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月三范文
時間:2023-04-05 00:57: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南三月三,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年的圣誕節、新舊交替時刻,你是否考慮和他穿著嫩色純棉情侶衫,坐在海灘邊一起喝藍山咖啡,遠處黑夜星空下極致炫目的煙花,近處疊疊海浪擊打岸邊的聲響,然后彼此交換禮物,說幾句愛到骨頭里的蜜語甜言,微醉之后回酒店沐浴,享受蓬松柔軟的大床,然后一覺睡到自然醒呢。
如果你喜歡大海,如果你熱愛陽光,如果你有幾天假期,如果你身在北國,那么此時,行走海南也許將成為你選擇出行度假的最佳方案。這邊12月份是最佳季節,海南島有海水相伴的日出日落能讓你醉得酥麻;那潔白的沙灘會讓你理解沙灘的溫柔本性;浪漫的亞龍灣和繽紛絢爛的花草樹木,讓你行走在其間盛開心情;對所愛的人滋生濁人心骨的思念之情于蜈支洲島是自然而然的;站在南山海上觀音前,臆想著海底曾經的高山,才可由衷感嘆人世間滄桑;潛水于大東海觀望一群群熱帶魚,實現“我是一條自由穿梭于蔚藍海水的魚”的夢想。
海南區域劃分:我們通常把海南分為海口市、三亞市、海南東線、中線、西線及西沙六個部分。(我主要游覽的地方是三亞市區及周邊景點)
海南最佳旅游月份:我只能說每年5~10月份準時而來的熱帶雨季,讓你能碰上驟來驟去的傾盆大雨,運氣好的話能趕上臺風,來臨時一般維持三天,進島的航班、輪船可能都會因此延誤或停機,但臺風過后的海南島會即刻恢復艷陽天。而每年1~2月份寒流南下時,這邊時常會碰見霏霏細雨。潛水會受影響,藍天才可能更清晰地顯示透徹大海。另外也請躲開“春節”、“國慶”、“元旦”、“清明節”,這會海南島真將人滿為患,將花費比平時多幾倍的住宿費和交通費。
海南交通:只有海口、三亞與各大城市通航班,其中飛往省會海口的航班要更密些,所以打折后往往比飛三亞便宜很多,另外從海口乘坐長途車到三亞也非常方便,四個小時。
海南(三亞)氣候:三亞是海南島最南的城市,平均氣溫在25攝氏度,但降雨量幾乎是全島最少的,一般集中在秋夏交替時節。
三亞旅游景點:蜈支洲島、亞龍灣、南山、大小洞天、大東海、天涯海角等。
三亞銀行:三亞是重點旅游開發區,可用的銀行卡非常多,基本上每家銀行都設有ATM。
三亞裝備:到三亞除了必備的防曬用品、泳衣、防治腸胃病的藥品外,還最好帶上防止過敏的藥物,因為有人吃海鮮過敏,事先卻不知情。
三亞飲食:臨近海邊,自然少不了吃海鮮,這邊海鮮較集中又便宜的地方是團結路上的海鮮大排擋,很多旅游客人都是先去旁邊市場買然后讓大排擋加工,每斤海鮮大約收取2~3元的加工費。但他們大多加工得比較簡單,圖省事會來個海鮮“火鍋”,但你要求的話會有灼、炒、蒸等方法。衛生條件嘛,比較一般,記得跟老板事先說好,把海鮮煮得熟一些。另外推薦一條叫建設街的地方,白天看不出什么,晚上會搖身變成小吃街,有當地小吃:海南粉、炒田螺、烤海螺、烤海魚等,品種豐富得不得了,價格1~5元不等。
三亞酒店:最好的酒店都集中在大東海、亞龍灣附近,尤其是亞龍灣一線海景房,有天域、凱萊、假日、喜來登等,全都是從酒店1分鐘就步行到細白如沙海灘,看夕陽令人心醉。但價格每晚四五百甚至上千,幾乎都可以刷卡結賬,房費里包含自助早餐。訂酒店和機票的價格也是需要貨比三家的,攜程網和旅行社提供的信息,都需要了解。攜程網上可以查到三亞酒店的價格和住宿情況,還有很多旅友在上面的評價。
我住的是凱萊酒店,屬于五星級,它前面的沙灘是亞龍灣中最干凈的沙灘,而且相對比較幽靜,酒店花園雖大,但植株較少,多是草坪,但價格很優惠,雖然是亞龍灣老牌五星級酒店,硬件設施卻不比其他酒店差,參考房價:高爾夫景觀房580~700元/間,海景房660~850元/間,均含超值自助早餐,電話0898―88568855,北京辦事處電話010―65158508,酒店網站
亞龍灣度假村
亞龍灣最美的是它天然散發出的那種悠閑氣息,踏入這個地方,你不由自主地便卸去生活中的疲憊面具,投身于無憂境界。這種境界可不是慵懶、頹廢的,而是積極和美好的,亞龍灣給我感覺可謂是一個有氣質的海灘吧。地理位置被東、西、北三面海拔不超過400米的小山嶺包圍,面向南海。這邊最值得去的是中心廣場,中間有一根高20多米的圖騰柱,在廣場地下一層,有一個貝殼館,展示了近千種貝殼及珊瑚標本,名字和樣子都稀奇古怪的,好像走進了童話世界,當然游覽的價位也低,門票需要53元。另外推薦的就是亞龍灣的蝴蝶谷,門票價格也比較有趣,31元/人,學生票19元,據說這是中國最大的網式蝴蝶谷,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以巨網形式圈出一片天地,然后在里面放上五彩斑斕的蝴蝶,讓它們在限定的范圍內飛翔。最后提醒您一點,參觀時間最好安排在清晨,這會兒空氣尤顯清新,帶給你不同感受。
由于這邊屬于富人區,飯菜價格都相當昂貴,但味道出眾。您既可以享受尊貴的海邊大餐,體驗奢華感受,也可以自帶食物,三亞市有銀行、超市便利,買足了飲料、水果及干糧,這樣在酒店吃一頓好的,晚上去沙灘吧喝酒吹海風的時候,還有零食,不至于單調。
南山風景區
南山只是簡稱,其實正確的名字應該是南山佛教文化苑,是南山文化旅游區里多個規劃中的景點之一,要真想仔細游覽,最少也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南山大門左側有個游客服務中心,里面有山地車、滑板車,還特別提供輪椅、嬰兒車出租服務,如此細心周到,實在令人佩服。
進南山首先要過一道大門,這是專門為游客打造的佛境游歷的開端,因為它有個跟佛有關的名字叫“不二法門”。這可是有講究的,在佛教里頭“不二”算是個境界,指超越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是、非、善、惡”等區別,與四大皆空有異曲同工之妙。不二法門后又有個不二法門廣場,廣場正中立著一座七八十米高的純白色的觀音塑像,觀音像分三面,一面持篋,一面持佛珠,另一面持蓮花,每一面都注視這來往的游人,眉目間滿溢著慈祥關愛,使人不由得產生敬意。南山寺邊的海面上豎立有一座高達108米的南海觀音像,觀音廣場上的這座正是他的原像。
旅游區內還有一個令南山人驕傲的寶物:重達35噸的天下第一龍硯――日月同輝龍鳳硯。文寶苑內還放了一支“神州第一筆”,兩只龍手抬著筆,十分生動,據說磨了筆頭后考作文時就會“妙筆生花”,身體哪不舒服就使勁往對應的龍硯的身體部分摸,能起到緩解的神奇療效,信不信由你。
南山寺在旅游區的南邊,靠山面海,當你站在寺前觀望前方無際的大海時,所謂的“佛海無邊”正是眼前的這種境界,你可以走到寺前的礁石上面看海,特別是當有人偶爾敲響了鐘聲時,鐘聲伴著心中蕪雜在瞬間隨海水漂走,這種情景,也只有在南山寺的海灘才能體會到,南山門票65元。
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是海南島的老牌景點了,而實際上把它稱為大、小洞天也有點不太符合實情,因為在景區里只有小洞天,大洞天只存在于傳說里罷了。走下十幾級的臺階,眼前頓時一亮,一副清新的熱帶風情畫出現在我面前:遠景是茫茫大海,中景是高大的椰子樹,前景則是一張白色的雙人搖椅悠悠地海風中輕輕擺動。
椰林里有一家露天酒吧,供應新鮮的椰子及各種飲料,價格3~10元不等,走累的時候不妨來這一坐,喝著新鮮的老椰子汁,很舒服。更值得一提的是,小洞天景點附近有吊床提供。其實“小洞天”指的就是海邊的這個碩大的礁巖,由于海浪常年沖蝕而形成的地質奇景:能穿過整座礁巖的海蝕洞(當然超過180斤的男士,鉆的時候很費勁,搞不好能被卡住),稱它為奇觀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海蝕洞只有幾米深就到盡頭了。礁巖的洞口刻著“小洞天”三個大字,很顯然這里是“到此一游”最好的說明處,可常常是擁著一群游客在輪流照相,集體照是沒跑兒了,照片中,大家都穿著艷麗的島服,可人堆兒里對著鏡頭微笑的那位,一定是您。
從“小洞天”旁的小路登上鰲山(這座鰲山被小洞天風景區與南山風景區各占一半),山上有一片1800~6400年樹齡的龍血樹,即人們常說的“不老松”。在小洞天背后的南山旅游區也有五千多年樹齡的龍血樹,所謂“壽比南山”正是由此而來,但現在只有當這兩個景區合二為一的時候,這個美好的寓意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滿。在景區里有一堆石頭,醒目地寫著壽、南、山三個字,惟獨缺少“比”,這正是旅游留念的最佳拍攝地,需要一對兒情侶或者好朋友,倆人抬起雙臂、雙腿,擺出“比”的姿勢,才算是畫面圓滿,你不想去嘗試一下嗎,看上去所有的石頭都是原始胚胎造型,并非后天人工修葺。在鰲山頂那棵5600年樹齡的龍血樹旁邊有條木橋,名為延壽橋。據說在橋上走一步可延壽一年,可橋不過二三米,想多延幾年的人恐怕得邁上極小的步子才成哈。大、小洞天景點門票36元/人。
蜈支洲島
“蜈支”是海底一種生物的名字,也有人管這叫“情人島”,因為它隔世,也因為它的靜美。蜈支洲島以前是一個軍事,即便現在也能看出一些殘留的痕跡,如地洞、標語等等,軍事區撤銷以后,小島便隱隱地透出一種和平、寧靜卻又略帶幾分神秘的氛圍。
碼頭邊上有一塊供游客游樂的沙灘,你可以去海邊游泳,不用擔心沖浴問題,這邊設施條件相當完善,不管男女老少盡情地在眾目睽睽下,躺在沙灘沐浴陽光才是正經事。另外還提供了空中滑翔項目,相當于小型直升飛機又好像是小時候玩的超大號的航天模型,有教練帶著飛行鳥瞰蜈支洲島一圈,相當過癮,費用是100元/架(限坐一位游客)。
蜈支洲島西北邊是一片蜿蜒入海的細沙灘,最為出名的是沙灘上有一棵“孤獨的椰子樹”,又小又矮孤苦伶仃,十分惹眼,也是眾多游客爭相留影的焦點。島的東南面是較高的山地及崖壁,島上的觀日峰就在此處,然而山峰的最高海拔也不過80米,所以不用擔心攀爬問題。由于蜈支洲島在地圖上顯示,其位于海棠灣的凹處,躲開了臺風的侵襲,因此島上除了海邊常見的灌木外,還生長著高大的熱帶喬木林,這使得它看起來比別的海島更加綠意蔥蔥。
最后也是蜈支洲島的標志性景點,也就是深入海水里的一架蜿蜒的情人橋。走到情人橋的盡頭是一座五角亭,就好像是走到了陸地的盡頭,一個人站在這里,會有一種搖擺不定的恐慌,是海風的作祟還是地處童話迷人景色前卻只身一人的躊躇就無人能知了;兩個人站在這里,卻會有種相依相偎的需要,如果不相信的話,趕快去體驗吧,這就是情人橋的魅力。
由于身居島嶼,所以需要從陸地乘坐5~8分鐘的快艇,島上有一個海鮮火鍋燒烤城,主要經營快餐和燒烤。燒烤又分海鮮類、蔬菜類、鮮肉類,強力推薦海螺和雞翅。另外還有主食,炸醬面、粥、水餃等價格也不是貴得離譜,每份單價大約15~18元,地瓜粥6元/碗。游覽時間大概需要4個小時,當然如果您有興趣把下午也安頓在這,建議隨身帶點干糧,既省錢還浪漫,你倆可以找個安靜的海灘邊,曬太陽吹海風說情話風情野餐,甚至可以趟在沙灘美美地睡個午覺。當然如果不是跟團旅游,最好還是住上一晚吧,感受那種飄然遺世的脫塵之感。島上共有64套客房,每間都配備好了空調、電視、電話、飲水機等,房間很干凈。和式房是一種拼接房,有雙人間和家庭套間,房價:788元/間,最低可折至320元/間;歐式的、茅草套房等還會貴些,有些套房是臨近海邊推門即見茫茫大海,很豁然,最低可折到510元/間。特別提示:如果在島上住宿,來回的船票及門票是半價優惠的。成人128元/人(含船票),1.1米-1.4米兒童85元/人(含船票),1.1米以下兒童免票,網上預訂票有優惠。
興隆熱帶花園
這個景點我建議您一定不要錯過,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豐富多彩的景色,目前花園已經擁有3500多種熱帶植物,其中有幾十種都是瀕臨滅絕的植物,有的已經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喜歡植物的朋友,在這你可以大開眼界,那些只有書本資料里介紹的熱帶植物,這回可以目睹其實物原貌了。其實也不該叫花園,這里邊的樹木比花草也多得多,與熱鬧的植物園相比,熱帶花園顯得含蓄多了,這里植物長得自然、茂盛、粗壯,而且大部分的植物身上都掛著“身份證”,有其名稱、科目、年份等。
花園深處的景觀建造也不顯人工痕跡,幾乎都是天然形成,山谷、溪澗、原本就屬于林子里的石頭,讓我覺得這分明就是一個大森林。花園里還有幾個大大小小的湖泊,白云、藍天的倒影投射在波光上,清晰無比。現在已經修好了電瓶車道,也有小賣店供應椰子水、飲料等,但價格算是旅游景點里便宜的,罐裝可樂3元,瓶裝飲料4元,周圍修了不少桌椅供走累的觀賞者休憩,說真的您還必須得租電瓶車,喜歡的景點就下車,觀賞完此處,隨時登陸下趟電瓶車繼續。因為這里太大了,長著紅色果實的青棕植物、熱帶植物紅檳榔、啤酒椰子樹、旅人蕉、荔枝、酒瓶蘭、―見血封喉樹(光棍樹)、可可樹、野菠蘿、炮彈果、苦丁茶樹、黃葛樹、馬拉巴粟(也稱發財樹)等品種數不勝收。
花園里有一家咖啡館,設計很有品位,也極富情調,室內選用暗色木質高背椅配同料桌子,墻上大幅花卉掛畫,色調熱情奔放,顯示出十足的熱帶風情。而且還可以刷卡消費,營業到下午6點,花幾十元就可以舒服地坐上大半天。
特別提示:興隆熱帶花園門票20元,但離三亞市比較遠,包車往返要200~300元。花園游覽前最好租賃采風電瓶車15元/人,瀏覽花園時間3~4小時。
大東海
大東海風景區離三亞市區才7公里,交通便利,是一個海上娛樂與海岸餐飲文化相結合的地方,但沙灘與海水質量明顯不如海南島別的海灣,沙灘雖細膩但卻變成了淺黃色,藍海在黃沙的映襯下也變成了綠色。大東海的靜可以陶冶情操,這里沒有蕭瑟的寒潮,沒有纏綿的陰雨,一月平均氣溫為20.7攝氏度。沙灘平坦細軟,緩緩延伸,長達千米。景區進大門以后就感受到商業氣氛,幾十只吊床、此起彼伏的旅游紀念品商鋪、嬉水樂園、潛艇碼頭、跳水基地等,旺季還有不少沙灘運動。隱隱地透出一種淡淡的、始卸鉛華的味道,夜晚的大東海應該也是三亞市民最好的一個去處,夜晚在這消遣不會感覺寂寞。
倘若身體狀況良好,不海底潛水是要后悔的。負責我的這位教練是個三十歲左右的小伙子,被太陽曬得黑黝的膚色,看上去很健康,也給了我安全感。教我簡單的手勢動作后,他幫我戴好潛水鏡、銜接好呼吸器,讓我練習水中呼吸。我把頭埋在水里,潛水鏡夾住鼻孔,不得不靠嘴來呼吸,耳邊響起呼出的氣,泛出串串氣泡的“咕嚕嚕”聲。我四下張望,透過清澈的海水,海底礁石隱隱約約放松下來,我開始適應在水中用嘴呼吸……“我準備好了,可以潛水了”, 教練點點頭,又幫我調整一下潛水鏡,做了個“OK”的手勢。
篇2
【三亞考研時間】
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4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考試時間以北京時間為準。不在規定日期舉行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國家一律不予承認。
【三亞考研科目】
初試方式均為筆試。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論、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國語
12月23日上午業務課一
12月23日下午業務課二
12月24日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
每科考試時間一般為3小時;建筑設計等特殊科目考試時間最長不超過6小時。
詳細考試時間、考試科目及有關要求等請見《準考證》及考點和招生單位公告。
附:
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
篇3
查詢時間
2019年10月海南三亞自考成績查詢入口預計11月下旬正式開通,海南自考成績由海南省考試局信息平臺負責公布,網址:202.100.202.19/zk/main/
查詢方式
2019年10月海南三亞自考考生可以通過海南省考試局自考成績查詢系統(202.100.202.19/zk/main/)輸入準考證號、報考密碼、驗證碼、點擊登錄即可獲取成績信息。
查詢入口
篇4
海南三亞2019年高中基礎會考考試于6月10日進行,現將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高中基礎會考考試科目及時間安排
日 期
時 間
科 目
6月10日
上午
8:30-9:30
政治/物理
10:10-11:40
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
下午
15:00-16:00
歷史/化學
篇5
三月三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上古洪水時期,聚居在浙江昌化江畔的黎族人民們遭受了一次很大很大的洪災,人和牲畜都是傷亡慘重,只剩下一對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倆長大成人以后,決定分頭去尋找各自的伴侶,并相約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要一同帶著自己的伴侶回到燕窩嶺下去相會。
結果幾年過去兩人無功而返。妹妹見找不到別人,就忍痛用竹簽將自己的臉刺上花紋,又用植物染上了顏色,不讓哥哥認出自己,以結夫妻,從而使種族得以延續。于是,在一年的“三月三”,他們就在燕窩嶺下結為夫妻,他們在燕窩嶺上紡紗織布,生兒育女,開荒種田,挖塘養魚,為黎族人民繁衍了后代。這也是黎族"三月三"節和紋面來歷的傳說。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娘子跟子孫們便回到這里迎接春天。許多年過去后,天妃和南音沉睡在山洞里,化成一對石頭。黎族后代為了紀念這兩兄妹傳宗接代的勞績,把石洞取名為娘母洞。
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帶著糯米、糕餅、粽子和山蘭米酒,從四面八方趕來娘母洞前紀念祖先,以對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后來,每逢三月三,黎族勞動人民都以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吉祥盛日。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節日。
篇6
關鍵詞:傳統文化;繡面文身;黎族女子
0 引言
“我們每個人都要為傳統文化的衰亡負責!”在2014年3月5日的政協分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濮存昕大聲呼吁。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豐厚,中國民間美術更是種類繁多,民間美術是一片埋藏著無數瑰寶的土地,是中華民族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所產成的特殊的積淀。黎族在海南島的西部地區聚居,其歷史已有數千年,由于受海南特殊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等方面影響,黎族各個村寨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風俗習慣。黎族女子的繡面文身具有濃厚的地方與民族特色,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繡面文身已經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局面,年輕黎族姑娘已經不愿再文身,依稀可見的只有僅剩的年老的黎族婦女身上了。
1 繡面文身的起源
黎族女子的繡面文身,從古至今記載有關于黎族女子繡面文身的內容從未間斷,在許多文獻和史書如:《山海經》、晉代王范的《文廣春秋》、東漢楊孚的《異物志》等很多地方都有記載。其后很多文人名士甚至于外國藝術家都在他們各自的著作中描述過黎族女子的繡面文身。由此可見,繡面文身產生的歷史非常久遠。
各種版本的繡面文身的傳說故事在黎族村寨中也時有流傳,其中一個講的是遠古時期,洪水泛濫淹沒大地,人類即將滅絕。天神兄妹倆躲進大南瓜,漂到了海南島,上島后他們分頭在島上尋找人煙,并約定好每年三月三相會一次。時間越來越久,他們沒有找到任何人煙,眼看自己在慢慢衰老,人類快要滅種卻無能為力。為了延續后代,妹妹決定犧牲自己,文身紋臉,讓哥哥認不出自己,于是在這年的三月三兄妹倆結成夫妻,生兒育女。子孫后代為了紀念先祖,便學習天神妹妹一樣紋面,并成了習俗。而另一個傳說是這樣的:遠古時,美麗的海南島有一對年輕的戀人。姑娘天生麗質,又能歌善舞,他們非常相愛。某天,海島對岸的惡霸看到姑娘長相俊美,心生歹意,便強搶姑娘為妻。姑娘被惡霸關了起來,痛哭了三年。三月三那一天,小伙子騎飛鹿搭救她逃走,逃到懸崖峭壁斷了去路,惡霸緊追過來,就在這緊要關頭,姑娘用紅藤棘往自己臉上亂刺,毀了自己容貌。惡霸抓到她時一看是一個滿臉疤痕的女人,就放她走了。從此,他倆在五指山下安了家,并生兒育女,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后來,黎族女子以繡面文身來紀念他倆對愛情的忠貞。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版本的傳說,每個傳說都有個共同點:男女主人公都是在三月三的那天團聚,所以黎族青年男女都有過三月三的風俗。從黎族族人代代相傳的傳說中可以得知黎族女子繡面文身是一生中必須遵循的“定理”。根據當地的習俗,黎族女子不文身,死后就不能葬入祖墳,祖先更不會承認,便成了無家可歸的孤魂。因此,沒有文身的女子,死后必須用木炭在身上臉上畫上圖案才能入殮。對于她們來說文身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要選擇良辰注意禁忌,一般會在秋季,還要選如龍日、豬日、牛日之類的“好日子”,文身不能在蟲日刺紋,會被蟲咬爛。每個黎族女子在文身之前,都必須祭告先祖;在傷口痊愈后,需用煮水凈身,意答謝先人;有些女子定了親,必須要告知親家。黎族女子如果不想被眾人非議和歧視,就必須文身,否則成年后也難于出嫁。黎族族人認為明確的祖傳文身標記能讓女人死后回到娘家的祖先身邊,讓祖先認領。黎族族人都認為,文身是一種美,文身越完美,越有更多追求者角逐。
2 繡面文身的特征
每一種文身圖案在黎族族群中都有不同的象征意義。比如畫于臉頰兩側的圖案大多都是“福魂”圖案;“吉利”圖案多被畫在上唇,“多福”圖案則畫在下唇,手腕上的雙線條紋圖案為“保平安”圖案;臂上的銅錢紋圖案為“財富”圖案。腿上紋的圖案,多為“護身”圖案。身軀上的圖案,稱為“福氣上身”圖案意味著財富多、子女多。
黎族文身的部位大致在面頰兩側、頸部兩側、胸部、手上、腿上及背部,但黎族女子的繡面文身也因地域和文化的差異而略有不同,所以各個支系女子的文身部位和圖案都有區別,有時有些相同方言的分支面紋也會略有不同。哈方言、杞方言、潤方言、賽方言、美孚方言五大方言是黎族特有的分支。比較復雜的是潤方言、美孚方言和哈方言的紋樣,簡單點的是杞方言,而賽方言的文身流傳的過程中已經絕跡。雖然各支系的文身圖案略有差異,但制作文身紋樣的共同之處,文身紋樣都是由點和線組成的。
3 繡面文身的現狀
繡面文身經歷幾千年的不斷延續,不僅是黎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同樣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形態的黎族繡面文身,在這場波濤洶涌的社會文化變革中,面臨著不可避免的挑戰。縱觀歷史發展的規律,構成黎族繡面文身隨社會文化變革而慢慢消亡,黎族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不斷交流與融合,現在在海南也已經很少有機會能夠看到這種黎族特有的女子繡面文身了。年輕的黎族女孩大多都不愿意文身,只有部分還在深山中的黎族村落僅剩的一些年邁的黎族婦女身上還能看到繡面文身。目前這些老人僅剩下一千多人,也許再經歷十幾年,這種特有的文化將會永遠遺失。繡面文身的手藝已經失傳,且已經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局面,以后的我們也許只能從歷史的長河中捕捉些蛛絲馬跡。
4 繡面文身的傳承
中國社會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民族文化的精神,繡面文身能夠更好地繼承下去也離不開當地人的堅持與我們的支持。我們可以對繡面文身進行創新,并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作為吸取黎族繡面文身美術原型后進行的更深層次的藝術創造,它是對藝術的一種再次升華。
我們除了在中小學開設民間藝術美術課程之外,我們還可以在當地學校,請一些老一輩的“民間藝術家”們進行言傳身教,這是一種結合現代社會生活的再創造。在義務教育實踐中,應當讓當地學生在課后搜集一些有關黎族民間美術資料,以便在課堂上討論,引導學生說出其特點,讓學生在自己收集資料的過程當中感受到黎族民間藝術中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民族特色。應當盡可能在課本編排上增加一些當地民間藝術品的照片,讓學生到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黎族民間文化地去采風考察、研究,吸取黎族民間藝術的精髓,使得我們對黎族民間藝術乃至中華民族的傳統的民間美術有更深刻的理解。
5 結束語
繡面文身在海南黎族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是黎族的繡面文身,中華民族傳統的民間美術也在悄悄地淡出人們的視線,保護傳統刻不容緩。在海南黎族民間美術教育中,美術教師應自主組織教學,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填補我國美術教育史上的空白。
參考文獻:
[1] H?史圖博.海南島民族志(下)[M].廣東民族研究所,譯.
[2] 周去非(宋).嶺外代答――蠻俗門[M].楊武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9.
篇7
黎族屬海南所獨有的一支少數民族,歡度“三月三”節類似于漢族過春節,為了慶祝山蘭稻的豐收,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陪同的講解員說,作客黎族的嘉賓,賞檳榔林、跳竹竿舞以及喝山蘭酒三件大事自然必不可少。漫步檳榔林,陽光被秀葉剪碎成細細的波、點點的帆,煞是可愛。微風吹過,樹間的吟唱像是黎家姑娘在羞澀動情地呼喚心中的阿哥。“阿哥你是否爬上高高的樹桿摘幾顆檳榔送予我,你是否跳著瀟灑的竹竿舞后緊緊拉住我的手,帶上我準備已久的山蘭酒,幸福到白頭。”
海南山蘭酒的誘惑,最早源自于這樣好的心境,尤其對不占煙酒的我非常難得。
阿哥握住我的手,好像見到了老朋友。阿妹拉著我的耳,不知是何故。后來得知,“拉耳”有歡迎、喜歡之意,心中莫名生出一絲興奮與好奇。不一會兒,大大的陶制酒壇端上來,用小小的能殺菌消毒的椰子碗為每人分裝一份山蘭酒。黎族人認為“酒是血,飯是力”。好客的主人對男士一般“先敬酒后上飯”,對女士則“先飯后酒”。一家開酒壇滿寨飄香,大家好像未喝先醉。之后,好像不用什么下酒菜,很多嘉賓都跟著主持人一起觥籌交錯了,只有我和另外一位遠到的陌生兄弟按兵不動。很快,阿妹的勸酒歌便上來了:“大表哥,你想喝也要喝,不想喝也要喝,反正都要喝。”歌唱得既有節奏,又有韻律。此情此景,盛情難卻。“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言語已不能成為推托之辭。海南黎族的熱情好客可見一斑。
黎族山蘭酒的色澤初期呈乳白色,溫潤如玉,黎族人通常叫“biang”酒。“biang”酒對不好酒者最具吸引力,濃甜微辣,辣而不燥。一年后,酒呈黃褐色,好似瑪瑙,甜味減弱,香味漸濃,此為佳品。時間漸長,酒呈紅色,甚至黑色,此為上品,最為正宗。山蘭酒淺飲生津,但后勁十足。我就因此蒙在鼓里,差點喪失了一介書生的體面。可憾的是我沒有“太白斗酒詩百篇”的才情,要不我還真想徹頭徹尾地醉一回。山蘭酒的特點也許跟制作原料有關。海南地處熱帶,產四季水稻。然而,山蘭酒是用種在山上的旱稻――山蘭糯米制作而成,由此得名。由于山蘭稻一年只有一季,產量較低,主要用于制成黎家竹筒飯和釀制米酒。這種運用自然發酵的山蘭酒,就是將山蘭米蒸熟揉散成粒,再把黎山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球餅”碾制粉狀摻入其中,裝進壇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樹下自然成酒。一年后,米、糟、葉均稀化成漿液,故稱“山蘭玉液”、“瓊漿玉液”,被視為黎族的“茅臺”。游人到海南,總以飲山蘭酒為快。也許是物以稀為貴,一般只有貴賓來訪和重大節日,黎家人才會小心地捧出心愛的陳年山蘭酒。我在黎家受到如此禮遇,榮幸之至,又心生感激。
聽黎族長輩講,喝山蘭酒的方式,最早不是用杯和碗,而是大家一起拿著細細的長竹竿插到酒壇里吸,大有“竹竿一吸勝壺觴”之情趣。這種分離酒糟的喝法,既體現了黎族人民的友愛團結互助,又展現著本民族的情趣所在和對生活的熱愛。現在喝酒的傳統精神沒有丟,而是在方式上有些漢化了,這也是與時俱進的表現。聽著長者的話,我越來越沉浸在山蘭酒香里,感知黎家人前進的腳音。
農歷“三月三”期間,都是大吉大利之日。正好碰上有新人結緣成親,我便隨著黎家長者親眼目睹了某些過程,其中“酒之禮”值得回味。長者告訴我,黎族人不光接待賓客要喝酒,跳竹竿舞也要喝,結婚更要喝,并且前后兩種分別是拿出自家釀制最好的“貴賓酒”和“女兒紅”。結婚喝酒一定要配以酒歌才能帶勁,所以有“無歌不喝酒,無酒不對歌”之說。在黎族男女青年訂下終身后,便開始了送聘禮、送娘、迎親、逗娘、飲福酒、對婚歌、送親和收席等結婚禮儀。有情人在彼此的歌聲中走到一起,舉杯相愛了。這時,新郎唱:“敬酒對歌表心意,酒滿月圓此情理,石頭開花馬長角,海水上山才分離。”新娘人面桃花,羞澀而幸福地接過心上人遞過來的山蘭酒,回唱道:“對歌敬酒誓蒼天,月照雙人影相連,哪個九十九歲死,百歲橋上等一年。”歌酒交輝,婚禮達到,喜慶氛圍沖破了天。
黎族人非常好客,又非常好山蘭酒,往往是不醉不罷休,并且在喝酒時不談論要事。凈心喝酒,素面待人。倘若你要學著在現代商業交往中喝酒辦事,那就萬萬行不通,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功利性太強,沒有人情味。比如,你看中了他家姑娘,在酒桌上提起,有可能當場就翻臉。假如你們都大醉一場,幾天后你再來表此意,那就大有希望,甚或馬上得到滿意答復。
可心的黎族山蘭酒,味美甘甜,清醇可口,不僅成就了多少美滿事,而且營養價值高,一飲消食去滯,二飲愈傷生機,常飲養顏長壽。山蘭酒兼有滋陰補陽之功效,我想“男人喝了好當爹,女人喝了好當媽,小孩喝了頂呱呱”。黎家歸來,我獲得族里長者贈予的一瓶山蘭酒,愛不釋手,不忍馬上享受。久凝真正的山蘭玉液,想起長者的話:黎族婦女生小孩前后,都要喝此酒用以滋補養身,補氣去濕防病。我決定借花獻佛,轉送予需要的人兒,也算是對于新生命的尊重。
篇8
俄查村的女子長到14歲,父母便會為她們修建一座名為“隆閨”的小房子,專門用來談戀愛。
村里的大葛巴是有名的大巫師,每天忙里忙外,村民病了,牲畜死了,莊稼黃了,誰家小孩做噩夢了,都要請他祈福免災、驅魔除鬼。
俄查村是一個隱藏在海南大山深處的黎族村落,這里古樸寧靜,遠離喧囂。村民們保留著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用茅草搭建的“船形屋”,刀耕火種造出來的具有黎族特色的山蘭稻,以及聰慧的黎族姑娘純手工織出的黎錦……每一樣,都能讓人們感受到俄查村的原始氣息。
這個村落本來是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黎族人世代生活于此,過著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的生活。但遺憾的是,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熱潮,正在一點點地侵蝕這片純凈的土地。也許多年之后,即使我們再次來到俄查村,也很難再看到那些奇特的“船形屋”,或者吃上那些美味的“山蘭稻”了……
黎族最后的“船形屋”部落
不設窗的屋子防“惡鬼”
黎族是海南島的原住民,有著三、四千年的歷史,而俄查村,則是海南至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形態最原始的黎族村落。
俄查村位于海南省東方市東南面,全村有100多戶500多人。走進村子,你會發現村里有許多特別的茅草屋,這種茅草屋的平面是縱長方形,竹木構架,用藤條捆扎成形,拱形的人字屋頂蓋著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是一直延伸到地面,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因此被稱為“船形屋”。船形屋是黎族的代表性建筑,不僅是黎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家園。
關于船形屋的歷史,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俄查村人比較認同的一種是這樣說的:大禹統治天下的時候,南海有一個名為俚國的小國,國王的女兒丹雅公主先后招了3個駙馬,但全都死了,相師傳言她是掃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國國亡,一時間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百姓紛紛請求處死丹雅公主。此時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國王不忍下手,便準備了一只無舵無槳的小船和一些酒食,還有一把山刀和3斤谷種,把丹雅公主放到了船上。船在海上漂了很久,歷經劫難,終于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她看到了遠處的高山峻嶺,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無憂無慮地穿行于林間,憂慮和恐懼一下子消失了。在飽餐了野兔和鳥蛋之后,丹雅公主決定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為了躲避風雨和防御野獸的侵襲,她豎起幾根木樁,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后來船板爛了,她便割下茅草蓋頂,這就是后來俄查村船形屋的雛形。
不過傳說畢竟是傳說,據俄查村的村民說,他們之所以世代居住在船形屋,其實是為了感念先祖。黎族的祖先從大陸沿海乘木船漂洋過海來到這里,靠岸后,由于地處荒涼,沒有人煙,便只好將船翻過來,再往倒扣的船底鋪草,用木樁支撐起來當房屋住。后人為了紀念祖先的萬里遷徙,便模仿船的樣子建造自己的房屋,經過不斷改良,最后形成了俄查村今天的船形屋。
俄查村的船形屋兩邊成圓拱造型,有利于抵抗臺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則起到了防濕、防雨的作用。船形屋由前廊和居室兩部分組成,屋內不隔間,屋子的中間立有3根高大的柱子,黎語稱為“戈額”,象征男人;屋子的兩邊立有6根矮柱子,黎語叫“戈定”,象征女人,這代表一個家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的。有意思的是,房屋一般不設窗戶,據說開窗會有“惡鬼”進入屋內,作祟人畜,引起疾病。
除了居住用的船形屋,幾乎每戶俄查村人都會另外搭建一座小型的船形屋,作為谷倉專門用來存放稻谷。黎族谷倉的建造頗為講究,尤其是木材,多選用防蟲蛀的坡壘、子京等珍貴木材,甚至還有整個框架都是用花梨木制成的。谷倉有大有小,大的谷倉往往在底部放置一層平整的大石塊,然后壓上一層結實的木條,再用編織的竹片鋪設在木材上面,最后還要用新鮮牛糞與草木灰攪拌涂于倉底,以防蟲蛀。黎家人的谷倉不會開窗戶,只留兩個對開的小門,以便空氣對流和存取谷物。據說,稻谷放在這樣的谷倉里,即便過了三、五年,還保留著濃濃的香氣……
山蘭節和三月三“愛情節”
專門用來談戀愛的“隆閨”
在俄查村,最盛大的節日要數“山蘭節”。山蘭節相當于黎族人家的“春節”,一般在每年的12月。但如今,只有在俄查村等幾個原始黎族村落里,村民們還保留著過山蘭節的習俗。
山蘭節期間,在外打工的俄查村人都會回來,身著黎族傳統服裝,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做山蘭糕,喝山蘭酒,吃山蘭飯。這些食物都由同一種原料制成,即俄查村特產的山蘭稻。山蘭稻是黎族的特色稻米,是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式種出的。
山蘭節雖然隆重盛大,但在俄查村青年男女心中,最期待的卻是“三月三節”。三月三節又叫“愛情節”,時間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黎語稱“孚念孚”,是俄查村人表達對愛情的向往的傳統節日。
節日這天,小伙帶著獵槍、弓箭到深山密林中去打獵,將獵物獻給心愛的姑娘。當夜晚來臨,山坡上、河岸邊燃起熊熊篝火,姑娘們身著艷麗的七彩衣裙,小伙子腰扎紅巾,在節奏明快的樂曲聲中,跳起古老獨特的竹竿舞、打獵舞、砍柴舞……然后他們會互相傾訴愛慕之情,如果雙方感情融洽,就互相贈送信物。姑娘們將親手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伙子腰間,小伙子則把銀鈴穿在姑娘的耳朵上,或把鹿骨做的發簪插在姑娘的發髻上,相約來年三月三再相會。
在俄查村,青年男女談戀愛還有一種非常特別的風俗,那就是女孩子長到14歲時,父母會幫她蓋一座名叫“隆閨”的小房子,“隆閨”在黎語里意為“沒有灶的房子”,沒有灶就意味著不能生火做飯,不能居家,那這樣的房子用來做什么呢?答案就是談戀愛。因此這種房子一般建在村頭、村尾等僻靜處,或緊挨著父母的住房。如果男子對這家的女孩有意,晚上就會去她的隆閨,而女子如果中意于他,便會同意他留宿。
隆閨在黎族村落中也被稱為“寮房”,凡是不同氏族的男子,都可以參與“放寮”,即到寮房中找尋情人。俄查村的青年男女們,在放寮的過程中,還會用黎家人特別的樂器來表達自己的愛慕,鼻簫就是其中的一種。
鼻簫是俄查村,乃至整個黎族極具特色的氣鳴樂器,因用鼻孔吹奏而得名。“拋個石頭探水深,吹曲鼻簫試儂心”,這句黎家情歌,就是對鼻簫在俄查村青年男女戀愛生活中重要地位的最好詮釋。每當夜幕降臨,寂靜的黎寨里,就會不時傳來陣陣纖細而清幽的簫聲,那是小伙子在吹簫召喚女友,姑娘們可以根據樂曲和音色的不同,辨認出自己戀人獨特的簫聲來。
在俄查村的婚嫁習俗中,還有一項是紋面。早些年,俄查村的漂亮姑娘們,一成年就會在自己的臉上紋上稻谷,太陽,花朵等各種圖案,讓自己“變丑”,目的是不讓村寨之外的男子看上自己,因為她們不愿意外嫁。不過現在,這項習俗逐漸被打破,村里很多年輕漂亮的姑娘,都已主動外嫁。
俄查村的大葛巴
祈福免災、驅魔除鬼的大巫師
俄查村是一個有信仰的黎族村寨,他們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因此對于宗教祭祀格外重視,而在村里,有一個特殊的大人物,那就是大葛巴(即大巫師)。
大葛巴名叫睿,他也是俄查小學的校長,筆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給村子里的一戶人家做驅魔儀式。只見他頭戴帛巾,手持法器,臉戴面具,身穿巫衣,在陰暗的船形屋里不停地手舞足蹈,又念又跳。
法事結束后,睿告訴筆者,他剛剛跳的是黎家的《捉鬼舞》,在村里,一些人家仍然保留著這種傳統的治病方法。睿說自己剛剛做的是一種比較簡單的儀式,正規的大儀式,還要宰殺牲畜,設祭壇,而他則要左手持鐵箭,右手拿紅藤葉,在鑼鼓聲中邊念咒語邊做捉鬼、趕鬼、招魂等動作,圍著祭壇邊歌邊舞,最后將鐵箭放在病者身上撥動,以趕走纏在病者身上的“鬼魂”。
睿承襲了祖輩“葛巴”的頭銜,而他的智慧使他成為附近一帶最有名的“葛巴”。每天忙里忙外,村民病了,牲畜死了,莊稼黃了,誰家小孩做噩夢了,都要請他祈福免災、驅魔除鬼。
身為大葛巴,睿在俄查村享有極高的地位。從前,黎族人有祭山鬼的習俗,因為他們認為山林中的飛禽走獸都是受“山鬼”管轄的,而要捕捉獵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首領——葛巴的同意,才能捕捉到。因此,以前的俄查村青年進山打獵,首先都要來拜見大葛巴。
打理著手中做法事用的道具,這個原本看起來有些陰沉的大葛巴,說到這里時,突然帶著些許自豪地笑了起來。他說自己早些年腿腳好些時,偶爾也會跟著進山打獵物,那時候也還算個能手。
篇9
2004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了鸚哥嶺自然保護區,2006年底開始成立保護區工作站,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一批特殊的年輕人走進了保護區,用他們的辛勤和汗水,開始書寫鸚哥嶺嶄新的一頁。
這27位年輕人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他們畢業于全國9個省市12所高校,其中2名博士、4名碩士生、21名本科生。他們遠離親人、放棄繁華,來到這個人煙稀少、名叫鸚哥嶺的地方扎根,成為這片綠色家園的開拓者、建設者和守望者。
扎根鸚哥嶺,是為了追求夢想甘愿奉獻青春的無悔抉擇。工作站的工作危險而艱苦——他們常常要在毒蛇螞蟥出沒的山區中穿行,吃的是野菜干糧,住的是破舊民房,更要忍受大山深處的孤獨寂寞。五年來,他們走遍了保護區的200多個山頭,建成鸚哥嶺森林資源數據庫和監測管理信息系統;訪遍保護區周邊6個鄉鎮100多個黎村苗寨。
在工作站成立之初,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不是惡劣的環境、寂寞的生活,而是當地靠雨林吃飯的純樸村民。看到村民們大片砍伐雨林、打獵、采藥,作為環境保護者他們感到十分痛心。在苦口婆心做工作的同時,他們發現自然保護不應建立在村民的貧窮之上,保護與發展并行才能讓村民由雨林的破壞者變成大山的守護者。
幾年來,管理站的年輕人在搞科研的同時四處為山里的村民致富找出路。年輕人的赤誠和堅韌打動了村民,慢慢地,他們交出了手里的獵槍,停下了砍伐的刀斧,建起了禁漁區,現在保護區里200多人的護林隊都是由這里的村民擔任,鸚哥嶺的事也成了村里的頭等大事。在三月三黎族傳統節慶活動中,黎族同胞破例邀請他們一起跳舞。村民對他們的稱呼也從“蒙”(領導)變成了“哥儂”(兄弟)。
堅守鸚哥嶺,源自于心中的大愛,為了山更藍,水更綠,野生珍稀物種得到有效的保護,他們義無反顧。經過他們的努力,在鸚哥嶺保護區,新的珍稀物種樹蛙被發現;他們首次發現了成千上萬只斑蝶飛洋過海,遷徙到海南,這一發現打破了海南沒有蝴蝶遷徙的紀錄。他們連續三年持續跟蹤監測,記錄了許多蝴蝶越冬的重要數據。他們編寫的80萬字專著《鸚哥嶺生物多樣性及保育》,為鸚哥嶺建設全國示范性保護區和與國際接軌打下了堅實基礎。
篇10
[關鍵詞]海南;俗語;加工關食;旅游文化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4-0192-03
這里的俗語指的是廣義上的俗語;旅游文化指的是現代旅游文化。
美食旅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旅游形式,指到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經歷,以享受和體驗美食為主體的具有社會和休閑等屬性的旅游活動稱為美食旅游。
儒家經典的《禮記》明確指出:”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揭示了文化現象是從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中發生,這是中華民族順應自然生態的創造。而飲食之“飲”為茶、酒,“食”則分“加工美食”(凡是需經過各種烹飪方法等加熱加工精制而成的美食)與“天然美食”(泛指一切沒有加熱加工的蔬菜、瓜果、核桃、豆類及種子,如芝麻、花生、葵花子;熟的全黃面粉、糙米及其他沒有去糠、去麩的五谷雜糧都屬于這一類),本篇則從“加工美食”俗語著筆。
海南的旅游文化以往更多的是依賴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美景而產生,美食也只是旅游的附屬品,要想吸引游客們慕名前來尋“美食之寶”,我們得拿出分量相當的“寶藏”方可。那海南的加工美食“寶”在哪?從以下俗語中可窺見一斑:
雞肥腳也香。
無雞不成宴,無糖貢不似(像)過年。
九月黃魚香九村,三月黃魚沒人問。
咸魚配精香九村。
鮮魚湯橋[kio=]過(勝過)人參燕窩。
燒(熱)精清[sin](涼)粽。
燒(熱)薯清[sin](涼)芋。
清[sin]水(冷水)沖茶無味道。
小吃小,能量大。小孩大人都能吃,文昌小吃甲天下。
時令歌訣:
正月鴨子戲春水。
二月山花滿坡開。
三月甜菇齊出蕾。
四月竹筍把村圍。
五月粽子散香氣。
六月欏尼熟累累。
七月石榴芳滿村。
八月中秋月餅美。
九月清心肺。
十月天清[sin]膏蟹肥。
十一月冬雪(冬至)草枯黃。
十二月年關喜臨門。
從這些俗語中我們至少可以讀出以下幾條海南美食旅游文化訊息,此啟示中亦可總結出海南加工美食的特點。
一、海南加工美食的特點
(一)加工美食原材料
俗語告訴我們,加工美食原料主要有“雞”(無雞不成宴)等肉類和“海鮮”(鮮魚湯喬[kio]過人參燕窩;九月黃魚香九村,三月黃魚沒人問;十月天清[sin]膏蟹肥)。
在《史記?孝武本紀》中有關于古代占卜法之一“雞卜”的記載:古人祭神,以雞眼骨的形狀占卜吉兇禍福。唐代柳宗元也寫過以雞眼骨占年拜水神的詩句。此外,過去人們將雄雞之血滴人酒中或涂于唇上,用以祭天地、立誓約,歃血為盟,信守諾言。古人將雞骨、雞血或整雞用作宗教迷信活動中的神器或祭品,這在今天當然不足為法,但是,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千百年來,雞同人類物質生活乃至精神生活的聯系是多么密切。或許因海南原隸屬于廣東省,海南人與廣東人一樣,對吃雞更是達到了一種執著的境界,“無雞不成歡、無雞不成宴”已成為非一般的飲食消費習慣,食客品嘗雞時,對其品種、肉質及出處自然也就有了講究。而著名品牌“文昌雞”更是海南人待客的首選,代表著吉祥、歡樂、美好、諸事遂心的祝福之意,也是海南文昌餐飲文化的支柱。
海南是大自然的寵兒,四面環海,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漁場。海南島海岸線長達1617.8千米,沿岸有84個港灣可開發成港口,現在已經開發了18個。海南島四周多為優質沙灘,可開發成海濱旅游勝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6.65萬平方千米,水溫適中,海洋生物豐富,有魚類1000多種,藻類200多種。因此,海南的加工美食原料絕對少不了“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
(二)加工關食的烹飪方法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三大烹飪王國之一,在認識自然和創造文明的進程中,掌握了諸多的烹飪技藝,烹飪方法多種多樣,有炒、爆、熘、炸、烹、煎、溻、貼、瓤、燒、燜、煨、h、扒、燴、烤、鹽煽、熏、泥烤、氽、燉、熬、煮、蒸、拔絲、蜜汁、糖水、涮等。海南人的烹飪方法則以蒸、煮、燜、煎、炒為主。而“把食物放在水中煮”,只用清水不添加任何調料在海南則稱之為“煤”。北宋時官修的韻書《廣韻》中標注為“士洽切,入聲洽韻:煤,湯煤。”與海南話音義皆合。而且,在海南話中,“煤”字仍然保留人聲的讀音。海南因地屬熱帶區域,很多方法烹飪出來的食物易讓熱帶地區的人們“上火”,因此“白煤”這種烹調方法用得比較多。除了“白煤雞”外,還有“煤鴨”、“煤鵝”、“煤蟹”、“煤蝦”、“煤雞蛋”、“煤花生”、“煤裸”、“煤粽”、“煤蔓”等很多“白煤”食品。
(三)“粗細”(粗糧與精細食物)美食搭配
海南人除了講究主食,還特別注重副食的搭配,而副食往往在中午或下午時間進食,海南人稱之為“日晝(yid ddcto,類似于下午茶之意)”。副食很多是粗糧加工食品,如:番薯(地瓜)、芋頭、玉米、山藥、綠豆、紅豆、黑豆、番豆(花生)等,基本上是“煤”或“甜湯”,筆者所在的海南文昌市就有較傳統而有名的粗糧小吃:東閣雞屎藤耙耔、番薯涼粉、番薯球、薯錢(番薯丸粥)、豆餅(花生餅)等。這樣的粗糧加工美食既保持食物的原味,又與主食的精致食物互相搭配,保證了營養的均衡。
(四)“飲”文化特點
海南人的“飲文化”即“茶文化”不像傳統意義上的茶文化,更有一種“南洋”風味,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華僑之鄉”。海南人說的茶除了茶葉沖泡的“茶”,更多的是“飲料沖泡”的“茶”,如:樂口福、阿華田、美祿、煉乳、可可、咖啡……這就形成了海南獨特的“老爸茶”文化。“老爸茶”店不是多富麗堂皇的“茶館”,而是簡單甚至是較簡陋的鐵皮搭建的店面,特定的“茶語”更是讓外地人聽得稀里糊涂。如“咖啡黑”指的是不加奶、不加糖的純黑咖啡,茶“滴”指的是紅茶加一點奶,啡“滴”是咖啡一點加奶,“冰好茶”指的是加冰塊的好奶(好的煉乳)茶,“茶摻”指茶摻加大量的奶,“黑摻”則是咖啡加紅茶……
除了沖泡的“飲茶”,“老爸茶”店的紅綠茶等用的都是價格便宜的茶葉,適合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幾塊錢一壺茶可以無限續杯,聊到打烊。海南人喝茶講究的是現燒開的水,因為“清[sin]水沖茶無味道”;但更注重的還是搭配茶的“果”(點心),有芋頭酥、黑心肝(海南紫薯)、黑糖椰絲按粑、蛋羹、領帶花、嘎亞包(椰子醬面包,嘎亞:馬來西亞“椰子醬”音譯)、三角留(形狀三角形里餡兒多樣的裸類,有甜心的,也有咸心的)、赤燒(叉燒)、“珍袋碌碌,金銀滿屋”的珍袋(煎堆)等等。“果”的味道如何更是決定了老爸茶店生意是否興隆,而“果”餡兒更多的是由海南本地產的椰子、花生等做成的。
(五)“食文化”特點
1.原汁原味、清淡鮮活+捏碟
地理氣候環境決定了海南飲食的特點,即以清淡為主,講究原汁原味,從以上俗語中已見分曉。可能很多游客會覺得這樣的飲食雖能保證原味,卻可能也會“淡而無味”。殊不知,海南人的飲食還有另一個特點,即“配料”的獨特。這種配料并非加入加熱加工的菜中,海南的家常菜也很少放人各種調料,“配料”重在“韞”(蘸或者沾的意思),即海南人說的“搗碟”(醮料)。
捏碟,正是體現海南飲食鮮明特點中一個不容忽略的載體,蘸料的搭配體現的正是海南飲食的特色。比如,文昌雞的搖碟是生姜+蒜+香菜搗碎,加入雞湯(或溫開水)和白糖,最后要海南本地的小酸桔子汁加入攪拌即可,味道酸甜,是海南人的最愛。而喜歡辣的朋友則可加入海南本地產的小紅辣椒,酸辣爽口,亦是美味無比。
又比如,“煤豬肉”的韞碟,魚醬或蝦醬最合適了。海南沿海農村有鹵魚醬或蝦醬的習慣。買來新鮮的小魚或蝦皮,加入鹽、糖和白酒,裝入陶甕密封。過一段時間發酵后就熟了。“煤豬肉”韞鹽,也是一種簡便的吃法。
再比如,[do somg](做涮即打邊爐)的韞碟,有蒜頭料、蝦醬料、酸桔、姜末、醬油、醋、瓊醬(什錦醬)、香菜,等等,不下六七種。
總之,為了保證食物的原汁原味、清淡鮮活,又能確保入口味道的清爽和百樣人的口味,海南的“食文化”離不開各式各樣的捏碟!
2.時令性
海南號稱蔬菜基地、天然漁場,自然在飲食上會有明顯的“時令性”,從“時令歌訣”中亦可窺見一斑。但除此“時令性”外,海南因受道教文化影響深遠,又因地理位置的偏遠、經濟條件有限、內地文化差異等因素,海南人日常飲食和節慶飲食有明顯的區別,特別傾向講究“過雪”(雪:海南話指雪氣即節氣)和過年的飲食。海南農村幾乎月月都要“做雪”“拜公”,拜自家祖公;還有公期或軍坡,拜祠堂的“水尾圣娘”或“冼太夫人”等;紅白喜事也離不了“拜公”。而祭拜品除了雞(有些地方為鵝)、魚、肉等,相應的節慶還要配有蔓織成蔓外殼,再蔓的人家吃笠的時候、粽子、稞、甜粑(紅糖年糕紅糖年糕)、珍袋、雞蛋等,均有祈福、吉祥等寓意。而過年亦要“拜公”,少不了以上的祭品,還多了一項“擺年”――從年三十晚擺放在八仙桌上一直到正月十五,所擺物多為油炸可久存干貨:“無糖貢不似(像)過年”的糖貢(古時作為貢品進獻朝廷,故名糖貢,商品名為糯米花),海南官話“文昌話”稱為“煎裸”的[hi heo](因咬時發出的脆響聲得名)、領帶花、文昌餃子酥、三角酥、南風煙(因重量較輕容易被南風吹走得名)、信封餅、火通(因形狀像用竹子做成的吹火工具而得名)、椰子糕……“擺年”擺上一兩樣即可,其余的讓怕上火的海南人在“寒冷”的春節存為吃到過癮的“零嘴”了,現則海南市場均有出售,年底樣式更齊全。
二、海南加工美食文化開發思路
了解了海南加工美食的特點,可又將如何讓這些加工美食走出海南呢?唯有走可持續發展的美食旅游文化道路。
(一)走養生長壽之道
首先要確保原材料的天然。政府層面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保護和扶持海南海洋、農業、畜牧業的發展,讓“基地”保持純凈。再讓捕撈、養殖、種植、飼養等方法、方式規范化,少用或慎用或不用含有化學成分的農藥、飼料等:如蔬菜噴灑農藥日期要符合規定;家禽飼養多用海南本地產的地瓜、椰子等材料,作為“椰島”的海南這些并非負擔而是“家常便飯”,定能保證食材的天然、綠色、環保。再加上海南本土特色保持原汁原味的烹飪方法和吃法,健康美食必能風靡于世,亦是長久之道。
(二)文化推廣是正途
1.利用媒體
媒體在現代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互聯網、電視、報紙、微博、微信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要系統、分類地編寫海南美食書籍和拍攝美食視頻,上傳于網絡,如約有中國8億用戶的微信(錢包――“吃喝玩樂”)是現代人必不離手的傳播媒體,應充分利用起來。
2.利用節慶
海南大大小小的節慶極其繁多,要想美食文化得到推廣,不能不著眼于“大節慶”,比如春節的“做年”、正月十五的換花節、黎苗三月三、公期(軍坡)的祭祀、中秋節的海濱“拜月”等。此外,還要利用海南各地舉辦的各類美食大賽和一年一度的海南歡樂節,如海南特色美食文化節烹飪技能創新大賽、海南國際美食博覽會等(海南首屆以國際美食為題材的博覽會),既豐富了歡樂節活動內容,吸引更多游客到海南體驗旅游新產品,還可以讓廣大游客體味除椰風海韻、陽光沙灘之外的海南獨特美食,致力打造海南美食天堂。
3.利用“名人效應”
人都是感性的,人的味蕾也離不開情感的支配。所以,有故事的美食能打動人,而配有名人故事的美食文化更是能讓美食錦上添花,可謂“三分吃味道,七分吃文化”。因此,古來飲食的出名,往往有所謂名人效應的推動。福建的光餅是因了抗倭的戚繼光,江南的雞湯面是因了風流的乾隆,云南的“大救駕”是因了倒霉的明永歷帝……
如文昌雞的出名,據《文昌縣志》記載:文昌雞最早出自譚牛天村和公坡水北村,味色形俱佳,歷史官吏志士,名人游客,品嘗過后,贊不絕口,很久以前已成為貢品。清朝咸豐四年(1855年),文昌進士韓錦元任浙江道監察御史時,從家鄉帶正宗的文昌雞款待了他的同僚和貴客,眾人品嘗嘆日:“雞出自文化之鄉,人杰地靈,文化昌盛,雞肉香甜,真乃文昌雞也。”
再如宋子文創意的椰奶雞,也因宋子文本人日后的有意宣傳而無形中給瓊菜做了一個活廣告,“勾引”得許多名廚和饞嘴的美食家專程到海南島“尋寶”。據說,當時回鄉時宋子文的意思是海南的文昌雞和椰子是最有名的,他想吃一道用這兩樣最有名的地方名產制作的菜肴。于是人稱“瓊南四爹”的覃啟杰指導自己剛剛入行不久的侄子覃文章制作了這道后來對瓊菜影響深遠的椰奶文昌雞。誰也沒想到,這道由宋子文異想天開的菜,時至今日成為了海南的一道名菜。
(三)“創新”發展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