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指導意見范文
時間:2024-01-19 17:47: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營經濟發展指導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36條” 保定 民營經濟 政策
一、“新36條”下保定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會
在中國,民營企業創造了80%以上的新產品,65%以上的技術專利。我國95%以上的中小企業是非公有制企業。在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地方通常是民營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比如浙江的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比全國平均水平3.3:1低很多。
保定民營經濟在保定經濟發展中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保定民營經濟數量達到27.2萬個,從業人員267.5萬人,規模以上的民營企業數量為1149家,且每年呈上升趨勢,在2012年的1~10月份,保定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8家,在保定市排名第一。2012年,保定民營企業完成投資總額為1381億元,比2011年增長46.8%,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69.5%;民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474億元,比2011年增長20.2%,占全市GDP的68%;民營企業上繳稅金占保定財政收入的74%。由此可知,民營經濟已成為拉動保定經濟快速發展的加速器。
為了推動我國民營經濟更快的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國務院在“非公經濟36條”頒布5年之后,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截至2012年7月1日,國務院關于各領域引導民間投資的實施細全部出臺。“新36條”實施細則指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政、鐵路、能源、水利、電信等多個領域?!靶?6條”及相關領域細則的出臺為保定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如何借助“新36條”之風使保定民營經濟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加快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二、保定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一)民營投資領域仍受多方限制
雖然“新36條”明確提出“政府投資主要用于關系國家安全、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對于可以實行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務領域,應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進入?!苯鹑?、市政、鐵路、能源、水利、電信等多個領域對民間資本實行開放。然而在保定一些國家投資的“鐵、公、基”項目基本上都是有國企來承擔;金融、能源、醫療、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務等項目對民營企業的開放也非常有限;國家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民營企業的扶持仍然欠缺。
(二)民營生存政策環境不完善
雖然自2010年5月13“新36條”出臺后,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截至2012年7月1日,國務院關于各領域引導民間投資的實施細全部出臺。然而細則并沒有給出具體性意見。比如在原鐵路部出臺的細則中,諸如哪些干線線路民營企業可以參與、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運營價格如何核定等都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而民營經濟的發展更多的寄希望于當地政府具體的細則上。自2011年開始,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山西、湖北、重慶、四川等省市陸續出臺地方細則,明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相關領域。“十五”以來,保定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來引導和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雖然我市出臺的政策性文件并不少,但大多是文件缺乏具體的實施和操作細則,針對性差。如何根據“新36條”出臺符合保定實際情況的地方細則是促進我市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
(三)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由于民營企業大多規模小、信譽透明度低、財務不規范、缺乏專業人員等特點,加上商業銀行受經營體制和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營企業獲得商業貸款難度大,或者要承擔非常高的融資成本。我市雖然近幾年通過推動信用、擔保服務等方面幫助民營企業融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唐山、秦皇、島邯鄲等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就更大了。對于民營企業即使能夠拿出好項目,中小企業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資產不足而找不到合適的擔保機構,得不到信貸的支持。由于資金短缺,即便是能源、電信和鐵路等領域對民營企業開放,民營經濟也很難進入。
(四)民營企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保定民營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粗放型的企業,導致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效率、風險抵抗能力差。其在產業結構方面良莠不齊,既存產業結構層次低、模式雷同、重復建設嚴重、創新能力弱的中小企業,也存在著附加值高的中小企業,如部分優秀的高科技企業。整體來看,保定民營經濟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其核心競爭力不足。
三、“新36條”下的保定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優化
(一)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的進入領域
“新36條”放寬了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的領域。因此保定市應在“新36條”的內容指導下,放松對保定市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利潤率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和壟斷行業。市場準入的標準和優惠扶持政策要公開透明,對各類投資主體實行同等對待,對民間資本不再設置附加條件。
我市處于經濟建設的初級階段,因此重大基礎性建設的需求依然比較旺盛,在這些建設項目中,除了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和保密需要的項目以外,都應當對民間資本敞開大門,放手讓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合理降低國有控股企業中的國有資本比例。民營企業在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過程中。讓民資“接力”政府投資成為“穩增長”主力;要激發民資活力,拓寬民資渠道,引導民資進入壟斷領域。
(二)完善民營企業的生存法律環境
北京市作為較早新36條地方實施細則的城市之一,京版細則中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熱力場站等北京市政基礎設施,以及醫療、教育、政策性住房等公共事業,將成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的重點。雖然河北省在近日出臺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鼓勵民資更深入地參與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建設,但缺乏具體的操作細則,保定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具體的細則應該包括:通過法律的形式來規定哪些領域民間資本是可以進入的,進入的標準是什么,如何進入;民間資本進入后如何進行管理;民間資本如何從進入領域中退出等等。
(三)改善民營經濟的融資環境
由于資金短缺,即便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建設等領域民營企業開放,民營經濟也很難有力承擔。因此急需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一是銀行及相關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融資支持。比如通過建立對民營信貸的專門機構和專項信貸資金;建立多種資產評估體系,比如通過建立健全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通過版權、商標權、技術專利、品牌價值等作為質押物來幫助民間文化企業融資,加大民營企業對保定市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二是政府加大民營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保定市政府出面投資建立專門針對民營企業的擔保公司或機構,為我市民營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降低民營企業融資的難度。通過對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間資本的投資風險,提高其積極性。比如蘇州市政府投入了50億元發展了57家擔保公司,銀行對此非常信任,民間投資者融資難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三是建立民營專項資金,為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政府通過建立專項資金,為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一方面緩解了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政府指引民營企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平臺。
(四)促進民營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2013年成都市財政就安排了1億元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支持民營企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2013年8月28日,成都市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同時要求各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應向民營企業傾斜,2013年,市本級支持資金總額要達10億元以上。
因此保定市在“新36條”的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在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采取措施促進我市民營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1.增加對民營企業的科技支持力度。一是通過稅收優惠,鼓勵民營企業增加科技能力來提升自身的創新水平。二是幫助民營企業建立技術開發、研究中心,提高對民營企業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力度。三是鼓勵民營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鼓勵民營企業加快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2.建立專項投資基金推動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建立民營企業產業投資基金來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發展成為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集團化公司。繼2006年底中國第一只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基金獲準成立后,產業基金已在我國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截止到目前,河北省組建并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河北沿海開發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該公司將為河北省沿海產業重點發展項目提供資金支撐。保定市可借鑒此經驗在保定范圍內建立民營產業投資基金,對重點產業進行資金支持。比如可以建立高新技術產業專項投資基金,用來為我市新能源、電子信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幾大重點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加快這些產業升級的進度。
參考文獻
[1]林智軍.民間金融發展對我國經濟效應的分析[J].民營科技,2011年08期.
[2]李義平.制約民營經濟深入發展因素探析[J].人民論壇,2011年02期.
[3]冉光和,張冰.財政金融政策對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效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馮建生,張慶俠.民營經濟市場準入的立法完善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5]何南.孟憲軍.依托民營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探究[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篇2
一、德州市民營工業經濟發展現狀
2014年,德州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一共3367家,企業總數占全部規上的比重達到97.8%。完成工業總產值8100.73億元,同比增長16.06%。完成銷售產值7973.08億元,同比增長15.77%。完成增加值1259.5億元,同比增長14.72%,增速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0.7個百分點。
但我市民營企業普遍存在成長性不足,平均壽命短等特點,如何以民營企業的成長來帶動全市的經濟增長值得深入研究。
二、德州市民營企業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1、區位優勢
德州市北依京津,南靠濟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東連勝利油田,是華東、華北兩大經濟區的連接帶,處在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渤海經濟圈之內,京滬、德石鐵路和京滬高鐵、德煙鐵路在此交匯,京滬、京福、青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5條國道、14條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區位優越,并納入 “一圈一帶”戰略。
2、產業發展優勢
德州經科學論證提出重點培植十大產業集群。這十大產業集群撐起了發展脊梁,各個領域都呈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發展勢頭迅猛的產業體系為資本提供了成長之處、為科技提供了用武之地,為人才提供了棲息之所,使德州的發展更具底氣、更富活力。
3、土地、農業、勞動力等資源優勢
由于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相比較北京、天津、濟南等大城市高昂的土地價格和生活成本,德州市在土地、農業、勞動力等資源優勢明顯,可借此增加與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聯系,接受其經濟輻射,開展經貿合作,尋求其產業、資本向內地轉移的機遇。
(二)劣勢(Weakness)
1、規模小,實力弱
從資產總計來看,在10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有44戶,占全部民營企業數的1.3%,比規上工業比重低0.24個百分點;5億元-10億元的企業有47戶,占1.4%,比規上工業比重低0.09個百分點;1億元-5億元的企業有504戶,占民營企業數的15%,比規上工業比重低0.5個百分點;我市規模大、效益好、品牌知名度高的民營企業仍然較少。
2、傳統產業仍是民營企業的主體
2014年,我市規上民營企業中,產值排前五位的行業分別為: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紡織業,完成總產值共計3887.49億元,占規上民營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8%。這些傳統產業由于進入門檻低、技術含量、附加值不高,一直是民營企業創業和發展的依托所在,而企業專業化、協作化水平的限制,亦對其產業空間拓展有所束縛,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較慢。
3、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不斷上升
從2014年四季度問卷調查來看,474家民營企業有112家認為資金緊張是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占企業總量的23.6%;有融資需求的398家企業中,有338家企業認為融資不容易。由于沒有專門制定對于中小型民營的信貸標準,且民企穩定性不強,承受市場風險和經濟發展周期波動的能力較差,銀行對民營貸款設置的門檻較高,使不得不轉向依賴高利率的民間借貸。
4、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低
許多民營企業脫胎于“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模式,缺乏正規、科學的基礎管理建設,生產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影響了企業信用建設和健康持續發展。另外,產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低,管理水平陳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信息化建設滯后,原始積累不夠,布局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問題還很突出。
5、產業鏈條短,層次較低
我市民營企業中資源型企業較多,科技型企業較少,產品附加值低,全市規上民營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僅占7.2%,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3%。同時,企業間相互模仿,“抄襲”成風,企業研發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多數企業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常年徘徊在加工、組裝和制造環節,產業鏈條短,配套不完善,缺少高端產品,高端市場不足,低端市場競爭激烈、利潤下降。
(三)機會(Opportunity)
1、戰略機遇
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不合理的規定,全面放開民營經濟競爭領域,將民營經濟上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將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2、扶持政策的陸續出臺
近年來,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指導意見。國家連續出臺的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實施范圍的稅收優惠政策,逐步降低了小微企業繳納稅金的額度,直接減輕了企業的稅費負擔,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我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四)威脅(Threat)
1、成本的增加
2014年,我市規上民營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11.27億元,同比增長17.03%,而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26.12%,遠遠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9.09個百分點。根據四季度問卷調查顯示,有26.6%的調查企業認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
2、人才制約
民營企業普遍受“用工難、人才缺”問題困擾。根據四季度問卷調查顯示,用工成本上升成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首要問題。有29.3%的調查企業認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用工成本上升”。另外,有13.5%的調查企業選擇經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招工難”。
3、市場需求不足
國際金融危機后,制造業回流發達國家,國內出口市場萎縮,訂單不斷減少,尤其是面向歐美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對民營企業沖擊較大;同時國內市場受經濟刺激政策到期、貨幣信貸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多種影響,投資和消費增速放緩,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對民營企業經營環境的制約更加突出。
三、德州市民營企業的發展對策
分析顯示,德州民營經濟發展所具備的社會環境、勞動力價格等優勢正在逐步弱化。而民營企業在人才、技術、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企業綜合素質偏低,發展的后勁不足,制約著民營經濟的長遠發展。因此,應盡快采取相應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并落實民營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在工商注冊、稅費收繳、企業升級、品牌打造、專利保護等方面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切實增強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受惠面。增加各類對企扶持專項資金,降低審批門檻,重點向民營企業傾斜,引導和支持民營工業企業加強自主創新、開發新產品、擴大規模生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二)全力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做強做大龍頭企業
要嚴格落實企業培植計劃,對我市重點培植的60家骨干企業和55家科技成長型企業,相關部門要加強調度,加強企業培植動態管理,建立淘汰退出機制,及時調整優質企業進入扶持盤子。強力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植戰略,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品牌知名、管理科學、創新能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成為工業的骨干力量,發揮大企業大集團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
(三)拓寬融資渠道,建立融資體系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繼續采取積極措施鼓勵民營資本組建信用擔保和貸款擔保機構,逐步設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金制度。壯大現有信用擔保公司的規模,增強擔保能力,拓展業務范圍,為更多民營企業融資提供更好的信用擔保服務。要拓寬融資渠道,形成政府財政撥款、銀行貸款、民間集資、企業自籌、國際資助等多種渠道相結合的融資體系。
(四)促進技術開發與創新,全力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民營企業要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擺脫創業時期的“機會經營”模式,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要把創新作為企業自身的立身之本,增強主體意識、發揮主體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的大環境下,企業要順應大勢,著眼長遠,視調整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冷靜思考,果斷決策,積極調整發展方式,著力轉型創新,在經營方向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等環節上狠下功夫,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創造條件。
篇3
(一)指導思想
圍繞“一業特強,多業跟進,特色趕超,產業興鎮”的要求,以特色鎮建設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啟動一園一區建設,著力招大引強,培植龍頭企業,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向前發展。
(二)發展指標
(1)增加值××6億元,增長×××;(2)工商稅收×××萬元,增長×××;(3)增量投入5億元以上;(4)引進外資×××萬美元,自營進出口×××萬美元;(5)新增納稅超百萬企業×××個,超×××萬元企業×××個;(6)新增定報企業不少于×××家;(7)新產品開發20只以上,通過省市級鑒定10只;創國家、省高新技術企業2~×××家;申報省以上科技專項10項;申報國家專利50項;(8)創省名牌產品×××個,市名牌×××個。
(三)工作重點
1、繼續加大特色鎮建設力度,壯大工業經濟規模。一重抓鞋機企業發展,形成市級產業集群,培大育強龍頭企業。二注重石油機械提質增效,做大石油機械市場。三引導紡織企業發展,擴大紡織能力。四做大磨料磨具企業,提升磨料磨具品牌。五發展冶金鑄造行業,擴充冶金鑄造企業隊伍。六促進其他行業發展,達到產業興鎮的要求。明年爭取稅收百萬元以上企業×××家,×××萬元以上企業×××家。
2、著力構建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鎮三套班子領導、機關干部全部聯系到企業,每人結合一個重點企業,實行掛鉤幫扶,落實包保責任,為企業提供信息,解決突出問題,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落實服務措施,為企業用地、供電、信貸提供優質服務。明年目標:一園一區配套設施到位,啟動質檢中心,加強鞋機商會的力量,建立一個集群金融服務平臺,鞋機集群成立一個金融擔保機構,為中小會員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環境優美鄉鎮爭取通過省級驗收。
3、重抓招商引資,注重外向開發。首先大力推介我鎮工業產業基礎優勢和政策優勢,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和民間資本投資,加速產業集聚和發展壯大,尤其以新規劃的一區、二區為平臺,力爭完成引資10億元,億元項目×××個,500×××萬元以上項目×××個,×××萬元以上項目×××個。主要做法:一是圍繞產業鏈招商。針對我鎮工業企業的特點,產品結構情況,既注重上游產品的招商,也注重下游產品的招商。二是強化專業隊伍招商。明確專人長年招商,落實招商指標,嚴格考核制度。三是強化重點區域招商。圍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就地招商。四是借助客商引商。加大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力度,利用產品特點招商。五是激勵全員招商,大打招商人民戰爭。實現高起點投入,高技術合作的路子。其次注重外向開發,力爭外向型經濟新突破。以鞋機博覽會為契機,實施外向新突破。**年力爭協議注冊資金×××萬美元,完成外資到帳×××萬美元,自營進出口×××萬美元,勞務輸出×××人。
4、發動全民創業,大力發展全鎮民營經濟。認真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推動全民創業的實施意見》,鼓勵雙強村干部、農村致富帶頭人、在外創業成功人士等創業能人投資創辦工業企業。**年爭取發展民營企業×××家,個體工商戶×××戶,注冊資金××億元。意大利園區達到新進項目×××個,外資×××萬美元。
5、引導企業創新創牌、加強職業培訓,提升企業競爭能力。一是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所
篇4
(一)經濟總量快速發展。*年非公有經濟實現增加值達到1019.1億元,同比增長18.5%,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39.9%,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二)民營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民營企業規模有較大發展,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的7764戶,注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623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的20戶。
(三)社會貢獻逐年提高。據統計,全市民營企業實交稅金較去年同期增長35%,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穩定增長,私營企業成為稅收和就業的主渠道,促進了社會穩定,增加了稅收,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全市注冊資金100萬以上的民營科技企業達1596家,許多民營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力諾的太陽能開發成為國家級研發。*慧成鑄造有限公司成立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開發新產品168種。全市民營企業擁有馳名商標5件,占全市50%;擁有山東省注明商標985件,占全市商標總數81.6%;擁有*市著名商標59件,占全市總數90%。
(五)支柱產業不斷壯大。優勢產品不斷加強,特色產品發展迅猛,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力諾、德嘉、九陽等優勢企業的特色產品占據近40%。力諾的太陽能玻璃產量占全國總量70%,太陽能熱水器占全國產量的30%;九陽的豆漿機一統全國小家電的天下;塑窗機械行業在完成產品并購后,德佳成為行業的排頭兵,預計今天銷售收入可達3個億,塑窗機械成為我市民營企業優勢行業。
(六)新興行業發展迅猛。在傳統行業發展的同時,新興行業發展迅速,各類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發展較快,初步形成門類齊全、分工明確的行業體系。餐飲,美容,美發,洗浴,交通運輸等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均形成一定規模,基本上適應了城市經濟格局的要求和市民的需要。近年來,一些新的流通業態正在蓬勃興起,在我市落戶的物流中心、連鎖超市、外資零售等商貨企業體量大、機制活,已成為我市企業經營和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主要問題
我市個體私營經濟取得一定發展,但與省會城市地位不相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市個體私營經濟數量多、規模小,商業領域多、生產行業少,市場多、生產集群少。目前,我市個體私營經濟結構不夠合理,中小企業多、知名企業少,個體工商戶數量雖然不少,但整體實力不強。生產、加工企業少,規模小,產品檔次低,發展后勁不足。我市民營企業工業總產值在全省排6名左右。全省百強民營企業*只有力諾一家。在全市民營企業中,生產企業僅占20%的比重。有市場而無本土生產基地和產品群,如服裝、家具、建材、電腦等產業都在我市形成了有較高輻射能力的產業市場。年交易量都在幾百億以上,但是市場主力交易的產品,多數來自經濟發達、活躍的省份。甚至多年來也未在我市形成產品基地和產品集群。
二是企業經營觀念落后,管理粗放。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缺乏創新意識,融資能力差,融資方式單一。如資金仍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民營企業仍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對銀行進行單一信貸,而我市融資擔保、資產評估等行業發展滯后。省農行對60家資產好的民營企業作為重點企業,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扶持,我市只有3家。目前,我市民營企業僅有力諾集團成為借殼上市企業。山東省將30家民營企業列為重點培育的上市企業,我市只有九陽一家。
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低,耗能高。與優勢企業配套能力差,我市民營企業缺乏龍頭企業,大多為技術含量低,耗能高的企業。如*某區的一區域近百家民營企業的產品都是耗能高,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已被市政府責令關停。近年來,我市骨干企業重汽高速發展,每年配套和協作的產品達106億,配套企業310多家,而其中100個億,近300家企業都在外地。
三、政策建議
(一)著力抓好龍頭企業。繼續深入開展民營經濟“五百工程”,集中力量培育扶持10家高新技術民營企業、10家成長型民營企業、10家外向型民營企業、10家勞動密集型民營企業,10個投資過千萬重點項目企業,進一步完善對“五百工程”企業的監測分析制度,加大監測調研服務力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優先協調重點骨干企業擴大生產所需的生產要素,更好地發揮重點企業在發展中的龍頭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高民營經濟總量。
(二)加強發展載體建設。完善市場體系,為民營經濟搭建載體舞臺。全面規范市區農貿市場,形成設施檔次與省會城市相適應,功能完善的便民市場網絡。加快市區農副產品市場和工業消費品市場的升級換代。進一步拓展生產資料市場的輻射面,完善生產要素市場體系,做大新興特色市場,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廣闊舞臺。政府統一協調,積極推動民營經濟園區向特色園區、專業園區和科技園區發展。充分發揮省會城市智力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等條件,重點培育齊魯軟件園、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科技園等“精品工程”。新建民營企業和改制民營企業,要向園區集中,形成產業協作網,延伸產業鏈。
(三)努力優化發展環境。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后,我市一直未出臺貫徹意見。建議結合我市實際,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意見。要創造平等競爭、公正有序的市場環境,徹底消除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政策和不平等待遇;完善鼓勵干事創業的寬松政策環境,放寬市場準入,降低各種稅負,激活民營企業創業熱情;營造尊重、關心、崇尚企業家的良好輿論環境,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要及時給予表彰、宣傳,以擴大社會影響,在社會上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創造文明執法、依法辦事的法治環境,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家的各項合法權益,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四)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本著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試行民間資本控股、少量政府資金參股的方式,財政資金僅發揮引導和示范作用。加強對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立風險分散轉移機制、政府補償機制的研究。建議借鑒外地經驗,成立上市服務辦公室,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推進企業上市和做大做強。由有關部門牽頭,利用市發改委現有信用體系研究開發的成果,針對民營企業建立信用評價體系,促進民營企業的信用建設和信用貸款業務的發展。引導民營企業增強信用意識。對信用等級高的民營企業,在政府采購、融資擔保、技術改造、招標投標、土地使用、人才引進、進入園區和高新技術認定等方面給與重點扶持。
篇5
關鍵詞 非公有制經濟 國防科技工業 機遇 挑戰
世界新軍革的迅猛發展對各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武器裝備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戰爭形態下的武器裝備,在種類、性能、高技術含量上的需求都遠遠超出了傳統軍工部門的研究和生產能力,迫切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整合、優化資源。在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結構下,非公有制經濟經過近30年的發展壯大,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國防科技工業緊緊依托國民經濟的整體實力,從民用經濟中汲取先進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的大趨勢。
一、需求: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之前提
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形成、發展更多的是出于國防安全戰略部署的需要。在20世紀60年代,通過大后方、大小三線為主的國防工業建設,形成的國防科技工業布局在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成為我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建設的重要基礎和安全屏障。但是,由于當初的國防科技工業布局過分強調國防建設的需要,建設過程中缺乏充分的經濟核算,技術經濟論證、可行性分析,山、散、洞一刀切,致使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存在許多不足。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封閉性、分散性,使得資源流通困難、難以協作、生產要素閑置。[1]在內地形成的若干個要素和產業集聚中心,由于沒有理想的周邊地區作為其發展戰略空間,進而使得區域發展的過程不能持續,不能充分發揮國防科技工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2]
現代戰爭和軍事活動對資源的需求呈現出數量大、時間急、技術含量高、結構復雜等特點,獨立的國防經濟部門遠不能滿足國防安全的需要?,F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許多民用高技術成果具有極高的軍用價值。因此,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融合”模式是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將非公有制經濟引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使得國防領域與民用領域的人才、資金、信息、技術成果、產品等資源要素呈現雙向擴散、交流和融合的態勢,才能弱化二者之間在爭奪資源中的競爭關系,增強“共生共長”的互動協作,使二者之間產生一種正和博弈關系,降低國防建設的機會成本。[3]
二、利益: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之動力
非公有制經濟遵循的是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其投資、經營、生產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因此,即使民營企業的企業家參與國防科技工業的科研生產存在支持國家國防安全的愛國思想,但這決不是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根本目的和最終目標,吸引其加入的最重要的驅動力正是國防科技工業存在的巨大利潤空間。
國防科技工業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領域和空間。從全球軍品市場來看,軍品利潤率高達50%,是個絕對高盈利產業。民營企業進入國防軍工領域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以美國為例,龐大的國防支出為美國軍工集團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當然這也是它的利潤之源。軍品采購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從利潤來看都很大,而且我們國家的軍隊裝備正在處于現代化的過程中,這樣的盈利機會更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民營企業加入軍品生產領域還有一種潛在的利益,同時獲得的還有政策上的優惠和企業聲譽的提升。各種限制會對加入軍工生產的民營企業給予一定傾斜,以稅收為例,目前軍工集團生產的軍品是免稅的。并且由于軍工的高品質,自然給企業貼上一張無形的質量標簽,也有利于拓展民用產品市場。軍隊采購具有批量大、品牌忠誠度高的特點,訂單穩定而且持久。加之軍隊擁有稅收、技改政策(包括支持技改費、科研費等)、特殊市場保障等政策優惠。
三、實力: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之基礎
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體制的轉變是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密切聯系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國防科技工業體制的改革奠定了經濟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在規模上、管理體制上、運行機制上、科技創新能力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已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建設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離不開民營經濟的參與。
中國的民營企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一部分民營企業已經發展壯大起來,不僅企業規模達到了一定程度,而且技術實力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許多民營企業的科研能力、自主開發能力都已經具備足以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實力。
第一,非公有制經濟蘊含了巨大的經濟能量。2006年年底,中國非公企業總數接近500萬家,從業人員約6400萬,產值份額占中國GDP的65%左右?!?006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藍皮書》預測,“十一五”期間民營經濟占全國GDP的比重將由目前的65%上升到75%;三分天下有其二,民營企業規模還將明顯擴大。
第二,非公有制經濟再獲新的增長空間?!段餀喾ā反_立了非公經濟在國內與其他經濟的平等地位,以國家法律的形式對民營企業資產進行保護,并與國有資產、集體資產和個人資產平等保護,這說明非公經濟再次得到法律的支持,可以徹底消除民營企業家們的擔心。而《企業所得稅法》則給了非公經濟與外資公平競爭的平臺,根據該法律,包括中國民營企業在內的內資企業將與外資企業享受25%的同等的所得稅稅率,此前,內資企業的實際稅率一般為33%?!镀髽I所得稅法》讓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看到降低稅率后的發展前景,非公經濟必將進一步得到壯大。
第三,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正在進入軍工科研生產,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軍品生產國家以前是壟斷性行業,沒有明確正式放開,事實上,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中的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已經正在悄然的進行。目前民營企業在軍用產品生產領域滲透越來越廣泛深入,如河南、湖北、江蘇三省軍品生產的企業分別是79家、70家、200多家,而其中的非軍工(民營)企業分別是36家、23家和100家。民營企業參與軍品市場,主要在IT通訊、交通運輸、電氣元件、軟件協議、高科技材料等領域,先從配套供應商做起。(見下表)
參考:民企參軍潘文富中國商業評論 2006-6-9
四、改革: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之保障
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它的建設、改革、發展都是以國家國防安全戰略的需要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為牽引,由國家主導和調控的。同樣,也是在國家對國防科技工業的不斷改革中,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工業建設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能和保障。
國防科技工業經過20幾年的改革積累, 邁上一個改革發展的新階段: 從關注短期改革目標(脫困)轉向追求長期戰略目標――通過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戰略, 打造軍民高度融合的國防科技工業基礎。我國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的主題, 逐漸從軍民結合、民戰略, 向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工開放戰略深化。
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第六條使得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有了正式的法律依據,也標志著我國軍民融合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的法律化。[4]
2007年2月,國防科工委頒布《國防科工委關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從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的領域、范圍和程度,對非公企業提出的要求,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以及加強監管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政策措施。2007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了建立起政府調控有效、社會資本參與、中介服務規范、監督管理有力、軍民良性互動的國防科技工業投資體制新的改革目標。
國家對國防科技工業科研生產的準入、退出、投資等方面漸進的改革,為非公有制經濟在國家的引導下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在制度上提供了空間。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結合國防科技工業自身的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必將增強國防科技工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武器裝備研制生產能力和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社會化大協作體系的建立。
五、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挑戰
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政策逐步放開的條件下,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呈現了巨大的歷史機遇。但總的來看,對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建立社會化協作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不論國家法律政策、經濟環境還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供需雙方信息不通暢。國防對軍品的需求與民營企業對軍品科研、產品的供給雙方處于 “雙向不透明狀態”。許多產品由于需求牽引不明確,即使民營企業花費很高代價研制出來,但不一定滿足軍方的需要。軍品研發周期長、投入大,民企無法獲得軍品的信息,很難“冒險”進行前期的科研投入和樣品試驗。民營企業缺乏規范的信息溝通渠道,對軍品市場需求信息的掌握很少,使得民營企業在參與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競爭中喪失很多機會。總體上而言民營企業對軍品的研制還處于初級水平。
二是軍用民用標準不統一。軍(用)標(準)和民(用)標(準)不統一造成了各行業的技術分割。由于軍品配套涉及的行業多,而各個行業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行業標準,致使民營企業承擔軍品任務,在技術的標準統一上存在很大的困難。一般軍品都有比較特殊的要求,不像民用產品那樣通用性比較強,無法產生規模效益,企業成本比較大。民營企業需要把所掌握的技術轉化到各個領域去應用,才能產生經濟效益。
三是稅收方面的不平等。在國防產業的稅收政策中,通常以“隸屬關系”或“出身”來確定是否免稅,而不是僅按照最終產品來確定稅率的。一些民企事實上已經承擔了部分武器裝備的科研和生產,但土地稅、流轉稅和增值稅等方面仍并沒有得到應有的減免,使得他們同軍工企業競爭者相比,處于一個不平等的地位。
四是軍品采辦制度的限制。軍品采辦的產品標準和招投標制度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入,軍用標準和軍工行業標準成了阻礙民用企業進入的“綠色”壁壘。如果說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使民營企業取得了一定的軍品“生產權”,那么我國目前的軍品采辦制度限制的則是民營企業的“銷售權”。銷售(交換)作為再生產的重要環節,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是民營企業自身的問題。盡管我國的民營企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相對于參與國防科技工業高技術武器裝備生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行業分布上,以輕工紡織、普通機械、建筑運輸、商貿服務等領域為主;在結構規模上,以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企業為主;在組織形式上,以個人、家族企業為主,已向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制企業發展;在產業布局上,以小規模、分散化經營為主。民營企業仍然在產業結構、經營模式等方面有待優化,使之適應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需要。
總之,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既是打造軍民一體化國防科技工業基礎的需要,也為非公有制經濟自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非公有制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從政府的宏觀角度來講,重要的是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搭建競爭的政策平臺、信息平臺和市場平臺。而從企業的微觀角度來講,重要的是提高軍品科研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果增明,丁德科,等著.中國國家安全經濟導論.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138~139
[2]陳建軍.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及其選擇――兼以浙江為例的分析.浙江社會科學,2006;(3)
[3]胡鞍鋼,姜魯鳴,庫桂生.從戰略高度認識國防與經濟的良性互動.光明日報,2006-02-22 01
[4]《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文件,簡稱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
篇6
根據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蘇州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比較發達的城市,積極通過政策鼓勵、開拓渠道、提升服務等措施大力支持和引導大學生和社會青年創業。近兩年,全市上下在蘇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加快形成質量效益新優勢、加快釋放創新驅動新活力。尤其2014年,民營經濟發展動力增強。目前,私營企業29.56萬戶、個體工商戶48.96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6.5%?!?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蘇州共有20家企業入圍,其中進入前100強的有4家。蘇州要繼續完成經濟轉型,必須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途徑。同時,人社部門還扎實推進“姑蘇人才計劃”,幫助民營企業引進、培養、用好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落實扶持獎勵政策,鼓勵民營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幫助民營企業推進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產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了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蘇州還建立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意創業孵化園-金創大學生創業園、省級大學生科技園-蘇州大學科技園。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以下簡稱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確立創業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就是為了更好地順應蘇州創業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2構建符合學校創業教育理念的課程體系
要實現學校創業教育理念就必須開發一整套系統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為支撐。
2.1建立符合學校務實發展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加強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把創業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的每個階段。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創業教育納入課程計劃,分層推進創業教育,做到全程“不斷線”。第一層次是以專業思想教育為主,把創業啟蒙教育融入學生專業思想教育系統,著重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職業的基本知識、了解所學專業以及相應的職業適應范圍,啟蒙創業欲望,發掘創業意識,樹立創業理想。第二層次以課堂教學為主,把創業通識教育納入正常的課程教學體系,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應用文寫作》、《經濟法》、《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實訓》、《ERP模擬訓練》、《市場營銷學》、《公司法》、《小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學》、《就業與創業指導》等課程,突出課程化的創業素質培養,進一步整合、擴充、完善創業公共選修課程體系以及創業教育論壇,通過深化合作性學習課程教學改革,完善素質拓展項目的“課程化”建設,實現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全程性地培養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素質。第三層次主要針對有創業興趣的學生,著重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創業技能,如:聽取創業成功者講座、請已創業學生作報告并進行互動交流、組織參觀、社會調查等,體會創業成功者的創業歷程和創業經驗,并組織多種形式的創業模擬活動。并與人社局培訓中心聯合組織SYB培訓,讓學生懂得經營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學會撰寫商業計劃書,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第四層次組織創業實訓班學生參加各級“職業規劃大賽”、“創新創效創業大賽”,通過大賽鍛煉學生的創業意志,完善創業定位,提高創業信心,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實施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主要貫穿在學生創業實踐、實戰過程中,著重創業實踐的指導和扶持,學校引導在上一階段中呈現出來的較好的項目、較好的創業者,進行實質性的創業實踐,并通過總結分析、一對一輔導,跟蹤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2.2開發創業教育校本教材及補充材料
由于到目前為止,國內許多的高校、職業院校都沒有把創業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納入到教學體系中去,我校為了給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一整套比較基礎的、比較系統的理論學習平臺,基于蘇州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指導意見和政策,開發了兩套校本教材,一是《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創業教育與指南》,讓學生們通過這本教材的學習,更詳盡地了解作為一名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在創業前期、創業過程中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應該具備哪些素質以及相關財務、稅務知識,應該培養哪些經營管理能力,乃至如何創建自己的企業文化等創業理論知識,同時,還要了解國家以及江蘇省、蘇州市等有關學生創業的政策,了解學校創業服務機構、管理制度和創業技能培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技能。二是在蘇州市人社局的積極配合下匯編了學校創業實訓班學員的優秀創業計劃書,即《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優秀創業計劃書匯編》讀本,為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撰寫創業計劃書的范本,幫助學生梳理創業思路,確立創業目標和策略,為學生成功創業奠定好基礎。
2.3開發遠程創業教育特色課程
篇7
(一)啟動一個工程,促進企業成長
制定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意見》,從十個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經市政府第57次常務會討論通過,近期將出臺。糧油、電氣、醫學、實業、頂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長型企業進入全省第二批對接扶持行列,領先科技、華博晶體、四季雪面粉、酒業等84家成長型中小企業列為市相關部門重點扶持對象。
(二)完善兩個體系,解決制約難題
1、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1)制定出臺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的實施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創業輔導基地建設的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中小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2)力促政策落實。在全系統開展了“政策落實年”活動,對國務院36條和省政府26條輯印成冊廣泛宣傳,對全市各部門在政策落實方面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和督導檢查,市縣(區)兩級都開通了舉報熱線電話。
2、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1)信用擔保體系。在全市擔保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將省政府下達的新增擔保資金6500萬元分解到縣區,由主管市長與主管縣(區)長簽定了責任狀。開展了擔保機構免征營業稅和風險補償申報工作,恒嘉、金泰2家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有望獲得免征營業稅政策和省級財政風險補償79萬元。從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撥出30萬元,對開展業務較好的擔保機構給予資金補助。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擔保資金10125.7萬元,完成工作任務的202.5%,全市資本金總額達到36969.5萬元,擔保能力18億元。
(2)創業輔導體系。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工作現場會,掛牌命名了市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并確定為全省首批3家省級創業輔導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礎上,又命名了3家市級創業輔導基地,縣級3家,并實施掛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創業輔導隊伍,聘請了7名教授、專家學者、律師、會計師、企業經營管理者擔任創業輔導師,10名專業人士擔任創業輔導員。爭取了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2家創業輔導基地獲得扶持資金40萬元。在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40萬元,對創業輔導基地給予專項重點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創業輔導基地4家,完成省任務的100%,有望超額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創業輔導基地5家(省級2家,市級3家),在建3家,入駐企業和機構近480家,從業人員約11000人。
(3)人才培訓體系。市委黨校中小企業培訓中心被命名為省級培訓示范機構,建材學院、職業技術學院2家被命名為市級培訓示范機構,確定了6家首批清華大學遠程教育培訓企業。組織了清華大學工商管理高級研修班、清華大學總裁研修班、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中小企業品牌與管理研討班等20次高規格培訓活動。全年企業、縣區、市三級培訓網絡共舉辦集中培訓和自主培訓216期次,完成各類各級培訓8.9萬人次,完成省任務的113%。
篇8
關鍵詞:國企改革、民營經濟、混合所有制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加快發展有利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建設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對于我省“調結構、轉方式”,保障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現科學發展意義重大。
一、外省市混合所有制改革概況
當前,上海、北京、山東、江蘇、湖南、江西、四川等多個省市國資改革方案已經陸續出臺,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各地國資改革的統一方向,其中一些新亮點、新動態值得關注。如上海計劃讓60%以上的國有企業引進特定形式的私人投資;江西規定5年內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占國資的70%;重慶的目標是用3―5年實現2/3的國有企業發展成混合所有制;江蘇則要求,國有控股企業可適當降低國有股權比例,對國資股權和債權權益合并低于50%的企業,可以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管理;北京則利用首都的優勢進行改革,要在一級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推進具備條件的一級企業實現整體上市,改革力度較大。此外,湖南、山東、安徽等地的改革方案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和思路。
二、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全省國有大中型企業多數完成股份制改造,少數改制成為有限責任公司,改制比例達90%以上;通過資產重組、參股控股、引入戰略資本等多種方式,實現了一批國有大型企業的投資主體多元化。二是在國企改制和投資主體多元化過程中,民營資本越來越多地進入國有經濟領域投資。在省國資委設立(組建)的新公司中,2012年12家多元化公司吸納民營資本1.45億元,2013年14家多元化公司吸納民營資本2.66億元。三是當前我省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主要通過出資入股、收購入股、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等四種形式,領域主要集中在物流、擔保、建筑、貿易、汽車銷售、房地產開發等基礎產業和服務業。
盡管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總體看,經濟規模不大、速度不快、質量不高、層次較低的問題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企業自身顧慮較多。從國有企業看,有的不情愿拿優質資產進行混合,即便混合往往要求絕對控股;國有企業職工對混合后職位變動甚至丟失的擔憂,而產生抵觸情緒;從民營企業看,實力較強的存在不讓控股不愿混合的思想,實力較弱的則擔心混合后沒有話語權,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二是民營企業實力不強。近年來我省民營企業雖然不斷發展,但整體看,仍然規模實力偏小,治理結構不規范,創新能力不強,投資能力有限,多數不具備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的實力。三是國有企業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一些性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不健全,經營戰略不明確,效益較低,影響了民營資本進入的積極性;公共服務領域民營資本怎么進入、進入哪些還缺乏明確的路徑;國企產權改革滯后,政策措施不明,民資民企涉足更難;企業員工持股的難題還有待破解。四是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轉變不到位,制度障礙和市場壁壘依然存在;配套的改革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可操作的實施細則。五是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等方面差異較大,給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帶來一定困難。
三、加快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建議
進一步完善保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設立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改革領導小組,督導推進有關工作,建立完善部門間的協調機制,有效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完善政策措施,結合我省實際,并借鑒外省市先進經驗,制定相關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出臺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加強對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情況的統計和考核,建立完善相關考核制度和指標體系。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精減審批事項,清理廢止障礙性規定,有效消除市場壁壘。
積極開展分類改革試點。實施國有企業分類管理,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類、公共服務類和功能類,在每類中選擇合適的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企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總結經驗,為完善改革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據。
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一是有序開放國有資本為主的投資領域。以項目合作為載體吸引各類民營資本,落實好我省首批38項鼓勵民間投資項目,鼓勵民營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公私合作等方式參與建設運營。新建政府投資項目和新增國有企業,除涉及國家安全等特殊情況外,允許民營資本合作參與。二是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上市,支持已上市的國有股份公司實現二級產權再上市,加強后備上市資源培育,對未上市的國有企業,按照上市要求,合理設置股本規模,優化股權結構。三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抓住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積極引進世界500強、省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內外專業投資機構等,支持其與國有資本合作開展戰略投資,鼓勵其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實施股權激勵措施。有序推進國有企業關鍵崗位管理者、業務骨干、核心技術人員等,以貨幣、股權、知識產權等參與本企業改制;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條件、持股比例以及員工股權流轉和退出的具體辦法,完善約束機制,依法加強監管,嚴格規范運作,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完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依托主業突出、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或國內領先地位的國有企業,通過重組整合、資本運營和委托管理等途徑,加快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強化資源整合、股權營運功能。
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國有獨資公司規范的董事會建設,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在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國有資本出資人應健全其絕對控股公司董事會,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以及企業章程的規定,向其相對控股或參股企業派出國有資本產權代表。規范企業高管聘任考核、薪酬管理和職務消費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
壯大民營經濟實力。完善落實現有各項鼓勵政策,制定實施新的支持措施。激發民營資本投資活力,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拓寬投資渠道,積極探索民營資本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中民營資本的退出機制,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民營資本的投資熱情和信心。抓住當前央企嘗試引進民營資本的有利時機,鼓勵引導我省民營資本積極參與央企改革,實現借勢發展。
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健全產權交易市場,對全省現有企業產權、技術產權等產權交易機構進行有效整合,推動交易市場規范高效、公平公正運行,促進資本、技術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為民營資本進入國有企業創造條件。建立完善資產評估、投資咨詢、交易轉讓、股權登記等一體化的中介服務體系,加強對資產評估中介組織的規范和管理。(作者單位:河北省經濟信息中心)
參考文獻:
[1]《混合所有制的邏輯:新常態下的國企改革和民企機遇》宋文閣、劉福東著
[2]《混合所有制的公司治理與公司業績》張文魁著
篇9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發展 策略
一、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財務透明度,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
1.加強內源融資,重視內部積累。根據融資理論,企業融資的選擇應該是先內源后外源。從經濟發展歷史和企業成長歷程來看,企業融資都有從內源融資到外源融資再到更高層次內源融資的交替變遷趨勢。我國中小企業無論是從自身的經營特點還是從外部的體制約束來看,外源融資的成本都是很大的,短時期內這種情況是難以得到改變的。因此,加強企業的內源融資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2.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自身的融資信譽度,形成雙邊信譽約束機制。通過上述做法,中小企業自身積累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融資能力的相應提高。
3.努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努力提高資信度。中小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健全企業治理結構,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努力進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實力。同時,必須牢固樹立借債必還的思想,增強自身的信用觀念。
二、不斷完善金融市場環境,加快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增加金融供給
1.大力發展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建立區域性的中小融資機構。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其主要特點是業務對象主要是本區域的中小企業,業務范圍主要是為本區域的中小企業融通短期和中長期資金,及為其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從成本角度看,國有大銀行從事中小企業的小額貸款成本是較高的,因此它的職業定位應是“批發行”,“零售行”的業務應讓位于中小金融機構。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有些銀行有了解中小企業信息的優勢,那么這些銀行就可能更多地向中小企業貸款,現實中,地方中小銀行就有這種優勢。因此,發展地方中小銀行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由于大銀行的運作成本較高,為了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可以發展區域性的中小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2.完善社會擔保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確保擔保公司得到協作銀行、再擔保機構的支持。首先,各級政府要在本級預算中編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支出預算,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其次,組建國家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為省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服務。最后,建立和完善擔保機構的準入制度、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行業協調制度和自律制度,并推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和從業證書制度。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和我國的實際國情,建立一套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新的資信評級體系。在建立和完善新的針對中小企業的資信評級體系的同時,要鼓勵并切實的促進信用評估業的發展。強化中小企業的信用觀念,建立起中小企業信用評級和信用登記制度;謹慎選擇擔保對象,建立起信用擔保的風險控制與防范體系;加強對擔保項目的跟蹤檢測,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建立起擔保風險預警系統。
3.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規建設。我國為了解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使中小企業在就業、技術創新和搞活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律和措施。特別是辦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國人民銀行也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 這使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有所改善,但許多實施細則并未頒布,以后還應更加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為中小企業融資營造良好的法律法規制度環境。
4.建立和運用資本市場,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第二板市場,其上市條件較主板市場低,設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融資問題。近期,我國已經設立了創業板市場。同時逐步放寬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發行債券的條件。目前我國企業發行債券的條件對中小企業來說較為苛刻,政府管制也比較嚴厲。政府要開啟中小企業債券融資渠道,需逐步放寬中小企業發行債券的條件,尤其是對于發行企業規模的限制。
三、發展民間金融,促進民間金融合法化,拓寬融資渠道
民間融資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以及利用民間資金與地方經濟增長的有效金融形式。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局面,而且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具有優化資金配置的功能,還減輕了商業銀行的資金供給壓力,分散和轉移了銀行的信貸風險,有利于優化社會金融結構,并與“地上金融”形成互補態勢。在我國,民間融資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
由于我國金融監管理論與實踐相對滯后,以及一部分民間融資機構暴露出較大道德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等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絕大多數民間的非正規金融組織,都被冠以“亂集資”、“擾亂金融秩序”的罪名,被金融管理部門以行政方式予以封殺和整頓。隨著民間融資相關主體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對信譽要求很高,形成了特定的民間融資“市場準入”制度,使得民間融資違約現象很少。民間金融應被納入到統一的金融市場監管體系中,并成為整個社會融資體系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并且無可否認其對促進經濟發展的貢獻。因此,民間金融市場的存在與發展是源于對正規金融的補充?;蛘哒f,民間金融制度產生于主流金融制度的缺位與錯位。然而,無法回避的現實是,無論正規金融業務如何發展,制度如何完善,民間金融市場都并未因此衰落或消失,卻反而在夾縫之中蓬勃發展,具有剛性發展的特征。這是民間融資市場所具有的獨立存在與發展特性的體現。原因在于,無論正規金融演進多久,也無論其發展到何種程度,都無法涵蓋所有的信貸業務,都無法從根本上扭轉資金作為稀缺資源的現實,都無法滿足不同資金需求偏好的客戶群體。所以發展民間金融,還民間金融以正確的身份,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10
為充分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作用,爭取金融資源,服務經濟發展,實現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建設實力、活力、競爭力的新漢南,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目標,現就加強全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信用環境、制度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增強地方經濟吸引金融資源的競爭力,合理配置金融資源,提高金融運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信貸結構調整,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二)目標任務
1、社會信用體系較為完善。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實現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加快信用擔保業發展,力爭擔保能力與中小企業發展基本適應。
2、金融環境進一步改善。在全區范圍內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改制合規合法,有效遏制逃廢金融債務行為發生。規范中介服務,提高外部監督效率。金融法治環境進一步趨好,金融勝訴案件執行、結案、債權回收率進一步提高。
3、經濟與金融良性互動。金融對經濟發展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和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政、銀、企關系進一步融洽,信用效應逐步顯現,吸引金融資源回流。金融機構存貸比逐步提高,信貸投入與全區經濟增長相適應,區內重點企業正常經營資金得到保障,中小企業及“三農”貸款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4、政府監管協調能力增強。正確引導資金投向,扶持壯大主導產業,培育搞活特色產業。積極解決金融改革中的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問題,支持和幫助金融部門處置消化不良資產。
5、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金融穩定工作機制健全,金融運行效率提高,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初步建立,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二、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打造誠信漢南
1、加強征信系統建設,建立覆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信用數據庫。充分發揮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功能,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檔案。區工商、稅務、質監、*、法院等部門要主動提供非銀行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立全區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為擴大貸款提供信息支撐和制度保障。
2、廣泛開展信用社會建設。深入開展企業資信評級工作,全區各企業要進一步規范財務制度,確保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做到產權清晰、規范發展,不斷提高資信等級,在改制、重組、破產過程中,不發生逃廢、懸空金融債務行為。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街道評選活動,嚴格標準,規范運作,加快誠信社會建設。
3、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濃厚氛圍。要定期組織征信宣傳活動,培育公眾失信懲戒意識,促進珍惜個人信用。要創新宣傳形式,廣泛宣傳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和“誠信漢南”,切實提高社會公信。
(二)建立政銀企交流長效機制,努力構建規范的制度環境
1、搭建政銀對話平臺。建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聯席會議制度,由區金融辦牽頭,區發改委、經貿委、財政局、統計局等部門和金融機構參加,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學習研究國家金融政策,分析判斷金融運行態勢,協調解決金融運行中的有關問題,通報全區經濟發展形勢和重大經濟決策,為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確定信貸投向、促進銀企合作提供依據。
2、搭建銀企溝通平臺。由區金融辦牽頭,會同各金融機構和區經貿委、工商分局、財政局、建設局等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及時篩選市場效益好、信用度高的企業,舉辦專題洽談會、推介會,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需求。
3、建立經濟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區發改委、經貿委、統計局等經濟綜合部門之間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形勢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經濟金融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三)發揮金融核心作用,服務經濟發展
各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增加信貸資金投放,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全力支持區域經濟發展。
1、強化指導作用。要加強經濟金融形勢分析,及時分析信貸政策,進一步加強信貸資金結構分析和貸款投向引導,建立健全信貸風險預警分析體系,為信貸投放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服務。
2、繼續加大對重點項目和骨干企業的信貸支持。要圍繞我區支柱產業和工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取上級銀行資金支持,保證重點項目和骨干企業的資金需求。
3、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扶持一批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對信譽好的企業給予必要的授信額度。積極探索開辦權利質押貸款、聯戶聯保貸款、創業貸款,適度發放信用貸款,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由單一的貸款支持向綜合轉變。
4、組織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穩步發展個人住房、家庭裝修、汽車消費等貸款業務,促進消費市場繁榮。要認真貫徹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小額貸款政策措施,積極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
5、增加涉農信貸投入。進一步增加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信貸投入,支持高效農業、定單農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大對農村三產的扶持,支持農資、農產品加工、銷售市場建設等涉農服務組織發展。
6、拓寬融資渠道。要積極推廣商業匯票、支票使用,擴大流通范圍,推行票據融資。要做大做強區國資公司、城司等投融資主體,運用好金融機構綜合授信。積極發揮小額貸款公司作用,探索加強服務“三農”和微小企業的有效模式。
7、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區財政局、區經貿委要探索建立企業信用擔保制度,按照“政策引導、多方出資、市場運作”模式,盡快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發揮財政資金放大器和金融機構穩定器作用。
(四)構建優良金融法制環境,維護正常金融秩序
1、堅持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形象。政府各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過程中,要堅持依法行政,文明行政,切實維護政府的良好形象。
2、加大金融訴訟案件的執法力度。區法院要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加強金融案件審判工作,提高審判執行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維護正常的社會信用秩序。
3、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金融違法犯罪活動。各金融部門要與*、檢察院、法院等司法機關密切配合,建立長期協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機構、非法金融活動和金融詐騙等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五)建立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長效機制
1、全區各部門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的信貸增長點,為金融機構提供有效信貸投入奠定良好基礎;要以各種方式適時向金融機構和推介有關經濟、社會信息及優良項目,以便金融機構及時掌握真實情況,擴大授信范圍和額度。
2、金融部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與金融、發展與風險的關系,找準協調發展的結合點,千方百計爭取適度的信貸權限,加強信貸營銷,增強競爭意識,加強內部控制和內部激勵機制建設,加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信貸投入。
3、區金融辦要研究制定創建優良金融生態環境的評價體系,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分析研究,并提出指導意見。
三、組織領導
(一)成立以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由區政府辦、發改委、監察、經貿委、統計、國土、房產、財政、國稅、地稅、工商、*、檢察院、法院、金融、保險和各街負責人為成員的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金融辦,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
- 上一篇:民政工作總結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優秀教師主要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