是要讓每一個孩子有一份個人進程表。”我們應該特別關注學生自我學習的進程,沒有親歷就難有感受,沒有親歷也更難內化。

我們要學會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下面舉例“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自尊自信、自我調控、獨立判斷、決斷、自覺自理,學生是自己行為的主人。

由于學生已學過“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對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轉化為整式方程,轉化方法——在分式方程的兩邊同乘以同一個含未知數的整式,即去分母,以及可能產生增根,解分式方程必須檢驗等都已經掌握了,所以教學時,教師首先提供數學材料,讓學生自主學習。

2.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深化中小學素質教育,其宗旨是發展學生的學力,培養謀生機、求發展、會創新、懂實踐、適應社會進步需要的現代公民和人才。G·波利亞指出:“數學問題解決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最關鍵的活動是思維。”數學教學與學習活動,其核心是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能力。首先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努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學會自覺、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習質量和整體素質。我們需從三個方面努力:

一是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閱讀是主動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閱讀數學教科書有以下幾種類型:背誦型、析理型、比較型、批判型、探索型。我們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進而能獨立探索知識。

二是系統整理數學知識的能力。重點有兩個方面的要求: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知識的縱橫聯系。在教學時,根據需要和可能,引導學生圍繞某一專題進行知識和方法的系統整理,可以一個專題為線索展開,把分散在各節、各章乃至數學各分支中的知識串起來,理出數學知識的網狀結構。這樣,不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便于記憶和運用,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科學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篇2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案例教學 有效教學

數學案例是數學學科知識點內涵的有效概括,是數學學科內在特性外在表現的平臺。案例課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鞏固學生數學知識基礎、鍛煉數學學習技能、培樹數學學習品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積極作用,同時問題案例課也為學生實踐探究、分析思考搭建了載體。筆者發現,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在案例課講解中,經常將案例課作為教師講解數學解題方法策略的舞臺,包辦了探知問題條件、推導解題思路、歸納解題策略等環節,完成應由學生參與合作的“任務”,學生得不到分析、探究的實踐時機,數學探究分析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如何讓初中生的學習能力素養在案例課講解進程中得以鍛煉和培養,成為案例課研究的重要方向。筆者現結合新課標要求,對課堂案例課教學活動實施作探討。

一、教學案例設置要凸顯教材內容精髓

典型事例的設置,是案例課有效、深入開展的首要前提和保障。教育實踐學認為,案例課作為數學課堂教與學活動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實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更深入地開展探究和分析活動。這就對案例課教學中案例的設置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筆者認為,案例作為教材內容和教學理念的承載體,應設置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實踐性的問題,將教材內容、目標要求等進行有效展現。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開展案例課教學時,要切實做好案例設置的準備工作,根據該節課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及教學知識內容重難點,設置典型生動、形式多樣的數學案例,讓學生通過典型案例這一“枝葉”,深刻“窺知”教材內容精髓之“秋”。值得注意的是,案例設置工作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研析和精心準備,其準備環節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展示教學素養的重要方面。

二、案例教學過程要具有雙邊互動特點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二者之間的互動、交流、溝通、討論的發展、前進過程,具有顯著的雙邊特點和雙向特性。傳統的教師包辦整個案例課教學活動過程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也不符合新課改的標準和要求。教學實踐證明,案例應成為師生雙邊互動的有效載體,學生只有在雙邊互動過程中,才能實現主體特性的展現,主體能力的提高。如“如圖所示,在ABC中,現在從ABC中內接一個正方形DEMF,如果S■=1,S■=4,求S■的值”案例教學中,教師圍繞解題思路這一主題開展互動交流活動,向學生提出“該問題條件內容中告知了哪些條件關系?”、“問題條件中隱含了哪些數學知識點內容?”、“要實現問題要求的有效解答,需要找到哪些數學關系式?”等問題。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問題,開展小組合作探析活動,經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得出解析過程:“先根據所揭示的正方形面積,求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然后過A點作AQBC,利用S■的面積求得AP、AQ兩條邊的長度,再由ADE與ABC之間相似,求出BC的長度,最終得到S■。”教師針對所得解析過程進行講解,強調:“解答該問題過程中要找準三角形相似成立的等量關系。”在探析解題思路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教師有效引導和學生深入探討的“遙相呼應”的互動教學中,主體特性得到有效鍛煉,探析技能得到有效培養。

三、案例教學活動要體現能力發展功效

案例教學與其他課堂教學活動一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習能力培養,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第一要務”,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案例講解必須為學生能力培養目標要求服務,重視主體能力訓練和培養,強化對學生分析、解答、判斷等實踐過程的指導和點撥,鍛煉學生學習數學的技能,培樹良好數學學習品質。

問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C=90°,∠A=40°,BC=3,試求出AC的長度。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條件內容,指出:“根據問題條件內容,解題時需要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點內容。”

學生合作探析并共同推導解題過程,得出其解答問題的思路:“利用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求得∠B的度數,然后根據正切函數的定義即可求解。”

教者根據初中生推導過程及合作情況,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本題考查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函數的應用,要熟練掌握好邊角之間的關系。”

學生書寫解答過程(略)。

在上述案例教學中,學生成為案例解答的“主力軍”,承擔了解析問題的大部分工作。其數學分析、探究、歸納、推導、判斷、合作等學習技能得到鍛煉和增強,較好落實了新課改提出的學習能力培養目標要義。

四、案例教學內容要呈現延伸拓展特性

篇3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案例教學

案例是學科知識內容精髓的生動“代言”,是教材學習要求的有效“承載”,更是教師教學目標意圖的重要“展現”。案例教學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案例教學看似對數學問題的講解活動,實際需要綜合多方面教學要素,結合學與教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科學施教,是一項系統性的教學工程。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數學案例教學的要求和標準隨之發生與時俱進的變化。案例教學更關注學與教之間的互動,更關注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及情感情操的培樹。筆者以為現行初中數學課堂之中的案例教學活動,將視野放置案例教學的整個全過程,滲透以生為本思想、體現能力培養是第一要務。鑒于上述感知,現簡要論述對初中數學課堂實施案例教學活動的認識及思考。

一、教材要點要義融入其中,體現案例教學的針對性

案例教學是為數學教材教學服務,案例應是數學教材要義的深度概括體和集中展現體。數學案例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習對象鞏固強化對所學數學知識、所獲解析技能的認識和理解。初中數學教師實施案例教學活動時,要將設計數學案例作為首要工程、基礎性工作,把教學意圖、教材內涵等融入數學案例之中,設計的數學案例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代表性,使初中生通過數學案例這一“鏡子”窺探教材知識點的深刻內涵及教學目標要求,從而讓初中生獲得更直觀、更深刻的數學知識內容要義,感受更真切的數學教學目標要求。

如“等腰三角形”一節課案例教學時,教師在案例預設環節根據該節課“經歷剪紙、折紙等活動,進一步認識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能夠探索、歸納、驗證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學會應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目標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識點的深刻內涵,在此基礎上充分結合以往初中生在該節課學習認知中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如圖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等數學案例。該數學案例的意圖是考查初中生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數學知識點的掌握和利用情況。初中數學教師通過上述針對性數學案例的有效運用,能夠有效幫助初中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內涵,并對其使用注意事項有較為準確的理解和掌握。

二、雙向互動交流滲入其中,體現案例教學的互動性

案例教學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部分和重要環節,自然秉承數學課堂教學的雙向互動特性。任何學科的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或學生“獨自為陣”的單邊個體行動,而是相互貫通、相互配合的協作互動活動。教師和學生只有深入其中,深刻互動、深度配合,才能實現學與教主體和主導特性的有效展現,才能使學與教活動效能的“最優化”。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體現互動特征,雙向特性,將案例講解的過程轉化為師生互動的過程,組織初中生參與案例探析活動,與教師或其他學生個體圍繞案例的解題思路及解答方法等重點環節進行深入討論、交流、溝通等,促使初中生更深入地思考、研析,提升案例教學的實效。

問題:已知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圖像交于點A(-2,3)、B(m,-2).(1)求這兩個函數關系式;(2)求該一次函數圖像上到x軸的距離為5的點的坐標;(3)在這個反比例函數圖像的某一支上任取點M(a1,b2)和點N(a1、b2),若a1

初中生個體之間感知問題條件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得到其認知體會:該問題主要考查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關系,特別關于反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交點問題。

教師與初中生圍繞解題要求,共同梳理題意條件關系和內涵,指出: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可以采用待定系數法、觀察圖像的方法予以解決。在解決第三小問時要充分考慮兩個點所在象限的異同情況。

初中生自主思考探知得到解題思路,教師予以強調,初中生進行思路完善,開展解題活動,過程略。

三、主體參與探析納入其中,體現案例教學的發展性

案例:如圖所示,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求證:OB=OC;如果∠ABC=50°,求∠BOC的度數。

初中生解析:結合問題條件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可以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形式,求證得到OB=OC。要求∠BOC的度數,可以通過三角形的內角和求得∠A的度數,然后通過四邊形ADOE的內角和得到∠DOE的度數,從而得到∠BOC的度數。

教師點評:該問題主要是運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及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等。

初中生修正解題思路,得到其思路為:根據題目已知條件可以先證明ABD和ACE全等,得到條件進而證明BOE與COD全等,從而得到OB=OC。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三角形內角和得到∠A的度數,然后通過四邊形ADOE的內角和得到∠DOE的度數,從而得到∠BOC的度數。

教師組織初中生合作探析歸納解題方法:通常可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證明線段相等,計算角度時一般都會利用三角形或者四邊形的內角和性質。

在上述教學活動中,初中生成為案例教學活動的實際踐行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盡情的“釋放”,深度參與到了案例講解的全過程,其探究數學的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及推導歸納的能力等得到顯著提升和發展。

由此可見,初中生參與其中的案例教學,貫徹和落實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永遠是第一核心,能力永遠是第一要義”的教學要求。教師在具體講解進程中將初中生學習技能錘煉和培養滲透于案例講解中,既要提供初中生進行案例感知、探析、解答的親身實踐活動機會,又要重視初中生探究過程的指導和點撥,保證其探究活動的效果,針對他們解題中出現的認知疑惑、解析困難等情況,予以及時、科學的指導,在推動初中生數學解題進程的同時,實現數學探究分析效能的提升。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只有始終遵循新課程標準,把學生放置于核心地位,凸顯學習能力培養的第一要義,既注重主體的認知、解析訓練,又強化過程的指導和講解,實現案例教學效能的最佳目標。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初中 美術課堂 有效教學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美術教學一直都是教學中比較欠缺的部分,主要體現在師資的缺乏和師資隊伍的素質狀況不符合教育基本素質要求,對美術教學發展極為不利。如今,在新課改的推動下,美術教學不斷改進,緊跟時代的潮流,教師們也在努力改變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美術課堂教學已經取得了積極顯著的變化和成效。本文將具體地介紹一些有效的教學理論,希望其運用到美術教學后能夠幫助美術教師從多個方面對美術教學進行探索研究,推動初中美術高效課堂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初中美術教育教學有效地發展。

一、美術教學的重要性

美術教學雖然課程安排沒有語數外等課程頻繁,也有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其是副課,但是其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一)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

美術教學過程訓練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及視覺審美觀,美術教學,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美術教學在藝術的陣地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美術課堂上的開放性特點以及中學生審美體驗的現狀等都要求美術教學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全面發展。美術教學能夠從青少年心理、教學理論、美學等理論中探討審美體驗能力的培養以及在審美體驗平臺的拓展中討論如何全面提高中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審美素質,老師和學生相結合,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其藝術素質。

(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由于考核方式靈活,教師們就會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再加上新課改的支持,應試教育的影響就會不斷地減弱,教學要求學生應該在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們對美術的熱愛,如外出采風、隨心創作等等,都會挖掘學生的潛能以及創新能力。這樣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也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二、促進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建議

(一)改變觀念,加強認識

由于初中學生、家長乃至學校對美術教學的意識淡薄,所以提升美術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加強他們對美術教學的認識度,意識到美術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目前初中美術教學觀念上的偏差是根本的。唯有教育體系關注美術教學,加強學校和教師的認識觀,宣揚美術教學的重要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術教學低質量的狀況。另外,美術教師還應該準確定位美術教學的目標,充分準備教學內容,重視教學過程,根據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每一位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到因人施教,發揮自身作用靈活教學,激發學生強烈的美術學習欲望,激發他們的興趣。可見,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師,自身美術專業度將影響著學生的美術學科發展。

(二)將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將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不僅讓學生能在學習其他學科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美術素材,而且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出美術在學習生活中無處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產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另外,將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升美術教學質量。

(三)加強美術工藝課學習

曾經的美術課堂上,教師通常會簡單地做一下示范,就是讓學生對著教材臨摹,沒有全面地講解理論知識和美術的實用性,使得學生缺乏理論教學和審美教學。教師忽略了美術教學的實質與目的,沒有注重學生的興趣與真實感情的表達。由于美術是學生開啟審美教學的第一步,為了得到高分,繪畫技巧成為學生繪畫的首要考慮點,照搬、模仿成為老師教給孩子的第一課。中學的美術教學變成了只為完成任務而沒有創造力、想象力的應試教學模式。而且美術訓練太模式化,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與創新性。

在初中,美術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大多數學校的美術課基本上是以繪畫課為主。在初中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訓練,美術工藝課往往由于工藝制作材料缺乏及初中的美術教師專業度較低而被忽視。然而,只要美術教師思維靈活,并非一定要有專門的工藝制作材料。在初中,貼近自然,到處可見的樹葉、房屋、稻谷、野花、石子等等均是美術工藝課的天然原材料。加強美術工藝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教學設備的短缺狀況,而且可以使得課堂更加生動而具有活力。

三、結語

作為藝術教學的一種,美術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氣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及激發學生的靈感等都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甚至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對于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縱然如今初中的美術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只要結合學校的實際狀況,轉換學生、教師和學校的教學觀念,運用合理的全新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自身素養,同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相信初中的美術教學質量會有所改善。另外,教師們還應該重視有效教學的情況,通過合理地備課與課堂示范,以及與同學們的互動交流來提升初中學生們的美術水平,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愛妮. 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中職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反思[J]. 文學教育(中),2013(06) .

篇5

一、有效性教學活動要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活動中,部分數學教師對“有效性”一詞產生片面的理解,認為是教學內容以及講解知識量的“最大化”,導致教師的“教”取代了學生“學”的過程,課堂成為教師“一言堂”,學生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師生之間很少發生“雙向”、互動的交流、溝通活動,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的展現.而新課改下的有效性教學是學生“學”的“最大化”,是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師生互動交流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新知、自主探究分析問題活動,將課堂變為學生主體展示的“舞臺”,主體特性在探究實踐中得到有效鍛煉.

如,在“向量的數乘”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先探后教”的教學方式,結合該節課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內容,設置本節課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掌握的學習要求,讓學生帶著目標任務,開展自主探析活動,學生在針對性、目標性“任務”趨勢下,探知新知活動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探知效能更具實效性.然后,教師針對學生探知活動表現,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指導,使學生對該節課的知識點內容能夠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知分析活動,充分展示了學生主體能動特性,同時,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主體內在特性及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有效性教學活動要滲透能力培養第一“要義”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性教學效能的重要衡量和評判標準是學生學習能力素養的有效培養.同時,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將學習能力素養的培養作為第一要務,要進行認真的貫徹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應凸顯能力培養目標要義.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教學策略的設置,要滲透能力培養目標要求,將學習能力鍛煉和培養放在第一位,提供學生有效鍛煉實踐的“平臺”,指導學生深入探析問題,教會有效探析方法策略,鼓勵高中生自主探析,肯定其活動過程,激發學生實踐、探析潛能,鍛煉和提升實踐、探究等方面的學習能力素養.

問題:已知tan(α-β)=1/2,tanβ=-1/7,并且α,β∈(-π,0),求2α-β的值,ππ)

學生自主探析問題條件后指出,該問題設計的意圖是考查學生“角的變換、公式T(α±β)以及函數y=tanx的單調性等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探知問題條件,找尋解題的思路和策略,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認為該問題解答時:“先研究問題中角的關系,α=(α-β)+β,2α-β=(α-β)+ α,然后再求取2α-β的值”.師生總結解題策略:“本題是已知一些角三角函數值求另外一些角的問題,解決這一類問題要注意根據已知的三角函數的函數值及已知的角的范圍,判斷所求角的范圍,然后根據所求角的范圍選擇適當的三角函數,求出所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數值,最后根據三角函數的圖像或三角函數線得到所求角的具體的值”,學生進行問題解答活動.最后,教師進行鞏固訓練.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探究分析問題過程中,實踐探究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以及辨析思維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地鍛煉和提升,切合了新課改提出了能力培養要求.

三、有效性教學活動要把準高考政策“脈絡”

近幾年來,高考政策每年都會發生細微的變化和調整,但對學生學習能力素養,特別是綜合應用能力素養的考查,始終是永恒不變的“鮮明主題”.在高考試題命題上是“熱點”.而綜合能力素養,也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點,同時更是高中生數學學習的“難點”.因此,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活動中,要把準高中政策能力目標考查的“脈絡”,將綜合應用能力素養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在階段性教學活動中,對已有的綜合模擬試題進行“創新”,設置出更加具有典型意義的綜合性問題,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分析活動,逐步鍛煉和提升學生對綜合應用知識點內容以及解題方法進行問題解答的能力素養.

篇6

摘 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大多數初中數學學校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中的平板電腦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眾所周知,數學作為一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是學生學習道路上承上啟下的過渡部分,更是重中之重。適當運用平板電腦可以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平板電腦;初中數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從2001年開始,我國教育部門已經開始重視信息技術與教育事業的結合。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我國部分地區的初中學校已經開始運用iPad對學生進行教學了,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今天,本文就來談一下目前我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平板電腦的現狀以及優勢,并且在此基礎上思考運用iPad教學還會有什么樣的發展。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平板電腦的現狀

教學專家曾經說過目前我們國家有數以萬計的學校,這些學校各不相同,學校運用信息化進行教學的程度也有差異。從教育部門相關人員對我國部分初中學校運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的情況來看,這些初中學校運用信息化教學的層次不相同,大概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第一部分,部分學校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層次不夠高,還未達到更高的信息化教學標準,這些學校主要是比較落后的鄉村學校,信息技術不夠發達。第二部分,學校主要位于城鎮地區,信息技術發展水平屬于中等,在數學課堂中會運用PPT等一些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第三部分則是運用平板電腦來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學校了,這些學校大多數位于經濟以及信息技術發達的地區,顯而易見,這些運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的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會更高。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平板電腦的優勢

1.教學資源的優勢(師生)

運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更豐富。教師在運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隨時查詢需要的教學資料,這些教學資料不再是單獨的文字,而是由圖片、聲音、視頻等集合而成的,這樣的教學資源更加具備優勢,相比原來單一的教學資源明顯更加豐富。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查閱相關的教學資料也更加方便。

2.教學方式的優勢(教師)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應用平板電腦對于教師教學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這是因為教師運用平板電腦教學可以打破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通過平板電腦可以設置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一對二的教學等多種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3.學習方式的優勢(學生)

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兩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之后,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相應得到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相比原來的“大雜燴”學習更加容易吸收。并且學生在自主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識點只需要點擊關鍵字便可以查閱相關解釋,相比以往模式的勾畫后再找時間詢問的學習方式而言,學生運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顯然更方便、更有針對性,從而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更有利,學生學得更加容易了,自然而然對學習數學就有興趣,師生之間的互動就會增多,初中數學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三、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平板電腦的思考

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初中學校已經運用平板電腦進行教學,然而仍然有大部分地區的初中學校沒有運用平板電腦進行課堂教學。對于沒有運用平板電腦教學的初中學校而言,相關負責人應該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適當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爭取早日實現信息化l展,從而可以結合平板電腦進行數學教學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于我國已經運用平板電腦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部分初中學校,校園負責人應該在運用iPad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尋找問題,制訂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改善這些問題,從而使自身的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學校負責人還應該結合多個方面來思考應用平板電腦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利弊,然后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綜上所述,通過平板電腦來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明顯會得到一定的成效,我國的初中學校負責人應該從多個方面來進行思考,制訂最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更好地使用平板電腦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有效活躍初中數學課堂氣氛,并且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1.創新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課堂教學的方法也逐漸多元化,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和趨勢,創新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和評價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提高和全面發展。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方法、實物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方法以及實踐教學方法等與教學評價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例如:《用列舉法求概率》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概率例子,然后采用列舉法求出相應的概率,對于不同的同學根據實踐結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從概率計算的準確率、列舉的種類、例子的多少以及例子的新穎程度等方面進行考慮分析然后做出客觀鼓勵性的評價。

2.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中采用鼓勵性的評價。

在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學生的性格各有差異。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當中,初中數學老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適當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及時適度的鼓勵性評價,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中的參與度,提高高效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初中數學老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發揮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活動中的主體性作用,發揮自己在初中數學課堂活動中的主導性作用,利用客觀正確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高評價語言的生動形象性,這樣一方面能夠很好地樹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集中程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當中,初中數學老師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營造出輕松愉悅、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運用客觀幽默的評價語言對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進行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快樂的獲得真知。

4.改善師生關系。

善意的教學評價有利于師生關系的改善,同時師生關系的改善也有利于善意教學評價的實施,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高效性和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初中數學老師通過改善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處在輕松親密的關系之下,對于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及時老師溝通,進而,老師通過善意的評價,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指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理解和認可,有利于緩解矛盾和沖突。

5.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評價教學環節。

篇8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分析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課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數學課程改革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改革的主要方面,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總之,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功能,就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要達到此目的,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

一、創建問題情境,開展互動教學的前提

創建初中數學互動教學的關鍵是體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是在對具體問題開展討論與協商的情況下展開的。創建問題情境,需要從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創建能讓廣大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能主動參加到數學教師組織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解決并提出問題的數學學習情境。初中數學知識源自生產生活,

因此,教師創建數學問題情境,需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按照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差異,創建有一定梯度的問題,來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創建的數學問題,可以由教師與學生一同創建,也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來設置問題。因此,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建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問題,將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比如,教師在講解“直線、線段、射線”方面的問題時,可以從課桌、墻線等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

二、營造和諧課堂氣氛,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條件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全面體現互動教學的效果,需要教師創建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去思考問題,讓學生敢于發表個人見解,讓學生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此同時,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將處于靜態的數學問題變成動態的畫面,激發學生去嘗試在從靜態到動態變化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變化。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性教學主要特點是開放、平等、民主。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角色互換,讓學生放下心中的壓力,敢于到講臺上承擔起教師這一角色,教師在臺下傾聽學生的見解,這樣做不僅能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滿足學生勇于自我表現的心理,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還需要教師、學生的理念的轉變,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提升數學互動效果。從這里可以看出,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創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開創課堂互動教學的重要前提。教師在促進每一名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做到全員性,真正讓每一名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上面提到的案例中,教師和學生采用平等的身份出現,這就能營造好的氛圍,讓教師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互動教學主體,彼此之間展開互動討論,這樣就能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三、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是課堂互動的重要環節

在初中數學互動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學生能將題目做出來,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去用文字來闡發其意義,這時候,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與提示,教師起到促進者、幫助者的作用,但不能直接代替學生去回答,也不能打斷學生給予批評。特別是有的學生不敢闡發其見解,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學生怕說錯,這時候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讓學生明白說錯,并不是錯事,不會有不好的后果。對那些不善于進行表達的學生,教師要善于鼓勵學生讓學生去講出來,不是去過分追求對與錯,這樣就不會打擊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

因此,當學生在闡發意見時,可以允許學生出現錯誤,但是不要一出現錯誤就批評,要想辦法讓學生講出其亮點,這樣就能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講出來。比如,在講述“電話計費”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表述不完整,但是也要進行必要的糾正,這樣就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動靜結合,是課堂互動教學的重要途徑

要讓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產生一定的引導作用,需要學生去進行中自主思考,全面分享成功的樂趣。所以,在開展數學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其引導者的作用,全面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樣好讓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敢于發表個人見解。然而,在互動的整個過程中,假如讓學生去進行自我發揮,太關注“動”的話,表面看上去比較熱鬧,但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假如過分關注課堂秩序,過分關注“靜”的話,學生就會成為“啞巴”,不去進行自己思考,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彼此間情感不能實現很好交流,很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習氛圍過于死板,學習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因此,在開展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讓課堂變得動靜結合,做到張弛有度,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去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可以總結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基本的教學活動經驗”。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數學互動教學模式,不僅能有力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能,還能達到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數學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蘭英.數學課堂師生對話分析的內容框架構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3(5).

篇9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初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其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理念越來越先進,教學模式日趨于完善。為了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應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最終提高教學質量以求達到教學目標。

1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指的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在遵循數學教學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利用較少的精力和時間來實現教學目標。[1]簡而言之,就是指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利用同樣多的教學時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成績更高。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較多,特別是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較多,接下來,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來簡要概況一下:1.1教師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定位模糊。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向學生灌輸書本的知識,很少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來開展教學。二是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效果欠佳。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枯燥乏味,磨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靈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忽略了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問題。同時,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在教學情境創設和任務型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存在一定問題,很難提高教學有效性。1.2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一方面受學習興趣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學習能力的影響。針對學習興趣來說,由于每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同,對于那些學習數學興趣較低的學生而言,數學課堂枯燥乏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受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教學的難易程度偏向于中等能力水平的學生,對于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很難跟上教學進度,導致惡性循環,再加上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減負,家庭作業占用了較多的課堂時間,導致師生間的交流變少了,這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不利,同時也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最終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2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課堂上,不僅要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很好的塑造,能力進行很好的培養,同時還需要兼顧情感的交流和知識的傳授。以下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2.1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初中數學學習能力,一方面源于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靠后天的不斷學習。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再加上教師不斷的專研教材,將理論知識具體化、應用化和實際化,使學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2.2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選擇適合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方法來進行教學。[2]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積極主動的學習,進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的提高。2.3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數學是一門變化性較強的學科,面對同一道題,解題思路有很多種。而初中生思維較活躍,想法較多,課堂上的互動也很積極。因此,對于解題思路較多的數學課程,教師應認真專研教材,掌握整個教材的構架。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反饋信息,適當的增減教學內容,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有利于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喚醒學生腦海中的知識經驗體系,在與數學新知識產生碰撞的前提下,產生新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進一步轉變被動式的學習模式。2.4以層次教學法實現不同個體的數學課堂教學:由于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一樣。為了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比如劃分為小組、結成互幫對子等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全體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有所提升。這樣,不但能提高整體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每位學生的重視,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

3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喜好,從趣味性入手,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層次教學法,以求整體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最終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燕萍,高飛.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電大理工,2014,01:74-75.

篇10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情境設計 教學質量

一、引言

在現代教學中,隨著新課標教學要求的越來越高,教育改革不斷深入,使得當前社會逐漸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初中是學生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在初中數學階段中,更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要求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實踐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合理運用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挖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計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境中,需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問題中激發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在數學知識相關問題中設計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另外,在數學課堂上提出問題,能夠在一個課時中,讓學生學會及時總結,并不斷啟發學生,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例如,在學習滬科版初中數學教材“角平分線”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將情境定在學生的周圍環境,這樣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有三條馬路,三條馬路兩兩相交,小明家想要在三條馬路上分別設置一個便利店,同時保障這三個便利店到唯一一家大型超市進貨,需要保證的是三個便利店到超市的距離是一樣的。請同學們幫助小明家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既貼近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思考,制定多種方案,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角平分線的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

在一般教學環境中,教學源于生活,這就啟示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運用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數學知識進行展示,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借助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思考,提高生活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滬科版初中數學“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部分知識時,更需要運用實際生活,設計成問題,讓學生將知識點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兩個超市A和B,在“雙十一”期間兩個超市都要打折搞促銷活動,超市A買二百送一百,超市B打8折銷售。如果讓你去購物,你覺得哪個超市更實惠呢?這個問題的創設,提高了學生實際生活的掌握能力,便于理解,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其現實應用能力。

四、初中數學課堂數學中動態情境的創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事物都趨向于網絡化發展,隨著網絡多元化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利用動圖的效果,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將數學的抽象性轉變為數學的理解性。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許多學生反應,在學習圖形這塊內容時,對圖形很難在頭腦中具體化,在學習過程中操作能力不強。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數學圖形知識的想象力,需要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圖形展示出來,能夠直觀地通過視覺提現展現出具體畫面。例如在學習滬科版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這部分知識時,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運用多媒體,將相似圖形通過動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動態演示中,將圖形進行平移、翻轉,或自行旋轉,實現動態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在頭腦中形成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在這樣情境中,幫助學生提高對圖形的辨識能力,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教學效果。

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文學情境的假設

在數學教學環節中,往往離不開語文基礎的理解,各個學科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在性質上來說,學生要想能夠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語文基礎上,與語文能力直接掛鉤。在教學環節中,初中數學教學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設置優美情境進行學習。在數學教學環節中,需要充分利用文學場景進行創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滬科版初中數學“應用題解答”這部分知識時,需要學生提高對應用題解答的程度,才能提高學生的總體成績。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情境進行教學:王安石在小道上走,手里提著一壺酒當他走到酒店時,酒壺里面的酒增加一倍,當他遇到花的時候,酒壺里面的酒就因王安石的興致,喝掉一斗的酒。利用這樣的文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積極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結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尤其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創設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