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5 06:3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終身學習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學校除了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本文從三個方面具體闡釋了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自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國引人終身教育理論以后,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人人心。從科教興國的戰略高度,我國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終身學習體系”的工作目標。因此,加強終身學習思想的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和經驗總結,著手構建我國終身學習體系,加快我國學習化社會的歷史進程,不僅關系到我國21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總體方向,而且與我國經濟建設所依靠的人力資源質量息息相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終身學習理念的涵義
各國教育專家關于終身學習理念的論著浩瀚,觀點各異。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負責人郎格朗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1972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對“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和“學習化社會”的觀點作了精辟論述,強調人必須“在一生的一切時間和空間中學習”。1994年在意大利舉行了“首屆世紀終身學習會議”,提出了“終身學習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存概念”。終身學習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終身學習成為時尚。現代教育思想達到共識:終身學習“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學習,是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是敢于打破狹隘界限面向真實復雜學習任務的學習,是與他人分享、協作、共建的學習,是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的學習,是依托信息技術將真實情景與虛擬情景融會貫通的學習,是以信息技術為強大學習工具的潛力無窮的學習”。
二、終身學習理念與傳統學習理念的對比
在社會經濟的劇烈變遷、資訊科技加速進步的情況下,傳統的學校教育面臨著改革的挑戰。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兒童、青少年完成社會化的準備,使其在接受知識及文化的熏陶之后,能夠適應社會的變遷,成為社會成員中的一分子。然而,由于現代社會知識不斷翻新,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在進人社會之后可能已經面臨淘汰的命運。同時,隨著個人生涯發展歷程角色的復雜化,個人在離開學校后才是學習真正的開始。終身學習的觀念,強烈挑戰了以學習為主體的學習觀念,使學校教育面臨必須改革的境地。終身學習的觀念,打破了以往將學習活動局限在學校教育的階段,使學習活動能夠貫穿人生全程的各個階段,幫助個人適應快速變遷的社會。終身學習的方法,注重“學習技巧”的培養,而不像傳統學習觀,注重既有知識的熟練。終身學習的內容,是以人類生活及社會角色需要為范圍,而不像傳統學習觀,以書本上的知識為主要學習內容。終身學習的對象,是以社會上的全民為對象,強調人人均應擁有學習機會,而不像傳統學習觀,將學習機會局限在學校,主要以青少年、兒童為對象。終身學習的目標,是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目標,注重終身學習的態度及習慣的養成,而不像傳統學習觀,以文憑或學歷的獲得,以及一技之長的習得為主要的學習目標。
三、現代教育中。怎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在現代教育中,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應該首先解決兩個問題:
1.教育者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
作為教育工作者,貫徹落實《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首先要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具體地講,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樹立新的人才觀(教育價值觀)。教育的價值問題首先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傳統教育培養的是被動聽話的學生,是能夠把已有知識記住的學生。現代教育要求教育培養能夠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自主、不斷地學習,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有獨特的個性、自我意識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學生,是能改變和完善外部環境同時又能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學生。
(2)樹立新的知識觀。盡管教育理論的研究對知識的內涵與外延作出了精辟的論述,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仍然將傳授“過去的、陳述性的知識”作為教學的重要知識目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應該樹立一種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3)樹立新的學生觀及學生發展觀。新的學生觀關注學生發展的潛力和多樣性的統一,關注學生潛能的開發,把他們作為起點而不是重點來看待,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承認和尊重。在教學中,學生的發展,絕不僅僅是學生知識的增加,而是使學生各種發展潛能開發、人格發展、良好的意識與習慣養成。
(4)樹立新的學習觀。建構主義主張,學習不是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程,別人無法代替。
2.學校教育教學制度改革
在終身學習觀念下,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終身學習者。學校干部、教師們要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壓力,改革教學管理、教學內容和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志趣。另外,學校還要放眼社會,為社會服務。
(1)課程結構及內容的調整。在終身學習觀念之下,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還必須在課程結構及內容方面有所調整。首先,學校課程應該將重點置于知識“創造”與“探索”的歷程,而非著重既有知識的“傳遞”。其次,學校課程應朝向學習技巧訓練的方向調整。最后,學校教育在課程方面的第三項變革,是要打破學術與休閑的界限、博雅與職業教育的界限及年齡的界限。學習可在休閑中獲得知識,休閑時間也可用來學習,學習與休閑不必截然分開。
(2)學習資料與學習方法的擴充。為了達到培養終身學習者的目的,學校教育不僅應在學習機會方面作結構性的調整,以及在課程結構和內容方面作多方向的統整,還應在教材與學習方法方面作多元化的擴充,引用各種多元化的學習輔導教材。學校教育應該將更多社區教育資源引進作為學習材料。因為生活中的教材,往往被認為是學校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只要是有助于學生個人成長與終身學習的資源,均可當作學習的材料。
篇2
內容提要:該文從加強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意識、現代德育意識;加強管理,制定措施;重視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開拓;盡可能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和教學方法,教書育人;加強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訓練等方面,探討和總結了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的“整體、科學、現代、主體、優化、深層、實效”的教學實踐。
近幾年,我們重視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視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識和現代德育意識。
學科德育滲透,關鍵是各級行政領導,基礎是教師。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學各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離德育于學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滲透意識,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識,現代教育教學方法、技術手段、環境的意識。為此,要組織教育工作者認其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和各學科教學大鋼等。通過學習和討論,使教育工作者從培養跨世紀人才和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的高度,學科教學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經常的地位,來,認識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認識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優化育人環境,對學科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統一認識,自覺地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更好地教書育人。
二、加強組織管理,制訂措施,保證學科德育滲透的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為保證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全面、正常的開展,必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學科德育滲透,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科德育滲透規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學實施德育大綱細則》、《佛山市小學實施德育綱要細則幾把中小學的德育實施細則中有關學科德育滲透,按階段、分年級,根據不同學科特點;提出了具體要求。由于行政部門制定了措施,促使學校的學科德育滲透正常進行,落到實處。
佛山三中在學科德育滲透上做得較好。他們采取如下措施加強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長主管學科德育滲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學科滲透領導小組”,專門組織、研究這項工作。第二,把學科德育滲透的教學納入《佛山三中教師崗位責任制》,作為考核教師履行崗位職責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凡是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編寫《佛山三中“中學德育大綱”分年級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中學階段各年級的教育要求和任務;做到中學教育的層次化、系列化,使教師明確任務,掌握尺度,做到適度。第四;圍繞“在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課題,組織全校教師研討,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找出結合點,并把每章節的滲透點列舉出來,整理匯編成《佛山三中各學科德育滲透綱要》,作為教學中教育滲透的依據,使德育滲透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和保持經常性。第五;組織“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公開課、研討課”,同時請有經驗的教師上全校性的德育滲透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研究滲透的方法、技術手段及其與內容的有機結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編輯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滲透教案集》(各學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編輯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滲透論文集人并組織評選優秀教案與論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領導、機構、制度、要求、計劃、目標、總結、科研、檢查督促評比,并包含所有學科,全部文化課,使“離德育于各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深入了一個層次,邁出了新的一步。
為了及時總結和推廣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織青人”經驗,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開了““佛山市在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現場會”,佛山三中介紹了“依法治校,依綱育人”的實踐與思考,加快了學校“依法治校,依綱育人”工作的進程。
三、注意教學內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思索。
教師除重視把握基本觀點和思想方法,專題教育,知識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外,還注意教學內容的深層意義,堅持知識、能力、思想認識有機統一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講唐朝對外關系時,講述唐代的中國,經濟、政治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呂、吉備實備、空海等到唐朝學習,但他們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學,而是學成回國后,傳播、消化中華文化,在創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中國鑒真、玄奘兩位高僧,為了弘揚中華文化,為了尋求學問,放棄較為安逸的生活條件,長途跋涉,飄洋過海;忍饑挨餓,擔受風險。這種為了求學,為了文化交流,不顧個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實給人們這樣的啟示:一個國家,只有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才會受人敬仰;唐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開放政策,有一個比較寬松和諧的環境;文化交流對于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是學習的好機會,好方法。只有善于學習,才會有所收益和進步。
又如;在講香港失而復得的歷史時,教師講述自從17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一個科技的高速發展期。與時俱進的則國運興隆,抱殘守缺的則江河日下。中英兩國相碰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當時英國因工業革命成功而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而中國則因閉關鎖國而停滯不前。在這背景下;兩國相遇必以中國失敗告終。百多年來,志士仁人,都沒有忘記收回香港;以圓振興中國的理想。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國決定收回香港時,中英的相對國力已倒過來,所以在整個談判中基本上是中國定調。失而復得,正是這種力量對比變化了的結果。它給人們三大啟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本;歷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發展的歷史大潮;上一個世紀的較量,是物質力量的較量,下一個世紀的較量,將是知識力量的較量。又如,音樂教師在教唱《南泥灣》、《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歌曲時,介紹歌曲產生的時代背景,歌詞的含義,旋律的欣賞等方面進行德育滲透。教師講解: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到了南泥灣,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戰員,用勤勞的雙手,使南泥灣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陜北江南,學員們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們獻上了新編的秧歌舞《桃花籃》。《南泥灣》就是這個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時,教師后發學生用學過的表現音樂的手法,用領唱、齊唱的方法,通過優美的旋律;描繪陜北江南美景,禮贊勞動模范的功勛。前半段是兩個優美柔婉的柔情性長句,用領唱方法;后半段用齊唱,同時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節奏跳躍部分,加民族打擊樂來烘托歌曲,產生歡快愉悅的氣氛,使學生既得到音樂美的享受,又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高素質。由于學生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內容;再哼上優美動聽的旋律,感情上會產生共嗚。
四、挑戰二十一世紀,隨時代前進,努力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書育人,提高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在此,以歷史學科為例。佛山市中學歷史學科開展了“方法、手段、內容、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教學實驗,我市歷史教師稱之為“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實驗”或“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實驗”。我們運用整體性觀點和綜合性方法,緊緊把握住促成“觀念內化”的教學方法、手段、環節及其總和,處理實驗變量及其各種因素。這包括四個變量(方法——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式教法,或“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啟導式教法;”技術手段——多種傳播媒體(含多媒體計算機)的綜合運用;內容——知識結構、圖式及其內在聯系的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思想認識的有機結合的教學),四個因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和十個方面或環節(教綱、考綱、教材、教學目標、方法、技術手段、練習考試、評講、評價、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把握其總和。并加強歷史室、電教室的建設。它促使佛山市中學歷史教學走向“四個轉變”(即“變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為“啟發導學式的能力型為主的教學”;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指導思想的啟發教學;“變傳統的講解、板書、掛圖等手段的教學”為“傳統媒體手段與現代媒體手段,含多媒體計算機手段優化組合的教學”;“變單一的班級課堂教學”為“班級課堂、歷史室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教學”),力求達到“二個五要點”(①知識、情感、能力、理論、思想認識有機結合;②在“整體、主體、現代、優化、深層”上體現學科的德育滲透),改變“五點狀況”(學科思想教育的隨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層性和說教式),在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與教學方法,建構能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能達到知識、情感、能力、理論與思想認識有機結合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實效性,回答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與中學歷史教學”的若干問題,回答了“教學方法、技術手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德育實效性”的若干問題。(《促成“觀念內化”教學的實驗報告》獲1997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創新成果三等獎,1997年《德育報》中小學德育論文一等獎,廣東省中學歷史教學優秀論文二等獎,該《實驗報告》刊登在《中學歷史教學》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學科教學為主渠道積極開展德育滲透的研究和買踐活動》一文,介紹了生物、英語、地理、語文、歷史、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在“構建教育框架,明確目標、內容、步驟,把握住結合點”和“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等方面,加強德育滲透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發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經驗。
五、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在一定的學習策略指導下培養、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因素,是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訓練,“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潤物細無聲”,并持之以恒。講究方法;采用激勵法,如目標激勵、興趣激勵、競爭激勵和榮譽激勵等;采用識別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礙、情緒障礙、思維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文化、環境的消極影響等的識別與排除;采用調節法等,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堅毅等品格。
篇3
一、對運動參與的滿足
學生能否快樂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先行設計。如:高部學生都有不同程度地受到來自文化學科的壓力,相比之下,體育課的壓力就小得多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如何設計能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使學生有更大的優勢從中得到樂趣,同時,也獲得參與的滿足感,學生就將在文化課的壓力能在體育課中得到釋放,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在設計這環節更有必要加強的一方面,才能產生更積極的作用。又如:每次觀看體育比賽時能讓眾多體育愛好者欣喜若狂,徹夜不眠,參與到比賽之中所感受到的樂趣,一切均發自肺腑之言,不需要規定,更不需要強制,情感與運動的交融,參與的滿足就足夠了。如果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就已經不知不覺地接受體育。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該讓體育課成為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成為孩子們運動的樂園,多增設一些體育比賽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這樣,學生們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把教師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覺自愿的運動習慣。
二、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后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現階段"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從而提高對體育的關心、意欲、態度和興趣,擁有健康的體魄。
三、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很多。如:發現法、探究法、范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等。但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體育方法的改革也隨著教學教育現展而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斷增加。如:教師在一節課中交替使用講解示范,預先錄制好的示范動作切到多媒體平臺進行講評,容易出現的錯誤的演示,甚至可以用錄像的方法把學生練習的動作錄下來進行講評。這樣,體育教學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結合,呈現出多樣性。又如:現代多媒體的體育教學方法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是用光、聲、音像等多種手段取代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科目,特別在室內課、理論課上,教師可將更多最近發生的體育事情更直觀搬上講臺。如申奧、奧運知識、我國足球出線等體育信息、知識及時傳播給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技術教學的應用,發揮其整體功能。因此,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所采取的手段,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于體育。
四、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篇4
教學效果評價包括兩方面,調查問卷和考試成績,考試內容只包括神經系統部分,為了保證試題的客觀性,由未參加此次研究的教師來命題。題型包括客觀題(A1型:單選題;A2型:多項選擇題)和主觀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統計分析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
2.1問卷調查結果
我們對實驗班的班級學生發放調查問卷,一共發放61份,實際收回61份,收回率為100%。根據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PBL結合多媒體技術教學法有助于神經系統解剖學教學。
2.2成績比較及分析
在簡答題、論述題和總成績的得分兩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名詞解釋題的得分兩組沒有顯著性差異(P=0.965、0.602、0.448)。實驗班中,總成績不及格者僅占9.84%(6/61),總成績優秀者(≥80分)占4.92%(3/61)。而在對照班中,總成績不及格者占29.03%(18/62),總成績優秀者(≥80分)占0.00%(0/62)。
3.討論
通過對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部分班級的系統解剖學的神經系統部分采用PBL結合多媒體技術教學法表明,PBL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法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因此我們認為在神經系統解剖學教學中積極開展PBL結合多媒體技術教學法具有積極意義。
3.1PBL教學法的優點
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通過啟發式、自學式和交互討論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這種教學模式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和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的發言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發言,互相提問,除了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友愛,相互學習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學過程中,不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作為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也得到提高。教師在課前充分準備,查閱各種文獻、書籍以及相關的臨床資料,精心挑選有討論價值的病案,教師的理論水平得到提高。在組織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通過總結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對日后的教學工作有借鑒作用,同時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也得到提高。
3.2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優點
篇5
論文 關鍵詞:林徽因 中西精神資源 影響
論文摘要:林徽因學貫中西,她深受西方浪漫主義、象征主義、 現代 主義、人文主義等思潮的影響.同時
“在現代
同時.在創作帶有西方 現代 感的詩歌時,林徽因還是無意識地把古典文學的傳統因子融人了創作中。
篇6
論文摘要:介紹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概況及應用,綜述pbl教學對護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影響的研究進展,包括pbl教學對護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及終身學習意識的影響。
隨著終身學習在世界各國的廣泛盛行,培養護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已是當代護理教育工作者必有的教育意識和教學任務,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長期依賴教師滿堂灌的知識講授,極大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 終身學習能力概況
終身學習能力是指一個人終身學習的一些基本特征,學生終身學習則認為是學生具有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在學習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調節,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正確處理與社會、自然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國外的護理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應用了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如pbl教學、個案學習法、任務驅動式和啟發式等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國際護士聯盟發表了題為“轉變護理教育”的號召,要求護理教育將是基于研究性教學,強調學生的特長和能力的發展,以促進終身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國外護理教學不但廣泛應用了pbl教學法,并強調了研究性學習方法與終身學習能力的關系。
2pbl教學法概況
pbl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實施研究性學習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以病人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通常6名~8名學生1個導師,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推理分析,導師只起導向作用l。133229.cOm1969年,pbl教學在加拿大被首先引入醫學領域,其關鍵是把對衛生保健的分析作為獲取和應用知識的主要方法,以獨立發展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美國的護理教育中將pbl教學法廣泛應用于不同層次的教學;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開展pbl教學,且成為學校的特色教學法而被確立。
20世紀末,pbl教學法引入我國的醫學院校,隨后將pbl應用于醫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上,并將pbl教學模式引入到課程教學改革中,將護理研究、護理管理、護理倫理重新組合,設置了《問題解決的基本技能和策略》的綜合課程,節省了教學時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國護理教育將pbl法應用于護理查房和護理記錄的書寫中,且在不同層次的護理基礎學、臨床護理學、護理倫理學等中應用了pbl教學,使得pbl教學模式在護理教育領域中日趨完善。
3pbl教學對護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影響
3.1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自主學習也是自我導向學習,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大膽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構建新的知識。pbl教學是通過提高學習策略水平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pbl教學多問題、多資源、討論式的民主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形成了持久的學習動機,增強對學習的自我責任感。同時,小組學習減輕了學習者的焦慮感,培養了學習者的合作精神,使其充分認識知識、能力、創新素質是在師生互動中得到的,讓學習者逐漸掌握了學習策略,并能運用恰當的學習技巧和策略從事有效的獨立學習。pbl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2對評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影響評判性思維也稱批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在復雜的情境中,能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從而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及形式。pbl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包括對同學、對老師和對課本的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評判思維,增加選擇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肯定,小組討論中對病例問題的相互爭論,團體的合作,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顯著提高。pbl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輕松的學習環境。學習中的資源環境、問題情景、小組討論、自由爭論帶來了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氣氛,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學生在pbl支持性學習環境中,開拓了思路,啟迪了各種橫向思維,不斷挖掘潛力,開拓和豐富了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
3.3對自我監控能力的影響pbl教學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問題的難易度來安排學習時間、內容和計劃,這是一種對學習的控制。對自己學習負責的學生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這種自我控制力指導學習。pbl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學習中常有自我評估知識的需要,要進行評估自己和他人,并進行信息管理的反思及評判性思維,從而去指導和控制其學習行為,鍛煉意志的控制力引。
3.4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前提,終身學習意識又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動力。pbl教學中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出現,查找資料中的疑惑,對于其他小組掌握的新知識點以及書本知識與臨床新知識的差距等,都使學生意識到知識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教育是一個終身學習過程,從而培養起終身學習的意識。
篇7
時間不停步,時代在進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改革的潮流洶涌澎湃,而我們的思想真的不一定能跟上時展的步伐。對語文教學而言,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如今提出的語文核心素養便是我們教學的指導綱要。隨之而發展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有什么變化?藉此培育站學習機會,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師德修養,豐富知識結構,增強理論底蘊;工作中,積極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與實踐,從學生發展的高度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反思,時刻提醒自己用腦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二、研修目標
1.改變思想,更新理念,做一個積極樂觀、不斷進取的人。
2.掌握好教學技能,不僅要懂得“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懂得“為什么這么教”,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本人性格內向,通過學習來鍛煉膽量,提高勇氣。
4.上課語言重復或者說不夠精煉,所以要學習語言表達技能,學會組織課堂語言。
5.學會聽課、評課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6.學會寫論文。
三、研修內容
(一)積極參加教師集體學習活動。
1.認真參加學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做好學習筆記,與其他教師主動交流。
2.參加培育站讀書活動。補充新知識,改變理念,開拓眼界,做好讀書筆記。
3.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公開課的聽課、評課活動。
(二)進行自主研究
1.在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學習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
2.掌握每一單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達到掌握傳授知識的深淺程度。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學習意識的養成培養。
4.認真總結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形成書面材料,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進行自我剖析
1.堅持每學期高質量地完成一節公開課,并積極參加各項賽課活動。
2.每節課后認真完成教學反思。
3.積極與組內老師交流。
(四)參加各種形式的校本培訓
1.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活動。
2.以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為主旨的講座、研討。
3.專題培訓。
4.收看教育教學的光盤、錄像。
四、研修措施
1.勤于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學習,可以使自己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過去和未來,關照反思自我,從而獲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覺得要做到“三學”。堅持不懈地學。活到老,學到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多渠道地學。做學習的有心人,在書本中學習,學習政治思想理論、教育教學理論和各種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理論積淀;也要在“無字處”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廣泛地學。廣泛地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技能,特別要學習現代信息科技,不斷構建、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
2.善于思考,在實踐中探求、感悟。要堅持用腦子工作,力爭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揚長;審視今天——在審視中甄別;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創新。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3.勤于動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及時積累專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嘗試進行教學案例的分析,把自己的專題研究從實踐層面提升至理論層面。
五、具體安排
九月份
1.完成個人研修計劃。
2.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3.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4.積極撰寫論文。
5.確立自己的研究課題。
十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參加學校舉行的“教學大練兵”活動,高質量完成一節公開課。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十一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參加學校舉行的“賽課”活動,積極贏取一等獎。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十二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出一份高質量的期末調研試卷。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一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積極撰寫論文。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6.完成本學期培訓總結。
二月份
1. 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 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 參加學校舉行的“賽課”活動,積極贏取一等獎。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三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積極撰寫論文。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四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積極撰寫論文。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5.積極參加培育站舉行的各項活動。
五月份
1.讀1--2本書,并做好讀書筆記。
2.參加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積極主動地發言。
3.積極撰寫論文。
4.做好自己的課題研究,積累資料。
篇8
論文摘要:信息社會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是信息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信息社會是一個學習社會,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觀念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需要和新一輪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適應性自我學習
余勝泉教授指出“適應性學習系統主要由‘知識媒體’所組成,它可以為遠程學習提供更為優越的前提條件,可以以不同于傳統的方法使遠程學習更為簡單、更為高效、更具有個性化。在這種適應性學習系統支持下的學習,我們稱之為適應性學習。”(這里的“知識媒體”是指計算機、遠程通信及認知科學相結合的“知識媒體”。)與“適應性學習”相呼應,“自我學習”主要是強調學習者這一方的主動性,學習者要充分利用一切現有的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學習。“自我學習”指學習者具有主動學習的意愿并能夠自己制仃學習計劃,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自我學習”還指學習者知識的自我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習者的,而是學習者在與資源、他人等的交互過程中自我意義建構的結果。“自我學習”第三點是指學習的個別化,每個“我”的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學習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適應性學習”和“自我學習”是不能割裂的,二者緊密聯系、相互配合、融為一體,組成一個大的學習生態系統。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信息社會和個人對“終身學習”的需求。
二、終身學習
我國學者陳東瑜認為:終身教育既不是一個教育體系,也不是現有各種教育形式的簡單拼湊,而是建立一個從嬰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老年教育,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的一體化教育框架結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也就是說,終身教育是所有教育的一種組織原則。各級各類教育都應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原則指導下完成自身這一部分的工作,并隨時隨地地為每個人的一生提供最適合的學習條件。按照終身教育的概念,教育應當是伴隨人生到終點的過程,而不是一生中某個階段的結果。
由此可見,“終身學習”并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它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教師只有深刻地理解它,才能靈活地運用它。自己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還要將這種觀念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學習的動力和基礎,那么就,可以認為這種教育是成功的。”
三、終身學習的意義
1.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更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更新知識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知識加速了社會的發展,人們所掌握的知識每五至七年就要老化一半,信息技術知識的老化速度更遠遠高于這個比例。計算機界有個著名的“摩爾定律”:計算機的速度每18個月增長一倍,價格則是每18個月下降一倍。正是這個定律推動著信息技術以難以想像的速度迅猛普及和飛速發展,從字符界面的DOS操作系統到圖形界面的Windows操作系統,從單機操作到國際互聯網,等等;還有一連串的新名詞、新技術,比如虛擬現實,Flash動畫,MP3音樂,等等—社會發展不斷地提出新的學習內容,個人為了增強對社會和技術適應性,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內容。所以說終身學習既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個人發展的必然需求。
2.傳統教育面臨巨大挑戰,終身學習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首要任務
面對迅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傳統教育出現了不適應癥狀,于是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出許多新的思想,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學習領會,更新觀念,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比如以前指導我們教學的主要是行為主義的理論,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認為知識的掌握過程就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隨著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逐步受到重視。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也就是說,學生的知識不是教師教的,而是學生在與包括學習材料、教師、學伴等情境的交互過程中自己建構的。由此可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主動意義建構的促進者,要引導學生選擇研究主題、查找所需資源、開展小組討論、共享學習經驗并完成課程的學習。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造性思維。 要突破傳統,就要創新,創新就需要科研,科研是轉變觀念的動力,是一個不斷學習并運用知識的過程。未來需要的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是能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教育家”,我們每天都在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嶄新的世界,教育對象是生動的,教育內容是變化的,教育手段是新的,教學方法也要相應更新,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教師必須要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既提高了教師的自身素質,又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科研已經成為教師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所以教師要努力成為“研究型教師”,進而成為“教育家”。
成為“教育家”,首先要學會獨立思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面對不斷出現的新事物,我們該如何去認識它,比如什么是應試教育,什么是素質教育,各有什么優缺點,素質教育是否一定比應試教育好?計算機教育,信息教育,有什么本質的區別?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都是什么含義,是一個比一個好嗎?這些實踐中的問題和理論上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探討。學習知識是一方面,關鍵是要學會思考,通過系統的思考促進觀念的轉變。否則,又會重復以前的錯誤。比如那種“滿堂灌”式的課堂,以前是“人灌”,有了電化教育手段,就變成了“電灌”,現在有了計算機,又變成“機灌”—整堂課都用計算機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成了旁觀者。這些并不是技術的過錯,而是觀念沒有跟上,濫用了先進的教學手段。
四、終身學習的內容
篇9
關鍵詞:知識經濟;終身學習;終身教育
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知識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另外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信息生產量成倍增長,如果學習的進度跟不善知識的更新速度,就要面臨被淘汰。這就需要認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以適應知識經濟環境,使自己更好地發展。
一、現代人要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要適應知識經濟環境
現代的人要更好地適應社會,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才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下去。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知識平均每三年就要更增長一倍,知識的折舊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如果一年沒有接觸新的知識,其所掌握的知識就會有五分之四折舊。隨著知識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特別是信息的裂變效應導致知識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就需要現代人具備終身學習能力,以跟得上時代的步伐。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已經使得教育模式發生改變,不再是傳承延續了數千年的教育模式,而是轉變被動學習的方式為主動學習,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具有學習知識和技術操作能力的人才,讓接受教育的人學會學習,并具備多種生存能力,這就意味著在知識經濟時代要具備終身學習能力。
二、將“終身學習”向整個的社會擴展
“終身學習”就意味著整個的一生中都要不斷地學習,這并不是說明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對學習知識,而是需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學習、積累知識,這就將國辦教育和公辦教育承擔教育責任的局面打破,各種類型的學校都需要發揮其終身教育的功能,實施教育改革使非常必要的,即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教育市場化,使得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個人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充分融合,構成全民都可以參與的教育的市場,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學習,接受相應的教育,獲得一定的知識水平。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多采用信息化媒體。學習中可以操作電子媒體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知識,用于學習的資料也是形式多樣的,除了文字資料之外,還包括圖像資料、聲頻資料以及視頻資料等等,使得知識直觀而生動有趣。多媒體技術水平不斷升級,塑造了非規豐富多彩的媒體環境,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就會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學習的潛在能力也能夠得以發揮。打破傳統的學習模式,使得學習的場所不再拘泥于課堂,而是延伸到社會、家庭以及工作領域,使得整個的社會環境就是學習的環境。只要有學習的需求,就可以參與到學習當中,逐漸地就會養成學習的習慣。學習領域的拓展,使得學習不再是以求得生存知識為重點,而是要運用創造性的思維學習知識,更為重視科學研究和人文知識的滲入,實現科學與人文的融合。學習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學習素質,能夠認識到自己需要哪些知識,如何學習才能夠使得知識充分利用起來,特別是通過學習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通過學習訓練自身獲得成功的素質。
三、學習的目的是掌握學習的方法
學習的目的不僅是積累知識,而且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如果在學習中沒有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即便是學習成績很好,不具備繼續學習的素質,也難以實現終身學習。所以,學校教育中,除了知識教育,更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無論是正規的學習,還是非常規的學習,都要根據學習者的知識需求對學習方法予以指導,以塑造學習化社會環境。比如,在工作中學習,就是要將工作作為學習的載體,根據工作需要接受教育培訓。將工作與教育融合,在工作環境中開展教育,學校僅僅是教育場所之一。學習不再是單一的學校教室中接受教育與,而是要實現學習與教育統一,使得學習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提高工作中創造性。學習沒有成功和失敗之分,不可以學習成績為標準對社會的成員進行區分。學習的目的在于全面發展,還要注重開發人的創意能力,尊重每一名社會成員的思維方式,注重個人發展。終身教育是為了讓個人的夢想得以實現,這就需要從知識經濟社會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持有科學的態度,能夠以批判的態度審時度勢,對終身學習正確認識。
四、結束語
篇10
在會計人才培養中最具有重要的教學實訓環節,具有仿真性、綜合性和職業性等特點,對于這類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研究,是應用型本科課程改革轉型的重點問題之一。下面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會計本科畢業論文致謝詞,歡迎閱讀!
揮筆行文至此,我的論文寫作已接近尾聲。歲月如梭,我在大學的四年本科學習時光也即將敲響結束的鐘聲。離別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上,心中難免思緒萬千,一種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衷心的感謝學校對我的培養,并對給予我指導和幫助的老師、同學、親人以及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最尊敬的論文指導老師。在本科論文協作期間的研究和學習中,老師以其嚴肅的研究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激勵和感染了我,他謹慎的做事態度也將是我終身學習的榜樣,他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從論文的選題到最終定稿完成,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四年來,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予以關懷點撥,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我、鼓勵我,讓我感受到師生情誼的無私和偉大,在此謹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論文致謝BR>感謝某某等同學,他們在這篇論文的完成過程中給予我很好的建議和極大的幫助,我至今銘記在心。另外,特別要感謝的是某同學,她在最繁忙的時候仍然肩負著班級工作,為同學們的順利畢業付出了許多時間和心力。
感謝我的舍友,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給及了我很多關心和幫助。感謝等同學,他們使我這四年的本學生活變得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