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體會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4: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供應鏈管理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供應鏈管理體會

篇1

關鍵詞:藥品供應鏈 全程質量管理 體會

        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藥品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病人的用藥安全。隨著我國各種法律知識的不斷普及,患者用藥自我保護意識的加強,更加提高了我們醫藥工作者對藥品質量的監管力度。本文通過藥品在我院整個流程的全程質量管理,層層把關,確保了我院的藥品質量。

        1 嚴把 進貨渠道關

        我院藥品購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常用基本藥物,它是經過院藥事委員會討論通過,在省藥品招標網中所招企業的藥品;二是求購藥品,它是根據臨床需要,由病人申請,由主治醫生、科主任、藥劑科主任、分管院長共同簽字方可購買的藥品;三是特殊藥品,它是按照藥品管理辦法規定的程序購買。它們都是經過具有藥品供應資格的公司所配。

        2 嚴把藥品入庫關

        以上所購藥品,由采購員、藥品保管員、藥庫管理人員共同核對藥品品名、規格、數量、批文、批號、商標、包裝、生產廠家、外觀質量、效期、采購計劃等內容,認真填寫藥品入庫驗收登記表,并各自簽字,符合規定方可入庫。

        3 把好在庫藥品養護關

        3.1 對在庫藥品常規保管

        對于已經入庫的藥品,藥品管理人員必須根據不同藥品貯藏要求合理存放,注意倉庫通風、干燥、避光,防潮。需要低溫保存的藥品,放入冰箱、冰柜、陰涼庫,并對在庫藥品每日早、晚各監測溫濕度一次,進行記錄,對超過管理要求的,及時進行調整;對中藥材、飲片注意防鼠、防蟲、防霉等事項,定期翻曬;對破損、質量改變或可疑藥品及時清理、登記,年終統一處理;對特殊藥品嚴格按照各自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3.2 對在庫藥品效期的管理

        藥庫、藥房藥品管理人員必須每月對在庫藥品進行效期清理,并對有效期在半年以內的藥品按藥品名稱、規格、數量、批號、有效期、產地登記成冊,每月填寫“近效期藥品催銷表”及時送達藥劑科 進行調劑。

4 嚴把藥房藥品領用關

        藥房藥品來源主要為領藥人員從藥庫領回藥品,為保證藥品質量,經辦人員應對藥品外觀、有效期進行核對。對有效期不足半年的藥品,填寫《近期藥品催銷表》,由藥劑科與臨床聯系合理調劑,快要到期的藥品及時與醫藥公司聯系退換或報損。其次為職工借藥還回藥品,病人藥物過敏退回藥品,各藥房之間互借還回藥品,臨床科室節約藥品,這要求藥房經手人對以上收回藥品除了藥品外觀、藥物完整性常規檢查外,應對其批號、效期、產地進行核對,確認為我院所購藥品,且有效期半年以上才能接收。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

        5 嚴把藥品發放關

篇2

關鍵詞:煤炭物流;現狀;改革

一、我國煤炭物流發展現狀

我國煤炭企業所屬物流公司大多屬于在進行煤炭貿易的同時,提供煤炭運輸服務和配煤等加工服務,但主要盈利點仍然是煤炭貿易,服務水平較低的運營模式 。

隨著近年來煤價的不斷攀升,煤炭流通環節利潤空間增大,大量煤炭流通企業迅速出現,但資質良莠不齊。一方面,有少數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創新供應鏈模式,運用供應鏈管理、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優化煤炭供應鏈各環節的專業服務能力,對上下游企業進行物流一體化整合,為客戶提供集約、高效、環保的煤炭供應鏈管理服務。另一方面,數量眾多的小企業業務重心僅集中在煤炭貿易和落實鐵路計劃層面,主要通過傳統的煤炭貿易價差來獲取利潤;業務經營和管理粗放,技術簡單落后,造成整個流通環節信息滯后、浪費嚴重、煤炭流通效率低下,并給環境帶來嚴重污染。

(一)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將競爭的焦點主要放在生產領域的資源擴張、降低成本及提高勞動生產率上,普遍缺乏現代物流是“第三利潤源”的理念,因此往往把非生產領域的煤炭物流活動置于附屬地位,將采購、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包裝、配送、售后服務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到煤炭物流統一運作與管理的框架內,因此盡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較大,但實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二)物流管理方式粗放,物流費用居高不下

目前,我國煤炭物流配送體系總體上仍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煤炭企業物流配送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臨時計劃多、急用料多,由于物流管理方式粗放,諸如對配送資源的整合力度不夠、路線規劃不盡科學、車輛配載不夠合理、配送車輛實行臺班制管理等,加上煤炭物流市場較為混亂,不僅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如多次物流、顛倒物流、重復物流等,還導致了煤炭物流費用居高不下。

(三)煤炭物流技術手段落后

煤炭物流企業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很多企業雖然配備了電腦和網絡,但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滯后或建而不用,在庫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設計和全程物流服務等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方面基本還沒有展開,無法實現裝卸、搬運、換裝、承接等物流信息的即時傳遞與處理。

(四)污染和損耗問題比較嚴重

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目前仍采用高污染、高損耗、低效率的傳統物流運營方式,使煤炭在運輸、中轉和送配過程中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煤質下降等問題,不僅影響著生產、運輸及消費環節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對社會資源和自然環境也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促進我國煤炭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引入現代物流理念 

作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高效的物流管理不僅是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增強企業及產品競爭力的需要,而且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渠道。煤炭企業應當樹立現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運作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研究,改變過去重生產營銷、輕物流管理的傾向,從供應鏈的視角構建現代煤炭物流體系,增強客戶服務和市場競爭能力。

現代物流管理理論指出,物流服務是企業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因此,煤炭物流企業必須把握客戶需求的內容和特征,將物流服務融入到企業的物流系統當中去,無論是在服務能力上,還是在服務質量上都要以客戶滿意為目標。

(二)加快煤炭物流體制改革和產業整合

1.推進煤炭產運銷體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消除部門分割、地區分割以及物流市場的不統一,減少市場進入的壁壘;完善鐵路煤運管理體制,組成鐵路部門集路、站、運、港統籌一體的協調格局,實現各運輸環節的高效銜接;鼓勵煤炭物流企業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重組,展開競爭,提高整個物流系統效率 。

2.加快煤炭企業橫向重組。鼓勵以現有大型煤炭企業為核心,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以資源、資產為紐帶,通過強強聯合和兼并、重組中小型煤礦,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以在更大范圍內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并實現規模經濟。除了整合礦產資源、人力資源等外,還需要從供應鏈層面整合物流資源,積極推動物流社會化和物流一體化發展。

(三)強化煤炭供應鏈管理

1.推進煤炭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

2.加快煤炭供應鏈聯盟建設。

3.以供應鏈管理為基礎,在全球范圍整合資源。

4.提升流通加工服務能力。

5.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考核體系。

 (四)推廣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物流技術的應用

1.加快物流信息系統網絡化建設,實現物流信息化。依托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平臺,建立與現代物流發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統與網上交易系統,并與遍布全國乃至全球的采購網和客戶服務網對接,建立功能齊全、資源共享、服務便捷的物流服務網絡,以客戶訂單信息流帶動配送物流的實現。

2.開發應用煤炭物流專用設備,改善物流基礎設施。針對不同煤炭加工產品,開發應用煤炭物流專用車輛以及與之相關的裝卸、倉儲等先進物流技術。加強煤炭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包括倉庫建筑、場站設施、裝卸設備、運輸工具、運輸通道等。

(五)發展煤炭“綠色”物流

1.政府和社會輿論引導。各級政府應把推進構建“綠色”煤炭供應鏈納入發展規劃中,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引導、鼓勵并支持相關企業加入到打造“綠色”煤炭供應鏈建設中來,如通過給予金融支持、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降低企業打造“綠色”煤炭供應鏈的成本。同時盡快制定針對煤炭行業的清潔生產標準,建立煤炭供應鏈資源損耗和環境污染等指標的監督、考核、評價體系以及相應的經濟獎懲措施。

篇3

孫瑞哲: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從“三位一體”向“四位一體”衍變

早在2005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就提出了我國首個標準化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2006年,了我國首份行業層面的社會責任報告,開創了風氣之先。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社會對紡織服裝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2008年開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環境保護和公平競爭納入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中。

近年來,作為世界紡織品服裝貿易的主要進口國和地區,紡織服裝產品的生態安全尤其是兒童用品的化學品使用安全性問題已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受到普遍關注,歐盟的多個成員國、美國、日本等國的一些行業組織、中介機構、科研院所也相繼推出一些綠色或生態紡織品標志及有害物質檢測認證,對紡織品的生產環境和產品可能對人體的影響都作了嚴格的規定,不斷提出許多新的要求,并逐漸在紡織品服裝的國際貿易中為人們所接受。

另一方面,國內不斷曝光的消費品領域的安全事故也促使消費者對消費安全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基于此,紡織服裝行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與時俱進,由原先的“三位一體”升級至包括勞工關系和諧、環境友好、公平競爭以及消費安全在內的“四位一體”模式。

歷經 8 年多的時間,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從開始普及和提升社會責任理念,到現在已進入全面建設和創新責任機制的新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將2014年稱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社會責任年”。據透露,除了原先的推廣活動之外,今年將重點在服裝、家紡、化纖、印染等 4 個分領域,基于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推進社會責任工作。其中,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服裝和家紡行業主要圍繞“消費安全和品牌信用”主題,化纖行業以“循環經濟”為主題,印染行業則以“環保和節能減排”為主題。通過系列活動,引導行業企業積極主動地參與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工作,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與各利益相關方的良性互動,促進企業發展。

坦誠,才能贏得尊重。社會責任與行業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理性消費已是大勢所趨。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國際著名品牌如耐克、levi’s等都曾因“血汗工廠”事件而遭遇過消費者的抵制,但通過及時的危機公關以及積極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反而迅速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負責任的品牌形象,對于國內一些品牌建設正處于重要階段的服裝和家紡企業來說,這種“化被動為主動”的案例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說,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消費理念的不斷成熟,社會責任建設已經成為企業提升品牌形象及消費者忠誠度的重要驅動力。

陳大鵬:“社會責任建設就是品牌道德”

未來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機遇和核心競爭力將主要取決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能力。如何以創新行動履行對員工、客戶、環境和消費者等相關方的責任將從根本上決定企業的生產效率、市場準入、品牌內涵和商業績效。

自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全行業推行CSC9000T以來,服裝企業就成為其中重要的踐行者,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成績有目共睹,一批業內領先企業如波司登、紅豆、真維斯等通過社會責任報告主動向各利益相關方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進展,不僅有效促進了企業的品牌建設和品牌價值的提升,同時對于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也具有非凡的意義。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責任建設體現了企業發展的連續性、系統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是行業品牌價值構建的重要內容。企業不僅要關注供應鏈各環節的責任建設,同時必須關注產品對終端消費者和社會的影響,與各利益相關方形成良性互動。而作為行業服務機構,中國服裝協會也將不遺余力地引導和推進整個行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工作。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消費的理念逐漸在發達國家成為引領消費的主流。

所謂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更多地關注所購買的商品是否是綠色環保或生態安全的,即商品的原料是否可再生或可重復利用,商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是否使用了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物質及相關的工藝,商品在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對人的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風險,商品在失去使用價值而被廢棄后是否會給環境帶來新的污染。顯然,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有利于生態和環境保護的產品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潮流,注重綠色消費的傾向迅速影響到紡織品和服裝領域。

在這一發展趨勢下,社會責任的主戰場開始發生遷移,過去主要集中在服務于國際供應鏈的國際出口市場,而現在中國本土的品牌企業已成為一些國際機構特別是非政府組織(NGO)重點關注的對象。

近幾年,綠色和平組織等高調推出的名為“時尚之毒”、“為時尚清污”的系列報告,在吸引大眾媒體和社會公眾眼球的同時,對國內外一些著名品牌、生產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沖擊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報告中大量涉及中國的企業和其生產的產品,給消費者造成的錯覺是,中國的紡織服裝業在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方面既無國家法規的規范,也無企業自律。面對這樣的質疑,“中招”的中國服裝品牌和企業在經歷了短暫的不知所措和被動應對后,勇敢地選擇了坦然面對,以實際行動向整個社會展示中國的服裝品牌在社會責任建設工作中的決心。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一些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和深遠謀略的品牌和企業日漸體會到,品牌建設應以誠信為先,一個品牌之所以被奉為經典,離不開誠信的累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曾將社會責任建設比作品牌道德。為了將這種道德發揚光大,同時也為了響應近年來國內外消費者和供應鏈合作伙伴對行業企業社會責任的新期望以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關于深入開展社會責任建設的新要求,中國服裝協會在2014年聯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開展以“負責任品牌,可持續消費”為主題的“中國服裝行業社會責任集體行動項目”,活動得到了我國多個知名服裝品牌和龍頭企業的積極參與(附 1)。

據介紹,目前已有包括波司登、紅豆、雅戈爾、森馬等在內的 9 個著名品牌和企業主動承諾履行對各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陳大鵬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向整個社會傳遞出服裝品牌和企業對于消費者健康安全的關注和努力,提高消費者對國內服裝品牌的信心,提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同時也期望以此為起點,引導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利用行業協會的平臺,主動披露在社會責任建設中的階段性成果,不斷梳理優化內部管理流程,逐步改善,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楊兆華:社會責任建設需要行業引導與企業自律結合

自2005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以來,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家紡協會”)就以此體系為行動方針,督促和引導企業落實和完善社會責任工作。作為與終端消費者有直接關聯的行業,家紡行業堅持“消費者的利益大于一切”,近年來圍繞標準化建設、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健康消費等核心內容開展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推進標準化建設,維護消費者權益

在行業協會與行業企業共同推進社會責任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曾出現過一系列標志性事件。

例如,2007年,針對一些媒體對市場上劣質毛巾的報道,家紡協會專門召開記者見面會,邀請中國消費者協會、國家質檢部門和“中國名牌”毛巾生產企業參加會議,并攜11家中國名牌毛巾企業共同發出“維護消費者權益,履行社會責任”的倡議書,呼吁全行業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樹立為消費者負責的生產理念。

2009年10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委托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中心對北京市場銷售的床品類商品的質量進行了檢測,28個批次的不合格床品被要求強制退出北京市場。對此,家紡協會第一時間采取行動,邀請北京市工商局有關領導、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中心有關專家、相關生產企業以及新聞媒體召開家紡床品企業新聞會,要求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切實樹立對消費者負責的經營理念。

2013年9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曝光部分床上用品的質量問題后,家紡協會高度重視,及時與相關企業負責人一一溝通,要求企業積極整改,回收了問題產品,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呼吁所有家紡企業引以為戒,強化社會責任和質量意識,加強供應鏈管理及過程控制,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將不合格產品拒之門外。

在經歷幾次諸如此類的事件后,家紡行業企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標準化建設對于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在家紡協會的組織以及行業企業的積極參與下,目前已建立的與家紡相關的行業標準已達200多條,其中60多條是國家標準,對產品質量的提升以及市場的規范和健康發展實現了保駕護航。

把握市場需求,引導健康消費

為了幫助消費者樹立健康科學的家紡產品消費理念,2011年家紡協會針對床品、毛巾兩大類家紡產品,專門組織國內知名大專院校專家及企業負責人編寫了《家用紡織品消費指南》一書。該指南以消費者為導向,以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消費者在選購與保養床品、毛巾類家紡產品過程中的各種生活小常識;2012年,為深化行業服務職能,持續培育健康科學的消費理念,家紡協會對《家用紡織品消費指南》進行了修訂再版。

篇4

[關鍵詞]ISO9000ERP

現代管理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企業的信息處理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無法對企業的資金資源、人力資源、客戶資源、時間資源、信息資源、制造資源等進行合理規劃、協調和集成的情況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滿足企業對各類資源的高效管理要求的一種優化管理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應運而生,并日益得到國內外企業的廣泛認同,與此同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取得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QMS)認證作為邁向國際化的重要戰略。目前,市場上一些主流的ERP產品除包括生產計劃與控制、采購、庫存、財務、設備及人力資源等功能模塊之外,也包含了質量管理模塊。但在質量管理功能的實現上,大多數ERP系統中只是實現了對原材料、半成品及出廠產品的檢驗信息的管理,沒有系統地結合QMS標準的要求,特別是2000版ISO9000標準所強調的過程方法等理念,沒有體現對各個相關過程的質量信息反饋機制,系統中也不能實現對QMS支持活動的管理,QMS的運行和改進仍在沿用傳統的人工方法,無法對復雜的質量管理問題做出快速反應。

那么,究竟如何實現ERP與ISO9000的有效集成和應用以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呢,本文在此對兩者的管理理念,內容和方法以及集成應用要點等方面作一些探討。

一、ERP與ISO9000的區別與聯系

1.ERP與ISO9000的異同

ERP與ISO9000,從形式上看有以下共同點:首先,適用對象都是“組織”(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得到安排的一組人員及設施,包括企業),其次,它們都不是一個買來即用的商品,只是一個框架,需要結合組織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體系(或系統)加以實施,正如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函數還需設定其變量和參數的值一樣。最后是各自的體系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改進。

從內容上看,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為了便于比較,將本文所指的ERP定義為廣義的ERP,即包括了產品設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功能模塊,ISO9000標準籠統指ISO9001和ISO9004。

(1)兩者的區別。ERP與ISO9000在管理內容上的區別可以通過表的比較得出。

(2)兩者的聯系

①管理思想的一致性。ISO9000以是世界范圍內成功企業普遍遵循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為基礎,所包含的管理理念比ERP更為具體和明確。在八項質量管理原則中,以顧客為中心、有效和高效地滿足顧客的要求,同時與相關方(供應鏈)共享收益的管理思想,與ERP中客戶關系管理及供應鏈管理模塊所體現的管理思想完全相同。此外,ISO9000的“過程方法”所采用的PDCA循環管理機制與ERP體現的事先計劃、事中控制的思想是一致的,貫穿著對產品及其生產過程、設備、工具、人力資源、管理職責、財務資源、信息溝通等各個方面的管理活動;ISO9000體現的“管理的系統方法”與ERP對資源整合的理念也有著相似的內涵。

②管理內容的重疊和對應關系。從ISO9004所包含的內容來看,由于其遠遠超出了ISO9001的范圍,包括了質量成本的控制、信息管理以及強調總體業績的改善,其實質不僅僅是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更確切地說,它是一個企業的質量及其資源的管理體系標準,從這一點上來說,與ERP在一定程度上是重疊的。

具體來說,ISO9004中“與顧客有關的過程”和“顧客滿意程度的測量和監視”條款強調確定并實施顧客需求方面的數據收集方法和對顧客滿意程度信息的測量和監視,并對數據進行分析評審,將顧客要求轉化為組織自身的要求,增強顧客滿意度,在這一點上與ERP中的客戶關系管理及客戶同步資源計劃理念所實現的功能是一致的。此外,在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源管理、過程質量控制、數據分析等方面二者都有許多結合點。

二、ERP與ISO9000集成應用的關注點

1.ERP與ISO9000,孰先孰后

作為一個企業若想以最小的資源和代價兼容這個體系(或系統),究竟應該在什么樣的次序上、什么階段中實施哪一個體系(或系統)或開展哪些活動呢?

就國內的現狀來看,通過ISO9000認證的企業遠遠多于已實施ERP的企業。因此,在先上ISO9000之后再上ERP項目的情況居多。這種情況的優點是:有實施ISO9000的基礎,企業對八項質量管理原則,過程方法,PDCA循環等管理觀念有了深入的認識和體會,也形成了對各項業務流程的有效控制機制,這正為實施EPR提供了思想意識基礎和約束控制手段。這種情況的具體做法是;在實施EPR的前期借助ISO9000QMS認證已有的培訓和實踐及ISO9000的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或記錄的一部分,納入到相應的約束和控制之中,推進EPR的實施。隨著業務流程重組的展開和軟件的二次開發,將企業ISO9000QMS中可以由計算機完成的過程和活動整合到EPR系統中,并將EPR各個模塊的報表輸出格式統一為ISO9000要求的質量記錄),形成一個在一定范圍層次上互相滲透的有機整體。

而對于同時期實施兩個體系(系統)并希望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來說,可以在培訓階段將ISO9000知識和ERP基本原理培訓相結合,重點導入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理念,以ISO9000標準發要求為主線,闡明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控制和記錄在EPR中形成的原理。在業務流程重組階段,在結合ISO9000的過程方法,從考慮過程增值的角度,確定各個過程的輸入,輸出,控制準則和所需資源,文件,記錄。之后分別策劃人和計算機要完成的活動,對于可以由計算機完成的活動,按上一節所述方法將EPR功能模塊逐個“ISO化”,通過二次開發對EPR中的標準化工作流程進行完善和深化;對于由人來完成的活動,可按QMS建立方法和步驟來執行。

2.業務流程重組(BPR)和ISO900過程方法的互動

(1)兩者的聯系和區別。EPR實施中的業務流程重組與ISO9000的過程方法的理念是相似的,所開展活動的步驟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BPR更強調“重組”和“再造”,ISO9000強調“識別”和“確定”。前者是按項目管理方法進行的突破性改進,由日常運作之外的跨職能的小組來實施,如;EPR實施顧問小組。由于這種改進的徹底性和全面性,所以改進完成之后有一個相對的穩定期;后者是由組織內人員對現有過程進行的持續改進活動,相對穩定的周期比較短,所以要求在識別和確定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時,要考慮形成必要的體系文件和記錄,并確定過程的測量和監視方法,以把握改進的機會。

BPR和ISO9000過程方法的目的也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使過程增值。BPR通過對流程中的非增值環節進行清除、簡化、整合、自動化來提高流程效率,使得流程更加合理與容易操作,這也是深化貫徹ISO9000標準的需要。在ISO90004中提出,管理者應當確保過程都以有效和高效的網絡方式運作,還應當分析和優化過程(包括產品實現過程和支付過程)。如果在識別和確定過程時,不考慮使過程增值的因素,或過程職責不明確,控制準則不合理,則過程業績和有效性是不完善的,很有可能是將原有的,落后的、不合理的操作和管理程序的簡單描述或翻版。

BPR和ISO9000過程方法這二者根本區別在于對過程的改進程度不同,企業在實行BPR時,所涉及的影響面較大,要停止和中斷原有流程,完全以新的流程代替之,操作人員對新的業務流程要重新熟悉,各方面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較大。而ISO9000采用PDCA漸進式改進,基本不需要停止和中斷原有業務流程,僅對不合理之處作局部調整,操作人員也容易上手,也不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

篇5

1.引出問題

項目上線一旦列進項目的計劃時,總是需要一些關于項目的參考意見,那么關于項目的“硬件”和“軟件”,硬件有誰提供,軟件又由誰提供。我這里所說的“硬件”和“軟件”是經濟學上的概念,比如說“軟件”包括我們下面將要敘說的由程序編碼產生的軟件,另外一方面有咨詢管理、項目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的知本……,林林總總,很多的。

額外的一句話,現在的知識管理正在“”,我們在這里說幾個簡單的概念,還是可以的嗎,也符合潮流。

在這里我們就會感到茫然,不知道這個項目從那里下手,另又如此之知識體系,我們如何劈繁從簡地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編寫項目的解決方案書。

第二,編寫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編寫可行分析報告一般是咨詢公司的事情,但作為ERP的供應商和ASP(應用服務的供應商),我們還是提供一個全套的解決方案比較好。

在編寫解決方案的時候,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什么呢?

1.針對行業ERP的實施是很困難的,在中國這個環境下,很難取得成功,這個我很有體會。所以,中國這個大環境我們需要考慮,就是要“有中國特色”。

2.針對服裝行業的問題又有那些?和物流是否相關?和區域地域相關?和進出口是否相關?和中國加入WTO是否相關?……當然問題是很多的,這也是企業為什么舍得化許多錢來上這些東西。

3.首先需要搞清楚該行業的供應鏈,供應鏈中的各個相關的因數,相關的知識結構體系。

4.其次分析該公司在該供應鏈的地位,利益關系,利益來源。

5.再次分析該公司的業務流程。

6.最后討論系統的可行性,提出可行性方案。

我們首先考察一下服裝行業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我們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該服裝行業存在的問題是從服裝行業內的人事在最原始的需求開始了解的。所以系統分析員就是干這些問題的。

項目的立案是在行業人事需要針對問題(投資、再發展和回報)的基礎上,有針對地提出的,不是領導拍拍腦袋(據傳長虹的ERP項目上SAP的就有一點領導拍拍腦袋的做法)。

2.服裝行業中小企業問題

在當今信息經濟時代,大環境的生成和進化既取決于市場主體的有序規范的市場行為,又能為各廠商構建低耗、高效、優質、多品種、廣開放的共生環境和條件,直接決定著廠商的生存和發展。這種共生關系和合作要求更能促進信息、知識資源的共享,實現現代化配置和創新。所以,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商務協作將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戰略。

同時,目前的中小型分銷企業由于實施“獨特風格,連鎖專賣,領導市場”的經營戰略,同時在市場運作中,依靠產品質量和新穎的樣式在用戶中樹立了很好的口碑,培養了較好的營銷渠道和客戶群體。但是,在新的市場競爭中,傳統的軟件商務運作模式已經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公司采集的銷售數據均是由各地分公司、專賣店從電話或傳真給總部的記錄統計,公司的各種數據流轉不暢通,客戶的需求信息不能快速響應,缺乏科學系統的數據分析。

2.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公司須針對性的進行產品促銷和調價,每個店鋪均有一套自己的零售價和歷史調價記錄。

3.倉庫的所有出入單據均需帶零售價。(包括內部之間的調撥單、退貨單)

4.為配合統計和盤點數據核實,希望能得到每個店鋪每一天的進貨數量及金額、退貨數量及金額、銷售數量及實收金額、正品折扣金額、贈品折扣金額的報表。

5.由于配貨部的工作需要,希望能更完善提供一些配貨功能。具體能詳細到每一個貨號的在每個位置里的進銷退存的情況。

6.希望按照公司一向的習慣及作風制定工作單據格式。

7.半成品的購銷合成處理,由開始的訂貨合同,再自動統計布料的訂購、付款、倉存情況。

8.需對產品生產過程的具體進行分析統計,包括它的發外加工的物料、標準用量、發料、實耗料、實際進倉及凈成本的統計。

如何整合這些資源,我們根據現在較為成熟的技術,提出應用條件:

提出應用條件一定需要考察該企業的實際的資源,比如說現在正在使用的軟件資源、硬件設備、網絡設備、人力資源等情況。

同時,也需要借助現有的社會環境,提出符合客戶要求的方案(投資、收益及和投資其他方面收益的比較)。

如此,企業對信息化的要求程度相對以前要高出許多。現在在大部分的連鎖專賣店鋪都有一臺網絡終端機,目的是把當時的交易記錄實時地進行匯總,減少當日的人工報帳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錯誤性,同時也對各個區域的銷售情況做出當日的統計。但這類采用用終端機的模式投資大,應用專業性強,不利于企業內部的資源合理利用和分配。

為了解決如此的資源浪費,減少企業投入,增加企業信息化程度,拓展企業的信息應用范圍和應用趨向,我(基于公司的軟件開發的采用的工具和人力資源的基本情況,同時也針對我本人在Microsoft商業軟件的應用經驗)提出小型應用的企業協同平臺,通過這樣的一個平臺,企業可以自由拓展自身的業務范圍。

企業級(主要針對中小企業)的在目前存在如下問題:

1.企業門戶管理:該問題大多數公司都已經達到了,只是門戶的質量上有寫問題,沒有什么不斷更新的內容。

2.客戶關系管理:需要的很多但公司(中小公司)使用的較少。

3.供應商關系管理:同上

4.財務管理:都有,但無非是財務軟件,但和ERP的結合很不夠理想。所以如用友推出了NC平臺。

5.人力資源管理:需要的很多但公司(中小公司)使用的幾乎沒有。

6.知識管理:剛提出的概念。

7.戰略管理:該提出的概念。

企業級的模式建立企業門戶,建立客戶關系、供應商關系,采用EDI來交互雙方的數據,節約開支,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為用戶提出的方案基本上采用基于XML數據交互形式的平臺軟件,同時也根據自身的因數和從客戶考慮采用Microsoftbiztalk的平臺

3.ERP協同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以下說明我提出的協同解決方案和可擴展問題:

何謂小型應用的企業協同平臺:針對企業在各地設置有分公司或其他需要進行信息交互的企業,我們對企業內部平臺進行了擴展,以現實遠程應用和接入(該平臺的擴展僅僅在服務層面上,并不涉及到硬件設施的投入)。

針對服裝行業根據其實質的應用范圍、應用模式、應用規模等該協同商務平臺解決了以下問題:

1、銷售數據的采集與處理

銷售數據的采集與統計三種方式:

(1)銷售記錄,所有的銷售記錄都在Internet上填寫。第一次確認記錄銷售數據,庫存記錄未經審核的數據。但只有經過第二次審核時,庫存數據再被審批的真實數據更改(假如有更改的可能)。

(2)若存在銷售現場,則采用簡單的條碼采集設備,銷售數據傳給辦事處,辦事處再以Internet方式傳給總部更新庫存。

(3)若店鋪沒有連接上Internet的設備,則每天銷售數據電話或傳真公司,由公司代填入系統,記錄數據記錄。

2、價格管理

每個店鋪均有一套自己的零售價格及歷史調價記錄。另一方面,系統對定價的權限和級別有著既嚴格又靈活的方法,按照銷量范圍設定業務員定價的級別,在銷售業務當中當銷量大小在業務員的級別范圍內,則該業務員被賦予定價的權力,但所定的價格也不得超過一個額定范圍。

通過對某一商品在不同時間段、銷售地點的銷售情況統計分析,通過對某一商品的產銷比的分析、暢銷商品排行榜等一系列統計數據的分析判斷,可以為企業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制訂合理的打折政策提供幫助。

3、倉庫出入單據均有零售價格(包括內部調撥單、退貨單)

由于每個分店均有自己的零售價格,在系統中可以實現其功能。

對分公司間的調撥,公司一般可能存在三種情形,第一種:不涉及金額,只是倉庫之間的移倉,存貨所有權的簡單轉移;第二種地區之間以內部價進行調撥,主要考慮發生了倉儲和運輸費用;第三種則是地區之間以銷售價進行調撥,需開據銷售發貨單和進貨單。

另外,若設立銷售總公司,則上面第三種情形中的所有要貨單和調撥單,由銷售總公司確認,并進行分公司之間的協調,否則則由分公司之間自行協調和雙向確認,系統自動與正常的客戶銷售進行區分。

4、店鋪數據報表

由于所有單據均有數量和金額,在系統中可以實現其功能。

5、配貨處理

根據配貨中心的物流規程設計了入庫、出庫、出入庫信息及總庫存查詢統計、網絡通訊管理、代碼管理及系統管理等模塊。其中出入庫兩個模塊包含了散件或整箱出入庫功能,可由手工錄入商品號或箱號,也可以掃描箱條碼直接錄入整箱商品信息,商品號或箱條形碼均通過代碼反映出商品的屬性信息,判讀十分方便。在查詢統計模塊中通過精確或模糊查詢可生成各類統計報表及歷史數據。數據通訊模塊可完成由調配中心至工廠、營銷中心、各辦事處、專賣店等多個層面上的雙、多向數據傳輸與接收,在局域網或廣域網均可實現。

6、公司習慣的單據格式

系統提供了大量美觀、大方的各種數據報表和柱、線、餅統計圖,直觀地顯示企業的運營數據,并且可以自由定制需要的數據報表和統計圖,滿足公司實際和業務發展的要求。

7、半成品的購銷合成處理

半成品(如布料)可以作為商品處理,統計到進銷存中。

8、單件商品的追蹤

采用條形碼技術,給每一件產品編排一條形碼,使企業的管理者能夠掌握非常詳盡的生產、市場信息,可以方便地查到每套衣服的特性、生產、銷售的全過程。

8、渠道內部事務處理

充分利用Internet,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有機地聯成一個網絡。通過電子郵件,將業務數據庫的更新信息自動同步到分布服務器上,達到了既及時、高效,又低運行成本。

采取定制開發,充分實現成功企業的管理特色。財務存貨系統是根據我國的財務制度和企業特色,并結合業務系統而設計開發,能較好地反映財務人員的需求;銷售系統充分考慮到各種客戶的不同情況,按自營、代銷、經銷、批發等,作不同的處理。

借助于網絡通信、Internet及分布數據庫技術、采用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形式,實現經營管理信息的動態共享,提供分析、統計功能,為決策提供依據。

嚴格的用戶權限管理及信息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據以上的問題,確立該行業的供應鏈的結構,確立該企業在該供應鏈上的位置,確立企業的現有資源,為企業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準備條件。

問題存在的條件下,如何解決問題是一個主要的、關鍵的問題所在,所以我們針對各個企業的不同,提供供企業發展的戰略負責人選擇的具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

以下我為該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一個提綱:

4.供應鏈管理的解決方案

一.軟件

軟件環境與應用構架:

1.數據庫服務是基于MicrosoftSQLServer2000,提供完整數據庫服務和數據分析。

2.Web服務是基于WindowsAdvanceServer2000/IIS4.0,提供良好的、簡易的Web解決方案。

3.MQ服務是采用MicrosoftBiztalkServer2000,提供平面數據翻譯、平臺間溝通、數據的交換等信息交互的功能。

4.郵件服務器是基于MicrosoftExchangeServer2000,提供完整企業級郵件服務,和信息系統有機相連。

5.信息服務,是我公司提供的系統增值服務,該服務一方面基于手機短信平臺,該服務提供了最簡潔、最快捷的信息。

二.硬件構架

為了適應信息快速發展的需求我們進行信息應用進行擴展:

1.擴展而出的信息系統,在物理的設備上無須增加任何設備,僅在服務的項目上增添了可支持手持式的設備,一般如手機,PDA等。即系統可提供如短信平臺、E_mail平臺等向具有權限和需求的用戶發送信息。

2.擴展而出企業間的數據交換系統,因為本系統采用XML的標準數據格式,可以和具有可交換系統進行電子數據交換(EDI)。如此,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換的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數據交換的準確性。

經過有效擴展,該平臺提供了完整的Web服務、郵件服務和信息服務,該信息服務涵蓋手機短信息平臺的應用、客戶端訂閱信息平臺的應用、郵件信息平臺的應用等。

面對目前各家公司所需信息的細化、深化和泛化,企業的信息平臺也針對性用于企業管理。該系統提供目前一切可能的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共享的途徑和方法。同時系統為決策者提供直觀的、冗余的分析信息,也實時把共享性信息,性信息通過各種渠道給需要了解該信息的人員。

三.供應鏈描述

供應鏈管理(SCM)應用是在企業資源規劃(ER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把公司的制造過程、庫存系統和供應商產生的數據合并在一起,從一個統一的視角展示產品建造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SCM的以其靈活性和上市速度而文明,SCM幫助管理人員有效分配資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減少工作周期。維持持續的通信和嚴密的集成是成功的關鍵,這一切都要從可靠的網絡基礎設施開始。

在廠家-消費者-供應商的基本關系中,各個參與者在供應/價值/需求鏈中起著多種作用。他們之間的互動日益加快,變成關系重大的事務,對給予支持的網絡基礎設施提出額外的性能要求。

著供應鏈的全球化,網絡的復雜性也增加了。所以,網絡基礎設施必須確保供應鏈所要求的數據完整性和性能。

SCM實施方案要求網絡具有以下關鍵特性:

互操作性:SCM必須能夠支持很多不同的網絡、應用軟件和數據庫資源。

可靠性:及時的事件路由要求部分網絡和服務器容錯,并具有冗余。

可擴展性:成功實施SCM會使銷售量、定單和發運量大增,因此,基礎設施必須提供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性能:由于SCM需要作出接近于實時的決策,因此,網絡必須接受高級的服務質量(QoS)機制的指導。

可管理性:網絡必須定期監控QoS和應用性能,還必須支持各種分析工具,并能夠管理信息流。

安全性:SCM功能采用Internet來實現。這就要求增加全面的加密措施和審核措施。

原材料供應商即為布料供應商,對于服裝加工/銷售的企業一定需要關注到上游的原料變化,如此才能保證商品的出貨不短缺、不間斷、不空白。半成品供應商則是承包生產某一類部分商品,在基本實施的基礎上保證源頭的貨源和生產的期限。

當然,信息系統的目的是管理好所有的客戶,分銷渠道上并不僅是如是幾種客戶類型,僅僅是有代表性的,所以必須針對不同公司再添加新的類型和分析該類型對渠道影響。

四.業務的系統構架描述

以下我們根據上面的供應鏈來實施系統。

進銷存系統:進銷存系統主要是對于業務數據的記錄,關心業務本身的變化,例如,原布料的進貨情況(當然也含有制造方面的資源過剩的來料加工),半成品的進貨情況和承包加工廠商的加工情況(系統中考慮為庫存的一部分)。

財務系統:所有相對庫存本身的有財務關聯的進出貨的情況,并由此產生的財務問題。

信息系統:基于郵件服務、手機短消息服務、訂閱信息服務等服務模式,向用戶提供信息平臺服務。

5.工作流的描述

工作的流程是提出解決方案需要論證的重中之重,現在的上ERP軟件的同時,也需要對企業流程進行重組。

無論什么方面的應用軟件,數據采集和數據的表達是系統的兩個主要部分。系統在各個業務流程中采集數據,最后把數據采用各種報表的形式呈現給各個用戶。

1.業務操作

根據公司的業務流程,提供的業務操作。

針對性的業務操作設定相關的權限、相關的約束條件,允許或禁止某人進行某項操作。比如不是本公司售出機器不能退貨或進行其他操作。

2.帳務操作

根據公司的財務規定,提供的帳務操作。

根據公司和供應商、客戶間簽訂的協議,由帳務人員協調各類財務需求而進行整合的一系列操作。比如:根據和客戶達成的協議對客戶的價格進行調節,或和供應商達成的協議進行對入庫價格進行調節。

3.營銷日志

數據流參見業務操作;

1)單件商品追蹤:若單件商品存在不同的條碼,則可以進行單件商品的追蹤。

2)銷售、調撥日志:對當天公司中業務、所有零售點業務、促銷點的業務、分公司的業務、商場專柜業務進行詳細記錄。同時提供各類查詢方式給銷售經理和其他主管參考。

3)付款和收款日志:根據財務的資金出入進行記錄。

4.報表圖表

數據流參見帳務操作;

1)庫存資金表

2)呆滯商品記錄及告警:對超過設定時間滯銷的商品進行告警。

3)銷售日報

4)銷售月、年報圖表:以棒圖或餅圖的形式顯示各種查詢的銷售。

5)實時庫存和歷史庫存:歷史庫存需要人工結轉或設定時間進行結轉。

6)下游點庫存:提供各種查詢方式,并可以查詢到該商品的條碼。

7)零售點銷售日報:針對直屬所有零售點的銷售日報匯總。

8)銷售毛利表:提供各種方式的查詢。

9)各類盤點表:含蓋庫存盤點、資金盤點,按照盤點的結果和實際的情況對比,記錄差異及差異原因。

10)調撥統計表:統計各個倉庫間的調貨、各個點之間的調貨。

11)各類結轉表:按照公司規定的會計期間進行結轉,保存所得的結果記錄。

12)其他各類業務操作日志:記錄業務日常正常操作和異常操作。

5.物流

物流是分銷企業的重中之重。

系統根據服裝加工/分銷企業的操作流程,提供應用操作。

物流過程將產生商品在途等中間性不確定的信息,這些信息已經記錄入系統中,為企業的銷售、調撥、分庫存放、配置轉換提供數據和預數據。

XML/EDI數據僅僅在擴展而出的企業間的數據交換系統中使用,這個信息將提供企業協作的商務數據。

7.總結(說的不該說的話)

有人說我熱衷于平臺級解決方案,我的回答:“這個不是我的錯,是我理解問題的偏差”,我的“偏差”在那里,我原為企業做平臺時,企業內部的各個軟件模塊混亂,無法進行各個系統間的接口。以下為我的“偏差”做一些說明:

1.實施目的

ERP的實施關鍵是支持企業持續性的發展和提高和把企業的各種資源、各部門關系整合在一起。如果公司有產供銷各部門,實行的是OEM生產,因此要把各部門整合在一起是很困難的。因為各個部門的能力差別比較大,就可以采用木桶原理,把短的、長的分別找出來,進行資源的整合,這是企業上ERP系統最主要的目的。可以通過一些項目一期的實施,把公司所有的關鍵業務完全系統化,災進行公司其他戰略的關鍵的步驟。

2.制度整合

解決方案的目的最重要的是對制度進行整合。以前公司也有各種規章制度,但人的隨意性非常強,缺乏自律,今天做了,明天愛做不做,后天就可能不做,很多制度沒辦法徹底執行。但系統處理就非如此,若規定了如此執行,今天、明天、后天都得這樣做。例如做一張生產訂單,它的過程是什么樣的,要經過誰審批,依據什么審批,審批的額度是什么,系統都定好了。就是把一些規章制度內化到了系統里面。個人將各盡其責,比如:銷售經理就不用擔心對不同的經銷商有厚此薄彼的問題,可以專心去管理市場、開拓市場。

3.業務流程的改造

ERP實施需要有一整套企業管理的規范和標準,企業業務流程需要不斷地改進,ERP實施當中其公司的流程需要進行適當地改動。如目前財務管理中的以成本管理為中心,要轉化到以利潤為中心的角度去考慮。

企業內數據信息的標準也將得到統一。比如:過去對于銷售數據的界定,會有幾種不同的看法,例如以訂單為準,以訂單發貨為準,以開發票為準,以收到款為準,導致數據在各個部門的統計口徑不一致。在系統上將得到統一,只有發貨過賬才算銷售,才影響到信貸。

4.對分公司集中的管理

分公司基本上也可以當成經銷商來管理的。經銷商和分公司各有自己的銷售網絡,有自己的專賣店。

5.協作商務

以前,許多經銷商的店面、庫存分析也就是幾張報表,有的還很原始,是手工的;送貨、發貨也沒有一個規范。該系統,首先就是要做起一套店面管理的標準,前臺用于店面管理,后臺的就把相關的業務做起來,如退貨、配貨等簡單的功能,還有庫存的管理、銷售的管理等。

有些經銷商用得比較好,可以每天把各個店的銷售數據都存進MIS里,當天進行分析,決定第二天給哪些店配哪些貨,可以做到大幅度地減少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建立電子商務系統的接口,將來我們全國各地所有零售商的資料都會定期地放到我們的ERP里來。所有的零售數據都可以通過它進入。那時,這里掌握的就不僅僅是總公司本身的人、財、物的信息,還包括零售市場的信息。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把零售系統和ERP系統整合起來,把原來分散在公司各個角落的信息用起來。

在總公司和經銷商信息互動方面,我們做到了總部會給經銷商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幫助他們做一些分析。反過來,零售環節有關的產品信息、庫存信息、客戶信息可以做為總部開發新產品、制訂市場策略的參考。

當然,最后的情況就是對方案做個小結:

篇6

一、環境成本的內容

關于環境成本的定義,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會計文件《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中指出,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罰款、罰金、賠償等將視為與環境相關的成本,不屬于這一環境成本的定義范圍,但應予以披露。這一定義以明確環保責任為中心,將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及預防開支列為成本核算對象,明確了環境成本的內容。ISAR建議環境成本披露的內容包括:(1)成本項目,企業應將確認為環境成本的項目類別加以披露。(2)會計政策,與環境成本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應予以披露。(3)其他內容,對于報表中確認的環境成本的性質應予以披露,如對環境損害的說明、要求企業對這些損害作出補救的法律和規章的說明、對據以計提準備的現有法律和技術可能發生變化的說明。

微觀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環境費用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環境資產的減少;其次,環境費用的發生是間斷性與持續性并存的。生態資源保護費用是伴隨著環保活動的進行而發生的,表現出間斷性特點。同時,自然資源的耗減與生態資源的降級是一個緩慢而持續的過程,在會計核算上具有持續性。因此,微觀企業環境成本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第一,企業進行經濟活動所消耗的環境資產價值。第二,過度消耗環境資產或環境污染引起生態系統的退化損失。第三,其他環境相關支出。就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具體要求而言,環境成本一般分為以下幾類: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生態資源降級成本;資源維護成本;環境保護成本。

二、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

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中運用較早,特別是一些國際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推動,使得環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內容等方面都趨于成熟并逐步規范化。

關于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國際標準是英國1992年頒布的“環境管理制度”,對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實施和維護提出了明確要求;1997年英國的“環境報告與財務部門:走向良好務實”,對企業的環境成本報告標準做出了指導性的規范。歐盟1993年的“環境管理與審計計劃(EMAS)”,鼓勵成員國企業設立環境目標和政策并由外部獨立機構驗證和頒證,EMAS規定披露環境成本信息是企業的義務。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系列標準目前是較為完整并獲得公認的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國際標準,它包含6個方面內容: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審計;環境標志;環境行為評價;生命周期評價;環境方面的產品標準。環境標志Ⅱ型和Ⅲ型產品要求企業根據產品生命周期清單和產品生命周期影響分析做出相關的企業產品環境成本報告。1992年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在《環境會計:當前的問題》中,提出了環境審計、可持續發展會計、環境對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等方面的意見。1993年ISAR印發《跨國公司的環境管理》研究報告,介紹了部分跨國公司在其年度報告中公布的環境資料情況。1998年ISAR《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就環境成本的定義與信息披露做出相關規定。丹麥于1995年制定了環境信息披露的法規——《綠色賬戶法案》,要求大約1000家企業年度環境成本報告;瑞典和荷蘭分別于1998年和1999年強制要求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挪威對商法進行了修改,規定企業在年報中負有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責任;德國準則協會(DIN)于1997年提出了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導思想,作為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準則;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于1992年起實施環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環境省2003年的《環境報告書指導方針》已經成為日本大公司環境成本會計和有關計算指標、環境信息的指南。

三、國際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實踐經驗,目前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在財務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提出既不違反財務會計準則又可擴大會計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為契機,會計披露逐漸進入以財務報告形式為主體的新的發展階段。財務報告披露由兩部分組成,即財務報表披露和其他財務報告披露,前者處于主導地位,后者構成必要的補充。其他財務報告包括輔助資料和財務報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業外界提供相關的但不完全滿足會計確認標準的會計信息,如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財務預測報告、簡化年度報告等。由于財務會計報表的局限性和企業經營行為的復雜性,國際會計委員會(IAC)在其國際會計準則第一號《財務報表列報》第91條第3款規定: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必須提供不在財務報表內列報,但對于公允地反映報表內容確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條規定: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披露內容包括或有、承諾和其他財務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財務方面的披露。這些規定皆為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礎。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財務會計報表附注部分是對財務報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補充,而環境成本披露對于企業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影響是隨著企業外部會計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內容也沒有固定的做法。因這種信息披露方式比較靈活,它一直被西方諸多企業運用。

(二)以環境會計報表形式披露

這種披露方式主要在歐洲和日本的一些企業使用,目前西方許多國家規定了企業必須披露的環境指標體系,并通過立法強制要求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如丹麥的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企業在上交年度財務報告時必須附有一份環境會計報告,以監督企業履行環保義務。環境會計報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業對能源、水資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況;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向大氣、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類型和數量;企業在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環保措施等。為此很多企業編制環境會計報表詳細披露企業在會計年度內的環境管理成果和現狀。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環境報告中的環境會計報表披露為例,環境成本披露項目分為6類:

1、生產環境成本。主要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成本、資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資源再循環使用成本(如污水處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資源的再處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費用、依法繳納的費用、化學物質控制管理費用等)。

2、環境管理費用。包括以預防污染為目的的所有技術措施費用、環境管理體系運行費用、從事環境管理的人工費用、ISO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貫徹和環境審計費用、各項環境培訓教育費等。

3、科技研發費用。主要指對工藝的技術改造使環境影響減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環保產品的設計費用等。

4、社會公共費用。為社會環保公共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如社會環保捐助和信息的費用等。

5、環境損害費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環境效用降低的價值損失應由本企業承擔的費用。

6、其他有關費用。主要包括超標排污繳納的排污費和其他環境稅、環境罰款支出;環保專門機構的經費;環境問題訴訟和賠償支出;臨時性或突發性環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損失。

此外,環境會計報表還應披露會計年度內環境保護項目和設備投資額以及占總投資額的比例。

(三)以環境成本報告形式披露

這種方式是企業編制單獨的環境成本報告披露本年度的環境成本信息。通常,環境成本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1、環境政策和目標。包括企業關注環保法律法規、培養員工的環保意識、建立環保導向的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思想等內容。

2、環保方法與成本。披露企業為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產品管理與設計。披露企業產品的環保設計理念和成果,包括產品設計、包裝設計、供應鏈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內容。

4、環境管理與參與。包括貫徹落實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情況;污染排放管理、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環境的法律法規約束;企業遵守環保法律的情況、相關人員參與環保的情況;企業為改善社區的環保狀況所做的貢獻、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在環境問題上的溝通情況等內容。

企業通過此種形式披露環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業的環境策略在其產品設計開發、制造管理、供應鏈管理以及環境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如戴爾電腦公司提出的3R環境成本管理戰略,即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就是依據這種方式披露企業的環境成本信息。

通過對西方會計理論和實務中對環境成本披露內容和形式的比較,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會計信息披露發展動因是會計環境變化所導致的對會計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業環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為外部會計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產生的結果。

第二,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進,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脫離原有的財務會計披露標準也是不現實的。

第三,會計披露的范圍應該避免范圍和內容的無限擴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環境成本披露方式應受到披露成本的約束和信息使用者處理會計信息的能力和時間的約束。

四、改進我國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議

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規范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會計準則及相應操作規范方面的規定,造成的后果是國內企業對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幾乎處于空白和混亂的狀態。為使我國企業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與國際接軌,筆者對我國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議。

(一)逐步完善與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有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要求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第17條和第31條指出,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接受公眾監督;《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68條提出,上市公司應關注環境保護、注重公司的環境責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3年9月頒布的《關于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公告》,明確了企業必須公開的環境信息包括企業環境保護方針、污染物排放總量、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環保守法、環境管理等,企業自愿公開的環境信息包括企業資源消耗、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度、企業環境的關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環境保護目標、當年致力于社區環境改善的主要活動、獲得的環境保護榮譽等環境信息;中國證監會1997年的“關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一號<招股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關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六號<法律意見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修訂)》的通知”中對企業經營活動是否符合環保要求、企業是否因違反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而被處罰等環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規定。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相關法規相比,我國的法規要求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時機上均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鑒于此,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完善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規的實務操作性,促進更多企業自愿披露環境成本會計信息。待時機成熟時,我國也應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對必須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企業以及披露內容做出相關規定,借以規范企業對環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與2006年財政部相繼的38個具體會計準則一樣,我國可以考慮制訂環境會計準則,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企業披露行為有法可依,并為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統一的標準。

(二)注重運用貨幣性指標披露環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企業在報表附注中僅以文字說明的形式披露環境成本與環境績效,因報告內容涉及大量的環境經濟專業術語,晦澀難懂,令一般的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很難理解。建議我國企業在披露環境成本信息時,應注重運用貨幣性指標披露環境成本信息,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環境成本的財務影響有更直觀地了解。具體披露內容包括:

1、環境成本現實發生數額。在本會計年度內,發生的環境成本的合計數及其分類,包括環境污染罰款數額、購買環保設備的金額等。

2、環境成本潛在發生額。根據專業人員的估計,企業因環境污染可能承擔的潛在損失。

3、環境成本變動情況。與上年度相比,環境成本的變化額和變化率,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環境成本的財務影響有更完整地了解。

4、環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環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減少數,該指標衡量企業每減少單位的環境污染物的成本。

5、環境行為效率。主要指環境利潤/污染排放物的減少數,該指標衡量減少環境污染排放帶來的實質性利潤。

6、經濟生態效率。主要指銷售額/環境改善影響量化數,該指標整體衡量企業經營活動和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環境改善。

篇7

摘要: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開始關注企業對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披露企業的環境成本。依據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關國際標準,弄清國外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方式與內容,同時為我國企業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與國際接軌采取相應措施。

目前,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越來越關注企業對環境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不僅評價企業的經濟績效,還評價其環境績效。隨著國際社會對企業環境績效的評價標準不斷拓展和完善,國外企業為應對激進環保組織的責難,也在不斷完善其對外披露的環境報告的內容。因環境成本是環境報告的重要內容,筆者對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進行闡述,并探討國外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方式與內容,期望對我國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標準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環境成本的內容

關于環境成本的定義,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會計文件《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中指出,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罰款、罰金、賠償等將視為與環境相關的成本,不屬于這一環境成本的定義范圍,但應予以披露。這一定義以明確環保責任為中心,將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及預防開支列為成本核算對象,明確了環境成本的內容。ISAR建議環境成本披露的內容包括:(1)成本項目,企業應將確認為環境成本的項目類別加以披露。(2)會計政策,與環境成本相關的特定會計政策應予以披露。(3)其他內容,對于報表中確認的環境成本的性質應予以披露,如對環境損害的說明、要求企業對這些損害作出補救的法律和規章的說明、對據以計提準備的現有法律和技術可能發生變化的說明。

微觀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環境費用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環境資產的減少;其次,環境費用的發生是間斷性與持續性并存的。生態資源保護費用是伴隨著環保活動的進行而發生的,表現出間斷性特點。同時,自然資源的耗減與生態資源的降級是一個緩慢而持續的過程,在會計核算上具有持續性。因此,微觀企業環境成本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第一,企業進行經濟活動所消耗的環境資產價值。第二,過度消耗環境資產或環境污染引起生態系統的退化損失。第三,其他環境相關支出。就環境成本內部化的具體要求而言,環境成本一般分為以下幾類: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生態資源降級成本;資源維護成本;環境保護成本。

二、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

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發達國家企業中運用較早,特別是一些國際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推動,使得環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內容等方面都趨于成熟并逐步規范化。

關于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國際標準是英國1992年頒布的“環境管理制度”,對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實施和維護提出了明確要求;1997年英國的“環境報告與財務部門:走向良好務實”,對企業的環境成本報告標準做出了指導性的規范。歐盟1993年的“環境管理與審計計劃(EMAS)”,鼓勵成員國企業設立環境目標和政策并由外部獨立機構驗證和頒證,EMAS規定披露環境成本信息是企業的義務。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系列標準目前是較為完整并獲得公認的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國際標準,它包含6個方面內容: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審計;環境標志;環境行為評價;生命周期評價;環境方面的產品標準。環境標志Ⅱ型和Ⅲ型產品要求企業根據產品生命周期清單和產品生命周期影響分析做出相關的企業產品環境成本報告。1992年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在《環境會計:當前的問題》中,提出了環境審計、可持續發展會計、環境對國民經濟核算的影響等方面的意見。1993年ISAR印發《跨國公司的環境管理》研究報告,介紹了部分跨國公司在其年度報告中公布的環境資料情況。1998年ISAR《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就環境成本的定義與信息披露做出相關規定。丹麥于1995年制定了環境信息披露的法規——《綠色賬戶法案》,要求大約1000家企業年度環境成本報告;瑞典和荷蘭分別于1998年和1999年強制要求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挪威對商法進行了修改,規定企業在年報中負有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責任;德國準則協會(DIN)于1997年提出了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導思想,作為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準則;英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CCA)于1992年起實施環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環境省2003年的《環境報告書指導方針》已經成為日本大公司環境成本會計和有關計算指標、環境信息的指南。

三、國際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據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實踐經驗,目前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在財務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提出既不違反財務會計準則又可擴大會計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為契機,會計披露逐漸進入以財務報告形式為主體的新的發展階段。財務報告披露由兩部分組成,即財務報表披露和其他財務報告披露,前者處于主導地位,后者構成必要的補充。其他財務報告包括輔助資料和財務報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業外界提供相關的但不完全滿足會計確認標準的會計信息,如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財務預測報告、簡化年度報告等。由于財務會計報表的局限性和企業經營行為的復雜性,國際會計委員會(IAC)在其國際會計準則第一號《財務報表列報》第91條第3款規定: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必須提供不在財務報表內列報,但對于公允地反映報表內容確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條規定:會計報表附注中的披露內容包括或有、承諾和其他財務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財務方面的披露。這些規定皆為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礎。根據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財務會計報表附注部分是對財務報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補充,而環境成本披露對于企業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影響是隨著企業外部會計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內容也沒有固定的做法。因這種信息披露方式比較靈活,它一直被西方諸多企業運用。

(二)以環境會計報表形式披露

這種披露方式主要在歐洲和日本的一些企業使用,目前西方許多國家規定了企業必須披露的環境指標體系,并通過立法強制要求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如丹麥的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企業在上交年度財務報告時必須附有一份環境會計報告,以監督企業履行環保義務。環境會計報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業對能源、水資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況;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向大氣、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類型和數量;企業在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環保措施等。為此很多企業編制環境會計報表詳細披露企業在會計年度內的環境管理成果和現狀。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環境報告中的環境會計報表披露為例,環境成本披露項目分為6類:

1、生產環境成本。主要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控制成本、資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資源再循環使用成本(如污水處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資源的再處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費用、依法繳納的費用、化學物質控制管理費用等)。

2、環境管理費用。包括以預防污染為目的的所有技術措施費用、環境管理體系運行費用、從事環境管理的人工費用、ISO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貫徹和環境審計費用、各項環境培訓教育費等。

3、科技研發費用。主要指對工藝的技術改造使環境影響減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環保產品的設計費用等。

4、社會公共費用。為社會環保公共活動所發生的支出,如社會環保捐助和信息的費用等。

5、環境損害費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環境效用降低的價值損失應由本企業承擔的費用。

6、其他有關費用。主要包括超標排污繳納的排污費和其他環境稅、環境罰款支出;環保專門機構的經費;環境問題訴訟和賠償支出;臨時性或突發性環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損失。

此外,環境會計報表還應披露會計年度內環境保護項目和設備投資額以及占總投資額的比例。

(三)以環境成本報告形式披露

bsp;這種方式是企業編制單獨的環境成本報告披露本年度的環境成本信息。通常,環境成本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1、環境政策和目標。包括企業關注環保法律法規、培養員工的環保意識、建立環保導向的產品設計和流程設計思想等內容。

2、環保方法與成本。披露企業為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產品管理與設計。披露企業產品的環保設計理念和成果,包括產品設計、包裝設計、供應鏈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內容。

4、環境管理與參與。包括貫徹落實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情況;污染排放管理、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環境的法律法規約束;企業遵守環保法律的情況、相關人員參與環保的情況;企業為改善社區的環保狀況所做的貢獻、企業與其利益相關者在環境問題上的溝通情況等內容。

企業通過此種形式披露環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業的環境策略在其產品設計開發、制造管理、供應鏈管理以及環境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如戴爾電腦公司提出的3R環境成本管理戰略,即Reduce(減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就是依據這種方式披露企業的環境成本信息。

通過對西方會計理論和實務中對環境成本披露內容和形式的比較,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會計信息披露發展動因是會計環境變化所導致的對會計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業環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為外部會計環境和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產生的結果。

第二,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進,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脫離原有的財務會計披露標準也是不現實的。

第三,會計披露的范圍應該避免范圍和內容的無限擴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環境成本披露方式應受到披露成本的約束和信息使用者處理會計信息的能力和時間的約束。

四、改進我國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議

我國目前還沒有明確規范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會計準則及相應操作規范方面的規定,造成的后果是國內企業對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幾乎處于空白和混亂的狀態。為使我國企業環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與國際接軌,筆者對我國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議。

(一)逐步完善與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有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要求企業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第17條和第31條指出,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接受公眾監督;《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第68條提出,上市公司應關注環境保護、注重公司的環境責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3年9月頒布的《關于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公告》,明確了企業必須公開的環境信息包括企業環境保護方針、污染物排放總量、企業環境污染治理、環保守法、環境管理等,企業自愿公開的環境信息包括企業資源消耗、企業污染物排放強度、企業環境的關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環境保護目標、當年致力于社區環境改善的主要活動、獲得的環境保護榮譽等環境信息;中國證監會1997年的“關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一號<招股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關于《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則第六號<法律意見說明書的內容與格式>(修訂)》的通知”中對企業經營活動是否符合環保要求、企業是否因違反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而被處罰等環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規定。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相關法規相比,我國的法規要求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時機上均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鑒于此,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完善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規的實務操作性,促進更多企業自愿披露環境成本會計信息。待時機成熟時,我國也應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對必須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企業以及披露內容做出相關規定,借以規范企業對環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與2006年財政部相繼的38個具體會計準則一樣,我國可以考慮制訂環境會計準則,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企業披露行為有法可依,并為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統一的標準。

(二)注重運用貨幣性指標披露環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企業在報表附注中僅以文字說明的形式披露環境成本與環境績效,因報告內容涉及大量的環境經濟專業術語,晦澀難懂,令一般的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很難理解。建議我國企業在披露環境成本信息時,應注重運用貨幣性指標披露環境成本信息,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環境成本的財務影響有更直觀地了解。具體披露內容包括:

1、環境成本現實發生數額。在本會計年度內,發生的環境成本的合計數及其分類,包括環境污染罰款數額、購買環保設備的金額等。

2、環境成本潛在發生額。根據專業人員的估計,企業因環境污染可能承擔的潛在損失。

3、環境成本變動情況。與上年度相比,環境成本的變化額和變化率,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環境成本的財務影響有更完整地了解。

4、環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環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減少數,該指標衡量企業每減少單位的環境污染物的成本。

5、環境行為效率。主要指環境利潤/污染排放物的減少數,該指標衡量減少環境污染排放帶來的實質性利潤。

6、經濟生態效率。主要指銷售額/環境改善影響量化數,該指標整體衡量企業經營活動和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環境改善。

(三)單獨編制環境報告披露環境成本信息

篇8

一、問題:企業檔案工作面臨的挑戰

當前,我國企業檔案工作面臨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穴一)檔案觀念依然落后,檔案價值未被充分認識

現在,仍有大部分企業員工,甚至不少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檔案意識薄弱,檔案觀念落后。他們對檔案的認識仍停留在“檔案就是歷史記錄”,“檔案就是保密材料”,“檔案只要被保管好、不丟失就行了”,“檔案就是寫在紙上的書面材料”的層面上,而沒有充分意識到作為企業重要的信息資源、知識資源,除了記錄歷史、收藏秘密外,檔案還具有服務于企業現實的重要價值。除了紙質檔案之外,電子檔案是企業檔案的新成員,數字化平臺是企業檔案信息管理和服務的新舞臺。

(二)企業實施組織結構扁平化,檔案機構何去何從

當前,許多企業實行組織結構扁平化,精簡機構,削減管理層次,從而提高企業運轉效率。企業推行組織結構扁平化后,企業檔案機構如果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沒有獨特的價值,就會成為被精簡的對象。甚至一些企業干脆撤銷了專門的檔案機構。檔案機構在企業組織體系中的地位下降,制約了企業檔案工作的發展,也影響了檔案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在新形勢下,如何明確檔案機構在企業中的定位和角色,成為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加快,“實體檔案保管”模式難以為繼

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都認識到了信息化的意義和價值,并且不斷通過建立辦公自動化(OA)、管理信息系統(MIS)、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計劃(ERP)等應用系統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企業在各項活動過程越來越多地形成數字化的信息,傳統的企業檔案“實體保管模式”難以為繼。而在很多企業中,由于沒有實施管理或管理不當,導致電子文件、檔案處于“游離”狀況,企業“記憶”面臨丟失的危險。

(四)企業檔案信息資源分散,無法提供系統服務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或企業合并,涌現了許多大型公司或集團公司。這些公司或集團公司的下屬機構或分公司,出于方便自己利用的目的不愿向公司或集團公司檔案機構移交檔案。特別是一些企業的分公司,由于產權關系不明,或者由于駐地分工不愿向總部檔案機構移交檔案。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一直在倡導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但至今仍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即便一些企業將圖書情報機構和檔案機構合并,成立信息中心,但也只是停留在機構合并的層次上,并沒有真正地將圖書、情報、檔案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供系統的、綜合的、集成的信息服務。

二、思路:以知識管理思想指導企業檔案工作改革

對于傳統的企業檔案工作進行細枝末節的改進,已經于事無補,只有對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任何改革實踐都需要一種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在知識經濟時代,指導企業檔案工作改革的理論應該是知識管理思想。

知識管理是指為了提高企業競爭力而對企業內外各種信息、知識進行有效的識別、全面的收集、科學的加工和充分的運用;并且通過促進知識共享,鼓勵知識創新,實現知識增值。它是利用企業的集體智慧來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管理的內容和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知識資源管理、知識技術管理、知識員工管理等方面。知識資源管理側重于企業知識的識別、收集、加工、存儲、傳遞、檢索和提供利用,為整個知識管理提供資源平臺。知識技術管理側重于現代信息技術,如數據倉庫技術、知識挖掘技術等的應用,為整個知識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知識員工管理,側重于激發知識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向企業貢獻個人的隱性知識,提高他們的知識創新能力,為整個知識管理提供人員保障。其中知識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基礎工作。知識管理一般從知識資源管理起步。

⒈ 企業檔案是企業重要的知識資源,檔案管理是知識資源管理重要的內容

根據1996年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穴OECD?雪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知識包括四大類:“知道是什么”的事實知識(know-what);“知道為什么”的原理知識(know-why);“知道怎樣做”的技能知識(know-how);“知道是誰”的人際知識(know-who)。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將知識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顯性知識是指“知道是什么”和“知道為什么”的知識,也即是記錄于在一定物質載體上的知識。隱性知識是指“知道怎樣做”和“知道是誰”的知識,是存儲于人們大腦的經歷、經驗、技巧、訣竅、靈感等尚未公開的秘密知識,或者是只可意會難于表達的知識。例如,我國一些企業進口零部件,并利用外國企業同樣的儀器設備和操作方法來組裝產品,產品質量卻明顯不如外國企業的原裝產品,這就說明我國企業工人沒有掌握外國企業工人的隱性知識(操作技巧、訣竅等)。

企業的文件、檔案作為企業活動的記錄,凝結了企業員工在從事各項活動過程中獲得的認識、體會、經驗和教訓,是企業最主要的顯性知識。正如IBM Lotus公司在其企業知識管理軟件產品白皮書中所說的:“文檔是知識的容器,是已經物化的顯性知識,其中蘊涵了大量本企業的知識財產。適時地、不受地域和組織形式的限制獲得基于文檔內容的知識,正是知識管理的一個主要目標。” 美國Delphi咨詢集團的一項調查表明,在組織所獲取的知識中,大約46%是以文本和電子文檔的形式存在的。

企業的顯性知識實際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企業內部產生的文件、檔案,二是從企業外部收集而來的圖書、情報。圖書、情報是公開的,可以為所有企業利用,而文件、檔案是本企業自身產生的,是企業所特有的,其他企業無法獲取。因而文件、檔案構成企業具有競爭價值的核心顯性知識。企業的隱性知識存在于員工個人的大腦之中,只有固化為文件、檔案形式的顯性知識,才能被有效地管理。可見,某種意義上,企業檔案是企業最重要的知識資源。

既然企業文件、檔案是企業最重要的知識資源,那么,企業檔案管理實質上是一種重要的企業知識資源管理活動,企業檔案管理應該成為整個企業知識資源管理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⒉ 檔案管理應以知識資源管理為發展方向,知識資源管理應以檔案管理為核心內容

一方面,檔案管理是知識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使得檔案管理以知識資源管理為發展方向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知識管理是21世紀的企業管理模式,作為企業重要管理工作之一的檔案管理,以知識資源管理為發展方向是其必然的選擇。

知識資源管理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從易到難、有步驟地開展。當前,許多企業的檔案管理已經具有良好基礎,特別是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檔案數字化建設。因此,知識資源管理可以從檔案管理入手來逐步開展。企業檔案是企業最重要的知識資源,檔案管理是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知識資源管理也應以檔案管理為核心內容。

綜上所述,企業檔案工作改革的方向就是實行知識資源管理。

三、對策:構建知識資源管理平臺

實行知識資源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是構建一個“知識資源管理平臺”。

(一)知識資源管理平臺的功能

“知識資源管理平臺”是企業知識資源管理的基礎平臺。它是企業整個信息流、知識流的載體和媒介,是企業知識資源的收集裝置、加工儀器、存儲場所、傳遞通道、服務系統。借助于這個平臺,使企業任何部門和員工,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通過最簡便的方式,最迅速地利用到所需要的信息、知識,充分實現企業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經營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二)知識資源管理平臺的結構

“知識資源管理平臺”由“知識資源庫”、“知識資源整合系統”、“知識資源服務系統”三個部分組成:

⒈知識資源庫。“知識資源庫”是集中存儲企業各種信息、知識的數據庫。數據來源于三個方面:

―――企業內部的顯性知識,主要是企業各部門形成的各種文件、檔案;

―――企業外部的顯性知識,主要是企業各部門購買、收集而來的各種圖書、情報、資料;

―――企業內部的隱性知識,主要是企業員工個人的工作經驗、技巧、訣竅等,以及企業的精神文化,這些隱性知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制度和技術,固化為文件、檔案形式的顯性知識,才能進入“知識資源庫”,被有效管理。

⒉知識資源整合系統。“知識資源整合系統”的功能是:

―――及時、全面收集企業內外的各種信息、知識;

―――對其進行科學加工處理,轉化為統一格式的數據,使之有序化、系統化;

―――將加工整理后的企業知識資源存入知識資源庫。

⒊知識資源服務系統。“知識資源服務系統”的功能是:為企業各部門利用“知識資源庫”中各種的信息、知識,提供一個便捷的數據出口、檢索途徑和服務窗口,同時也接受知識資源服務的反饋信息。

(三)管理機構

⒈機構設置。“知識資源管理平臺”的建設、運行與維護,需要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根據企業類型、規模、內部管理體制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機構設置:一是企業檔案館(室);二是企業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機構,如檔案信息中心、情報信息中心或信息中心等;三是設置新的管理機構,這個機構可取名為“知識資源管理中心”。該機構可以在企業原有的檔案機構基礎上改建而成。在建設之初,根據企業原檔案機構在企業組織體系的位置,“知識資源管理中心”既可成為企業下設的單獨的二級機構,以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也可以掛靠總經理辦公室下,以充分利用辦公室作為一個綜合性、協調性部門的優勢。在知識資源管理實施一段時間之后,“知識資源管理中心”以獨立為二級機構為宜。

⒉ 基本職能。該管理機構的基本職能是:

―――知識資源整體規劃,即根據企業對信息、知識的利用需求,對企業知識資源管理進行整體規劃;

―――知識資源建設,即全面收集企業內外的各種信息、知識,對其進行加工、組織、整合,以規范的形式存入企業知識資源庫。

―――知識服務,即基于知識資源庫,通過知識資源服務系統,提供增值信息、知識服務。

(四)構建知識資源管理平臺的條件

更新觀念。構建知識資源管理平臺,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知識管理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一種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來說是全新的。因此,要成功地構建企業知識資源管理平臺,就必須更新現有的企業管理理念,應使企業管理層到一般員工都要樹立知識管理、知識資源管理理念。

篇9

引言

企業發展與會計、財務管理密不可分,在會計環境不斷變化的今天,更多的會計工作模式被提出,這樣的趨勢下,ERP在會計、財務領域的應用也逐漸興起,并被廣泛關注。為了能夠順應時展的趨勢,相對應的ERP會計財務管理教學模式也需要創新和改革,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一、ERP的發展歷程概述

ERP實際就是企業內部各種資源的整合經營體系,是從整體的視角,對各種業務數據進行統一處理的一種工作方式。并且它要求這些數據都是在線處理,這樣能夠保障數據的時效性與可靠性。另外從技術的層面來看,這種工作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企業內部各種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各個方面都統籌與規劃,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環節,使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都得到了提升,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為企業累積更多的競爭實力。從管理層面來看,ERP是一個完善的整體,其中包括分銷、制造、會計以及質量控制、人力資源、運輸等各個部門。如果從電子商務角度來看,它則是基礎工程,如果沒有ERP,那么整個供應鏈管理則會失去支撐,電子商務產品的品質也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所以說,ERP是目前我國最為主要的管理手段,也是現代管理發展的主流趨勢。

1.首先,ERP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上個世紀中葉,是由“訂貨點法”轉為MRP。“訂貨點法”是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被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并且主要是針對庫存控制問題才得以提出的,在這個階段并沒有出現計算機系統,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它基本只是針對庫存的訂貨,點貨封面進行服務,制定一些簡單的計劃。而到了上個世紀的中后葉,計算機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計算機系統也得以出現。這樣一來很多工作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并且也使得大量數據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搜集和整理。這為MRP管理的推行奠定了基礎。而所謂的MRP管理是依據物料的實際需求,制定相對應的計劃。這個管理模式的出現與發展,極大的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突破了以往產品的組織生產方式,將重點放在了零部件生產以及顧客訂貨產品的分離方面,并依據零部件生產實現了前期組織生產,有效的保障了庫存數量,實現了連續供貨。

2.然后,ERP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實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到七十年代,這個時期國內外的市場競爭開始了新一輪的競爭,并且對于我國內部市場的壓力不斷增大,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普及與發展,幫助大部分的企業在探索生產規律的實踐中開發出了完善的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也可以說是MRP向MRPH的轉變,管理人員在這樣的轉變中對生產管理認識也會更加深入,并且在客觀上能夠更好的把握各部分管理之間的聯系,因為有了計算機技術作為基礎,因此ERP管理更加規范化,細致化。這個階段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技術就是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該系統的應用有效的降低的成本投入,并優化了資金結構。

3.最后,ERP的最后一個發展階段就是上個世紀的中后葉,也就是八十年代左右,這個時候我國進入了工業發展的快速階段,并為ERP的飛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直到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美國的企業提出了,提出了企業資源計劃(ERP)的概念。ERP除了具有MRPH系統的功能外,還有其獨特的內涵。一方面,它增加了分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輸管理、倉庫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決策支持等功能。另一方面,從應用的意義上,它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全球化和生產信息化大趨勢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影響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在會計、財務管理教學中應用ERP

基于以上對于ERP的闡述,我們能夠對其內涵以及意義有了基本了解,那么將其引入會計與財務管理教學中,目的就是為了我國財務、會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并助力于企業單位的發展,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從整體來看,會計與財務管理教學中引入ERP具有包括兩個方面的特點:分別為宏觀層面以及圍觀層面。前者重點在于ERP架構的擴張,而后者則是致力于各板塊的不斷細化。這兩個方面相互作用和補充,極大的推動了我國會計財務教學的發展。具體分析如下:

1.宏觀層面

會計財務作業方式多年來都是體現在事后收集以及各種數據上面,而在管理控制以及決策方面的功能則相對薄弱,這樣的方式時效性比較差,同時針對性也不夠強,因此必然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于財務、會計工作的要求。在企業出現危機的時候,這些危機也總是首先體現在財務方面,包括現金的短缺以及經營資本的匱乏等等。在尚未引入ERP之前的會計財務管理中,電腦的普及使得會計工作在數據信息的處理上基本都是通過電腦來完成,這已經是會計工作的一大進步,而在社會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會計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創新,尤其是在業務流程以及其他系統集成方面,傳統的技術功能無法滿足當今社會的要求,會計與財務管理教學因此引入了ERP理念,基于ERP理念的財務會計管理教學,實現了教學范圍了拓展,包括客戶、供應商以及分銷商、網絡等各個部分,都有效的展現給了學生,并且也幫助學生更好的看清了會計職業的整體趨勢與局面。

2.微觀層面

即ERP物理模塊走向細分化。現階段在會計領域,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會計課程教學中應用ERP系統。會計核算主要職能就是針對企業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據進行記錄、整理、計算以及反映、分析等等,并為企業下一步的經濟活動提供依據。具體來說,會計核算包括了總賬、應收賬、應付賬、現金、固定資產、多幣制等多個部分。如果從物理層面來看,會計課程教學必須要中引入ERP的總賬模塊、營收賬模塊以及應付帳模塊等。以其中的現金管理模塊為例,它顯然是針對企業內部現金的使用進行控制核算,企業現金的形式有紙幣,硬幣,指標以及匯票與銀行存款等,這個模塊針對這些內容都必須要全面管理。通常利用ERP軟件,都是對相關票據進行維護與打印等等,同時在付款查詢以及銀行查詢等方面也都具備非常完善的功能。此外,它還和應收賬、應付賬、總賬等模塊集成,自動產生憑證,過入總賬。

(2)財務管理教學中應用ERP系統。財務管理功能都是基于會計數據基礎之上的,很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進而對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和控制。因此財務管理的重點在于計劃、控制以及分析預測等,其所強調的內容是對事件的控制與反饋。而在引入了ERP系統之后,財務管理模塊則完成了從事后財務信息反映到財務管理信息處理的過程中,實現的管理上層次化與一體化。這種轉變實際上就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一次飛躍,極大的提升了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水平。另外,引入ERP的財務管理教學理論,是促進我國企業全球化經營的重要方面,從世界范圍來看,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需要一個統一的平臺,ERP恰恰就是這個平臺,它能夠各國企業提供各種財務法規信息。比如:多種貨幣的會計處理能力以及貨幣之間的轉化,也可以進行多個國家的財務報表合并。這些功能極大的促進了基于Web的財務管理系統發展,為我國企業構建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應用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總結來說,如果沒有引入ERP,我國會計專業教學在當今社會環境中想要實現現代化,想要跟得上時展的腳步是非常困難的。

(3)在成本管理中教學中應用ERP系統。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做好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管理需要詳細,周密的規劃做支持。在ERP系統中,所有的成本管理應用程序都在相同的數據源中,并且所使用的也是同一個標準的報告系統,同時用戶界面也同一結構中,非常容易操作,這樣的方式實現了成本收入的全程監控。如果從更好層次來說,ERP管理的內容包括成本中心會計,項目會計以及活力能力分析等方面。如果將其中訂單和項目會計的教學為例,教師應該首先認識到其特點,它是一個完整的網絡管理體系,并且在相關的訂單成本計算上有著非常嚴格的規范與流程,系統首先會對各種成本數據進行搜集,分析,進而制定更加完整的管理策略,經營策略等等。在開展成本管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其內涵,并明確其特點,這樣在為了的工作中才可以更好的運用,下面針對其幾方面性質進行分析研究:

其一,即時性。在ERP的工作模式下,資料做聯動的載體會隨時更新,因此每一位員工也能夠通過這個平臺隨時掌握最新的咨詢,傳統的工作中幾乎所有工作都是依賴人工完成的。通常情況下一個向企業發展到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為關鍵點一項就是企業對于自身內部各種信息的掌握,以及對于外部市場形勢的隨之掌控和了解。在當今市場經濟發展迅速,企業之間競爭越發激烈的形勢下,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夠獲得長久發展,所以說,企業引入ERP模式,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現代化的發展建設需求,實現了信息的即時性,能夠幫助企業隨時掌握各種市場動態,并隨時制定管理策略。

其二,集成性。引入了ERP之后,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會被高度集中起來,并作為企業未來發展決策的重要依據。在沒有應用ERP之前,知識庫的信息咨詢處于較為滯后的狀態,信息大部分是局部的,片面的,并且在信息真實性方面得不到保障。而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信息集成體制的不完善以及會計專業各部分課程之間聯系的缺乏,都是導致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另外,過去實際訓練組織的增減都會影響企業環境,并且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去修正與串聯,這樣就會無形中極大企業人員工作的負荷,而在引入了ERP之后,一旦遭遇這些變化,企業就可以更加輕松的應對,并制定更加完善的計劃,更好的促進企業會計,財務工作的開展。

其三,遠見性。ERP系統的會計子系統與ERP系統的其他子系統融合在一起,會計子系統又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于一體。這種系統整合,及其系統的信息供給,有利于培養學生做財務方面的前瞻性分析與預測。

三、ERP導入對會計職業角色的影響

同歸以上對ERP特點的分析,我們了解到傳統會計功能被取代是時展的一種必然,引入ERP,對會計人員角色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比如企業在導入了ERP系統之后,更多的資料會產生,那么這些資料需要一定的工作人員來處理,會計信息在交易之后自動入賬,并進行分類,制作財務報表,這些都是自動化完成的,并且能夠直接從系統中即時存取的。那么這樣一來,過去的會計人員所進行的基礎工作就會被取代,并且工作質量也會獲得大幅度提升,這樣來看,ERP的引入之于會計人員來說是一大沖擊,而從長遠目光來看,它的引入能夠有效推動會計整個行業的發展,并促進了會計工作重心的轉移,也就是從過去對數字的計算向著信息的加工、深加工轉化。對于這個新型的工作模式,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并積極推行,同時會計人員所提供的企業咨詢、分析的價值也更加受到關注。會計人員在組織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功能也更加重要。這也是說會計專業教育應該與時代的發展規律相適應,因此教育創新在這個方面引入這個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唯一出路。如果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看,在引入了ERP之后,企業并非是安裝了一個軟硬件這么簡單,其所收獲的是整個ERP系統所帶來的收益,而這些收益的價值是不斷增加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人員信息加工的層次性,因此需要在學生掌握加工層次方面進行重點培養。

篇10

企業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直接指導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現代企業管理學習心得體會,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2020現代企業管理學習心得體會一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公司改革發展做貢獻

—今年是公司實施“十一五”發展規劃的第一年,如何起好步,開好局,關鍵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事實證明,歷史的每一個偉大進程,企業的每一次快速發展,都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的結果。然而,解放思想并不是空洞無物的,要體現在思想、行動等方面。重要的是從發展的角度,準確把握解放思想的實質。

解放思想關鍵在于破舊立新、更新觀念。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公司經濟的較快發展,我們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會越來越多。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維定勢、原有的思想觀念,就必然適應不了形勢發展的需要。結合公司目前的實際和今后的發展,我感到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舊觀念,樹立新觀念。

一是各級領導要破除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在市場競爭的潮流中用世界的眼光、發展的眼光謀劃未來,用市場經濟的辦法管理經濟,用開拓創新的思路推動發展;

二是盡快克服習慣用企業法和全民所有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來管理企業,來處理問題。要學習公司法,用現代企業制度,用資產的所有者、股東的身份來對待企業的發展和個人的發展,來思考和處理問題;

三是要克服小成則滿、小富則安、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小生產意識,眼光和思路要跳出馬鞍山、跳出中國看十七冶,居安思危,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

四是要摒棄怕擔風險、怕負責任,求穩怕亂的處世哲學,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看準了的事就大膽地去試,大膽地去創;五是要克服畏難消極,遇到困難、遇到矛盾繞著走的情緒,知難而進,在困難和矛盾面前,不回避、不氣餒,敢于承擔責任,實實在在地解決發展中的難題;六是要力戒工作懈怠、不動腦筋,無所事事、無所作為、得過且過的不良習氣,做到把工作當事業去做,敬業勤業,多動腦筋、勤于思考,創造性地做好工作。

解放思想貴在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公司要健康持續較快地發展,要使基業常青,必須要有新思路,新舉措。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首先是發展思路要創新。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在創新發展思路上,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學合理地配置資源,以變應變,走質量效益型的發展之路;其次是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要創新。一個企業的體制和機制,激勵和約束著各種生產要素,決定了企業的活力。我們要依據《公司法》,實現股權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的體制和機制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三是市場要創新。市場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之源。我們要以“立足國內,面向國際”、“立足鋼鐵,走出鋼鐵”的市場戰略,堅持“走出去”的方針,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開拓非鋼市場,做強做大主業;

第四是管理要創新。我們要按照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管理密集、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的要求,改造人員的結構,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進行管理流程的再造,充分挖掘廣大員工的潛力,提高管理效率;第五是科技要創新。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勇于擔負技術創新主體的重任,把科學技術真正置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真抓實干,急起直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加快科技發展,提高生產率和企業效益。

解放思想的根本,在于謀取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檢驗我們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觀念是否真正轉變的試金石。跨入“十一五”,公司又迎來了發展的機遇。年初“兩會”和“十一五”發展規劃已確立了今年與后幾年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的任務,發展的主旋律已經奏響,現在關鍵是看我們的行動,看我們能否真正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速度,提高發展的質量。要實現公司發展的宏偉藍圖,干好今年是關鍵。今年公司的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要完成公司制的改制,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公司的管理體制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改制是一次各種利益的大調整,是對公司及廣大員工的一次考驗,其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我們要在學習《公司法》和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的基礎上,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堅定改制的信心和決心。要堅定不移地按照公司的部署,加強領導,統籌安排,調動廣大員工參與改制,支持改制的積極性,扎實穩妥地推進公司改制的發展。今年公司發展的任務也是十分繁重的。市場開拓要完成30億元,產值要完成28億元,力爭達到30億元,實現利潤4000多萬元,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要超歷史最好水平。面對公司的發展重任,關鍵是要真抓實干。要抓市場,在非鋼和國外市場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抓項目管理,把有效的.資源配置在項目上;要抓住機遇,創造條件,掀起大干的,滿足公司較快發展的需要;要抓經營,各方面都要挖掘潛力,降低成本,追求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企業發展、匹夫有責。這個責,是責任、是使命。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尤其是一名中層管理者,其責任應更重大,其使命感應更強。自己要進一步樹立改革和發展的意識,積極投身到公司的改革中,正確處理好改制與個人的利益關系,服從改革大局,做改革的促進者。要多干實事,少說空話,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為公司的健康持續較快發展做出貢獻。

2020現代企業管理學習心得體會二

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種境界,后人歸之為:“知、行、得”,用它來描述項目管理應是,在管理中突出項目管理的重要性,在學習中獲取智慧,在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客觀的規律,明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

做事多靠能,做人多靠德。而做事容易做人難,職位越高,做人越比做事重要,因為他大多是通過做人來做事的。因此一個管理者,特別是一個領導者,“德”比“能”更重要。以專業技能和人格魅力來領導,重視思想工作和人文關懷,這樣才能服眾,下屬才能心甘情愿、自覺主動地做事。以此認識,我們清楚在項目中要相信團隊合作才可能把項目做到最好。

從整個項目的過程來看,團隊合作中需要溝通、分工、協作和監督。

溝通的目的就是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因為每個人考慮問題的時候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偏差,我們只有通過很好的溝通來綜合所有人的好的想法,才能減少走彎路,才能讓事情進行的更順利。而分工則是使各組按照每人的工作量來評估績效,均勻地分配任務得以實現的關鍵。

在項目組中各成員都明確了任務后,需要大家單獨工作同時去配合其他人。組員相互之間互相協作,不僅可以提高各個任務進行的速度,也利于對項目中別的模塊的了解。這樣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也能通過討論和幫助,減少錯誤的可能性。項目管理的人員,處理和調配資源的能力是必須擁有的,如何通過溝通與協調為項目組贏得組織的支持和理解,有時關系著項目的成敗。不同的項目接踵而至,孰重孰輕,孰急孰緩,風險如何,所需多少,項目管理者必須心中有數,手中有賬,只有對項目的基本情況了熟于心,管理者才能妥善處理過程中的問題,做出適宜的決策,使項目繼續實施下去。

項目經理的監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團隊中,難免有人會偷懶或拖延,或者完成任務的質量不理想,項目經理就要對這些人進行督促和提出合理的建議。通過監督了解項目的進展、質量、問題等并及時的調整資源利用情況,以保證項目的成功。管理是一門平衡的藝術,它考驗的是管理者綜合的素質和能力,看他是否可以在困境中處變不驚,靈活應對,能否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制定策略和計劃,又是否意志堅定,使計劃得到真正的貫徹實施,而不因他人詬病,半途而廢。項目經理的工作涉及范圍廣,不可能事必躬親,因此懂得借勢和用人的領導才能更出色的完成工作。要學會創造一種氛圍為項目推進減少阻礙,爭取他人的認可和支持,用人用在關鍵處,取他人之長,彌補自己知識或精力上的不足,以便抽出時間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團隊的合作雖有助于項目的成功,但項目的真正實施必須依靠詳細制定的計劃,和嚴格的執行。

定義項目活動、任務、活動排序、每項活動的合理工期估算、制定項目完整的進度計劃、資源共享分配、監控項目進度,計劃對項目的成功是格外重要的,只有進行詳細的計劃,才能做到合理地安排項目時間,保證按時完成項目、合理分配資源、發揮最佳工作效率,組員才會有緊迫感,主動要求自己抓緊時間完成當天的任務。同樣的道理,擁有詳細而完整的計劃,才能確保項目成本不超過已批準的預算,甚至有所節約。如此來看,計劃對于項目的意義在于一方面有助于保證項目的實施進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把握工作的優先級,另一方面實現高效而節約的完成項目。

綜上所述,項目的成功由各方面因素影響,我們在項目管理學習和應用中,應努力做到:

1、項目管理過程中靈活應對變化

2、計劃不要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3、與時俱進,改善項目管理過程,不斷提高項目管理實踐

4、保持團隊工作的緊迫感

5、團隊經常進行開放式的溝通,妥善協調和處理項目交付物和項目活動內容

6、注重風險預測、評估和管理

7、把握好時間,預算和質量3要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企業的項目管理成功率之間存在著區別,原因之一就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結構的差異。

一家企業的企業文化對其項目成功率具有巨大的影響。企業文化在員工實施項目,選用方法時起到了定位作用。很多企業都擁有很好的項目管理方法,員工在進行項目時通常都會遵循這些方法。如果企業能夠遵循一種好的、可以不斷升級的項目管理方法,使整個項目小組都了解如何制定和執行工作計劃,并且能夠利用標準化的方法來有效地對風險、變化范圍和各項問題進行控制,那么企業在項目管理方面不斷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些。因此,除去項目管理本身應注意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公司背景文化對項目管理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

2020現代企業管理學習心得體會三

最近,總公司印發了《安徽省金安實業總公司管理制度匯編》,人手一本,開展了全員學習管理制度的活動。通過學習,我認為管理制度對塑造我公司形象,提高全公司人員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現談一點我的學習心得體會。

1、管理制度是保障我公司正常健康運轉的根本。

一個單位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規范,就必須有一個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體系,因此總公司領導、總公司黨委以各種方式征求職工群眾的意見,經總公司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議、一屆一次職代會、工會委員會及有關會議研究討論審議通過,精心整理并印發了管理制度匯編,該管理制度匯編的制訂并公布,開展學習討論,我認為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它將進一步規范全公司人員的行為規范,提高全公司人員的整體素質。

2、我公司管理制度制訂是全面科學的。

我公司管理制度內容全面,涵蓋了全公司日常工作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總公司行政管理制度、總公司員工獎懲實施辦法尤為細致全面,滲透到職工工作的各個層面,加強了公司內部各單位間的溝通交流,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體現了總公司尊崇團結拼搏、務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倡導守法廉潔、誠信敬業的職業道德。

3、下一步做法和打算。

一是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管理制度,充分理解掌握管理制度的內涵;二是要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針對管理制度逐條對照,找出自己在平時工作中的不足;三是要認真貫徹執行,要把管理制度落實在行動上,認真對照管理制度,做好日常的每一項工作,從而通過管理制度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質。

2020現代企業管理學習心得體會四

近日,我通過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學習,感觸頗深,以下是我對現代企業管理學習的心得體會。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西方現代管理出現向傳統管理挑戰的傾向,強調管理的軟化,重視管理的藝術。企業管理不僅需要“理性”,需要“條條框框”,需要“硬”因素;同樣也需要“非理性”,需要“軟”因素。管理一詞有管轄、控制、處理的意思。所謂管理,就是管理者為了達到一定目標而對系統進行控制的活動。也就是通過計劃、組織、調節、監督等一系列控制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藝術”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一詞,常常給人一種美的感覺。正像文學家、藝術家的作品有很高的藝術性一樣,管理工作、領導工作也有它的管理藝術、領導藝術。所謂管理藝術是管理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才能和技能。它是指管理活動中的創造性的管理技能、管理技巧;是指管理者的靈活策略、獨特方式、恰當手段、巧妙的方法。是屬于方法論范疇,巧妙地運用管理方法就是管理藝術。管理藝術是非常微妙的東西,是管理者智慧、才能、經驗和膽略的綜合體現,是管理者運用知識、經驗和智慧去做好管理工作的一種能力,它表現管理者處理和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和水平。

管理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反映這門工作的學科知識,既有管理科學,又有管理藝術。在這里我只想淺談一下管理藝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現代化的大生產,管理工作千頭萬緒,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須提高管理藝術水平。提高管理藝術水平,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管理者實現管理職責的重要保證,是管理者的要訣。因此,學習、研究管理藝術是很有意義的。大凡成功的企業均有其內在功力和外部的機緣。只有善于把別人付出的慘痛代價化為自己寶貴的精神財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因此,對成功與失敗企業的理性思考和比較分析可為企業管理提供有效的借鑒。一個企業要想成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企業戰略長遠性和適時性的統一。

企業戰略是指企業為實現自己的總任務和目標所制定的全局性規劃,顯然具有長遠性特點,同時,企業戰略是使企業的資源和實力同不斷變化的環境之間保持和加強適應性的過程。因此,又具有適時性和應變性的特點。

2、企業規模要與企業自身的資源相匹配。

企業在規模擴張中,要避免不切實際的多元化經營。大眾出租車20_年時間里凈資產從0增長到10.5億元,走的是一條規模擴張的路,但他們始終堅持“不強不做、不熟不做、不優不做”的原則,以此確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范圍。而風云一時的巨人集團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非關聯性多元化的規模失控,還有前幾年曾鋪天蓋地的“延生護寶液”,如今也沉寂下來,其原因也是貪大求多,由急速擴充為惡性膨脹,導致無法收拾。3、強有力且團結的領導班子。凡是成功的企業,它的頂層必定有一個業績優秀的領導班子,這些人相互信任,真誠地懷著共同的理想,同時具有其領域需要的才干。

4、品牌戰略是企業成功的重要手段。

現代企業競爭,不僅是產品質量、款式的競爭,更是無形資產的競爭。

5、人才和員工的參與是企業成功的重要砝碼。

韋爾奇領導下的通用電器是以重視人才而著稱的,在人才培養和使用方面形成了獨到的經驗。該公司內部有一個經營開發研究所,也是一所培養商業人才的學校,每年的預算高達10億美元,每年培養的高級管理人員多達1萬,作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韋爾奇,每月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到該所講課一次,韋爾奇把痛恨官僚主義作為人才各種素質之首,這對習慣論資排輩的中國管理者而言堪稱振聾發聵,因為論資排輩的結果,往往伴生官僚主義。

6、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

在創新管理方面,海爾集團是中國企業中最成功的一個。

1984年以來,海爾做到平均一天有一個新產品,一天有兩項專利,產品已累計擁有42個門類8600個品種。5年前,海爾與日本GK設計公司合作成立青島海高設計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在世界各地有6個設計分公司和10個信息站,產品設計從最初的單一的冰箱產品發展到所有家電領域,使海爾的海外市場產品實現了本土化設計,即按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消費需求進行開發設計。

2020現代企業管理學習心得體會五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努力提高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通過本課程學習,應該掌握現代企業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熟悉企業管理的主要職能和一般過程,掌握現代管理的科學方法和技能,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大批既擁有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基礎、又懂得管理學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管理技能、了解中國企業實情、具有決策能力、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復合型企業管理人才。而學校提供的這門課,提供了系統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平臺,優化了管理知識結構,更新了管理理論,開拓視野,自我超越,全面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

通過學習管理學,我初步認識了許多管理學知識:

一,企業概述:所謂企業是指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

二,管理概述: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管理者是組織和利用各種資源去實現組織目標的指揮者、組織者。

(一)傳統管理階段

1、“管”字當頭。

2、管理的依據是個人的經驗和感覺,沒有統一的原理和方法,靠的是主觀判斷。

3、傳統管理階段主要解決了分工和協作的問題。

4、工人和管理人員的培養靠師徒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

(二)科學管理時代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初到五十年代,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壟斷階段,這一階段科學管理代替了傳統的經驗管理,資本主義企業管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三,組織結構設計的原則:權責一致原則,精干高效原則,分工協作原則

四,戰略管理的概念與特點: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實施,戰略聯盟

五,銷售管理:市場營銷與銷售的區別,市場營銷管理的內容,銷售管理的內容和一般模式,銷售計劃與銷售組織,銷售過程管理,銷售通路管理

六,生產與作業管理:生產與生產管理的概念,生產類型,選址決策與設施布置,生產計劃的體系結構與指標,設備維修與管理,先進生產系統

七,質量管理:質量及質量管理概念,質量管理發展史,全面質量管理,質量經濟分析,ISO9000族標準與質量體系

八,領導:領導的涵義與作用,領導權力的構成,領導者的素質,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領導理論的發展,激勵的涵義與激勵理。

九,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力資源的概念與特點,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含義,目標和內容,企業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員工招聘與錄用,績效考評。

十,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的含義,財務管理的內容,資金的時間價值,籌資管理,投資管理

十一, 現代企業物流管理:企業物流管理概述,倉儲管理,配送管理 ,供應鏈管理

通過這個課程,我想: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一個好的完善的計劃必定能夠幫助我們更快更有效的確定行動方向,從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許多著名品牌都制定了其長遠的營銷戰略:可口可樂公司的長遠目標宗旨就是:“我們致力于長期為公司的股東創造價值,不斷改變世界,Werefresh the world。通過生產高質量的飲料為公司、產品包裝伙伴以及客戶創造價值,進而實現我們的目標。”AT&T則是:“我們立志成為全球最受推崇和最具價值的公司。我們的目標是豐富顧客的生活,通過提供新鮮有效的通信服務幫助顧客在商業上取得更大成功,并同時提升股東價值”;時代華納(TimeWarner)是:“我們力求成為最受尊敬和最為成功的媒體公司——在我們的經營范圍內成為領導者;以優質、卓著聞名于世。我們成功的靈魂在于聚集最優秀的人才,包括世界上最好的記者和作家,并使大家創造性地思考和工作”。這些公司都清醒的規劃好了其長遠目標,這就使得他們之后的經營方向目標明確,并可以因此而調整其相關戰略。

綜上所述,一個學期的管理學帶給我很多心得體會,我也將會應用于今后的實踐中,取得更多的收獲。我希望能在今后自己有機會創業時好好的去利用這次積累到的一切知識。

這真的是一次畢生難忘的學習經歷,老師幽默的講課總是會讓教室充滿笑聲。

這是我讀大學以來最有價值最精彩的一堂課,我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會去思考,去回憶這一個多月的課程。因為老師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課程教學,而是一次思想的蛻變,是一次錯誤觀念的改變,同時也讓我們領略到了他的那份灑脫,和極好的道德修養。在教我們如何正確工作學習的同時,他還教會我們要好好享受生活,也正是他的那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才使得他更充滿人格的魅力,也給我們每一位學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