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發展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12 17:3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南旅游發展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2年9月,世界旅游業理事會在英國倫敦《海南:旅游和觀光發展潛力(2011-2021)》報告,展望海南旅游業未來十年發展狀況。報告說,海南旅游業在2011至2021年間年均投資增長9.5%。2011年海南旅游業投資為763億元人民幣,約占該省總投資的50.9%。2021年將達到1891億元,約占總投資的53.2%。同時,報告也多次指出海南旅游存在過度開發的預兆,及可能帶來的風險。在開篇的《概要》部分即提出警示:根據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規劃,海南旅游發展速度非常快,但這種快速發展需仔細監控。否則可能造成供應過度且無序增長,從而削弱海南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報告說,大批投資者和開發商爭相進入,以期從海南旅游業快速增長中獲取豐厚回報,但海南須看到相應的風險。有些預兆已露出苗頭:各市縣之間惡性競爭,導致發展過度、難于控制、不可持續。過度開發風險還體現在水資源短缺以及人力資源不足等。因此,筆者認為,海南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相應調整規劃,從以往過度依賴陽光、沙灘和高爾夫等傳統旅游產品,轉向注重保護文化遺產,加快民俗文化旅游產品開發,以提升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海南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意義
(一)有利于海南旅游資源多元性開發
目前,海南旅游資源開發總體而言,主要是集中在自然風光和生態環境兩個方面。當然這與海南獨一無二的自然生態環境有關,但是就世界旅游產業發展的經驗來看。如果過多地依賴自然生態環境來開發旅游資源是難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而且不利發展旅游文化內涵,樹立旅游產品品牌。因此,大力挖掘和開發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有利于海南旅游資源開發的多元化,讓海南旅游產業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二)有利于海南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中外旅客來海南,暢游天涯海角,領略椰島風光,享受沙灘白云,感受黎苗文化,最令人回味的是天人合一的心靈感悟和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據有關旅游機構做過調查,旅游者出行最大的動機,是為了獲得審美的情趣和精神的愉悅。因此,旅游活動具有文化交流的功能,旅游的發展與文化的傳播相生相伴的。每一個旅游者都充當著文化傳播者的角色。所以,大力發展海南民俗文化旅游,事實上就是對海南民俗文化起到保護與傳承的作用。
(三)有利于加強海南旅游文化內涵建設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這是各國發展旅游產業的共識。旅游是一種經濟活動,更是一種文化活動。筆者認為,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海南在開發旅游資源上,一定要實現文化與旅游一體化,推動旅游業和文化產業實現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融合。這對于提升海南旅游文化內涵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有利于增強海南旅游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文化資源是旅游的核心資源。一個地方旅游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其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從旅游業的發展看,文化資源已經成為現代旅游的第一資源,凡是旅游吸引力、競爭力強的地方,都是有獨特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看,深度挖掘民俗文化是提升海南旅游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從政府到民間,我們都應對此加于重視。
海南民俗旅游資源開發原則
(一)原生態原則
任何文化現象都有其賴于依存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生態。民間習俗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堅實的民眾基礎,是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構成和人生追求的真實反映。所以,民俗是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它不可能脫離老百姓的現實生活而產生。這就要求我們將民俗活動開發成為旅游產品時,應該盡可能保留其原生態,不能以商業化的思維為主導。否則開發出來的民俗旅游產品是不真實的、不長久的,缺乏文化質感,難以對旅客形成吸引力和震懾力。
(二)保護性原則
民俗是一個地區或民族在經過長期的生存和發展過程當中形成的。它的文化意義和象征意義非同尋常。國際上,但凡旅游產業較為發達的國家,無不重視保護像民俗這種具有強烈本土文化特征的文化旅游資源。但是,我們面對自己先人所遺留的精神財富卻不倍加珍惜,妥善保護,有時候甚至是竭澤而漁。任何文化都是由人來創造和傳承的,所以,在民俗文化資源保護時,對傳承它的群體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否則,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強調保護物態的民俗,那么,這種保護也是不可持續的,最終也會導致物態的民俗走進歷史博物館,成為死沉沉的展品。民俗事象應該是有血有肉、生動鮮活的。
(三)參與性原則
民俗旅游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旅游者可以親身體驗,而不像自然風光旅游那樣僅是觀賞而已。它要求旅游者只要直接參與其中,才能體驗到一種別樣的生活文化方式。所以,民俗旅游產品在開發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才能夠讓旅游者參與到其中,把他們的興致調動起來,滿意人們求知的欲望和獵奇的心理。比如,海南島的中西部的山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近年來,由于道路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許多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產品已經或者正在開發。這些旅游產品在設計上,一定要注意讓旅游者融入到當地人的生活生態當中來體驗民俗活動。此外,我們在打造一些民俗文化活動時,應該要堅持與民同樂、與民同慶的原則,讓民眾在參與這些民俗文化活動時感到心曠神怡,這也是民俗的真諦所在。
篇2
關鍵詞:海南;國際旅游島;韓國;濟州島;旅游發展
2009年底,國務院了《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海南旅游業發展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濟州島與海南島同屬島嶼型旅游目的地。雖然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是一種創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但韓國濟州島等其他島嶼型旅游目的地旅游業發展經驗,將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成立背景
按照韓國行政區劃,韓國全國共劃分為1個特別市、6個廣域市、1個特別自治道和8個道。濟州道是韓國唯一的特別自治道,濟州特別自治道行政區域內包含韓國最大島嶼—濟州島及周邊8個有人島和55個無人島。
旅游業一直是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的核心產業,特別是自2006年設立濟州特別自治道以來,以濟州島為中心,濟州旅游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
2002年1月26日,韓國政府頒布了《濟州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該法自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濟州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的核心目標是將濟州島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旅游、休閑、會展城市。主要內容是:打造“世界和平之島”,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外國人自由往來濟州島,加強對外溝通與聯系(濟州島實施免簽證入境,擴大游客停留區域,為游客提供外語服務等);培育國際化的教育環境(設立外國大學,設立國際高中,實施教育財政特惠政策等);實施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建設濟州尖端科學技術園區,設立濟州投資振興園區,設立船舶注冊特區,促進水上休閑業發展);促進旅游業及鄉村文化發展。
為了從行政、財政等制度上對“國際自由城市”建設予以支持,2006年2月21日,韓國政府頒布了《濟州特別自治道設立及建設國際自由城市特別法》,2006年7月1日韓國政府批準將原來的濟州道升級為濟州特別自治道。濟州特別自治道確立了4+1的核心戰略產業:“4”代表旅游、教育、醫療和綠色農業,“1”代表尖端產業。可以說,建設“國際自由城市”是濟州發展的目標和愿景,設立“濟州特別自治道”是推進濟州“國際自由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
二、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成立以來旅游業發展情況
1.旅游業吸引投資情況
設立濟州特別自治道對旅游業吸引投資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從表1數據可知,2004年—2007年,濟州特別自治道每年設立的吸引投資目標額略有遞減,但實際吸引的投資額持續增加。2004年—2006年,目標完成率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為52.8%、54.7%和65.0%,特別是2006年設立濟州特別自治道以后,2007年目標完成率達到110.5%,大大超過了最初設定的旅游業吸引投資額的目標。
表1 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旅游業吸引投資情況 單位:億韓元
資料來源:參考文獻[4]
2. 旅游人數
2005年—2009年濟州來訪游客人數如表2.
表2 濟州來訪游客人數 單位:千名
資料來源: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觀光協會
為了吸引更多游客訪問濟州道,濟州特別自治道進行了豐富多彩的營銷活動。在韓國國內,為了吸引更多的國內游客,自2006年特別自治道成立以來,共在韓國國內大型城市舉行旅游說明會36次,在旅行專業報紙刊登旅游宣傳文章64次;為了吸引更多外國游客,在中國、日本等地舉辦旅游促銷活動399次。
濟州特別自治道設立3年來,濟州來訪游客持續增長,2007年增長2.2%,2008年增長7.2%,2009年增長12.0%;特別是來訪外國游客,達兩位數的增長,2007年外國游客增長率達到17.6%,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來訪外國游客未有增加,但2009年很快恢復,外國游客人數大幅增加,增長率達17.0%。由上述數據可知,設立濟州特別自治道對促進旅游業發展效果是顯著的。
3.觀光振興基金預算支持及放寬旅游企業審批手續等情況
隨著濟州特別自治道的設立,濟州獲得了更多觀光振興基金支持。2007年獲得了44億韓元的觀光振興基金支持,自2008年開始,濟州每年獲得100億韓元的支持;同時,進一步放寬了旅游企業的審批手續,旅游開發企業審批期限由原來的22個月縮短到13個月(減少了9個月)。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濟州旅游業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1.濟州旅游費用高
韓國著名報紙《朝鮮日報》在2006年9月22日第4版刊登了“旅游費用最高而游客滿意最低”的文章,對濟州島旅游中存在的“高價、低質”問題進行了尖銳的批評。
有韓國學者指出,濟州島旅游費用與東南亞相比,貴很多,特別是濟州島的酒店費用、餐飲費用和交通費用都較高(包價旅游產品除外),對自助游游客和家庭游客極其不利;通過比較中、日、韓(濟州島)2夜3天高爾夫包價旅游產品可知,濟州島的費用也是最高的。
2.休閑型旅游產品亟待開發
濟州島是韓國最知名的旅游勝地,也是亞洲10大國際會議城市,每年在此召開100-120余次國際會議。在建設國際自由城市背景下,如何將現有旅游產品與教育醫療產業整合是濟州島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開發特色醫療旅游產品和教育旅游產品是關鍵;同時,來濟州島旅游的外國游客主要是日本、中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游客,這些游客一般坐直航飛機抵達濟州,在島上停留最多2夜3天或是3夜4天,如何開發更多休閑型旅游產品讓游客停留更長時間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服務質量亟待提高
韓國觀光公社組織旅游專家于2007年3月31日——4月1日對濟州主要旅游地進行了旅游服務暗訪,暗訪結果顯示,服務人員的外語能力普遍欠缺,服務態度不好,特別是餐廳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低。
濟州特別自治道于2007年5月4日的“游客投訴處理案例報告”顯示,游客投訴的主要原因是服務從業人員態度不好及交通服務質量不高。
四、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啟示
2009年12月31日,國發[2009]44號文件《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提出了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六大戰略定位: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海南旅游業發展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和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濟州是韓國唯一的特別自治道和最大的島嶼,海南島與濟州島同屬島嶼型旅游目的地,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濟州國際自由城市建設分別是中國、韓國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國際自由城市背景下的濟州特別自治道于2006年設立,迄今國際自由城市已建設了3年,建設經驗和教訓值得思考。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的設立,使濟州旅游業投資、旅游人數大幅增加,旅游企業經營環境得到改善,對濟州旅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相信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逐步深入,海南旅游業勢必迎來高速發展期。
但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濟州島旅游費用高、服務質量低等問題,也早已存在于海南旅游中,只不過存在的形式并非“高價”而是“低價”,但這種“表面低價”是具有欺騙性質的,最終游客面對的是過多的自費項目和旅游購物等“高價”。具體來說,由于海南部分旅游企業追求短期效益,對包價旅游產品進行削價競爭,導致“零負團費”、購物欺詐、宰客現象等問題頻頻出現,旅游價格起伏過大,嚴重損害了海南的旅游形象。
濟州島休閑型旅游產品亟待開發問題也是海南島旅游產品設計開發中必須關注的重要議題。有中國學者指出,海南旅游觀光線路單一,“環島三日游”作為海南旅游主打產品一統十多年不變。同時,由于旅游產品開發缺乏遠期規劃,投資經營者不是靠產品的吸引力和優質服務來吸引客源,而是靠提供高額回扣,嚴重制約了海南旅游產品的豐富和完善。
濟州島旅游服務質量亟待提高的問題也是海南旅游經營中存在的十分突出的問題,其中主要表現在旅游服務意識不強和旅游服務技能偏低兩個方面。
五、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的海南旅游業發展對策建議
第一,對于包價旅游產品中的“零負團費、購物欺詐、宰客現象”等問題,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規范旅游企業行為,嚴格規章制度,依法對違規者以嚴懲;同時加強對旅游者 “明白消費、快樂旅游”的宣傳,引導旅游者合理消費。對旅游業快速發展而導致的“高物價”問題,政府應通過稅制減免、對旅游企業實行優惠補貼等手段,抑制旅游消費價格過分上漲,維護旅游消費者的權利。
第二,充分利用島內豐富旅游資源,開發特色醫療、保健旅游產品和休閑旅游產品,使游客在島內停留時間更長。海南島與濟州島相似,四面環海,非常適合開發海洋休閑旅游產品。在產品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將旅游度假產品與醫療、保健結合,可以提升旅游產品的附加值,增加旅游收入,讓游客滿意。
第三,提高旅游服務水平。旅游服務的核心是“讓游客滿意”。“游客滿意”意味著游客對旅游全過程(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的滿意。應充分利用IT技術,建立功能強大的旅游信息數據庫,使游客在旅行前更方便地獲取相關信息、接受旅行指導;應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素質,使游客在旅行過程中獲得滿意的服務;應提高顧客關系管理水平,定期回訪游客,使游客在旅行后與旅游企業保持良好的關系,使游客滿意,提高游客的忠誠度。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是一個挑戰。海南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借鑒國內外成熟經驗和做法,不斷探索創新,使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的海南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擔負起“試驗田”、“排頭兵”的重任。
參考文獻:
[1]韓國國家概況.[EB/OL]. (2009-7-15). [2010-2-3] /chn/pds/gjhdq/gj/yz/1206_12/.
[2]濟州特別自治道.[EB/OL]. (2009-12-4). [2010-2-3] /wiki(韓).
[3]金真浩 江才南:以效率為中心的區域發展與地方化的困惑[J],21世紀政治學報,2007,17(3): 311-333(韓).
[4]金鐘來:濟州特別自治道評價和今后發展方向[A],韓國政策科學學會夏季學術大會論文集,2008:161-182(韓).
[5]濟州特別自治道:為建設超一流國際自由城市而奮斗的濟州[J],地方行政,2008, (1):56-63(韓).
[6]尹大順:濟州特別自治道觀光經驗問題與對策[A],第63次濟州學術論壇,2008:80-88(韓).
[7]尹與勛:建設東北亞最好的國際自由城市--對濟州特別自治道金泰煥知事的訪談[J],事件與人物,2008,(1):65-69(韓).
[8]金永河:濟州旅游--服務態度及交通服務亟待改善[N],事件濟州, 2007-5-16(4)(韓).
篇3
關鍵詞: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9-0208-02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旅游酒店業的高速發展必然對高質量的旅游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高端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的緊缺,將嚴重制約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與發展,而培養和提供高端技能型酒店人才正是海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任務和使命。下面就海南高職酒店管理特色專業的建設,提出幾點思考。
一、找準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個單獨的教育類型,他與我們的本科教育和中職教育是有本質上的區別。高職培養的人才類型是技能型,與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有差異的;人才層次是高段人才,比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的素質要高(如比技術員高一層次的高級技術員),這些人才將來工作的場合和崗位是主要是基層第一線。以上是我國高職教育的一些內涵,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專業具體分析。
酒店管理專業屬于工商管理類專業,所在的行業為第三產業里的服務接待行業,有其自身的特點:(1)技術含量不高;(2)從業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對客服務;(3)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非常重要。該專業名稱為“酒店管理”,即我們培養的人才將來是一個管理者,是從事酒店管理工作的人員,而不是簡單的、狹義的、高技能的“服務員”。當然,要成為一個酒店管理人員,首先得成為一個高技能的服務員,這與我們的培養目標并不矛盾。因此,海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適應旅游、酒店業中、低層管理崗位需要的,從事酒店服務、經營管理和旅游接待業工作的國際化、高技能專門人才。
二、把握市場,協調發展專業規模
海南省未來的建設目標是“國際旅游島”,在旅游產業方面,海南走在祖國的前列。2010年11月25日,中國酒店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三亞開幕。來自境內外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酒店業專業人士近200人匯聚一堂,就現代酒店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論壇報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海南已有星級酒店237家。從酒店等級來看,五星級酒店21家,四星級酒店56家,三星級酒店110家,二星級酒店40家,一星級酒店10家,尚未評定、達高星級標準的酒店近20家,已基本建立起了包括高、中、低不同檔次,能適應不同客戶群的酒店業體系。從酒店品牌來看,希爾頓等21家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已進駐海南,涉及32個品牌、48家酒店(含在建、擬建)。此外,還有6家具有影響力的國內酒店管理集團落戶海南,涉及9個品牌、23家酒店(含在建、擬建)。海南已逐步成為全國頂級酒店品牌最集中,并且酒店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區域。三亞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前沿城市,旅游酒店業發展迅猛,僅以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國際休閑度假區為例,規劃到2020年該區將達到25萬人。其中,過夜游客14萬人左右,所需要的服務人員達7萬人。
從以上數據看出海南酒店發展勢頭強勁,需要從業人員也將逐年增長,因此,海南高職院校必須根據酒店管理專業廣闊的就業前景,把握好生源市場,注重酒店人才培養質量和數量齊頭并進,形成專業規模,將專業辦大辦強,充分體現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服務社會的作用。
三、職業認同,提高整體生源質量
中國人受傳統職業分級文化“士、農、工、商”的影響深刻,對某些行業職業存在天然的偏見,導致不能正確認識到某些職業的發展前景和空間。而酒店管理專業屬于工商管理類專業,所在的行業為第三產業里的服務接待行業,正是國人都不愿意接受的服務行業,其實這種觀念早就應該轉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1年,三大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第一產業(農業)占10.12%、第二產業(工業)占46.78%、第三產業(服務業)占43.10%。從數據可知服務業產值已經快接近工業產值,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不久的將來,這一數據將繼續擴大,服務業將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和其他發達國家情況一致。從事服務業不應該成為未來就業的下下之選。
四、校企合作,共同參與人才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屬于職業教育的一種類型,所以教育始終都需堅持職業性、開放性、靈活性的人才培養理念,這樣才能培養出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端機能性人才、達到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而要做到“職業、開放、靈活”的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校企合作”。學校專業人才的產出和企業專業人才的需求永遠有一段縫隙,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不能做到完全的“無縫對接”,但是可以盡量縮小這個縫隙。在海南,有豐富的酒店資源,這為各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先天的優勢,酒店從業人員供不應求為各酒店開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內在動力。
酒店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上,可以不斷探索和創新,但始終都要圍繞“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酒店需要的人才”這個最終目標進行,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現在用的比較多的方式有:設立定向酒店人才班、建立實習基地、校企人員互兼互聘等,這些方式對酒店專業的學生培養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例,該專業較早采用了定向培養的方式,并且開設了三個“定向酒店人才班”,分別是“麗思卡爾頓酒店人才班”、“喜達屋POP(Power of People)人才班”和“海航酒店人才班”,供學生選擇。學生進校門后,根據學生意愿及生源地情況,學生自愿申報某個人才班,經校企共同面試通過后,正式成為人才班學員,在校完成學習后到相應酒店實習,實習結束后在相應酒店就業,加快了學生職業發展的速度。達到了學生“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就業即升職”的良好效果。
五、工學結合,增強學生專業技能
目前,海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普遍采用的是“2+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完成兩年的校內學習后,第三學年到酒店進行頂崗實習,這不是最理想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但這是由海南旅游業的發展狀況、酒店的行業特點、學校教學實施共同決定的一種比較合適的模式。海南旅游屬于熱帶島嶼旅游,所以受季節影響較大,春冬是旺季、夏秋是淡季;同樣海南酒店的經營也受此影響,由于從事酒店業工作經驗至關重要,所以酒店不歡迎短期的實習生;而交叉學習、實習的培養模式對學校教學組織增加了難度,這三個方面的原因形成了現在海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以“2+1”的人才培養模式。
實際上,單從培養學生的角度來講,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即學習和實習結合起來,交替進行,將理論付諸于實踐,實踐中總結理論。迫于現實情況,無法做到系統化的“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培養模式,但是海南高職院校還是可以充分利用海南旅游、酒店的先天優勢,在前兩年的教學過程中,實施一定程度上的“工學結合、工學交替”。海南每年有大量的會議、展覽、賽事等活動,舉辦這些活動需要大量的相關接待人員,這正好為高職院校實施“工學結合”模式提供了絕佳機會。學生通過這種短期的工作,能夠學以致用、開闊眼界、積累經驗,達到增強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
六、交叉實習,助力學生職業發展
交叉培訓就是一個部門的員工到其他部門學習,培訓上崗,實現達到這位員工在對自己從事的職務操作熟練的基礎上,又獲得了另外一種職業技能。通俗的講是一個部門的人員到另一個部門的工作現場接受培訓。經過交叉培訓的員工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整個管理系統的操作流程,對于服務業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交叉實習就是指在實習過程中接受交叉培訓和上崗的過程。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未來的酒店中低層的管理人員,酒店管理人員需要對酒店的整個業務系統充分了解,因此交叉培訓和上崗對學生至關重要。是否提供交叉培訓和上崗的機會也是判斷酒店是把實習生培養成未來的酒店管理人才還是當作廉價的勞動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在“2+1”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有約1年的時間在酒店頂崗實習,在這段期間,學校要與酒店簽署協議,保障給予實習生交叉培訓的權利。一般來說,交叉培訓會給酒店帶來工作安排上困難和成本的提高,酒店一般不愿意為實習生提供交叉培訓和上崗的機會,但是為了達到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和合作單位據理力爭,若無法實現,則應另尋合作單位,最終助力學生職業發展。
七、對口就業,致力服務區域經濟
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通俗的理解就是要學有所用,且要立竿見影。完成該專業的學習后,能夠到旅游、酒店企業就業,將所學到的知識用于社會生產,服務與區域經濟建設。對海南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來說,就是培養的人才要從事海南旅游、酒店業,為海南旅游、酒店行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服務于海南經濟建設。這就需要海南高職院校加大教學改革,增強學生職業技能,提供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學有所成;與此同時,加大對學生的宣傳教育,明晰職業發展潛力,強化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使學生學為所用。
八、持續改進,彰顯酒店專業特色
酒店的發展和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是相輔相成和互相促進的,海南有最具優勢的酒店資源,同樣海南就應該有最具特色的酒店管理專業。海南高職院校應把握機遇,加強酒店管理特色專業建設,在專業的師資、課程、教材、實踐、實習、就業等方方面面持續改進,不斷優化和創新,將酒店管理專業做大做強,形成特色。
篇4
關鍵詞:銀行卡;消費;國際旅游島
中圖分類號:F832.2
銀行卡支付是國際通行的現代化支付方式,已成為我國社會公眾使用最頻繁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刷卡消費具有快捷、安全、高效等特點。國外權威研究表明,銀行卡支付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每提高10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0.5~0.8個百分點。銀行卡消費的普及,對于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減少現金使用、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快速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到海南度假、休閑、消費、購物,這對海南金融支付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旅游地區應具備優越的金融服務環境,應能提供優質的銀行卡刷卡消費服務。因此,加強銀行卡受理環境建設,促進刷卡消費便利化,對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大力推廣刷卡消費,可推動海南旅游國際化水平與世界發達地區接軌,優化金融服務環境,提升國際旅游島形象,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一、海南銀行卡產業發展現狀
海南一直是國內比較重視銀行卡產業發展的省份,自1993年啟動“金卡工程”建設以來,海南深入推進銀行卡聯網通用,大力改善銀行卡受理環境,形成了人民銀行重視、發卡機構支持、特約商戶滿意、銀聯協調實施的建設模式,建立了統一的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和專業化服務體系。近年來,人民銀行等行業主管部門結合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旅游資源,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海南銀行卡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一)銀行卡發卡機構和發卡量進一步增加
首先,銀行卡發卡機構進一步增加。自2010年國際旅游島建設啟動以來,海南省政府積極引導金融機構落戶海南,對落戶海南的金融機構予以財政獎勵和政策優惠,因此不斷有新的金融機構入駐海南,群眾可選擇的銀行卡發卡機構不斷增加。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省內共有銀行卡發卡機構13家,較2009年末增加4家。
其次,銀行卡發卡量保持增長。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發行銀行卡2177萬張,同比增長14.22%。其中,借記卡發卡量為1989萬張,信用卡發卡量為188萬張(見圖1)。海南人均銀行卡擁有量2.54張,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第14位。
(二)銀行卡受理環境不斷改善
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聯網商戶4.72萬戶,聯網POS機具7.36萬臺,ATM0.36萬臺,同比分別增加0.68萬戶,1.49萬臺和0.05萬臺。
第一,每臺受理終端對應的銀行卡張數持續下降。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每臺ATM對應的銀行卡張數為5974張,好于全國平均8000張的水平;每臺POS對應的銀行卡數量為296張,也好于全國平均490張的水平(見圖2)。
第二,每萬人對應ATM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3年上半年末,海南平均每萬人對應ATM數量4.25臺,同比增長31.99%,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排第10位。
(三)銀行卡消費業務量持續增長
2013年上半年,銀行卡跨行消費業務2438.92萬筆,金額748.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94%和55.60%(見圖3)。
二、海南推進刷卡消費便利化的實踐
近年來,特別是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在人民銀行等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發卡銀行、收單機構、海南銀聯對推進銀行卡刷卡消費便利化進行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創建刷卡無障礙旅游城市
2008年,海南三亞在全國率先啟動銀行卡刷卡無障礙旅游城市創建工作。經過1年多的努力,在2009年底實現星級賓館、景區景點、重點購物街區、重點商務區100%受理銀行卡;星級賓館、重點購物街區全面受理外卡;對三亞市旅游行業收銀員培訓率達到100%; 50平方米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萬元以上的商戶受理銀行卡比例達到70%,銀行卡受理基本覆蓋旅游相關商戶;旅游金融類刷卡消費總額占旅游收入25%以上。三亞刷卡消費環境和服務水平得到有力改善,居全國領先地位。在總結三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0年以來,人民銀行又組織在海南其他重點旅游市縣開展銀行卡刷卡無障礙旅游城市創建活動。
(二)發行“海南國際旅游島”銀行卡
2010年,為推動境內外游客來海南刷卡消費,宣傳推廣海南國際旅游島的知名度,人民銀行組織海南銀聯、發卡銀行在借鑒韓國觀光卡、夏威夷旅游卡、臺灣國民旅游休閑卡、香港旅游卡、上海旅游卡等國內外旅游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成功發行了“海南國際旅游島”銀行卡。“海南國際旅游島”卡承載了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文化發展、經濟發展的軌跡,是金融業務和旅游業務結合體,是海南旅游產品、旅游服務、旅游經濟發展的金融名片,是海南旅游資源在全球的宣傳品。“海南國際旅游島”銀行卡充分挖掘旅游消費的各類優惠,將銀行卡金融功能、特惠商圈服務、旅游安全保險服務、旅游資訊服務、旅游專屬預訂服務等集合在一張卡片上,為國內外游客來海南旅游刷卡消費提供便利。截至2012年底,境內主要大型銀行、俄羅斯、香港等部分境外地區的銀行已發行“海南國際旅游島”銀行卡。
(三)改善農村地區銀行卡受理環境
根據海南農村經濟主體多元性、特異性、層次性的特點,人民銀行組織涉農金融機構,以發卡用卡為出發點,以推進增加自助設備為重點,以創新用卡渠道為亮點,大力改善農村地區銀行卡受理環境,暢通農村支付結算渠道。2012年底,已在海南實現惠民補貼“一卡通”改革的全面推廣,100多項財政補貼通過銀行卡發放;農村地區非現金支付量比2009年增長20%;農村地區人均銀行卡持卡量1張以上,持卡消費額占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的10%;農村地區受理銀行卡的商戶增長15%,ATM、POS機具在縣域農村地區的布放數量分別超過330臺和1000臺。
(四)構建銀行卡中小商戶補償機制
中小商戶是銀行卡受理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行卡受理市場發展的難點。由于中小商戶營業量少,收單機構在中小商戶投入的POS機具難以收回成本,收單機構往往是爭搶大商戶,而不愿拓展中小商戶,導致持卡人在中小商戶刷卡消費難。為推進刷卡消費便利化,改變持卡人在中小商戶刷卡消費難的狀況,海南在全國率先啟動中小商戶補償機制。自2009年以來,人民銀行組織海南銀聯,按照發卡銀行在中小商戶的銀行卡跨行交易占比,征收一定的費用,對收單機構在中小商戶投入POS機具的成本進行補償。銀行卡中小商戶補償機制是銀行卡受理市場建設的一種創新性嘗試,使大量原本無法進行刷卡消費的中小商戶能夠受理銀行卡,對推進刷卡便利化貢獻巨大。
(五)開展銀行卡業務競賽,提升服務水平
近年來,人民銀行每年都組織發卡銀行和收單機構開展銀行卡業務競賽。以競賽促提升,推動海南銀行卡支付服務水平不斷邁上新的臺階。一是督促商業銀行做好ATM布點服務及綜合服務,在全省范圍內開展“ATM服務質量勞動競賽”評比活動和受理標示巡檢活動,規范ATM網點設置。二是組織收單機構加強特約商戶收銀員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特約商戶受理銀行卡消費的服務水平,開展區域性特約商戶收銀員知識與技能競賽活動,選拔優秀收銀員。三是大力提升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運行質量,持卡人刷卡消費時的受理方交易成功率達99.97%以上。
(六)加強風險管理,提供安全用卡環境
人民銀行會同公安機關、工商管理部門共同做好聯合整治銀行卡違法犯罪工作,2008年至2010年連續3年開展打擊銀行卡犯罪專項行動,以海南的重點旅游城市如三亞、海口為重點地區,大力打擊偽卡詐騙、信用卡套現等違法活動,凈化海南銀行卡受理環境,為刷卡消費提供安全的支付環境。
通過一系列實踐探索,海南銀行卡受理環境迅速改善,刷卡消費越來越便利,從2009年底至2012年底,銀行卡滲透率從29%提高40%,初步估算3年間共拉動GDP增長0.55~0.88個百分點,銀行卡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日益顯著;特約商戶從1.86萬戶增加到4.04萬戶,POS機具從2.82萬臺增加到5.87萬臺,用卡范圍不斷擴大;銀行卡跨行消費金額從476億元增長到1019億元,社會公眾持卡消費水平持續上升。
三、制約刷卡消費便利化的因素分析
雖然海南銀行受理環境建設已取得長足進步,刷卡消費越來越便利,但受制于欠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海島等獨特的地理環境,仍然存在不少制約因素。
(一)銀行卡受理環境發展不平衡
海南整體欠發達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市縣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也深刻影響著銀行卡受理環境的發展,制約刷卡消費的進一步普及。從總的數量來看,銀行卡特約商戶普及率偏低,ATM和POS機具仍然較少,大量處在縣鄉的中小商戶還不能受理銀行卡。從地區分布看,海南的銀行卡特約商戶70%以上集中在海口、三亞兩個地級市,其余十幾個縣及縣級市擁有的特約商戶數量只占全省總量的不到30%。從行業分布看,布放不夠合理,資源未得到有效配置,影響刷卡消費的普遍使用。特約商戶和POS機具主要集中在大型零售業、賓館、餐飲等行業,其他行業的特約商戶數量較少,持卡人在這些行業的商戶很多時候不能持卡消費。
(二)刷卡消費服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銀行卡特約商戶收銀員直接面向持卡人提供刷卡服務,其服務水平和質量事關整個銀行卡受理環境。但由于特約商戶收銀員教育水平偏低,流動性大等原因,海南銀行卡特約商戶收銀員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據調查,大量直接提供銀行卡受理服務的收銀員亟需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僅有部分收銀員表示熟悉信用卡刷卡流程及風險控制辦法,個別收銀員沒有培訓過銀行卡基礎知識,也沒有培訓過差錯處理及新業務辦理方法。這表明特約商戶在銀行卡受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差錯,在銀行卡識別等環節上更可能產生操作風險。
(三)三沙市以及海產品海上交易的刷卡環境亟需改善
2012年6月,我國最年輕的地級市三沙市獲國務院批準成立,到三沙旅游熱逐漸升溫。三沙市政府駐地永興島有賓館、超市、大排檔等生活設施,收單機構曾經為這些商戶安裝過移動POS機,但由于遠離大陸,維修不便,這些移動POS逐漸損壞,目前仍然以現金結算為主,刷卡消費未能普及。三沙市下轄遼闊的海洋國土,是海南漁民傳統的生產作業場所。由于遠離大陸和支付方式的限制,漁民捕撈到的海產品在海上大量采用現金交易,滋生了大額現金支付的風險,亟需銀行卡刷卡等非現金支付方式。
四、進一步推進刷卡消費便利化的思考
總結前期實踐探索的經驗,今后可考慮按照“全方位、有針對、抓重點、推創新”這四個著眼點,結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實際,進一步推進刷卡消費便利化。
第一,“全方位”是指全面推進刷卡無障礙創建工作。統籌考慮、整體規劃,把海南所有市縣全部納入刷卡無障礙創建活動,配合國際旅游島建設,以旅游業商戶為重點,大力拓展賓館酒店、家庭旅館、旅游商店、景區景點、餐飲商戶、休閑娛樂、航空售票點、房地產、家裝商戶,力爭把所有A級旅游景區創建成為 “全國刷卡無障礙示范景區”。
第二,“有針對”是指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小商戶補償。根據當前海南銀行卡受理市場發展不平衡,如海口、三亞的市場已培育發展壯大,而其他市縣市場相對薄弱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調整中小商戶補償機制,對海口、三亞的商戶不再補償,把有限的補償資金全部投入對其他市縣中小商戶的補償,并適當提高補償標準。
第三,“抓重點”是指將優化三沙市刷卡消費環境作為重點進行突破。優化三沙市刷卡消費環境,是金融支持三沙市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針對三沙市僅有無線通訊網絡覆蓋,無固話網絡的實際,引導收單機構在三沙市永興島的超市、賓館、海鮮排檔等布放移動POS機具。協調銀行卡清算組織對三沙市的特約商戶的刷卡手續費扣率予以特殊優惠,允許三沙市特約商戶以公益類商戶加入銀行卡跨行支付系統,收單機構按照服務成本收取刷卡手續費,發卡行和銀聯則免收刷卡手續費,便利三沙市群眾和游客刷卡消費。
第四,“推創新”是指創造性地解決海產品海上交易問題。為切實解決海產品海上交易問題,可考慮以漁民的漁業捕撈證替代工商營業執照作為證明材料之一,突破政策障礙,為漁船安裝移動POS機,將銀行卡刷卡使用范圍從陸地擴展到海洋。對漁民進行定點培訓,增強漁民的金融意識,培育漁民使用銀行卡的習慣,減少海上交易的現金使用量。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2)[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
[2]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1)[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
[3]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中國支付體系發展報告(2010)[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4]劉廷煥,萬建華.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06)[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篇5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生態旅游;現狀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國家旅游局將2009年確定為“中國生態旅游年”,并將啟動儀式安排在海南三亞,這是繼海南省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決定后的又一大事,這有利于在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的海南生態旅游滿足國際范圍內日益增長的生態旅游需求,也是推廣環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和資源節約型經營方式、倡導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重大舉措,更是當前應對金融危機、培育旅游消費熱點、擴大國內旅游消費、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行動。在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研究海南生態旅游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關于國際旅游島與生態旅游的概念
(一)國際旅游島。“國際旅游島”是指在特定的島嶼區域內,限定在旅游產業領域范圍中,對外實行以“免簽證零關稅”為主要特征的投資貿易自由化政策。海南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目標是為了使旅游業全面與國際接軌,把海南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熱帶海島度假休閑勝地。實現“服務零距離、管理零距離、景區零距離、產品零距離”,把海南建設成為“旅游開放之島、歡樂陽光之島、休閑度假之島、生態和諧之島、服務文明之島”。
(二)生態旅游。生態旅游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依托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與之共生的人文生態系統,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高級旅游形態,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和產物。作為一種發展理念,生態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動全過程及旅游經營管理的各環節,均以生態保護為首要原則,突出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文化責任,強調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旅游產品,生態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態友好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生態體驗的服務和要素組合;作為一種旅游活動,生態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態價值的地區,用生態友好的方式,體驗生態之美的行為。
二、海南生態旅游發展現狀
(一)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生態旅游資源是海南最寶貴的旅游資源,也是海南旅游業發展的優勢和特色。生態旅游資源包括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生態資源。
自然生態資源方面,海南擁有海岸帶景、山岳、熱帶原始森林、珍禽異獸、大河、瀑布、水庫風光、火山、溶洞、溫泉、熱帶作物及田園風光等;人文生態資源方面,海南擁有許多著名古跡名勝、民族風情,還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明生態村等。
截至2008年底,海南共有68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23個,市縣級37個。陸地自然保護區56個,占全省陸地面積約8.1%;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12個。目前,海南省已擁有三亞南山、興隆熱帶花園、亞龍灣、博鰲等一批以生態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弘揚生態文化為主題的生態旅游區,建設了一批5A級旅游景區。全省旅游接待人數從2000年的1,000萬人次增至2009年的1,51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比1998年的66.96億元增長了86.6%。
(二)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海南是全國第一生態省。截至2008年底,海南森林面積達到2,96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48%,比1998年增加了6.98個百分點。
2000年以來,海南立足省情,圍繞加快農村發展,正式啟動了以“優化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8年多來,文明生態村建設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已經成為瓊州大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目前,文明生態村總數已發展到9,186個,占全省自然村總數的39.5%。
另外,海南還積極推行“綠色飯店”創建活動,制定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產品標準、服務標準和管理標準,并在全島推廣,形成了綠色旅游管理體系;突出熱帶海島藍色生態和綠色生態旅游的特色,開發熱帶雨林度假游、海島溫泉康復度假游、高爾夫度假游和海洋旅游等生態旅游產品;加強游客的生態文明旅游教育,提倡生態旅游消費方式,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旅游產業。
(三)研究能力較弱,成果不顯著。海南生態旅游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研究能力較弱。中科院的《2004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表明,海南的環境支持系統排序全國第二,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智力支持系統的排序僅排在全國31個省市區的第28位。海南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為2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3.4%,低于全國5.5%的平均水平,現有專業人才中,高級技術人才僅占專業人才總數的3.65%,低于全國5.5%的水平。全省專業人才80%分布在大專院校、黨政機關、科研機構,僅20%的人才在企業單位服務,與全國平均40%、發達國家70%的比例差距較大。就理論研究成果來看(以中國知網為例),以“海南”為作者單位和“生態旅游”為主題詞的搜索結果僅為110篇(從1995年至今)。
(四)居民生態意識淡薄。在海南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一些地方和企業對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追求近期經濟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部分區域的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比如,有的大面積毀壞自然林從事經濟活動,造成局部地區較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現象;有的過度發展海水養殖,又不采取嚴格的環保措施,造成近海生態環境退化,部分近海海域的海藻已不再生長;有的為了燒石灰不惜毀壞珍貴的珊瑚礁;有的破壞生態公益林,濫殺濫捕野生動物,造成生物多樣性的不斷喪失,等等。當然,居民的生態意識是居于短期經濟利益的驅動。
(五)教育宣傳不深入。海南生態立省已經十年,并于去年全面著手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在教育方面,生態教育、國際旅游島的教育還沒有深入大學課堂,沒有深入居民,大學生和當地居民不了解海南的生態旅游資源狀況,不了解海南生態旅游發展的進程。在宣傳方面,目前海南偏重于對外宣傳,但就當地居民特別是鄉鎮居民來說,生態旅游、國際旅游島等概念還很模糊,發展前景不清晰。
三、在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生態旅游發展對策
(一)樹立“三大”觀念。“三大”觀念,即大旅游、大生態、大市場觀念。“大旅游”即海南生態旅游不能僅僅局限在符合一定標準和條件的特殊旅游區域或產品,還要擴展應用到旅游產業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和旅游活動的全過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的生態友好程度;“大生態”即不能把生態旅游對象僅僅框定為原生態或單純自然環境,還要拓展到與自然生態共生的人文生態,進一步也可以將生態惡化區域作為生態旅游的體驗對象,以更加充分地發揮生態旅游的教育、警示和督促作用;“大市場”即不能把生態旅游僅僅限定為少數人、少數區域的旅游,體驗生態、享受生態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只有面向大眾、服務大眾、教育大眾,才能真正使環境安全意識和生態保護意識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立就是海南旅游發展的大平臺、大視野。生態旅游是海南旅游的特色,也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最大資本。海南生態旅游的發展要迎合這樣的發展趨勢,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
(二)強化居民參與機制。旅游業的發展總會給當地的環境及社會文化帶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倘若處理不當,將會引起旅游地居民對旅游者和旅游業的厭惡情緒。這就要求在發展旅游業時,充分考慮旅游地居民的利益,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旅游業中來,從旅游業中獲得利益。居民的參與機制包括生態旅游開發的補償機制、經濟利益分配機制、規劃參與機制和成果共享機制等。
(三)加強宣傳教育力度。發展生態旅游,必須正確處理好保護、建設、發展的關系,因此需要加強對生態旅游管理者、從業人員、當地居民和旅游者環保知識的教育和普及,增強環保意識,推行文明、科學、健康的旅游行為。
加強生態旅游人才體系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強生態旅游的培訓工作,建立一支具備生態旅游先進理念,善于經營管理的生態旅游從業人員隊伍,不斷提高生態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對旅游從業人員加強生態理論的培訓教育,編寫培訓教材、修訂導游詞、制定服務規范、操作手冊等,增加旅游生態內容成為必備課程,使從業者成為旅游生態化自覺的引導者和執行者。
對社區原住民在進行生態文化教育,引導改變不符合生態保護的陋習。旅游資源、生態環境和居民利益密切相關,只有在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保證其獲得適當的利益,成為產業鏈中的一環,社區和原住民才會積極自覺參與本地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把加強旅游者文明素質教育作為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工作,引導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倡導者和實踐者。通過規章制度建設,對旅游者的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避免游客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通過媒體宣傳、公益廣告、旅行手冊、行前教育、行為規范等方式,引導旅游者樹立生態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消費模式。
(四)加大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對海南生態旅游發展有指導作用。高等院校應成為生態旅游科研的主要基地,政府部門應加大科研的投入,設立專項研究基金,鼓勵科研人員投身于國際旅游島研究及生態旅游研究,從數量到質量全面提高科研成果的研究和應用。
(五)加強綜合協調,實現系統優化。生態旅游的發展,廣泛涉及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諸多領域,是一個紛繁復雜的系統。只有綜合考慮,妥善地處理旅游業發展的局部與總體、微觀與宏觀的關系,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游客、居民、投資者、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才能通過綜合協調,實現系統優化,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進而實現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
四、建立國際旅游島對海南生態旅游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開創了生態旅游發展新模式。國際旅游島的建立就是生態旅游發展的新模式,是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
(二)有利于強化居民的生態意識。海南生態旅游發展有利居民經濟利益,有利于當地居民利益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海南農村開發新起點。建設國際旅游島是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決定,在國際旅游島背景下發展生態旅游是海南農村經濟的重要起點,也是海南農村發展的新起點。
五、結論
海南省獨特的行政與區位優勢,使其有條件將旅游服務業與國際接軌,開展國際旅游業合作。同時,生態旅游今后將成為旅游業的支柱產業,成為促進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產業之一,海南只有不斷解決完善發展道路、創新機制等問題,才能在創新中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對于一個具有先天優勢的省份,更應該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大背景下走“生態旅游”的道路,努力將海南打造成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知名的生態旅游海島。
(作者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世界旅游組織(WTO)等.關于旅游業的21世紀議程[M].旅游研究與信息,1997.
[2]盧云亭,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徐嵩齡.論環境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與中國的政策選擇[J].管理世界,1999.5.
[4]張廣瑞.旅游生態的理論與實踐[J].旅游學刊,1999.1.
[5]馬莉.ISO14000推動中國旅游業綠色商潮[J].中國商界,2001.10.
[6]牛亞菲.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及實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
[7]關于生態旅游的魁北克宣言[N].旅游時報,2001.10.24.
[8]鄧永進,薛群慧,趙伯樂.民俗風情旅游[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7.
篇6
關鍵詞:國際旅游島;地理標志;公地悲劇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9-0117-03
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可以帶動第三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說,旅游業能夠“增加就業、擴大消費、優化環境、促進節能減排、提高人口素質、發展民間外交、提升國家形象”[1]等等。海南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旅游業是海南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優勢產業。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首次《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行動計劃》,標志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計劃正式啟動;2009年12月31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此,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予以實施。
要進一步促進海南旅游業的發展,把海南建立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旅游島,除了要改善海南旅游業的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之外,現今更為重要的是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并不斷強化以提高知名度,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品牌的樹立與知識產權有著密切的聯系。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力推動各行業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地理標志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地理標志保護對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重要意義
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省份,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是其發展旅游業的優勢,島內很多產品的品質也與其獨特的優勢有關,很適合發展地理標志產品。《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第22條第1款規定地理標志是:“其標志出某商品來源于某成員地域內,或來源于該地域中的某地區或某地方,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征主要與該地理來源相關聯。”地理標志產品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要么該地域的自然條件不可比擬,要么該地域的傳統工藝、技術等人文因素不可復制,它對建設海南國際旅游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地理標志產品能增加海南整個旅游行業的收入
“一般認為,旅游商品收入占整個旅游行業的收入,國際標準是30%,先進標準如香港是60%。”[2]地理標志產品也是旅游產品,產品申請地理標志后,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比如“瓊中綠橙”在2006年成為海南省第一個地理標志產品,其價格與未申請地理標志前相比翻漲了數倍,之前瓊中綠橙市場平均價為1元/公斤,價格最低時只有0.7元/公斤,申請地理標志后,平均價格上升到4元/公斤,價格最好時達到7元/公斤,在2008年產值過億。這表明地理標志產品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可以增加整個海南島的經濟收入。
2.地理標志產品能增強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品質是競爭的核心要素,申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必須要符合一定的質量要求,達到一定的標準,這將有效地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高質量。而對于具有分散性、難成規模效益的農業,“通過類似虛擬企業的經營模式,使得處于分散狀態的單個生產者或經營者可以在虛擬狀態下實現集中,從而有效地組織、引導、幫助和吸納地域內廣大農戶、生產基地、農業企業和涉農單位加入到品牌農業產業化經營隊伍中,使地域內生產經營者獲得產業化聚集效應”[3]。地理標志在一定地域內的共有性和地域外的排他性,將有力地推進特色產業的發展,增強旅游產品競爭力。
3.地理標志產品能幫助海南島樹立品牌,提高知名度
地理標志保護制度是國家對名、特、優產品的保證制度,地理標志產品作為一種地域品牌不僅能表示某產品來自特定地域,還能表明該產品背后特地的自然特色或文化內涵,與單個企業的品牌相比,有更高的價值和更持久的品牌效應。當海南的地理標志產品銷往島外時,其有別于同類產品的特殊品質可以為產品贏得良好的聲譽,同時也為海南島提高了知名度。
二、海南地理標志保護存在的問題
1.地理標志保護意識不足
我國自1994年將地理標志納入商標法律保護范疇,1995年開始接受地理標志注冊申請,而海南省于2006年才有第一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起步較晚。2011年1月15日,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報告顯示,中郡世紀地理標志研究所數據庫里申請和注冊的地理標志總數合計超過2 300個,參加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的地理標志數量是1949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對地理標志進行了申請保護,已經注冊批準地理標志數量在100個以上的省份有4個,分別是山東省、浙江省、四川省和福建省,其中最多的山東省,有178個,而海南只有12個[4]。由此可見,海南省地理標志保護意識很不足,與地理標志保護大省相比差距甚遠。很多生產者還是只注重產品的生產,沒有知識產權概念,更沒有意識到地理標志對于產品保護的重要性,其中蘊含的品牌效應和巨大的經濟價值。
2.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狹小
“海南省熱帶特色資源豐富,水果、蔬菜及水產品等種類繁多,且大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這對海南發展‘地理標志產業經濟’來說優勢巨大。而且海南地理文化積淀產生了許多具有地域與人文特色的產品品牌。”[5]截至2011年12月31日,海南申請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很少,只有瓊中綠橙、和樂蟹、興隆咖啡、福山咖啡、白沙綠茶、澄邁苦丁茶、瓊中蜂蜜、臨高乳豬、屯昌黑豬、文昌雞、樂東香蕉、海南島鹽、三亞芒果13種產品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而且大部分為農產品。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第2條規定:“地理標志產品包括: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部分來自其他地區,并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可見,地理標志產品并不限于農產品,海南許多獨具特色的產品都沒有申請地理標志保護。
3.“品牌戰略”工作推進不夠
西湖龍井茶、貴州茅臺酒的價格遠遠高于同類產品,這是品牌帶來的經濟效益,消費者愿意為這種品牌支付溢價。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中,北京中郡世紀地理標志研究所課題組依據《地理標志綜合價值指數評價規范》對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進行綜合評價得分,列出全國地理標志綜合價值量最大的前300名,擁有“全國300個最具綜合價值量地理標志”最多的三個省份是山東省、江蘇省和遼寧省,分別有38個、35個、22個,海南省只有文昌雞和樂東香蕉兩個。由此可見,海南的地理標志產品知名度不高,保護、發展程度不夠,普遍具有“小而不精、大而不強”的特征,生產經營者缺乏品牌意識,在申請完地理標志后就側重于產品的數量生產,缺乏對地理標志產品在品牌建設方面做進一步推進,在銷售方面更是純粹的銷售產品,沒有充分挖掘產品的文化內涵。
4.易導致“公地悲劇”的發生
這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名詞,“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物品可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第一,公共物品具有非排斥性,即不論一個人是否承受這種價格,他都可以使用這種物品;第二,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即當公共物品向更多的人提供服務時,社會的邊際成本等于零”[3]。地域品牌也是一種公共物品,具有株連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負面形象的地域產品會使整個品牌都收到牽連,“金華毒火腿”、“海南毒香蕉”事件正說明了這一點。導致“公地悲劇”的發生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某些不法生產商為了謀求高額利潤,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假冒地理標志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損害,同時還抹黑了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監管不嚴,一些地理標志使用人自身自律性不強,生產的產品不符合要求而使整個地域的產品蒙垢,產生信譽危機。
三、海南地理標志保護的對策
1.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地理標志保護意識
目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觀念還沒有深入人心,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地理標志的有關知識以及地理標志對于保護產品的重要意義,以開展論壇會、講座、法律宣講等形式,提高企業和農民的地理標志保護意識,把提高地理標志保護意識作為推進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基礎,讓人們了解地理標志在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及整個產業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和企業做旅游宣傳時也應該把地理標志產品納入到宣傳當中,這樣既可以為旅游宣傳增加亮點,也可以提高地理標志產品的知名度,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
2.加強申請力度,擴大地理標志保護范圍
由于地理標志的共有性和地域性,單個生產者、企業或組織可能沒有能力或不愿申請地理標志保護,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發揮積極引導作用,這樣可以保證地理標志申請的有效性,進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2009年,在三亞市工商局的積極引導下,三亞市芒果協會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三亞芒果”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并于2011年10月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的“三亞芒果”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注冊證書。這是三亞成功注冊的首個地理標志商標,是政府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的成功事例。政府及有關部門還應發掘潛在的可申請地理標志的產品,比如獨具海南特色的“島服”和黎族的手工藝品等等,盡快對可申請地理標志的產品進行梳理和分類,出臺相應的政策、辦法,使地理標志申請工作有重點、分步驟地展開,加速地理標志申請工作,擴大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
3.對地理標志產品加強品牌保護
生產經營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品牌意識,克服短期經營觀念,做好地理標志產品品牌的長期建設規劃,開展品牌推廣,將無形的品牌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其次,地理標志品牌的建立要根植于產品的內在特性之中,充分挖掘地理標志產品中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把產品中獨特的質量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凸顯出來,塑造品牌價值。比如海南文昌雞作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明代皇有“雞出文化之鄉,人杰地靈,文化昌盛,雞亦香甜,真乃文昌雞也”的稱贊,它的品牌樹立除了要突出其品質特征,還可以宣傳其背后的歷史典故。再次,品牌的建立也離不開有效的品牌傳播,要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圍繞品牌的核心特色進行傳播和推廣,讓更多的消費者快速、容易地接觸和了解品牌。
4.加強監管力度,建立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和監控體系
品質是地理標志產品的生命,地理標志產品的信譽都是建立在一定特色和較高質量的基礎上的,要警惕“公地悲劇”的發生,就要降低地域品牌的負面效應,防止品牌的濫用。地理標志的使用者一般數目較多,生產出來的產品的質量也有高有低,所以一方面應建立產品質量認證體系,只有符合特定質量要求的產品才可以使用地理標志,生產的產品沒有達到特定質量要求不給與地理標志使用權,有關部門應定期對地理標志使用者生產的產品進行檢查,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剝奪其地理標志的使用權,防患于未然,以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高質量,維護地理標志產品的信譽。另一方面,就是要嚴格監管,目前市場上魚目混珠,比如文昌雞的銷售到處可見,消費者無從辨別真假,這對地理標志產品很不利。有關協會可聯合地理標志產品生產者對市場的相關產品進行密切跟蹤和關注,有關部門一旦發現有假冒地理標志的行為就加大處罰力度,增加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對其產生威懾力,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四、結語
海南地理標志保護起步晚,發展較為緩慢,而利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又能對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應抓緊地理標志的申請工作,進一步打造知名旅游產品,推進旅游品牌建設,使海南島的旅游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將海南島建設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島。
參考文獻:
[1]中國旅游研究院.2010年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11年發展預測[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8.
[2]甄翌.地理標志與我國旅游商品發展[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9,(4).
[3]瞿艷平,陳海波.加強地域品牌建設,提高農產品競爭力[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8,(1).
[4]北京中郡世紀地理標志研究所課題組.第二次全國地理標志調研報告[EB/OL].中國經濟網,http:///zg/201101/15/t20110115_22143582_2.shtml,[2011-
篇7
【關鍵詞】 海南 房地產 發展對策
一、理清發展思路
海南應盡快形成全省統一的房地產業發展思路,這對今后海南省房地產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建議出臺并嚴格執行高起點的城市規劃,制定防止出現積壓商品房的政策,極力培育高端市場、精品市場、品牌市場,優化投資環境,徹底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扭轉土地及其商品房供給嚴重大于需求的狀況,恢復城市造血功能,實現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在嚴格科學規劃的調控下,建議邀請國內外著名城市規劃專家對海南省主要城市進行重新規劃,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肅性。沒有詳細規劃,不得建設,詳細規劃一經形成,也不得隨意變更。堅持用科學規劃引導商品房開發,用科學規劃規范商品房建設。
二、嚴格土地供給,走精品化戰略
建議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市場的手段,加大對超時閑置土地的回收力度,增強土地儲備中心對土地市場的調控作用,堅決杜絕多頭、多渠道、多元化供地現象,堅持有計劃地供地。土地的供應和開發必須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堅持土地的供應、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緊密結合,嚴格禁止未開發土地私下轉讓,及時擴大海南省土地出讓信息傳播面,盡可能地做到土地供求信息公開、透明、信息對稱化。
在規劃出臺以前,停止項目報建工作,從城市可持續發展角度,對舊城改造、城中村改建和停緩建用地作出系統安排,停緩建項目復工量要與新開發量一起納入宏觀調控計劃,根據市場承受力合理安排開發規模。重點發展規模精品小區,帶動城市建設上品質、上規模、上水平;以土地資源重新整合高起點的新土地項目開發,提升城市土地財富效應,帶動停緩建項目開發建設。
同時,還應充分利用稀缺的優勢生態資源,極力培育房地產的“高端”、“精品”市場。走精品之路、高端之路、極品之路,“做優做美”海南省房地產市場。可以借力“奧運效應”,推動“國際旅游島”實質性建設。經過20年建設與發展,海南省建設“國際旅游島”已具備一定有利條件和產業基礎,其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能與世界著名海島度假勝地如夏威夷、巴厘島等相媲美。海南可以開發并開放西沙旅游,實行離島旅客免稅購物,發展高爾夫旅游產業。通過“國際旅游島”建設,進一步推進海南省對外開放的層次與水平,在旅游產業開放與建設方面全面與國際接軌,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走在全國前列。
三、優化投資環境
全面清理現有的審批模式與工作流程,大幅度縮短辦事時限,實行行政審批責任制,營造“親商、富商、安商”投資環境,大力降低開發商的制度交易成本。金融部門應加大對品牌開發企業的融資力度,支持外地品牌開發企業在海南融資開發。
實施“休閑養老在海南”工程,共創海南“旅游房產”品牌。努力開拓島外市場是振興海南房地產業“高端路線”的重要舉措,采取優惠政策吸引島外品牌開發企業參與海南省房地產開發,利用其優勢客戶資源,帶動島外房地產高端市場的迅速形成。
重視旅游業與房地產業的有機結合,打造適合島外人士休閑養老的居住環境,在稅收等方面鼓勵物業管理企業和分時度假經營企業的發展,建立全程營銷觀念,向全國、東南亞、全世界銷售海南旅游、海南房產及海南品牌,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在全國推行海南房產發展的生態、高端、精品品牌戰略,努力實現由普通型、區域性、低端型、低價型房地產市場向高端型、精品型、全國性房地產市場的轉變。
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及公共產品建設,房地產開發必須以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先行,建議設立區域性金融機構,支持海南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整體規劃、企業開發、統一出讓、收益分成”的原則下,吸引開發商參與一級地產市場開發。
四、建設住房保障體系
截至2008年8月底,全國有空置商品房1.3億m2,同比增長8.7%,商品房銷售面積持續下降,下降幅度在20%~35%,有的一線城市下降幅度在55%以上,海南亦有類似情況。為此政府應該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力度,以消化吸收現有房產為主,穩步推進新的房地產工程的征地和開業;應利用現有住房作為解圍房,其價格差額可通過“政府補給一點,銀行多貸一點,房地產商壓低一點”的方法解決。鼓勵充分利用現有住房,以消化空置住房。
海南應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解決民生型住房需求。一方面,要積極降低稅費,減少環節,消除障礙,規范房地產市場,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另一方面,通過建設面向廣大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增強中等收入家庭的購房能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發展滿足本地居民住房需求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以及廉租住房建設。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和零就業家庭的住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央政府在房地產救市的同時,再次要求各地加快廉租房建設,加大實物配租力度,擴大廉租住房租賃補貼范圍,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以有效改善民生、刺激內需為手段,保障房價軟著陸。因此,加強住房保障制度建設仍將是當務之急,亦是住房政策的重中之重。
五、重視次貸危機影響
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金融風暴,這令業界進一步密切關注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勢,重新檢討現行的住房開發貸款和按揭貸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計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大規模不良貸款的可能性。有分析稱,金融風暴正在沖擊整個金融市場,嚴重打擊市場的信心,中國房價可能加快調整。中行研究報告認為,未來兩年內,全國房地產價格平均降10%,最高降30%。海南省房地產市場方面,價格雖堅挺,但銷售額明顯放慢。2010年10月下旬舉行的海南秋季房地產展示交易會上,現場成交同比嚴重萎縮五成,參展人數同比減少1萬多人次,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海南省房地產也無法獨善其身。
面對來勢兇猛的國際金融危機,國家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居民購房的財稅、金融救市政策,以刺激需求增長,帶動上下游產業回暖,促進擴大內需,防范金融風險,但各地的救市政策仍然沒有收到明顯成效,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深化。
海南省房地產發展雖然沒有出現內地一線城市的那些嚴峻問題,但房地產供求關系已開始變化,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整趨勢必會影響海南,海南省應未卜先知、未雨綢繆,早作規劃與應對,不能被動應戰,應根據中央“保經濟增長”的最新精神,借鑒其他省市區的有效經驗措施,并結合本省的實際情形,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購房入戶,通過向市民提供購房補貼、放寬房企受讓及開發期限、延長還款期限、減免相關稅費、減慢限價房推出速度、拆遷補償標準看齊一手房、取消二手房交易限制、延長個人貸款償還期限、調高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手段,推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特區救市措施。
六、開發模式必須轉型為經濟跨越式發展
海南有著巨大資源優勢,要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應走有別于內地一般地區的途徑。可惜的是,作為海南經濟重要支撐產業之一的房地產業,其開發模式與內地完全相同,是一種以房地產銷售為目標取向的簡單開發模式,那就是圈地、蓋房、銷售、再圈地、再蓋房、再銷售。
海南土地資源寶貴,房地產銷售面積和開發面積之比的差距很小,但這并不代表海南房地產開發的良性發展,房子銷售出去并不代表房地產開發的成功。它的成功與否還應看房地產開發能否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持續推動和后勁。客觀地說,海南房地產浴火重生之后,給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現有的房產開發模式也顯現了諸多不足,如商品房銷售后空置率過高,資產閑置,低客流量對于本地的經濟貢獻很少,基礎及配套設施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現有產地模式開發的海南房地產,將給海南未來的經濟發展留下深重隱患,可能導致濱海資源被一次性廉價使用。
目前海南省海口、三亞沿海一線已經無地可開發,沿海島東部海岸線可供開發的海灘亦基本占用完畢。在經濟承載力不強的情況下,粗放式的開發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到處可見。房地產開發是對土地資源的一次性占用,目前的開發模式不利于房產資源的重復利用,不利于進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資。
現有的海南房地產開發模式容易刺激開發商對濱海土地資源的獲取,但住宅地產只是一次性稅收,寶貴的濱海特色資源就成了少數人的私人領地。以銷售完畢就萬事大吉為目的開發,導致低入住率、低消費的現象,既浪費資源,政府也無后續稅源,不利于經濟增長。業內人士因此呼吁,照這種開發模式進行下去,幾十年以后,美麗的寶島海灣將布滿成堆的建筑,大量原始、原生形態的自然景觀將被消耗。大部分建筑淪為建筑垃圾絕不是危言聳聽。顯然,簡單的一次性開發模式獲得的經濟增長,談不上資源的深化利用和持續開發,必須改變這種靠一次性投入資源獲得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房產相關部門應盡快建立有利于海南房地產集約型增長的機制和政策環境。
此外,放緩濱海等寶貴區域的房地產開發速度,強化保護性措施,也不失為一種有益之舉。有關方面應著手探索建立海南房產度假使用權交換網絡平臺,重視海南現有空置房產的二次使用和交換,以旅游房產的流通解決資產的流動,帶來資源的共享和價值的增值空間,為地方經濟注入新的增長活力。
【參考文獻】
[1] 林增杰、武永祥、呂萍:房地產經濟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2] 何國釗、曹振良等:中國房地產周期研究[J].經濟研究,1996(12).
[3] 譚剛:房地產周期波動[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4] 薄維:簡析房地產泡沫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0(2).
[5] 焦雪霞、庾晉:房地產泡沫治理的政策措施[J].上海房地,2010(3).
[6] 馮學敏、占云生、周婷:海南房地產近期為何迅速升溫[J].南方金融,2007(7).
篇8
[關鍵詞]郵輪產業;區域經濟;效應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29
郵輪產業是海南海洋旅游業的支柱,它對海南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郵輪旅游產業對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郵輪空間經聯系效應、發展及效應、產業優化升級等諸多方面。文章將從上述幾方面分析郵輪產業對海南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郵輪旅游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乘數效應
現代乘數理論是以凱恩斯乘數模型和里昂惕夫投入產出模型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旅游經濟學家將凱恩斯的乘數模型運用到旅游業的發展研究中,運用旅游乘數研究旅游經濟效應,使這種效應評價更直觀。郵輪旅游乘數效應通過兩類路徑進行傳導,一類路徑稱為消費滲透效應;另一類路徑稱為投資滲透效應。消費滲透效應主要是通過旅游消費資金注入服務業來完成經濟效應傳導,如郵輪乘客在抵達目的港之后,通過在目的港城市的景點、餐飲、購物等進行的消費將資金轉化為該城市服務行業的營業收入,服務行業獲得收入之后將其投入購買生產資料,支付雇員工資,完成旅游消費滲透效應的直接傳導。投資滲透效應是通過服務企業擴大投資而完成效應傳導,旅游業的發展促使當地服務行業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從而促使該行業企業擴大再生產,帶動就業、帶動居民收入的提高,完成旅游投資滲透效應的間接傳導。在對郵輪旅游產業的影響評價中,郵輪旅游乘數可細化為旅游產出乘數、旅游投資乘數、旅游就業乘數及旅游收入乘數等。
11投資效應
郵輪旅游是綜合性很強的服務性行業,郵輪產業的投資對其他行業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這種性質決定了其具有較大的投資乘數效應。投資乘數效應的大小還與行業關聯程度相關,如郵輪母港的發展與許多行業產生關聯,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郵輪產業關聯分為前向關聯與后向關聯。郵輪產業的前向關聯產業涉及港口建筑業、設備裝配業等;后向關聯產業涉及港口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旅游觀光業、商貿服務業、船舶維修業等。以郵輪港口為例,郵輪母港在建設過程中將帶動郵輪公司入駐、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提升港口服務區功能等效應;同時,郵輪抵達碼頭的補給、維修與保養等帶動關聯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了投資效應。郵輪碼頭是郵輪經濟發展的基礎,三亞鳳凰島一期已建成8萬噸級碼頭,二期已建成15萬噸級碼頭,預計2016年年底完成二期填島工程,二期工程將新建15萬噸、225萬噸等泊位碼頭4個,二期工程基本建設投資將超過30億元,配套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80億元。二期建成后,將原來的始發港經停港份額力爭由3∶7逆轉成 7∶3。二期完工后,鳳凰島郵輪游客接待能力每年將達到200萬人次,成為亞洲最大的郵輪母港之一。除了正在緊張施工的泊位,作為鳳凰島國際郵輪港重要的配套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的七星級酒店也同時開工。根據鳳凰島酒店提供的數據,2014年年底運營一期酒店至今,入住率達到約90%。2015年,鳳凰島開始著力建設一批七星級標準酒店、酒店公寓、產權度假酒店、世界風情商業街、游艇泊位、游艇會所、奧運廣場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和豐富郵輪港的服務接待功能。郵輪母港建成以后,將會吸引國際郵輪公司入駐,培養郵輪專業人才與企業,完善配套項目,開發設計一批有吸引力的郵輪旅游產品與線路,將給三亞帶來無限的商機,其郵輪旅游也必將成為三亞旅游經濟強有力的助推器,為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較大貢獻。屆時,三亞鳳凰島整體項目也將成為三亞、海南、中國乃至世界級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12就業效應
郵輪產業涉及的產業部門眾多,包括郵輪旅游業、郵輪設計制造業、港口物流業、餐飲娛樂業、商貿服務業及金融服務業等。這些產業通常能夠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口。郵輪港口為了保證正常運營和旅游業務的開展,需要大量碼頭工人和港口管理人員;郵輪運營管理公司,通常會在郵輪航線沿線節點城市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因此需要在當地雇用大量的管理人員和郵輪服務人員;郵輪設計制造和維修方面,船舶制造業會向上延伸至采礦業、冶煉業、金屬制品業、橡膠制造業及水上運輸業等上、下游產業,刺激各個產業的用工需求,帶動當地就業。郵輪產業的關聯產業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對服務業具有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能夠產生很強的就業效應,據統計,新增1個郵輪旅游者將連帶增加9個就業崗位。
13創匯效應
郵輪旅游業是一個非貿易的外匯獲得途徑,可以不受貿易保護政策制約,同時節約了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獲得外匯收入。出口旅游產品可以避開貿易壁壘,提高創匯能力。郵輪入境游是以國際旅游島無形的旅游服務產品進行對外貿易,入境游客在郵輪母港城市區域的消費形成外匯收入,郵輪旅游的發展能夠促進海南岸線旅游資源開發,開拓海洋旅游市場,吸引國際資本投入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產品開發項目中,滿足郵輪旅游消費的需求,形成外匯的凈流入。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母港是海南省建成的第一個郵輪母港,入境游客主要在三亞登陸,現以三亞市的統計數據為例說明郵輪旅游帶來的外匯收入,見下表。
從下表和下圖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海南郵輪旅游在2008年有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因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2010年、2011年有所回落,2012年開始實現井噴式增長,2013年、2014年、2015年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5年因海南外國游客主要客源地俄羅斯的經濟增長出現衰退,入境游客數量減少引致郵輪旅游外匯收入出現下降趨勢。
2郵輪空間經濟聯系效應
本研究所指的空間經濟聯系以空間經濟網絡為載體。郵輪空間經濟網絡具體由郵輪港口、郵輪產業鏈各個環節所構成。郵輪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空間經濟網絡的形成。郵輪的上游產業主要包括郵輪制造業,如郵輪的設計建造及維修;中游包括郵輪營運業,如海事運營,船上項目經營和資本運營等;下游包括航運服務業及港口服務業。就郵輪產業而言,星羅棋布的港口構成郵輪經濟聯系的靜態網絡;流動于郵輪產業鏈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等構成郵輪產業的動態經濟網絡。“流”的發送及接收、集聚和擴散、流動方向及流量等聯合在一起構成空間經濟的功能網絡。
空間經濟聯系效應包括空間集聚與擴散效應、空間經濟的外部性等。
第一,集聚力與擴散力共同形成了空間經濟網絡的演化力量,從集聚力的角度而言,空間集聚表現為勞動力與資金會自發追求利潤最大化,力求從低利潤地區流向高利潤地區,人流和物流在郵輪經濟網絡的不同節點漸次沉淀,形成不同層次和不同規模的企業集群、產業集群和城市群等。新的網絡節點的出現對原有區域經濟格局產生影響,各種資源的流向及流量也隨之發生變化。人流、資金流必定向發展較好的經濟網絡節點匯聚,從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分散力的角度來看,分散力促進網絡節點經濟活動向外擴張,把逐漸融合進產業體系,節點規模因而不斷擴張,網絡節點在分散力的作用下產生裂變,繼而尋找新的區位重新集聚。
第二,郵輪空間經濟外部性是指郵輪產業聚集對外部區域所造成的影響及所產生的空間近鄰效應。產業集聚會產生兩類外部性:一類是技術外部性;另一類稱為資金外部性。技術外部性指郵輪企業的產出依賴于各個集聚企業間相互的要素投入與產出,資金外部性指郵輪企業之間的利潤來源于集聚企業之間上下游產業鏈關聯產生的成本節約。外部性不僅自身來源于產業集聚效應,而且通過帶來技術進步和成本節約促使區域產生更大的競爭力,構成產業集聚效應,進而產生新的空間經濟外部性。產業集聚本身具有節約社會勞動的內在要求,同一產業各環節按就近原則組織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行生產經營。在空間感知能力的范圍內,經濟活動所需的信息資源局限于周圍地區,因而經濟活動區域擴展空間會以核心產業為同心圓內核,向周邊區域圈層拓展。隨著圈層的增大,經濟帶動作用逐層遞減。
3郵輪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
31郵輪母港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極”效應
郵輪母港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主要表現為通過“發展極”的傳導效應波及整個極化區域,從而形成以母港為核心的區域增長點,最終推動郵輪母港區域經濟圈的崛起。法國經濟學家佛朗索瓦?佩魯(1955)首次提出“發展極”理論,指出由于某些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行業聚集在一些地區或大城市,形成資本和技術的高度集中、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形成自身迅速增長并能對鄰近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發展極”。佩魯把這類產業關聯性很強、主導部門集中、優先增長的地區稱為“發展極”。本文運用“發展極”理論分析郵輪母港區域發展,“發展極”作用機理表現為郵輪母港發展產生的極化效應、擴散效應和乘數效應。極化效應,即圍繞極點產生的效應,首先,郵輪主導產業和郵輪服務區的建設,會對周邊地區產生巨大吸引力和向心力,會吸引周圍地區大量的原材料、農業產品、勞動力等匯聚到極點;其次,郵輪母港的建設和開發將吸引區域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及服務業建設項目涌入港口區域。兩種形態的吸引匯聚成大量的外部投資,推動母港極點的經濟實力和人口規模迅速擴大。在資本運動規律的作用下,要素流動趨向于能夠產生更高價值和更高效率的地區,外在表現為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這是經濟活動和要素本身的趨利性決定的。規模經濟可以幫助企業節約單位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而集聚經濟可以為區域內的各個企業實現成本節約等經濟效應。要素的集聚引發乘數效應,促進母港所在城市的經濟不斷擴張,進一步強化了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進而形成發展極。發展極通過人才、資金、產品、信息等的流動,將經濟發展成果和創新機制擴散到周邊區域,同時,在更大范圍內促進與母港發展相關的金融、保險、管理、貿易、信息等服務行業的發展,從而形成擴散效應。
32郵輪產業與空間結構重組效應
區域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是區域結構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影響,產業空間經過“再城市化”影響區域空間結構重組,郵輪母港的建設影響了區域的產業結構布局,郵輪母港成為港口城市的等級體系及區域規劃的一種新型功能區。在母港周邊區域將形成以母港為核心的郵輪服務區,即與郵輪產業相關的若干產業形成的地理上相對集中的扇形區域,區域內的產業形成簇群,簇群經濟的形成有利于實現人才、信息及基礎設施共享。郵輪產業通過郵輪建設相關設施及服務網絡,形成規模化的服務業體系,母港的區域比較優勢形成了特色產業簇群,奠定了區域空間結構優化的基礎。通過培育特色產業簇群推動郵輪母港區域空間結構優化,通過空間結構優化進一步推動特色產業簇群發展,如此良性循環能夠迅速提升郵輪產業競爭力,提升郵輪服務業質量,提高母港所在地郵輪公司的數量及能級、增加郵輪航線密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港。
4郵輪產業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郵輪產業發展過程中,必定會在母港鄰近區域形成具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如郵輪制造企業、維修企業、配件供應企業、郵輪相關服務企業等組成的群體。郵輪產業因涉及產業眾多,所以其發展會增加區域內參與交易的產業數量及促進產業融合,如形成郵輪金融服務業、郵輪物流服務業、郵輪商貿服務業等,郵輪產業的發展擴充了產業類型、擴大了產業規模。郵輪母港的建設影響了區域產業結構布局,培育郵輪產業集群可以促進港口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又促進了郵輪產業集群的形成。郵輪產業集群的形成一般是通過一個核心主導企業的衍生、裂變而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將有效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首先,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圍繞著郵輪產業在港口區域聚集在一起,彼此o密聯系、分工合作。其次,集群內的企業通過共享資源、節省物質及信息的傳遞費用、協同創新,降低了集群內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了整個產業的生產效率。最后,因集群內的企業存在競合關系,同質化產品企業存在激烈競爭,先進企業通過技術與管理方法的創新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后進企業為了生存會盡力模仿先進企業,先進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優勢會更加努力創新,這種創新模仿效應會使新技術、新思想、新方法在集群內傳遞,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集群不斷向高層次發展,如此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參考文獻:
[1]孫妍加快國際旅游島郵輪產業發展的若干設想[J].中國市場,2017(1):41-43
[2]劉萍海南郵輪旅游國際化發展的政策支持分析 [J].中國市場,2015,52(12):213-215
[3]孫妍國際郵輪母港對區域經濟的帶動效應研究――以三亞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7(4)
[4]孫妍郵輪產業對海南旅游業發展的實證研究[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17(2)
[5]孫曉東郵輪產業與郵輪經濟[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2-5
[6]汪泓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篇9
元宵節后,三亞灣畔顯得甚是落寞。一度火爆異常的樓盤銷售中心一片冷清,一些店面甚至還關著門。
突然變化的不僅僅是市場溫度,還包括官方對樓市的態度。2月25日,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在政府招待會上向媒體公開表示,國際旅游島建設起碼要有十年時間,海南的樓市已有泡沫傾向。同日,正在北京開會的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副廳長王亞僑也向媒體表態稱,海南部分地區房價偏高,不能否認部分房子有泡沫。
從沸騰到凝固
而在此之前,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多次公開表示,海南不會出現1993年的房地產泡沫;海南省省長羅保銘也表示,海南房地產不存在泡沫,海南的房價上漲是由正常的市場需求拉動的;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廳長嚴之堯也稱,海南不會再出現房地產泡沫;三亞市城鄉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局長李洪海甚至認為,三亞房價很合理,甚至是被低估的。
似乎是作為“不存在泡沫”的印證,2010年1月,海南省國家稅務局車輛購置稅征收管理分局繳稅大廳人頭攢動,據海南當地媒體報道,排隊人群中,多數是涌入海南購房的外地人,為了看房方便,飛機落地后便去買車,進而直接擠爆繳稅大廳。
外地炒房團給海口和三亞的樓盤銷售員帶來震撼。
“在我們這條街上面,有很多內地過來的炒房團,他們是拖著箱子,不是步行,都是在慢跑,快跑,進來就問,還有房子嗎?還有房子嗎?就是只要有房,他們馬上就會買。”在亞龍灣的一位福星中介公司員工回憶道。
炒房團們不得不快跑。“海南國際旅游島批復之后,三亞的開發商開始捂盤,連捂了一個星期,”林海溫泉花園售樓部小姐蘭攀攀介紹,“每天放出的房源非常少,每天兩套、三套、五套的放,然后他們每天是提一個價格,捂一次,漲2000元。”
2009年12月,三亞商品房簽約均價為15857.44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3.46%;創下單月三亞商品房銷售均價歷史新高。到了2010年1月,三亞商品房簽約均價再次被刷新,超過了22000元/平方米,一個月里上漲達到了40%多。
與三亞同樣,自2010年1月以來,海口房價以日增1000元的速度迅速上漲。
海南的二級城市瓊海也不遜色。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一位教師經海關朋友介紹,趁1月9日這個周末在瓊海買了一套每平方米5000元總價41萬元的13樓套房;1月13日13樓房價漲到6000元,隨即售完;1月25日隔壁新開的一棟樓均價6800元每平方米,10樓以上7000元以上。
海南的房價已經不是跳高,而是撐桿跳。金錢第一次與時間有了如此清晰的關系。
房價迅速拉動地價。數據顯示,海口的平均地價在不到5年時間里漲了約20倍;而三亞最近6年間地價漲幅更是高達50倍。日前,海南還向國土資源部打報告要求增加土地供應指標。
然而似乎在一夜之間,海南樓市急速降溫。據統計,今年春節黃金周7天時間里,海口商品房總簽約僅17套,與1月份動輒每天銷售數百套的情況相比,反差巨大。另據海南搜房網的統計數字,進入2月中旬以來,三亞市樓盤銷售量急跌。2月中旬,三亞商品房總簽約411套,與1月同期的總簽約數相比,下滑幅度達74.7%。
春節期間,2010年海南國際旅游地產文化節在三亞舉行,展會匯集了海口、三亞、瓊海、文昌、保亭等地的房地產項目。六天的展會只賣出206套房子。
政商雙簧戲?
在海南地價、房價飆升之際,海口溫州商會前會長張益文頗有深意地說,原因不在“國際旅游島”這個概念,而在于概念之后的捂盤惜售、圍地惜建。
捂盤惜售、囤地惜建的成敗取決于政府的決心。施政低手帶來的是政策雙刃劍,施政高手則利用政策達到雙面意圖。
2010年1、2月份,海南地方政府―方面釋放要適當遏制爆炒地產的相關政策和講話,另一方面卻又為炒作提供了各種方便。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1月15日宣布,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總體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之前,為防止海南房地產開發一哄而上出現新的泡沫,海南暫停土地出讓,暫停審批新的土地開發項目。
王亞僑還就此向國土資源部匯報稱,海南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兩個暫停,體現了政府在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時更加理智、更加冷靜。
但市場反應卻相反。消息一出,如火烹油,以往一直溫和上漲的海南樓市直線飆漲,不少樓盤房價直接跳漲,有的干脆封盤不賣。
瘋狂的樓市,引發了大陸媒體對海南泡沫的大肆報道。
1月26日,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表示,海南因為其資源的稀缺性,土地和房地產將越來越珍貴,在未來30年房地產都將是海南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之后,當三亞市已是全國房價標桿性高地時,李洪海適時對外稱,三亞的房價肯定還要漲;三亞不會重現泡沫。
這直接給了房地產業一顆定心丸。
一位長期從事房產銷售的房產公司主管透露,他每天上網了解和收集媒體對房市的報道以及官員的重要講話,然后再向售樓員傳達,以便讓他們跟客戶更好地解說。他說,即使是負面的樓市報道,只要善于利用,對褸盤銷售來說也是有幫助的。
政府卡著脖子供地,也使得地產商急紅了眼。
一個大公司看到一個好項目,準備了幾十個億來買地,但因“暫停令”,不得不付給介紹人2000萬元人民幣的傭金。
還有一位地產商透露,他在參加一個僑資企業協會常務理事會時,一個和美國基金公司合作的老板請他幫忙找到一個可以投資的項目。這個老板向他訴苦美國基金公司準備了100多億元,都坐私人飛機來了兩趟海南,但就找不到地。于是該地產商馬上問身邊有著幾平方公里地的老總朋友能否拿出一部分地來合作開發。結果老總朋友反求他找地。
拿地的焦慮累積,在悄悄實現著地方政府所希望的土地價格最大化。嚴之堯近期一度坦言,地價還沒有體現出海南土地的價值。
此前由于海南缺財力,土地一級開發多數由開發商承包,不但開發散亂,利潤也多數落入開發商囊中。而目前海南省正在學習外地土地儲備的先進經驗。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透露,為解決部分市縣過早出讓土地導致很多土地被賤賣的問題,海南省正試圖利用省級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建成一個大的土地交易平臺,用較少的成本來統一開發與旅游島開發建設有關的大片區域。
海南政府對土地壟斷打包上市,將加速土地供給與需求雙方的力量失衡。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在海南的全國性房地產開發企業超過100家,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
按照計劃,《國際旅游島規劃綱要》于3月份報送國務院審批。衛留成表示,海南的商業性開發土地出讓將會在屆時“解禁”。
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可能是怕樓市太熱影響到國務院決策,矛盾的三亞市政府才決定對前往三亞購房的外地人,規定一個身份證只能購買五套房。但輿論旋即稱之為“史上最雷”調控政策,與其說是抑制投機不如說是鼓勵投資。
政府在“捂地”,開發商在“捂盤”,炒房者不惜重金買房、轉手,大家樂此不疲地玩著“擊鼓傳花”的游戲。
海南樓市的日前瘋狂和上世紀90年代初地產泡沫的一個關鍵差別,是大多數人買房一次性付款。
“因為自己掏錢,你不賣我,沒有這種道理。”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對本刊記者表示,沒用銀行的錢,那么再漲10倍、20倍也沒關系,反正沒花國家錢,跟老百姓生活沒關系。
或許是出于樓價的飆漲對金融系統危害不大的判斷,為了把“擊鼓傳花”的游戲玩得更長一些,助成了海南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微妙心態。
撕裂的黃金海岸
海南政府與開發商圍繞海南島595公里海岸線舉行的饕餮盛宴,沒來得及給海岸動植物和沿線村民留下席位。
陵水縣港坡村村民老李頭第一次成為了香水灣海灘的“局外人”。
在1970年代的圍海造田、1980年代鈦礦的無序開采與過度捕撈和1990年代風靡全島的挖塘養蝦中,老李頭曾是參與者之一。
如今,政府征用集體所有的灘涂用于海南富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富力游艇碼頭,“海灘、水田、征走了3000畝,可每人就發了500元的補助,沒了海灘就不能打魚養蝦,生計成了大問題。”老李頭說。
港坡村,座落在陵水縣香水灣邊上,一個人口7000多的村莊,人均年純收入不到4000元。而原來的村民捕魚區,現在的陵水縣香水灣旅游度假區B區南段富力灣,焦點海南房地產網顯示:住宅起價11000元/平方米,別墅起價21000元/平方米。
老李頭說,征地企業給予村民補償金是4.6億元,本來每人可得到4萬元左右的補償金。為了得到應有的補償款,港坡村與當地政府數次沖突,成為縣里有名的治理難點村。
村民小楊等72人不愿跟著父輩過著失地失業跟政府鬧的生活,就和海南香水灣度假酒店等簽訂了就業協議,當起了球童、保安、保潔員、服務員。
海南香水灣度假酒店只是香水灣旅游開發項目的一個,此外還有12個五星級酒店。2個高爾夫球場和1個休閑會館,總投資100億元。
香水灣被稱為亞龍灣第二。在香水灣南邊的亞龍灣,要建設19座高星級酒店。
亞龍溪是亞龍灣的源頭。在亞龍溪出海口,整片的木麻黃防風林現在已讓位于五星級的亞龍灣瑞吉酒店和一個游艇港池和碼頭,還有后面的別墅。亞龍灣開發公司稱,別墅建成后至少要賣10萬元/平方米。三亞的一線海景公寓,最高報價現已達每平方米10萬~12萬元。
離亞龍灣不遠處是大東海旅游區。大東海邊上嘉賓國際酒店被稱為中國唯一擁有私家沙灘的山頂酒店。這些地方本是山上灌木叢生長之地、國防用地;如今換成了鋼筋水泥,沒有植物穩固水土,每次下大雨或者刮臺風,過大的雨量就會從山上象洪水一樣傾泄下來,淹沒榆亞大道,沖刷大東海的沙灘。
在博鰲,有些樓盤甚至越過山頭,建在了海灘上。海南郡原房產公司6棟16和18層樓盤號稱離海只有50米。而海洋法規定,海岸線200米內不能建造建筑物。
一位叫夏亞的開發商在博客上傷感的說;大砍伐、大推平、大混凝土建筑――由東海岸、南海岸,現在已逐漸向西海岸延伸,北邊海岸早已經以海口為中心,不該砍的全砍了,海邊沒有木麻黃,沒有雨林,早已被全面硬化了。東海岸已經在向山里延伸――保亭的七仙嶺,900年的荔枝林,數萬年的熱帶雨林,其他各類樹木、灌木、喬木,正在被開發商砍掉、活埋、摧毀。
在這片中國最迷人的595公里黃金海岸線上,華潤、中信、綠地、富力等地產巨鱷動輒投資數十億、上百億元的旅游地產項目早已星羅棋布。暴富神話的喧囂,吸引了國際知名游艇公司,世界最豪華、最昂貴的游艇跟著紛至沓來。于是,沸騰的1月,三亞鴻洲游艇碼頭,一邊停放著嶄新豪華的游艇,另一邊則是無處停泊的駁舊漁船。
漁船與游艇,水泥和水洪正劃分著這個3.4萬平方公里的島嶼人群。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數據,2009年前三季度,海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1.55元,居民人均工資收入7817.91元。而在1月中旬,三亞商品房均價達到每平方米20582.96元,海景房的售價基本在每平方米5萬元以上,海南當地人_年的收入只夠買當地半平方米的房子。
90%的外來投資性購房,給原住民帶來的是什么。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經要求海南的各個單位進行房產的摸底,調查本地居民有多少是無房人員。
海南的城市地理一邊面海,一邊處在死火山口的邊緣。這個“國際旅游島”概念正迅速將海南島撕裂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熱情的“被套”
每個瘋狂的背后都隱藏著焦慮。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客不顧一切奔向海南,這是將各地累積的焦慮到海南集中釋放。
焦慮來自于社會與經濟的畸形所帶來的不安。
樓市傳媒董事長蔡鴻巖表示,200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2007年底到2008年的下滑之后,出現了一個報復性反彈。瘋漲之下,政府不得不出面重拳打壓房價。二套房首付必須四成,并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等系列政策信息釋放后,房地產市場的熱錢出現一種擠出效應,很多投資客在年底基本上把前期獲利的房產投資抽了出來。
結果,杭州出現退房潮、深圳一周降價3000元、廣深一手樓成交量銳減。
而恰恰這個時候,海南給這些熱錢制造了一個新的熱點,一夜之間這些熱錢就轉到海南。
在時間上耦合的是,新年1月中國股市進入一個連陰階段,大量資金撤出市場。
人為造成的房源緊張,吸引千億元資金加速度進入海南。海南阿里巴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地產部負責人方舟估算,春節前至少有超過4700億元的資金通過銀行系統內外流動到海南大肆圈地,涌入資金超過1992年10倍。有人甚至稱更多。
溫州炒房團和北京炒房團南北兩大陣營的加入,將海南拋向空中。
在業內,北京知名投資人張羽沖被稱為房地產市場“融資操盤手”,動輒可調動幾千萬元的資金,“粉絲團”遍布全國。他背后的投資力量一種人是將錢交給他,每年給10%以上的利息回報;另一種是跟他投資房地產,他從開發商或購房人處有提點。正是通過在民間匯集大量資金,跟開發商談判,低價入市,然后運用一些操盤技巧將其高價拋出,張羽沖等人將房市變性成為“中國沒有漲停板的股市”。
除了張羽沖這樣的民間游資外,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評論員李永岳分析,很多炒房資金還挪用了正常的企業經營流動資金,甚至一部分人還向銀行貸了款。
只要是炒房,就要尋找機會轉手,到最后就是誰接手或被套住。炒房的心態是誰都不想做最后的接盤手,但誰也不知道自己原來已經淪為最后的接盤手。
目前,高位的海南房價令人開始不敢貿然接手,短期炒房正變成長期持有,進而演變成獨特的炒房“三角債”現象。
遠離旅游島初衷
基于國內正處于“擴內需”的結構調整重要時期,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也飽含著中央政府對經濟結構調整的“試驗田”意味。
目前海南經濟模式畸形扭曲。2009年海南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87.9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全省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稅收收入總額占全省稅收收入總額的48.2%;全省100多億元基金收入中,絕大部分來源于土地出讓金的收入。與此同時,海南省制造業投資下滑33.9%,50家重點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滑36.9%,利用外資僅8.5億美元,同比下降33%。
但由于規劃細則未出臺,國際旅游島的開發建設缺乏總體制度和清晰的戰略思路。瘋狂之下的海南,正在加速產業畸形和遠離國際旅游島這個目標,演變成了中國畸形經濟結構放大了的一個窗口。在海南,GDP成了“搞地皮”的拼音縮寫。海南的房地產業是最后一只小船,全中國的有錢人都要往上擠,結果可想而知。
目前,炒房熱還蔓延到了星級酒店春節的客房租金。來自中國旅行熱線旅游預訂網站的數據顯示,大年初二至初五三亞亞龍灣地區的國際五星酒店一間房一晚的價格,全部突破一萬元。
海南一旅行社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往年春節假期4000~5000元的價位,今年春節三亞酒店的房價足足飆升了1倍以上,比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至少還要高出5倍以上,也超過了世界最昂貴的迪拜帆船七星級酒店――其豪華標準間價格也不過900美元/晚。
一直關注海南旅游市場的重慶飛揚旅行社總經理鄒慶認為,三亞酒店高房價背后,起碼有4成是“炒房客”的因素。“炒房客”一般是提前3個月或半年就到海南用較低價格把最緊俏的時段包下了,比如四星級的800元一晚,在手中控制到春節前,然后以2000元或更高的價格賣給訂房網站、三亞的地接社。訂房網站或地接社又把房源加價分銷給一些做專線的旅行社,接著這些客房再轉給組團社或者游客。
高客房價嚇退了一批游客。鄒慶透露,有一個15人的家庭包團,原來想初一去三亞,住亞龍灣五星級酒店,現在改走香港了。
據悉,今年不少原來參團游海南的市民把報名的方向轉向到廈門、廣西北海等其他沿海地方,還有不少人干脆直接選擇出境游,特別是島國游。
蔡鴻巖表示:“房價升高了,住的成本升高了,那意味著所有的這些投資門檻都高起來,酒店的價格高了之后,它會阻擋海南商業、娛樂、教育的招商引資。”
篇10
產權式酒店是一種新型的投資模式,它將房地產、酒店、旅游等行業有機的整合在一起,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共享資源,眾多消費者和投資者對此青睞有加,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20世紀60年代,產權式酒店起源于西方,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當時,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比較穩定,形成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家庭。家庭的需求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發生了變化,由以往滿足溫飽的基本需求開始向休閑娛樂需求轉變。房地產商發現了這一變化,在地中海沿岸開發海濱別墅供歐美的富人滿足度假休閑的需求,銷量大好。但是,大部分海濱別墅在平時都是閑置的,只有房主在工作之余度假時才會來住一段時間,海濱別墅的閑置成本就顯得很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降低購置和使用成本,12個法國家庭合買了一套別墅并約定每個家庭在一年中擁有別墅一個月的使用權,輪流居住。這種方法是一種“Time-share”,即時空共享,既是一種消費模式,也是一種投資形式,將投資與度假休閑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經濟資源共享,形成了產權式酒店的雛形。
資料表明,目前全球大約有540萬個家庭在產權式酒店相關網絡上注冊并參與,全球產權式酒店銷售額達67.2億美元。最近十年以來,全球產權式酒店以每年平均15%的速度不斷遞增,產權式酒店已經成為房地產業和旅游經營行業的相結合的一種重要的經營創新模式,也成為中產階級家庭最為青睞的旅游和投資形式。
一、產權式酒店的涵義及其類型
產權式酒店是商業性酒店與產權式房地產項目的有機結合,具有多方面資源整合的優勢,也是酒店業和房地產業尋求創新經營模式和方法的有效嘗試。具體來說,產權式酒店是指酒店開發商將酒店的單位、客房作為獨立產權單位向投資者出售,投資者購買后即擁有該單位、客房的產權,但是并不長久的在該酒店客房居住,而是將其委托給酒店開發商或者酒店管理公司進行經營,每年根據該客房出租情況進行利潤分紅,客房的產權可以轉讓、繼承、抵押與贈與,投資者也可以自主的選擇該產權客房的使用方式,產權式酒店主要由以下幾種類型。
(1)時權型:酒店開發商將酒店單位、客房的使用時間進行分割并出售不同時間的使用權,消費者擁有一定時間在該酒店客房居住的權利。這是產權式酒店發展初期的主要類型。
(2)純產權型:產權式酒店采用的普遍類型,酒店開發商將酒店單位、客房的產權出售給投資者,投資者獲得產權后將客房委托給管理公司進行日常出租經營與管理,逐年獲得回報,并可以預期增值而進行投資回收。
(3)住宅型:一般是指養老型的產權式酒店,投資人購買了酒店客房產權后,在退休養老之前委托酒店管理公司進行經營而取得投資回報,待退休后用于養老長期居住。在產權人去世后,該物業可以由酒店管理公司回購并進行再次出售,產權人的家人可以取得該收益。
(4)時值度假型:指一種純休閑消費型的酒店,消費者不擁有酒店的產權或使用權,而是通過積累或者購買一定數量的“積分”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和不同檔次的度假酒店獲得免費住宿或者換取更大的折扣、優惠與更多選擇權。
二、西方產權式酒店的發展特點
(一)中產階級的崛起奠定產權式酒店發展的龐大客戶基礎
隨著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社會財富不斷積累與增長,中產階級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增,社會、家庭、個人對于旅游休閑度假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這也刺激和提高了中產階級的消費者與投資者對于旅游商業房地a的投資熱度。歐美國家的產權式酒店既有兼顧旅游度假休閑與房地產投資的純產權型,也有以純粹的旅游休閑度假為目的的時權型酒店,也包括一些投資信托項目,這些項目以旅游商業地產為主要投資對象,尤其是產權式酒店的地產建設投資居多,普通投資者可以參與投資,獲得與實力較強的投資公司或機構同等的投資回報率。
(二)地理位置優勢保證產權式酒店的持續獲利能力及未來發展
國外產權式酒店的建設大部分選擇在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怡人的氣候條件、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的地區。一般具備充足的陽光、清澈的海水和優質的海灘。一般情況下,產權式酒店的地理位置越優越,其可持續獲利的能力越強,未來發展潛力和升值空間就越大;而從投資者的角度看,酒店位置越好,客房需求量越大,酒店可以獲得的星級評價越高,投資者收益的安全性和持續性就越強。
(三)分時度假消費的配套確保產權式酒店資源的充分利用
分時度假的消費者每年購買固定度假時段的酒店客房的使用權,固定度假時段一般不會太長,產權式酒店開發商可以將酒店單位、客房的使用權按較小的時間單位(如一周)進行分段銷售,使用權的期限可以很長(如二十年、三十年等)或根據合同約定,確保了產權式酒店資源的充分利用。消費者還擁有將自己購買的時段使用權進行轉讓、贈與等一些列權益,并擁有酒店公共設施配套的優惠使用權利。隨著網絡的發展和信息共享,消費者還可以將自己購買的酒店客房分時度假權在無法進行消費時通過分時度假網絡與另一家酒店客房的分時度假使用權進行等值交換,享受異地消費,使產權式酒店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三、我國產權式酒店的發展特點
20世紀90年代,分時度假的概念開始傳入國內,逐漸演變為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的產權式酒店形式。我國產權式酒店的出現源于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由于房地產開發商的過度開發而消費需求和水平不足,導致房地產市場供過于求,大量房產空置,資源被浪費。海南省為了擺脫房地產市場困境,盤活空置樓盤,快速回籠資金,率先將產權式酒店模式引入國內。1999年10月,“南海傳說溫泉療養度假中心”開業,這是全國首家產權式酒店,標著著產權式酒店正式進入國內市場,更新了房地產投資的思維與理念,將房產與海南旅游支柱行業緊密結合,成為海南經濟的新增長點。
《中國產權式酒店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中指出,我國自2010年起為穩定房價出臺了一系列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使房產價格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這使我國房地產投資者的預期利潤下降,開始尋求轉移投資至更好地增長點,兼具住宿與投資的雙重特點產權式酒店成為房地產投資者關注的新的目標。此外,隨著我國居民生活與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我國實行休假黃金周制度以后,人們的休閑、度假旅游需求激增,旅游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旅游觀光,轉而開始追求休閑度假的旅游體驗。產權式酒店能夠為消費者的休閑度假旅游提供最為經濟實惠和便捷的住宿,因此,在國內的眾多旅游城市得以迅速發展。目前,我國產權式酒店數量規模在1000家以上,比2010年增長了近50%,遍布全國26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與西方產權式酒店的發展相比較,我國產權式酒店的發展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分時度假理念逐漸被接受
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產生了大量的中產白領階層,他們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和超前的消費觀念,有較為強烈的投資欲望;另一方面,白領階層由于工作壓力較大,迫切需要以休閑度假為目的的旅游放松身心。消費能力的增強與休閑度假的需要為產權式酒店帶來了發展商機,同時,在這些白領階層的帶動下,分時度假的理念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二)相關市場制度、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規范
雖然國內產權式酒店的市場已經形成并以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仍然需要進一步規范,建立起相關的市場制度和法律法規。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我國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旅游業也不斷繁榮,推動了產權式酒店市場的長足發展。世界旅游組織指出,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國家,中國的游客預計將達到1.4億人次,這些游客為產權式酒店的經營提供了大量的客源基礎。但是,部分產權式酒店經營失敗的教訓帶來的啟示是市場形成后的進一步完善需要相關的市場制度、法律法規的約束與規范,可以進一步增強投資者對于產權式酒店投資的安全感和投資信心,提高投資崆椋形成產權式酒店市場運作的良性循環。
(三)分時度假體系有待進一步成熟與不斷創新
相比西方國家分時度假體系來說,我國的分時度假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國外的分時度假酒店網絡可以向產權式酒店客房的投資者提供度假權的交換服務,充分體現了這種模式的吸引力。而我國的分時度假公司相對數量較少,參與全球最大分時度假交換體系RCI的中國酒店也僅僅有20家上下,產權式酒店的度假權交換受到很大的限制,無法形成網絡和規模,大大削弱了產權式酒店的魅力,也導致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對此,應該對國內現有的產權式酒店資源加以充分利用,通過同業之間的橫向協作和廣泛聯合,建立分時度假網絡,逐步實現產權式酒店分時度假權的自由選擇和交換,可以更進一步提高投資回報率和增強產權式酒店的聯合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