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哲學基礎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8: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理學的哲學基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理學的哲學基礎

篇1

關鍵詞:腦出血;心理特征;護理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約占全部腦率中的20%~30%,發(fā)生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有關,即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年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緒激動,脖頸用力時突然發(fā)病,早期死亡率很高,約有半數(shù)患者于發(fā)病數(shù)月內死亡,幸存者中多數(shù)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后遺癥,具有高發(fā)病齡、高死亡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而急性期患者在經(jīng)歷對疾病不可預知的茫然到接受疾病的狀態(tài),要經(jīng)歷一個較長而痛苦的心理歷程。過重的心理負擔會導致病情的惡化和愈后的療效,因此調整患者心理情緒對于愈后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

心理護理就是在護理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以良好的護患關系為基礎,通過與患者的相互交流,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和行為,為治療和康復提供最佳的心理環(huán)境。有調查發(fā)現(xiàn)有70%以上患者在患病后對突發(fā)疾病的嚴重后果尚未適應,很難面對現(xiàn)實,對自己目前的心理與身體健康狀況難以接受而感到不滿,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早期康復訓練,不僅可以縮短治療時間,還可以最大程度的促進功能恢復,降低致殘率。

1 腦出血急性期患者常見的心理

1.1懷疑、否認心理 患者病情發(fā)展急促,多在幾小時內呈進行性加重,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表現(xiàn)如失語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從而不能接受這一事實,持否認或懷疑的態(tài)度,懷疑診斷有誤,否認自己患病,拒絕接受住院治療,心存幻想,不愿面對自己的疾病。

1.2焦慮恐懼心理 腦出血大多突然發(fā)病,并且常會造成肢體語言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肢體麻木,乏力,言語不清,失語,突然地變故讓患者不能立即接受,就會變得焦慮恐懼不安。

1.3悲觀失望的心理 因疾病所致喪失肢體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上很難接受而悲觀,缺乏勇氣面對現(xiàn)實,認為自己成為殘匪,人生的意義也就到此結束,對生活失去信心。

1.4憂郁疑慮心理 生病對任何人都是一種不愉快的事,有的患者擔心家庭經(jīng)濟困難,治療費用不足,或擔心疾病愈后不佳,有的年輕人擔心婚姻破裂,有的老年人擔心給子女增加負擔等都會導致抑郁心理。

1.5急躁易怒心理 患者常有較強的自尊心,生活挑剔,喜歡周圍人順從自己,稍有不隨意就極不高興或發(fā)脾氣。

1.6依賴心理 有些患者比較嬌嫩,情緒脆弱,認為他需要別人的照顧,本來自己可以做的事也讓別人干,變的被動,順從,依賴。

2 護理

心理護理作為優(yōu)質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xiàn)在護士與患者交往的舉手投足之間,即可與其他護理操作同步進行,也可作為一種護理方法單獨開展,應貫穿整個護理過程中。優(yōu)質護理服務兼顧患者身、心健康,就必須緊緊圍繞腦出血急性期病程短、變化快、預后差等特點,積極調解患者情緒、變化患者心境、安慰、鼓勵,使患者盡快接受現(xiàn)實,頑強與疾病作斗爭。

2.1加強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護士應及時進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根據(jù)患者病情及文化程度,就主要心理矛盾進行心理疏導,從而調整患者的情緒,盡快接受事實,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達到最佳效果。

2.2加強疾病知識的宣教 應指導患者和家屬了解疾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險因素和危害,告知本病的早期癥狀和就診時機,掌握康復治療知識與自我護理的方法,幫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復的因素。

2.3增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療效取決于患者的重視程度,首先用溫和的語言、熟練的操作、豐富的醫(yī)療護理知識取得患者的信賴。主動與患者談心,對于焦慮、憂郁的患者更要多安慰多鼓勵,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但要避免養(yǎng)成患者的依賴心理,影響治療效果。

篇2

關鍵詞:中學生;挫折心理;心理承受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09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57

所謂學生的挫折心理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進行各項學習活動,但是在這個學習探究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而不能克服,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無法得到滿足,很容易產生一種緊張焦慮的消極情緒。對中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途徑之一,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在面對挫折時常常會覺得情緒低落,但卻無計可施。如何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挫折心理對中學生的不良影響。

心理學上習慣將十三四歲到十七八歲的時期看作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這個時間段是學生從依賴父母和教師向獨立自主轉化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個性還不夠完善,既想獨立自主,又對他人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學生在這個年齡段內心非常敏感脆弱,遇事容易沖動;他們的情緒往往很不穩(wěn)定,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很容易使他們的情緒非常偏激;學生還沒有形成清晰的人生觀、世界觀,沒有持久的耐力等等。學生的這些心理還不夠成熟,所以當他們在F實生活中碰到不順利的事情之后,常常會感到情緒低落,手足無措。

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很容易陷入一種誤區(qū),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非常偏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過于絕對化。學生往往不考慮客觀事實,只是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一旦與自己的期望相違背,就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失衡。

2.容易以偏概全。這個時期的學生往往沒有一個長遠的眼光,他們只看重眼前的結果,總是用一時一事來評價自己或者他人,極易否定自己和他人的價值。

3.中學生很容易把事情的嚴重性無限放大。他們習慣把所有事情后果想象得過分嚴重。長期保持這種消極的思維方式極易使自己在遇到挫折時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因為自己的心理失衡出現(xiàn)自殺傾向以逃避現(xiàn)實。

挫折心理是中學生一種非常常見的消極情緒,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學生是否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除了學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外,還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對于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發(fā)展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時可能會出現(xiàn)邏輯混亂的現(xiàn)象,隨之而來的將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缺失和學習效率的降低。

所以,當中學生在面臨挫折時,自信心會明顯不足,出現(xiàn)孤獨、逃避、自卑的感覺。如果學生長時間持續(xù)遭遇挫折,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會大大降低,提高學習效率也就成為了一紙空談。

二、如何疏導中學生的挫折心理

1.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本身具有雙重性,它既有前面提到的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如果教師能夠正視這一問題,就能夠在一定條件下,成功地進行消極到積極的轉變。學校和教師都要注重加強對于中學生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做好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合理面對挫折等方面入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遇到挫折時從容面對,形成正確的挫折觀念,避免學生再次出現(xiàn)悲觀失望、焦慮不安、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的不良心理。

實際上,只有讓學生真正面對挫折,才能讓他們迅速成長起來。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針對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名言警句,用這些激勵性強的語言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比如我們常見的有:“失敗乃成功之母。”“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等等。同時,教師還可以收集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從失敗走向成功的人物的相關實例,鼓舞學生敢于直面挫折,挑戰(zhàn)自己。

2.正確歸納失敗原因,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除了環(huán)境的感染和影響,教師還要及時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主要包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舒緩學生在考試中的緊張情緒等等,幫助學生對自己失敗的原因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尋找到自己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問題,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各項學習活動中。

3.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常o學生一個宣泄不良情緒的空間。遭遇挫折的中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往往是因為處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所以,要想改變學生面對挫折的不良情緒,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情境。運動可以改善學生的情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體育鍛煉或者自己喜歡的活動來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比如打打籃球、聽聽音樂等,使學生能夠在運動中把緊張的情緒松弛下來。

篇3

【關鍵詞】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手術;麻醉

老年人從細胞、組織、器官到整個機體,以至其生理功能都與年輕人有很大不同,并可夾雜多種疾患, 對麻醉手術期的風險性較大[1]。為了探討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手術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筆者采用硬膜外阻滯加淺全身麻醉對58例該類患者進行了麻醉觀察,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58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齡60~79歲。其中膽系疾患手術22例,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手術18例,腸梗阻及結腸癌手術11例,其他手術7例。

1.2 麻醉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阻滯加淺全身麻醉方法。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置入硬膜外導管后,開放靜脈通道,經(jīng)鼻吸氧,于硬膜外腔內注入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3mL~5mL,待確定阻滯平面和麻醉深度后,進行全身麻醉誘導,并由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1~0.2)mg/kg,芬太尼(2~4)pg/kg,乳劑依托咪酯(0.1~0.3)mg/kg,阿曲可寧0.4mg/kg,同時改用面罩給100%氧氣,去氮2min后,進行氣管插管并連接麻醉呼吸機,調節(jié)潮氣量至(400~500)mL,術中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和0.75%羅哌卡因的混合液4mL~5mL。在關閉腹腔時,經(jīng)硬膜外腔導管注入嗎啡(1.0~1.5)mg或者術畢連接鎮(zhèn)痛泵出手術室,以防治術后疼痛。

1.3 觀察指標患者術前、麻醉劑、切皮、探查及術畢時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

2 結 果

本組患者在麻醉后,術前MAP和HR值有明顯下降,如以麻醉后術前的MAP和HR水平為基線值,那么MAP值在探查時有明顯降低,但在切皮和術畢則無顯著改變。術后蘇醒

3 討 論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全身多器官功能減退,代謝能力下降,對物清除作用減低以及對手術應激耐受能力較差,使得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上升。全麻僅抑制大腦皮層、邊緣系統(tǒng)和下丘腦對大腦皮層的投射系統(tǒng),而不能有效地阻斷手術區(qū)域傷害性刺激向交感神經(jīng)低級中樞的傳導,使交感神經(jīng)一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興奮,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導致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心律失常而易并發(fā)心腦血管事件,甚至導致猝死。硬膜外阻滯可阻斷腹部手術及內臟痛通過低胸段交感神經(jīng)的傳導,傷害性刺激不能傳入交感中樞,抑制了應激反應,同時阻滯交感傳出神經(jīng),使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從而降低交感神經(jīng)緊張性,減慢心率,同時擴張外周血管,減少心肌做功及氣管插管時的心血管反應[2]。為了探討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手術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筆者對58例該類患者采用了硬膜外阻滯加淺全身麻醉的方法。結果表明,術后蘇醒

總之,硬膜外阻滯加淺全身麻醉具有止痛充分、肌松度良好,充分供氧等優(yōu)點,不僅能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還可減少麻醉劑的用量,降低其對呼吸循環(huán)的毒副反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是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手術患者的有效麻醉方法。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急性心力衰竭;護理措施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中,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對于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并不同程度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其中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是其最為危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由于其導致的病情突然,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情變化快等特點,導致死亡率在40%以上[1]。因此對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有效的治療和合理及時的護理措施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分析探討了我院近年來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9例,女性9例,年齡在49~69歲,平均年齡為(54.6±2.9)歲,入院時平均舒張壓為(112.4±12.8)mmHG,收縮壓為(183.6±12.4)mmHG,GCS平均(6.6±0.4)分,腦出血類型橋腦出血10例,小腦出血12例,基底節(jié)出血46例,心電圖見心率失常13例,左室高電壓14例,束支傳導阻滯4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的診斷標準。入院時間至發(fā)病時間15min~1.2h。

1.2護理措施

1.2.1密切監(jiān)測心衰患者最早出現(xiàn)癥狀為呼吸困難,因此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現(xiàn)的無誘因呼吸困難發(fā)生時應注意可提示急性心衰的發(fā)生。護理中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變化。患者突然的出現(xiàn)煩躁,并伴有意識的模糊,神志變化常提示存在腦缺氧或者肺組織的充血水腫。應注意呼喚患者,判斷其意識情況,以便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甚至變化。另外腦出血合并心衰患者常會出現(xiàn)有效循環(huán)減少,微循環(huán)灌注嚴重不足,組織出現(xiàn)缺氧的紫紺發(fā)生,這也預示了心臟功能的衰減,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指甲、口周、四肢等末梢循環(huán)的情況。部分患者心率快慢也提示了心臟的狀態(tài),當患者咳嗽時可出現(xiàn)粉紅色的泡沫樣痰沫。一旦發(fā)現(xiàn)心律加快、“奔馬律”出現(xiàn),則提示肺水腫發(fā)生,應及時通知醫(yī)生給予正確處理[2]。

1.2.2護理患者心衰時應給與半坐臥位,降低靜脈的回心血量,將床頭抬高30度,頭可偏于一側,這有利于口腔內的分泌物及時排出,將雙下肢下垂,減少心臟的負擔[3]。

1.2.3呼吸通道護理當肺水腫發(fā)生時,肺泡內存在大量滲出液,減少了氣體的交換面積,會迅速出現(xiàn)血氧飽和度降低,因此注意給予患者氧氣吸入時給予酒精蒸汽降低肺泡液體表面的張力,減少泡沫產生,增加氣體交換的面積,同時注意及時的清理呼吸道,及時吸痰,如果痰液仍然較為粘稠,可給予生理鹽水,慶大霉素,地塞米松的霧化吸入,必要時可給予氣管切開。

1.2.4利尿、鎮(zhèn)靜藥物的應用護理心衰發(fā)作時患者由于缺氧會出現(xiàn)煩躁,適量給予鎮(zhèn)靜藥物能夠減輕煩躁,減低血量。利尿藥物可以迅速的減少回心血量,降低患者肺動脈的舒張壓,減輕患者肺水腫程度,因此給予利尿酸或速尿迅速利尿,注意觀察患者進出入量變化。嗎啡等能夠擴張患者周圍血管,迅速增加血管床的容量,還能夠抑制中樞神經(jīng),降低心臟負荷,減少煩躁,靜脈注射效果較好。

1.2.5止血帶的合理應用,患者心衰時給予止血帶肢體輪軋能夠有效地減少靜脈血的回流,減少心臟的負荷,緩解患者心衰程度,但應注意結扎時間,每肢體平均扎15分鐘,放松5分鐘[4]。

2結果

本組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7例,顱內高壓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總死亡率為13.2%,其他患者經(jīng)過密切的病情監(jiān)護,、呼吸通道、鎮(zhèn)痛、利尿等治療和護理,癥狀均得到緩解,1例出現(xiàn)肺部感染,1例出現(xiàn)尿路感染,生存患者住院14~32d,平均(16.9±2.4)d,均治愈或好轉出院。

3小結

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高血壓腦出血會伴有顱內壓的增高,從而影響了顳葉鉤回及延髓血管中樞的受壓,心臟調節(jié)出現(xiàn)障礙,常會誘發(fā)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高血壓并發(fā)心力衰竭一旦發(fā)生對患者預后較差,國外有報道稱其死亡率高達40%。對高血壓心衰護理應該從臨床出發(fā),針對其常出現(xiàn)的呼吸衰竭、神志異常、循環(huán)灌注不足、心率異常等及時嚴密監(jiān)護,重視患者的體味護理,建立順暢的呼吸通道,給予合理的鎮(zhèn)靜、利尿藥物治療及其他基礎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康復后的生存質量[5]。本文通過總結分析我院近年來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結果可以看出,高血壓腦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病情危重,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情變化快,對護理檢測及、呼吸通道、鎮(zhèn)痛、利尿等基礎護理要求較高,針對患者特殊表現(xiàn)給予密切護理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李桂花。馬玉英.硝醬鈉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合并左心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吉林醫(yī)學2009,9(30):831.

[2]丁加美.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突發(fā)心力衰竭l例護理體會[J].中華現(xiàn)代臨床護理學雜,2009,4(10):632.

[3]賴利英,劉姣,古玉梅.150飼急性左心衰竭急救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8):71.

篇5

【關鍵詞】 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心理問題;心理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3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45-01

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以下簡稱功血)是更午期婦女的常見病,應當引起關注,否則會來來嚴重的病情影響。注重個人健康和衛(wèi)生是保護身體的重要前提,并且注意全面身體調理和心理調理。其癥狀是沒有黃體形成,極少孕激素分泌,因此導致子宮內膜長期受雌激素影響,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如果發(fā)現(xiàn)必須及時治療,不能拖延。治療原則是止血、調整月經(jīng)或誘導閉經(jīng),以糾正貧血。對于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會嚴重影響健康,不但要注重病癥上的治療,更應該加強心理上的治療,這是關鍵。并且在治療過程中,結合科學理論心理知識,對患者一對一的進行指導,改善其不良的心理健康,為患者早日康復提供保障。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150例,對患者的各項要求是隨機的,其中患者年齡最大60歲,年齡最小40歲,平均年齡50歲。住院日數(shù)最長20d,最短5d,平均住院日數(shù)8d。對其工作的調查發(fā)現(xiàn),沒有工作的50例,有正常工作的100例。

2 治療方法

醫(yī)護人員對住院患者全方位的了解,不但深入研究其病癥,而且對心理問題也深入的調查,和患者進行很好的溝通,流露的都是與患者真是的情感交流,進而制定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每個患者都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

2.1 心理問題表現(xiàn) 住院患者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主要是恐懼心理,經(jīng)過對患者深入的了解,發(fā)現(xiàn)其主要的擔心是:因陰道流血不止怕危及生命,一般患者最擔心的是切除子宮。由于沒有科學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患者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的病癥,心理壓力很大,并且不愿意和別人溝通。在談話中,發(fā)現(xiàn)患者表情恐懼,變化無常,情緒紊亂,不能與人正常的交流愉快的話題,經(jīng)常談論自己的病情。焦慮心理也是通病,表現(xiàn)在失眠多夢,沒有很好的睡眠,對自己的病情嚴重夸大,以至于影響愉悅的心情,對人生失去興趣,做事時經(jīng)常焦慮。其中有一項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其角色行為沖突:100例均為上班族,不但有繁重的工作任務,而且還要負其家庭主婦的重擔。由于在生活中,負責的任務很多,不能專心到醫(yī)院治療。

3 心理防護措施

3.1 與患者交朋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心理預防措施的及時制定是關鍵,對不同的病人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與病人溝通時,一定要帶有感情,不能在交流過程中,表現(xiàn)的不耐煩或者不關心,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把患者當做朋友一樣關心。醫(yī)護人員必須具備基本醫(yī)德,同情患者,不能對患者產生厭惡情緒,在患者面前始終帶有微笑,留下好的印象是關鍵,能讓患者產生良好心態(tài)。與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當患者有問題提出時,要及時的進行溝通,給患者解決心理困惑,進而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大大減低了恐懼的心理。

3.2 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 醫(yī)護人員應當讓患者有問題時,及時的進行溝通,與患者交朋友談心,讓患者表達內心的想法,通過一些專業(yè)心理知識,增進之間的感情交流。在患者表達內心情感時,一定要專心聽,不能三心二意的,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發(fā)揮自身的最大優(yōu)勢,一切出發(fā)點要以患者為中心,在工作時間,一起利益都是圍繞患者的病情的,盡量讓其早日康復。

3.3 心理疏導 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通過交流,把正確觀念傳達給患者,隱性中讓患者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是治療的最好手段,很多癌癥患者由于具備強大的內心世界,最終,病情得到控制。給患者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是重中之重,使其建立正確意識。并且講解專業(yè)性理論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給患者建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消除其對性激素治療的恐懼心理,怕致癌、發(fā)胖或影響今后月經(jīng)等。

3.4 鼓勵家屬給予愛的表達 家屬的關心是患者的依靠,由于病人在患病期間,心理素質不好,常常會因為小事想不通,如果家屬不對其表現(xiàn)極其的關心,患者會增加心理負擔,更加的焦慮,對人生失去信心,會懷疑病情是不是特別的嚴重。由此可見,家屬對患者的關心一定要全部表達出來,給患者提供巨大的安慰。

3.5 出院指導 出院指導是提前讓患者恢復健康的主要途徑,醫(yī)護人員要全方位提供養(yǎng)病注意的事項,對生活細節(jié)要加以囑咐,同時,也讓患者消除恐懼的心理,很多患者擔心出院的療養(yǎng)方法,害怕由于不當?shù)寞燄B(yǎng)方式,加重病情,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嚴重損害。出院指導是每個醫(yī)護人員必須認真做的一件事,有效的給患者提供科學治療方式。告之其科室熱線電話及專家門診日期,便于患者咨詢。

4 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通過心理護理,在認知上、情感上、行為上都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其中148例患者好轉出院,好轉率達99%,2例患者最終接受手術治療痊愈出院。

5 討論

在治療過程中,結合理論科學知識,通過對患者實際的調查制定符合每一位患者的治療方案。加強與患者的通溝通是心理治療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溝通,與患者建立感情,進而在交流過程中,傳輸正確意識。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認真講解其病癥的專業(yè)治療手段,給其留下好的印象,尤其是專業(yè)知識的印象,在交流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對患者提出的每個問題都要認真回答,不能說自己不了解,必須讓患者對專業(yè)技術放心,否則會誤認為治療方法沒有效果,產生心理壓力。進行必要的認知干預和心理疏導,消除不必要的擔心和過高的期待心理,配合治療,是預防和治療成功的關鍵。[3]

故治療本疾病時,一定要注重患者心理問題,對不同的患者進行不同的治療方案,深入了解病人的全面情況是關鍵。制定治療方案時,首先要了解病人狀態(tài),對患者不能以醫(yī)生的身份進入治療,盡量運用各種方法,讓患者感受到親情。在治療過程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開拓創(chuàng)新更好的治療手段,減輕病人受痛苦疾病的煎熬,為患者帶來美好的明天,使其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 戴曉陽,佟術艷.心理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06):119-142.

篇6

【關鍵詞】 心血管內科;感染危險因素;處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4.208

現(xiàn)如今, 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上升, 對于人們的生活健康有著嚴重的威脅作用, 同時心血管疾病不僅僅可以引發(fā)一系列的并發(fā)癥, 同時對于患者的器官也有著一定的損害作用[1, 2]。本院通過對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常見感染危險因素進行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200例心血管內科感染患者設為觀察組, 男120例(60%), 女80例(40%), 病程20~83歲, 平均年齡(18.6±3.1)歲。病程1.8~30年, 平均病程(11.9±2.6)年。選取200例同期收治的沒有感染的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資料, 將其作為對照組, 對照組中, 男130例(65%), 女70例(35%), 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為(18.2±2.6)歲;病程1.5~28年, 平均病程(11.7±2.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200例心血管內科感染患者進行感染部位調查統(tǒng)計, 并對心血管內科感染率進行統(tǒng)計, 研究分析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合并癥以及抗生素使用情況, 對比分析兩組之間的差異性。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心血管內科患者的感染率為8%, 大于本院心血管疾病的平均感染率5%。心內科患者感染部位情況:心血管內科患者最主要的感染危險因素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胃腸道感染, 最后是皮膚軟組織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占45%, 上呼吸感染患者占23%,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占14%, 胃腸道患者感染患者占11%, 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占7%。具體見表1。兩組患者感染危險因素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感染因素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yī)院感染主要是伴隨著醫(yī)院產生的一種感染, 近些年來, 伴隨著醫(yī)學科技的成熟發(fā)展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感染率逐漸增加, 不僅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 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病情, 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3]。臨床中關于心血管內科患者常見感染因素的研究較多, 研究表明, 心血管內科患者感染的因素是多樣性的, 不僅僅和自身的免疫功能有著直接性的關系, 同時也可醫(yī)療因素和社會因素有著一定的關系[4]。

本院通過研究分析心血管內科患者常見的感染危險因素及處理措施, 研究結果表明, 心血管內科患者的感染率為8%, 大于本院心血管疾病的平均感染率5%, 心血管內科患者最主要的感染危險因素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胃腸道感染, 最后是皮膚軟組織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占45%, 上呼吸感染患者占23%,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占14%, 胃腸道患者感染患者占11%, 皮膚軟組織感染患者占7%。對照組患者和觀察組患者感染因素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對于心血管內科患者感染率的控制, 要采取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并采取侵入式操作, 對于患者基礎癥狀改善以及住院時間縮短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符.試析心血管內科患者常見感染危險因素及其應對措施.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16):130-131.

[2] 吉偉青.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常見感染危險因素及對策.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4(4):118-119, 120.

[3] 王仁森.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常用見感染危險因素及處理探討.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4(11):2582-2583.

[4] 鄧名英.心血管內科患者的常見感染危險因素及處理.醫(yī)學信息, 2013(26):161-162.

篇7

一、從主體性角度對西方心理學史的透視

美國家多爾邁在討論傳統(tǒng)哲學主體性觀念的遞嬗沉浮時,曾引述加塞特的話說,“假如這個作為性根基的主體性觀念應該予以取代的話;假如有一種更深刻更確實的觀念會使它成為無效的話;那么這將意味著一種新的氣候、一個新的的開始”。這個“新的時代”便是試圖在哲學理論上注重對“主體際性”的生成及其對現(xiàn)代實踐的意蘊加以探討,并因而同時也就意味著,傳統(tǒng)哲學的“主體性”觀念在完成了它的理論使命和歷史使命之后,必然地步入了它的“黃昏”之境[1](P1)。他并進一步評述說,始自笛卡爾的傳統(tǒng)哲學的主體性觀念,本來“是一種可以避免的錯誤”,雖然它構成了“人的解放和成熟歷程中的一個階段”,但“這一階段的內在缺陷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非常明顯了”[1](P1)。

雖然多爾邁以上討論的背景,是哲學理論領域和更為廣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但是,假如我們接受多爾邁對傳統(tǒng)哲學主體性觀念的這種歷史判定,并以這種歷史判定為立足點來考察心理學,那么我們就獲得了理解西方心理學歷史的內在邏輯的一個新的視角。這是因為,正是笛卡爾意義上的這種本來“可以避免的錯誤”的主體性觀念,構成了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的理論前提,并因而為心理學提供了一個錯誤的出發(fā)點。這就決定了:心理學在它剛剛脫離哲學的懷抱而作為一門獨立的實證科學“誕生”時,就是一個“時代錯誤”的產物,是一個已經(jīng)逝去了的時代精神的某種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因而在理論上是脆弱的[2](P10-14)。所以,當被普遍證明是正確的、關于生命的科學理論的生物進化論及其思維方式向以追求“科學”為目的的心理學滲透時(美國機能心理學的產生),心理學既不能準確把握生物進化論對它的理論意蘊,也不能抵擋被曲解了的生物進化論試圖要將作為它的研究對象的人這一主體化的趨勢,從而陷入理論危機。這個危機,實質上是多爾邁據(jù)以判定傳統(tǒng)哲學主體性觀念之所以走向“衰落”的歷史理性的一個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或換一種話語方式來說,它與哲學在從其近代形式向其現(xiàn)代形式過渡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危機,在理論實質上是同一的。至少就機能主義的發(fā)展導致整個心理學理論基礎的崩潰、并因而要求它重建自己的理論基礎這個意義而言,實驗心理學又回到了馮特的時代,或更準確地說,回到了(重新)建立自己理論基礎的“誕生”的起點。但是,與哲學對這個危機的反應、即從“單子”式意識的封閉的主體性觀念向“主體際性”觀念及其理論建構的過渡相比,心理學對這個危機的反應是幼稚而魯莽的,即干脆而徹底地否定主體性,由此也“開始”了它的“一種新的氣候、一個新的時代”,即行為主義的“氣候”或“時代”。

行為主義的基本特征,是否定(人類)意識作為一個存在領域的合法性。然而,正是意識作為一個存在領域的不可還原的實在性,構成了心理學的合乎邏輯的基礎[3](P87-92)。所以,當行為主義作為心理學研究綱領,其理論邏輯被充分展開之后,必將又一次地使整個心理學的理論基礎趨于崩潰,并迫使實驗心理學重新回到華生的“革命”的起點上。至少就實驗心理學的行為主義傳統(tǒng)而言,這就是又過了半個世紀之后,以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理論家們,試圖在重新論證意識實在性的基礎上,改造或揚棄傳統(tǒng)行為主義的種種理論努力的歷史邏輯的本質之所在。事實上,伴隨著行為主義的發(fā)展、或當它陷入危機之后作為它的替代形式的,是實驗心理學內外的各種“抗議”的力量和運動。其中,對行為主義而言帶有“革命”性質的兩種力量或運動,即人本主義心理學和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逐步演化為在當代心理學中占主導地位的兩大思潮。作為對行為主義理論邏輯充分展開所導致的危機的反應,這些不同的理論思潮作為當代心理學發(fā)展趨勢,它們所表現(xiàn)出的一個共同基本特征,是向主體性的回歸。當代心理學的這種普遍的向主體性回歸的發(fā)展趨勢,不是偶然的,而具有歷史邏輯的必然性:它既表達了心理學作為關于意識的科學研究的學科本性,又體現(xiàn)著意識實在與人作為主體性存在事實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聯(lián)。

二、進化自然觀對主體的要求和拒絕

關于生物進化或自然演化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有著古老的傳統(tǒng)。它的理智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阿納克西曼德的某些睿智的洞見,并在歷史上一直作為一種思想潛流存在和流傳著。就其主導趨勢而言,前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浪漫主義進化自然觀。這種自然觀賦予包括無機世界在內的物質以某種活力和發(fā)展的傾向,認為自然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指導的,并最終于19世紀初形成了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的浪漫主義生物進化論,認為每一物種都有自我完善的先天驅力;由這種驅力所導致的獲得性性狀可以遺傳。這種形式的進化自然觀,不僅不是反主體的,它實際上以某種不甚明確的方式對主體性存在提出了一種要求。

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ctice and theory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from the future perspective of modern psychology, analys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mak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turning from separation and opposition to the combination and digestion. This new interpretation of psychology adap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關鍵詞: 心理學;理論;實踐;后現(xiàn)代主義

Key words: psychology;theory;practice;Postmodernism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4-0293-02

0 引言

心理學從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以來,很多的心理學家從自己的實踐或者經(jīng)驗中總結出富有影響力的心理學的理論,為心理學的繁榮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80年代后出現(xiàn)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對心理學的發(fā)展提出了挑戰(zhàn),后現(xiàn)代心理學開始了艱難的反思和從新審視心理學的發(fā)展,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應用的關系也備受關注題。本文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出發(fā)對心理學理論和實踐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1 哲學理論與實踐關系

哲學的理論與實踐觀主要體現(xiàn)在的真理觀上,實踐觀點是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哲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的顯著特征。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二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彼岸性。關于思維——離開實踐的思維——的現(xiàn)實性或非現(xiàn)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jīng)院哲學的問題。在這里馬克思不僅把實踐看成是真理的標準,而且看成是真理的前提。理論是思維的一種結果,理論是人的精神財富,理論可以用價值來衡量,思維是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因此對理論和思維的關系可以總結如下: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是理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實踐對理論起決定作用,理論必須與實踐緊密的結合,理論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為實踐服務,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在理論與實踐關系上顛覆了理論哲學或者舊的形而上學的傳統(tǒng),將實踐放在了首位,將實踐和理論的統(tǒng)一建立在了實踐的基礎上,可見理論和實踐有同根性,另一方面也承認理論和實踐的區(qū)別。

對實踐和理論關系的正確把握對心理學發(fā)展的影響是意義深遠的。心理學的理論發(fā)展一直深受哲學發(fā)展的影響,這一點只從心理學的獨立就可窺見一斑。作為心理學的母體—哲學,對心理學理論的研究、建立和發(fā)展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實踐哲學無疑是哲學發(fā)展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多脫離了哲學思想的心理學理論也在逐漸告別失去自己曾經(jīng)輝煌的時代,給后人留下更多的反思。曾經(jīng)很具有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學從宏觀上看同哲學是根本對立的,也是根本錯誤的,因為它根植在唯心主義、非理性主義、神秘主義的思想土壤中,當然這并不是否認精神分析學對心理學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后現(xiàn)代心理學作為一種新的心理學思想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筆者在后現(xiàn)代心理學發(fā)展中看到了對實踐哲學的更加準確的解讀和詮釋,個人認為這也是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能被人們接受認可和未來能發(fā)展壯大和對心理學發(fā)展做出潛在貢獻的原因之一。

2 后現(xiàn)代心理學視野下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2.1 后現(xiàn)代主義更加注重理論的實踐應用性 哲學的核心是實踐,更強調時間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沒有絕對理論只有相對的理論。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對現(xiàn)代心理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進行重構,通過消解現(xiàn)代心理學中絕對的“中心”,主張人應該尊重自然,提倡多角度視角看問題,認為研究問題可以多種方法,反對了為科學主義,實證主義。我國學者趙家祥曾經(jīng)提出對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是十分復雜的,如果把這種復雜的聯(lián)系簡單化,就可能產生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片面強調理論的重要性、輕視實踐經(jīng)驗的教條主義傾向,另一種是片面強點實踐的重要性、忽視或不能全面理解理論對實踐的能動作用的唯實踐主義傾向。

現(xiàn)代心理學的個體主義取向必將導致追求心理學的自然科學化的必然結果,自然現(xiàn)象是不因為社會文化的變遷而變化的,但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人本質上就具有社會性,受制于所在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文化,同時又具有能動性,那么把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道路沿用于心理學無疑是不合理的,用客觀量化的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無法真實地反映人的心理。現(xiàn)代心理學的發(fā)展實際最終必然導向了惟實踐主義的錯誤理論與實踐觀。

后現(xiàn)代主義研究者的形象由原來的置外的、沉思的、不動感情的觀察者轉向積極主動參與的、更富解釋的探索者;研究方式由注重歸納推論和試驗研究轉向注重語義分析和協(xié)商對話;有價值中立、人為機器的立場轉向價值負荷、人性復歸的立場;這種轉變使心理學研究的結果理論更具有實踐應用性。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關注理論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對現(xiàn)實問題的適應與解決,強烈要求恢復心理學應用知識的合法地位,強調心理學的生命力在于實際應用,認為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處于象牙塔之上的傳統(tǒng)心理學終將失去市場和存在的價值。后現(xiàn)代主義反對將心理學歸為自然科學,強調心理學的邊緣性、交叉性和中間性學科定位。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更加關注心理學的實踐性。

2.2 理論的不惟一性和多元性 由于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社會性,后現(xiàn)代主義因為對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反思和批判,后現(xiàn)代主義認為理論不是唯一的應該是多元的。在科學主義視野中,理論是理性思維運用科學方法對客觀現(xiàn)實進行抽象與概括的結果,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反映。雖然事物與現(xiàn)象是千差萬別的,但其本質只有一個。后現(xiàn)代主義則認為,事物的本質不過是關于此物的見解,理論不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應,任何理論都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在一定的框架中去解釋,因此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概念體系和解釋框架,在各自的體系內都能有效的解釋世界,不存在惟一有效的解釋。每一位研究者在從事各自的研究時,都應該考慮這項研究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及環(huán)境因素:選擇這一課題的根據(jù)何在?它所含蓋的范圍?他要證實和支持什么?又要阻止和反對什么?對后現(xiàn)代學者而言,對自己及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的反省是至關重要的。真正普遍性的理論取決于心理學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發(fā)展,取決于心理學理論自身的發(fā)展,筆者個人認為理論的多樣化是理論統(tǒng)一發(fā)展的一條必由之路。

2.3 理論是實踐和實踐中包含著理論 后現(xiàn)代主義認為本質主義視野下理論是理性思維的結果和實踐是感性活動的絕對劃分是一種錯誤,理論和實踐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正如瑞安所言:所有理論要么是它所描述的過去實踐的理論,要么只想未來的實踐理論,而且理論本身就是一種實踐。理論本身是另外一種實踐的形式,所有的心理理論來源于心理實踐活動,同時既然的哲學是實踐的哲學觀,那么理論可以理解為一種實踐。

心理實踐活動因為實踐的主體是人,那么不存在沒有理論的個人,我們任何人在實踐活動都是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只不過這個理論是“個人理論”,這種“個人理論”體現(xiàn)在個人對同一理論的不同的理解;體現(xiàn)在個人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jīng)驗的不同;個人本身的差異性,那么實踐主體本身有個人理論進行指導,因此不存在脫離了心理理論的實踐活動,可以說實踐本身是理論的實踐。

3 后現(xiàn)代心理學視野中理論與實踐關系對心理學發(fā)展的價值

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視野中理論和實踐應用的關系相比以往的分離和對立,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彌合和消解。這種新的關系有利于心理學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的結合,有利于心理學理論走下高高的殿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任何事物發(fā)展都有一個界限,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也需要不斷的完善,后現(xiàn)代主義心理學需要從現(xiàn)代心理學發(fā)展中吸取合理的東西,不斷發(fā)展自己,一味的拋棄和否定必將導致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

同時后現(xiàn)代主義視野下心理理論和實踐關系的把握時不能忽視對心理學學科理論體系的研究和建構,任何學科發(fā)展都有基本的理論,我們不能因為強調實踐而忽視對元理論的研究。

這種理論和實踐的新解釋為心理學研究開辟了新的思路和視角,心理學開始從社會文化、實踐關系角度去分析原有很多概念和觀點,對克服心理學方法論上的個體主義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心理學不斷趨向自然科學化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促進心理學向更加接近社會、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祖兵.教育理論與實踐:后現(xiàn)代的檢視.高等教育研究, 2006,(4).

[2]殷明耀.實踐唯物視野中的理論與實踐關系三題.廣東大學學報,2007,(8).

[3]趙家祥.理論與實踐關系的復雜性思考.北京大學學報, 2005,(1).

[4]陳雪,孫迎,王國芳.后現(xiàn)代思潮影響下的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三種新取向.心理研究,2008,(01).

[5]王躍勇.對今年來學術界關于理論與實踐之間關系研究述評.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1).

[6]高峰強.后現(xiàn)代注意理論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報告,2004,(1).

篇9

一、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發(fā)展的主要階段

所謂方法論是科學家在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研究工作的模式,庫恩(T.S.Kuhn)稱其為“范式”[2](P167)。自科學心理學誕生以來,研究方法論大致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發(fā)展階段:

1.構造主義的自我觀察的方法——對經(jīng)驗的主觀主義研究方法論

以馮特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直接經(jīng)驗。所謂直接經(jīng)驗是與間接經(jīng)驗相對而言的,前者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動,是意識的基本要素;而后者只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而非經(jīng)驗本身。在馮特看來,心理學既然是一門關于研究人的經(jīng)驗的科學,因而心理學的方法必定是研究如何觀察這種直接經(jīng)驗。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自己才能觀察到自身所體驗的經(jīng)驗,所以心理學的方法必然只能是采用自我觀察的手段(亦稱內省法,Introspection)[3](P273)。心理學研究的這一觀點和方法論思想在馮特的學生鐵欽納(E.B.Titchener)的工作中發(fā)展到了極端的程度,他認為只有訓練有素的自我觀察者才能作為心理學研究的被試。

這種研究心理學的方法論及其所使用的研究技術受到了許多批評。因為內省法只強調以被試、而且一定是需經(jīng)嚴格訓練的被試的自我觀察報告為依據(jù),其結果不僅無法達到一致,而且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觀和偏見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消極的影響往往就是他們所規(guī)定的訓練產生的。此外,他們還力圖排斥同時期出現(xiàn)的其他一些心理學研究方法,例如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研究方法、動物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等。這就使得自我觀察法不可能得以更新和發(fā)展,其結果則必然被新的研究方法論所取代。

2.機能主義的多樣化研究方法——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心理學研究方法論

構造主義心理學只對直接經(jīng)驗進行自我觀察式的研究,因而不能現(xiàn)實地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是如何發(fā)生、發(fā)展和相互作用的,也不能真正解決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的各種心理問題。在它受到批評的同時,先后在西歐和美國產生了機能主義心理學。以詹姆斯(W.James)為先驅的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們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意識的功能,強調心理學在人類實踐中的應用,主張心理學不僅應該研究正常的成人,而且還要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個體差異和變態(tài)心理等課題。在研究方法上,他們采用了描述法、問卷法、心理測驗法和生理實驗法等。雖然機能主義心理學并沒有完全放棄內省法,但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中強調了方法上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重視心理活動在操作過程中的特點與規(guī)律,探討心理與生理的關系和環(huán)境對心理的影響。機能主義心理學通過采用多種多樣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彌補了內省法的不足之處,而且推動了心理學向更為廣泛的領域發(fā)展,為生理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動物心理學、兒童心理學、心理測量學、教育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心理咨詢和臨床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到來打開了大門。

3.行為主義的極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以操作主義為方法論基礎

由華生(John.B.Watson)所開創(chuàng),后為斯金納(B.F.Skin-ner)所發(fā)展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基本上完全否定了對意識的研究,堅持只有能被觀察到的、可予以客觀記錄和定量化的行為才符合心理學研究對象的標準和原則。這在實質上就是把布里奇曼(P.W.Bridgman)在物理學中所倡導的操作主義觀點作為心理學的方法論基礎,并以此指導心理學的研究。

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對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一種反叛,在方法論上繼承和發(fā)展了機能主義心理學重視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的原則,徹底拋棄了對意識的內省式研究方法,提出了SR的研究模式,并最終成為一種“沒有頭腦的心理學”。由于行為主義在基本觀點和方法論上的極端客觀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偏見,使它無法對行為產生的心理和意識等有關人的內部過程作出完整的、客觀的和全面的解釋。但是,它所發(fā)展起來的一整套能精確控制、測定行為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還有它對環(huán)境、刺激條件以及行為反應變化的關系所作的客觀描述與精確的測量,使心理學徹底脫離了僅僅只能依靠被試的自我報告這一缺乏客觀依據(jù)的非科學狀態(tài),成為一門能為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能對人在各種條件下的行為規(guī)律進行測量、預測、控制的實用性科學。誠然,行為主義的環(huán)境決定論和機械論思想否定了心理學對人的意識和心理活動內部過程的研究,從而最終把自己推到了發(fā)展的死胡同里去,但是,它卻為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和其他一些反對機械決定論的心理學,如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4.完形主義的整體方法——以現(xiàn)象學和場論為指導的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

作為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另一個對立面,格式塔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與行為主義完全不同的一條路。格式塔心理學在康德(I.Kant)哲學的影響下,強調人的知覺的完整性和組織性,反對去尋找心理和意識中的“元素”,認為應自由、公正地描述人的直接經(jīng)驗,而人的這種直接經(jīng)驗是按原來的結構被接受的。對于這種整體的經(jīng)驗,如果強加分析、化整為零時,其原有的整體性就會被破壞。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堅持1+1>2的觀點。這在當時把心理現(xiàn)象分解成基本的組成單位的研究傾向中,能從另一個角度來強調心理活動的整體性并對其規(guī)律(如知覺的組織原則)進行研究,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貢獻。受物理學場論的影響,采用拓撲學的研究方法在格式塔心理學中獨樹一幟的是勒溫(K.Lewin),他提出的行為函數(shù):B=f(E,P)發(fā)展了對人的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的研究,推動了社會心理學中有關團體動力學研究的發(fā)展。

作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一種方法論工具,現(xiàn)象學的觀點被認為可以用于對人的主觀體驗進行科學研究,并彌補那些只注重行為的實驗數(shù)據(jù)的不足,它主張對經(jīng)驗采取自然的整體觀點,從而獲得了知覺研究的大量成果。但是,“現(xiàn)象學的方法是不容易掌握的,對于某一研究者運用這種方法是否取得成功或成功的程度也是很難判定的”[4](P524)。

5.計算機模擬與類比方法——以信息論作為主要方法論的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主要以信息加工的理論來解釋人的心理過程。計算機科學為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探索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它使過去無法“看到”的心理操作過程得以模擬和表達。認知心理學糾正了行為主義否認意識和心理可以加以研究的錯誤傾向,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對人的心理活動,主要是對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guī)律,做出了更好的描述和前所未有的揭示,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用計算機和程序軟件的操作和運行來模擬和解釋人的心理過程,確實是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個具有歷史性變革意義的進步。但是,這仍然是以機械論的觀點去研究人,把社會的人簡化為機器的人。因此,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對心理過程的研究,仍然不能完整解釋和真實反映人的實際心理活動規(guī)律。當然,要解決這一問題尚有許多困難。也許是目前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尚未達到科學心理學所需要的程度,或許未來能制造出完全類似人類的機器人,心理學家也許就能從中破譯出人類所有心理活動的秘密和規(guī)律。但是,現(xiàn)象學家休伯特指出:沒有任何脫離肉體的機器能夠賽過人類的意識,因為它缺乏每一個人所特有的那種與世界緊密結合的共同發(fā)展的特征,人工智能仍然是不能達到目的的[5](P25)。

二、科學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現(xiàn)狀與問題

縱觀心理學的發(fā)展歷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與指導思想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和演化。從研究的對象來看,從意識到行為,又回到了意識,似乎轉了個大圈子。但是,通過這一循環(huán)過程,研究方法論思想發(fā)生了質的飛躍。馮特的自我觀察報告和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有關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所確定的研究對象并沒有錯,但局限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沒有適當?shù)氖侄稳パ芯咳说膬仍谛睦磉^程,只能依賴被試的自我觀察這種原始的方法,顯然缺乏科學的依據(jù),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為主義心理學作為一個學派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它給心理科學留下的一大筆財富,即它的研究方法、儀器、測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學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著,行為主義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當今教科書里廣泛引用的內容。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在心理過程,而有關人格結構和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的研究則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王國。從這個發(fā)展歷史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技術水平基礎之上的。縱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確定的目標,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是“欲速則不達”。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fā)展研究的技術手段,若不能及時修正和調整心理學研究的目標、對象和范圍,甚至在指導思想上“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話,仍然會事與愿違。行為主義心理學就是前車之鑒。

時至今日,心理學的學派之爭已基本結束。心理學對感覺研究基本上已經(jīng)有了較一致的結論;有關知覺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層次發(fā)展;而記憶和思維的研究則側重于對信息加工過程的探索;至于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研究發(fā)展看來困難更多一些,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測量和評價方法;情緒心理學在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進行著研究,從認知、生理、環(huán)境和社會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開人類情緒之謎。關于動機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爾的驅動遞減論、勒溫的場論、麥克米蘭的成就動機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和海德、凱利以及維納的歸因理論等主要流派所占領。但以馬斯洛為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則更加強調了對人性、人的價值與人的潛能的研究,并力爭解決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馬斯洛特別強調了整體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復研究法(iterationtehnique),即以整體觀為前提,通過實驗來理解各有關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他還特別重視對個體的研究,認為一般規(guī)律不能直接推論個體的特點,而由個體的研究卻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規(guī)律。一般規(guī)律只能幫助人們去理解個體,但解決個別的問題仍需要用個案法的整體分析手段[5]。

由此可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就目前來說仍尚未達到一致的認識,適用于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各種方法論及其研究方法和技術共存于當今的心理學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個研究領域中,由不同方法論所指導的各種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時并存。首先應該說,這是正常的現(xiàn)象,也是心理學發(fā)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在對待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論問題上,就像對待任何科學一樣,不應該也不可能用單一的研究模式去人為地強制性地統(tǒng)一所有的研究工作,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實在是一種最復雜的現(xiàn)象,它有著許多不同的水平、層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現(xiàn)象,研究決不能簡單地以某一種方法去處理。但也不應該用“隨心所欲”的態(tài)度去對待。如何形成一種更加有效地運用到心理學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論,是科學心理學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科學心理學研究發(fā)展中新的方法論構建與整合

無論是否意識到,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總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論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心理學的研究同樣也不例外。心理學研究方法論決定了的研究目的所需手段的選擇。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當技術還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時,對原有的目的就必須考慮加以重新選擇,尋找某些子目標以現(xiàn)階段可實行的手段先予以解決,然后再對總的目標進行系統(tǒng)的、整體的、辯證的研究、分析和歸納。鑒于心理學的歷史經(jīng)驗,心理學家們已經(jīng)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論。例如,朱智賢等人曾提出過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構想。在其有關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的體系中,包括三個組成部分:(1)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2)心理學研究的一般科學方法論;(3)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6](P52-58)。研究心理現(xiàn)象,首先要對人的心理有一個基本的觀點,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并不能替代具體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體的研究工作不可能擺脫一定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心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已經(jīng)告訴我們,過去的許多學派,雖然曾經(jīng)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并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都由于他們在哲學方法論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為新的理論和方法論所取代。特別是在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手段時,就更有必要對人們原來習以為常的傳統(tǒng)的指導思想進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論的錯誤,彌補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類似行為主義的錯誤。同時,也能使科學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

有了正確的哲學方法論的指導,還需要形成心理學的一般科學方法論。這個問題的解決取決于科學發(fā)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備和達到的條件的制約。在經(jīng)歷了科學研究的微觀階段——分析研究之后,科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向宏觀階段——整合研究邁進的趨勢。有關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貝塔朗菲的系統(tǒng)論、香農的信息論和維納的控制論,即所謂的“老三論”。而在此之后又出現(xiàn)了所謂的“新三論”: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論、哈肯的協(xié)同理論和托姆的突變理論。所有這些理論都為現(xiàn)代科學的一般方法論提供了有用的思想。雖然這些理論并非出自心理學,但對心理學的研究工作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和指導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學派系林立、眾說紛紜的狀況,就更需要用像系統(tǒng)論那樣的思想方法,來描述和解釋人的心理這個本身就具有客觀系統(tǒng)性的研究對象。正如哲學方法論不能代替科學的具體研究那樣,這些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的思想和理論,并不能代替心理學的一般方法論指導。心理學有自己的特點和規(guī)律,需要建構符合心理學科學發(fā)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導意義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

最后是有關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與技術問題。可以說,心理學現(xiàn)在已經(jīng)涉及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領域,因此在具體研究的方法和技術上必定有相當大的差異和跨度。具體的方法是與具體的研究問題相聯(lián)系的。心理學在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幾乎運用了所有各種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理的、藥理的、臨床的、數(shù)學的方法;心理學本身又有實驗的、準實驗的、非實驗的、思維推論的各種各樣的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點和長處,但又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多層次、多元化和動態(tài)的;同時又具有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我們不僅需要在某個局部問題上對各種心理現(xiàn)象進行深入細致、微觀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以整體的、系統(tǒng)的和動態(tài)的思想理論與研究方法論,歸納和綜合各種心理現(xiàn)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學的理論和學說不能僅僅停留在一種描述性的初級水平階段,而應該是可操作的、有預測力并有控制力的。這樣才能使心理學成為一間既有自己較完整、較一致的理論,包括研究方法論的體系,又具有更為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作用和效果的現(xiàn)代科學。

【參考文獻】

[1]查普林,克拉威克.心理學的體系與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2]庫恩.必要的張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車文博.西方心理學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篇10

胡塞爾早期的描述心理學研究,主要是將布倫塔諾的經(jīng)驗描述心理學繼承性地拓展和應用到了算術領域中,通過基于經(jīng)驗事實的描述心理學分析,探究了“數(shù)”概念的表象基礎或心理起源,進而證實了其正當性與合法性。自笛卡爾以來,許多哲學家一直把具有知識確定性的數(shù)學視作嚴格科學的典范,并自覺以數(shù)學為榜樣來構建哲學。數(shù)學出身的胡塞爾,對數(shù)學有著天然的偏好,并對布倫塔諾的嚴格科學的哲學頗為青睞,但他并非要以數(shù)學為榜樣來構建哲學,而是要通過闡明純粹數(shù)學的基礎來闡明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的基礎⑥。他認為,哲學概念與數(shù)學概念的基本性質相同且具有共同基礎,弄清數(shù)學的基礎便弄清了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的基礎。數(shù)學或算術中各種數(shù)概念和關系的地位并不相同,整個算術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最終奠基于那些自身簡單且邏輯優(yōu)先的概念和關系之上,而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數(shù)”,因此算術哲學應從闡明和分析“數(shù)”的基本概念出發(fā)。依他之見,對“數(shù)”概念的分析首先要對作為普遍概念的“數(shù)”和歸屬于它之下的個別自然數(shù)概念加以區(qū)分⑦。基于這種區(qū)分,對“數(shù)”概念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對作為普遍概念的“數(shù)”的基本內涵進行分析,而這種分析在他看來只能通過借助布倫塔諾的經(jīng)驗描述心理學方法,分析我們的意識活動特別是表象活動來完成。胡塞爾不主張把“數(shù)”概念視作符號形式中所給予的東西,而是將之看作具有某種客觀性的抽象對象,但這些抽象對象又總是作為我們的表象即某種主觀之物出現(xiàn)于我們認識之中。這說明“數(shù)”概念既是自在自為的客觀之物又是在認識中被給予的主觀之物,但它們最終是從某些具體現(xiàn)象中通過抽象作用而產生的抽象表象,因而算術概念分析首先應從主觀心理方面追溯其在具體現(xiàn)象之中的直觀基礎。胡塞爾認為,以具體表象為基礎的抽象表象可分為外部抽象(外部知覺)和反思抽象(內部知覺),前者所形成的是反映外部事物的共性、關系或屬性的概念,后者所形成的是反映心理活動或自我狀態(tài)和特性的概念,“數(shù)”概念的基礎是基于內部知覺的反思抽象,因而它是心理活動或心理行為而非外部事物的共性、關系或屬性。我們欲產生抽象表象首先要以具體表象為基礎,而且要具有從具體表象的內容中分離和抽象出共同部分從而形成抽象表象之內容的能力。對“數(shù)”概念的描述心理學分析除了要首先追溯其在具體表象中的直觀基礎外,還要詳細描述抽象表象被抽象出來的具體過程。他認為,“數(shù)”概念的直觀基礎是“個別地自為地被給予的、并以集合的方式被把握在一起的客體的全體”⑧。此處的客體即是表象內容或表象內容的一部分。他把作為“數(shù)”概念的直觀基礎的表象稱為集合表象,即當我們擁有它們之時我們可以用“一些東西”來對它們加以命名。集合表象的重要特征是,被集合起來的各客體可以完全隨意,即它與元素自身的性質毫無關系。但集合表象之中除了具有元素之外,還具有一個超出諸元素但能將諸元素結合起來的聯(lián)結,稱為“集合聯(lián)系”,實際即元素之間的關系,且作為共同點構成抽象的基礎。胡塞爾根據(jù)布倫塔諾的物理現(xiàn)象與心理現(xiàn)象的區(qū)分,區(qū)分出兩類關系即原始關系和心理關系。原始關系對應著物理現(xiàn)象,即非意向地包含其基本部分的那些關系,其基本部分完全是根據(jù)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的;心理關系對應著心理現(xiàn)象,即意向地包含其基本部分的那些關系,其內容只是由于我們的心理活動才聯(lián)系在一起。他認為,集合聯(lián)系作為把諸元素集合起來的集合行為屬于心理關系,在語言中用“和”來表示,因而對它的抽象只能是反思抽象。在對集合聯(lián)系進行反思抽象的過程中,某些作為“一”或“某物”的個別內容并沒有消失,而是在集合聯(lián)系中仍然被給予,只是我們未予以特別注意而已。因此,“數(shù)”概念的基本內涵是由“集合聯(lián)系”(“和”)與“某物”(“一”)兩個概念構成的。胡塞爾獨辟蹊徑地運用描述心理學的方法和理念對“數(shù)”概念的基本內涵進行了闡釋和分析,從而對描述心理學進行了早期接觸和研究,但他的描述心理學觀點并未根本突破布倫塔諾的經(jīng)驗描述心理學理論框架,甚至兩者所存在的問題都基本一致,即混淆了主觀之物與客觀之物。布倫塔諾因執(zhí)著于物理現(xiàn)象與心理現(xiàn)象的區(qū)分,而沒有對意識內容和意識對象明確區(qū)分,以致把意識內容誤認為物理現(xiàn)象而排除在心理學研究大門之外。胡塞爾則把客觀的作為意識對象的集合聯(lián)系與主觀的作為意識活動的集合行為等同起來,從而混淆了客觀靜止之物與主觀活動之物⑨。此外,他的“心理關系”也曖昧不清,既可被理解為一種心理實在,又可被理解為某種理想的普遍統(tǒng)一⑩。這充分反映出胡塞爾在算術哲學階段對描述心理學的認識和研究尚不成熟,也為其后來描述心理學的根本突破提供了動力。

二、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的提出

胡塞爾自其《算術哲學》遭到批評之后經(jīng)過數(shù)年反思,認識到布倫塔諾的意向結構模型存在嚴重不足,通過對其改造進而提出了一種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布倫塔諾以是否具有“意向內存性”(inten-tional inexistence)為根本標準對心理現(xiàn)象與物理現(xiàn)象作了嚴格區(qū)分,認為心理現(xiàn)象具有對象的意向內存性,總是指向或關涉某個對象或內容,并且這個對象或內容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內在世界,而物理現(xiàn)象總是自給自足地自己包含著自己,不包含任何其他事物于其內。他通過意向性提出了自己的意向結構模型,涉及意識活動、意識內容和意識對象三部分。但他的意向結構模型存在模糊不清之處,認為意識活動是指各種心理的活動或動作,意識內容是指意識活動所涉及的各種對象,這便混淆了意識內容與意識對象的界限,以致兩者在他那里可以等同和互換使用。事實上,布倫塔諾因過于專注把心理現(xiàn)象與物理現(xiàn)象區(qū)分開來,而忽視了意識內容與意識對象的區(qū)分,并且認為意識內容和意識對象都不是心理現(xiàn)象本身而是物理現(xiàn)象,只有意識活動才是心理現(xiàn)象。這便把原本屬于心理現(xiàn)象的意識內容等同于屬于物理現(xiàn)象的意識對象而將之排除于心理學研究范圍之外。胡塞爾充分認識到布倫塔諾的不足,認為意識活動經(jīng)驗的內容與超越心靈實體的意識對象具有根本不同的屬性特征。當我們從不同角度或在不同條件下觀看某個對象時,我們意識活動之中所產生的意識內容是大不相同的。例如,當我們翻轉某個精品盒觀賞時,我們所看到的是盒子的不同側面,我們明白我們在不同的知覺活動或知覺行為中所看到的是同一個對象,但在我們意識中所產生的經(jīng)驗內容則會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變化多樣。再如,就聽某場音樂會而言,我們可以端坐在音樂廳里收聽,也可以站在音樂廳外面隔著墻壁收聽,但無論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的聽覺多么不同,我們都深信我們自己所聽到的是同一場音樂會。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是某個盒子而非某些視覺,我們所收聽的是某場音樂而非某些聽覺。胡塞爾認為,意識對象并非是意識活動內部用來代替所指涉對象的替代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識對象與外部現(xiàn)實事物實際是一回事,并不存在意識對象或意向對象之外的物自體,意識活動所指向或意向的就是外部世界的現(xiàn)實事物。但意向對象在我們腦海當中是個什么狀況,則取決于我們以什么樣的意向方式去對待。例如,詩人審美意向中的花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花鳥,而科學家判斷意向中的花鳥則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花鳥,盡管詩人與科學家所意向的是相同的對象,但因意向方式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意識內容。這也足以說明,意識內容與意識對象不是一回事。胡塞爾在對意識內容和意識對象作了明確區(qū)分后,進一步對布倫塔諾關于心理現(xiàn)象與物理現(xiàn)象的分類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布倫塔諾所謂的心理現(xiàn)象并未囊括全部的心理現(xiàn)象,而在其所謂的物理現(xiàn)象中實則包含了很大部分的心理現(xiàn)象。布倫塔諾僅把意識活動視作心理現(xiàn)象,而把主觀的意識內容等同于客觀的意識對象劃入了物理現(xiàn)象范疇,從而縮小了心理現(xiàn)象的概念范疇。針對布倫塔諾意向結構模型的不足,胡塞爾提出了一種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并以聽音樂為例做了說明。對音樂的聽是意識活動,所聽到的音樂是意識內容,聽所指向的音樂是意識對象,其中意識活動和意識內容都屬于心理現(xiàn)象范疇,意識對象屬于物理現(xiàn)象范疇。意識活動、意識內容和意識對象構成了人類心理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意識活動根據(jù)意向關系總體上可分為客體化意動和非客體化意動,前者是指具有構造對象能力的意動,包括表象和判斷等意動,后者是指不具有構造對象能力的意動,包括情感、欲求和意愿等意動,并且后者以前者為基礎;意識內容嚴格意義上是內在于心靈和私人的瑏瑡,由個人意向方式所決定;意識對象在現(xiàn)實世界中是否真實存在與知覺經(jīng)驗的本質并不相干,因而虛構的人物、荒謬的觀念等實際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成為意識的意向對象。胡塞爾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的提出,為其本質描述心理學的創(chuàng)建奠定了基礎。四、本質描述心理學胡塞爾以新的意向結構模型為基礎,突破和推進了布倫塔諾的描述心理學,提出了本質描述心理學。他把描述心理學重新界定為主體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fā)對其內心中所顯現(xiàn)的普遍“觀念之物”進行直觀描述的本質科學瑏瑢,并規(guī)定其具體任務是通過本質直觀描述性地探究由意識活動和意識內容所構成的心理現(xiàn)象的本質種屬和復合形式,故被稱為“本質描述心理學”。他站在人文科學的基本立場上確立了描述心理學的基礎地位,指出了描述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具體心理經(jīng)驗之外的普遍觀念之物,并主張運用本質直觀的描述方法加以研究,最終把描述心理學打造成一門嚴格精密的本質科學。

(一)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觀

胡塞爾與布倫塔諾一樣,主張心理學總體上包括描述心理學與發(fā)生心理學兩部分。描述心理學致力于根據(jù)自我體驗無先見地描述自身顯現(xiàn)的現(xiàn)象,只對那些直接給予的東西感興趣,而不關心那些關于各種現(xiàn)象起源的理論,也不關心所予現(xiàn)象在自身之外可能意味著什么以及它可能對什么有效瑏瑣;發(fā)生心理學則致力于通過假設驗證在生理過程和物理過程中尋求心理發(fā)生、演變和消失的原因機制,主張以心理事實的因果確定性為基礎去發(fā)現(xiàn)那些正確判斷特定心理事實賴以發(fā)生的法則,而且往往會把因果說明的結果與直接所予的現(xiàn)象混淆在一起瑏瑤。胡塞爾認為,描述心理學所堅持的是心理學的人文科學觀,而發(fā)生心理學所堅持的是心理學的自然科學觀,科學立場的不同導致它們在研究目標和研究方式上大相徑庭。胡塞爾曾明確指出發(fā)生心理學是“一門闡釋性的自然科學”瑏瑥。他雖未明確提出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立場,但其描述心理學中卻透露出嚴格的人文科學理念瑏瑦,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他認為描述心理學屬于哲學體系范疇,旨在澄清純粹邏輯的基本觀念并因此成為這種邏輯的哲學補充。其次,他認為描述心理學是一門對心理經(jīng)驗之外的普遍觀念之物進行直觀描述的本質科學,不涉及任何形而上學的先在假設,也不包含任何經(jīng)驗論傳統(tǒng)中的現(xiàn)象主義理論。可以說,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立場具有無前提性。最后,他主張描述心理學堅持“面向實事本身”的描述精神,既反對把心理世界視為物理世界的客觀主義立場,也反對把物理世界視為寓居于心理世界之中的主觀主義立場。胡塞爾站在人文科學的基本立場上確立了描述心理學的基礎地位,認為描述心理學不僅與邏輯學等其他學科相比處于基礎地位,而且相對于發(fā)生心理學更是處于優(yōu)先和基礎地位。描述心理學可以獨立于發(fā)生心理學開展研究,但發(fā)生心理學必須建立在描述心理學基礎之上才可以開展研究,描述心理學是發(fā)生心理學的必要準備和前提。正如他所指出:“心理學必須根據(jù)自我體驗(或意識內容)的本質種類和復合形式來———描述地———研究這些自我體驗(或意識內容),然后才能———發(fā)生地———探尋它們的產生與消亡、它們的構造和改造的因果形式與規(guī)律。”

(二)描述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胡塞爾所提出的意向結構模型,把意識內容與意識對象作了明確區(qū)分,并把意識活動與意識內容歸為心理現(xiàn)象,而把意識對象歸為物理現(xiàn)象。在此基礎上,他對心理現(xiàn)象作了實在之物與觀念之物的劃分,前者指隨時間而變化的具體心理體驗及其組成部分,后者指存在于具體心理實在之外而不隨時間變化的普遍種屬之物、一般之物或本質之物,是主體對諸個別心理經(jīng)驗事實“觀念化”(idealizing)和“抽象化”(abstracting)的產物。胡塞爾把隨時間而變化的具體心理現(xiàn)象即實在之物視作心理的“實項”(reell)部分,認為它們“都是某個自為的個別物,是它所屬的心理本質的一個實在狀態(tài),它在分配給它的這個時間段中存在,而當這段時間結束之后它又退回到虛無當中”瑏瑨。心理現(xiàn)象的“實項”部分具有兩個典型特征:首先,它們依附于具體經(jīng)驗事實,是個別、具體和相異的,幾乎所有心理實在之物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其次,它們是在特定時間中出現(xiàn)并隨時間延續(xù)和變化的“真實心理事件”,具有時間上的不穩(wěn)定性。我們心理經(jīng)驗中的具體意識活動和意識內容都屬于心理的“真實實在”。胡塞爾認為,心理現(xiàn)象中的“實項”部分所遵循的規(guī)律是事實規(guī)律,事實規(guī)律是通過各種普遍法則來因果地說明個別經(jīng)驗事實的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發(fā)生心理學便是這樣一門學科,它研究的是“作為實在之物的心理活動的共存、相繼的規(guī)律”瑏瑩。胡塞爾認為,在心理的“真實實在”之外還存在著一種普遍的“觀念之物”,我們不僅存在著指向單個個別對象的心理活動,而且還存在著指向具有普遍性和觀念性的本質之物的心理活動瑐瑠。“觀念”承載著自柏拉圖至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史的觀念論烙印瑐瑡,等同于“本質”(essences)概念。胡塞爾所謂的普遍“觀念之物”獨立于一切經(jīng)驗結果,而與純粹邏輯密切相關,是能夠在本質直觀中被把握的種屬(species)之物,表現(xiàn)為“數(shù)”、“一”、“多”、“關系”等不帶任何質料的純粹形式,它能夠為不同人所把握,具有超時性、同一性和自存性等特征。例如,對于任何一種名詞性活動而言都存在著一種與之相對應的命題活動,對于任何一種名稱而言都存在著一種與之相對應的陳述,這些“合乎理念法則”的相關性與實際發(fā)生的經(jīng)驗事件毫不相干,而是先天的“觀念之物”或“本質之物”。它們并不斷言某物是否實際發(fā)生,而只斷言如此這般的一類事實是可能的瑐瑢。胡塞爾明確主張,描述心理學是一門先天的本質科學,旨在確立那些純粹以觀念而非經(jīng)驗為根據(jù)的心理法則。也就是說,它應該純粹以觀念或本質為依據(jù),以心理中的普遍“觀念之物”為主要研究對象,而非過多地關注那些依賴于經(jīng)驗、個別具體的意識活動或意識內容。描述心理學只有以這種純粹的觀念之物為研究對象,才能為哲學成為一門嚴格的科學奠定基礎。這里的“純粹”意味著描述心理學所研究的不是經(jīng)驗主義或實證主義的心理現(xiàn)象,而是既具有主觀性又具有客觀性的心理現(xiàn)象的普遍本質。正如他所言:描述心理學“只關心在直觀中可在其本質普遍性上被把握和分析的體驗,而不關心那些在顯現(xiàn)的、被設定為經(jīng)驗事實的世界中由經(jīng)驗感覺為實在事實和體驗著的人或動物的體驗的那些體驗。它必須純粹表達本質,必須根據(jù)它們的本質概念及其對本質的支配性準則來描述本質,本質在直觀中直接使自己被認識。”瑐瑣因此,對于意識活動而言,描述心理學應該主要關注意向關系,它構成了意識活動的本質種屬。正如胡塞爾所言:“我們只關注對我們至關重要的一點:意向關系,或者簡言之,意向———它們構成‘意動’的描述性的種屬特征———具有各種本質特殊的差異性。”瑐瑤對于意識內容而言,描述心理學應該主要關注實物意象的觀念內涵。例如,與腦海中呈現(xiàn)的那些具體紅色相比,“紅”作為種屬特征就是本質或觀念之物,那些具體紅色在鮮艷程度和深淺上會各不相同,但就其種類而言都屬于“紅”這種顏色。

(三)描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胡塞爾認為,心理現(xiàn)象的觀念本質是直接顯現(xiàn)于我們腦海中的,可以通過直觀方法來加以證實、澄清和把握。直觀(Anschauung)堅持“面向實事本身”的原則,是一種在復雜知性運作下將對象自身親身帶給我們的活動。正如胡塞爾所指出:“直觀是認識的真正源泉。一切在直觀中提供給我們的東西都應被接受為它自身顯現(xiàn)的東西,并僅是在其自身顯現(xiàn)的范圍內而言的。”瑐瑥事實上,直觀并不必然是素樸、感性或非推理的,無論是理論論證、概念分析還是抽象證明,只要能夠帶給我們本原的給予性事態(tài)就都可被看作直觀瑐瑦。胡塞爾把直觀分為感性直觀和本質直觀兩種類型:感性直觀只能提供個別、具體和實在或知覺的對象,如一張紅色的紙、一支紅色的筆、一朵紅色的花等;而本質直觀則能夠直接指向并把握事物本質,能夠提供普遍、一般和觀念性、范疇性或種屬性的對象,如把握到“紅”的本質等。本質直觀作為一種顯現(xiàn)“先天”觀念之物的認識方式,是胡塞爾現(xiàn)象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唯一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凡接受過現(xiàn)象學訓練或者進行過現(xiàn)象學還原的人都具有這種認識方式。胡塞爾的描述心理學所使用的自然就是本質直觀的方法。他認為,心理現(xiàn)象的本質在本質直觀中以一種原原本本的方式作為對象被給予,正如個別心理實在物在經(jīng)驗直觀中被給定一樣。本質直觀置個別變動不居的心理經(jīng)驗事實于不顧,而直接觀看作為普遍“觀念之物”的穩(wěn)定不變的心理本質。當然,本質直觀具體要通過抽象或想象來獲得心理現(xiàn)象的觀念本質,但這里的抽象或想象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抽象或想象有著根本不同。我們既不是在感性材料中發(fā)現(xiàn)觀念本質,也不是在特殊意識活動中創(chuàng)造觀念本質,而是通過不斷進行抽象或變換想象來擺脫心理的具體經(jīng)驗內容,進而把握它們的共同本質或種屬特征。例如,我們通過對一張紅紙、一朵紅花和一團紅火等具體紅色事物進行想象變換,舍棄它們中的所有變項,保留它們中的常項,從而便直接把握了“紅”的統(tǒng)一的本質或觀念。胡塞爾指出:“這種把握是建立在對某個紅的事物的個別直觀的基礎上的。我們對紅的因素進行觀察,但同時進行著一種特別的意識活動,這種意識活動的意向是指向‘觀念’,指向‘一般之物’的。”瑐瑧這種“觀念化”或本質直觀學說使得胡塞爾能夠在維護先天判斷的同時又保持對直觀原則的忠實。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