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基地建設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6 11: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源基地建設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生源基地建設方案

篇1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診治腫瘤為主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本部北臨健康路,南鄰園明路,西臨栗康街,東臨長安花苑住宅小區,交通便利,場地平整。為解決目前醫療用房面積緊張的局面,特對醫院本部進行了重新規劃,新建一座醫技病房樓。建成后的醫院總床位數將達到1600張,總建筑面積109419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81419平方米,地下面積28000平方米。

二.醫院現狀及存在問題

醫院用地面積有限,入口單一,車輛擁堵;北廣場交通集中,流線混亂;人車混行;急救車無單獨通道。這些因素制約著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最大化的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

1)局促緊張的用地邊界。

2)日照問題對用地的影響。《石家莊市城鄉規劃局日照分析技術》規定:高層建筑日照遮擋線不得突破北地界13.5米或北側道路的北紅線外5米;不能惡化大寒日日照低于2小時住宅的日照時間。新建建筑不能影響基地東側和北側的住宅日照。

2.如何改善院區環境,如何保證院區的整體性,

1)新建建筑規模遠遠大于現有建筑,如何體現現有建筑的主體地位;

2)新老建筑的功能整合和有序銜接;

3)如何組織最為簡潔的流線;

4)統一組織院區的交通,有效分流,解決好門診、急診、住院的出入口問題,做到人流車流分開。

3.人性化的設計需求

1)盡可能多的南向病房,以及最大化爭取南向采光;

2)盡可能多的自然通風采光;

3)病人休養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三 設計構思

方案的設計構思來源于三個方面:苛刻的日照條件、盡可能爭取多的自然采光與通風、對現有建筑的尊重。然后運用推理的方式產生最后的建筑,是在該地塊各種條件限制下量身定做而成的。

首先我們運用專業日照軟件對日照條件進行模擬產生最大建筑可建范圍。高層區域需要離開東側住宅49米左右才能滿足東側和北側住宅的日照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切割,形成更多的采光通風面。結合消防等規范,高層建筑西側北側直接落地。醫技部分向東伸展,保證功能合理。

四 總體規劃

1 規劃結構(一橫兩縱的規劃主軸)

一橫:新建病房樓位于現有門診醫技病房樓東側,兩樓通過東西向醫療主街進行緊密聯系。

兩縱:醫院形成南北方向兩條軸線,西側軸線由門診廣場、門診醫技病房樓和南樓以及南廣場組成。該軸線處于醫院的主體地位,形成醫院的發展主軸。東側軸線由新建醫技病房樓的醫療主街構成,形成醫院的發展副軸,并與橫軸一起形成 T字型的醫療主街,把新樓舊樓連成一個整體。

2總平面布局

拆除現有婦瘤病房拐角樓和禮堂樓,改造南樓成科研教學樓,拆除現有教學樓以及住宅樓,還地給醫院。退讓出必要的廣場。

新的規劃完成后,醫院由南北廣場、中心綠化、醫療區和保障以及教學科研辦公區組成。南廣場為出入院入口,北廣場為門急診出入口。北側為醫療區由現有門診醫技病房樓、新建醫技病房樓、放射治療樓組成。保障區位于醫療區的地下部分,流線緊湊。在西側建液氧站,在東南角建鍋爐房。南側為教學科研辦公區,由綜合樓、南樓等組成。急診位于新建的醫技病房樓的北側,門診部分為現有的門診樓。

急診出入口在沿健康路院區的東北角,急診急救分開,設急救綠色通道。住院部入口及大廳位于新建醫技病房樓的南側。體檢入口位于門診部入口的東側。污水處理站進行原址擴建,在院區西側擴建垃圾站,污物出口仍然位于西側。

4.交通規劃

合理規劃醫院的人流物流,實行潔污分開、人車分開,徹底改變現在院區交通擁擠、人車混雜的局面。

1)汽車流線:結合醫院的現有條件,重新規劃整個院區的地下車庫出入口,分散設置;打通西側栗康街、南側園明路的汽車出入口,改變目前車流主要集中在北側健康路上的局面,緩解北側道路的交通擁堵。地下車庫共設4個出入口。門診入口兩側設置地下車庫的出入口,單向進出。急診東側和出入院大廳東側各設一個出入口,雙進雙出。

2)人車分流:實現地上主要是人行,地下是車行流線的局面。預留貫穿院區南北的地下車行道,將地下車庫連為一體,使汽車進入院區后即進入地下,徹底實現人車分流。

3)潔污分流:無論從室外流線還是室內流線均嚴格實行潔污分流。設置專門的污物出口和污物電梯,避免交叉感染。

4)物流流線:現代化醫院的物流規模龐大,統籌考慮醫院的物流系統,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統一設置氣動物流傳輸系統以及藥物、餐飲等大宗物品的物流通道,使醫院高效運行。

5空間效果與建筑形象

由于新建建筑體量龐大,如何處理與現有北樓的關系成為難點。我們在滿足日照的情況下盡量將新建筑靠東側布局,并形成北低南高的布局方式,即保證了北側地塊的日照,又減少了對城市道路和北廣場的壓迫感。

建筑形象采用簡潔明快的處理方式,吸取現有建筑的典型語言進行保留和創新,使新舊建筑和諧統一,整個院區渾然一體。

篇2

關鍵詞: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8-0035-02

高等教育承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四大使命,人才培養是基礎,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人才培養包括培養創新研究型人才和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體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過程,南京農業大學自2009年開始招收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銳意創新,不斷改革,利用學科優勢,加強與企業合作,逐步提升培養能力,積極探索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

一、 加強招生宣傳,吸引優質生源

剛開始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時,由于社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誤解,認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含金量低,就業困難,考生缺乏報考的意愿和動力[1],存在第一志愿報考率低以及報名后多數學生棄考現象。2009―2013年南京農大養殖領域招收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主要來自于免試推薦和報考學術型研究生落選生調劑生源,錄取后仍有學生棄學。2014年報考人數有所增加,沒有棄考,僅個別學生因為其他原因而棄學(見表1)。

表1 2009―2014年養殖領域報考、錄取、報到情況一覽表

分析表1數據可以看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選擇報考、就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人數在增加,第一志愿報考率有所提高,棄學的學生減少,說明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認同了專業學位。但專業學位的生源仍然不足,仍有部分學生是從報考學術型研究生調劑的。2014年8月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指出,2014年起,教育部下達推薦免試研究生名額時不再區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從今年實施的情況看,獲得免試推薦資格的學生基本都選擇攻讀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的生源只能來自統考的考生,這就要求學校在吸引優秀生源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首先要加強招生宣傳,要向廣大考生宣傳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的是社會迫切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學校還可以設置優質生源獎勵基金,對免試推薦攻讀專業學位和報考專業學位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

二、加大課程建設投入,改進課堂教學方法

南京農大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依據“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養殖領域指導性培養方案”設置,分為公共必修課、領域主干課和選修課。學校非常重視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建設,專門設立課程建設項目,重點建設一批領域主干課程,提供經費資助。建設內容包括教材編寫、案例庫建設和課件制作等。養殖領域的3門主干課程均被立項為重點建設課程,通過對課件、實驗條件、課程網站進行改進和完善,積極探索實踐教學方法,初步建立了課程案例群。以動物繁殖理論與生物技術課程為例,從兩方面嘗試實踐教學方法:1.課堂案例教學。提前兩周向學生呈現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要求學生認真預習相關知識,熟悉案例內容。兩周后,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組形成一個方案,全班匯報交流,教師評析,最后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2.課程生產實習。組織學生到豬場、羊場參觀學習,針對所參觀的生產單位情況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鍛煉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曾組織學生到常州某豬場參觀,要求學生通過聽取生產單位的情況介紹、詢問或查看生產記錄,發表對豬場生產管理的見解,如可持續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議。

課程教學是培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案例教學法則是實踐教學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盲目聽從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先針對具體問題查閱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再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在課堂上教師聽取小組匯報后進行分析、評價,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也可讓他們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和需要考慮的多種因素。總之,案例教學法在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等方面都能產生令人滿意的效果[2]。生產實習是另一種實踐教學的方式,學生通過到生產單位參觀學習,對生產實際狀況建立感性認識,再回到課堂接受專業理論知識時就不再感覺空洞、乏味,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三、注重實踐訓練,提高專業實踐能力

南京農大養殖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中規定,每位研究生必須在實踐基地進行6―12個月的實踐訓練。首先要制訂實踐計劃,包括實踐內容、進度安排、預期成效等;實踐工作完成后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實踐研究報告、所在實踐單位評價和導師評語。學院組織集中答辯,根據學生匯報情況、實踐單位和導師的評價,評選優秀,頒發優秀證書。

南京農大非常重視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積極與企業聯合建設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與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養殖領域共建設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9個,校級工作站1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此外,研究生還可以在導師科研合作單位進行實踐訓練。分析2011―2013級研究生實踐單位情況(見表2),所有研究生都在生產單位進行了實踐鍛煉,大部分學生在導師科研合作單位進行實踐訓練。政府投入資金建設的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接納的研究生并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基本都是完成導師與企業合作的研究課題,研究生到企業完成課題研究工作的同時完成實踐訓練;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只重視短期效益,利用工作站建設享受政策優惠,并沒有上升到培養研究生的認識高度,接納研究生實踐訓練的積極性不高。目前學校正在調研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情況,重點檢查工作站科研條件、生活設施以及接納研究生實踐情況。學校將遴選并重點建設一批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作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訓練的固定場所。

表2 2011―2013級研究生實踐單位情況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完善專業實踐制度是前提,學校要與實踐基地簽訂研究生培養協議,從科研項目、經費保障、合作培養方式、基地導師選拔等方面明確培養單位和基地的責、權、利。同時,對進入基地學習的學生也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規定研究生在基地的生活管理規范、專業實踐要求和考核辦法等,使專業實踐在各個環節都有據可依[3]。

從近兩年研究生實踐環節考核時學生匯報交流的情況看,通過在生產單位6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學生對生產單位的概況、生產流程、技術環節等都有所了解,熟悉了企業的工作環境,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很快適應、勝任工作。

四、把控論文選題,重視科研能力培養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實際問題。分析南京農大養殖領域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情況(見表3),研究生參與橫向課題研究逐年增加,2012級、2013級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完成導師的橫向課題。研究生帶著課題到企業去研究、解決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既能得到實踐鍛煉,同時完成學位論文,研究的成果還能直接應用于生產,一舉多得。如果研究生不帶課題進企業,而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將所發現問題作為學位論文選題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并最終解決;或通過在企業實踐訓練,完成一份對企業的調研報告作為學位論文,這樣更有利于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

表3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情況(單位:%)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因素很多。生源質量、課程設置的針對性、授課方式、校內導師的治學態度、校外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能力、實踐基地建設、學位論文選題的實踐性等等,都會影響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培養過程中的“實踐性”,集中體現在對學位論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要求,對導師實踐經驗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實踐性的要求等[4]。因此,改革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體系,改變課程教學方式,保障研究生參加實踐訓練的時間、場所,完善實踐基地管理制度及研究生在實踐基地學習、生活的管理制度,加強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優質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任欣榮,肖鳳翔,張立遷.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招考工

作問題之歸因[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5).

[2]張春莉,權元元.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應用案例教學

法的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

[3]高靜,陸涓.實踐教學: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之

關鍵[J].高等農業教育,2013,(4).

篇3

創業扶持補貼包括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補貼。

四類人員自主創業可享受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他們分別是:廣州城鎮戶籍登記失業人員、廣州戶籍農村勞動力、持有《廣州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公共服務卡》的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和廣州城鎮復員轉業軍人。

按照規定,四類人員自主創業領取營業執照開展經營的,給予每戶一次性1000元創業扶持補貼。此外,還有社會保險補貼。上述人員領取營業執照,并參加了社會保險的,根據參加社會保險的險種,按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下限和繳費比例,給予累計不超過3年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和生育社會保險補貼(個人繳費部分由個人承擔)。

按照規定,自主創業后吸納本市城鎮市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給予一次性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補貼:吸納3-5人1000元/戶,5-10人2000元/戶,10人以上3000元/戶。

四類人員培訓結業補貼培訓機構400元/人。

補貼辦法中還設有創業培訓補貼。

具體補貼標準為,四類人員在現行只給予1次職業技能培訓或SIYB創業培訓補貼基礎上,再增加1次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或SIYB創業培訓補貼,即原享受過1次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的,可再享受1次SIYB培訓補貼;原享受過1次SIYB培訓補貼的,可再享受1次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補貼標準按現行標準執行。此外,四類人員參加定點培訓機構組織的創業模擬實訓并結業的,給予定點培訓機構一次性補貼400元/人。

建創業和安置基地補貼就業服務機構10萬

據悉,市、區、街就業服務機構也將享有創業和安置基地建設扶持補貼。

各區、縣級市建設創業和安置基地,每個基地補貼10萬元。此外,還有創業項目征集補貼。其中,經過專家評審團評估進入創業項目資源庫的創業項目(連鎖加盟類除外),給予項目申報者補貼2000元/個。而各級服務機構對項目對接成功情況進行統計送報,受理、審核“創業項目帶動就業獎”的申請,做好創業后各項跟蹤服務,給予跟蹤服務補貼600元/個。

廣州擬設立“創業服務超市”并辦創業大賽

創業“金點子”一個獎2500元

根據《廣州市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廣州擬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創業服務超市”,針對創業人員在創業前、創業中、創業后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咨詢服務“產品”,包括:創業選項、市場調研、經營選址、辦證指引、享受政策、運營管理、市場推廣、連鎖拓展等一條龍指引服務。這種特殊“超市”還負責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幫扶落實促進創業的扶持政策。

該方案還明確,加強創業融資服務,相關部門積極開展小額貸款服務工作,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貸款程序,積極研究擴大貸款范圍,降低貸款門檻,提高審批效率。

據廣州市勞保局局長崔仁泉透露,廣州市將建立創業項目庫,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廣泛征集一批符合廣州產業發展升級要求的,投資少、見效快、市場發展前景好的創業項目,經專家論證后,經公共媒體和公共就業服務系統以及創業項目推介會,不定期向社會進行、推介。同時,通過“創業大賽”等特別創業的征集、評選、實施,計發全民參與創業的熱情,“金點子”被選中,將獲得2500元/個的獎金。

申請補貼所經程序

1.申領

有關人員(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申領。

2.審核

報所在區就業辦或市職業技能指導中心審核。

3.復核

區就業辦或市職業技能指導中心匯總報市勞保局規劃財務處復核。

4.核撥

最后報市財政局核撥補貼資金。

(創業和安置基地建設扶持補貼、創業項目開發、征集評估論證補貼由市就業中心統一辦理申領補貼手續。)

申請補貼應交資料

申請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時,申請人應向各區就業辦提供如下資料:

(1)《申領自主創業人員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審批表》;

(2)《申領自主創業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花名冊》;

篇4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精神,進一步規范中職學校招生和辦學行為,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步伐,服務我縣經濟社會建設。

二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領導,成立縣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

三工作目標

全年招收新生1020人,力爭普職分流比達到1:1。

四招生對象

全縣應屆初中畢業生,高中畢業未升學的學生,普通高中普職分流的學生,社會青年。

五主要措施

1各生源學校必須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制定中職招生工作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分解分配到各班,層層落實招生責任,并將方案交教育局職成股(四大院170房)。

2凡升入本縣職業學校的學生與升普通高中的學生一樣平等對待,算作本校當年高中階段升學率。

3各職校要切實加強生源基地建設,加強與義務教育的有機銜接,積極探索職校與生源學校聯合辦學,在相對集中的生源學校開設中職班試點工作,提高辦學規模。

4將各生源學校中職招生工作納入教育局對學校的年終目標管理考評,權值占年終目標管理考評總分的5%。

5加大對民辦職業教育的扶持,民辦職校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分校宣傳和學生待遇等方面與公辦職校一視同仁。

6對完成招生任務絕對數和比例數居前2名的生源學校在職稱評聘上給予傾斜。同時,對職校招生任務完成好的單位和個人由縣教育局進行表彰獎勵。

7實行職校校長目標管理責任制,招生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職校和職校校長年終評優評先晉級的重要內容。各職校要對招生工作高度重視,落實校領導包片教師包校的包干負責制。各職校要加強內部管理,確保職校在校學生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

篇5

1.培養周期縮短,培養規格不變,必然要求課程制度的強化與建設

傳統的三年職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學制改為兩年以后,學生學習時間縮短,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難度較大。所以改革后,更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一種趨勢。課程教學可直接與企業相聯系,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的目的和針對性更強,同時也應具備培養職業能力的實訓或實習場所(訂單式企業)。所以從必要性和可能性來看,學制改革后我們都應該完善課程制度。

2.學制改革,課程針對性加強,必然要求與企業合作加強,實行產學研一體化,實行中需要制度的約束和完善

高職院校學制三年改為兩年以后,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縮短,課程趨向模塊化和整合化。學生很難學習到一個專業所需的比較全面和綜合的知識,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職業能力,更好地與社會需求接軌。要培養這種能力,與企業的合作是一種最佳的途徑,是學校和企業的一種雙贏合作。

二年制學制將使用人單位與高職院校合作的興趣加大。由于時間縮短,見效更快,用人單位付出成本相對變低,等待周期或應付企業發展變化上更具針對性.這些都會大大加強廠校聯動機制的產生和發展。本科院校與企業合作訂單式培養,其培養周期為四年,見效慢,企業投入大,高職學制改革后,只需要兩年就可以為企業上崗工作了,這一優勢能夠使暢銷之間的合作更加被人看好。但是如何在這種合作中制定相關制度,使其固化,成為新學制專業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通過健全企業訂單培養制度為新學制專業課提供就業支持

1.準確把握“訂單”本質,制定培養方案制度

在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學校要根據訂單企業的實際需要及對未來人才需求的預測,共同確定訂單專業的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共同構筑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訂單式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又要在成才教育、專業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充分采納企業意見,以彌補課本知識落后于社會發展的不足。另外要考慮到現實生產對專門技能的要求經常處于變化之中,高職的教學內容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人才培養方案要依據企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不斷補充、更新、修正和完善,使教學內容能靈活地適應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要求。

2.完善學校、企業共同管理和培養制度

訂單培養模式下,課程建設合作化體現在校企雙方合作進行課程開發、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訂單人才培養要求企業較早地介入職業學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企業崗位需求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校企雙方合作,實施系統的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開發;對課程的結構、內容、比例和總體課時做系統的安排、調整、更新和改造;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合作開展專業教育、教學和培訓。

3.制定職業素質和意識教育制度

當今高職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訂單式學生與之相比就業壓力小得多,所以部分訂單學生就高枕無憂,這樣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為了解決此類的問題,學校必須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淘汰機制。訂單企業每學期都要派人來學校召開座談會,及時地提醒成績不合格的學生、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形成競爭機制。另外學校對訂單學生實行滾動淘汰制,即按照合同的規定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學生實行淘汰,從非訂單學生中挑選出優秀的學生補充進來。

三、通過健全全面質量管理制度為新學制專業課提供教學質量支持

1.完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的質量制度

(1)高職院校人才設計堅持的一般原則。第一,堅持繼承與創新的統一,處理好肯定與否定的關系。只有正確認識和評價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從整體上把握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學制改革不是一種否定,而是對三年學制的一種繼承與發展,肯定傳統教學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實行專業課的改革,實行模塊化教學,加大實訓實習力度,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第二,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處理好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高職院校教育的職責,一般是為地方經濟服務,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變化,其職業崗位群及主導技術群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堅持共性培養的同時,也要注意個性的培養,如“訂單教育”模式就是一種典型的個性培養方式。

(2)高職院校人才設計的一些思路。首先,要注意結合高校學生的基本素質特點,量體裁衣。只有有針對性的設計,才是在實際中能進行可行性操作的好的設計。因此,應把高校人才設計的大模式轉化為各種具體的質量化指標,并把這些指標貫穿于教學管理當中以指導工作。其次,要注意結合高等教育的特色,合理分層次設計高校人才。這其中,既要為國家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同時又要培養一些科研人才。

(3)高職院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控制。學制改革后,更加注重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所以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顯得更為重要。學校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上必須遵循科學原則,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做好市場調查,不能夠跟風或一味的追求生源。

同時注意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具備各種條件的情況下才能開設一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教學的指導性綱領,必須保持其嚴肅性,并根據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作調整。

2.完善教學質量控制

(1)教學設計質量控制

要重點抓教師、學生和教學手段設施(課程體系、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各種硬件)的質量管理、測評和改進。對于教師的學歷、學源結構、職稱進行管理和測評,提升師資隊伍的水平,更好的服務于專業課的建設。對各種教學手段設施提出合理的測評標準,以保障教學的正常進行。(2)教學過程質量控制

要特別把住三個“關口”,即生源的“進口”和教師的“進口”,教材及教學設備儀器“進口”和“轉口”關,學生的升留級。雖然高職院校生源緊張,但也不能網開一面,招素質極差的學生進入學校,這只會給學校聲譽帶來損失,同時也會增加培養成本,加重學校的財務負擔。對新任教師“進口”除要進行檢測評估外,對開新課的教師也要嚴格考評把關。高職院校教材在教育部高校規劃教材尚未完備的情況下,一些特色專業及學科課程要嚴格把握教材的“進口”。學生的升留級也要嚴格把關,絕不允許放任不合格學生正常畢業,這一點,其質量一般用考試成績、考查綜合素質來檢查。

(3)教學測評質量控制

要建立一整套對能力素質、道德素質、專業水平及生理心理素質進行測評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標,這是高教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工程,是保證全面質量管理科學性、規范性的必要條件。其中能力素質是指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適應社會需要和自我發展的各種能力,包括學習拓展能力、研究創新能力、操作動手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重能力培養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四、通過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制度為新學制專業課提供技術和環境支持

1.產學研一體化制度為專業課提供技術保障

(1)通過學校與企業無間合作提供技術保障

企業的積極參與與合作是“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制度成敗的關鍵。企業的最新技術、設備、真實環境、源于生產實際的技術開發項目和生產任務、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和鮮明特色的企業文化等要素是學校無法提供的資源,為專業課的教學提供了技術保障。

(2)通過實訓與科研有機滲透提供技術保障

學校和企業共同協商提供項目和經費,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參與企業的技術開發、技術革新、技術咨詢等項目,以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等目標,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發展性學力。

2.院辦產業制度為專業課提供物質保障

(1)為學生實訓提供物質保障

學生實訓是高職教育比較大的一塊投入,一方面,是實訓場地和環境的建設,另一方面,是實訓耗材的花費。有了完善的院辦產業,能夠為學生實訓提供環境,解決了實訓場所的問題,也能夠給學生其他實訓提供一些經費。

(2)為科研教改提供物質保障

院辦產業強調教師的參與,為教師參與實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但院辦產業的利用還遠遠不止這點,應該能夠讓教師參與產業的管理和科研,在實踐中出成果。為科研和教改提供物質保障。

3高職兩年學制要完善產學研一體化制度

(1)完善需求定專業制度

這是實現就業導向,堅持產學研結合的根本前提。對準市場設專業,其實質就是按照產業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設置專業。堅持“以銷定產”,即必須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企業生產技術變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變化、區位優勢和特點、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要、全國人才市場發展前景和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國家政策導向設置與優化學科專業。立足本校實際,把學科專業建設與特色創建、把專業的科學協調發展與重點專業、示范專業及緊缺人才培養專業的加快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第四,不斷增強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快速反應性。要盡力為新的、不斷變化的學科專業建設提供課程的、師資的、實訓基地的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基本保障,使軟、硬件建設具有能夠應對市場背景下學科專業建設的快速反應能力,真正實現“以銷定產”,產銷兩旺的可持續發展。

(2)完善實訓、實習制度

校外產學研基地建設的宗旨是:把基地建設成為一個知識整合與技能訓練、成果孵化與技術創新、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的、開放的、多元的互動平臺,使實訓教學、科研開發和企業生產、管理實踐等在基地中達到有效融合,使教育功能的外放獲得社會資源的有效保障,使社會、企業對知識與人才的需求有一個低成本的渠道。在校外基地建設中,我們應始終堅持開放辦學原則,把校外基地建設與產學研結合模式構建統一起來,堅持聯合共建、優勢互補,發展共贏的雙建方針,做到責、權、利相統一,有針對性地不斷擴大合作范圍、合作層次,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建立一種穩固的合作形式。合作共建基地的方式可靈活多樣,要因地域經濟結構而宜,因學校整體現狀而宜,因學科專業的特性而異,因不同崗位對高技能人才要求而異。總之,要把基地建設、專業建設、技術開發、學生實訓以及就業趨向結合起來,走上內部良性互動的發展之路,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的見習、實習和實訓,而且還能成功地構建校企合作的多種模式,在“專業——學業——產業——就業——創業”之間逐步實現“五業貫通”。

(3)完善雙師型制度

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實現產學研結合的根本保證。堅持就業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關鍵要有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作人才保證。為適應產學研合作教育發展的要求,我們要結合學校實際,根據“雙師型”教師的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接收引進、按需培養、注重實踐、訓以致用”的原則,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

(4)完善學術科研制度

搞好科研是實現產學研結合的靈魂所在。堅持走以就業為導向的產學研結合之路,不僅要強調其實踐性,而且要突出其創新性。學校創辦專業技術研發中心,其意義在于不僅要把學校建成區域性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心,而且還要努力使之成為促進產業技術創新的研發中心和技術推廣與社會服務中心。因此,一方面要積極主動加強與校外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之共建專業、實訓基地和研發中心,共同培育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視校內專業研發中心的建設,要根據學科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創建相關專業研究所或研發中心。

(5)完善企業、學校合作制度

培養目標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內容。大學的類別與層次不同,其培養目標也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是以職業技術為核心,以就業市場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為根本任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法,必須以市場和社會需求,以企業對人才的知識、技能的需求為依據。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定位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方面與企業需求對接,以培養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或職業群所需要的應用知識和專業技能。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使畢業生進入企業后做到“上手快、悟性強、后勁足”。

[摘要]高職學制三年改二年是教育改革的趨勢,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探索階段,其學制改革后,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都將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本文討論高職新學制下專業課的制度建設,主要闡述了三種制度的建設:企業訂單培養制度、全面質量管理制度和產學研一體化制度。

[關鍵詞]高職新學制專業課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吳建設.中加高職課程模式比較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

[3]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改革試點方案選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 校外實習基地 應用型人才

新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涵是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素養。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高校金融學專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保障實踐教學環節、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國家教育部對特色專業的評估指標之一。在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辦學思想指導下,河南工業大學根據金融學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和教改的時代要求,契合學校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按照行業發展特征,為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于2007年與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簽定了互惠雙贏的校外實習基地合作協議,使學生更好的認知社會、了解金融、提高實踐動手和操作能力,也為教師開展科研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校外實習基地開發與建設取得的成效

1、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金融學專業在培養計劃的制定中,緊密與基地的工作實際結合,安排大學生于第七學期期初在校內外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為期四周的專業實習。通過耳聞目睹和親自操作,加上先前學習的課堂理論與基地實踐的緊密結合,金融系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明顯提高。突出表現在隨后專業課學習的能動性和應用性顯著提高;在基地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考研積極性和動力進一步增強,目的性和選擇目標更加明確,提高了學生考研的成功率;動手能力、綜合協調能力與社會交往溝通能力較之以往明顯提高;用人單位的接受度與歡迎度逐年增強,與相關金融機構成功簽署就業協議的比率逐年攀升;參加校外基地實習的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去探索,做畢業論文的態度更加端正、選題更具有針對性,完成質量明顯比沒有參加校外實習的學生要好很多,最終較好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專任教師的積極參與帶動專業水平迅速提升。

在校外實習基地的開發與建設過程中,專業教師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思想觀念由最初的被動執行逐步轉變為主動的自覺行為;能夠給于那些對金融實務部門缺乏實踐經驗的專業任課教師利用校外資源的機會;在專任教師巡回實地檢查指導的過程中,通過積極主動與銀行實務專家進行學術交流與實務溝通,也能對逐步提升課堂案例教學質量和促進科研水平穩步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借此平臺,專業教師若能找到強有力的科研合作伙伴,有效實現銀校良性互動,將對促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健康發展十分有利。

3、 校外基地建設是大學畢業生充分就業的保障。

基于就業的實習基地建設,對我們的學生走向經營第一線,積累實踐經驗,真正認識銀行工作環境,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愛崗敬業的精神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客觀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零距離”體驗到社會需求與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差距,健康的心態對明確考研目標以及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校外基地的實習為大學生順利踏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一個及時的緩沖適應期,在心理、知識、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個充分準備的過度期,以自信飽滿的精神、樂觀健康的狀態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踏入社會。

以我院2009―2011屆金融系學生在中信銀行鄭州分行的實習來看,正是由于學生們能夠與銀行在職職員一道,全身心的投入到銀行內部真實的工作崗位實習并開展各項實際工作,積極與銀行員工交流學習,吸收中信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在過往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扎扎實實掌握實際工作技能,尤其是在前臺操作、大堂營銷與管理、信用卡推廣、社區服務、公司客戶經理基本業務等方面有明顯長足的進步。事實證明,這段來之不易的專業實習確確實實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整體素質的提高上有質的飛躍,為他們的求職簡歷增添了濃厚的一筆,也為他們隨后的就業面試創造了難能的契機。

與此同時,我們也真正看到:開展產學研合作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只有深深地與企業、與社會結合,才能突破產學研教育的瓶頸。近年雖然我們在實踐教育環節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有感到有一些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如國家宏觀政策與指導力度仍然不夠、還未在全社會形成廣泛深入的產學合作氛圍、一些企業缺乏積極性、合作單一且層次淺等等,這些都使得實習基地的職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也就很難保證校企合作的持久性與穩定性。對此,我們就如何穩定這種校企合作提出相關建議。

二、對校外基地未來穩定發展與合作的建議

1、學校各級領導要充分重視。

高校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出發點,應科學制定并維護校外實習基地的相關政策及實施辦法,統一規范和指導校外基地建設;學校應適當投入,加強與基地領導之間的聯系,盡可能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在學習生活、交通通訊等方面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實習環境;學校領導牽頭,促使基地建設向高層次發展,促使在人才培訓、產品開發、技術咨詢、科學研究等方面一體化的全方位合作,真正實現銀校互動,合作雙贏。

2、師生共同明確校外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的意義及目標定位。

校外基地建設的整體規劃要體現學校辦學思想和指導理念,契合學校目標定位,符合學科專業特點和時代要求。校外基地是高等學校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認知社會、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的最佳場所。實踐教學進程必須體現出時代要求,符合專業實際,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此,院系應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響應教學改革的時代要求,合理制定實習基地發展規劃,明確短中長期的建設目標。

3、有效開發并逐步建立穩定校外實習基地的長效機制。

校外實習基地是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載體,應充分結合學院學科專業的實際予以開發建設。根據專業招生情況保證足夠穩定的實習基地是圓滿完成專業綜合實習的保證,因此每個專業至少應有一個大的實習基地來穩定開展合作辦學。如河南工業大學金融系目前設有商業銀行業務和證券與期貨兩個專業方向。基地的選擇以聲譽高、針對性強、規模大、效益好、實踐條件充分、合作意愿強為原則,分別選擇了在中原享有雄厚實力的中信銀行鄭州分行和中原證券為主要的校外實習基地。

同時,校外實習基地必須是穩定的,否則對專業辦學產生不利影響。由于基地的運行過程中有其內在的各種機制,如政策導向與職能部門的推動機制、遵守規則的誠信機制、以多種形式合作機構為載體的保障與管理機制、校企互利雙贏機制、專家共同培育機制等等。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并有效實施這些機制,校外實習基地才能不斷規范完善,最終達到基地建設的長期與穩定。也應建立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為導向的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實現學校辦學和企業經營“取予互求、互利共贏”,這正是建立穩定校外實習基地長效機制的核心點。

3、 重視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要求指導教師既要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了解企業經營管理運作全過程。這就需要具備“雙師型”素質的專業任課教師。事實證明:實踐教學中強有力的師資隊伍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保證,也是拓寬專業實踐教學的基礎。沒有高素質的“雙師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就不可能完成。同時,“雙師型”專業教師應時刻關注并盡可能全面的把握學科專業發展動態和市場變化,有效帶領學生深入到實習的關鍵部門和關鍵環節;同時,使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就業取向的學生都有較多較好的選擇機會。

5、嚴格遵循金融學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的原則并規范實習制度。

選擇實習基地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優先選擇經濟效益好,在社會上有較好聲譽的金融機構。同時對實習基地的數量和一次可容納的實習學生人數要有一定的限制。嚴格遵循實習基地建設要求,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形成一個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建設:(1)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內容要符合并體現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教學執行計劃中,要有校外實習基地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成立校外實習的組織管理機構,提前聯系基地并制定出下學期的實習計劃,內容應包括實習地點、實習起止時間、實習項目、實習專業的學生人數、指導教師等內容。(2)建立健全教學文件、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實習教學大綱、實習指導書、實習管理規定、安全措施等,對實習過程要有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及質量保證機制,確保實習教學的質量。(3)學生應提交完整的實習報告、實習日志、實習手冊;指導教師要撰寫實結,對實習的效果、存在的問題作出客觀評價。實習基地要提供學生實習的證明材料,如加蓋公章的實習鑒定等材料。(4)每期實習結束后,學校或學院應帶領指導教師和學生及時與基地相關負責人聯系溝通、座談總結;相互提出要求與建議,以保證后續的實習工作更加順利。(5)在整個實習工作結束后,所有材料整理齊全,按教學檔案的管理規定存檔。

參考文獻:

1.許玲、馬瀾,面向21世紀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成果總結,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2.方守湖,校外實習基地的探索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8)

3.薄紅英,高職高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7月

4.滕玉梅,基于就業的理工高校經濟類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J],商場現代化,2007(6)

5.王家華、汪祖杰,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的思考,南京審計學院學報, 2007年1月

6.滕玉王俊東、冀滿祥,加強校外基地建設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05 ( 3 )

7.陳笑媛,加強我國大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探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5)

8.李瓊,金融學科的發展趨勢與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年4月。

9.張榮琴,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學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哈爾濱財經與管理學院,2010(150086)

10.劉剛,大學生就業的緩沖港[J].人才開發,2005(10)

篇7

1會計專業緊密型實習基地與松散型實習基地差異分析

校外實習基地從廣義上講就是能接收學生實習的機構和組織。從狹義上可分為松散型和緊密型基地。松散型基地接收學生是被動行為,并與實習學生的學校沒有契約關系。緊密型基地接收學生是主動,與學校有契約關系。因此,兩類基地在接收學生、管理學生、培養學生上存在差異。

1.1接收學生的途徑不同

松散型實習基地接收的學生一般是學生自己或家人通過與接收單位的良好人際關系安排進入單位實習。或者是學校教師介紹學生去實習,這往往是輔助方式,當學生自身難以找到實習單位時,學校利用一些教師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介紹學生去實習。緊密型實習基地與學校有培養學生的合約,往往實習基地會事先設計并提供學生的實習崗位,學校通過動員和組織學生安排進入基地實習。

1.2管理方式不同

松散型實習基地因每個點學生實習人數少,且分散,管理困難,基本采用的是粗放管理。緊密型實習基地在建立時,就考慮了管理的要求,從選擇基地而言,比如浙江萬里學院會計系在確定實習點時,不會選擇大企業,其原因是雖然它們財務崗位設置多,能夠容納相對多的實習生,但不符合我校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也不直接選擇中小企業,其原因是它們會計崗位設置少,容納實習生有限,學生實習將會很分散,不便管理。從管理和人才就業方向的要求,該校通過分析和調研認為選擇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公司比較合適。一方面它們業務范圍廣,主要為中小企業服務,開展的記賬、納稅籌劃、公司理財咨詢等業務,這些正是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學生面向當地中小企業就業所需要的實踐技能;另一方面它們能夠接收較多的實習生,這樣相對集中的實習便于學校進行管理和監督。

1.3實習效果不同

松散型實習基地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是比較隨意性。學生實習與否、實習成效如何?不僅取決學生對實習的態度,而且主要取決于實習單位領導和直接指導老師的態度和幫助程度。緊密型實習基地其實習內容事先有約定,基地導師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完成實習內容。而且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有可能被基地留用,使校外實習基地可成為企業挑選人才和學生就業的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通過實習反饋,學校還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進和就業指導,實現學生與就業崗位之間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可見,建立緊密型實踐教學基地能大大改善學生校外實習環境和提高實習效果。學校利用基地的實踐條件,不僅能真正提高學生實踐技能,還能促進教師走出校園,將高校為地方經濟服務落到實處,實現高校理論優勢與基地實踐優勢的有機結合,在積極幫助基地解決實踐難題中,也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達到雙贏之目的。

2會計專業建立緊密型實習基地存在的問題

2.1沒有真正實現校企“雙贏”

在建立緊密型實習基地過程中,本著雙方“互利互贏”的原則,在合約規定中既有對實習基地培養人才的要求,也有實習基地對學校的要求。但在實施中更多體現了學校對基地的訴求,如每年要求基地按照專業實習的要求接收學生,并能提供實習所需的資料、師資及其他條件,以此確保實習教學任務的

完成;而基地對學校在理論培訓、疑難問題的研究等方面幾乎沒有,因為這些都是軟任務,導致企業無法從中獲得自身的利益,甚至還增加了企業人力、物力的支出,從而挫傷了基地參與學校實習教學的積極性,導致校企合作難以穩固。 2.2監督和考核乏力,且忽略了對基地的激勵

在合約中規定了如何對學生實習狀況進行跟蹤和考核。但在實踐中仍然面對監督、考核任務重的問題。盡管緊密型實習基地比松散型實習基地設點少,但考慮實習學生住宿、交通以及各基地接收學生數量限制等因素,只能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原則設點。浙江萬里學院根據學校生源主要是來自浙江省的特點,采用按地區設點,分別在杭州、嘉興、紹興、寧波、臺州、溫州等設置1-2個實習基地,不免還使管理任務繁重。學校因教學任務重,不能投入更多地人力和財力對實習學生進行有效監督和考核,導致一方面對學生實習成效缺乏深入了解,使實習成績評定不確切,另一方面也不能正確評價實習基地實踐教學的效果,使優秀實習基地難以得到應有的獎勵。

2.3建設實習基地的經費投入不足

在緊密型基地建設中經費投入缺乏也是實習基地穩固性的最大障礙之一。隨著地方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原本緊張的辦學經費更加捉襟見肘[2]。許多地方高校仍然沒有擺脫“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觀念,反映在經費分配上,實習教學的經費投入不足。在緊密型基地建設中對資金投入甚少,對基地在學生接待、安全、食宿等方面的補助不足或根本不體現,而且也缺乏對實習基地導師的補助。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追求經濟效益是其主要目的,不對其付出進行一定的補償,必然導致基地對參與學校實習教學漸漸失去興趣。

3進一步完善會計專業緊密型實習基地建設的建議

3.1重視校企雙贏合作機制的落實“雙贏”是校企合作的基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地方高校在建設實習基地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雙方的利益,不僅發揮好基地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作用;而且學校應主動了解基地對高校資源的需求,積極開展對基地的科研活動和人才培養工作。目前解決實習企業利益弱化問題,筆者認為不僅要提升企業對高校資源利用的意識,而且合作高校要幫助企業挖掘其利益訴求,制定鼓勵教師深入基地的政策導向,在教師走進企業中積極探尋科學研究和企業人才質量提升的內容,積極解決實踐中財會方面的難點和困惑,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將目前存在的高校對企業單方面的需求,轉化為雙方的互惠互利,在雙贏的合作機制下使實習基地真正實現健康穩固地發展。

3.2建立資金投入補償機制要保證學校與實習基地長期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建設[文秘站:]資金投入的保證。學校對實習基地建設資金可考慮從以下兩個渠道籌措:一是學校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合理劃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經費比例。按一定的標準設立實習基地建設專項基金,用于實習基地建設、成本補償以及導師指導津貼;二是爭取政府支持。高校學生實習是一個社會性問題,應建議地方政府出臺相關的優惠或補貼政策,然后按實習基地所屬行業、規模、接受實習生人數等條件享受相關的優惠或補貼。在經費保障下才能真正調動基地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3.3完善實習的監督、考核、獎勵機制對教學活動進行一定的監督和考核是教學管理的必要環節。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強化監督和考核可以約束學生和基地認真對待實習,才能達到預期的實習目標,同時也是進行激勵的重要依據。校外實習是整個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與理論教學管理一致,對實習結果的考核和評價是不可或缺的。長期以來這方面的管理比較薄弱,實習效果不佳與此也有重要關系。為了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很有必要設置考核指標和評價量表,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和基地評價相結合,還應該進行學生總結匯報及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到基地抽查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基地實習安排情況和學生對實習的滿意程度及實習效果。將考核評價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3]。定期開展基地之間的評比工作,給予優秀基地表彰和獎勵,調動基地培養學生的積極性。

3.4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保障實踐教學效果“3+1”(即1學年實習活動)培養模式是強化實踐能力的高校培養模式之一,在高職院校實施的比較普遍。普通本科教育模式目前主要是“3.5+0.5”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相對集中的校外實習時間比較短,再加之學生還要寫畢業論文,使專心實習的時間更短。通過我們對實習基地的調查,他們認為會計專業的實習需要一定時間保證,最少在1年左右,有利于學生對會計一個年度周期的實踐活動的了解;也有利于實習基地采用頂崗實習方式更好地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時間短,學生對企業的會計實踐活動了解不能深入,往往實習基地也只能提供簡單的實踐操作,不可能采用頂崗實習,實習效果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從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技能要求看,采用“3+1”培養模式比較合適。而且能以定向模式與企業合作培養會計人才,使學生畢業后上崗快,適應能力強。推崇“3+1”模式也是有其可能性的,一方面目前一般本科院校有采用該模式的;另一方面從浙江萬里學院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看,主要專業課程在前三年已經完成,第四年第一學期學生學習的課程主要是一些專業拓展課程,經過適當調整,增加實踐教學學分完全有可能的。因此,根據專業特點科學確定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是保障基地效用的最大化和學生實踐技能提升的前提。

篇8

日前,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4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

據魯昕介紹,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 “在高中階段,16歲就可以選擇你未來發展的模式。當然不管你選擇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實現你的人生目標。”魯昕說。

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從中高等學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畢業生總量約在1700萬人左右,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已成為短期內新增勞動力就業結構性矛盾的突出表現。

青海:今年將培訓12萬名勞動力

近日,青海省印發 《2014年全省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方案》,細化培訓項目,明確工作責任。按照方案,第一產業計劃組織農牧技術培訓2.115萬人,二、三產業計劃組織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9.965萬人。

為加強分類指導,突出精細化管理,方案明確,青海省將針對農牧合作經營管理人員、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失地農民、生態移民、城鎮化農牧民等重點群體,結合市場實際需求,組織實施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培訓計劃、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計劃、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專項就業培訓工程、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城鎮化中的失地農民專項技能培訓計劃等10個重點培訓項目。此外,青海省今年還將培訓12.08萬名城鄉勞動力。其中,農牧區勞動力9.18萬人,城鎮勞動力2.9萬人。

陜西:啟動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近日,陜西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聯合發出通知,啟動2014年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本次大賽采取網上報名的形式,擬分為中職學生組、高職學生組、中職教師組等3個組別。中職學生組、教師組比賽擬設15個專業大類的57個比賽項目,部分項目按照中級工、高級工職業標準內容組織競賽,獲獎選手由大賽組委會授予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高職學生組技能大賽擬設13個專業大類的23個比賽項目。

本次大賽組織有關行業、企業人員共同組成大賽專家指導小組,按照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設計比賽項目、編寫試題,組織裁判工作和提供技術保障,統籌安排比賽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大賽積極爭取省內外知名企業特別是本省區域經濟發展支柱產業的龍頭企業作為大賽協辦單位,使其通過提供技術信息服務支持和就業崗位等方式參與大賽。

河南:舉辦中德職業教育合作機電一體化技能大賽

近日,中德職業教育合作機電一體化技能大賽在鞏義市德中機電職業培訓學校舉辦。今年1月,大賽組委會辦公室公布了《2014年河南省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德班機電一體化專業比賽方案》。中德班機電一體化專業比賽于日前正式開賽,歷時3天。比賽的項目設計是4人的小組賽,比賽強調團隊的重要性。目前共有22所學校參與了此次比賽。

首次中德職業教育合作機電一體化技能大賽,特點鮮明。一是競賽流程完全公開,二是比賽任務精細化程度高,三是比賽評判也是中德合作。為體現中德職業教育的深度合作,本次比賽聘請德國專家作為德方裁判長,也聘請了中方裁判長,共同執行比賽的裁判任務,以更加契合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的內涵。此次技能大賽的成功舉辦,為接下來的中德職業教育合作奠定堅實了基礎。

鄒城:整合職教資源并投資4億元建萬人教育基地

現在在鄒城市職教園區建設工地上,大型吊車、挖掘機、工程車轟鳴運轉,施工人員緊張施工,2.3萬平方米的三棟教學樓和1.2萬平方米的兩個實訓車間已全部建成,其他工程正在扎實推進。這只是該市實施“大職教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鄒城市以做強做大職業教育為目標,整合教育資源,培植名牌專業,拓展就業渠道,實現了全市職業教育規模跨越式發展。整合教育資源,促進職教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是鄒城市在推進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舉措。

自2005年以來,該市將原有的成人中專、工業中專、城建中專、商業學校、職業中專五校進行合并,組建成立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去年,啟動建設了投資4億元、占地578畝的職業教育園區。計劃將鄒城市委黨校、技工學校、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進修學校和衛校進行高度整合,使在校師生突破1萬人,建筑面積達到20萬平方米,形成輻射魯西南的大型職業教育基地。

南寧:成立廣西現代商貿職業教育集團

記者了解到,日前,由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共41家企業、行業協會、學校等機構組成的廣西現代商貿職業教育集團于南寧市正式掛牌成立。

該集團致力于探索職業院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構建緊密型產教結合體,實現商貿服務業職業教育信息、人力資源、教育設施和實習實訓基地等資源的共享與互補,逐步形成廣西現代商貿服務業職業教育的生源鏈、產業鏈、師資鏈、信息鏈、就業鏈、成果轉化鏈和繼續教育鏈,不斷提高商貿服務業職業教育質量,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商務人才。

新疆:將編制技工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規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日前將編制《自治區技工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規劃》,以完善自治區、地州市、縣(市)三級實訓基地建設,加快培養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能勞動者。

據了解,實訓基地建設范圍為自治區區屬技工院校、地州市技工院校、縣(市)技工院校(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就業訓練中心)。自治區將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力爭到2018年在縣(市)以上(含縣、市)所有技工院校建成1所實訓基地。自治區區屬和地州市屬技工院校按照“一校一點”的方式建設,縣(市)屬技工院校按照“一校一點”或“一校多點”的方式建設。

實訓基地建設內容為基礎設施建設、實訓設備購置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其中,實訓設備購置結合專業設置確定。專業設置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結合院校的常設專業、重點專業合理確定。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各實施基地將根據專業設置需要,制訂師資培養(聘任)計劃,注重一體化教師的培養(聘任),少數民族比例高的地區注重雙語一體化教師的培養(聘任)。

2014年度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日前,教育部在京召開2014年度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工作會議。會議以加快構建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主題,就職成教戰線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深化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領域改革創新做出部署。

會議強調,要堅持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發揮好政府引導、規范和督導作用,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加快發展與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相適應、產教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提高中國制造和中國裝備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多樣化的需求,讓職業教育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創造人才紅利。

會議要求,2014年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要重點落實好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各項部署,推動地方本科學校轉型發展,抓好職業教育關鍵制度建設,大力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具有職教特點的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經費投入機制,促進農村、西部和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擴大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繼續教育改革創新,推動開放大學創新發展和電大系統轉型升級。

山東:技能競賽二等獎以上得主可直接應聘職教崗位

針對“考進來的學校不需要、學校需要的進不來”,教師專業執教能力薄弱,嚴重影響辦學質量等問題,山東省人社廳、山東省教育廳先后出臺了《山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公開招聘實施辦法》和《山東省高等職業學校教師公開招聘實施辦法》。

篇9

Abstr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making effor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ccuring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ntent building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innovation of the mode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At the same time, this attempt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the key construction spcialities of the colleges,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This practice also helps to optimize the "dual" structure of teacher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base, hereby to enhance the college’s overall management levels and promote the content building of the colleges along with improvng the personel training quality.

關鍵詞: 高職院校;示范項目;內涵建設;作用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demonstration projects;content building;role

0 引言

近幾年,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在校學生人數,均已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高職教育規模的快速發展,外延擴張與內涵發展的矛盾日趨明顯。2006年,教育部頒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高等職業教育開始了從規模擴張到內涵發展的迅速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是以項目建設為承載和依托,進而推動學院工作全面發展。對于立項示范建設的高職院校來說,以示范性項目建設推動的方式,解決內涵建設中諸多發展瓶頸,有效地促進了校企合作,優化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創新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整合了優質教育資源,強化了專業基礎建設,拓展了高職學院的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了高職學院的綜合辦學實力與水平。

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

示范項目建設對提升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主線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示范項目建設首先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作為一種類型存在的價值體現,體現高職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突出工學結合,建立校企之間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機制,以適應和促進行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因此,示范項目建設院校均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為示范項目建設的第一要務,確定符合學院辦學實際、適應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我院按照“人才培養規格與企業需求接軌、教學過程與崗位工作過程接軌、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接軌、能力考核與技能鑒定接軌”的改革思路,將各行業企業需求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技能標準融入教學內容,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融入實踐教學環節,將實踐教學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形成了鮮明的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特點。近年來,企業訂單培養的學生占畢業生比例的一半,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占畢業生總數的65.4%,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為80%以上,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

2 突出了重點建設專業優勢

內涵建設的核心在于專業建設。專業是高職院校與社會聯系的紐帶,是學校適應市場的關鍵性環節,更是學校辦學水平和層次的集中體現。

高職院校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專業特色方面,示范項目強調專業與專業群建設,提出以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輻射帶動整個專業群相關專業共同發展的思路,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單個專業獨立建設的不足,體現了資源共享、資源優化的建設理念。示范建設院校認真梳理專業體系,選擇與市場需求緊密并能彰顯學院特色的專業作為重點專業,每個重點專業與3-4個密切聯系的相近專業組成專業群,然后選擇4-6個重點專業與專業群進行建設,形成以重點專業為龍頭,以群內專業為支撐,輻射帶動全院各專業協同發展的專業建設格局。例如:我院按照專業群對應產業崗位群的專業建設思路,堅持依托行業,對接產業,以重點專業建設為龍頭,做強鐵道運輸類專業,做大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增強機電類、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競爭能力,形成軌道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主體的辦學特色,專業集群優勢明顯。目前,學院共設置25個專業,8個重點專業中有5個是軌道交通專業,專業涵蓋了軌道交通行業所需要的職業崗位群,基本形成了與行業和區域經濟建設相匹配的專業集群。使學院成為軌道類專業齊全的高職學院,其中鐵道機車車輛專業、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是陜西省高職教育重點專業,在省內形成了鮮明的專業集群優勢。

3 促進了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的構建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基礎。

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應摒棄過去那種以學科為主體的“本科壓縮型”傳統思路和傳統模式,在課程設置中,必須牢固樹立職業本位思想,堅持按照崗位標準要求設定人才培養目標,把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貫穿課程教學的始終。

在示范項目建設中,示范院校課程改革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遵循“確定專業面對的工作崗位或崗位群---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開發”這樣一條邏輯主線,各專業在大量的、市場調研基礎上,開發出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體現了學院專業領域與行業企業職業領域高度匹配,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素養教育與行業職業崗位要求高度融合,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與職業發展高度相關。每門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有明確的定位和標準,課程內容的安排遵循學生職業成長規律與教育規律,通過課程將職業工作領域與學習領域聯系在一起。例如:我院堅持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理念,結合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和行業企業職業認證,根據行業發展和用人單位的要求,著力構建“三個體系”——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以提高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教學資源體系;推進“四項建設”——崗位職業標準庫建設、課程標準建設、教學資源和特色教材建設、優質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引進北大青鳥APTECH信息有限公司的ACCP課程體系,通過強化職業崗位技能和崗位規范,培養IT業緊缺的一線軟件技術人才;鐵道機車車輛專業按照“職業能力標準、項目課程體系和職業資格證書三位一體”模式,開展以“項目”為主體的課程改革;交通運輸系將職業標準的制定與職業技能的考核與相關課程改革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優化了“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目前,高職教育師資數量不足,結構不盡合理,素質不理想,成為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瓶頸”,許多高職院校不是缺乏財力、物力,而是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大師、能師和技師。示范項目建設任務的驅動作用,優化了“雙師”結構教師隊伍,提升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破解了困擾師資建設的“瓶頸”。

示范項目建設要求組建專業教學團隊,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業建設、教學改革與教師發展相統一。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一是有效的提升了專任教師隊伍素質。參加示范建設的專業教師全過程參與學習與培訓、項目調研與論證、建設方案的開發、制定與實施。鍛練了專業領軍人物和骨干教師隊伍。二是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大量的兼職教師進入到學院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促進了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深層合作,促進了“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三是促進了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的深度融合。例如:我院在省級示范建設中,按照“提升師德、精湛技能、優化結構、打造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總體思路,創新“雙軌機制”(教學管理人員和行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雙向掛職”、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技術人員“雙重身份”);建設“三支隊伍”(專業帶頭人、雙師素質骨干教師和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形成以陜西省職教名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為主體,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教學團隊。目前,全院具有“雙師”素質的專任教師占全院教師的73.33%,100余名實踐經驗豐富、熟悉行業情況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省級教學團隊3個,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5 加強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考量,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必須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校企共建、功能互補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已經成為高職學生能力培養的主要陣地,成為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物化條件。

示范項目建設要求實習實訓基地必須適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打破傳統的立足學科系統和單一課程設計、以單項技能操作單元的實訓基地建設理念,以完整的崗位工作實景為標準,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建設校內校外互補充的生產性專業實訓基地,滿足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實施需要,滿足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要求,滿足學生頂崗實習需要。例如:我院以示范建設項目為引領,以先進建設理念為指導,共建成81個校內專業實訓基地和4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其中有的基地被確定為西安市公共實訓基地,有的被確定為鐵道部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示范建設項目“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建設”,其功能融專業教學、崗位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四個功能”為一體,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基地建設新機制。建設期內,西安市政府投入1535萬元專項經費支持項目建設,被列為西安市軌道交通職教集團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西安市地鐵公司將其列為西安市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基地。基地主要設備崗位工作設定和工作過程、作業標準和生產環境同西安地鐵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基地在滿足學生教學和企業員工培訓需要的同時,還承擔城市軌道交通行業8大工種職業技能鑒定任務,每年培訓職工達3000人次以上。2010年,該基地被列為成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的國家級示范性實訓基地。

6 提升了學院的整體管理水平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與高職教育提高質量的雙重課題下,提高管理水平已成為高職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因素。

示范院校建設實質是系統的教育教學改革工程,具有系統性、全面性、開放性、基礎性和創新性特點。示范項目建設既對傳統的高職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又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為創新高職建設院校管理體制、機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示范建設項目將政府、行業企業和建設院校聯系在一起,突出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開放辦學,必然要求學院的學生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監督與評價制度、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等各項制度進行相應的配套改革。因此,高職學院進行全面的體制與制度改革,既有來自外部的改革要求,又有來自內部的改革動力。在示范建設的過程中,突出了服務學生、服務經濟社會的管理理念和保障機制的健全,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高職院校有限辦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學院的整體管理水平得到較大的提升,引領內涵建設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7 培養了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要由社會和市場來檢驗,也就是社會和市場對學校和學生的認可程度。最能說明社會認可程度的指標,就是高職院校的就業率。高職學院通過示范建設促進了內涵建設,提高了教學質量,培養出了社會和企業需要的“過得硬、用得上、技能強、素質高”的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高。近年來,示范建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大都在98%左右。數據咨詢公司麥可思的《2010大學生就業報告》稱:全國示范性高職院校2009屆畢業生的就業率(88.1%),已經不低于非“211”本科院校(87.4%),高于非示范院校(84.3%)。近三年,陜西所有國家級、省級示范性高職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全部達到95%以上。高就業率反過來又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報考高職學院,使得示范建設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得以提高,形成了示范建設院校招生就業勢頭兩旺的良性循環。

總之,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以項目建設為承載和依托,通過示范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內涵建設,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實現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2006,11,16.

[2]許德寬.試論全面質量管理與高職院校的內涵發展.教育與職業,2008,(12).

篇10

關鍵詞 民辦高職 開放式 校內 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1 開放式校內實訓基地的內涵

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需要在開放的環境下完成。校內實訓基地相對于校外實訓基地,更便于實踐教學組織和管理。但它與生產實際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傳統的校內實訓基地在承接學生實訓任務時具有時間上、空間上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而且大多利用率不高,資源閑置。

要使實踐教學不落伍,學生實踐能力更適應市場需求,實現實訓基地可持續發展。實訓基地就必須實行開放性建設原則。開放式校內實訓教學體系是指學生能夠根據教學基本要求和個人意愿靈活選擇實訓時間、實訓內容,在實訓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在實訓室自主實驗,從而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①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資源,地域相同的高職院校內部實訓基地建設,可考慮各自突出自身特色,實現資源相互共享和互補的原則。同時還可以向社會開放,為社會提供多方位的服務,包括與企業合作辦學,為企業培訓員工,為社會培訓技能型人才、推廣新技術或直接完成某些技術服務項目。開放式實訓教學體系還應該成為社會對訂單式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保障平臺。校內實訓基地為達到實訓的真實性和針對性,在保證實踐教學的前提下,應積極完善生產功能,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反輔實訓設施建設,形成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

2 民辦高職開放式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2.1 民辦高職學生特點

民辦高職學生生源為二類專科,此類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普遍對理論知識不感興趣,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較差,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對此必須通過實踐教學的任務目標驅動,促使學生動手,動腦,使其在學中做,做中學,從而增強其專業技能和學習興趣。因此,建設一個設施齊全,又能滿足學生學習、實踐要求的校內實訓基地是高職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

2.2 高職人才培養要求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人才。②

其落腳點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由于知識學習需要實踐,能力培養需要實踐,素質形成需要實踐,所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實際訓練,只有通過真實的訓練過程才能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才能真正地滿足現代企業的人才要求。因此,必須大力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2.3 傳統實踐教學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

傳統的課堂實踐教學體系只能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場地,針對規定的實訓內容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而且授課對象、教材、考核方式等方面也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屬于被動接受實驗任務,缺乏自主的選擇和實訓的真實性和針對性,只能在教師部署的實驗框架內進行實驗,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③因此,需要建設一個開放的校內實訓基地。

2.4 實訓基地建設應緊隨市場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也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其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更新換代必須與市場接軌,及時更換實訓設備,及時改善實訓場地,及時調整實訓教學內容。因此,必須把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社會發展、企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使之與行業同步,從而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適應企業崗位技能的要求。

3 民辦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1)經費來源少,由于民辦院校辦學是自負盈虧,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學生的學費和學院自籌,辦學經費較緊張。因此民辦高職對實訓基地建設也是有心無力,資金投入少,規模小,設備落后,未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特點,跟不上企業技術發展的需要。

(2)重硬件建設,輕軟件投入。缺乏創新的實訓教材和細化的實訓方案,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實訓思路上,學生通過實訓獲得的技能膚淺,為教而訓,非為用而練,缺乏實用性。

(3)實訓技師缺乏,目前民辦高職的實訓老師大多是由專任教師兼任,這些教師大都是直接從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后就直接來到高職院校任教,期間沒有到企業生產一線鍛煉,不具備相關的行業、企業工作經驗,另外,也有一部分實訓教師缺乏責任心,理論知識缺乏,對實訓課程不作深入研究。因此,導致學生實訓效果較差,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

(4)基地和設備利用率低。有的校內實訓基地資源缺乏整合,學校、專業之間各自為陣,加上實訓設備的兼容性差,整體實訓基地的利用率較低。

(5)缺乏規范完善的實訓安全保障體系,擔心實訓過程出現安全事故,不愿放手讓學生操作,或對外開放實訓設施出現意外安全事故帶來的責任風險,客觀上制約了實訓模式的創新推進。

4 民辦高職院校開放式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民辦高校應當依靠自身力量,吸引社會資源投資教育實訓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實訓基地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充分挖掘實訓基地的教育功能和市場功能,使之成為社會教育資源共享中心和產業服務中心,從而提高實訓資源的利用率,改變高投入、低效益的局面,使校內實訓基地真正面向社會,具有開放性。因此,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應當具備5個“中心”的功能,即:

(1)實訓基地應成為學生的學習中心。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提出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④因此,為了突出實訓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就必須改變以教室為主要教學場所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實訓基地作為學生的學習、實踐的中心,讓理論為技能服務,真正融“教、學、做”為一體,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實訓基地應成為學生的創業中心。開放式實訓基地在運行管理思路上,學生可自己設計產品、制作產品,并銷售產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是設計師、又是技師同時也是銷售人員。通過在實訓基地的創業鍛煉,學生加強了自己在設計、生產、銷售、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由于有學校和相關合作企業的保駕護航,使得學生在該中心創業的風險大大降低,保證學生向老板的順利過渡,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

(3)實訓基地應成為學生的就業中心。利用開放式實訓基地,努力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市場或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緊缺人才崗位的實訓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企業職業崗位要求對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市場所急,徹底解決人才培養脫節的弊端。也為學生畢業后順利適應工作崗位要求打下堅實基礎。

(4)實訓基地應成為行業技能的鑒定中心。全方位創造條件,將實訓基地打造為職業技能資格獲取的重要平臺,成為行業和崗位準入的基礎。一方面,促使學院學生畢業取得雙證(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書),增加就業砝碼;另一方面為社會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考核提供服務,為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保證。

(5)實訓基地應成為中小企業的服務中心。實訓基地應改變傳統單純為學生實踐教學服務的建設模式,增加為行業服務的功能。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師資、場地、設備等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廠長、經理等高級管理人才、營銷和技術工人在內的專業培訓和職業技術培訓,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等提供幫助,為中小企業提供市場需求信息、行業前沿信息、人才信息、管理咨詢、法律咨詢等咨詢服務,從而推動行業的發展。

5 民辦高職開放式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探索

民辦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大多是靠自籌經費完成,但這種建設模式是很有限的,從規模、實用性和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上,很難滿足開放的要求。因此,需要聯合企業、行業協會、勞動人力資源部門進行通力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積極探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以改善辦學條件,實現實訓基地建設主體的多元化;建立實訓基地的贏利運行模式或投融資建設平臺,爭取各種社會資源的深度參與,形成實訓資源共享的良性運行機制。高職院校應當以此為思路,探索實訓基地建設的發展道路。

(1)建立校企股份合作建設模式。由學校和企業合資建立實訓工廠,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合資雙方對該公司的責任以各自出資的份額為限,雙方按各自出資額在總投入資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該公司的利潤和承擔風險。股份企業按市場化的模式運作,樹立服務意識,不斷探索贏利途徑,積極創新,強化管理,逐步拓寬市場,以保證投資人的經濟利益和人才培養目標。

(2)建立以高校為主體,企業協助支持的建設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師資,企業提供設備、資金、技師,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既可解決辦學資金的缺口,又能使企業的設備、品牌得到宣傳,使企業優先獲得優質人才,并使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條件中學習。通過各自的優勢互補,實現資源整合,達到校企共贏。

(3)依托政府、行業協會,建立教學、培訓、職業準入、技能鑒定的多功能專業培訓中心。通過政府規劃、行業協會組織、勞動人力資源部門規范、企業廣泛參與,建立以高職院校教學、實訓資源為主體,集學歷教育、技能培訓、職業準入為一體的開放式教學、培訓基地。實訓基地服務于教學,并根據行業協會提供的信息,對社會開展各種技能培訓工作,包括崗前培訓、定向委托培訓、技能提升、技能鑒定等,承擔起行業企業人力資源的基礎培養工作,形成行業高技術人才和普通勞動力資源可持續輸送的良性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人力資源供需兩難的矛盾,促使實訓基地的工作常態化,實訓資源的利用最大化。

(4)建立市場導向的技術服務與產品研發工作室模式。為了讓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并為中小企業搭建技術服務和產品研發平臺,可在校內實訓基地中建立工作室,使之成為中小企業的后臺服務和研發中心。工作室由高校教師、技師、學生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成。工作室即可承擔服務和研發任務,包括產品設計、技術咨詢、軟件開發、品質公關等,又可承擔教學實訓任務。經營方式實行工作室主任負責制,由工作室統一對外承接服務外包,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實訓。

(5)建立全員參與的校辦實訓工廠。由學校、專業教師、技師、工人、學生(動態)共同持股校辦實訓工廠。工廠既是實訓場所,又是生產場所。拿到訂單后,相關教師、技師、學生,全程全面參與,實現效益后由學校、參與教師、技師、工人、學生按要求共同分配。通過這種模式的建立,使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客觀上也會調動所有參與人員的積極性,解決實訓資源閑置、參與人員干勁不足、主人翁意識淡薄的弊端;也能使學生盡早適應社會工作崗位要求,培養、鍛煉學生真實環境下的綜合技能;還能使教師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逐步成長為能“文”能“武”的雙師型教師。

(6)建立高校實訓基地聯盟。由教育管理部門,整合同一地域高職院校的實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以減少重復建設,節約資金和場地,使民辦高職院校有限的資源能有效利用。

以上多種模式的實訓基地建設,將會促使社會各種資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建設中來,也能夠充分改變高校關門辦學的傳統思維,真正使高校實訓基地成為一個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大課堂。

6 結語

構建開放式校內實訓基地是現代民辦高職院校建設實訓基地、走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也是高職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因此要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各自優勢,集中社會力量,深度融合,為培養、培訓高技能技術人才提供多功能、全方位、開放式的服務平臺,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進步。筆者希望以此為切入點提出改革思路,與同仁共同探索,促進中國高職教育的全面發展。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