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9: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媒體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逐步滲入到各個行業,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延續的基礎———漢字識字教學更應當在新時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提升教學的質量。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我國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傳承,而漢字恰恰是我國文化傳承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漢字識字教學對在小學自身素質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1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必要性
1.1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傳統的小學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記不準、記不住、學得快忘得快等問題。填鴨式教學是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跟著老師寫字、識字,教學的結果往往是學生課堂上寫的很好,背的很好,一下課就全忘光了。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古板而且枯燥,極易降低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教師僅僅是讓學生不斷的重復性練習相關的漢字來讓學生保持記憶,但得到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這些問題迎刃而解,其在實際小學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結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出色。
1.2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可以改變原有小學識字教學中枯燥無味的填鴨式教學,將低年級學生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變的簡單易懂。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的采用事例教學,將識字教學中所需要的情景引入的課堂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輕松認得字、會寫字,還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對識字、寫字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漢字文化的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他因素相比,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對識字教學的順利開展尤為重要。在開展生字教學前,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先導性視頻,激起學生對生字的好奇心。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播放卡通動物形象對生字進行闡述,并逐步帶領學生探索和發現生字的產因和應用情境,將教學情景引入其中,從而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字的印象,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學習,提升課堂的效率。
2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優勢
2.1多媒體化抽象為具體,提高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學習和探索往往是通過看、摸、聽、聞、嘗去進行的,作為教師要深知這一點。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這一點把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生字通過多媒體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在教學中給生字設情境、用動畫人物講述生字的起源和故事等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意義,將抽象的生字教學變得更加具體容易理解,讓低年級學生輕松記住生字。在這種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識字和寫字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將文字運用到生活中,并通過文字的運用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記憶。如在識字課上教給學生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朝氣蓬勃、鶯歌燕舞幾個生詞時,教師可以先把幾個詞的意思解釋出來,讓學生熟悉一下,然后說:“老師一會放一首歌,誰能在里面把這幾個詞體現在哪兒找出來?”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投影設備配著少先隊員劃槳歌唱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自己是畫面中的少先隊員;是畫面中飛翔的鳥兒;是游魚。在播放完成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誰能把剛才的幾個詞從剛才的圖畫里找出來?”教師借用多媒體技術帶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加強學生的代入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極大的激發出來。學生在進行回答時,有的說河面就是波光粼粼,剛才“劃船”的時候看到了;有的說鳥兒也更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了……學生通過看視頻和聽音樂,把自己融入到教師設定的情境當中,使自己對生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生字。
2.2多媒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識字學習:
低年級學生所認識的字大多數是課堂上所教授的,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到的生字很少,不僅僅是因為學生沒有在生活中識字的意識,更重要的是教師和家長沒有重點培養過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低年級學生對周圍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探索就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學生對生字的學習依托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上,使得學生對生字的理解有立體感,并在生活中發現文字學習文字。比如一看到“田”字就會想到一望無際的田地,一看到“日”就會想到太陽,引導學生將生活和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對事物進行漢字概括和描述。
2.3多媒體教學有利于識字記憶教學: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是記憶生字。傳統識字教學是讓學生進行反復抄寫和背誦,這種教學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困難,而且容易忘記,此外也容易使學生對識字寫字產生反感。應用多媒體技術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有關生字的動畫視頻或音樂,增加學生與生字的接觸,讓學生體會到文字就在自己的身邊,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主動的接觸文字,并在生活中積極的運用文字,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借用多媒體教學不但不會使學生產生反感,還在無形之中提升對文字中文化的理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小學識字教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源,為學生敞開了學習文字的大門。
2.4多媒體有助于學生培養良好寫字習慣:
一個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習慣是從小時侯就有的,寫字習慣的好壞是會影響一個人一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就要從低年級的時候開始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正確寫字姿勢圖片或者相關視頻,學生去模仿和學習,并通過學生間比較評出最優秀姿勢。這樣不僅可以給同學們樹立榜樣,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還可以讓課堂生動形象富有吸引力。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將多種教學方式移植到語文課堂中,通過生動的文字教學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而言,將培養學生興趣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借用多媒體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結語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教學改革,不僅是現代教育與時俱進的體現,它還宣告了傳統落后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的消亡,對文字教學的重視是我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保護。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體系的成熟,將極大的提高課堂的效率,廣大教師應當通過相關的教學實踐積極的將這一教學方法引入識字教學中,提升課堂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雅榮.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02).
篇2
一、耳聽目視,激發想象
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去欣賞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并陶醉于語言藝術的意境之中,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自從使用了多媒體,我的課堂猶如開了一扇天窗,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
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她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形象思維,課堂教學中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的能力,這樣才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的能力是存在差異的。有時,教師用了很多的語言去描述一個情景,有些同學馬上就能想象出來,甚至還會聯想到其他的情景;而有些同學卻還未反應過來,這樣的差異使課堂教學很難順利進行,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多媒體在語文課堂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憾。它可以把很多書中描繪的情景甚至情感以聲音、畫面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通過耳聽目視把學生的“憑空想象“落到了實處,讓學生在獲得視覺滿足的同時在所見所聞的基礎上再展開聯想與想象,這樣即使是原來想象不出的學生在經過如此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也會激發出一定的感受。
二、創設情境,引生入勝
我們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離學生的生活世界很遠,這種時間的距離,時代的隔閡,使學生很難完成對文章的理解,很多學生也只是表面的公式化的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時,老師遇到這種情況也就不多加探究了。其實“學生的大腦不是空蕩蕩的機器,而是一口蘊藏著豐富水源的深井,教師的使命正是要引導學生卻挖掘這口井,讓每一個學生的都成為一口知識的泉水噴涌而出的‘井’”①。有了多媒體,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帶著學生去挖掘這口“井”。它可以幫助教師創設情境,引生入勝。如《記念劉和珍君》和《小狗包弟》兩篇課文,我們可以找一些背景資料放給學生看,聲畫總是很容易讓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也更能激起人們的某種情緒,如此便縮短了時空的距離,讓學生可以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積極思考,完成學習。
三、激發興趣,活躍課堂
若想使語文教學真正取得成效,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很重要,這一直以來也成為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因為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語文不像其他學科總有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知識,讓學生很容易知道自己是會還是不會,是考還是不考。他們總覺的“語文學與不學一個樣”,所以不感興趣。結果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用心思考,不虛心發問,不精心總結,時間長了,惰性滋長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運用多媒體帶給學位生多感官刺激,真正的調動起他們的眼、耳、口、心、腦,使他們處于興奮狀態,充分發揮自己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充分運轉自己的大腦,活躍思維,形成見解,各抒己見,不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文言文教學和古詩教學,教師選擇恰當的聲音畫面或背景音樂就可以很好的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四、彌補不足,發散思維
無論是語文教學還是語文學習都應該樹立“大語文觀”。江蘇省無錫一中的孫宏杰曾提出:“從學生的生活中發掘語文學習的各種因素,把學生在生活中的許多不自覺地運用語文工具的機會,變成自覺的有意識的語文能力訓練;并千方百計為學生設置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處處作有心人,主動尋找語文學習的各種時機,積極地把語文課堂教學中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中進行有意識的實踐;同時,語文教學主動地和其他各科的教學配合,使學生在其他各科的學習中更好地借助于語文這個工具,又使其他各科的教學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種種實踐的機會。”② 這種“大語文教育觀”無疑是對學生有利的,但在現行的高考體制下很多時候實施起來比較困難。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為實現這一理念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它可以把課堂擴大化、縱深化,可以把各領域的知識通過小小的屏幕和語文課堂聯系,把他們都納入到語文課堂中來,為我所用。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彌補教師語言表達的不足,把很多學生無法想象、教師表達不出的意境再現出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切實的視聽效果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為學生跨學科的思考提供了條件,激發了他們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興趣,進而形成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日臻完善,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多媒體有利于課堂教學,如果運用不當,或教師引導不及時,也會喧賓奪主,固定思維,反而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如小說《紅樓夢》節選《林黛玉進賈府》,因為有了多媒體教師多半會給學生放映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相應片段,這樣,就把書本的文字具象化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但正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樣,電視片段的放映讓學生看到了“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卻看不到她的“心較比干多一竅”;看到了“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的賈寶玉,卻看不到他的“行為偏僻性乖張”;看到了“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的王熙鳳,卻看不到她的“粉面含春威不露”。而學生看過之后就會認為這三個人物就是他們所看到的那樣而不再思考或者無法思考,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引導他們根據畫面去“看”看不見的內容,這才真正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否則,多媒體就框住了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發散他們的思維。這是其一。其二,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時還要注意不能走極端,絕不能為了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更不必堂堂課課都用。當用則用,會事半而功倍;不當用而用,則事倍而功半。所以我覺得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與課程整合時用之應慎,用之應當,不應濫。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小學英語;多媒體;提高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以直接興趣為主。小學生比較擅長形象思維,更喜歡看童話、動畫、科幻等方面的電影、電視節目,因為這種立體與動感畫面更能吸引他們,這就是直接興趣。興趣激發起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因之顯著提高。在教學中廣泛使用能使學生視聽并用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聲形并茂、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使教學活動情理交融,有張有弛,學生動腦、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更準確生動地感知所學知識,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僅是在課堂中,利用課余時間、活動時間為學生放一些英語動畫電影,學生興趣提高,孩子們愛看動畫的特點利用好了很出效果,開始聽不明白就告訴他們看動畫猜意思,然后把里面比較經典、有意思的英語小句子摘出來說一說。如在《一零一忠狗》中的一條小狗總是對著媽媽用可愛的語氣喊:“Mom , I’m hungry”,通過這個句子告訴學生在餓了的時候如何來表達。
引導學生尋找英語學習中的趣味,讓學生看一些有趣的單詞記憶Flash,如記憶“bank――銀行”這個單詞時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拿著銀行卡說“來銀行辦卡就是bank”,學生覺得很有意思,我就讓學生自己去看我們現在學習的單詞可以怎樣編句話來方便記憶。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讓學生明白英語學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結合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缺乏語言環境是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重大障礙,生活中缺少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了它的具體應用。因而造成了很多學生在英語方面表現出“高分低能”,將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不能在生活中運用自如。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能在課堂上模擬栩栩如生、豐富多樣的現實生活情景,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這種情境教學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
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教學是時代賦予的一種便利,只要認真鉆研,勇于創新,把多媒體技術合理地應用到我們的英語教學之中,把生動、有趣與笑聲帶入課堂,讓學生遠離枯燥乏味的“鳥語滿堂灌”是我們作為教師的重要任務。讓我們繼續努力探索,使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完美結合,充分發揮其潛在的教學能量,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篇4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千古名訓向我們傳遞著一個重要的信息: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取得滿意的成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會有意無意向學生傳遞“只有刻苦學習,才能取得優異成績”。這也給了學生一個錯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有其數學學習是一件枯燥而艱難的事情。這種錯誤的感覺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很大的畏懼心理,這種畏懼心理會削弱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徹底改變這種“苦學”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實現“樂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從而激發出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該從通過哪些途徑讓學生實現快樂學習呢?
一. 利用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喜動不喜靜,喜歡直觀不喜歡抽象,喜歡在“玩中學、學中玩”,不喜歡單調枯燥的學習和習題訓練。他們更喜歡在一近似于游戲的活動中快樂地獲取知識,體驗這種過程帶來的愉悅感。小學數學教師不但要對課本知識體系了然于胸,還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小學數學教學理論,采取小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將學生喜歡的游戲引進數學教學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年級學生在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采取買面包游戲:在面包店柜臺里有如下包裝的面包,一只裝一袋的、兩只裝一袋的、三只、四只、五只裝一袋,如果老師要買八只面包,最多可以有幾種組合?二年級學生在學習“認識人民幣”時,可以采取買文具游戲,鋼筆五元六角,鉛筆三角,本子八角,橡皮四角……假如我給你三元錢,你可以買哪些文具?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讓學生結合每個家庭成員的作息時間,制作相應的“個人作息時間表”。
二. 創設熟悉的生活學習情境。
創設學習情境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教學聯系實際的具體表現。小學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善于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之下去學習、理解、接受知識,既能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習的效率,又能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比如,在“交換律”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一種現象:同桌互相交換位置,班級內人數不發生變化。進而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這種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現象在我們的數學知識中有沒有呢?你能舉出一個或幾個例子來說明嗎?這樣教師利用“交換位置,結果不變”的生活現象,引出“交換律”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創新與實踐的學習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究欲望。在學習“分數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創設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先將一個蛋糕平均分為5分,小明吃了其中的一份;將剩下的四份,各自平均分成兩份,小剛吃了其中的兩份,你們認為他們倆誰吃的多呢?學生被這個鮮活的生活問題吸引,激發出更大的探究樂趣。
三. 借助動手操作增加直觀性。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很差,對很多應用題和幾何類題目問題僅僅憑借抽象思維感到難以理解。然而,只要簡圖和實物觀察,學生就能快速理解其中的數學原理,能起到以直觀思維帶動抽象思維發展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借助動手操作來理解題意或者數學原理。比如,在思考應用題時,教師指導學生通過畫簡圖來表達題目中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動手畫圖、直觀展示、手腦并用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在學習圖形時,要從學生學過的圖形入手,通過剪、拼、對比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同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原理,從而完成知識建構;在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等幾何體時,要讓學生通過動手制作各種幾何體,來了解他們的構成,各個面的形狀、特征,進而理解他們表面積的構成,體積的計算方法等。這種動手操作,一方面能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枯燥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優化學習效果,是實現學生快樂學習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徑。
四. 以生活應用豐富學習內容。
小學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教師要善于設計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學習環節,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生活價值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比如,在學習了“利息”的相關知識后,讓學生以一萬元為例,計算活期利息與定期一年、二年、三年利息的收益做個對比,讓學生為別人的家庭理財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后,讓學生幫助需要裝修的人家,計算方面的面積和需要使用的地板磚;在學習了圓柱體積公式后,讓學生測算自己家水桶的體積,然后在計算出一立方水大概有多少桶,促使學生對生活中常用的“一方水”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這些數學實踐活動,既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生活價值,又能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的探究,徹底改變傳統的苦學、苦練,對數學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
五. 以多媒體技術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之一。多媒體技術集視覺、聽覺于一體,且富有動感,徹底改變了傳統課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練半天的固有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生動、多樣的學習情境;可以利用動態、可感的圖解來展現個數學元素之間的關系,實現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便捷的特點,向學生展示數學中不同圖形之間的關系;還可以通過教學軟件制作有趣的習題訓練環節,以學生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來決定課件中動物奔跑的速度,實現烏龜超越兔子的“奇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有效防改變課堂可造、沉悶的氛圍,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快樂。
篇5
關鍵詞:高中物理;多媒體;實驗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果僅借助傳統的教學設備,必然無法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為了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便可將多媒體技術引入高中物理教學中,其作為一項結合音頻、圖畫等多個要素的技術,有助于增強物理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進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促進其物理成績的提升。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1.學生在學習較為簡單的物理知識時,一般通過教師的板書演示、講解以及課本圖片便能對其中原理有一詳細了解。但高中物理知識,如曲線運動、原子核等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若學生未有較強的抽象思維,則理解起來會非常困難。雖然教材中的說明很多,但教師也需花費較長的時間進行講解,學生在學習起來也十分吃力。而多媒體在這一情況下便可發揮出很好的輔助作用。其可借助畫面來演示實驗原理,不但有助于教師對復雜知識點做出清晰直觀地講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使之輕松學習重難點知識,且印象深刻。
2.傳統物理教學缺乏多樣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講解時需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而學生也容易出現開小差的情況,以致于不能較好的掌握知識。為此,筆者便將多媒體技術加入到日常教學中,當學生對實驗步驟的演示進行反復觀看后,就能夠親自動手實踐,同時可以文本框的形式體現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加深記憶,如此既讓實驗時間與實驗器材得到節約,也促進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突破教學重難點,深刻理解物理概念與規律
物理教師在教學知識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內容的(圖形、動畫)對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行模擬,以使學生缺乏較強感性知識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情況得以有效彌補,讓學生對較為生澀的概念、規律也能有一很好的理解。高中階段的學生尚未有充足的生活閱歷和經驗,缺乏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直觀、有趣的多媒體技術,可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大地調動起來,使之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比如,在對“失重”問題進行教學時,就可將宇航員在太空中行走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對失重現象有一真切地觀察,使之深刻理解失重和力學原理。再如,在講解“原子結構”時,教師可提前制作動畫軟件模擬散射現象,把散射的全過程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充分了解粒子經反射源反射到金屬箔的原子上后,大多數均按原路返回,發生偏移的僅是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也可讓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比如在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事先制作一個涵蓋有磁通量、磁通量變化量和磁通量變化率等概念的課件,在學生大致瀏覽后再正式開展教學,如此便有助于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變講述為示范,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實驗部分在高中物理的課程內容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其不僅有助于對學生動作操作能力予以鍛煉,也是對學生“學習致用”思想進行培養的一個有效途徑。當前,“學以備考”的學習態度仍然普遍存在于諸多高中生中,其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如此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消極與懈怠情緒,對學習十分抵觸。針對這一情況,就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目的,即鼓勵他們參與到實踐中,而這也是將學生消極與懈怠學習情緒消除掉的最好辦法。需知,高中物理實驗有許多都是看似不難,但每每出來的實驗效果卻不甚理想,而多媒體技術便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比如,摩擦力部分與電場部分的實驗,教師就可應用多媒體技術來促進學生這部分實踐能力的增強。同時也可借助多媒體水平生動地呈現出復雜的實驗步驟與一些和實際生活相連的內容,這些均對學生實踐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物理這門學科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我們經常可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找到物理知識的影子,比如,電路部部分、大氣壓強部分、電場部分和摩擦力部分的知識均在生活中廣泛存在,并得到大力應用,教師在教學時,就可將這些應用集結成冊,并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其呈現給學生,如此一來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便能讓學生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加深記憶,深入理解,進而便將文字閱讀的時間省去,不但時間大大節約,學習效率也非常高。除此之外,針對如失重狀態、高壓電場以及天體運動等這部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難以接觸到的物理現象與物理狀態,因為這些知識的抽象性非常強,若要讓學生順利理解,在要求學生擁有較高理解能力的同時,更需要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頻的方式表現出這些實際生活中很難見到的現象與狀態,使學生可以真正的理解,將概念聯系起實際現象,加深記憶,促進知識的內化。
3.引導學生的物理建模思想,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高中生物理的建模思想將極大的有助于學習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由于現價段的物理考題中大部分均需要學生具備的一定物理建模思想。為此。教師在教學時就可利用多媒體的動畫對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模型進行演示,讓學生展開深入理解,加深印象。同時再將變式題的作用給發揮出來,加深學生構架物理模型的意識,進而對學生的物理建模能力予以培養,促進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升。
三、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極大地拓展,讓其物理知識更加豐富,且也有助于在多媒體技術背景下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因而,高中物理教師應對多媒體技術予以有效利用,除了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也要對其各項能力進行鍛煉,不斷提升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沈善欣.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06):256.
篇6
一、多媒體在實踐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缺乏選擇
網絡資源的豐富給初中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課堂教學中的內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樣,但是也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在調查中發現,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很多教師的備課由自我思考,結合班級學生的問題設計以及教案的創新性書寫,發展為現在的,通過網絡觀看不同的課件制作,然后梳理自己的教學思路,通過直接復制或者兩三個課件的拼接來實現教學設計.
2.教學情境的虛假性
數學課堂是問題解決的課堂,問題是與情境密切相關的,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解決問題,深化探究是教學中的一種常用手段,但是卻常常因為其虛假性激發不起學生的共鳴和情感參與.網絡環境下,教師輸入新的教學內容,就會有現成的教學情境,這些教學情境并不能反映地區文化的獨特性,生活應用的獨特性,雖然與知識相關,但是卻激發不了學生內在的需求.例如,在《直方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畫城市在去年不同月份用水量的直方圖,這是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教師認為知識的重點在于直方圖的作法,于是網絡上搜集了一個城市的數據,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設計.一個學生在作圖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城市的用水量過大,不符合自己在新聞上看到關于本城市用水量的數據,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用這個不是重點否定了學生的提問,看似課堂順利進行,其實質學生已經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了質疑.
3.為用而用,以輔代主
現在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教師越來越多了,這種教學手段已經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可,許多人認為選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緊跟潮流,因此置教學內容不顧而追求形式,純粹是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只是彌補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甚至一個小小的提問,以及本應由教師做出的反應也由電腦代勞了,從而造成多媒體獨霸課堂,教師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的局面.
二、取多媒體所長、避其之短,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策略
1.選擇性地使用網絡資源,增加課程內容的互動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的更新和共享性水平發展得越來越高,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教學資源借助網絡環境實現了分享,包括教師的教學資源,學生關于知識和問題的探索,數學內容的創新性運用,這些都是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引進一些案例,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其次,教師要將關注的注意力由教學課件向更加廣闊的方面擴展,在學生課余實踐的學習中,向學生推薦一些有關本節課知識的數學故事、新的數學嘗試和初中生的一些發明制作,來逐步打開學生的思維,形成持續性的學習.同時,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在學習上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不同表現,通過提供不同的數學教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能夠針對性地有效地進行學習,糾正學生在數學能力發展上的一些不足,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2.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的探索
數學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來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是促進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這需要生活情境的支持,需要學生在生活中真實地發現問題.但是,并不是所有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都能夠直接地出現在課堂中,需要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各種手段將問題進行提煉,提煉成一個可以探索的數學問題.例如,在《有理數乘方》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將學生之前在游戲中遇到的一個問題引入到課堂中.在“踩報紙”中,游戲規則是兩個學生一組合作踩報紙,踩一次后進行對折,兩個人踩在報紙上但是腳不能著地,在最后兩個小組PK時,遇到難題,兩組學生都能夠不斷突破,但是到后來報紙折不起來了,而實際上報紙才折了7次,學生都很驚訝,出現疑問.教師將這個情景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一方面調動學生的情緒,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開始本節課知識的探索.
篇7
【關鍵詞】小學美術;多媒體;整合
引言:
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整合創新方法就是在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該方法指的是改變原來傳統的的教學模式,融入進多媒體和美術教學模式,真正內化知識,這個舞臺不僅限于講臺,當然也包括課下學生給其他人講,或者在班級群里通過錄制小視頻實現知識之間的互通,從而促進學習真正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研究。特別是從小學到小學,美術的研究難度和知識點的深度將會有個質的跨越,所以通過這些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美術理解表達能力在小學時期就至關重要。作為老師的我們應當針對該方法如何才能更加有效而展開研究探討,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理解表達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一、將美術教學內容和現代多媒體進行整合的幾點原則
1.1目的性選擇
關于美術教學內容和現代多媒體進行整合的內容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的,以美術教學內容和現代多媒體進行整合運用可以讓學生們更加深入準確的去理解美術的抽象概念。比如:每一次的美術課堂上,老師的課件和課堂備課的那些輔助資料可以通過ppt的方式去呈現,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老師進行課堂上的內容教學,通過多媒體的投放,不過是畫面呈現或者視覺上的呈現,都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去理解課文中的語境和用意,幫助學生解決對于美術理解上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在ppt上設置一些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讓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通過分組討論探討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溝通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印象,從而很好的提升他們的一個美術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
1.2全員全程性
這個概念的運用在于要求全部學生能夠參與到整合教學過程當中來,以多媒體為教學的背景,在全員性的積極推動下,讓學生可以在美術教學內容和現代多媒體進行整合的大環境下更好的學習,全程大體包含了:教師的備課階段、課堂教學展示以及學生課后的一個作業布置。現在是數字化教育的時代,如何合理的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是老師當務之急必須掌握的一項素質教育的概念已經很好的融入進了小學的學習階段生活里,新時代下的素質教育里,對老師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有自身的要求和規則需要老師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標準去整理和教學。
1.3和諧性原則
如何將美術教學內容和現代多媒體進行合理的整合,這一點值得所以得教師去認真的挖掘和深思,只有努力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自己熟練自己的課堂教學步驟才能更好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的輔助教學。,學生對于美術問題的專研才會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探索應用能力,才能更好的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美術問題,如何去平衡教學內容和多媒體的合理運用值得老師去反復深思。1.4簡單性原則保證教學質量的教學水準是老師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利用最簡單的多媒體達到最高效的教學效果,比如計算方面,能運用簡單的計算器解決則大可不必使用計算機去解決問題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簡單性的選擇本身就是讓教學內容與最簡單的多媒體向結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整合的模式
2.1教師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通過多媒體系統的教學設計,進而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不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同樣,針對相應的教育方針,各教師要能切實落實好,將方針中的指示精神做好做牢,要懂得制定適應性的教學方案,以強化學生理解和認識為主,在學生能夠熟記熟會并熟練運用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當學生能夠具備有效的美術思維,才能促進今后更好的成長和進步,才能讓學生在生活中發散美術思維,提高生活能力,真正為學生的未來鋪路。只有以探索和思維開發模式的教學培養,才能更好的解決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相關問題,引導其反思,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樣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會做題,更多的是讓學生會思考,能將所學東西運用到生活上的大小問題解決中。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應自覺收集,組織舉辦應用問題的實踐教學活動。那么建立合理的多媒體教學設計才能有效的促進美術教學中,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所以對于學生上臺講課可以從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點入手。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都是美術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這就需要老師自覺的對于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嚴明于己,保持自身的精準教學用語;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情況,加上小學美術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整合的簡單性和目的性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五級的《山壁上的畫》課上,由于學生對古代歷史的認識比較模糊,不可能拿一幅新石器時代壁畫給學生直觀的感覺。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如何分析和理解舊壁畫的特點,我選擇了多媒體。這個本文通過對老工人生活中的墻壁意象的分析,闡述了老工人在生活中是如何創造墻壁意象的,并通過對老工人生活和現代工人生活的比較,說明了老工人在生活中是如何創造墻壁意象的生活中,老工人為什么要在懸崖上畫壁畫呢已創建。到這次全班同學對老華山壁畫有了初步的了解,氣氛逐漸活躍起來。他們都通過表達學生從小熱愛生活和工作的思想品德,表達了對當時勞動人民的敬仰和欽佩我是再加一個天才關卡:用放大鏡把華山墻上的部分圖像放大給學生看實物投影儀,讓同學們仿佛進入了老華山壁畫的場景:一群群強大的獵手圍成一圈,一個個驚慌失措的野人圍在中間,人們載歌載舞慶祝狩獵豐收的大場面激起了人們的想象這個循序漸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欣賞的難度。
2.2重視教學過程
對于這些6-12歲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并沒有完善,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尚且不足,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特點——模仿能力極強,給小學生的意識記憶里形成良好的、嚴謹的美術用語記憶,成為規范學生語言的依據,然后學生再根據老師的教學標準,模仿上課。所以要求老師要重視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精準的教學用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必須有一定得規范性,對于美術用語用詞精準,意思表達完整,敘事精煉,對理論知識點的用詞表述清楚,合乎邏輯,給學生的解題思路上要做到意思明了而精準。達到以下目標:1.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美術邏輯意識,便于他們今后做美術題和遇到于美術相關的生活問題時能保持一個嚴謹的態度和符合邏輯的思維。2.通過學生自主上課講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輔助他們記憶美術知識。3.積極鼓勵學生私下互相講課學習探討,幫助他們理清美術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全身心參與進去。遵從以人為本的理念,老師努力去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有效合理的運用學習資源和教學資源,圍繞學生的學習素質展開學習的拓展;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應當主動去求學而不是等著被提供知識。多發現學生的有點,把課堂氛圍弄的輕松幽默,學生才會認真的投入進學習的課堂里,感受學習的氛圍,而不是被動的學習。另外,思維導圖是個可以被很好利用圖形工具,它能有效的建立美術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因此可以讓學生在講課時運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去表達美術的知識點。
2.3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
美術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美術精準教學實踐操作,首先能夠為研究該課題的相關課題老師提供有利的參考和分析幫助;其次是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文獻資料,幫助課題老師運用新的學習研究方法去教學;最后該課題的研究針對的是全校的學生,起到了研究真實性和公平性。教育應關注每一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并允許學生到達最近的開發區。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最基本的語言知識的學習,使他們能夠理解問題的意義。理解問題的意義,關鍵是通繪畫作品內容去了解美術語言,繪畫不僅存在于美術課堂,特別是在美術這門學科上,所以繪畫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解決問題時,不能只是純粹的去思考整篇文章的核心內容,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把自己的解題思路,方法過程說給大家聽,只有老師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和真實的學習現狀運用多媒體的教學進行分析和處理,就能整理就能夠設計出合理的美術課堂任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重難點和一個正確的課堂學習思路,課堂任務的設計應該從簡單到難修補的提升,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去學習,去理解,改善他們目前的一個學習現狀。做到真正的從善如一。
2.4推動相關的多媒體技術研究,促進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水平
要想提高現代教育的技術水平,就得提高教學設計的技術水平。在進行科研教學課件的制作中,前提是要設計好相關的課件內容。所以在老師有真正的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運用之后,我們會對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訓練他們如何進行課件的撰寫和編輯,規范合理的對課件進行撰寫,促進學校的課件制作相關小組的老師和設計相關課件內容的老師,能夠在教學的理念和觀念上,進行統一運作,合力協作,促進撰寫出高質量的課件內容。對于學科教師如何合理有效的把多媒體技術融入于,日常的教學生活中,這已經不單單只是對于教師教育水平素養和一些教學信息素養的整合,更多的是為了改變現如今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們的學習成長。正是因為這樣的目的,所以我校在每年都會舉辦關于多媒體技術和課程內容整改的相關的比拼大賽,通過這樣的活動讓老師能夠自愿參加和報名,通過評比的方式選出最為合適合理的多媒體技術,促進教師成長的策略研究方法,真正的推動多媒體技術在教室的課堂上進行大融合和科學的推進。
篇8
【關鍵詞】多媒體;衛生學校;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5)12-167-02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教育領域,并得到迅速的發展。本文就多媒體在中職衛校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多媒體技術在生物學課堂應用中的優點
(一)通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件展示幾何模型,能將生物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并將生物學的對稱美、和諧美展示給學生。例如,在《核酸》的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遞進式的對核酸進行展示,首先,展示學生熟悉的細胞結構,然后畫面放大聚焦細胞的細胞核,再次放大聚焦細胞核中的染色質,最后從染色質中聚焦放大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旋轉雙螺旋結構,并從中提取核苷酸分子,進而分解成戊糖、磷酸和堿基,然后將戊糖、磷酸、堿基進行分類。將看似靜止的事物動起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樂于學習。
(二)通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教學整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應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滿足學生求知欲。例如,《生物群落》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列舉身邊的自然環境如山脈、湖泊等,然后列舉湖泊中生活著的生物,最后通過課件將生物加入到湖泊的相因位置,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各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關系,再將生物之間聯系起來,同時,提出問題:“生物和生物群落的組成之間的必然聯系?”最終,得出生物群落的組成需要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著以及相應的自然環境。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組成以及各種生物在其中的關系。
(三)通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教學整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多媒體手段,能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生物進化》教學時,首先復習鳥類的基本特征,結合實際讓學生推理哺乳動物的身體構造?通過課件演示將鳥類和哺乳類的差異進行對照比較,讓學生與自己的推理進行驗證。最后對各種差異間的優劣進行相應的闡述。學生躍躍欲試,情緒十分高漲。由此,自然而然的發現生物進化的客觀規律,“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四)通過信息技術與生物學教學整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創新的一種手段。解決問題是學生親身感受問題、尋找解題策略,實現再創造以及體驗生物學價值的過程。例如,在《基因》教學時,首先用課件展示基因片段的組成,進而讓學生思考基因片段如何接在DNA雙鏈分子上,應該對應什么樣的堿基序列?進而,引發學生思考不同的生物的基因片段是否能夠進行互換?如果可以互換,前提是什么?進而通過教材向學生講述密碼子的編譯,使學生想到因為密碼子相同而存在片段互換的可能。最后,通過轉基因技術等實例使學生理解,互換的存在及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生物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五)發展信息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教學變革中,提出了學生五大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引導學生收集與教學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有效地處理、應用這些信息探究、學習生物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生物學進化史》教學時,課前安排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途徑、方式收集自己喜歡的古生物的歷史,課上,選取若干同學講述自己收集的生物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及這種生物的存在年代。將學生查閱到的各種生物在多媒體課件中串聯起來,并加以補充。最終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進化史。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擴大知識面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養。
二、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在生物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方式,能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的聯系起來,互為補充,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
在生物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組教材結構框架,能豐富課堂教學容量,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和應用能力。隨著教學課堂容量激增,教師應注重掌握教學節奏。節奏的快慢強弱、輕重緩急,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我們在設計課件時應從以下方面考慮節奏情況:
(一)注意師生互動,激起課堂
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功能自編的課件,靈活地結合教材與教學實際,有效的達到學習的。例如,對《細胞》的教學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提出:“細胞是什么樣子的,誰愿意上來畫”,等學生回答并畫完之后,從計算機中調出細胞的動態運行畫面,讓學生集中精力觀察,使之情緒高漲;接著對細胞的結構、各種結構的功能、各種結構之間的聯系進行對應的講解,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細胞中各種復雜的結構。
(二)歸納總結,言簡意賅
在對一堂課進行歸納、小結時,采用網絡技巧及特寫處理,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及知識要點以特寫方式歸于一張畫面上,并配上輕松的背景音樂,使同學能輕松愉快地掌握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
(三)立足實際,重視學習規律
課堂40分鐘學生眼睛盯著熒光屏容易產生疲勞感,在課件適當位置給予學生思考與活動、討論的時間,既讓學生積極參與,了解學生的學習反應,有的放矢的進行解釋和輔導,克服師生之間情感淡薄的問題,同時緩解學生的疲勞感,防止學生一直處于疲勞的學習狀態。
三、多媒體技術對網絡資源的整合
(一)收集網絡資源,豐富教學資源
網上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從網上下載文字素材、圖片素材、動畫素材、視頻素材等。通過分門別類,放在校園網上實現資源共享。當然為了節省網站的空間,可以在學校的網頁中提供資料下載的地址。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找出互聯網上相關資料的地址,為我們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提供便利的資源。
(二)學習名師課件,創新教學方式
通過網絡,學習名師的教學課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制作出效果不錯的生物學課件來。這樣就能在設計課件時集中精力在重點、難點的突破上。當網上的資源與自身教學不相符時,可利用抓圖、抓動畫等軟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在多媒體資源庫中選出適當的內容(包括文字、圖表、圖形、動畫、語言等),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重新組合與加工,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改良。
總之,生物學課程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是生物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生物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做到“生物學知識生活化,生活常識生物化”。適時適量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的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養新世紀的創造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啟鳳.探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師版, 2015(36).
[2]彭樂延.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3).
[3]吳廣慶,王文麗.高校生物教學中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結合[J].科技信息,2008(28).
篇9
摘 要 對初中物理實驗和多媒體技術有效整合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初中物理;實驗;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1-0141-02
1 前言
眾所周知,盡管多媒體技術并不可以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手段,但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發揮的優勢越來越明顯,而為什么要使用這種技術和如何使用這種技術,是很多教師不能理解的。其實,多媒體技術應用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夠將物理知識簡單化,使學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物理規律。
2 初中物理實驗與多媒體技術整合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實驗是指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運用儀器、設備等,使物理現象反復再現,從而有目的地進行觀測研究的一種方法。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實驗的目的主要是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可以自主獲得物理知識和發展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
但是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存在實驗儀器或者空間、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如果運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實物展示臺、仿真實驗、Flash、PPT課件等,就可以把整個物理實驗清晰地呈現給學生,既可以擺脫學校環境的限制,還可以優化物理實驗效果。因此,實行初中物理實驗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突破教學難點,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拓展教學空間、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1]。
3 實行初中物理實驗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整合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漸融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物理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高效學習物理,整體性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還可以培養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有效地將初中物理實驗和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
利用實物展示臺來增強實驗的可見度和清晰度 傳統意義上的物理實驗一般是由教師在課桌上演示操作,學生在底下觀察。其實這樣學生很難觀察到實驗的細節,就算是每個人輪流觀察也難免會忽略;而且這樣會占用很長的課堂時間,甚至有可能會影響課程進度。但是如果采用實物展示臺,就可以將實驗儀器、實驗操作過程以及實驗現象都真實地放大,班上所有學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每一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對物理的興趣。
利用仿真實驗增強實驗真實感 一般在實際的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防止學生損壞實驗儀器和危險的情況發生,一般會先自己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步驟重復操作。基本上除了實驗操作課上學生可以自己獨立操作實驗,下課后學生很少有動手實驗的機會。這在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抑制了學生的積極性,非常不利于學校實行培養人才的理念。教師如果在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后,再在課堂上引入仿真實驗,學生就可以對實驗原理、儀器的結構、調試技術等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還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在課堂外繼續實驗,有利于學生創新實驗[2]。
利用Flash模擬實驗,實現實驗的可操作性
1)物理實驗中有很多揭示微觀物理過程的實驗,這樣的實驗一般很難操作,而且實驗現象也很不容易觀察,學生無法對整個實驗過程產生明確的認識,從而無法對物理知識準確地理解。教師可以借助Flash來模擬實驗過程,增加學生的興趣,達到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如在進行擴散實驗的時候,學生很容易觀察到空氣和紅棕色的二氧化碳的擴散現象,卻不清楚其中真正的原因。這時候需要教師充分利用Flash的特點,將兩種氣體如何反應的過程充分展現出來,學生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擴散現象發生的本質原因。
2)物理實驗中經常存在物理現象或者過程一瞬即逝的實驗,實驗過程一般是瞬間完成,學生來不及觀察,甚至有可能觀察不清楚實驗現象。如果教師采用Flash來模擬實驗過程,學生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實驗現象。物理實驗中有一個著名的實驗是皮球落地時能量轉換過程的實驗,研究的是皮球與地面接觸的瞬間皮球的變形情況。這樣的實驗用肉眼是不容易觀察到的,就需要利用Flash模擬整個實驗過程,將皮球在接觸地面時的變形情況清楚地展現出來。學生也就可以感受到整個實驗過程,清楚地理解到實驗原理。
3)實驗中經常存在危害性極大的實驗,這樣的實驗在生活中具有危害性,不易演示。這時候,教師也可以采用Flash來模擬實驗過程,既不會危害到學生,也容易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在物理實驗中關于電能的實驗有很多,這樣的實驗如果稍微不注意,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為了防患于未然,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觸電的形成過程及危害做成動畫,讓學生既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觸電的過程,也可以保護學生的安全[3]。
4)很多實驗容易受空間限制,造成教師不能演示的問題,使用Flash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些問題。如船閘的工作工程、磁懸浮列車的工作原理,這樣的實驗案例很不容易操作,這時候就需要借助Flash的力量了,將其原理過程準確地模仿出來,更加生動、直觀,可以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5)很多大型的物理實驗在生活中是很難直接演示的,如馬德堡半球實驗,其實驗壯觀的場面在生活中是很難再現的。但是采用Flash模擬當面的場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圓滿解決,這樣的場景也會讓學生感到永生難忘,從而增加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利用PPT課件增大實驗教學容量 在正式實驗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熟悉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因此,教師在課堂可以將這些內容做成PPT展示給學生,既可以節約講解時的板書時間,還可以留給學生足夠的課后時間來進行實驗前后的討論和數據分析。這樣大大增加了實驗教學的容量,學生還可以根據PPT內容對當堂實驗課程進行復習。
設置物理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集成信息,既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中聽取與課堂教學相關聯的聲音信息,這種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悶的學習氣氛。比如講解“機械能的相互轉換”,教師可以利用Flash課件,讓學生聽到水流聲,感受氣勢磅礴的流水帶動水輪機轉動發出電來。這樣的情境教學既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理解機械能的相互轉換的水力發電原理,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水資源的重要性。這樣才是貼近生活的、學生愿意接受的教學方式。
4 結語
總之,將多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到物理實驗中是勢在必行的,多媒體技術已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進入課堂。將初中物理實驗與多媒體技術有效整合,可以充分解決物理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達到實驗目的,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鞏會潔,孫吉濤.引入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物理實驗效果[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119.
篇10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教學
引言
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國對人才的需求愈來愈大,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但是,現在很多學校和老師仍采用傳統的已經被歷史淘汰的教育模式,這無疑是值得批判的,老師也應該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語文的魅力,從而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化。
1.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現狀
1.1采用傳統教學方式
老師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普遍采取老師講授,學生記筆記的方式,老師只是把知識告訴學生,而不去引導他們自己組織問題的答案、自己思考,這種“填鴨式”教學造成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就是大量地背誦,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無疑是非常悲哀的。
1.2教學方式單一,教師與學生缺少互動
傳統的課堂往往是老師侃侃而談,學生沉默寡言,課堂氛圍不活躍,尤其是語文,形式單一,課堂死氣沉沉。老師和學生溝通少,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學生在課堂上表達的機會少,也不利于學生組織語言和溝通能力的提升,嚴重影響課堂的效率。
2.小學語文課堂高效化的意義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教育教學的方法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需要。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也離不開學生的課堂參與,老師創新教學方法,擴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語言和文學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高效的學習,這便是語文課堂教育的高效化。新課程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在推動教育信息化與實現教育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優勢。多媒體技術的大力提倡,不僅僅是因為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學習者信息素養與能力的提升,更是因為各類學科課程與教學的深化改革都離不開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加深學生們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推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毋庸置疑,這也要求教師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一起抓住課堂這個學習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
3.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方式,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3.1采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渲染氛圍
語文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單單是課本教材上的知識,還應該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不要為講課而講課,要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開始講課之前,給學生放一段相關的音樂或者放一段利于理解文章內容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圖片、動畫、音樂等形式加深學生對文章詩詞的理解。總之,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利于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現狀,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容易疲倦、積極性不高的情況。
3.2多媒體技術運用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
利用多媒體技術突出教學重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形式單一,對重難點的突出略顯不足,運用多媒體教學恰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教師的課件設計色彩豐富,將重難點問題用鮮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標識出來,同時還可以運用超鏈接等形式,插入動畫視頻等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運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向學生們展示一些在學校教學環境下不能展示的數學問題,進行形象的演示,變抽象為具體,以此來突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從而加深學生們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推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毋庸置疑,這也要求教師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不斷地發展自己,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一起抓住課堂這個學習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傳統教學方式一直流傳至今,有其自身的優勢,例如,能夠更加清晰有條理的地幫助學生學習課程內容和相關知識,有時候甚至更具有系統性,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一定的效果,不能完全拋棄。
3.3盡可能多地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以解釋為:學習并且經常復習,不也很愉快嗎?但是現在有學者將這句話解釋為:學習并且時常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不也很快樂嗎?無疑,第二種解釋更符合學生的心理。因此,在課堂學習中,老師應該盡可能多的提供給每個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可以鼓勵學生將散文或詩歌改編成樂曲或情景劇的形式,也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誦,還可以就相關問題舉行小型辯論賽等,總之,采用這些新鮮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耳、口等各個器官,能促使學生在課下更加積極地進行準備,還能加強小組合作,學生會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而在課堂上更加活躍,老師在學生展示之后,再提示本堂課的重點,就相當于學生第二遍學習,加深了印象,課堂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3.4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語文
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牙牙學語到進入課堂接受系統的教育,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語文的學習。生活中,人們的談話、行為動作,幾乎都包含著語文知識,學生要善于把握這些契合點,例如遇到不會的生詞生字及時查字典,在生活中多閱讀書籍報刊等。
4.結束語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在人的一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小學這個關鍵的階段,更應該讓語文成為學生學習的一把金鑰匙,開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體會語文的奧秘,而不是為了應試而學習語文。新的時期,語文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顯,這無疑是對老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王梅菊.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要求.文教資料,2006年9月中旬刊.
- 上一篇:少兒畫展策劃書
- 下一篇:航空服務專業培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