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師范文
時間:2023-03-16 03:1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治療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乙方(見習治療師):_________
為保證見習治療師見習的順利進行和見習質量,同時也為了保證帶教老師本人及其所在單位的利益,特制訂以下見習協議條款:
一、確立見習關系
1.甲方為乙方提供帶見習場所和機會,每周提供給乙方的見習和帶教時間為____小時。
2.見習前三周為雙向選擇期,甲方有權利根據其考察乙方的工作能力和品質的結果同意或不同意雙方見習關系;乙方有權利根據其本人的能力特點和專業理論取向等個人特點確立或放棄見習。雙向選擇期結束后,如果甲乙雙方的其中任何一方未明確提出終止見習,則默認雙方已經確立見習關系。
3.乙方本人向甲方本人或其所在單位交納每學期_____元的見習費,此費用在雙方確立見習始一月內支付。
4.雙方確立見習關系后,乙方中途退出見習,見習費用不與退還。
二、保密
5.乙方應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不向外泄露甲方咨詢和帶教過程中的信息。在見習期間和其后嚴格保管有關的記錄,錄音等有關資料,未經甲方允許不能讓他人接觸這些資料。
6.乙方應嚴格保守甲方所在單位的保密信息和資料(包括:心理測試,測評軟件,數據,治療師的家庭電話,電子郵箱,住址等私人信息和其它甲方未明確對外公開的資料)。
7.甲方對在帶教和督導過程中乙方的個人隱私和被要求保密的信息保密。
三、對待來訪者
8.在見習期間,乙方應該努力保持與來訪者之間客觀的治療關系,避免與熟人,親友,同事等建立治療關系,不與來訪者建立和發展任何工作以外的關系。
9.在見習期間,乙方應尊重來訪者,不以任何原因(如:種族,性別,信仰,教育水平,籍貫等)歧視來訪者,不利用工作角色牟取私利。
四、職業行為
10.乙方應在甲方的督導下工作,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職能范圍,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職責以外的事情。
11.在使用測量工具時,乙方應在甲方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全面了解有關測量的目的,內容及局限性,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各種測量工具,并能正確合理地向來訪者解釋有關的測量結果。
12.乙方在見習期間應遵守甲方所在單位的見習工作時間和空間的規定,不遲到,不早退,未經許可不在見習地點以外的地方做有關心理治療和咨詢的工作,不做損害甲方所在單位聲譽和利益的事情。
13.乙方應在甲方的督導下,嚴格遵守心理咨詢和治療專業委員會和見習所在單位有關專業人員的其他規定。
14.乙方同時應接受_____的領導,如果甲乙雙方發生問題或糾紛,由____予以協調。
五、其他
15.本協議的有效期為_____年___月__日至____年___月__日。
16.本協議一共三份,在雙方簽字生效后由甲乙雙方以及_________各自保留一份。
篇2
關鍵詞:積極心理治療理論;高職心理咨詢;啟示
伴隨著積極心理學在世界范圍的興起,積極心理治療理論也因秉承積極心理學思想,強調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培養來訪者積極力量與積極品質而備受心理咨詢與治療領域的關注。高職心理咨詢是學校心理咨詢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致力于幫助高職學生提高心理品質,發展心理潛能,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為目標,但因深受“問題解決式”的傳統心理咨詢理論及模式影響,高職心理咨詢主要駐足于學生心理問題,強調心理問題對個體發展的消極作用,在實踐操作中常采用“問題發現、成因探究、問題消減”三步曲來建構咨詢過程,而心理問題的消減并不等同于心理積極品質的增加,因而很難實現高職心理咨詢的目標。而積極心理治療理論倡導通過積極人格的塑造來治療并最終預防心理問題的咨詢思維,跳出了問題解決的傳統型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及模式框架,為心理咨詢與治療提供了嶄新的視野,也為高職心理咨詢打開了一扇通往咨詢目標的理論之門,對高職心理咨詢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和啟發意義。
一、積極心理治療的理論內涵
1.崇尚積極的價值取向。積極心理治療理論認為對心理問題的治療,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來為人類謀取幸福,而應集中注意力增進和培養人類自身的各種積極力量,主張一切從積極出發,用積極的視角看待個體的心理問題,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個體的心理或行為問題作出新的解讀,強調人類積極力量與積極品質的培養是心理治療的最好策略。認為在治療中只有激發個體積極能力,讓來訪者通過累積或發展自己的積極力量,才能最終擺脫心理問題或抑制心理問題的產生。
2.倡導“以人為本”的道德關懷。積極心理治療理論提倡積極的人性關懷,反對對被治療者施加道德以外的壓力,給被治療者身心帶來痛苦。強調在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的運用上體現道德關懷,要求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要接受被治療者過去形成的形態,也要肯定他們擁有未知的能力和發展的可能性。積極心理治療倡導對被治療者實施積極關注,通過激發起被治療者的自身力量來促使其改變對問題片面看法的治療思想,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觀點,彰顯了社會意義的博愛與人性。
3.推舉跨文化的治療視野。積極心理治療理論認為個體經驗的建立主要依賴于其對內外環境的體驗,不同的文化背景會使個體產生獨特的心理經驗,因此個體在與其他人打交道時都存在一個跨文化的問題。如果能使來訪者相信,同樣的行為在另一種文化或另一個時代會受到另一種尺度的評價,會被認為是異常的或受歡迎的,病人的視野就會得到擴大。因此,積極心理治療經常采用敘事方式,將來訪者心理問題外化,強調用另一種更合理的積極的文化對來訪者的問題作出解析,從而使來訪者產生新的認識(主要是積極的認識),形成新的積極觀念,激發來訪者內心的積極體驗,重建生活意義和生活態度。
4.強調整合的治療方法。積極心理治療在整合人本主義、精神分析、行為主義、敘事治療等多種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創建了自身獨特的治療階段理論。它把心理治療的全過程分為輔助與主導治療兩個部分。其中主導治療部分是整個積極心理治療的核心,共包含五個階段,即觀察和保持距離階段(著眼于幫助來訪者獲得從積極角度看待自己處境的能力)、調查階段(著眼于幫助來訪者體驗潛在能力并認識自己的態度是可以控制和改變的)、場合鼓勵階段(著眼于幫助來訪者通過在實際生活場景中鼓勵而不批評同伴的言行而獲得積極觀念)、語言表達階段(著眼于以人際沖突的解決為媒介,發展來訪者欠缺的現實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新的、更為可取的交往方式)、擴大目標階段(著眼于消除來訪者對某一事件認識的狹隘性,擴大其目標視野,學習在不轉移沖突目標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積極體驗)。而輔助部分著重發揮為主導治療部分提供準備與鞏固成果的作用,包括初始談話(著眼于獲取治療有關具體數據、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等)和輔治療(貫穿于治療始終,采用講故事形式,著眼于營造輕松治療氛圍,轉變來訪者認識觀念)。總之,在積極心理治療階段理論的框架中,強調多種咨詢與治療方法的整合,來解決來訪者自我價值與社會標準的沖突,鼓勵來訪者的積極品質,發揮來訪者的積極力量,挖掘來訪者的積極潛力,發展來訪者積極現實能力,培養來訪者的積極人格。
二、傳統心理咨詢模式下高職心理咨詢的困惑
1.咨詢學生比例偏少。據高職院校各類心理調查統計,15%~30%的學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困擾,但真正進行心理咨詢的人數卻很少,一般不足5%。出現這樣的比例偏差原因固然很多,但與高職院校心理咨詢的定位不無聯系。傳統心理咨詢模式下,多數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定位于為小部分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幫助。這意味著進行心理咨詢,就存在心理疾病,甚至有精神問題。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向把這類人群視為異常,對此類問題一向“諱病忌醫”,而高職學生又正處于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特別關注自我形象,不愿意輕易對外暴露自我存在的心理困擾,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職學生咨詢人數與實際需求出現較大的反差。
2.咨詢學生易產生抵觸心理。在傳統注重“問題解決”心理咨詢模式中,高職院校的咨詢教師習慣于將學生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或致力于發現問題的消極型測試量表進行對照,界定存在問題,進而解決學生問題。這類模式在咨詢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問題,強調心理問題對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并認為心理問題的消減是增進心理健康的必由之路,因而在咨詢過程中,會采取各種措施讓學生承認消極心理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這讓學生更多地感受自身缺陷,體會消極情緒,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容易讓咨訪關系陷入對立,甚至會引起來訪學生的心理抵觸,不配合咨詢教師工作,有的甚至故意中斷咨詢來予以對抗,不利于整個咨詢工作的順利進行,也難以達成咨詢的目標。
3.咨詢后續效果不理想。受傳統心理咨詢模式的影響,高職心理咨詢注重“對癥下藥”,把心理咨詢看成是矯治學生心理問題的手段,期望通過對心理問題的修復來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咨詢中強調“西醫治療模式”,忽視“中醫治療模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重視全身調理及綜合自愈能力增強。來訪學生心理問題未能收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容易復發心理問題,或生成新的心理問題。高職心理咨詢后續效果不理想,未能從根本上起到解決及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作用。
三、積極心理治療理論對高職心理咨詢的
啟示
1.以積極視角看待學生心理問題。積極心理治療倡導對心理問題做出積極解釋,比方說抑郁除了解釋成被動的情緒低落之外,也可以解釋成對沖突能做出深刻的反省。強調通過交流讓來訪者積極認識自身問題,從而使來訪者在一定程度上感受自身行為的合理化,進而激發來訪者改變自我的積極力量。因此,以積極視角看待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維護來訪學生自尊,讓來訪學生借助認識力量擴大視野,保持良好心態,充滿改變的信心與希望擺脫心理陰影,更有利于高職院校心理咨詢的推進與有效開展。
2.激發學生積極的現實能力。積極心理治療理論把人的現實能力分為認識能力與愛的能力兩類。認識能力包括準時、條理、清潔、禮貌、誠實等11種能力,在人們生活中用來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對他人做出評價。愛的能力包括榜樣、耐心、交往、信任等12種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它的變化而直接引起個體的情緒變化。積極心理治療認為人的心理疾病正是由于這兩種基本能力在不同文化條件下分化為每個人的現實能力時發生沖突的結果。因而高職心理咨詢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現實能力,具體來說注重激發學生認識能力與愛的能力,在咨詢過程中,強調來訪學生對生活事件與自身行為賦于積極解釋,樹立來訪學生積極認識生活事件與自身行為的堅定信念,以產生用積極的情感體驗來消減消極情感體驗,進而激發積極的現實能力,促進來訪學生實現人格的健康發展。
篇3
【關鍵詞】 性心理; 集體治療; 開放式住院
Hospitalized group therapy for sex psychology
ZHANG Shufang, TONG Jun, MIU Shaojiang, DINGRuijia
Mental Health Center, Tongji Medical College, Mid-Chin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430019,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therapy in an open hospital ward, group therapy for sex psychology emerged. The rationale, the role and effects of the psychotherapist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ntent, forms, objectives and effects were explored;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d how to handle the confronting problems in these groups.
【Key words】 Sex psychology;Group therapy;Open hospital ward
1 以性心理為主題的住院式集體治療的探索
以性心理為主題的集體治療并不是隨著開放式管理的心理科的誕生而出現,而是隨著住院式心理治療的步伐和發展而出現。隨著各種性心理疾病在逐漸“入住”病房;許多患者伴隨著與性有關的癥狀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對性充滿了困惑、好奇同時也是不知所措的青春期病友越來越多,住院病房開放式管理面臨的“性”問題層出不窮,以性心理為主題的集體治療應運而生,也一直在治療師與患者的共同摸索中慢慢前進。自它的出現之日起,就一直是讓眾病友好奇、興奮、緊張、害羞等有各種復雜感情。雖說性涉及了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而且被很多病友也熟知的、偉大的Freud說過“性的問題是心理問題的根源”[1],但是在集體治療這樣一個氛圍里面去談及這樣一個隱私而且會激起很多情感的話題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如何將“性”話題進行到底,也是在不斷探索的一個領域。
“性”的特殊性身份影響了治療的方式,在最初的嘗試中,進行的主要是心理教育的內容,主要是以講課的方式進行,當病友逐漸有一些提問和互動之后,結合了座談討論的方式。逐漸采用的講座和討論相結合或交替的方式進行,討論這種形式的比例在以性心理為主題的集體治療的發展中在逐漸增加,在后期基本上以討論為主。因為理論的講座是一個治療師與患者相對隔離的關系,而討論是一個更易激起強烈的移情和反移情的方式,對于治療師是一個挑戰,也需要患者能接受。治療基本上由一位心理治療師進行,在討論時偶爾嘗試過邀請一位異性心理醫生同時主持,在治療師變化的同時可以發現小組的動力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治療師的性別角色在這個主題中的出現就是比較特殊的、甚至與治療本身就有關。在該主題的住院式集體治療的嘗試中一直是由女性治療師主持,英國Havelook Ellis認為“對兒童的性指導,應該開始很早。一個聰明和溫柔的母親能最理想地完成這項時間上極帶母性的任務。的確,可以再說一句,只有母親才能正確地完成這個工作。”[2]雖然在心理治療的移情關系中,治療師可能既是父親也是母親的形象,但是這一類的集體治療可能于女性治療師更適宜。目前還是以心理教育層面的作用為主,雖然有時是通過討論的形式進行,與集體治療的理論和技術一致,但是相對動力性的集體治療而言,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相對少一些,小組成員與治療師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多一些,治療師可能更多會承擔一個主導者的作用,一定程度將這一難以進行的話題向前慢慢推進。
2 以性心理為主題的集體治療的內容及作用
該主題的集體治療的內容包括:性的概念和涵義;性的生理現象;青春期的性沖動;性的偏離如同性戀;青春期的變化與家庭的關系;戀愛與婚姻;性與愛的關系,心理的發展理論,男性和女性心理;人際關系中的性;性與社會的關系;性的教育等。討論主要內容可以包括:(1)和自身相關的內容,如你對自身作為男性/女性的身份的看法,你理想的異性形象及與自身過去生活的關系等,這一部分患者更能結合自身去談。(2)與講座相關的內容,如對同性戀的看法和態度,對于青春期性的變化感受等。對于更隱私的一部分內容,不適宜結合自身或談自己很困難的話題,主張去談他人。(3)和疾病有關內容,例如心理疾病與性心理的關系,對于這一集體治療的看法等。(4)對此時此地事件的討論,例如在討論家庭關系中與父母親的三角關系時,其中有一個病人就跳到同性戀的話題去了,在此時就需要討論這些話題提出及跳話題的感受,以及其他人對這一患者的有這樣的反應嘗試去理解等,或者某個話題時某個患者的離開可能也有適當的討論。
該主題集體治療的理論基礎有:性心理學;客體關系理論如心理的發展;弗洛伊德文集如性、力比多與心理疾病的關系;社會心理學如男性與女性的心理特點、性別角色化等;發展心理學如青春期的變化;人格心理學如性別角色的差異等。
該主題集體治療的目的是:了解性心理知識、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心理障礙與性心理之間的關系:通過和象征著父母和權威的治療師的互動,更好地自我接納,逐漸整合。在討論的主題時中經常聽到患者類似的聲音“我在電視上和書本上看到過,是一種正常的行為。”但是在討論這一類的問題,患者并不能從內心接受這一“正常”現象,而通過集體治療的討論可以讓患者在此時此刻體驗到自己內心的聲音,理解自己對于正常的“不正常”反應。
該主題集體治療的作用,和其他集體治療一樣也有共同點,通過制造一種集體的氣氛,提供一個支持、理解、接納的氛圍,使成員由最初的緊張、戒備、封閉、敏感、自責、內疚逐漸轉變為輕松、接納、支持、親密、開放的一種新的心理狀態。集體成員共同參與體驗,更直接地讓個體發現別人類似的問題,減輕了孤獨感,勇于面對自己的問題,緩解了焦慮[3],讓個體意識到他人的袒露并從中傾聽別人、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尊。小組中不同成員感受不同的反映,觀察其他人的行為,有一個效仿,練習、學習新的行為模式。安全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甚至可能是對治療師的,更結合實際地分清現實和內心世界,此時此地重新體驗個體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沖突,提供多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形式,輔助個別治療,有時也為個別治療打開了一個窗口,或為個別治療打下一個基礎[4],例如經常有患者會在個別治療中以集體治療中所談的內容來引出話題。但集體治療比個體治療易消除患者對治療師的依賴和減輕面對與治療師之間的情感時的張力。例如在談及兩性關系時,一個患者直接談到了對異性治療師的恐懼,感覺對自己的個別治療師的不信任,這時另外一病友直接回應“你把衣服都了,當然會有這樣的反應!”在這一刻,所有在場的人都笑了,大家都有了共同的理解,也給了提出這個問題的患者以確定感,也減輕了焦慮,也幫助了所有患者對治療本身的理解。
治療師的角色和作用是規定一個主題,并主導這個主題不要跑題,有時需要去討論跑題本身的原因。在開放、安全的氣氛中加強人際交流,與其他集體治療相比,這個話題更難以開口,更具有挑戰性,所以患者袒露自己內心世界時,治療師需要為個體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在談及對異性父母親的特別親近的感受時,一個患者袒露自己對媽媽有的念頭,在場所有的人哄堂大笑,當治療師對該患者的勇氣給與肯定,并理解大家笑的背后的意義時,開始出現其他病友回應“Me ,too!”“Me,too!”雖然這種回應仍然帶著明顯的防御,但是在輕松的環境中大家能共同直面這一情感以及所有人的反應,直接討論俄狄浦斯情結在我們自身的呈現以及真實地體驗當我們對異性的父母有這一情結時會導致復雜的情感,而且我們身在其中時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無形的影響,并且將俄狄浦斯情結這一話題延伸到一個更廣的領域,例如與愛的關系;成長的沖突、自我超越的沖突時也會帶著這樣的恐懼感和復雜的情感。治療師會將討論治療師需要關注每個成員的阻抗與移情及自己的反移情。性是一個難于表達的話題,尤其是住院的病員團體不夠穩定,成員之間的變動性很大,信任程度和開放程度各有不同,治療師需要對每個成員的防御給予充分的尊重,并隨著團體可以接受的程度來調整工作方式。例如在討論兩性關系時,其中一位病友以自己沒有兩性關系為由直接反對,治療師這個時候回應“其實不一定必須談兩性關系,所有的人際關系中都會有類似的情況,當我們體驗到越來越近時,我們既會有信任感的增加,也會有對信任感的不信任,可能會體驗到恐懼。”這樣也將這一話題繼續深入或進行下去。治療師還是不可避免的會成為一系列移情的靶子,尤其是異性患者的移情,治療師必須時刻有“第三只眼”去關注之間的關系,以免卷入過深。集體治療師既是某些患者的個別治療師時,治療師需要更清楚集體治療之外的移情關系的影響,并在個別治療中去討論,而不是僅僅只在集體治療中處理;對于患者將個別治療的情感帶入到集體治療中時,治療師也需要適當地澄清或適當地節制。
3 住院式病房這個系統的支持
雖然該主題的集體治療的探索已經進行五年的時間,但是做到能夠對病友有所幫助并且越來越順暢地進行,還是離不開住院式病房這個整體的環境的支持。例如在一次給患者的活動中,我們剛提到性心理這個詞,一個在門外用耳朵關注的留陪家屬當時就非常生氣了,在外面就在憤怒地議論“這是什么東西?”然后家屬就向領導反映了這一可能導致病人“誤入歧途”的行為。而且這樣的情形不僅是在家屬身上有所體現,在患者自身也可能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抵觸情緒,例如從治療中離開、下次治療不來,或者在治療中打瞌睡等。醫院的環境對于這一點就會有無形之中的宣傳和影響作用。例如在病房的走廊上就曾有這樣一幅字畫“見美色而不贊,食美味而不甘,所謂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見美色而逾東家墻,食美味而軫兄之臂,所謂無羞惡之心,非人也。――袁枚”,這段話有時也是可以作為開始這個主題的集體治療的一個引子。在該治療中會經常提到進行的主題就是“性心理”及與之相關的內容;在給患者的日程治療安排中也標明該集體治療的主題;當然科室和醫院領導對此項工作的安排和支持對患者和家屬而言也是一個強大的超我作用。除此之外,醫院的整體設置中專門安排有家屬健康教育活動,讓家屬了解青春期的性心理特點及與家庭的關系,建立醫生、患者、家屬交流的橋梁,更好地為整體的治療服務。對于病友,還有定期的關于規章制度的會議,這是類似行為治療的作用,同時對于性心理的集體治療有協助作用。病房的戲劇治療有的時候就有包括《俄狄浦斯王》在內的一些劇本,有的時候,還可以和戲劇治療互為幫助,通過戲劇體驗和討論互相結合[5]。還有非常重要的是個別心理治療,對于更深的問題和更強烈的移情反應,建議患者在個別治療中去討論。在住院式心理治療中,整個系統都是有相互影響的,這個主題的集體治療同時離不開系統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美]斯蒂芬•A•米切爾,瑪格麗特•J•布萊克,著.陳祉妍,黃崢,沈東郁,譯. 弗洛伊德及其后繼者――現代精神分析思想史[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33.
2 [英]Havelook Ellis著.陳維政,等譯.性心理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99-106.
3 Yalom ID著.李鳴,等譯.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299,271-275.
4 繆紹疆,童俊.動力學取向的住院式治療[J].上海精神醫學,2004,16:314.
篇4
關鍵詞:敘事心理治療法 思想政治教育 主體性
所謂敘事心理治療是指咨詢者通過傾聽他人的故事,運用故事敘說等適當的方法,幫助當事人找出遺漏片段,使問題外化,從而引導來訪者形成積極有力的自己觀念,喚起當事內在力量并以此為契機重新建構生活意義的過程。敘事心理治療的核心是話語的改變,它強調敘事過程和意義的生成,目的就是當個體生活故事的連續性遭到破壞時,幫助其“修復故事”,使當事人重新理解過去、現在和將來,并看清前進方向。因此,嘗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敘事心理治療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幫助學生表達自我,實現人生價值,同時也有助于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憑借敘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人始終是主體”,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就是弘揚和塑造人的主體性。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有時候會無意識地向學生灌輸已概括出的條理,忽略經驗。即使使用故事教導學生,也時常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方式結尾,偏重說教和他律,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培養。因此,將敘事的方式方法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師的訓導、灌輸走向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學生真正成為了教育的主體。學生擁有更多的支配權,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或者感受別人的“故事”,有時間去思考、反省自己的人生。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進入平等對話,無論是講敘,還是提問、爭論都是為了更深入地挖掘問題的實質。在敘述中對話,在對話中探究,不斷產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這是敘事心理治療法的獨特魅力。
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敘事平臺上,教師有準確的角色定位,張弛有度,通過瞄準興奮點,敘述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激發他們內在的求知欲望,促使潛在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出來。
這就強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的交流,突破了我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我講――你聽的”模式,營造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以積極敘事,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的思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站在現實的人的角度,劃清問題和人的界限,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不僅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實質,又指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標簽學生”仍然存在,這些學生對自我評價出現偏差,內在的潛能無法真正地發揮出來。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以積極敘事來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關鍵。教師要尊重學生價值觀及生活的模糊性,以自己對問題的解讀為切入點,引導他們“編排”自己的故事,協助他們擺脫傳統觀點的壓制,打破經典文化敘事的主宰,建構和形成積極自我觀念,激發出自身的內在的潛能;同時,要為學生個性的發展開啟空間,站在現實的人的角度,把關注點從“標簽學生”轉移到現實的學生個體,不以偏概全地認為“標簽學生”永遠不會改變,所有學生的思想素質、心理特征等都是一致的,要注重調整教育策略,根據教學生的現實情況、內心感受,及時有效的疏導,將他們的思維引向深入,并有針對地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做到因材施教,通過引導學生看到自我發展的能力及潛質,來增加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為實現教育個體的社會化奠定基礎。
三、通過再敘事,引導學生找到價值目標
當人的客觀上的真實與其主觀上自我意識之間出現矛盾時,不適應的現象就會產生,而且會出現茫然的狀態,找不到價值追求的方向和目標,這無就形地阻擋了人們發現自身潛能的視線,壓制了開發自我、追求更大目標的內在驅力。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引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活動,要善于通過再敘事,引導學生找到價值目標。
再敘事即重新敘事,是對經驗的重組理解,提供深層意義詮釋的過程。具體來講,教師要從個人與社會,過去、現在與將來,自然情境與人為因素的三個維度,對故事中的基本元素進行邏輯重組,使故事各層次的教育需求呈現出來,使學生更加明確故事對他們的教育要求。另外,在再敘事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傳遞國家意志和主流價值觀的過程。威爾森曾善意地指出:“正當中國教育工作者面臨著文化與社會變遷現象橫掃全國而竭盡全力,以便有效果地教導下一代良好的道德標準時,或許可以從美國過去的經驗里、從他們的錯誤與成功中學習到有益與中國的教訓。”因此,教師在重新敘事的時候,要摒棄西方的相對主義,明確價值判斷標準,以主流價值觀輻散,引導學生找到價值目標,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達到一種未來的狀態。
綜上所述,敘事心理治療的出現顛覆了以往以談話為主的介入模式的成規,借助建構主義的認識論開辟了替代性路徑,應用這種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從“靜態”走向“動態”,從“限制”走向“開放”,從“說教”走向“探究”。但是,敘事心理治療法實際上是重視語言構造意義的功能,將語言置于了一種核心的地位。過于重視語言有可能導致形式決定內容,使學生陷入一種語言構造的虛幻境像,原有的思想問題只是被掩蓋并未解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通過敘事語言將學生引入新的境況時,還要通過生活實踐將學生引入新的生活道路,使學生的生活與敘事境像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是引導學生創造一種新生活,而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新故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5
關鍵詞:新自體心理學;夫妻治療;精神分析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號:1001-4608(2012)01-0104-05 收稿日期:2011-08-20
作者簡介:郭本禹,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丁飛,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研究生 210097
新自體心理學的治療形式在傳統科赫特自體心理學基礎上更加豐富,不僅涉及夫妻治療、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短程治療等當代心理治療常用形式,還被運用于精神分析師訓練督導。
在新自體心理學家中,所羅門(Solomon,1985)第一個注意到科赫特自體心理學思想對夫妻治療的意義,她集中探討了該模式對治療自戀脆弱的配偶的有效性。此后,許多作者討論了主體間性理論對于夫妻治療的應用。林斯托姆(Ringstrom,1994)提出了一個六步驟模型,強調每個配偶主觀經驗的重要性,位于他們抱怨之下的自體客體需要,重演過去以維持一種自體組織感的傾向。特洛普(Trop,1994)更為細致地集中討論了每個配偶的潛意識組織原則對其彼此經驗的影響,并從主體間性視角討論了夫妻治療中的反移情。沙德克(Shaddock,1998,2000)整合來自非線性動力系統理論的概念,提出他的主體間性方法和在夫妻治療背景下促進個體改變的可能性的解釋。利文斯頓(Livingston,1995,1998)則將移情和反移情概念、沖突與攻擊性、“脆弱時刻”和脆弱性以及釋夢用于夫妻治療。除此之外,路巴爾卡瓦與瓦爾德曼(Rubalcava&Wald-man,2004)、霍華德(Howard,2004)討論了跨文化夫妻治療。前者強調相互自體客體回應的困難,這種困難從屬于不同“文化組織原則”而產生,后者將來自依戀理論的概念整合進入支配性的自體心理學、主體間性方法。
一、夫妻治療的基本目標
新自體心理學夫妻治療的基本目標在于幫助配偶以更可靠的互惠方式彼此發揮自體客體經驗來源的功能。具體表現為清晰地傳達需要,理解彼此的自體客體需要并注意彼此的暗示,理解彼此的經驗和行為,容忍偶爾的神人失敗而非將其經驗為對自體的威脅,迅速修復神入破裂。
為了處理配偶的自體缺陷,治療師通過聚焦于每個配偶的自體經驗和自體客體需要,使得自己成為每個配偶的自體客體經驗來源。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促進一種更為積極、內聚的自體感的發展,提高適應性地體驗和調節情感的能力。這個過程最初被理解為治療師提供的功能的逐步內化,后來被理解為對自體經驗的逐步再組織。它通過神人沉浸于每個配偶的主觀內部世界過程,并與每個配偶建立治療性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每個患者的自體客體需要可以獲得滿足,他或她的自體經驗得到闡明、理解并逐漸得到改變。這種對話還將配偶的注意力轉向理解他們如何經驗自己、他人以及他們當下的關系。每個配偶抱怨的潛在意義得到理解和闡明,尤其是當他們反思來自早期關系的未滿足自體客體需要以及經驗的重復性維度的影響時(Leone,2008)。
治療師和配偶逐步確定和檢驗關系行為或模式,根據的是這些行為和模式如何歷史地形成,以及他們現在所服務的目的(例如防御或保護)。治療關系和夫妻關系服務于闡明這些陳舊的關系模式,并提供機會發展新的關系,通過這些新的關系,這些陳舊模式和模板可以得到改變。新自體心理學取向夫妻治療師聚焦于與配偶雙方形成自體客體關系并促進他們之間的自體客體關系。他從配偶自身的主觀視角仔細傾聽每一個配偶,并試圖以協調方式回應每個配偶此刻的自體客體需要。治療師關注每個配偶的自體狀態并努力讓會談成為一個安全的所在,使自戀傷害最小化,神入破裂迅速得到探索和修復。治療的焦點在于促進雙方的洞察和理解,在于幫助配偶雙方形成新的關系行為。因此,其干預包括深入反思和解釋,在需要時設置神入限制,以及在這些促進配偶之間的自體客體經驗時的直接或訓練性干預。
二、夫妻治療的核心觀念
新自體心理學在夫妻治療中,提倡如下四種核心觀念。這些觀念立足實踐,可以克服治療中的諸多困難。
第一,同等神入沉浸。從患者自身主觀視角出發傾聽,是新自體心理學對個體治療的一個重要貢獻,這在夫妻治療中尤為重要,因為在夫妻治療中存在另一個傾聽的視角。強調從其自身主觀視角理解每一位患者,有助于避免夫妻治療中的一個傳統陷阱:認同或理解一方配偶比另一方更容易,有意無意地支持一方反對另一方。
當然,有意轉變傾聽立場在操作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夫妻治療常常導致治療師強烈的情緒反應,可能妨礙傾聽立場的順利轉變和同等神入沉浸目標的實現。這個工作往往需要和強烈憤怒、受傷或者痛苦的配偶坐在一起,他們在治療師眼前彼此傷害,無法使關系運行,而且無法脫身。因此對治療師來說可能非常有壓力和痛苦。根據這些經驗對治療師和患者的意義,這些經驗可以被有效地探索和理解,這個過程涉及回到神入沉浸和探究每個配偶的主觀經驗(Livingston,2009)。
第二,自戀傷害與破裂和修復序列。對于夫妻治療師來說,造成自戀傷害的風險要高于個體治療工作。夫妻會談期間,配偶常常彼此傷害,治療師與配偶之間的神入破裂也更頻繁,因為治療師的注意力是被分散的。因此,在夫妻治療中,理解自戀脆弱性和重視修復神入破裂特別重要。治療師需要警覺,不斷地反映每個配偶的自體狀態和通過言語和非言語途徑表達的此時此刻的受傷感受。治療師要仔細檢查每個配偶的傷害跡象,迅速干預,努力減少、認識并修復傷害。治療師可以使用一些技巧,如意味深長的一瞥(含義是“我知道這傷害”),神入地限制傷害性的、虐待性的行為,分別凝視配偶而不是同時看著兩個人(Sol-omon,1985)。需要注意的是,在限制傷害時,治療師要努力避免讓受限制者感到羞愧或者自戀受傷。限制的目的在于幫助配偶更好地關注一方的自戀需要,并同時傳達自己的需要和抱怨。
另外,只要有可能,治療師還可以指出并肯定某個特殊行為或評論的任何可以促進成長的方面。當行為的積極方面獲得認可時,人們往往更能夠聽從限制或建議而不會感到嚴重的自戀傷害。當然,盡管做了這些努力,自戀傷害還是不可避免。這種傷害提供機會幫助夫妻學會如何識別
和處理它們,首先是通過觀察治療師處理和修復她自己與配偶一方或雙方的破裂。
第三,作為自我保護的自體防御和阻抗。新自體心理學將防御和阻抗視為必須的自我保護措施,該觀點是對個體治療的重要貢獻。但是,對于夫妻治療來說,這個觀點可能更為重要。因為配偶在夫妻治療中可能比在安全和可靠的個體分析治療中更具防御和阻抗。例如,配偶一方或雙方堅決認為其關系中的困難是由另一方造成的,配偶拒絕其收到的關鍵反饋,還有,盡管存在明顯的關系困難,夫妻雙方或一方極力反對從事治療。這些情況下,聚焦于從每個配偶自身主觀視角的傾聽,聚焦于理解防御行為的自體保護功能,可能極其有效。配偶也可以獲得幫助,理解自己和對方的防御。
第四,作為自戀傷害表達的攻擊和敵意。在個體治療中,呼喊、威脅和攻擊性的言辭甚至行動可能困難到難以處理,尤其當其乘以二(或者三――治療師也變得憤怒)時,它們就是壓倒性的。新自體心理學將憤怒和攻擊理解為自戀傷害或被知覺到的對自體的威脅,這幫助治療師在面對混亂時站穩腳跟。攻擊行為,包括言語攻擊,可以被理解為努力從事下列行為中的某一種:表達受傷或威脅的經驗并阻止傷害;要求所需要的自體客體回應,并修復或者鞏固自體。憤怒,尤其是暴怒和正義的憤怒,可以是激勵性或賦予活力的。這些感受能修復力量和效能感,并保護配偶免于更脆弱的感情,如受傷、悲哀或者羞愧。
治療師根據這些觀念,可以通過深入地理解和合理化憤怒者的經驗而同時限制其不適當表達,來回應憤怒和攻擊。這包括首先匹配憤怒者的情緒并概括其立場,以盡可能嚴密地捕捉其經驗。準確傾聽個人的憤怒感受并強有力地表達,可能具有直接的鎮定效果:一旦立場得到準確深入的理解,人們就會感到沒有必要繼續咆哮。
除了準確神入地封裝憤怒配偶的經驗,治療師可能需要對憤怒的表達設置神入限制,以維持會談安全并幫助安排和控制失控者。治療師應該小心避免運用權威或訓斥的語氣,應該強調其對該行為理由或其前緣方面的深入理解,并同時溫和地加以限制。在極端或不安全的情況下,治療師可以將夫妻暫時分開。另一種溫和的方式是鼓勵憤怒者對治療師說話,而不是其配偶,盡管該配偶就在房間里。配偶受到談論,而不是受到直接攻擊,這樣更少刺激性和傷害性。憤怒者更可能與治療師發生聯系,并安定下來,也更少可能被配偶挑釁或再活化(Livingston,1998)。最終,一旦憤怒者感到徹底被理解,處于一個更平靜,更具反思的位置,治療師就可以根據剛才所討論的觀念,開始集中探索和理解憤怒。暴怒可以被轉譯為未滿足的需要和傷害的語言,被重復或再活化的舊的傷害可以得到識別,患者組織經驗的特殊方式的影響可以得到探索。憤怒或暴怒的激勵性、修復性或保護,以及每個配偶早期憤怒經驗的影響,都能得到識別和理解。
三、夫妻治療的影響因素
綜合新自體心理學家關于夫妻治療的論述。可以將影響夫妻治療的基本因素歸納如下:
第一,夫妻治療中的自體客體經驗和自體客體失敗。科赫特最初提出的自體客體經驗概念,經過其他人的修訂和擴展,涵蓋了人們一般在夫妻關系中尋找的許多東西:幫助他們鞏固和維持一種積極的、緊密的自體感的經驗。更簡單地說,人們想要一個能夠使其感覺更好的配偶,而不是更壞。這一般意味著某個善解人意、積極向上和肯定的人,某個他們尊重、欽佩、面對壓力時可以依靠的人,能幫助體驗、調節和整合情感;某個他們感到一種根本的相似和歸屬感的人;換句話說,某個具有可靠的自體客體經驗來源功能的人。陷入麻煩和沖突的夫妻彼此無法可靠地提供這些經驗。缺少所需要的自體客體經驗,是絕大多數或者所有夫妻的難題的基礎,不管該問題涉及沖突或解除婚約,還是公開的性、金錢、家務、教育孩子、姻親或者任何事務。例如,關于金錢的沖突往往涉及一方配偶對儲蓄所提供的安全的自體客體經驗需要,對應于另一方配偶覺得受到肯定、刺激或撫慰的需要,或者由購買或消費所增強的需要。關于姻親的沖突則往往與對肯定和確認的相互需要有關,一方配偶需要感到他的家庭或出身受到肯定的看待或重視,而另一方需要感到肯定他或她現在位于配偶生活的中心,任何與姻親的傷害性經驗都被神人地理解和回應。
第二,配偶的自體狀態。夫妻關系受到每個配偶已經形成的積極、內聚的自體感的程度,還有表達、調節和整合情感能力的高度影響。沒有做到這一點的人更為依賴他人提供自體功能,例如肯定或撫慰。他們對傷害或自體客體失敗更具有反應性,或者過于被他們自己的情感經驗所控制,或者過于情感麻木以至于不能深入理解另一方的經驗并作出回應。這些缺陷導致他們更強烈地需要回應,然而卻更少回應的能力。
第三,每個配偶的經驗構造。夫妻關系還受到配偶經驗彼此及其互動的特殊方式的影響。根據主體間性理論,人們通過特殊的組織框架――潛意識組織原則或模板――透視經驗世界,這種組織原則或模板基于早期關系經驗而形成。潛意識組織原則或框架有助于解釋人們盡管有意識地想要找到非常不同的人,卻怎樣或為何總是找到如此悲劇性地類似于早期人物的配偶。自體客體和經驗的重復維度概念有助于闡明這些問題。在關系的早期,經驗的自體客體維度一般位于前臺。每個人主要是通過觀察者的自體客體需要和渴望的組織透鏡觀察對方。通過這個透鏡,另一個人滿足觀察者自體客體需要的方式處于最清晰的焦點,而他們沒有這樣做的方式則不受注意或關注。在新配偶通過經驗的重復維度彼此經驗之前,這是關系的奇妙、爽快和喜悅的部分,在這個“蜜月”或者自體客體維度相位的某個點上,一個自體客體失敗或神入破裂觸發經驗的重復維度的出現。一方配偶于是轉向主要通過先前的消極關系經驗透鏡經驗對方。此時,該配偶與先前令人失望的他人的相似性最受到注意或關注(Leone,2008)。最后,人們并不迷戀為其提供所需要的缺失自體客體需要的人。相反,我們特別被那些提供重要自體客體經驗并看上去以重要方式與早期人物相似的人所吸引。相似性令人感到熟悉,并提供可能更強有力的矯正性經驗,從非常類似于父母或僅次于可能的照顧者的人那里獲得所需要的回應。不幸的是,這種相似性當然也為先前經驗的可怕重復提供了舞臺。
第四,配偶間的關系模式。自體潛能和組織框架影響人們在關系中行事的方式。它們影響我們如何向他人暗示我們的需要和感受,當我們受傷、失望或憤怒時,我們做什么,如何表達性的感受和需要,等等。這些模式基于發展中的兒童所目睹并屬于它的相互作用模式而被內化。
四、夫妻治療的指導性干預
盡管理解和解釋是經典自體心理學的唯一干預選擇,但是新自體心理學的觀點認為,當非解釋性干預被患者經驗為一種自體客體回應時,也適用于自體心理學取向的夫妻治療。
運用指導性、教育性或者給予建議的干預,可能在關系的治療別重要,因為此時的目標不
僅僅是自我發展,還有人際行為的改變。幫助配偶彼此協調和回應,可能有時要求一種更具心理教育性或指導性的方法,例如幫助配偶學會如何彼此安慰、引誘,適應性地表達憤怒,或者相反,彼此有差異地理解和回應。
有研究者(Livingston,2001)討論了夫妻治療的“教育性”方面,尤其是關于需要積極鼓勵配偶表達更為脆弱的感情,如痛苦和渴望。當患者認可自己更脆弱,更少防御時,治療師鼓勵他們多坐一會兒。這種輔導或指導幫助患者學會確認他們何時更為脆弱,何時反而轉向更為防御,更少開放性的關系模式。還有的研究者(Shaddock,2000)討論了行為改變在夫妻治療中的作用,將配偶的新行為視作擾亂現存動力系統的途徑。治療師主張鼓勵配偶“試驗”新的行為,即使該行為最初讓人感到生硬或是被迫的,主張一方配偶的不同行為可以創造一種新的關系背景,最終改變組織原則。也有其他夫妻治療師(Pizer&Pizer,2002)主張,在支配性的精神動力學或精神分析框架背景下,在夫妻治療中運用指導性或行為的干預。但是這些作者似乎主張將這些技術用于絕大多數或所有夫妻,在決定何時或是否運用時,則并不根據夫妻的特殊自體客體需要來考慮。
篇6
〔關鍵詞〕敘事心理治療;個案輔導;高三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1-0052-03
一、個案基本情況
小謝,男,17歲,正就讀高三。性格外向,個性比較剛強。班主任反映其學習不夠勤奮,理綜成績較好,其余學科成績則比較差。上課經常打斷教師講課,擾亂課堂秩序,容易沖動,時常有摔課本、作業本的現象。因時常擾亂課堂秩序班主任建議其到心理咨詢室進行咨詢。
二、評估與分析
(一)評估
1.身體狀況:求助者身體健康,無器質性病變,無家族疾病遺傳史。
2.精神狀況:情緒低落,感知覺正常,人格穩定,意志行為一致,自知力完整。
3.該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學習壓力大,學習挫敗感強,情緒低落。
4.根據求助者的表現,征得本人同意并且求助者已滿17歲,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進行測量。測量結果顯示,總分在正常范圍,所有因子分正常。
綜合上述臨床資料,謝某知、情、意統一,對求助者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屬于心理咨詢范疇。
(二)原因分析
來訪者表面上的問題是課堂問題行為,深層次問題則是由于學習上的挫折,以及存在錯誤認知的觀念,進而萌發強烈的自卑感。強烈的自卑感使來訪者感到自己受到別人的關注太少,特別是無法從學習上獲得老師和學生的關注,但同時內心又有強烈的被他人認可的需求,于是便故意表現出課堂問題行為,引起老師和學生的注意,從而實現其需求的滿足。
三、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咨詢方法:敘事療法
敘事療法主要是澳洲的麥克?懷特和新西蘭的大衛?愛普斯頓所發展出來的。敘事療法認為,人類活動和經歷更多的是充滿了“意義”和故事,而不是邏輯論點和法律條文,它是交流意義的工具。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與其置身于大的文化背景有關。因此,同樣的事實,因為不同的解讀,就會釋放出不同方向的力量。而問題往往是被保持在語言中的,所以問題也可以通過敘事在談話中溶解[1]。
敘事療法擺脫了傳統意義上將人看作問題的治療觀念,透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幫助當事人找出遺漏片段,建構支線故事,以喚起當事人改變內在力量的過程,并在消極的自我認同中,尋找隱藏在其中的積極的自我認同,從而使人變得更自主、更有動力[2]。
敘事治療不試圖做長期的人格重建,它是一N短期的咨詢方式,特別在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中,學生對于咨詢效果較急迫,所以相較于需要深度探索的治療取向,它更適合學校情景。
(二)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緩解焦慮情緒;提高認知能力;增強自信心。
2.最終目標:提高認知能力,完善個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四、咨詢過程
(一)故事敘說(詮釋故事)
咨詢師:剛才的活動課你好像挺開心的?
謝:是啊!
咨詢師:能跟我說說你對這個游戲的理解嗎?
謝:可以算出來的,每個小組每一周都不要超過六條就可以捕完所有魚啦!
咨詢師:正如你所說,完成這個游戲是有規則的。但是我發現,你在活動課中的表現好像并沒有完全按照規則來操作?
謝:是啊。大家都按照規則來就不好玩了。
咨詢師:那你覺得這個游戲怎樣會更好玩?
謝:就是大家隨心所欲想捕多少就多少啊?所有人都一樣有什么意思!
咨詢師:聽起來你想跟大家不一樣。
謝:是啊。
(二)外化過程(將問題與人分開)
咨詢師:你覺得“不一樣”帶給你什么?
謝:嗯,就大家都看到我啊!
咨詢師:“不一樣”可以讓大家都關注你,是這個意思嗎?
謝:對啊。
咨詢師:大家的關注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
謝:我很厲害啊,他們佩服我啊。
咨詢師:聽起來“不一樣”的行為可以讓你得到大家的關注與認可。我理解得對嗎?
謝:嗯。
(三)探索主線故事(發現問題的影響)
咨詢師:“不一樣”這個想法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怎么來的?
謝: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覺得自己變得很差開始的吧。他們做什么都很快,那些作業啊練習,一下子就做出來了。我想半天都做不出來,覺得自己很蠢。
咨詢師:“不一樣”的方式總是帶來最好的結果嗎?符合你自己的期待嗎?
謝:沒有。就像剛才,其他組的叫我寫五條,我就是不想寫,最后還差幾條才完成任務的時候,他們都怪我,可我就是不想按照他們說的來做。
咨詢師:你覺得他們會怎么評價你?
謝:沒有團隊意識,不遵守規則。班主任經常這樣說我。
咨詢師:聽起來“不一樣”并沒有讓大家認可你。
(四)尋找特殊意義事件,發展支線故事(協助來訪者發掘能力)
咨詢師:能不能想起某種情形,你感覺自己被大家認可了?(解構)
謝:(停頓了一會兒)高二的籃球賽贏了,我覺得他們都挺佩服我的。本來我們班前面打得很差,但是最后決賽的時候,我們都拼了命似的,最后就得第四名了。
咨詢師:你當時是怎么做到的?(策略:打開行李箱)
謝:就很想贏啊,雖然前面我們打的不怎么好,很多班都很強,其他班都不怎么看好我們,覺得我們可能會輸得很慘,但當時就憑著一股勁,一直在堅持,最后出乎大家意料了,我們贏了,我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當時覺得挺開心的。(特殊意義事件)
咨詢師:有種為了班級榮譽而戰的感覺。你覺得學生們會怎么評價你?
謝:可能就覺得我打籃球厲害吧,應該也覺得我有團隊意識。
咨詢師:所以你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籃球賽前后你的想法是怎樣的?
謝:比賽前就覺得這是一次機會,要好好表現,贏了之后就是很開心,沒什么想法,就覺得很好啊,很想一直這樣。
咨詢師:通過這件事有沒有發現自己的一些品質?
謝:大概是可以堅持到最后吧,還有敢拼。
咨詢師:有什么特別的感受?
謝:和我現在的生活很不一樣。
咨詢師:這個“不一樣”是好的還是壞的?
謝:好的。(發現支線故事與主線故事的差異)
咨詢師:能不能回想起在你過往生活中其他類似的經歷?(探索更多的特殊意義事件)
謝:有吧。高一剛進來的時候,成績一開始也跟不上,但是有些科目還是學得很認真,我的生物曾經有一次考過年級第一名,覺得自己挺厲害的,但是現在生物成績也沒有很好,其他學科的成績還是很差,不會做的我就是怎么都不會做啊,他們隨便學一學就考得很好,我就是覺得自己很笨!感覺自己什么都不會,就很想生氣,不想做作業,很生氣就會把作業本扔了。
咨詢師:還記得你的生物是如何考到第一名的嗎?(打斷回到問題故事的敘說)
謝:努力刷題,背誦!那時候上課還挺認真的,覺得生物還挺簡單的,記記背背就可以了。
咨詢師:聽起來你付出了努力。你覺得身邊的學生會如何稱贊你?
謝:挺厲害吧,因為我考贏了重點班的那幫學霸。
(五)重新敘說(重寫生命的故事)
咨詢師:我現在對你有兩個印象,以前的你通過籃球賽和生物成績真正得到學生們的認可與肯定,現在的你通過“不一樣”卻并未得到大家的認可。如果你將兩者進行比較,你會有什么發現?
謝:其實我上課那樣做并不能讓大家佩服我。還是應該克制自己,不遲到,不睡覺,上課講話不要太過分,要控制自己的脾氣,成績也很重要,畢竟高中是要考大學的。
咨詢師:這是你渴望、想要的方向嗎?(意圖探索)
謝:我一直都這樣想,成績好,考個本科,他們可以認可我。
咨詢師:那你現在有沒做出這樣的改變?
謝:有,但不多。有一段時間我挺努力的,上次月考,整個排名都前進了,數學成績還不錯。
咨詢師: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發現并證實你已經在朝這個方向邁出步子呢?
謝:有。我班主任。每次科任教師向她投訴我的時候,她都找我聊天,說我理綜有進步,數學要更加努力。她說我很有希望考本科的。
咨詢師:你覺得她會告訴我什么呢?
謝:她應該會說我努力,并且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咨詢師:也就是說你已經開始往你渴望改變的方向努力,它代表或反映了你的什么特質?
謝:有行動力?
咨詢師:在我看來,是這樣的。你已經邁出了努力的步子。那么往這個方向努力的時候,你做了哪些準備呢?
謝:我覺得沒做什么準備,想做就做。
咨詢師:所以你心里面對自己的目標應該還是很有行動力的。是否還有其他的時候也是朝向那個方向作出努力的?
謝:前段時間我上課也沒怎么睡覺。只是有時候會控制不住發脾氣。
咨詢師:聽起來你已經邁出了很多步,還有誰看到你的改變?
謝:跟我同一個小組的同學。
咨詢師:你覺得他們會怎么稱贊你?
謝:其實他們對我一直都挺好的。今天玩游虻氖焙蛩們也沒說我。
咨詢師:如果你要朝著你想要的方向走的話,你下一步的行動是什么呢?
謝:更努力一點,再多花點時間,不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往死里學,但還是要比之前更努力。嗯,盡量不隨便發脾氣。盡量吧,有時候真的生氣也是很難控制的。
咨詢師:當你看到自己的這些變化,你會有怎樣的感覺?
謝:很好啊!我會更喜歡我自己。我的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五、咨詢效果和反思
(一)效果
1.求助者自我問題的評估:感覺自己對目標又有信心了,晚修比較有心情做作業,不撕作業、課本,上課遇到聽不懂的也不睡覺,選擇按照個人計劃學習。
2.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評估:上課擾亂課堂的行為減少,撕作業的行為沒有出現。
3.咨詢師的評估:
求助者脾氣暴躁,情緒低落,擾亂課堂的問題行為等癥狀有所減少。通過回訪和跟蹤發現,謝某的認知偏差有效改變了,增強了自信心,面對學習問題也能積極去面對解決。與學生、老師的關系都變好了,如今在正常地準備高考。達到了咨詢目的,完成了咨詢目標,咨詢效果良好。
(二)反思
高中學生往往是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時間來咨詢的,即使他們需要較長的咨詢周期,也往往會因為前面的咨詢沒有大的效果而失去繼續咨詢的興趣。敘事治療克服了上述不足,很適合在學校咨詢中推廣。而此次咨詢透過“故事敘說”“問題外化”“解構主流論述”“探索支線故事”“重構故事”等方法,幫助來訪者敘說故事,找到不曾發現的力量與能力,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從目前效果上看,這次心理輔導是比較成功的。但是由于來訪者除了認知的偏差還有行為習慣問題,因此咨詢中與來訪者共同預測問題的復發以及制定對策則會更好地協助來訪者面對問題。
參考文獻
篇7
意識是人們當前注意到的清晰的感知覺、情緒、意志和思維等心理活動。意識活動是遵循“現實原則”來行事的,即合乎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的各種觀念才能進入意識層次。潛意識是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動,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沖動、各種本能活動、被壓抑的愿望和被意識遺忘的童年經歷等。潛意識活動是遵循“享樂原則”的。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動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大部分日常行為是受潛意識驅動的。一個人不可能將生活中所有的愉快或不愉快的信息或經驗都保存在意識之中,于是,那些為自己的道德、理智所不容的欲望就被排擠到潛意識領域中,這一過程被稱為壓抑。壓抑是心理防御機制的基礎。弗洛伊德認為,被壓抑的愿望主要是與幼兒時期性發育過程中的創傷性體驗有關,而壓抑在潛意識最底層的欲望是幼兒時期的。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滿足其愿望或欲望為前提的,為了使被壓抑的觀念或欲望能出現在意識中,只有通過喬裝打扮和變相出現而獲得間接滿足。這樣,童年時期潛意識中的心理沖突,在一定的條件下(如遇到心理應激事件等)可以轉化成為各種精神行為癥狀(如癔癥、神經癥等)。
分析性心理治療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在早期主要是傳統的或經典的精神分析治療,其主要的方法就是治療者要同病人進行長期深入地會談。治療者必須熟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特別是有關意識、潛意識和各種心理防御機制的知識,方可掌握要領。會談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壓抑在潛意識中的心理資料,使病人意識到焦慮情緒的根源,每次會談40~50分鐘,每周3~5次,約需半年至兩年時間。長期會談才能獲得病人足夠的心理資料,加深病人同治療者的關系,使治療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長過程、生活經歷、性格形成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等。通過會談也逐步加深病人對自我的認識,為改變自己性格上的弱點找到努力的方向。會談中采用的基本技術手段是“自由聯想”和“夢的分析”。
自由聯想是讓病人在安靜和舒適的環境中,放松身心,打消一切顧慮,要求病人毫無保留地訴說他想要說的一切,每次會談讓病人自己選擇想談的題目,如生活、工作、家庭關系、人際交往、興趣愛好、個人成就、情緒困擾或發病經過等。病人應隨著腦中所涌現的念頭脫口而出,不管說出的事情彼此有無關聯,是否合乎邏輯,甚至自認為是荒謬奇怪或幼稚可笑、不好意思講出來的一些想法,均可無拘無束地說出,包括回憶從童年時期起所遭受的一切挫折或精神創傷。開始時做到這些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病人不能不考慮給治療者造成的印象,但隨著治療者的鼓勵和引導,病人逐漸沉入往事的回憶中,內心深處潛意識的閘門不知不覺地被打開了,什么都可以講了,潛意識里的心理沖突可逐漸被帶入到意識領域,使病人對此有所領悟,從而重建現實的、健康的心理。
隨著會談的深入,有時會出現自由聯想的困難,即突然不講了,似乎沒有什么可談的了,或推脫想不起來了,或顧此而言他,或反復重復某一件事,不能深入下去,或認為治療已毫無意義,不愿繼續治療下去等。這是一種“阻抗”現象,顯現出潛意識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壓抑的心理沖突重新進入意識的傾向,這常常就是病人心理結癥的所在。治療者應同情和引導病人將壓抑的情感發泄出來,幫助病人克服這一無意識的抗拒,重新認識自我。如果潛意識中的所有抗拒都被逐一戰勝,分析治療也就接近尾聲和成功。
挖掘潛意識中心理資料的另一技術是要求病人在會談中也談談他所做的夢。弗洛伊德認為,夢是做夢者潛意識中沖突欲望的象征,為了不被人家察覺,用象征的方式避免焦慮產生。治療者對夢的內容加以分析,以期發現這些象征的真諦;病人談夢,并對夢的內容自由地加以聯想,以便治療者能理解夢的外顯內容和潛在含義,這就是夢的分析。
篇8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0例為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診治的門診或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26~78)歲,平均52.8歲,既往有高血壓病11例,冠心病10例,肺源性心臟病4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心肌炎2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5例,其他6例。心律失常種類:室上性(房性、結性)早搏15例,室性早搏16例,室上性合并室性5例,心房纖顫4例,對照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23~81)歲,平均53.5歲;既往有高血壓病8例,冠心病13例,肺源性心臟病3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心肌炎3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6例,其他6例上,失律失常種類:室上性(房性、結性)早搏15例,室性早搏16例,室上性合并室性4例,心房纖顫5例,兩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現心悸、怔忡、心煩、胸悶、氣短、乏力、脈促、結、數等。所有患者排除病態竇房結綜合征,Ⅱ°或Ⅲ°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斷依據心電圖及Holeter結果,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心律失常診斷標準[1]。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除對病因治療外,室性早搏給予慢心律、胺腆酮、利多卡因等房性早搏給予富馬酸比索洛爾、胺碘酮等,心房纖顫給予富馬酸比索洛爾、胺碘酮或地高辛。治療組在對照基礎上加服步長穩心顆粒(步長制藥公司生產)每次1袋,3次/d。治療4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每天記錄心率,每周心電圖檢查1次,治療前后做動態心電圖檢查[2]。觀察所有病例癥狀改善、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情況[3]。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制定的《常見律失常病因、嚴重程度及療效修訂標準》;中醫癥狀療效評定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療效判斷標準。
2 結果
作者單位:843000新疆寶科達醫院
2.1 治療組 40例中,顯效15例,有效19例,無效5例,惡化1例,死亡0例,總有效率85.%
2.2 對照組 40例中,顯效10例,有效17例,無效9例,惡化3例,死亡1例,總有效率67.5%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步長穩心顆粒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其組方用藥精煉、配伍合理,主要由黨參、黃精、甘松、三七、琥珀等五種味中藥組成,其中黨參為君,黃精為臣、三七、琥珀為佐,甘松為使,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活血、散滯化瘀、寧心復脈、定悸安神等功效[4]。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黨參對ADP介導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明顯的抑制作和解聚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黃精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抗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脈血流的作用;三七增加冠脈血流、減輕心肌耗氧、改善微循環,改善心肌缺血,對中樞神經具有興奮和抑制的雙重調節作用,另外還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甘松含纈草酮,具有膜穩定作用,可延長動作電位,阻斷折返激動。同時降低兒茶酚胺的興奮性,從而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達到治療心律失常的作用[5]。本組臨床觀察顯示,步長穩心顆粒可減少早搏次數,減少房顫心室率,并能改善各種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博、心房顫動、竇性心動過速)引起的心悸、胸悶、氣短等癥狀,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效果優于對照組。
參 考 文 獻
[1] 黃宛.臨床心電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68-279.
[2] 全國中西醫結合防治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常見心律失常病因、嚴重程度及療效參考標準.醫學研究通訊,1979,8(12):18-19.
[3]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357.
篇9
【關鍵詞】穩心顆粒;腦心綜合征;心律失常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四平市第一人民醫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之間收治的伴有心律失常的腦心綜合征患者90例,全部患者診斷均經頭顱CT、MRI檢查證實,符合《腦血管疾病分類(1995年)》標準[1],同時符合腦心綜合征診斷標準,且發病前無心臟病史。其中腦出血患者2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4例,腦梗死58例。
1.2 方法
1.2.1 分組 全部患者按自然隨機的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齡41~82歲,平均63.4歲,室性早搏20例,室上性早搏26例,心房纖顫6例,竇性心動過速4例;對照組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38~80歲,平均62.1歲,室性早搏19例,室上性早搏24例,心房纖顫3例,竇性心動過速5例。部分患者存在2種或2種以上心律失常。
1.2.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神經內科疾病治療常規給予藥物治療(包括脫水、腦保護、糾正電解質紊亂、營養支持治療等)及護理措施,并控制輸液速度,注意保護心臟,針對血壓變化、心絞痛、心力衰竭等情況進行相應處理。治療組加用穩心顆粒9 g,3次/d口服,不能口服者經鼻飼給藥。監測血壓、心率及心電圖改變,觀察2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癥狀消失,心電圖恢復正常;②有效:癥狀減輕,心電圖好轉;③無效,主觀癥狀及心電圖無變化;④惡化,癥狀及心電圖改變加重或出現新的異常。
2 結果
經比較發現:治療后隨著腦血管病的好轉,心臟損害、心律失常均有減輕,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因急性腦病(主要為腦卒中)導致心血管功能障礙,發生心肌缺血、心肌損傷、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隨著腦病的好轉而恢復,稱為腦心綜合征[2]。其發病機制可能與顱內特定部位受損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冠狀動脈的痙攣狀態導致心血管功能障礙有關[3]。雖然腦心綜合征可隨腦病的好轉而恢復,但其對患者的預后仍存在負面影響,尤其是一些嚴重的心律失常,被認為是影響急性腦血管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步長穩心顆粒由黨參、黃精、三七等中藥組成,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可以提高冠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有膜穩定作用,有研究表明,該藥對烏頭堿、氯化鋇和腎上腺素誘發的心律失常均有抑制和治療作用。通過本研究筆者發現,經過系統的內科治療,兩組患者的心律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其中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且在服用穩心顆粒過程中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說明在內科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干預治療腦心綜合征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篇10
關鍵詞:穩心顆粒;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1.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9--0045--01
1 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自2007年2月~2008年3月本院門診和住院患者148例,其中男80例,女68例;年齡60歲~75歲,平均(60±8)歲;經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證實為頻發室性早搏(30次/h)且有心悸等癥狀,心率≥60bpm,經病史、查體、心臟彩色多普勒、心三位片及血液生化檢查確診為器質性心臟病86例,功能性室性早搏62例。如因藥物(如洋地黃中毒等),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顯著竇性心動過緩(包括Ⅱ度以上的房室傳導阻滯)者不納入試驗。將148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98例,對照組50例。2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2組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至少10天,治療組在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穩心顆粒(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9g每日3次,對照組在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胺碘酮0.2~0.4每日2次,治療組及對照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2組定期復查心電圖,血、尿常規及心肌酶譜,肝、腎功能與治療前后對比判定療效,并注意觀察不良反應(頭暈、心動過緩、致心律失常情況、胃腸道反應等)。
1,3療效標準參照衛生部心血管用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動態心電圖示室性早搏消失或減少90%以上;有效:室性早搏減少50%以上;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原有心律失常較以前加重。觀察藥物致心律失常的標準為:出現新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較治療前明顯增多或惡化。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 2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2。
由表1、表2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2組無顯著性差異,但治療組在不良反應方面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