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決策范文

時間:2024-01-09 17:47: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應鏈管理決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供應鏈管理決策

篇1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企業對供應鏈營銷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基于當前供應鏈的營銷管理之中,可以研究設計出相應的現代化決策支持系統,不僅能夠滿足供應鏈營銷管理決策目標以及其功能需求,也可以完善其決策支持系統功能,發揮實際的應用價值;可以采取先進的信息現代化技術,構建實現決策支持系統,滿足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國的決策支持,有效提升當前企業在供應鏈營銷管理中的質量,提高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的自身核心競爭力,具有一定實現價值,以下本篇淺析供應鏈營銷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關鍵詞】

營銷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供應鏈;研究

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可以研究設計現代化的決策支持系統,有助于提升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企業的營銷管理決策目標以及功能需求,并對此研究介紹決策支持系統,不僅具有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能力,還可以發揮數據挖掘功能,為實現供應鏈營銷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提供技術參考,以下對此做具體分析。

一、供應鏈營銷管理分析

(一)概念分析

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在營銷環境下,企業供應鏈管理中主要集成了商品采購、商品制造、產品分銷、產品配送的等過程。在對其物資供應鏈營銷中,實現決策支持系統,有助于做好企業物資供應營銷管理工作。對于實施基于供應鏈的營銷管理時,企業也必須及時掌握準確供應源、需求源信息,從而幫助制定影響計劃決策。

(二)當前現狀

為可以迅速響應企業市場中的經濟增長需求,可以有效縮短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交付期,并可以降低企業實際中的經營成本,可以設計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其供應鏈營銷管理手段,改善客戶服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將企業內外的各項資源組成一個數字網絡結構,并可同時有效的整合此網絡中各個節點的資源,并使其形成基于供應商到客戶最終端增值的價值鏈,更有效的向市場提品和服務。

二、決策支持系統介紹

在企業營銷工作中,可以設計應用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將企業內局部的營銷管理信息數據結合在一起,從而積極提高企業中的競爭力,以便可以獲取更大利益的營銷管理服務。在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設計實現決策支持系統,有助于提高管理決策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同時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發現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隱藏的數據信息,為營銷管理定性提供決策分析支持,實現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更好輔助企業在復雜環境下的營銷管理決策。在供應鏈營銷管理中,設計決策支持系統,確保及時訪問企業營銷產品的供應信息,提高快捷優質的產品供應服務。

三、設計實現決策支持系統的重點

(一)分析營銷管理重點

在營銷中,應該滿足“增供擴銷”需求,針對企業中不同的用戶,可以采取不同的產品供應營銷策略,故此不可以把企業中所有的用戶當成單一的用戶,應該有所區分,認清營銷管理的重點。

(二)市場需求信息獲取

在市場需求所驅動的營銷管理模式中,及時獲得市場需求信息,并可以采取正確的對策才能使企業緊跟市場的發展變化。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部門,不僅擔負市場預測、產品制定價格、以及組織促銷策劃等職能,也需要記錄競爭行為,并可以及時報告產品出現的問題,以便提升其決策支持能力。

(三)供應鏈營銷管理的目標

對于企業的供應鏈營銷管理中,應該對產品采購、制造以及配送各環節,進行動態網絡、智能化的決策管理,以便可以指導企業供應鏈管理,使其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同時,也可以按照這種的供應鏈營銷管理決策支持模式,確保企業供應鏈中,其每個部門均可以應利用及時、準確的決策來管理企業供應鏈中的營銷信息業務,可以平衡流向客戶的供需目標.

四、設計決策支持系統實現對供應鏈營銷管理的測控

(一)系統設計流程

企業決策支持系統設計中,主要的就是要體現出,可以輸入和整合企業中國的供應鏈產品信息的,以此可以判斷用戶中對供應鏈產品的實際需求。

(二)需求分析

通過對供應鏈管理環境下,分析企業營銷管理目標和功能,設計企業營銷管理決策系統。在設計的決策支持系統,基于其決策支持層之中,并且對其決策支持系統中,對于所有的營銷管理中,確保數據間可以互相聯系,但是在數據功能滿足去相互獨立性,并且,在決策支持系統中,每個子系統的功能模塊,也是由具體執行者進行掌控管理的,確保提高企業供應鏈營銷效益。

(三)界定企業供應鏈中的工作流程方向

在設計其決策支持系統中,去科學嚴密的控制管理流程,改進供應鏈營銷管理機制。在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工作中,應用決策支持系統,提升企業經濟發展水平。在決策支持系統中,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可以對企業中的供應鏈營銷管理進行全面控制。

(四)設計系統數據庫

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對生產者以及企業產品才設計時,可以對決策支持系統的信息有更直觀的認識,從而去有效的推進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經濟提升。首先,可以保持采集的供應鏈數據保持及時性與完整性;其次,可以利用決策系統中的數據特性,對原始供應鏈數據數值進行預處理以及有效性方面的檢查工作;并在最后,利用企業供應鏈營銷數據中的耦合關聯,完成制定企業決策信息。在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應用決策支持系統,不僅能夠根據企業中的實際情況出發,也可以結合企業中其供應鏈營銷管理的特征,對此而制定出具有一體完整智能化供應鏈方面營銷管理決策的支持方案,這樣可以有助于優化企業中的營銷管理流程,提升企業當前發展中的供應鏈營銷管理質量水平。

五、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可以設計實現決策支持系統,不僅能夠有效滿足當前企業市場對供應鏈營銷管理的需求,也可以提高供應鏈同市場之間的交互作用,對企業供應鏈營銷管理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統一管理協調,有助于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目標。

作者:趙春玲 單位: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申成霖,侯文華,張新鑫等.基于信息共享視角的時間競爭型供應鏈決策[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30(2):257-263.

篇2

由于對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技術也是有所區別的,筆者將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技術分成兩類:一類是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實現技術;另一類是供應鏈管理的決策優化技術。其中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實現技術不僅包括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更包括對整個供應鏈管理體系的研究,而供應鏈管理的決策優化技術則主要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來解決供應鏈管理中的決策問題,從而實現對供應鏈管理的更換應用。具體如下:

1.1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實現技術供應鏈管理系統的實現技術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技術。即根據供應鏈管理體系結構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來設計相應的管理系統。在供應鏈管理誕生的初期通常使用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技術來實現,這種技術很好地滿足了當時供應鏈管理的需求。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已經逐漸地開始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來進行構建,比較有名的管理系統如SAP公司的等都是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信息的與傳輸,從而實現各個企業的信息共享,完成協作。目前,專家學者們將目光瞄向人工智能技術,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供應鏈管理系統的自主決策,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技術不夠成熟,無法大范圍的推廣使用;二是供應鏈管理的體系結構研究。嚴格的來說,供應鏈管理的體系結構并不屬于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技術,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研究,但是由于其是供應鏈管理系統設計與開發的重要前提,因此筆者才將其視為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技術。

1.2供應鏈管理的決策優化技術在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會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問題,如生產決策、產地決策、運輸決策、合作伙伴的選擇決策等,決策的好壞與否決定了供應鏈的效率高低,因此一直以來都備受各個企業的重視。而供應鏈管理決策優化技術是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來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更好的數據服務的一種技術。例如產地決策主要包括生產位置、倉庫和貨源三個內容,其對供應鏈的效率、企業的效益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如果僅僅依靠管理者的主觀經驗來進行決策往往會出現重大的失誤,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線性規劃、啟發式算法或者仿真等方法來進行求解,從而保證決策的正確性。此外,合作伙伴的選擇決策可以通過招標法、直觀法、數學規劃與統計概率法來解決,生產決策可以通過排隊論模型、網絡流模型或者流體近似法來求解等。

2供應鏈管理的應用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社會已經逐步的開始進入知識經濟與電子經濟并存的時代,電子商務已經逐步成為了主流商務模式。所謂的電子商務指的是通過網絡來進行生產、營銷、銷售等經濟活動,其并不僅僅指依靠互聯網技術來進行的商務活動,還包括利用其他電子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商務活動。從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來看,筆者認為,供應鏈管理在未來將更多地應用于電子商務領域,如通過網絡來實現對原材料的查詢和采購,對產品信息的展示等。

2.1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在企業內部,供應鏈管理將逐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自動處理商務操作和工作流,同時增加對重要系統的數據的存取,以便于企業內部之間能夠共享信息,共同解決客戶問題。同時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還能夠更好地提高企業開展商務活動的靈活性,對市場的變化做出最及時的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2.2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供應鏈管理在以往,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的聯系往往是通過工作人員來進行聯系,而這也導致了信息的延后性。而將供應鏈管理應用于電子商務時代的企業和合作伙伴之間,一方面能夠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另一方面能夠實現企業和合作伙伴之間在商務處理上連接起來,形成一個虛擬企業,共同為整體供應鏈提高增值服務。

篇3

關鍵詞:物資 庫存管理 策略 研究方向

一、綜述

物資庫存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一直是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net)技術的重要研究領域,也是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實現合作和集成管理的關鍵。在當前市場變化和競爭非常激烈的環境下,供應鏈也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合作過程中,存在著各種產生內生不確定性和外生不確定性的因素。如銜接不確定性(Uncertainty Of Interface)和運作不確定性(Uncertainty Of Operation)。不確定性對供應鏈的庫存也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企業為了能及時滿足用戶需求,避免發生缺貨或應對供應鏈不確定因素,都需要有一定的庫存。庫存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持較高用戶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對企業的庫存水平進行控制,以盡可能地降低庫存水平,減少成本負擔,提高市場競爭力。供應鏈管理的推廣和應用,就是要在供應鏈環境下使庫存管理達到盡可能好的水平,因此就有必要運用一些策略維護庫存管理。

二、物資庫存管理策略

傳統的庫存控制模式中各節點企業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策略和目標,都想以較低的庫存投資和較高的用戶滿意度服務。但是,在合作競爭的環境下,這種各自為政的庫存管理策略卻不能適應供應鏈庫存控制的要求。目前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管理策略主要有快速響應、同步客戶響應、連續補貨、有效客戶響應、快速補貨、供應商管理庫存、聯合庫存管理、多級庫存管理和協同計劃預測補給等。供應商管理庫存(VMI)、聯合庫存管理(JMI)、協同計劃預測補給(CPFR)和多級庫存管理是應用最普遍的策略。不論哪種技術,都是如何保證讓有效庫存在正確的時間到達正確的地點,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且在企業庫存成本控制下不影響競爭力。

1)供應商管理庫存模式(VMI)。該系統是一種新型的庫存控制模式,它是指供應商在用戶的允許下管理用戶的庫存,由供應商決定每一種產品的庫存水平及維持庫存水平的策略。VMI也是一種合作性策略,以其系統集成的管理思想進行庫存管理,使供應鏈系統能夠同步優化運行。它們是在供需雙方建立在相對緊密的合作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共享庫存信息,減少需求與供應之間的偏差,減少影響,提高制造商與分銷商的協調度。其制造商或供應商是利益的主要獲得者和風險承擔者,也是采用協調措施的倡導者。該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庫存管理理念和運營模式,充分體現了供應鏈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供應商與其用戶企業交換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和密切合作,這既可降低整條供應鏈上的庫存水平和成本,還能更好的改善用戶滿意度,加速資金和物資周轉,使供需雙方共同獲益。

2)聯合庫存管理模式(JMI)。它是建立在經銷商一體化基礎上的一種風險分擔的庫存管理模式,是解決供應鏈系統中各節點企業獨立庫存運作模式使得需求放大問題,從而能提高供應鏈同步化程度。它與VMI不同,強調雙方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控制計劃,使供需雙方能相互協調,庫存管理成為供需雙方連接的橋梁和紐帶,能為供應鏈運作的同步化提供條件。通過協調管理中心可共享信息,減少供應鏈運作中的需求扭曲,降低庫存不確定性,提高運作穩定性,為實現準零庫存管理、準時采購創造條件。該管理模式優點很多:對經銷商能使庫存降低,使整個供應鏈的庫存降低,還能快速響應用戶需求,降低因缺貨而使經銷商失去銷售機會的概率,并提高服務水平;對制造商能使其集中精力,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3)多級庫存控制模式。該模式策略可以分為中心化庫存控制策略和非中心化庫存控制策略。前者是將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業上,由核心企業對整個供應鏈系統的庫存進行控制,協調上游和下游企業的庫存活動,這樣核心企業就成了供應鏈的數據中心,并擔負著數據的采集協調功能。而后者是把供應鏈上的庫存控制分為三個成本歸結中心(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銷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自根據自己的庫存成本做出優化控制策略。非中心化多級庫存控制策略能夠使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而獨立作出快速決策,這有利于發揮自身的自主性和機動性。

4)協同計劃、預測與補給模式(CPFR)。它是一種協同式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其能在降低銷售商庫存的同時,增加供應商的銷售量;能及時準確地預測由某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銷售高峰和波動,使供應鏈上供需雙方都能做好充分準備,并實現雙贏。又能從供應鏈的全局出發,制定供應鏈的統一管理目標及實施方案,并以庫存管理為中心,兼顧其他方面的管理。它以面向用戶需求為基礎,提高整個價值鏈的增值能力為目的的存在,各節點企業的運營方式競爭能力和信息來源都存在差異,無法完全達到一致,但其要求各節點企業建立相互信任、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承擔、信息共享、運作同步的合作關系,所以它實際上是一種集成供應鏈管理。實施 CPFR有助于優化供應鏈庫存和改善用戶服務,也有助于解決制造企業生產缺乏柔性和資源優化調度等問題,并能為各節點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

三、物資庫存管理所要研究的方向

1)模糊數學或模糊系統方法的運用。它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為處理出現的不確定性,人們常應用概率論的方法得到有效的庫存管理策略。缺少可用的歷史數據或不可靠時,標準的概率方法可能就不適用了。通過概率方法得到的庫存管理策略,其實際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傳統的庫存控制模型還常將模型中的模糊不精確數據轉換成清晰數據進行建模(如庫存持有成本和缺貨成本,但實際上它們是很難用一個清晰值準確表達出來)。該系統方法將會為處理和解決供應鏈中的庫存問題提供全新的方向。

2)庫存管理決策模型集成化方法。該集成化方法目前庫存管理決策模型主要集中在單一階段,或至多兩個階段,但有的研究表明,通過消除需求不確定和根據能力約束來協調庫存管理決策能帶來很大的好處。未來研究主要面向三階段能力轉移和不間斷物流及降低整條供應鏈成本的方法和模型上。

3)分銷系統的庫存管理方法。該管理隨著第三方物流的興起,供應鏈庫存管理的研究重點開始向分銷系統轉移,主要是分銷系統的規劃設計與優化運作,特別是多級多產品的分銷系統庫存問題和替代性需求下的分銷系統庫存管理問題,它將成為未來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的熱點與難點。

4)虛擬庫存管理方法。它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可降低庫存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但也是一對矛盾性的關系,一會兒排斥庫存,一會兒囤積庫存,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只有加強信息共享,采有助于降低供應鏈中的庫存和庫存波動,通過信息和物料的互補作用,用信息代替庫存,能有效地緩解這一矛盾,這也就是企業持有的是虛擬庫存,而不是實物庫存。只有到供應鏈的最后一個環節才交付實物庫存,也就是說信息在供應鏈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與庫存類似的作用。所以,如何用及時準確的信息代替實物庫存,以后將成為供應鏈庫存管理理論中研究的新方向。

四、結束語

企業物資庫存管理不是孤立的,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根據自身的特點應選擇適宜的庫存管理模式,以有助于降低庫存,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高峻峻.不確定性需求下供應鏈中分銷系統的建模與仿真[D].東北大學,2004

篇4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 協同理論

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企業界進行了有關供應鏈管理的大規模實踐,對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供應鏈管理建立在協同和共贏的信念基礎之上,供應鏈成員在相互信任、互利及長期發展基礎上,將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轉化為所有參與者的集體行動,每一個成員都在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和提供過程中從事一部分活動,并且相互之間開展信息共享和合作行動,不但可以在相互支持、配合和協調中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也會使每一個參與者從中獲益。因此在供應鏈中,經濟主體之間合作化的伙伴關系替代了傳統的競爭性關系,參與各方的決策偏好和行動目標不是完全集中在價格等短期目標,而是集中在行動協調一致,提高整體效率和產品質量,維系靈活性和整體競爭力等方面的團結合作與共同利益因素,把更好地響應和服務于消費者需求作為行動指南,致力于共贏前景的真正實現。

供應鏈協同的本質

供應鏈協同要求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為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而進行彼此協調和相互努力。各節點企業通過公司協議或聯合組織等方式結成一種網絡式聯合體,在這一協同網絡中,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客戶可動態地共享信息,緊密協作,向著共同的目標發展。要實現協同,要求節點企業基于技術和Internet網的信息共享和知識創新成果共享;要求各節點企業樹立“共贏”意識,為實現同一目標而努力;要求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諾和彈性協議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同時,要求進行協同的節點企業進行供應鏈的重新整合,應以信息的自由交流、知識創新成果的共享、相互信任、協同決策、無縫連接的生產流程和共同的戰略目標為基礎。供應鏈協同管理就是針對供應鏈網絡內各職能成員間的合作所進行的管理 。

供應鏈協同管理與傳統的供應鏈管理相比,其優勢表現為:不再孤立地看待各個企業及部門,而是考慮所有相關的內外聯系,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把整個供應鏈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節點企業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以提高整體供應鏈最優為目標,進行相互溝通后協同決策,協同化決策不僅擺脫了各節點企業單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分散地進行決策所造成的供應鏈整體績效低下,也克服了傳統集成式供應鏈管理中由單一的決策制定者來制定決策的理想化管理所帶來的諸多障礙;各節點企業的構成框架及其運行規則主要是基于最終客戶的需求和整個價值鏈的增值;各合作伙伴建立新型的合作關系,即樹立“共贏”意識,變敵對關系為緊密合作關系;供應鏈協同關系的形成不僅可以使企業借助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形成、維持甚至強化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也將幫助其供應商和客戶最大限度的提升他們的客戶滿意度,也就是說,協同管理可以使整個供應鏈創造的價值最大化。由此可見,協同管理思想就是以協同技術為支持,以信息共享為基礎,始終從全局觀點出發,采取一種“共贏”的原則,使整個供應鏈中的個體更加親密、相互信任、同步和團結,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柔性和實現整個供應鏈價值的最優。

因此,研究供應鏈協同管理理論體系,對于認清供應鏈協同的本質,探索隱藏在企業成本收益背后的合作動機與協同運作機制,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供應鏈協同理論研究探析

供應鏈協同管理理論體系的研究以概念模型和協同管理思想為基礎,對整個供應鏈的協同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它研究的問題主要包括對供應鏈協同管理的關鍵要素、協同機制等方面。

(一)供應鏈協同管理關鍵要素的研究

在國外,全球著名的供應鏈管理專家Hau Lee和Anderson在《協同供應鏈:新的前沿》中,分析了協同供應鏈應具備的基礎條件、面臨的諸多挑戰和價值收益等問題;馬其頓大學副教授Vicky Mauthou等人建立了供應鏈協同的虛擬電子鏈,通過對虛擬環境下的供應鏈協同框架的研究,對鏈中協作伙伴的角色進行分級,對構成協同關系的關鍵能力進行區分,對預期的協同進行評估;George Mclntosh等人調查分析了英國建筑行業供應鏈的協同管理,指出建筑行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實現供應鏈成員協同面臨的阻礙以及要考慮的相關要素;Akkermans和Paul Bogerd等人建立了供應鏈協同的理論模型,側重研究了非技術因素對實現協同的重要影響;Chee等人分別從組織理論、經濟學理論和運作管理的觀點就有關協同的定義、協同存在的問題與影響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如何達到協同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綜述,并總結出六個協同問題的起源以及相應的協同戰略。在國內,于海斌、朱云龍建立了網絡企業的戰略協同模型,分析了協同制造的業務特征,從協同的角度研究了制造業在全球化制造網絡環境中所面臨的戰略問題和相關的技術問題。

轉貼于

(二)供應鏈協同管理研究模型

供應鏈協同管理關鍵要素和協同機制的分析研究,為供應鏈如何實現協同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為協同管理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全球著名咨詢公司ARC提出了協同制造管理戰略,建立了協同制造管理(CMM)模型,針對制造企業研究了企業如何以現有投資為基礎,以業務流程管理(BPM)為中心,發揮技術的杠桿作用來實現制造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協同;Jyhjong Lin和Tsuie Lin建立了虛擬企業基于承諾的協同管理概念模型,研究了企業間如何通過承諾的建立和維持、任務的合作與協調、活動的相互作用來實現協同。徐琪、徐福緣從供應鏈決策分析、決策支持技術及決策支持方法等方面探討了供應鏈協同管理決策的理論和方法,并以生產商和銷售商為例研究了雙方共同獲利的、協同決策的建模方法。同時,他們也提出了基于工作流和軟件Agent技術的供應鏈協同管理框架,研究了工作流管理系統及多Agent的設計,應用XML描述工作流程規范,由軟件Agent實時的執行和重置具體的工作流任務,從而達到供應鏈協同管理的目的。唐曉波等以協同學研究方法研究了供應鏈系統協同的序參量,以及系統序參量的變化于系統協同狀態變化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驗證了有利于供應鏈整體協同的宏觀方法。陳建華、馬士華提出了由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層構成的供應鏈整合基本實體協作層次,通過探討基于信息功能整合、業務過程整合以及戰略資源整合的反映供應鏈整合水平的關系類型矩陣,構建了以信任機制為基礎、以整合重組機制為手段、以信息反饋機制為前提、以委托機制為保證的供應鏈整合管理團體實現機制。彭鴻廣等構建了利用RFID技術推動供應鏈協同商務管理的系統架構。凌鴻等從組織、環境、技術三大角度,分析了對供應鏈協同有關鍵影響的因素,提出了最終的供應鏈協同影響因素的初步研究框架。

綜上所述,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供應鏈協同管理的關鍵要素、協同機制等方面問題,但由于存在研究側重點和學術觀點的不一致,缺乏一套完整的供應鏈協同理論體系。很多概念還有待澄清,許多方法在供應鏈協同系統中的應用也還存在著分歧,對于供應鏈管理協同本質的把握和各種協同技術與方法在供應鏈研究中的定位還不清晰,需要對供應鏈協同理論體系框架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于海斌,朱云龍.協同制造[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5

【關鍵詞】鋼鐵企業;供應鏈;物流管理

1.鋼鐵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特征及目標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現代企業物流管理理論,它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互利共贏作為運營目標,采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和技術、互聯網通信技術和集成技術,不斷整合和優化供應鏈結構,提高企業配置信息、物資、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效率,將企業與客戶、供應商、生產商和分銷商整合成一個有機合作經營體,達到不斷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的目的。鋼鐵企業供應鏈管理涉及到十分廣泛的內容和方面,例如業務調整、流程優化、管理結構調整以及營銷體系重構等。一般來說,根據時空區域劃分,可以將供應鏈細分為三種動態聯盟區域:分別是原材料采購與供應、生產設計與制造、售后服務,通過與供應鏈上不同企業合作形成一個具有完整組織結構的供應鏈模型。該供應鏈模型對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和物流以及售后服務提出了一體化整合要求,幫助鋼鐵企業建立起一個高效、穩定、安全的供應鏈體系,能夠有效增強鋼鐵企業適應市場競爭形勢變化的能力。

鋼鐵企業供應鏈管理主要目標:首先,壓縮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其次,為企業正常生產提供穩定的物流供應和銷售物流保障;再次,通過優化企業物流體系,不斷提高企業物流中轉效率,提高投入-產出比;最后,提高企業靈活應對市場競爭變化的能力;還有,通過打造一套高效、現代化物流體系,不斷提高企業行業地位和市場知名度。

2.鋼鐵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優勢

供應鏈管理理論的出現,將鋼鐵企業物流管理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需求分析到原材料采購,從產品生產到物流運輸,建立了一套高效、完善的價值鏈體系,鋼鐵企業可以及時掌握企業訂單、產品成本和庫存變化情況,并根據最新生產情況變化制定科學管理決策。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策略,鋼鐵企業可以更加準確的預測市場需求和變化趨勢,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采購和生產供應計劃,通過與上下游合作企業共享生產信息,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企業從原材料采購、供應、生產和物流周期,提高企業物流、資金流運轉效率。通過開展供應鏈管理,鋼鐵企業可以實現精細化生產管理,有效降低庫存總量,提高應對市場競爭變化的能力,有效降低生產浪費。通過與上下游合作企業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不斷提高整個供應鏈綜合協作水平和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

3.鋼鐵物流供應鏈管理發展戰略

3.1做好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

3.1.1建立現代化鋼鐵物流中心

鋼鐵企業要加快現代鋼鐵物流中心建設步伐,不斷提升滋生物流綜合效益。大型鋼鐵物流中心影響力大、專業化程度高、產品種類齊全,能夠帶來顯著規模化經營效益。歐美等國家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建立現代綜合鋼鐵物流中心對鋼鐵企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3.1.2充分利用高科技物流技術

鋼鐵企業要高度重視現代高新物流技術的作用,要將其作為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數據化技術對鋼鐵企業物流中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建立現代化的財務、人事、倉儲等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效率,提高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3.1.3組建專業化的物流管理部門

當前,大多數鋼鐵企業都建立了倉儲、運輸管理部門,但是很少有企業成立了專業化的物流管理部門。因此,鋼鐵企業要建立現代化供應鏈物流管理體系,必須要重構倉儲、運輸等管理部門,建立一個現代化、專業化物流管理部門,為開展供應鏈假設提供堅實的組織機構保障。

3.2建立科學合理的供應鏈整體戰略

根據供應鏈物流管理理論,結合我國鋼鐵企業具體經營情況,建立鋼鐵企業供應量物流管理體系,關鍵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面向全球建立現代化鋼鐵物流供應鏈體系,加強與國際市場交流合作,不斷拓寬鋼鐵企業原材料采購和銷售渠道。

其次,立足國內市場建立本土物流供應鏈體系,重新審視和規劃鋼鐵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體系, 整合和優化配置鋼鐵企業內部物流資源和業務流程,充分利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和設備,切實提高鋼鐵物流運輸管理效率。

最后,要加強鋼鐵企業內部供應鏈物流管理,建立企業內部物料循環管理體系,做好新產品發送、次品退貨、物料運輸以及逆向物流管理,提倡循環經濟,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產體系。

3.3實施快速響應戰略縮短鋼鐵企業物流周期

從鋼鐵企業生產情況來看,企業內部生產環節在供應鏈中的時間占比相對較低,大多數作業時間用于企業外部物流環節上。因此,要提高鋼鐵企業供應鏈運行效率,必須要做好外部物流環節優化工作。

3.3.1提高供應鏈運作管理效率

鋼鐵企業通過采用MRPII,可以將不同生產物流進行集成化、綜合化管理,提高物料綜合管理效率;通過實施JIT,可以縮短企業內部生產周期。通過采取上述措施,鋼鐵企業可以提高規?;a管理水平,節省生產時間。

3.3.2提高供應鏈鋼鐵企業之間的溝通水平

通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依托互聯網建立網絡物流管理平臺,實行網上采購和訂貨管理,大大提高了訂單響應速度。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采購、生產和供應等待時間。

3.3.3增強鋼鐵行業供應鏈數據一致性

依托現代網絡通信技術,供應鏈上企業可以實現信息資料快速共享,有效提高了整個供應鏈響應客戶訂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要達到這個效果,供應鏈企業之間要建立高度一致的數據庫系統。

3.3.4發掘鋼鐵企業外部物流提升潛力

實際中,鋼鐵企業一些輔助生產物料運輸占用了大量生產實踐,因此可以考慮從這方面突破提高企業物流周轉效率;縮短車輛進站等待時間,車輛等待進站會耗費大量時間,存在較大的優化空間;制定科學合理的物流配送時間表,保證物流配送符合客戶實際需求。

4.結束語

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化,企業之間的競爭開始轉向以供應鏈競爭為主的現代化競爭。企業必須要重視現代供應鏈建設,與上下游企業一起加強協作,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樣化、專業化的鋼鐵物流服務,在提高供應鏈綜合競爭力的同時,也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史建鋒.探討供應鏈管理下的鋼鐵物流[J].企業導報,2013(08).

篇6

【關鍵詞】零售業;連鎖經營;供應鏈管理

根據我國2000年3月的國家行業標準《連鎖超級市場、便利店管理通用要求術語規范》,連鎖經營是:“企業經營若干同行業或同業態的店鋪,同一商號、同一管理或授予特許經營方式組織起來,共享規模效益的一種經營組織形式?!弊陨鲜兰o90年代,我國商業零售業在規模和數量上都得到迅猛發展,傳統的經營模式已經無法提高零售企業的經營利潤,也很難實現大規模化發展。而實行連鎖化經營,單個品種的進貨量和物流處理量必然大大提高,企業可通過集中化的物流管理,降低單位產品的經營成本,因此,與單個零售形式相比,規模和實力大為增強。實行連鎖經營已經成為我國零售業改革的戰略抉擇,但這并不是簡單的開分店的過程。連鎖經營是零售業成功的唯一出路,但是“敗也連鎖”。2008年7月31日,貝塔斯曼宣布全國18個城市中的36家門店全部關閉,解散在華圖書零售業務,從而正式宣告該零售巨頭供應鏈實施的失敗?!皵∫策B鎖”不是因為連鎖行不通,而是因為沒有把握連鎖經營的實質內容,尤其是未能利用連鎖經營供應鏈管理的戰略為零售企業獲取規模效益和競爭優勢。

一、我國零售業連鎖經營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效率高、規?;拇笮瓦B鎖超市已經成為我國零售業的主流業態。根據國家商務部規定,自2004年12月11日起,我國零售業全面開放。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零售巨頭紛紛搶灘登陸我國市場,并在大中城市站穩腳跟后以每年幾十家的開店速度迅速把觸角伸向了我國二級城市、三級城市甚至四級城市和鄉鎮。面對國際企業的咄咄逼人之勢,國內零售連鎖企業為應對激烈的競爭,掀起了全國范圍內的開店和兼并收購。但是單純的依靠開店擴張所帶來規模效益并不能真正提高企業的營運管理效率和利潤。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同等面積的門店,外資企業在銷售額、產出、利潤率等各方面均高于中資企業。隨著門店數量的快速增加,管理表現出力不從心等劣勢,快速擴張得不到有效管理,甚至將拖垮整個企業。

二、我國零售業連鎖經營完善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

相比外資零售連鎖企業,我國本土零售連鎖企業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著現代化經營觀念、電子化和信息化經營管理、規范化運作、完善化物流系統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從管理戰略出發,我國零售連鎖企業想要獲得長遠效益,轉規模優勢為競爭優勢,就必須注重運營管理,尤其是在供應鏈管理方面。隨著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演變,現今,由于零售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能對消費者的需求做出快速直接的反應,供應鏈已由原先制造企業主導變為零售企業主導。零售連鎖經營的供應鏈管理就是以零售企業作為整條供應鏈的主導企業,對供應鏈體系中成員企業的作業流程進行控制和引導,從而實現供應鏈體系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也必然提升零售連鎖經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面臨外資企業的強勢競爭和對供應鏈管理思想理解的深入,我國零售連鎖企業也開始在企業內部進行業務流程改造,提升自己的管理、營銷水平,以增強競爭能力,積極地學習和借鑒外資連鎖企業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和方法,并與企業自身狀況相結合,把供應鏈管理思想引入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次。然而供應鏈管理思想在我國零售連鎖企業的應用較晚,供應鏈管理的優勢在本土企業中還未能充分發揮。

三、當前我國零售業連鎖經營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供應鏈管理觀念落后

供應鏈管理思想強調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主導,供應鏈上的各環節、各企業密切合作,以實現消費者的最大滿意度為最終目標。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很多零售連鎖企業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把顧客滿意作為經營管理的首要原則,較少擁有先進的經營指導思想、長遠的發展目標、完善的組織結構和完整的企業文化以及把供應鏈管理思想深入到企業管理的實際工作中。

盡管我國部分零售企業已經具有了領導供應鏈的能力,但是普遍忽略了供應鏈是建立在企業之間相互信任的一種戰略伙伴關系,未能與供應鏈上伙伴進行合作,提升供應鏈上所有企業的競爭力。我國很多零售企業只注意從供應商處獲得利潤,將市場競爭壓力傳遞給供應商,甚至由于社會普遍缺乏信用意識和信用道德規范,使得供應鏈上企業間處于利益對立狀況,這將嚴重阻礙供應鏈的運作。

此外,由于供應鏈管理思想進入我國時間較短,許多零售企業的管理者的價值觀、遠見能力與供應鏈管理理念不相適應,決策能力和管理水平低下;而且零售業從業人員普遍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實施能力,這些都將是影響零售連鎖企業供應鏈的成功運作。

2.供應鏈信息管理程度低,企業間信息共享意識不夠

一方面,科學、高效的管理能夠降低零售產品的價格,現代化的信息管理能夠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提高勞動效率。世界連鎖巨頭沃爾瑪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建立起了采用當時最新物流技術交叉作業和電子數據交換的先進配送中心,每年節省數百萬美元費用。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又開始使用衛星傳輸、整合全球營銷數據,其商品管理、物流配送、全球采購和數據處理全部應用了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使其大部分經營管理決策都建立在準確科學的數據之上。通過使用了配送中心和EDI,大大降低配送成本,每年比競爭對手節省715億美元的配送支出。目前,我國大多數零售連鎖企業仍是勞動密集型,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工作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因而極其缺乏競爭力。雖然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正不斷提高,也使用了POS系統、條碼技術等,但像先進的數字化配送中心、電子數據管理系統等現代化管理手段的應用還都處于起步階段。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思想要求企業間信息無縫傳遞,實時共享。作為領導企業的零售連鎖企業由于直接面向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獲取最直觀的消費信息,但他們卻把自己的信息優勢作為向供應商討價還價的本錢,相互間沒有真誠合作、相互共享的意愿。企業內部及企業間信息傳輸滯后、信息化程度低也直接影響了供應鏈管理的開展實施。

3.物流系統效率低下

近年來,國內大型的零售連鎖企業在各自經營范圍內展開了近乎瘋狂的擴張計劃。但是,連鎖網點的急劇增加也暴露了對企業物流系統投入的極不重視。有的大型企業擁有幾百家分店,但配送中心卻很少,甚至離總部較遠的分店無法實現配送中心的配送,而只能自行采購,自行調配,徒有連鎖之名,而無連鎖之實。在信息系統的使用上,還只是停留在收銀和整理庫存的階段,沒有將相關數據用于供應商管理、對顧客行為以及企業促銷策略的分析和研究上。零售連鎖企業過多的關注了運用先進物流信息技術所造成的直接成本增加,卻忽略了應用先進技術能帶來的更多間接成本的降低。在庫存管理上,雖然部分企業實行了供應商管理庫存,但由于沒能實現數據采集自動化,使得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信息不暢,反而造成了庫存周轉周期過長、供應鏈上物流不暢、缺貨等現象。

結合上述問題的分析,相對于國際零售巨頭,我國零售連鎖經營在供應鏈管理水平上差距是巨大的。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零售連鎖企業只有轉變觀念、改變認識,不斷在經營中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水平,才能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并提高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開慶,趙玉國.連鎖企業物流管理[M].科學出版社,2009.

[2]潘秋榮.連鎖零售業供應鏈的研究及其在我國的應用[J].商業研究,2008(07).

[3]丁斌,陳森發.我國連鎖零售業供應鏈管理的策略[J].物流技術,2005(10).

篇7

關鍵詞:總承包;工程項目供應鏈;協同管理

項目來源: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15G218)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23日

目前,建筑行業的競爭將由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雖然供應鏈協同管理在制造業中已實現較好的應用,但在很多工程項目中還沒有充分發揮供應鏈協同管理的優勢。如何有效地對工程項目供應鏈節點企業實現協同化管理是提高總承包工程項目績效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總承包模式的工程項目供應鏈及其構成

(一)工程項目供應鏈的內涵。從項目實施過程角度,按照工程項目生產運作活動的過程鏈,將其劃分為立項需求階段、設計階段、施工建設階段、交付/運營/維護階段、整修/更新階段、廢棄處理階段。

同時,從組織和過程角度分析,包括從原材料供應到建筑物及其最終廢棄處理全過程中所有的業務過程和組織。不僅是一條包括用戶和設計開發、服務和物料采購、物料生產與配送、施工建設的工程業務鏈,還是一個包括業主、設計單位、總承包商、供應商和分包商的多組織關系網絡。

(二)基于總承包模式的工程項目供應鏈模型。該模型同時從組織和過程的角度構架。基于總承包模式的工程項目供應鏈以總承包企業為核心,將業主和設備或物料供應商、建設承包商有機連接成整體網鏈,對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進行協同管控,其供應鏈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圖1)以工程項目為載體,圍繞項目業主的需求,從項目需求和可行性分析開始,經過設計計劃、項目實施建設、竣工驗收,到項目建成后的運營維護,直至設施報廢處理的項目全壽命周期,并由項目業主、總承包商、設計單位、建設承包商、監理單位、直接和間接供應商等項目參與組織形成的整體工程項目增值網鏈結構。

這是以總承包商為核心的下游供應鏈,將設計分包商、供應商和施工分包商等參與單位集中統一管理,按照雙贏模式進行協同運作,將工程項目形成集成化管理,降低因各階段交易成本,提升工程項目供應鏈各節點企業的有效工作時間,降低各企業間銜接工作的估算誤差。這種網鏈結構存在著各層次企業間的橫向競爭,又強調供應鏈各成員企業之間的協同運作,使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轉化為戰略伙伴關系,與合作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二、總承包工程項目供應鏈協同運作問題分析

正是由于工程總承包供應鏈具有上述特點,對協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際運作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亟須解決,由于供應鏈上各企業間缺乏應有的合作,信息交流不暢,信息技術缺乏,導致目標差異、信任缺乏和弱承諾、敵對性關系、信息扭曲等問題。

(一)供應鏈企業合作協調不夠。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供應鏈各成員存在對抗思維與責任推諉,缺乏配合與協調,使得供應鏈交易成本增加,雙方將很多的時間耗費在日常事務的解決上,缺乏協調配合的問題導致工程項目管理績效低下。

(二)供應鏈企業合作缺乏柔性。在總承包模式下,由于信息化技術運用程度不高,供應鏈成員各方在項目溝通交流方面缺乏及時的信息反饋,造成信息交互的延遲或失誤,易產生“牛鞭效應”,各方合作內容和關系較為僵硬,尤其在應對工程項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時,無法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產生糾紛和推諉,造成總承包項目各階段銜接不緊密、成本過高、資源配置不合理等現象。

(三)供應鏈企業合作信息不對稱。供應鏈成員沒有直接面對客戶需求,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供應鏈部分節點企業主動或被動與客戶隔離。信息不對稱造成成本、利益、風險分配不匹配以及信用共享缺失,其結果是努力協同行為不足,當外界因素變化時,會產生投機行為,業主需求滿足程度不高。

三、網絡化multi-agent的工程項目供應鏈協同優化方案

基于以上問題,總承包工程項目供應鏈的協同化管理需要借助網絡化信息平臺,有效促進供應鏈各成員信息動態共享,改善各成員之間的協同合作關系,降低各方的交易成本,提升全過程中的多個子系統、多目標的動態管理效率。

(一)網絡化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平臺概述。針對目前供應鏈協同方式的不足,提出以工程項目的總承包商為核心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化供應鏈協同模式。在統一的網絡化協同運作信息平臺上,在業主客戶需求驅動下,由總承包商協同制定計劃和溝通信息,來協同節點企業的經營運作活動,所有過程和信息都對相關的節點企業開放,供應鏈節點企業則利用共同的信息化平臺形成動態聯盟,以較快速的響應速度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通過信息技術運用,構建網絡化工程項目管理平臺,優化整個項目供應鏈協同運作,提高其整體的績效和競爭力,實現供應鏈間企業共贏。

(二)開發平臺構建的需求分析?;趯偝邪こ添椖抗渽f同的分析,確定網絡化總承包工程項目供應鏈協同系統模型構建應滿足的技術基本要求如下:

1、網絡化和分布式需求。在供應鏈協同環境中,由于各節點企業分布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共享數據等也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應滿足網絡化和分布式的要求。通過網絡化信息技術構建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虛擬環境,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企業的資源信息整合,以實現對供應鏈問題的協同求解。

2、柔性的過程控制需求。由于工程項目供應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要求供應鏈具備較強的柔性,也就是表現為外部環境適應性和智能性反應。系統必須是一種非確定性系統,可以根據外部環境變化處理異常情況。各控制模塊具有可封裝性和獨立性,保證各模塊可以快速組裝和重用,滿足柔性需求。

3、協同工作的需求。網絡化供應鏈協同管理系統在協同工作過程中,需要滿足實時性、開放性。一旦項目開始啟動,該系統需要保持7×24小時正常運行,才可能將任務之間的數據及時傳遞和反映,以滿足信息更新的實時性。系統的開放性是指系統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具有多種軟、硬件設備的兼容性,具有良好的軟件可擴展性和外部接口,可用以連接其中的各種應用系統。

4、全過程控制需求。項目有明確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將項目管理技術應用于全過程控制,對供應鏈協同中的各個子過程進行協調和控制,規范各過程的業務流程標準和要求,實現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控制。

5、實現“多對多”業務協作。由于供應鏈中節點企業多樣,例如工程裝備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設計和施工建造都是獨立的法人單位,在多個企業聯盟之間形成“多對多”的社會化協作關系,平臺需要支持多個企業聯盟的業務協作,支持一個企業用戶的多種任務角色,開展多對多的企業協作業務。

(三)網絡化multi-agent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平臺構架。該平臺是在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的支持下,通過一個包括網絡化協同計劃、調度管理等功能的,網絡化、系統化的供應鏈協同管理支持平臺,將具有合作關系的分布式供應鏈節點以及它們之間的供求業務進行網絡化動態組織和管理。通過剖析工程項目管理供應鏈的復雜系統特點,利用多Agent技術,在對研究對象進行抽象建模的基礎上,實現多Agent仿真系統的分析和建模,系統總體框架如圖2所示。(圖2)該平臺是以總承包商為核心的工程建設網鏈,用Agent表示業主、總承包商、設計單位、建造商和供應商等多個決策主體,形成Multi-agent系統,由總承包商Agent從項目全局的角度向各供應鏈成員Agent發送協同任務和資源調用決策信息,并且接受和響應各成員企業Agent反饋的動態信息。

在圖2中,各主體Agent擁有相對獨立的知識庫,通過管理agent進行信息接受和指令產生。總承包商Agent從整體對工程項目供應鏈協同管理做出決策,通過管理agent傳遞給相應的各主體Agent,通過閱讀后傳遞給相應的知識源,形成執行決策結果。各Agent可以自主進行邏輯推理和決策算法的運算,這些知識和決策信息通過與數據庫連接,能與其他Agent決策進行協同交互決策,滿足各Agent之間的信息共享。系統中的協同功能由總承包商Agent完成,對每個Agent的動態信息交互和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由管理Agent負責這項功能,能夠及時將信息反饋給相應決策者。

四、總結與展望

網絡化供應鏈協同模型模式突出特點是從信息化技術運用的角度,對總承包模式的工程項目管理供應鏈協同優化,通過信息共享和決策支持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管理決策,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

本文在分析總承包工程項目供應鏈的內涵基礎上,針對目前協同運作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網絡化的協同模式優化建議,并且分析了網絡化平臺的構建需求、構建框架和關鍵技術。具有智能化和敏捷化的優勢,有助于實現工程項目供應鏈協同運作的優化。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建華.工程項目供應鏈整合管理激勵協調模型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2]童利忠,池撫新.我國工程項目供應鏈管理發展歷程與特點[J].價值工程,2014.16.

篇8

【關鍵詞】ERP 會計信息系統

一、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與會計信息系統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nterpise Resource Planning,縮寫ERP)是20世紀90年代初由美國著名的計算機技術咨詢和評估集團Garter Group Ine根據當時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需要,提高的一整套企業管理系統體系標準。它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經過發展和完善,ERP系統發展到現在,它已經集中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將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如采購管理、銷售和代銷、庫存管理、財務系統、生產管理、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利用信息的整合技術,連在一起,成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模式。在ERP系統中,企業的所有信息都顯示在本企業的局域網中,分布在各地區的企業管理人員都可以在預設的權限范圍內,通過自己專門賬號和密碼,從互聯網中依靠與自身管理職責相關的數據信息,解決了信息在公司內部的交流和有效傳遞問題。

二、ERP系統對會計信息系統產生的影響

1.會計工作在ERP系統下真正實現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全面轉化

ERP系統是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綜合,它體現了系統清晰的管理與控制思想。例如,在銷售與應收賬款子系統,用戶可以給各客戶設定賒銷限額、賒銷期,可享受的銷售折扣與現金折扣等(一般由權限較高的主管設定)。輸入客戶訂單后,系統將自動檢查該客戶的欠款有無超過賒銷期,原有欠款加上本次訂貨金額有無超過其賒銷限額,超過限額的訂單將被ERP系統自動特別標記,直到客戶歸還欠款或經過有特別授權的人員批準才能發貨??蛻舻挠唵瓮ㄟ^審核后,系統才允許開出銷售單通知倉庫發貨,倉庫發貨必須以銷售單為依據。發貨數據資料從存貨管理子系統輸入,一經確認,系統自支按標準成本和減存貨(企業實行標準成本核算),并自動編制轉賬憑證:借——主管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同時,由銷售與應收賬款子系統根據經確認發貨的銷售單和已定義的各產品銷售價格自動開出銷售發票,并由系統根據預設的增值稅率編制自動轉賬憑證:借——應收賬款;貸——主管業務收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售——銷項稅額。

又如,在生產與成本管理子系統,ERP系統可提供了大批多步驟生產管理功能。用戶可以按產品構成和費用預算定義各步驟半成品和產成品的成本結構,輸入經批準的生產定單后,系統自動按已定義的產品計算并回倉庫發出領料通知,非經有權限的主管批準,實際領料數量不得超過標準用量的一定比例(這個比例可預先設置)。原材料或半成品出庫時,系統自動按標準成本和減存貨開計入該生產單的生產成本。半成品或者成品完工入庫,系統自動按標準成本扣減生產成本,增加相應存貨,并計算出產品成本差異,以便管理人員進行分析與控制??梢?,ERP系統不僅有完善的財務核算與業務處理功能,而且很注重業務處理中的管理與控制。

2.REP系統適應現代審計的要求,具有充分的保留和提供審計線索的功能

在ERP系統中,初始錄入憑證時會留下一條記錄,在改動、刪除時并不是在原記錄上變動,而是另有記錄反映。這樣,在查詢同一筆業務有哪些改動、在什么時間改動的,誰操作的,均可查出。每一筆處理都留有痕跡,這就為審計工作提供了線索和方便。如果未考慮審計要求,基礎數據變化也無任何痕跡,這就使得審計工作難以進行。

3.ERP系統對成本管理有新的發展

典型的ERP系統成本管理涉及產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會計、訂單和項目會計、獲利能力分析、利潤中心會計以及輔助管理決策的執行信息系統。它將整個系統整合為統一的整體,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信息高度集成,實時反映企業的現金流量、經營成果和運營狀況,為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該系統不僅反映財務信息,而且反映非財務信息;不僅強調信息的可靠性,而且重視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

4.ERP系統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ERP系統體現了先進的管理會計思想,反映了一套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把業務管理與財務核算延伸到供、產、銷各個運營環節,財務數據隨經營活動實時進入系統,動態地反映了企業的運營情況,可全方位地反映、控制和優化企業的資源,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饋。這些計劃、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個供應鏈系統中。一方面可保證資金流與物流的同步記錄和數據的一致性,改變了資金信息滯后于物流信息的狀況,有利于企業實行事中控制并適時做出決策;另一方面,在整個供應鏈的業務處理流程中實現了計劃、事務處理、控制與決策等功能。另外,傳統整體預算根據銷售預測來擬訂生產計劃,而ERP系統遵循整體預算架構,更多地采用客戶訂單來啟動生產計劃和材料采購計劃,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存貨在企業中的積壓、滯留,減少了存貨上占用的資金。

5.ERP系統使會計報告模式發生了變化,具有較大彈性

ERP系統中儲存了企業的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具有獲取遠程信息的能力,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會計報告模式。一方面使會計報告的編制方法發生了改變。在ERP系統中,反映經濟活動的數據是以規則的結構和方式存放在數據庫中,使用者只要確定好報表格式、取數方法、計算公式,ERP系統便能自動從庫中采集報告所需數據。同時,REP系統的網絡功能使其數據的采集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管理人員可以及時、準確、高效地編制出各種外部會計報表和內部管理報表。另一方面是會計報告披露的時間、內容、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梢愿鶕枰獙崟r產生各種會計報告,披露的內容可以是使用者所關心的任何內容,不再受傳統財務報告固定格式和所披露信息有限性的約束。

篇9

關鍵詞:供應鏈協同管理;信息共享;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21世紀企業間的競爭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關鍵是供應鏈的協同,有效的協同可以加快供應鏈成員對最終需求的響應速度,提高供應鏈整體績效和各節點企業的績效,實現共贏的局面。供應鏈協同管理正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

一、供應鏈協同管理理論概述

(一)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思想。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思想,強調通過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的合作和協調,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將企業內部的供應鏈與企業外部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進行管理,達到全局動態最優目標,最終實現“雙贏”或“多贏”的目的。供應鏈管理強調以下思想:①系統思想;②核心競爭力思想;③合作性競爭思想;④顧客服務思想;⑤集成思想;⑥“雙贏”或“多贏”思想。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基于“競爭-合作-協調”機制的、以分布式企業集成和分布式作業協調保證的新的企業運作模式。供應鏈管理實際是通過合作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自律反饋機制來實現最終目標,達到社會目標、經濟目標和環境目標的合一。

(二)企業協同管理概念的應用。20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戰略管理學家伊戈爾?安索夫將協同納入管理的范疇。他定義了協同在管理上的概念:所謂協同,就是指企業通過各業務單元的相互協作,可以使企業的整體價值大于各獨立組成部分價值的簡單加總。企業管理的協同強調的是企業管理者不僅僅要注重企業內部資源優勢的發揮和利用,而且應該關注企業所處的微觀環境和宏觀環境的變化,也就是把企業與外部環境的變化統一起來。

(三)供應鏈協同管理概念的界定。將協同學思想引入供應鏈管理理論后的供應鏈協同管理內涵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與各合作伙伴共同借助信息技術和各種管理方法,集成供應鏈上分布的各種資源,對供應鏈各節點間的協調同步運作和無縫對接實施動態管理,并運用系統的自組織演化規律抑制和衰減供應鏈上的不良漲落,激勵和放大其良性漲落,實現供應鏈的價值創新。

二、影響企業供應鏈協同管理的因素

(一)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供應鏈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為保證整個鏈條的運行達到最佳狀態,供應鏈中各節點企業之間形成了既分工又合作、既獨立又融合的關系,而這種分工合作、獨立融合的基礎就是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信息的暢通傳遞和動態分享。

1、信息共享增加了成員間的互信,減少沖突,降低運營風險。供應鏈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物流商和零售商組成的較為松散的組織,在這個組織中,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經營戰略、目標市場和運營模式。此時,維系供應鏈整體性的力量除了各種各樣的契約、管理關系、聯盟、協定以外,就是供應鏈中所有成員之間有效、及時、全面的信息共享。另外,供應鏈運營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使供應鏈面臨很大的運營風險,在信息共享的情況下,供應鏈節點企業間可以及時溝通、協同決策,最大限度地減少不確定性,降低供應鏈整體的運營風險。

2、信息共享有利于實現聚合效應。供應鏈是由一群具有不同能力的企業組成的虛擬動態聯盟,其核心理念就在于通過整合多種核心能力來抓住市場機遇,實現聚合效應,在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中做出敏捷的反應。要實現“1+1>2”的聚合效應,關鍵就在于供應鏈節點企業間能否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只有實現有效的信息對接與信息共享,各節點企業所掌握的核心競爭力的優勢才能真正表現出來,也才有可能做到節點企業間的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3、信息共享有利于實現供應鏈整體的計劃、控制和協調。在供應鏈中存在著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這三種主要的流。若把整個供應鏈看作是一個系統的話,那么供應鏈中的各個節點企業就是該系統中的執行機構。在整個供應鏈中,物流從供應鏈的上游流向下游,直至最終消費者;信息流和資金流則逆供應鏈而上,把供應鏈各個環節的資金情況和產生的各種信息傳遞給各個節點企業。可以說,信息流起到了反饋作用,信息共享在整個供應鏈運行中所起的作用正是保障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和流暢性。

(二)戰略的選擇。供應鏈戰略是用于指導整個供應鏈高效運作、增強供應鏈整體競爭能力并獲得最大整體利益的原則和規范。一方面供應鏈戰略明確了供應鏈組建的目的及意義,供應鏈各成員企業在共同戰略的指導下如何互相協作;另一方面在共同目標的規劃下,供應鏈戰略已成為了各成員企業行為的基本規范。一般而言,戰略協同是對供應鏈管理中事關全局的重大核心問題的合作與協調,是實現供應鏈協同管理的重要基礎。依據戰略的選擇過程,供應鏈戰略協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次:

1、競爭戰略與供應鏈運作戰略協同。戰略協同是指企業的競爭戰略與供應鏈運作戰略所要實現的目標相同,也就是說競爭戰略所要實現的目標與供應鏈運作戰略用來建立供應鏈能力目標之間的協調一致。

2、節點企業內部的戰略協同。在企業內部整個供應鏈上,新產品研發、生產運營、市場營銷、分銷物流、客戶服務等各個業務部門,還有很多的支持部門,如財務、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彼此的戰略具有適配性,能夠協同一致。

3、節點企業之間的戰略協同。供應鏈的戰略協同不僅僅局限于企業內部,而應突破企業邊界,延伸到供應商和客戶,甚至供應商的供應商和客戶的客戶,使得各個節點企業的職能性戰略(如人力資源戰略、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戰略、運營戰略等)與供應鏈戰略保持一致。

(三)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在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中實施一定的激勵措施,可以有效地鼓勵節點企業與其他節點企業共享更多的私有信息,以建立更加長期的、多階段的信息共享“聯盟”??梢栽诟鞴濣c企業之間簽訂合約,秉承“多共享、多收益”的原則,根據各企業的貢獻大小,合理分配信息共享帶來的額外利潤。

三、有效進行供應鏈協同管理的可操作性建議

(一)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

1、實施信息共享的標準化建設。供應鏈共享信息的標準化,就是指信息內容、信息結構形成一個整體標準,保證各種信息可以在供應鏈內外多個信息系統中及時、暢通、無障礙的發送和接受。這種信息標準化,可以防范信息“個性化”泛濫,保障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在供應鏈內外無障礙地傳遞和共享。供應鏈管理中對信息共享的標準化建設有三點要求:信息必須規范化,有統一的名稱、明確的定義、標準的格式和字段要求,信息之間的關系也必須明確定義;信息的處理程序必須規范化,處理信息要遵守一定的規程,不能因人而異;企業各部門按照統一數據庫所提供的信息和管理事務處理準則進行管理決策,實現企業總體經營目標。

2、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協同機制。從研究綜述來看,信息共享的價值在不同的條件下是不一致的,那么信息共享究竟是有利還是無利呢?無利的話企業之間是否還需要共享信息呢?用供應鏈協同的觀點與之相結合則可較好地解釋這些問題。從協同的觀點出發,信息共享價值需要與供應鏈整體目標以及協同目標相結合。協同必定需要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并不能保證實現供應鏈協同。另外,供應鏈整體利益與企業局部利益、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也需要統一考慮。

綜合權衡利弊,信息共享給不同參與人帶來的利益表現不同,這涉及共享成員間額外收益重新分配的問題。信息共享如果對共享任何一方都不帶來好處,則此信息的共享就是浪費。但如果其對共享一方或整體能帶來明顯好處,則得利方就可對另一方(利益受損者或新增收益較小方)采取適當的補償或激勵,通過重新分配新增收益,使其也愿意共享信息。綜上所述,協同而不進行信息共享,協同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信息共享而不加以協同,信息共享的價值就得不到真實的體現,不可能實現供應鏈整體的優化。信息共享是供應鏈協同的必要而不充分條件,提前進行合理的信息共享設計是供應鏈協同所必需的。

(二)適應供應鏈協同管理,轉變企業戰略

1、謀求中間組織效應。現實中,企業之間存在一種“中間組織”關系,即它們通過技術、資本、人才等方面的交流,既不完全采取導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也不完全采取導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它們的關系在形式上保留著許多市場交易關系(以價格為決策依據)的特征,又融入了一些組織內部關系的特征(企業之間關系已帶有固定性)。中間組織既具有內部一體化組織的一些控制和協同優勢,又保持了市場的靈活性。這種“中間組織”的作用表現在:①穩固、強化企業之間的協同關系;②發揮協同效應。

2、追求價值鏈優勢。作為競爭優勢的源泉,價值鏈之間的關系及其聯系與各種價值鏈本身同等重要,它可以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價值鏈管理的核心就是使企業形成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的來源是企業供應鏈的協同效應。所謂基于價值管理的企業供應鏈協同,是指運用價值管理的方式從企業計劃的預測和制定開始,形成原材料采購、供應商管理、儲運管理、生產分銷及服務過程中的戰略匹配性,從而在滿足客戶需求、加快反應速度和降低運作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整個價值鏈上的新產品研發、生產運營、市場營銷、分銷物流、客戶服務等各個業務部門以及如財務、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支持部門,能夠協同一致。

3、構造競爭優勢群。面對當前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成為全方位的競爭,任何企業要獲得持續的成功都不能再簡單地依靠一種競爭優勢,構造一組動態的競爭優勢群系統越來越顯示出必要性和緊迫性。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有能力構造必要的競爭優勢群系統,就算能自己構造也頗費時日,并有可能錯失發展進取的良機。供應鏈協同是一種較為便利和便宜的方式,可以使成員企業優勢互補,形成共贏局面。

(三)建立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

1、評價指標的設計原則

(1)目的性原則。構建供應鏈協同程度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現有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諸方面的衡量,判斷供應鏈合作伙伴間的協同程度,找出供應鏈的瓶頸所在,指出改進供應鏈協同的方向,不斷提高供應鏈協同績效,最終促進供應鏈的健康發展。

(2)現實性原則。評價指標應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精煉簡明,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要小,要有利于供應鏈各合作伙伴企業通過自身的評價指標與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比較,挖掘潛力,同時也應成為供應鏈各成員企業自我診斷、自我完善的有力工具。

(3)系統性原則。鑒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協同程度評價的對象是一個多層次、多維結構的系統,關系復雜,因而在評價過程中,對任何一個問題的分析都要考慮整體,遵循系統性原則。

(4)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供應鏈協同管理評價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評價對象復雜,有些問題難以量化,有些問題如果不進行量化又難以說明問題。因此,在評價供應鏈協同管理程度時,應綜合考慮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盡量以定量分析為主。

(5)發展性原則。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還必須具有發展性,即根據具體協調的特征和環境的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便靈活運用。

2、企業供應鏈協同管理績效指標體系。設置良好的激勵并使其與目標保持一致,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其一,根據契約理論與博弈論來構建一個恰當的契約或博弈機制。這個契約應既能保證供應鏈的運營最優,又能保證供需雙方的自身利益方向一致,使供需雙方都沒有偏離供應鏈最優軌跡的意圖;其二,在契約里有難以涉及(某些條款達成成本過高),或難以操作,或難以處理的意外事件時,按某種“默契”或行動準則等進行運營,從而使供應鏈整體最優。

企業供應鏈績效的評價涉及了從戰略和運營等角度對集群式供應鏈的價值網的整體、各環節(尤其是核心企業)運營狀況以及各環節之間的運營關系等所進行的綜合分析評價。Kaplan和Norton(1996)提出的平衡計分卡理論認為,對企業的績效評價應從財務、內部業務流程、客戶角度、創新和學習四個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借鑒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從財務、內部業務流程、客戶角度、創新和學習四個角度衡量獲得成功的一些關鍵要素。

應用基于平衡計分卡思想模式的供應鏈協同管理績效評價,是改善其協同能力,實現“共贏”的基礎。把供應鏈系統發展戰略和遠景置于中心地位,同時又將戰略轉化為具體的、可測評的目標和指標,提出相應的指標框架體系,既強調了對整體的績效,又兼顧了各個成員企業的業務實施。

(作者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石家莊市分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定方,姚潔.企業集群供應鏈協同管理績效評價[J].企業經濟,2009.11.

[2]賈瑞霞,李云.供應鏈協同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J].北方經濟,2010.1.

篇10

針對要解決的分銷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明基逐鹿規劃了一套完整的系統架構和解決方案,幫助用戶解決供應鏈管理的問題。

系統功能

明基逐鹿分銷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

企業資源規劃(Guru ERP):Guru ERP是明基逐鹿企業解決方案中的核心部分,面向不同行業可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系統功能完整,設計靈活,能夠給企業提供內部信息整合服務。

電子訂單系統(Guru eOrder):運用集中式管理的先進思想,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使業務人員可以在全國任何可以上網的地方進行訂單錄入、訂單修改以及庫存查詢等絕大部分的日常業務活動,并且提供網上簽核功能。

渠道關系管理(Guru eChannel):該模塊提供企業與客戶互動的交易平臺、服務平臺和信息平臺,客戶可以直接通過此門戶錄入訂單和服務申請單,并進行狀態追蹤與查詢等。同時,公司還可以實時信息、宣傳公司形象、展示新產品。

物流執行系統(Guru eLogistics):充分利用物流資源,架設起公司、客戶、物流公司之間信息交換的平臺,實時掌握外倉庫存狀況、在途貨物的運輸狀況等重要信息,降低物流成本。

維修服務管理(Guru GSR):該模塊部分結合明基多年的實踐經驗,充分考慮售后服務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實際狀況,跟蹤、記錄從產品申請維修直到返還客戶的全過程,并可提供大量重要的分析指針。

促銷管理系統(Guru ePromotion):集成的促銷管理平臺,實現促銷預算控制、促銷計劃申請、促銷請款作業、促銷執行及報銷作業,全程追蹤、管理和分析促銷活動。

人力資源管理(Guru eHR):Guru 人力資源解決方案,包括人事、考勤、薪資、培訓、招募等,同時運用Guru EDFlow為企業提供工作流解決方案平臺,為企業搭建網上培訓、網上績效考核、網上招募和員工自助服務平臺。

商業智能系統(Guru BIS):明基逐鹿商業智能系統借助協同商務平臺的強大信息收集功能,能夠充分利用企業分散信息,全面考慮企業現狀,即時生成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的各項關鍵性指標,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及時的數據基礎,幫助用戶進行決策。

協同商務平臺(Guru CWB):借助明基逐鹿協同商務平臺,企業可以迅速將整個分銷供應鏈中的數據、流程、應用系統做最全面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