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04-09 01:58: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材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材的作用

篇1

插圖是教材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編者所以安排插圖,其主要意圖是借助插圖,使學生輕松的進行觀察、分析、思維和想象能力的訓練,從而把學習內容與具體事物緊密結合起來。由于有些學科知識很抽象,任老師怎么講解,學生終不得其解,可一觀察插圖卻豁然開朗,事半功倍。由此可見插圖的功效。

一般來講,教科書插圖創作必須符合文字教學的需要,因而常見的就是課文內容與插圖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因此,恰當運用插圖,做到圖文和諧統一,使信息傳輸通暢,可起到以圖助讀、以圖助解的作用。雖然插圖起輔助作用,但每幅插圖都帶有一定的針對性,教學時要抓住圖畫的主要內容與關鍵,把握最佳時機觀察插圖。比如,有的插圖在圖旁補充文字進行簡單說明。這樣既可以使焦點突出,又防止插圖喧賓奪主,才能體現其自身的功效。再者,有的插圖圍繞一個主題,設主圖和分解圖。把主題意思分層呈現,有助于學生對主題形成清晰認識并加深理解。還有的插圖之間產生比較效應,無論是圖與圖之間的,還是圖中內容間的對比,都使插圖不再孤立,其功效也就得到拓展。

當然,要使插圖發揮最大功效,不僅在形式上要多樣,在內容上更要豐富。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心理需求,所選素材要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提供熟悉的事物,容易吸引他們對此話題產生直接興趣。另外,要提供豐富信息,因為教材中含有許多與學生個人生活有一定差距的素材,插圖就要適時提供相應的幫助,達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營造一種氛圍,將他們引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

篇2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材;教學;模糊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1-106-01

一、模糊語言的客觀性

生物學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繁雜性,在自然科學中生物學又是一門發展比較迅速的學科,存在許許多多未知領域,有待人們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究。

結合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加之高中生物教材篇幅有限,對于生物知識只能講述共性的、有代表性的、有規律性的東西。所有這些都決定著中學生物中的概念、術語、原理及規律等,具有突出的相對性,其中對許多內容的描述,精確語言無能為力,只有模糊語言才能勝任,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生物教材(必修一、二冊,選修全一冊),模糊語言就有十多種,其中“主要的(是)”有70多處,“大約”有29處“(最)重要的”有28處,“基本上(的)”有12處,“一般”、“大多數”有12處。而且絕大多數與重要概念、原理相關,可見,模糊語言在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學值得注意。

二、模糊語言的作用

1、體現教材及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嚴密性

教學中應用必要的模糊語言,是使教學過程具有科學性和嚴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確傳授知識,是科學教學的最基本要求,教學過程中遵從教材、敘述教材中模糊語言描述的內容,是模糊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主要方面,只有這樣,所傳授的知識才是正確的,如必修本第二冊第六章講到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時,教材共有三處(第22頁至23頁)強調F2在性狀表現上出現的分離比例是“接近于3:1”,這些都是比較嚴密的具有規律性的結論,如果去掉其中“接近于”三個字,就會錯誤地認為3:1是個絕對的數值比,那就無法分析和理解一對或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所得出的具體統計數字了。

2、體現了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

用模糊語言描述事物既可概括事物的一般性,又不排除事物的特殊性,因此,模糊語言使中學生物教學過程和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給教材處理和教學帶來了方便,同時還可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但是,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對生物原理的難理解,知識概念會掌握得不準確等,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生物術語中的這種模糊語言所致,如必修本第二冊第48頁提到“在自然界中,幾乎全部的動物和過半數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這句話本身就隱含有極少數的動物和近一半的高等植物仍然不是二倍體,往往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幾乎”和“過半數”的含義及具體的事物,產生了“全部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的片面認識,再如必修第一冊(第15頁)談到氨基酸分子結構特點時指出“……每種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里的“至少”有特定的含義,它不僅僅是個數量詞,而且還是個提示事物本質的關鍵詞,從共性而言,它起到限定作用,從個性上看,說明某些賴氨酸含幾個氨基和羧基,如天門冬氨酸含2個―COOH,賴氨酸含2個--NH2等,生物體內的氨基酸的種類很多。如果沒有“至少”,那就很難判斷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是多少。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如何解決好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原理應用的普遍性與教材和教學示例的典型性,語言的模糊性與知識要求的準確性,語言的模糊性與練習和考核要求的準確性,語言的模糊性與精確在學生認識中占主導地位等的矛盾,以克服語言模糊性給教學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并將其轉化為教學的有利因素,本人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先入為主

緒論課開始,教師就必須明確告訴學生,教材中存在許多模糊語言,要注意正確理解與應用,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探索生物奧妙的欲望。

2、當作關鍵詞語

教學中將有關內容的“主要的”、“大多數”、“大約”、“至少”等作為關鍵的“字”或“詞”之一,不能視而不見,避而不講,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其含義及作用。

3、處理好精確與模糊的辨證關系

模糊語言客觀存在不可避免,對于模糊語言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真正弄通弄懂其含義,應從科學性、客觀性角度出發,做到使用教學用語該模糊時就模糊,該精確時就精確,不然,處處精確無法做到,處處模糊無從學起,一般來說,應盡力避免教學語言的模糊性,比如,“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一概念就不能使用模糊語言來進行表達,假如使用用模糊語言來表達的話,就會說成“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4、反例教學

對重要概念規律等的教學,舉出一些典型的反例,有利于學生掌握語義的范圍,從而加深理解生物知識概念。

5、適當的拓寬

對含模糊語言知識的有關內容,教學中教師進行恰當的拓寬是有必要的。如必修第二冊講到分解者時指出,分解者主要指細菌、真菌等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實際上屬于分解者的,除了教材所述的之外,少數原生動物和某些營腐生生活的動物都屬于分解者,如蟹、螨、蠕蟲、蚯蚓等。

6、校正訓練,深化理解

篇3

【關鍵詞】創造性;使用教材;補充;刪減;替換;調整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教材使用建議”中告訴我們: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除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調整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以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我校雖然是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樣本校,但其中絕大部分學生來自鄉下中學,經過重點中學的選拔,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偏低,學習習慣差,基礎薄弱。加之新教材容量比較大,話題比較新穎,起點比較高,學生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和相關經驗。再者學校缺乏教育資源,教材就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在英語教學中就起著重要作用。體系完整、結構合理的教材不僅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英語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且有利于他們發展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并為英語教學的組織和實施帶來極大的便利。在有效地使用教材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或刪減,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如果某些教學活動的難度過高或過低,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的難度或對原有的活動進行適度的延伸。新教材要求教師所做的,并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是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它,在“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則下,把適合教學實際需要的教學資源補充到教材中來,或者調整和替換教材中不合時宜的內容,擴展或縮編教材中的某些內容。在一年多的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了一些經驗,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大膽刪減有關內容

就我們學校學生狀況而言,就是把教材中過時的、偏難的、重復的內容或不切合實際的內容刪除掉,以便節省時間集中精力處理最重要的內容,實施最有效的教學活動,落實最重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如北師大版(下同)必修四Unit11CommunicationWorkshop,學生對書信寫作的程序很熟悉了,只需注意連貫詞的正確使用即可,我們就刪減第一部分,只要求學生閱讀書信范例,注意連貫詞的使用,然后做第74頁練習1,熟悉連貫詞的使用,效果就很好。還有一些聽力練習偏長偏難,就是老師聽起來也得聽幾遍,又耗時,又費力,如果按部就班地上,不但沒效果而且存在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的可能。為此,我們大膽的把他們刪去。當然對教材的刪減要持極其慎重的態度,一定要在吃透英語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進行,還要結合學生對知識的原有儲備以及教師對整個教學統籌安排進行。

二、考慮學生和教材需要,適當增補相關知識

對于教材中不足的部分或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或為了學生的需要對教材增添一些內容,也可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報刊閱讀等手段增補和拓展教材內容。模塊四第十單元CultureCorner介紹歐元的情況,因學生缺乏貨幣和歐盟的知識,可在學習前,對貨幣的作用、美元、英鎊、歐盟12國等作簡單介紹,學生感興趣,閱讀起來也覺得容易了許多,我們增加的內容主要是背景知識和語法知識。新教材語法的編排較分散,需要教師及時總結,如必修六第十三單元語法是過去分詞,在前面已學過動名詞和不定式,經過暑假學生已忘了不少,學習過去分詞之前,可補充非謂語動詞的基本知識,教學效果很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結合教材內容用英語增補一些最近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以增進學生用英語理解世界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

三、整體把握教材,對內容作適當調整

對于教材中分布散亂的內容、邏輯排列欠妥的內容等,可以先淡化,再整合,進行適當調整,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使知識系統化。比如,情態動詞和虛擬語氣的知識分散在三本書中,但他們是有聯系的整體。處理時,可按照情態動詞基本知識—表推測—虛擬語氣的順序來學習,學生容易接受。還有定語從句,在模塊二第三課課文中出現關系代詞、介詞+關系代詞等各種情況,但定語從句的語法卻出現在兩本書中,就可以通過課本中的句子,簡單總結,使學生對定語從句有大概了解。

四、對教材內容的適當拓展和補充

依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拓展相關教學內容也是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考慮的問題。比如,教材單元中的內容和現實生活中周圍發生的某件重要事情密切相關,可以給學生適當補充這方面的材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任務。如果教師認為某個活動太難,就可以擴展活動的步驟,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從而降低活動難度。要堅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聽說讀寫相結合。如每天讓學生聽(看)一點英語新聞、英語歌曲、英語電視節目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輔助英語教學,經常性開展一些英語主題活動等。

五、針對教材實際,調整教學方法

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具體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有時教材推薦或建議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注意調整教學方法。

當然,教學是活的,語言是活的,課堂也是活的,活生生的教學情境是我們實際教學生發、展開和結果的場所。教師是這一場所的指導者和導演者,對課程的把握、預設以及課堂情境的變化,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根據學生實際,充分利用其他教學資源,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刪減、增補和重組教材內容,實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材;數學素養;作用

通俗地說數學素養就是數學家的一種習慣,人的所有修養,有意識的修養比無意識地、僅憑自然增長地修養來得快得多。數學素養是學生學習好數學知識的基礎,數學素養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包括數學學習方法,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數學解題語言等,提升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研究教材對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功能至關重要,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以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詳細的分析教材對初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功能。

一、培養初中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性

數學素養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培養初中學生數學素養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培養初中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性有以下幾點,第一,數學素養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培養學生數學素養能夠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是一門嚴謹、抽象的學科,學習難度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才能學習好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成績。第二,為今后數學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初中階段是學習的重要階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初中數學知識能夠為高中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為高考做好準備。 第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數學素養會轉化為學習能力,不僅對學習,對以后的生活以及問題的處理解決都是有幫助的,能夠使學生將問題思考的更加全面具體,提升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二、教材在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中的作用

教材對學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材在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材規定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的內容是符合學生學情,以學生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為基礎的,適合學生潛能的發揮以及數學素養的培養,由此可見,教材在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教材的制定與編寫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具有密切關系,第一,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是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需要掌握的內容,是小學知識的延伸與深化,也是高中知識學習的基礎,因而,教材對于學生學習而言至關重要。第二,教材的制定符合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后,教材是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主要參考,教材是依據教學大綱指定的,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了學生能力培養目標,情感培養目標以及知識培養目標,因而,教材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了引導與參考,是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主要依據,也是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三、教材對于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功能

1.滲透數學方法與思想

數學素養涵蓋了數學思想以及數學方法,滲透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是有效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手段,也是教材對于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功能的主要體現,因而,利用教材滲透數學方法與思想十分重要,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培養學生數學素養,還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眾所周知,數學思想的滲透離不開數學知識教學,離開了數學知識教學的數學思想是無意義的,空洞的,學生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只有立足于數學知識教學,立足于數學教材,在運用具體知識進行具有針對性教學的情況下才能夠為學生潛移默化的灌輸數學方法與數學思想,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通過數學方法的灌輸,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會到數學的便利,使學生更加主動的獲取知識,更加系統的梳理知識,更加透徹的理解知識,將數學方法轉化為學習數學知識的橋梁,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初中學生數學方法與思想具有三個層次,第一,較為具體的數學方法,較為常見的有替換法、消元法、配方法等,第二,羅輯思維方法,有效的方法有演繹法、歸納法、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第三、模型化教學策略,較為有效的策略主要包括化歸、數形結合、規劃統籌等。

2.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知識

教材中包含的知識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參照,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學生需要通過教材了解知識,學習知識,因而,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識內容,運用教材培養學生數學素養能夠達到理想的培養效果。 運用教材,為學生呈現全面的知識,培養學生數學素養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材中對知識內容進行了梳理,使知識內容更加系統化,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助于數學知識的灌輸。第二,教材中包含大量數學習題,學生通過習題演練,能夠掌握數學內容,體會數學思想,理解數學知識,規范數學語言,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3.運用教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材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教材中涵蓋著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通過教材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與技巧,加強數學訓練,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培養初中學生數學素養。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正處于過渡階段,是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此時通過教材的合理利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教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思維訓練,其中較為有效的訓練方法包括舉一反三法、歸納類比法以及一}多解法等,以此達到訓練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目的,對初中學生的數學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第二,遵循認知發展規律,綜合考慮學生的學情,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引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學習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第八章統計的簡單應用第一節貨比三家為例,蘇科版教材具有一顯著特點,注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如此一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教材將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完整的呈現出來,有助于學生了解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訓練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其次,教材貼近生活,學生學習興趣高,樂于了解學習,能夠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拓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篇5

李密的《陳情表》為歷來評論家所稱道,它的主要特色即為融情于事,以情動人。但筆者認為如果不對“癥”用“情”,就只能算是濫情,根本不可能達到他“愿乞終養”的目的。因此,我認為李密高明的地方不在于有“情”,而在于用“情”,換句話說,就是善于把握晉武帝的心理,對癥用情,打動武帝的心。所以在上這篇課文時,我著重分析李密是如何對癥用情,打動晉武帝及古今讀者的心的。

自古以來,國君都高高在上,不容他人侵犯,也不許別人違背自己的命令,更不用說有人不接受他的恩賜了。在司馬昭看來,李密的“辭不赴命”和“辭不就職”簡直就是在藐視自己,其惱怒程度可想而知。為了挽回自己皇帝的面子,司馬昭肯定是鐵了心要讓李密出仕的,我想這時任何人的任何話都不可能改變武帝的心意了。李密對于武帝的這種心理十分了解,并且也想出了一種穩定武帝情緒、緩解相互間矛盾的方法。李密閉口不提出仕做官的事,先極力鋪陳自己不幸的身世,祖母劉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及自己對祖母的深厚感情,以苦情打動武帝的心,初步獲得了武帝的同情。

喜歡聽奉承話是大多數人的心理,司馬昭當然也不例外。李密抓住他的這一心理,稱贊晉朝有清明的政治教化,感激晉武帝對自己的過分提拔,且一再貶低自己是偽朝賤俘,使得司馬昭滿心歡喜,越發覺得自己是一個開明的君主,取代別人建立晉朝是正確的,漸漸忘記自己對李密的成見,心中的芥蒂一掃而空。

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多亡國舊臣寧死也不愿替新朝服務,如伯夷寧愿餓死也不食周粟,方孝孺寧愿被殺株連九族也不替新朝起草詔書。司馬昭生性多疑,定然也認為李密想仿效古人做一個忠臣,所以打消司馬昭的疑慮是很關鍵的。李密抓住這一關鍵,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從政經歷,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又一次把握住了晉武帝的心理,正中要害,使武帝疑慮頓消。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晉武帝最怕別人認為他是一個篡權奪位者而不服他的統治,因此他在建立晉朝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繼承了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李密抓住他的這一心理,對晉武帝分析了自己目前的情況是“盡孝之日短而盡忠之日長”,指出盡孝和盡忠之間并無矛盾,提出先盡孝后盡忠,如果晉武帝答應了李密的請求,不僅成全了李密,更可以成全自己“以孝治天下”的美名,達到收服民心,告慰作者的目的,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晉書?李密傳》:“武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

篇6

關鍵詞:高中英語;Warming Up;作用;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4-0045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NSEFC)教材中的Warming Up部分,是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整個單元內容的學習。其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啟發他們動腦思考、大膽想象,帶著問題以探究者的姿態積極投入單元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取新的信息,掌握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NSEFC教材的特點

NSEFC教材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選材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和創新思維能力,其教學內容、教育思想、課時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模式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又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從“做中學”、在“學中用”的樂趣。NSEFC教材每個單元的板塊設計都是為完成某個特定的語言任務而提出不同的話題。這些板塊包括Warming 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Using language(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Warming Up板塊居各個板塊之首,它的編排具有科學性、趣味性、思想性和系統性。每個板塊都是圍繞話題而展開的,內容主要涉及聽說、閱讀、語法和寫作幾個部分。NSEFC教材為高中英語教師實施創新性教學提供了契機,同時也是一種挑戰。

二、Warming Up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NSEFC教材中,按照單元各板塊的編寫意圖,Warming Up是作為單元話題的導入,放在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Warming Up是整體教學的第一步,對該單元主題的學習起到熱身的作用,通過設計任務等形式使學生對該主題形成初步了解,向學生介紹與該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可以對接下來其他板塊的學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雖然它僅占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拓展教材內容,提高綜合能力

首先,對Warming Up的教學能使其與本單元的主題恰當而及時地銜接,并適當補充新的、必要的背景知識,為本單元的其他教學內容提供知識儲備,從而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如Book2,Unit 2 Healthy eating的中心話題是“健康飲食”, Warming Up部分選登了各種食品的圖片并進行了分類,還設計了四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對健康飲食的理解。其目的之一就在于呈現本單元的中心話題,并對話題進行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有關健康飲食的“信息庫”,為進一步的學習進行鋪墊。其次,Warming Up部分以話題等內容為基礎,設計了一些任務型活動,以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啟發學生對有關話題進行新的思考,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大膽表達,同時也使學生用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等方法歸納、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如詞匯、句型等,這些都為學生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構建了平臺。

2. 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NSEFC教材Warming Up部分大多采用了問卷調查、看圖討論、情景聽說、思考問題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這些活動形式多樣,貼近生活,涉及到的知識和所需的語言水平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談論的話題也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并且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因此,這一環節能夠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

3. 提高人文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

任何一門課程的理論與實踐都承載著某種特定的價值,課程本質上不是“價值中立”或“文化無涉”的純粹知識活動。對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利于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在NSEFC教材中,每個單元Warming Up的內容都在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方面的引導,這種引導涵蓋了愛國主義意識、思想道德、法制、科學、國際意識、跨文化交際等各個層面,旨在使學生樹立較強的自信心,樂于與他人溝通合作,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養成健康向上的品格,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對Warming Up教學設計的思考

筆者認為對Warming Up的教學設計,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原有的設計,而應以各種教學法為基礎,大膽創新、整合素材,采用多種方式對Warming Up進行設計。

1. 整合創新,討論為主

NSEFC教材中Warming Up的設計具有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討論、強化語言運用和熟悉單元知識結構的作用,這些活動的內容覆蓋面廣,操作性強,是為后面的Pre-reading,Reading和Using language作鋪墊的。如Book 5,Unit 5 First aid中的Warming Up,其六幅圖片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故。這些小事故雖說常見,但大多數學生缺乏相應的急救常識,或者有些學生可能對其中個別小事故的認識較為膚淺。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大膽發表各自的看法。除了這六幅圖片外,教師還可向學生呈現一幅Burned的圖片,引導學生討論What should we do for a burned person?從而為學習課文First aid for burns作好鋪墊。討論中,在教師的啟發之下,學生踴躍發言,各抒己見。通過這些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并拓展學習的渠道,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

2. 結合實際,適當增減

在Warming Up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教材,調整教學進度,增加或刪減教學內容。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水平適量增加一定的課外詞匯,或對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如Book 6, Unit 2的主題是“英語詩歌”,但我們的學生很少接觸英語詩歌,對它的了解也幾乎為零。因此,在這一單元Warming Up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首先呈現給學生兩首英語小詩Magic words(神奇的語言)和Little star(小星星),鼓勵學生大聲朗誦,仔細體味其中的韻律和意境。這兩首小詩內容簡單、朗朗上口,尤其是第二首,由于其韻律與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極為相似,學生在朗讀時很容易把握其節奏,因而學習積極性很高。這些內容的添加使學生對英語詩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詩歌的熱情,為其他板塊的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

3. 轉變角色,調度資源

建構主義認為,對于學生的學習,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在學習、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這樣,學生由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生的學習潛能才可以真正充分地得到挖掘。新課程改革也要求教師由講解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因此,在Warming Up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型教學法為基礎,更多地采用引導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造力。

總之,Warming Up板塊雖小,但作用不容忽視。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打破陳規,嘗試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關鍵詞】教材;探究與思考;作用

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數學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增設了許多“探究與思考”的內容,發現新教材能關注學生數學發展的不同需求,內容設計上注意彈性,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為此,教材開發“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思考”等欄目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具有探索性、拓展性的內容,通過“觀察”“思考”“探究”、邊空設問、留白填空等方式,引導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發掘新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的作用及其教學價值,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創設問題情境

從數學學習的認知本質來看,數學學習離不開情境,從數學課程及數學學習的特點看,情境化設計愈來愈顯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我們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更不能虛擬“游離于教學之外”的情境,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的作用,利用“探究與思考”創設問題情境.

案例1人教版《數學》必修1中的“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課中的“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公式求根,但沒有公式可用來求方程lnx+2x-6=0的根,聯系函數的零點與相應方程根的關系,能否利用函數的有關知識來求它的根呢?

從而設置:

問題1方程lnx+2x-6=0有解嗎?

問題2能求出它的近似解嗎?(教師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特別注意課堂的變化.預設兩種情況:第一,讓學生談談思考的方向;第二,如果學生思路仍然受阻,進一步啟發,出示問題3.)

問題3能否以上堂課為出發點找到一個求解的方案?學生:可以轉化為求y=lnx+2x-6的零點問題,用“試值法”可以發現f(2)0,因此在區間(2,3)有零點.從而引出新課.

案例2人教版《數學》必修4“221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中可以利用書本中的探究問題,出示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背景.

放投影片,出示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背景.

(1)如圖1,某對象從A點經B點到C點,兩次位移AB,BC的結果,與A點直接到C點的位移AC結果相同.

(2)如圖2,表示橡皮條在兩個力F1,F2的作用下,沿GE的方向伸長了EO,與力F的作用結果相同.

位移AB與BC合成為AC,力F1與F2的合成為F,那么它們的合成方法一致嗎?合成的含義是什么?

通過位移合成的三角形法則,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理解矢量合成的含義,歸納抽象出向量加法的意義.

數能進行運算,因為有了運算而數的威力無窮,與數的運算類比,向量是否也能進行運算呢?人們從向量的物理背景和數的運算中得到啟發,引進了向量的運算,觀察投影片中位移合成、力的合成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向量如何合成,從而引出新課.

創設情境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為目標,這樣才不會使學生對數學感到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良好的情感與態度.

二、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開展研究性學習

有位數學家說過:“數學知識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新課標下每節課的引言前都有探索問題,

案例3新課標《數學》必修1第80頁探究題:在指數函數y=2x中,x是自變量,y為因變量.如果把y當成自變量,x當成因變量,那么x是y的函數嗎?如果是,那么對應關系是什么?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隨著y=2x和x=log2y的研究,可以發現x是y的函數,同時也發現了兩者圖像間的關系(關于y=x對稱),進而得到了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是一組互為反函數:互為反函數的兩圖像是關于y=x對稱.

再探索,比如說知道了y=x3-1,作關于y=x的對稱圖像,那么它的解析式是什么?進而去研究:關于y軸對稱呢?x軸對稱呢?原點呢?然后學生一一作答.這樣既搞清了反函數的概念,又弄清了圖像間的一些關系.

案例4在高一新課標《數學》必修1第71頁中,探究與發現內容“購房中的數學”,這是數列的應用內容,教師可以好好應用這一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要上好這一內容,老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去查閱資料,搞清幾個概念,如“什么是教育儲蓄?”“什么是助學貸款?”“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兩種貸款方式的區別?”等.學生的準備工作做充分了,那么老師在課堂上就容易展開討論,讓學生們能同時享受到自己和別人的調查結果.當老師在課堂內用例子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貸款方式計算后,學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的貸款方式,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實際應用.

課后,老師可以布置類似的練習題用來鞏固知識,同時可以布置一些特殊的作業,如讓學生反思總結:

這節課――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我感到最困難的是……我學會了……我發現了生活中……等.

學生通過這些作業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也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去發掘與數學有關的內容.經常開展這些有意義的數學研究性學習,能真真切切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有合適的載體,即使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加以整理歸類.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實踐證明,利用新課等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這種“螺旋上升”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嘗到了勝利果實的同時,更能體現出新課標下學生主動性的原則,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三大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化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構造一種主動“再創造”的情境,使每名學生在自己的可“同化區域”內改變認知結構,實現知識重組,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素質,其指導思想是“重過程,重情境,重創造能力的發展”.

三、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該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該倡導自主探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再創造’過程.”而“探究與思考”有良好的親和力、啟發性、前瞻性,激發興趣,啟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再創造”,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案例5新課標《數學》必修4第44頁“思考”:你能求y=sinπ3-12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嗎?通過此思考題能使學生對復合函數單調區間的問題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實際上,無論x的系數是正是負,其求解思路是一致的.

解法一令z=π3-12x,由于z是x的減函數,即x增加時z減小,要使x增加時y也增加,則z減小時y要增加.于是函數y=sinz的減區間就是原函數的增區間.函數y=sinz的單調遞減區間是π2+2kπ,3π2+2kπ,由π2+2kπ≤π3-12x≤3π2+2kπ,得-7π3-4kπ≤x≤-π3-4kπ,k∈Z.因此,函數y=sinπ3-12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是-2π,-π3和5π3,2π.

解法二先把函數y=sinπ3-12x化為y=-sin12x-π3,然后求函數y=sin12x-π3的單調遞減區間即可.

充分利用“探究與思考”的潛在作用,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再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起鋪墊銜接的作用

對于初中教材刪除的,而高中又必需的知識應在需要的地方及時補充,否則造成知識的斷路“空投”,知識生成會太突然,讓學生難于接受.利用“探究與思考”做好鋪墊,使知識銜接過渡自然和諧.另外,“探究與思考”可條分縷析地將前后知識巧妙地糅合鏈接起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案例6新課標《數學》必修1第96頁探究題:如圖3,觀察二次函數f(x)=x2-2x-3的圖像,我們發現函數f(x)=x2-2x-3在區間[-2,1]上有零點,計算f(-2)與f(1)的乘積,你能發現這個乘積有什么特點?在區間[2,4]上是否有這個特點呢?

讓學生觀察對應的二次函數在區間端點上的函數值之積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連續函數在某個區間上存在零點的判定方法.從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案例7新課標《數學》必修4第7頁“探究”:如圖4,半徑為R的圓,圓心與原點重合,角α的始邊與x軸的正半軸重合,交圓于點A,終邊與圓交于點B,請在下面的表格中填空,并思考:如果一個半徑為R的圓的圓心角α所對的弧長是l,則α的弧度數是多少?既然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它們之間如何換算?

【摘要】在“有用的數學”“身邊的數學”的思想指導下,改進了過于強調知識結構的嚴謹性、深刻性的不足,更強調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關注知識的內在規律;突出數學知識與時展的聯系;尊重學生個體對數學知識不同層次的需求與選擇.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的作用?通過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起著創設問題情境作用,能利用“探究與思考”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利用“探究與思考”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利用“探究與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鋪墊銜接的作用.

【關鍵詞】教材;探究與思考;作用

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數學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增設了許多“探究與思考”的內容,發現新教材能關注學生數學發展的不同需求,內容設計上注意彈性,在保證基礎的前提下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為此,教材開發“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思考”等欄目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具有探索性、拓展性的內容,通過“觀察”“思考”“探究”、邊空設問、留白填空等方式,引導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他們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通過本人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發掘新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的作用及其教學價值,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創設問題情境

從數學學習的認知本質來看,數學學習離不開情境,從數學課程及數學學習的特點看,情境化設計愈來愈顯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我們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更不能虛擬“游離于教學之外”的情境,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的作用,利用“探究與思考”創設問題情境.

案例1人教版《數學》必修1中的“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課中的“思考”: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用公式求根,但沒有公式可用來求方程lnx+2x-6=0的根,聯系函數的零點與相應方程根的關系,能否利用函數的有關知識來求它的根呢?

從而設置:

問題1方程lnx+2x-6=0有解嗎?

問題2能求出它的近似解嗎?(教師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特別注意課堂的變化.預設兩種情況:第一,讓學生談談思考的方向;第二,如果學生思路仍然受阻,進一步啟發,出示問題3.)

問題3能否以上堂課為出發點找到一個求解的方案?學生:可以轉化為求y=lnx+2x-6的零點問題,用“試值法”可以發現f(2)0,因此在區間(2,3)有零點.從而引出新課.

案例2人教版《數學》必修4“221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中可以利用書本中的探究問題,出示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背景.

放投影片,出示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背景.

(1)如圖1,某對象從A點經B點到C點,兩次位移AB,BC的結果,與A點直接到C點的位移AC結果相同.

(2)如圖2,表示橡皮條在兩個力F1,F2的作用下,沿GE的方向伸長了EO,與力F的作用結果相同.

位移AB與BC合成為AC,力F1與F2的合成為F,那么它們的合成方法一致嗎?合成的含義是什么?

通過位移合成的三角形法則,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理解矢量合成的含義,歸納抽象出向量加法的意義.

數能進行運算,因為有了運算而數的威力無窮,與數的運算類比,向量是否也能進行運算呢?人們從向量的物理背景和數的運算中得到啟發,引進了向量的運算,觀察投影片中位移合成、力的合成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向量如何合成,從而引出新課.

創設情境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為目標,這樣才不會使學生對數學感到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良好的情感與態度.

二、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開展研究性學習

有位數學家說過:“數學知識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研究出來的.”新課標下每節課的引言前都有探索問題,

案例3新課標《數學》必修1第80頁探究題:在指數函數y=2x中,x是自變量,y為因變量.如果把y當成自變量,x當成因變量,那么x是y的函數嗎?如果是,那么對應關系是什么?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隨著y=2x和x=log2y的研究,可以發現x是y的函數,同時也發現了兩者圖像間的關系(關于y=x對稱),進而得到了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是一組互為反函數:互為反函數的兩圖像是關于y=x對稱.

再探索,比如說知道了y=x3-1,作關于y=x的對稱圖像,那么它的解析式是什么?進而去研究:關于y軸對稱呢?x軸對稱呢?原點呢?然后學生一一作答.這樣既搞清了反函數的概念,又弄清了圖像間的一些關系.

案例4在高一新課標《數學》必修1第71頁中,探究與發現內容“購房中的數學”,這是數列的應用內容,教師可以好好應用這一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要上好這一內容,老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作業,讓學生去查閱資料,搞清幾個概念,如“什么是教育儲蓄?”“什么是助學貸款?”“等額本金與等額本息兩種貸款方式的區別?”等.學生的準備工作做充分了,那么老師在課堂上就容易展開討論,讓學生們能同時享受到自己和別人的調查結果.當老師在課堂內用例子讓學生用兩種不同的貸款方式計算后,學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的貸款方式,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實際應用.

課后,老師可以布置類似的練習題用來鞏固知識,同時可以布置一些特殊的作業,如讓學生反思總結:

這節課――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我感到最困難的是……我學會了……我發現了生活中……等.

學生通過這些作業能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也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去發掘與數學有關的內容.經常開展這些有意義的數學研究性學習,能真真切切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有合適的載體,即使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加以整理歸類.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實踐證明,利用新課等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這種“螺旋上升”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嘗到了勝利果實的同時,更能體現出新課標下學生主動性的原則,也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三大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化的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構造一種主動“再創造”的情境,使每名學生在自己的可“同化區域”內改變認知結構,實現知識重組,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素質,其指導思想是“重過程,重情境,重創造能力的發展”.

三、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該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該倡導自主探討、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再創造’過程.”而“探究與思考”有良好的親和力、啟發性、前瞻性,激發興趣,啟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和“再創造”,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案例5新課標《數學》必修4第44頁“思考”:你能求y=sinπ3-12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嗎?通過此思考題能使學生對復合函數單調區間的問題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實際上,無論x的系數是正是負,其求解思路是一致的.

解法一令z=π3-12x,由于z是x的減函數,即x增加時z減小,要使x增加時y也增加,則z減小時y要增加.于是函數y=sinz的減區間就是原函數的增區間.函數y=sinz的單調遞減區間是π2+2kπ,3π2+2kπ,由π2+2kπ≤π3-12x≤3π2+2kπ,得-7π3-4kπ≤x≤-π3-4kπ,k∈Z.因此,函數y=sinπ3-12x,x∈[-2π,2π]的單調遞增區間是-2π,-π3和5π3,2π.

解法二先把函數y=sinπ3-12x化為y=-sin12x-π3,然后求函數y=sin12x-π3的單調遞減區間即可.

充分利用“探究與思考”的潛在作用,發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習過程成為“再創造”過程,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利用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在課堂教學中起鋪墊銜接的作用

對于初中教材刪除的,而高中又必需的知識應在需要的地方及時補充,否則造成知識的斷路“空投”,知識生成會太突然,讓學生難于接受.利用“探究與思考”做好鋪墊,使知識銜接過渡自然和諧.另外,“探究與思考”可條分縷析地將前后知識巧妙地糅合鏈接起來,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案例6新課標《數學》必修1第96頁探究題:如圖3,觀察二次函數f(x)=x2-2x-3的圖像,我們發現函數f(x)=x2-2x-3在區間[-2,1]上有零點,計算f(-2)與f(1)的乘積,你能發現這個乘積有什么特點?在區間[2,4]上是否有這個特點呢?

讓學生觀察對應的二次函數在區間端點上的函數值之積的特點,引導學生發現連續函數在某個區間上存在零點的判定方法.從而引出新的教學內容.

案例7新課標《數學》必修4第7頁“探究”:如圖4,半徑為R的圓,圓心與原點重合,角α的始邊與x軸的正半軸重合,交圓于點A,終邊與圓交于點B,請在下面的表格中填空,并思考:如果一個半徑為R的圓的圓心角α所對的弧長是l,則α的弧度數是多少?既然角度制、弧度制都是角的度量制,它們之間如何換算?

AB的長OB旋轉的方向∠AOB的弧度數∠AOB的度數

π?r逆時針方向

2π?r逆時針方向

r〖3〗1

2r〖3〗-2

〖3〗-π

〖3〗0

〖4〗180°

〖4〗360°

教科書設置“探究”的意圖是先根據所給圖像對一些特殊角填表,然后概括一般情況.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填空,思考問題,交流,討論,得出角度制與弧度制的換算關系.

五、需注意的幾個地方

(1)發掘教材中的“探究與思考”的作用,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而適當安排,不能盲目的不合實際展開,因此,要細研教材,精確定位,深刻領會教材對教學的作用.

(2)倡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理應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使學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動腦思、動眼看、動筆寫、動耳聽,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探究與思考”不僅承載體驗知識發現與創造的歷程,而且又能讓正文內容更加鮮活、生動,主體更加突出、彰顯.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是課程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具體體現.正確使用教材,充分發掘教材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的功能是高中數學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教材為提高學生能力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不可多得,不能須臾離開.教材通過設置“觀察與猜想”“閱讀與思考”“探究與發現”等欄目,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探索性、拓展性、思想性、時代性和應用性的選學材料,拓展學生的數學活動空間和擴大學生的數學知識面,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數學的科學價值,反映了數學在推動其他科學和整個文化進步中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增生.對新課標下高中教材的幾點思考[J].中學數學教研,2007(11).

篇8

/

關鍵詞 生物學教材 光合作用 曲線分析 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B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對光合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更是體現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以美國中學生物核心教材《Biology》的實驗手冊B中關于“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線分析”為例,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中有關光合作用強度的數據分析進行比較,并作簡要的評析,為國內培養學生實驗數據分析能力的教學提供新的思路。

1 教材實例介紹

1.1 國外教材實例介紹

Miller & Levine編著《Biology》教材2010年版的實驗手冊BP251特別單獨設置了關于光合作用數據分析的相關實驗――“數據分析實驗11光合作用速率”。該實驗明確提出了實驗目的:通過對曲線圖的分析來探究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實驗同時也明確了能力要求,包括“曲線圖解釋”“數據分析”及“比較與對比”。

實驗數據是利用了光照強度對“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的曲線圖(圖1)。分析過程設置了3個層次的問題:(1) 曲線圖解釋:① 光合作用速率的測量指標;② 觀察y軸,思考該因素和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聯系;③ 沿著y軸上升,光合作用速率是上升還是下降?④ 沿著x軸向右,光照強度是增強還是下降?⑤ “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隨著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速率怎么變化?(2) 比較與對比:① 當光照強度低于200 μmol/m2/s或高于400 μmol/m2/s時,哪一類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更高?(3) 推斷:① 沙漠里的平均光照強度大于400 μmol/m2/s,根據曲線圖判斷哪一類植物更適合生長在沙漠環境?② 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植物生存?

1.2 國內教材實例介紹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1?分子與細胞》生物教材中對光合作用的內容作了詳細的闡述,也涉及了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因素的探究。該探究實驗中沒有列舉曲線圖進行分析,在教材P106“光合作用課后練習”中出現了對曲線圖的解釋和分析,原題如下:下圖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種綠色植物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圖。分析曲線圖(圖2)并回答:(1) 為什么7~10時的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增強?(2) 為什么12時左右的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3) 為什么14~17時的光合作用強度不斷下降?

2 教材實例比較與評析

2.1 美國教材實例特色

美國教材中曲線圖分析更注重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分析過程設置的5個問題就體現出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問題設置由淺入深,并逐漸放開。“曲線圖解釋”這一部分主要是分成三步對曲線圖的基本信息作出了描述:① 該數據分析實驗首先建立起曲線圖坐標指數與生物學過程的聯系,在數據解釋中設置兩個問題:光合作用速率的測量指標及y軸和光合作用的聯系; 觀察曲線圖的坐標變化,明確坐標變化和光合作用的聯系;③ 描述坐標中曲線隨著坐標軸變化而變化的趨勢。這一部分明確了坐標的基本信息,為更好地進行曲線的比較和分析打下基礎。“比較與對比”是曲線圖分析中常會涉及到的一個分析角度。該實驗中設計的“比較與對比”這一部分的問題是:“當光照強度低于200 μmol/m2/s或高于400 μmol/m2/s時,哪一類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更高?”該問題非常簡單,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分析的方向。學生可以發散地提出更多問題,如比較曲線的趨勢,比較曲線的起點、終點、轉折點等特殊點。最后一部分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內很多試題中也會出現類似的考題,讓學生根據一定的信息推斷一種最可能的結果。“推斷”這一部分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提取、處理和轉化能力,及依據信息去做出判斷的能力。

美國教材中曲線圖分析也注重分析過程的模式化構建(圖3)。通過曲線圖的分析讓學生掌握曲線圖分析的大致步驟及需要關注的關鍵信息,避免學生拿到曲線圖無從下手。每一步設置的相關問題可以起到前后分析過程的銜接,如該實驗中相關問題從坐標、曲線、曲線比較及推斷的主線進行設置。

2.2 國內教材實例的差異

國內教材光合作用曲線圖分析注重從曲線變化的原因角度來分析,更關注對一些現象的解釋。通過對曲線圖呈現的生物學現象,然后結合生物學過程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學過程的理解和應用。國內教材在曲線描述和分析上有所深化,同時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由于曲線分析過程缺乏一定的邏輯推理的分析過程,學生往往會憑借已有的記憶對一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分析。國內教材對曲線的分析沒有注重對分析過程和步驟的模式構建,導致學生拿到曲線以后會無從下手。對有些常見的生物學現象,學生會憑借記憶很快進行分析和作答;如果是以新的研究數據呈現,學生往往就無從作答,或者所分析的內容與對應問題缺乏邏輯推理。

3 曲線圖分析模式的借鑒

曲線分析按照一定的分析模式,從“坐標――曲線――運用”的順序展開教學,可以讓學生快速找到分析切入點,并對曲線圖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3.1 坐標分析

對坐標分析,就要先建立坐標指數和生物學過程之間的聯系。坐標中y軸通常是觀測指標,如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的消耗量來表示;酶的催化效率用單位時間底物的消耗量來表示,所以首先需要把觀測指標和生物學過程進行聯系。X軸通常是自變量,自變量的變化和生物學過程的變化之間的聯系需要學生通過一定的推理進行構建,如國內教材中的光合作用曲線圖x軸是時間,時間本身不能影響光合作用速率,而是時間背后的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

3.2 曲線分析

曲線分析包括某一曲線的分析及不同曲線的對比。某一曲線分析主要從曲線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趨勢、規律及變化幅度,比較同一曲線不同點之間的關系。不同曲線的對比會從趨勢、規律和變化幅度上進行對比,也會對一些特殊點進行比較,如起點、轉折點等。

3.3 技能運用

這一部分主要是運用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對現象進行解釋及推斷。利用的生物學知識可能是題干中的信息,如圖1中陽生植物光飽和點比陰生植物要高,沙漠環境光照比較強烈,所以陽生植物就更適應沙漠環境;也可能是運用已經掌握的生物學知識結合題干信息進行推斷,如圖2設置的問題就需要運用已知的生物學知識進行分析,更側重于對現象分析的記憶,缺乏從曲線去推斷結論和解釋原因。

國內教材曲線分析注重對現象的解釋,對學生的知識要求較高,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屬于記憶層面的教學材料,缺乏對分析思路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在生物學曲線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美國教材的“模式化”分析過程。這樣學生容易根據分析模式找到切入點進行曲線的準確分析,并學習運用已經具備的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來解釋現象和合理推斷,并不僅僅依靠知識面的拓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教材;本科教學;作用

教材是構成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工具,反映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本科教學的質量。

一、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人們所理解的教材基本上是指紙質的文字教材。我國恢復高考制度30多年來,教材在本科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1978年以后,隨著國家迅速走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社會對各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文化知識的有效傳授與學習成為大學教育的中心任務,各大學紛紛恢復以前就有的學科,并開設新的學科,而教學的基本工具——教材卻很匱乏。在沒有可用的公開出版教材的情況下,學校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根據教學計劃要求,結合專業實際自編教材,并推薦優秀教材給出版社出版,大量優秀教材的出版滿足了后來的教學需求。在一段時間里,人才培養規格沒有大的變化,教材在教學中起著穩定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主導教學方向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變革導致教學模式、學生視野的變化,教材在教學中的利用率有所下降,但教材的作用始終沒變。教材能提供許多教學資料,給學生提供本課程的大體框架和基本理論,內容涵蓋各相關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教材并沒有因為在信息時代利用率下降了,地位就有所下降,教材在一定的高度繼續支撐著教學活動。

近年,高校學生持有教材的比率呈現出不斷走低的態勢,教材在教師和學生中的利用率降低了,這在大學教材供應中心有著明顯的顯現。每學期開學期間,領用教材的教師、選購教材的學生人數和用書量逐年減少,雖然教材價格一直呈上升趨勢,教材用書的總碼洋卻在逐年下滑。

二、導致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率降低的因素

(一)科技的發展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手段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個教學領域,多媒體的參與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教材不再是傳承知識的唯一載體。電腦、手機都可以在網上搜到大量的信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信息的獲取遠比以前要快。教材的局限性要求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材作合理的取舍,減少對教材的利用率。

(二)教材質量的因素

國內大學應用型專業教材滯后于生產和科研實際,很多教材內容還是幾年前的知識,完全跟不上技術的發展。一些大學教授知識跟不上科技的發展,教材編寫者對新學科、新技術的反應有時還不如學生和行業中企業的反應迅速。高校重科研輕教學是教師對編教材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教師覺得編教材不如搞科研更能出成績,科研成果可以用于,申報專利,申報獎勵,指導研究生,實現產品轉化,可帶來名譽和提升知名度。一些大學教師為了評職稱時能有自己出版的教材,到出版社自費出書。這類教材由于教師水平有限而質量不高。優秀教材因訂數少而難出版,合編包銷教材生意興隆。教材質量不高導致教材的利用率低下,還會影響高質量教材的推廣和使用。

(三)教材與授課教師的脫節導致教材利用率低下

現在大學教師講課,完全按照教材展開進度的很少,教師一般都有自己的課件,依照自己的授課方式講課。學生上課聽教師講課,記筆記,課上對教材很少閱讀。大學教育的考核沒有統一的標準,通常由各個專業的教師自主命題,學生考試時只要記住教師課件的內容就能應付考試并順利過關。教師保證學生考試結果達到教學的評比標準,至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沒有精力深究了。教材上理論性的知識很多,看起來會比較乏味,教師如果不去督促學生,學生課下一般不會去主動翻看教材。學生經歷過一學期學習之后,發現老師上課基本不用教材,考試主要考的也是筆記,于是第二學期學生會少買或不買教材了。

(四)教材價格的因素

很多學生認為教材價格偏高,有優惠最多也只打到七折,特別是對于一些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購買的教材最后卻沒有得到較好的利用,無疑增加了學生負擔。學生到大二時可以自主選擇教材,這就使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性,他們會請教學長買什么書,如教材幾年不見改版,低年級學生就買學長用過的二手書。

三、在本科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

教育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教學中應該處理好理論與實際、基礎與應用的關系,注意理論和實際的相互結合與促進。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果脫離社會,脫離實際,不能學以致用或是有所啟發,學生就會對教材、該門學科及任課教師產生抵觸情緒。

(一)選用教材要注重科學性和合理性

教育部在《高等學校教材工作規程》等文件中,對教材選用問題作了一系列規定,學校應依據這些規定,建立切實可行的教材選用制度,選用教材時按照規章制度執行,保證選用高質量的優秀教材。教研室每學期都應對課程教學主講教師申報的教材進行集體研究、論證,選擇一本新穎實用的教材。院系教學領導班子組織專家,嚴格逐一鑒定和審核教研室上報的教材選用資料,確定選用的是優秀教材。教研室要加強對國內外教材信息的研究,掌握國內的教材信息和發達國家的教材建設特點,幫助教師選擇最新教材。編寫先進的教材進行教學,是適應新時期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要鼓勵大學教學名師、優秀學科帶頭人編寫教材。專業教材建設采取選用教材和自編教材相結合的原則,使用國家級和自編特色教材,并逐步完成對課程教材的更新。

(二)教材應該是教師的好幫手

教師與教材是本科教學活動中兩大不可或缺的因素。教材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進行交流的共同語言就是教材,教材是交流的工具。教材是基本知識的承載,它包含了該研究領域獲得普遍認可的一些觀點。教師必須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思維,要有所創新,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教學“藝術家”。要深入理解教材,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教材版本的多樣性,其次應該合理把握教材的性質與功能。在教學內容的水平上可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講課時既要發揮自己課件的作用,也要在傳授教材上的知識、結論時講解獲得它們的過程和方法,注意提高學生能力的教育。教學時要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思考是人攫取知識、認識世界的根本,讓學生主動思考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引導和改革并進,提高學生對教材的認識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認識到教材在學習中依然具有指導意義。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可以對某一學科有一個基本了解,對系統的學習有很大幫助。而在課前預習教材,也有利于加強聽課時的針對性。教師使用課件講課大部分是提綱挈領,主要內容還需要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因為教材的結構比較詳細,內容比較充實。教師不按教材上的內容講,并不代表教材就沒用。一些教材的版本更新較快,每次更新的教材中往往都會加入新的內容,上一屆學生用的書這屆就不一定適用了。二手書上的筆記也會對二次使用的學生有影響,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教師應該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增強教材內容與考題的相關性,以有效增加學生對教材的重視程度,把參考書的內容落實到考試中,這樣能對學生讀書起到督促作用。

(四)降低教材價格

一些大型出版社依靠行政力量在教材出版行業中具有一定的壟斷地位,出版的教材價格高也不愁銷不出去;有的教材印刷存在一定的攀比現象,印刷的教材紙張裝幀考究,導致了教材價格虛高,政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行政管理手段予以遏制。學校應鼓勵優秀的專業教師自編教材,一些專業教材因為發行量少而印刷成本高,學校應資助印刷經費,降低教材價格。學校應實行教材招投標制度,多選用質量高、適用性強且價格合理的教材供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讓利于學生。

篇10

高中化學新教材欄目豐富、新穎和圖文并茂是目前已經出版的三套實驗教材的共同特點之一,如已經投入試用的由“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教材《化學1》、《化學2》中就設置了功能各異的欄目和豐富精美的圖片。不同的欄目發揮著其特有的功能,提高了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內容呈現方式上充分考慮了教學活動的各種影響因素,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為教師創造性地依據教材進行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充分地體現了教材的選擇性,以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設置豐富的欄目為處理基本要求內容和拓展性內容在教材中的關系提供了空間,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選擇。

教材中的圖片可大致作如下分類:①場景、人物,②模型(微觀結構模型、化學原理模型),③實物、實驗現象,④流程(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流程、工業流程)。

①場景、人物圖片:可用于開闊學生視野,為教師設置教學情境提供素材,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

如教材中的圖1-1-1、1-1-2、1-1-4、1-1-5等。

②微觀結構模型:將微觀世界用宏觀形象表達,提供可視化效果,讓人一目了然,避免語言描述的困難與偏差。

如教材中的圖3-1-4、3-1-5、3-1-6等。

化學原理模型:微觀過程看不見摸不著,僅用語言描述比較抽象,將微觀過程用圖像解析,使其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形象,便于學生理解。

如教材中的圖2-2-4、2-2-5等。

③實物、實驗現象:為不具備條件的學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時也為具備條件的學校提供正確的現象資料。

如教材中的圖1-2-2、1-2-3、1-2-4、1-2-5等。

④流程:如教材中的圖3-1-11、3-2-2、3-3-2等描述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流程,圖3-4-5、3-4-8等描述工業生產流程。它們將復雜的演變轉化關系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來,幫助學生理順關系,概括整合。

所有圖片均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圖片直觀、形象的特點,實現其為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服務的功能。

高中化學新教材欄目設計在功能上體現了多樣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內容上注重了探究性,在形式上突出了交互性、靈活性,在課程目標上體現了全面性、包容性。

新教材版式新穎,圖文并茂,布局合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選用了豐富的精美彩色圖片,其中不同的圖片類型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一般來說新教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功能類型的圖片:

(1)以圖代文,利用其創設學習情景的圖片。如新世紀版《化學1》P81頁用圖片(3-3-1“火山噴發的景象”)配合“聯想質疑”中的一系列問題為學生創設學習情景,引出硫的轉化一節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求知的欲望,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直接可用的教學情景材料。

(2)加強學習內容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的圖片。

(3)起著直觀教育效果,增進學生對學習內容及抽象概念理解的圖片,如實物圖、微觀結構示意圖等。新世紀版《化學2》P4頁的圖1-1-5“氕、氘、氚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用形象化的示意圖增進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理解;《化學1》P39頁的圖2-2-4“氯化鈉的導電性實驗”,直觀地給學生展示了氯化鈉晶體、熔融的氯化鈉和氯化鈉溶液的導電情況及其原理,既有利于學生對電離概念的理解,又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

(4)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活動探究和規范完成實驗操作、展示實驗現象的實驗裝置實物圖或實驗裝置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