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案例范文

時間:2023-03-26 02:4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輔導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輔導案例

篇1

一、讓學生迷途知返

針對我校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迷戀網絡這一現象,我閱讀了書中《走出虛擬的世界》這一案例,才發現導致網絡癡迷的原因有多個方面。我反省了自己過去對那些沉迷上網學生的簡單粗暴的教訓,意識到要對這些學生做到積極傾聽他們的煩惱,真誠關注他們的心理感受并表示理解,運用理性情緒方法幫助他們認清頭腦中的非理性信念,改變認知,使他們有一個積極的環境和氛圍,從而走出迷離的自我,投入正常的學習生活之中。

二、讓學生感受愛

針對學生中單親家庭或父母鬧矛盾的家庭較多的情況,我閱讀了《我想有個溫馨的家》這一案例,認識到學生厭學、逃學和撒謊等問題行為的真正原因是與父母的交往障礙造成的,他們失去了溝通的愿望,生活中缺少關愛、缺少關注。因此在輔導過程中,要對他們傾注愛心,喚起他們的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情,同時還要積極與其父母溝通,形成新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關注、被欣賞的愉悅,得到鼓舞,重新喚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積極投入學習生活之中。

三、讓學生正確面對成敗

篇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0003-02

一、案例背景

卓金(化名)是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女學生,干凈漂亮、聰明伶俐,上課發言積極。筆者是她的英語老師,原本以為這樣的學生,學習肯定會沒問題。但在第一單元結束時,做課本上比較簡單的聽力練習時,卻發現她咬著筆,皺著眉頭苦苦思索,對著題目的選項無從下筆,最后竟然無法完成。這叫筆者大跌眼鏡。在向班主任和她媽媽了解過情況后,筆者才知道:原來在其他科目上,她幾乎有同樣地表現――上課積極,做起題目來卻不理想。

二、案例分析

1.卓金實際學習能力并不如表現的那么好

學習能力是指個體在很多種基本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評價學生基本學習能力有六大指標:學習專注力、學習成就感、自信心、思維靈活度、獨立性和反思力。根據這些,我們可以發現,雖然卓金上課表現積極,但是無論是在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學科上,還是在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上,卓金的記憶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或多或少地問題。

進一步觀察發現,其實上課的時候卓金很容易走神,一些時候,雖然她眼睛向著老師,但眼神是茫然的。所以說,因為一些原因,她的注意力集中存在問題。在與她的媽媽和其他老師交流以及詢問過她本人后,可以確定,她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并不是因為情緒波動等因素,而可能是能力缺陷的原因。

2.卓金強烈成就動機更多源于家庭

卓金發言積極、愛表現自己,呈現出強烈的成就動機。筆者的小學英語課的發言基本上是跟讀和朗讀,卓金的發言表現還不錯,可見她的模仿能力是不錯的;但在語文、數學學科上,卓金的發言質量并不高,不具有思維的深度。

經過了解,筆者認為,卓金的成就動機可能不是源于個人,而是源于家庭壓力。卓金爺爺是個普通農民,但通過努力,使卓金三個文化程度不高的父輩都走出農門、擁有一份正式工作;和她的父輩接觸,也可以發現都是社會活動能力很強的人;三個家庭中,卓金家相對較差,在這樣的環境中,個人的壓力是巨大的,這一點在她媽媽那里得到了驗證――她媽媽不止一次和筆者說:“我的脾氣很不好、很急……”雖然她媽媽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況,但可以推測,她媽媽受到的壓力,已經不知不覺傳遞到卓金身上。

3.卓金強烈成就動機和實際學習能力反差原因分析

首先,生理因素。當今孩子多為獨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數家長視為掌上明珠,過分保護,兒童缺乏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來訓練感覺統合,較易出現感覺統合方面的障礙。

其次,電視和電腦的影響。現在的孩子,都是伴隨著電視和電腦長大的,據香港學者莫泰基在《電視對青少年學習能力的結構性影響》的研究,電視(電腦)極有可能會導致青少年學習能力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比如削弱語言‘學習能力、精神難以集中、破壞主動學習能力等等。根據筆者的經驗和其他教師的交流結果,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或多或少地存在“精神難以集中”的情況。而卓金的情況相對嚴重而己。

最后,心理因素。卓金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控能力并不強,上課時卻竭力表現,這可能主要和她的家庭環境有關。卓金的大家庭,競爭壓力很大,她媽媽的對她的期望很高,生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卓金還有一個很聰明很文靜的堂姐同班學習。她媽媽曾說:“做作業的時候,我如果不說,她就不敢確定哪一個是正確的答案。”面對超過自身能力的期望,面對霸道的媽媽,無法“光明正大”地反抗,只好潛意識里反抗,使得她在學校獨立完成作業(練習)的時候,舉棋不定,拖拖拉拉。

三、輔導措施和反思

(一)輔導措施

1.注意力、記憶力感統訓練:(1)跳繩:提高協調能力(2)聽文記“的”:家長讀小短文,讓孩子聽并說出有幾個“的”(聽音不記字),提高長時記憶及聽覺專注力。

2.轉變家長觀念:兒童的學習問題,家庭因素往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的教育態度、教育方式以及脾氣性格,都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筆者和卓金的媽媽的溝通后,對她提出了以下兩點建議:(1)不要對卓金過度要求。只要卓金盡力在做,就已經接近教育的日的了,即使孩子做錯了,盡量心平氣和地講,多夸孩子。(2)相信孩子,給孩子選擇權。讓卓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選擇,比如第二天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顏色的鞋子,培養孩子自主決定能力。

篇3

關鍵詞:厭學心理;心理輔導;案例

一、基本情況

陳堅(化名),男,17歲,某藝術學校音樂班二年級學生,南寧市人,獨子,父母為公務員,家庭經濟情況良好。

二、主述和自述

自初中以來我就對文化課沒有興趣,有偏見和抵觸,認為上不上沒什么關系,即便到教室也會開小差,玩手機。我愛好專業課,但不夠勤奮,很少主動到學校琴房練琴或唱歌。課余時間很少用來學習,不知道要做什么,白天睡懶覺,晚上經常出去玩,有時回來得很晚。學校離家近,條件符合走讀,家長也希望我住家,但我不想住在家里,不想受到父母的管制。

三、教師觀察和他人的反映

陳堅從小參加學習興趣班培訓,自小嘴巴甜,說起話來放得開,不拘束,語言敘述清晰,所述問題實事求事,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性格比較直爽、健談,和他交流沒有什么障礙。

班主任反映該生經常曠課,特別是文化課,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來,講義氣和面子,同學關系好,為人熱情,朋友多且關系密切,只要人邀請必到場,愛抽煙、喝酒,自控力較差,上課需要教師到宿舍去叫,上課開小差,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得過且過。優點是比較講究衛生,床上用品、個人衣著整齊、清潔。

四、評估與診斷

該生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對自己的認識還算清晰,對專業有興趣和愛好,卻不肯去努力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以及發展規劃,自控力差,屬于厭學心理問題。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學原因

陳堅處于人們常說的“叛逆期”,不僅生理方面快速變化成長,而且開始形成自己的觀點、意見,但由于年齡與社會經驗所限,他對是非曲直沒有正確的判斷能力,需要家長、教師的正確引導。

2.家庭原因

因父母都是公務員,父親還是單位領導,父母對其關注和教育度是夠的。陳堅參加過各種興趣班學習,如音樂、美術、兒童英語班等,學習效果良好。但爺爺奶奶比較寵愛,甚至說是溺愛,要什么給什么,零花錢多,因為在爺爺奶奶四個子女中他是唯一的男孫,并且長得可愛、帥氣,在幾個孫輩中“享有特權”。由于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教育與要求有差異,從小學到初中成長變化中受外界因素影響,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但個性卻越來越要強和張揚。

3.自身原因

陳堅之所以選擇來校就讀是因為:認為讀高中辛苦;考不上示范高中;自己從小對音樂有一定學習興趣和天賦。但其對藝術的認識與理解存在偏差,來校過了兩三個月,神秘感沒有了,學校并沒有教“街舞”或流行歌曲,心理的落差使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加上自控力較差,脫離父母管教,生活習慣和作息再沒規律可言。

現在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無目標,缺乏上進心和求知欲,得過且過混日子,甚至自暴自棄,對出路不明確、迷茫,也不為將來考慮。這些人相處久了,無疑形成“你這樣,我也這樣,大家混日子”的心理,正如“近墨者黑”,陳堅來到學校后就受到環境影響,變得更加厭學。

4.社會原因

當今信息流通量大,網絡使他了解社會上的各種新鮮事,正面的、負面的都隨時進入他頭腦。陳堅跟其他學生一樣,對于電腦網絡無師自通,并且沉溺其中。

六、輔導過程

1.第一次輔導

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不特意安排,而是利用陳堅主動到課的機會,以坦誠自然的態度,跟他溝通交流,談生活談社會見聞,建立平等友好、信任的關系。

效果――下次課堂,他按時出現在教室。

2.第二次輔導

鞏固良好的信任關系。繼續堅持平等、坦誠的態度,以朋友式的聊天形式,與之聊一周來的娛樂去向和學校班級趣事以及他平時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

效果――加深了解,師生可以成為朋友。再下次課堂準時到課,并認真聽課。

3.第三次輔導

強調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尊重的方式與意義。按時上課,認真聽課,是尊重教師的一種具體表現,同時自己又學到知識,一舉兩得。教師熱情、友好、平等、親近對待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來交往,縮短師生距離,增進彼此信任,從而使學生學自覺尊重教師。

效果――肯聽教師的話和接受教師的教育。

4.第四次輔導

肯定其優秀的一面。陳堅除了學習積極性差、花錢大手大腳、沉溺于網絡等缺點外,他的優點是團結同學,熱心助人,不會參與打架斗毆,個人衛生習慣良好。為此,在與他溝通交談當中充分肯定了他這些優秀表現,建立他的自信心,也適當在同學面前給予表揚,讓他感受教師對他的關注與肯定。

效果――給他以一種鼓勵,增強他改正缺點的信心。

5.第五次輔導

了解該生厭學產生的原因。談到入校一年多,學習方面有何收獲,有何想法。陳堅坦承學習態度不端正,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缺課,小時候對音樂的興趣,長大后卻沒有那么濃厚了,尤其進入專業學校后,專業教師上課多是民族、美聲等唱法,所教的歌曲都是經典音樂,不是流行歌曲,學起來乏味,難度又大,一時對學音樂產生迷茫,文化課又覺得可學可不學,對音樂專業學習目的模糊,不知道將來如何發展。

效果――了解厭學根源,便于對癥下藥,消除厭學心理。

6.第六次輔導

幫助其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學習目標。目標的設立會通過自我激勵機制對個體發生作用。頭腦中的目標意識越清晰,越具體,對個體行為動機的引發越有利。另外,目標的確立要適當高一些,這有利于激發潛能,一般來說,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過難或過易的學習目標都會影響學習動機。陳堅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來學校學習的目的僅是因為喜歡唱歌,他不知道畢業之后如何發展,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樣的工作,只想走一步算一步。由于學習方向不明而無從下手,無法激發學習興趣,反而使他對學習產生不良的情緒。從陳堅說過想讀大學和家庭經濟條件優越分析,喜歡音樂和唱歌是好的,是他的一個特長和優勢,可以通過發揮這個特長來彌補自身文化課方面的欠缺,報讀音樂專業高校,并舉學校很多成功的例子,告知他大學校園才是年輕人的美好樂園。與其分析,現在還是一年級,努力還來得及,大學藝術類專業的分數線普遍比綜合類的要低,經過努力是可以達到的。陳堅的語文成績還可以;從小就學英語,基礎也不錯,會些口語;數學比較差,家庭條件允許可以通過請家教補數學課,提高數學成績。

效果――不良的習慣慢慢消失,學習態度慢慢端正,開始按擬訂的學習目標。

7.第七次輔導

跟蹤督促學習,提高其自控力,教會其合理安排時間。讓一個學生進步不容易,尤其是思想方面的進步,經常會因為人性懶惰和忍耐有限的弱點,反復無常,需要教師、家長共同溝通、配合,分清各方責任,并且協助制定科學的學習時間表,合理安排時間,定出短期和中期的發展規劃,嚴格按學科科目與時間表督促檢查,提高自控力,持之以恒。

效果――生活學習開始規律,晚歸現象減少。

8.第八次輔導

勞逸結合,溝通交流。教師家長定期溝通,反饋各自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時肯定良好、進步的表現,也有策略地指出欠缺之處,鼓勵其既要學會學習,也要學會休息,強調學習生活節奏協調,節假日可以陪同外出游玩,放松思想,勞逸結合,學習常態化、習慣化,學習生活形成良好習慣。

效果――一個好學生出現,一年級第二學期至今表現良好,積極參加班級學校活動,為爭取到高校學習努力備考。

七、輔導效果分析

經過半個多學期的輔導,陳堅的厭學情緒和厭學行為有了一定的改善。他能主動到課堂學習,有了一定的學習目標,對未來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到課率有了明顯提高,遲到、曠課的現象減少,睡懶覺現象也基本沒有了,學習成績也有了一定提高,任課教師反映他能在文化課上主動提問題了。心理輔導對該生的厭學心理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宿舍人際關系;方案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2

宿舍對于大學生是第二個“家”,宿舍同學之間的心理交往狀況,決定了大學生對大學生活的滿意度。出現宿舍人際關系困擾問題的大學生,常常出現壓抑、敏感、焦慮、自我防衛等心理問題,而宿舍關系融洽的大學生,更注重學習和成就、樂于與人交往和幫助別人,心態較為樂觀。[1]大學生心理咨詢實踐也表明,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咨詢率不斷上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的重點問題。近年來研究結果均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但團體心理輔導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的設計方案研究內容較為缺乏,多注重團體干預效果,對團體干預過程的研究較少。本文以高校宿舍為基本單位,以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為目標,設計一系列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方案,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的依據

一是,大學生人際關系沖突的突發期。大學生人際關系沖突往往是生活瑣事引起的小矛盾,小矛盾沒有及時化解,往往造成后期沖突的突發性。心理咨詢案例證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主要集中在軍訓后期和畢業前期。大學新生軍訓后是宿舍人際關系突發期,宿舍成員間相互了解不深,容易產生偏見,由于個性不同開始形成小團體,小團體成員之間交往密切,與宿舍其他成員的交往較少,甚至開始排斥其他宿舍成員,加劇了宿舍人際關系沖突。[2]畢業前期也是宿舍人際關系沖突的突發期,就業壓力造成宿舍成員情緒焦慮,長期積壓的人際關系困擾容易爆發,造成宿舍人際關系緊張。針對這種人際關系的突發期,每年度可組織兩次宿舍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分別于10月份“新生適應活動月”和5月份“5.25心理健康活動月”中開展。

二是,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多樣性。每個年級的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呈現出不同特點,大一新生主要是生活習慣的磨合,大二學生主要是人際競爭的沖突,大三學生主要是因為價值觀不同引起的沖突,大四學生主要是人際關系沖突積壓而造成的綜合問題。不同性別的宿舍人際關系問題也不同,女生多為生活瑣事產生人際關系困擾,男生多為人格差異引起的事件而產生人際沖突,女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隱蔽性和潛伏期較長,男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直接性和爆發性較強。家庭貧困生、患有生理疾病的學生、非正常家庭大學生等特殊群體對宿舍人際關系滿意度較低,對待人際關系問題敏感多疑,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較弱。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群體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制定的團體輔導方案也有所不同。

三是,大學生宿舍人際關沖突系影響因素的復雜性。生活習慣不同和性格不合是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隨著我國貧富差距的加大,消費觀是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貧困生由于經濟困難,要靠打工、勤工儉學來維持學習和生活,生活節儉。而家庭富裕的學生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較高,往往形成高消費觀,這容易引起貧困生在宿舍里感到自卑,自尊心受到傷害,因而產生人際關系沖突。宿舍同學之間存在著諸多人際競爭問題,如:競選班干、系干、申請入黨、獎學金、助學金、申請勤工助學崗位、保送研究生名額、考試競爭等,人際競爭問題加劇了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矛盾沖突。針對宿舍人際關系沖突影響因素的不同,在方案設計前期做好充分的調查,在實施過程中也要仔細觀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便在方案實施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保證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實效性。

二、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

團體心理輔導以拓展訓練、熱身游戲、心理劇、繪畫、腦力激蕩、電影療法、敘事療法、分享體驗等活動為主,通過一系列活動來增強成員的內在的經驗感悟,以改變自我認知偏差和外在行為,釋放心理焦慮和壓力,促進團體協作。本方案根據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突發期,在軍訓以后和畢業前期,分別以“相親相愛一家人”和“舍不得別離”為主題開展活動。通過海報宣傳,以宿舍為單位自愿報名,心理委員推薦,輔導員推薦三種方式參加。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困擾,幫助宿舍成員探索人際關系的現狀,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和解決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糾正自身認知偏差,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該團體活動共進行4次,每周1次,每次團體活動時間為90分鐘,具體時間為每周四下午4:00―5:30。活動場地為學院體育場,根據招募情況選擇5到10個宿舍,團體領導者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導教師和心理學專業的教師擔任,根據方案設計內容培訓輔導員和心理協會成員擔任團體的觀察員和組織協調員。

三、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的問題及對策

第一,加強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前期調查和后期評估。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前期,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可采用深度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心理測評法來調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來確定團體心理活動的主題。針對活動效果的評估,可采用書面和口頭的心得體會,團體成員自評表,心理測評等方法進行評估,及時從輔導活動中取得經驗。

第二,加強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針對性。針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的突發期,年級不同,性別不同,群體不同,影響因素不同,設計不同的團體輔導活動方案。大學生宿舍關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產生的原因不同,針對個人習慣問題,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針對品格問題,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針對不同性格問題,加強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針對價值觀不同,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針對人際競爭問題,加強學校管理的公平性。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可以融合不同的教育內容,才能增加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多方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加強團體輔導活動過程中的精神對話。團體輔導活動對團體領導者的要求較高,團體領導者的人格、專業訓練、技術方法、倫理道德等方面都需要具有嚴格的資質。通過精神對話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構建,避免團體輔導活動流于形式,異化為各種游戲活動。高質量的精神對話是建立和諧關懷的氣氛的必要條件,各個單元活動的開展和深入,都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精神對話,而不是機械性按照預定計劃和步驟來實施的訓練活動。[3]

第四,加強學生在輔導活動后的反思和調試。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團體輔導活動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高校教育者還要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多從自身存在的問題入手,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提高對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反思能力,提高自我認知能力,積極和同學溝通交流,對別人多理解和包容,多欣賞別人的優點,真誠的對待他人。

參考文獻:

[1]金盛華.今中國人人際關系與身心健康的關系―社會心理醫學研究[J].心理學探新,1999(03):47-52.

[2]李會,曹立中.女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探究[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1,18(01):31.

[3]裴利華.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08):528.

篇5

    案例:

    基本情況:心心,女,11歲,小學四年級學生,。

    家庭情況:

    1、父親在公安局工作,母親在保險公司工作,家庭條件非常好,物質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

    2、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和教育比較多,但方法存在問題,對待孩子的態度比較粗暴,說服引導少,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

    3、父親對孩子比較溺愛,母親管教的時候,父親總是護著。

    4、父親節約意識比較強,在這方面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多。

    個性特征:

    1、極端厭學。上課什么也不學,玩東西,啃手指,左右亂轉,要么去招惹別人,要么只管自己做小動作。

    2、學習成績差。除了英語以外,其他學科全部不及格,學習成績一塌糊涂。

    3、不愿完成作業。只寫英語作業,其他學科作業全不完成,數學是不會,語文不愿寫。

    4、沒有朋友,同學們都不愿跟她玩,誰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5、嚴重缺乏自信。和她對視,眼神總是飄忽不定,似乎總有什么事情怕你知道,感覺她的心靈被蒙上了陰影,結成了冰,任憑陽光多么強烈,也別想照進來。

    6、情緒變化無常。時而特別興奮,大聲尖叫,時而郁郁寡歡,獨自一個人呆在角落里。

    7、行為懶散,做事拖拉。寫字很慢,但比較認真。

    8、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如:筆、本子、錢等。如果是在地上撿到的東西,就偷偷地據為己有。

    9、經常用偷拿到的錢買很多東西,送給別人,希望有人能喜歡她,跟她玩。

    10、英語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不是滿分,也很優秀。

    11、對自己的學習用品或其他物品特別珍惜,很少弄丟或損壞,如果丟了她會到處找,找不到會很傷心。

    以上是我對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點和出現的問題很多,在諸多的缺點和問題中,以偷拿別人的東西尤為突出,這也是引發眾多問題的根源。但也不乏優點的存在,如:英語成績特別優秀,寫字認真,愛惜物品等。每當面對這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她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教師的愛心和責任感都告訴我,這個孩子需要幫助。我決定從“偷拿東西”這個根源入手,揭開孩子心頭上那層陰暗的面紗……

    一、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經過和心心媽媽及以前教過她的老師交流,了解到一些情況:

    1、小學一、二年級時她就經常從學校拿一些小東西回家,如:橡皮、鉛筆、粉筆豆。當時父母也對此教育過她,后來就沒有太在意。

    2、一、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經常被老師留下補課,學習興趣不高。

    3、三年級時,由于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級連續換了好幾個老師,她的學習成績更差了,后來干脆伸腿不干了,據說她當時是被“槍斃”了(老師不管了)。我看過她三年級數學書和快樂園,上面全是空白。

    4、心心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功課回家輔導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會做的地方,家長的態度很粗暴,經常打罵孩子,埋怨孩子笨,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以至于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媽媽讓她做什么,她偏不做,讓她往東,她偏朝西,對她表示關心的時候,孩子卻漠然視之,理解不了家長的良苦用心,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綜合她的行為表現,我做出了一些分析:

    1、由于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她擔心同學們瞧不起她,感到孤立無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學們交流,一個朋友也沒有。因為心思不用在學習上,就總是琢磨著怎樣才能偷拿別人的東西,慢慢愈演愈烈。

    2、在家里跟家長不溝通,感到媽媽對她的愛護是多余的,父親的溺愛,也是她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的上的主要原因。

    3、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沒有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增強這種心理的發展。時間一常,對她成長產生更多不良影響。

    4、由于做了錯事,害怕身邊的人知道,擔心被拆穿,所以心情總是很郁悶。當發現沒有被發現時,又特別興奮,滋長了下次犯錯誤的心理。

    當問她為什么要偷拿別人的東西,是媽媽不給你買嗎?她的回答很讓我吃驚:媽媽給我買,但用著別人的東西,我心里特別舒服、開心。問她知不知道這樣做不對時,她說:知道,但控制不了自己,看見了就想拿。害怕嗎?她禁不住哭了:怕,怕極了?小小女孩的心里,竟有這么多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矛盾。

    二、共同商討,擺脫心理困擾。

    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努力,幫助打開孩子的心結。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這樣在家里,父母就能協助老師做好課后輔助的工作。心心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我建議心心媽媽多跟孩子溝通和交流,如:每天都爭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孩子感受到最關心自己的人還是父母。因為這個孩子比較厭學,剛開始聊的內容盡量不要談學習,就隨便聊,孩子想說什么,就跟她聊什么,等過一段時間,父母跟孩子的關系緩和了,再慢慢往學習上靠,問問今天學的什么,在學校有什么開心的事,老師有沒有表揚等。孩子哪怕有點滴進步,家長一定要抓緊時機狠狠的表揚她,讓她品嘗成功的甜頭,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動力。

    2、架起溝通的橋梁,用愛關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復自信。

    最初我們溝通時,心心并不誠實,經常編造一些幼稚的謊言,想欺騙我,蒙混過關。當謊話一次次被拆穿,老師仍然不言放棄時,孩子心頭的冰開始融化了。隨著時光的推移,我贏得了她的信任,從我經常找她談話過渡到她會主動跟我交流,有時分享快樂,也有時傾訴苦惱。她開始愿意聽取我的建議,并努力的配合。例如,她問我自己心里特別想改掉以前的壞毛病,但有時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該怎么辦?我告訴她,要想改掉壞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堅強的毅力,更需要堅持,老師對你很有信心。還教給她一種心理戰術,以后再控制不住自己時,就把它當成一次考驗,看看你能不能戰勝自己,順利過關,每戰勝自己一次,就在心里表揚自己一次。她笑著點頭,表示接受。以后我隔三差五就悄悄的問她,怎么樣?笑容告訴我她成功了。

    3、打造機會,增進和同學之間的溝通。

    我還特意在班隊會上為心心打造了一次和同學溝通的良機,(我提前讓心心媽媽準備好了很多筆),首先她誠心誠意的向同學們道歉,并保證以后努力改掉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請同學們幫助和監督。接著心心將神秘禮物送給同學們,(禮物就是那些以前被偷拿走的筆,)當心心把禮物一一送還到同學們手中,說對不起,請原諒的時候,有的同學不好意思,有的同學驚呆了,還有的落淚了,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這個曾經為同學們討厭、老師頭痛的心心能做出如此的舉動,真的很意外。我也備受感動,就趁熱打鐵,真誠的呼吁全班同學都來幫助她,讓同學們明白了“錯誤難以改變,但可貴的是知錯能改”的道理,希望心心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現。有幾個熱心的同學提出愿意和她交朋友,幫助她學習,真是求之不得!相信這些同學一定能以好的行為習慣影響她,讓她慢慢走出心靈的陰影地帶。

    3、咨詢心理專家,尋求科學的心理疏導方法,對癥下藥。

    在我和心心媽媽雙方共同努力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擔心判斷失誤或方法不對頭,怕適得其反。于是,我們聯系了市立醫院的心理專家,進行咨詢。當我們把孩子的種種表現反映給心理醫生后,初步被診斷為“兒童行為障礙”,而且從現在孩子的各種表現來看,所患的心理疾病比較嚴重。

    通過咨詢,我們對這種疾病有了更多地了解,原來心理治療不是單方面的,雖然出現問題行為的是孩子,但是父母的心理也有需要調適和改變的地方。有些家長帶孩子來,認為只要孩子改變就好,不認為自己的教養方式需要調整,通常這種的治療效果有限,孩子或許治療期間有些進步,但治療關系結束后,沒幾個月就復發的機會很大。

    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和老師積極參與治療的過程,同時把在醫院所學到的行為改變技巧,和心理調適的方法,在家里、學校實行看看,若做起來有問題,下次來醫院時,再和治療師好好的討論。等到方法學習得差不多了,孩子的情況進步到令人滿意時,便可暫時中止治療關系,或拉長治療期間。行為障礙的孩子,雖然難以處理,但是耐心地配合治療,總是有慢慢改善的機會。

    有了心理醫生的指導,我們對治療充滿了希望。

篇6

〔關鍵詞〕創傷適應不良 心理健康 心理輔導 樂觀

一、輔導對象基本情況:

2009年我到一所村小支教,在我所教的六年級中,有這樣一個孩子――姓名:小濤,男,13歲,身強力壯、學習成績優異。剛到學校上課時,他的班主任老師就告訴我要多關心這個孩子,,我一直認為是因為在村小能遇見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不容易,班主任是希望我特別關注一下他。隨著我對他的接觸越來越多,才發現他一直沉默少語,課堂上幾乎不發言,下課后也不和其他孩子們一起玩耍,我和他四目對視時,他的眼神充滿了憂郁和疲憊。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經過我多方面的了解和打聽,才得知他原本有個很幸福的家庭,好景不長,他的爸爸出車禍當場身亡,從此媽媽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爺爺奶奶靠做農活來撫養著正在讀書的姐姐和他,同時還要照料一個才3歲大的妹妹。他不得不一邊學習一邊幫助家里做農活,照顧媽媽、妹妹,而自己心里還要承受著失去父親的悲痛。難怪那么小的孩子會表現得沉默寡言,太令人痛心了!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從家中出現突如其來的變故之后,小濤身上就表現出這樣的問題,但出現問題后由于與他的母親無法進行交流,爺爺奶奶是典型的農民,而且他們也還陷入在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之中,所以要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是有一定難度的。一次,我和他的班主任親自去了他的家中,他家離學校大概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全是泥濘路,每天這兩趟路就已經夠孩子累的了,見到他的爺爺和他談起孩子時,他說:“這孩子很懂事,在家里什么活都要做,從他爸爸出事以后,就不愛說話了。現在我們負擔很重,我打算讓他讀完小學就不讀了,幫著家里做事!”說著這位老人家也是不停地搖頭嘆氣,老淚縱橫。小濤在一旁聽見爺爺的話,眼神更加凝重了。

三、對輔導對象行為的評估與診斷:

一想到他的家庭狀況和他爺爺說的話,怎樣才能挽救這個孩子?怎樣才能讓他安安心心地讀書?回家后我徹夜無法入睡,于是再次認真地查閱了有關心理教育的書籍,經過多方面咨詢以及和同事商討,我將小濤的癥狀認定為社會適應不良問題中的創傷后的適應不良。所謂社會適應不良,就是指由自然或社會環境的變化或影響導致的個體心理幾生理失衡的不良狀態。由于重大創傷事件導致的個體無法適應正常社會生活,就是創傷后的適應不良。

四、輔導的目標及方案:

作為小濤的老師,我必須給予孩子相應的幫助和心理疏導,但是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他爺爺的支持和配合,必須將他爺爺的思想工作做通,他才能配合我們輔導好這個孩子。所以我多次與小濤的爺爺進行交流和溝通,告訴他如果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更消極,這樣更會毀掉他的一身,他的這種心理是完全可以恢復的,但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里再困難也得要支持孩子上學,現在起孩子由我們一起來負擔,家務活他能做的必須做,但是前提是要保證他有足夠的時間學習。聽了我的話,他的爺爺很感動,也同意繼續讓孩子讀下去。于是我們制定出了我們的目標:讓孩子建立自信、認識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長處,徹底從陰影中走出來,多與人溝通,多參加集體活動,努力學習,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個健康、快樂、尊重別人的人。

具體輔導方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重視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針對他學習成績優異,多在班上鼓勵他,加強他的自信。2、動員所有他的任課教師給予其更多的關注,要讓他感到老師可近可親、值得信賴。3、鼓勵班上的孩子多與他接觸,多和他談心,所有集體活動都安排他積極參加,讓他不舉得自己孤獨。4、爺爺平時在生活上也要多關心他,鼓勵他好好學習,不要讓他感到家庭的壓力。5、發動我自己身邊的朋友組建了一個基金會,每月按期支助他的生活費,減輕他的家庭負擔,讓他感到社會的溫暖。

五、輔導的過程:

1、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他的成績優異,為了他能順利考上重點初中,我要求他每周末到家里來為他查漏補缺,及時為他送去適合的復習資料,保證他能跟上城里學生的進度,同時要求他談談自己一些真實的想法。如果考上初中,那么他可以住校,但還是必須每周到我家里來匯報一次學習和生活情況。

2、營造和諧家庭。我經常與他的爺爺聯系,要求他要全面、客觀了解孩子的情況,保持平常心,能夠讓孩子安靜地學習就不要給他安排太重的家務活,多與孩子談談心,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每月準時送去孩子的生活補助,減輕家里負擔,讓孩子能安心學習。

六、心理健康輔導效果:

經過一段大家共同的努力,小濤順利考上了重點初中,他已經慢慢地從陰影中走出來了,能主動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現在,他已經是一名高二學生了,為了他能有時間照顧家庭,也為了我們能更好地照顧他,當初他升入高中時我們為他選擇了我們鎮上這所普通的中學。令人高興地是他現在進入文科尖子班,成績在班上都非常優秀,而且他經常參加集體活動,比如歌詠比賽,舞蹈表演等,他身邊也有了幾個要好的朋友,每周一他還是按時到我家里來匯報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周末就回家幫助爺爺做農活和家務。

對于小濤的輔導還沒有結束,我會一直延續下去直到他成家立業。我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他今后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一定能成為社會的棟梁。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應該有一絲一毫的松懈與疏忽。我們要運用教師的綜合素質去影響他們,通過我們的笑臉創造和諧,了解他們的個性和內心,讓他們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篇7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中學,226001)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與個體接受心理輔導不同的是,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將全班(40~50人)作為大團隊,或以15人組成小團隊,使學生在一個較為熟悉的人際環境中,自由地表達、聆聽、活動、學習、感悟。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到思品課教學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蘇人版初中思品課教學為例,筆者設計了幾個行之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方案1】 認識你、認識我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自尊自信”、第二單元“善于交往”的主題,結合初一新生入學不久,對新同學的認識處于“半生半熟”階段的特點,為了加強學生彼此之間的了解,促進友誼的發展,特設計“認識你、認識我”活動:

1.活動人數:全班。

2.活動時間:15~20分鐘。

3.材料準備:筆和問卷。

4.活動步驟:

(1)將學生以2人為1組,分成若干小組。

(2)各人在與小組伙伴交談之前,先看看問卷(如圖1),然后再進行交談。

(3)交談后,各人按照對小組伙伴的了解和猜測,在問卷上寫上答案。

(4)交換答案紙。各人讀出小組伙伴對自己的看法,對于不準確的地方,結合自己的現況加以修正。

1.你的伙伴的姓名有何含義?

2.你的伙伴幾點鐘起床?

3.你的伙伴幾點鐘做完作業?

4.你猜伙伴最喜歡什么動物?

5.你猜伙伴最喜歡什么運動?

6.你猜伙伴最喜歡閱讀哪一類書籍?

7.你的伙伴在班級中要好的朋友是哪幾個?

8.你猜你的伙伴有什么雄心壯志?

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一個不太熟悉的團體中較快地認識到身邊同伴的愛好與特點。步驟(2)著重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技巧,對小組伙伴而言,則是一個傾聽和分享的機會。此項活動的總體目標是要學生初步樹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和接納別人的意識。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團體中的成員,尋找其他成員與自己的異同點,從而促進友誼的發展,提高彼此之間的接納、尊重,有利于一個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的團隊的形成。

【方案2】 了解父母特質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人不能選擇父母》的教學內容,基于現實生活中父母與青春期子女之間存在溝通難的問題,特設計 “了解父母特質”活動:

1.活動人數:15人。

2.活動時間:30分鐘。

3.材料準備:紙筆。

4.活動步驟:

(1)成員圍圈而坐,每人1張紙、1支筆。

(2)在5分鐘寫下7種特質,是你父母所擁有的而你最欣賞的。

(3)輪流分享具體事例。

(4)當一個成員分享完畢后,讓其他成員從中選出幾項與自己的父母相同的特質。

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發現、通過自己的心去感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父母的優秀品質和長處,以及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為子女樹立的良好榜樣。讓他們體會到——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盡管父母對子女愛的方式各異,但其本意都一樣,都渴望兒女成才和幸福。

【方案3】 同舟共濟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九年級第二單元“合作誠信”的主題,基于當前初中生的責任意識欠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這個現實,特設計“同舟共濟”活動:

1.活動人數:全班。

2.活動時間:10~15分鐘。

3.材料準備:每隊1張報紙(預備數張報紙做后備之用)、領隊用的哨子。

4.活動步驟:

(1)組員以平均人數分隊,每隊5~6人,男女生比例相仿。每隊分派1張報紙,將報紙鋪在地上。

(2)領隊發出信號后,每隊成員盡量一起站到報紙上,不可弄破報紙,弄破則另取1張報紙補充,繼續游戲。

(3)能夠長時間且站立人數較多的隊為勝。

該活動方案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游戲,讓學生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只有小組成員間齊心協力、互相幫助,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揮出個人的聰明才智,才能共同達到團隊的目標。合作精神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生存技能,教師若通過傳統的課堂傳授的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很難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該活動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什么是合作,產生了觸及心靈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對初中生的心理品質及健康狀況進行干預,改變了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的單一說教形式,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相互尊重、配合以及相互接納,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陳秋燕.團體心理咨詢理論在心理素質訓練課程中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2)

[3]趙慧群,陳國權等.團隊學習心理準備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6)

篇8

輔導對象:AA A 性別:女 年齡:20歲 年級:高中一年級

父母文化水平:父親小學 、母親不識字

背景資料:家庭組成成員有父親、母親、弟弟;這名學生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在普校隨班就讀9年。初中畢業后,考不上健全高中。回流到日照聾校八年級,后轉入我校九年級就讀,一年后考入我校聾高中。

家庭教育狀況:其父母親因為孩子小的時候發燒耽誤治療引起聽力殘疾,對其心生愧疚,嬌慣異常。

二、個性特征

(1)行為習慣差。從小學一年級在普校隨班就讀,因為聽力殘疾,老師和同學們和她存在溝通障礙,老師對她的管教較少,父母一味放縱,導致其行為習慣差。

(2)做人做事相當自我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因為自身的聽力殘疾,又從小在健聽人群中接受教育,感覺自己是聾人,其他健全人都應該照顧她。別人對她的關愛,在其看來都是應該的,對她人缺少感恩之心。

(3)對人戒備心理較重。因在隨班就讀過程中,與人相處有過不愉快的經歷,曾經多次被同學們欺負,所以她缺少安全感,不相信任何人。

(4)沒有朋友,同學們都不愿跟她玩,誰也不愿跟她坐同桌。

(5)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因為聽力殘疾,較常人少了一條獲得信息的渠道,所以在她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缺少師長的引領和自我的修正,導致她是非觀念扭曲。

(6)學習刻苦努力、酷愛美術。能考上一所理想的聾人高校,是她的理想,所以她學習非常刻苦,但是很遺憾的是因為她一直在普校就讀,知識上虧空較大,特別是她的語文水平偏低,制約了她各科學習成績的提高,自身智力水平平平,學習成績一般。

(7)自卑對人有一定的攻擊性。她的自卑表現形式也和一般的孩子不同,她的自卑表現為對人的攻擊型,總是和同學們爭吵,用這種形式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

以上是我對孩子的一些了解,孩子的自身的缺點和出現的問題很多,在諸多的缺點和問題中,以自卑感,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是非觀念差最為突出,這也是引發眾多問題的根源。但也不乏優點的存在,她學習刻苦努力,生活很節儉。每當面對這個孩子的時候,我總是想: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她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即使有一天,她真的升入高校,她怎么如人相處?將來怎樣步入婚姻生活?教師的愛心和責任感都告訴我,讓她學會做人,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從頭培養一個20歲大姑娘的情商是多么的必要。這個游離于聾人和健全人圈子之外的“邊緣人”,需要我的幫助,需要我幫她揭開心頭上那層陰暗的面紗……

三、診斷分析:

結合與家長交流及她的綜合表現作如下分析:

(1)自卑。她從小在健全人圈子中生活學習,感受到自己與她人的不同,聽力殘疾使得她自卑。有極強的自我保護意識。自卑心理使她處處提防,以防別人傷害自己,對于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指責,表現為直接對抗,爭吵或摔打物品。

(2)不能與人友好相處。隨班就讀時,父母的嬌縱、老師的不管不問、同學們的不理睬,使她不會如人相處,自己感覺只要我脾氣大,別人就不敢欺負我。什么事情別人都不會真心為我著想,只有自己去搶去爭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至于在爭搶的過程中,別人的感受完全不必理會。

四、輔導對策

根據她的心理問題,我重點培養她的自信心,讓她學會與別人交往,引導她感受生活的美好,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觀,逐漸養成健康的個性。

(1)用愛的力量把她拉向學生中間。針對她的情況,我在班級中召開了“我們是一家人”、“一個都不能少”等主題班會,教育全班學生也教育她,讓孩子們形成我們是一個集體的觀念。在學習生活中,當她和同學出現矛盾時,我沒有簡單的批評指責,而是想方設法讓她認識到同學們對她的包容。我為她舉行了生日會,學生們只做了“VCR”,給她送上了溫暖的祝福,精心為她準備了禮物,讓她感受到老師們和同學們對她的愛,放下戒備,敞開胸懷,融入集體中,與人和諧相處。

(2)消除她因為聽力殘疾而帶來的自卑心理。多次找她談話,告訴她聾人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我給她找來了許多聾人自強明星的事跡,和她一起學習,分析她們成功的原因,讓她明白不能改變的是聽障現實,但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心境,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坦然面對聽障現實,成就美好人生。

(3)幫助她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根據她隨班就讀的獨特經歷,結合她自身語文水平不高的現實情況。在班級中開展“三人行活動”,把班級中的九名學生分成三組,該生出現是非不明的情況時,要求學生用表演小品的形式,重現情景,兩人表演,一人點評。有時可能三組的點評意見不同,允許學生爭論,。最后由該生談感受,教師加以點撥指導,用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引導她,慢慢形成她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人生觀。

(4)教育她學會感恩。利用母親節這一契機,我讓她談談自己的母親,引導她說出母親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對她無私付出的具體事跡。我又讓她談她給母親做了些什么,她羞愧地低下了頭。我和她一起給她的母親寫了一封信,讓她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該生聽力較好說話比較清晰),據她媽媽反饋,在她讀信的時候抱著媽媽泣不成聲。隨后的一段時間,我要求她從感恩父母做起,把感恩的種子成功植入她的心田。在要求她感謝社會對聾人的關愛,感謝身邊的每個人,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觀念,帶著一顆感恩之心快樂生活和學習。

(5)對她進行正面鼓勵。抓住她學習刻苦努力這個優點,在班里表揚她、鼓勵她,從正面進行引導,告訴她學習雖然很重要,但是與人友好相處比學習好更重要。

篇9

“任何較為復雜的實踐活動都不可能通過簡單套用某一?F成的理論就可獲得成功;恰恰相反,由于對象與情境的多元性與復雜性,所有的實踐不可能被完全納入任何一個固定的理論框架”,“我們應更加重視‘實踐性智慧’”,“借助于案例進行思維”,“作為反思性實踐者,應當高度重視案例(包括正例和反例)的分析與積累,并能通過案例的比較獲得關于如何從事新的實踐活動的重要啟示”[1].個別輔導是數學教學的常規工作.如何提高個別輔導的效果、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很值得研究.因此,本文選取案例研究法對數學個別輔導進行探究.

1.1 “說數學”的界定

“說數學”是數學交流中的口頭交流形式.“說數學”是指個體用口頭表達自己對數學問題的具體認識、理解,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路、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學習情感、體會等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說知識”、“說過程”、“說異見”和“說體會”等環節.它們分別是指口頭表達具體的數學知識,個體解決某數學問題的過程,口頭表達個體對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和結果的不同看法,個體探究某數學問題后的情感與體會[2].

1.2 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可界定為個體在數學學習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在各種社會生活情境中積極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各種問題,發揮數學應用價值,實現自身與社會持續發展的最基本、最具生長性的相關數學素養.這些素養涉及數學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個方面”[3].六個數學核心素養分別是數學交流、數學推理、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數據處理能力、數學建模.“數學交流”是頂層的基礎性目標,即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過程,能夠掌握基本的數學符號、語言,并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數學符號語言,通過口頭、圖表或是書面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在理解他人觀點或是具體問題時能選擇恰當的數學術語、符號、圖表等工具進行表征,以及學會傾聽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思維方式,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他人觀點進行分析與評論,在主動構建論據與他人交流的同時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維[3].

看到她的解答,我很吃驚,想不到將角進行轉化真的能做出來.此時,我看完解法2后馬上說:“真的可以哦!你很厲害啊!我剛才的想法是錯誤的!”憑我的工作經驗,我覺得這是一個“說數學”的好機會,讓這個兩年前我任教過的學生“說數學”.我對學生L說:“你的解答很好!你能告訴我這道題考查什么知識嗎?”(“說知識”)學生L看著解答說:“如果用你的做法來做第(1)小題,那就考查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第(2)小題考查基本不等式,求三角形的面積的最值.”“對,很好!你現在看來,這道題的解答步驟是怎么樣的?”我繼續問.學生L看著解答,不是很順暢地說:“我認為,第一步是,看到題目的條件之后,要選擇到底要用正弦定理,還是用余弦定理;第二步是,將題目條件的sinA+sinB=(cosA+cosB)sinC化簡;第三步是,想辦法得到有一個內角是90°或者邊長符合勾股定理.第(2)問呢?是求面積的最大值,肯定先要將面積表示出來,那就用S=12absinC=12acsinB=12bcsinA了.”接著我說:“說得很好的!不過我覺得思路上可以更加優化.我們審題時,要將題目條件和問題聯系起來.就第(1)小題來說,我們應先看問題:證明ABC為直角三角形.要證明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方法有兩種:一是證明其中一個內角是直角,二是證明其邊長符合勾股定理逆定理.這時候,再看題目條件適合我們選擇哪一種方法.” 學生L滿意地點頭.我接著再問:“你自己在之前做這道題時,遇到了什么困難啊?”(“說體會”)學生L害羞地說:“我平時做三角解答題,在選擇用正弦定理還是余弦定理上不熟練,有時也會計算出錯.對于這道題的第(2)小問,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無法將S=12absinC和a+b+c=1+2聯系起來,卡住了.”我追問學生L:“你現在對這習題的解題思路和具體解答清楚了嗎?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學生L回答:“沒有了.老師,我覺得我剛剛做的將角轉化的解法好像有一個規律.我想說一說,你看對不對?”我馬上贊許地回答:“好啊.你說吧”.她很高興地說:“sinA+sinB=(cosA+cosB)sinC有三個角,我覺得就是要將其中一個消掉,我剛才是用A+C來代替B,后來也用到B+C來代替A.如果不是這樣,真的可能做不出來.”我十分高興地說:“太好了!你說得很對.在數學解題中,消元是十分常見的解題思路.以后要繼續加油學習數學哦!”

3 案例分析與討論

“說數學”作為一種口頭數學交流形式,在數學個別輔導中也可實施,對促進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具有獨特作用.

3.1 “說數學”能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水平的提高

“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整合發展,是當前科學教育實踐和科學教育研究的共同期待”,“真正的科學(包括數學)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多個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往往是在某一主題下融合多個關鍵能力的培養,某一關鍵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多個主題下以不同的側重點反復進行.”[4]

按照學生獲得的先后順序和難易程度,數學素養的表現水平可以由低到高分成3個層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過程與方法、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以數學素養提高為目的的數學教育,要求學生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和原理,具備一定的運算、抽象、推理能力,能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5].素質與素養密切相關.素質是指人的先天遺傳特質和后天形成的能力,含有先天遺傳特質的成分,而素養主要是靠后天的學習實踐活動形成的,也就是說,素質中有些東西是不可教的,也不可學的,而素養是可以培養的[5].

在上述案例中,女學生L在做習題1時存在困難,來找我答疑.我在與她交流的過程中,抓住了“說數學”的契機,要她獨立完成解法2,促使她強化了三角恒等變換的知識復習,加深對化歸與轉化思想的認識.通過我的多次提問(啟發誘導),女學生L都給予了及時回答(“說”).她的回答既有知識層面的,也有技能層面的,還有感想體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的.如此的“說”改變了傳統的答疑就是“老師提供解答”的形式,是在師生互動交流之中完成了答疑,喚醒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實現了知識的鞏固、轉化、遷移以及應用,能促使學生對習題所考查的知識與技能有更深刻的認識,促進學生回顧解題的過程與運用到的方法,還有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把“說”和“寫”相結合,如此處理一道題的答疑,考驗教師的教學智慧,不是枯燥的知識傳授,而是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使得學生回顧解題過程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了女學生L的數學素養的提高.

因此,“說數學”不僅關注數學知識,還關注數學學習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水平.

3.2 “說數學”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

學生的數學推理、運算能力、空間觀念、數據處理能力、數學建模等情況光靠書面解答能全面反映出來嗎?不能!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對數學概念結構的把握、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和信念、對數學精神與思想和方法的領悟、對數學思維的掌握與運用等并非僅僅通過紙筆測驗可評價的.光看上述學生L的解法二,我們能看得出她的數學推理、運算能力水平,但無法了解她的數學學習態度、信念等.“說數學”屬于出聲思維方式,是“與他人互動”和“與自我互動”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老師通過學生L的“說數學”,在互動中能較好地了解到她的學習情感態度與信念.“說數學”是傳統的紙筆測驗評價的有效補充,通過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并在理解他人觀點或是具體問題時能選擇恰當的數學術語、符號、圖表等工具進行表征,以及學會傾聽來自他人(老師)數學思維方式,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他人觀點進行分析與評論(“說異見”),在主動構建論據與他人交流的同時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維,能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

3.3 “說數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一個人成功應對實際生活中某種活動或行為所需要的“勝任力或競爭力”,它是由完成該種活動或行為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多種素質要素構成的綜合性素質或整體性素質[6].當今社會要求人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其中交流能力特別重要.數學教學不僅是數學學科知識的傳授,也需發揮積極的育人功能,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人做出應有貢獻.數學學習過程有時會因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嚴謹性等特?c而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其實,只要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敢于交流、懂得交流、善于交流”,那他們就會學得開心,學得有勁,信心百倍,增強數學學習興趣.學生應該在數學學習中鍛煉和提高綜合素質,不僅是懂得解題.書面解題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全部.“說數學”也是數學學習方式之一.素養是可以后天培養的[5].因此,數學教師應通過數學教學承擔起培養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責任.

在上述案例中,學生L在看了我的現場解答之后,在我的引導下“說數學”,反應很敏捷,口頭表達順暢且有條理,準確性高,思維活躍.這充分表明學生L對習題1在解法1的學習的基礎上,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能在很短的時間里想到解法2,這是不容易的.能在我面前流利地“說知識”、“說過程”、“說體會”,說明學生L在數學學習中“敢于交流、懂得交流、善于交流”,具有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數學個別輔導(答疑)較多是“學生問,老師答”,老師給出的往往是書面解答,較少口頭解釋,極少關注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體會等,至多就是老師談談自己是如何想到解題思路的,提提解題的注意事項.可是,個別輔導應該是師生個體之間交流互動的最佳時機.教師應該把握契機,提高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篇10

據了解,安丘金冢子鎮有一養鵝大戶在涼泉村。理事長張景霞是當地出了名的能人,前幾年引進優質鵝種五龍鵝,現繁殖鵝種3000余只,同時帶動了當地的養殖業。

調研中,理事長張景霞女士講述了養殖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以及出資修路,做慈善公益事業的感人事跡!

鏈接:

五龍鵝養殖現狀和前景分析

1、五龍鵝養殖現狀

我國是世界水禽第一生產大國。 2003年我國鵝存欄量為2.16億只,占全球存欄總量的87.4%,鵝年屠宰量4.94億只,占世界屠宰總量的92.6%。產品出口歐盟、東南亞及日 本、韓國和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可見中國水禽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優勢地位。鵝可以食草,符合我國大力提倡“種草養畜”的發展方向。鵝還具有易飼養,抗病力 強,其產品相對藥殘低,食品安全性高等特點。所以鵝業是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畜牧業中最具競爭力的領域,將成為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 之 一。

隨著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無污染食品的需求加大,鵝肉在國內的需求量也明顯增加, 逐漸形成了一個北繁南養、北養南銷的中國鴨鵝產業新格局。

2、 鵝產品的優勢特征

鵝肉的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為 22.3%(鴨肉為21.4%,雞肉為20.6%,牛肉為18.7%,羊肉為16.7%,豬肉僅為14.8%)。脂肪含量為11.20%(瘦豬肉為 28.8%,瘦羊肉為13.6%),而且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瘦豬肉、瘦羊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鵝肉與雞鴨肉相比產熱量高、脂肪溶點低,易于 人體消化吸收,氨基酸含量也比肉仔雞高。鵝肉味甘美,有補陰益氣之功,暖胃開津之效,緩減鉛毒之能,是一種保健食品。

目前,形成許多各具特色的鵝食品,諸如燒烤鵝、臘鵝、咸水鵝、及鵝肉火腿腸、鵝肉香腸等,鵝以食草為主,疾病較少,無農藥和預防藥物的污染,殘留量低,屬于綠色食品,發展鵝業有豐富的品種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養鵝業最早、最多的國家,有適宜多種環境不同類型的優良品種20多個,種源充足,可供飼養者品種選擇的余地大。

養鵝投資少、成本低、周期短、收益高。鵝是草食性家禽,只需補充少量精料,其肉料比為1:0.8―1.5(豬的肉料比是1:3.5―4.5,肉雞是1:2―2.5,肉鴨為1:2.6―2.9)。在普通生產條件下一只商品鵝從鵝苗長到體重3千克,僅需飼養65―70天,耗用精料10千克,若種草養鵝,僅需精料6千克。養一頭豬所需的飼料 可以養100只仔鵝,而產肉量是豬的3倍。鵝的抗逆性強,對飼養設施條件要求不高,對環境氣候有很強適應性,抗病力強,疾病少,生產中藥費支出低。曾有人 分析計算,飼養加工一只鵝的綜合效益可達3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