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用地政策范文

時間:2024-02-02 18:14: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貿市場用地政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貿市場用地政策

篇1

從年7月份起,用三年時間分期分批對全市現有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升級改造,逐步以設施完善、環境舒適、管理規范的新型農貿市場取代傳統農貿市場,努力營造公平、衛生、方便、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升級改造的原則、范圍、進度和對象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按照“屬地管理、以鎮為主、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由各所在地鎮(區)政府組織實施。升級改造范圍為全市現有的農貿市場。其中首批列入升級改造的市場為城區(含開發區)和鎮()范圍內所有農貿市場,第二批市場為農村鎮政府所在地農貿市場,其余市場均列為第三批。具體升級改造的對象由各鎮(區)根據城鎮建設的要求確定。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計劃在3年內全部完成,其中首批農貿市場必須確保在1年內完成,第二批農貿市場確保在2年內完成。上述規定期限內,不能完成改造達標的農貿市場一律實行關、停、并、轉。

今后凡本市范圍內按規劃新建的農貿市場,包括住宅小區、集中居住區規劃配套建設的農貿市場均必須按《市農貿市場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見附件1)要求實施。

三、職責分工

各鎮(區)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系升級改造實施項目的責任主體,負責組織、協調和督促市場經營單位、產權單位對農貿市場實施升級改造;制定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進度計劃;認真做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宣傳引導和市場經營戶的安置、過渡工作,確保市場改造期間群眾生活購物正常和社會穩定;配合物價部門打擊以升級改造為名提高租金、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

工商局:負責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實施項目的指導、監督,會同各鎮(區)政府以及發改委(經貿委)、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做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指導工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審定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具體計劃和方案,負責審核改造后的市場內部功能分區布局設置,組織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考核驗收工作和驗收后的軟件規范管理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發改委(經貿委):牽頭負責并會同建設局、國土局和工商局等部門制定全市農貿市場布局規劃;負責按照規劃及時辦理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項目的立項審批手續;會同工商局組織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指導和督查工作;參與實施方案制定和考核;協調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扶持資金落實等相關事宜。

財政局:負責落實升級改造獎勵扶持資金,并會同工商局、經貿委等部門制定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考核獎勵辦法;協調項目審計工作;依據考核結果及時安排專項獎勵扶持資金。

建設局:負責對城鎮總體規劃范圍內農貿市場的規劃審批服務;負責協調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項目改造建設的全程質量監督檢查;負責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供水用水服務、落實相關用水扶持政策。

國土局:對符合用地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的新建農貿市場及時辦理土地征供手續,對改建的及用地手續不全的逐步完善相關手續。對各類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建設提出用地方案。

建工局:負責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施工許可和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農林局:負責農貿市場農產品質量檢測設施配備和使用管理工作。

衛生局:參與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方案審查,參與工程驗收。

公安局:負責加強市場治安管理工作,處理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的治安矛盾糾紛,及時疏導交通,確保市場秩序穩定。

行政服務中心:負責指導、督促相關審批部門及時辦理涉及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項目全過程的相關審批手續和各項優惠政策

環保局:負責對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項目環評文件進行審核并提出環保方面要求,參與后期竣工驗收工作。

城管執法局:在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期間,指導相關鎮并配合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門在市場附近設立臨時攤點,以方便居民生活和市場經營戶正常經營,牽頭負責市場改造期間城鎮市容市貌整潔工作。

安監局:牽頭負責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期間及其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監督管理和督查工作。

監察局: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要求,對各鎮(區)、部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進行效能監察,參與項目的考核驗收。

物價局:負責各農貿市場收費及物價的監督管理工作,打擊借升級改造之機提高租金、哄抬物價等不法行為。

法制辦:負責農貿市場管理職能的協調和執法監督工作。

招投標辦:負責對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項目的招投標工作。

消防大隊:負責對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設計施工圖紙進行審查,按有關消防法規進行審核,并組織驗收。

供電公司:負責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供電用電服務。

四、扶持政策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按照“誰投資、誰收益、誰改造”原則,實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資方式,統籌各方力量做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同時市鎮兩級政府也將給予一定的獎勵和政策扶持。

(一)對列入升級改造的市場按照《市農貿市場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要求進行提升改造。對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升級改造的工程,其中新建或改造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以上,并按《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綜合考核評分細則》(見附件2)經考核驗收符合二級標準(140分以上)的市場,市、鎮兩級政府分別給予市場主辦單位給予獎勵,獎勵資金列入當年財政預算。其中市政府對新建或改建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以上的市場,第一批考核結果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別給予相應市場主辦單位獎勵18萬元、12萬元、6萬元;第二批考核結果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別給予相應市場主辦單位獎勵9萬元、6萬元、3萬元;第三批考核結果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別給予相應市場主辦單位獎勵4.5萬元、3萬元、1.5萬元。同時,對上述組織實施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推進有力、成績顯著、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二)對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升級改造并經竣工驗收符合標準的市場,給予三年的優惠期。三年內(自投入使用之日起)每年按原市場實施升級改造上一年度所收各類稅、費、基金為基數,超收的部分按地方留成給予全額獎勵。

列入升級改造計劃改建、擴建、遷建的農貿市場在立項、規劃、建設、施工、開發過程中的行政性收費、基金給予減免優惠。

稅務部門要對升級改造后市場內經營戶給予適當照顧。

(三)為有效調動市場改造者的積極性,解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成本較高的矛盾,在符合城鎮總體規劃和商業網點規劃的前提下,經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領導組把關,可按照市場升級改造建設的規模,拿出總用地規模的一定比例土地用于商業房地產開發,以彌補市場開發投入資金的不足。用于房地產開發的土地必須規范運作,且不得與市場經營管理相沖突。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是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和放心消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市政府建立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領導組,統一組織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牽頭組織全市市場升級改造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工商局。

各鎮(區)、各部門務必要提高認識、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順利進行。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要按照方案,認真有效地組織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計劃制定、組織協調、跟蹤督查、考核驗收等工作。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進度和結果,列入市政府對各鎮(區)年度綜合考核。

(二)明確職責,加強協調。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政策性強。各鎮(區)、各部門要認真組織、協調配合、統籌安排、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各鎮(區)必須結合城鎮規劃迅速拿出切實可行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實施計劃,確保兩年內各鎮(區)轄區內的重點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到位,三年內所有農貿市場全部升級改造到位。市建設、工商、衛生、環保、安監、城管、消防等職能部門要從大局出發,加強對全市各農貿市場的監督檢查。對不能按照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規劃實施的,各鎮(區)要會同相關部門迅速調整完善規劃,加快實施進度,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同時要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包括農貿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支持參與。

(三)積極引導,確保穩定。各鎮(區)、各部門要做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宣傳引導工作,積極向農貿市場開辦者及經營戶宣傳相關政策,堅決打擊以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為名提高租金、哄抬物價等行為;要切實做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經營戶的安置工作;要做好農貿市場周邊居民的穩定工作,搞好市場周邊、疏導點的管理,保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穩步推進。

篇2

自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停止征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這對廣大個體工商戶和私營業主尤其是從事農產品流通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業主而言是個特大利好消息,也是農產品流通行業期盼多年的結果。但是除“兩費”之外,社會各界對農產品流通行業的地位和盈利水平還認識不清,行業發展還存在稅負重、土地性質不清等幾個突出問題,亟待盡快解決。

一、對農產品流通環節“暴利”問題的再認識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單位和個人認為農產品流通存在“兩頭叫、中間笑”的現象,即農民賣了低價菜,城鎮居民卻吃了高價菜,大量利潤被流通環節賺取,所謂流通環節存在“暴利”。事實果真如此?我們從山東壽光蔬菜產地田間地頭開始,跟隨長途運輸車,驅車26小時、行程1500公里到湖南長沙馬王堆農產品批發市場,又跟隨同批蔬菜進入長沙市區的農貿市場和超市,調研到的結論恰恰與之相反。

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進入終端消費,一般要經過產地收購、長途運輸、銷地市場批發、零售等環節。

首先,產地收購環節。壽光產地收購商與銷區批發商(如長沙馬王堆市場內的批發商)有多年的合作關系,產地收購商根據銷地批發商的信息決定收購的品種、數量(一般用4―5噸的小汽車去多個產地收購不同的品種然后拼裝成大卡車進行長途販運),收購價格由市場決定(但由于農民分散小規模生產,通常是收購價格的被動接受者,沒有定價話語權)。收購時,同時進行簡單分等分級、裝箱(貸)再進行長途販運(有的先進行預冷以延長保質期,有的在產區冷庫進行冷藏保鮮待市場行情看好后再銷售)。在收購環節,為收購商提供收購服務的經紀人按收購數量獲取每斤1―2分錢的傭金,不承擔市場風險,收益比較穩定。

其次,長途運輸。由于冷藏運輸車耗能高、且不能超載,我國鮮活農產品長途運輸多數采用汽車敞車加高加寬,棉被、加冰等土辦法進行溫度控制,少量采用冷藏車運輸。山東壽光運往湖南長沙,全程1500公里、行車26小時,運輸收入1.1萬元(因公路運輸服務市場競爭激烈,運輸價格波動較大),除燃油、過路過橋費、汽車折舊、保險費、養路費、運輸管理費外,運輸戶還需承擔因交通事故、堵車等原因造成的農產品腐爛的風險(大部分蔬菜自采摘到消費者餐桌時間一般不能超過50小時),盡管收益相對穩定,但獲利不多,且勞動強度非常大(26小時兩個司機輪班開車,除加油外沒有休息)。

第三,銷地批發。銷地批發商一般采取快進快出、薄利多銷的方式,依靠大批量和快速周轉贏利,需要承擔很大的市場價格波動和商品腐爛變質風險,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由于銷地批發商通常與下游二級批發商、零售商或采購團體有長期的合作關系,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菜賣完,再將貨款及時匯給產地收購商,以便資金能夠及時周轉和有效循環。盡管銷地批發商收益相對較高,但由于競爭激烈,也不可能存在“暴利”現象。而且,如果沒有這些批發商,山東壽光蔬菜在長沙銷售就會陷入絕境。

第四,零售環節。目前農產品終端消費中,平均85%通過集貿市場銷售,15%通過超市銷售,超市售價高些。集貿市場的商戶多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每天清晨去批發市場販菜,白天販賣,收益雖相對穩定,但也僅維持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遠不能賺取高額利潤。而且,超市租金、折舊、人工、管理、包裝等成本較高,盡管價格相對較高,但通常超市經營生鮮農產品主要是為了吸斂人氣,僅對生鮮類農產品保本或微利經營,很難獲取豐厚利潤。

上述情況表明,由于我國農業生產分散,流通主體眾多,決定了我國農產品流通環節多、鏈條長,造成了流通環節“暴利”的假象。總的來看,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基本符合國情,各環節不可或缺,競爭充分,不存在暴利現象。兩頭叫的現象時有存在,但流通從業者也不輕松。農產品流通環節非但不存在“暴利”現象,相反風險很高、投入很大,需要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練。搞活農產品流通,是促進農民增收、降低居民消費成本的關鍵環節。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扶持農產品流通從業者做大做強,促進農產品流通行業健康發展。

二、農產品流通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稅收政策不盡合理

一是農產品流通主體稅負重。現行政策規定,對農民以及從事農業生產的單位和個人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外購農產品銷售則屬于征稅范圍。農產品批發和零售環節一般有三類主體: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目前從事農產品批發的主要是小規模納稅人,專門為超市進行配送業務的配送公司和經營農產品的連鎖企業均為一般納稅人,農貿市場從事零售的全部是個體工商戶。在稅收實際征收過程中,由于對小規模納稅人實行4%固定的增值稅率遠高于市場平均利潤率(如一噸大米平均售價2000元,按政策規定需繳納80元增值稅,而實際毛利也僅20元),目前普遍的做法是與稅務部門協商實行包稅制,征收方式主要由市場代收代繳;一些地區稅務部門因征收難度大而免征。正是由于現行的稅收政策,很多批發市場內經銷戶擔心實行電子統一結算后,稅務部門會按實際銷售額征稅,對電子統一結算系統有抵觸情緒。

對一般納稅人,實行的是進項稅額抵扣政策。現行政策規定,對農產品購銷一般納稅人直接以現金形式、零星小額收購農業生產者自產的免稅農產品或向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可由一般納稅人自行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以13%的抵扣率抵扣進項稅額。因農產品收購發票由一般納稅人自行填報,且多為現金交易,開具對象又是大量的個體農民,亂開農產品收購發票,偷逃稅收事件時有發生;稅務機關為此出臺了一些管理辦法,卻使一般納稅人獲得抵扣的條件非常苛刻,造成一般納稅人稅負水平較高,很多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難以生存和發展。同樣,因配送公司不能給超市提供全額增值稅發票,超市就不能及時給配送公司結算貨款,造成惡性循環。總之,現行的農產品稅款抵扣政策已完全不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限制了企業進入農產品流通領域,也是造成農產品流通行業從業者多為小而散的農民的主要原因,亟待盡快改革和完善。

對個體工商戶,由于稅務部門難以核定其銷售額,一般都實行定期定額辦法執行,根據個體工商戶所在區域、地段、面積、設備等核定一個月應繳納稅款的額度。

二是農產品批發市場開辦方稅負較重。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公益性基礎設施,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將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中心環節。但是,因國家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普遍將農產品批發市場視為一般商業企業,普遍繳納營業稅、城建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多項稅負,致使其稅負較重,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二)綠色通道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綠色通道只對蔬菜、水果、水產品、鮮肉蛋奶、活畜等鮮活農產品開放,糧食、冷藏冷凍肉類等農產品沒有被列入范圍。同時。國家級“綠色通道”只有“五縱二橫”4.5萬公里,僅占收費公路總里程的20%。即使加上各個省市另外執行本性質區域內“綠色通道”政策的道路9.6萬公里,也只占收費公路總里程的66%,1/3的道路仍需要全額交費。從山東壽光販運到湖南長沙途經河南境內時,有兩個地方公路的收費站仍需要交費。有的運輸戶還反映,走綠色通道雖然可以減少路橋費,但因為繞路反而會增加燃油費用,并且多耗時。一些運輸戶還反映有的地區綠色通道不暢通,照樣收費,有時還因超載被查扣。

(三)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政策需要改進

隨著城市規劃的調整,現有一些銷地城市農產品批發市場需要異地搬遷。由于批發市場主要是棚廳式建筑,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積較大,不少市場占地均高達1000多畝。同時由于沒有專門的用地政策,市場擴建用地按商業用地或工業用地必須要經過“招拍掛”,致使有的地區土地價格每畝高達100―200萬元,市場難以承受,從而造成了國家明令禁止的土地“以租代征”現象十分普遍。正是由于土地價格高,很多市場異地搬遷的愿望也難以實現。

(四)集貿市場設施簡陋

盡管超市、大賣場經營農產品規模不斷擴大,但由于集貿市場銷售價格低廉、經營方式靈活、消費便利,加之老百姓長期的消費習慣,在今后較長時期內它仍將是城鎮居民購買農產品的主要場所。但是,由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改造和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導致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地價攀升,原有眾多在市內、社區、街頭巷尾存在的集貿市場,被規劃建設為道路、寫字樓、住宅、綠地、大賣場,從而造成集貿市場數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僅存下來的集貿市場也是設施簡陋、經營環境差,與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形成鮮明的反差。特別是由于集貿市場被拆遷或改造,造成大批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失去賴以生存的來源。

三、政策建議

(一)減輕農產品流通環節的稅收負擔

國家要研究改進農產品流通環節稅收政策。一是鑒于農產品銷售價格普遍不高、自然損耗大、流通環節增值較小的實際情況,建議仿效生產環節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對農產品流通實行零稅率。對單純從事農產品購銷業務的納稅人,視同農業生產者自產自銷農產品,全額免征批發和零售環節增值稅;對從事農產品零售的一般納稅人,取消憑收購專用發票抵扣稅款的政策,劃分不同品種,按營業額的一定比例,采用從低到高原則,確定增值稅率。二是參照發達國家的作法將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為公益性設施給予免稅,減免征收土地使用稅、房產稅,減半征收營業稅,并參照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法,適當降低所得稅稅率。

(二)擴大綠色通道范圍

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通道政策,將執行綠色通道的品種范圍由鮮活農產品擴大到糧食、冷凍、冷藏的肉類等全部重要農產品,將免收農產品運輸車輛通行費的道路范圍擴大到全部收費公路。要設立綠色通道舉報熱線,鼓勵社會各界對其進行監督。

(三)加大對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的扶持力度

篇3

一、發展房地產業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大力推進房屋商品化,城鎮土地實行有償使用,積極推行房地產綜合開發,培育和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并以房地產業帶動和促進建筑業、建材業、冶金、輕工業以及旅游業、金融業、商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發展目標:到2000年,全省房地產業總產值占全省城鎮社會總產值的17%,上交利稅占全省財政收入的6%:“八五”和“九五”期間新建城鎮住宅6500萬平方米,完成危舊住房的改造,并以解決人均居住面積6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難戶為重點,到2000年實現人均住房面積達8平方米的小康水平,住宅成套率達80%以上,到“八五”期末,全省城鎮房地產綜合開發率,城市要爭取達到60%以上,建制鎮達到40%以上。

二、發展房地產業的措施

1、放開房地產市場。允許房屋產權單位和個人,將空余的房屋、閑置的土地使用權面向社會,上市流通。允許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對住宅和經營性用房綜合開發項目的投資。允許一部分私營企業和個人從事房屋維修和部分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積極吸引外資,對外商以房地產經營的形式,帶進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投資項目,在稅收和土地有償出讓方面實行優惠。鼓勵組建房地產開發集團,開拓國內外市場,對創匯型的企業集團,給予外貿企業的同等待遇。

2、多種形式推進城鎮房地產綜合開發。未經開發的城鎮土地不得轉讓。房地產開發的內容由原來以住宅為主的開發,轉向住宅區和商業區、旅游區、工業區開發并舉。各地要圍繞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統籌規劃,妥善安排,重點抓好大中型商場、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業街的建設和改造,城市主干道兩側沿街要多建商貿營業用房;住宅小區中,要搞好商業鋪面房的建設;在風景名勝區和旅游景點要開發建設商業貿易等服務設施。要通過調整城市規劃布局,把老城區黃金地段騰讓出來,開發建設商業、服務用房和專業市場等,促進城市土地優化使用,提高城市土地的配置效益。

3、限制分散零星建設。今后,各單位的新建工程,原則上都應納入當地政府組織的綜合開發項目之內;對在原有土地上改建、擴建的工程,或因特殊需要,不能集中成片綜合開發的單項工程,應足額收繳與綜合開發建設相對應的配套費;按規劃要求進行足額配套建設的,不再重復收取各類設置配套建設費,未按規劃要求建設的,要補交相應的配套建設費用。配套費要專款專用。

4、建立房地產綜合開發服務體系。要加快房屋互換中心、房屋信托公司、房地產咨詢機構等服務機構的建設,積極組建房屋修建裝飾公司和租賃公司,逐步把直管公房推向市場。提倡出售未進行室內裝修的商品房,引導居民自費裝修住房。

5、推行招標、投標承包制。對房地產開發項目,要改變以行政委托為主的老辦法,實行公開招標。房屋大中修項目逐步推行招標制度,小修養護逐步實行費用自理制度或費用包干制度。加快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經營機制轉換,推進事業單位向企業化轉軌,盡快完善企業經營責任制,真正把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推向市場。省建設廳要盡快制定房地中開發項目和房屋大中修項目招標、授標辦法。各地都要根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超前編制房地產綜合開發建設規劃,建立房地產綜合開發項目庫,為招標創造前提條件。

6、建立將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商品房屋價格管理體制。原則上住房價格適當控制,生產經營用房價格逐步放開,內銷住房價格適當控制,外銷住房價格放開。解困解危住房,在用地、稅收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以降低售價,加快解困解危步伐。

7、大力發展房地產金融事業。允許各專業銀行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債券)積極開展房地產抵押貸款業務。在按有關規定經過批準后,可以試辦房地產專業投資公司或財務公司。

8、建立全省房地產綜合開發科技發展基金。基金按房地產開發經營額的4‰提取,由建設主管部門掌握使用,用于組織科技攻關、獎勵優質工程和有貢獻的科技人員以及人才培訓等。具體管理辦法由省財政廳、省建設廳另行制定。

三、做好房地產業管理工作

1、下放房地產開發項目審批權限。凡自求資金等平衡,總建筑面積在20萬平方米以下或總投資在1億元以下的開發項目,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任務書、擴初設計,由地、市計劃管理部門會同級建設主管部門審批;建筑總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下或總投資在2500萬元以下的開發項目,由所在縣(市)計劃管理部門會同級建設主管部門審批。已經報批立項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可憑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擴初設計文件,提前辦理用地和房屋拆遷手續。

2、加強房地產市場建設與管理。房地產的一級市場(即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必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壟斷,對房地產的二級市場(即土地使用權出讓后,城鎮房地產開發經營)和三級市場(即投入使用后房地產的交易,以及抵押、租賃等經營);在國家宏觀管理下,放開搞活,實行市場調節。要加快房地產交易場所的建設,建立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和房地產市場糾紛仲裁機構等,完善房地產價格評估制度。嚴禁房地產私下交易,偷稅漏稅。房地產轉讓,要按財政部有關規定征收增值費和地段差價。

篇4

__縣是__區對內聯接輻射內陸省份的前沿平臺,是省邊貿重點縣,已成為__重要的商品物流集散地。物流業的發展,特別是專業市場、連鎖商業的發展,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完善成為商品流通發展的重要環節,發展現代物流業已是迫在眉睫。

2011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45億元。城區有1200平方米以上的連鎖超市3個,實行物流配送業務的企業6家,具有一定規模的流通龍頭企業5家,城區有載貨汽車250輛左右,年貨運量近60萬噸,貨運平均運距80公里。

在建物流項目有二個:一是__(__)邊界物流商貿城,占地面積187畝,建筑面積21.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億元。由六大功能區構成,即果蔬水產交易中心、倉儲物流配送中心、汽貿城、副食品和百貨交易中心、建材(含五金、交電、電器)交易中心、商務酒店及配套辦公商住服務區。一期建設果蔬水產交易中心8100平方米,副食品區56000平方米;二期建設建材區32994平方米,物流倉儲區__98平方米;三期建設汽貿城32000平方米,停車場9019平方米。二是__冷鏈物流建設項目,以滿足__20__年前實現年肉雞飼養加工26000萬羽規模(雞肉冷凍冰鮮產品年產約50萬噸)為目標,形成高效有序的冷鏈物流體系,可增加雞肉產品儲藏配送能力30萬噸。項目總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冷藏配送中心2個(每個7171平方米、冷藏能力11000噸)、速凍庫2個(每個1615平方米、速凍能力1000噸)、儲運管理綜合樓(2000平方米)、冷鏈運輸廣場、購置車輛160輛(含冷藏車)和裝卸搬運設施、建設綜合物流信息網絡平臺等。

我縣物流業發展存在主要問題:一是對物流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對物流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運輸和倉儲的集成上,而現代物流的功能是設計、執行以及管理客戶供應物流需求,其特點是依據信息和物流專業知識,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戶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務。二是物流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我縣目前沒有一個專業的批發市場,沒有一個固定的物流配送中心,基礎設施落后。三是物流業發展的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交警、運管部門執法偏緊,稅務部門監管較嚴,有70多輛貨車到省外辦照掛牌,造成稅源流失,也不便于交通部門的管理。四是貨運市場低價競爭,不利市場培育和行業發展。我縣貨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基于油料上漲,治理反超載超限等因素,貨運成本大大提高。現今部分車主無法承受新的營運成本,寧可車輛報停,致使儲運市場出現倉位空、吞吐少、運量低的情況。五是物流企業規模小服務功能少。現有物流企業普遍存在小(經營規模小、市場份額小)、少(服務功能少、高素質人才少)、散(貨源不穩定且結構單一、網絡分散)、亂(市場混亂、無序競爭)、弱(競爭能力弱、融資能力弱)、差(設施陳舊、機制僵化)、低(物流認識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據了解,我縣物流成本約占企業生產總值的20%,而發達地區其比重僅為12%,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加強物流業項目謀劃,策劃和包裝一批具有輻射帶頭作用,拉動、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物流項目。在重點抓好__(__)邊界物流商貿城和__冷鏈物流建設項目建設的同時,抓好以下項目的實施。

1.大型超市項目。發揮我縣省際邊貿區位優勢,城區擇點建設1家大型超市,規劃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并積極引導實施“農改超”工作。

2.專業市場項目。__省際物資交易中心,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__城南市場,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__城北市場,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完成司前、止馬、華橋、李坊等鄉鎮農貿市場的升級改造。

3.社區服務業項目。對接省市有關政策精神,重點發展3-5個新型社區商業服務中心,含物業、餐飲、購物、醫療等傳統與新興服務功能,提升流通服務業水平。

1.強化組織協調。加強對現代物流工作的綜合組織協調,成立__縣現代物流業發展促進協調小組,統籌規劃全縣現代物流業發展,研究制定并逐步完善促進我縣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協調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各項工作。

2.落實優惠政策。我縣物流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部門要切實結合各自職能,主動服務,簡化程序,認真落實省、市、縣扶持物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并將物流業項目納入享受重點工業生產性項目同等的優惠政策待遇,全力推動物流業的發展。一是部門扶持。發改、國土、住建、供電等部門要從項目的審批報備,企業的用地,網點的規劃,用水用電及項目的建設上給予最大的優先、優惠,全力支持物流業的發展。

工商、稅務、衛生等部門要在企業的登記、許可、征管等方面依照相應政策給予鼓勵和最大的優惠。強化土地要素保障,盤活物流業存量建設用地,積極開發利用周邊的低山緩坡地塊,增加物流業用地儲備和供應。對于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的物流業重大項目,優先納入土地供應年度計劃,及時安排建設用地指標,優先辦理農用地轉(征)用報批手續,并積極爭取列入國家和省的重點項目,進入省統籌計劃盤子。二是財稅支持。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安排一定數額的物流業發展引導資金,用于影響大、帶動作用強、具有示范效應的物流業重點項目的貼息或補助,扶持服務業發展。支持駐地經濟發展,凡在我縣設立現代物流營運部門,且年納稅額50萬元以上或年出口額300萬美元以上,被政府認定為“總部經濟”的企業,從第一個完整納稅年度起,按其對地方財政貢獻額的適度比例給予獎勵。鼓勵物流業上檔次、上規模,凡是在__注冊的物流企業年納稅額達到50萬元以上的,按照其對地方財政貢獻額的適度比例給予獎勵。三是政策促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擔保資金用于物流企業。扶持農村物流業發展,對大型物流連鎖企業在鄉鎮設立連鎖銷售店或新建配送中心給予一定補貼,對需要重點發展的物流業和重點項目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扶持。3.促進企業對接。建立專門的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不僅可以分離生產流通企業的儲運功能,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又可提高人員、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有益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我縣生產流通企業基本上“小而全”,即供、銷、運、儲等環節齊備,本應由物流企業完成的服務沒有從企業中分離出來,部分倉儲處于閑置狀態,貨車空載率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要組織企業主參觀學習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切實轉變觀念,積極引導生產流通企業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為其提供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務,從而將資源集中配置到核心主業上,促進生產流通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一同發展壯大。要促進生產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溝通聯系,為他們牽線搭橋。建立“__物流網”網站,通過建立專門的綜合性物流網站,宣傳報道物流事業,普及物流知識,開通網絡受理物流業務,方便生產企業、個人與物流企業聯系、溝通,促進物流業發展。

篇5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業的實施意見》(川府函〔2007〕132號)和《關于加快發展民生業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07〕44號)文件精神,為加快發展我市服務業,現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加快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重要意義。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擴大消費,富民惠民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推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我市正處于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期,已具備支撐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為此,各級人民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必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把加快發展服務業作為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總體要求。按照市委二屆十次全會提出的“打造一樞紐、兩中心、三基地,建設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的戰略定位和“突出一條主線、加速三化進程、推進四大戰略”的總體思路,堅持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并舉,促進三次產業緊密結合、互動發展。為工業化提供增長動力,為城鎮化拓展就業空間,為市場化注入發展活力,為產業化提升服務水平,為信息化增強技術支撐,使服務業對產業升級的支撐力,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就業富民的帶動力明顯提高,實現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目標。力爭在“十一五”時期內,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達到220億元,人均達到3000元,服務業就業人員達到50萬人以上。基本形成市場體系健全,服務設施完善,市場功能齊全,規范化運作,現代化水平較高,輻射力較強的服務業發展網絡。

二、發展重點

(一)優先發展為建設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提供動力的生產業

大力提高我市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以現代物流、信息、商務、金融、科技等服務業為著力點,建立互為保障、互為促進的機制,促進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形成與之配套、為之服務、并引領其發展的生產業體系。

1.強力打造現代物流服務業。堅持“產業立園、特色立園”的發展方向,狠抓西外綜合物流園區和南外化工物流園區建設。對園區實行功能分工,以產業招商,以特色招商。圍繞龍頭企業和關聯度高的項目,形成特色產業群,著力打造*物流產業鏈。統籌規劃建設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于一體的綜合物流運輸體系,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臺,構建川渝鄂陜結合部物流樞紐。大力發展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生產商參與的分銷物流配送、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物流配送和為生產企業提供原輔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服務體系。探索與電子商務、會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租賃等新興行業需求相適應的物流方式,逐步形成一批大中型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專業物流企業。積極引進資金,設立采購配送中心,改造我市相對薄弱的物流配送業。通過對外招商引資或鼓勵有條件的大型連鎖企業面向社會,采取資源整合、股份合作等形式,打造培育第三方物流龍頭型企業,形成完整的物流產業鏈條。

2.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骨干基礎傳輸網的帶寬和傳輸速率,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及網間互聯的要求,建設高水準的集數據、語音、視頻服務于一體的大容量、大帶寬、多功能、多業務和開放型的城域寬帶網絡。發展寬帶接入服務,到2010年,全市寬帶上網用戶占整個互聯網用戶的80%以上。以信息系統集成和應用服務為重點,推進軟件服務。大力開展信息技術培訓。以電子政務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全社會信息化進程。促進政務公開、公文傳送、網上審批、網上辦公,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公共信息資源庫建設。積極推進傳統工業、科研教育、醫療衛生、就業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城市公用事業、社區和家庭等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到2010年,電話普及率達到45%,互聯網用戶達到25萬戶以上,郵電通訊業務收入達到25億元。

3.創新發展商務服務業。將廣告會展、法律咨詢、信息管理、會計審計、認證認可、信用評估、公共關系服務等發展潛力大的商務服務業作為獨立的產業對待,理順政策管理體制,強化行業自律管理。全力參加西博會、廈洽會、廣交會等國內知名展會,不斷創新各類具有行業特色的展會活動,積極承辦各種區域性或全國性的展覽和會議。依托我市資源、產業和區位優勢,努力培育秦巴地區綜合和專業性較高的展會品牌。支持、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創辦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健全各項制度,以“民主、協商、公開、公正”的方式運作,促進各類商務服務業從分散經營、盲目競爭到聯合經營協調發展。

4.積極發展科技服務業。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快科技事業發展,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素質,為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快科技評估、研發、推廣等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發展,培育一批高中級專業科技人才,逐步形成與一、二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技服務支撐體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建立科技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合作交流平臺,提升本地特色產品科技含量,推動科研成果市場化。

5.有序發展金融保險業。完善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銀行、地方性金融機構、保險和證券業協調發展的金融組織體系,積極爭取國內外銀行、保險和證券企業在達設立分支機構,完善服務網點,創新服務品種,改善服務質量,提高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加強金融生態建設,維護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

(二)大力培育為改善民生提供保障的消費性和公益業

按照“建設大市場、搞活大流通、發展大商貿”的思路,完善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和布局,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著力推進旅游、餐飲、居民服務等面向民生的服務業改造升級速度,壯大發展文化、教育等服務業,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充分提供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終端消費服務。

1.改造提升商貿流通業。嚴格實施《*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優化商業資源配置,培育核心商業區,積極引進世界500強流通企業和國內百強企業投資流通業。抓好重點現代零售終端建設,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推廣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特許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進一步推進特色商業街的打造,形成品牌,擴大規模、增強吸引力和市場帶動力。加快農改超步伐,逐步規范鄉鎮農貿市場,實現農貿市場的全面升級。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流程和新的服務方式進入流通業,按照國家安全衛生、節能環保等方面要求,鼓勵發展大眾化美容美發店、洗染業、足浴保健業、照相洗印業、修理業以及搬家、保潔、家政服務中介等服務業。到2010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達到263億元,年均增長16%;連鎖經營銷售額實現70億元,占社會消費零售品總額的30%以上。

2.優化培育旅游產業。按照建設秦巴地區文化旅游中心的思路,遵循“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構建“一城、兩翼、三環、四個優先開發旅游區、七個配套旅游區”,形成一批有規模、上檔次,集中連線連片,設施配套完善,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全力塑造巴山風光、巴人文化、巴山三大品牌和“巴人故里,紅色*”的旅游總體形象,大力打造國家級旅游區(點)和創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積極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把*建設成為中國巴人文化及大巴山綠色旅游與紅色旅游目的地。到201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達到45億元以上。

3.規范發展社區服務業。以“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為主題,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健全服務網絡,增強服務功能,創新服務方式,積極引導企業運用連鎖經營方式到城市社區設立居民購物、餐飲、洗染、家政服務等各類便民、利民網點,著力解決居民就近購買放心菜、放心肉等問題;在利用、改造和提升現有再生資源回收渠道的基礎上合理布局,完善基層回收網絡,加強集散市場建設,培育龍頭企業,構建舊貨、二手車和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力爭到2010年在*主城區和條件較好的縣市初步完成社區商業建設和改造工作,基本實現基本生活需求在社區內得到滿足;*主城區建成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再生資源交易市場,主要品種回收率達到80%,實現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化、規模化、規范化。

4.鼓勵發展餐飲住宿業。大力吸收社會資本投資餐飲住宿業,通過多渠道、多方式融資,培育發展餐飲住宿龍頭企業,引領餐飲行業快速發展,提高賓館服務檔次和接待能力。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提高大眾化餐飲的普及率,不斷提高大眾化餐飲的規模、質量和服務水平。力爭到2010年全市餐飲住宿業實現銷售額38億元,年均增長20%;建成五星級賓館1-2家,三星級以上賓館15家。

5.壯大發展文化體育產業。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設施投入,加快建設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構建各具特色的企業、校園、社區、村鎮文化。促進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檔案事業、地方志事業等全面發展。加強廣播電視寬帶綜合信息網絡建設和多功能開發,到2010年全市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8%以上。努力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發展環境,積極培育以產業集團為骨干、各類中小型文化企業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群。加強歷史文化和名人文化資源的保護、發掘和利用,加大對經典建筑、重大事件、杰出人物、名人文化的宣傳力度,到2010年文化產業產值達55億元。加快規劃和建設便民健身設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引導和培育健身消費,注重發現和培養體育人才,促進體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加快建設為構建秦巴地區商貿物流中心提供支撐的服務業市場體系

抓住擴大內需和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改善地方投資環境和城鄉居民消費環境,完善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服務業主體培育,大型批發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打造秦巴地區一級批發市場和農副產品集散中心,形成一大批優良商業資本,為服務業發展增強后勁。

1.積極培育服務業市場主體。鼓勵服務業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依托有競爭力的企業,通過兼并、聯合、重組、上市等方式,促進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服務業企業。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服務業,積極扶持中小服務企業發展,發揮其在自主創業、吸納就業等方面的優勢。

2.加快建設商品市場。圍繞*的特色資源和產業、交通優勢,加快培育鋼材、石材、五金機電等生產資料專業市場,加快建設汽車及配件、再生資源、苧麻、畜禽特色農產品等生活資料交易市場,逐步形成以*市區大型現代商品專業市場為龍頭,縣域特色批發市場為骨干,鄉鎮集貿市場為基礎的城鄉互動的秦巴地區商貿中心市場體系。重點培育區域性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型批發骨干市場,確保交易額逐年遞增,以此帶動*專業市場群的崛起,促進產業發展。加大對市場的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推進市場信息化建設,提高商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力,建成區域性的商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價格中心和結算中心。

(四)努力強化為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的農村服務業

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改善農村基礎條件,建設農村服務業市場網絡,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加快構建和完善以生產銷售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為主體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快構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抓住國家加大對“三農”投入的良機,扎實開展“萬村千鄉”、“雙百”、“新網”、“千社千品”等市場工程,大力發展“超市+基地”、“超市+加工企業”、“超市+批發市場”等模式,培育一批大型涉農商貿企業,全面推進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流通和農村生活消費品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完善邊遠山區通信網絡,加快發展農村通信服務,建立農業信息覆蓋網絡和協調機制。力爭到2010年實現大部分建制村都能上網,移動通信更加普及。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做好農行、農村信用社改革和農業發展銀行商業化轉型,探索和發展農業保險,改進農村金融服務。積極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農產品生產、流通中的服務作用。大力發展農村居民服務業,積極推動農村社區建設,努力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減輕農民負擔。

三、支持政策

(一)加強稅收扶持

1.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中介服務業、會展業、涉農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生產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業的實施意見》(川府函〔2007〕132號)文件執行。

2.對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倉儲業、餐飲業、居民服務業、旅游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再生資源回收等民生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民生業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07〕44號)文件執行。

(二)完善價費政策

1.民生業的動力用電價格按非普工業用電價格執行,照明用電價格逐步與非普工業用電價格并軌。全面清理涉及民生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各種資格認證、考試、培訓等收費,并將收費項目及標準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在民生業積極推廣銀行卡,金融部門應逐步降低刷卡費率。

2.生產業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嚴格按照四川省物價局《關于運用價格政策加快生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川價發〔2007〕167號)文件執行,并逐步實行與工業用水、用氣價格并軌;生產業的動力用電與普通工業用電同價格執行并按照國家電價改革進程逐步實現生產業照明用電與普通工業用電價格并軌。引導生產業實行差別化收費,體現優質優價。對生產企業應繳納的各種資格認證、考試、培訓費以及行政事業性費用,其收費標準有浮動幅度的按低限收取,沒有浮動幅度的由市物價局提出具體優惠措施。

(三)優惠用地政策

列入城市商業網點規劃的服務業在供地安排上給予傾斜。生產業項目用地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金有困難,可以租賃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物流企業可利用原有的國有劃撥用地依法辦理國有土地出讓手續,以國有土地使用權作為出資,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城市建設征收或使用企業的舊倉儲等物流設備的,政府依法給予補償,并在城市物流規劃用地上給予相應安排。

(四)加強資金扶持

鼓勵服務業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爭創服務品牌,對成功申請中國馳名商標和四川省著名商標的服務企業,由市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加大對社區服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副食品安全服務體系、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第三方物流、連鎖配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項目的規劃、論證、包裝、推介,積極爭取中央及省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市、縣、區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數額的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城鎮市場體系、農村流通網絡建設,獎勵農家店、連鎖超市(便民連鎖店)覆蓋率高、成活率高的服務業主,獎勵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上、稅收達到100萬元的商貿流通企業。鼓勵各類服務企業參加境外展覽、展銷、商務洽談活動,市、縣、區人民政府按照有關外經貿政策規定對參展費用給予適當支持。

(五)拓寬融資渠道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貨款擔保體系,積極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發展服務業。廣泛籌集民間資本,采取合作、參股、合并、收購、招商引資等多種方式興辦服務業。根據《四川省利用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管理辦法(試行)》(川辦函〔2005〕256號)和商務部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協議規定,鼓勵大型流通企業申請和使用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加快網絡建設、信息平臺搭建、物流資源整合、農產品加工、加工基地建設和改造。

(六)優化發展環境

加大“治亂減負”力度,進一步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攤派、贊助、評比等,依法為企業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在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的前提下,對連鎖經營企業配送車輛特別是生鮮食品配送車輛在城區中小街道給予臨時停靠便利,在交通干道和繁華路段非交通高峰時段給予臨時停靠便利。衛生部門對取得衛生健康證,連續在餐飲行業工作的員工,在有效期內不再收取衛生知識培訓費;餐飲企業員工的衛生健康證可在市內跨區域使用,在市內流動的,1年內不再重復體檢。

四、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把加快服務業發展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強領導,完善機制,扎實推進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建立組織協調機制

市政府設立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研究擬訂全市服務業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統籌協調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級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協調組日常工作由市商務局承擔。我市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服務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協調機構,形成市、縣、鄉鎮聯動的工作機制。市級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各項工作。

(二)建立運行監測機制

統計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服務行業運行監測分析,要按照國際慣例和通行法則,結合*實際創新服務業的統計調查方法,完善統計項目和內容;相關部門要加強行業統計;積極鼓勵有關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調查。逐步建立政府、部門和行業統計互為補充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服務業發展動態,健全服務業發展的信息制度和科學有效的評估指標體系,為引導市場和政府決策、制訂規劃、建立考核體系等提供依據。

(三)建立人才保障機制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培養、引進和造就一批專業技術研發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科技型創業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積極推進技術入股、管理人員持股、高技能人才崗位津貼、股票期權激勵等新型分配方式,建立完善人才培養、引進激勵和流動機制,努力形成人才加速集聚,有序流動的局面,為加快我市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建立工作目標考核機制

篇6

[關鍵詞]農副產品;供應鏈;農超對接;配送中心;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6-0024-02

1 “新農超對接”的內涵

我國農業分布區域大多比較零散,作業不規模,一些地區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通,即使遇到豐收,產品卻滯銷,或者廉價賣給批發商。農民并沒有提高收入,但城市居民的菜籃子卻日益沉重。原因是我國目前的農副產品流通環節復雜,流通過程中的損失和浪費嚴重。雖然現在農副產品通過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走上市民餐桌依然是銷售的主渠道,但“農超對接”是農副產品流通必然的發展趨勢。

我國目前實行的“農超對接”,是農戶和商家(不僅僅指超市)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農超對接”的本質是將現代流通方式引向廣闊農村,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接起來,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銷一體化鏈條,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共贏。

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來看,農超對接的實質就是:首先對我國農副產品供應鏈進行價值鏈分析,找出非增值環節;創新流通模式,重新構建農副產品供應鏈;通過供應鏈的信息化構建與管理,嚴格實施農副產品物流環節監控,為市場提供有安全保障的、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本文將之稱為“新農超對接”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副產品無效流通成本過高的問題,也為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提供了可視性。

2 我國“農超對接”現狀及問題

2.1 農戶的認識需要提高,地方政府宣傳引導不夠

在某些地區,許多農民甚至地方政府,不知道農超對接是什么,更不了解它的重要意義。所以在與當地洽談對接時,農民和地方官員的反應經常是不冷不熱。在一定程度上,這成為農超對接進展較慢的一大原因,這令銷售企業負責人非常著急。

2.2 農產品供應鏈松散脆弱,市場信息不對稱

當前占據農產品流通主導地位的是批發市場,而其大多數僅簡單地為交易雙方提供了一個交易場地,功能單一,采供雙方基于短期交易,缺乏長期協作。

我國現階段農產品供應鏈比較松散而脆弱,其中農產品的生產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產品數量多,供應分散,缺乏統一標準。供應鏈中的供應方主要是由數量多、規模小、無差異、較分散的農戶組成。供應主體分散使得供應規模較小,無法形成由生產商主導的供應鏈。供應鏈的不完善使得農產品的供求信息不暢,一方面增加了因盲目生產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也使得采購主體不太容易獲得所需要的信息。缺乏一個農產品流通信息平臺,使得農超對接在全國推廣當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3 農產品規模較小,標準制定不足

農民需要的是穩定的銷售渠道,據商務部調查,我國有66%的農戶認為目前農產品銷售渠道不穩定,希望通過合同收購的農戶比例達35%,希望企業收購的農戶比重為27%。但由于資金及種植能力有限,單個農戶不能夠進行更有效地改善。很多農產品生產基地還不具備規模化生產和長年供應的能力,產品缺乏標準化,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力弱,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難以跟那些農業發達的國家相提并論。另外,由于生產技術粗糙,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使得我們的農產品在質量上也得不到保證。

由于超市采購需要規模,也需要更加有安全保障的農產品來源,因而,從零售業商家的角度,很難與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戶進行直接合作。因此,“農超對接”的推廣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2.4 專業化的農副產品配送中心數量少,物流成本高

在傳統運營模式中,在送到超市配送中心前,商品損耗一般由供應商承擔,賣場里的損耗則由雙方共同承擔。但在“農超對接”中,由于是基地直接采購,商品在完成交易后才送往配送中心或各門店,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損失都得由商家自己承擔。所以,盡管當前“農超對接”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但長期來看,控制好損耗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格優勢。按照物流運作的規律來看,只有建立在適當地點,擁有適當物流作業能力的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才能夠更好地平衡運輸和倉儲成本,發揮農副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包裝和加工方面的效益優勢,同時,也只有配送中心才更適合承擔農副產品信息中樞的重要職責。

3 供應鏈理念的“新農超對接”模式

3.1 政府加強宏觀控制

在現有“農超對接”基礎上,針對市場指導下農民種植及銷售的盲目性問題,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向農戶宣傳農超對接,同時政府應出臺扶持措施,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建設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在資金、用地等方面給予扶持。在實際運作中,財政、國土、稅務、金融等有關部門應加強溝通,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推進農超對接。

為了建立起“新農超對接”模式,應考慮以下幾項策略:

第一,建立農副產品供應鏈優化的指標體系,如流通環節數量、價值增值水平、貨損率等,以監督、考核和促進各地政府在推動這一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上的作為程度和業績水平。

第二,鼓勵企業投資興建面向城市功能的大型配送中心,同時建立基于配送中心實體物流的農副產品信息化網絡運營平臺。國家應給予優惠政策,加強運作監管。

第三,建立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監管線,采用RFID和數據庫等信息技術,對農副產品流通全程進行跟蹤,從根本上保證食品安全。

3.2 建立大型配送中心,做好冷鏈物流

我國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目前我國人均冷庫容量僅7千克,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鮮活農產品儲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冷鏈物流設施。到2015年,我國將建成一批運轉高效、規模化、現代化的跨區域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企業,初步建成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使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0%、36%以上,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針對傳統農超對接過程中出現的物流成本過高,貨損過多的情況,商家企業必須將商品管理流程向上游延伸,優化配送收貨的模式。大型連鎖超市與大產地和規模化農村合作社的對接,形成規模化產業鏈,冷鏈物流自然擺到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自建冷藏倉庫、購買冷藏車等成本支出,短期內將給物流配送企業帶來一定資金壓力,而這部分投入將會通過產品價格提高轉嫁消費者;在運輸環節,冷藏車市場發展水平較低,缺乏行業規范以致二手冷藏海運貨柜甚至敞篷車充斥于農產品的干線運輸;在零售環節,賣場、連鎖零售終端加工食品冷鏈柜銷售率較高,但農產品冷藏柜銷售率較低,二三線城市仍以傳統菜市場甚至馬路市場為主要零售終端。

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不僅是物流配送行業問題,更關系到民生,政府的引導和支持非常關鍵。

3.3 建立農產品供銷信息平臺

一種是當地政府組織的農超對接的試點,政府會出面邀請農民合作社和超市的采購負責人進行當面對接,另一種就是專業的農超對接的網絡服務平臺,平臺上有很多超市與農民合作社的需求信息,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農超對接。

平臺的對接成功率較高,目前農超對接做得比較好的有中國農民合作社信息網的農超對接服務,該平臺有農資和農超服務,其中農超對接服務已經成功地幫助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完成了農超對接,為超市與農業專業合作社搭建對接平臺,疏通渠道,形成穩定、緊密的合作關系。

3.4 推進農副產品生產規模化

規模化的銷售企業需要有規模化生產企業與之匹配,提高農戶的組織水平是做好“農超對接”的關鍵,這既有利于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和標準,又有利于解放勞動力,提高農民的收入,銷售企業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但必須看到當前我國農戶的組織水平不高、農業合作社等組織規模和能力還比較弱等實際困難,因而更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進行細致有效的指導、協助,從政策、運作上提供有力的支持,使農產品的供應鏈更加完善,也使老百姓的菜籃子更加豐富、健康。

據了解,商務部、農業部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超對接試點工作的通知》,對“農超對接”的試點工作進行部署。確定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9家超市作為第一批“農超對接”試點企業。按照部署,2012年,試點企業鮮活農產品產地直接采購比例達到50%以上。

作為農業職能部門,一方面要支持農業合作社實施標準化生產,對農產品進行分級、包裝、加貼標識,創建品牌;另一方面指導農業專業合作社根據超市的需求,實行統一采購種苗、統一采購和使用農資、統一記載田間檔案、統一采收產品、統一檢測農藥殘留。組織超市和連鎖企業,提前介入農產品生產,從源頭對生產進行指導和服務。

篇7

2009年3月,萬山特區(現萬山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同時,《資源枯竭型城市貴州省萬山特區轉型規劃(2010―2020年)》通過了國家發改委評審和省政府批準,謝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正式劃入管轄,各項子規劃編制工作相繼完成,謝橋新城區建設和6平方公里工業園區建設正式啟動。

應該說,這是推進萬山全面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確立,推進轉型有中央和省級財政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撐;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沿海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這為承接產業轉移,推進產業轉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城市基礎設施逐步配套,推進轉型有硬件載體。按照國家和貴州省有關規劃,杭瑞高速、渝懷鐵路復線和長沙-貴陽-昆明鐵路客運專線、銅仁至玉屏城際快速鐵路項目和銅仁機場改擴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項目的實施將極大改善萬山的交通“瓶頸”問題,為加快萬山轉型,促進區域對外開放和優勢資源開發,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擁有豐富礦產資源和一定規模的工業發展基礎,使推進轉型有了條件支撐。

此外,萬山現已初步形成了以張家灣汞化工集聚區、張家山新材料集聚區、老山口綠色工業集聚區和下溪資源型工業集聚區為重點的工業基地。擁有原貴州汞礦留下的一批科研技術人才、原貴州汞礦破產關閉后遺留下約50平方公里的礦區面積、10平方公里的工業閑置用地以及3平方公里的廠房用地。通過土地整治、收儲以及茶店片區工業園區已規劃工業用地,萬山工業用地可達到50平方公里,這是黔東地區最大的一片工業用地,將成為促進萬山資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支撐條件。

找資金抓項目

“財政資金保運轉,項目資金促發展,招商、融資促跨越”。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要以資金和項目作支撐,不然只是紙上談兵。

找資金是基礎。力求建立融資平臺,充分發揮萬山開源投資有限公司的作用,加大融資力度。爭取企業融資,采取B-T模式,通過借助企業資金進行城市建設。向中央爭取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支付延長至2020年,向省政府爭取從2011年起連續5年每年安排萬山轉型基地搬遷經費1億元。在轉型基地建設期間,取消地方的項目匹配資金。并向地區爭取“地市共建”政策,給予萬山異地轉型資金和相對應的政策扶持。

抓項目是關鍵。結合國發〔2007〕38號文件精神和《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萬山特區做好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工作的意見》,積極向中央和省爭取工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林業生態工程、城鎮基礎設施、交通、社會事業、節能環保、地質災害等項目。并利用萬山自身優勢,圍繞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

加快工業化發展

要實現工業化發展,萬山將依托豐富的鉀、錳、汞等優勢資源,以萬山鎮、謝橋、茶店為載體,推進產業集聚,延伸產業鏈,發展化工、新材料、輕工業等產業,壯大工業規模,力爭把萬山特區建成貴州工業重鎮。

“軟環境”建設是實施工業強區的第一抓手。建立“一站式”服務體制,提高行政審批效能;建立“倒逼機制”,要求第一時間內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建立縣級領導和部門進入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現場辦公制度,為企業提供“24小時隨叫隨到”的服務。同時極力營造一個“投資無門欄、服務無紅燈、部門無關卡、發展無”的投資環境。

“硬環境”建設是實施工業強區的平臺。按照“集約節約、規模適度、加快推進、規范發展”的要求,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重點實施好交通、通信、供水、供電、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為工業發展提供電力、用水、交通保障等要素支撐,構筑“環境磁場”,強化工業運行保障措施。爭取適度寬松的土地政策,有效增加工業用地供給,確保項目及時落地。

通過推動產業發展,使萬山初步形成汞化工、錳系合金、鋁加工、鉀化工、紡織服裝、裝備制造、中藥材、綠色食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式發展格局,具體做法是:推動和支持現有汞化工企業走兼并重組、技術升級、產品創新的內涵式發展路子,力爭將現有汞化工企業整合為1至2家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汞化工集團,建成全國最大的汞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汞產品研發中心、全國含汞廢棄物處置基地、汞產品交易中心;推進鐵合金產業升級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精深加工水平,建成兩家以上大、中型鐵合金企業集團,打造黔東鐵合金生產基地;加大錳、磷、釩等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延伸精深加工產業鏈;依托我省鋁資源供應充足的優勢,引進加工技術先進、具有綜合競爭實力的加工企業落戶冶金產業園區,建成黔東鋁產業延伸加工基地;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圍繞含鉀頁巖綜合開發利用,將鉀資源開發及加工利用培育成萬山支柱產業;引導和推動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發展農副產品的儲藏、保鮮、加工、轉化和增值,形成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發展中藥材、室內裝飾用品、裝備制造業、建材業和紡織服裝業等新興產業。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強化服務管理。督促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確保工業企業“三廢”達標排放。繼續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的組織協調,解決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化解工業企業與周邊群眾的矛盾糾紛。

推進城鎮化建設

要實現萬山區成功轉型,城市是基礎。將謝橋作為萬山的新城區,推進異地轉型,擴大行政區域范圍,把萬山作為銅仁市的南部拓展片區融入市區發展,圍繞銅仁市“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山水、園林、休閑、旅游”城市的整體定位,構筑城市建設新的框架,不斷完善行政中心、商業、金融、居住、旅游服務及文化體育功能,建設獨具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

完善城鎮發展規劃。按照“黔東生態園林新城”、“貴州工業重鎮”的總體定位,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和完善城鎮建設規劃體系,指導城鎮建設有序開展。重點編制完成第三輪《萬山區城鎮總體規劃》、《萬山區“十二五”城鎮化發展專項規劃》和謝橋新城區、萬山工業集聚區總體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

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遵循城市發展規律,走有特色、集約化、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多樣化的城鎮發展道路。優化城鎮發展的空間布局,形成以謝橋新城區為中心,以茶店鎮、老山口、萬山鎮為重要節點的城鎮帶;加快黃道、下溪、敖寨小城鎮建設,努力形成梯次明顯、優勢互補的城鎮體系;全面破解影響加快城鎮化進程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城鎮的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和吸納能力;加快人口和生產要素向城鎮集聚,實現城鎮化率每年提高2.2個百分點;以謝橋新城區建設為載體,積極推進城市公園、公共綠地、水系景觀建設;完善供水、供電、供氣、污水垃圾處理、農貿市場、公交、通信、學校、醫院、體育、文化等社會公益服務設施;擴大就業和再就業,完善各項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建設;加強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大商品房開發力度,增強政府保障民生的能力。以此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集聚城市商氣、人氣,著力打造黔東園林新城。

篇8

這次全縣建口工作會議,是縣政府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去年全縣建口各項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建口工作目標任務,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發揚成績,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努力實現建口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剛才,縣城建局、國土局、城管局、房管局、城司等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分別作了很好的發言,目標明確,措施得力,講得很好,希望大家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各鄉鎮、各部門要協同配合,狠抓落實。會議還隆重表彰了一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希望先進再接再厲,再創佳績,大家要向先進學習,向先進看齊,全力推進我縣建口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就做好今年建口工作,我談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切實增強工作自信心

過去的一年,全縣城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年的工作情況,在剛才五位同志的發言中都作了詳細闡述,這里,我就一些亮點工作,用“九個數字”作個歸納。

“一”:高標準編制了一個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城北新區城市設計經多次修改完善,已基本定稿,為啟動城北新區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拉大框架修了兩條路。三爪侖大道與高速公路同步建成通車,環城南路已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

“三”:資金籌集超過3個億。一是積極爭取省農發行支持我縣城市建設,成功融資1.38億元,目前資金已全部到位;二是運作土地實現入賬兩個億,創歷史新高,兩項加起來共3.38億元,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四”:主動作為造了4000畝地。大力實施“造地增糧”工程,完成立項4336.5畝,目前已開發新增耕地面積2084.5畝,正在實施開發2252畝,預計今年4月份完工。

“五”:城市建設抓了五個重點工程。一是老城區改造項目,地下綜合管線改造、人行道翻新已進入尾聲,天然氣項目完成了街道主管道鋪設。二是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廠已完成了征地、測繪和施工圖評審工作,即將開始施工招投標。三是城北防洪堤項目全線鋪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四是繼續實施城區小街小巷硬化工程,改造了16條小街小巷,硬化路面2.3萬平方米,沿河景觀休閑長廊基本完工,大大改善了城區居民出行條件。五是中心城區廣場建設項目基本完工。

“六”:新建了600套民生房。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93套(其中廉租房105套,經濟適用房48套,城區棚戶區改造140套),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344戶(其中新建、重建260戶,維修加固84戶),以上兩項合計637套,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工作任務。

“七”:建口工作得了七個獎。去年,我縣榮獲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群策群防十有縣”稱號,連續兩年榮獲省政府“節約集約用地模范縣”稱號;縣國土局被評為“全市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先進單位”;縣城建局被省住建廳評為“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政府評為“全市城市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縣城管局被省住建廳評為“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被市政府評為“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八”:城建項目財政支出8000多萬。這個統計口徑的項目是由我縣自籌資金建設的項目(不包含有上級扶持資金的項目),共支出8800萬元,是我縣近年來城市建設投入最大的一年。

“九”:報批新增建設用地9000多畝。共經批準用地11個批次,面積9291畝,保障了洪屏電站、昌銅高速、綠色照明產業基地、中部夢幻城等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

過去的一年,是我縣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最好最快的一年,也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最為明顯的一年。上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市對我們的關心支持,更離不開全縣建口系統各部門廣大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在此,向受表彰的單位表示熱烈祝賀,向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大家要倍加重視:

一是人民群眾對我們建口工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里拿今年縣兩會上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一組數據作個分析,上周,縣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工作,縣人大、縣政協交給縣政府辦理的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共184件,其中,反映關于城市建設方面問題的15件,反映關于城市管理方面問題的36件,反映關于加強土地管理方面問題的10件,反映關于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問題的6件,加起來共67件,占了總數的36%,超過三分之一,建議提案最能反映民意,說明人民群眾對我們建口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倍加重視。

二是土地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我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越來越感覺到土地的瓶頸問題,征地難、報地難,保障發展和保護土地資源的雙重壓力日益增大,我們要倍加重視。

三是違法用地現象越來越嚴重,特別是農民違規建房問題日益突出,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違法違規現象依然存在,我們要倍加重視。

二、理清思路,明確重點,切實把握工作主動權

抓城市建設,必須要明確重點,才能找準突破口,牽住“牛鼻子”,才能帶動全局,促進發展,重點圍繞“怎么建”、“怎么管”、“怎么保障用地”三個方面破題,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一)抓城市建設,要圍繞“生錢、用錢、管錢”巧做文章

一是錢怎么來。錢的問題是城市建設最核心的問題。今年城市建設投入將是空前的,據初步測算,至少要保障3.65億元。這么大的投入,怎么籌,任務艱巨,我想主要還是要牢固樹立運作城市的理念,堅持以城建城,以城養城,從以下三塊籌集資金,一是抓緊土地出讓金清收,二是繼續爭取市場融資,三是繼續適度運作土地,通過這些方法籌集資金,解決城市建設錢怎么來的問題。

二是錢怎么用。有限的資金,要用在刀刃上,要用在急需建設的項目上,這一塊主要是明確今年我們城市建設的重點,大家都要主動參與,主動服務,“十個重點項目”:

1、三爪侖大道綠化、亮化、人行道工程,確保3月開工,6月前基本完工;

2、環城南路,八月前建成通車;

3、城南老城區改造,4月前完成人行道改造,9月前完成街面瀝青工程;

4、沿河路景觀休閑長廊,3月前完工;

5、城北防洪堤,年底前全面完工;

6、全面落實816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4月前全面開工建設;

7、水上公園項目,上半年完成規劃設計,下半年開工建設;

8、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4月前開工建設;

9、縣人民醫院門急診大樓,9月前完成裝飾工程,住院大樓下半年開工建設。

10、教育園區項目,城北小學教學辦公綜合樓3月開工建設,年底前竣工,城北小學生活區、青少年活動中心9月前開工建設。

三是錢怎么管。城建項目點多面廣,資金量大,抓好資金科學、有序、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要加強工程招投標管理,不斷完善現有招投標辦法,堅決杜絕串標、圍標和借殼投標等違紀違規現象發生,確保能真正招到隊伍好、價合理、業績優、講信譽的優質施工單位。要加強資金運行全過程的監管,實行項目資金財政集中支付,減少資金在中間環節的停留時間,加快資金周轉速度,防止資金被截留、挪用等情況發生,保證項目資金安全。

(二)抓城市管理,要打好“品位提升、市容整治、控違拆違”三場攻堅戰

一是“品位提升”攻堅戰。一個有鮮明特色的城市,不僅能讓生活在城市的市民感到驕傲,也能給外地游人留下深刻的記憶。但目前很多城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城市設計品味不高,建筑缺少精品點綴,不注重延續歷史文脈,這樣的城市即使高樓林立,也難以讓人記住,難以形成強勁的競爭力。就我縣來說,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山水資源、人文資源都比較豐富,應當說具備建設獨具特色和魅力城市的潛質,要在“特”字和“精”字上做好文章。一是“特”,,山在城中,水在城中,是半城山色半城河,我們要倍加珍惜大自然賜給的山山水水,城市建設尤其要在“顯山露水”上做好文章,樹立親水理念,加強城市水系建設,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中因勢融入水的要素,積極創造宜居的親水環境,使的水更清、山更秀、景更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二是“精”,就是要精益求精、多出精品,特別是要加強城市標志性建筑的打造,這方面也是我們的缺陷和不足,希望相關部門特別是從事城市設計、管理的專業部門進一步增強精品意識,加強學習,拓展視野,努力打造建筑精品,彰顯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二是“市容整治”攻堅戰。城市工作“三分建,七分管”,抓好建設是基礎,搞好管理是關鍵。我們要以老城區綜合改造為契機,圍繞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的目標,全面開展城市容貌集中整治,全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通過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合理引導夜市攤點、馬路市場,實現集中連片規范經營,著力解決城市“臟、亂、差”等突出問題。重點抓好環境衛生、占道經營、店招廣告、車輛停放、遮陽篷、建筑垃圾等六項集中整治行動。要嚴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通過大力推動“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落實,積極探索小區、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著力提高全社會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

三是“控違拆違”攻堅戰。遏制和查處違法建設是當前一個工作重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事關社會公平正義。一方面,各部門、有關鄉鎮要進一步統一思想,集中力量,強勢嚴管,堅決打擊違法建設歪風,通過加大日常巡查,把違法建設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農民建設農民公寓,鼓勵農民以組為單位建設農民公寓,既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又能節約土地60%以上。要嚴格控制“城中村”就地新建和改造住房,引導農戶退城進郊,到城郊規劃新村建房,既可以緩解“城中村”管理難題,又能空出中心城區土地用于城市建設。

(三)破土地瓶頸,要從“向上爭、自己造、向下擠”三方面求突破

一是“向上爭”。今年,省政府將對建設用地審批實行“兩項改革”:一是實行用地計劃指標“三個三分之一”的下達方式,即:國家下達的新增用地指標的三分之一,由省直接下達至縣(市、區),三分之一按照原方式下達到各設區市,三分之一作為省級預留,今年市共分配建設用地指標9400畝,其中市本級預留了4000畝,其余5400畝分配至各縣市區,分到我們只有300畝,這個數字遠遠滿足不了我們當前發展的需求;第二項改革是實行重大項目用地“報賬制”,即在重大項目用地報批時,先由項目所在地安排用地指標、審批供地、實施建設,再由省里組織有關部門對項目實際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踏勘,符合要求的由省里追補85%用地指標,不符合要求的省里不予追補,也就是說,即使列入了省重點項目,也還有15%的指標要從我們縣本級的指標中解決,這樣的形勢,對我們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要繼續千方百計加大爭取力度,確保全年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不少于去年,滿足我縣重點項目建設需求,做到不因用地問題影響項目落地。

二是“自己造”。積極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試點工作,通過拆舊建新,將農村分散、不便利用的碎塊閑置用地進行復墾,整合成為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耕地資源,增加的周轉指標優先用于城鎮重點項目建設,今年,對去年已立項實施的1495畝“增減掛”項目要抓緊推進,各鄉鎮要耐心、細致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盡快做好項目區的空地和拆遷工作。同時,繼續大力推進“造地增糧富民”工程,確保完成土地開發新增耕地1500畝的任務,滿足用地需求和耕地占補平衡,

三是“向下擠”。深入開展閑置用地專項清理,對園區企業用地“圈而不建,圈多建少”和長期不能達產達標的情況,要嚴格落實國家土地政策,進行騰籠換鳥,確保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清理閑置用地400畝的任務。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切實提升工作執行力

2月17日,在全市建口工作會議上,市政府給我們下達了今年建口各項工作目標任務,下發了幾個責任狀,這些都是硬任務,我們一定要確保完成,要完成這些任務,必須要加組織領導,狠抓責任落實,確保執行到位。

一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建口的各項工作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人民群眾十分關注。這個領域涉及范圍廣、矛盾多,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比較突出。相關責任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大局觀念,進一步明確自身工作職責和任務,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集中精力搞建設,齊心協力謀發展,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發改、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項目和資金的管理,統籌協調好項目申報、資金調度等各項工作,確保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是要改進工作作風,增強責任意識。改進作風、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是有效推動各項工作上水平、上臺階的重要保證。建口系統的廣大干部職工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撲下身子抓工作,埋頭苦干抓落實,扎扎實實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將各項目標任務層層分解細化,落實到崗到人,做到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事事有著落。

篇9

一、總體思路

今后一個時期,是沈陽大工業區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工業必然需要大服務作為支撐和配套。當前,沈陽市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進入服務業快速發展階段。因此,于洪區服務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為工業化服務,為城市化配套的方針,抓住經濟發展規律給服務業發展提供的機遇,特別是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給服務業發展提供的逆勢發展機遇,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做優空間,提升形象,實現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一)明確目標:于洪區服務業發展要發揮優勢,錯位發展,擴大總量,優化結構,在沈陽西北部建設若干區域性商業中心和物流服務平臺,不斷提高競爭力,逐漸形成功能齊備,特色鮮明,適應大工業區發展要求的服務業網絡體系。2012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預計達到180億元;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區從業人員比重達到50%左右;人均占有商業網點面積達到2.52平方米,增長0.96平方米。

(二)突出重點:于洪區服務業發展要根據城市郊區特點,突出特色。在產業選擇上,要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業、商貿服務業、房地產業、文化旅游業和科技服務業,重點建設1個科技服務平臺即大工業區科技服務平臺,4個物流園區,6個物流中心,5個市場集群,8個星級賓館,10個區域性購物中心或大型超市,18條特色商業街;在區域發展上,要重點建設“一區、兩城、四帶”,即黃海路中央商務區暨沈陽西部CBD,于洪新城和丁香湖新城,北金廊現代服務業產業帶,渾河旅游休閑帶,304國道韓國風情休閑帶和九龍河休閑觀光帶。

(三)做優空間:空間是發展的平臺。于洪區服務業發展要根據現有基礎,梯次推進。在具體空間布局上,大致可以分為核心區、提升區和拓展區。核心區包括三環內的陵東、北陵、北塔、陵西、于洪、迎賓路、城東湖、南陽湖八個街道。這一區域是目前于洪區城市化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占地面積118.2平方公里,總人口45.6萬人,適合發展為城市化配套的現代服務業和為社區居民生活配套等傳統服務業。提升區主要包括三環附近的沙嶺、造化兩大輔城和大興地區。這一區域占地面積114.3平方公里,總人口8.8萬人,是沈陽大工業區規劃發展的工業園區集聚區,適宜發展為工業生產服務的現代物流業、專業市場、科技信息和中介服務等產業。拓展區主要包括馬三家、平羅兩個街道和光輝鄉,這一區域占地面積288.4平方公里,總人口9.3萬人,是沈陽大工業區規劃發展的九龍河現代農業示范區和休閑觀光產業帶,適宜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農業觀光旅游業和為農村居民服務的生活服務業。

(四)提升形象:于洪區委抓住沈陽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加速三環內城市化進程,將于洪新城建設成為濱水生態新城;黃海路中央商務區建設成為沈陽西部CBD;陵東地區建設成為總部經濟集聚區;以丁香湖為標志的北陵地區建設成為商貿繁榮、環境優美的宜居地區;加快三環以外的兩在輔城和中心鎮建設,逐步形成區域性商貿中心,提升三環外的城市化配套水平,搭建工業化服務平臺。通過城鄉一體,共同發展,把于洪區建設成為服務業發達的商貿新區。

二、基本前景

縱觀我區地理、環境、人文、資源、政策等方面,我區服務業發展正進入一個黃金階段。

第一,環境優良,主要從三方面看:

一是從國際上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跨國企業及跨國經營得到了迅猛發展,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的規模和速度急劇加大,對國內服務業的沖擊和影響逐步增大。對于國內的服務行業以及服務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外資的大量涌入,必將搶占國內企業已有的大量市場份額,給國內的企業生存帶來危機;另一方面,面對危機形勢,國內企業必然會調整經營戰略,更新經營理念,采取先進手段來應對,這就會提升國內服務行業及服務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從而促進服務業的發展。

二是從國內上看。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國內與國際接軌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市場化的程度不斷加深,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隨著國內產業政策的逐步調整和規范,對服務業的投資限制被打破,鼓勵發展服務業的政策正在出臺和落實,必將為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保證。

三是從地區來看。國家陸續出臺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沈西工業走廊、近海經濟區、沈陽大工業區的建設,這些都為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服務業以其投資少、見效快、就業容量大等自身優勢,必將成為新的投資熱點。

第二,優勢明顯,主要從四方面看:

一是區位優勢明顯。我區地處城鄉結合部,背靠母城,面向廣大農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條件得天獨厚,消費群體龐大,具備發展服務業的各種有利條件。

二是土地資源豐富。隨著我區城鎮建設和村屯改造步伐的進一步加快,置換出大量的土地資源和經營資源,為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是基礎設施完備。十五期間,我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完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車、村村通有線電視,形成了暢通的交通、信息、服務網絡。

四是政策環境寬松。我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各項政策,為服務業的發展打造了優良的政策環境和服務環境。

三、重點把握的問題

2009年是金融危機下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機遇年,也是加快服務業發展五年規劃的第二年,扎實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今年服務業工作目標是: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13.1億元,增長15.4%,力爭完成114.1億元,增長16.4%;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億元,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6.8億元,增長16%,力爭完成58.8億元,增長20%。為完成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抓住沈陽服務業快速發展,為應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而采取的擴大內需措施給服務業提供的機遇,結合于洪區服務業發展的基礎和優勢,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區服務辦的綜合協調功能,全區各部門密切配合,凝心聚力,化危為機,逆勢而上,全力推進服務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并力爭五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要在重點產業上有所突破。一是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今年要建設大潤發等7個區域性商業中心或大型超市,推進迎賓路汽車產業大道等5條特色商業街建設,打造崇山東路總部經濟區,發展社區商業,培育五彩新村等商業示范中心。二是穩步發展現代物流業。重點推進李紅路綜合物流中心、沈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陵東鋼材物流中心等5個物流基地建設,推進鑫北辰倉儲物流項目異地擴建,打造東北最大生活資料倉儲物流基地。三是加快市場改造升級。今年對東北汽配市場和塔灣舊機動車交易中心進行改擴建,對新塔灣鋼材市場進行搬遷改造,制定金山建材市場和北塔鋼材市場改造規劃,提升市場經營管理水平。四是發展金融服務業。大力引進金融服務機構,加快小額貸款公司籌建進度,爭取已批準籌建的五家小額貸款公司上半年全部開業。做好村鎮銀行前期籌備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滿足“三農”和“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二要在重點區域上有所突破。一是黃海路中央商務區要優化商業網點布局,放大地鐵經濟拉動效應,爭取家樂福超市年底開業,華潤萬家商業廣場主體竣工;提升黃海路品牌專賣和特色餐飲一條街的整體水平;加快以紅旗臺物流加工中心為重點的李紅路綜合物流中心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推進億峰國際、遼寧瑞孚興邦等4個汽車4S店建設。二是北金廊現代服務業產業帶要加快土地資源整理和開發利用,加快樂山賓館、樂天商城、龍逸酒店、盛京新都會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于洪新城要提升東部房地產開發和商業設施配套水平,加快北方不銹鋼市場、碧桂園鳳凰酒店、奉天1929商業街等項目建設速度。四是北陵地區要加快大潤發超市、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項目建設,加大現有閑置樓宇招商力度,提高永強農貿市場和裝飾材料城等現有市場的管理水平。

三要在項目建設上有所突破。一是加大項目引進力度。今年要整合樓宇資源和可建設商業用地資源,策劃包裝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開展一次服務業項目招商會,重點引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項目、大基地落戶于洪。二是做好項目跟蹤服務。建立項目跟蹤責任制,對在談項目實行專人跟蹤商談,直至正式簽約落地。對在建項目要建立服務責任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力爭早竣工、早出形象。加強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的服務業運行分析,及時調查了解運行狀態,把握運行趨勢,加強與市服務業辦的溝通聯系,建立互動機制,及時上報信息,確保項目建設順得推進。三是加大重大項目扶持力度。國家、省、市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服務業項目扶持政策,要認真研究和把握這些扶持政策,有針對性地對于洪區現有項目進行包裝,逐級上報,特別要及時上報新引進的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50強企業投資建設的項目,爭取盡可能多的優惠政策和扶持資金。四是大力培育服務業領軍企業,鼓勵企業打造品牌。今年要開展服務業品牌評選活動,推動服務業品牌建設。

篇10

一、正確估價上半年工作,進一步增強保增長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力度,著力保增長,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作為保增長的主要抓手,舉全區之力加大推進力度,切實加強對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千方百計保持有效投資快速增長。

一是招商引資成效明顯。按照加大力度、突出重點、創新方法的工作要求,把濃厚氛圍作為招商引資的首要任務,年初區委區政府召開的第一個全區性的會議就是招商引資動員會,分解落實招商引資任務,研究并出臺了2009年度招商引資考核辦法,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把企業密集度高、土地要素瓶頸突出的*、*等地區作為招商的重點區域,配強招商小分隊加強對接,區委區政府還專門組團在*和*召開投資環境推介會,現場簽約項目8個,協議投資額達6.86億元。把以商引商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突破口,堅持產業招商,充分挖掘信息,加強對接,形成產業捆綁,抱團投資,實現“1+X”的招商效應。上半年全區新引進招商引資項目共79個,協議投資額18.87億元,同比增長33.5%。其中,新引進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個。

二是項目建設扎實推進。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拉動投資的政策機遇,主動與國家、省市等相關部門對接,積極謀劃、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目前,全區共有20個項目列入中央新增預算內投資計劃項目,累計爭取資金4300余萬元,名列全市第三。加強項目建設與管理,研究出臺了*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和加強國家擴大內需國債投資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三個小組”(新增國家投資項目領導小組、協調小組和服務小組),健全“四項制度”(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招標投標制、項目合同管理制、項目工程監理制),完善“五大機制”(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建設和協調制度、項目工作例會制度、項目建設進度月報制度、項目進度督查難點問題交辦制度、項目員制度),保證項目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同時,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區政府通過每月的項目工作例會開展經常性的督促檢查。按一季度抓項目開工,二季度抓項目推進的總體要求,加大力度抓好重點建設項目。上半年全區61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5億元,已開工項目51個,開工率為83.61%,同比增長9.25%;31個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完成投資3.25億元,同比增長9.*%,已開工項目18個,開工率為58.1%,同比增長20.4%。扎實推進一批省市重點項目,黃衢南高速*互通至320國道接線工程(雙江線*段)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西立交、雙港西路、北門街等一大批城市拆遷改造項目的政策處理工作有序開展。同時,積極做好國家戰略成品油儲備庫項目對接爭取工作。

三是資源要素配置保障有力。科學把握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按照有效整合、科學調度、保證重點、集約利用的要求,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緩解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加強政銀合作和銀企對接,拓寬融資渠道,創新金融服務,有效緩解了重點項目和中小企業資金供求矛盾,四家政府投資主體今年實現新增融資1.61億元。加大推進園地開發工作力度,安排墾造耕地項目2萬畝,已開工實施耕地1萬畝。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與浙江林學院、浙江科技學院等簽訂院地合作協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二)加大企業服務和農民增收工作力度,著力抓轉型,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堅持把轉型升級作為克服金融危機影響、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根本措施,在轉型升級中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推進三次產業持續協調發展。

一是工業提升步伐加快。緊緊圍繞工業經濟“超雙百”的目標任務,出臺《關于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工業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提升工業的目標責任體系。堅持總量擴張、質量提升、服務優化,推動工業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工業總量不斷壯大,上半年實現規模工業產值12.14億元,同比增長6.6%,扭轉了一季度同比下降13.6%的下滑勢頭。工業質量與效益同步提升,1-5月實現利稅總額3572萬元,同比增長11.41%,其中利潤總額1906萬元,同比增長29.64%。兩個工業“主戰場”建設加快推進,東港*工業園完成1100畝土地的基礎設施配套和1300畝土地的征用工作,航埠工業功能區興航路改造及西入通組織工程主干道完工通車。加大企業技改投入,積極推動科技創新、節能降耗。以“企情百寶箱”機制為抓手,進一步深化“三服務”活動,開展企業清費減負專項治理,認真落實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和涉企行政事業型收費“減免緩停”等政策,加大涉企收費和各類達標評比活動的監督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農業轉型成效較好。面對柑桔產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和一季度農民收入下降16.1%的嚴峻形勢,我們堅持一手抓柑桔銷售和品質提升,一手抓產業結構調整,出臺了柑桔促銷政策,連續兩次共落實4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柑桔銷售獎勵,有力地促進了柑桔的銷售。以“三疏二改”為重點的柑桔產業品質提升工程進展順利,目前全區疏樹面積近4萬畝。出臺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農業“26條”政策措施,安排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其中新增補助資金達1000萬元,極大地激發農民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全區共調整“三低”桔園8600畝,落實早稻面積3100余畝,新增蔬菜基地面積6355畝,轉型發展養殖業農戶達到520余戶。鱘魚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總投資2.5億元的鱘魚加工中心和國家級標準化養殖中心正式落戶我區,現已基本完成項目建設用地政策處理,預計8月份開工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升,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42家。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全區累計流轉土地3000多畝,并在實際工作中創新工作方法,航埠鎮曹門村成立全市首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的專業合作社。

三是商貿服務業穩步發展。按照加大投入、改善配套、加強培育的要求,加快推進專業市場的建設和繁榮,浙西五金城、*物資調劑市場一期主體工程等市重點建設項目已基本建成,*柑桔加工貿易城建設進度加快。積極開展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新鳳朝裝飾材料市場被評為“省四星級文明規范市場”,*燈具市場被評為“省三星級文明規范市場”,市場吸引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上半年市場實現營業交易額37.8億元。家電下鄉工作扎實推進,上半年,共銷售家電6475臺,銷售額1262.6萬元。“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建設成效明顯,全區所有鄉鎮都建有連鎖超市,村級連鎖超市覆蓋率達到59.7%,265個行政村建有放心店。推進社區服務規范化,府山街道辦事處“衛生長效保潔服務”被正式列為浙江省街道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積極開展“*區來料加工訂單超市”活動,并通過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引導和激勵我區經紀人積極開展來料加工,上半年新增來料加工村(點)84個,發放加工費6000多萬元,實現人均增收2896元。進一步規范提升“農家樂”經營水平,多渠道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上半年,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共接待游客40萬人次,同比增長26%,營業額近1300萬元,同比增長19%。“社區就業超市”工作扎實推進,目前全區已有“社區就業超市”6家,開發就業崗位4000多個。

(三)加大新農村建設和五城聯創工作力度,著力優環境,城鄉協調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加強規劃調控,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扎實推進城鄉建設。一是新農村建設繼續加快。以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為抓手,以集中連線聯片整治為重點,繼續抓好示范村和環境整治村建設,新建“一池三改”農村戶用沼氣池206個。啟動農村聯網公路項目建設,全面完成黃茶至大俱源公路改建工程和巨化濱江大橋改建工程前期工作。穩步推進下山脫貧工作,搬遷農民448人。扎實推進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工作,計劃提前一年完成2010年目標。深入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簡化審批程序,發放貼息貸款1865萬元,直接受益農戶1261戶。扎實推進生態區建設,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全面啟動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深化“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對全區10多家重點污染源企業進行了全面排查和檢測,實施58家規模生豬養殖場治理工程項目。二是五城聯創深入推進。繼續深入開展社區創衛、市場創衛、城中(郊)村創衛工作,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45個整改問題,順利通過全國愛衛辦組織的創衛技術評估和省愛衛辦技術評估交辦問題“回頭看”檢查。加強對馬路臨時菜場和7個農貿市場的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市場秩序等方面的監督管理,做好物業小區創衛監督工作。堅持實行“四定、三統、兩分、一獎懲”、“日查周比月評”等長效保潔機制。扎實推進“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區”建設,完善城鄉社區“牽手協作”、部門結對幫扶機制,我區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先進區”稱號。

(四)加大城鄉教育均衡和公共醫療衛生工作力度,著力重民生,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農技110、工業110功能,健全網上技術市場,切實培養有競爭力的科技項目,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抓好*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和低殘柑桔果實深加工項目。進一步深化“一校兩區”的實踐,啟動并實施了農村教師宿舍改造、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等省農村教育新四項工程,切實促進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年初通過了省教育強區的復查。認真做好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前期準備工作。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扶持力度,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龍燈制作、農民畫等民間工藝項目,推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基本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開展體育強鄉(鎮)、城市體育先進街道(社區)和農村“小康體育村”創建工作,提高群眾體育工作水平。完成新一輪新農合報銷方案調整測算工作,出臺并實施了2009年度報銷方案,提高了籌資額度和報銷比例。加大城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力度,提高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率、籌資水平以及五保戶供養標準。穩步推進區人民醫院二期改擴建、花園中心衛生院新建醫療綜合樓等項目建設,逐步改善城鄉衛生服務硬件設施。加強人口和計生工作,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檢測工作進展順利,檢查率大幅提升。社會保險擴面工作扎實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參保平穩有序,上半年共辦理新增被征地人員即征即保683人,參保率達100%。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4050”人員再就業105人,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幫扶就業84人。

(五)加大“村情百寶箱”制度推廣和公共安全責任制落實工作力度,著力促穩定,和諧社會基礎進一步夯實。深化工作領導責任制,全面推行“村情百寶箱”制度,強化基層工作網絡和工作規范化建設,確保事項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上半年發生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下降23%、7%和38%,安全生產態勢總體平穩。推進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區創建,開展“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工作,把農村藥品“兩網一規范”示范區創建納入到區政府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中,開展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遏制了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用物質作為食品添加劑行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扎實推進,積極落實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學校督查、社區隨訪等綜合防控措施,全區無暴發疫情出現。重視農村防疫、防汛、防火等公共安全。開展“社區矯正規范年”活動,在全市率先實行“社區矯正承諾”制度。進一步拓展農村法律援助工作,積極推進“一站式”法律援助,辦理法律援助138件。重視公眾聚集場所易燃可燃裝修材料和重大火災隱患的消防安全整治,組織開展打擊傳銷專項行動,社會穩定得到新加強。高度重視老齡工作,我區被省老齡委評為“全省老齡工作先進區”稱號。與此同時,人民武裝、統計、審計、人防、檔案、外事、僑務、臺務、民族、宗教等工作繼續加強,婦女、未成年人、殘疾人等事業都有了新的發展。

總之,在金融危機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嚴峻形勢下,各鄉鎮、街道,各部門知難而進,真抓實干,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些成績來之不易。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加快發展面臨問題和困難。

一是部分指標完成壓力較大。從年初人代會上確定的11項經濟指標增速看,除了一產增加值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項指標增速達到要求外,其余9項都還沒有達到目標要求,特別是外貿出口總額和農民增收工作差距較大,如:上半年,全區進出口總額4417萬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31萬美元,同比下降了13%。從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看,僅有三產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3項指標達到。

二是農民增收難度加大。雖然上半年,區委區政府采取了強有力的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再加上農用物資價格上漲、農村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輸出困難等農民減收的因素不斷增加,農村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特別是今年受柑桔市場價格低迷影響,全區柑桔收入減少1.2億元,造成一季度全區農民現金收入同比下降16.1%,預計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534元,同比下降4.0%。農民增收形勢不容樂觀,要完成增長7%的目標,難度較大。

三是企業經營仍然困難。從效益上看:1-5月,全區規模工業企業十一項經濟考核指標得分220.42分,比去年同期低26.59分,列全市第5。部分企業的盈利能力下降,扣除億元企業利潤后其他規模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018萬元,同比虧損1095萬元。從融資來看:上半年貸款多集中在政府性投資項目、國資公司和幾家大企業上,一些小企業由于抵押物不足等原因,融資依然困難,貸款增幅增加不大,資金緊張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生產能力的完全釋放。

四是收支平衡壓力增大。一方面今年減收因素異常突出,如:國家實行以減稅增支為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調整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及其征收率、降低住房交易稅費、免征個人利息所得稅等政策措施,直接導致財政收入增幅趨緩;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剛性增強,二季度全區財政支出2.7億元,同比增長52.0%,增支9000多萬元,特別是隨著公務員津補貼規范、義務教育績效工資的實施,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不斷加大,保重點、保民生的增支因素較多,財政支出壓力進一步加大。

五是招商引資工作不容樂觀。雖然上半年,全區新引進招商引資項目數和投資額都有較大增長,但項目資金到位緩慢,上半年已到位資金1.6億元,完成年度任務13.1億元的12.2%,滯后時間進度37.8%。雖然兩個主戰場新簽約項目大多數交付定金,但是開工建設的項目不多、項目到位資金偏少。雖然一些單位招商引資任務完成較好,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單位認識還不到位,畏難思想嚴重,存在等待觀望心理,缺乏招商主動性。從工業實際到位投資來看,上半年有46個單位完成比例不到20%占77.9%,其中有23個單位完成比例為0,占38.9%。

六是社會穩定面臨新的壓力。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加快,就業需求不斷增加,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暴露出來,維穩工作壓力增加,去省赴京越級上訪和集體訪有上升趨勢,土地、社保及特殊群體利益訴求類量增多,協調難度加大。各類突發事件、安全生產以及自然災害等安全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壓力加大。政府自身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一些部門服務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夠。

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