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發范文
時間:2023-10-24 17:3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開放式的學習環境應運而生
所謂開放的學習環境,就是包括豐富的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在內的有利于促進學習者主動學習和個性發展的學習空間。而這種學習環境對傳統學習環境提出了挑戰。傳統的學習環境在當前的信息與學習時代日益暴露出更多的弱點,諸如學習目標死板固定、教與學方法單一、學習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隨著學習者對自身認識的加深和對自身需求的提高,迫切要求改革這種狀態。開放式學習環境的創設因而顯得尤為迫切。
綜述相關資料,創建開放的學習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如下圖:
二、應用“微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放式學習環境建設的六要素
下面,分別從開放式學習環境的六要素來闡述利用“微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1. 學習場所:不局限于學校的教室或心理咨詢室,把學生的學習場地擴展到“微信群”或者一對一的遠程輔導中。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需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心靈雞湯、心理舒緩技巧的推送,采取“不求你發言,只求你點贊”的策略,即讓群成員都需查閱推送的內容,但并不強迫他們發表見解,有意愿的群成員可以自由地發言,達到圍觀學習的目的,同時也發揮了“微信”的教育作用。
2. 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豐與貧,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但往往每個學校只有1―2名心理健康教師。為了打破這種局限,我們可以利用微信組建心理教師群,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團隊,讓校內外、區內外、市內外的心理教師、心理專家成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顧問,為學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出謀獻策。同時也組建同質微信群,即幫有同樣心理困擾的學生組成微信群,讓他們在同質群中,發表自己的感受,發揮“同病相憐”的撫慰作用。當然在同質群中,一定要有部分心態積極的學生群體和心理教師群體,這樣做的目的是不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還利用了同伴效應,擴大心理教育的效果。
3. 教學方式: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化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興趣和需求出發,在微信功能的支持下,按需定制個性化的學習主題,將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欲望轉化為主動汲取的學習行為。讓他們自發的組織“學習圈”即微信朋友圈,隨時隨地的展開交流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使得漠視人這一學習主題的“異化學習”,回歸為學習者可以感受到自由與創造的“快樂學習”;使傳統的以“教”為主的“課堂”,發展為以“交流”為主的網絡在線“學堂”,使學習者、教學者和學習環境各要素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相互適應,呈現出開放自由、和諧共生的狀態。
4. 評價方式:傳統教學的評價方式,是水平測試。實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方式可以大膽的改革,這除了源于本學科的性質不同于其他考試科目外,還包括“微信”本身的功能為教學評價提供了開放的場所。因此,應用“微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可以更加開放,除了在線完成反饋問卷外,還可以采用“微信群”中所有成員互評,外加發表心情說說等方式進行學習評價,將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發展,以多主體參與評價、發展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多角度詮釋評價的結果。
篇2
關鍵詞:建構主義視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5)-01-0040-02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是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知識理念,認為知識是人類主動建構而形成的,不是客觀產生的。
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重視建構的學習理念,重視學習者本身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知識,也重視學習者現有的知識體系,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話語權,力主開展對話式的學習模式與方式,重視各種學習環境的創設。
三是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習對于知識與意義的積極主動建構,主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各種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主張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育者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與方式。
(二)建構主義教育的思想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具備建構主義的理論和思想能力。這對于當下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們具有很大指導意義,那就是不斷用新的哲學理論來發展建構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論體系。
二是要求創設師生互動的環境與氛圍。這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要要創設學生喜歡的環境和場域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要求教學務必要以學生為心,關注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學習基礎、學習方法與手段。這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要求整個教育工作務必要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科學理念,讓之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信念。
四是要求教學堅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要求的相關原則。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那就是要求當下高校教師在開張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建構主義原則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不高的成因
一是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落后陳舊。這種主要體現在當前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科學化的教育理念堅持不夠,導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教育模式與平臺等的科學化設計與建設 不夠;協調整合的理念堅持不夠,這就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科教育、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整;國際化與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對外開放不夠,吸收發達國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不夠。
二是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上滯后落伍。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變化和訴求來調適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話語表達方式、課程構建;同時與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學科的專業教育的內容體系銜接不夠,顯得很封閉單一,這就導致了當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是教育模式和方式上創新整合不夠。這主要體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選擇的教育模式很多不符合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比如互動性教育模式沒有真正廣泛開展起來、學校與家庭協作教育模式沒有形成、網絡心理教育模式開展乏力等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四是教育的師資建設上質量不優良、數量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教師專業性和科學性不夠,尤其那些非心理專業的教師們;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和精力投入不夠;另外真正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非常稀少。據筆者調研,一些二本院校幾萬學生,就那么十來位心理專職教師。
五是教育地位的邊緣化與面上重視的不對稱對等。這主要體現在學校重視的落實不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處于一種邊緣化的狀態,從學校領導層、學工系統與一般教師,雖然口頭上重視,其實在行動上沒有真正得到重視。這些都彰顯了高校各個層面的工作人員對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認識和認同不夠,導致沒有形成一種真正齊心協力的共識和行動。
六是學生本身的復雜性和社會環境問題也是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難以提高的一些原因。任何一種教育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環境和教育對象的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一樣受到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影響。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心態、就業心理與網絡心理問題異常嚴重,加之社會轉型下的一些負面影響造成高校學生的不平衡心態復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
三、從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視角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徑
建構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思想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視角和思路。
一是重塑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發展。堅持學生為本的價值取向,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圍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成長情況去構建更新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等各個層面;堅持科學化和系統化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務必要遵循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成長規律和高等教育規律,力求科學化運行。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一個系統去處理,力求其內部系統和外部系統的整體協調運行;堅持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一定要始終放眼全球,努力吸收世界各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同時,要求高校將信息化理念貫竄于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信息化運行。
二是注重教育內容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注重根據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新特點、新要求,不斷調整和重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同時,注重這些內容的話語系統要切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用語習慣。
三是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不斷創新,努力構建師生對話互動的教育模式與方式,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朝氣。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充分采用現代網絡系統,開展網絡教育,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移動式發展;將大學生心理教育納入到整個學校專業教育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視域中,推行一種宏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從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教師隊伍等進行科學整合創新;多方設計和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和形式,推動體驗式教育模式不斷行進;注重校園環境、網絡環境和課堂環境、家庭環境等的建設和開發利用,充分構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的互動平臺。通過這些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以此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斷增強其實效性。
四是抓好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與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性。這就要求高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雙師型能力培養,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大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大學生養成一種自我調適、自我排解心理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為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供諸多的思路和框架,從理論上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實踐上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運行具有諸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我們將用建構主義教育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還要注意克服建構主義思想的一些負面東西,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付先全. 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啟示[J].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102-103.
[2]鄭太年. 知識觀、學習觀與教學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三個層面[J]. 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5期,32-36.
[3]張宏遠. 建構主義理論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年5期,100-101.
[4]郭玉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癥結與對策[J]. 教育與職業,2014年20期,88-89.
篇3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職教育;教學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職院校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當代高職學生面臨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體現出更加豐富的思想觀念,心理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如何與時俱進調整實施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基于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發展新環境的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校園環境與社會環境的不斷走向融合,高校已經不再是與實現社會相隔離的象牙塔,信息技術發達和高校辦學面向社會的進程使社會的各種信息直接進入高校,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不斷得到推廣,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即可大比例參加頂崗實習,直接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直接參與社會生活,他們需要處理的社會關系,需要認識的各種問題與以往的學生相比大大增加,他們直接發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認識復雜化,市場經濟規則大量滲透到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是校園生活,他們在確定人生目標的問題上,還是在學習方式、就業觀念、生活方式等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困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高職學生思想成長還帶來一些新變化,即當代高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更加重視自身的利益,追求平等和公正,具有較強的自主自立和自由意識,發展意識也大為增強。這促使他們其越來越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努力維護自己平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益,更加關心自己的素質提高和發展前景。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讓網絡成為重要的信息平臺,并且這一平臺有自由、開放、交互性強的特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為高職學生拓展了學習空間,開闊了視野。開放的網絡也給思想心理未成熟的高職學生帶來了不健康的思想價值和文化觀念,對高職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網絡的個體性、隱匿性、虛擬性特性,給高職學生提供了一個現實和虛擬相矛盾的不同世界。這些矛盾和問題使高職學生在學習和身心健康上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社會環境是學生思想發展和心理變化的基本促成因素,與時俱進了解這些環境變化,實事求是地去尋找高職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生活根源,是教育者客觀認識學生心理素質上存在的不足,耐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指導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基本策略。
二、立足社會化,服務城市化的策略
高職學生正處于個體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高職學生的社會化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也就是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對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對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可以形成明確而積極預期,因此歡迎心理健康教育。如此,已有的認識基地就成為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修養的正能量。與此同時,已有的認識基礎使高職學生能大體明白自身需求,排斥不貼近其實際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教育者深入實際,在把握學生社會化客觀規律的同時,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差異化需求,了解學生實際存在的心理困難和思想問題,進而把社會化需求與實際生活需要有機結合,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和引導,為取得預期教育效果創造條件。
高職學生社會化有一個基本特征,即高職學生的社會化與他們適應城市化生活的需求有密切的關聯性。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為規模生產服務的,規模生產是城市化、工業化的基本特征。從實踐上看,高職學生畢業后參與社會生產和服務,主要生活在城市,需要適應的是城市化的生活,但是高職學生主要來源于農村,總體上說,高職學生的社會化某種意義上就是他們自身的城市化。當前,高職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如學習環境的變化帶來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變化帶來的心理困境,人際交往上出現的心理障礙,社會價值體系、評價與就業等因素造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等,大多與他們對城市化生活的不適應相關。適應城市化的生活已經成為高職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
從更高層面上看,城市化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高職教育既要落實為我國社會城市化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任務,也是國家實現城市化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陣地。總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服務學生的社會化,而當前高職學生社會化的一個基本載體和內容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一個系統的生活變化過程,這其中有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也包含著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與此相對應的心理環境及其要求的變化,對學生原有的生活來說,新的城市生活伴隨著一個新的生活生態系統需要適應,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回應,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幫助學生適應城市化的生活作為基本目標和策略,也只有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學生所需要的,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并取得實際效果。
基于服務城市化的策略,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教學目標體系、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在目標體系中強調適應城市生活的心理素質與能力,課程標準和內容上要貼近城市生活的實際,教學方法上靈活多樣,重視行為能力的鍛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此外,服務城市化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這是教學實施過程中還不夠重視或容易忽視的方面。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是他們適應工作需要所必須的。職業心理素質以普通心理素質為基礎,也需要相對專門化的心理教育,但是在專門開設職業心理課程不現實的情況下,在普通心理健康教育中適當兼顧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既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堅持以培養實際行動能力為本的策略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以生理素質為基礎,通過學習和實踐而形成,是一個人的心理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的綜合。人們常常只把心理素質看成是一個人的內在心理品質,而較少與行動能力聯系起來。實際上,心理素質最終要通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來體現和評價,心理素質表現在外的行動能力,才使心理素質具備現實意義。即使人們常常認為是純內在的心理活動,也會通過語言文字、表情動作、身體狀態等體現出實際意義。一個學生,他即使在人際交往的重要程度上認識有多高,如果無法在與人交往時實際體現出一定的具體意愿和行動,還不能認為他在人際心理素質方面有多好,相反,這說明其人際交往的心理素質不能適應實際需要。因此,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在提升高職學生心理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確保高職學生在行動能力上體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應該成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實施策略。
堅持以培養實際行動能力為本的策略,必須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作用。良好心理心理素質的體現出來的行動力,包括策劃戰略意圖的主動性,對自身行動的良好自制力,同時能夠去突破自己,實現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或者是自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的事,這些行動力都必須由具體的個體發揮出來,其形成也都需要一個不斷的努力與鍛煉的過程。這一努力和鍛煉的過程就是教育者組織引導學生發揮自身主體能動性的過程。為此,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自覺重視學生行為訓練的作用,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上作好安排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重視行動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行為訓練,積極自主開展行為訓練活動,參加實際生活鍛煉,從中獲得體驗,積累經驗,掌握技巧,提高心理認知與行動能力上的協調性。
堅持以培養實際行動能力為本的策略,要求教育者善于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行動能力的培養過程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過程,在這種程中,教師的主導起關鍵作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能較好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和誘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認識,增強行動的意愿,積極參與實踐鍛煉,并在鍛煉中養成愛思考、重體驗、勤總結、敢行動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啟發式教學模式,既可用于知識傳授,也可用于行為訓練,不失為一種具備良好基礎性、通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彭曉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與對策思[J].西南師 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
篇4
【關鍵詞】信息技術 心理健康教育 必要性 拓展 問題
眾所周知,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維護學生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模式為:活動、體驗、感悟、分享,這幾個過程都是以學生為本,教師只是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一、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據調查,農村高中有60%以上都屬于留守學生,再加上農村高中承受著巨大的高考壓力,又受制于生源素質與教學資源,被迫一切向高考看齊,老師拼命的教,學生被拼命的學,直接導致了單調而枯燥的心理健康課以及“心理咨詢室”的實際效果令人堪憂。因此,這種效率低下、效果不顯的方式亟待解決。
而隨著具有知識性、趣味性,以及瞬息萬變的時代性的新興學科―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成為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給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帶來極大的發展前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必然。
二、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拓展心理健康教育
1.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
瑞士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強調內驅力就是個體在環境和自我交流的過程中產生的,具有驅動效應的,給個體以積極暗示的生物信號。美國的戴維?麥克運蘭認為:成就動機是一個個體追求著個體價值的最大化,或者在追求自我價值的時候,通過方法達到最完美的狀態。
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我們的不懈追求。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學習有收獲,我們務必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內驅力,必須使學生有成功感,即必須激發并維持其成就動機。因此,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含有大量生動豐富多彩的文字、圖表、圖像、動畫、聲音等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同時也可以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信息的數量,加強對知識的記憶,掌握更多的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觀察力、思維力更好的發展。
2.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建立學生心理輔導網站
在校園網中建立一個學生心理輔導網站,進行人際交往、情緒疏導、思維訓練等方面的教學或輔導;指導學生利用網站,進行自我心理測試,學習心理自我調適的方法;還可以在“悄悄話”欄目中,得到老師一對一地交流、指導和幫助。這樣彼此并不見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心理輔導教師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教師還可以運用網絡,在論壇或者博客上發表一些案例或者引人深思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訪問、討論,通過正面引導,讓學生在資料的瀏覽中受到教育啟發。還可以運用QQ等建立討論群,和學生交流思想,探討問題。
3.運用網絡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空間
每個高中生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都希望能擁一個自由的空間,能讓自己的心靈無拘無絆、天馬行空,而他們有著天生的創造力和靈性,他們自由思想的潛能更應該被啟發,具有高水平的、熟練的思維推理和思維判斷能力更應被發展。我們可以運用網絡技術,創設一個自由空間,展現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讓其暢所欲言,引領其進入廣闊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自我教育及自我探究,讓其在客觀情境下自由思考,逐漸將合理的思維法則內化于心,以養成在日后生活中能夠主動“為自己思考”。
4.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我們可以充分運用計算機來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計、分析;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積累素材,還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學術交流、討論、合作研究,這些都可以大大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5.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環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網絡、廣播、電視等手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多運用電腦技術制作美觀大方的宣傳資料,多運用遠程教育的各種便利,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深入人心;鼓勵師生運用心理論壇、網上聊天室、電子郵件等加強聯系、溝通、交流,建立平等、互愛的師生關系,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三、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要關注,長期的人機交流替代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但虛擬環境營造了平等、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其民主意識和展現真實的自我又是十分有利的。因而,有效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正確、合理地運用虛擬環境給學生身心發展帶來的積極因素,避免其負面影響是促進學生人格健康、和諧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路海東主編. 學校教育心理學,2000.
[2]邵瑞珍等. 教育心理學――學與教的原理. 1983.
篇5
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將通過宣傳欄、“陽光信箱”、“陽光小屋”以及與校園廣播站的《心靈之聲》欄目等宣傳方式,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吸引更多學生走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及時與輔導老師溝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積極有效地開展個別心理咨詢工作。
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將設立“心理咨詢日”、“陽光信箱”,并制訂咨詢員值班制度,加強“陽光信箱”管理,落實來信回復制度。每周星期三下午四點到五點開一次“陽光信箱”,并指定咨詢室負責教師進行信件回復,做到來信及時回復。充分發揮心理咨詢的作用,對個別存在心理問題或出現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進行認真、耐心、科學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咨詢教師在交流中應給予熱情真誠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將心理不愉快的感受盡情地訴說。充分發揮紅領巾播音室“心靈之聲”欄目的作用,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和個性的心理問題進行解答。
本著家校教育協同合作的理念,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將協同少先隊大隊做好與社區、家長同心共崗的“三位一體”教育網絡,積極動員與爭取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暢通與建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理性社會系統。熱心真誠地為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出現的困惑提供幫助,并且與教師配合,對相關學生進行疏導,同時幫助改變家長一些不合理的家教觀念,使學校教育工作得到全面的穩固。全方位啟發學生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接納自己,自己幫助自己,自強自立,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咨詢的方式有:電話咨詢、書信咨詢、網絡咨詢、面對面交流等。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每周星期四下午四點到四點四十集中對學生開放。
地址:學校教學樓二樓英語組辦公室,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
三、開設心理講座,加強對師生的心理指導
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將從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出發,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及心理咨詢專場活動,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心理講座,為同學們切實解決一些問題。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成長中的心理衛生”知識講座、“考試情緒的調適”輔導和“小學生消費心理輔導”等進行心理疏導。
鑒于當前學生中產生一些心理障礙有不少是師源性的,而近年來經調查,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為豐富教師的心理知識,提高心理學涵養和科研意識,因此,本學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在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的同時,也將關注教師這個群體,適時請進心理專家來傳授經驗,針對難點熱點的心理現象、問題開展講座。幫助教師加強對自我心理行為的控制和調節,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以促進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斷完善、提升自我,達到良性循環。
四、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設
本學期工作重點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建設,制定各種管理制度,布置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添加有關設施設備,收集整理相關材料和書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檔案資料:①學生心理調查記錄表;②個案記載與分析;③《心靈之聲》廣播稿、講座稿、學生來信;④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文件、論文、課題。保證心理咨詢工作的延續性。在此基礎上,在下學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抽樣摸底測試,并認真進行分析總結,及時向學校進行反饋,并逐步為每個受訪學生建好心理檔案,從而為以后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據。
五、加強網站“陽光小屋”欄目建設,充分發揮網絡交流平臺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聯網,不僅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而且將會促進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互聯網的應用,不僅可以大大拓展教師和學生的視野及交流空間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多維度的心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本學期,學校網站將開辟“陽光地帶”欄目的建設,這將充分發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和輻射作用。
1、建設師生互動交流平臺。
2、加強交流與學習。
篇6
一、建立教育行政主管與專家業務
指導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性較強,且在我國開展的時間與國外相比較短,特別是在個別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危機預防等多方面工作需要專家的研究和引領,單靠教育行政部門推動,其科學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許多省市和地區創造性地統合行政和學術兩股力量,建立了教育行政主管和專家指導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如廣東省成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統籌規劃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依托華南師范大學,設立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負責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項具體工作。上海市教委依托專業培訓機構對學校心理咨詢培訓師進行職業化培訓,依托上海市人事局下設的職業能力考試院,開展學校心理咨詢專業技術水平認證,依托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課的評選,并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實現科學高效管理。實踐證明,教育行政主管和專家業務指導(主辦)相結合的工作推進機制適合中國國情,效果是好的,值得廣泛推廣。
二、建立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
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專題教育
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開展系統的心理健康專題教育,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途徑,與其他途徑相比,體現出更加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系統性,更為有效和直接。因此,應在進一步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同年齡分層遞進、相互銜接的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教育內容體系和課程教材標準。目前此項工作各地已有一定探索,但還未形成公認的成熟經驗,應作為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加以推進。心理健康專題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教育,包括專題講座、校園心理劇、游戲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心理拓展訓練等多種形式。這些內容可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中安排課時,同時注意到心理健康專題教育應以活動為主,避免將其作為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
心理輔導室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場所和重要陣地,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主導途徑,它既要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又要對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及時識別和轉介到相關心理診治部門。例如,天津、成都等多地就已經出臺了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標準和使用管理規范,許多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心理閱覽室和心理活動室等比較完整、功能健全的學校心理輔導室,下一步工作應進一步對心理輔導室工作標準等加以規范。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培訓、
教研制度
按照《綱要》要求,各地各校要逐步配齊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的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逐步增大專職教師配比,可參照福建省的要求,每年學校按照1:1000師生比配備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制訂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價標準,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如廣東省自2008年開始將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納入職稱評審范圍并設定專門資格條件,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和個別輔導的專門人員,應切實通過有計劃的輪訓,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
學校校長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推動者,校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開展,應切實在校長培訓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內容。
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生活中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交往最多的教師,他們通過日常學習生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切實在班主任培訓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培訓內容。
其他科任教師通過各門學科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在學科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內容。
廣東省、天津市等通過培養督導型的專業心理教師(A級)、骨干型的專兼職心理教師(B級)和以班主任為主要對象的普及型的兼職心理輔導員(C級),整體加強了心理教師隊伍建設。福建省實施了“十、百、千、萬”心理健康教師師資培訓工程,即培養10名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和學科培訓帶頭人;100名以上既能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又能承擔科研工作的研究型教師;1000名以上優秀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10000名以上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兼職教師,有計劃分層次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
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建立心理健康教研制度勢在必行。如天津市河西區將全區中小學按地域劃分為10個學片,確定10所示范校為學片中心校。學片中心校設定專人,負責定期召集學片內其他學校的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就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專題研討,就各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組織觀摩交流,做到教研活動常規化,教研內容專題化,教研形式多樣化。同時,要求各校打破校際界限,將本校的心理健康、設備、設施、自己聘請的專家報告等資源,定期向學片內其他學校的師生和家長開放,解決了一些學校硬件資源不足的問題。可見,各地各級教研機構應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
四、建立科研引領機制和專項督導檢查
制度,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強的工作,其科學健康發展離不開教育科研的有力支撐。心理健康教育規劃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教師的培訓、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典型經驗的示范總結與督導等多方面,都需要專業科研人員的大力支持。
廣東、福建、成都等省市成立了以高校和研究機構人員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參與當地心理健康教育規劃的制定,編寫相關教材,開展教師培訓;上海市教委委托專業協會開展示范校評選;多地依托專業科研機構,圍繞心理健康教育重大問題開展教育實驗,引領發展方向。《綱要》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指導,增加經費投入,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科學研究規劃,積極組織相關課題申報和優秀成果評選。
教育督導部門應定期對地方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檢查,確保此項工作的健康發展。目前,許多省市和地區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評估檢查多由教育行政部門自身實施,根據《綱要》的要求,今后此項工作的督導應由專門督導機構負責實施,專門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專項督導,以確保督導不走過程,切實發揮督導、檢查、評價和促進工作的目的。
五、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
家庭、社會教育全過程
家庭和社會是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重要支持性途徑,要求學校密切聯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市教委通過廣泛開展“溫馨教室”建設,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集體建設之中。“溫馨教室”建設包括班級人際環境、課堂教學環境、自身心理環境和教室物質環境四個方面。在人際環境建設方面,強調平等、公正、真誠、互助,力求達到“溝通協調講誠信,人際交往見真情”。在課堂教學環境建設方面,強調“勤勉、篤學、活躍、寬松”,力求達到“教風學風要嚴謹,求索創新入佳境”。在自身心理環境創設方面,強調“自信、自尊、平和、達觀”,力求達到“自我意識能穩定,順境逆境好心境”。在教室物質環境創設方面,強調“安全、舒心、美觀、宜人”,力求達到“硬件設計講人性,環境布置顯溫馨”。
吉林長春市、江蘇無錫市、福建廈門市等積極組織編演校園心理劇,把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問題搬上校園舞臺,讓學生自己寫劇本,自己表演,自己觀看,自己體悟,使表演者和觀察者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得到啟發,從而達到體驗內心沖突,增強自我認識,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的目的。
篇7
關鍵詞: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科技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6-0085-02
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取得了較快的進步,但是隨著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新的形勢給學生的成長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同時也給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了巨大的挑戰,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只有認識到網絡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逐步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構建網絡心理教育平臺,才能使網絡心理教育充分發揮出作用,然而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并不是很理想,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以及問題
1.高校沒有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深入研究。隨著近年來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普及,網絡科技逐漸融入到社會各領域當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而大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階段,因此網絡科技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高校并沒有充分地利用網絡科技環境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指導,而僅是片面地考慮到網絡對于學生心理的不良影響,而繼續沿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從而導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很大的進展。然而網路科技的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說,網絡科技的發展,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一些不良信息也利用網絡進行快速傳播,這些不良信息確實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網絡發展還有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優勢的,因此高校要加強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從而充分地利用網絡發展的優勢規避其劣勢。
2.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防治工作。在高校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多內容是關于心理疾病預防的,比如說: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上,大都是關于心理壓力以及心理障礙等調適與指導的內容,很少有關于心理發展性的內容,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出現了較為片面的理解,把心理咨詢與治療當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心理障礙性問題,另一種類型是心理發展性問題。在所有學生當中出現的心理障礙性問題的是非常少的,而學生的大多數心理問題主要集中于發展性問題上,因此,高校更應該側重于發展性心理健康指導,從而以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為主要的教育目標,進而發揮網絡心理教育的功能,促使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3.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影響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以及實踐性較強的工作,這就需要心理指導教師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以及專業的技能,尤其是在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指導之時,還需要教師具有熟練的網絡操作技能,然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雖然很多高校已經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指導,但是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并非專業的人員,而是思想政治教師、醫務人員或者是其他專業的教師所兼任,這些教師既不具備較高專業心理學知識,而且心理指導的技能也不是很豐富,導致心理健康指導的實際效果并不是很高。
4.沒有對網絡信息進行篩查監督。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很多信息是由個人所提供,而且沒有專業的機構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導致很多信息都出現失真的情況,特別是網上的心理測驗內容,有些內容沒有經過特殊處理,最終的測試結果可信度不是很高,但是卻很容易對測試者造成心理影響,并不利人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大學生,受網站心理測試影響,會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而且大多數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只注重資源建設,而并沒有為訪問者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提供良好的溝通平臺,不利于網絡心理健康指導的順利進行。
二、改進策略
1.樹立先進教育理念,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高校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目前大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的時期,并且他們的接受能力非常強,但是他們社會經驗不豐富,辨別能力相對較弱,某些有心人可能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傳播一些不良的思想內容,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視,高校要不斷規范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實施正確的引導方式,從而使學生的辨別能力得到提升,增強對不良的信息的免疫力,主動避開網絡垃圾。同時高校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并形成良好的網絡習慣,減少不良信息對學生的侵擾,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構建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高校需要加大網絡平臺建設的資源投入,給予必要的硬件支持,這也是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同臺構建的基礎條件。另外,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構建豐富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第一,專題部分,設置的內容主要是當前學生比較關注的心理問題,高校可以聘請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豐富的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授,并制作成視頻到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并能夠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技巧,從而能夠在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時及時自主解決。第二,是基礎知識部分,這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心理方面的一些基礎知識,可以是一些實用的論文或者是一些案例故事,還可以是一些相關的課件以及網絡上的資源,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從而有針對性獲得知識。第三,網絡心理測試系統,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學生心理狀況,并要匯總學生測試的數據進行歸檔整理,測試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適應情況、人格特點、情緒變化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內容,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信息,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指導。第四,交流討論區,學生可以根據關注的認定問題進行討論,可以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看法,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能適應網絡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發展需求,實現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較高的素質能力,才能實現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網絡心理教師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網絡心理教育中能夠采取較為先進的技術以及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教學資源等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從而使教學的效果能夠得到提升。其次,心理指導教師需要具備專業心理教育知識以及技能。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與普及,網絡教育環境更加復雜,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就需要心理教育教師具有較為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以及技能,才能根據學生表現出的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具有較強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新的形勢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有具備較強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才能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創造精神。在網絡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學生接受心理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革新,不僅能利用網絡課堂,同時要充分地利用在線討論方式,更積極地引導學生、啟發學生,促使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順利地進行。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心理健康指導教師能夠充分地利用高校的各種教學資源,設計創新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可以從預防性的心理教育改革為創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推動傳統網絡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力度。這就需要高校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培訓的力度,并要構建網絡交流平臺,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更好地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另外,高校還可以完善各項激勵措施,引進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從而充實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隊伍。
4.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首先,高校要加強校園網站建設并要加強管理,加大網絡信息的篩選力度,并要以積極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建設的高地,避免學生接觸到錯誤以及消極的思想在網絡傳播,從而充分地發揮網絡優勢。其次,加強對學生的法制觀念指引,促使學生的理性思維以及辨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從而減少不良思想文化對學生的影響。
總之,在網絡環境下,需要利用網絡輔助工具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傳統的心理教育也不能被忽視,要促使網絡心理教育與傳統心理教育相互結合,這就給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樹立先進教育理念,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構建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并要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充分發揮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遠,高娜娜.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
篇8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99-01
在現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是高職英語課的目標,為教育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高職英語課程的特點,需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在高職英語課程中,主要有五項內容的學習: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英語寫作能力、英語口語能力、綜合英語能力。在這五項內容中,可以看出,現在的高職英語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其次才是心理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在高校中,有的學生的成績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造成學生在心理上有種低人一等的感覺,缺乏自信心。同時他們還要面對教學上面的轉變,面對職業上的選擇,所以,他們在心理上,難免會有一些問題。資料表明:在學校中,學生在心理上有問題的,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十,這個比例無疑在提醒著人們,這個問題的解決勢在必行。其實,心理健康問題牽涉面是非常廣的,所以,心理健康的教育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意義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健康觀念日趨完善。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解釋為“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等四個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在《新課程標準》中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新的課程理念,但是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身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我們應該使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體驗進步或成功的過程中,增強自尊和自信,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應該在高職英語課中逐步滲透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2.對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對于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如圖1所示:
2.1高職英語老師要創設以形激情的教學環境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可知,人的思維能力是通過視覺來提高的,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的一個表情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等都可能對學生起著很大的影響。同時,每一位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關注,如此,在他們的心中,就會有一份自信。但是在中等職校的高職英語課中,主要的教學任務需要學生努力學習才能完成。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的語言與引導。但是,在實際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師忘記了這點,甚至有些教師并沒有采用好的教學方法,反倒使用情緒化教學。如此一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想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那是有一定的難度,反之,如果高職英語教師能夠在教學方法上和用詞上運用得當,將會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2高職英語教師要營造平等的環境
平等的課堂心理環境,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喜歡英語課。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會直接影響課堂內的平等。怎樣營造平等的課堂環境?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其次,教學過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主體積極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愛,教學相長。
2.3精選教學內容,加強教育
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往往教材方面是很關鍵的,在選用的教材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情況,照顧他們的興趣,又要符合新課題的目標。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內容需要精選。同時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行互幫互學,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在加強學生之間橫向交流的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并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貫穿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使高職英語課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展開的過程。如可開展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讓一些不合群的或比較孤僻的學生融入到集體中來,體會集體的溫暖,開心,有助于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正確發展。
2.4課后延伸,滲透心理教育
在高校的教學中,在下課之后,通常教師與學生沒有什么往來。因此,在心理教學時,可把時間延長到課后。在課后,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方法來對學生們進行心理上的教育。
1)設疑法。講課時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
2)提問法。通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去評價、辨別。
3)暗示法。教師利用心理學原理,讓學生對課堂上自己的表現進行回憶,自己評價。
4)議論法。教師就課中某一環節,特別是學生的看法和評價不一樣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熱烈討論,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
其次,在高職英語課的教學當中,是有很多的活動,既然有活動,那么就會有輸贏,所以輸方會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心理壓力,這就需要教師去開導、去指引。并且,消除他們內心不良的心理想法。在做法上,高職英語教師可通過用簡短或者是幽默的語言或者是小故事去啟發他們,再用鼓勵的言語去鼓勵他們,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實力,幫助他們恢復信心。
3.小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還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職英語課的教學中,可以為學生營造互助互學的心理與團隊合作環境。讓學生們在學習中互相探討,共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白誠禮,李小弘,程平民. 對高職英語教學中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教育出版社, 2010,(06).
[2]陸平慶,程小川,李小賴. 關于高職英語教學中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淺析[J]. 教學期刊, 2011,(07).
[3]李小平,張國龍,王小紅. 對高職英語教學中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討[J]. 教學出版社, 2011,(01).
[4]安平川,黃小丫,陳劍華. 略論高職英語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教育天地, 2012,(03).
篇9
關鍵詞:青少年 網絡 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5-0116-01
網絡的發達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例如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就是一個方面。網絡有著開放性和虛擬化的特點,其中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再加上青少年自制力和是非辨別力較弱,使得青少年很容易沉溺于網絡,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基于以上,本文簡要研究了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問題。
一、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青少年正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其有著強烈的獵奇心態和探索欲,自制能力和是非辨別能力較差,渴望張揚個性,情緒波動明顯,在理想自我和顯示自我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容易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期盼從網絡中尋求自我滿足。
網絡世界角色混亂,人際情感缺失,充斥道德失范的現象,這很容易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帶來影響,從而衍生人格變異、自我封閉等心理問題。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青少年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分清虛擬與顯示,從而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見,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及應用探討
(一)糾正認識偏差,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及認識還存在諸多盲點,許多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疾病診斷和治療,這種觀念十分落后。對于學校來說,應當將心理健康歸入素質教育的范疇,以網絡時代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為依據,針對性地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二)培養青少年健康的網絡心理素質
一方面,應當將廣大青少年作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對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發揮引導和輔導作用,真正做到以青少年為主體,在積極提升自己網絡技術水平的同時,要及時與青少年進行交流和溝通,跟蹤青少年心理變化和動態,通過啟發、引導、轉化和輔導等方式,讓青少年自主接受心理健康輔導,同時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此外,可以通過開展網絡沙龍、征文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活動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方式加強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力度。對于學校來說,可以開設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開設網上心理測試欄目等,同時可以組織網絡創意大賽、動漫人物設計大賽等,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結合,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針對性地展開教育,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上網意識。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
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是開展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礎,當前許多學校都設立了相關機構,但利用效率不高,缺乏合格的心理咨詢師,高校應當積極提升重視程度,并配備數量足夠、專業素質過硬的心理咨詢人員和輔導人員,做好相關調查工作,設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預警制度、干預制度、教育制度和跟蹤服務制度。
(四)加強校園網絡規范化及法制化建設
首先,應當明確職責,凈化網絡環境。以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點為根據,成立專門機構,與學工處、宣傳處、教務處及保衛科等相關部門合作,明確各方職責,凈化網絡環境。
第二,應當建立網絡安全體系。學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校園網絡管理細則》,并結合網絡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監控網絡信息的流入和流出,控制不健康信息和非法信息傳播。
第三,要強化學生的法制意識,規范其上網行為。通過加強法制教育的方式來提升青少年法制意識,引導青少年自覺規范上網,保證網絡心理健康。
(五)構建良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環境
一方面,高校應當肩負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責任,結合網絡時代青少年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通過文體活動舉辦等手段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加強班風學風建設,潛移默化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態。另一方面,應當積極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此外,社會環境也應當發揮正面教育作用,消解不良社會風氣,傳遞正能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立足于新的教育觀,從良好校園環境構建、提升學生網絡心理素質、加強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各方面著手,保證青少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全面落實和應用,從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篇10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
目前已有為數不少的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其中也涉及很多心理健康知識。但該課程不能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行實際操作,才能起到學以致用的作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
課程結構的優化。以包頭醫學院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程為基礎,加上課堂上與同學們緊密結合的心理問題相關話題的討論以及心理學專題講座、心理學科普知識的宣傳,強化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
教材的選擇。由包頭醫學院心理教研室教師參與編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符合包頭醫學院學生的知識背景與心理實際狀況,實用性與針對性較好,使學生學而有用,學而能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樂。
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要避免純理論知識的講解,應加入現實中的案例并進行討論分析。如有選擇地播放涉及大學生學業、情感、人際交往和就業等方面的問題的《心理訪談》節目的視頻,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加深對心理問題的認識及個人內心的剖析,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對心理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2大學生心理健康預防體系
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層級化的心理預防體系,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及時反饋、溝通、交流、干預,形成普查-反饋-評估-輔導干預-跟蹤咨詢的心理健康預防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可以避免大學生心理問題向更嚴重的方向發展。
師生共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組織全校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協調并督導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協調院(系)部間的學生活動。教師要尊重、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努力創造一個朝氣蓬勃、溫暖友善的環境。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創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刊,開展各種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如包頭醫學院心靈驛站,并且在每年的5月25日,即大學生心理健康日舉行各種活動,如校園廣播、專題講座、宣傳欄以及心理學電影鑒賞,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生社團活動中,以陶冶大學生情操、凈化大學生心靈;有目的地舉辦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提高大學生思想素質的重要途徑,如社區服務、義務勞動、醫院實習等,讓大學生主動了解社會,增強自立意識,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心理學教研室舉辦各種心理講座,給學生以多層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文化陶冶,并開設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促進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團體輔導是一種可行性較高的形式,通過學生群體參與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相互交流、溝通、探討,彼此啟發、支持、鼓勵,達到消除緊張、緩解壓力的目的。此外,有經驗的教師或心理學專業教師支持、輔導與干預有嚴重心理問題及處于心理危機中的學生。
對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對各個班級的班主任或輔導員進行相關心理學的培訓,使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日趨專業化;要選較有敏銳的觀察力的學生做為班級的心理委員,及時關注班級同學的心理狀態與情緒體驗,遇到問題或難題要及時向輔導員或班主任匯報,尋求解決方法,并在業余時間參加心理教研室開展的各種輔導和培訓,方便更好地為班級同學解決難題。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規章制度。各級部門應建立合理有效的規章制度,形成長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教育管理部門通過實施一些措施,借助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成熟;要制定出保證整個團隊高效運行的規章制度,完善各種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專項資金不可隨意移作他用;此外,確保各種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配套的軟件資料和硬件設施到位,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順利展開。
- 上一篇:農業行業分析報告
- 下一篇:法律援助案件質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